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免費(七篇)

字號: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一
    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fā)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huán),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huán)換到另一只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huán)能持續(xù)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按照書中描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個月。順利實現(xiàn)21天“不抱怨”的讀者,基本也就實現(xiàn)了“平和心態(tài)”在自己個性中的生根。
    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吧。盡管作者興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我卻更相信“免費郵寄紫手環(huán)”是導致參與人數(shù)如此眾多的原因。這是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費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動總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踴躍排隊。所以,假如這紫手環(huán)在工藝裝飾上更為考究的話,吸引6億人填寫申請單也不是難事。
    但對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話可講的。人因其出身、財富、機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異,要想讓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種差異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難的。本書為倡導此種理念,開出了一些“誘惑”讀者選擇“不抱怨”的藥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嚴重嗎”一節(jié)的要義是“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這是通過一個男子在試圖追捕肇事逃逸人員過程中的省悟展開的。肇事者撞死了男子的獵狗,男子開車緊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樣的飆車過程中受傷甚至不治,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遠勝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cè)说木嚯x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BR>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一節(jié)則以“樂觀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說讀者。雖然當今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證實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點應該是對的:即便意念一點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絕癥患者更為快樂的走完余生(我們假定積極或消沉狀態(tài)下余生一樣長)。
    純粹的“利誘”未必能讓普通人保持恒心,這正是威爾·鮑溫引入“紫手環(huán)”的原因?!白鲜汁h(huán)”并不因為它的“紫色”或“是手環(huán)”而具備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魚線上的游標而已,起一個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huán)換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只要它夠醒目且便于脫卸即可。
    我并不認為順著聽聞的熱潮而加入“紫手環(huán)”活動就能把人帶入“不抱怨”的境界,這正如讓白領(lǐng)學幾天乞丐不會自動養(yǎng)成樸素那樣?!安槐г埂笔莻€人充分內(nèi)省后達到的心靈狀態(tài),它首先要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談及的駕車男子就是例證。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種繼發(fā)的執(zhí)行能力,否則“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馬上會被“忍無可忍”等熱血豪邁給壓下去。不妨從另一角度舉例,很多人在公車上有過讓座的欲望,但最后沒能站起來,因為一種“此舉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礙了讓座行為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肯主動舉手也是一樣的原因??朔@種心理恰恰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膽識,而這與上述隨大流申領(lǐng)“紫手環(huán)”或集體裝乞丐活動完全是南轅北轍。
    人為什么會抱怨,歸根到底是現(xiàn)實與欲望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層次的“不抱怨”往往都從淡化欲望著手。比如佛說“寂滅”,道家倡導“無為”就是這樣的意思。當人充分肯定現(xiàn)實,不存在強烈欲望時,抱怨又從何談起呢?是故《莊子》說“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的欲望去掉了,就不會在乎別人怎么說自己。而到了這種境界,也就不會簡單把“唾面自干”當成懦夫行為了。
    本書其實也看到了“紫手環(huán)”的單薄,為此向讀者推薦了一組修習“不抱怨”的心靈階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結(jié)合上面的例子,想讓座而不敢為即處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環(huán)或“利誘”導致的“不抱怨”屬于第三境界。而最終的目標肯定是將“不抱怨”內(nèi)化為一種無意識,或說下意識。要達成這樣的境界,必須從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入手——這是很難的,當然我猜如威爾·鮑溫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對“600萬”信徒的真實進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二
    《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說的,“紫手環(huán)”只是一種象征、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蛟S要真正達到“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nèi)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多處提到生活中一些我們經(jīng)常會“抱怨”的細節(jié),我們總是“抱怨”別人怎樣不好,“抱怨”外部環(huán)境如何不利,書中所說的,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衛(wèi)戰(zhàn)》,該劇導演趙寶剛在被問到“取得婚姻保衛(wèi)戰(zhàn)勝利、雙贏的秘訣是什么?”時,他回答:“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我以為趙導的這句話與“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異曲同工的。俗話說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只有擺正我們自身的心態(tài),才能發(fā)現(xiàn)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學的時候,總會聽說哪間宿舍又吵架,問其原因,無非是誰不講衛(wèi)生,誰太晚睡影響到他人??偸且恍╇u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zhàn)爭。我們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fā)生爭吵,只因我們善于忍耐,善于理解,善于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衛(wèi)生,那么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為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tài)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么簡單,但不知道為什么人類總會把他們復雜化?!安槐г埂辈痪褪菍e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xiàn)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于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guān)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
