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本書,我對人類的情感和欲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寫讀后感時要注意避免夸張和主觀臆斷,保持客觀、理性和謙遜的態(tài)度。小編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以期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初識此書,已經(jīng)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我還在義城工作,是一位特別愛讀書的老同事張榮全老師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對此書嗤之以鼻,認為“認識漢字不就會讀書了嗎?還需要這么厚的一本書來概述和引導嗎?”但是,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閱讀,原來是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專業(yè)性的語言和論述比較多,以至于對當時那個自以為會讀書的我來說,是根本看不進去了,這才是一直擱淺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jīng)由當初那個“自以為是”者成長為“潛心讀書者”。作為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里的書柜由1個變?yōu)?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柜。對于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閱讀,并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于娛樂性質(zhì)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lǐng)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shù)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著“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tài)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jīng)因為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獲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閱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chǔ)閱讀是關(guān)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guān)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chǔ)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chǔ)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
可以這么說,曾經(jīng),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并非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重要的是主動閱讀,與作者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對話。一本新書,就像一個陌生的朋友,需要我們用熱情、主動、接納的情懷,用適當?shù)姆绞椒椒私馑?,走進她,真正地和她融為一體。我想,這,大概才是真正讀懂一本書最高的境界吧。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二
本書圍繞著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以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來展開,作者認為大部分的讀者都對閱讀的目的不加區(qū)分,閱讀主要兩個目的,一是吸收信息,一是提高理解力,前者固然重要,但后者才能促進個人真正的成長。吸收信息只是知其然,增進理解則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本書作者認為我們應當做一個主動地讀者,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對話,最終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并針對每個層次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建議。
這本書對我而言,還是一本好書,因為確實對我有用。困惑于自己讀書雖不少,成長卻有限,最近進行了閱讀及寫作方法論的主題閱讀,這本書則是這次主題閱讀的開端,無疑,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一直以來通過閱讀所獲甚少的原因在于我長期以來只是在進行娛樂閱讀及吸取信息的閱讀,實際上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幾乎沒有得到鍛煉。其次,今后應該如何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無非就是多思考,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如何去思考,如何做到主動地去思考,如何在思考中讓自己與作者產(chǎn)生對話,這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作者在書中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建議,個人認為非常有幫助,接下來我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對這些具體的操作建議重新進行梳理,以方便在今后的閱讀中進行具體的實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guān)于閱讀的書,其中中間穿插了很多邏輯思維的內(nèi)容,這對于個人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也非常有幫助。
個人認為不足的地方。1.盡管作者多次強調(diào)本書的方法可以運用在任何書籍上,但是實際上,分析閱讀的方法明顯更適用于理論性的論述性的研究性的`著作。2.盡管作者針對四個閱讀的層次理論進行了具體的運用(體現(xiàn)在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書籍給出的建議),但是還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提供一個方向,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作者不僅系統(tǒng)地論述并解決閱讀的問題,同時還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具體建議。3.不可否認,為了吸引讀者,文中存在過分夸大該閱讀理論的作用,有些文字也顯得多余。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三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圣經(jīng)。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xiàn)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么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shù)臅?,那么閱讀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信息而已。閱讀高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書,并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xiàn)有的理解力發(fā)起挑戰(zhàn),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我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秘訣就藏在這本閱讀圣經(jīng)里。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四
今天看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受益匪淺。以前不斷讀書卻總感覺不得要領(lǐng)的疑惑現(xiàn)在解決了,原來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書中提到讀書的三個階段:粗略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三個階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階段。只是將書從頭到尾看完,而書的主題、作者的中心思想、情節(jié)設計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閱讀只能從書中吸收到極少的知識和信息。
而分析閱讀則是一句一句去分析書的情節(jié)、作者的意圖、書的論述結(jié)構(gòu)等,將書中的信息盡量挖掘出來。而主題閱讀則更進一步,抓住一個主題,對相關(guān)主題的書進行分析閱讀,并比較討論。后面兩個階段很少人能夠做到,而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才不會讓你覺得毫無所得。
當然,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這般大費周章去做,我只是單指那些高價值的書而已。那些不怎么重要的書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要對書進行分類,判斷書的價值。畢竟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書的數(shù)量浩如煙海,我們只需去認真閱讀我們需要的書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書的應用,有時靈活運用工具書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書的內(nèi)容,進入作者的語境。
最后要在閱讀完一本書后要寫讀書筆記,把對書的理解和感悟記錄下來,最好再對書進行全面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
求知路漫漫,愿始終如一。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五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范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群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shù)的書則當細嚼慢咽。”不管是速讀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為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獲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為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yǎng)才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就相當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并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著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后提出不同類型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shù)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后一段給他致謝。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六
終于重新讀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閱讀的書,她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詮釋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作為一個成年人,基本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大多數(shù)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礎(chǔ)閱讀這個最低的層次上。
分析閱讀是第三層次的閱讀,也是非常耗費心力的閱讀方式通過更深入的閱讀,進一步回答上一層次閱讀中的四個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閱讀方法。我認為分析閱讀,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關(guān)鍵字詞,進而找出作者的觀點和主旨,針對作者的觀點,讀者要認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評判,同意或不同意,為什么?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需要說明的是,值得分析閱讀的書,世界上不超過一千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jīng)典書籍不超過100本,對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與分析閱讀最大的區(qū)別在關(guān)注點不同,分析閱讀的關(guān)注點在以作者的觀點為中心,主題閱讀的關(guān)注點應該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上,讓各種不同書的作者來參與自己主題的討論,然后自己綜合分析比較得出自己的觀點。
閱讀的方法也是一項技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變成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技能。
閱讀點亮生活,閱讀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七
蘇軾曾說:"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題記
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種應當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習慣。然而讀書不是認字,不是圖個熱鬧,懂得如何去讀書當是養(yǎng)成這個習慣最重要的事情。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看來好笑,可能大多數(shù)人看到都會覺得它近乎廢紙,心中想著"我連讀書都不會嗎?"其實不然,讀懂一本書還真的沒那么就簡單。
書中說有許多人看書僅僅是打發(fā)時間,甚至看完就忘,"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當同情"。這話看似冷酷,其實正是對讀書而不得其法的我們最深刻的詮釋。
它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方法。第一層次基礎(chǔ)閱讀,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對句子的理解,只要識字即可,對讀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時所收獲到東東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便是要求讀者將眼光從句子放到全書的格局上,這樣讀者所獲得的便不僅僅是單句的知識,而是全書所寫的內(nèi)容,這便高出了一個層次;第三層次是分析閱讀,如果僅僅是追求消遣或者娛樂就不需要用到這一層次了。這一層次就要求我們在對書中表面的內(nèi)容了解后,對作者想表達的深層的思想進行咀嚼和消化,著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層次便是主題閱讀了,這一層次對讀者的要求很高,此時讀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書之上了,而是要從多門數(shù)中尋找相同的觀點,進行總結(jié)、磨合以及升華,我想這應該是最頂級的讀書方法了。
以前資源有限,古人看書尚需"手自筆錄",前輩看書也許四處淘選,而如今我們想要看書幾乎是隨手可得?,F(xiàn)在不會有人再去以讀書作為消遣,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己,與別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來,讀書的前提條件就是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所以,我在看完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后覺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這一點。我們總是被一些所謂"暢銷書"的噱頭所吸引,而并未檢視它究竟是否適合自己。由此看來,對于早已熟練基礎(chǔ)閱讀的我們而言,檢視閱讀是我們在挑選書籍時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
其次,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而連續(xù)的思考不失為靜心的一個極佳途徑。主動地去翻閱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在檢視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脈絡,將全書連貫起來,這使得你會沉浸在自己的腦海中,不僅僅收起了平時的浮躁,更能幫助你解開在分散閱讀時的疑惑,同時這種新的視角將會帶給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這也正是分析閱讀的價值所在。
最后,所謂的主題閱讀,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閱讀量上才能做到。換句話說,這個層次教我們的是在閱讀了很多書而又理不清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時候,如何去系統(tǒng)的理解,辯證的分析,最終學以致用。在做主題閱讀時,要在腦中同時思考多本書中類似的內(nèi)容,無論觀點是相同的還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我認為,這一層次才是將書本上的東西或用起來的關(guān)鍵。
我算是一個愛看書的人,但是總感覺讀書時有著虧欠:讀到好書時感覺自己的閱讀不求甚解虧欠了作者;讀一般的書時又感覺在虧欠自己的時間。然而看了這本書后,我的這個困難便迎刃而解了。我現(xiàn)在正在讀一本叫做《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的書。里面的內(nèi)容雖然是用很淺顯的語言寫出來的,但思想?yún)s著實很有深度。我在讀這本書時,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話或是一本書中,而是把閱讀當成是一個和自己以往閱讀過的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對照和聯(lián)想的過程。在看完后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不僅僅對這本書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對以往讀到的那些名人傳記、社會學著作當中的內(nèi)容也有了屬于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梢哉f,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總體來說,還是要感謝作者,因為這套方法是我無論對國內(nèi)的著作亦或是國外的著作都在此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預期,因為我知道這樣有方法有條理的閱讀一定會比以前盲目的閱讀擁有更多的活力,迸發(fā)出新的火花。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八
題記:將近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但是如何來提高閱讀的品質(zhì)?從思考怎么來閱讀一本書,閱讀什么書,為什么要讀書,這個逆向過程有助于形成自已的見解。
我是極愛閱讀的,從初中開始,就泡在圖書館,雜志,小說,歷史,人文,什么書都涉獵,看完也就忘了,總覺得自已是一個吞噬文字的魔鬼,吃下去這么多卻沒有變化。在閱讀之前,反思這個問題,得出的一個結(jié)論就是,讀一本書是種輸入,輸入如果沒有輸出,沒有經(jīng)過思想的加工,那么一堆雜亂的文字到你腦海里,輸出的如呼出的空氣,最后真是一無所獲。所以,每一本書都要寫點什么,所思,所得,所用,不一而足。有了這個過程,至少能保證你有想法。想法如何付諸于行動,那是后事了。
圓規(guī)正轉(zhuǎn),本書只深入的講了一件事情,如何來閱讀一本書?
