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滸傳讀后感(精選14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滸傳讀后感篇一
    秋風打著旋的飄來,調(diào)皮的抓著幾片葉子掠過。讀罷《水滸傳》這本書,我感受著微涼滿懷。臉上似乎還帶著意猶未盡,心中亦是思緒萬千。
    猶記驚鴻照影來,那是一百零八梁山好漢齊聚一堂,山林青青,鼓聲陣陣?!疤嫣煨械?,忠義雙全”八個大字閃爍著別樣的光彩。伴隨著眾好漢的震喝聲,一曲跌宕起伏,豪邁悲涼的英雄史詩奏響了。那一天,皇權(quán)受到了挑戰(zhàn)。那一天,眾好漢躊躇滿志。那一天,獨屬于百姓的光彩盡皆綻放。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可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注定了這首史詩只能是一部悲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nóng)夫心中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白勝所吟的這段詩句道出了當時社會的萬般無奈?!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這句詩的引用在此更是恰如其分。梁山好漢不滿奸臣當?shù)溃麄兛範?。不愿卑躬屈膝,他們?zhàn)斗。“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一曲好漢歌,道出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豪情。他們像水,狂風暴雨之后,天晴雨歇,只有那路邊的小水洼證明他們曾經(jīng)來過。
    梁山好漢是不幸的。他們生活在那個烏云遍地、戾氣橫生的時代。百姓苦不堪言,看不到一點希望。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新中國,與其相比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啊。而這一切,都是那些擁有水滸精神的革命先輩為我們拼搏出來的。他們用自己的熱血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夢游梁山泊,眾好漢的吃酒聲與大笑聲似乎還是不絕于耳。我如霧里看花的感受這一切。突然,笑聲停止了,酒碗也放了下來,只聽見那太監(jiān)尖銳的讀昭聲在忠義堂中回蕩著。我朦朧的望著,望著各位好漢。各好漢的臉上皆是怒色與憤慨,高高揚起的拳頭拿起又放下,最后頹然的散開了。我知道,他們妥協(xié)了。
    水滸傳讀后感篇二
    《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歷史小說,作者以農(nóng)民起義為材,塑造了有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是一部封建時代腐敗的證據(jù)?!端疂G傳》描寫了以宋江、吳用為首的三十六為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奸臣當?shù)?,社會腐敗杯朝廷逼上梁山,后來被招安后又被奸臣所害,到頭來一無,反倒丟了性命。
    自古,都把農(nóng)民起義說成是對抗朝廷,反叛天子,想自立為王,在《水滸傳》中事實正的嗎?不!被奸臣所害,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宋江一邊要躲避官兵的追捕,一邊還要等待機會重歸朝廷,為民除害。愛國精神人都,只精忠報國的愛國之人。
    情,有,但在《水滸傳》之中,更多的則是兄弟的友情。李逵救宋江,都此何別人爭斗,劫法場,阮家三兄弟,曾發(fā)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情”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內(nèi)容了。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水滸傳讀后感篇三
    當我將《水滸傳》全看完時:
    卻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緒,而是迷迷茫茫地了無頭緒。
    也許是對最后結(jié)局的恍惚,仿佛這不是原本應(yīng)該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壯的場面又再腦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這原就是結(jié)局,心不知怎么地隨淚水傷心——題記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陸續(xù)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斷壯大,漸漸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滅田虎、除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無幾。
