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模板20篇)

字號: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事先考慮到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前做好準備,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編寫教案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即明確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教案的范文,供教師們參考和借鑒。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3、交流。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二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強調“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后一朵,也將要“獨去閑”了。悠閑自在的飄走了。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通過預習已經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后去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后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只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閑啊!(生回答,都沒有并說說從哪句詩里知道的。)
    4、沒有伙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愿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么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xù)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閑,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片云,此時此刻有誰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鳥嗎?有白云嗎?只有什么?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么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匯報之后,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云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么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里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獲?
    1、練習背誦并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搜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三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蔼殹笔侵釜氉砸粋€人。請同學們看注釋了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并范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閑”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后兩句,后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后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fā)的情懷。)
    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總結全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四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皡挕钡淖⑨屖恰皾M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梢杂谜Z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五
    獨坐敬亭山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六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3、交流。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七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通過自身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沛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fā)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3、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jié)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學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么?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梢栽谠娋湟馑嫉幕A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八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學習,《獨坐敬亭山》一詩的生字。
    理解詩歌的意思,由詩句想象畫面。
    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課前布置學生自學生字詞,自主了解詩人的生平。
    教學圖片
    導入新課
    了解李白。
    由《早發(fā)白帝城》一詩引出李白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
    學生自由討論有關李白的詩或故事
    寫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現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這首五絕寫于天寶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時,是李白離開京城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寫的。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獨坐敬亭山
    亭
    點擊查看圖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韻母。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習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聽錄音
    劃出節(jié)奏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詞語意思
    獨坐:
    敬亭山:在宣州(現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眾鳥:
    高飛盡:
    獨去閑:
    厭:
    了解詩句意思。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意思是: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的景象,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
    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tài),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我們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tài)時,感知詩人內心的不忍和無奈,令人回腸蕩氣。
    盡閑兩個字,把我們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薄云離散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愿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云也不會飄游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云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露的結果,是詩人有意創(chuàng)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臻g。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我們以聯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與這一句非常類似。
    眾鳥、孤云的動與敬亭山這靜對比更加突出了詩人的無奈!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敬亭山極目如畫,然而風景如畫又怎么樣?我們并不知道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本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無言的景色,抒發(fā)內心無奈的情感。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聯系自己實際談問題:
    我們有沒有過李白的這種孤寂感覺?誰能舉例說明?
    我們是怎么排遣這種孤寂帶來的苦悶感覺的呢?
    這首詩與上首有許多類似之處
    《月下獨酌》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是個樂觀灑脫的人,這在他的很多詩中都表現出來的,請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課堂小結
    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請把他想對敬亭山說的話,寫出來。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怎么安慰他呢?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fā)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3、交流。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
    教學目標:
    1、會寫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能夠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解的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優(yōu)美的唐詩。
    二、書寫朗讀古詩
    1、老師把詩默寫在黑板上,請你照著老師認真抄寫下來。
    教師默寫古詩,學生抄寫。
    3、請你讀一讀這首詩吧,看誰能讀正確,最好能讀得有詩的味道。
    4、指名讀,讓學生把詩讀正確,必要時,教師可范讀。
    三、了解詩意
    學生自己思考詩意。
    2、先來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边@一句,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詞嗎?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重點理解“盡、閑”二字。
    3、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呢?或者說你看到怎樣的一個景象?
    (天上的鳥兒們都高飛遠去了,萬里長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飄遠了。)
    4、看看詩題,什么叫“獨坐”?
    獨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什么樣的情景?
    若這個獨坐的人是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孤獨寂寞)
    5、有感情讀這兩句詩。
    6、你知道這位獨坐在敬亭山上的詩人是誰嗎?
    那么你知道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嗎?請你下課后去查查有關的資料,那時,老師相信你更能體會出詩人當時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詩里的味道來。
    7、那么是不是當高鳥飛盡,孤云飄逝,李白就這樣一直覺得寂寞傷心下去了呢?請看后一句。
    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庇胁幻靼椎淖衷~嗎?
    重點理解“厭”、“相看”(即誰看誰?)
    你怎么理解這句詩的?
