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黑瓦讀后感悟(匯總8篇)

字號: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一
    風吹著那封信,發(fā)出清脆而單調(diào)的紙響。后來,我將它丟入大海,它隨著流水,一閃一閃的去了……在我的身后,是紅瓦房和黑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黑瓦房。
    綠色的油麻地,吹過吟唱的風,到天邊晃動的陽光,害羞的空氣,一派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方圓幾十里,就這么一所設有高中部的中學。
    他上了紅瓦房,所有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那時候他還是個天真的孩子,和同宿舍的同學一起買菱角,吃豬頭肉,一起打倒欺負他們的喬桉,和馬水清哥們幾個打打鬧鬧。沒有任何顧慮……上了黑瓦房之后他就長大了,開始變得愛琢磨人,愛安慰人了,連和他同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的馬水清之間的有些生疏了。不過,這就是生活,每個人都有著一段過去,從開始的幼稚天真變得成熟穩(wěn)重。人就是這么善變。
    我一氣呵成讀完,起落跌宕,撼人心的情節(jié)發(fā)展,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關(guān)懷與情素蕩漾字里行間。這本書記錄這一群孩子的成長。用帶有詩意的描寫著往昔鄉(xiāng)村的淳淳風情,讓人過目不忘,有著‘公丫頭’外號的林冰,小鳥依人的陶卉,大方的馬水清……讓我打心底的佩服起曹文軒來,這本書讓我細細品味出了鄉(xiāng)村生活和城市現(xiàn)代生活的不一樣來。
    秋天到了,一片落葉悄無聲息的降臨在一本已經(jīng)被翻得七零八落的書上——《紅瓦黑瓦》。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二
    手捧曹文軒先生的《紅瓦黑瓦》,封面封底是用水墨渲染而成的。碧波蕩漾的河面上漂泊著幾只小船,竹篙悠然地停放在船舷上,一叢叢蘆葦隨風搖曳,側(cè)耳似乎可聽見那沙沙的聲響,河面上橫跨著一座古樸的石橋,依水而砌拾階而上的是一座座民居,天空時時飛過一群群鳥兒。一位少年端坐著,有板有眼地拉著胡琴,旋律與河水一樣清柔。這樣一幅畫面或許會因少了鮮艷顏色的跳躍,而顯得有些沉悶,但它絕不失靈動,帶你悄悄走進了別樣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
    故事首先從主人公林冰所就讀的油麻地中學開始,這所中學分為初中(紅瓦房)和高中(黑瓦房)。一群孩子從故事中走出:身體壯實如牛、皮膚黑如烏魚皮的謝百三,“從褲兜里掏出一枚小圓鏡,轉(zhuǎn)動著臉照一照”為標志性動作的馬水清,誠實憨厚的劉漢林……不知不覺也就將你帶進了那個雄糾糾氣昂昂,雖然肚里餓得慌但說話總要高八度過的火紅年代,也走進了那一群充滿了沖動與煩躁的少年中。
    曹文軒以優(yōu)美的略帶傷感的筆調(diào),以一種悲憫與近乎追憶的情懷,為我們展示著一個個與主人公林冰休戚相關(guān)的少年的生活,也展示著他們或甜蜜或沮喪或絕望的情感世界。掩卷而思,一個個生動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夏蘭香的不棄不離,而楊文富卻表現(xiàn)出了猥瑣與怯懦,也因此深深傷了夏蘭香的心,雖然后來他百般殷勤,卻終未能打動夏蘭香的芳心。 “染坊之子”趙一亮由孤傲歷經(jīng)無奈輟學,無緣文化宣傳隊告別胡琴,當他一心想經(jīng)營自己曾鄙視的染坊,成家立業(yè)之時,一場火災再次將他無情的擊倒,年少莽撞的他迫于想擁有棲身之所,偷了木排引來了勞獄之災,滑進了命運的谷底。許一龍,一個不容許任何人在胡琴上超越他的理發(fā)師,因胡琴與趙一亮結(jié)緣(師徒之情)、結(jié)怨(同臺演出,因被趙一亮的風頭蓋盡而氣得吐血,也因此對趙一亮搗婚數(shù)次。),但當趙一亮蒙受命運的重大挫折時,他儼然是一位慈父,護犢之心躍然紙上。馬水清面對著丁玫潑潑辣辣、一心一意的愛與舒敏情如溫泉、若即若離的愛,他甜蜜地周旋著,但他最終走進了軍營,留給她們的或許也就是綿綿無絕期的思念。主人公林冰一個才藝出色的少年對陶卉的愛堅貞不渝,卻又半遮半掩,工工整整地寫成的堆滿了華麗詞藻的情書卻不敢親手相贈,最后幾經(jīng)周折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也只能“讓它隨著流水,一閃一閃地走了?!币擦髯吡俗约嚎酀某鯌?。當然不可忘的還有喬桉,這個心靈已被扭曲的大男孩,自己始終感覺活在別人的冷眼里,他想盡法子拆散楊文富與夏蘭香、馬水清與丁玫,在陶卉母親面前捏造林冰的劣跡。歷經(jīng)與馬水清、林冰的肉搏之戰(zhàn),最后竟殺死外公的兇手。當對他的冷酷與殘忍切齒痛恨的同時,我也不竟多了一份沉思,一位笛子吹得悠悠揚揚的孩子,為何不能把日子過得燦燦爛爛,而一生都在為復仇而沉重地活著,或許人們給予這孩子的愛少了些。