四個層次:
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明了和理解作者字面上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個句子在說什么,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這本書想表達什么等等。從表面去學習一本書,明白書的表象所表達給我們的觀點,這可以從某個角度來解釋為什么我們知道那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檢視閱讀,讀書快與慢的節(jié)奏。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是每本書都要逐句逐字的看,那是基礎(chǔ)閱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閱讀的品質(zhì),檢視閱讀給了一個方向。在讀一本書前,都是需要做功課的,這本書的講點什么,哪些是需要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哪些是是可以粗略瀏覽的,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得出答案,就是其精髓所在。
分析閱讀,檢視閱讀是你提出的問題,而分析閱讀是脫離你的存在,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讀一本書,這樣就不會跳過你本身局限的問題,全面的了解書中的知識點。培根曾經(jīng)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shù)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詳細的過程就不再描述,選擇一本什么樣的書來進行分析閱讀?個人推薦:思考快與慢、學會提問、金字塔原理,等等,會盡快功課。
主題閱讀,按我的理解就是輸出大學畢業(yè)論文。一直耿耿于懷大學的論文,全文都是胡編亂造的,沒有主題,沒有中心論據(jù)。所謂的主題閱讀,應該就是描述和解決一個問題。理論上,經(jīng)過四年的大學教育,我們有大量的課程和閱讀,具備動手實踐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我們還沒有明了大學真正的涵義,沒有獨立的思想和求知的精神。痛定思過,每年給自已定個目標,用主題閱讀的方式輸出一個解決方案。
再次回過頭來思考書本身,我們非常有必要對分析閱讀做一次分析閱讀,在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已的方法。每個人的閱讀習慣不一樣,閱讀書目不一要,時間點不一樣,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樣,盡量回到原點,全面的思索過程,得到一個相對優(yōu)的閱讀方法。
除了輸出讀書筆記,還有件事是一定要做的,那就是經(jīng)典語錄的摘抄。文字的抄寫過程和你閱讀過程輸出的想法和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準備一本漂亮的筆記,來記錄每本書思想的精華,和作者對話。偶爾拿出來朗誦,你會發(fā)現(xiàn),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所以,得出兩個結(jié)論:
每讀完一本書做語錄摘抄;
良好的習慣是品質(zhì)生活的開始!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九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的確,關(guān)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guān)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guān)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為,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guān)羽的悲劇,又蘊含著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為王,我卻一直在心里稱他為“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為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guān)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回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
英雄無愧!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
一直很喜歡“飽讀詩書”“博覽群書”“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這些詞,就像蜜蜂一樣“百花成蜜”,就是那種“富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多讀書。
家里雖然藏書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數(shù)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卻很少。有時候剛剛拿起一本書,也會被其他的事情耽擱,而中斷了閱讀。加上自己看書的速度比較慢,盡管教過學生默讀、速讀、瀏覽等,但是卻落實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讀書較多,終于讀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讀得最快的書,同樣帶給我煩惱最多的書。精彩的對話、復雜的角色、戲劇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愛不釋手。因為沒有借到第一本書,只能在手機上看電子版,后三本書看的是夜以繼日,有時候做飯的間隙也會翻兩頁。連日的“追劇”終于讓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痙攣地跳動。加上那個醫(yī)生“駭人聽聞”的診斷——眼肌痙攣,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面癱。這真讓我心有余悸,對書籍也是愛恨交加??粗切┌b完好的書,在書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會和它們一樣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負了作者,辜負了時光。
怎樣提高閱讀速度,提升閱讀質(zhì)量,收獲閱讀樂趣呢?我的棘手問題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答案。讓我針對某一種類型的書籍,有了很實用的閱讀方法,特別是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經(jīng)。
故事類的書籍,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雖然情節(jié)會有虛構(gòu),但是它總是在滿足我們潛意識或意識中許多的需要。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的愛比現(xiàn)實擁有的還要豐富,那些在面具下潛意識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們總是懷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對閱讀故事建議,我記住了四個問題:第一,這整本書的內(nèi)容是在談些什么?第二,內(nèi)容的細節(jié)是什么?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第三,這本書說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第四個問題,這本書與我何關(guān)?這幾個問題就關(guān)于故事的情節(jié),關(guān)鍵的事件、人物,以及對這本書的評價,和在讀書過程中去感受與體驗,就很好的解決了。
在閱讀故事書中,我記住了快讀,并且是全心全意的讀,讓角色進入自己的心靈,相信其中發(fā)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懷疑。最好是讓想象的作品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人書合一。讀完一本小說之后才能談,把這個故事讀通了。無論如何我都應該知道,故事講完了,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xù)。走出書本,那些角色也沒有了生命力,但是我們卻有了不同的收獲。
愛默生說,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予我的閱讀“寶典”,讓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學作品中去感受,去體驗不一樣的美。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一
《如果我是一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書的書,講了這本書有那么多的“想”和“不想”。
這本書的句式有“我會”、“我希望”、“我愿意”、“我不希望”、“我不想”、“我不愿意”……等。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是“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希望聽到有人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毕胂胱约?,我就很喜歡看書,正是因為讀的書多,我的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升。我還喜歡“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暢游其中,去探尋未知的寶藏?!边@句話,對我來說,知識就是寶藏,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讓我們考上名牌大學,干一番好事業(yè),為祖國添磚加瓦。
親愛的小伙伴,如果你是一本書,你將會是怎樣?如果你再問我,我會自豪地說: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帶著人們?nèi)ュ塾问澜纭?BR>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不想一生只在書架上默默地站著。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給你的問題帶來許多答案。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把我的`知識牢牢地記住。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能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段時間!”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二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chuàng)作的工具類書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全新讀書方式,一種從求知到融會貫通再到持續(xù)探索,再去求知的一個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閉環(huán),而我們則是“被動”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比喻、案例結(jié)合自己實際操作的圖片,讓初學者很容易養(yǎng)成這種好的讀書習慣?!爸两駷橹梗阕x過那么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nèi)容呢?”作者用這樣的靈魂拷問把我們帶入到了他的讀書筆記世界。
“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tài)度和即將發(fā)生的事件的結(jié)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睉{借著這種對“隨時記錄令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這一點達成的共識,作者很容易的把我們帶到了閱讀之前就開始記筆記的道路上。因著一段時間內(nèi)自己的愛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動選擇想要閱讀的書,在閱讀積極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來作者通過案例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幾種技巧:可以書寫任何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任何跟筆記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字、剪報、照片等等。這樣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幫助自己把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延續(xù)下去,另外,按格式標注統(tǒng)一的日期不僅對以后的檢索有幫助,它還回避了時間的壓力,無需給自己定任務,減少了記筆記的抵觸感。
不僅如此,當你抱著要記點什么的心態(tài)去讀書時,往往會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往往會再思考一下作者寫這個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圖。當你讀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沒記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書仔細思考這一章,問自己“難道沒什么收獲?”或者回看這一章的目錄仔細回想……這樣堅持記讀書筆記的感覺太美好了。
當我們被作者引導而體會到了記讀書筆記的好處時,他緊接著告訴我們:別急,還有更妙的。如何讓讀書筆記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和知識系統(tǒng),使你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博學、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是的,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訴你這也許一點都不難。
“所謂創(chuàng)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泵绹鴱V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chuàng)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赡芎芏嗳烁乙粯?,對“創(chuàng)意”、“設計”、“營銷方案”等字樣兒保持著相當?shù)摹熬次贰敝?,因為總覺得這些都需要“靈感”之類的神秘力量垂青,才會在你腦子里“咔嚓”一聲蹦發(fā)出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因為像我一樣“不怎么受垂青”的人通過信息的積累,科學的存儲,養(yǎng)成良好的回顧習慣,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正確的碰撞方式,我們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發(fā)揮作用,變成你腦中一個不錯的注意,或者筆下一篇應題的文章。所以,有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無動于衷,應該馬上查找、翻閱筆記。在參考讀書筆記的同時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現(xiàn)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樣的讀書方法才能真正讓書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讀無法比擬的。
