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匯總15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觀看一部電影后,對所閱讀或觀看內容的個人感想和思考的文字表達。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我剛剛讀完了一本書,感觸良多,應該寫一篇讀后感了吧。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通過寫讀后感來分享我的思考。寫讀后感時,需要注重思考、分析,并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在寫作中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一
    那是一幅山水畫,掛在那個地方已經有幾十年了。聽爸爸說,大概它是從爺爺那個年代流傳下來的。因為畫的意境很美,所以爸爸就找人裝裱了起來。
    每每看到這幅畫,就讓人聯(lián)想到水泊梁山的風景。那是何等的秀麗,何等的壯觀!說起水泊梁山,就想起小時候看的《水滸傳》。那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在水泊梁山的英勇事跡至今歷歷在目。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事跡。這些事跡無一不透露出梁山好漢的忠義雙全,膽識過人的精神。
    由《水滸》中,我讀出了宋江對祖國的忠心耿耿,梁山好漢對宋江的不離不棄。他們?yōu)榱肆x而情愿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精神,更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肝義膽。他們有情有義,忠勇雙全,相信當今世界上很難找到這種人了。
    我們也許會有疑問,既然這些“梁山好漢”有情有義,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108位梁山好漢所剩無幾,死的死,散的散!
    讀到最后,你也許會把這一切罪名都歸咎于梁山英雄的領軍人物——宋江。因為是他把原本“替天行道”的旗號改為“順應天命”。不管朝廷怎么對待他,他依然無怨無悔,最后竟為了保住在朝廷的清譽,親手毒死了自己的兄弟李逵。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宋江為自己的祖國盡忠,這何錯之有?他不怨宋徽宗如此對待他,依然盡忠于他,可見他對祖國的情義之深,對君主的包容讓人嘆服!
    那到最后梁山發(fā)生的這可悲的結局到底怨誰?我想說,梁山會有這種結局,都是當時社會的種種原因所導致的。
    當時社會宣揚一種風氣——三綱。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這是因為這種思想,才讓宋江做事舉棋不定,導致現(xiàn)在的這個局面。這是一個原因。
    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因與當時北宋統(tǒng)治者宋徽宗有關。當時的宋徽宗整天沉迷于奢靡的生活,將朝廷大權都交到了高俅、蔡京等奸臣手中。導致當時權臣當?shù)?,只手遮天的社會局面。最終,梁山也因此破落。
    《水滸傳》一書不僅是作者對北宋時期梁山好漢忠義雙全的精神的贊嘆,也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與不滿。用犀利的語言暗諷當時北宋統(tǒng)治者的無能與昏庸無道,更包含了作者對這些綠林好漢最后結局的惋惜。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二
    水滸傳開篇先寫了兩個人物的恩怨——高俅和王進。這兩人,一個基本貫穿全書始終,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兩個人的恩怨,基本奠定了水滸的基調。
    先說高俅,書中說此人“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是個被自家父親告上法院的人物,投靠他人也是人嫌鬼棄的。就是這樣一個“浮浪子弟”,只因踢得一腳好球,機緣巧合進了端王府,等到端王成為天子,便狗模人樣地成為殿帥府太尉。從龍發(fā)跡何其簡單。
    再說王進,書中篇幅只占半回便再無下文,從這半回的篇目大抵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人物:侍母極孝、武藝高強、謙遜有禮。中國古代選材有個標準叫:求忠臣于孝子門前。然而王進這位忠臣孝子,只因父親得罪過高俅,不得已只能和母親遠走延安府避難。
    逆子驅逐孝子、奸臣迫害忠臣,可以說水滸第一回就已經揭開了水泊梁山上的風云際會。話又說回來,高俅是奸臣,迫害忠良,宜該萬古留罵名。但提拔這個萬古留罵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就能身免?日后金軍南下,宋徽宗妻女被凌辱、自己和兒子如同狗一般地侍奉金人,這結局,早在高俅驅逐王進之時已然埋下。
    王進遠走他鄉(xiāng)途經史家莊,也就帶出了水滸第一條好漢——九紋龍史進。史進與史家莊外少華山三位頭領不打不相識,并且常有禮物往來??斓街星铮愤M派人去少華山送禮。派的什么人呢?特意挑選了一個“口舌利便”的人,這人還有個外號“賽伯當”。