    (“我”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著“我”,我們相互總也看不夠,大概只有敬亭山還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10、鳥兒你要飛就飛走吧,白云你要飄也飄走吧,起碼還有敬亭山和我兩兩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從中,你有什么新的體會了嗎?你對李白有什么新的認識?(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喜愛,李白是個很灑脫、樂觀的人。)
    11、有感情讀這句詩。
    12、連起來說說詩意,再次了解一下詩人感情的變化:從感到孤獨寂寞到喜愛敬亭山,樂觀豁達起來。
    13、有感情讀古詩。
    四、背誦
    五、拓展
    李白是個樂觀灑脫的人,這在他的很多詩中都表現出來的,請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 激趣導入
    1、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2、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 釋題,簡介背景
    1、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詩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皡挕钡淖⑨屖恰皾M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 自由吟讀
    1、 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fā)問。
    2、 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 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 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 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導賞析
    1、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課外積累
    1、 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 課外繼續(xù)收集山水詩。
    六、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二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通過自身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沛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fā)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3、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jié)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學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么?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三
    1、同學們,熟悉我嗎?他呢?(指某一學生)他呢?(幻燈片2,指屏幕:我乃詩豪——劉禹錫。)那么他呢?(幻燈片3:我乃詩仙——)
    2、誰還知道李白還有幾個名字?(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3、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還記得這首詩歌嗎?誰能幫老師讀讀?(幻燈片4、《靜夜思》):這首詩中表現出來的是怎樣一個李白?(思念家鄉(xiāng))
    (幻燈片5《贈汪倫》):誰來念一念?這詩中反映的又是怎樣的一位李白?(有情有義)還有我們上學期學過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一樣。
    (幻燈片6《望廬山瀑布》):誰來念一念?這又是一位怎樣的李白?(寄情山水,愛玩的李白)
    師: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了解他的另一個側面。
    1、讀題,解題。(幻燈片8)(板書題目:“獨”字特大)
    師:你認為題目中的哪個字眼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獨”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坐著看敬亭山)
    你從獨字中猜想到了什么?(詩人是一個人,內心孤獨寂寞)
    既然是孤獨寂寞,題目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慢、輕)
    2、詩人一個人坐著看敬亭山,他看到了什么,觸及了他內心深處怎樣的'感受?下面讓我們走進詩歌,去細細體味那景、那情。(幻燈片13)請自由讀詩歌兩遍,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3、誰能讀讀詩歌?
    誰能評評他(她)讀得怎么樣?(注意節(jié)奏、速度、語調:字音呢?節(jié)奏呢?)(板書:讀:音斷而氣不斷)
    你能讀讀嗎?
    (幻燈片14)出示帶節(jié)奏的詩歌齊讀。
    師提示:慢點、沉點,再慢點,再沉點,
    最后一次配上音樂,你越讀就越感到什么?(孤獨、寂寞)
    1、讀一二句,體會孤獨寂寞感
    師:請看一二句,說說你剛才是從哪些字眼中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的?
    生:盡。
    師:(幻燈片15)“盡”是什么意思?(可提示學生:還記得“孤帆遠影碧空盡”嗎?
    (飛走了,沒有了)鳥飛走了,撇下詩人不管了,所以詩人顯得很孤獨。還有嗎?生:孤云
    生:獨去
    師:什么意思?
    生:飄走了。
    師:是怎樣飄走的?哪個字告訴我們?(“閑”)天上的云雖然在飄蕩,但飄得——慢
    生:很長時間
    師:所以,最能襯托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是“閑”字。那你能讀出坐了很長時間的感覺嗎?(指導讀好第2句)
    師:滿山不見一只鳥影,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
    徑庭山???(幽靜)詩人的孤獨感雖不直說,也已經彌滿了整座山了。誰能再讀出詩人的孤獨寂寞感?(讀1、2句)
    師:你能根據剛才的字意說說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嗎?
    過渡: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墒?,在詩人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卻
    離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也棄他而去。板書:眾鳥盡(離),孤云閑(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傷感呢?你想過么?這需要了解一下寫詩的背景。(板書:悟——聯背景)
    2、介紹背景(幻燈片16)
    誰能幫我讀讀寫作背景?(請生讀)
    3、理解后兩句。
    師:現在你明白李白為什么孤獨寂寞了嗎?可是鳥兒、云兒都不明白李白的心,都
    棄他而去,難道就沒有誰留下來陪李白嗎?(有)
    師:誰?
