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范文(21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展現個人閱讀水平和思考深度的方式,也是對書籍內容的廣泛思考。如何寫一篇獨特而有個人色彩的讀后感?我們可以從自己與書中人物的共鳴和沖突入手,展開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讀者們分享的讀后感,他們從不同角度對所讀書籍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觀察。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一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稼了,雄姿英發(fā)”。在“小喬初嫁”的后面,著一個時態(tài)助詞的“了”字,不僅詞意別扭,而且在古人詩文中頗為少見。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黃論東坡《念奴嬌》云:“‘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論調則了字當屬下句,論意則了字當屬上句”。這說明他對蘇詞中出現的“了”字,已有所懷疑,但意見還模棱兩可,沒有進一步探索。
    明天啟壬戌版梅慶生注《蘇東坡全集》中載《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名,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fā)”。這應該讓大家恍然悟到,現在蘇詞通行本中“小喬初嫁了”這個“了”字,是后人對“正”字的錯寫和誤值。再查清嘉慶版《白香詞譜》,其中載有元人薩都剌《念奴嬌石頭城用東坡赤壁韻》后段首句:“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fā)”?,F在把這一句,按古人句讀,分成三句。依照詞有一定句數,句有一定字數來看,薩詞是用“6、4、5”的句式,而不是用“6、5、4”的句式。他既然用東坡赤壁韻,可見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詞的格調,用“6、4、5”句式填譜的。明版梅注蘇詞,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fā)”。不僅詞意比前挺拔流暢,而且符合詞的格調。再看毛主席《念奴嬌昆侖》后段首句:“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么雪”。又《念奴嬌鳥兒問答》后段首句:“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可見古今詞筆一致,都是用“6、4、5”的句式,嚴格遵守詞的格調的。從以上詞例來看,可以證明現刊蘇詞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小喬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開頭“正”字的錯寫和誤植。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二
    當我們登高遠望長江的時候,不禁會想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黃岡赤壁,雖是蘇軾的蒙難之地,卻也是蘇軾文學創(chuàng)作的圣地。這首詞集寫景、詠史、抒情于一體,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所寫。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失落苦悶,于是四處游山玩水排遣憂煩。在黃州城外的赤壁,站在這曾經風煙滾滾的古戰(zhàn)場,壯麗的風景使蘇軾感觸良多,他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的無限風光,同時,也在感嘆時光易逝。
    望著那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的英雄豪杰。向西遠望,看著那古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瑜大敗曹軍的赤壁。赤壁景象壯麗:陡峭的山崖直沖云霄,洶涌的浪拍打著岸邊,卷起的浪花如同千萬堆白雪。多么驚心動魄的景象!面對如此壯麗江山,蘇軾不禁感慨,江山壯美如畫,一時之間,涌現多少英雄豪杰。
    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蘇軾開始懷想當年三國,想到了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那時他真是意氣風發(fā)。指揮戰(zhàn)爭時,周瑜手持羽扇,頭戴綸巾,風度翩翩,只在談笑之間,便使曹操的水軍化為灰燼。這又是何等的英雄氣勢!想當年,周瑜建功立業(yè),年少有為,可是看現在,蘇軾不禁感慨,自己被貶黃州,老大無成,落差甚大。神游古時戰(zhàn)場,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頭發(fā)。但是,蘇軾以胸襟曠達聞名,怎能被這種愁煩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場夢,不去想那種種愁煩,還是放眼大江,灑一杯清酒,憑吊江中的明月吧!
    在這首詞中,蘇軾借著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昔日英雄的追憶,表達了自己空有壯志卻老大無成的悲憤。悲憤之外,那淡遠豁達的襟懷又增添了一分曠達氣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詩詞局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經驗的局面,為此后北宋詞的內容開拓了新方向。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三
    走進成都,錦江纏繞,手感時光,足下滄桑,天府技藝。在古老的銅戈中感受歷史的脈搏,一個屬于它們的故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痹谇屣L颯至的清晨,霧雨迷蒙鎖長江,烏鴉繞樹三匝落。寂靜的大江上卷起一朵晶瑩的浪花,把酒言歡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為他們吟唱的葬歌。
    驚天巨浪翻滾著、咆哮著撲向遠處漆黑的岸礁,一剎那間,化作飛雪,漫天飛舞。“嗖”波瀾不驚的江面上,一葉扁舟打著黃牙旗幟向東方馳去。一時間,東風大作,千里長船在談笑風生中化為飛灰而去,八十三萬水軍,性命休矣。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泵耖g相傳策得二女,國色天香。一女有閉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魚落雁之容。將其一女賜予周公瑾,其女喚曰小喬。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傾城,二笑傾國,也方有他,配得上這絕代風華。
    你順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飛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驚蟄時節(jié),江南的柳梢也應該綠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長江邊,孤傲的杜鵑在深怒中啼血。誰能料到一代天驕會隕命軍營帳中,以至不能落葉歸根。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三國鼎立近百載,英雄無數,人才輩出,卻再無出一周郎哉!
