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子讀后感(匯總15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子讀后感篇一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終身受用,當我們感嘆別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錢……但是我們只是停留在羨慕的階段,從來沒有坐下來靜靜地思考,別人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這么成功……難道他們一生下來就這么成功嗎當然不是,他們之所以走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前面,是因為他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從一無所有做起,他們所付出的是我們的很多倍,自然就會比常人收獲的更多。
    工作是這樣,學習又何嘗不是呢,我們?yōu)榱巳〉靡粋€好成績,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的去吸取知識,不斷的像土一樣,一點一點的累,成就九層之臺,像毫末一樣,一點一點的生長,長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遠。我們每應對一個困難,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至關(guān)重要。那一步,令我記憶猶新。
    考試,看似痛苦,卻如同人生一樣,每解一道題都如同跨過了一道困難,我記得考試時,開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沒有絲毫的問題,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難行。我費盡腦力,最后一飄過關(guān)斬將,殺到最后一題,可最后一題如磐石堅硬,油鹽不進,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卻拿它沒有辦法。我看向窗外,看著那蔚藍的天空,純潔的白云,突然產(chǎn)生一絲明悟,考試如人生,要學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卻忽略了過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開始從基礎(chǔ)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費勁千辛萬苦,最終把這塊磐石打磨成一件藝術(shù)品。這次,讓我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上,踩下了最困難的一步,但讓我對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此刻我們?nèi)祟惗茧y以理解的哲學。他的思想、智慧無時無刻侵潤我們的人生,他的語言傳承了我們中國璀璨的`禮貌!
    老子讀后感篇二
    今天值班,在做完各種瑣事后,坐下來看了一篇:列傳第三篇—老子韓非列傳。
    這一篇寫了老子李耳、莊子莊周、申子申不害和韓非子。屬于老子學派。都是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人物,除了申不害不大熟悉外。
    老子不用說了,著名的虛無飄渺的道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有著名的道德經(jīng),“道可道,非常道?!惫磐駚碛袩o數(shù)人想要理解他,或者自以為理解了他,但是他從不出來作出權(quán)威解釋,所以大概至今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他到底想要說的是什么。不過他的很多名言成為人們處世的指南。剛才把《道德經(jīng)》調(diào)出來快速瀏覽了一遍,有的看懂了,有的看不懂,感覺很玄,充滿思辯的味道。
    莊子最有名的故事是莊周夢蝶,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寫作文寫某人睡著了就寫夢周公了,好象說的就是莊周。好吧,我又去看看莊周夢蝶的故事吧:大意就是,有一天莊周睡著了,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感到十分快樂,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仍是莊周,心生疑惑,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這個,也很玄,不過透出一種悲哀,說明他還未參透老子的玄妙的道家學說,未達到老子那樣超脫的境界啊。不過史記這一篇里倒沒寫這個小故事,主要寫了莊周著的書啊,拒絕做官啊等等。
    申不害比較入世,曾在韓昭侯時期在韓國為相,令韓國當時“國治兵強,無侵韓者?!?BR>    韓非是韓國王子,有口吃,不善言談,但特別能寫。他寫的《說難》寫盡了游說的難處,全面實用具操作性,涉及很多心理分析。只是,可悲的是,正如作者所說:“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
    老子讀后感篇三
    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叫“芻(chu)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們重視的祭品,人們對它精心打扮,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但用過以后即被丟棄。人們對芻狗只是使用而已,并沒有什么愛憎。
    《莊子·天運》寫道:“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庇矛F(xiàn)代話說就是:當草扎的芻狗剛剛弄好,還沒有陳設(shè)在神位的時候,把它輕放在竹筐里,并且用刺有花紋的巾帛包裹著,主持祭祀的巫師,齋戒沐浴之后,才恭恭敬敬的把它送到神位上行祭;等到陳列獻祭完畢,芻狗就被拋棄了,行路的人可以隨便地踐踏它的頭和脊梁,打柴的人見到它就撿去燒火做飯了。
    這就是芻狗從產(chǎn)生到消亡的過程,世間的萬事萬物,其實都是這樣的“人生”過程。
    老子看到“芻狗”由生到滅的過程,發(fā)了一番感慨——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oyue)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用現(xiàn)在話來說就是:主宰一切的“天地”,面對萬物時,沒有偏愛,無所謂仁慈,任憑萬物像芻狗一樣自生自滅。(不會因新生的而喜悅,不會看到衰亡的就去救助)
    賢明的統(tǒng)/治者————“圣人”,面對百姓大眾時,沒有偏私,一視同仁,心無成見,任憑百姓自己發(fā)展,像芻狗一樣有盛有衰。由此看來,天地之間一切事物的規(guī)律,不就像個風箱(橐籥)嗎?里面雖然空空的,但是總有風吹出來,并且不會窮竭;持續(xù)的動就會生生不息。
    如果統(tǒng)/治者政/令喋喋不休,注定是行不通的,不如保持適中。這就是清靜無為,黃老哲學。
    老子告訴我們,天地間的一切事物,要讓它們按著自身的規(guī)律去發(fā)展,要虛懷若谷才能使萬物循環(huán)不竭,萬萬不可橫加干預,政令煩苛,反而會適得其反。