    現(xiàn)在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才能轉(zhuǎn)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于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進步、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是由于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們總按著自己的設(shè)想臆造客觀世界,卻發(fā)現(xiàn)事實原來不是所想的。想要快樂實在很輕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滿足實在很輕易,平常心接受現(xiàn)實便可。
    讀《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環(huán)”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成功只垂青積極主動的人,只要你敢于擔當,勇于接受挑戰(zhàn),任何艱難險阻都會變成坦途。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任何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于去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順暢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讓自己思慮重重的困難,竟然本是小事一樁。優(yōu)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他們總是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內(nèi)心中掃除殆盡,讓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三
    今天我又自以為是地讀起另一本很具有影響的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吹竭@個書名的時候,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真的能做到不抱怨嗎?現(xiàn)實的生活中,實在有太多我們覺得不滿的地方,于是我們總習慣抱怨,有時抱怨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在我看這個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抱怨網(wǎng)絡(luò)信號怎么那么不號,于是我在想既然在看《不抱怨的世界》,我是不是該停止抱怨了呢?換另一個角度想,我能看到這本書也已經(jīng)很幸運了,網(wǎng)絡(luò)信號不好,等一等,過一下很快就可以連上線,然后就可以繼續(xù)讀下去了!這樣想我就不再想去抱怨為什么最近信號老是不好了,發(fā)覺不抱怨的方法其實就是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這招還蠻有用的哦!
    抱怨,是每個人在面對困難和不公平時,最自然的表現(xiàn),當我們設(shè)身處地面對這樣境況的時候,經(jīng)常會說:“事情都已經(jīng)這樣了,難道還不允許我抱怨兩句么?”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我還覺得它和一般的勵志書一樣,用著命令的口吻,像獨裁法西斯一樣的教育讀者,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它的媒體推薦所吸引:
    “這本書寫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讓這個世界聽見了,就會帶來更多的壞事給你。”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zhuǎn)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zhuǎn)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BR>    這些看似平淡的話語卻都已經(jīng)道出在面對困難時少有的人生真諦。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感覺所有不抱怨的生活智慧全部囊括在這本書中。人生在世,總會有不如意,會有各種險阻。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壓力下,做到不抱怨越來越成為一件很難的事。然而這本書卻給出了答案?!敖K此一生,我們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中,與父母之間、與朋友、與兄弟姐妹、與愛人、與同事或者與某位萍水相逢之人……你決定著關(guān)系的路線。是你——不是上帝,不是其他人,不是你的命相,不是命運,不是職業(yè)、年齡、種族、教養(yǎng),也不是你有多少錢——決定了你的關(guān)系走向何方。關(guān)系現(xiàn)在是,而且將來會一直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在各種關(guān)系中,實現(xiàn)愛、平和、喜樂,使人生變得美好而圓滿?!?BR>    誠然,我們每天都面臨著事業(yè)發(fā)展的壓力,同行業(yè)者競爭的壓力,生活成本的壓力,似乎我們越來越像一塊海綿,生活喜歡的擠干我們生命中每一滴精力,每一點夢想,讓我們在它的重壓之下,做著只顧眼前的奴隸。我們每天抱怨著高房價,高油價,高通貨膨脹,讓我們的生活得不到一絲的快樂,覺得生活是暗淡無光,看不到希望。我并不是有意要為這些開脫,也不是為了這些存在即為合理的解釋。而是就像書上這段文字一樣:
    “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時加強訓練,提高奔跑的速度,讓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過獅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這樣才能得以生存。”
    對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進行的抱怨是無用的,可以說是在自己的內(nèi)心繼續(xù)強化了潛在的困難。抱怨會消磨你的意志,吃掉的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永不抱怨的人生態(tài)度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可以把抱怨的時間和精力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是分散自己的精力,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就像書評中說的“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xù)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BR>    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給我們自己帶上隱形的紫手環(huán)。然后朝著夢想前進?!胺彩悄闼释臇|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zhuǎn)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辈槐г沟氖澜纾哺嬖V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做永遠比說重要。
