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字號:

    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一
    有助于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什么風都是逆風”。作為黨和國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論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更有助于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激發(fā)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有助于匯聚集體智慧,凝聚發(fā)展力量。諺語有云,“眾人拾柴火焰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并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為一個集體時,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shù)賢能”。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fā)揮中,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飛躍。因此,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以充分凝聚人心、匯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園,提供精神歸宿?,F(xiàn)代社會在帶來豐饒物質的'同時,也裹挾了浮躁、焦慮與不安,而后者的凸顯即是共同體意識缺失所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表現(xiàn)。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際上是扎根中華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創(chuàng)新性地構筑安寧真誠的精神家園,形成一個共同認同、棲息的精神意義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養(yǎng)并慰藉共通性的內在心靈,形成精神上的共有歸宿。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他55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較少。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國的鮮明特征,歷史上有四個主要時期,包括春秋戰(zhàn)國、魏晉南北朝、宋遼金元和清代。在現(xiàn)代,中國政府制定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尊重各少數(shù)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發(fā)展的原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穩(wěn)步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得到了很大改善。為了進一步改變民族地區(qū)的落后狀況,全國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要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這句話表明,縮小各民族之間的.發(fā)展差距,實現(xiàn)共同繁榮,共享發(fā)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這源于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義政策。殖民主義是西方種族歧視問題的根源所在。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國家,因為社會制度、貧富分化等原因,導致有色人種和少數(shù)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F(xiàn)在不少西方國家的民眾為了表達對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滿,正在舉行大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
    中國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繼續(xù)為維護民族發(fā)展和實現(xiàn)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希望世界少一些戰(zhàn)爭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諧與平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三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由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系。
    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要深刻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更要強調共同性,多宣傳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強化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照自身也曾出現(xiàn)過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經在組織文化活動中過度強調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內蒙古文化等。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根源在于,沒有以是否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政治標尺和根本標準,沒有準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范圍內認真整改,不斷提高,持續(xù)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榮的文化共同體,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時期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fā)展民族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創(chuàng)新載體和方式,精心組織以弘揚民族團結進步,謳歌民族團結先進典型等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化活動,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藝激發(fā)的精氣神轉化為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像一盤散沙失去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作為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黨員干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主動作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思想道德覺悟,深入挖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牧民群眾生活的各個方面,讓農牧民群眾形成中華文化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促進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不斷鞏固和發(fā)展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四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__大報告中鮮明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握的是幾千年歷史演進的客觀規(guī)律,揭示的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題主線,彰顯的是團結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信心決心。
    二是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xiàn)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團結,強調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本質是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這一共有身份的認同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就難以形成認同?!迸c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相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廣,所承載的人類文明知識信息更多。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少數(shù)民族同胞在更廣闊的生產生活領域中成長成才至關重要,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和基礎。