    《水滸傳》描繪的人物形象極為鮮明:大義凜然的及時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鋒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風李逵、貪圖女色的矮腳虎王英、深明仗義的小旋風柴進、熱情豪爽的花和尚魯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雖性格各異,卻也為亂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們終究匯聚于梁山泊上開始了他們的對抗當時腐敗黑暗的朝廷的起義。屢戰(zhàn)屢敗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漢們拋出“橄欖枝”———招安。其實這正是梁上好漢們的眾望所歸。尤其是宋江,這更是他最為希望看到的結(jié)果,畢竟為官比為賊要好名聲啊!然而!這卻讓他們走向了“不歸路”。他們幫朝廷掃除了障礙,讓王朝得以鞏固,得到的回報卻是戰(zhàn)死沙場、顛沛流離、慘遭謀害。原本在梁山春風得意的好漢們?nèi)缃竦耐砭捌鄾?。不由得讓人心中唏噓不已———身處亂世的他們,原本可成為亂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錯了。其實是“造化弄人”啊!他們原本為落草為寇,身為“義盜”的他們最令當時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懼。當他們的實力漸漸減弱、分散時,在原本是“敵營”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諸多“仇家”虎視眈眈,這般情況下怎能有好的結(jié)果呢?這便是他們的可悲之處———“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全書最令我感傷之處在于“宋江與李逵飲毒酒一事”。當中兄弟們紛紛離世,自己與李逵即將不久于人世時,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昔日的美好時光時,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錯路,投錯主了。當如此悲壯的場面在上演時,我想恐怕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書的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畢竟宋江這等英雄們落得如此下場,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實這樣的悲劇也可反襯出當時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亂。我想當作者寫完這本書時,恐怕會感慨萬千。即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為如此亂世唏噓。作者此番也必會想到當世,何謂亂世又何謂安世?自己身處的朝代可否為清明之朝?當世可否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會凄涼?種種疑問油然而生。
    其實不然,當我看完此書時,些許茫然后,也概嘆今朝的中國雖不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謂為太平之世,身處之中還算幸福。這不由得想到前陣子重慶打黑除惡專項整治斗爭,想到了前不久被處死的文強。文強等人這般“重臣”也會因貪黑腐敗而“落馬”。可見當今我們的“朝廷”是不會有“爛根基”的,中國的共產(chǎn)黨總體作風清明廉潔,不會有《水滸傳》的悲劇再上演了。同時,作為未來中國的接班人的我們也應(yīng)該努力學習,爭取創(chuàng)建祖國的美好未來。
    我只希望《水滸傳》永遠只是傳說,而不是現(xiàn)實!
    水滸傳讀后感篇四
    《水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以至于農(nóng)民起義。該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農(nóng)民起義時的英雄形象,有豁達魯莽的魯智深,深沉穩(wěn)健的林沖,情深義重的武松,單純狂野的李逵,足智多謀的吳用等等。這些人物集正義于一身,嫉惡如仇,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而讓我更加敬佩這一百零八好漢。
    小說中高球是一個破落戶的浮浪子弟,僅因為他踢得一腳好球,得到皇帝的賞識。不到半年時間,便做得帥府太尉的一等高官,他依仗皇權(quán),迫害忠良,與蔡京、童貫之間相互勾結(jié),把持朝政,無惡不作。大小官吏也都是他的群黨。這些大大小小的統(tǒng)治者,編織了一個黑暗勢力的魔網(wǎng),籠罩在老百姓的頭上,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農(nóng)民起義轟轟烈烈就此展開了。
    宋江生性純良,樂善好施,已被眾人推舉為首領(lǐng),本想梁山好漢就此能行義天下,誰料朝廷一紙招安文書,宋江竟不顧眾英雄的反對,一意孤行,心甘情愿地扛起“順天”“護天”的大旗接受招安,聚義廳前豎起的“替天行道”大旗也從此不在升起,梁山每個英雄好漢的生命也因此斷送。
    《水滸傳》的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環(huán)境中,一百零八條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畏強權(quán),替天行道。危險時刻緊扣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語言來捍衛(wèi)自己的使命。
    說了這么多,大家一定想了解本書的作者——施耐庵,中國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名子安,字耐庵,淮安(亦說興化人)人,祖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有關(guān)施耐庵的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存在頗多矛盾。施耐庵于明元宗至順二年(1351)中進士,曾在浙江錢塘做官二年,因與當權(quán)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根據(jù)宋元以來廣泛流傳的明間故事,說唱話本,戲曲,進行綜合性的創(chuàng)作,寫成了《水滸傳》。
    如今,那個折戟沉沙的時代己經(jīng)遠走,現(xiàn)如今見義勇為成為過去,落井下石變?yōu)轱L氣,冷眼旁觀變得自然,千百年英雄正氣磅礴如歌無人歡唱!千百年英雄豪氣無人能傳!
