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詩讀后感(優(yōu)秀12篇)

字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讀后感篇一
    旭日漁舟薄霧游。
    印月晚鐘騷客醉,
    滿江紅遍唱神洲。
    注:筆者近日利用帶薪休假的絕佳時機來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子湖畔,當年蘇東坡的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起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形容成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西湖都是美如仙子。對西湖我向來是心馳神往,但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為學習、為生計奔波忙碌,一直沒有機會暢游西子湖畔。直到今年夏天才圓啦我多年的美夢。在游歷斷橋殘雪、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岳飛墳等著名旅游勝地時,遙望遠處薄霧里的漁舟,吟唱岳飛的《滿江紅》,一時間豪情萬丈、思緒萬千,激動地拿起愚拙的筆,悄然寫下了這首小詩。
    古詩讀后感篇二
    這首詩既形象地告訴我們石灰是怎么來的,又贊美了石灰的品質。意思是說,一錘錘地把大山中的石灰?guī)r鑿出來,運到高溫的窯中進行焚燒后,就產生了石灰。石灰甘愿被千鑿萬鑿、粉身碎骨、烈火焚燒,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清白留給人間,貢獻自己。
    《石灰吟》也激勵著我學習。一次,老師留了幾道數(shù)學題,題很難,有一道我絞盡腦汁,最終還是想不出來?;氐郊依镂掖螂娫拞柫送瑢W,原本是想讓她為我講解,但拿起電話就讓她直接把答案告訴了我。之后,媽媽檢查我的數(shù)學作業(yè),我全做對了。媽媽問我:“這道數(shù)學題是抄答案的還是照同學寫的?”我羞愧的看著媽媽,低聲說:“是同學告訴我答案的?!?BR>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到《石灰吟》這首詩,它使我努力學習,激勵著我的前進。它使我懂得了:只有自身高潔的人,才能獨具慧眼,在尋常事物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尋常。更不要光看事情的外表,更要看清事物的本質。我更懂得了,我要做一個純潔的人。
    古詩讀后感篇三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jié)《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實例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保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后,為完成考察作業(yè)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敘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涌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著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后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敘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里發(fā)現(xiàn)資料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敘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zhèn)?三是討論選本和注本的優(yōu)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注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后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后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找資料,??睂W使人發(fā)現(xiàn)新知,“小學”用以判斷學術,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說,背負著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后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于個人的追尋,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說服自己,“為什么”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古詩讀后感篇四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倉山叟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雍正五年(1727)補秀才,乾隆三年(1738)中舉,次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放江南任縣令,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卜居于江寧小倉山之隨園,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陜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交游甚廣,以詩文名于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八十余卷,詩話、尺牘、說部共三十余種。
    古詩讀后感篇五
    我國的工程學家茅以升,小時候堅持每天清晨背誦古詩文。后來,他不僅背誦文學作品,還背圓周率。直到九十高齡時,他還能像少年時候那樣,把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百多位小數(shù),準確無誤地背下來呢!
    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后,一定有所啟發(fā)吧!你瞧,你國的橋梁工程學家茅以升為我們小學樹立了新的榜樣,我們應該從小開始閱讀許多文學作品。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開始背誦古詩了,背誦完后,有許多感想,就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下面我就向你們一一講述吧!
    你相信同學們聽過古人說過的有句話吧:“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意思就是古人教育我們一天中最好的時間在于清晨,所以背誦古詩是最好的時間,這樣可以增強對古詩的記憶。中國向來以詩歌王國著稱。在詩國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閃爍。如才華橫溢的詩人白居易,就躋身于這繁星之群。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床坐在沙發(fā)上背誦古詩,這首古詩的題目叫《草》,等我背誦完后,發(fā)現(xiàn)唐朝詩人白居易寫得這首詩很有教育意義。詩中的有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話道理很深刻,意思就是說野地上燒起的火燒不完野草,只要春風一吹,它又會重新生長起來,贊美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這句詩早以成為名句,用來比喻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斗爭精神和不可被消滅的革命力量。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學習嗎?在生活學習中,我遇到難題解答不出來,就想到野草這種不被困難打倒的精神,克服了困難,可見背誦古詩對學習有多大的好處啊!
    我還記得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有句話“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可以有志子本矣”。來教育我們只要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對我們的這番教育,我們可要銘記在心。同學們,聽了我的講述,一定有所啟發(fā)吧!心動不如行動,一起和我攜起手來,從小開始朗誦古詩文吧!