    生:敬亭山
    你能根據老師提示的字意說說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嗎?
    (幻燈片17,根據生的回答出示詩句意思生讀)
    師:孤獨的李白終于找到了對他不離不棄的人,此時他內心里充滿的是什么感情(驚喜、感激、喜愛??)(板書:愛)
    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來嗎?
    師:是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配樂)人看著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
    山陪伴著人。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他們惺惺相惜。李白啊李白,你有有什么話(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www、bsmz、net)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又有什么話對李白說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替他們這對朋友寫一寫心里話吧。
    師:(幻燈片18)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對他說:“”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對他說:“”(師巡視,生練寫)
    交流:
    1: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獨么,連云和鳥都遺棄我了。
    2: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會遺棄你!
    3:朋友,現在只有我倆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們都很孤獨。
    4:李白,我真為你感到孤獨!)
    4、引讀。(幻燈片19)
    師:敬亭山啊,敬亭山!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真是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真是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李白說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BR>    師:而敬亭山也說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李太白!
    師:李白會孤獨嗎?(不會)哪些人會想著他?
    還記得《靜夜思》嗎?
    (如果有時間就讓生背詩)
    誰會想著他?
    師:是啊,李白不孤獨,家鄉(xiāng)的親人會想著他
    還記得《贈汪倫》嗎?誰會想著他?
    師:是呀,李白不孤獨,勞動人民會想著他,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會想著他,
    讓我們一齊誦頌他的詩歌,再次感受這位大詩人的情懷吧。
    (幻燈片20,配樂朗讀,可以反復讀)
    師:讓我們也記住這位中國文化史上杰出的詩人——詩仙:李白。(生讀)
    同位背、黙詩歌。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唐)
    眾鳥盡(離)讀:音斷氣不斷
    李白解:拆分法
    孤云閑(棄)悟:聯背景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四
    和寨中學課堂教學設計科目 語文 編寫時間 年月日 第二輪修改時間 年 月 日課題《獨坐敬亭山》授課班級教者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相關文常常識及關鍵字詞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教學重點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
    計劃課時1課時課型教 學 過 程 設 計第一輪教學設計補充與修改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2、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介紹相關背景導入。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二、新課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办o”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三、嘗試背誦。
    四、作業(yè);預習《望岳》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五
    《獨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單元第一課中的一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詩歌描繪了鳥盡云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心情?!蔼殹笔侨姷脑娧邸?BR>    說學情
    該學段學生已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受知識能力、生活經驗等因素影響,思維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師引導、點撥。
    說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學習通過看注釋、讀想結合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詩句誦讀,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
    說重難點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說教法學法
    教法:以學定教、引導悟得
    學法:讀悟結合、合作交流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學過程
    本詩教學我共設計了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解詩題。題目是文章的文眼,從題目我們就可以大體了解文章內容,詩歌也是如此。我首先引入本課課題,并板書課題:《獨坐敬亭山》。引領學生思考“獨坐”是什么意思?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自然導入新課。
    二、讀詩文。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古詩文的學習起點一定是讀準確,讀通順。因此我用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方式引領,鼓勵學生誦讀詩文,讓課堂上書聲朗朗,熟讀成誦,并嘗試讀出節(jié)奏、韻味。
    三、吟詩韻。在學生熟練誦讀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吟誦,“平長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義行調”,(教師示范)讓吟誦這一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得以傳承,從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詩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
    四、悟詩意?!拔颉蓖怀龅氖菍W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借助注釋、邊讀邊想、小組成員互相交流等方法嘗試理解詩詞大意,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生深入理解,體會成功。
    五、會詩情。深入體會詩人孤單寂寞心情對于學生來講既是本首詩歌學習的重大,同時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引導學生找“盡、孤、只有”等關鍵詞語并仔細品味涵詠:適時插入李白的人生經歷作為背景,同時配樂播放敬亭山畫面,教師以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李白面對敬亭山的內心孤寂的獨白。