    抱怨的人的心態(tài)往往是悲觀的,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悲慘世界,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這本書正是傳遞這樣的生活智慧給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對憤世嫉俗的抱怨沒完,也拿不是“吃虧是?!钡牧囊宰晕?,而是讓我們行動起來,戴上我們生活中紫色的手環(huán),看見了壓力、不公平和困難不要像往常一樣去抱怨,把精力去尋求解決的最佳方案,“把壞事當成好事去辦”。不抱怨的世界,不抱怨這個世界,自己會真真正正的收獲到好處,真真正正的會在人生上取得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四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fā)發(fā)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心里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里懷疑,,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說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jié)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板不加薪。不過,現(xiàn)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huán),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xù)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們?yōu)楹螘г?,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么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么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溫(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fā)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jù)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fā)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fā)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nèi)〉酶綆У暮锰?,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溫現(xiàn)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zhuǎn)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fā)同學們的同情并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癥”,以后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guān)系上的問題,他都歸因于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yōu)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yōu)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zhì)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么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guān)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沖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wèi)、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jié)果我們傾向于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jié)”。抱怨是“約拿情結(jié)”的體現(xiàn),它源于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于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五
    幾乎沒有什么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第一范文網(wǎng)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yōu)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愿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BR>    許多時候,我們并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xiàn)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后,還是會有改變的欲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著情緒上的抵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zhàn),盡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著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xiàn)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zhàn)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溫溫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nèi)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quán)。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shè)性的消極。而源于生命的熱愛,并由此生發(fā)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gòu)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fā)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jīng)改變了全球數(shù)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jīng)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六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知名牧師威爾?鮑溫,發(fā)起的一項“不抱怨”活動,他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制的紫手環(huán),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huán)換到另一只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huán)能持續(xù)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以前媽媽曾經(jīng)買過這本書,當看到那個紫色的手環(huán)后,我很喜歡,紫色讓我的心情很平靜,但是我真的可以按照書上寫的那樣做么?我想那可能對于我來說很困難吧。
    但是當我了解到這本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huán),接受21天的挑戰(zhàn),為自己創(chuàng)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記得有媒體評論這本書說,會改變你的命運!把壞事當好事辦,人生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我開始細細品讀《不抱怨的世界》,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作者不抱怨思想的召喚,漸漸融入到不抱怨活動中?,F(xiàn)在正好借助這次機會,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