    按道理說,伶俐人做伶俐事,也是正常??善@個“賽伯當”上了山之后貪口多喝了幾杯,下山又多喝了幾杯。送信回途醉倒在林間,懷中書信被人偷了。這被偷的信中有少華山的三位頭領應允中秋來史家莊赴宴的回復?!百惒敗比绻苋鐚嵪喔媸愤M,取消酒宴,只要不人贓俱獲,官府也無可奈何史家莊。
    可惜這“賽伯當”卻是能言善辯的機靈鬼,回去非但沒有實情相告,反而仗著隨機應變蒙混過關了。等到官府前來拿贓,史進一刀宰了“賽伯當”之后,也將史家莊付之一炬??蓱z史家莊幾代心血,毀在史進這里。
    小聰明誤大事,“賽伯當”也是害人害己。
    水滸中有兩位軍師,一位“智多星”吳用,一位“神機軍師”朱武。吳用用計多毒,被用計的哪怕是自家兄弟也會家破人亡,而朱武不然。
    少華山想借道史家莊去搶糧,二頭領跳澗虎陳達被史進輕松拿下。三頭領白花蛇楊春要去死拼,被朱武制止。朱武兵行險著,與陳達前往史家莊自首,要求與陳達同年同月同日死。那史進年少力勇,又是少年豪氣,那經得起朱武這樣相逼,二話不說直接將陳達放了。
    朱武不費一兵便救回陳達,還贏得了史家莊少莊主的尊敬。這用的計謀,你也不能說簡單。就是算準了史進年輕人好義斗勇,這要是史家莊主事的是史太公,老于世故,朱武敢用此計,如羊入虎口。
    都說“少不讀《水滸》”,怕得是少年人讀了《水滸》,一味風風火火闖九州,但其實《水滸》中老謀深算的地方多著呢!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三
    暑假里,我讀了《水滸傳》,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里有108將,他們全部忠義雙全。很多人都是應被官府*上梁山的我常常為他們打報不平;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是被抓住收佭的。
    梁山的大將都有自己的撮號,比如:浪里白條張順、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入云龍公孫勝、風流雙槍將董平等。他們個個身懷絕技:魯達倒把垂楊柳等,舉世無雙。
    在故事里,他們英勇無敵,為了自己的同伴,他們奮力拼殺,舍己為人。
    我最喜歡打虎武松,他赤手空拳地一只猛虎,而且他不貪財,把官府的賞錢分給了那些日月捉拿猛虎的獵戶,但是當他當了都頭的時候,他因為給要大哥報仇雪恨,所以打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判為脊杖二十發(fā)配孟州。正當發(fā)配孟州的時候,母·夜叉孫二娘用*麻翻了了兩個公差,給武松穿上行者的衣服,到魯達的莊上自立為王,但后來歸順了梁山。
    最后,梁山人馬攻下了曾頭市,奪回了那匹千里龍駒,又把史文恭殺了,為晁天王報了仇,平定了天下。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四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他將一百零八將梁山好漢描寫得栩栩如生,俠肝義膽、蕩氣回腸。這篇小說主要以農民戰(zhàn)爭為題材。一百零八位好漢與朝廷對抗,反應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和*。
    這篇小說塑造了宋江、武松、林沖等英雄人物故事。如《武松打虎》就是其中之一。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十八碗酒后,不聽他人勸阻,堅持上來岡。遇到了一只猛虎,他沒有退縮,反而迎難而上。經過一番激烈的搏斗,最終將老虎打死。他不但救了自己,還救了當?shù)乩习傩铡?BR>    在故事中,武松是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他也是一個固執(zhí)豪爽,重情重義、毫不畏懼的英雄。
    武松這種迎難而上,毫不畏懼的精神,往往能幫我們打敗身邊的困難。比如:一道難題、一次比賽等等。你該如何來面對他們?一種是迎難而上,也許你會遍體鱗傷。一種是選擇繞開他,這是懦夫的行為,也許這種困難,以后你永遠無法戰(zhàn)勝。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學習武松的精神,鼓起勇氣,迎難而上。有時候我們付出了也許會成功,有時候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會有收獲。但不管怎么樣,嘗試了就是一種成功。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
    生活中,只要你能學習武松的精神,敢于挑戰(zhàn),所有的困難都會煙消云散。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五
    有一句話說:“除了‘愛’以外,世界上最美麗的動詞是‘幫助’?!苯袢瘴以谧x《水滸傳》時就深深地體會了。
    《水滸傳》講述的是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梁山好漢慢慢變多,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到招安以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今日我讀了一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魯智深在路上遇見史進,于是二人便去喝酒,喝著喝著,聽見有哭聲,魯智深非常憤怒,便找到哭的人,見是一對賣唱父女,姓金,因受綽號“鎮(zhèn)關西”的鄭屠而哭,魯智深知道了立馬給了些錢財,然后打死了鎮(zhèn)關西。從這故事中體會了一個道理:心中有別人,肩能擔責任。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冬天下著大雪,在皇宮里的楚懷王讓人找出皮大襖穿上,并點上爐火,還是覺得很冷。隨后楚懷王想到了子民們什么都沒有,豈不是更冷?于是下令給老百姓送去取暖的碳,百姓很是感動。故事中的楚懷王可以自己烤火,不顧百姓,然而他卻為百送去溫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助人為樂的道理。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發(fā)現(xiàn)同學需要幫助我們就應該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人。
