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種簡單且經(jīng)濟的戶外健身方式??偨Y中如何巧妙運用舉例和具體細節(jié),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可信度?接下來是一些精選的總結樣本,希望能夠為大家寫作總結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一
教學內(nèi)容:我的媽媽叫中華。
教學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媽媽叫中華》,理解歌詞內(nèi)容,從感受歌曲美的意境中,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重點: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難點:感受音樂形象,唱準附點音符節(jié)奏的旋律。 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課時:一課時
生:媽媽。
生:中國。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師介紹長江是中華第一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好比母親的乳汁,
哺育著我們成長。
2、師邊講解范唱,學生邊模仿體驗。
讓學生聽出第4、5句的音樂是相同
復習從頭反復記號。
1、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完討論看到了什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媽媽——中華。
2、請學生上臺表演,帶著親切,深情的感情歌唱。
3、請四個組的同學比賽,看誰更愛我們的中華媽媽,看誰唱得最有感情。
播放《愛我中華》、《祖國慈祥的母親》,讓學生感受中華情與華夏音韻獨具的美感。
師:除了這首歌是歌唱我們的中華媽媽,還有許許多多的歌曲都是唱出我們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愛,我們來欣賞兩首。
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
生:愛媽媽一樣愛中華。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
課件逐漸普及后,教師以生動的語言加上有聲有色的課件,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容易,普通提高學生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硇W音樂微課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七個基本音符,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啟發(fā)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感受七個快樂的小音符帶來美妙的音樂體驗和感受。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模仿、聆聽、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運用游戲、動畫、圖譜等音樂活動,學習七個基本音符的唱名。
3、知識與技能:能認識并能模唱1 2 3 4 5 6 7 七個音符的唱名,初步建立學生的音高概念,通過學習能看簡譜視唱簡單的旋律。
教學重點:認識并模唱1 2 3 4 5 6 7 七個音符的唱名
教學難點:能看簡譜視唱簡單的旋律
1、講解音樂知識:簡譜 七個音符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是音樂精靈,生活在音樂王國里。你愛唱歌嗎?你想學會演奏樂器嗎?想拿到一首歌曲,不用老師教就能唱出來嗎?請跟我來到音樂王國認識一些好朋友。
師:這些好朋友就是七個快樂的小音符,那么多優(yōu)美的樂曲都是作曲家們用七個小音符組織起來,用簡譜或五線譜記錄下來。不管是彈琴還是唱歌都離不開七個音符,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簡譜中的七個音符。
師:哪七個音符呢?很簡單,用七個阿拉伯數(shù)字(1 2 3 4 5 6 7 )看成七個音符,并唱成do 、re、 mi、 fa、sol、 la 、si,我們把它們稱為簡譜中的七個音符。
2、七個音符的唱名
(唱) 1 2 3 4 5 6 7 1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師:站在最高處的是高音do,它頭上帶紅花。
3、c大調(diào)音階練習
師:你瞧,彩虹下的音階泡泡特別有趣,聽我唱一唱(第一遍)能跟隨我的小魔法棒唱唱泡泡音符嗎?試試看吧!(第二遍)
1 2 3 4 5 6 7 1 7 6 5 4 3 2 1
師:你唱得非常準確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三
1.完整地聆聽鋼琴曲。感受鋼琴伴奏《蝴蝶》的生動形象。
2.復聽時讓學生在課本上畫線條,畫出自己聽到的蝴蝶。
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是一個利用唱名編創(chuàng)旋律的練習?;顒訑M定是為小蜜蜂的歌填寫完整,賦予實踐活動一種趣味性。
2.練習可分小組進行,一小組內(nèi)編唱的旋律不可重復,按編唱的字母提示接著編下去,然后分組唱一唱,吹一吹,看哪一組編唱的旋律流暢,唱奏得準確。
(1843--1907)是19世紀后半葉挪威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當時歐洲樂壇具有進步思想和重要影響的作曲家。在挪威,格里格無論生前或死后,都受到人民的無限崇拜和愛戴。這不僅由于他為發(fā)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世界影響的為數(shù)眾多的經(jīng)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熱愛祖國和人民的高貴品格和將畢生獻給民族獨立解放事業(yè)的斗爭精神。
格里格幼年在家庭中受到過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使他的音樂才能迅速地成長起來。他的母親是一位挪威鋼琴家,早年曾在德國受過專業(yè)音樂教育。在她的教育下,格里格6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即嘗試作曲。15歲時,由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音樂活動家奧列·布爾的促成,格里格赴德國萊比錫音樂院深造,直到19歲畢業(yè),在那里接受到嚴格的專業(yè)音樂技能的訓練。1864年,格里格返回祖國,在一些挪威民族音樂家的影響和幫助下,格里格走上努力探索和發(fā)揚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道路。與此同時,格里格還進行了廣泛的音樂活動,如擔任教學、組織音樂協(xié)會、指揮合唱和樂隊、舉辦音樂會介紹歐洲古典音樂和挪威作品等等,努力提倡和發(fā)揚挪威民族文化。
格里格的創(chuàng)作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和挪威民間音樂的藝術特征。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以鋼琴抒情小品最為著名。在他的晚年曾先后出版10卷這類鋼琴抒情小品,是使他獲得世界性聲譽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他如歌曲、室內(nèi)樂、管弦樂及戲劇音樂方面,也有許多富于挪威特色并具有很高藝術成就的典范之作。即《a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管弦樂組曲《培爾·金特》。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四
1、復習上學期所學習的知識。
2、綜合訓練。
3、讀譜知識:高音譜號、音符。
4、歌曲:海鷗(學譜)。
1、認識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練習書寫。
2、通過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使學生初步知道音階(不出現(xiàn)名稱)的一種排列形式。
教學重點:理解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能書寫。
教學難點 :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1、請同學說一說新學期應該怎樣上好音樂課。
2、教師講解自己對學生的要求。
3、做常規(guī)訓練:發(fā)聲練習、隊形。
1、請學生按順序?qū)系囊舴x一讀、認一認。教師將每個音彈一遍,請學生跟著唱一唱。
2、教師每次彈兩個音,以do為出發(fā)點。請學生聽辨。將聽到的兩個音連起來。
1、教師介紹高音譜號:是g字的變形,其中心記在五線譜上的第二線上,表示第二線上的音為小字一組g。
2、請同學觀察高音譜號有什么特點?討論并說一說。
3、教師示范書寫,請同學跟著教師一起寫一寫。
注意:起筆略低于第二線,交叉在第四線。
(請同學看第6頁的綜合訓練三,寫一寫)。
4、同樣方法學習音符,注意分清音符的符頭、符干、符尾、符杠。同樣在書上寫一寫。
對它就是海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
2、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兩人一組,一起念譜。
4、教師帶領大家一起讀譜。
5、聽琴唱譜,注意休止符處。
今天我們認識了高音譜號和音符各個部分的名稱,而且我們學會了寫音符。今天回去請同學們在五線譜上寫寫。另外,下節(jié)課我們學唱海鷗,請同學們回去以后搜集海鷗的有關知識,下節(jié)課給大家介紹一下,看誰找的最豐富。
板書設計 : 讀譜知識:高音譜號
音符:符頭
符干
符尾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五
一、引導學生歡用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fā)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學習和正確運用波音、上滑音,充分發(fā)揮其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
多變的節(jié)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鋼琴、網(wǎng)絡資源。 海螺、小螺號、瓶罐等。
1、師生問好。
2、復習《趕海的小姑娘》
1、出示海螺,啟發(fā)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和生長的環(huán)境,介紹海邊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號以及小螺號的用途。(傳遞信息)
2、放映大海、沙灘、螺號等幻燈片。(接下來請同學們來看幻燈片,看了這些美麗的圖畫后,你們知道了這節(jié)音樂課和什么有關系了吧?)
3、今天我們將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號”。
(我仿佛見到了寬闊的沙灘,遼闊的大海,海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吹小螺號)
4、跟著錄音學唱歌曲,輕聲地模唱幾遍。 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著音樂輕輕地哼唱。
5、講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難點練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長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側(cè)重難點)
8、學生跟琴聲練唱
9、歌曲處理:
情感要求 :
第一樂段(1~16小節(jié))歡快、跳躍有彈性,表達出螺號聲聲和孩子們 期盼的心情。
第二樂段(17~28小節(jié))舒展優(yōu)美、親切自然。 整體情緒:歡快、活潑、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點唱。
11、學生試吹瓶罐,模仿螺號聲,在歌曲合適處加入伴奏(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換唱奏)
12、分小組唱,奏練習。
13、各組推薦兩名學生作唱,奏表演。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六
歌曲《游子吟》是一首親切真摯的人性美頌歌,抒發(fā)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深深撥動著天下兒女的心弦。于是我以親身感受母子情,向?qū)W生介紹作為一位媽媽對孩子的愛的經(jīng)歷為切入點,整堂課以母子情深為依托,讓學生在聽賞、感受、吟誦、演唱、表現(xiàn)等活動中將音樂本身、音樂畫面、音樂情感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終達到感受母子情,表現(xiàn)母子情的目的。
1、指導學生在聽賞時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通過表演充分感受與表現(xiàn)愛媽媽的樸實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懷著對母親的贊賞之情演唱,通過學習,教育學生從小就應體貼父母,孝敬父母。
3、引導學生參與感受、表現(xiàn)、體驗音樂,使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1、能在聽賞時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表現(xiàn)愛媽媽的樸實情感。
2、能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從中感受母子情,得到愛的教育。
3、復習和鞏固附點音符,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前倚音。
任務一:聽賞與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任務二:學唱歌曲《游子吟》。
分組展示、比賽。
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一、激情導課
(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看到你們一個個活潑可愛的樣子,老師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因為我的孩子和你們的年齡差不多。在學校,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學生,在家里,我也是一位很稱職的媽媽,因為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在我的呵護下長大的。記得我的孩子出生后不久,每天晚上我都會給他唱一首歌曲叫《搖籃曲》,搖籃曲是在嬰兒入睡時演唱的歌曲,是媽媽唱給孩子的。每次他都會在這首充滿母愛的歌聲當中甜甜地入睡。大家想聽這首歌嗎?那么,請大家都趴在桌上閉上眼睛,來感受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吧!(師自彈自唱《搖籃曲》)
(二)明確目標:1、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2、學唱歌曲《游子吟》
(三)預期效果:通過聽賞、感受、演唱和表現(xiàn),使同學們感受母子情深。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呈現(xiàn):
任務一,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好,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坐好,一位小朋友聽到老師的演唱,說我也要唱搖籃曲,是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為什么他要給媽媽唱搖籃曲呢?聽完這首歌曲我們就知道答案了。(課件顯示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自主學習:
1、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放錄音)
師:聽完這首歌曲我們知道答案了吧!對,這首歌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我們的媽媽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很辛苦,工作回來還要操持許多家務,并且還要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媽媽太累了,不知不覺伏在桌上睡著了,孩子看到后,悄悄地為自己的媽媽披上了小花襖。這說明我們不僅要得到媽媽的愛,同時也要關心和愛我們的媽媽。
2、感受《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下面,我們再一次感受這首歌曲的意境。在寧靜的夜晚,媽媽不知不覺伏在桌上睡著了,孩子悄悄地為自己的媽媽唱起了搖籃曲。好,我們同桌分角色,一個演媽媽,一個演孩子,并試著用親切柔美的聲音隨著音樂輕聲哼唱。
3、跟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大家的表演很到位,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歌曲的情緒和意境,讓我們用歌聲表達對媽媽深切的愛,把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任務二:學唱歌曲《游子吟》
1、熟悉歌詞
師: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其實自古以來,媽媽給予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愛。今天我還想給大家介紹一為古代的媽媽,請大家看這張圖片,請你說一說這張圖片上描繪的是什么?(課件出示圖片)
師:圖片上的這個兒子就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游子吟》(課件出示詩歌)
(1) 教師朗讀古詩《游子吟》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詩歌寫得好不好,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生答)
(2)學生齊聲朗讀古詩《游子吟》
師:母親為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是多么偉大,多么可親可敬啊!好,那就讓我們帶上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的把這首古詩朗讀一次,來感受一下母子情吧!
