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實用8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并理解背誦本詩。
    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領會詩詞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發(fā)揮想象。
    【教學過程】(多媒體教學)
    一、出示課題,介紹時代背景(幻燈片)
    二、聽錄音朗讀,正音,朗讀
    三、朗讀,疏通文字,再朗讀
    四、思考(幻燈片)
    1、本詩內(nèi)容上寫了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
    2、表現(xiàn)了怎樣的環(huán)境?
    3、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五、討論、解答(幻燈片)
    詠雪
    送別
    依依惜別之情
    天寒
    情暖
    六、欣賞品味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聯(lián)想想象最后兩句,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在想些什么?
    七、熟讀成誦,不能完成的課后繼續(xù)背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二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小組合作翻譯。
    教師提示:詩歌因其語言凝練,故不必追求直譯,大可合理添加、細致描繪。
    示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無垠的大沙漠上覆蓋著厚厚的冰,儼然南極冰蓋被搬到這里,再往天上看,烏云如崩塌的大山黑壓壓的堆在頭頂,讓人看了發(fā)愁,這雪怕是下上一個月也不會停,武判官你怎么走啊!
    2、口頭翻譯,每小組展示兩句。
    3、概括詩人描繪了哪些場景。
    明確:狂風卷地天降暴雪、軍中苦寒、冰天雪地、帳中餞行、東門送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三
    二、介紹詩人及解題
    請了解岑參的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1.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2?!鞍籽└琛奔础鞍籽┲琛?,“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fā)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悵惘之情。
    三、朗讀
    1、 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2、 一生試讀
    3、 全班齊讀。(邊塞詩,溫柔?霸氣?)
    四、分析
    所以將全詩分為兩層 將寫景和送別的過渡句找出來
    分兩組 學習兩層 要求:1想象畫面 用自己的話敘述 2結合具體字詞 分析詩句
    例:“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妗让婷鑼懣耧L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一副雪花漫天飛舞的形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xiàn)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nèi)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入帳內(nèi),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漫天大雪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泵鑼?zhàn)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ⅲ涂统鲛@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 “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雪中送別圖”
    全班讀。
    五、對比閱讀
    下面我們選擇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作為比較閱讀的材料。
    1、同學們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自選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一下。
    比較角度提示:
    送別人物:《白》詩岑參送武判官;《杜》詩王勃送杜少府;《黃》詩李白送孟浩然;《元》詩王維送元二。
    送別地點:《白》詩新疆輪臺;《杜》詩京城長安;《黃》詩湖北武漢;《元》詩京城長安。
    目的地:《白》詩京城長安;《杜》詩蜀州;《黃》詩江蘇揚州;《元》詩新疆安西。
    送別環(huán)境:《白》詩冰天雪地;《杜》詩煙霧迷蒙;《黃》詩繁花似錦;《元》詩初春雨凄清。
    送別心情:《白》詩百感交集戰(zhàn)友別;《杜》詩灑脫少年剛陽別;《黃》詩詩意風流別;《元》詩深情體貼真情別。
    朗讀基調(diào):《白》詩慷慨宛轉;《杜》詩高亢爽朗;《黃》詩輕快瀟灑;《元》詩舒緩誠摯。
    詩歌風格:《白》詩豪放雄奇;《杜》詩開闊俊朗;《黃》詩瀟灑飄逸;《元》詩清新明快。
    重要特點:《白》詩詠雪顯氣概;《杜》詩直抒胸懷;《黃》詩綺麗意境,詩意細節(jié);《元》詩截取典型情節(jié)。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寫給杜少府的,意境開闊,剛健爽朗,文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掃兒女情長的悲傷之態(tài),所以應讀得高亢,讀得鏗鏘有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仿佛是一支抒情暢想曲,讀來應是輕快瀟灑,仿佛一顆詩心隨著江水蕩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圍可以用舒緩的節(jié)奏來表現(xiàn),那對朋友深情體貼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一種誠摯關切的久久凝視,也是深情的勸酒辭。而我們今天學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則是邊關將士英雄氣概和兒女心腸交織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應讀得慷慨而婉轉。
    2.四人小組表演讀,四首送別詩一人讀一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四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1、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2、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五首詩歌。
    2、采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著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著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學時數(shù):1課時。
    4、教具:多媒體計算機、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1、早就聽說我們 班的同學很了不起,博學強記,能背不少的古詩詞,上課前老師組織同學們做個小游戲,一分鐘古詩詞句子背誦,看誰記得多,背的多。
    請每組老師右手邊的同學背,左手邊的同學數(shù)。請準備好,開始!(計時)
    統(tǒng)計背誦的數(shù)量。請以熱烈的掌聲鼓勵我們班上的背誦小明星。(老師送你一個小禮物,熱烈的掌聲)
    2、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代詩歌。這些詩歌語言精練和諧,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詩的節(jié)奏和音樂美之中,給人一種陶醉,一種享受。我們今天在一起欣賞《詩詞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理解,背誦這首詩,同學們有信心嗎?聲音大一點,自信心強一些!