    三是從點滴做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涵蓋了鞏固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方方面面,既應在思想上教育引導,講清講明中華民族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是共同體;也應在實踐中步步推進,而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求,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條件。作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黨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堅定堅決地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擁護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工作,為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作出應有貢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五
    最關鍵是搞好團結,最管用是爭取人心。在多民族地區(qū)的新疆,這句話就顯得更科學更真切。在昨天召開的自治區(qū)“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要求今年11月底前,最晚明年2月底之前,自治區(qū)各級行政事業(yè)單位黨員干部帶頭每人結對聯(lián)系1戶基層群眾,各民族之間相互結親,實現(xiàn)黨員干部結對認親全覆蓋。這無疑是新疆推進民族團結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活動。
    我們知道,家園意識是一種文化上最基礎的認同,生于斯,長于斯,這片水土,構建了我們的物質家園,也構建了精神家園。把祖國當自己的母親,把新疆當成各民族共同家園,都是這種文化認同的最真摯最純凈的精神維系和情感歸宿。也故如此,在共同家園里,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團結一家親。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可以說是把積累多年的推進民族團結的經驗,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這個高度就是回歸到求真務實的“結對認親”工作中。我們知道,認親,是情感上的交融和關聯(lián),是對社會關系中穩(wěn)固而強勁的文化脈絡的確認,這也促進了社會“陌生人”向“親人”的文化復歸,將各民族之間“三個離不開”的關系深深植根在新疆大地之上。
    一家人,維系的是共同的文化血脈,尋求的是共同的夢想,維護的是共同的至高利益,融匯的是共同的正向能量。結對認親活動,逾越了空間距離,拉近了心靈距離,以心交心,認親結對,核心是要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結出民族團結的果實。
    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確?!盎顒右蝗瞬簧伲珕T參與”,達到“全覆蓋”,這在新疆民族團結的進程中,也是罕見的。全覆蓋效應,強調了民族團結人人參與的意識,黨員干部要參與,援疆干部要參與,同樣也可以帶動全社會各民族人民共同參與。
    民族團結結對認親,因此形成社會的“共同責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民族團結,承擔社會責任,與基層各族群眾結對認親,村村有親,人人有愛,共同奔小康,共同圍繞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做基礎工作,做雪中送炭噓寒問暖的工作,做爭取人心工作。
    此次“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規(guī)定“要經常走訪,堅持每兩個月與結對認親戶開展一次交流活動”。這就強化了結對認親的互動性?!?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認親不是終極目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形成合力,形成同心圓才是真正目的?!按T、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解人之憂,寬人之心,在結對認親中,密切干群關系,凝聚民族關系,互動是最有效的途徑。
    自治區(qū)“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可以說是又一次改進人與人基本關系的正能量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社會的互動性不斷強化,社會關系不斷淳化,社會共識不斷深化,源頭活水,涓涓汩汩,給我們的社會關系帶來新的潤澤,同時也保證了不同層面的人,在結對認親中,重新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維護民族團結,是進行時態(tài),是不斷依靠每個人付出和努力的艱巨工作,所以,若想收獲民族團結帶來的社會之利,就要承擔推動民族團結工作的社會之責。一家人,讓我們滿懷家國情懷,不分彼此,和諧相處,擔起建設美好家園的責任;一家親,讓我們結對認親,同聲共氣,血脈相連,心手相牽,在親人的微笑中,看到希望,在親人的信任中,走向未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六
    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每當說起這三個離不開,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大家常說的“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币徊恐袊鴼v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融合發(fā)展、共榮共存的歷史。在中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就是需要文化認同。推進國家統(tǒng)編教材使用工作,就是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長遠之舉、固本之策,是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慮,是對少數(shù)民族長遠利益的考慮,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構筑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舉措,更是在全民族中進行文化認同。無論是普及通用語言文字還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個方面,構建起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思想的滲透_。我們每一名普通民眾都應該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夠促進文化認同推動民族團結的方針政策和民族工作。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歷史就是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長期抵御外來侵略、各民族之間建立患難與共關系和深厚友情的歷史。我們要結合當前階段的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以史為鏡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風濁清揚。
    在抗擊非典、抗洪搶險救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抗擊新冠疫情、河南水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尤其在抗擊新冠疫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度時艱,有人堅守崗位,有人迎風逆行,無不彰顯了共產黨員的信仰,無不彰顯了中國人的剛強,無不彰顯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我們無不為之感動,為之振奮。
    身為一名黨員、一名年輕干部、一名組工干部,更應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fā)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肩負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守正創(chuàng)新地做好意識形態(tài)、思想政治學習、組織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七
    《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的印發(fā),為全國大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導。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關系到全國億萬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這一重大課題,意義非同小可。我們必須深刻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正確導向,總結經驗,提高認識,守正創(chuàng)新,切實開展好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核心要義。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多民族國家公民教育的客觀需要。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促進國家統(tǒng)一、維護社會穩(wěn)定、推動各民族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要義是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落腳在對當代中國的認同,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