    老子讀后感篇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币馑际?,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關(guān)于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jù)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袄献印笔侨藗儗λ姆Q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并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fā)生爭奪王位的內(nèi)戰(zhàn),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劉耿立王子猛為悼王。王子朝殺悼王自立。晉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為敬王。這次內(nèi)戰(zhàn)達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握的圖書亦被帶走。于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形勢的變化,使老子的地位發(fā)生變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轉(zhuǎn)變,由守禮轉(zhuǎn)向反禮。
    老子由于身受奴隸主貴族當權(quán)者的迫害,為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后來,他西行去秦國。經(jīng)過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縣西南)時,關(guān)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傳老子出關(guān)時,騎著青牛飄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独献印饭?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后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jīng)》?,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zhàn)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yún)s是屬于老子的。
    老子讀后感篇五
    如果說,半部輪椅可以治天下,則一部《老子》可以治宇宙?!独献印肥且徊總ゴ蟮恼軐W著作。
    李約瑟說,中國文化就像一顆參天大樹,而這顆參天大樹的根在道家??梢砸姷茫骸独献印肥侨绱瞬┐缶?,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奇葩。讀了《老子》,我只能說是讀了《老子》,理解了這部巨著中的皮毛罷了。對于自己,只能說,選出幾個特有感想的來說。
    《老子》開篇為我們講述了“道”,道產(chǎn)生了天下萬物,可它不是一般的道,不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是非常深邃奧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道創(chuàng)生萬物的本原?!独献印分姓J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是“混而為一”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逼鋵?,客觀世界就是矛盾對立著的,可人們卻因為自己的主觀,有了所謂的美惡、善與不善,這才有了每個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等等。可在《老子》里面,“有無相生,難以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是以其對立面的存在來體現(xiàn)了。也許,這就是我們中國古典哲學中的“相反相成”。
    “上善若水”這是家喻戶曉的一句經(jīng)典了,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nèi)涵呢?老子以水來教化世人,用水性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辈痪褪钦f高尚的品格就像水那樣,那么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爭。這才是最高的善吧。
    而如今,反思社會,爭權(quán)奪利,趨炎附勢,哪能體現(xiàn)善呢?又還有多少人做到無私呢?老子認為“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能自生,故能長生?!庇商斓刂L久存在,是因為天地如此無私的奉獻著自己。所以。老子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由于自己的無私,最終成就了自己,如此都偉大呀。
    其實,《老子》里講到了很多人道的部分,正是我喜歡的。關(guān)于為人處世的哲學:“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睘槿酥?,要求行事須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個度,應該適可而止。人們不可“盈”,一個人在成就功名之后,就應當身退不盈,才是長保之道呀。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钡乐畟ゴ笱剑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乃萬物之母呀。
    老子的《老子》,是那么深奧,又是那么深不可測,早晨一露珠,夜晚一顆星,都在這偉大的道里面,渺渺眾生中的我,是多么想了解這偉大的道呀,只有繼續(xù)努力地學習著,才能越來越接近“道”。慢慢地了解道,如同數(shù)星星般,無窮無盡。
    老子讀后感篇六
    在工作之余,翻看汪大海、胡衛(wèi)紅編著的《跟老子學無為領(lǐng)導跟孔子學有為管理》拜讀此書讓我跟隨汪大海的腳步走近老子的道家學。學完整個上篇,在感受到了思想家老子的聰明、睿智,被他的豐富的哲學思想所折服。嘆服之余,我不禁把老子思想與自己的組長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聯(lián)系起來,進行了思考。得到一些啟示,寫出來以與老師交流、探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jīng)》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通俗地表述為:你所說的規(guī)律既是規(guī)律,也不是規(guī)律。還可以進一步表述為:你可以運用你掌握的規(guī)律,但不可執(zhí)迷于你掌握的規(guī)律。
    “名可名,非常名”,書上雖沒有直接解釋,我認為:規(guī)律可以說清,可以說明白,但又不完全說明白。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你不說它也存在天地之間,你掌握它,描述它應用它,他就能成為萬物的根源。
    規(guī)律存在于實踐一切事物之中,以人類的有限的智慧,不可能全然掌握,但我們?nèi)匀灰米约旱挠邢拗悄?,盡可能掌握并利用它。作為年級組組長和班主任:將如何去掌握和利用規(guī)律呢,老子給我指出了道路:經(jīng)驗交感。組員們之間的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師家長交流、學生和家長的交流、家長和家長的交流。只要都充分的交流一切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
    告別“偉人”時代
    老子給領(lǐng)導者們指出了一條相反的路徑——丟掉心中“偉人”的幻影,保持謙卑的姿態(tài):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主,因為它們善處卑下之地,所以成了百川之主。
    孤零零地聳立一峰,如何以低姿態(tài)容納百川,匯集成海的空闊境界?
