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活動而制定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案。教案的編寫應該注意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利用。在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元素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一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能夠吃的食品越來越多,慢慢接近成人,家長往往會忽視對寶寶飲食的選擇,給寶寶做飯也不像小時候那么精心了,吃東西要比以前隨便。這時就有可能會出問題,有的寶寶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食物中毒。
新鮮的飯菜營養(yǎng)豐富,剩飯菜在營養(yǎng)價值上已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飯菜,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熱不夠,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寶寶吃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急性腸炎的癥狀。因此,要盡量避免給寶寶吃剩飯菜,特別是剩的時間較長的飯菜。隔夜的飯菜在食用前要先檢查有無異味,確認無任何異味后,應加熱20分鐘后方可食用。
已經買來的食品也應盡快給寶寶食用,不要長期放在冰箱里,時間長了也有可能會超過保質期。還要認清食品的貯藏條件,有的食品要求冷藏,有的要求冷凍,不能只看時間,食品在冷藏條件下存放10天與冷凍條件下存放10天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以為食品只超過保質期兩三天問題不大,因為有些食品上標明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本身就有可能不完全與實際情況相符。打開包裝后,要注意觀察食品有無變色、變味,已有哈喇味的食物就千萬不要給寶寶吃了,否則,吃了這樣的食品就有可能使寶寶食物中毒。
,如各種肉罐頭食品、各種肉腸、袋裝燒雞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劑和色素,容易變質,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而且有些此類食品的生產者未經許可,加工條件很差,需要格外小心。如果選用此類食品應選擇在較正規(guī)的國營超市購買。食用前必須經高溫加熱消毒后方可。
。比如:扁豆中含有對人體有毒的物質,必須炒熟燜透才能食用,否則易引起中毒;豆?jié){營養(yǎng)豐富,但是生豆?jié){中含有難以消化吸收的有毒物質,必須加熱到90度以上時才能被分解,因此豆?jié){必須煮透才能喝;發(fā)了芽的土豆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使人中毒,不能給寶寶食用。
。例如:不能用鐵鍋煮山楂、海棠等果酸含量高的食品,那樣會產生低鐵化合物,致使寶寶中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二
1、學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變質的食物,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往往伴隨著頭暈、發(fā)燒。吐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脫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樣預防。
1、教育學生認識什么是食物中毒,謹防食物中毒。
2、使學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時讓他們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20xx年4月10日下午第2節(jié)
七(1)班教室
一、故事導入黃: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預防食物中毒”。先請大家聆聽一個故事《“瘦肉精”害人精 上海毒倒三百人》。2006年9月,上海市發(fā)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醫(yī)院或醫(yī)務室就診,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單位食堂就餐時吃過豬肉引起中毒的。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動物內臟和肉,會引發(fā)中毒,其臨床表現為心跳過速,面頸、四肢肌肉顫抖,頭暈、頭疼、惡心、嘔吐等?;加懈哐獕旱牟∪?,可能會加重病情而導致意外。
二、學會預防 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們要了解一下怎樣預防。
(1)慎購買。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新鮮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
(2)小心吃。陌生植物不亂吃,變味(異)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凈吃。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長在野外的磨菇、鮮黃花或其他不認識的植物;此外,發(fā)芽的土豆、發(fā)霉的花生、長黑斑的紅薯、霉變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春季宜于磨菇等菌類的生長,在我國農村山區(qū),尤其應當心磨菇中毒事件的發(fā)生。
(3)分開放。生食、熟食要分開存放;用于處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開,避免污染。
(4)加熱透。儲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須再次徹底加熱;腌臘罐頭食品,食用前應煮沸6分鐘~10分鐘。
(5)不過期。不要食用超過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保持廚具和廚房的清潔,抹布經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間歇后應將手洗凈。
(7)避鼠蟲。妥善保管食物,避免與鼠類、昆蟲和貓、狗等動物接觸。
(8)嚴保管。剩余食品要妥善保存,存放農藥、鼠藥和其他化學物品的瓶子或包裝物應有明顯標志,而且應放在兒童不易接觸的地方。不要用飲料瓶、油瓶等儲存化學物品,以免誤食。
萬一發(fā)生了,怎樣應急呢?
