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報告時,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規(guī)范,以使報告更具可讀性和專業(yè)性。報告的撰寫要遵循邏輯思維的原則,確保觀點的連貫和推理的合理性。如果你正在寫報告但缺乏靈感,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幫助你啟發(fā)思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一
大豆300克。
蝦皮20克,榨菜30克。
味精3克,白糖20克,醬油120克,辣椒油25克,熟石膏10克。
1.將大豆(宜選用黃豆)在水中浸泡約5小時,然后磨成細漿,倒入適量水,攪勻,用紗布濾去豆渣。
2.將醬油倒入鍋內,煮沸后加入糖、味精及蝦皮、榨菜(切碎)拌和成調料,將熟石膏粉用溫水化開,成石膏水。
3.將豆?jié){放入鍋中,煮沸后離火,倒入石膏水攪勻,蓋上蓋兒,靜放五六分鐘,即成豆腐花。
4.將豆腐花盛入碗內,澆上調料,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二
豆腐500克,瘦豬肉200克,小蔥30克,豆瓣醬、姜、蒜、醬油、油、淀粉各適量,花椒粉、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1.豆腐切小方塊,姜、蒜拍碎切成末,小蔥切成蔥花。
2.豬肉切成末,淀粉調成芡汁。
3.鍋中放油,開火燒熱,下入肉末、姜末、蒜末和豆瓣醬,炒香。
4.加入適量清水和醬油、鹽、白糖、味精,放入豆腐,輕輕翻炒片刻。
5.大火燒開后,轉為小火,蓋上蓋子燜燒5分鐘。
6.兌入芡汁,撒入蔥花和適量花椒粉,略翻炒一下即可出鍋。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三
麻婆豆腐,四川省地方傳統(tǒng)名菜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歡迎閱讀。
麻婆豆腐始創(chuàng)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營,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
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chuàng)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后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chuàng)制麻婆豆腐的歷史均有記述?!跺\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麻婆豆腐[3] 廣受歡迎,流傳各地,做法也有許多不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調整,亦即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嘗。該店后來又改回用牛肉,但以豬肉為料的作法也已廣為各地廚師和食客接受;其次則是增加了豆瓣醬。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是先在鍋中將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著下牛肉,煮到干酥爛時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鏟幾下調勻,最后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干,起鍋前再灑上花椒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后加入蔥、姜、蒜,以水調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序已有若干變化,口味強調麻、辣、燙、咸。
如今,麻婆豆腐遠渡重洋,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鹽(3克)、味精(2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蔥(5克)等。
步驟
麻婆豆腐制作步驟(13張)
3.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鐘;加醬油、蒜苗段、糖,用鹽調味,再用濕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蔥末即可。
食材
豆腐(1盒)、肉末(1小碗)、豆瓣醬(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蔥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等。
步驟
1.炒鍋內倒適量油加熱,油燒熱后倒入肉末,炒散,脫生后盛出備用;
2.炒鍋重新倒入油,加熱后將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勻,然后倒入切成塊的豆腐翻炒,燒約3分鐘;
4.將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鍋內,加味精翻炒數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鍋撒上蔥花和花椒粉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四
豆腐1塊,芭爾糖2大茶匙,水1杯,姜(汁)1/2大茶匙,紅豆餡2大茶匙,草莓切片。
1、將水和芭爾糖一起倒進鍋里煮沸,煮沸后把鍋從火上拿下來,加入姜汁冷卻。
2、用大勺之類的'東西將豆腐盛到容器后,倒入(1)中已冷卻的糖汁。