    一個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知道自己的渺小。人,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塵,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不妨以謙卑之心面向世界,將姿態(tài)放到最低。如此,就為容納新知、容納他人、容納世界留出了最大的心靈空間,從而在這個有限的時間里,讓生命的價值放出最璀燦的光芒——雖然人生如流星般飛逝,但那一瞬間的閃光,也足以照亮整個世界。
    讀完這一段讓我深深感到:做班主任要“心中有孩子。”“做領(lǐng)導,心中要有下屬或職工”你和他們是平等的。在此我想從我的班主任工作來談我的想法。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要“以己之愛,啟動心靈”,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靈魂精髓,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yè)情操。千萬別忘記陶行知先生的告誡:“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蔽覀儜米约焊呱械娜烁袢ジ腥緦W生,用自己的博學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用善良的情感去熏陶學生,用寬容的胸襟去感化學生。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提高教育素養(yǎng)。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班里每一位孩子,尤其對于特殊生,我們更要傾注更多的關(guān)愛。在我們的課堂里,不應高高自居,應該俯下身來,靜聽孩子的心聲。
    “上善若水”,什么意思呢?老子的意思是說,圣人像水一樣。在我們常人眼里,圣人應該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同高山聳入云端,只可仰望、膜拜,怎么能像水呢?不可思議!然而,思想家老子把圣人比為水,則是看到圣人像水一樣的品格:水是柔弱的,“天下莫弱于水”;水是自高而下的,流淌不止;水是生命之源,“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多么偉大啊!圣人就像水一樣,從高處流向廣大民眾,滋養(yǎng)民眾心田,與民眾結(jié)合一體,打成一片,圣人之為圣人,緣出于此!
    班主任又何嘗不應像水呢?作為班級管理者,班主任也要有水的品格。班主任要像水一樣,永遠向下流淌不止,流向每一個學生,滋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繁榮學生的精神家園;要像水一樣,能容納百川,“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載著所有學生,駛向成功的彼岸;要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用真摯的愛去善待每一個學生,使其茁壯成長,在奉獻中體會班主任工作的快樂與幸福。
    老子的儒家學說博大精深,我雖不能完全讀懂,但是通過學習此書的通俗講解,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的教育意識要在“有”“無”之間的靈活轉(zhuǎn)換。管理和領(lǐng)導思想與方法也要在“有”“無”之間的靈活轉(zhuǎn)換。至于怎么轉(zhuǎn)換還有待于繼續(xù)學習和研究,才能使自己的領(lǐng)導與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老子讀后感篇七
    不系輕舟順水流,也無歡喜也無愁。
    隨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盡頭。戲評一首:
    詩句恰如順水流,得了章法便無愁。
    當知意趣十分妙,自有功夫在里頭。隨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盡頭。激賞!年輕人有這等悟性,了得!且放輕舟任水流,洳何?順字浪費了遁字似不如跳字明快起承稍弱。順水流和任水流意思差不多,感覺還是順好,順有一帶而下的淋漓,任有隨勢漂流的起伏。與雪版探討:老子的基本思想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作者讀老以不系之船喻之,不可能是逆流而上,自然是順水而下并暗合無為自然之學說,所以,我說順字浪費。
    老子的哲學沒有淋漓只有平淡,而此絕句正是對老之悟,若說順勢淋漓,則與轉(zhuǎn)結(jié)意境不合。很不錯的一首,真有老莊的風韻。詩是偉峰對老子思想的認識,我的看法是對偉峰詩的認識,至于對老子的認識,我可沒有羽公深刻。起承感覺挺好的,轉(zhuǎn)結(jié)更得老子精髓。喜歡這樣的詩味。信游山水意微酣,袖卷煙霞釣翠巒。
    鳥語梵音唯欲醉,一肩明月一壺禪。草葉風吟老師評得很到位!
    拜讀學習好絕!問好李偉峰!絕句格調(diào)諧和,尤其轉(zhuǎn)結(jié)有新意,喜歡!
    老子讀后感篇八
    老子,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間,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寫的《道德經(jīng)》雖然文辭簡煉,所蘊含的道理卻至深至遠,千百年來不知啟蒙了多少人的心智??梢姡献訉θ藗冇绊懮钸h??!
    書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經(jīng)》中也不乏對水的贊揚:“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我覺得,水的精神是可貴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剛強。正如老子所說:“真正強大的不是剛強而是柔弱??!”