三、食物中毒怎樣應急:
使食物吐出來,并趕快去醫(yī)院。
四、總結:
讓我們遠離食物中毒,學會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三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無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從概念范疇來看,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念A防食物中毒的知識,歡迎閱讀。
1.什么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無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從概念范疇來看,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
2.常見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細菌性食物中毒: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等。
有毒動植物中毒: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份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四季豆中毒、發(fā)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發(fā)病突然,發(fā)病人數多且較集中,少則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大多數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但根據進食有毒物質的多少及中毒者的體質強弱,癥狀的輕重會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無傳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進食了同一種有毒食品而發(fā)病,未進食者不發(fā)病。
1.豆?jié){中毒
中毒原因:豆?jié){未經徹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質未被徹底破壞。
主要癥狀:在食用后30 分鐘至1 小時內,出現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無力等中毒癥狀。
預防方法:生豆?jié){燒煮時將上涌泡沫除凈,煮沸后再以又火維持沸騰5 分鐘左右。
特別提示:豆?jié){燒煮到80℃ 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浮,這是“假沸”現象,應繼續(xù)加熱至泡沫消失,待沸騰后,再持續(xù)加熱數分鐘。
2.發(fā)芽馬鈴薯中毒
中毒原因:馬鈴薯中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稱為“龍葵素”的生物堿。平時馬鈴薯中含量極微,但發(fā)芽馬鈴薯的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含量很高。人吃了大量的發(fā)芽馬鈴薯后,會出現龍葵素中毒癥狀。主要癥狀:輕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現象,再重者還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預防方法:如發(fā)芽不嚴重,可將芽眼徹底挖除干凈,并削去發(fā)綠部分,然后放在冷水里浸泡1 小時左右,龍葵素便會溶解在水中。炒馬鈴薯時再加點醋,燒熟煮爛也可除去毒素。
3.河豚魚中毒
中毒原因:河豚毒素中毒。該毒素對熱穩(wěn)定,煮沸、鹽腌、日曬均不被破壞,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臟中也存有較多的毒素。
中毒表現:輕度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嘔吐。中度有上述麻木感進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運動麻痹,重度者全身運動麻痹,骨骼肌松弛無力,言語不清,咽下困難,紫紺,血壓下降,意識尚清楚。極重度者意識不清,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河脈魚中毒發(fā)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一般食后10分鐘到3小時即發(fā)病,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者在10~30分鐘死亡。一旦發(fā)生河脈魚中毒必須迅速進行搶救,以催吐、洗胃與下瀉為主,配合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預防措施:預防河豚中毒應從魚業(yè)產銷上嚴格控制,餐飲服務單位不得經營河豚。
(一)保持廚房環(huán)境和餐用具的清潔衛(wèi)生。
(二)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三)肉及家禽在冷凍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調前充分解凍。
(四)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jié){等應燒熟煮透。
(五)烹調后的食品應在2小時內食用。
(六)妥善貯存食品。食品貯存密封容器內,冰箱內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
(七)避免昆蟲、鼠類或其他動物接觸食品。
(八)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飲用水。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四
通過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和一些臨床表現,知道如何預防和處理生活中的食物中毒情況。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預防和食物中毒的方法
一、生活實例引入
今天早上起床時,我從冰箱里拿了一袋面包出來當早餐。可是,后來我卻沒有吃。你能猜到是什么原因嗎?請幾位同學上來仔細看看,你發(fā)現問題了嗎?(面包過期了)
吃過期的面包會怎樣?會有哪些癥狀?(惡心、嘔吐、腹瀉、暈眩)
飲食安全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生命健康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談談“預防食物中毒”這個話題。
(板書課題:預防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危害、含義及分類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調查食物中毒的案例,分別以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全班展示。
(課件展示教師搜集的食物中毒資料)
(二)理解食物中毒的含義
1、揭示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細菌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疾病的總稱。
2、補充食物中毒的資料
小小廣播站
xxxx年我部通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tǒng)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
學生食物中毒主要發(fā)生在學校食堂、學校周邊的餐館飯店和食品攤販等場所,發(fā)生原因以食物污染或變質以及菜豆加熱溫度不夠為主。
讀了以上的小資料,你有什么感想?
(三)了解食物中毒的分類
剛才,我們了解了食物中毒的含義,你能按照不同的致病病原再給它們分類嗎?請自學課本第29頁內容。
生:按病源的不同,食物中毒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即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土豆、菌類、螃蟹),化學性食物中毒(亞硝酸鹽)等等。
誰能具體說一說這些食物中毒的后果是什么?
生逐一說明。
三、警惕食物中毒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途徑
師:要防止食物中毒,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什么樣的食物吃了容易引起中毒,先說說你了解的吧。
補充:造成食物中毒的途徑資料
天天提醒:
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對腐爛變質嚴重的一切葷腥食品和蔬菜水果,未作消毒處理;
3、生、熟食品混放,使食品上的細菌、殘留的農藥、毒物污染了熟食;
4、洗滌不干凈;
5、喜歡煙、熏、炸、烤的食品,含有有毒物質,會誘發(fā)癌癥;
6、食品添加劑在許多飲料、食品中使用;
7、忽視錢幣、飯菜票等的污染;
8、忽視了病從口入,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小結:以上這些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輕則引起消化道不適,重則可引起急性腸胃炎,誘發(fā)癌癥甚至殃及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講究食品衛(wèi)生。
(二)食物中毒的方法
補充:食物中毒的救治方法資料
小結:食物中毒作為整個社會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單靠我們個人提高警惕時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共同來應對。我們國家已針對食品的安全、衛(wèi)生問題出臺了相關的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其中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三)營養(yǎng)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七)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九)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十)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四、全課總結
總之,對于飲食安全,我們前往不可掉以輕心。食品安全關系著每個人,我們應當了解相關的常識,用科學知識指導我們講課地生活。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就到圖書館或者網上去瀏覽吧!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五
本課題通過對食物中毒及預防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使學生對食物中毒及預防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使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生的終身健康與發(fā)展奠基。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引起食物中毒發(fā)生的原因,及食物中毒的分類。
2、知道食物中毒的常見癥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達到鑒別常見食物中毒的目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知認同“食物中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關注自身和他人的“食物中毒”方面的安全預防。
3、培養(yǎng)自己注意食品安全及關愛他人身體健康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食物中毒的分類
教學難點:常見食物中毒的預防
1、注重與實際生活貼近,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動手合作交流,實現互動教學。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知識更形象、直觀。
4、練習反饋,鞏固知識,加強認知。
1、導入
1、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小黃帽他怎么了?