    (板書)岑參
    3、解題。
    (1) 請了解岑參的同學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2) 讀過邊塞詩的同學們介紹一下唐代邊塞詩。
    (投影作者簡介及邊塞詩)
    (1) 詩中的“歌”表明此詩體裁為在詩中的“歌”、“行”、“體”
    (2) 此詩為詩人在新輪臺幕府的送友人所寫。
    (一)一讀:掌握節(jié)奏,領略音樂美
    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jié)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
    (1) 學生自由朗讀。
    (2) 正字音,抽學生(投影)。
    (3) 明節(jié)奏(投影)。
    (4) 學生試讀(左手邊同學讀給右手邊同學聽)。
    (5) 教師范讀(配樂)。
    (6) 處理內(nèi)容疑難。
    (二)二讀再現(xiàn)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現(xiàn)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發(fā)展線索,理解感情。
    1、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使腦海中出現(xiàn)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1) 學生讀,抽學生談畫面。
    (2) 學生讀投影展示畫面。
    (3) 學生默讀,理思路,找線索。
    2、提示:全詩寫什么景,敘什么時,可分幾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
    a、送別前:八月飛雪送寒圖,情奇激奮。
    b、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哀怨低沉。
    c、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孤寂凄涼。
    d、送別后:別后雪池思鄉(xiāng)圖,惆悵。
    (4)思考全詩表達的感情
    詩人以夸張的筆法,氣勢磅礴地寫出邊塞的景色,抒發(fā)了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三)三讀:緊扣詞語,體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學生談自己喜歡的句子,說理由。
    (2) 教師出示賞析“忽……”投影。
    (3) 學生舉例賞析。
    舉送別詩: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積累,多多采擷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佳詞麗名,能夠出口成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五
    孤 舟 蓑 笠 翁, 獨 釣 寒 江 雪。 柳宗元 《江 雪》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 李 白 《行路難》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 杜 甫 《絕 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 適 《別董大》
    明確學習目標:1、品味詩歌語言
    2、體會作者情感
    一、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愛國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岑參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邊塞詩顯出奇情異采的藝術魅力。
    二、聽錄音朗誦,聽準字音、聽清節(jié)奏
    字音:百草折 衾薄 瀚海 狐裘 岑參 風掣
    把字帶入課本中,大聲朗讀詩詞
    五分鐘后展示朗讀結果,找學生范讀課文
    三、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同桌交流合作完成),并將疑惑處標注出來
    學生自主發(fā)言,各抒己見,老師帶領學生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后,帶著理解再次齊讀全詩
    2、從題目上看全詩寫了哪些內(nèi)容?