    波瀾壯闊的大海是由無數(shù)的水滴匯成的,滴水還可穿石,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厭倦地拍打著礁石,無私的水永遠滋潤著萬物,這是水的精神。
    水從不爭強好勝,它能忍讓一切。石頭擋住了它的去路,它會繞開,繼續(xù)奔流。它又是那樣謙虛,總是往低處流,從而匯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樣的剛強有力,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乃萬物之根本。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生命。水雖然無形無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卻超越了一切。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載物,雅量容人的道理。能容天下之人才能為天下人所容。同時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上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學日益。我們才能精進有為,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當今社會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樣謙虛而又默默奉獻的人呢?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金錢而落得個臭名昭著、遺臭萬年呢?水是偉大的,它的精神會讓人們有所感悟。
    老子讀后感篇九
    單位里發(fā)了幾本書讓充實職工書屋,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覺得應該不錯,就先睹為快吧。
    知道南懷瑾先生是從讀者等雜志上經(jīng)??吹侥蠋煹碾h永文章,但對于南老先生了解甚少;知道《老子》也只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么幾個字,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想是通過這本《老子他說》,通過南懷瑾對《道德經(jīng)》的解讀給自己補補課,但一讀才知,書選的高了,好比是小學生選了一本高數(shù)——對于自己這種文史知識欠缺的人來說,南老先生所列舉的好多的歷史典故和內(nèi)容都不知道,不了解,導致看起來有些的吃力,甚至于有幾次都不想繼續(xù)看下去了。但是為了給孩子做個榜樣,也對加入家長讀書群有個負責任的交代,每天躺在床上,還是要讀上幾頁的《老子他說》,就這樣堅持著,把書看完了。就是讀完了,也是淺嘗輒止,僅僅看了點點的皮毛,其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遠沒有參透。就連這本書的名字《老子他說》,我的理解是“老子——他——說”就是關(guān)于老子的其他的說法。但孩子一看到這本書名就脫口而出“老子他——說”,那就是老子說的了?到底該怎樣斷句和理解,自己也弄不明白。應該請教一下劉老師和群友了。
    《老子》或者說《道德經(jīng)》只有五千多字,洋洋灑灑,信手拈來,道的真相自在其中,而其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南懷瑾先生通過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現(xiàn)并告訴了我們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鼎盛時期都是“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shù)”。也就是對內(nèi)的領(lǐng)導思想是黃帝、老子之學,就是道家思想,對外則標榜孔孟的思想、儒家的學說。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不變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出來“撥亂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而他們都有一貫的'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我的淺薄的歷史知識中,姜子牙和范蠡就是這樣完全做到了這個“天之道”,得以收獲不錯的下場和結(jié)局,而只是“功成、名遂”而沒有及時“身退”者,多數(shù)沒有美滿的結(jié)局。
    南懷瑾先生說起這些帝王將相、朝代更替的歷史真是旁征博引,如數(shù)家珍,引經(jīng)據(jù)典,但是看的我眼花繚亂,如墜霧里,當真驗證了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
    看不懂大是大非,就在小事情上有所得吧。其實南懷瑾先生也在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老子關(guān)于做人處事的態(tài)度,相對來說較為通俗易懂,讀后也對自己的一些經(jīng)歷有了些釋然。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當初孩子練習乒乓球,教練一開始就說過孩子協(xié)調(diào)能力不是特別好,自己也就是本著讓孩子強身健體的目的,所有根本沒有對孩子的比賽成績有什么指望。但是在一次隊內(nèi)比賽中,孩子竟然打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孩子非常高興,我自己也高興的跳起來!我想這就是“洼則盈”吧。不要有過高的要求和目標,人生或許會過得更加恬靜舒適從容。而“曲則全”,南老先生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是漢武帝的奶媽犯了錯誤,漢武帝準備把他“法辦”,奶媽求救于東方朔,諳熟黃老之道的東方朔告訴奶媽“而必望濟者,將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等到皇帝真的要把奶媽治罪時,奶媽按照東方朔的吩咐,走一步回頭看看皇帝,鼻涕眼淚直流,一句話也不說。東方朔在一旁推波助瀾:這個老太婆還不快滾,皇帝已經(jīng)長大了,還要靠你喂奶吃嗎?漢武帝聽了反倒覺得很難過,想起自己小時候和奶媽的感情,就把她放了。試想如果老太太哭天抹淚的叫喊:我是你的奶媽啊,你可是吃我的奶長大的啊,等等,反而會惹怒皇帝,招來更大的麻煩。這是“曲則全”的小故事,小應用,同樣適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磕磕絆絆的把書讀完,想想人家南懷瑾先生怎么就那么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啊,說起這些道、這些歷史就和我們說起自己的親戚朋友一樣信手拈來,跟老先生相比,真的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下月個選書,還是選一本入門級的啊。