    古詩讀后感篇六
    唐詩與宋詞,兩顆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熠熠生輝的璀璨珍珠。幾千年來,其高雅的文字,精美的詞句,不知令多少人心醉不已。
    本書中,于丹教授就以她淡雅雋永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藏在那瑰麗詞句背后的動人故事。本書分為春、夏、秋、冬、月詞、酒賦等幾個篇章。幾乎每翻一頁,我的心情就激動一分,我真的沒想到,平日里讀來,不過爾爾的句子,竟有那番千回百轉的滋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可多少?記得我很久以前就讀過這首詞,當時只不過以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哪知,李煜這一問,乃國仇家恨盡問天的悲憤與不甘,真可謂是筆力千鈞。再言溫庭筠的詞,人道溫詞是濃妝貴婦,極盡艷麗之能事,可他卻也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母吒裨~調。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將這一句視為做學問的第一境界。想來也是與做學問中的某種境界相通吧。
    就我個人而言,在宋詞大家中,我欣賞柳永的詞脈章法,也愛東坡的意韻高撥,在《定**》一詞中,東坡所述:“回首何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句,讓我對這位千年前的古人心生敬佩。說起蘇軾,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放派大家,辛棄疾。在世人眼中,稼軒永遠都是一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钡拇笳煞蚰?。誰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樣麗質天成的佳句出自他手。但是又有誰知他“把吳鉤拍了,無人會登臨意”的寂寞。假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仙李白能與稼軒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們倆肯定不會寫出這么多自剖心跡,流芳百世的佳句了吧!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越劇《牡丹亭》的唱詞讓我生生想起了陸游的釵頭鳳。這戲臺上才有的動人故事,被主人公陸游寫的字字泣血,如哭如訴?!皷|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绷赖脑~以婉轉居多,像那“多情自古訴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钡辣M了離別久哭??伤灿小暗麘倩ㄖ?,擬把疏枉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夜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坦率直白,不禁叫人心生憐惜。
    關于宋詞,我真的說了很多,可唐詩,我認為駱賓王寫的寥寥十字足以概括人生的種種境遇?!拔魰r人沒處,今日水猶寒?!?BR>    感謝,感謝這本書讓我平凡的暑假生活變得不平凡,讓我不至于再次發(fā)出“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莫名感慨。
    中學生古詩讀后感范文二
    暑假時,媽媽單位的同事向媽媽推薦一本書,名字叫《小學生必備古詩詞180首》媽媽立即從書店給我買了回來,要求我朗誦。
    我剛朗誦完幾首古詩詞,就感覺這本書很好。這是一本專為少年兒童編選的唐詩讀本。為了使廣大少年兒童從小就熟悉唐詩,受到美德熏陶,他們精心編選了這本唐詩讀本。這本書總共有一百八十首詩作,并且每首詩都配了畫。從而突出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我國古代藝術的特點,使美的藝術更加生動可感。這本書主要選了短小精煉、通俗易懂的五、七言絕句和律詩,并適當?shù)剡x了一些古體詩,目的也在于盡可能地反映唐詩詩體和風格的多樣性。比如,《望廬山瀑布》就是一個七字的'詩,用了簡短的四句話就把瀑布的壯觀樣子寫了出來,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感,讓我深受感動;《春曉》是一首五字的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反映了詩人對繁花飄落的憐惜之情。
    唐詩內容的深博,詩體的齊備,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唐詩的花苑中,舉凡春的爛漫,夏的熱烈,秋的明艷,冬的高潔,奇花異卉,應有盡有,確實是美不勝收。唐詩,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
    文人墨客的華麗詞藻,精美文章讓我感到驚嘆,古圣先賢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感慨萬千。我深深地為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傳承感到無比驕傲。我愿意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栗,把這種悠久的文化發(fā)揚光大。
    古詩讀后感篇七
    今天,無意間讀到一首古詩【游子吟】,讓我深深感動。
    這首詩主要寫一位無私的`母親對兒子的愛。慈母的手在穿針引線,為將出門的兒子縫補身上的衣服。臨行時她又縫了縫,密密麻麻,結結實實,只怕兒子遲遲不能歸來,在外鄉(xiāng)沒有人為他縫補。誰能說得清,小小的嫩草是怎樣報答春天陽光的恩情呢。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親,媽媽養(yǎng)育我長大,每天風雨無阻的送我上學下學。媽媽好比是一支蠟燭,照亮了我,使我一直前行。媽媽好比是明亮的太陽,溫暖著我,讓我茁壯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讀后感篇八
    古詩游子吟,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那大家有哪些閱讀感言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詩游子吟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我們學習了很多故事,《回鄉(xiāng)偶書》、《望天門山》、《江雪》等千古名詩。但是,最讓我震撼的是——《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R>    媽媽,你的愛就像那從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鮮花,吮吸著雨露的甘甜。媽媽,您對我總是放不下心,時常溫柔地“審問”我:學校的伙食怎么樣?最近學習怎么樣?上課課發(fā)言積極嗎……”媽媽,你的故事總能啟發(fā)我: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努力成長,長大了有出息。你用愛心使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謝謝你!