3、然后再豆腐上放上紅豆餡和切好的草莓裝飾。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五
拌豆腐皮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家常小拌菜,這道小菜做法簡單、方便省事。豆腐皮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不受季節(jié)和地域的`限制,不受烹飪手法的限制,用途極為廣泛,盡可以百搭。之前我一直喜歡用紅油來拌豆腐皮,這次來清爽的一種做法,并選擇了紫甘藍做搭配,紫甘藍含有非常豐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紫甘藍配上豆腐絲,有很好的舒緩壓力,抗疲勞的作用,非常適合腦力勞動者經常食用。
豆腐皮200克
紫甘藍100克
香菜20克
鹽適量
生抽適量
魚露適量
糖適量
清淡口味
1.豆腐皮2張約200克
2:紫甘藍100克、香菜20克
3.紫甘藍撥開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將紫甘藍葉子上的殘留農藥浸泡干凈
4. 鍋中燒水,水開后放整張豆腐皮放入鍋中焯燙,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
5.分別將紫甘藍、豆腐皮切成細絲,香菜切成段
2、豆腐皮也要焯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豆腥味;
3、紅油是否添加,隨個人喜好。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六
2019年2月7日,我在湖南的伯父家,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兩個姐姐、伯母一起到奶奶家去看做豆腐。因為爸爸要發(fā)一個郵件,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我們去到奶奶家的時候有點晚了,沒有看到第一次做豆腐的過程。我問奶奶:“還有第二次做豆腐嗎?”奶奶說:“還會做一次?!蔽覍寢屨f:“我們拍一下第二次做豆腐的過程吧?!眿寢屨f:“好”。接著,我們拿出相機,把做豆腐的過程都拍了下來。
做豆腐時,先是爺爺去挑黃豆?jié){,黃豆?jié){是在別人家磨好的。黃豆?jié){挑回來之后,爺爺奶奶把黃豆?jié){倒進了大鍋里,用大火煮黃豆?jié){,煮開后,豆?jié){表面會起很多泡泡,奶奶用勺子把泡泡給撈起來。然后,奶奶把煮開的豆?jié){用紗布過濾,把豆渣全部過濾掉,就做成了平時我們喝的豆?jié){,我喝了三碗豆?jié){,太好喝了。后來,奶奶往豆?jié){里加石膏水,加好以后,等一陣子,豆?jié){就變成了豆腐花,我吃了一碗豆腐花,覺得挺好吃的。奶奶再把豆腐花倒到一塊布里,用布包緊,上面再壓一些比較重的東西。大概過了兩個小時以后,奶奶把壓在上面的重東西拿開,把包裹豆腐的布打開,就看到了里面白白的豆腐。然后,奶奶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到一個盆子里,就完成了豆腐的整個制作過程。晚上,奶奶給我們做了煎豆腐,非常好吃。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七
肉末,豆豉,豆瓣醬,花椒,辣椒面,鹽,醬油,白糖,香油,蒜末,蔥花,豆腐塊,姜末,水淀粉(稀點)。
1、開水中加入少許鹽,焯豆腐塊備用。
2、開油5-6成熱,加入花椒煸炒。
3、加蒜末和姜末。
4、加肉末加豆瓣醬和豆豉。
5、加豆腐塊、辣椒面、醬油、白糖、香油煸炒。
6、加加水淀粉、一半蔥花翻幾下。
7、収汁兒關火出鍋擺盤,撒蔥花。
豆瓣醬是咸的,最后嘗一下按咸淡加鹽與否。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八
內脂豆腐,牛肉,豆瓣醬,香蔥,大蒜
1、內脂豆腐從盒中取出,切成小塊。
2、牛肉先切片、切絲,再切成小丁。
3、大蒜、香蔥切碎
4、油燒7分熱,爆香蔥花和蒜末。
5、倒入牛肉丁,翻炒均勻至牛肉變色。
6、倒入豆瓣醬,翻炒出香味。
7、加入適量清水燒開。
8、豆腐入鍋,大火燒開蓋上蓋中小火燉2-3分鐘。
9、下水淀粉勾芡,出鍋前加少許味精提鮮。
2、豆腐入鍋后不能翻炒,要邊搖鍋邊用手勺推動鍋底,不至糊鍋還不易碎。
3、豆瓣醬已有咸味,不用再另外加鹽,喜歡狠辣的,可以豆瓣醬加量或者加些辣椒面。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九
找家中最小的平底鍋或煎盤(越小越好),燒熱鍋子,加少許油
小火煎黃,翻面,再起大火煎酥,待臭豆腐呈金黃色時即可,準備好醮醬,起鍋開吃
臭豆腐還是要洗一下的,有時超市里也不是最新鮮的,豆制品表面容易起滑。
鍋要先燒熱,再加油,以免粘鍋。
必須現做現吃,趁熱吃味道才好。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
01把豆腐切片或者切塊,根據個人喜好盡可能切的厚點。
02把豆腐乳塊攪拌碎加入適量水,把切好的.鮮豆腐浸泡在里面,蓋好蓋子在陰涼處放置24小時左右。
03取腌制一天一宿的豆腐于油鍋中,炸至金黃色。
04撒上孜然粉、辣椒粉、香菜、蒜末,最后淋上點臭豆腐乳汁兒。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一
原料:1.北豆腐(老豆腐)1塊。
2.王致和(其他可靠牌子也行)臭豆腐2-3塊
3.高度白酒適量
4.花椒適量
5.涼白開水適量
現在是超級簡單的步驟啦:
1.豆腐清水沖洗干凈切成1-1.5cm厚的小塊
如果太薄炸的時候就會非常的干。
2.將切好的豆腐塊兒們一起碼進一個干凈的可以帶蓋子的'容器中
撒入花椒粒。
3.把臭豆腐加少量的涼白開稀釋一下(水不要太多了哦?。┘尤胍恍└叨葦档陌拙瓢拙剖菫榱俗屓芤悍€(wěn)定,防止敗變質。
4.把調配好的臭豆腐汁兒倒入裝豆腐的容器里
剛好淹沒豆腐就可以。
5.放入冰箱冷藏室放置發(fā)酵24個小時間越舊越臭哈~!