2、概念
食物中毒的概念:是指因為食用了含有毒物質的食物引起的身體不良反應。
3、癥狀
1、食物中毒常見癥狀:頭暈頭疼、嘔吐、腹脹腹痛。
2、其他癥狀:有時還伴隨發(fā)燒、上吐下瀉,嚴重的可以發(fā)生脫水、產生幻覺、抽搐、休克、昏迷。
4、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霉素食物中毒;3植物性食物中毒;4動物性食物中毒;5化學性食物中毒。
5、預防
接下來請大家觀看視頻,看看視頻是怎樣講解預防食物中毒的。
一、填空題
填空題:
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毒是因為進食了_______物質而引起的___________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題哪位小組能自告奮勇站起來回答一下。教師延生食物中毒的其他癥狀?
第二題舉手回答,其實這道題就是食物中毒的概念,我們又復習了一次,可別忘記哦!
第三題舉手回答,看來同學們對食物中毒的癥狀、概念、分類都有了較好的掌握,接下來我們請看判斷題。
二、判斷題
1、發(fā)霉的花生中含有沙門氏菌。()
2、常吃油炸的食物和方便面。()
3、不能食用發(fā)芽土豆。()
4、切過生菜的刀再切熟食。()
5、購買路邊小攤小販的食物。()
6、食用生豆?jié){。()
三、單項選擇題
1、霉變甘蔗中的毒素3—硝基丙酸,
主要危害()
a、腸胃b、呼吸系統(tǒng)
c、肝臟d、神經中樞
2、下列哪項屬于細菌性食物中毒()
a、發(fā)芽的土豆b、死鱔魚
c、病死豬肉d、生豆?jié){
1、各小組為單位,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結合平時生活實踐,為班級制作一份關于食物中毒與預防的宣傳海報。
2、活動結束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宣傳海報。
通過今天對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對食物中毒及預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癥狀、食物中毒的分類、都有了很好的掌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食品安全意識,能健康的生活和學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六
做好學校衛(wèi)生安全工作,減少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fā)生,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維護社會穩(wěn)定,切實承擔起教育、管理和保護學生的'職責。學校本著為師生的身體健康目的出發(fā),在加強學校常規(guī)管理的同時,加強對食堂食品衛(wèi)生工作管理,即適應對學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標本,以備檢驗;
3、組織校醫(yī)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4、及時將病人送醫(yī)院進行治療,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腸)、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
5、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6、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由上級領導親臨指導善后工作。
1、及時逐級報告
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學生應及時向校領導或老師報告,學校及時向人民醫(yī)院、區(qū)教育局報告。報告資料有:發(fā)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用心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帶給可靠的狀況。
3、如實反映狀況
學校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老師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狀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fā)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狀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狀況之前對可疑食物應立即停止食用。在衛(wèi)生部門查明狀況,確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對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時進行清除。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用具,并進行清洗消毒;
3、對化學性食物中毒,要用熱堿水徹底清潔接觸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觸過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對剩余的可疑食物徹底清理,杜絕中毒隱患。
1、食物中毒報告
學校的食堂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衛(wèi)生部食品衛(wèi)生以及關于《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的精神,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2、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的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狀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學傳普及有關的衛(wèi)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yè)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衛(wèi)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fā)生。
3、前期工作
(1)、食品原料進貨關。學校采購人員要嚴格把關,定點采購,確保所采購的原料貼合有關的規(guī)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wèi)生關。
(2)、嚴把食堂倉庫關。學校食堂倉庫的鑰匙由專人保管,職責落實到人,庫房門口有明顯標記,規(guī)定非食堂工作人員不的進入食堂庫房。定期對庫房里的原料進行檢查,發(fā)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guī)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wèi)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故。
(4)、對每餐的飯菜要做好留樣,取每餐的飯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內保存48小時。
a、食堂應對食品加強衛(wèi)生管理,個性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污染。食堂人員要重視個人衛(wèi)生,定期按規(guī)定進行身體檢查,發(fā)現有不適宜從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帶病者及時調換工作。
b、控制細菌污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wèi)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c、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各餐的熟食品和剩飯,在銷售或使用前務必充分加熱。
1、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時發(fā)現食品感官性狀可疑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后,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2、在全校范圍內樹立食品衛(wèi)生安全意識,時時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fā)生,班主任發(fā)現可疑病情后(食用某一食品后,兩人以上出現同一疑似食物中毒癥狀),及時報告救治,由初步檢查確定,采取以下措施:
(1)觀察病情,對癥處理。
(2)如確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對患病的師生進行初步診斷、治療、護理。
b立即報告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救措施。
c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者與醫(yī)院聯系,救治患病師生。
d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e收集相關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協助衛(wèi)生部門進行事件調查、處理。
3、學校主管領導指揮搶救工作,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搶救,向教育局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匯報,指揮以下部門工作:
(1)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由校長辦立即向上級衛(wèi)生部門報告,報告時間距離發(fā)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破壞現場,等候衛(wèi)生執(zhí)法部門處理。
(4)班主任負責協助護理患病學生,如發(fā)現人數較多,治療護理在班級進行。中毒師生病情較重、人數較多時,應立即送雙林人民醫(yī)院搶救或向120求援。
(5)德育處做好師生思想工作,穩(wěn)定學生情緒;負責家長的疏導工作;學校落實專人理解新聞部門采訪、應對社會質詢;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6)年段要深入各班級配合衛(wèi)生行政部門。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并預測發(fā)展趨勢。
(7)總務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搶救機動車、藥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搶救中心務必品的供應。