    爸爸,你在我心中和母親一樣重要,也是我最最最愛的人。你就像那挺拔的白楊樹,我就像那懦弱的幼苗,你為我遮風擋雨,讓我茁壯成長。你總對我說:“你已經長大了,遇到的事情可以自己解決了?!彪m然這句話看似不負責任,但是,總讓我掛在心頭。爸爸,我和你之間的愛是默契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爸爸媽媽,你們的愛不就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而沐浴在陽光下的小草,是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可是以前我卻沒能從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媽媽的愛。現(xiàn)在我懂了,正是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使我們的生活洋溢著芬芳。這平凡而深邃的母愛,需要我們用真心和時間去體會。
    讓我們以無比的感激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來報答母愛吧﹗
    今天,我學習了《游子吟》這首古詩,我深深地被這首詩所感動。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古詩敘述了母親為即將出門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事,歌頌了偉大的母親。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她就像蠟燭一樣,總是燃燒自己,為我照亮前面的路,使我能安全地向前走;她就像那紅彤彤的太陽,賜予我溫暖。
    小時候,我還正在學走路,站都站不穩(wěn),去哪里都要媽媽跟著,再說我又不聽話,到處亂跑,害得媽媽心“砰砰”跳,生怕我會跌倒,在我哇哇大哭時,媽媽就會千方百計地逗我笑。
    以前,我總認為媽媽的愛就是無用的嘮叨。每次都是這樣,一大早,我還在被窩里睡大覺,“起床,六點鐘到了!”我從睡夢中醒來,揉了揉睡眼蒙朧的眼睛耳傳到了媽媽的嘮叨聲,“知道了。”我穿好衣服,“呀,衣服穿反了,快點脫下來換一面?!庇谑俏揖晚槒牧藡寢尩闹家?。在上學時,媽媽給了我兩塊錢,我接過,拎起書包拔腿就跑,后面?zhèn)鱽砹藡寢尩膰Z叨聲,“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做小動作,路上小心……”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直接大聲應一句:“哎呀!別吵了!煩死了!”然后“砰”地把門關起來。讀了這首詩后我知道了,我錯了,媽媽以前對我的嘮叨不是煩,而是出自對我的一片關愛。
    正如詩中所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蹦嵌嗝磦ゴ蟀?您的恩情我怎能報答啊?
    古詩讀后感篇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承載的便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愛讀詩,盡管兒時只是張嘴背誦而不知其意,隨著年齡漸漸變大,很多詩詞再次細細讀來、聽來,卻總能感受到詩詞中所蘊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閑之時,我都會躲在自己的書房里誦讀,體會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钡乃监l(xiāng)之情,品位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的亡國之恨,領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歡的古詩是那首兒時就朗朗上口的《憫農》?!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讀這首詩,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也會像我一樣,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fā)出由衷的感慨。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耕種,給禾苗鋤草、這是多么感人的舉動啊!
    現(xiàn)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記了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有時隨長輩們外出飯館吃飯,卻常常能看到剛離去的人們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飯菜,他們不知道節(jié)約、不懂得如何節(jié)約。我真想大聲呼吁: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屛覀兇蠹叶夹袆悠饋?,從節(jié)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古詩讀后感篇十
    看,在那陰暗潮濕的墻角的一抹綠色——苔。
    苔,它是那么渺小!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也沒有百合的陽光清純,更沒有茉莉的芳香四溢,但是它對生命追求是令人佩服的!