    真正的快樂來源于幫助,就讓我們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六
    編者按: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水滸傳》這部經典的小說,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水滸傳》,了解到魯智深這樣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好漢。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中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就有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等,他們的英雄形象詮釋了忠與義這兩個字。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shù)“花和尚”魯智深了。
    我剛開始看《水滸傳》的時候,并不喜歡魯智深,因為我覺得他是一個無禮的人,而且也不懂規(guī)矩,行事十分魯莽。作為一個和尚,魯智深不僅不遵守寺院規(guī)矩,每次都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最終打鬧寺院,被發(fā)配去看管菜園。
    在深入理解《水滸傳》之后,我開始改變了對“花和尚”魯智深的看法。在小說中,我看到魯智深為了金氏父女而打抱不平,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拳打鎮(zhèn)關西,懲治了惡人,可見他是一個見義勇為之人,真正做到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
    在生活中,我比較膽小怕事,并沒有“花和尚”魯智深這個人所擁有的勇氣。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學習“花和尚”魯智深的高尚品質,不僅要學習他的勇敢,還要學習他見義勇為的精神,通過鍛煉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水滸傳》是一部有趣的故事,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還讓我認識了如此多的浩瀚,懂得了這些好漢精神。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七
    品味名著后,書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但書中這一百零八位好漢“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精神又令我敬佩不已。我們且不說“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仗義疏財,也不說“智多星”吳用的聰明過人,神機妙算,就說莽漢李逵。他生性魯莽,可卻不失英雄本色,他上孝敬老母親,下為朋友兩肋插刀,肝膽相照。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作惡之人聞風喪膽。李逵雖然目不識丁,但一身正氣,比起生活中,那些道貌岸然,背地里卻暗藏禍心,坑害他人之人,李逵要可愛的多。
    我愛讀《水滸傳》,更愛《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他的言行時刻警示我:正義、仗義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這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講的是108位好漢梁山結義的故事。
    這108位好漢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個性,但他們同樣歷經坎坷,披荊斬棘,辛苦地走到梁山結義。其中,我最愛的幾位人物是武松、林沖、魯智深。
    “武松打虎”無人不曉。而武松正是一位行俠仗義,有勇有謀的人。在與猛虎的斗爭中,武松將老虎的力氣耗盡了一半,老虎把它的兩只前爪搭在他面前時,他一只手抓住老虎的頂花皮,另一只手死命的打老虎,沒多久就把猛虎打的七竅迸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被人們稱為“打虎英雄”,也是應得的。
    林沖機智冷靜。在“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林沖遭高太尉陷害,被發(fā)配滄州,到了柴進府上,柴進厚禮款待。洪教頭不信他是真教頭,要與他比試一番,幾個回合后,洪教頭被輕松擊敗,之后就灰溜溜的走了。