(8)食堂負責人要協助衛(wèi)生部門作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衛(wèi)生部門的要求如實帶給有關材料和樣品。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級領導和衛(wèi)生部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fā)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的職責人、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其職責。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扣發(fā)工資、辭退或進行行政處分的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等有全面的了解;
2、提高學生們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預防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顒訙蕚洌?BR> 1、關于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圖片?;顒訒r間:20
11、
11、4班會課活動地點:七年級四班教室活動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些關于傳染病、食物中毒和地方病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內容呈現
(一)傳染病傳染病主要分類:
1、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氣傳播);
2、消化道傳染?。夯紫x病,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水,飲食傳播);
3、血液傳染?。阂倚透窝?,瘧疾,流行性乙腦肝炎,絲蟲病等(生物媒介等傳播);
4、體表傳染?。貉x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淋病等。傳染途徑
1、空氣傳染
2、飛沫傳染
3、糞口傳染
4、接觸傳染
5、垂直傳染
6、血液傳染
(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中毒
3、動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學性食物中毒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補充液體,尤其是涼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
2、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劑;
4、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后再向醫(yī)生咨詢;
5、毋須催吐;
6、飲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三)地方病
病癥分類
1、自然疫源性
病因為微生物和寄生蟲,是一類傳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魯鼠疫、布魯氏菌病、乙型腦炎、森林腦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黑熱病、肺吸蟲病、包蟲病等。
2、化學元素性
因為當地水或土壤中某種(些)元素或化合物過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過食物和飲水作用于人體所產生的疾病。
包括:元素缺乏性和元素中毒性。重點地方病
中國國家重點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節(jié)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魯氏菌病7種。
地方病防治:
(一)化學元素性地方病
1、補充有機體缺乏的元素;
2、限制環(huán)境中過多的元素進入機體。
(二)生物源性地方病
1、殺滅宿主使宿主長期大面積下降是消滅自然疫源地的根本控制;
2、殺滅媒介昆蟲防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重要措施;
3、消毒;
4、通過生物制品接種,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
三、組織討論
通過前面的講解,讓學生們討論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初步認識和預防。
教師總結:預防以上這些其實并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BR> 1、頭發(fā):頭發(fā)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fā)。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6、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7、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8、桌面:整潔無雜物。
四、預防傳染病知識競賽
劃分兩個小組,有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類,分別給兩個小組計分
1、了解春季的常見傳染病
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
2、如何預防?
f、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qū);
四、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情況和效果評價。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八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金日制中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據國家教委制定的《義務教育申小學健康教育大綱》,為確保在校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食物中毒的有效預防,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認真組織廣大師生學習《健康教育》及其他有關的健康知識,提高認識,增強自防意識,使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申,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每學期開展2-3次健康教育理論講座,專項了解常見病、傳染病、食物中毒的有關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預防措施,切斷傳染源,了解常見瘸的癥狀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定期為學生查體,結合鄉(xiāng)衛(wèi)生院學生科的有關人員定期為學生體檢,及時與學生家長交流。做到有病早治,力爭將疾病控制在萌芽時期。
四、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做到心中有數。有目的、有目標,對個別學生重點檢查,以防傳染病在校內的大面積傳播。
五、定期為學生打預防針,以防為主。
六、去除學校周圍的小攤點、小賣部,嚴防不衛(wèi)生的食品流入學校教育學生不吃零食,不喝不衛(wèi)生的飲料,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傳播途徑。
七、定期召開家長會,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及病史,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萬善鄉(xiāng)中心小學
2011年3月
1.要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盡量不生食動物源性食品;不食用野外揀拾的`水產品、蘑菇和野菜;不食用病死的畜禽和腐-敗變質的食品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2.不購買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慎用無標簽和小攤販的未經檢疫食品,應買經工商監(jiān)管檢驗合格的食品;買回的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復清洗后烹調食用。
3.食品要充分加熱煮透滅菌,尤其是動物性食品最易被微生物污染,要徹底殺滅病原菌毒后再食用;出鍋鹵制品應盡快食用或冷藏,以免細菌污染、繁殖;冷藏、隔夜食物、以及豆類食品(如四季豆等)須蒸熟煮透食用。
4.食物現吃現做,嬰幼兒食品更應如此;夏秋季,不要吃在室溫下存放超過4小時的食品。
5.剩余食品應妥善存放,但也不能讓食品在冰箱內無限期保存,因在低溫下有些微生物也能緩慢繁殖;存放的熟食在食前必須重新加熱滅菌。
6.保持廚房或食品加工場所衛(wèi)生,制作和貯存食物要生熟分開;制作涼菜原料應新鮮、衛(wèi)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燙干凈,做好就吃;廚房應有通風、冷藏、洗滌、消毒和污水排放等條件,設備、容器、抹布等廚房和餐飲用品要經常清洗和消毒。
7.食品加工者須保持個人衛(wèi)生,加工食品前和每次操作間隙都須洗手,處理生魚、肉、禽和上廁所后必須洗手才能處理其它食品;患有腸道及其它傳染病和皮膚化濃性感染者,禁止從事食品加工、銷售與餐飲服務。
8.消費者應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集體進餐要實行分菜制或用公筷;夏、秋季節(jié)和外出用餐時,吃海鮮和冷鮮食品,最好同時食用醋、蒜。
9.米面、干菜、水果等食品要妥善保存,嚴防發(fā)霉、腐爛變質和老鼠、蒼蠅、蟑螂等叮咬污染。
10.要注意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如消毒劑、滅鼠藥等須遠離食品存放處,防止誤用誤食。
如果有人在進食一天內突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發(fā)燒等癥,或短期內在同一食堂進餐的多名人員發(fā)生相同癥狀,就應懷疑為食物中毒,趕緊采取護理急救措施,同時向有關負責人報告,并對病人的進食、嘔吐物、大小便、血進行有關檢毒化驗,以便查明原因,對癥治療或善后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九
盡管食物中毒有多種類型,但其病狀表現卻大多相似,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乏力等。食物中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如細菌性食物中毒,南方以5~10月多發(fā),而北方則以6~8月份發(fā)病最多。
健康提示
1、“扁豆中毒”不可忽視
不可忽視的“扁豆中毒”吃了扁豆類的菜肴后,如發(fā)現有頭痛、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在烹調扁豆類菜肴時,一定要加熱足夠時間。切勿吃貯存過久、霉爛的扁豆角。
2、小心食用鮮黃花菜中毒
鮮黃花菜中毒常發(fā)生在每年的七八月黃花菜生長成熟季節(jié),應當引起廣大市民的注意。加工新鮮黃花菜要焯洗后充分浸泡、加熱煮熟后食用。
3、野生蘑菇吃不得
當前正是毒蘑菇中毒多發(fā)季節(jié),出游切莫在野外及景區(qū)采摘、食用野蘑菇。對于市場上賣的野蘑菇,尤其是自己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不要輕易食用。烹調加工野蘑菇經洗凈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鐘,棄湯后再炒熟煮透。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應急預案
1、及時逐級報告。報告職責人:...