    當我們被一個個起落跌宕、震撼人心的故事牽著走的時候,也不忘停下來欣賞曹文軒用文字精心營造的.詩意的境界。
    “秋風幾乎把所有的枯黃了的柿葉吹落下來,一院子落葉,竟把地上的磚頭都蓋滿了那柿子長得很大,扁扁的,熟透了,橙紅色,打了蠟一樣光滑,在夕陽的余輝里,仿佛掛了兩樹溫馨的小燈籠?!?BR>    “此時,四野的麥子正在成熟,開鐮的日子就在眼下。浸了露水之后,這夜晚的空氣里,便彌漫著濃濃的麥香。最后幾片云彩過后,那月亮全露出來,照了這似乎無窮的麥地,泛起一片淡淡的金光。遠處的林子里,布谷鳥正啼囀著飛向天邊。田野上,沒有遮擋,空氣遠比莊子上涼爽?!?BR>    難怪李師江先生說“曹文軒是小說界的汪國真”,曹文軒從水鄉(xiāng)少年的視角,用詩樣的語言描寫著水鄉(xiāng)平原的迷人風光,也用細膩的筆觸敘述著動人心弦的故事,如水鄉(xiāng)小河里的水一樣不急而緩,就這樣慢慢的淌著。書中所寫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深深地感動著成長于八九十年代的我,我想也定能感動今天的孩子。也正如他在《追隨永恒》所說的同樣手寫在這本書封底的那段話,“能感動孩子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感動他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與日月同在?!?BR>    真誠的感謝曹文軒,在我們這個感情已被沙漠化、感動漸成奢侈的年代,他以水鄉(xiāng)少年純凈的歌聲讓我們塵封的心扉,猝不及防中再次被輕輕的叩開,原來感動的感覺也如此美好!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三
    我讀了很多曹文璇的書:草房子,細米,根鳥讀每一本書,最喜歡的是總是英雄的故事。可以讀取紅瓦瓷磚,我最喜歡的人是水壩的兒子趙一良。
    這本書寫的趙宜良有兩章,雖然不以他為負面寫字,但從他傲慢和林炳對各種事情,他顯然不是一個好人。為什么我喜歡他?這是因為他的那種永遠不會屈服,去與人物。
    趙一良:趙一良總是在胸前交叉雙臂,左腳稍微偏出幾英寸,默默地站在那里,嘴里微笑著微笑。他讓我感覺像一個無名的鎮(zhèn)壓。顯然他是非常傲慢,不是所有的眼睛。我認為這一段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人們,人們目睹的同時,也強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后來:在一個節(jié)目中,這應該是一首歌的主歌,我不記得了,演員的舞臺很尷尬停下來。雖然邵奇平臉上浮出一副失望的樣子,趙易良放他的胡琴響,雖然比我主人胡低低一個八度,但聲音清晰,一個接一個注釋是非常準確的,演員喜歡在泥里突然得到救世主像,立即把行動下來。這部分讓我不得不承認,趙一良的傲慢也是一個資本。他拉副副弓,但胡主的歌很清楚,很準確。人們不禁欣賞。
    其實趙易良還有一個對手徐龍。他是趙一良老師胡琴,鋼琴從更高級。他有一個小理發(fā)店這個消息傳播了完美的渠道。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趙易良可以做的就是在家里胡琴,決心:一定要打唾液龍!林炳每次到他家,總是聽到他的胡琴聲。這為不朽的精神的目的也讓我動了。
    后來,趙一良沒有進入黑瓦屋頂,帶他的父親染色廣場上,他是他的一對顏料與明亮的顏料不害羞,并慷慨地把他的胡琴給林炳。這是生命,你沒有權(quán)利和能力改變。這種可喜的性格也使我崇拜。
    趙一良的故事結(jié)束了。我的故事結(jié)束了。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四
    最近,我看了一本曹文軒寫的《紅瓦黑瓦》。
    下面,讓我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曹文軒。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于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協(xié)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文學作品有:《紅葫蘆》、《追隨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細米》等。