    抱怨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人們對自己所處的境遇感到不滿、抵觸和怨憤的情緒。書中提到許多人的生活狀態(tài)即是“我怨故我在”。想想自己,也曾抱怨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有些時候是自己太過于計較生活中的挫折。再看看周圍的人群,很多人都有抱怨的“愛好”,抱怨仿佛成為了人們的家常便飯,這便是書中揭示的抱怨普遍性。那么,人人都避免不了的抱怨心理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其實,抱怨無非是一種不滿情緒的釋放,人們抱怨是為了獲得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似乎抱怨了就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幫助。事實如何呢?抱怨并不會改變我們的處境,它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處。相反,抱怨只能使我們的情緒變壞,健康受損,工作效率降低,人際交往受挫,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
    以我自己的經(jīng)驗為例,讀高中時,我抱怨數(shù)學老師講課不好,漸漸厭煩上數(shù)學課,后來通過老師家長的幫助,我開始強迫自己喜歡數(shù)學不再抱怨,后來我真的喜歡上了數(shù)學,結(jié)果數(shù)學成為了我高考的提分科目。這使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抱怨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只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抱怨自己不如改變自己、抱怨他人不如幫助他人、抱怨社會不如奉獻社會。
    在我意識到抱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危害后,我開始認真探究如何消除抱怨思想,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首先,當我遇到不良處境時,我就會先問問自己,真有那么糟糕嗎?這件事值得抱怨嗎?對一個健康的,智力正常的成年人來說,真沒什么可抱怨的。其次,即使真遇到什么挫折,也應該積極地面對,自強不息、開拓進取。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一味的怨天尤人,只能使事情更糟,想要改變現(xiàn)實,只有努力向前。正如霍金所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最后,我認為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途徑是敞開心靈、接納現(xiàn)實、樂觀豁達,把抱怨的思想轉(zhuǎn)化為積極的行動,這樣就能積跬步而成千里,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我想人們之所以常常產(chǎn)生抱怨的情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多,不夠好。如果只想索取,恐怕永難感到滿足和快樂。與其讓自己生活在抱怨的世界里,不如去感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奉獻他人,奉獻社會,創(chuàng)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我在思考,如果人們都能擺正心態(tài),不再一味追問我得到了什么、我應該得到什么、我還沒有得到什么?而是捫心自問,我付出了什么、我奉獻了什么、人們因我得到了什么,我想不僅我們的生活會更充實快樂,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也將更加充滿希望。讀《不抱怨的世界》已經(jīng)過去很多年了,紫手環(huán)的力量也一直影響著我,雖然還沒達到最高境界“無意識的有能”,但對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我已能泰然處之。記得有一次上課時,同學看見從不戴任何首飾的我竟然戴了一只紫手環(huán),問我是何含義,我告訴他們紫手環(huán)的秘密,希望他們也可以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快樂的生活。
    如今的自己已經(jīng)是大學生了,開始更加真實的接觸這個世界,開始了解世界,《不抱怨的世界》也已經(jīng)很久沒有讀過了,這次借著這個機會開始重新閱讀,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境早已和原來不同了,開始有了更深的感悟,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正確的面對這個世界,不抱怨的快樂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字篇七
    沒有風雨的洗禮,勝利不能顯現(xiàn)出動人光彩,不經(jīng)風霜的歷練,偉大無法持久相伴,海燕的精神,是在風暴里閃爍,白楊的意志,是在風雪中挺立,不要抱怨,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是為著最后的流光溢彩! --題記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之一奧普拉說“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笨蓪τ谖襾碚f,吸引我的是那枚小小的紫色防抱怨手環(huán)……。它真的能讓我不再抱怨嗎?于是我便翻開了這本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答案。
    威爾·鮑溫在書中記錄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21天不抱怨”活動的感受,行政主廚蓋瑞·希爾說“當我的思想與語言更趨于感恩,積極去尋求解決方案,就能吸引更多類似的事物。”瑜伽老師馬蒂·李說“當你不再抱怨,你會有更高的覺悟,變得更加感恩?!?BR>    類似這樣一句句看似是“雞湯”的話卻在我心里激起一陣陣漣漪。這些充滿了正能量的話語對于一個初為人母的我、一個剛剛回到離開了一年的工作崗位的我、一個自我感覺青春不再、身材變形的我來說是一次最好的心靈洗禮。它讓我對與寶寶一起成長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讓我對曾經(jīng)熟悉、現(xiàn)在卻無比陌生的環(huán)境不再恐懼,讓我對自己不在美麗的外表、不再年輕的心靈充滿了感恩與希望。
    當你無力改變這個環(huán)境的時候,請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當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的時候,請盡自己的努力使它變得更好。所有人都在說,我們的企業(y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zhàn)??墒?,那又怎樣呢,誰不說困難總是與希望同在,挑戰(zhàn)一定與機遇并存?!皯賾匍L白山、心行天地寬”“記憶心歸路、本色桂花香”“世界那么大、心歸才是家” 這一句句朗朗上口、扣人心扉宣的宣傳語不正是我們在逆境中萌生出的希望嗎。
    如果說,我們把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抱怨工作壓力大,車間管理嚴,工資不夠花上,又怎么能夠解決我們正存在的那些困難呢。正是因為有了那些遇事不抱怨,愿意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同事們,才有了我們一批批完好的煙絲,一條條完美的包裝,一個個讓消費者滿意的產(chǎn)品。,這些好評如潮的新品不就是我們打好翻身仗的有力武器嗎。
    我是制絲車間的一名工藝員,我愿意遠離“抱怨”的隊伍,我愿意盡自己的努力為我們的企業(yè)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愿意認真的檢查設(shè)備的每一個角落,我愿意在生產(chǎn)中認真的核對每一個參數(shù),我愿意積極的參加到全員營銷當中,我愿意認真的交好每一個朋友。也許這些我愿意對企業(yè)來講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不抱怨現(xiàn)狀、我愿意積極的改變它”的隊伍中來。
    生活本就是在崎嶇的小路上攀登,別再困難中抱怨,我相信真正的一帆風順,不是從來沒有遇見過挫折,而是能在跌倒后依然堅強的站起來。
    合上一本書,合不上的是心中的思緒萬千。 愿我的生命充滿陽光,不要讓抱怨的陰霾阻擋了生活的希望。最后,分享易術(shù)的一段話“你是否身在異鄉(xiāng),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xiāng)的安逸讓你忘記了飛翔。落寞的時候,請記得—青春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夢想和遠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