    老子讀后感篇十
    讀《老子》,我自然而然地融入那個無欲,無求,無我的自然空靈的世界,“道”的世界,是自然的世界,恬淡平靜里蘊含無限玄機。或許,沒有讀《老子》之前,我對老子及其思想一直停留在歷史課本上——“無為而治,消極避世”。
    在花費了頗長時間研讀之后,掩卷之余,不免為自己先前那狹隘片面的膚淺理解羞愧不已!老子其人格,是偉大的、高尚的;其精神看似波瀾不驚,但體察其深處,卻讓人感受到一種隱幽的憂郁和痛苦之情。讀罷此書,我能深深地、切實地感受老子也是熱愛人世,關(guān)心人世的。與孔子采取的積極入仕以推行仁義不同,老子另辟蹊徑,探究人與自然,人與道法,人與天地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極力使人道符合于天道自然無為的客觀規(guī)律來求得自己的理想社會。唉!可惜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和孔子一樣,在有生之年,老子的思想也未能被圣人所重視。那怎么辦呢?孔子選擇了著書立說,論詩書,授弟子;而飄逸的老子,沒有了俗世的羈絆,選擇了更富歷史傳奇性的方式——夕陽古道,羸弱青牛,函谷關(guān)口,飄然而逝。老子是智慧的。
    第四十三章里,“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在天下最堅強的東西中自由穿行),好比人的舌頭和人的牙齒——當你老了的時候,堅硬的牙齒都掉光了,而柔軟的舌頭卻依然存在?!叭崮芸藙偂?,這個現(xiàn)實的規(guī)律被老子三言兩語揭示出來。又及五十八章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災禍啊,幸福緊靠在它旁邊;幸福啊,災禍正在里面躲藏),這實際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里提到的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闡釋,看似矛盾的“幸?!焙汀盀牡湣保谔囟ǖ臅r空,特定的環(huán)境,卻能相互地轉(zhuǎn)換,或者說和諧地共處。行文至此,讓我想到了“塞翁失馬”。塞翁失馬,焉知其非福耶?焉知其非禍耶?老子是浪漫的。
    除卻對現(xiàn)實的討論,《老子》里不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例如第四章、第二十五章里對“道”的描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何物之子,它似乎先于天帝而產(chǎn)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母”(有一物體,混然而不可分,在天地形成之前即已產(chǎn)生。它寂靜而無聲,空虛而無形!是唯一的存在,永遠不會變更。它循環(huán)運行,永無止怠,可以作為天地的命根)。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浪漫的民族,民族性的浪漫則可以體現(xiàn)在文學上,而老子的道家哲學恰恰開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從“道”的解釋,開始,浪漫延續(xù)在《老子》的字里行間,延續(xù)在屈平的《離騷》、《天問》,延續(xù)在太白的“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老子又是孤獨的。老子希望天子能循天道,修玄德,不要過分追求盈滿。
    他認為虛靜而不盈滿的君主才能有所作為,功用才永不衰竭。他還主張人們都效法那澤被萬物卻“不爭”的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且,君主還要做到“不爭”,即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為“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不爭,還體現(xiàn)在不以武力、兵強而爭于天下,故而底層的勞動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過上太平的日子。老子完全是出于一種古代的人道主義,從體恤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fā)。然而,老子的主張、理想已經(jīng)不可能為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所認同、容納。試想,在那一個打著“尊王攘夷”幌子的春秋時期,“家天下”名存實亡,禮崩而樂壞,兼并土地,掠奪財產(chǎn)才是各諸侯熱衷干的事,哪個朝廷還會聽得見一個周王室守藏之吏的話呢?回到氏族社會?無為?開什么玩笑!可以想象,道不行的老聃是凄愴的、隱憂而痛苦的!所以,就有了函谷關(guān)口,老聃的青牛孤獨的身影(幸好,他還有函谷關(guān)關(guān)長尹喜這個鐵桿粉絲,在他“莫知其所終”前讓他著下《老子》)。
    老子讀后感篇十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老子》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閑,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老子》第四十一章
    水是天下之至陰至柔,南懷瑾先生在書中便已用淺顯的語言解析:“水沒有骨頭的,如果把它擋住,它只有轉(zhuǎn)彎過去;如果筑一道堤防,水則一聲不響慢慢等,等到水漲滿了,又從堤防上滿出去了?!彼质翘煜轮羶糁羷?,水性至潔,雖能藏污納垢,但其本質(zhì)卻是水凈沙明,不為外界所污染。
    我喜歡水,上善若水。水有它本性中的純潔,只要它能做的,它都會以污染自己為代價,毫不吝嗇的幫助人類。人應該大度的像水一樣,如是書中所說:“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BR>    我喜歡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與世無爭,處在眾人厭惡之處。貢獻雖大,但并不張揚,所處位置自然不引人注目,卻依舊保持著善的本性。這種品質(zhì)自然最接近于老子所說的“道”?!暗馈辈┐缶?,自然不能一下全都領(lǐng)悟,老子便給出了水這一個參照物。水可以任勞任怨,忍辱負重,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所以“故幾于道”。就像老子自己主張的一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我喜歡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吧朴谧蕴幎示酉碌?,居善地;善于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人……”。水的一切優(yōu)點,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便永遠安然處順。同時具備固然不容易,但至少要學會其中的一個,才能會處事。