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及傳染病,應當及時向校長吉建榮報告,食品衛(wèi)生管-理-員趙首文立即向縣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和疾控中心報告。報告資料有:發(fā)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光、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進取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110)報告。
2、立即搶救中毒者
在第一時光組織人員,立即將中毒者送縣醫(yī)院(120)搶救。
3、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
要保留,供給留樣食物,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供給可靠的情景。
4、如實反映情景
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景。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fā)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光等情景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景之前對可疑食物應立即停止食用。疾控中心已查明情景,確定了食物中毒,即可對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時進行處理。對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鐘后掩埋或焚燒。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堿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來蘇兒溶液進行消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一
為了嚴格執(zhí)行和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特制訂預防食物中毒制度如下:
一、嚴禁采購及加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敗變質、污穢不潔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二、嚴禁使用發(fā)芽馬鈴薯、野生蘑菇、葫蘆瓜、河豚魚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加工食品。
三、嚴禁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四、嚴禁采購及加工無商品名稱、廠址、廠名、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不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和來歷不明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五、為防止熟食被細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開;做涼拌菜一定要洗凈消毒,不吃隔頓涼拌菜。
六、蔬菜烹調程序: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燒熟煮透所有食物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大塊食物的中心溫度不低于70℃;煮熟燜透四季豆,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和豆腥;豆?jié){要徹底煮透,煮沸后持續(xù)加熱5―10分鐘。
七、食品存放要冷藏,熟食品和剩余食品放涼后置于4℃以下冰
箱保存,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冰箱等冷藏設備要定期清潔,并保證冰箱的冷藏效果。
八、剩余食品在再次出售前要高溫徹底加熱。
九、搞好餐飲、食堂環(huán)境衛(wèi)生及設備、公用餐具、容器的清洗消毒衛(wèi)生。
十、嚴禁非餐飲、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餐飲、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原料存放間必須由專人負責。
十一、消滅蒼蠅、蟑螂、紅螞蟻等細菌的傳播媒介。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二
一、預案:
1、對全體餐飲人員進行衛(wèi)生培訓,使餐飲人員懂得怎樣操作符合衛(wèi)生要求,各廚房制定出衛(wèi)生規(guī)則,檢驗人員應定期到廚房宣傳衛(wèi)生知識,監(jiān)督、檢查餐飲人員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法》和各項規(guī)則的情況。定期向餐飲部報告一次,如發(fā)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
2、做到五不(不購買有毒、有害和變質不潔過期食品,不購買違反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的各類食品。)對新購進或無把握的食品,先進行化驗,合格后再使用。
3、廚房人員不得使用過期食品及不新鮮、腐敗食物。蔬菜粗加工間配有專門人員對蔬菜、水果和雞蛋進行認真清洗、消毒并倒筐,然后方可入庫或使用,生熟分開,冷葷間堅持做到“五?!薄8骼洳碎g安裝紫外線燈每天進行工作臺面及空氣消毒。食品檢驗室每周對食品進行化驗,并將結果報告餐飲部。
4、食品運輸使用專用封閉車,各容器加蓋。儲存食品要經常檢查有無變質、腐敗、是否過期,直接入口食品要與其它食品分開存放,開聽食品換容器后方可存放,各庫房和冷庫保持清潔,放置有序。冷葷間冷庫每周一次用消毒液擦洗。
6、從事餐飲工作的人員,工作時保持工作服、帽的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操作前洗手,不準留長指甲,從事直接入口食品檢驗人員不定期進行抽查。
7、廚房工作間應嚴禁其它部室無關人員穿行。
應急方案:
1、由發(fā)現人打電話通知酒店保安部、餐飲部,簡單講清發(fā)生地點及中毒情況。
2、保安部接到電話,一面派人立即趕至現場,一面打電話將上述情況通知總經理、值班經理。
保安部:
1、趕至現場后,劃定區(qū)域,保護現場,進行現場拍照,勸阻無關人員進入并疏散。
2、若是投毒,立即控制嫌疑人, 并及時開展調查,收集證據工作,控制消息的傳播。
3、如投毒后果嚴重,人員數量大,須向店級領導匯報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岷山拉薩大酒店餐飲部
2017-1-1
如何建立起針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監(jiān)管措施,探索有利于安全、衛(wèi)生的食堂經營體制,是學校正面臨的重點課題和緊迫工作。
一、落實責任,強化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1、明確重點,提高思想認識。
學校飲食衛(wèi)生管理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食堂、小賣部和集體飲用水源;重點時段是:夏秋季節(jié);重點途徑是:物資采購和食品加工;重點環(huán)節(jié)是:購物索證、開飯前檢查。只有明確了防患重點,認識才能提高,思想才能高度統(tǒng)一,工作才能到位。
2、強化領導,責任落實到人頭。
健全組織,落實責任,是做好飲食衛(wèi)生安全工作的保證。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安全工作的領導;制定安全工作計劃,把安全工作作為一項事業(yè)來抓;按月召開安全工作例會,通報情況,查找問題,限時整改。
鎮(zhèn)與校,校與各處室、教師、學生家長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v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盲點,分工具體,責任到人。
3、完善制度,規(guī)定細化到崗位。
為了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發(fā)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學校必須有切實可行的食品衛(wèi)生管理制度來作保證。用制度規(guī)范行為、用制度約束全體、用制度管理崗位?!吨贫取穬热莺芏啵F給大家介紹幾種必有的《崗位制度》。
《物資采購及索證制度》:(經銷店和食堂采購員)必須到持有衛(wèi)
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購物須供方提供食品的書面證明材料;不采購霉變、生蟲、不潔、有異物、感官異常、有毒有害食品以及未經檢驗的肉類制品。
《庫房管理制度》:(售貨員和食堂從業(yè)人員)食品貯存應分類上架、隔墻存放、定期檢查,及時處理變質或過期食品;食品貯存場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等。
《廚房衛(wèi)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員)廚房添置“四防一消”設施;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加工間、出售場所要獨立;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進人學校食堂,防止投毒事件的發(fā)生,確保學生用餐的衛(wèi)生與安全;廚房一天打掃三次以上,確保地面無積水和垃圾。