    魯智深力大無窮,重情義。在“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中,魯智深趁著酒興,來到門外的綠楊柳前,脫去衣服,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抱住了樹,把腰一挺,竟把那棵楊柳樹連根拔起。眾人見了,一齊拜倒在地,佩服魯智深力大無窮。
    《水滸傳》里的好漢們各不一樣,但他們的目標都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團結一心,在山寨中過快活日子。這本名著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fā)展和失敗的過程,農民們不想在封建社會再過下去了,它們開始反抗,而有很大官職的人常常是到處作惡的。此書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贊頌了農民們的反抗精神,而這正是許多人想要改變的。
    在書的海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顆明珠——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這本書里人物多,故事也多,但作者卻能通過每個故事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描寫生動,這是我要學習的。比如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大鬧五臺山等一系列故事,讓我知道他是一個重情重義,愛自由,豪邁的人。
    可以說,讀了這本書,我懂了很多,也學習到了很多,雖然我無法把所有故事都寫下來,但我相信,如果你讀了《水滸傳》,一定比我寫的要理解得更多。
    《水滸傳》真不虧為四大名著之一!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書名為《水滸傳》,這本書使我感慨萬千。
    這本書主要講述北宋時期,一百零八位好漢陸續(xù)逼上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打抱不平,團結一心。再到朝廷招安,然后大破遼兵。最后卻被高俅等奸臣所害,每個人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在這么多的好漢中,我最喜歡“及時雨”宋江。他極為孝順,為人仗義疏財,常常救濟窮人,雪中送炭。平時只好結江湖好漢,有人投奔他,便留在莊上好好款待,沒有嫌棄的意思;要走時,還盡力相助。和他比起來,我感到十分慚愧。我平時十分小氣,連一塊餅干都不愿意分給同伴。當同伴們一有吃的,我便會向他們索要。我真應該向宋江學習啊!
    回到故事中去,仔細一想,這本書十分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污吏。在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有多少好漢是被人冤枉而上梁山的?那些官吏們一收到別人的金錢,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給人判個死罪,太可惡了。
    《水滸傳》雖然只是一部小說,但它給后人卻留下了許多啟示。
    《水滸傳》故事情節(jié)曲折搞笑,事態(tài)的變化常常讓人意想不到。
    認真品讀《水滸傳》,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漢的“忠孝義”。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對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沒想到母親卻被老虎給吃了,李逵怒殺四虎。這是危險呀,是對母親的孝給了他力量。還有當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蓮毒害的,為了替哥哥報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蓮的狗頭,掏出其五臟六腑,殺了西門慶,獲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們有對國家社會忠心。宋江寧愿死也不愿意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不負朝廷。這是“忠”還有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偉大的“義”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于登天。而梁山好漢個個義膽包天。
    《水滸傳》讓人過目不忘的就是英雄們的“忠孝義”,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邁的氣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學名著。
    星期五,這一天我做完作業(yè)后讀了《水滸傳》的“宋江酒后吟”一節(jié)。
    這個故事講了,宋江酒后在墻上寫反詩,結果被知府抓住了,神行太保戴宗知道后馬上告訴了梁山好漢。梁山好漢想了一個計劃準備救宋江。不料在進行過程中,神行太保戴宗也被捉住了,并且準備在法場上處決他和宋江。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梁山好漢什麼也顧不了了,一起帶兵去劫了法場,救出了宋江和神行太保戴宗。宋江感動的跪下來,感謝大家。托塔天王晁蓋和眾弟兄們趕緊扶起宋江,并說大家都是弟兄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要客氣。