    我喜歡水,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滴石穿,無論多堅強的人也對誰無可奈何,石頭都可以軟化。水平常默默無聞,但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便有了大作為,并且“馳騁天下之至堅”。
    我喜歡水,無有入無閑。水可以穿越縫隙,前面擋住了路,便會自己找路,發(fā)揮更大的能量探求自己的方向。故而在生活中,遇到難處,越想走捷徑,找突破,可能離出口越遠,還不如冷靜下來,重新想想。所以老子說“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無為,或許是最大的作為。
    我喜歡水,汪洋大海,幻化為雨為雪,抑或變?yōu)樯n茫之霧,又或凝望冰晶,都不失為水的本性,依然潔凈?;蛐∠?,或江河,或大海;或平靜,或波動,或驚駭,至陰至柔,抑或至陽至剛,無論怎樣變化,無論身處何地,它,不曾改變。若都能像水一樣保持本心,便可以不為世事變幻所動搖了。
    我喜歡水,水不僅具有博大的胸懷,亦有可以毀滅世界的能量,這便要看人類如何利用水,稍有不慎,就會變成當年大禹所治的水,但只要給它通路,便有變回祥和的神態(tài)。
    水,以至柔馳騁至剛,以無為治理有為。從某種程度上,水即為“道”。老子崇尚的清凈無為,水有;功成名遂身退,水亦有。當手指尖觸碰到水,清靜通徹心底。
    回味,凈水……
    老子讀后感篇十二
    記得第一次知道老子這個人還是從初中歷史課上知道的,當時只知道他是個道士,或者認為他是個得到神仙,后來我才知道自己誤解了,我開始從多種情況下去了解他。以前我們學習從不教老子,只是背了一些他的名句,對他的著作還是知之甚少,現(xiàn)在有好幾門課老師都經(jīng)常講到老子,并強調(diào)它的博大精深,我越發(fā)有了興趣而且我也發(fā)現(xiàn)了它的思想太有道理了。于是我特地去了趟書店買了一本老子,帶著注釋我努力地看完了,覺得老子太牛了,老子真是一本充滿人生哲理的著作,有點相遇恨晚的感覺。下面我就稍微寫下自己對老子中的一些道理的感悟。
    老子認為刻意做一件事情,往往會陷入其中,糾纏細節(jié)長時間沒有進步,而且欲望越強可能越是事倍功半;相反高手往往無為而無不為,一切皆會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到來。他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正是要求我們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同時有些事要親身去做而不只是說教?!吧粕先羲笔抢献臃浅=?jīng)典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好的人,品行應該像水一樣謙卑。換句話說,水往低處流,滋養(yǎng)萬物而從不與人爭高下;對于我們?nèi)硕裕褪钦f我們應該像水一樣謙卑不爭。善上若水其實是一種做人的道理,過去實用今天依然很重要,水是純潔的,我們的心應該像水一樣明鏡。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有廣闊的胸懷:“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敝t虛對一個人的確很重要,一個擴大的胸懷更能有助于個人的發(fā)展,正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現(xiàn)在人們很是缺乏誠信,是誰的原因呢?是我們自己。老子說的好:“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我對你不誠信,你會對我誠信嗎?當然不會,誠信是雙方的事,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商鞅變法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原因也在于商鞅的誠信獲得了百姓的贊同。此外老子還說:“善人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边@也是講為人處事的,還是強調(diào)人應該誠信,不管別人怎么待你,你都要善待他,別人就會感受到你的真誠,這樣人與人之間就能和諧相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笔抢献尤吕锏拿?,這句話我小時候就知道了,然而卻理解甚少,并且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了解不了別人,反而越來越了解不了自己,當然可能由于生活得茫然讓人被外界誘惑迷失了自己,很多人都有我這樣的感覺,想去弄明白自己卻冷靜不下來。這句話強調(diào)人貴有自知之明,要經(jīng)常自省,戰(zhàn)勝自我才能成為強者。老子的話很是值得我深省。
    我們常常會抱怨這抱怨那,為什么我們會有那么多的壞脾氣,說白了我們還是不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老子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备嬖V我們樂極生悲,否極泰來,高興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痛苦的時候也不要垂頭喪氣抱怨命運不公。生活就是喜憂參半,才那般豐富多彩,有成語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焙酶唑\遠是對我們大學生的形容,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那些小事和我們沒有關(guān)系,其實不然,不做小事怎么能做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子有言:“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笨墒俏疫€是發(fā)現(xiàn)大家都不喜歡做小事,比如不隨地吐痰,不隨口污穢……,而且我自己也是這樣,是我不想做嘛,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麻木了,無所謂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我們應該回歸到老子,靜下來聽聽老子的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外,不僅要從小事做起,打好基礎(chǔ),一步一步的,還要:“慎始慎中,則無敗事?!?BR>    一個人要成功,一定要克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四種壞毛病,成就再大也要淡定低調(diào)。