2、學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都被這首詩歌深深地打動了,其實被打動的不光是你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女們。有一位作曲家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的表達母子情,為詩歌譜寫了優(yōu)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游子吟》大家用心來聽一聽。(課件出示歌曲)
(1)初聽歌曲(放錄音)
(2)學習和鞏固附點音符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歌譜中的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我們在二年級《粗心的小畫家》一課中學過的音符——附點音符,請大家找一找,并仔細觀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對,歌曲的開頭就出現(xiàn)了附點音符2..3(板書),而且在這首歌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對,三次。接著我們再看第二小節(jié)也有6.2(板書),也出現(xiàn)了三次,接著看第三小節(jié)4.5(板書),也出現(xiàn)了三次,他們的不同點是什么?對,一個是附點四分音符,一個是附點八分音符,好,讓我們共同唱一唱。(課件出示歌曲)
(3)學習前倚音
師:歌譜中除了附點音符,還有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音符,請大家找一找,對,在這首歌曲當中有多處出現(xiàn)了這個音符,你們看它的形狀像什么?它的形狀就好像媽媽緊緊地拉著孩子的手,害怕他離開自己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感覺,它的名字叫前倚音。(板書)我們在演唱的時候要將這兩個音符連起來唱,就像媽媽和她的孩子緊緊連在一起,我們來按順序唱一唱。(課件出示歌曲)
(4)教師范唱歌曲
師:認識了前倚音,我們也了解了它的作用是體現(xiàn)了深厚的母子情,好,請同學們完整地聽老師把這首歌曲唱一次,來感受這首歌曲的風格特點。
自主學習:
1、教師伴奏生輕聲哼唱
師:下面大家隨著老師的琴聲輕聲哼唱旋律,來再一次感受母子情。
2、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師:大家感受到了嗎?歌曲的每一句旋律都表達了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現(xiàn)在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我來唱前半句,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請你們接后半句。
3、生生接龍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媽媽呼喚孩子的游戲吧!我們分成母子兩組,母親一組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4、完整地演唱歌曲
師:動人的旋律已經(jīng)讓我們出發(fā)感受到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這樣一首感人的歌曲,我們在演唱的時候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呢?對,深情地,現(xiàn)在讓我們深情地把這首歌曲唱一次,來感受孟郊對母親深深的愛。
展示交流:
師:聽了大家深情地演唱,老師非常感動,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表達情感,我們來分組合作,一位同學演媽媽,一位同學演孩子,其他同學演唱歌曲,我們看哪組表演的最好。(生生評價)
三、檢測導結
(一)目標檢測:1、通過吟詩、演唱、表演等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2、學生分組展示。
(二)結果反饋:生生評價,并評選出最佳表現(xiàn)獎。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七
一、通過講述《天鵝湖》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體會樂曲的情緒的發(fā)展。
二、通過選擇彩帶表現(xiàn)樂曲的情緒發(fā)展,讓學生接觸了解帶再現(xiàn)的三段式結構。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同一樂曲的欣賞,讓學生能記住樂曲的主要旋律。
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地想象。鼓勵學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如:演奏、跳舞、畫畫、寫詩等等)來表現(xiàn)出對樂曲的感受。
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發(fā)展變化,記住主題旋律與樂曲的結構。
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課件 紅、藍兩種顏色的絲帶 白紙 油畫棒
合作學習法 談話法 創(chuàng)作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 討論法
1、師: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進教室。音樂《天鵝湖》
2、師生問好。
1、邊聽邊讓學生仔細看看這是哪種小動物?
2、提問:動畫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天鵝)哪你對天鵝了解多少?(學生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歐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給邪惡的貓頭鷹妖精羅度巴特,被羅度巴特變成了一只不會說話的白天鵝。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過天鵝湖邊,發(fā)現(xiàn)了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詢問,公主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訴他只有勇敢、真誠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羅度巴特知道他們見面非常生氣,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讓自己邪惡的貓頭鷹女兒變公主的模樣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而把真正的公主關進了高高的鐵籠子里,公主多傷心呀,當王子發(fā)現(xiàn)真像以后,便與羅度巴特展開了生死搏斗,最終王子用勇敢消滅了邪惡的魔法師和他的女兒,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讓她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并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去欣賞由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柴科夫斯基為故事中公主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創(chuàng)作的一段管弦樂曲。
1、請大家認真傾聽,感受一下樂曲所要表現(xiàn)的情緒,并充分發(fā)揮你所想像力,為樂曲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多媒體播放《天鵝湖》教師輕聲的配上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
3、隨著故事中公主講述時情緒的波動,樂曲的情緒也隨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紅、藍兩種顏色的彩帶,請大家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選擇顏色適合的彩帶揮動,感受樂曲發(fā)展時的情緒變化。并記一記你使用彩帶的.顏色順序。
4、學生談談使用的顏色順序,教師總結: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了藍色,中間則是藍紅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據(jù)大家所使用的顏色順序,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部分。
7、再來聽聽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說些什么讓她的情緒這樣激動。大家可以繼續(xù)揮動紅色彩帶來體會公主此時此刻的心情。
9、學生發(fā)現(xiàn)開頭和結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師總結:像這樣開頭和結尾情緒、旋律相似,而中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稱為:帶再現(xiàn)的三段式結構。
10、 請三位同學隨著音樂把剛剛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語言加入到相應的旋律情緒中去,來為這首樂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 欣賞完由管弦樂演奏的《天鵝湖》以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由兒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鵝湖》,讓我們和小演員們一起跳一跳。用動作來感受一下樂曲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緒。
13、 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14、 分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15、 教師小結
16、 師生隨著《天鵝湖》音樂,由跳舞的同學帶領飛出教室。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八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快樂的do re mi》,識記do re mi三個音。
教學目標:演唱歌曲《快樂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認識和演唱音符do re mi。
1、聽賞歌曲
(1)、聽錄音范唱《快樂的do re mi》
(2)請你跟琴唱一唱這三個音。
(3)教師演唱《快樂的do re mi》,學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聽唱法演唱歌曲
(1) 輕聲讀歌詞第一段
(2) 聽教師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心里默唱一遍,輕聲唱一遍。
(3)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師仔細聽學生演唱,加以指導。
“演唱”四分休止符時,可用手勢動作代替
(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聽錄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體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1、認識五線譜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戲
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或領唱與齊唱,小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
3、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
教學內(nèi)容:學習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1、學唱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2、引導學生用do re mi三個音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賞。
二、我是小小音樂家
1、初聽歌曲: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幾拍子的?
2、聽歌曲:學生可以跟著小聲唱一唱、動一動。
3、教師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別注意歌曲的弱起小節(jié)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4、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
在學生會演唱的基礎上,按照教科書的要求,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
5、聽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戲《找朋友》。
2、活動《小小作曲家》
(1)教師做一個范例:選圖片、節(jié)奏、分析創(chuàng)編樂曲。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圖片進行創(chuàng)編、教師指導
(3)小組匯報展示,集體評價。
四、自我評價
五、教學反思:學生能在演唱歌曲時表達歡快熱烈的情緒,并能在涂色處用打擊樂伴奏。
教學內(nèi)容:欣賞歌曲《多來咪》,并進行律動表演。
教學目標:聽賞歌曲《多來咪》,進一步鞏固對音符do re mi的識記,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律動表演。
教學過程:
一、跳房子游戲;復習音符do re mi
二、聽賞歌曲《多來咪》
1、初聽歌曲錄音,教師簡介歌曲,引導學生讀一讀歌詞。
2、聽歌曲(教師演唱或錄音)
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師唱第一樂段,學生分為七組分別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銜接處全體演唱。
三、音樂表演《多來咪》
1、教師講解 《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jié)
2、討論表演《多來咪》片斷
可以分為:歌唱組、表演組、伴奏組、制作頭飾組等,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
3、進行音樂表演
四、補充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
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六、教學反思:能跟著錄音輕聲演唱歌曲;能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即興的音樂表演。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九
1、通過視、聽、唱、動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學會背唱歌曲并初步學習輪唱、合唱歌曲。
2、引導學生參與以小組為單位的創(chuàng)編活動,使每位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3、從詩、景、歌、樂、舞等幾個方面來讓學生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的秀美和江南音樂語言的甜美,激發(fā)學生對江南的熱愛之情。
1、指導學生愉快地演唱歌曲《憶江南》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
3、指導學生準確演唱一字多音處并學會用優(yōu)美的聲音背唱歌曲。
4、學習用輪唱、合唱等方法來演唱歌曲。
1、 欣賞圖片,配放音樂《翠湖春曉》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唤M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鎮(zhèn)風景圖,請你欣賞后告訴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覺怎樣?想說些什么?(教師隨機與學生互動模仿做各種動作或造型)
2 、教師配樂朗誦詩詞《憶江南》
師: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晚年回憶江南美景時欣然寫下了一首著名《憶江南》,請大家靜靜地聽老師朗誦一遍。
3、學生配樂朗誦詩詞
1、教師示范表演唱
師:這么美的詩用朗誦還不足以表達它的美的意境,老師想把它唱出來、跳出來,請說出你的感覺。
[教學效果評價]:教師借助精美的道具和聲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讓學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學生再次欣賞歌曲一遍。
3、請學生說說、唱唱自己最喜歡的和最難的一句歌詞。師指導學生個別或集體唱一唱。
4、請學生試著將第一段歌詞連起來唱一唱。
5、教師講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兩句“憶江南”的唱法,學生模唱。
6、學生唱第二段歌詞。
7、 請學生為最后一句“憶江南”設計力度記號以表達作者對江南美景的留戀之情或見到江南美景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8、請學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請學生為歌曲設計速度,情緒,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1、請學生自主合作創(chuàng)設小橋、 垂柳 、鮮花等造型和劃船、搖櫓等動作。表現(xiàn)歌曲意境。
師:同學們,你能與同學合作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嗎?誰來表現(xiàn)輕拂的垂柳?彎彎的拱橋?輕輕地劃船?請你按自己的愛好與同學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
2、師生互動合作表現(xiàn),自由穿梭在各種“造型”中,邊做劃船動作邊演唱歌曲
[教學效果評價]:通過讓學生合作創(chuàng)編、師生互動等音樂活動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與愛好都自主、積極、快樂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將本課推向高潮。
3、教師二度范唱,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歌曲。
師:同學們創(chuàng)編的真好,老師把這首歌也變一變,唱一唱,請你聽聽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輪唱 合唱)
1、欣賞江南絲竹樂《水鄉(xiāng)美》
師:今天我們用齊唱 輪唱 合唱等形式初步學唱了一首很美的江南曲《憶江南》,其實江南的音樂還有很多,有以江南絲竹為代表的器樂作品,有以民歌小調(diào)為代表的聲樂作品,還有以蘇州評彈 越劇 錫劇等劇種為代表的戲曲作品,今天,老師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江南絲竹”(出示名詞簡介)
3、師生共同欣賞后總結江南絲竹樂的旋律特點。
4、欣賞江南舞蹈《水鄉(xiāng)童謠》《蓮湖童趣》的片斷。
5、師生共同欣賞后總結江南舞蹈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詩 歌 舞等幾個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讓我們?yōu)樯诮希L在江南而自豪,讓我們?yōu)槭顾兊酶用利惗黄鹋Γ屛覀冊僖淮紊钋榈卣f一聲“我愛你,美江南”!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
教學器材:多媒體、鋼琴
教學目的:通過學唱和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戲曲音樂的興趣,增加學生對河南豫劇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重點:豫劇的欣賞,學唱有豫劇風格的歌曲
教學難點:演唱體現(xiàn)豫劇風格特點
在豫劇風格的音樂聲中,同學們歡快的進入課堂。
復習回顧,鞏固舊知識。
用多媒體播放已學過的戲曲片斷,提問“屬于何種戲曲?演員代表是誰”
學習新課------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導入:“進入教室時,同學們聽到的是一種新的戲曲音樂,你們知道它的劇種名稱嗎?”
欣賞錄象(豫劇電影《花木蘭》剪輯)
介紹代表人物-----著名表演藝術家常香玉,著重介紹常香玉的愛國思想和藝術成就。
欣賞豫劇片斷《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錄音,思考唱腔特點。
提問,討論唱腔特點:爽朗、大方、樸實,裝飾音較多。
簡要介紹《花木蘭》故事梗概及這段唱腔在故事中的位置,體現(xiàn)了剛?cè)嵯酀幕咎m性格特點。
觀看錄象,欣賞常香玉在這段唱腔中的表演風采。
導入:欣賞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用自己的歌聲體現(xiàn)具有豫劇風格的歌曲。
聽教師范唱,思考歌曲特點。
學唱曲譜,處理難點 :裝飾音樂句、附點、滑音
學唱歌詞。
藝術處理:體現(xiàn)河南民歌的風格。
課堂游戲:
多媒體播放戲曲片段,以小組為單位,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彩條來代表相應的戲曲曲種,隨著片段的連續(xù)播放迅速地用彩條來呈現(xiàn)相應的劇種,最后評出小組成績。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一
1、初步認識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
2、聆聽《我是小音樂家》,感受歌曲輕松活潑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3、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
教學重點: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第四樂句,對比第四樂句與其他樂句的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電子琴、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導語:今天我們要舉行快樂的音樂會,在這個快樂的音樂會上老師要帶給大家一首快樂的音樂,你們想聽么?(播放《我是小音樂家》的伴奏音樂,師做拍手表演)
2、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啊?