6.超級又香又丑的臭豆腐發(fā)酵好之后(多吃發(fā)酵食品其實是有益健康的哦?。?BR>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二
市面上有臭豆腐鹵水批發(fā),但是有些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在臭豆腐鹵水中添加了有害物質,所以市場上賣的臭豆腐鹵水往往不太讓人放心。不過,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制作臭豆腐鹵水,這樣就能安心食用了。
豆豉3千克、冷水15千克。
食用堿、香菇、冬筍、鹽、茅臺酒、豆腐腦。
1、把豆豉全部放入冷水中,燒開后再煮半個小時,然后將豆豉汁濾出。2、等到豆豉汁冷卻后,加入食用堿、香菇、冬筍、鹽、茅臺酒、豆腐腦,裝入密封容器中讓其浸泡發(fā)酵。3、發(fā)酵時間至少半個月,每天攪動一次,發(fā)酵時間越長越好,有時候甚至發(fā)酵半年以上。發(fā)酵成功之后,就成為了臭豆腐鹵水。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三
豆腐是我國非常常見的一種食品,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制作和品嘗方式。豆腐制作有其獨特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有耐心和細心才能在制作過程中取得好的效果。我最近也嘗試了制作豆腐,并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一些心得和體會,接下來我將與大家分享。
第二段:材料準備
制作豆腐的主要材料是大豆和水,所以豆的品質非常重要。我選擇了高品質的有機黃豆,先將其清洗干凈,然后泡水6-8小時,以軟化和增加豆的體積為目的。接下來,將泡好的黃豆撈出,用攪拌機制成豆?jié){,這個過程需要持續(xù)5-10分鐘。
第三段:煮制豆腐
豆?jié){煮制是整個豆腐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我要將大豆?jié){加熱到80-85℃,然后加入凝固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豆?jié){的沉淀,一定要輕輕攪拌。凝固劑選擇上,我使用了石膏粉,非常實用,因為石膏能夠讓液體中的豆?jié){凝固成塊狀物。煮制后,用棉布過濾,將水分過濾掉,形成實體后搓成豆腐塊,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
第四段:品嘗豆腐
整個豆腐制作過程的最后階段是品嘗豆腐。新鮮出爐的豆腐應該巧妙搟成塊,并切成適當的大小,迅速下鍋,填補涼水,加入蔥姜和自己喜歡的調味料,香氣撲鼻,口感鮮嫩。我還制作了豆腐的鹵蛋,非常美味。
第五段:總結
在制作豆腐的過程中,發(fā)現只有仔細準確的操作,才能制作出美味的豆腐。制作豆腐需要時間、耐心和專注力。一定要量化每個步驟,準確無誤地執(zhí)行。制作豆腐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改進的過程。無論你是豆腐的制作新手還是高手,都可以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提高。我相信,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制作出最好吃的豆腐。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四
豆腐是一種豆制食品,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豆腐可以提高記憶力和精神集中力,還能預防和抵制傷風和流行性感冒。但是,即使豆腐對我們人體有這么多好處,我仍然不愛吃它。
一次周末,媽媽正在做著午飯,一股股香氣從廚房撲鼻而來,我走進廚房一看,馬上雙眉緊鎖,原來媽媽在炸我平常最討厭吃的豆腐。媽媽看見我來了,微笑著說:“這炸豆腐可好吃了,等會兒保準你愛吃!”我撇撇嘴,心里嘀咕道:“切,我才不吃豆腐呢!”