    這時候,我想起了我的小時候。那時,在我住的院子里有幾個鐵兄弟。有一天我們在院子里踢足球,突然我一腳把球踢進了別人的家里,我就過去道歉。我走過去的時候,我的那幾個好兄弟也跟著我一起去道歉,我說:你們?yōu)槭颤N要跟來?有個小朋友說:我們是兄弟。當時,我非常感動。今天我讀了《水滸傳》,更加深深的感到宋江和那些梁山好漢的友情是無堅不摧的!他們的友情就好比大海那樣深,又好比泰山那麼高、那麼重。他們比任何人的友情都要大上千倍、萬倍,總之他們兄弟之間的友情情義是誰也無法分開的。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蓋等人建立水滸寨,與江湖好漢們結為兄弟,一同上山聚義。由于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宋江成為寨主。他們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經過平王慶、田虎,消滅方臘后,一百零八位好漢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卻被_臣殺害,這隊轟轟烈烈的起義軍竟落了個悲壯的下場。
    讀了《水滸傳》后,我認為宋江這個山寨之主,有三點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綱領路線,不是一條好路線。
    北宋小朝廷是一個十分昏庸失敗的王朝。不僅這個“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寵臣,還全都是_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會使被_臣陷害,只能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若是像李逵一樣,嚷嚷著“奪位當皇帝”,以宋江的軍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與方臘,卻不免會有一場惡戰(zhàn)。想當皇帝的,又會有好幾個,但皇帝位子只有一個。怎么辦?那就只好打!然而,宋江卻沒有當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選擇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處呢?無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當好了皇帝,國泰民安,救民眾于水深火熱之中,百姓還會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節(jié)義”四字看得過重,導致他起義失敗。
    其三,宋江打方臘,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宋江犯的以上三個錯誤,基本上就是他起義失敗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綿羊一般,任由_臣們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這個下場外,別無選擇。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宋元時期一百零八個好漢占山為王、落草為寇的因果故事?!端疂G傳》既用精美的語言詞句講述了好漢在上梁山前、上梁山時、上梁山后發(fā)生的故事,又揭露了當時腐敗的封建社會:不務正業(yè)的皇帝、貪贓枉法的官吏、兇惡狠毒的小混混,有那么一個好官兒也算是三九天桃花開——罕見嘍!
    “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這是魯迅先生對《水滸》的評價。
    在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及時雨”宋江。他曾打下祝家莊、唐城、東平府以及東昌府的城池,還對當時梁山的大頭領“托塔天王”晁蓋一片忠心,并在晁蓋中了史文恭的毒箭而身亡后,管理好了梁山一百單八將。也是他,在大軍到來時,執(zhí)意選擇了招安之路,帶領梁山這一百單八將,歸順了朝廷。因為宋江曾經就是一個宋朝小官,殺妻后加入了梁山,所以招安對于宋江的誘惑太大了,能夠再當上朝廷命官!
    這可真是大快人心的一場好戲啊!話說魯達打死鄭屠之后,跑路的過程中巧遇他救了金老兒,趙員外送他去五臺山上當僧人,以此來躲避災禍。魯達晚不做禪,經常喝酒打架,打造關王刀一樣的戒刀和禪杖。
    假借過往僧人的名義喝酒吃肉,在半山踹拳使腳,打塌亭子,打壞金剛,要燒寺院,回寺嘔吐,給禪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監(jiān)寺。都寺遣眾人來打,魯達趁酒勁大鬧一場,被長老喝住。這一回熱鬧的文字,在水滸傳中只是引子部分,好戲還在后面呢!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八
    寒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水滸傳》,我可高興了,一回到家就埋頭“苦”看,到現(xiàn)在我已經看完了全書的三分之一了——四十章。這四十章里講述的故事人物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宋江了!