    千古銅臺今莫問。流云浮水,歌舞西陵近。煙柳有情開不盡。東風約定年年信。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四
    周瑜在赤壁一戰(zhàn)成名,名垂千古。
    蘇軾在黃州一詞絕唱,唱響千秋。
    滾滾而來的長江,蕩蕩而去的大河曾引起無數文人騷客壯志難酬的感傷,激起無數貶謫之士欄桿拍遍的憤懣。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讓東坡將士子胸中的郁壘化為清風,消于無形。百煉鋼固然會所向披靡,然而折斷是其必然歸宿,那么化為繞指柔吧。誰說退卻一定是懦弱,誰說彎曲一定是屈服,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大濟天下蒼生,積極進取,解倒懸之民于水火是讀書人的使命,帶著使命上路,鐵肩擔道義,光明磊落,剛正不阿,鄙視群小,鞭笞丑陋,錚錚諫言換來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蠻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卻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卻被鎖住了腳。幽人獨往來,有恨無人省。不肯隨波逐流,不肯隨俗沉浮,不肯隨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獨的夜、孤獨的月,孤獨的人、孤獨的影,孤獨地舔舐傷口,仍血流不止。誰來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長江依舊奔流不息,野馬般奔出一派雄壯,撞擊在沖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訴說一段段傳奇。歷史的長河只能淹沒他們的肉身,卻帶不走他們的英名。刀光劍影暗淡了,鼓角錚鳴遠去了,但傳奇的主角卻是可望建功立業(yè)的讀書人心中的長江,一想到他們就會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如畫的江山,絕代佳人,羽扇綸巾的儒雅瀟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這樣輕松地在汗青上鐫刻下你的名字――周郎。
    少年英雄,讓我如何不想他,讓我如何不敬他,讓我怎能不追隨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早生的華發(fā)讓我對鏡不堪,年華逝水,哀吾生之須臾。人生如此虛幻,又如此短暫,一夢醒來,我還是黃州團練?;ㄖx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周郎,今天我來祭奠你,他年,誰來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還酹江月。
    這一路走來,走得太累,太疲憊。山重水復、山窮水盡,如履薄冰,卻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鎖只能鎖住我的身形,內心的自由卻可以靈魂脫殼。我已經一無所有,誰怕!怕誰!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確一無所有,但我也最富有。雖無榮華聲名之享,亦無宦海沉浮之憂,剝去的是浮名,獲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的曠達。
    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煉出的是火眼金睛,風雨如晦,霜刀雪劍讓我風雨不侵,何妨吟嘯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風雨即風景。我依然會飲酒,卻不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在乎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
    月有圓缺,天有陰晴,回頭看時,蕭瑟之處已是斜照相迎,狼狽之人現在應是笑臉盈盈了,忽喜忽悲,極喜極悲。朋友,當你又一次興致勃勃的時候,是否會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還會有風雨,突如其來,不期而至。風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時,一如從前的我,阿彌陀佛!這是折磨。誰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三首詞很好地展示了蘇軾的心路歷程,成熟的過程。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經過“烏臺詩案”洗禮后的蘇軾,似乎真的領悟了儒釋道三位一體后所倡導的人生價值規(guī)律。他為后世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五
    宋朝詞人蘇軾曾著有一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它是我在宋朝的詞海中最喜歡的一首豪放派詩詞。我喜歡它因為這首詩年代感很強,讀著氣宇軒昂、令人渾身一震;讀完感慨萬千,思緒良多。仿佛走進了詞中所寫的故事里,又仿佛走進了詞人的心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币婚_篇便以廣闊的視野,展示出了恢弘的氣象,感受到一種直接的生命的力量?!按蠼瓥|去”那樣的畫面,實在不是等閑之輩可以想象的,祖國錦繡江山,惟妙惟肖,猶如一幅雄渾的畫卷,簡直“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辩R頭拉遠,周瑜帶領軍隊前往赤壁與曹操決一死戰(zhàn),何等瀟灑,何等灑脫!求娶小喬后,周公瑾雄姿英發(fā)??吹竭@兒,我不禁熱血沸騰,當年,周郎怎樣的氣概,我是知道的。如今追憶起,只覺昔日英雄早已不復存在,心中惋惜。如此開闊雄渾的一首詩,我真的十分喜歡它,因為它豪放,因為它熱血,因為它灑脫?!耙粫r多少豪杰?!倍嗌倜T將領,終將被新一波浪花淹沒,留下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神話。這首詩,當之無愧,豪放。
    當年,蘇軾被貶黃州,心中苦澀,看見這山石峭壁,內心追憶起三國那戰(zhàn)火紛飛、炮火連天的年代,神機妙算、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也好,聰明絕頂、狡詐多端的曹操也罷,不過終究一場空。想到這兒,蘇軾更加惆悵,自己年近50,卻依然功名未就,便覺這番情緒著實可笑,不過故弄玄虛。蘇軾畢竟是蘇軾,便是在這樣失意情緒下,寫出來的詞卻如此豪情滿懷,恣意暢快,想必這首詞寫完了,他的情緒便自我治愈了吧。
    讀完通篇,我只想說,蘇軾的思考,正解。思來想去,每個人到死終究是一場空,你沒有辦法帶點什么去投胎,因為老天爺不允許。當年的種種英雄豪杰被一頁翻過,新一波人才會踴躍而出,跳躍于歷史泛黃的紙上,并接替前人的位置。屬于他們的歷史篇頁已然結束,沒有多少人再會回過頭來為他們感到惋惜,往日英姿永被淹沒,留下一道殘影。有多少人,要像蘇軾這般,酩酊大醉,方能解這世間困苦;又有多少人,唯有借酒消愁,才可掃去心中郁悶,莞爾一笑。
    《念奴嬌·赤壁懷古》道出了歷史的滄桑,說出了昔日英杰的豪邁,說盡了蘇東坡內心的苦悶。我喜歡這首詞,只因為它有一顆明世間真理的心。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六
    當我們登高遠望長江的時候,不禁會想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黃岡赤壁,雖是蘇軾的蒙難之地,卻也是蘇軾文學創(chuàng)作的圣地。這首詞集寫景、詠史、抒情于一體,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所寫。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失落苦悶,于是四處游山玩水排遣憂煩。在黃州城外的赤壁,站在這曾經風煙滾滾的古戰(zhàn)場,壯麗的風景使蘇軾感觸良多,他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的無限風光,同時,也在感嘆時光易逝。
    望著那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的英雄豪杰。向西遠望,看著那古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瑜大敗曹軍的赤壁。赤壁景象壯麗:陡峭的山崖直沖云霄,洶涌的浪拍打著岸邊,卷起的浪花如同千萬堆白雪。多么驚心動魄的景象!面對如此壯麗江山,蘇軾不禁感慨,江山壯美如畫,一時之間,涌現多少英雄豪杰。
    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蘇軾開始懷想當年三國,想到了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那時他真是意氣風發(fā)。指揮戰(zhàn)爭時,周瑜手持羽扇,頭戴綸巾,風度翩翩,只在談笑之間,便使曹操的水軍化為灰燼。這又是何等的英雄氣勢!想當年,周瑜建功立業(yè),年少有為,可是看現在,蘇軾不禁感慨,自己被貶黃州,老大無成,落差甚大。神游古時戰(zhàn)場,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頭發(fā)。但是,蘇軾以胸襟曠達聞名,怎能被這種愁煩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場夢,不去想那種種愁煩,還是放眼大江,灑一杯清酒,憑吊江中的明月吧!