現在,吃著這美味的“金條條兒”——豆腐,我又是什么樣的心情呢?這個,可得大家猜猜嘍!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五
原料:嫩豆腐300g、牛肉80g、蒜苗30g、豆豉2茶匙(10g)、花椒2茶匙(10g)、醬油1湯匙(15ml)、鹽1/2茶匙(3g)、油2湯匙(30ml)、水淀粉1湯匙(15ml)、黃酒1湯匙(15ml)、姜末1茶匙(5g)、郫縣豆瓣醬2湯匙(30ml)、辣椒面2茶匙(10g)、肉湯1/2碗(125ml)。
做法:
1、將嫩豆腐切成2cm見方的小塊,放入微沸的熱水中,加鹽后以中火氽透(約3分鐘),然后撈出瀝干水分。牛肉剁成細末。蒜苗洗凈切成1cm長的小段。郫縣豆瓣醬和豆豉一起剁成細碎。
2、花椒放入鍋中,中火干焙出香味后晾涼,再用搟面杖搟成花椒末。
3、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待燒至六成熱時(手掌置于油面上方,能感到輕微熱氣),將牛肉末放入煸干水分,待粒粒分明,色澤金黃時再烹入黃酒。
4、鍋中調入郫縣豆瓣醬和辣椒面,小火慢慢翻炒出紅油,再放入姜末和豆豉碎炒出香味。將肉湯、鹽和醬油倒入鍋中,大火煮沸后再放入豆腐塊,用小火燒至入味(約10分鐘)。
5、將蒜苗小段和水淀粉倒入鍋中,轉大火將湯汁收稠,最后撒入花椒末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六
麻辣豆腐的做法:
1.牛肉剁碎。豆鼓剁細末。蔥、姜切末。青蒜剖開切段。豆腐切1.5厘米見方的丁塊,用開水泡上。
2.炒勺注油燒熱,先下牛肉,煽炒去水分后,將豆瓣醬、蔥、姜末和豆鼓下勺炒酥,再下入辣椒粉,炒變色時注湯、醬油和料酒,再下入豆腐,用小火火靠透入味,再放入味精后,用濕淀粉勾芡,撒上青蒜、花椒粉成盤即成。
蒜香麻辣豆腐
原料:南豆腐、肉餡,大蒜,郫縣豆瓣,花椒,小蔥。
做法:
1、將豆腐切塊、大蒜去皮切開備用、蒜苗洗凈切段;紅辣椒洗凈切斜段。鍋中倒油加熱,將蒜瓣下鍋煸炒、至金黃色后拿出備用。
2、再將花椒放入鍋中煸香,然后加入2勺郫縣豆瓣醬翻炒。接著將肉餡倒入煸炒,直至肉餡變色。
3、鍋中下入豆腐,適當翻炒后將蒜瓣放入繼續(xù)翻炒。加適量鹽、糖,再倒入半碗清水或者高湯。
4、蓋上鍋蓋小火悶10分鐘,開鍋后放水淀粉和切好的小蔥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七
豆腐1塊,肉末2兩,蔥花,豆瓣醬,豆豉,鹽,生粉,花椒,生抽,料酒,雞精。
1.鍋中倒入水,撒少少許鹽煮沸,下入豆腐塊,焯水,可以使豆腐細嫩的`口感,而且在炒的過程中還不容易碎。
2.鍋中倒入適量的炒菜油,油溫約6成熱的時候放入肉餡,中火炒散。
3.肉餡翻炒變色后放入2大勺豆瓣醬(此步如果不怕麻煩可以把肉末盛出后重新倒油炒豆瓣醬哈)。
4.炒出紅油后放入蔥花和豆豉,爆香鍋。
5.倒入熱水(也可以用高湯)。
6.下入之前汆燙好的豆腐塊,蓋上鍋蓋中小火略煮3-4分鐘,水多的話可以大火收汁,勾芡撒上雞精出鍋后裝盤撒上適量的花椒粉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八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我買到了其中的一本:《歲月的書香》,它記錄著建國60年來幾代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學經典。
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其中,《三個銅板豆腐》這篇令我深有感觸。文章敘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聽人說過,三個銅板可買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歲還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為豆腐是用來招待遠客的特殊菜,而我家從來沒有遠客。后來,我終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連一點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諾,下回我再去她家時,還會讓我吃一回豆腐??傻搅说诙?,日本兵就進了村,打打殺殺……外婆家終于是只剩下外婆一個人。這邊,爸爸、哥哥都被抓去當了兵,不久媽媽也去世了。
一晃了,我終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經倒在了床上,手里還緊緊抓著三個銅板,那是留給我倆吃豆腐的。看完后,我心里翻騰了好一會,喉嚨哽咽了,鼻子發(fā)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偉大的親情感動了,二十多年過去了,外婆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承諾,臨終前還記著要讓“我”吃上豆腐。我們在生活中不也被這樣的愛包容著:每天早上,媽媽早早地起床。為我做飯,讓我吃得飽飽的去上學。
晚上回到家,媽媽又準備豐盛的晚飯。吃過飯,媽媽又陪我一起學習。天冷了,媽媽叮囑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媽媽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談心……平凡中有親情,災難中更可見親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現了許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輕媽媽在房屋坍塌之際,死死地護著剛滿月的寶寶。無論多重的東西砸下來,她都努力地撐護著。當救援人員救出她們時,發(fā)現母親已沒有了呼吸,而在她懷中的寶寶居然還活著。這個情景讓多少人震驚:母愛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親情真是偉大!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一