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思是踮起腳無法久站,邁開大步想走得快的人難以遠行;好出風頭的人名聲不大,自以為是的人聲譽不高;自我炫耀的人難有成效,自我膨脹的人不能長久。王羲之的三個兒子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點。就說一天王羲之帶著三個兒子徽之,操之,獻之一起去拜訪謝安。席間,徽之,操之高談闊論,滔滔不絕地議論時事,臧否人物,而獻之只是寒暄幾句,就靜靜地傾聽父兄和謝安的談話。四人走后,有人問謝安:“王羲之的三位公子誰更優(yōu)秀?”謝安說:“最小的獻之最好?!笨腿藛枺骸盀槭裁??”謝安說:“易經(jīng)里說‘善良的人話少,浮躁的人話多。’由這兩句話就可以推知?!焙髞恚醌I之果然在兄弟中出類拔萃,成為大書法家,與父親羲之并稱“二王”。這也驗證了老子的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BR>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有很多夢想,并為之奮斗著,有時是為了自己,有時是為了別人。然而社會確實很是復雜,并不像我們想的那么美好,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色彩傷害,被各種各樣的虛假誘惑,而有時我們有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被物欲所支配,失去自己本來的面目。但是我們依舊可能紙醉金迷,依舊違背意愿,違背自然規(guī)律,讓自己活得很累,雖然有的時候是迫不得已。在老子思想中,他宣揚:“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希望人類堅守自然本性,減少私心和欲望,這一點對于我們俗塵中人可能很難做到,欲望是個魔鬼,只有我們看破世界也許才能遏止。他還說:“知常容,蓉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逼鋵嵕褪切麚P一種包容一切公正無私,合于自然合于道的`思想。換句話講就是:“一個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一定會被生活所累,被名利所累;反之,若能順應自然,包容一切,就會收獲更多的快樂?!边€有:“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币彩沁@樣的一種思想,要求人消除各種雜念,用空明澄凈的心靈去感受自然規(guī)律。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條最明顯的是認為人應當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不能縱情于聲色,被物欲所支配,失去作為人的真正意義。
    以上我通過老子的思想對做人的謙卑,誠信,自我了解,心態(tài)和做事的態(tài)度,注意的毛病以及生活態(tài)度上做了簡單的闡述,總體上讓我感覺自己的語言蒼白無力,老子的思想真是太精辟了。
    關(guān)于老子的思想真是太多了,
    涉及各個方面,讀第一遍可能還會有很多疑惑,甚至是費解,但仔細閱讀并認真思考一下,會發(fā)現(xiàn)他的話句句經(jīng)典句句有理,而且拿他的思想與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情況對應一下,確實是有莫大幫助,看了也是受益匪淺。然而老子對我確實有些難度,可能是我入世不深,故了解的層次很淺,所以只能略述感受,不能盡言,實在有些遺憾,寄下次再讀時會有更深的感受。
    老子讀后感篇十三
    也許現(xiàn)在讀這些書的人很少是自愿的,包括我剛開始也是這樣,我之所以會選擇《智慧的老子》這本書,一個原因是我這個學期選修了《讀老子》這門課,清風老師講得非常好,所以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再之,《讀老子》這門課只能選修半個學期,所以老師也沒辦法把所以的內(nèi)容傳授給我們,由于讀了一部分,我深知老子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我毅然而然的去圖書館找了這本書,迫切地想要把老子的思想了解。
    先讓我介紹一下本書的作者?!吨腔鄣睦献印芬粫淖髡呤呛敝瓘埰疴x,他1916年生于北平,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政治系。曾前往美國華盛頓、夏威夷、南伊利諾各大學講學,是國際馳名之老子哲學專家。
    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陽,河南周口鹿邑人,是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道教的道祖,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來自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的思想從古自今都一直存在,一直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們后代的影響實在深遠,這是不可否認的。
    老子《道德經(jīng)》一書不過五千字,卻涵蓋了宇宙人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在作者的眼中,老子是智慧的,其用智慧二字足以彰顯老子《道德經(jīng)》之精妙絕倫。
    我記憶最深的是《道德經(jīng)》中老子思想的無中生有,老子說的非常的巧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边€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天下萬物生育有,有生于無”老子認為,天下的萬事萬物原來都是沒有名字的,正因為沒有名字,所以才出現(xiàn)了名字,還有,一個房子正是因為是空的,才發(fā)揮了它是一個房子的作用,才可以住人,才可以存放東西,如果它是實心的,是結(jié)實的,那根本發(fā)揮不了它的用處……這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生動,一句一解都是那么的精辟!