    在這首詞中,蘇軾借著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昔日英雄的追憶,表達了自己空有壯志卻老大無成的悲憤。悲憤之外,那淡遠豁達的襟懷又增添了一分曠達氣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詩詞局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經驗的局面,為此后北宋詞的內容開拓了新方向。
    正是這首詞的氣象磅礴、雄渾蒼涼,最為打動我;正是東坡的曠達胸襟,使我更加渴望品讀他的詩詞,探索他曾經的生活。.。.。.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七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豪放詞,體會豪放詞的風格。
    能力目標:體會
    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品味鑒賞詩歌的語言。
    情感目標:在字斟句酌中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還原”——通過對字詞運用的探討和想象,還原寫景之狀。
    “體悟”——通過對詩歌內容的挖掘和誦讀,體悟蘇軾之情。
    一、交流熱身
    二、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點
    抽讀一生,初步體會豪放詞的特點
    師: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你覺得“豪放”體現在哪里?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領會豪放特色
    1、寫景氣勢磅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朗讀另一版本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學生回答
    2、戰(zhàn)爭場面和英雄形象
    通過詞語的本義和上下文的揣摩,領會相關評點,體會英雄豪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外有明主知遇,內有嬌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參照上述評點,試著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詩句的過程: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誦讀指導:
    從兩個不同版本的比較中,給我們一點誦讀啟示,有一些動詞,在誦讀時需要我們放慢節(jié)奏,加重語氣來重讀強調。比如“淘”、“亂”、“穿”、“拍”、“卷”等。
    學生齊讀
    教師小結: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讀本詞,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誦讀時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樣產生的嗎?
    2、你能否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呈現出那氣勢磅礴的寫景畫面和指揮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較中體會詞的豪放內涵
    詠赤壁(李白)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zhí)煺赵坪#荑び诖似撇芄?BR>    1、通過比較,體會詩人的情感。
    朗讀李白的《詠赤壁》
    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你發(fā)現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寫周瑜的時候突然把筆鋒一轉,引出詞人自己。這也正是詠史和懷古的區(qū)別。題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fā)。贊美周瑜,實際是為了和詩人自己進行對比。無論是寫景,還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2、通過互文性閱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曠達的豪放之情。
    資料鏈接:
    資料一:
    對于“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斷句和理解,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見。
    1、斷句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故國神游”的主語是蘇軾,“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的倒裝。整句話是指詩人自笑在青春不復的時候,還懷想“風流人物”,太多情了。這體現了蘇軾在人生失意時的自我嘲解。
    2、斷句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故國神游”的主語是周瑜,“多情”實際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飽含著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資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東吳孫策親自迎請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國色的小喬。建安十三年(公元2)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
    2、《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湖北黃州游赤壁時的懷古之作,這時作者四十七歲。
    3、(在黃州期間他開墾“東坡”,建造“雪堂”,參禪悟道、研習書法、廣交朋友)蘇東坡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變化,這種變化遂表現在他的寫作上。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他現在所過的流浪漢式的生活,我們很難看做是一種懲處,或是官方的監(jiān)禁。他享受這種生活時,他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語堂《蘇東坡傳》)
    4、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誦讀指導:南宋俞文豹《吹劍錄》記載:“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弊詈笪覀円黄鹪夔H鏘有力地誦讀全詞,感受詩人的豪放、曠達之情。
    四、教師總結:
    第二次反思:
    聯(lián)系課堂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
    2通過本課的學習,是否給你了這樣的啟示:讀一首懷古詞,需要自己去關注寫景、詠史、抒情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懷古詞的閱讀圖式)
    教師總結:詩人創(chuàng)作懷古篇章,并非單純是為了抒發(fā)“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現實的岸邊,去體察歷史。在歷史中襯托現實,在現實中反觀歷史,這就是“歷史的回聲”,這也正是本專題的精髓所在。我們在學習這個專題的其他課文時也要注意把握這一點。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八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于一體,將人帶入江山如畫,奇?zhèn)バ蹓训木吧蜕铄錈o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前幾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著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許多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戰(zhàn)爭故事,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向了那個英雄倍出的遙遠年代,而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句更是令我心靈震撼,久久無法釋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一開頭就描繪了奔騰洶涌的長江水,并且把江山,歷史,人物合寫,將讀者從眼前壯景帶入千古興亡的歷史氣氛中去,感受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作者佇立江邊對景抒情的壯懷?!肮蕢疚鬟叄说朗?,三國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對江山,人物的感想,歸到赤壁之戰(zhàn)的具體史跡上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zhàn)場的氣氛和聲勢,令人聯(lián)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敖饺绠?,一時多少豪杰!”詞人不由得發(fā)出感嘆:錦繡的河山,美麗如畫,那時候,出現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下闋從周瑜寫起,寫得具體,豐滿:剛剛娶小喬為妻的周瑜,春風得意,英姿煥發(fā)?!坝鹕染]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中揮著羽扇,頭上系著綸巾,一身儒將裝束,風度翩翩。談笑風生中,就使曹軍船艦燒為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三句,作者由懷古而轉入個人身世的感慨?!肮蕠保赋啾诠艖?zhàn)場。“故國神游”,即神游故國,是說三國赤壁之戰(zhàn)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靈魂向古代游歷了一番。
    赤壁大戰(zhàn)的時候,周瑜才三十多歲。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yè)未成,反而謫居黃州。此次游覽赤壁,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他豪邁奮發(fā)的感情,故謂“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自己又能怎樣呢?故說“多情應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華發(fā)”,即白發(fā)早生,表面上是說年歲已大,實際上是感嘆光陰虛度。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啊,何必自尋煩惱呢,還是酒灑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間吧。篇末的感傷是一種蒼涼,抒發(fā)了自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側面進一步烘托了全詞的豪邁氣派。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于一體,將人帶入江山如畫,奇?zhèn)バ蹓训木吧蜕铄錈o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戰(zhàn)成名,名垂千古。