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你們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現(xiàn)出來呢?
(師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師:老師也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請你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表演的。
(師根據(jù)樂句做不同的拍手動作)
4、師:你們能發(fā)現(xiàn)老師的表演有什么特點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師告訴學生相同的樂句拍手動作一致的特點,并請學生根據(jù)音樂來模仿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從開頭就出現(xiàn)《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并通過簡單的律動來表現(xiàn)樂曲、感受樂曲,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情緒,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歌曲作下鋪墊)
1、師:剛才我們正在享受快樂的時候,有三位小音樂家?guī)е鴺菲飨雭砑尤胛覀兊谋硌?,你們看,第一位小音樂家給我們帶來什么樂器?(師用繩子來表現(xiàn)吉他)
師:你們知道剛才第一位小音樂家?guī)淼氖鞘裁礃菲髅矗?BR> 生:吉他
師:那你們知道吉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吉他的特點,并請學生聽它的音色)
師:吉他的音樂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書上表現(xiàn)吉他音色的樂句。(師彈琴請學生來唱)
2、師:第二位小音樂家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展示了,你們看,她帶來了哪種樂器?
(師用繩子表現(xiàn)小提琴)
師:你們知道她帶來了哪種樂器么?
生:小提琴
師:那你們知道小提琴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小提琴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小提琴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去學學書上表現(xiàn)小提琴音色的樂句。(師彈琴生唱)
3、師:第三位小音樂家早已做好樂器表演的準備了,你們看,是什么樂器呢?(師用繩子表現(xiàn)圓號)
師:知道是什么樂器么?
生:圓號。(師提示)
師:那圓號的故鄉(xiāng)在哪里知道么?(課件出示圓號的外形圖,師簡要介紹圓號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圓號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來學學圓號的音色吧?。◣熣埳页鰰媳憩F(xiàn)圓號音色的樂句,并彈琴請學生來唱。)
(設計意圖:用繩子來表現(xiàn)樂器,教師親自演示,用課件介紹樂器,旨在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地了解三種樂器的特征,并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三種樂器;用先聽樂器的音色來學唱歌曲,旨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真正的用聆聽法來學唱歌曲。)
1、師:三位小音樂家要出場為我們演唱歌曲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迎接小音樂家。(播放錄音范唱《我是小音樂家》)
2、師:你們能來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琴來唱唱第一段。(師根據(jù)學生的演唱及時糾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師: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唱唱,但是在老師唱的時候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聽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區(qū)別。(師提示連音與跳音的含義,并提示通過看師的動作來區(qū)別連音與跳音)
(設計意圖:用動作來提示學生跳音與連音的區(qū)別,旨在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掌握歌曲中活潑與舒展的旋律的對比,同時很好的解決了難點,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4、師:我們來加入動作表演吧!(師帶領學生邊做動作邊演唱第一段)
5、師: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唱唱第二段么?(師彈琴請生唱第二段)
6、師:完成了前兩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師要提出一個新的任務,你們看到“我吹起法國號”這個樂句了么?老師想在這個地方鍛煉一下你們的嘴皮子,看誰的嘴皮子最快。(師彈琴范唱,請生模仿,直到唱對為止。)
7、師:你們?nèi)味紩嗣??下面我們一起加上動作把三段完整的來唱一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在遇到樂器的樂句時,我們用演奏樂器的姿勢來完成。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表演吧!
(設計意圖:用與前面不同的動作來表演,旨在進一步加深對樂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一)
8、用多種形式來演唱,但樂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齊唱。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組唱、領唱與齊唱,旨在進一步鞏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二)
師: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樂家的風范,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當中肯定能產(chǎn)生出一個音樂家,下面老師要把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你們,愿你們的音樂夢想在歌聲中實現(xiàn)?。úシ鸥枨冻酥杪暤某岚颉冯x開教室)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旨在增加課堂的音樂性,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二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diào)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xiàn)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發(fā)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學唱歌曲《種玉米》
1、導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xiàn)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chǎn)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BR> 2、初聽歌曲錄音范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4、教師彈琴范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5、教師按歌曲節(jié)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范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jié)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fā)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xiàn)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三
教 學 目 標:
1、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本課題的四首音樂作品,都 圍繞中外特定的環(huán)境下的“音樂與自然”――鐘聲而創(chuàng)作的不同風格的樂(歌)曲,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提高審美的情趣。
2、唱準 音高。唱準 的自然音列, 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
3、初步感受圓號、小號等銅管樂器的音色。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鐘聲叮叮當》; 音列。
教學目標:
在學唱《鐘聲叮叮當》的曲調(diào)中,唱準 音高。唱準 的自然音列,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
教材分析:
《鐘聲叮叮當》是一首曲調(diào)短小精悍,旋律、優(yōu)美的兒童歌曲。6/8拍,大調(diào)式。歌詞 “叮叮當”模擬了悠揚的鐘聲,仿佛使人聆聽到美妙的鐘聲在空中回蕩。全曲只有二個樂句,基本節(jié)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移三度的模進,每樂句中都有一個四度的音程跳進,在平穩(wěn)中呈現(xiàn)出起伏,仿佛動聽的鐘聲在不斷地敲著。歌曲的合唱聲部,只運用了同音的支聲“1”、“ ”作為襯托,豐滿了悅耳的鐘聲效果,猶如交織成一曲美妙動聽的“鐘聲交響曲”,在人們耳邊久久回響。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 復習:
1、 第三課《蘇珊娜》的曲調(diào)。
2、 第五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曲調(diào)。(目的是為本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fa si 作準備。
三、 音名fa si do(4 7 i) 的學習
1、 跟琴加手勢唱準三個音名的音準。
2、 練習:你可以將這三個音重新排列并把它唱出來嗎?學生就可能會排列出4 7 i i 7 4 4 i 7 (目的是鞏固剛剛學過的三個音的音高)
3、 利用教材中的音節(jié)圖及fa si do的手勢。唱準do--do′的音列。
4、 做教材p29的練習:跟琴唱一唱,鞏固音列的學習。
四、 歌曲《鐘聲叮叮當》
1、 放歌曲的錄音,使學生獲得完整的音樂形象。
2、 歌曲曲譜的學習:這首歌非常規(guī)則,后二句是前二句的下方二度模進,所以學好前二句,后二句曲調(diào)也迎刃而解了。第一、二句的曲調(diào)因為是音階的上行與下行,所以用聽唱與看譜相結合,幾遍就能唱好, 6/8拍的節(jié)奏用聽唱模仿進行教學,解決其難點。
第三、四句可以讓學生在第一、二句基礎上,畫出圖形譜自學識譜。
3、歌詞的學習:〈1〉自己試著將歌詞“叮當叮叮當”填上。
〈2〉糾正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并告訴學生“v”是換氣記號,在這里要換氣,這樣,就能把這首民歌唱的流暢而有起伏。
4、學生展示:將唱會的歌曲進行展示,其余的學生進行評價。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能力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五、 小結:復習本課所學內(nèi)容,提出要求,將音列唱熟悉。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四
1、了解藏族的風俗民情,并學會演唱《多快樂呀、多幸?!愤@首歌曲;
2、參與歌詞創(chuàng)編,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
3、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1、了解、體驗和感受藏族風俗民情;
2、參與創(chuàng)編歌詞的活動,并能積極參與歌曲《多快樂呀,多幸?!返谋硌?。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強弱部分的處理
2、感受藏族的風俗民情
課件、鋼琴、碰鈴、沙錘、串鈴等。
一、律動:
(1)《我的朋友就是你》 (進教室)
(2)《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動作、器樂)
二、新授內(nèi)容:
1、導入: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開心,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師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聽,他們現(xiàn)在正高興地歌唱呢!
聽(播放課件《多么快樂呀,多么幸福》 (師舞蹈)
2、介紹西藏
師:小朋友們能夠聽出,這群快樂的小孩,是來自什么地方的嗎? 生:……
師:真棒。藏族是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的一員,藏族人民熱情好客,對外來的朋友都會獻上哈達表示歡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飾色彩鮮艷,飾品多樣,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很高,大約有8848千米,據(jù)說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們勇敢堅強,也非常樸實。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在平日的活動中,藏族人民善于賽馬,所以他們非常的快樂。
師:今天,徐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學唱
(1)聽 (切換 alt+tab )
(2)讀歌詞 {師:你們能跟著徐老師把歌詞讀一讀嗎?}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歌詞中出現(xiàn)了一個很特別的詞?
生:……
師:對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的意思。
(3)節(jié)奏練習
師:現(xiàn)在徐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我來做一個拍手跺腳的練習,你們來模仿我。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五
1、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
2、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3、認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yè)音樂事業(yè)興起的情況。
聆聽體驗分析歌曲。
演唱歌曲《問》。
一、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清末民初,學堂樂歌的興起。1919年五四運動影響下,專業(yè)音樂活動開始興起,一些音樂社團,音樂教育機構紛紛建立,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音樂家,蕭友梅、黃自等人。
二、新課
(一)音樂作品《問》
1、作者簡介:蕭友梅(1884—1940)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鶴,又字雪朋,廣東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國立音樂院(后改稱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
2、作品賞析:藝術歌曲《問》 ?易韋齋詞 蕭友梅曲
(1)思考:歌詞有什么特點?從速度 情緒上可以把音樂分成幾部分?