    雪天、、送別的詩 即:詠雪、送別
    四、品讀課文
    1、品讀詠雪部分,標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把你的賞析寫在相應處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關鍵詞、看修辭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與寫作背景運用聯(lián)想想象)
    師生共賞寫景部分的詩句
    2、品讀抒情部分,說說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哪句詩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感?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詩中寫景與送別有何關系
    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詠雪為送別設置背景,渲染氣氛,在邊地奇異雄偉的風光中、在大風雪背景下,為送別帶上了雄渾悲壯的色彩。
    五、課堂延伸 送別詩集錦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一類生字,10個二類生字。
    2、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熟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
    2、區(qū)別形近字。
    3、認讀一類字,正音。
    教學難點:
    1、指讀,開火車分句讀。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一)學習生字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之中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送:半包圍結構
    字義:1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2贈送3送行,陪伴人到某一地點
    擴詞:送信 歡送
    歸:左右結構
    字義:1返回,回到本處2趨向3歸并合并4由屬于5珠算中稱一位數(shù)的除法。
    擴詞:歸國 物歸原主 歸本 還原
    眾望所歸
    官:上下結構會意字反義詞:兵
    字義: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jīng)過任命的。一定登記以上的公職人員。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
    字謎:沒有各個管。
    擴詞:官方 官司 官員 官腔 官逼民反 官運亨通
    折:左右結構形生字
    字義:1折斷 2損失 3彎曲 4佩服 5轉變方向
    字謎:撕去中間/一邊接,一邊斷,接起來,還是斷。
    擴詞:折合 折回 折舊 折扣 折中 折子 百折不撓
    胡:左右結構形聲字
    擴詞:胡同胡子胡兒二胡
    如:左右結構
    字義:1依照 2像,相似 3到,往 4連詞
    擴詞:如果如今
    樹:左右結構
    字義:1木本植物的總稱2種植、栽培3立建立
    梨:上下結構木部形聲字
    字義:1梨樹2梨樹結的果實
    字謎:封山育林/木制犁斷
    擴詞:梨花 梨樹 梨園 梨汁 白梨
    (二)學習二類生字
    (三)小結,熟讀古詩
    本節(jié)課選的這四行詩主要是寫景。作者不僅把風雪嚴寒的西北景象,寫成春意盎然的南國風光,而且用“千樹萬樹”這樣廣闊的景物設喻,顯得氣勢磅礴,在讀的過程中,要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四)采用多種方式讀誦古詩。
    布置作業(yè)
    朗讀背誦古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七
    師: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愛好:
    生:“踢足球”、“編程”、“唱歌、聽音樂”、“看名著”------
    師:每個同學都有值得伴隨自己一生的愛好。老師也有一個伴隨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愛好:讀唐詩,而且最愛邊塞詩。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來吟誦學習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我感到特別高興。
    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二、 認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文本。
    認定學習目標
    師:根據(jù)對這首詩的誦讀感受和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把3個學習目標齊讀一遍。
    學 習 目 標
    1、 朗誦出詩歌的感情。
    2、 抓住關鍵詩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 分析詩歌語言的精妙傳神。
    根據(jù)學習目標,大家自讀課文兩遍;在小組里交流朗讀感受;然后做預習題。
    預習導學題目:
    (1)這是一首詩。也是一首詩。
    (2)作者是邊塞詩人。
    (3)流傳千古的名句是
    (4)你還知道哪些詠雪的詩句
    做完之后,小組之內(nèi)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請教相鄰小組。還不能確定的問老師。
    三、探究關鍵詩句,品味思想感情。
    師:剛剛讀了兩遍,大家就產(chǎn)生了這樣豐富的體驗,實在可貴。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寶貴的體驗,再次進入到詩歌中去,細細的搜尋,看看是哪些詩句給了你如此豐富的感受。緊緊的抓住它,細細的品一品,你的感受會更強烈。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把春風吹開梨花,比喻成北風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
    師:?
    生齊:(迫不及待的)說反了!
    師:你能再說一遍嗎?(該女生說一遍正確的。)
    師:你剛才是不是就想這么說?(女生點點頭)
    生:“千樹萬樹”寫得好,寫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團一團的,梨花也是一團一團開的,很白很多,一望無邊,很像。要是用一顆兩棵樹來描寫就不好了。所以“千”“萬”兩個字要重讀。
    師:說得我們都好象看到了這大雪。你能用聲音表達出來嗎?