    蘇軾在黃州一詞絕唱,唱響千秋。
    滾滾而來的長江,蕩蕩而去的大河曾引起無數文人騷客壯志難酬的感傷,激起無數貶謫之士欄桿拍遍的憤懣。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讓東坡將士子胸中的郁壘化為清風,消于無形。百煉鋼固然會所向披靡,然而折斷是其必然歸宿,那么化為繞指柔吧。誰說退卻一定是懦弱,誰說彎曲一定是屈服,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大濟天下蒼生,積極進取,解倒懸之民于水火是讀書人的使命,帶著使命上路,鐵肩擔道義,光明磊落,剛正不阿,鄙視群小,鞭笞丑陋,錚錚諫言換來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蠻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卻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卻被鎖住了腳。幽人獨往來,有恨無人省。不肯隨波逐流,不肯隨俗沉浮,不肯隨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獨的夜、孤獨的月,孤獨的人、孤獨的影,孤獨地舔舐傷口,仍血流不止。誰來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長江依舊奔流不息,野馬般奔出一派雄壯,撞擊在沖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訴說一段段傳奇。歷史的長河只能淹沒他們的肉身,卻帶不走他們的英名。刀光劍影暗淡了,鼓角錚鳴遠去了,但傳奇的主角卻是可望建功立業(yè)的讀書人心中的長江,一想到他們就會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如畫的江山,絕代佳人,羽扇綸巾的儒雅瀟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這樣輕松地在汗青上鐫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讓我如何不想他,讓我如何不敬他,讓我怎能不追隨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早生的華發(fā)讓我對鏡不堪,年華逝水,哀吾生之須臾。人生如此虛幻,又如此短暫,一夢醒來,我還是黃州團練?;ㄖx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周郎,今天我來祭奠你,他年,誰來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還酹江月。
    這一路走來,走得太累,太疲憊。山重水復、山窮水盡,如履薄冰,卻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鎖只能鎖住我的身形,內心的自由卻可以靈魂脫殼。我已經一無所有,誰怕!怕誰!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確一無所有,但我也最富有。雖無榮華聲名之享,亦無宦海沉浮之憂,剝去的是浮名,獲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寵辱不驚,超然物外的曠達。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煉出的是火眼金睛,風雨如晦,霜刀雪劍讓我風雨不侵,何妨吟嘯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風雨即風景。我依然會飲酒,卻不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在乎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圓缺,天有陰晴,回頭看時,蕭瑟之處已是斜照相迎,狼狽之人現在應是笑臉盈盈了,忽喜忽悲,極喜極悲。朋友,當你又一次興致勃勃的時候,是否會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還會有風雨,突如其來,不期而至。風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時,一如從前的我,阿彌陀佛!這是折磨。誰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三首詞很好地展示了蘇軾的心路歷程,成熟的過程。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經過“烏臺詩案”洗禮后的蘇軾,似乎真的領悟了儒釋道三位一體后所倡導的人生價值規(guī)律。他為后世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壯志在胸,三十成功立業(yè),風采令人折腰。
    我胸懷大志,卻一無所有,正待大展抱負,以抒寫我美麗人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建功立業(yè)過程任重道遠,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夢,戲如人生。
    我自對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嘆歲月蹉跎。東坡先生華發(fā)生時嘆赤壁當年;我今尚年輕,廿幾年頭歲月中,我追夢之余,養(yǎng)性之余,談笑人生。我應緊追公瑾當年,多情風流,羽扇綸巾,建功立業(y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憶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雖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荊棘,漠然視之。萬水千山總是情,我何懼孤獨上路。
    懷古尤有周郎在,憶苦直追東坡居士。指揮若定,從容瀟灑,英雄本色,我應向往。多情應有,談笑風生,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等閑視之。
    檣櫓灰飛煙滅,待我功成名就之際。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莫等華發(fā)生時,嘆公瑾遙思赤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九
    看《念奴嬌·赤壁懷古》,那江流澎湃,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著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許多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戰(zhàn)爭故事,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向了那個英雄倍出的遙遠年代,而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句更是令我心靈震撼,久久無法釋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一開頭就描繪了奔騰洶涌的長江水,并且把江山,歷史,人物合寫,將讀者從眼前壯景帶入千古興亡的歷史氣氛中去,感受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作者佇立江邊對景抒情的壯懷?!肮蕢疚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對江山,人物的感想,歸到赤壁之戰(zhàn)的具體史跡上來。
    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zhàn)場的氣氛和聲勢,令人聯(lián)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苯饺绠?,一時多少豪杰!“詞人不由得發(fā)出感嘆:錦繡的.河山,美麗如畫,那時候,出現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下闋從周瑜寫起,寫得具體,豐滿:剛剛娶小喬為妻的周瑜,春風得意,英姿煥發(fā)?!坝鹕染]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中揮著羽扇,頭上系著綸巾,一身儒將裝束,風度翩翩。談笑風生中,就使曹軍船艦燒為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這三句,作者由懷古而轉入個人身世的感慨?!肮蕠?,指赤壁古戰(zhàn)場?!肮蕠裼巍保瓷裼喂蕠?,是說三國赤壁之戰(zhàn)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靈魂向古代游歷了一番。
    赤壁大戰(zhàn)的時候,周瑜才三十多歲。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yè)未成,反而謫居黃州。此次游覽赤壁,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他豪邁奮發(fā)的感情,故謂“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自己又能怎樣呢?故說“多情應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華發(fā)”,即白發(fā)早生,表面上是說年歲已大,實際上是感嘆光陰虛度。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BR>    品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我醉了——
    “大江東去”,滔滔巨浪千淘萬漱,是否淘到蘇軾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聲?;叵搿盀跖_詩案”的苦楚,皇帝謫貶的敕令,還有那洛陽親友的依戀;東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風流人物”,只能吟“三國周郎赤壁”。
    草船借箭的智謀,火燒赤壁的勇猛,還有周喬愛情的佳話;周郎確是“風流”,確是“豪杰”。傲立于艦舟之上,沖陣于萬軍之鋒,聞江上之濤聲,賞冥空之月色;面對的是曹操精兵強騎,銘記的是小喬囑言寄語,心系的更是孫吳的成敗盛衰。
    東坡何不想風流儒雅,何不想握國之大計、驅外之強敵。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時代容不下他;呵,渾濁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東坡,不禁駕一葉之扁舟,駛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時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聞江上之濤聲啊;但他的心呢,卻已成碎片——一片羨慕,一片懷念,一片愁悶,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秀憋h然間,他也似處周郎故壘。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兒在笑我么?