《餐具消毒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員)餐飲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未經消毒的餐飲具不使用;消毒后的餐飲具必須貯存專用保潔柜內;洗滌、消毒劑必須符合衛(wèi)生標準;用于原料和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它容器必須標志明顯,做到分開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凈,保持清潔。
《餐廳衛(wèi)生管理制度》:(炊事人員)餐廳每天必須打掃三次,確保地面無垃圾和積水;每周用“84”消毒液消毒二次;學生都用自己的餐具。
《食物中毒預防控制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三
引導語: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以下是百分網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預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識大全,歡迎閱讀!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2.常見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動植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份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高組胺魚類中毒、四季豆中毒、豆?jié){中毒、發(fā)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發(fā)病突然,發(fā)病人數多且較集中,少則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
潛伏期根據中毒種類的不同可從數分鐘到數十小時,大多數食物中毒的病人在進食后經2-24小時內發(fā)病,通?;瘜W性食物中毒潛伏期較短,細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較長。
病人的癥狀表現類似。大多數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但根據進食有毒物質的多少及中毒者的體質強弱,癥狀的輕重會有所不同。
人與人之間無傳染性。
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進食了同一種有毒食品而發(fā)病,未進食者不發(fā)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季節(jié)性較明顯,5~10月份氣溫較高,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fā)時期。大部分的化學性食物中毒和動植物性食物中毒季節(jié)性不明顯。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最為常見的食物中毒,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對于控制食物中毒的發(fā)生、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1.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會發(fā)生的?
(1)生熟交叉污染
生的肉、水產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帶有各種各樣致病菌,在加工處理過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會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經過加熱,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極易引發(fā)食物中毒。
(2)患病操作人員帶菌污染
一旦操作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化膿,或患有感冒、腹瀉等疾病,會攜帶大量致病菌。如果患病的操作人員仍在繼續(xù)接觸食品,極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從而引發(fā)食物中毒。
(3)食物未燒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帶有致病菌,通過徹底的加熱烹調,也能殺滅絕大多數的細菌,確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調前未徹底解凍、一鍋燒煮量太大或燒制時間不足等,使食品未燒熟煮透,就會導致致病菌未被殺滅,從而引發(fā)食物中毒。
(4)食品貯存溫度、時間控制不當
細菌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引起食物中毒,而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時間,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溫度條件下,每過15~30分鐘就能分裂一次,即細菌數量翻一番。如熟食上原有l(wèi)00個致病菌,存放在室溫條件下,經過4小時,就會超過100萬個,足以引起食用者發(fā)生食物中毒。而細菌在低于5℃的溫度下?;就V沽松L繁殖;在高于65℃的溫度下,也基本無法存活。
(5)餐具清洗消毒不徹底
盛放熟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徹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過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2.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針對上述常見的發(fā)生原因,應從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殺滅病原菌。具體的措施包括:
一是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
(1)保持清潔
保持與食品接觸的砧板、刀具、操作臺等表面清潔。
保持廚房地面、墻壁、天花板等食品加工環(huán)境的清潔。
保持手的清潔,不僅在操作前及受到污染后要洗手,在加工食物期間也要經常洗手。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動物進入庫房、廚房,并接近食物。
特別提示:熟食操作區(qū)域以及接觸熟食品的所有工用具、容器、餐具等除應清洗外,還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
(2)生熟分開
處理涼菜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和砧板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嚴格分開擺放和使用。
從事粗加工或接觸生食品后,應洗手消毒后才能從事涼菜切配。
特別提示:生熟食品工用具、容器分開十分重要,熟食品工用具、容器應經嚴格消毒,存放場所與生食品應分開。
(3)使用潔凈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處理要使用潔凈的水。選擇來源正規(guī)、優(yōu)質新鮮的食品原料。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徹底清洗。
特殊提示:操作過程復雜的改刀熟食、涼拌或生拌菜、預制色拉、生食海產品等都是高風險食品,要嚴格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操作,并盡量縮短加工后至食用前的存放時間。
二是控制細菌生長繁殖
(4)控制溫度
菜肴烹飪后至食用前的時間預計超過2小時的,應使其在5℃以下或60℃以上條件下存放。
鮮類、禽類、魚類和乳品冷藏溫度應低于5℃。
冷凍食品不宜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化凍,保證安全的做法是在5℃以下溫度解凍,或在21 ℃以下的流動水中解凍。
特別提示:快速冷卻能使食品盡快通過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溫度范圍。冰箱內的環(huán)境溫度至少應比食品要達到的中心溫度低1℃。食品不應用冰箱進行冷卻,有效的冷卻方法是將食品分成小塊并使用冰浴。
(5)控制時間
不要過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最好控制在2小時以內。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四
植物性食物中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早餐的豆?jié){,還有平日里四季豆、馬鈴薯、蘑菇等等一些食物,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了,這些食物引起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將它們避免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如何預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的知識,歡迎閱讀。
中毒原因:
因為加工方法不當(多因翻炒不均或炒熟時間短),使面豆、東北油豆、菜豆、蕓豆、刀豆、扁豆等四季豆類本身含有的毒素(皂甙和紅血球凝集素)沒有被完全破壞。冬春季高發(fā),多見于集體食堂。
中毒癥狀:
一般在食后1~5小時,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出冷汗等癥狀,愈后良好。
預防方法:
就是要將四季豆煮熟悶透。烹調時先將四季豆放入開水中燙煮10分鐘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觀失去原有的主綠色。吃起來沒有豆腥味。
中毒原因:
未將豆?jié){煮熟煮透。有的人誤以為豆?jié){引起泡沫即為熟透,從而停止煮沸,其實此時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還未徹底破壞。
中毒癥狀:
一般為食后30分鐘至1小時,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愈后良好。
預防方法:
生豆?jié){加熱至80℃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浮,燒熟時將上涌泡沫除凈,煮沸后再煮沸5分鐘左右。
中毒原因:
常因誤食引起。由于毒蘑菇的外觀與食用菇多沒有明顯的區(qū)別,難以鑒別,誤食者中多數人均自稱有經驗。
中毒癥狀:
進食后10多分鐘即可發(fā)病,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重者會精神興奮、幻覺等癥狀,嚴重的可導致肝、腎、心及精神系統(tǒng)等器官嚴重損傷,由于沒有特效解毒藥,死亡率極高。
預防辦法:
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蘑菇。
中毒原因:
馬鈴薯又稱土豆或者洋山芋,一般含有極微量的有害成分(龍葵素),當土豆發(fā)芽后,其芽眼和潰爛處的龍葵素的含量大增,人大量食用后,導致中毒。
中毒癥狀:
食后口舌發(fā)麻,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預防辦法:
不吃發(fā)芽較多或皮肉大部分變成黑綠色的馬鈴薯。如發(fā)現有輕微發(fā)芽時,應挖去芽眼,削去綠皮,然后再冷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后,在烹飪中加醋,并注意煮熟熟透。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五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經常發(fā)生的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發(fā)育階段,因此,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種類。食物中毒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中毒。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貝類及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還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離棉酚等中毒。
(三)化學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屬、亞硝酸鹽及農藥中毒等。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類污染的海產貝類等。
(四)。在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下能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發(fā)芽的馬鈴薯;霉變的甘蔗;未加熱煮透的豆?jié){、蕓豆角、杏仁、木薯、鮮黃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多見。另外,菜豆中毒、豆?jié){中毒和因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也時有發(fā)生。
食物中毒的特點
1、中毒者在相近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發(fā)生中毒,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fā)病很快停止。
2、潛伏期較短,發(fā)病急劇,病程亦較短。
3、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4、所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一般表現為急性胃腸炎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那么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
針對年齡特點,同學們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fā)細菌性食物中毒。從而引起腹瀉。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號)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jié){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點),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wèi)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最好是喝白開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5、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蕓豆角、豆?jié){等應燒熟煮透。
10、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點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飲食店。
11、在商店購買食品、飲料,要特別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食飲過期食品飲料。
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wèi)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wèi)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從而預防食物中毒,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食物中毒的處理
1、立即停止供應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壓咽部等緊急催吐辦法盡快排出毒物。
3、盡快將病人送附近醫(yī)院救治。
4、馬上向所在地的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注意保護好中毒現場,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轉移、銷毀。
5、配合衛(wèi)生部門調查,落實衛(wèi)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各項措施。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六
食物中毒的特征
1、潛伏期短(1-48小時),發(fā)病突然;病人有類似的臨床表現,病情1-7天;
2、發(fā)病者必定食用了某種有毒的食物,未吃者不發(fā)?。?BR> 4、一般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食物中毒的類別
食物中毒分為四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攝入細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容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為動物性食品、如魚、肉、奶、蛋及其制品(罐頭、熏烤制品),也有些植物性食品易引起中毒,如剩飯、涼粉、豆制品、面食類發(fā)酵食品等。
2、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發(fā)病季節(jié)和地區(qū)均不明顯,發(fā)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較高,如有機磷農藥中毒、毒鼠強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砷中毒等等。
3、動植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四季豆中毒、苦杏仁中毒、發(fā)芽的馬鈴薯中毒等。動物性食物中毒中常見有河豚魚中毒、魚類組胺中毒、麻痹性貝類中毒等。
4、真菌性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毒蘑菇(也稱毒蕈)中毒。霉變食物中毒,如霉變的糧食、甘蔗等中毒。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
1、過早的烹調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溫條件下(25℃-40℃)超過2小時;
2、熟食或剩余食物重新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不夠,未能殺死病菌;
3、使用了烹調前已被病原菌污染的熟食品;
4、冷凍肉及家禽在烹調前沒有充分解凍;
5、冷藏前食物冷卻太緩慢;
6、由于人員操作或存放不當等原因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誤用了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
8、食品制作人員健康狀況和衛(wèi)生習慣差;
9、生吃水產品及其他可供被寄生蟲、細菌、病毒等污染的食品;