大豆300克。
蝦皮20克,榨菜30克。
味精3克,白糖20克,醬油120克,辣椒油25克,熟石膏10克。
1.將大豆(宜選用黃豆)在水中浸泡約5小時,然后磨成細漿,倒入適量水,攪勻,用紗布濾去豆渣。
2.將醬油倒入鍋內,煮沸后加入糖、味精及蝦皮、榨菜(切碎)拌和成調料,將熟石膏粉用溫水化開,成石膏水。
3.將豆?jié){放入鍋中,煮沸后離火,倒入石膏水攪勻,蓋上蓋兒,靜放五六分鐘,即成豆腐花。
4.將豆腐花盛入碗內,澆上調料,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二
豆腐500克,瘦豬肉200克,小蔥30克,豆瓣醬、姜、蒜、醬油、油、淀粉各適量,花椒粉、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1.豆腐切小方塊,姜、蒜拍碎切成末,小蔥切成蔥花。
2.豬肉切成末,淀粉調成芡汁。
3.鍋中放油,開火燒熱,下入肉末、姜末、蒜末和豆瓣醬,炒香。
4.加入適量清水和醬油、鹽、白糖、味精,放入豆腐,輕輕翻炒片刻。
5.大火燒開后,轉為小火,蓋上蓋子燜燒5分鐘。
6.兌入芡汁,撒入蔥花和適量花椒粉,略翻炒一下即可出鍋。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三
麻婆豆腐,四川省地方傳統(tǒng)名菜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歡迎閱讀。
麻婆豆腐始創(chuàng)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營,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
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chuàng)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后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chuàng)制麻婆豆腐的歷史均有記述?!跺\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麻婆豆腐[3] 廣受歡迎,流傳各地,做法也有許多不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調整,亦即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嘗。該店后來又改回用牛肉,但以豬肉為料的作法也已廣為各地廚師和食客接受;其次則是增加了豆瓣醬。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是先在鍋中將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著下牛肉,煮到干酥爛時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鏟幾下調勻,最后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干,起鍋前再灑上花椒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后加入蔥、姜、蒜,以水調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序已有若干變化,口味強調麻、辣、燙、咸。
如今,麻婆豆腐遠渡重洋,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鹽(3克)、味精(2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蔥(5克)等。
步驟
麻婆豆腐制作步驟(13張)
3.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鐘;加醬油、蒜苗段、糖,用鹽調味,再用濕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蔥末即可。
食材
豆腐(1盒)、肉末(1小碗)、豆瓣醬(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蔥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等。
步驟
1.炒鍋內倒適量油加熱,油燒熱后倒入肉末,炒散,脫生后盛出備用;
2.炒鍋重新倒入油,加熱后將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勻,然后倒入切成塊的豆腐翻炒,燒約3分鐘;
4.將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鍋內,加味精翻炒數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鍋撒上蔥花和花椒粉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四
豆腐1塊,芭爾糖2大茶匙,水1杯,姜(汁)1/2大茶匙,紅豆餡2大茶匙,草莓切片。
1、將水和芭爾糖一起倒進鍋里煮沸,煮沸后把鍋從火上拿下來,加入姜汁冷卻。
2、用大勺之類的'東西將豆腐盛到容器后,倒入(1)中已冷卻的糖汁。
3、然后再豆腐上放上紅豆餡和切好的草莓裝飾。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五