    面對如此寂寥空曠的敬亭山,李白看到的是…指名讀詩歌;
    面對人生的種種不幸,李白身處靜寂的敬亭山…學生再讀;
    在敬亭山里,他見山不是山,而是當作他的老朋友,在傾聽他的述說…學生齊讀。
    采用回環(huán)讀、補白讀等方式,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思緒共振。
    同時,領悟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作用,了解古詩中“景中融情”的表達手法。
    六、得詩法。古詩創(chuàng)作中,山水詩往往都是“景中融情”,為加深學生的對這一類詩歌的認識了解,我向學生推介獨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讓學生自主合作運用前面學習古詩的方法,進行拓展遷移,課外延伸,增加積累。隨后在課外作業(yè)安排上我布置了:
    (1)自學《望洞庭》《憶江南》。
    (2)晨誦背誦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為班級詩詞大會做準備。
    這樣以點帶面、課內外結合,在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期,積累更多的優(yōu)秀詩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學生成長鑄魂、固基、打上人生厚重的文化底色。
    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既顯示內容,又展現方法。不僅突出了詩文學習的重點,還彰顯了教和學的清晰流程,方便學生今后進行古詩文學習時遷移應用。
    《獨坐敬亭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六
    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chuàng)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皡挕钡淖⑨屖恰皾M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梢杂谜Z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jié)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七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這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注釋了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情緒。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并范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閑”比較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情緒。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后兩句,后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后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情緒,(了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fā)的情懷。)
    (四).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五).總結全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八
    一、課前談話:
    t:你認識我么?(s回答略)
    t:蘇東坡認識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舉高點!你知道李白有幾個名字?(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李白 李太白?。?BR>    s:青蓮居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李青蓮)
    t:那我們就可以說是“李青蓮”。
    t:回顧李白的詩。誰來背幾首?誰來?。╯都比較緊張)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學生齊背)
    s:思念家鄉(xiāng)。
    t:是啊,那是一個鄉(xiāng)愁(板書:鄉(xiāng)愁滿懷),還有么?
    s:望廬山瀑布。(緊張)s齊背。
    t: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s:瀟灑的李白。
    s:很愛游玩。
    t:是一個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t:從《贈汪倫》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一個怎樣的李白?
    s:戀戀不舍(板書:有情有意)
    t: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豐滿的李白,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
    二、初讀。
    1、讀題。解題。
    (1)t:誰知道敬亭山?(講解: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所以后來又叫做“詩山”?!寣W生理解江南詩山的來由。)
    (2)再讀題。
    t:敬亭山前面有獨坐,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它帶著點什么?
    s讀(讀得很慢)
    t:你為什么這么讀?
    t:再請個小朋友讀。(再讀課題)引:為什么這么輕?
    s:李白很孤獨。
    2、讀詩歌。
    (1)自由練讀。
    老師提示:讀文章,先練習。按自己的節(jié)奏讀兩邊。(好像沒有特別的要求,只是叫學生讀2遍,目標不是很明確。)
    (2)指名讀。
    t:讀的多好??!字正腔圓。
    t:誰再來讀給其他同學聽聽。
    t:誰來做個小小講解員啊,來評價評價啊。(學生比較緊張)
    s1:他讀得孤獨一些
    s2:他讀的比較漫長,說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3)齊讀。
    (4)質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s:為什么相看兩不厭?t: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s:為什么只有徑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
    s:為什么只有一多云飄來飄去?
    s:為什么這里的鳥都飛走了?
    t:李白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走進《獨坐敬亭山》
    t:請同學們讀課題。(s讀)
    (5)獨:說詞語。
    s:孤獨、獨自、獨一無二……
    (6)再讀題。
    三、細讀。
    1、找
    t:下面的古詩里面分別也寫了作者一個人,那些詞語告訴你只有李白一個人呢?一句一句的讀,一個一個的劃。
    s找
    2、交流:
    s:眾鳥高飛盡的“飛盡” 
    t:這句話寫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鳥也沒有了,那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啊?還有么?
    s:孤云獨去閑的“獨去”。就是說……(略)
    t: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徑庭山???!
    s:死氣沉沉
    s:清閑
    3、指讀。齊讀。
    t:最后的云也不見了,李白的心里悠閑么?
    s再讀。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兩不不厭,只有敬亭山!
    t:還有么?