    里免遭重難……最后,宋江和他結識的好漢消滅了無為軍,和梁山伯的好漢們結義,并成了他們的頭領。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帶來快樂和溫暖!我想在朋友需要我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帶去快樂和溫暖。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交更多的好朋友。
    此時我想起了在蕪湖的朋友……真想見到他們呀,希望我和我的朋友們將來有一天還能聚在一起,那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九
    在《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致此原因大概是因為他的豁達和勇猛吧。
    魯智深,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他在店里喝酒吃肉時,得知金家父女的悲慘遭遇后,倍感同情,為他們打抱不平,并主動贈送銀兩,保護他們逃出困境,為他們報仇。面對可惡的鎮(zhèn)關西,他怒氣沖天,憎恨至極,竟拳腳相加打死了他。再說說他的機智之處,他懂得用計為金家父女報仇,使鎮(zhèn)關西疲累不堪。但是,他的魯莽也使他走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黑暗的社會使他奔上了梁山。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他削發(fā)做了和尚來躲避追查的官員。自從削發(fā)以后,他依然不守清規(guī)戒律,喝酒吃肉(按照規(guī)定和尚是不能喝酒吃肉的)。一次,他下山去討酒吃,將挑酒人打倒在地不說,還發(fā)起酒瘋,大鬧五臺山,一連十幾個人也制服不了他,最后還是老方丈說服了他。魯智深這樣的不守清規(guī)戒律,也因此被稱為u“花和尚”。他這樣一個花和尚,不受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自由自在,豁達勇猛。
    因為魯智深的率直粗獷,不受束縛,廟里的方丈也無可奈何,將他介紹到另一個寺廟,看管菜園子,這樣既可以省心,又可以讓他處理一下菜園子里的流氓混混。剛到菜園子時,混混們不知道魯智深的厲害,想趁機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最后反倒被魯智深給制服了。我想,對于魯智深來說,看管菜園子會比當一個正經和尚強的多吧,因為魯智深的粗獷注定了他只能當一個花和尚吧。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結識了禁軍教頭林沖,兩人情投意合,結拜成為了兄弟,也奠定了魯智深走向梁山泊的基礎。
    后來,他又隨武松投奔了梁山泊,成為了梁山泊的首領,為梁山泊做出了許多貢獻,成為梁山泊不可缺少的名將之一,也成為了《水滸傳》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茫茫人海中,誰人不知花和尚魯智深?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
    宮刑之恥,帝王的榮辱與他何干;個別人掏出面值比較大些的紙幣卻不讓找,而對方的和尚卻從嘴里問出這樣的話,舍了。讀《水滸傳》有感作文比如說,我們從小就認為所謂西方文化就是開放的、民主的、講究個人價值的、反抗權威的文化,是自由主義的文化。700字作文霧,你像嫦娥姐姐打翻的胭脂!
    才華橫溢,表現(xiàn)杰出的英雄正如同繽紛燦爛,耀眼炫麗的美麗花蕾,永遠都是聚光的焦點。我認為花朵不經過風沙雨雪的催折,綻放不出動人的芬芳與色澤;英雄未曾有過痛苦艱難的洗禮,展現(xiàn)不出特異的氣度與風骨。
    水滸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沒有和風熙日的拂照,而是飽經風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滸中他們演繹出驚心動魄的一場場傳說。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魯智深,他是一個彪形大漢,身高約莫六尺,腰圍足有四尺,滿臉的胡子,一看,便是一位無惡不作的壞蛋吧!聽,遠處,有人在耍棒,賣膏藥,此人便是打虎將李忠!魯智深與兩位故人談笑風生,但李忠卻要賣膏藥,只見魯智深向觀眾說道:“全部都給我滾?!蔽铱吹搅艘粋€蠻不講理的魯智深。后來三人大吃大喝,忽然聽見隔壁傳來哭泣聲。魯智深趕緊沖過去,質問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怎么哭哭啼啼的!”從這句話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他,魯智深并不是一個無惡不作的人,只是未曾發(fā)現(xiàn)而已。我敬重他,敬重他雪中送炭的品質。
    這一百零八位好漢如花蕾,綻放出燦爛;美麗的光芒;英雄在整個崛起、奮斗,開創(chuàng)的過程中所迸射出光彩,這才是令人贊嘆的!