    生:該生朗讀這兩句詩。
    師:我們齊讀一遍這兩句。對這兩句誰還有補充嗎?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忽”字,表現(xiàn)了表現(xiàn)了雪來得快,來得突然,表現(xiàn)了詩人的驚喜。
    師:你就用這種驚喜的語氣給大家讀一遍好嗎?生讀。
    師:他們本地人看見這雪會驚喜嗎?
    生:(急)岑參他是湖北人,應該沒怎么見過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驚又喜。但是他見過千樹萬樹的梨花開,所以他一看見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
    師:岑參可能是在什么時候看見這個景色的?
    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睜眼!一開窗!一推門!(最后統(tǒng)一成“早晨一推門”)
    師:咱們推薦一位同學來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薦一名同學?
    師:你就是岑參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師一邊說一邊把他送出門去)
    學生一推門,一臉驚喜,“啊”了一聲。(眾生笑)
    生:鼓掌。該生再次走出去,推門——驚喜——情不自禁吟詠出這兩句詩。全班鼓掌。
    師:可見藝術來源于——生活。齊背這兩句。
    生:“胡天八月即飛雪”寫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陰歷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意外、驚奇。而我們這里八月十五才剛剛感覺到一點涼爽。“飛雪”的“飛”顯示出雪下的大。
    師:歷代文人墨客有許多吟詠雪花的詩句------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BR>    師:雪是背景,是烘托。
    生:“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出了雪的香。壞了,不是寫雪的,是寫梅的。
    生:“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寫出了雪的白。
    師:投影“大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讓此詩三分。
    師: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風行》。這一句與本詩有什么不同呢?
    生:寫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詩寫的是整個的雪下的大。
    師:所以,這兩句詩不著一個“雪”字,卻是詠雪詩中的名句。接著品詠詩句。
    生:“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這四句寫了邊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級的保暖的東西,絲綢的被子是最高級的被子,也都不覺得暖和了。將軍的弓也凍硬了,都護的鐵衣本來是不離身的的東西也凍得難以上身了。可見是多么多么的寒冷。
    師:投影《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片斷
    ……..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
    這是岑參在另一首邊塞詩中對塞外奇寒的描述,剛磨好的墨汁連字還沒來得及寫就凍上了。全班齊讀“散入珠簾濕羅幕”這四句。
    生:“風掣紅旗凍不翻”也是寫寒冷的,連紅旗都凍住不動了,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們這兒從來沒見過。
    生:我在老家見過。升完國旗,下雪,紅旗濕了,最后凍住不動了。
    師:你老家什么地方?
    生:東北。
    師:奇冷與塞外不相上下。哪個字用的生動?
    生:“掣”。拉,扯的意思,這里是擬人的手法。北風又拉又扯紅旗還是不動,這是一個奇跡。
    師:請大家讀出這種情景來。齊讀這兩句。
    生:最后兩句是寫的送別。送別的時間是“暮”,地點是輪臺東門,路上是“雪滿天山路”。
    生: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依依不舍的惆悵心情。朋友都已經(jīng)走得看不見了,詩人還站立在那里久久不肯離去。
    師:還有與此意境相似的詩句嗎?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他喜歡大雪,雪花使他想起了家鄉(xiāng)的梨花,自然驚喜溫暖。朋友回京自己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去,惆悵也是人之常情。
    師:那么岑參是怎樣來到邊塞的呢?