    s:“只有徑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沒有!
    t:有鳥么?
    s:沒有!
    t:還有么?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BR>    t:兩個人看來看去,怎么也看不厭?!畎卓淳赐ど剑赐ど娇蠢畎?,誰也看不厭。
    板書“厭”字(繁體字)
    t:一張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給你怎樣的感覺?s回答(略)
    t: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怎么看也看不厭。誰來讀。
    s讀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
    s再讀。
    四、研讀。
    1、體會孤獨
    t: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徑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為什么這么深情地看著徑庭山呢?(孤獨)
    t:你又是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s:“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t:我們一起讀前兩句。
    s讀。
    t:那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
    s:再讀。
    過渡:
    s(略)
    2、介紹背景
    t:老師來介紹一下背景。(李白罷官的時候,……孤獨寂寞)
    t:現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
    3、讀。
    s讀。個人讀,齊讀。
    4、配樂,范讀。
    t: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
    (朗誦)
    s齊讀
    t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有什么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話對李白說呢。(t的朗誦是深情的,深沉的。)
    5、練習:
    (1)出示: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s寫,t巡視。
    (3)交流。
    s: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獨么,連云和鳥都遺棄我了。
    s: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會遺棄你!
    s:朋友,現在只有我倆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們都很孤獨。
    s:李白,我真為你感到孤獨!
    (4)引讀。
    t:??!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
    s:“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BR>    (精彩!!師生的交流語言連起來像一首詩,教師用詩般的語言把幾個學生的交流穿起來。)
    t:相看兩不厭,只有李青蓮!
    五、拓展。
    補充?!肚锲迅琛烦鍪尽?BR>    1、自由讀,感受李白。
    t:大家展示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
    s讀。齊讀,指名讀。
    2、讀。(有思考要求)
    帶著“這是一個怎樣李白?”再讀《秋蒲歌》。
    s讀。
    3、交流。
    t: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讀出來了么?
    s:這是一孤獨的李白。
    s:發(fā)愁的李白。
    s:孤獨,哀愁。
    t: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
    s:你應該樂觀起來,要堅強。
    s:你要開朗些……
    s:大家會想你的,你要樂觀些。
    t:哪些人會想著他?
    s:勞動人民會想著他。
    s:家鄉(xiāng)的親人會想著他。
    t:還記得《靜夜思》么?(s背)
    t:還記得《贈汪倫》嗎?(s背)
    t: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s背)
    t: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獨!
    六:升華吟誦《獨坐敬亭山》。
    在誦讀與想象中奏響古詩教學的樂章
    雖然,我個人對古詩是情有獨鐘的,但是我始終認為古詩教學教師本身應該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還好象欠缺了許多,加上古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更是無法將自己的理解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且,我認為,小學生誦讀古詩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語言積淀。因此,我雖然喜歡古詩卻不感輕易嘗試。這次之所以選擇上古詩,源于幾個原因。一是去年在網上看到全國第五屆閱讀教學大賽上,王自文的古詩教學課堂實錄,雖然,我沒有親臨現場,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網上更是好評如潮。于是,有一種想嘗試的沖動。其二是因為去年的平湖雙高課選了許多古詩,難度很大,我也想挑戰(zhàn)一回自己,最后是因為,我覺得教材選擇這么多古詩肯定有它的道理,作為教材,我們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于是,我就大膽的嘗試了一回,因為女兒生病了,所以偷了點懶,選擇了去年備好的一份一年級的教案。由于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級學生的底蘊還不夠,所以,嘗試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學意圖和大家商討一下。
    一、誦讀——縱情地渲染詩味
    讀書百遍,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許多有識之士認為,要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代,摒棄繁鎖的講解,在青少年中實施中華古詩文的誦讀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師在關于人教版小語教材中特別提到: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古詩內容教師一般不要主動講,生字詞稍加解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作簡要回答,要把時間放在熟讀成誦和識字寫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贝罅渴聦嵶C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及習慣。低年級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于是,在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自讀后,又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同桌讀、齊讀。為了激發(fā)讀的興趣,我又建議舉行朗讀比賽,組內朗讀后推薦比賽讀,分男女生讀、全體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時間,學生讀詩不下八遍,學生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
    二、想象——入情地再現意趣
    古詩文中異彩紛呈地閃耀著美的光華,令人為之心熱,為之神往。其描景記事寫人表意,無不悅人目、動人心、觸人思、怡人情。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詩的意境是詩人匠心經營的心靈王國。雖然,我們屏棄支離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讀了以后,我們也要讓學生明白詩中寫了什么,這個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圖、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前一階段學生反復讀文的基礎上,學生是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古詩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來的設想是讓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我還是不敢放手,于是通過情景的再現來讓學生了解大意,通過想象來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導入: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2、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
    3、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他的歌聲怎么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4、袁枚看到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么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5、自己讀讀,試著想想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詞把他圈出來,等會兒請大家?guī)兔Α?BR>    交流理解:有不理解的詞嗎?重點理解“振”、“林樾”。
    7、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于是,他就……(想象他會干什么)隨機出示圖片。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借助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整首詩以“袁枚出游所見”的故事形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形象感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從而讓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境中。強調學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詩意,從而積淀語感。最后,我又讓學生做一個小牧童,邊表演,邊誦讀,相信古詩的大意學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積極地閱讀和創(chuàng)造??