拌豆腐皮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家常小拌菜,這道小菜做法簡單、方便省事。豆腐皮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不受季節(jié)和地域的`限制,不受烹飪手法的限制,用途極為廣泛,盡可以百搭。之前我一直喜歡用紅油來拌豆腐皮,這次來清爽的一種做法,并選擇了紫甘藍做搭配,紫甘藍含有非常豐富的花青素,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紫甘藍配上豆腐絲,有很好的舒緩壓力,抗疲勞的作用,非常適合腦力勞動者經常食用。
豆腐皮200克
紫甘藍100克
香菜20克
鹽適量
生抽適量
魚露適量
糖適量
清淡口味
1.豆腐皮2張約200克
2:紫甘藍100克、香菜20克
3.紫甘藍撥開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將紫甘藍葉子上的殘留農藥浸泡干凈
4. 鍋中燒水,水開后放整張豆腐皮放入鍋中焯燙,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
5.分別將紫甘藍、豆腐皮切成細絲,香菜切成段
2、豆腐皮也要焯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豆腥味;
3、紅油是否添加,隨個人喜好。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六
2019年2月7日,我在湖南的伯父家,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兩個姐姐、伯母一起到奶奶家去看做豆腐。因為爸爸要發(fā)一個郵件,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我們去到奶奶家的時候有點晚了,沒有看到第一次做豆腐的過程。我問奶奶:“還有第二次做豆腐嗎?”奶奶說:“還會做一次?!蔽覍寢屨f:“我們拍一下第二次做豆腐的過程吧?!眿寢屨f:“好”。接著,我們拿出相機,把做豆腐的過程都拍了下來。
做豆腐時,先是爺爺去挑黃豆?jié){,黃豆?jié){是在別人家磨好的。黃豆?jié){挑回來之后,爺爺奶奶把黃豆?jié){倒進了大鍋里,用大火煮黃豆?jié){,煮開后,豆?jié){表面會起很多泡泡,奶奶用勺子把泡泡給撈起來。然后,奶奶把煮開的豆?jié){用紗布過濾,把豆渣全部過濾掉,就做成了平時我們喝的豆?jié){,我喝了三碗豆?jié){,太好喝了。后來,奶奶往豆?jié){里加石膏水,加好以后,等一陣子,豆?jié){就變成了豆腐花,我吃了一碗豆腐花,覺得挺好吃的。奶奶再把豆腐花倒到一塊布里,用布包緊,上面再壓一些比較重的東西。大概過了兩個小時以后,奶奶把壓在上面的重東西拿開,把包裹豆腐的布打開,就看到了里面白白的豆腐。然后,奶奶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到一個盆子里,就完成了豆腐的整個制作過程。晚上,奶奶給我們做了煎豆腐,非常好吃。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七
肉末,豆豉,豆瓣醬,花椒,辣椒面,鹽,醬油,白糖,香油,蒜末,蔥花,豆腐塊,姜末,水淀粉(稀點)。
1、開水中加入少許鹽,焯豆腐塊備用。
2、開油5-6成熱,加入花椒煸炒。
3、加蒜末和姜末。
4、加肉末加豆瓣醬和豆豉。
5、加豆腐塊、辣椒面、醬油、白糖、香油煸炒。
6、加加水淀粉、一半蔥花翻幾下。
7、収汁兒關火出鍋擺盤,撒蔥花。
豆瓣醬是咸的,最后嘗一下按咸淡加鹽與否。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八
內脂豆腐,牛肉,豆瓣醬,香蔥,大蒜
1、內脂豆腐從盒中取出,切成小塊。
2、牛肉先切片、切絲,再切成小丁。
3、大蒜、香蔥切碎
4、油燒7分熱,爆香蔥花和蒜末。
5、倒入牛肉丁,翻炒均勻至牛肉變色。
6、倒入豆瓣醬,翻炒出香味。
7、加入適量清水燒開。
8、豆腐入鍋,大火燒開蓋上蓋中小火燉2-3分鐘。
9、下水淀粉勾芡,出鍋前加少許味精提鮮。
2、豆腐入鍋后不能翻炒,要邊搖鍋邊用手勺推動鍋底,不至糊鍋還不易碎。
3、豆瓣醬已有咸味,不用再另外加鹽,喜歡狠辣的,可以豆瓣醬加量或者加些辣椒面。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九
找家中最小的平底鍋或煎盤(越小越好),燒熱鍋子,加少許油
小火煎黃,翻面,再起大火煎酥,待臭豆腐呈金黃色時即可,準備好醮醬,起鍋開吃
臭豆腐還是要洗一下的,有時超市里也不是最新鮮的,豆制品表面容易起滑。
鍋要先燒熱,再加油,以免粘鍋。
必須現做現吃,趁熱吃味道才好。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
01把豆腐切片或者切塊,根據個人喜好盡可能切的厚點。
02把豆腐乳塊攪拌碎加入適量水,把切好的.鮮豆腐浸泡在里面,蓋好蓋子在陰涼處放置24小時左右。
03取腌制一天一宿的豆腐于油鍋中,炸至金黃色。
04撒上孜然粉、辣椒粉、香菜、蒜末,最后淋上點臭豆腐乳汁兒。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一
原料:1.北豆腐(老豆腐)1塊。
2.王致和(其他可靠牌子也行)臭豆腐2-3塊
3.高度白酒適量
4.花椒適量
5.涼白開水適量
現在是超級簡單的步驟啦:
1.豆腐清水沖洗干凈切成1-1.5cm厚的小塊
如果太薄炸的時候就會非常的干。
2.將切好的豆腐塊兒們一起碼進一個干凈的可以帶蓋子的'容器中
撒入花椒粒。
3.把臭豆腐加少量的涼白開稀釋一下(水不要太多了哦?。┘尤胍恍└叨葦档陌拙瓢拙剖菫榱俗屓芤悍€(wěn)定,防止敗變質。
4.把調配好的臭豆腐汁兒倒入裝豆腐的容器里
剛好淹沒豆腐就可以。
5.放入冰箱冷藏室放置發(fā)酵24個小時間越舊越臭哈~!