作者以“問”的口氣向人們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長,富有哲理的問題,耐人尋味。
(2)曲式結構:兩段體(單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點明了問的主題,表現(xiàn)出對于當時軍閥混戰(zhàn),山河殘破,國家沉淪的憂慮與感慨,這也是作者愛國主義情懷的抒發(fā)。
(3)學唱《問》并集體演唱。
(二)音樂作品《漁陽鼙鼓動地來》
1、作者簡介: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是我國最早譜寫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介紹了西洋近代音樂理論,造就了大批專業(yè)音樂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劇《長恨歌》;抗戰(zhàn)歌曲《旗正飄飄》、《抗敵歌》等。
2、作品賞析 ?《漁陽鼙鼓動地來》清唱劇《長恨歌》選曲
(1)作品簡介:《長恨歌》原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詩,1932年詞曲作者根據(jù)此詩及元曲《長生殿》創(chuàng)作了清唱劇《長恨歌》。共十個樂章。
(2)創(chuàng)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又向華北地區(qū)進犯,而蔣采取“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不滿。1932年,作者創(chuàng)作了清唱劇《長恨歌》,以諷刺時政。
(3)音樂體裁形式——清唱?。菏且环N介于歌劇、康塔塔之間的多樂章大型聲樂套曲。它包括了獨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樂隊作伴奏,各樂章間的歌詞有較強的連貫性。清唱劇與歌劇相比,它沒有布景,不需要歌劇演出時的服裝、道具,也不需要戲劇式的表演,清唱劇多在音樂會上演出。清唱劇與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較大,人物眾多;而康塔塔則篇幅較小故事內(nèi)容較簡單。
(三)拓展與探究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蕭友梅、黃自四位音樂家生平簡介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們各自的作品風格及對社會的主要貢獻。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六
1、 聆聽《牧童》
2、 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1、 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變換拍子,七聲商調(diào)式。全曲由兩部分組成。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xiàn)了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xiàn)上學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調(diào)、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本曲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fā)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fā),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本課的歌曲第一首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的輕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演唱時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加提醒。其次兩首歌的情緒不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表現(xiàn)兩首不同情緒的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七
1.了解作家、作品。
2.根據(jù)課文理解“攝譜學”“聲納”“超聲”等概念,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3.掌握篩選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內(nèi)容和篩選重要語句的能力;
4.學習本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4.引發(fā)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明確:(1)音樂是我們?nèi)祟愃枰挠幸饬x的東西。
(2)大自然的聲音能使人聊以。
(3)白蟻的敲擊聲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
(4)白蟻的聲音有意義。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聲音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6)蝙蝠發(fā)聲的奇異特點。
(7)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部位發(fā)聲。
(8)猩猩、烏龜?shù)葎游锏牟煌l(fā)聲方式。
(9)鳥類聲音的不同意義。
(10)歌鴝、野云雀等鳥兒聲音豐富的曲調(diào)。
(11)唱歌像說話一樣,是人類生物性活動的主導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聲音具有合成音響的特點。
(13)鯨魚唱歌是為成功而喜悅。
(14)人類的音樂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樂記載著生命形成的過程。
(16)大自然的聲音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明確:文章共計1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現(xiàn)代生活引出說明的話題,指出大自然不喜歡長期間的沉寂,到處充滿美麗而和諧的音樂。
第二部分(3~14)狀寫大自然中到處充滿奇妙的樂章。作者列舉了許多例子,指出它們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樂”給予我們?nèi)祟惖膯⑹尽?BR> 1.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
分析:我們?nèi)祟悡頂D地生活在一起,處于大量的無休止的廢話噪聲中,由于有了音樂,才避免了被廢話毀滅的災難。這句寫音樂對人類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對大自然音樂的介紹。
2.那有節(jié)奏的聲音,也許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現(xiàn)--是一種最最古老的記憶,是一支舞曲總譜,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
分析:這段文字是作者對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驅(qū)力(原因)的一種解釋,作者認為人類創(chuàng)作音樂是為了記載一種最古老的記憶。記載人類從無生命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生命形式的過程。
3.企圖賦予這種特別的聲音以某種具體的意義,那顯然是有風險的,整個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這類問題。
分析: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往往難以確定具有某種具體意義,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著把某動物聲音確定為某種意義的錯誤。
1.舉例豐富,具體可信。
本文共列舉分析了20多種動物發(fā)出的聲音,來說明動物充滿音樂,由于舉例多,涉及各級各類動物,分析又具體,因而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令人信服。
2.語言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是科學小品文的共同特點。本文主要特點是運用擬人手法,對許多動物賦予人的行為特點,因而顯得十分形象生動。如:“骷髏天蛾用吻作洞簫,吹奏出高調(diào)的管樂聲”“蟾蜍互相對歌,朋友們則報以應答輪唱”“我后院的畫眉低首唱著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轉(zhuǎn)的歌曲”。
本文描寫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著動物們的聲音,指出動物們的聲音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說明了通過交流和合作表達生命的和諧的重要意義。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八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chuàng)作歌曲,羽調(diào)式,2/4拍,中速,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歌曲采用了較密集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前倚音的應用,生動地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xiàn)出孩子們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nèi)心世界及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襯詞的加入使歌曲更富于童趣。學生在唱好這首歌的同時,應該更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1、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表現(xiàn)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及愛國情感。
2、用節(jié)奏樂器為《讀書郎》伴奏,編創(chuàng)簡單舞蹈動作為歌曲增添童趣。
3、欣賞樂曲《牧民新歌》感知作品藝術美,拓展學生音樂視野。
正確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
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動作協(xié)調(diào)。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出示課件
提問:從四張畫面上你們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衣服破舊……
生:快樂……
師:但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穿的破爛,經(jīng)常吃不飽,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孩子們的狀態(tài)怎么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讀書郎》。
三、激情——了解宋揚的生平以及《讀書郎》的創(chuàng)作過程
宋揚(1918---2004)作曲家,湖北人,年輕時參加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4年秋,他在廣西工作時不幸負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醫(yī)院附近有一所小學,孩子們每天背著書包從病房門經(jīng)過,他很受感動,寫下了這首《讀書郎》,一時間,歌曲唱遍祖國大地。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
三、感受情感——學習歌曲《讀書郎》
1.聽錄音范唱 (出示課件)
師:速度,情緒如何?
生: 中速天真的、活潑的。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
2.聽完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詞。
師:讀書郎為什么要讀書?表現(xiàn)了讀書郎的什么品質(zhì)?
生:為了窮人要翻身。 勤奮 、有志氣、愛國。
師:這首歌節(jié)奏密集,旋律動感,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深刻表現(xiàn)了舊社會讀書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
3、按節(jié)奏朗讀襯詞,隨琴演唱。(節(jié)奏訓練)
襯詞有什么作用?(增強歌曲的童趣,更能表現(xiàn)音樂情緒)
4、出示課件:前倚音的知識和示范唱(前倚音表現(xiàn)兒童的天真、頑皮。)
5、學唱歌曲 (注意聲音的模仿與吐詞的清晰,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生:天真,活潑向上的情緒唱。
6、發(fā)聲及聽唱法學習歌曲
7、小組輕聲練唱
8、隨琴齊唱
9、學生表演唱,并用節(jié)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 放伴奏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舞蹈動作。
10、歌曲分析
歌曲主題: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曲式: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調(diào)式:羽調(diào)式
11、樂曲欣賞《牧民新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作品,拓展學生音樂視野,感受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課堂表現(xiàn),我感覺我在課前準備做得還是不夠充分,所以導課時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很高漲,但我總覺得我的課堂還是缺少點東西?,F(xiàn)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們還不能體會到舊社會讀書郎的痛苦生活,所以他們對歌曲的理解是很有限的,在演唱時,不能達到我所要求的水平,在音樂課堂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發(fā)揮自己的內(nèi)在潛力。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九
1、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欲望。
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
創(chuàng)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創(chuàng)編新歌曲。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1、老師朗誦詩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猜一猜,詩中描寫的是哪種植物?
2、結合多媒體圖片認識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語是“堅強、忠貞、高雅?!?BR> 這是一篇回憶錄,有過經(jīng)歷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敘的手法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xiāng)的老華僑,也就是她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為主線,以讀代講,大膽想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愛祖國的感情。進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時代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對本課第二課時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品梅花魂、由淺入深,逐步體會梅花魂的深層含義。
1、仔細聆聽歌曲,說一說這首歌的歌詞出自哪首古詩?(王安石的《梅花》。)
2、全體學生有感情的背誦詩詞。
3、再聽歌曲,數(shù)一數(shù)整首歌中詩句重復了幾次。
4、第三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5、講述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初步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母星檠莩枨?BR> 6、老師彈琴范唱,學生輕聲哼唱旋律。
7、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曲。
8、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樂句,反復練習。
9、請學生找出演唱中的難點,集體練習。
1、學生齊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聲音自然地演唱。
2、為學生的演唱錄音,通過自評與師評找出不足,總結演唱技巧,再次齊聲演唱。
3、學生分組演唱、單獨演唱,師生互評。
1、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演唱方式,如領唱與齊唱等,分組進行練習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嗎?推薦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孟浩然的《春曉》。
小結:所有的創(chuàng)作最初都是由模仿開始的,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后,逐漸加入自己的東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嘗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音樂家。老師期待著你們的成功。
再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
1、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學唱少兒歌曲《牧童》
3、 律動少兒歌曲《牧童》
4、 節(jié)奏樂器三角鐵的認識與演奏
1、 通過聆聽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 視聽結全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3、 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4、 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三角鐵,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錄音機,投影。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 復習前課內(nèi)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小練習:三角鐵認識。教師介紹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 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2) 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3) 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第三段歌詞與結束句的位置。)
4) 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5) 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創(chuàng)編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選幾名學生用三角鐵隨樂曲進行伴奏)
3、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聽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聽全曲)。
2) 談談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光。
3) 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教師加以指點后。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nèi)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編能力。)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一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音樂《高人和矮人》旋律輕快動聽,高低音區(qū)別明顯。于是我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特點設計了小班音樂游戲《高人和矮人》?!毒V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顒又形乙怨适乱?,以在高矮王國玩的情景貫穿,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1、感知音的高低,能根據(jù)音的高低不同做相應的動作。
2、能按節(jié)拍模仿高人、矮人散步的樣子,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感知和區(qū)分音的高和低。
根據(jù)音的高低大膽表現(xiàn)高人與矮人走路的樣子。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學會蹲步走;會做《木頭人》的游戲。
材料準備:《高人和矮人》音樂,圖片,草地,高、矮兩扇門,黑白襪子人手一只。
一、去高矮王國玩。
1、幼兒聽音樂進場。
2、選擇一扇自己喜歡的門進入。
二、情景表演:高人矮人去散步。
2、欣賞音樂《高人和矮人》,出示圖譜。
3、提問:哪段是高人散步的音樂,哪段是矮人散步的音樂?
4、分段學一學高人和矮人散步走路的樣子。
5、聽音樂自由表演。
6、提升要求再次游戲。
三、游戲:高士兵和矮士兵。
1、講述音樂故事:聽說高人國和矮人國要招士兵,請你們來做士兵。高人國的士兵戴上白色的襪子,矮人國的士兵戴上黑色的襪子。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聽清楚音樂,高人的音樂,高士兵出來巡視,矮士兵蹲著不動;當矮人的音樂響起,矮士兵出來巡視,高士兵站著不動。
3、根據(jù)音樂角色進行游戲。
4、教師小結,提升要求。
5、可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游戲結束
隨《高人和矮人》音樂離開高矮王國。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二
1.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指導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的演唱,使同學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 通過歌詞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力、表示力。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指導同學唱準確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局部。
圖片、局部打擊樂器、補充磁帶
一.導入
1.出示花的圖片,問:大家喜歡這些花嗎?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花的歌曲《對鮮花》。
二.新課
1.聽錄音范唱,考慮: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唱:一問一答)
2.歌中描寫了哪些花?每種花有什么特點?
3.兩人為一組,相互一問一答讀一讀歌詞。
4.學唱歌曲:
(1) 跟錄音范唱初步齊唱歌曲。
(2) 跟琴指導同學的演唱:
切分節(jié)奏:
和點節(jié)奏:
(3) 男女生對唱歌曲。
(4) 換過來進行練習,并加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5) 兩人為一組對唱,背一背歌詞。
(6) 跟音樂伴奏邊做拍手游戲邊進行對唱,兩人一組。
5.創(chuàng)編活動。
(1) 你能給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動作嗎?
(2)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3) 書中只描寫了四種花,可是我們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種,讓我們唱一唱更多美麗的花好嗎?教師示范。
(4) 小組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活動。
(5)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6.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像《對鮮花》這樣的北京兒歌。讓我們在另一首我們學過的北京兒歌《打花巴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三
課時:一課時
班級:20xx級學前教育2班
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送別》。
2.欣賞根據(jù)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枉凝眉》。
教學目標:
1.背唱歌曲《送別》,并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通過討論能夠?qū)Α陡覇柭吩诤畏健贰逗脻h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夠體會每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其在電視連續(xù)劇中的作用。
3.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背唱歌曲《送別》。并能通過多種形式表現(xiàn)歌曲,理解它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送別》,理解主題音樂的內(nèi)涵。
難點:音樂與其他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一)唱歌
1.討論: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影、電視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影視劇呢?《西游
記》、《地道戰(zhàn)》、《流星花園》。大家會唱里面的歌曲嗎?(會、不會)
《紅樓夢》——枉凝眉
《水滸傳》——好漢歌
3.教師先分別播放《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約20秒時間),引導學生興趣。
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電影歌曲《送別》。
二、講授新課
1.播放第一張幻燈片:學習目標
(1).了解學堂樂歌
什么是學堂樂歌?
播放第三章幻燈片。
2.教師講解歌曲的詞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張幻燈片。讓學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從事藝術的經(jīng)歷。
3.教師讓學生來欣賞這首歌曲。
播放電影片段《城南舊事》。欣賞完后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有什么風格和特點?