憑著自己感興趣的點選書是自己有意識的去獲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書來讀,做到思維集中要容易的多。帶著寫讀書筆記的目的來閱讀,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盡可能多的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使之升華。經(jīng)?;仡櫾?jīng)的思維火花——讀書筆記,把握任何讓自己思考的時機,有感興趣的問題,有靈光一現(xiàn)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憑借著檢索系統(tǒng)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對照自己當時的想法跟現(xiàn)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創(chuàng)意,這就是讀書筆記的回饋,它成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隨時準備著接受新的信息,不斷的學習、成長。如果檢索發(fā)現(xiàn)沒有這一類的筆記怎么辦,那么恭喜你,又可以去找書了,再一次投入到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美好的過程。
就是這樣,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會讓你不停思考,不停回顧,不停探索,永遠處在獲取智慧的快車道當中,一路狂奔!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三
讀書,似乎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復雜的事,該如何讀書,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diào)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才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么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fā)”,收獲我們自己想要的?!伴喿x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閱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閱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chǔ)上的。通過基礎(chǔ)閱讀,獲取一本書的內(nèi)容;通過檢視閱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gòu)和主題;通過分析閱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閱讀,對同一主題的數(shù)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閱讀,是系統(tǒng)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閱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zhì)和復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盡可能的避免在閱讀中出現(xiàn)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gòu)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了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按譁\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nèi)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么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閱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nèi)粘5拈喿x中。
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閱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閱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么,還要能夠?qū)⒆髡咚磉_的內(nèi)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qū)φ緯M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并能夠用自己的內(nèi)容對大綱進行適當?shù)某鋵?。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通過對這一關(guān)系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chǔ)。
在分析閱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于分析閱讀理解的十五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匯總,并對這十五條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guī)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guī)閱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后續(xù)的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閱讀部分,作者總結(jié)了他對于幾種外在輔助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閱讀,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獨立閱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盡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閱讀之后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閱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閱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shù)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閱讀方法的總結(jié)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zhì)量。
在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閱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閱讀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增進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結(jié):“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四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讀者》,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把笑帶回家》。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那時侯是一個高中生,由于分數(shù)不夠,要交八千元。那天作者回家,父親笑者說下崗了,于是,作者非常生氣。第二天,父親找到了工作,晚上回來衣服上都是泥,作者嫌父親身上臟,就把碗端走了。父親笑著說這孩子。從此,父親每天回來都先把衣服換了,再進家門。兩個月工程完了,父親又去找工作,作者生氣地說他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活的。最后父親決定用三輪車拉貨掙錢。有一次,作者看到了父親的三輪車翻了,冰箱壞了,父親一手摸著冰箱,一手蓋住眼睛,作者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那么悲傷。于是趕緊回家叫母親,他們趕到時,父親已經(jīng)走了。晚上回家時,父親象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父親這種樂觀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作者。作者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父親。父親就用三輪車掙夠了作者上大學的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有種樂觀、拼搏的精神。
《如果我是一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書的書,講了這本書有那么多的“想”和“不想”。
這本書的句式有“我會”、“我希望”、“我愿意”、“我不希望”、“我不想”、“我不愿意”……等。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是“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希望聽到有人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毕胂胱约?,我就很喜歡看書,正是因為讀的書多,我的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升。我還喜歡“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暢游其中,去探尋未知的寶藏。”這句話,對我來說,知識就是寶藏,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讓我們考上名牌大學,干一番好事業(yè),為祖國添磚加瓦。
親愛的小伙伴,如果你是一本書,你將會是怎樣?如果你再問我,我會自豪地說: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帶著人們?nèi)ュ塾问澜纭?BR>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不想一生只在書架上默默地站著。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給你的問題帶來許多答案。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把我的知識牢牢地記住。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能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段時間!”
我最愛的一本書是《少兒百科大全》,它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生物、科技人體、社會文化等多個門類。所有的內(nèi)容都經(jīng)過認真篩選和精煉,所介紹的眾多知識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述出來,并配以精美的圖片,讓我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我在書上看到了美國的"蛾人",它身高足足有兩米左右,長著飛蛾的翅膀,張開翅膀有三米寬,這個奇怪的鳥人,由當?shù)貓蠹埲∶麨槎耆恕N以跁线€看到了天空會下彩色的雪,雪花是白色的,但是歷史上卻曾飄落過五顏六色的彩雪,這是為什么呢?許多科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可能是由原始冷蕨所導致的。原始冷蕨是一種單細胞構(gòu)成的簡單植物,它們在極其寒冷的環(huán)境中繁衍得非??欤屑t的、綠的、紫的等多種。它們能適應雪地反射的陽光,能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來選擇所需要的光線和數(shù)量,來改變自身的顏色。大自然太神奇了,我好想去看看彩雪,在五顏六色的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
圓珠筆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你們知道圓珠筆是怎么寫出字來的嗎?節(jié)假日大部分同學外出旅游,有時乘坐火車,你知道乘坐火車要注意什么嗎?為什么水總往低處流?……如果你們想知道這些知識的奧妙,就去趕快看《少兒百科大全》吧。
值得一讀的書,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讀一本書,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不需要別人的指導或者幫助。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以為自己會讀書,以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我自以為的讀書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問一個問題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書讀好,讀懂,讀得有效,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不僅講了閱讀方法,還有參考書目。正如書里面所說的,好書都是經(jīng)歷過歲月的洗刷而留下來的,經(jīng)典也是人們千挑萬選留下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了,不然也不會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里涉及了很多學科,無論是人文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作者都信手拈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譯問題,這個。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讀懂的,這本書本身邏輯就很嚴密。但我還是要不得不說一下個人認為一個地方的不妥之處: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經(jīng)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在這本書里譯成了:“要死,還是要活?”[捂臉][捂臉] ?說實話,我自己看到這句翻譯的時候有點憤怒了,畢竟之前看過好的翻譯之后,看到這樣的翻譯難免有些轉(zhuǎn)換不過來。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的。加入書架之前有看到過書友在讀,當時沒在意,后來看舍友買了這本書,她說是為了湊單。但我還是加入書架了,后來并沒有開始讀,直到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過,推薦我們?nèi)プx這本書,然后才開始閱讀。閱讀過程有點艱難,在零碎時間來讀這樣一本邏輯性強的書還是比較艱難的,建議做一下筆記,我打算再回去補一下筆記。推薦給更多的書友,如果有機會的話,買紙質(zhì)版的會比較好操作。
在這個快樂的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楊紅櫻阿姨寫的書——《云朵上的學?!?。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初夏:球球老老鼠的子孫告訴了笑貓一個驚人的消息——小白的女主人蜜兒在一所不可思議的學校里當老師,而這個學校,竟然建在云朵上!在這所學校里上學的孩子,都是曾被所困擾的孩子,但現(xiàn)在卻個個都能寫出書。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式不枯燥,并且有著快樂的學習生活,還有奇幻的旅途冒險,親身探索、發(fā)現(xiàn)大自然奧秘: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被學習所困擾的孩子,但是,并不是因為他們笨,也許是教學的方式不合適,如果換一種方式,說不定就可以從差生變成優(yōu)秀生、尖子生。有很少孩子是天生就很笨的,只要靈活運用學習的方式,你就是最閃耀的那顆明珠!