6.超級又香又丑的臭豆腐發(fā)酵好之后(多吃發(fā)酵食品其實是有益健康的哦?。?BR>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二
市面上有臭豆腐鹵水批發(fā),但是有些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在臭豆腐鹵水中添加了有害物質,所以市場上賣的臭豆腐鹵水往往不太讓人放心。不過,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制作臭豆腐鹵水,這樣就能安心食用了。
豆豉3千克、冷水15千克。
食用堿、香菇、冬筍、鹽、茅臺酒、豆腐腦。
1、把豆豉全部放入冷水中,燒開后再煮半個小時,然后將豆豉汁濾出。2、等到豆豉汁冷卻后,加入食用堿、香菇、冬筍、鹽、茅臺酒、豆腐腦,裝入密封容器中讓其浸泡發(fā)酵。3、發(fā)酵時間至少半個月,每天攪動一次,發(fā)酵時間越長越好,有時候甚至發(fā)酵半年以上。發(fā)酵成功之后,就成為了臭豆腐鹵水。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三
豆腐是我國非常常見的一種食品,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制作和品嘗方式。豆腐制作有其獨特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有耐心和細心才能在制作過程中取得好的效果。我最近也嘗試了制作豆腐,并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一些心得和體會,接下來我將與大家分享。
第二段:材料準備
制作豆腐的主要材料是大豆和水,所以豆的品質非常重要。我選擇了高品質的有機黃豆,先將其清洗干凈,然后泡水6-8小時,以軟化和增加豆的體積為目的。接下來,將泡好的黃豆撈出,用攪拌機制成豆?jié){,這個過程需要持續(xù)5-10分鐘。
第三段:煮制豆腐
豆?jié){煮制是整個豆腐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我要將大豆?jié){加熱到80-85℃,然后加入凝固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豆?jié){的沉淀,一定要輕輕攪拌。凝固劑選擇上,我使用了石膏粉,非常實用,因為石膏能夠讓液體中的豆?jié){凝固成塊狀物。煮制后,用棉布過濾,將水分過濾掉,形成實體后搓成豆腐塊,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
第四段:品嘗豆腐
整個豆腐制作過程的最后階段是品嘗豆腐。新鮮出爐的豆腐應該巧妙搟成塊,并切成適當的大小,迅速下鍋,填補涼水,加入蔥姜和自己喜歡的調味料,香氣撲鼻,口感鮮嫩。我還制作了豆腐的鹵蛋,非常美味。
第五段:總結
在制作豆腐的過程中,發(fā)現只有仔細準確的操作,才能制作出美味的豆腐。制作豆腐需要時間、耐心和專注力。一定要量化每個步驟,準確無誤地執(zhí)行。制作豆腐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改進的過程。無論你是豆腐的制作新手還是高手,都可以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提高。我相信,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制作出最好吃的豆腐。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四
豆腐是一種豆制食品,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豆腐可以提高記憶力和精神集中力,還能預防和抵制傷風和流行性感冒。但是,即使豆腐對我們人體有這么多好處,我仍然不愛吃它。
一次周末,媽媽正在做著午飯,一股股香氣從廚房撲鼻而來,我走進廚房一看,馬上雙眉緊鎖,原來媽媽在炸我平常最討厭吃的豆腐。媽媽看見我來了,微笑著說:“這炸豆腐可好吃了,等會兒保準你愛吃!”我撇撇嘴,心里嘀咕道:“切,我才不吃豆腐呢!”