    李逵,是一個天真樸實,粗魯直率的人物,雖然不免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殘暴嗜殺,粗俗蠻橫。但元氣淋漓,有英雄氣概。魯智深雖然粗豪,但其‘粗’與李逵不同,豪爽的性格是有深明大理的智慧。是個精細的人,做事往往謀定而動,看他故意挑三揀四,出爾反爾,的賣肉方式,激怒鎮(zhèn)關西,好尋得動手借口,可以看出他與李逵的差異。
    燦爛的花蕾,終有零落的是時候;英雄,如美麗的花蕾,也將歸于損滅,這是英雄的宿命,更是《水滸傳》這部史書最動人心魄的魅力。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一
    大家好!讀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讓我們來讀《水滸傳》吧!每一次閱讀總會獲得一些新的體驗與感受。
    《水滸傳》是講108位好漢集結農民起義,最后卻以失敗告終的.故事,看到這,我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為這108位英雄好漢起義失敗而傷心失望。
    但一想到武松英勇打虎的場面,我又不由自主贊嘆起來。只見武松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上崗去,我心里正著急呢,一只斑斕猛虎就饑腸碌碌地撲向了武松,我心里大喊:“武松!小心啊!”武松一躍身就跳了過去,那只猛虎轉過身來,武松舉起哨棒,朝老虎打去,沒想到打到枯木上,猛虎趁勢就撲了過來,武松一閃身躲了過去,拿著斷了一截的哨棒朝猛虎撲去,打了五六十拳,那老虎全身都迸出鮮血來,武松怕老虎不死,又用被打折的哨棒,猛打一陣。
    《水滸傳》里面還有許許多多像武松一樣的英雄好漢,為人仗義疏財,經常施舍鈛財物品給窮人的“及時雨”宋江;喜歡收留英雄好漢的“小旋風”柴進;武功高強的“九紋龍”史進;忠孝兩全的“黑旋風”李逵,真是引人入勝。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古代是英雄。在現(xiàn)代社會是見義勇為,前提是尊從法律,不違法,才能更好的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二
    暑假里讀了幾本老師推薦的書,其中一本讓我愛不釋手,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我先是翻了幾頁隨便看看,卻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口氣把它讀完。
    《水滸傳》里有一個人叫宋江,人送綽號“及時雨”,是我的偶像。他行俠仗義,好結交朋友,因為怒殺閻婆惜,逃離他鄉(xiāng),被朝廷通緝,最后占據(jù)了水波梁山,當了土匪,帶領眾多好漢劫富濟貧。
    梁山好漢們“忠、義、孝”。
    “忠”,梁山好漢們都忠于朝廷。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宋江阻止,寧可朝廷負我,我不負朝廷。
    “義”,好漢們也很講義氣。晁蓋被史文恭用毒箭射死,眾頭領傷心不已,哭得死去活來,把晁蓋的尸首用香湯沐浴,盛裝大殮,并一起下山捉拿史文恭,替晁蓋報仇雪恨。
    “孝”,李逵上山之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家中年邁的母親,便把母親帶回梁山,不過,中途母親口渴,李逵去河邊取水,回來時卻不見母親,后來在虎穴中發(fā)現(xiàn)母親的骨頭,怒氣沖天,把虎穴里的四只老虎通通打死!