《宇宙最后一本書》講述的是世界被一場巨大的地震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人們都靠著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來度過剩下的日子,這時一個小男孩為了給妹妹治病,踏上了旅程,途中出現(xiàn)一個只會說“巧克力”的5歲男孩,一個完美的少女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都參與到了其中。小男孩發(fā)現(xiàn),這位老人可能是廢墟中最后一個對書感興趣的人,他將在老人的影響下寫出宇宙中的最后一本書。
我覺得這些內(nèi)容是要表達決不退卻的希望與信心的力量。我覺得要是那個老人直接就教大家來學習怎樣去寫書,這樣的話,不是就可以挽救回現(xiàn)在的世界嘍!還有那個5歲小男孩不能只會說“巧克力”啊,你們應該去教教他如何去讀寫各種字的。還有那位美麗的少女,為何不直接帶他們?nèi)ツ亲鞘?,而還要和他們一起吃苦啊。
在學校,我的學習也不好,老是拿倒數(shù)第幾名,寫作業(yè)的時候,老是拖拖拉拉的寫,有時候?qū)懙揭话耄筒粫偃懥?,所以老師被老師點名,要是我有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精神該多好?。?BR> 所以現(xiàn)在,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去學習,去奮斗,相信我的學習一定會好起來的,人緣也會很好的!
“在磨難和歷險中成長,見證書籍與愛的力量?!笨匆娺@句話,我便買了這本書——《宇宙最后一本書》,我讀得廢寢忘食,不到一星期便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12歲的男孩憨頭決定賭上自己的性命,力闖重重危險的關(guān)卡,去尋找一線生機。最后,通過憨頭的努力,妹妹終于脫離了危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憨頭。
憨頭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和我一樣,喜歡藍天,無邊無際的藍天;也喜歡長著綠油油青草的大地,只要看見綠草地,就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大自然給了我們?nèi)祟悷o窮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們??!
跟我不一樣的是,憨頭在遇到重重危險的時候,有一股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了救出自己的妹妹,他被技安抓進了猴男關(guān),憨頭利用穿透塔墩的鋼筋一步一步爬下去,最后成功到達地面。又在死寂的只有沙磧的廢墟中艱難地跋涉了兩個小時,跟粗魯?shù)睾锬星擅钪苄?,最后成功逃出了關(guān)他們的碉堡。正是因為有這股精神,他才能勇往直前,救出他的妹妹。
暴民雖然燒掉了宇宙最后一本紙質(zhì)的書,但是真正的書是燒不掉的',因為它深深地刻在了憨頭的心里。
《老人與海》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告訴人們要有永不言敗、寧折不彎的精神。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漁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結(jié)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這種永不言敗,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而我正缺少這種精神與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記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數(shù)學練習題,由于輔導書是小姨從外地帶回的,一些題型并不熟悉,遇到難題就一躍而過了。這是,爸爸看見了,讓我仔細讀題,一遍讀不懂再讀一遍,直到讀懂。在那時,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不正是我需要的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迎難而上,把這些難題攻克。漸漸的,我喜歡上了做練習題,這也是對我學習的一種挑戰(zhàn)和鍛煉。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這種精神。
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遇到困難鍥而不舍、永不言敗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戰(zhàn)勝困難這只攔路虎,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一個沒有人書寫,也沒有人閱讀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我第一眼看到書名字的時候,就被迷住了,這其實是一部科幻小說。
世界被一場巨大的地震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每個人依靠新奇的科技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沒有希望,沒有愛,完全處在一個幻想的美好的世界里,這樣的生活,這樣的人類,有何意義?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只不過是做白日夢罷了,你永遠也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而就是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發(fā)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憨頭,一個十二歲男孩,患有癲癇病,從小便被父母遺棄。由于生活環(huán)境所迫,他淪為街頭混混,但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心,始終充滿著愛。
萊特,廢墟中僅存的作家。他始終堅信書寫可以喚起人沒對于美好世界的記憶,幫助人類走出困境。
拉娜雅,基因改良人,一位美少女,就是和憨頭的一次遇險,一次機緣,使她走進了普通人的心靈世界。
為了拯救憨豆生患重病的妹妹豆豆,憨頭,萊特,拉娜雅和一個只會說“巧克力”的五歲男孩小臉,一起行動了起來,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終于讓豆豆恢復了健康??墒侨R特卻成為了理想的殉道者。為了完成萊特的遺愿,憨頭寫下了宇宙最后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心里覺得,只要有希望,信心還有勇氣,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同時,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類都需要通過書寫和閱讀來傳遞美好,傳播愛,書寫和閱讀應當與人類同在!是的,無論是書寫,還是閱讀,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我感覺它們就像是我們每天必須干的事情,通過書寫,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傳遞出去。而通過閱讀,你可以了解到別人的感情、故事,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你的一身。
而在故事的最后,拉娜雅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傳遞給憨頭一句話“未來屬于我們”,是呀,未來屬于我們,只要我們共同打造這個美好家園,心中充滿希望,充滿愛,未來一定是最美好的!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五
“在磨難和歷險中成長,見證書籍與愛的力量?!笨匆娺@句話,我便買了這本書——《宇宙最后一本書》,我讀得廢寢忘食,不到一星期便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12歲的男孩憨頭決定賭上自己的性命,力闖重重危險的關(guān)卡,去尋找一線生機。最后,通過憨頭的努力,妹妹終于脫離了危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憨頭。
憨頭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和我一樣,喜歡藍天,無邊無際的藍天;也喜歡長著綠油油青草的大地,只要看見綠草地,就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大自然給了我們?nèi)祟悷o窮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們啊!