4.老師講解演唱這首歌曲的要求。
播放第十二章幻燈片。
5.教師出示歌曲簡譜:第十三章幻燈片。
教師給學生講解樂理知識。如:調(diào)式、4/4拍、連線音符、附點音符等。
6.老師范唱和教唱簡譜、歌曲一至二遍。學生跟音樂唱一至二遍。播放第一張幻燈片。
7、老師伴奏,學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過哼唱讓學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學生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很想大聲音唱出來,躍躍欲試的想表現(xiàn)自己,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
8、老師伴奏,學生大聲齊唱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把最完美的聲音表現(xiàn)了出來,老師也掌握了學生的自學程度,并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之處)
9、糾錯:
(齊唱后,個別小節(jié)可能有唱錯的地方,如: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結束音分別是2和1,容易錯;最后一句的附點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半音7唱不準。)糾正:先啟發(fā)學生找出錯誤之處,學的好的同學范唱,其它同學學唱,這樣生教生,使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互動,補充了差異,張揚了個性。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實在糾正不好的,老師來精講點撥。
(三)鞏固補救
a、男女分唱
b、小組分唱
c、男女輪唱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中下游學生,這些同學個別地方還唱的不熟,通過以上措施使會唱的能帶著感情背唱,不熟的能達到會唱、熟練的效果。)
(四)拓展知識
1、新編歌詞,唱給你的好友聽。
(本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想象能力的關鍵。用多彩的形式來展示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使音樂充滿了活力,讓音樂與其它藝術緊緊的融合為一體。展現(xiàn)出音樂的魅力。)
2.完成創(chuàng)作作業(yè),下節(jié)課老師檢查。
(五)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有了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這樣讓學生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有個正確的分析)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一
教學內(nèi)容:我的媽媽叫中華。
教學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媽媽叫中華》,理解歌詞內(nèi)容,從感受歌曲美的意境中,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重點: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難點:感受音樂形象,唱準附點音符節(jié)奏的旋律。 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課時:一課時
生:媽媽。
生:中國。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師介紹長江是中華第一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好比母親的乳汁,
哺育著我們成長。
2、師邊講解范唱,學生邊模仿體驗。
讓學生聽出第4、5句的音樂是相同
復習從頭反復記號。
1、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完討論看到了什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媽媽——中華。
2、請學生上臺表演,帶著親切,深情的感情歌唱。
3、請四個組的同學比賽,看誰更愛我們的中華媽媽,看誰唱得最有感情。
播放《愛我中華》、《祖國慈祥的母親》,讓學生感受中華情與華夏音韻獨具的美感。
師:除了這首歌是歌唱我們的中華媽媽,還有許許多多的歌曲都是唱出我們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愛,我們來欣賞兩首。
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
生:愛媽媽一樣愛中華。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
課件逐漸普及后,教師以生動的語言加上有聲有色的課件,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容易,普通提高學生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硇W音樂微課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七個基本音符,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啟發(fā)孩子們對音樂的認知,感受七個快樂的小音符帶來美妙的音樂體驗和感受。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模仿、聆聽、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運用游戲、動畫、圖譜等音樂活動,學習七個基本音符的唱名。
3、知識與技能:能認識并能模唱1 2 3 4 5 6 7 七個音符的唱名,初步建立學生的音高概念,通過學習能看簡譜視唱簡單的旋律。
教學重點:認識并模唱1 2 3 4 5 6 7 七個音符的唱名
教學難點:能看簡譜視唱簡單的旋律
1、講解音樂知識:簡譜 七個音符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是音樂精靈,生活在音樂王國里。你愛唱歌嗎?你想學會演奏樂器嗎?想拿到一首歌曲,不用老師教就能唱出來嗎?請跟我來到音樂王國認識一些好朋友。
師:這些好朋友就是七個快樂的小音符,那么多優(yōu)美的樂曲都是作曲家們用七個小音符組織起來,用簡譜或五線譜記錄下來。不管是彈琴還是唱歌都離不開七個音符,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簡譜中的七個音符。
師:哪七個音符呢?很簡單,用七個阿拉伯數(shù)字(1 2 3 4 5 6 7 )看成七個音符,并唱成do 、re、 mi、 fa、sol、 la 、si,我們把它們稱為簡譜中的七個音符。
2、七個音符的唱名
(唱) 1 2 3 4 5 6 7 1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師:站在最高處的是高音do,它頭上帶紅花。
3、c大調(diào)音階練習
師:你瞧,彩虹下的音階泡泡特別有趣,聽我唱一唱(第一遍)能跟隨我的小魔法棒唱唱泡泡音符嗎?試試看吧!(第二遍)
1 2 3 4 5 6 7 1 7 6 5 4 3 2 1
師:你唱得非常準確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三
1.完整地聆聽鋼琴曲。感受鋼琴伴奏《蝴蝶》的生動形象。
2.復聽時讓學生在課本上畫線條,畫出自己聽到的蝴蝶。
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是一個利用唱名編創(chuàng)旋律的練習?;顒訑M定是為小蜜蜂的歌填寫完整,賦予實踐活動一種趣味性。
2.練習可分小組進行,一小組內(nèi)編唱的旋律不可重復,按編唱的字母提示接著編下去,然后分組唱一唱,吹一吹,看哪一組編唱的旋律流暢,唱奏得準確。
(1843--1907)是19世紀后半葉挪威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當時歐洲樂壇具有進步思想和重要影響的作曲家。在挪威,格里格無論生前或死后,都受到人民的無限崇拜和愛戴。這不僅由于他為發(fā)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世界影響的為數(shù)眾多的經(jīng)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熱愛祖國和人民的高貴品格和將畢生獻給民族獨立解放事業(yè)的斗爭精神。
格里格幼年在家庭中受到過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使他的音樂才能迅速地成長起來。他的母親是一位挪威鋼琴家,早年曾在德國受過專業(yè)音樂教育。在她的教育下,格里格6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即嘗試作曲。15歲時,由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音樂活動家奧列·布爾的促成,格里格赴德國萊比錫音樂院深造,直到19歲畢業(yè),在那里接受到嚴格的專業(yè)音樂技能的訓練。1864年,格里格返回祖國,在一些挪威民族音樂家的影響和幫助下,格里格走上努力探索和發(fā)揚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道路。與此同時,格里格還進行了廣泛的音樂活動,如擔任教學、組織音樂協(xié)會、指揮合唱和樂隊、舉辦音樂會介紹歐洲古典音樂和挪威作品等等,努力提倡和發(fā)揚挪威民族文化。
格里格的創(chuàng)作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和挪威民間音樂的藝術特征。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以鋼琴抒情小品最為著名。在他的晚年曾先后出版10卷這類鋼琴抒情小品,是使他獲得世界性聲譽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他如歌曲、室內(nèi)樂、管弦樂及戲劇音樂方面,也有許多富于挪威特色并具有很高藝術成就的典范之作。即《a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管弦樂組曲《培爾·金特》。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四
1、復習上學期所學習的知識。
2、綜合訓練。
3、讀譜知識:高音譜號、音符。
4、歌曲:海鷗(學譜)。
1、認識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練習書寫。
2、通過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使學生初步知道音階(不出現(xiàn)名稱)的一種排列形式。
教學重點:理解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能書寫。
教學難點 :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1、請同學說一說新學期應該怎樣上好音樂課。
2、教師講解自己對學生的要求。
3、做常規(guī)訓練:發(fā)聲練習、隊形。
1、請學生按順序?qū)系囊舴x一讀、認一認。教師將每個音彈一遍,請學生跟著唱一唱。
2、教師每次彈兩個音,以do為出發(fā)點。請學生聽辨。將聽到的兩個音連起來。
1、教師介紹高音譜號:是g字的變形,其中心記在五線譜上的第二線上,表示第二線上的音為小字一組g。
2、請同學觀察高音譜號有什么特點?討論并說一說。
3、教師示范書寫,請同學跟著教師一起寫一寫。
注意:起筆略低于第二線,交叉在第四線。
(請同學看第6頁的綜合訓練三,寫一寫)。
4、同樣方法學習音符,注意分清音符的符頭、符干、符尾、符杠。同樣在書上寫一寫。
對它就是海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
2、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兩人一組,一起念譜。
4、教師帶領大家一起讀譜。
5、聽琴唱譜,注意休止符處。
今天我們認識了高音譜號和音符各個部分的名稱,而且我們學會了寫音符。今天回去請同學們在五線譜上寫寫。另外,下節(jié)課我們學唱海鷗,請同學們回去以后搜集海鷗的有關知識,下節(jié)課給大家介紹一下,看誰找的最豐富。
板書設計 : 讀譜知識:高音譜號
音符:符頭
符干
符尾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五
一、引導學生歡用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fā)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學習和正確運用波音、上滑音,充分發(fā)揮其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
多變的節(jié)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鋼琴、網(wǎng)絡資源。 海螺、小螺號、瓶罐等。
1、師生問好。
2、復習《趕海的小姑娘》
1、出示海螺,啟發(fā)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和生長的環(huán)境,介紹海邊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號以及小螺號的用途。(傳遞信息)
2、放映大海、沙灘、螺號等幻燈片。(接下來請同學們來看幻燈片,看了這些美麗的圖畫后,你們知道了這節(jié)音樂課和什么有關系了吧?)
3、今天我們將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號”。
(我仿佛見到了寬闊的沙灘,遼闊的大海,海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吹小螺號)
4、跟著錄音學唱歌曲,輕聲地模唱幾遍。 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著音樂輕輕地哼唱。
5、講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難點練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長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側(cè)重難點)
8、學生跟琴聲練唱
9、歌曲處理:
情感要求 :
第一樂段(1~16小節(jié))歡快、跳躍有彈性,表達出螺號聲聲和孩子們 期盼的心情。
第二樂段(17~28小節(jié))舒展優(yōu)美、親切自然。 整體情緒:歡快、活潑、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點唱。
11、學生試吹瓶罐,模仿螺號聲,在歌曲合適處加入伴奏(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換唱奏)
12、分小組唱,奏練習。
13、各組推薦兩名學生作唱,奏表演。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六
歌曲《游子吟》是一首親切真摯的人性美頌歌,抒發(fā)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深深撥動著天下兒女的心弦。于是我以親身感受母子情,向?qū)W生介紹作為一位媽媽對孩子的愛的經(jīng)歷為切入點,整堂課以母子情深為依托,讓學生在聽賞、感受、吟誦、演唱、表現(xiàn)等活動中將音樂本身、音樂畫面、音樂情感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終達到感受母子情,表現(xiàn)母子情的目的。
1、指導學生在聽賞時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通過表演充分感受與表現(xiàn)愛媽媽的樸實情感。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懷著對母親的贊賞之情演唱,通過學習,教育學生從小就應體貼父母,孝敬父母。
3、引導學生參與感受、表現(xiàn)、體驗音樂,使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1、能在聽賞時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表現(xiàn)愛媽媽的樸實情感。
2、能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從中感受母子情,得到愛的教育。
3、復習和鞏固附點音符,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前倚音。
任務一:聽賞與跟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任務二:學唱歌曲《游子吟》。
分組展示、比賽。
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一、激情導課
(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看到你們一個個活潑可愛的樣子,老師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因為我的孩子和你們的年齡差不多。在學校,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學生,在家里,我也是一位很稱職的媽媽,因為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在我的呵護下長大的。記得我的孩子出生后不久,每天晚上我都會給他唱一首歌曲叫《搖籃曲》,搖籃曲是在嬰兒入睡時演唱的歌曲,是媽媽唱給孩子的。每次他都會在這首充滿母愛的歌聲當中甜甜地入睡。大家想聽這首歌嗎?那么,請大家都趴在桌上閉上眼睛,來感受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吧!(師自彈自唱《搖籃曲》)
(二)明確目標:1、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2、學唱歌曲《游子吟》
(三)預期效果:通過聽賞、感受、演唱和表現(xiàn),使同學們感受母子情深。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呈現(xiàn):
任務一,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好,請同學們睜開眼睛坐好,一位小朋友聽到老師的演唱,說我也要唱搖籃曲,是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為什么他要給媽媽唱搖籃曲呢?聽完這首歌曲我們就知道答案了。(課件顯示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自主學習:
1、聽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放錄音)
師:聽完這首歌曲我們知道答案了吧!對,這首歌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我們的媽媽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很辛苦,工作回來還要操持許多家務,并且還要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媽媽太累了,不知不覺伏在桌上睡著了,孩子看到后,悄悄地為自己的媽媽披上了小花襖。這說明我們不僅要得到媽媽的愛,同時也要關心和愛我們的媽媽。
2、感受《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下面,我們再一次感受這首歌曲的意境。在寧靜的夜晚,媽媽不知不覺伏在桌上睡著了,孩子悄悄地為自己的媽媽唱起了搖籃曲。好,我們同桌分角色,一個演媽媽,一個演孩子,并試著用親切柔美的聲音隨著音樂輕聲哼唱。
3、跟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師:大家的表演很到位,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歌曲的情緒和意境,讓我們用歌聲表達對媽媽深切的愛,把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任務二:學唱歌曲《游子吟》
1、熟悉歌詞
師: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其實自古以來,媽媽給予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愛。今天我還想給大家介紹一為古代的媽媽,請大家看這張圖片,請你說一說這張圖片上描繪的是什么?(課件出示圖片)
師:圖片上的這個兒子就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游子吟》(課件出示詩歌)
(1) 教師朗讀古詩《游子吟》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詩歌寫得好不好,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生答)
(2)學生齊聲朗讀古詩《游子吟》
師:母親為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是多么偉大,多么可親可敬啊!好,那就讓我們帶上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的把這首古詩朗讀一次,來感受一下母子情吧!