    我非常欽佩梁山伯好漢,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與邪惡作斗爭,堅持正義,追求光明。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三
    “笑擇禪杖,戰(zhàn)天下英雄好漢;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饞臣。”這句話生動地刻畫了這位人物的英雄形象。他雖然相貌丑陋,性急粗暴,但卻是一個具有俠肝義膽的人。他淡泊名利、重情重義、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性格更是令我贊嘆不已。
    我喜歡他的淡泊名利。
    他隨軍破遼、征田虎、打王慶、剿方臘,每次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些都不能使他引以為榮,當他捉住方臘后,宋江向他慶賀,他卻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囫圇尸首,便是強了?!边@些都表現(xiàn)了他對當時黑暗的丑陋官場和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憎恨之情,顯示其不求富貴、淡泊名利的性格特點。
    我喜歡他的重情重義。
    當他知道史進失陷華州城時,他不聽朋友的勸阻,心急火燎地要去救史進,并說:“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報知。看灑家去如何!”結果史進沒救出來,自己反而被抓了。急躁的性格中也透露出他的重情重義。
    我最喜歡他的好打不平、膽大心細。水滸傳讀后感800字
    他知道金家父女受鄭屠的欺詐之后,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并能考慮到他們沒有足夠的盤纏,籌集銀兩并送給了他們。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爆脾氣,竟然能“掇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鄭屠中更把他的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先采用“激將法”,把鄭屠引到街上,手持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后再當眾質問“你如何強騙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想教訓一下,不料卻把其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他隨機應變,故意說:“你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細膩的筆法,刻畫出魯智深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性格。還有一次魯智深在守菜園期間,結識了林沖,因互相欣賞,兩人拜為兄弟。林沖被發(fā)配到滄州的時候,魯智深心細的一面又體現(xiàn)出來了。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后,說:“打聽的你斷配滄州,灑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jiān)在使臣房內。觀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里一位官人尋說話。’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想這廝路上害你,俺特地跟來......”他所說的話語中無一不呈現(xiàn)出一個心細的魯智深。
    淡泊名利、重情重義、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他是一買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從他出場打殺鄭屠,直到大鬧野豬林,他一路散發(fā)著奮身忘我的熱情......
    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他——魯智深,就是我們的最愛。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四
    頭裹芝麻羅萬字頭巾,腦后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huán);上穿一領鸚哥綠纻絲戰(zhàn)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絳;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干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好一條英勇剛武的大漢子!
    從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到梁山泊的頭領,這便是魯智深的性格斗爭生命史。魯智深被逼上梁山,不僅僅是現(xiàn)實對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結果。他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藝卻也是名副其實。
    這不,為幫金氏,他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遇見周通強搶民女,又將其痛揍一頓。瓦罐寺中驅惡人;野豬林中救林沖。魯智深雖然性情魯莽,但卻有著一腔熱血。他原本可以“逍遙自在”地當他的提轄,然而卻無法忍受漠然的社會。魯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會,他對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會壓迫采取了進攻的態(tài)度。魯智深的正義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個粗人,但他這個粗人卻是善良的。不畏強暴,見義勇為,一副俠義肝膽,此乃英雄也。
    魯莽行事的魯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愛殺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腸過”,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問他自己了。他大鬧五臺山,大力倒涼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自從落發(fā)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臂負千斤舉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五臺山上,魯智深雖然到處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卻也顯得乖巧,不敢放肆。魯智深也有他可愛的一面。
    魯智深的性格中雖然有魯莽的一面,但他卻也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在菜園中他智斗眾無賴,也算是有勇有謀。他在眾無賴面前,力拔垂楊柳,也顯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氣。武藝超群,果不其然。
    魯智深的一身可以說是富有戲劇性的。從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發(fā),到善終坐化在大剎。也可以說是從“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雖然被逼上梁山,也干過些殺人越貨的勾當,但骨子里,他卻也不是個壞人,仍透著點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長老說他魯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確實如此吧?;蛟S魯智深已經看破了這紅塵世事,他拒絕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清凈的去處,得個囫圇尸首,也就此心滿意足了。
    《水滸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水滸傳魯智深讀后感篇十五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shù)挠職猓踔烈幸幻鼡Q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恕傲x”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故事里體現(xiàn)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xiàn)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