    生:沉默搖頭------
    師:大家可能需要一點材料。投影“作者背景”并講解補充道:“岑參曾兩度出塞,共從軍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時剛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他兩次出塞都不是被動的,是他積極投身邊塞軍旅生涯的一種主動行為,所以詩中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豁達,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種豁達。請用這種情感朗讀末四句。
    生:齊讀。
    師:他送朋友的時候心情惆悵,可以想象,一回到軍營,他就又投入到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中去了。他曾在送某將軍出征時寫道:“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詩人是在贊頌友人,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志向。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篇八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簡析
    這是一首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huán)境。最后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二、《雁門太守行》簡析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鄙暇鋵懳3菍⑵茣r沉重的氣氛。《晉書·五行志》:“凡堅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軍精。”作者在這里暗用此典一下句寫敵軍兵臨城下的聲勢。甲光,鎧甲迎著太陽發(fā)出的閃光。孤城被蜂擁而來的敵人團團圍住。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眱删鋵憙绍娂?zhàn)的慘烈?!豆沤褡ⅰ罚骸扒刂L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边@兩句中的“燕脂”,“夜紫”還暗指戰(zhàn)場血跡。戰(zhàn)斗異常殘酷,戰(zhàn)死者的鮮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眱删鋵懸恢лp兵在寒夜出擊敵人的情景。在低沉的戰(zhàn)鼓聲中,將士們冒著嚴寒殺向敵軍。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睂懯貙⒃芑实酆裼觯R危時誓死相報,英勇赴戰(zhàn)的決心。
    全詩用奇麗的色彩點染戰(zhàn)斗的環(huán)境氣氛,表現(xiàn)了危城守將誓死報國的決心,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無題》簡析
    本詩為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睂懺诜饨ǘY法的重重阻礙下,男女二人難以相見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執(zhí)著的愛情在瀕于絕望中顯出了無比強大的力量。“絲”,雙關語,隱“相思”的“思”?!按盒Q”、“蠟炬”比喻精妙,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這兩句詩已成為描寫愛情的絕唱。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寫對女方的深刻體貼。咫尺天涯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線希望,都寫得深刻動人。
    這首詩很典型地表現(xiàn)了在封建時代文人們那種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
    四、《天凈沙 秋思》簡析
    前三句全屬寫景,但又句句寫出游子的客愁和鄉(xiāng)思?!翱萏佟币痪鋵懬锬┲埃煽莸睦咸?,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無家可歸之意?!靶颉币痪渫瞥鲆环难盘耢o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動游子的鄉(xiāng)思。“古道”一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從側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為第一層。
    最后兩句為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陽”句點出時間,并照應上文“昏”字。“斷腸”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xiāng),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羅列,就把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被后人稱贊為“秋思之祖”。
    五、《山坡羊》簡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diào)。一條飽經(jīng)歷史興衰的路,它喚起了作者的懷古之情。這不僅點明了題意,也飽含著感情色彩。
    “望西都,意躊躕”。二句意味更深長。作者西望長安,這漢唐帝國的都城,對其歷史上的繁華興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著無限的感慨。這里隱隱約約透露出民族意識,即對漢民族強盛時期的追懷,思想感情極為復雜.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由長安路而聯(lián)想到秦漢興亡,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傷心”二字,為這種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平添無限蒼涼凄楚。明明是潼關懷古,卻把視野擴展到了潼關通往西都的路上,聯(lián)想到關中逃難的饑民,他們成群結隊,艱難地走在路上。作者并沒有正面寫到難民群,而是抽筆去寫此地往昔的興衰,不言更勝有言。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蕭條。這里強調(diào)的仍然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照。
    “興,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從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中,概括提煉出既樸素而又鮮明深刻的思想:興也好,亡也罷,受苦遭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這是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華,問題樸實,卻十分尖銳;看似簡單,卻表現(xiàn)了作者極大的勇氣和膽識,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tǒng)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這是對全曲旨意一個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總結和概括。
    六、關于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的建議
    要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詩歌應該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的腦海再現(xiàn)詩歌的藝術形象,感情上與作者融為一體。起始,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前的背景材料,渲染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因素。在分析時,要用真切感人的語言,豐富生動的表情再現(xiàn)詩歌的形象和意境,而不是干巴巴地去解詞釋句,證述證明。有些詩歌情在言表,可以直接感受和分析到;有些詩歌情在言內(nèi),披文亦可入情;有些詩歌情在言外,則要“知人論世”,弄清詩人寫詩的用意,從而把握詩歌的真情和真意。詩歌,對層次結構的分析相對要少些,以免影響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