2、學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都被這首詩歌深深地打動了,其實被打動的不光是你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女們。有一位作曲家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的表達母子情,為詩歌譜寫了優(yōu)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游子吟》大家用心來聽一聽。(課件出示歌曲)
(1)初聽歌曲(放錄音)
(2)學習和鞏固附點音符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歌譜中的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我們在二年級《粗心的小畫家》一課中學過的音符——附點音符,請大家找一找,并仔細觀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對,歌曲的開頭就出現(xiàn)了附點音符2..3(板書),而且在這首歌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對,三次。接著我們再看第二小節(jié)也有6.2(板書),也出現(xiàn)了三次,接著看第三小節(jié)4.5(板書),也出現(xiàn)了三次,他們的不同點是什么?對,一個是附點四分音符,一個是附點八分音符,好,讓我們共同唱一唱。(課件出示歌曲)
(3)學習前倚音
師:歌譜中除了附點音符,還有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音符,請大家找一找,對,在這首歌曲當中有多處出現(xiàn)了這個音符,你們看它的形狀像什么?它的形狀就好像媽媽緊緊地拉著孩子的手,害怕他離開自己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感覺,它的名字叫前倚音。(板書)我們在演唱的時候要將這兩個音符連起來唱,就像媽媽和她的孩子緊緊連在一起,我們來按順序唱一唱。(課件出示歌曲)
(4)教師范唱歌曲
師:認識了前倚音,我們也了解了它的作用是體現(xiàn)了深厚的母子情,好,請同學們完整地聽老師把這首歌曲唱一次,來感受這首歌曲的風格特點。
自主學習:
1、教師伴奏生輕聲哼唱
師:下面大家隨著老師的琴聲輕聲哼唱旋律,來再一次感受母子情。
2、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師:大家感受到了嗎?歌曲的每一句旋律都表達了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現(xiàn)在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我來唱前半句,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請你們接后半句。
3、生生接龍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媽媽呼喚孩子的游戲吧!我們分成母子兩組,母親一組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4、完整地演唱歌曲
師:動人的旋律已經(jīng)讓我們出發(fā)感受到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這樣一首感人的歌曲,我們在演唱的時候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呢?對,深情地,現(xiàn)在讓我們深情地把這首歌曲唱一次,來感受孟郊對母親深深的愛。
展示交流:
師:聽了大家深情地演唱,老師非常感動,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表達情感,我們來分組合作,一位同學演媽媽,一位同學演孩子,其他同學演唱歌曲,我們看哪組表演的最好。(生生評價)
三、檢測導結
(一)目標檢測:1、通過吟詩、演唱、表演等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2、學生分組展示。
(二)結果反饋:生生評價,并評選出最佳表現(xiàn)獎。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七
一、通過講述《天鵝湖》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體會樂曲的情緒的發(fā)展。
二、通過選擇彩帶表現(xiàn)樂曲的情緒發(fā)展,讓學生接觸了解帶再現(xiàn)的三段式結構。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同一樂曲的欣賞,讓學生能記住樂曲的主要旋律。
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地想象。鼓勵學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如:演奏、跳舞、畫畫、寫詩等等)來表現(xiàn)出對樂曲的感受。
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發(fā)展變化,記住主題旋律與樂曲的結構。
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課件 紅、藍兩種顏色的絲帶 白紙 油畫棒
合作學習法 談話法 創(chuàng)作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 討論法
1、師: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進教室。音樂《天鵝湖》
2、師生問好。
1、邊聽邊讓學生仔細看看這是哪種小動物?
2、提問:動畫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天鵝)哪你對天鵝了解多少?(學生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歐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給邪惡的貓頭鷹妖精羅度巴特,被羅度巴特變成了一只不會說話的白天鵝。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過天鵝湖邊,發(fā)現(xiàn)了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詢問,公主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訴他只有勇敢、真誠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羅度巴特知道他們見面非常生氣,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讓自己邪惡的貓頭鷹女兒變公主的模樣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而把真正的公主關進了高高的鐵籠子里,公主多傷心呀,當王子發(fā)現(xiàn)真像以后,便與羅度巴特展開了生死搏斗,最終王子用勇敢消滅了邪惡的魔法師和他的女兒,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讓她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并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去欣賞由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柴科夫斯基為故事中公主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創(chuàng)作的一段管弦樂曲。
1、請大家認真傾聽,感受一下樂曲所要表現(xiàn)的情緒,并充分發(fā)揮你所想像力,為樂曲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多媒體播放《天鵝湖》教師輕聲的配上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
3、隨著故事中公主講述時情緒的波動,樂曲的情緒也隨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紅、藍兩種顏色的彩帶,請大家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選擇顏色適合的彩帶揮動,感受樂曲發(fā)展時的情緒變化。并記一記你使用彩帶的.顏色順序。
4、學生談談使用的顏色順序,教師總結: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了藍色,中間則是藍紅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據(jù)大家所使用的顏色順序,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部分。
7、再來聽聽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說些什么讓她的情緒這樣激動。大家可以繼續(xù)揮動紅色彩帶來體會公主此時此刻的心情。
9、學生發(fā)現(xiàn)開頭和結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師總結:像這樣開頭和結尾情緒、旋律相似,而中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稱為:帶再現(xiàn)的三段式結構。
10、 請三位同學隨著音樂把剛剛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語言加入到相應的旋律情緒中去,來為這首樂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 欣賞完由管弦樂演奏的《天鵝湖》以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由兒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鵝湖》,讓我們和小演員們一起跳一跳。用動作來感受一下樂曲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緒。
13、 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14、 分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15、 教師小結
16、 師生隨著《天鵝湖》音樂,由跳舞的同學帶領飛出教室。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八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快樂的do re mi》,識記do re mi三個音。
教學目標:演唱歌曲《快樂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認識和演唱音符do re mi。
1、聽賞歌曲
(1)、聽錄音范唱《快樂的do re mi》
(2)請你跟琴唱一唱這三個音。
(3)教師演唱《快樂的do re mi》,學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聽唱法演唱歌曲
(1) 輕聲讀歌詞第一段
(2) 聽教師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心里默唱一遍,輕聲唱一遍。
(3)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師仔細聽學生演唱,加以指導。
“演唱”四分休止符時,可用手勢動作代替
(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聽錄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體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1、認識五線譜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戲
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或領唱與齊唱,小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
3、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
教學內(nèi)容:學習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1、學唱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2、引導學生用do re mi三個音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賞。
二、我是小小音樂家
1、初聽歌曲: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幾拍子的?
2、聽歌曲:學生可以跟著小聲唱一唱、動一動。
3、教師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別注意歌曲的弱起小節(jié)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4、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
在學生會演唱的基礎上,按照教科書的要求,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
5、聽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戲《找朋友》。
2、活動《小小作曲家》
(1)教師做一個范例:選圖片、節(jié)奏、分析創(chuàng)編樂曲。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圖片進行創(chuàng)編、教師指導
(3)小組匯報展示,集體評價。
四、自我評價
五、教學反思:學生能在演唱歌曲時表達歡快熱烈的情緒,并能在涂色處用打擊樂伴奏。
教學內(nèi)容:欣賞歌曲《多來咪》,并進行律動表演。
教學目標:聽賞歌曲《多來咪》,進一步鞏固對音符do re mi的識記,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律動表演。
教學過程:
一、跳房子游戲;復習音符do re mi
二、聽賞歌曲《多來咪》
1、初聽歌曲錄音,教師簡介歌曲,引導學生讀一讀歌詞。
2、聽歌曲(教師演唱或錄音)
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師唱第一樂段,學生分為七組分別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個音。銜接處全體演唱。
三、音樂表演《多來咪》
1、教師講解 《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jié)
2、討論表演《多來咪》片斷
可以分為:歌唱組、表演組、伴奏組、制作頭飾組等,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
3、進行音樂表演
四、補充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
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六、教學反思:能跟著錄音輕聲演唱歌曲;能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即興的音樂表演。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九
1、通過視、聽、唱、動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學會背唱歌曲并初步學習輪唱、合唱歌曲。
2、引導學生參與以小組為單位的創(chuàng)編活動,使每位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3、從詩、景、歌、樂、舞等幾個方面來讓學生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的秀美和江南音樂語言的甜美,激發(fā)學生對江南的熱愛之情。
1、指導學生愉快地演唱歌曲《憶江南》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
3、指導學生準確演唱一字多音處并學會用優(yōu)美的聲音背唱歌曲。
4、學習用輪唱、合唱等方法來演唱歌曲。
1、 欣賞圖片,配放音樂《翠湖春曉》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唤M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鎮(zhèn)風景圖,請你欣賞后告訴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覺怎樣?想說些什么?(教師隨機與學生互動模仿做各種動作或造型)
2 、教師配樂朗誦詩詞《憶江南》
師: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晚年回憶江南美景時欣然寫下了一首著名《憶江南》,請大家靜靜地聽老師朗誦一遍。
3、學生配樂朗誦詩詞
1、教師示范表演唱
師:這么美的詩用朗誦還不足以表達它的美的意境,老師想把它唱出來、跳出來,請說出你的感覺。
[教學效果評價]:教師借助精美的道具和聲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讓學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學生再次欣賞歌曲一遍。
3、請學生說說、唱唱自己最喜歡的和最難的一句歌詞。師指導學生個別或集體唱一唱。
4、請學生試著將第一段歌詞連起來唱一唱。
5、教師講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兩句“憶江南”的唱法,學生模唱。
6、學生唱第二段歌詞。
7、 請學生為最后一句“憶江南”設計力度記號以表達作者對江南美景的留戀之情或見到江南美景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8、請學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請學生為歌曲設計速度,情緒,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1、請學生自主合作創(chuàng)設小橋、 垂柳 、鮮花等造型和劃船、搖櫓等動作。表現(xiàn)歌曲意境。
師:同學們,你能與同學合作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嗎?誰來表現(xiàn)輕拂的垂柳?彎彎的拱橋?輕輕地劃船?請你按自己的愛好與同學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
2、師生互動合作表現(xiàn),自由穿梭在各種“造型”中,邊做劃船動作邊演唱歌曲
[教學效果評價]:通過讓學生合作創(chuàng)編、師生互動等音樂活動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與愛好都自主、積極、快樂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將本課推向高潮。
3、教師二度范唱,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歌曲。
師:同學們創(chuàng)編的真好,老師把這首歌也變一變,唱一唱,請你聽聽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輪唱 合唱)
1、欣賞江南絲竹樂《水鄉(xiāng)美》
師:今天我們用齊唱 輪唱 合唱等形式初步學唱了一首很美的江南曲《憶江南》,其實江南的音樂還有很多,有以江南絲竹為代表的器樂作品,有以民歌小調(diào)為代表的聲樂作品,還有以蘇州評彈 越劇 錫劇等劇種為代表的戲曲作品,今天,老師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江南絲竹”(出示名詞簡介)
3、師生共同欣賞后總結江南絲竹樂的旋律特點。
4、欣賞江南舞蹈《水鄉(xiāng)童謠》《蓮湖童趣》的片斷。
5、師生共同欣賞后總結江南舞蹈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詩 歌 舞等幾個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讓我們?yōu)樯诮希L在江南而自豪,讓我們?yōu)槭顾兊酶用利惗黄鹋Γ屛覀冊僖淮紊钋榈卣f一聲“我愛你,美江南”!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
教學器材:多媒體、鋼琴
教學目的:通過學唱和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戲曲音樂的興趣,增加學生對河南豫劇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重點:豫劇的欣賞,學唱有豫劇風格的歌曲
教學難點:演唱體現(xiàn)豫劇風格特點
在豫劇風格的音樂聲中,同學們歡快的進入課堂。
復習回顧,鞏固舊知識。
用多媒體播放已學過的戲曲片斷,提問“屬于何種戲曲?演員代表是誰”
學習新課------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導入:“進入教室時,同學們聽到的是一種新的戲曲音樂,你們知道它的劇種名稱嗎?”
欣賞錄象(豫劇電影《花木蘭》剪輯)
介紹代表人物-----著名表演藝術家常香玉,著重介紹常香玉的愛國思想和藝術成就。
欣賞豫劇片斷《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錄音,思考唱腔特點。
提問,討論唱腔特點:爽朗、大方、樸實,裝飾音較多。
簡要介紹《花木蘭》故事梗概及這段唱腔在故事中的位置,體現(xiàn)了剛?cè)嵯酀幕咎m性格特點。
觀看錄象,欣賞常香玉在這段唱腔中的表演風采。
導入:欣賞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用自己的歌聲體現(xiàn)具有豫劇風格的歌曲。
聽教師范唱,思考歌曲特點。
學唱曲譜,處理難點 :裝飾音樂句、附點、滑音
學唱歌詞。
藝術處理:體現(xiàn)河南民歌的風格。
課堂游戲:
多媒體播放戲曲片段,以小組為單位,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彩條來代表相應的戲曲曲種,隨著片段的連續(xù)播放迅速地用彩條來呈現(xiàn)相應的劇種,最后評出小組成績。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一
1、初步認識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
2、聆聽《我是小音樂家》,感受歌曲輕松活潑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3、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
教學重點: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第四樂句,對比第四樂句與其他樂句的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電子琴、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導語:今天我們要舉行快樂的音樂會,在這個快樂的音樂會上老師要帶給大家一首快樂的音樂,你們想聽么?(播放《我是小音樂家》的伴奏音樂,師做拍手表演)
2、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啊?