    它是如此的渺小,但它并沒有放棄生活,就算它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有自己的生命本色和生活追求,并不會因為環(huán)境惡劣而喪失生發(fā)的勇氣。它突破環(huán)境的重重障礙,煥發(fā)了青春的光彩。
    苔也會開花的,當然它的花如米粒般細小,但它卻靠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自強不息,掙得和其他鮮花一樣盛開的權利。
    所以,我們也要向苔學習,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不會因環(huán)境惡劣而喪失奮斗的勇氣。生命在于綻放,就如同那首小詩說的一樣:“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的人生同樣需要綻放自己的光彩。
    人生在于不斷的發(fā)現(xiàn)自己,展現(xiàn)自己,綻放自己。在與自然、社會和人的交往之中,不斷構建自己的價值取向,凸顯生命的顏色。
    對于那些年少輕生的人我想勸告你一句,也許你有許多困難和不幸,但是不管怎樣你都要努力突破難關,努力綻放生命的華彩。堅持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為自己的花樣年華,增加別樣的光彩。
    朋友,請為自己青春花蕾的綻放付出一分自信和努力吧。就算身處“白日不到處”,也要有自己的追求;就算取得的成果比米還小,也要抱有希望、勇氣和堅持,像“牡丹”一樣為自己贏得一方天地。
    這就是那個角落中的苔給我們的啟迪。朋友如果生活給你以陽光,那么你就快樂的唱歌;如果生活給你以陰暗,那么你就該像苔米一樣為自己擎起一方燦爛!
    古詩讀后感篇十一
    梅花品格高尚鐵骨錚錚。古
    詩詞
    中也有很多梅花的,大家讀了寫梅花詩詞,讀后感都寫了哪些?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詩詞梅花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首著名的詠梅詩為元代畫家王冕自題“墨梅圖”上。王冕學畫的故事曾寫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為眾人熟知。清代朱方藹曾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王冕)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xiàn),為此花別開生面?!边@一幅“墨梅圖”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圖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 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圖新奇;花朵只 用淡墨輕染,僅花蕊加墨重點,清新俏麗;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作倒掛梅。枝條茂密,前后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或殘英點點。正側偃仰,千姿百態(tài),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干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整個畫面雖無設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香似從紙背透出。
    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揚無咎派。但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此幅則寫繁花密枝,別開生面。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極為傳神地描繪了黃昏月光下山園小池邊的梅花的神態(tài)意象,山園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黃昏的朦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遠,作者并沒直寫梅,而是通過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與梅影相映,朦朧的月色與淡淡的幽香相襯,動與靜,虛與實,視覺與嗅覺,共同營造了一個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這兩個新穎的意象,鮮明又微妙地表現(xiàn)出梅花的清幽香逸、高潔端莊、幽獨閑靜的氣質風韻。由于這兩句詩極佳地捕捉并傳達出梅花之魂,成為歷代詩人詠梅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佳句。
    尤其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詩把個歐陽修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堪稱絕佳。
    林逋性格孤傲,獨來獨往,喜恬淡,自甘貧困,不隨波逐流,蔑視權貴,40多歲隱居杭州,在杭州孤山獨自生活20多年,自得其樂,以布衣終身,終身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鶴妻子”。
    此詩正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生寫照,以梅自居,表現(xiàn)了中國文人的一貫追求。
    古詩讀后感篇十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是我媽媽和老師教我學的一首古詩。
    四歲時,我對古詩的意思只是一知半解。吃飯時總會在餐桌上撒下些許飯粒,媽媽常說我的嘴是“漏斗嘴”,家里人哈哈大笑,我偶爾也會傻笑。
    七歲了,我在一年級的課文里讀到了《憫農》,經過老師繪聲繪聲的分析講解,親眼所見讓我感受到農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勞作的辛苦,知道顆顆粒粒都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對浪費糧食的行為產生了反感。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位叔叔抱著一位大約四五歲小女孩走過燒烤店,女孩吵著要吃烤鴨腿,叔叔毫不猶豫從口袋里拿出錢包付了五元錢。小女孩剛吃一口,就皺著皺頭說:“不好吃!”“不好吃就扔了吧!”叔叔也很干脆地說了一句話。小女孩隨手把鴨腿一扔,叔叔急忙抬起腳狠勁地把鴨腿踢入路旁的水溝里,親了親小女孩紅撲撲的臉蛋,“走啦!”說完話揚長而去。
    此時此刻,我真想上前勸說叔叔:不要浪費那個鴨腿!可是看到那位叔叔不屑一顧的神情,他還在乎一個鴨腿嗎?還在乎那五元錢嗎?我想到《金色的魚鉤》中餓死在草地上的紅軍老班長,想到了在大年夜餓死在街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到中國西部的孩子們忍饑挨餓的情景,想到海地這個國家的窮人用黃泥和面粉做餅干……滿嘴流油的人怎能理解饑腸轆轆的人對糧食渴望的焦灼心情?我的眼圈紅了。
    前天晚上,我上網(wǎng)得知: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相當于2億位貧困同胞的口糧。我要呼吁:讓我們共同珍惜糧食,伸出援手助貧困地區(qū)的人們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