    由于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時空的限制,詩意跳躍性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在思緒的太空中翱翔。教師可讓學生借助畫筆,將詩中描繪的情境簡單地勾勒出來,或將古詩改寫成小故事等等。由于這首詩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于是,我布置的一個作業(yè)是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詩從自然中來,從勞動中、從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受到直觀的熏陶感染,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如帶學生走出來,下鄉(xiāng)村欣賞“一去二三里”,上田頭體驗“汗滴禾下土”,臨池畔傾聽“曲項向天歌”,在夜晚模仿“舉頭望明月”……這樣,詩與意相印證,情與景相交融,使學生在真切的體驗中怡情、悟性、開智、明理。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罢Z文學習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因此在學《所見》的基礎上,我又同時告訴學生詩人們之所以成為大詩人,就是因為他們很細心,把所見的及時寫下來,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所見,看看這位大詩人寫的內容是什么時候的所見?在哪里寫的?再讀詩看見了什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舟夜書所見》。并引發(fā)學生去學習其他的詩,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讀讀背背,不斷地積累;背背想想,細細地體會,在學生純真的心靈上,不斷地加深民族經典文化的積淀,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必將激發(fā)他們對燦爛的文明的向往,揚起弘揚民族文化的風帆。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十九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你來!流利!真有感情!你會的真多?。?BR>    (圖片以及古詩)
    是啊,這是一個鄉(xiāng)愁滿懷的李白。(板書:鄉(xiāng)愁滿懷)
    2、《望廬山瀑布》?!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啊,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正是,瀟灑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書:寄情山水)
    3、《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怎樣的李白?
    (請你回答。你也想說,請,)——正如你們感受到的,這是有情有義的李白。(板書:有情有義)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xiāng)的游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這么讀?(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么讀這么重?——哦,是在感嘆?。?BR>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jié)奏自由讀兩遍。開始——好!誰來試試!(讀得多好??!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里聽出了什么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覀円黄饋碜x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BR>    2、這首詩里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么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閑”是指——),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BR>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3、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BR>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叭松靡恢鹤阋印保B飛云去又何足掛齒??!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么此刻這么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氨婙B高飛盡,孤云獨去閑?!?BR>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再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其實在自然環(huán)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你想過么?(你們很善于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后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范讀。
    同學們來!(齊讀)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 ?BR>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里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么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并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好,下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大班篇二十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鏈接: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述,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導入
    師:同學們明白李白嗎?(明白)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看騺y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強調“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后一朵,也將要“獨去閑”了。悠閑自在的飄走了。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明白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通過預習已經明白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后去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超多的詩文,所以敬亭山之后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只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閑啊?。ㄉ卮?,都沒有并說說從哪句詩里明白的。)
    4、沒有伙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情緒?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愿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明白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么會孤獨,會憂傷呢?一齊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xù)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閑,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片云,此時此刻有誰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鳥嗎?有白云嗎?只有什么?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樣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匯報之后,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云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BR>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么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里的話,我們能夠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小超市
    1、練習背誦并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搜集一些描述山水風光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