    水滸傳讀后感篇五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shù)挠職?,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恕傲x”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故事里體現(xiàn)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xiàn)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水滸傳讀后感篇六
    有一句話說:“除了‘愛’以外,世界上最美麗的動詞是‘幫助’。”今日我在讀《水滸傳》時就深深地體會了。
    《水滸傳》講述的是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梁山好漢慢慢變多,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到招安以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今日我讀了一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魯智深在路上遇見史進,于是二人便去喝酒,喝著喝著,聽見有哭聲,魯智深非常憤怒,便找到哭的人,見是一對賣唱父女,姓金,因受綽號“鎮(zhèn)關(guān)西”的鄭屠而哭,魯智深知道了立馬給了些錢財,然后打死了鎮(zhèn)關(guān)西。從這故事中體會了一個道理:心中有別人,肩能擔責任。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冬天下著大雪,在皇宮里的楚懷王讓人找出皮大襖穿上,并點上爐火,還是覺得很冷。隨后楚懷王想到了子民們什么都沒有,豈不是更冷?于是下令給老百姓送去取暖的碳,百姓很是感動。故事中的楚懷王可以自己烤火,不顧百姓,然而他卻為百送去溫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助人為樂的道理。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發(fā)現(xiàn)同學需要幫助我們就應(yīng)該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人。
    真正的快樂來源于幫助,就讓我們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水滸傳讀后感篇七
    大家知道嗎?《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更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這本書描寫了在奸臣當?shù)赖谋彼危?08位好漢先后聚義于梁山泊,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除暴安良。伸張正義的故事。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作者在書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逆來順受。后來走上反抗道路的“豹子頭”林沖,最具反抗精神的“黑旋風”李逵,及熟水性的“浪里白條”張順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部書里的眾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浪里白條”張順,因為他能夠在水中自由穿梭,并且利用自己的這個特長打贏了好幾次水仗。
    這本《水滸傳》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了解了古代名著,激發(fā)了我閱讀的熱情。
    水滸傳讀后感篇八
    我是去年讀的《水滸傳》這部小說。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稍微有些悲壯的故事:民不聊生,百姓起義,揭竿而起,接為金蘭,烽火九州,后來被朝廷招安。李逵被奸臣害死,直到臨死前,他還既豪爽又悲壯地要為宋江報仇。
    在梁山好漢中,我最欣賞李逵,因為他無比豪爽。李逵的豪爽是是世人都需要的,豪爽的性格,可以使人擁有好多美麗的情感,有好多與你共患難的朋友;還會使人不拘泥,擁有大度胸懷,風風火火,快樂無比。
    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一些人因為小事而生病。前幾天,我們班的一名同學因為演出沒得到第一名而生病,也因為考試得了第一而高興異常。人們的確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但是,要看的開一些,要坦蕩一些,因為只有寬大的胸懷才能容得下成功和失敗,開心度過每一天。人的地位越高,就更需要有藍天一樣廣容萬物的胸懷。三國時期的大將周瑜,因為被諸葛亮三氣之下,大叫“既生亮何生瑜”,吐血而亡。這和李逵相比,周瑜可就差遠了,周瑜可憐地被諸葛亮氣死,而李逵把那么多的能人結(jié)為金蘭好友,尊重他們,在交往中得到樂趣。
    生活就是這樣,不要因為你家的臟水潑到了我家門口,我家的蒜皮非到了你家院子,就大罵出口或者不可一世,從而傷了鄰里和氣,將友人變?yōu)槌鹑?。我們真的?yīng)該把心放寬,像一條可以會聚無數(shù)小河的大江。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大度的胸懷,都像李逵一樣豪爽。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本佑刑故幍男貞眩瑩碛泻浪男愿?,只有小人才把好事忘的一干二凈,把壞事永記在心。讓我們記住李逵,記住孔子的教誨吧!
    水滸傳讀后感篇九
    暑假我讀了《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我仿佛認識了108個梁山起義的綠林好漢。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從中我感受到了:我們一定要學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學那些專橫跋扈、欺善怕惡的人。劉備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我的理解是凡事應(yīng)從小事做起,一件善事,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許對你而言只是一個不經(jīng)意間微不足道的舉動,也許對他人而言就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是你的一句善意的鼓勵,使一個對學業(yè)失去信心的孩子成為發(fā)奮圖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也許是你的一個溫暖的微笑,使一個準備輕生之人停下了走向死亡的步伐,體會到人世間的溫情;也許是你的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撿起了地上的一張紙屑,讓我們的外國朋友了解到中國人民的好習慣,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又也許是你的一個友善的舉動,把窨井蓋蓋好,使路人免遭了受傷的危險……的確,很多的“善小”能使他人受益匪淺,但相反許多的“惡小”卻使人失去了太多?;蛟S有些人最后成為無惡不作的強盜,只是因為兒時的一絲貪念,小偷小摸圖的是那一時的快感,而正是這樣的“惡小”的累積導致了一個個悲劇的發(fā)生。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的時候,一件小事的作用你卻不能忽視,它也許能阻止一個悲劇的發(fā)生。記得曾經(jīng)吳王要攻打楚國,警告他的大臣們“如有勸阻者斬”,吳王有個年輕的門客憂心忡忡,強行諫言不是辦法,于是就懷揣著彈弓,徹夜站立在后花園,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衫,他依然堅定地站立著,三天三夜過去了,吳王來到他的跟前說:“你是我的得意門生,何苦這樣呢?”年輕人回答:“請您看看那棵樹,樹上有只蟬,蟬高高在上,哀怨地叫著,卻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把身子貼在隱蔽的地方,一心只想捉蟬,卻不知有一只黃雀躲在一旁,黃雀伸長脖子一心想琢螳螂,卻不知我正拿著彈弓瞄準它。您看,它們都只求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身后隱伏的禍患??!”吳王聽后大悟,立即下令停止攻打計劃。這位吳國的謀士通過一個很小的比喻就輕而易舉地阻止了一場血雨腥風,挽救了吳國!一件小事的功力可別小瞧!
