學習是把知識、能力、思維方法等轉化為你的私有產(chǎn)權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轉私”的重要途徑。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習,學習是你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供大家查閱。
1.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 篇一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大的洲,也是跨緯度廣、東西距離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qū):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大的湖泊,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深、蓄水量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低點。
1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12、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13、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jié)發(fā)生大規(guī)模變化,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15、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2.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 篇二
一、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棒斞浮笔撬?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為廣泛的筆名。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華蓋集》等。
二、字音詞義
撮cuō: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
偏僻:偏遠而僻靜。
行háng輩:輩分。
誠然:確實這樣。
蘊yùn藻:水草。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家眷:妻子兒女等家庭成員,有時專指妻子。
船篷péng:覆蓋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來遮蔽日光和風雨。
歸省xǐng:指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看望父母。
攛cuān掇duo: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絮xù叨dao:形容說話啰唆,來回地說。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三、主題概述
文章以“社戲”為線索,生動地敘述了“我”童年時在農(nóng)村看社戲的經(jīng)歷,刻畫了一群善良、淳樸的農(nóng)村小伙伴形象,表達了對農(nóng)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的懷念和對農(nóng)村小伙伴美好情誼的眷戀之情,反映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1-4段):盼看社戲。寫“我”在平橋村隨母歸省的生活,突出“我”對社戲的期盼。
第二部分:(第5-30段):去看社戲。寫“我”和小伙伴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三部分:(第31-40段):戲后余波。突出了六一公公的寬厚、淳樸,強調“好豆”“好戲”,表達了“我”對那夜經(jīng)歷的懷念。
3.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 篇三
1、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性質:
(1)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3、判定: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對稱性: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5、平行四邊形中常用輔助線的添法
(1)連對角線或平移對角線;
(2)過頂點作對邊的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
(3)連接對角線交點與一邊中點,或過對角線交點作一邊的平行線,構造線段平行或中位線;
(4)連接頂點與對邊上一點的線段或延長這條線段,構造三角形相似或等積三角形。
(5)過頂點作對角線的垂線,構成線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
4.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 篇四
一、分式
1.分式: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不為零,分式值為零的條件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 )
2.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用式子表示如下:(C≠0) 其中A,B,C是整式
3.簡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高次冪的積做公分母,它叫做簡公分母。
4.通分:分子和分母同乘簡公分母,不改變分式值,把幾個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這個過程叫通分。(分母為多項式時要分解因式)
5.約分:約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變分式值,這個過程叫約分。
二、分式的運算
1.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則可以用式子表示:
3. 分式乘方法則:一般地,當n為正整數(shù)時。
這就是說,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4.分式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yōu)橥帜阜质?,然后再加減。
5.整數(shù)指數(shù)冪
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的0次冪等于1, 即;
當n為正整數(shù)時, 也就是說an(a≠0)是a-n的倒數(shù)。
正整數(shù)指數(shù)冪運算性質也可以推廣到整數(shù)指數(shù)冪.(m,n是整數(shù))
(1)同底數(shù)的冪的乘法:;
(2)冪的乘方:;
(3)積的乘方:;
(4)同底數(shù)的冪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n是正整數(shù));(b≠0)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數(shù)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簡公分母時,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chǎn)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1)能化簡的先化簡(2)方程兩邊同乘以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驗根。
3.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簡公分母,如果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列方程應用題
1.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1)審;(2)設;(3)列;(4)解;(5)答。
2.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 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shù)字問題 在數(shù)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shù)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 v順水=v靜水+v水. v逆水=v靜水-v水.
五、科學記數(shù)法:
把一個數(shù)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數(shù))的記數(shù)方法叫做科學記數(shù)法。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絕對值大于10的n位整數(shù)時,其中10的指數(shù)是n-1。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絕對值小于1的正小數(shù)時,其中10的指數(shù)是第一個非0數(shù)字前面0的個數(shù)的負數(shù)(包括小數(shù)點前面的一個0)。
5.八年級下學期輔導資料 篇五
第七章力與運動
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2)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慣性是所有物體都固有的一種屬性。(決定大小因素質量)
(3)怎樣分析慣性現(xiàn)象:
①確定對象是哪一個物體或同一物體的哪個部分。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運動)。
③哪個物體或物體哪個部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怎樣變化。
④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第二節(jié)力的合成。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產(chǎn)生的作用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組成合力的每一個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稱為力的合成。(3)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
①兩個力同方向時:其合力方向不變,大小是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即:F合=F1+F2;
②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合力方向與其中較大的力方向一致,大小是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即:F合=F1-F2。
第三節(jié)力的平衡
(1)力的平衡狀態(tài)和平衡力:物體在受到兩個力(或多個力)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是力的平衡狀態(tài)。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兩個力(或多個力)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條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并且在同一直線。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判斷是否為二力平衡時,以上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滿足。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同點不同點平衡力等值、反向、共線同體不同體相互作用力。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4)力和運動關系
1)不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2)受平衡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3)受非平衡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將改變
①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②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
③合力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物體做曲線運動。
第七章力第1節(jié)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第2節(jié)彈力
1、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彈性。物體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
2、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nèi),
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針、刻度牌、外殼。彈簧測力計使用:使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jié)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意防止彈簧指針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注意: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第3節(jié)重力
1、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G=mg。符號的意義及單位: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
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大氣不會產(chǎn)生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