    最后一個就是心中無岸,所到皆岸。這里的岸,本人理解為目的地。心中沒有目的地,但所到的每一處地方都是目的地。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提倡要有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有目標就會有欲望。人在滿足不了自己欲望的時候,就難免會失望,失落,給自己帶來煩惱。而當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他的欲望就會得到滿足嗎?也許這會暫時地滿足他目前的欲望。但在這之后,他會有更大的目標,更大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滿足不了的。而《智慧的老子》所說的心中無岸,所到皆岸。在我看來,為人的目的性不要那么強,只要你帶著平常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那樣你獲得的每一個成就,無論大小,都會給你帶來快樂。這樣的你在工作中也是在享受,你不必時時被目標壓著。但是,生活總有那么多的無奈,以至于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也就迫使我們走向了極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運用作者在《智慧的老子》中的精辟見解來理解,都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的。
    《道德經(jīng)》一書帶給我們的哲理和啟發(fā)實在是太多太多,這不是我們一朝一夕就能領(lǐng)悟和接受的,這需要我們慢慢去品味,慢慢去體會,等我們真正領(lǐng)悟到了其中的奧妙,那么我覺得我們的人生也就不會有雨天了!面對錯綜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讀讀《老子》能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機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老子讀后感篇十四
    一本《道德經(jīng)》,一生做人的智慧。做一個真實的人。人的一生,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說會道,有的人不善言辭。有的人甜言蜜語信手拈來,有的人沉默寡言卻內(nèi)涵豐富。說著悅耳動聽卻不走心的話遠遠比不過說著逆耳忠言卻溢滿關(guān)懷的語言來的動聽?!毙叛圆幻溃姥圆恍拧闭钦f明了與其華而不實,不如樸實無華。由衷而出的信言遠遠好過滿嘴奉承的美言。道德經(jīng)讀后感做一個真實的人,求真務實,實事求是。
    做一個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辯解,以理服人才是他們的追求?;ㄑ郧烧Z善辯之人一味辯解,忠厚老實善良之人從不詭辯。一個人越強調(diào)什么越說明他內(nèi)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釋越是掩飾。”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與其強詞奪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以理服人。
    做一個聰明的人。腦袋聰明的人知識大都不怎么淵博,因為他們覺得聰明就是資本。知識淵博的人都不怎么聰明,因為他們知道腦袋聰明不如內(nèi)心聰明。睿智高于聰明。與其聰明沒有內(nèi)涵,不如有內(nèi)涵地活的聰明。而”明”就告訴我們要有一顆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禮,明人生。而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正確,才能內(nèi)心明達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獵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人睿智使人聰明使人深刻。做個聰明的人,明明德,明歸止。
    做一個懂得奉獻和付出的人。給予是一種美德,奉獻是一種品質(zhì)。一味的索取只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雖然奉獻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總要明白有時候失去是另一種方式地得到??赡苁チ恕蔽镔|(zhì)”,但是卻贏得了”精神”,給予的幫助越多,得到的內(nèi)心滿足感越多。當然奉獻與付出不是毫無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計回報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獻的度,適可而止就好。做一個懂奉獻的人,樂于助人,溫暖他人。
    老子讀后感篇十五
    下面是關(guān)于老子韓非列傳
    讀后感
    范文,歡迎閱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BR>    老子與韓非子,這兩位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都是一個時代的偉人,在諸子百家的時代大放光華,身為一個時代的領(lǐng)袖級人物,身先士卒,帶領(lǐng)著那個時代的人們走向輝煌。
    韓非子的《說難》,表面看是臣子進言的把握,實為君臣之間心理學大典,君王用勢,臣下用術(shù),否則,臣子無術(shù)危險,君王無勢霸業(yè)無成;此理論與西方馬基雅維利《君主論》同出一轍,但早于千年,韓非應是太祖師爺輩分的了。
    理論性強,實踐性差,此乃歷史上諸多理論家的命運;韓非子研究的如此精透,卻深受之禍,本國君王沒有欣賞,在秦國卻受囹圄,最終命喪黃泉,進言的巧妙藥方在自身上貽笑大方,可悲!可嘆!司馬遷感同身受,因為自己為李陵事件辯護,遭到武帝宮刑懲處,進言的《說難》別有一番滋味,大篇幅放在后面,實在是不幸呀!
    今天值班,在做完各種瑣事后,坐下來看了一篇:列傳第三篇—老子韓非列傳。
    這一篇寫了老子李耳、莊子莊周、申子申不害和韓非子。屬于老子學派。都是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人物,除了申不害不大熟悉外。
    老子不用說了,著名的虛無飄渺的道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有著名的道德經(jīng),“道可道,非常道?!惫磐駚碛袩o數(shù)人想要理解他,或者自以為理解了他,但是他從不出來作出權(quán)威解釋,所以大概至今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他到底想要說的是什么。不過他的很多
    名言
    成為人們處世的指南。剛才把《道德經(jīng)》調(diào)出來快速瀏覽了一遍,有的看懂了,有的看不懂,感覺很玄,充滿思辯的味道。
    莊子最有名的故事是莊周夢蝶,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寫
    作文
    寫某人睡著了就寫夢周公了,好象說的就是莊周。好吧,我又去看看莊周夢蝶的故事吧:大意就是,有一天莊周睡著了,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感到十分快樂,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仍是莊周,心生疑惑,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這個,也很玄,不過透出一種悲哀,說明他還未參透老子的玄妙的道家學說,未達到老子那樣超脫的境界啊。不過史記這一篇里倒沒寫這個小故事,主要寫了莊周著的書啊,拒絕做官啊等等。
    申不害比較入世,曾在韓昭侯時期在韓國為相,令韓國當時“國治兵強,無侵韓者?!?BR>    韓非是韓國王子,有口吃,不善言談,但特別能寫。他寫的《說難》寫盡了游說的難處,全面實用具操作性,涉及很多心理分析。只是,可悲的是,正如作者所說:“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