    《三字經(jīng)》里有“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的句子,剛讀時不懂它的意思,認為讓梨、溫席不過是平常小事,人們會在意這些小事嗎?可是,當我拖地甚至拖得不十分干凈的時候,我會看到媽媽滿意的笑容;當我?guī)屠牙汛驋咝l(wèi)生時,她總是笑得合不攏嘴;當同學們把黑板擦得干凈時,老師會投來贊許的目光……可見,當我們做一些小事時,我們的長輩、我們的老師會感覺到非常了不起,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我們的實際行動,而不是美麗空洞的口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孟子說:善事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在對方困境之時,惡事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傷了對方的心?,F(xiàn)實生活中,我們難以保證不犯中山君分羹不均的錯誤,難免得罪人,那么讓我們一起行善吧,用一點善意就能換回一個燦爛的春天。小作者通過閱讀《水滸傳》和《三字經(jīng)》等,也認識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看來閱讀真的有自我塑造的功效。
    水滸傳讀后感篇十
    這幾天,我讀了《水滸傳》。這本小說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施耐庵的杰作,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領(lǐng)略了許多梁山好漢可歌可泣的事跡。讀完后,我用了兩個成語形容它;驚心動魄、跌宕起伏。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者武松,他在喝醉后竟能打死一只老虎,功夫真是了得;要是問的功夫最厲害,是棒打洪教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我也很喜歡那個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他疾惡如仇,打鎮(zhèn)關(guān)西只用三拳,真過癮;要論計謀那便是智多星吳用,他在梁山好漢當中排行老二,出謀劃策,若是沒有他的話,他們未必能干出這番大業(yè);大頭領(lǐng)及時雨宋江可真是有仁有義,但我不怎么喜歡他。梁山好漢每個人性格鮮明,描寫得栩栩如生,但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出生在亂世,遇到困難從不放棄,最終聚于梁山水泊。
    自從讀過《水滸傳》,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就會想到水滸當中的英雄好漢們所受到的困難,那便覺得我的困難是那么微不足道。
    這些個性鮮明的梁山好漢,忠義兩全的英雄氣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田,雖然最后的起義失敗了,但為了國家的安寧人民能夠安君樂業(yè),他們豁出了自己的鮮血甚至生命,這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和發(fā)揚光大的`。
    水滸傳讀后感篇十一
    大家好!讀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讓我們來讀《水滸傳》吧!每一次閱讀總會獲得一些新的體驗與感受。
    《水滸傳》是講108位好漢集結(jié)農(nóng)民起義,最后卻以失敗告終的.故事,看到這,我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為這108位英雄好漢起義失敗而傷心失望。
    但一想到武松英勇打虎的場面,我又不由自主贊嘆起來。只見武松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上崗去,我心里正著急呢,一只斑斕猛虎就饑腸碌碌地撲向了武松,我心里大喊:“武松!小心?。 蔽渌梢卉S身就跳了過去,那只猛虎轉(zhuǎn)過身來,武松舉起哨棒,朝老虎打去,沒想到打到枯木上,猛虎趁勢就撲了過來,武松一閃身躲了過去,拿著斷了一截的哨棒朝猛虎撲去,打了五六十拳,那老虎全身都迸出鮮血來,武松怕老虎不死,又用被打折的哨棒,猛打一陣。
    《水滸傳》里面還有許許多多像武松一樣的英雄好漢,為人仗義疏財,經(jīng)常施舍鈛財物品給窮人的“及時雨”宋江;喜歡收留英雄好漢的“小旋風”柴進;武功高強的“九紋龍”史進;忠孝兩全的“黑旋風”李逵,真是引人入勝。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古代是英雄。在現(xiàn)代社會是見義勇為,前提是尊從法律,不違法,才能更好的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水滸傳讀后感篇十二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108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被奸臣陷害,除了李俊等少數(shù)人外隱逃劇遭慘死。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當強盜,是因為殺死了想要告密和勒索自己的閻婆惜,被發(fā)配江州與李逵等人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