跟我不一樣的是,憨頭在遇到重重危險的時候,有一股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了救出自己的妹妹,他被技安抓進了猴男關(guān),憨頭利用穿透塔墩的鋼筋一步一步爬下去,最后成功到達地面。又在死寂的只有沙磧的廢墟中艱難地跋涉了兩個小時,跟粗魯?shù)睾锬星擅钪苄?,最后成功逃出了關(guān)他們的碉堡。正是因為有這股精神,他才能勇往直前,救出他的妹妹。
暴民雖然燒掉了宇宙最后一本紙質(zhì)的書,但是真正的書是燒不掉的',因為它深深地刻在了憨頭的心里。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初識此書,已經(jīng)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我還在義城工作,是一位特別愛讀書的老同事張榮全老師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對此書嗤之以鼻,認為“認識漢字不就會讀書了嗎?還需要這么厚的一本書來概述和引導嗎?”但是,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閱讀,原來是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專業(yè)性的語言和論述比較多,以至于對當時那個自以為會讀書的我來說,是根本看不進去了,這才是一直擱淺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jīng)由當初那個“自以為是”者成長為“潛心讀書者”。作為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里的書柜由1個變?yōu)?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柜。對于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閱讀,并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于娛樂性質(zhì)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lǐng)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shù)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著“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tài)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jīng)因為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獲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閱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chǔ)閱讀是關(guān)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guān)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chǔ)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chǔ)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
可以這么說,曾經(jīng),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并非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重要的是主動閱讀,與作者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對話。一本新書,就像一個陌生的朋友,需要我們用熱情、主動、接納的情懷,用適當?shù)姆绞椒椒私馑?,走進她,真正地和她融為一體。我想,這,大概才是真正讀懂一本書最高的境界吧。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二
本書圍繞著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以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來展開,作者認為大部分的讀者都對閱讀的目的不加區(qū)分,閱讀主要兩個目的,一是吸收信息,一是提高理解力,前者固然重要,但后者才能促進個人真正的成長。吸收信息只是知其然,增進理解則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本書作者認為我們應當做一個主動地讀者,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對話,最終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并針對每個層次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建議。
這本書對我而言,還是一本好書,因為確實對我有用。困惑于自己讀書雖不少,成長卻有限,最近進行了閱讀及寫作方法論的主題閱讀,這本書則是這次主題閱讀的開端,無疑,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一直以來通過閱讀所獲甚少的原因在于我長期以來只是在進行娛樂閱讀及吸取信息的閱讀,實際上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幾乎沒有得到鍛煉。其次,今后應該如何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無非就是多思考,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如何去思考,如何做到主動地去思考,如何在思考中讓自己與作者產(chǎn)生對話,這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作者在書中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建議,個人認為非常有幫助,接下來我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對這些具體的操作建議重新進行梳理,以方便在今后的閱讀中進行具體的實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guān)于閱讀的書,其中中間穿插了很多邏輯思維的內(nèi)容,這對于個人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也非常有幫助。
個人認為不足的地方。1.盡管作者多次強調(diào)本書的方法可以運用在任何書籍上,但是實際上,分析閱讀的方法明顯更適用于理論性的論述性的研究性的`著作。2.盡管作者針對四個閱讀的層次理論進行了具體的運用(體現(xiàn)在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書籍給出的建議),但是還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提供一個方向,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作者不僅系統(tǒng)地論述并解決閱讀的問題,同時還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具體建議。3.不可否認,為了吸引讀者,文中存在過分夸大該閱讀理論的作用,有些文字也顯得多余。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三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圣經(jīng)。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xiàn)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么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shù)臅?,那么閱讀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信息而已。閱讀高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書,并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xiàn)有的理解力發(fā)起挑戰(zhàn),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我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秘訣就藏在這本閱讀圣經(jīng)里。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四
今天看完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受益匪淺。以前不斷讀書卻總感覺不得要領(lǐng)的疑惑現(xiàn)在解決了,原來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書中提到讀書的三個階段:粗略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三個階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階段。只是將書從頭到尾看完,而書的主題、作者的中心思想、情節(jié)設計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閱讀只能從書中吸收到極少的知識和信息。
而分析閱讀則是一句一句去分析書的情節(jié)、作者的意圖、書的論述結(jié)構(gòu)等,將書中的信息盡量挖掘出來。而主題閱讀則更進一步,抓住一個主題,對相關(guān)主題的書進行分析閱讀,并比較討論。后面兩個階段很少人能夠做到,而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才不會讓你覺得毫無所得。
當然,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這般大費周章去做,我只是單指那些高價值的書而已。那些不怎么重要的書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要對書進行分類,判斷書的價值。畢竟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書的數(shù)量浩如煙海,我們只需去認真閱讀我們需要的書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書的應用,有時靈活運用工具書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書的內(nèi)容,進入作者的語境。
最后要在閱讀完一本書后要寫讀書筆記,把對書的理解和感悟記錄下來,最好再對書進行全面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
求知路漫漫,愿始終如一。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五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范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群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shù)的書則當細嚼慢咽。”不管是速讀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為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獲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為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yǎng)才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就相當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并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著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后提出不同類型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shù)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后一段給他致謝。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六
終于重新讀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閱讀的書,她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詮釋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作為一個成年人,基本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大多數(shù)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礎(chǔ)閱讀這個最低的層次上。
分析閱讀是第三層次的閱讀,也是非常耗費心力的閱讀方式通過更深入的閱讀,進一步回答上一層次閱讀中的四個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閱讀方法。我認為分析閱讀,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關(guān)鍵字詞,進而找出作者的觀點和主旨,針對作者的觀點,讀者要認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評判,同意或不同意,為什么?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需要說明的是,值得分析閱讀的書,世界上不超過一千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jīng)典書籍不超過100本,對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與分析閱讀最大的區(qū)別在關(guān)注點不同,分析閱讀的關(guān)注點在以作者的觀點為中心,主題閱讀的關(guān)注點應該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上,讓各種不同書的作者來參與自己主題的討論,然后自己綜合分析比較得出自己的觀點。
閱讀的方法也是一項技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變成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技能。
閱讀點亮生活,閱讀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七
蘇軾曾說:"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題記
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種應當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習慣。然而讀書不是認字,不是圖個熱鬧,懂得如何去讀書當是養(yǎng)成這個習慣最重要的事情。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看來好笑,可能大多數(shù)人看到都會覺得它近乎廢紙,心中想著"我連讀書都不會嗎?"其實不然,讀懂一本書還真的沒那么就簡單。
書中說有許多人看書僅僅是打發(fā)時間,甚至看完就忘,"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當同情"。這話看似冷酷,其實正是對讀書而不得其法的我們最深刻的詮釋。
它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方法。第一層次基礎(chǔ)閱讀,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對句子的理解,只要識字即可,對讀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時所收獲到東東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便是要求讀者將眼光從句子放到全書的格局上,這樣讀者所獲得的便不僅僅是單句的知識,而是全書所寫的內(nèi)容,這便高出了一個層次;第三層次是分析閱讀,如果僅僅是追求消遣或者娛樂就不需要用到這一層次了。這一層次就要求我們在對書中表面的內(nèi)容了解后,對作者想表達的深層的思想進行咀嚼和消化,著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層次便是主題閱讀了,這一層次對讀者的要求很高,此時讀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書之上了,而是要從多門數(shù)中尋找相同的觀點,進行總結(jié)、磨合以及升華,我想這應該是最頂級的讀書方法了。
以前資源有限,古人看書尚需"手自筆錄",前輩看書也許四處淘選,而如今我們想要看書幾乎是隨手可得?,F(xiàn)在不會有人再去以讀書作為消遣,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己,與別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來,讀書的前提條件就是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所以,我在看完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后覺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這一點。我們總是被一些所謂"暢銷書"的噱頭所吸引,而并未檢視它究竟是否適合自己。由此看來,對于早已熟練基礎(chǔ)閱讀的我們而言,檢視閱讀是我們在挑選書籍時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
其次,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而連續(xù)的思考不失為靜心的一個極佳途徑。主動地去翻閱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在檢視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脈絡,將全書連貫起來,這使得你會沉浸在自己的腦海中,不僅僅收起了平時的浮躁,更能幫助你解開在分散閱讀時的疑惑,同時這種新的視角將會帶給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這也正是分析閱讀的價值所在。
最后,所謂的主題閱讀,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閱讀量上才能做到。換句話說,這個層次教我們的是在閱讀了很多書而又理不清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時候,如何去系統(tǒng)的理解,辯證的分析,最終學以致用。在做主題閱讀時,要在腦中同時思考多本書中類似的內(nèi)容,無論觀點是相同的還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我認為,這一層次才是將書本上的東西或用起來的關(guān)鍵。
我算是一個愛看書的人,但是總感覺讀書時有著虧欠:讀到好書時感覺自己的閱讀不求甚解虧欠了作者;讀一般的書時又感覺在虧欠自己的時間。然而看了這本書后,我的這個困難便迎刃而解了。我現(xiàn)在正在讀一本叫做《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的書。里面的內(nèi)容雖然是用很淺顯的語言寫出來的,但思想?yún)s著實很有深度。我在讀這本書時,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話或是一本書中,而是把閱讀當成是一個和自己以往閱讀過的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對照和聯(lián)想的過程。在看完后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不僅僅對這本書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對以往讀到的那些名人傳記、社會學著作當中的內(nèi)容也有了屬于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梢哉f,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總體來說,還是要感謝作者,因為這套方法是我無論對國內(nèi)的著作亦或是國外的著作都在此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預期,因為我知道這樣有方法有條理的閱讀一定會比以前盲目的閱讀擁有更多的活力,迸發(fā)出新的火花。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八
題記:將近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但是如何來提高閱讀的品質(zhì)?從思考怎么來閱讀一本書,閱讀什么書,為什么要讀書,這個逆向過程有助于形成自已的見解。
我是極愛閱讀的,從初中開始,就泡在圖書館,雜志,小說,歷史,人文,什么書都涉獵,看完也就忘了,總覺得自已是一個吞噬文字的魔鬼,吃下去這么多卻沒有變化。在閱讀之前,反思這個問題,得出的一個結(jié)論就是,讀一本書是種輸入,輸入如果沒有輸出,沒有經(jīng)過思想的加工,那么一堆雜亂的文字到你腦海里,輸出的如呼出的空氣,最后真是一無所獲。所以,每一本書都要寫點什么,所思,所得,所用,不一而足。有了這個過程,至少能保證你有想法。想法如何付諸于行動,那是后事了。
圓規(guī)正轉(zhuǎn),本書只深入的講了一件事情,如何來閱讀一本書?