    峨冠博帶,丹目柳眉;談笑間,指點江山,“檣櫓灰飛煙滅”。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啊。驀然,我卻已生白發(fā),衣衫風塵,神色頹靡;更怨恨,被昏君謫貶。人多情,歲月無情,渾世更無情。
    身在亂世,誰堪風流;時勢造英雄。江仍是長江,壁仍是赤壁,人卻不再風流;人生真是一場夢,匆匆來、匆匆去,誰又知人生幾何?倒不如臨江上之清風,取山間之明月,將萬千愁怨托于悲風!
    且灑一杯烈酒——讓這江月,醉在如畫的江山中;讓這東坡,醉在似夢的人生里。也讓我,醉在東坡赤壁。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一
    蘇軾
    授課時間:12月9日上午第二節(jié)?????授課地點:多媒體a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詞的內容
    3.德育情感目標:體會詞人壯志未酬的感慨,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1、體會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
    教學難點: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方法:誦讀法、指導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引導學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關于文學常識的選擇題。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BR>    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鶴
    (由此題引出本課。)(投影)(并看蘇軾像——錢幣)?
    二、對詞作者蘇軾作簡要介紹(學生回憶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師小結):
    蘇軾坎坷的一生。
    三、放錄音范讀,學生輕聲跟讀。
    四、賞析
    1、 學生朗讀,注意氣勢(教師講評)
    2、 明《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區(qū)別
    (投影:豪放詞派????以詞言志,意境開闊)
    3、 學生再讀,讀出感情、氣勢
    4、 學生表達朗讀感受:豪放、大氣、感傷、不平(凡涉及蘇軾的感受即可)
    5、 思考、討論題:
    1) 上、下闋分別寫什么?
    上闋:描寫赤壁之景,引出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
    下闋:塑造周瑜形象,抒發(fā)自己的感慨。
    2) 上闋一、二、三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說說它的好處。
    3)四、五、六句點明什么?
    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周瑜,為下闋塑造周瑜形象作鋪墊。
    4)七、八、九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6)齊讀?上闋,再次體會景中之情。
    7)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業(yè),英氣勃發(fā),年輕有為(點到即可)
    8)為什么要塑造周瑜這樣的形象?
    抒發(fā)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壯志未酬)。
    (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
    9)最后五句怎樣寫人生感慨?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是感傷,是自責,慨嘆歲月無情而功業(yè)無成。
    10)齊讀全詞,展開想象,進入意境。
    6、小結:
    這首詞,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學生背誦本詞
    六、總結:通過本詩的學習,要了解豪放派的風格特點。學會鑒賞的方法。
    七、作業(yè)布置:自由討論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異同。
    八、教后反饋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二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課內賞析課
    教時安排:一課時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首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同學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zhàn)場。讓我們踏著這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為“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讀得怎么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幻燈2
    3.集體朗讀
    4.師范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lián)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幻燈5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會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zhàn)場 幻燈6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紅燈7
    “亂石穿空”寫什么?“驚濤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寫什么?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啟下,由寫景到寫人幻燈8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怎樣聯(lián)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幻燈9
    寫英雄為什么一定要寫美人?
    (周瑜當年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zhàn)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幻燈10
    討論版本中的“墻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為什么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fā)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幻燈11
    為什么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yè)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郁)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華發(fā),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郁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tài) 幻燈12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一指個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tài),個人認為,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yè)不在最后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yè)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三
    一、知識與技能:
    1、感受詩歌的壯闊意境和豪放風格。
    2、培養(yǎng)學生“感知——體悟——評析”鑒賞詩歌的本事。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誦讀,整體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和意境。
    2、品味鑒賞詩歌的語言,體會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體會詩人無奈、失意又曠達灑脫的復雜情感。
    一、教學重點:
    從誦讀、品味入手,領略詩歌的壯闊意境和豪放風格,體會詩歌情感和藝術風格。
    二、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感知——體悟——評析”鑒賞詩歌的本事;
    體會詩人無奈、失意又曠達灑脫的復雜情感。
    教法、學法:
    教法:
    1、以誦讀帶動自悟。
    2、多媒體輔助教學。
    3、閱讀與啟發(fā)結合。
    4、討論與探究為主。
    學法:
    誦讀詩歌悟情感;個性解讀賞藝術;知人論世探主旨。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剛才這首歌讓人聽得活力滿懷。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觸景生情,借古抒懷,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偉大的詩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蘇軾,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時被貶黃州兩年有余,當他來到黃州城外險峻滄桑的赤壁,同樣情難自已,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想傳達這位偉大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今日,我們就走進蘇軾,感悟這首詩。
    朗讀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抑揚頓挫,并且是情感的準確表達。我想從朗讀中看看大家對這首詞有什么感受。
    1、學生初讀(女生讀,齊讀,男生讀)
    2、教師范讀
    3、小組交流并探究,整體感知情感,說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看學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學生感受不一樣,需尊重學生感知體驗,留待精讀進一步解決。)
    這首詩的整體基調:豪放
    附:“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歌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坡為之絕倒?!?BR>    ——俞文豹《吹劍錄》
    三、精讀,體悟詩歌之情感。
    解題:《念奴嬌赤壁懷古》
    明確參考:這是一首詠古抒懷詩。上片寫景,下片寫人。
    1請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詞,小組內交流,說說這句詞寫了什么樣的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讀出來。(朗讀能夠個人,也可組內共同。)