    雖然那些梁山好漢是被迫上山當強盜的,可是我不是很認同他們的這些做法:秦明武功很高強,宋江想讓他落草,秦明不肯,宋江就派人冒充秦明率兵攻城,枉殺了許多平民,燒了許多房屋,害得秦明一家老小都被官府殺掉,秦明沒有退路,只得上梁山入伙。
    但是他們的義氣卻真正感動了我:朱仝,兩次義釋宋江;宋江義釋,董平;朱仝因放走雷橫而刺配滄州。
    “義”,雖然只有兩筆,但有時候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來寫:僅19歲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機槍來為同志爭取進攻的機會,他們的義氣是我們無法比擬的。
    水滸傳讀后感篇十三
    那是一幅山水畫,掛在那個地方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聽爸爸說,大概它是從爺爺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因為畫的意境很美,所以爸爸就找人裝裱了起來。
    每每看到這幅畫,就讓人聯(lián)想到水泊梁山的風景。那是何等的秀麗,何等的壯觀!說起水泊梁山,就想起小時候看的《水滸傳》。那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在水泊梁山的英勇事跡至今歷歷在目。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事跡。這些事跡無一不透露出梁山好漢的忠義雙全,膽識過人的精神。
    由《水滸》中,我讀出了宋江對祖國的忠心耿耿,梁山好漢對宋江的不離不棄。他們?yōu)榱肆x而情愿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精神,更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肝義膽。他們有情有義,忠勇雙全,相信當今世界上很難找到這種人了。
    我們也許會有疑問,既然這些“梁山好漢”有情有義,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108位梁山好漢所剩無幾,死的死,散的散!
    讀到最后,你也許會把這一切罪名都歸咎于梁山英雄的領(lǐng)軍人物——宋江。因為是他把原本“替天行道”的旗號改為“順應(yīng)天命”。不管朝廷怎么對待他,他依然無怨無悔,最后竟為了保住在朝廷的清譽,親手毒死了自己的兄弟李逵。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宋江為自己的祖國盡忠,這何錯之有?他不怨宋徽宗如此對待他,依然盡忠于他,可見他對祖國的情義之深,對君主的包容讓人嘆服!
    那到最后梁山發(fā)生的這可悲的結(jié)局到底怨誰?我想說,梁山會有這種結(jié)局,都是當時社會的種種原因所導致的。
    當時社會宣揚一種風氣——三綱。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chǎn)物。這是因為這種思想,才讓宋江做事舉棋不定,導致現(xiàn)在的這個局面。這是一個原因。
    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原因與當時北宋統(tǒng)治者宋徽宗有關(guān)。當時的宋徽宗整天沉迷于奢靡的生活,將朝廷大權(quán)都交到了高俅、蔡京等奸臣手中。導致當時權(quán)臣當?shù)溃皇终谔斓纳鐣置?。最終,梁山也因此破落。
    《水滸傳》一書不僅是作者對北宋時期梁山好漢忠義雙全的精神的贊嘆,也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與不滿。用犀利的語言暗諷當時北宋統(tǒng)治者的無能與昏庸無道,更包含了作者對這些綠林好漢最后結(jié)局的惋惜。
    水滸傳讀后感篇十四
    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義;眾豪杰一百單八,替天行道。——這就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用畢生精力寫就的曠世傳奇巨作《水滸傳》。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時,就會心潮彭湃。
    兒女情長是私情;盡忠報國是豪情;只有兄弟義氣,才為英雄之真性情。
    真英雄,梁山好漢們是也,他們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殺富濟貧,豪情蓋天!梁山好漢個個集正義和公理于一身,他們疾惡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為,人們無不拍手稱快。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為的是解救金氏父女;晁蓋、吳用、阮氏兄弟等人義劫生辰綱,為的是接濟貧困。一部《水滸傳》寫出了英雄們共同的目標:“替天行道”。
    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除暴安良,掃除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障礙:三打祝家莊,掃平曾頭市,二退高逑老賊……一部《水滸傳》盡顯英雄之本色:勇往直前。然而宋江卻“招安”于朝廷,梁山大業(yè)毀于一旦。讀到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有點遺憾。高俅為殺掉梁山好漢,讓他們與其他反動派廝殺,以導致梁山好漢傷亡慘重,李逵又被宋江的一杯毒酒送上了西天。
    對于水滸的結(jié)局,我深感惋惜。宋江啊,宋江啊,為何最后要走投降的道路,把自己的兄弟推向死亡,梁山就毀在了你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