現在,吃著這美味的“金條條兒”——豆腐,我又是什么樣的心情呢?這個,可得大家猜猜嘍!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五
原料:嫩豆腐300g、牛肉80g、蒜苗30g、豆豉2茶匙(10g)、花椒2茶匙(10g)、醬油1湯匙(15ml)、鹽1/2茶匙(3g)、油2湯匙(30ml)、水淀粉1湯匙(15ml)、黃酒1湯匙(15ml)、姜末1茶匙(5g)、郫縣豆瓣醬2湯匙(30ml)、辣椒面2茶匙(10g)、肉湯1/2碗(125ml)。
做法:
1、將嫩豆腐切成2cm見方的小塊,放入微沸的熱水中,加鹽后以中火氽透(約3分鐘),然后撈出瀝干水分。牛肉剁成細末。蒜苗洗凈切成1cm長的小段。郫縣豆瓣醬和豆豉一起剁成細碎。
2、花椒放入鍋中,中火干焙出香味后晾涼,再用搟面杖搟成花椒末。
3、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待燒至六成熱時(手掌置于油面上方,能感到輕微熱氣),將牛肉末放入煸干水分,待粒粒分明,色澤金黃時再烹入黃酒。
4、鍋中調入郫縣豆瓣醬和辣椒面,小火慢慢翻炒出紅油,再放入姜末和豆豉碎炒出香味。將肉湯、鹽和醬油倒入鍋中,大火煮沸后再放入豆腐塊,用小火燒至入味(約10分鐘)。
5、將蒜苗小段和水淀粉倒入鍋中,轉大火將湯汁收稠,最后撒入花椒末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六
麻辣豆腐的做法:
1.牛肉剁碎。豆鼓剁細末。蔥、姜切末。青蒜剖開切段。豆腐切1.5厘米見方的丁塊,用開水泡上。
2.炒勺注油燒熱,先下牛肉,煽炒去水分后,將豆瓣醬、蔥、姜末和豆鼓下勺炒酥,再下入辣椒粉,炒變色時注湯、醬油和料酒,再下入豆腐,用小火火靠透入味,再放入味精后,用濕淀粉勾芡,撒上青蒜、花椒粉成盤即成。
蒜香麻辣豆腐
原料:南豆腐、肉餡,大蒜,郫縣豆瓣,花椒,小蔥。
做法:
1、將豆腐切塊、大蒜去皮切開備用、蒜苗洗凈切段;紅辣椒洗凈切斜段。鍋中倒油加熱,將蒜瓣下鍋煸炒、至金黃色后拿出備用。
2、再將花椒放入鍋中煸香,然后加入2勺郫縣豆瓣醬翻炒。接著將肉餡倒入煸炒,直至肉餡變色。
3、鍋中下入豆腐,適當翻炒后將蒜瓣放入繼續(xù)翻炒。加適量鹽、糖,再倒入半碗清水或者高湯。
4、蓋上鍋蓋小火悶10分鐘,開鍋后放水淀粉和切好的小蔥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七
豆腐1塊,肉末2兩,蔥花,豆瓣醬,豆豉,鹽,生粉,花椒,生抽,料酒,雞精。
1.鍋中倒入水,撒少少許鹽煮沸,下入豆腐塊,焯水,可以使豆腐細嫩的`口感,而且在炒的過程中還不容易碎。
2.鍋中倒入適量的炒菜油,油溫約6成熱的時候放入肉餡,中火炒散。
3.肉餡翻炒變色后放入2大勺豆瓣醬(此步如果不怕麻煩可以把肉末盛出后重新倒油炒豆瓣醬哈)。
4.炒出紅油后放入蔥花和豆豉,爆香鍋。
5.倒入熱水(也可以用高湯)。
6.下入之前汆燙好的豆腐塊,蓋上鍋蓋中小火略煮3-4分鐘,水多的話可以大火收汁,勾芡撒上雞精出鍋后裝盤撒上適量的花椒粉即可。
豆腐的制作研究報告篇十八
前幾天,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我買到了其中的一本:《歲月的書香》,它記錄著建國60年來幾代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學經典。
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其中,《三個銅板豆腐》這篇令我深有感觸。文章敘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聽人說過,三個銅板可買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歲還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為豆腐是用來招待遠客的特殊菜,而我家從來沒有遠客。后來,我終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連一點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諾,下回我再去她家時,還會讓我吃一回豆腐??傻搅说诙?,日本兵就進了村,打打殺殺……外婆家終于是只剩下外婆一個人。這邊,爸爸、哥哥都被抓去當了兵,不久媽媽也去世了。
一晃了,我終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經倒在了床上,手里還緊緊抓著三個銅板,那是留給我倆吃豆腐的。看完后,我心里翻騰了好一會,喉嚨哽咽了,鼻子發(fā)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偉大的親情感動了,二十多年過去了,外婆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承諾,臨終前還記著要讓“我”吃上豆腐。我們在生活中不也被這樣的愛包容著:每天早上,媽媽早早地起床。為我做飯,讓我吃得飽飽的去上學。
晚上回到家,媽媽又準備豐盛的晚飯。吃過飯,媽媽又陪我一起學習。天冷了,媽媽叮囑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媽媽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談心……平凡中有親情,災難中更可見親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現了許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輕媽媽在房屋坍塌之際,死死地護著剛滿月的寶寶。無論多重的東西砸下來,她都努力地撐護著。當救援人員救出她們時,發(fā)現母親已沒有了呼吸,而在她懷中的寶寶居然還活著。這個情景讓多少人震驚:母愛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親情真是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