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你們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現(xiàn)出來呢?
(師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師:老師也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請你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表演的。
(師根據(jù)樂句做不同的拍手動作)
4、師:你們能發(fā)現(xiàn)老師的表演有什么特點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師告訴學生相同的樂句拍手動作一致的特點,并請學生根據(jù)音樂來模仿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從開頭就出現(xiàn)《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并通過簡單的律動來表現(xiàn)樂曲、感受樂曲,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情緒,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歌曲作下鋪墊)
1、師:剛才我們正在享受快樂的時候,有三位小音樂家?guī)е鴺菲飨雭砑尤胛覀兊谋硌?,你們看,第一位小音樂家給我們帶來什么樂器?(師用繩子來表現(xiàn)吉他)
師:你們知道剛才第一位小音樂家?guī)淼氖鞘裁礃菲髅矗?BR> 生:吉他
師:那你們知道吉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吉他的特點,并請學生聽它的音色)
師:吉他的音樂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書上表現(xiàn)吉他音色的樂句。(師彈琴請學生來唱)
2、師:第二位小音樂家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展示了,你們看,她帶來了哪種樂器?
(師用繩子表現(xiàn)小提琴)
師:你們知道她帶來了哪種樂器么?
生:小提琴
師:那你們知道小提琴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小提琴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小提琴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去學學書上表現(xiàn)小提琴音色的樂句。(師彈琴生唱)
3、師:第三位小音樂家早已做好樂器表演的準備了,你們看,是什么樂器呢?(師用繩子表現(xiàn)圓號)
師:知道是什么樂器么?
生:圓號。(師提示)
師:那圓號的故鄉(xiāng)在哪里知道么?(課件出示圓號的外形圖,師簡要介紹圓號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圓號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來學學圓號的音色吧?。◣熣埳页鰰媳憩F(xiàn)圓號音色的樂句,并彈琴請學生來唱。)
(設計意圖:用繩子來表現(xiàn)樂器,教師親自演示,用課件介紹樂器,旨在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地了解三種樂器的特征,并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三種樂器;用先聽樂器的音色來學唱歌曲,旨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真正的用聆聽法來學唱歌曲。)
1、師:三位小音樂家要出場為我們演唱歌曲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迎接小音樂家。(播放錄音范唱《我是小音樂家》)
2、師:你們能來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琴來唱唱第一段。(師根據(jù)學生的演唱及時糾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師: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唱唱,但是在老師唱的時候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聽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區(qū)別。(師提示連音與跳音的含義,并提示通過看師的動作來區(qū)別連音與跳音)
(設計意圖:用動作來提示學生跳音與連音的區(qū)別,旨在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掌握歌曲中活潑與舒展的旋律的對比,同時很好的解決了難點,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4、師:我們來加入動作表演吧!(師帶領學生邊做動作邊演唱第一段)
5、師: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唱唱第二段么?(師彈琴請生唱第二段)
6、師:完成了前兩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師要提出一個新的任務,你們看到“我吹起法國號”這個樂句了么?老師想在這個地方鍛煉一下你們的嘴皮子,看誰的嘴皮子最快。(師彈琴范唱,請生模仿,直到唱對為止。)
7、師:你們?nèi)味紩嗣??下面我們一起加上動作把三段完整的來唱一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在遇到樂器的樂句時,我們用演奏樂器的姿勢來完成。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表演吧!
(設計意圖:用與前面不同的動作來表演,旨在進一步加深對樂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一)
8、用多種形式來演唱,但樂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齊唱。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組唱、領唱與齊唱,旨在進一步鞏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二)
師: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樂家的風范,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當中肯定能產(chǎn)生出一個音樂家,下面老師要把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你們,愿你們的音樂夢想在歌聲中實現(xiàn)?。úシ鸥枨冻酥杪暤某岚颉冯x開教室)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旨在增加課堂的音樂性,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二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diào)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xiàn)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發(fā)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學唱歌曲《種玉米》
1、導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xiàn)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chǎn)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BR> 2、初聽歌曲錄音范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4、教師彈琴范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5、教師按歌曲節(jié)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范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jié)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fā)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xiàn)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三
教 學 目 標:
1、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本課題的四首音樂作品,都 圍繞中外特定的環(huán)境下的“音樂與自然”――鐘聲而創(chuàng)作的不同風格的樂(歌)曲,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提高審美的情趣。
2、唱準 音高。唱準 的自然音列, 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
3、初步感受圓號、小號等銅管樂器的音色。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鐘聲叮叮當》; 音列。
教學目標:
在學唱《鐘聲叮叮當》的曲調(diào)中,唱準 音高。唱準 的自然音列,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
教材分析:
《鐘聲叮叮當》是一首曲調(diào)短小精悍,旋律、優(yōu)美的兒童歌曲。6/8拍,大調(diào)式。歌詞 “叮叮當”模擬了悠揚的鐘聲,仿佛使人聆聽到美妙的鐘聲在空中回蕩。全曲只有二個樂句,基本節(jié)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移三度的模進,每樂句中都有一個四度的音程跳進,在平穩(wěn)中呈現(xiàn)出起伏,仿佛動聽的鐘聲在不斷地敲著。歌曲的合唱聲部,只運用了同音的支聲“1”、“ ”作為襯托,豐滿了悅耳的鐘聲效果,猶如交織成一曲美妙動聽的“鐘聲交響曲”,在人們耳邊久久回響。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 復習:
1、 第三課《蘇珊娜》的曲調(diào)。
2、 第五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曲調(diào)。(目的是為本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fa si 作準備。
三、 音名fa si do(4 7 i) 的學習
1、 跟琴加手勢唱準三個音名的音準。
2、 練習:你可以將這三個音重新排列并把它唱出來嗎?學生就可能會排列出4 7 i i 7 4 4 i 7 (目的是鞏固剛剛學過的三個音的音高)
3、 利用教材中的音節(jié)圖及fa si do的手勢。唱準do--do′的音列。
4、 做教材p29的練習:跟琴唱一唱,鞏固音列的學習。
四、 歌曲《鐘聲叮叮當》
1、 放歌曲的錄音,使學生獲得完整的音樂形象。
2、 歌曲曲譜的學習:這首歌非常規(guī)則,后二句是前二句的下方二度模進,所以學好前二句,后二句曲調(diào)也迎刃而解了。第一、二句的曲調(diào)因為是音階的上行與下行,所以用聽唱與看譜相結合,幾遍就能唱好, 6/8拍的節(jié)奏用聽唱模仿進行教學,解決其難點。
第三、四句可以讓學生在第一、二句基礎上,畫出圖形譜自學識譜。
3、歌詞的學習:〈1〉自己試著將歌詞“叮當叮叮當”填上。
〈2〉糾正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并告訴學生“v”是換氣記號,在這里要換氣,這樣,就能把這首民歌唱的流暢而有起伏。
4、學生展示:將唱會的歌曲進行展示,其余的學生進行評價。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能力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五、 小結:復習本課所學內(nèi)容,提出要求,將音列唱熟悉。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四
1、了解藏族的風俗民情,并學會演唱《多快樂呀、多幸?!愤@首歌曲;
2、參與歌詞創(chuàng)編,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
3、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1、了解、體驗和感受藏族風俗民情;
2、參與創(chuàng)編歌詞的活動,并能積極參與歌曲《多快樂呀,多幸?!返谋硌?。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強弱部分的處理
2、感受藏族的風俗民情
課件、鋼琴、碰鈴、沙錘、串鈴等。
一、律動:
(1)《我的朋友就是你》 (進教室)
(2)《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動作、器樂)
二、新授內(nèi)容:
1、導入: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開心,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師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聽,他們現(xiàn)在正高興地歌唱呢!
聽(播放課件《多么快樂呀,多么幸福》 (師舞蹈)
2、介紹西藏
師:小朋友們能夠聽出,這群快樂的小孩,是來自什么地方的嗎? 生:……
師:真棒。藏族是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的一員,藏族人民熱情好客,對外來的朋友都會獻上哈達表示歡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飾色彩鮮艷,飾品多樣,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很高,大約有8848千米,據(jù)說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們勇敢堅強,也非常樸實。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在平日的活動中,藏族人民善于賽馬,所以他們非常的快樂。
師:今天,徐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學唱
(1)聽 (切換 alt+tab )
(2)讀歌詞 {師:你們能跟著徐老師把歌詞讀一讀嗎?}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歌詞中出現(xiàn)了一個很特別的詞?
生:……
師:對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的意思。
(3)節(jié)奏練習
師:現(xiàn)在徐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我來做一個拍手跺腳的練習,你們來模仿我。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五
1、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
2、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3、認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4、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yè)音樂事業(yè)興起的情況。
聆聽體驗分析歌曲。
演唱歌曲《問》。
一、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清末民初,學堂樂歌的興起。1919年五四運動影響下,專業(yè)音樂活動開始興起,一些音樂社團,音樂教育機構紛紛建立,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音樂家,蕭友梅、黃自等人。
二、新課
(一)音樂作品《問》
1、作者簡介:蕭友梅(1884—1940)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鶴,又字雪朋,廣東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國立音樂院(后改稱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
2、作品賞析:藝術歌曲《問》 ?易韋齋詞 蕭友梅曲
(1)思考:歌詞有什么特點?從速度 情緒上可以把音樂分成幾部分?
作者以“問”的口氣向人們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長,富有哲理的問題,耐人尋味。
(2)曲式結構:兩段體(單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點明了問的主題,表現(xiàn)出對于當時軍閥混戰(zhàn),山河殘破,國家沉淪的憂慮與感慨,這也是作者愛國主義情懷的抒發(fā)。
(3)學唱《問》并集體演唱。
(二)音樂作品《漁陽鼙鼓動地來》
1、作者簡介: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是我國最早譜寫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介紹了西洋近代音樂理論,造就了大批專業(yè)音樂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劇《長恨歌》;抗戰(zhàn)歌曲《旗正飄飄》、《抗敵歌》等。
2、作品賞析 ?《漁陽鼙鼓動地來》清唱劇《長恨歌》選曲
(1)作品簡介:《長恨歌》原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詩,1932年詞曲作者根據(jù)此詩及元曲《長生殿》創(chuàng)作了清唱劇《長恨歌》。共十個樂章。
(2)創(chuàng)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又向華北地區(qū)進犯,而蔣采取“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不滿。1932年,作者創(chuàng)作了清唱劇《長恨歌》,以諷刺時政。
(3)音樂體裁形式——清唱?。菏且环N介于歌劇、康塔塔之間的多樂章大型聲樂套曲。它包括了獨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樂隊作伴奏,各樂章間的歌詞有較強的連貫性。清唱劇與歌劇相比,它沒有布景,不需要歌劇演出時的服裝、道具,也不需要戲劇式的表演,清唱劇多在音樂會上演出。清唱劇與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較大,人物眾多;而康塔塔則篇幅較小故事內(nèi)容較簡單。
(三)拓展與探究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蕭友梅、黃自四位音樂家生平簡介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們各自的作品風格及對社會的主要貢獻。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六
1、 聆聽《牧童》
2、 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1、 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變換拍子,七聲商調(diào)式。全曲由兩部分組成。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xiàn)了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xiàn)上學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調(diào)、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本曲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fā)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fā),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本課的歌曲第一首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的輕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演唱時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加提醒。其次兩首歌的情緒不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表現(xiàn)兩首不同情緒的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七
1.了解作家、作品。
2.根據(jù)課文理解“攝譜學”“聲納”“超聲”等概念,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3.掌握篩選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內(nèi)容和篩選重要語句的能力;
4.學習本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4.引發(fā)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明確:(1)音樂是我們?nèi)祟愃枰挠幸饬x的東西。
(2)大自然的聲音能使人聊以。
(3)白蟻的敲擊聲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
(4)白蟻的聲音有意義。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聲音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6)蝙蝠發(fā)聲的奇異特點。
(7)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部位發(fā)聲。
(8)猩猩、烏龜?shù)葎游锏牟煌l(fā)聲方式。
(9)鳥類聲音的不同意義。
(10)歌鴝、野云雀等鳥兒聲音豐富的曲調(diào)。
(11)唱歌像說話一樣,是人類生物性活動的主導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聲音具有合成音響的特點。
(13)鯨魚唱歌是為成功而喜悅。
(14)人類的音樂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樂記載著生命形成的過程。
(16)大自然的聲音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明確:文章共計1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現(xiàn)代生活引出說明的話題,指出大自然不喜歡長期間的沉寂,到處充滿美麗而和諧的音樂。
第二部分(3~14)狀寫大自然中到處充滿奇妙的樂章。作者列舉了許多例子,指出它們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樂”給予我們?nèi)祟惖膯⑹尽?BR> 1.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
分析:我們?nèi)祟悡頂D地生活在一起,處于大量的無休止的廢話噪聲中,由于有了音樂,才避免了被廢話毀滅的災難。這句寫音樂對人類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對大自然音樂的介紹。
2.那有節(jié)奏的聲音,也許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現(xiàn)--是一種最最古老的記憶,是一支舞曲總譜,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
分析:這段文字是作者對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驅(qū)力(原因)的一種解釋,作者認為人類創(chuàng)作音樂是為了記載一種最古老的記憶。記載人類從無生命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生命形式的過程。
3.企圖賦予這種特別的聲音以某種具體的意義,那顯然是有風險的,整個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這類問題。
分析: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往往難以確定具有某種具體意義,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著把某動物聲音確定為某種意義的錯誤。
1.舉例豐富,具體可信。
本文共列舉分析了20多種動物發(fā)出的聲音,來說明動物充滿音樂,由于舉例多,涉及各級各類動物,分析又具體,因而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令人信服。
2.語言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是科學小品文的共同特點。本文主要特點是運用擬人手法,對許多動物賦予人的行為特點,因而顯得十分形象生動。如:“骷髏天蛾用吻作洞簫,吹奏出高調(diào)的管樂聲”“蟾蜍互相對歌,朋友們則報以應答輪唱”“我后院的畫眉低首唱著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轉(zhuǎn)的歌曲”。
本文描寫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著動物們的聲音,指出動物們的聲音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說明了通過交流和合作表達生命的和諧的重要意義。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八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chuàng)作歌曲,羽調(diào)式,2/4拍,中速,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歌曲采用了較密集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前倚音的應用,生動地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xiàn)出孩子們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nèi)心世界及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襯詞的加入使歌曲更富于童趣。學生在唱好這首歌的同時,應該更懂得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1、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表現(xiàn)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及愛國情感。
2、用節(jié)奏樂器為《讀書郎》伴奏,編創(chuàng)簡單舞蹈動作為歌曲增添童趣。
3、欣賞樂曲《牧民新歌》感知作品藝術美,拓展學生音樂視野。
正確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
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動作協(xié)調(diào)。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出示課件
提問:從四張畫面上你們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衣服破舊……
生:快樂……
師:但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穿的破爛,經(jīng)常吃不飽,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孩子們的狀態(tài)怎么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讀書郎》。
三、激情——了解宋揚的生平以及《讀書郎》的創(chuàng)作過程
宋揚(1918---2004)作曲家,湖北人,年輕時參加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4年秋,他在廣西工作時不幸負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醫(yī)院附近有一所小學,孩子們每天背著書包從病房門經(jīng)過,他很受感動,寫下了這首《讀書郎》,一時間,歌曲唱遍祖國大地。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
三、感受情感——學習歌曲《讀書郎》
1.聽錄音范唱 (出示課件)
師:速度,情緒如何?