四個層次:
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明了和理解作者字面上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個句子在說什么,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這本書想表達什么等等。從表面去學習一本書,明白書的表象所表達給我們的觀點,這可以從某個角度來解釋為什么我們知道那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檢視閱讀,讀書快與慢的節(jié)奏。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是每本書都要逐句逐字的看,那是基礎(chǔ)閱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閱讀的品質(zhì),檢視閱讀給了一個方向。在讀一本書前,都是需要做功課的,這本書的講點什么,哪些是需要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哪些是是可以粗略瀏覽的,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得出答案,就是其精髓所在。
分析閱讀,檢視閱讀是你提出的問題,而分析閱讀是脫離你的存在,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讀一本書,這樣就不會跳過你本身局限的問題,全面的了解書中的知識點。培根曾經(jīng)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shù)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詳細的過程就不再描述,選擇一本什么樣的書來進行分析閱讀?個人推薦:思考快與慢、學會提問、金字塔原理,等等,會盡快功課。
主題閱讀,按我的理解就是輸出大學畢業(yè)論文。一直耿耿于懷大學的論文,全文都是胡編亂造的,沒有主題,沒有中心論據(jù)。所謂的主題閱讀,應該就是描述和解決一個問題。理論上,經(jīng)過四年的大學教育,我們有大量的課程和閱讀,具備動手實踐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我們還沒有明了大學真正的涵義,沒有獨立的思想和求知的精神。痛定思過,每年給自已定個目標,用主題閱讀的方式輸出一個解決方案。
再次回過頭來思考書本身,我們非常有必要對分析閱讀做一次分析閱讀,在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已的方法。每個人的閱讀習慣不一樣,閱讀書目不一要,時間點不一樣,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樣,盡量回到原點,全面的思索過程,得到一個相對優(yōu)的閱讀方法。
除了輸出讀書筆記,還有件事是一定要做的,那就是經(jīng)典語錄的摘抄。文字的抄寫過程和你閱讀過程輸出的想法和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準備一本漂亮的筆記,來記錄每本書思想的精華,和作者對話。偶爾拿出來朗誦,你會發(fā)現(xiàn),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所以,得出兩個結(jié)論:
每讀完一本書做語錄摘抄;
良好的習慣是品質(zhì)生活的開始!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九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的確,關(guān)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guān)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guān)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為,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guān)羽的悲劇,又蘊含著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為王,我卻一直在心里稱他為“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為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guān)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回腸的凝重。
忠義永存,
英雄無愧!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
一直很喜歡“飽讀詩書”“博覽群書”“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這些詞,就像蜜蜂一樣“百花成蜜”,就是那種“富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多讀書。
家里雖然藏書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數(shù)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卻很少。有時候剛剛拿起一本書,也會被其他的事情耽擱,而中斷了閱讀。加上自己看書的速度比較慢,盡管教過學生默讀、速讀、瀏覽等,但是卻落實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讀書較多,終于讀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讀得最快的書,同樣帶給我煩惱最多的書。精彩的對話、復雜的角色、戲劇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著我,讓我愛不釋手。因為沒有借到第一本書,只能在手機上看電子版,后三本書看的是夜以繼日,有時候做飯的間隙也會翻兩頁。連日的“追劇”終于讓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痙攣地跳動。加上那個醫(yī)生“駭人聽聞”的診斷——眼肌痙攣,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面癱。這真讓我心有余悸,對書籍也是愛恨交加??粗切┌b完好的書,在書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會和它們一樣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負了作者,辜負了時光。
怎樣提高閱讀速度,提升閱讀質(zhì)量,收獲閱讀樂趣呢?我的棘手問題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答案。讓我針對某一種類型的書籍,有了很實用的閱讀方法,特別是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經(jīng)。
故事類的書籍,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雖然情節(jié)會有虛構(gòu),但是它總是在滿足我們潛意識或意識中許多的需要。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的愛比現(xiàn)實擁有的還要豐富,那些在面具下潛意識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們總是懷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對閱讀故事建議,我記住了四個問題:第一,這整本書的內(nèi)容是在談些什么?第二,內(nèi)容的細節(jié)是什么?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第三,這本書說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第四個問題,這本書與我何關(guān)?這幾個問題就關(guān)于故事的情節(jié),關(guān)鍵的事件、人物,以及對這本書的評價,和在讀書過程中去感受與體驗,就很好的解決了。
在閱讀故事書中,我記住了快讀,并且是全心全意的讀,讓角色進入自己的心靈,相信其中發(fā)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懷疑。最好是讓想象的作品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人書合一。讀完一本小說之后才能談,把這個故事讀通了。無論如何我都應該知道,故事講完了,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xù)。走出書本,那些角色也沒有了生命力,但是我們卻有了不同的收獲。
愛默生說,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予我的閱讀“寶典”,讓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學作品中去感受,去體驗不一樣的美。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一
《如果我是一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書的書,講了這本書有那么多的“想”和“不想”。
這本書的句式有“我會”、“我希望”、“我愿意”、“我不希望”、“我不想”、“我不愿意”……等。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是“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希望聽到有人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毕胂胱约?,我就很喜歡看書,正是因為讀的書多,我的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升。我還喜歡“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暢游其中,去探尋未知的寶藏?!边@句話,對我來說,知識就是寶藏,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讓我們考上名牌大學,干一番好事業(yè),為祖國添磚加瓦。
親愛的小伙伴,如果你是一本書,你將會是怎樣?如果你再問我,我會自豪地說: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帶著人們?nèi)ュ塾问澜纭?BR>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不想一生只在書架上默默地站著。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給你的問題帶來許多答案。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把我的`知識牢牢地記住。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能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段時間!”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二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chuàng)作的工具類書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全新讀書方式,一種從求知到融會貫通再到持續(xù)探索,再去求知的一個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閉環(huán),而我們則是“被動”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比喻、案例結(jié)合自己實際操作的圖片,讓初學者很容易養(yǎng)成這種好的讀書習慣?!爸两駷橹梗阕x過那么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nèi)容呢?”作者用這樣的靈魂拷問把我們帶入到了他的讀書筆記世界。
“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tài)度和即將發(fā)生的事件的結(jié)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睉{借著這種對“隨時記錄令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這一點達成的共識,作者很容易的把我們帶到了閱讀之前就開始記筆記的道路上。因著一段時間內(nèi)自己的愛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動選擇想要閱讀的書,在閱讀積極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來作者通過案例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幾種技巧:可以書寫任何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任何跟筆記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字、剪報、照片等等。這樣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幫助自己把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延續(xù)下去,另外,按格式標注統(tǒng)一的日期不僅對以后的檢索有幫助,它還回避了時間的壓力,無需給自己定任務,減少了記筆記的抵觸感。
不僅如此,當你抱著要記點什么的心態(tài)去讀書時,往往會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往往會再思考一下作者寫這個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圖。當你讀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沒記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書仔細思考這一章,問自己“難道沒什么收獲?”或者回看這一章的目錄仔細回想……這樣堅持記讀書筆記的感覺太美好了。
當我們被作者引導而體會到了記讀書筆記的好處時,他緊接著告訴我們:別急,還有更妙的。如何讓讀書筆記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和知識系統(tǒng),使你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博學、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是的,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訴你這也許一點都不難。
“所謂創(chuàng)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泵绹鴱V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chuàng)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赡芎芏嗳烁乙粯?,對“創(chuàng)意”、“設計”、“營銷方案”等字樣兒保持著相當?shù)摹熬次贰敝?,因為總覺得這些都需要“靈感”之類的神秘力量垂青,才會在你腦子里“咔嚓”一聲蹦發(fā)出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因為像我一樣“不怎么受垂青”的人通過信息的積累,科學的存儲,養(yǎng)成良好的回顧習慣,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正確的碰撞方式,我們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發(fā)揮作用,變成你腦中一個不錯的注意,或者筆下一篇應題的文章。所以,有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無動于衷,應該馬上查找、翻閱筆記。在參考讀書筆記的同時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現(xiàn)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樣的讀書方法才能真正讓書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讀無法比擬的。