    朗誦指導:上片: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語音渾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讀,“千古風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強調對風流人物的贊美?!皷|去”“淘盡”語調較低,以顯江水和歷史的流逝。“風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華橫溢,情感豐富的人物。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拍岸”“卷起”重讀,情感激越,氣勢宏大?!按北憩F的是山石的高聳高峭,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從繪形方面寫了赤壁山石的特點,“拍”字洶涌的江水和岸邊的山石相撞擊,二者相撞擊有很大的聲音。從聲音方面寫了赤壁山石的特點?!熬怼弊郑蜗蟮乇憩F了赤壁之水的狂瀾奔騰,“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寫出了浪花雪白的顏色。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山”字拖音,“畫”字拖音,有畫卷展開之感?!昂澜堋敝刈x。
    明確:寫出了壯闊之景。
    2小組交流探討:說一說詩中下片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周瑜作者為什么選擇選擇周瑜
    (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簡便愉快熱烈?!帮w”“滅”輕讀,用于突出周瑜指揮若定,曹軍一潰千里之狀。初”一女子剛出嫁時是最美的,更何況是江南美女小喬呢,小喬是江南一帶的絕色美女,俗話說,美女配英雄,小喬嫁給他,證明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有一種版本“強虜”,沒有“檣櫓”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戰(zhàn)的特點?!坝鹕染]巾”寫出了周瑜的儒將風范。
    周瑜蘇軾
    年齡:25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職位:中郎將東吳都督團練副使
    事業(yè):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我們能夠看出,詠嘆不是目的,最終是為了抒懷。借周瑜之形象抒發(fā)自我內心之情感,表現了自我年歲漸老,事業(yè)難成,壯志難酬的情感。
    明確:寫出了風流之人。
    (2)“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BR>    讀出抑郁,無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叭鐗簟薄敖隆陛p讀,體會此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無奈之情。(教師啟發(fā):如果換成“老當益壯,會將縛住蒼龍”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淚伴終生”,能夠嗎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情感的復雜性)
    教師點評并明確:這句既有壯志未酬的無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曠達。
    四、美讀體味壯景豪情
    統(tǒng)觀全詩,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有變化的,開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寫出了赤壁的壯闊之景,然后詠史而寫出了年少有為的風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華發(fā)”的惆悵失意、抒人生如夢之情,到最終都歸于其曠達的心態(tài)有機地結合起來,極盡筆墨,揮灑豪情,書寫長江,書寫赤壁,書寫英雄周瑜,書寫人生的況味,可謂“壯語盤空,情溢大江”。
    五、拓展蘇軾(或子瞻、東坡),我想對你說
    (設想,你是蘇軾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輩,長輩,讀者,或者蘇軾本人,想對蘇軾說些什么呢)
    感激你,東坡。仕途坎坷,人生無奈,但你用你曠達的胸襟,把這些窘迫苦難,連著滔滔的江水,連著赤壁的滄桑,連著千古的英雄,都化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為了明月的清輝,化為了壯麗的意境,化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這千古名篇,讓它在人類禮貌的星空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結束語:感激赤壁,成就了曠達而成熟的蘇軾;感激蘇軾,書寫了這豪放壯麗的詩篇;感激大家,讓我們共同沉浸在了這詩意的課堂!多謝大家!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2、預習《定風波》,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的感情異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四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多媒體課件
    課內賞析課
    一課時
    一、提問方式復習作者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為“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讀得怎么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
    3、集體朗讀。
    4、師范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三、品味鑒賞: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lián)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會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zhàn)場。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亂石穿空”寫什么?“驚濤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寫什么?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啟下,由寫景到寫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怎樣聯(lián)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
    寫英雄為什么一定要寫美人?
    (周瑜當年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zhàn)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討論版本中的“墻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為什么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fā)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為什么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yè)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郁)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華發(fā),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郁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tài)。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一指個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tài),個人認為,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yè)不在最后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四、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yè)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五、遷移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五
    滾滾長江向東流去,不知那盡頭在何方。大浪滔滔而來,仿佛要吞沒那世間萬物。放眼歷史長河,多少驚濤駭浪,湮沒了多少英雄兒郎。漫步于凋敝的城池之下,有人告訴我那就是傳說中的赤壁古戰(zhàn)場。
    零落的崖石堆砌著,頗有刺破天地之勢。遠遠地,大浪襲來,拍打著倔強的礁石。頓時間白雪般的浪花鋪天蓋地而來。剎那間,時空交錯,仿佛置身于磅礴的歷史畫卷中。你看那山川河岳,壯麗奇?zhèn)ィ尪嗌儆⑿酆澜転橹畩^斗終生。于是我想到赤壁之上的周公瑾,那個時候的他是多么的英姿煥發(fā)啊。手持羽扇,衣袂飄飄,好一副書生氣。
    然而,就是他,這個看似文弱的.少年,卻有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氣魄和膽識。談笑之間便讓敵人灰飛煙滅,聞風喪膽。那初為人婦的小喬該是怎樣的自豪啊,那天仙般的面龐上定然寫滿了自信與榮光。可憐可笑的我。風霜早早地襲上了鬢角。
    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便已將入暮年。人生如大夢一場,總有人歡喜,也有人哀傷。一晃便是幾十年。與其哀嘆,倒不如斟一壺濁酒,與日月同醉。嗚呼,哀哉!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六
    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指導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1課時
    誦讀法
    多媒體
    導入詞風分婉約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鼻懊嫖覀儗W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們學習風格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詞。創(chuàng)設情境,并為對比伏筆。
    初步感知
    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背景簡介: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
    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實景與虛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7、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尾?