生: 中速天真的、活潑的。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
2.聽完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詞。
師:讀書郎為什么要讀書?表現(xiàn)了讀書郎的什么品質(zhì)?
生:為了窮人要翻身。 勤奮 、有志氣、愛國。
師:這首歌節(jié)奏密集,旋律動感,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深刻表現(xiàn)了舊社會讀書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
3、按節(jié)奏朗讀襯詞,隨琴演唱。(節(jié)奏訓練)
襯詞有什么作用?(增強歌曲的童趣,更能表現(xiàn)音樂情緒)
4、出示課件:前倚音的知識和示范唱(前倚音表現(xiàn)兒童的天真、頑皮。)
5、學唱歌曲 (注意聲音的模仿與吐詞的清晰,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生:天真,活潑向上的情緒唱。
6、發(fā)聲及聽唱法學習歌曲
7、小組輕聲練唱
8、隨琴齊唱
9、學生表演唱,并用節(jié)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 放伴奏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舞蹈動作。
10、歌曲分析
歌曲主題: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曲式:帶再現(xiàn)的一段體調(diào)式:羽調(diào)式
11、樂曲欣賞《牧民新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作品,拓展學生音樂視野,感受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課堂表現(xiàn),我感覺我在課前準備做得還是不夠充分,所以導課時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很高漲,但我總覺得我的課堂還是缺少點東西?,F(xiàn)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們還不能體會到舊社會讀書郎的痛苦生活,所以他們對歌曲的理解是很有限的,在演唱時,不能達到我所要求的水平,在音樂課堂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發(fā)揮自己的內(nèi)在潛力。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十九
1、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欲望。
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
創(chuàng)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創(chuàng)編新歌曲。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1、老師朗誦詩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猜一猜,詩中描寫的是哪種植物?
2、結合多媒體圖片認識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語是“堅強、忠貞、高雅?!?BR> 這是一篇回憶錄,有過經(jīng)歷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敘的手法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xiāng)的老華僑,也就是她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為主線,以讀代講,大膽想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愛祖國的感情。進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時代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對本課第二課時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品梅花魂、由淺入深,逐步體會梅花魂的深層含義。
1、仔細聆聽歌曲,說一說這首歌的歌詞出自哪首古詩?(王安石的《梅花》。)
2、全體學生有感情的背誦詩詞。
3、再聽歌曲,數(shù)一數(shù)整首歌中詩句重復了幾次。
4、第三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5、講述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初步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母星檠莩枨?BR> 6、老師彈琴范唱,學生輕聲哼唱旋律。
7、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曲。
8、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樂句,反復練習。
9、請學生找出演唱中的難點,集體練習。
1、學生齊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聲音自然地演唱。
2、為學生的演唱錄音,通過自評與師評找出不足,總結演唱技巧,再次齊聲演唱。
3、學生分組演唱、單獨演唱,師生互評。
1、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演唱方式,如領唱與齊唱等,分組進行練習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嗎?推薦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孟浩然的《春曉》。
小結:所有的創(chuàng)作最初都是由模仿開始的,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后,逐漸加入自己的東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嘗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音樂家。老師期待著你們的成功。
再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
1、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學唱少兒歌曲《牧童》
3、 律動少兒歌曲《牧童》
4、 節(jié)奏樂器三角鐵的認識與演奏
1、 通過聆聽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 視聽結全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3、 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4、 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三角鐵,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錄音機,投影。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 復習前課內(nèi)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小練習:三角鐵認識。教師介紹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 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2) 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3) 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第三段歌詞與結束句的位置。)
4) 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5) 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創(chuàng)編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選幾名學生用三角鐵隨樂曲進行伴奏)
3、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聽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聽全曲)。
2) 談談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光。
3) 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教師加以指點后。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nèi)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編能力。)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一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音樂《高人和矮人》旋律輕快動聽,高低音區(qū)別明顯。于是我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特點設計了小班音樂游戲《高人和矮人》?!毒V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顒又形乙怨适乱?,以在高矮王國玩的情景貫穿,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1、感知音的高低,能根據(jù)音的高低不同做相應的動作。
2、能按節(jié)拍模仿高人、矮人散步的樣子,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感知和區(qū)分音的高和低。
根據(jù)音的高低大膽表現(xiàn)高人與矮人走路的樣子。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學會蹲步走;會做《木頭人》的游戲。
材料準備:《高人和矮人》音樂,圖片,草地,高、矮兩扇門,黑白襪子人手一只。
一、去高矮王國玩。
1、幼兒聽音樂進場。
2、選擇一扇自己喜歡的門進入。
二、情景表演:高人矮人去散步。
2、欣賞音樂《高人和矮人》,出示圖譜。
3、提問:哪段是高人散步的音樂,哪段是矮人散步的音樂?
4、分段學一學高人和矮人散步走路的樣子。
5、聽音樂自由表演。
6、提升要求再次游戲。
三、游戲:高士兵和矮士兵。
1、講述音樂故事:聽說高人國和矮人國要招士兵,請你們來做士兵。高人國的士兵戴上白色的襪子,矮人國的士兵戴上黑色的襪子。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聽清楚音樂,高人的音樂,高士兵出來巡視,矮士兵蹲著不動;當矮人的音樂響起,矮士兵出來巡視,高士兵站著不動。
3、根據(jù)音樂角色進行游戲。
4、教師小結,提升要求。
5、可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游戲結束
隨《高人和矮人》音樂離開高矮王國。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二
1.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指導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的演唱,使同學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 通過歌詞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力、表示力。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指導同學唱準確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局部。
圖片、局部打擊樂器、補充磁帶
一.導入
1.出示花的圖片,問:大家喜歡這些花嗎?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花的歌曲《對鮮花》。
二.新課
1.聽錄音范唱,考慮: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唱:一問一答)
2.歌中描寫了哪些花?每種花有什么特點?
3.兩人為一組,相互一問一答讀一讀歌詞。
4.學唱歌曲:
(1) 跟錄音范唱初步齊唱歌曲。
(2) 跟琴指導同學的演唱:
切分節(jié)奏:
和點節(jié)奏:
(3) 男女生對唱歌曲。
(4) 換過來進行練習,并加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5) 兩人為一組對唱,背一背歌詞。
(6) 跟音樂伴奏邊做拍手游戲邊進行對唱,兩人一組。
5.創(chuàng)編活動。
(1) 你能給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動作嗎?
(2)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3) 書中只描寫了四種花,可是我們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種,讓我們唱一唱更多美麗的花好嗎?教師示范。
(4) 小組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活動。
(5)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6.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像《對鮮花》這樣的北京兒歌。讓我們在另一首我們學過的北京兒歌《打花巴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小學音樂課件設計說明篇二十三
課時:一課時
班級:20xx級學前教育2班
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送別》。
2.欣賞根據(jù)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枉凝眉》。
教學目標:
1.背唱歌曲《送別》,并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通過討論能夠?qū)Α陡覇柭吩诤畏健贰逗脻h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夠體會每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其在電視連續(xù)劇中的作用。
3.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背唱歌曲《送別》。并能通過多種形式表現(xiàn)歌曲,理解它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歌曲《送別》,理解主題音樂的內(nèi)涵。
難點:音樂與其他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一)唱歌
1.討論: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影、電視嗎?你們喜歡看哪些影視劇呢?《西游
記》、《地道戰(zhàn)》、《流星花園》。大家會唱里面的歌曲嗎?(會、不會)
《紅樓夢》——枉凝眉
《水滸傳》——好漢歌
3.教師先分別播放《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約20秒時間),引導學生興趣。
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電影歌曲《送別》。
二、講授新課
1.播放第一張幻燈片:學習目標
(1).了解學堂樂歌
什么是學堂樂歌?
播放第三章幻燈片。
2.教師講解歌曲的詞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張幻燈片。讓學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從事藝術的經(jīng)歷。
3.教師讓學生來欣賞這首歌曲。
播放電影片段《城南舊事》。欣賞完后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有什么風格和特點?
4.老師講解演唱這首歌曲的要求。
播放第十二章幻燈片。
5.教師出示歌曲簡譜:第十三章幻燈片。
教師給學生講解樂理知識。如:調(diào)式、4/4拍、連線音符、附點音符等。
6.老師范唱和教唱簡譜、歌曲一至二遍。學生跟音樂唱一至二遍。播放第一張幻燈片。
7、老師伴奏,學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過哼唱讓學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學生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很想大聲音唱出來,躍躍欲試的想表現(xiàn)自己,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
8、老師伴奏,學生大聲齊唱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把最完美的聲音表現(xiàn)了出來,老師也掌握了學生的自學程度,并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之處)
9、糾錯:
(齊唱后,個別小節(jié)可能有唱錯的地方,如: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結束音分別是2和1,容易錯;最后一句的附點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半音7唱不準。)糾正:先啟發(fā)學生找出錯誤之處,學的好的同學范唱,其它同學學唱,這樣生教生,使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互動,補充了差異,張揚了個性。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實在糾正不好的,老師來精講點撥。
(三)鞏固補救
a、男女分唱
b、小組分唱
c、男女輪唱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中下游學生,這些同學個別地方還唱的不熟,通過以上措施使會唱的能帶著感情背唱,不熟的能達到會唱、熟練的效果。)
(四)拓展知識
1、新編歌詞,唱給你的好友聽。
(本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想象能力的關鍵。用多彩的形式來展示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使音樂充滿了活力,讓音樂與其它藝術緊緊的融合為一體。展現(xiàn)出音樂的魅力。)
2.完成創(chuàng)作作業(yè),下節(jié)課老師檢查。
(五)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有了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這樣讓學生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有個正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