    我看了他寫的《紅瓦黑瓦》這本書后,越來越想看。讀這本書,我記住了其中的兩句話,那就是:“黃昏時,我已背起鋪蓋卷,走上靜寂的白楊夾道。在我的身后,是紅瓦房和黑瓦房,是永遠的紅瓦房和永遠的黑瓦房。”還有一句是:“畢業(yè)那年,我虛歲十七。那是一個難熬的暑假。暑氣使我的.眼角上長了一個癤子,至今傷疤猶在……”每次讀到這兩句話時,我的心里都非常感動。
    《紅瓦黑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五
    曹文軒寫人物時,主要寫他——林冰,他是一個十足的“渾丫頭”,因為他特愛害臊,所有情景都少不了他,因為書中的整個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兒。
    甄秀庭,該打!鮑小萌,好好地獎勵你這位舉名天下的超級大英雄,啥反動派啦,全被您給打光了,啪啪啪仨巴掌,誰不知道咱鮑小萌!英雄好漢,犧牲自己,造福別人??墒呛髞淼氖虑?,艾雯暈了!我也覺得有些得不償失了,有些難過。
    趙一亮,所有人都在為你著急、難過,這口水龍,這破鎮(zhèn)委,為啥就不選你進黑瓦房!他是真的非??蓱z,不要嘲諷他!
    看了這本《紅瓦黑瓦》,我真快活!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六
    風,吹著我的臉。我已沉浸在《紅瓦黑瓦》這樣的一本美好的小說中。它感動我們的是道義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這些就在我們身邊。
    它以油麻地為背景,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詩意的描寫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鄉(xiāng)村生活的淳厚風情,描繪了少男少女們在特殊的年齡階段所經(jīng)歷的人生歷程。同時,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種種感懷。
    文中各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各具特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的主人公:林冰,是一位謙遜的中學生,也是一位拉胡琴的愛好者。還有他的三位好室友:愛勞動的謝百三、愛照鏡子的馬水清和劉漢林,他們之間的友誼是最為珍貴的。還有文藝宣傳隊的一個人——趙一亮,像墻報欄里的一篇文章牢牢地訂在了林冰的記憶里,同樣,也訂在了我的記憶中。
    在書中還有許許多多人生的哲理。由于林冰與許一龍的親近,而導致了趙一亮對林冰無法容忍地排斥,文中對趙一亮如此描寫:你與這種人在一起,一旦親近起來,他就要吸附著你,讓你緊緊地跟著他,絕不允許你有片刻的飄離與松脫。一旦有所飄離與松脫,他就會克制不住地把冷色弄到臉上,并用手段很不留情的對付你,讓你足足嘗到有了飄離和松脫之心之后的滋味。而林冰在成年后有了主意、能力、地位與影響后再遇到類似趙一亮之類的人等,生了些人生經(jīng)驗:與這種人相處,從一開始就得有足夠的距離;你一旦失去距離,就將會失去自己。
    當合上了這本意蘊非凡的書后,細細體會其中的道理,也讀懂了:一定要與人為善,盡量不要因為自己的任性而給別人造成這樣那樣的尷尬。同時,也作為給自己的提醒?!凹核挥?,勿施于人”,對那些樂于使人尷尬的人,我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過于親近,惹不起躲得起。
    閉上眼睛,那一個個的場景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路程,也讓我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人生的路。
    手捧著著名作家曹文軒寫的《紅瓦黑瓦》,久久的胡琴聲在我耳邊回響,這一曲曲的琴聲是林冰拉出的',優(yōu)美的琴聲中飽含著他對同學們深厚的友情,友情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林冰是個小學教師的兒子,害羞這個毛病一直尾隨著他,走進中學,來到紅瓦黑瓦房里,林冰認識了三個好朋友,馬水清、謝百三、姚三船,同學們之間純真的友情點亮了他的生活。最好朋友馬水清對待林冰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林冰家庭貧窮,經(jīng)常吃不飽飯,馬水清家境殷厚,于是每個星期都帶林冰去集市上吃一盤豬肉,暑假的時候,馬水清邀請林冰在自己家小住,秋天時,他們還伴著一絲絲微風摘柿子,有說有笑,他們的友情就像一條嘩嘩流淌的河流,永遠不會停止。