    8、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9、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10、多情----愿望;如夢---安慰;酹江月---傾吐解讀下闋,分析人物體會豪邁蒼涼。
    對比歸納:
    1、課內訓練:填表對比本詞與雨霖鈴;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把意境的方法。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作業(yè)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yè)
    課后小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七
    1、了解蘇東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理解蘇東坡的情感矛盾。
    多媒體
    1、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進入主頁面。)
    2、朗讀全文
    (1)一位同學讀,正音。
    (2)齊讀,感受文章。
    3、疏通詞語
    (1)千古:長遠的年代。
    (2)風流:有文采有功績。
    (3)檣櫓:檣,桅桿;櫓,漿。這里指北軍的戰(zhàn)船。
    (4)灰飛煙滅:像灰煙那樣消失。
    (5)華發(fā):白頭發(fā)。
    (6)酹:以酒灑地,用以祭祀
    4、課文分析
    (1)說說你自己對這首詞的感受。
    (2)回答下列問題:
    上闕
    a、描寫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字詞、特點、角度、修辭、基調
    亂、險怪、形、夸張、豪邁奔放
    穿、高峭
    驚、洶涌、聲、比擬
    拍、水石相擊
    卷、狂瀾奔騰、形、比喻
    雪、水色純白、色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高昂。)
    c、對活動在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yè)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肮蕢尽本渚唧w話懷古的時、地、人。
    d、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卞\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展示人物臉譜〉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下闕
    a、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b、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c、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結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果被新派官員彈劾朝廷,捕之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于常州。本首詞是詞人經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但是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個大歷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個人盛衰成敗榮辱,而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盛衰成敗榮辱。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
    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d、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感傷超脫
    1、比較閱讀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特點
    思想、積極、樂觀
    意境、高遠、壯闊
    風格、奔放、灑脫
    2、課堂檢測
    (1)、名稱:詞的全名為、,又稱、、長短句、琴趣、樂章等。
    (2)、分類:按字數分有、、長調(92字)。按節(jié)數分有、、三疊、四疊。
    (3)、流派及代表詞人: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代表詞人、、姜夔等。
    1、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3、有感情的朗誦詞
    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
    1、齊讀(初步感受詞的豪放氣勢)
    2、自由朗讀(把握感情讀)
    3、老師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本詞(老師讀上片,學生讀下片)
    4、作朗讀指導:(開篇三句,起筆空闊,氣勢不凡,應讀得有力度。中間“亂石……千堆雪”寫了江濤洶涌,浪花狂卷的壯麗景色,應讀出一種豪邁語氣。下片中對周瑜動人容貌和出眾才華的句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應讀出羨慕景仰的語調。最后,“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無限感慨,應讀出那種憂傷,失望、無奈的語調)
    5、結合朗讀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本詞。
    1、點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詞的上片,
    2、提問:作者具體描寫了赤壁哪些景觀?面對這些景觀作者生出什么樣的感慨?
    板書:所見所想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驚濤、浪花一時多少豪杰
    3、提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作用(可用《沁園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那首詞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從描寫周瑜的句子中,我們想想在蘇軾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書):婚姻美滿年輕有為受明君器重功績卓著
    7、從周瑜在蘇軾心中的形象,來分析作者為什么懷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討論)
    (板書):對周瑜的仰慕之情來反襯自己的失意,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蘇軾:愛妻離世早生華發(fā)蒙昏君冷落功業(yè)未就
    8、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你怎樣認為?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夢:生命短暫與江月永恒的對比,滄?zhèn)臍v史感)
    (若說消極:請對蘇軾留幾句鼓勵的話)
    9、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當你屢屢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意識)
    三、小結
    本堂課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同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細致分析。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本詞,并默寫本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八
    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情意目標: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談話法討論法
    由林語堂對蘇軾的評價引入新課,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散文家、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一個生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就是蘇軾,本文的作者。
    (1)說說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談談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解釋:《念奴嬌》是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調高亢,遂取為調名?!赌钆珛伞酚置栋僮至睢贰洞蠼瓥|去》《酹江月》《湘月》《壺中天》等。上、下闋100字,有平韻、仄韻兩體?!冻啾趹压拧肥菢祟}。赤壁,即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磯,并非真正的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懷古: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講講宋詞: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是古典文學繼唐詩之后的又一文學高峰?;痉譃椋和窦s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觀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他們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yǎng),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yǎng)分。直到今天,宋詞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4)聊聊背景: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解釋: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作團練副史。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他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豐五年寫下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則堪稱其豪放詞的代表作。
    (1)自由朗讀;(2)集體朗讀;(3)個別朗讀;(4)聽讀課文。
    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寫得比較有氣勢?可自由發(fā)言,說說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開篇就定下了這種高昂的氣勢。
    ——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更有氣勢。三個短語分別從形、聲、視等角度結合起來寫,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請大家一齊讀一讀,要讀出氣勢。
    2、讀了這首詞,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你能否從中讀出一些問題?
    (一)上片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明確:“江水”比喻時光。如孔子曾經說過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碧K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會想起這句“大江東去”。如此的磅礴氣勢,更讓我們聯(lián)想起李白的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這句詞中江水有什么特點?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為一體。在這里,長江已不僅僅是一條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歷史江水的代名詞。作者面對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蕩,懷想往昔無數的風流人物。為下闋英雄出場作了很好的鋪墊。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不一樣?(把“風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家覺得可以不可以?)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風流人物”?
    3、背誦第一句。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提醒接著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1、你讀出了什么意味?