憑著自己感興趣的點選書是自己有意識的去獲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書來讀,做到思維集中要容易的多。帶著寫讀書筆記的目的來閱讀,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盡可能多的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使之升華。經(jīng)?;仡櫾?jīng)的思維火花——讀書筆記,把握任何讓自己思考的時機,有感興趣的問題,有靈光一現(xiàn)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憑借著檢索系統(tǒng)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對照自己當時的想法跟現(xiàn)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創(chuàng)意,這就是讀書筆記的回饋,它成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隨時準備著接受新的信息,不斷的學習、成長。如果檢索發(fā)現(xiàn)沒有這一類的筆記怎么辦,那么恭喜你,又可以去找書了,再一次投入到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美好的過程。
就是這樣,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會讓你不停思考,不停回顧,不停探索,永遠處在獲取智慧的快車道當中,一路狂奔!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三
讀書,似乎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復雜的事,該如何讀書,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diào)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才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么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fā)”,收獲我們自己想要的?!伴喿x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閱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閱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chǔ)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chǔ)上的。通過基礎(chǔ)閱讀,獲取一本書的內(nèi)容;通過檢視閱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gòu)和主題;通過分析閱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閱讀,對同一主題的數(shù)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閱讀,是系統(tǒng)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閱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zhì)和復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盡可能的避免在閱讀中出現(xiàn)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gòu)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了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按譁\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nèi)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么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閱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nèi)粘5拈喿x中。
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閱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閱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么,還要能夠?qū)⒆髡咚磉_的內(nèi)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qū)φ緯M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并能夠用自己的內(nèi)容對大綱進行適當?shù)某鋵?。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通過對這一關(guān)系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chǔ)。
在分析閱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于分析閱讀理解的十五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匯總,并對這十五條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guī)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guī)閱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后續(xù)的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閱讀部分,作者總結(jié)了他對于幾種外在輔助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閱讀,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獨立閱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盡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閱讀之后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閱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閱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shù)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閱讀方法的總結(jié)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zhì)量。
在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閱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閱讀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增進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結(jié):“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四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讀者》,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把笑帶回家》。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那時侯是一個高中生,由于分數(shù)不夠,要交八千元。那天作者回家,父親笑者說下崗了,于是,作者非常生氣。第二天,父親找到了工作,晚上回來衣服上都是泥,作者嫌父親身上臟,就把碗端走了。父親笑著說這孩子。從此,父親每天回來都先把衣服換了,再進家門。兩個月工程完了,父親又去找工作,作者生氣地說他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活的。最后父親決定用三輪車拉貨掙錢。有一次,作者看到了父親的三輪車翻了,冰箱壞了,父親一手摸著冰箱,一手蓋住眼睛,作者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那么悲傷。于是趕緊回家叫母親,他們趕到時,父親已經(jīng)走了。晚上回家時,父親象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父親這種樂觀拼搏的精神鼓舞了作者。作者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報答父親。父親就用三輪車掙夠了作者上大學的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有種樂觀、拼搏的精神。
《如果我是一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書的書,講了這本書有那么多的“想”和“不想”。
這本書的句式有“我會”、“我希望”、“我愿意”、“我不希望”、“我不想”、“我不愿意”……等。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是“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希望聽到有人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毕胂胱约?,我就很喜歡看書,正是因為讀的書多,我的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升。我還喜歡“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暢游其中,去探尋未知的寶藏。”這句話,對我來說,知識就是寶藏,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讓我們考上名牌大學,干一番好事業(yè),為祖國添磚加瓦。
親愛的小伙伴,如果你是一本書,你將會是怎樣?如果你再問我,我會自豪地說: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帶著人們?nèi)ュ塾问澜纭?BR>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不想一生只在書架上默默地站著。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會給你的問題帶來許多答案。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把我的知識牢牢地記住。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你能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段時間!”
我最愛的一本書是《少兒百科大全》,它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生物、科技人體、社會文化等多個門類。所有的內(nèi)容都經(jīng)過認真篩選和精煉,所介紹的眾多知識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述出來,并配以精美的圖片,讓我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我在書上看到了美國的"蛾人",它身高足足有兩米左右,長著飛蛾的翅膀,張開翅膀有三米寬,這個奇怪的鳥人,由當?shù)貓蠹埲∶麨槎耆恕N以跁线€看到了天空會下彩色的雪,雪花是白色的,但是歷史上卻曾飄落過五顏六色的彩雪,這是為什么呢?許多科學家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可能是由原始冷蕨所導致的。原始冷蕨是一種單細胞構(gòu)成的簡單植物,它們在極其寒冷的環(huán)境中繁衍得非??欤屑t的、綠的、紫的等多種。它們能適應雪地反射的陽光,能根據(jù)自身的需要來選擇所需要的光線和數(shù)量,來改變自身的顏色。大自然太神奇了,我好想去看看彩雪,在五顏六色的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
圓珠筆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你們知道圓珠筆是怎么寫出字來的嗎?節(jié)假日大部分同學外出旅游,有時乘坐火車,你知道乘坐火車要注意什么嗎?為什么水總往低處流?……如果你們想知道這些知識的奧妙,就去趕快看《少兒百科大全》吧。
值得一讀的書,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讀一本書,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不需要別人的指導或者幫助。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以為自己會讀書,以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我自以為的讀書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問一個問題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書讀好,讀懂,讀得有效,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不僅講了閱讀方法,還有參考書目。正如書里面所說的,好書都是經(jīng)歷過歲月的洗刷而留下來的,經(jīng)典也是人們千挑萬選留下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了,不然也不會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里涉及了很多學科,無論是人文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作者都信手拈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譯問題,這個。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讀懂的,這本書本身邏輯就很嚴密。但我還是要不得不說一下個人認為一個地方的不妥之處: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經(jīng)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在這本書里譯成了:“要死,還是要活?”[捂臉][捂臉] ?說實話,我自己看到這句翻譯的時候有點憤怒了,畢竟之前看過好的翻譯之后,看到這樣的翻譯難免有些轉(zhuǎn)換不過來。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的。加入書架之前有看到過書友在讀,當時沒在意,后來看舍友買了這本書,她說是為了湊單。但我還是加入書架了,后來并沒有開始讀,直到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過,推薦我們?nèi)プx這本書,然后才開始閱讀。閱讀過程有點艱難,在零碎時間來讀這樣一本邏輯性強的書還是比較艱難的,建議做一下筆記,我打算再回去補一下筆記。推薦給更多的書友,如果有機會的話,買紙質(zhì)版的會比較好操作。
在這個快樂的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楊紅櫻阿姨寫的書——《云朵上的學?!?。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初夏:球球老老鼠的子孫告訴了笑貓一個驚人的消息——小白的女主人蜜兒在一所不可思議的學校里當老師,而這個學校,竟然建在云朵上!在這所學校里上學的孩子,都是曾被所困擾的孩子,但現(xiàn)在卻個個都能寫出書。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式不枯燥,并且有著快樂的學習生活,還有奇幻的旅途冒險,親身探索、發(fā)現(xiàn)大自然奧秘: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被學習所困擾的孩子,但是,并不是因為他們笨,也許是教學的方式不合適,如果換一種方式,說不定就可以從差生變成優(yōu)秀生、尖子生。有很少孩子是天生就很笨的,只要靈活運用學習的方式,你就是最閃耀的那顆明珠!