    要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育人導向。
    一是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注重加強共同性教育,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tǒng)一。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原則。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五個認同”必須“同”,各民族在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上不能有差異;同時,尊重各民族文化生活的差異性,在飲食服飾、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建筑風格等方面可以“異”。要明確共同性是根本、前提、方向,沒有共同性,也就談不上差異性。強調共同性,不是要抹殺差異性;尊重差異性,也不是要強化差異、固化差異。
    二是既講團結,又講進步。我們要全面準確理解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豐富內涵,正確把握民族團結與進步的關系,明確增進民族團結是推動民族地區(qū)進步的基礎,實現(xiàn)社會進步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方向。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在維護團結的基礎上,強調進步性,克服以往一些地方只講團結、忽略進步要求的問題。要在加快經濟社會發(fā)展,加強民生建設,不斷夯實物質基礎的同時,實現(xiàn)精神方面的不斷進步。
    三是依法治理,保障公平。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樹立治理民族事務的法律意識,提高依法治國的認識和水平,要強調法治的公平性和規(guī)范性,加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教育,樹立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各族學生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看待和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堅持守法用法。明確任何公民都應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相應義務。
    要貫徹落實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部署要求。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工作。《指導綱要》在總結以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經驗基礎上,緊密結合新時代民族工作新形勢新任務和學校思政教育實際,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教育目標、主要任務、教育內容、實施途徑、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對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
    一是要求全員性。《指導綱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因而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范圍應該包括全國各地的各級各類學校各學段各族學生。
    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吨笇ЬV要》強調結合當?shù)貙嶋H,加強分類指導,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構建課堂教學、教育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多維一體的育人平臺,規(guī)定在義務教育段開設適量課時的專題教育課;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中小學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材,在各學科中有機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利用學校多種師資開展該專題課教育。
    三是強調思政教育特色。《指導綱要》明確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不是普通的學科知識課,教育教學和學習考核都要遵循思政教育規(guī)律,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搞成單純的知識灌輸課和機械考試。要利用多種資源,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結合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八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這首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沒錯!這就是《少年先鋒隊隊歌》。當我們成為了一名少先隊員時,就應該明白,我們再也不是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了,而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既然作為一個接班人,我們當然要學習習近平爺爺?shù)男滤枷?。只有學習好新思想,才能做好接班人。
    在我的心中,其實也有一個夢想——我想做一個科學家,當好祖國的接班人。梁啟超《中國少年說》中寫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蔽覀冎袊且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國家,我們有過繁榮昌盛的大唐時期,也有過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奇恥大辱,我們更不能忘記在“南京大屠殺”中,死去的30多萬同胞。這些歷史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著我們。
    要想成為一個接班人,就一定要愛祖國,如果一個人不愛國就全完了。俗話說得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奔词鼓阒皇歉闪艘患⒉蛔愕赖男∈?,比如說把地上的一張紙扔進了垃圾桶,也是對國家環(huán)境的一種保護。反之,只是浪費了一張紙,也破壞祖國的環(huán)境了。
    有國則有家,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做祖國合格的接班人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九
    通過系統(tǒng)豐富的培訓教育,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同時,對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大意義和要求等有了更加全面準確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對我校參加出國(境)學習交流的教師、學生加強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增“五個認同”信念;把中華文化認同教育融入到來華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向他們講好中國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是民族工作主線,也是其他各項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精準聚焦鞏固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共同體,以“永遠在路上”的精氣神,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堅定不移走好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之路。
    為期3天的專題培訓中,各位專家從歷史淵源、文化傳承、國際視野等多個方面對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了深入精辟的講解和闡釋,通過學習,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會。在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我院以主題團日活動、校園文化系列活動、主題班會等為依托,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堅持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學生。而輔導員,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力量,我們應該在實際工作中要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理念,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社會氛圍,把這“四個重在”理念貫徹落實到工作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我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把學習的收獲轉化為今后工作的動力,立足實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個人篇十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為了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