    合上《紅瓦黑瓦》我便想到了我最好的朋友孫媛媛,從二年級起她就一直陪伴我,最不能忘記的還是二年級和她一起同桌時候的情景,我的數(shù)學不怎么好,她常常停下筆,耐心地教我。中午吃過午飯,我們一起在陽光窩下開心玩耍,歡笑聲蕩在我們周圍,現(xiàn)在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體育課上自由活動時,我們常常默契地組合在一起,相互陪伴,我們之間的友情就好像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友情就好似一盞明燈,照亮了純樸的友誼,友情又像一曲胡琴,拉響了同學之間美好的友情,友情它更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你我心中。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七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多讀書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今天我讀了《紅瓦黑瓦》這本書,這本書是《草房子》的續(xù)篇,它給我?guī)砹嗽S多獨特的體會和深刻的感受。
    《紅瓦黑瓦》,書中主要寫了成績優(yōu)異的主人公林冰和同學馬水清、謝百三等在念初中時發(fā)生的一些友情故事。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多彩:當我讀到學同學給害羞的林冰起了個叫“公丫頭”的外號時,我捧腹大笑。當我讀到大串聯(lián)這章時,只有林冰和陶卉兩人在繁華的上海,僅有的五塊錢生活了幾天。我十分可憐他們。當我讀到許一龍的死對頭趙一亮由于他的家被火燒了,全部的家當都沒有了,被迫偷上等木頭,被抓了。當他被抓的時候,許一龍坐著小船追警察,可是一不小心,掉到了水中。但是還對警察大叫:“別抓他,不就是扛幾根木頭嗎,放了他?!蔽曳浅8袆?,因為趙一亮是許一龍的死對頭,我為他們純真的友誼而感動。
    不過,最打動我的,還是書中那許許多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只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不放棄,不害怕,想辦法去克服困難,就能成功。我們要正確看待別人的優(yōu)點,不能因為在某一項比不過別人就嫉妒別人,嫉妒是一種恐怖的行為。別人有的優(yōu)點,無論如何,你都要承認,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同學之間相處,正是要相互學習、相互包容。
    紅瓦黑瓦讀后感悟篇八
    很喜歡曹文軒先生的文字,其中總是透露這淳樸和真摯。從《草房子》到《山羊不吃天堂草》。當我還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真正吸引人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我只是知道這個故事我迫切地想要讀下去。就像動畫片一樣吸引著我。直到慢慢長大,我開始接觸寫作,文字從膚淺、幼稚轉(zhuǎn)換為浮華、無病呻吟,再到自己也厭倦了自己那些不真實的文字,也不想再去琢磨怎樣把文章弄得高雅,有深度……才開始懂得文字運用的真正意義所在。
    其實我覺得一個人遣詞造句的功力很大程度上是和人生閱歷有關(guān),和年齡階段有關(guān)。走過的道路越長,看過的風景越多,明白的越多,看透的越多,文字也就越接近自己的內(nèi)心。
    紅瓦?黑瓦?曾經(jīng)誰沒有那些想要到達的地方……我也曾羨慕高年級的同學和他們上課的教室,我在想,我什么時候才能坐在那樣寬敞的教室中,我的手什么時候才能夠著黑板的最頂端。
    突然間再也想不起幾個陪自己度過小學、初中生活的伙伴了。他們是否向《紅瓦》中的人物一樣,正各自經(jīng)歷這不同的生活?或悲或喜,或得或失。
    好羨慕作者有一個充滿故事的年少時代。只能感慨自己能記起的故事越來越少了。
    感動是什么?遺憾是什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段蕩氣回腸的經(jīng)歷?一份始終不渝的愛情?也許真是成長了吧,我的感動再也不需要眼淚,只是因為只是因為單純的文字。該怎樣去評價這樣一本書已經(jīng)不重要,我能感覺自己有所收獲,這就夠了。
    突然覺得是時候再讀一遍《紅樓夢》了。也許會從以前認為冗長枯燥的文字里獲得新的領(lǐng)悟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