《宇宙最后一本書》講述的是世界被一場巨大的地震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人們都靠著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來度過剩下的日子,這時一個小男孩為了給妹妹治病,踏上了旅程,途中出現(xiàn)一個只會說“巧克力”的5歲男孩,一個完美的少女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都參與到了其中。小男孩發(fā)現(xiàn),這位老人可能是廢墟中最后一個對書感興趣的人,他將在老人的影響下寫出宇宙中的最后一本書。
我覺得這些內(nèi)容是要表達決不退卻的希望與信心的力量。我覺得要是那個老人直接就教大家來學習怎樣去寫書,這樣的話,不是就可以挽救回現(xiàn)在的世界嘍!還有那個5歲小男孩不能只會說“巧克力”啊,你們應該去教教他如何去讀寫各種字的。還有那位美麗的少女,為何不直接帶他們?nèi)ツ亲鞘?,而還要和他們一起吃苦啊。
在學校,我的學習也不好,老是拿倒數(shù)第幾名,寫作業(yè)的時候,老是拖拖拉拉的寫,有時候?qū)懙揭话耄筒粫偃懥?,所以老師被老師點名,要是我有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精神該多好?。?BR> 所以現(xiàn)在,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去學習,去奮斗,相信我的學習一定會好起來的,人緣也會很好的!
“在磨難和歷險中成長,見證書籍與愛的力量?!笨匆娺@句話,我便買了這本書——《宇宙最后一本書》,我讀得廢寢忘食,不到一星期便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12歲的男孩憨頭決定賭上自己的性命,力闖重重危險的關(guān)卡,去尋找一線生機。最后,通過憨頭的努力,妹妹終于脫離了危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憨頭。
憨頭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和我一樣,喜歡藍天,無邊無際的藍天;也喜歡長著綠油油青草的大地,只要看見綠草地,就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大自然給了我們?nèi)祟悷o窮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們??!
跟我不一樣的是,憨頭在遇到重重危險的時候,有一股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了救出自己的妹妹,他被技安抓進了猴男關(guān),憨頭利用穿透塔墩的鋼筋一步一步爬下去,最后成功到達地面。又在死寂的只有沙磧的廢墟中艱難地跋涉了兩個小時,跟粗魯?shù)睾锬星擅钪苄?,最后成功逃出了關(guān)他們的碉堡。正是因為有這股精神,他才能勇往直前,救出他的妹妹。
暴民雖然燒掉了宇宙最后一本紙質(zhì)的書,但是真正的書是燒不掉的',因為它深深地刻在了憨頭的心里。
《老人與海》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告訴人們要有永不言敗、寧折不彎的精神。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漁的生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全部吃光了。結(jié)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我很佩服老人這種永不言敗,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而我正缺少這種精神與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記得有一次,我在家做數(shù)學練習題,由于輔導書是小姨從外地帶回的,一些題型并不熟悉,遇到難題就一躍而過了。這是,爸爸看見了,讓我仔細讀題,一遍讀不懂再讀一遍,直到讀懂。在那時,我想起了那位老人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不正是我需要的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迎難而上,把這些難題攻克。漸漸的,我喜歡上了做練習題,這也是對我學習的一種挑戰(zhàn)和鍛煉。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這種精神。
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那位老人那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遇到困難鍥而不舍、永不言敗才能闖過這些暗礁險灘,戰(zhàn)勝困難這只攔路虎,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一個沒有人書寫,也沒有人閱讀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我第一眼看到書名字的時候,就被迷住了,這其實是一部科幻小說。
世界被一場巨大的地震毀滅,到處是一片片的廢墟,人們忘記了從前,也看不到未來。書籍消失了,每個人依靠新奇的科技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沒有希望,沒有愛,完全處在一個幻想的美好的世界里,這樣的生活,這樣的人類,有何意義?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只不過是做白日夢罷了,你永遠也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而就是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發(fā)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憨頭,一個十二歲男孩,患有癲癇病,從小便被父母遺棄。由于生活環(huán)境所迫,他淪為街頭混混,但是,他卻有一顆善良的心,始終充滿著愛。
萊特,廢墟中僅存的作家。他始終堅信書寫可以喚起人沒對于美好世界的記憶,幫助人類走出困境。
拉娜雅,基因改良人,一位美少女,就是和憨頭的一次遇險,一次機緣,使她走進了普通人的心靈世界。
為了拯救憨豆生患重病的妹妹豆豆,憨頭,萊特,拉娜雅和一個只會說“巧克力”的五歲男孩小臉,一起行動了起來,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終于讓豆豆恢復了健康??墒侨R特卻成為了理想的殉道者。為了完成萊特的遺愿,憨頭寫下了宇宙最后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心里覺得,只要有希望,信心還有勇氣,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同時,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類都需要通過書寫和閱讀來傳遞美好,傳播愛,書寫和閱讀應當與人類同在!是的,無論是書寫,還是閱讀,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我感覺它們就像是我們每天必須干的事情,通過書寫,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傳遞出去。而通過閱讀,你可以了解到別人的感情、故事,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你的一身。
而在故事的最后,拉娜雅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傳遞給憨頭一句話“未來屬于我們”,是呀,未來屬于我們,只要我們共同打造這個美好家園,心中充滿希望,充滿愛,未來一定是最美好的!
閱讀一本書的讀后感篇十五
“在磨難和歷險中成長,見證書籍與愛的力量?!笨匆娺@句話,我便買了這本書——《宇宙最后一本書》,我讀得廢寢忘食,不到一星期便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12歲的男孩憨頭決定賭上自己的性命,力闖重重危險的關(guān)卡,去尋找一線生機。最后,通過憨頭的努力,妹妹終于脫離了危險。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憨頭。
憨頭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和我一樣,喜歡藍天,無邊無際的藍天;也喜歡長著綠油油青草的大地,只要看見綠草地,就想在上面打個滾兒。大自然給了我們?nèi)祟悷o窮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們啊!
跟我不一樣的是,憨頭在遇到重重危險的時候,有一股百折不撓的精神。為了救出自己的妹妹,他被技安抓進了猴男關(guān),憨頭利用穿透塔墩的鋼筋一步一步爬下去,最后成功到達地面。又在死寂的只有沙磧的廢墟中艱難地跋涉了兩個小時,跟粗魯?shù)睾锬星擅钪苄?,最后成功逃出了關(guān)他們的碉堡。正是因為有這股精神,他才能勇往直前,救出他的妹妹。
暴民雖然燒掉了宇宙最后一本紙質(zhì)的書,但是真正的書是燒不掉的',因為它深深地刻在了憨頭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