    明確:這里已經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1)“大江”這里具體化為“故壘”;
    (2)“千古”這里具體化為“三國”;
    (3)“風流人物”這里具體化為“周郎”。
    ——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蘇軾知道他所游覽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
    2、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確: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
    3、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
    明確: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齊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三)上片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慮,這三個短語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
    ——“亂石穿空”是從形的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驚濤拍岸”是從聲的角度寫的。“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卷起千堆雪”則是從視的角度來寫的,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和波瀾壯闊。
    2、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你覺得哪些字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實寫赤壁之險峻雄奇,動心駭目。巨濤拍岸,怒濤洶涌,浪花千疊,如雪堆積不斷。
    v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氣勢;
    v “拍”——寫出江水與岸拍擊的力度;
    v “卷”——寫出波濤的巨大力量。
    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筆便勾畫出一幅雄奇壯麗的雪浪圖。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英雄渲染氣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這個人。
    2、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誦讀一下。要讀出豪情,讀出氣勢。
    (1)男女生分句輪流讀。(2)齊背。
    (五)“公瑾”再議(下片第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1、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明確:不能換。
    ——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了。
    ——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
    明確:
    1、“風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人,不能算作“風流人物”,“風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2、關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斷、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雄姿英發(fā)”四字,表現的就是風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綸巾”說的又是“風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明確:“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這樣,我們就把關于“風流人物”一詞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
    4、大家再想想,毛澤東《沁園春·雪》里的“風流人物”,能不能也這樣理解呢?
    明確:不能。毛澤東的詞中的“風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流人物”,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3、有感情的朗誦詞
    教學重點:
    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初步感受詞的豪放氣勢)
    2、自由朗讀(把握感情讀)
    3、老師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本詞(老師讀上片,學生讀下片)
    4、作朗讀指導:(開篇三句,起筆空闊,氣勢不凡,應讀得有力度。中間“亂石……千堆雪”寫了江濤洶涌,浪花狂卷的壯麗景色,應讀出一種豪邁語氣。下片中對周瑜動人容貌和出眾才華的句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應讀出羨慕景仰的語調。最后,“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無限感慨,應讀出那種憂傷,失望、無奈的語調)
    5、結合朗讀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本詞。
    三、解析
    1、點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詞的上片,
    2、提問:作者具體描寫了赤壁哪些景觀?面對這些景觀作者生出什么樣的感慨?
    板書:所見所想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驚濤、浪花一時多少豪杰
    3、提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作用(可用〈〈沁園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那首詞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從描寫周瑜的句子中,我們想想在蘇軾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書):婚姻美滿年輕有為受明君器重功績卓著
    7、從周瑜在蘇軾心中的形象,來分析作者為什么懷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討論)
    (板書):對周瑜的仰慕之情來反襯自己的失意,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蘇軾:愛妻離世早生華發(fā)蒙昏君冷落功業(yè)未就
    8、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你怎樣認為?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夢:生命短暫與江月永恒的對比,滄?zhèn)臍v史感)
    (若說消極:請對蘇軾留幾句鼓勵的話)
    9、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當你屢屢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意識)
    三、小結
    本堂課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同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細致分析。
    四、作業(yè)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本詞,并默寫本詞
    五、板書略:
    六、教學后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二十
    一、教學目的: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3、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學設想:
    1、指導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2、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于蘇軾,我們并不陌生。在詞的發(fā)展史上,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充團練副使。元豐五年,四十五歲的他在游赤壁時,吊古抒懷,寫下了豪放詞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人說,這首詞應該由關西大漢,抬著銅琵琶、敲著鐵綽板來唱。到底是怎樣的豪放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影片,聽朗誦,感受豪放詞風。
    (二)上闋 環(huán)境描寫
    同學們初步感知了這首詞鮮明的豪放風格。豪放風格也體現在上闋的環(huán)境描寫中。師讀上闋。環(huán)境描寫給我們的總體感受可以用雄渾壯闊、撼人心魄來概括。這種特點集中體現在作者的用字上。
    “穿”字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字本義為“馬駭也”,意即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之洶涌;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
    2、 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詞上闋中的環(huán)境描寫有何作用呢?搜索關鍵詞: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 環(huán)境描寫可以提供人物活動的廣闊空間,顯示事件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2、環(huán)境描寫可以展現地區(qū)風貌和風土人情,增強文章的真實感。
    3、環(huán)境描寫可以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4、環(huán)境描寫可以從側面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
    5、環(huán)境描寫可以渲染烘托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明確:環(huán)境描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寥寥數筆便勾畫了它的雄奇壯麗,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為英雄的出場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背景。
    明確:“長江”乃歷史的長河之喻,“浪”既是長江之浪,又比喻歷史長河之浪。
    師:好。由上文的寫景出發(fā),作者生發(fā)感嘆:江山如畫,地靈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眾多豪杰,啟出下闋對英雄人物的描寫。讓我們進入深度閱讀的第二板塊: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較閱讀中領會詞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下闋 懷古
    想想蘇軾是怎樣塑造周瑜形象的?
    明確:
    1、美女襯英雄,表現出周瑜的風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小喬初嫁了”)
    2、面描寫周瑜氣概風度,表現周瑜風度翩翩,志氣昂揚。(“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四)進入合作、探究閱讀板塊,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
    師:“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是說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當年的赤壁來,一定會笑我多情善感,頭發(fā)早早地斑白了吧!這里有種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師:閱讀離不開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但是批判要有觸發(fā)點,創(chuàng)新更應以事實為基礎。在閱讀此詞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批判的精神。
    討論方向提示:
    觀點一:詩句含有消極成分,與前文的豪壯情調不合。
    觀點二:自我安慰之辭,詩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擊時的自慰之辭。
    啟思:曠達與消極是否一致?
    教師總結:反映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是詩人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悲嘆和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辭之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
    可概括為:對比——慚愧——奮發(fā)
    (五)小結:
    本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篇二十一
    作者:劉輝?郵箱:
    教學目的: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設想:指導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詞風分婉約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鼻懊嫖覀儗W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們學習風格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詞。創(chuàng)設情境,并為對比伏筆。
    初步感知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背景簡介: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實景與虛境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7、?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尾?4、?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5、?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6、?多情----愿望;如夢---自慰;酹江月---傾吐解讀下闋,分析人物體會豪邁蒼涼。
    四、對比歸納1、?課內訓練:填表對比本詞與;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把意境的方法。填寫表格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訓練能力
    指點方法
    五、作業(yè)?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yè)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壯志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