10、食物體積過大,烹調不徹底。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fā)細菌性食物中毒。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外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標識等。不能購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特別是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等,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等,其中的霉菌毒素(黃曲霉素、3—硝基丙酸等)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老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發(fā)生食物中毒的處理
1、迅速送醫(yī)院就醫(yī);
2、保留剩余食物及患者嘔吐或排泄物,并迅速通知衛(wèi)生單位。
3、萬一來不及就醫(yī),應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處理。
4、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其喉部,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余可疑食物以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七
為了保障全體師生健康地學習與生活,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學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和規(guī)范,防范飯?zhí)檬澄镏卸臼鹿实陌l(fā)生,切實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中毒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與影響,結合我校實際情景和有關部門要求、法律法規(guī),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突發(fā)事件的范圍:
學校食堂發(fā)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應急小組成員:
學校成立應急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總務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政教處、食堂管理人員和醫(yī)務室工作人員組成。
三、前期工作:
1、嚴把食品進貨關。學校食品采購要嚴格把關,確保所采購的食品貼合有關規(guī)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wèi)生安全關。
2、嚴把食堂關。對存放的原料進行檢查,發(fā)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嚴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guī)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wèi)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突發(fā)性事件的處置:
1、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向領導報告,并進取協助醫(yī)務人員進行搶救工作和妥善安置中毒病人,同時,保護中毒現場,及時向當地衛(wèi)生防疫部門報告,配合衛(wèi)生防疫部門現場調查處理。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食物中毒供給可靠的依據。對發(fā)現食物中毒癥狀的師生,做好登記工作,共同分析確定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根據中毒原因,作出現場消毒預防措施。
3、如實反映情景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學校領導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fā)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飲食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領導職責。根據調查結果,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景之前對可疑食品立即停止食用。在衛(wèi)生部門已查明情景,確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對引起中毒的食物進行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八
凡是健康人,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中毒癥狀為主的一類疾病,醫(yī)學上稱之為食物中毒。
常見食物中毒的分類:
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特點:
來勢兇猛,時間集中與食物有關癥狀相似無傳染性季節(jié)性明顯
食物中毒重在預防,預防措施如下:
?對食品生產人員要加強衛(wèi)生宣傳教育;
?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消毒;嚴禁食用病死畜禽;各種食物都不應放置過久;
?肉類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內生;剩余的食物在吃前應加熱或高壓處理;
?對不熟悉、不認識的動物不隨意采捕食用;
?海蜇等不產品宜用飽和食鹽水常浸泡保存,食用前應沖洗干凈。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九
肉類食物平時如果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儲存,在夏季的時候很容易變質,里面會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如果被誤食,很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輕則出現嘔吐,拉肚子,肚子痛等等,嚴重的食物中毒甚至是威脅到生命安全,最好是能夠引起重視,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夏季如何有效預防肉類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季節(jié)性高發(fā)疾病,在夏秋季特別容易出現,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但是相對來說,多加注意,食物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疾病。
(1)不吃不新鮮和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被衛(wèi)生部門禁止上市的海產品。
(2)買回來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并多換幾次水,要洗干凈,以防農藥對身體危害。
(3)教育孩子不要到無證攤販處買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出廠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限等商標不符合規(guī)范的罐頭食品和其他包裝食品。
(4)生熟食品要分開,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開,做到專用。餐具要及時洗擦干凈,有消毒條件的要經常消毒。
(5)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魚。
(6)家中不宜放農藥等毒品,至少要使有毒物品遠離廚房和食品柜。
(7)服藥要遵醫(yī)囑,要按說明書服用。服藥前要仔細辨認,還要注意有關藥物的禁忌事項。
(8)餐具要衛(wèi)生,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專用餐具。飯后將餐具洗干凈存放在一個干凈的塑料袋內或紗布袋內。個人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外出不便洗手時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食物中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平時經常會發(fā)現很多的朋友由于各種的原因出現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最好是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盡量在早期的時候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自救,盡量減輕食物中毒對于病人身體健康的危害。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一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能夠吃的食品越來越多,慢慢接近成人,家長往往會忽視對寶寶飲食的選擇,給寶寶做飯也不像小時候那么精心了,吃東西要比以前隨便。這時就有可能會出問題,有的寶寶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食物中毒。
新鮮的飯菜營養(yǎng)豐富,剩飯菜在營養(yǎng)價值上已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飯菜,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熱不夠,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寶寶吃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急性腸炎的癥狀。因此,要盡量避免給寶寶吃剩飯菜,特別是剩的時間較長的飯菜。隔夜的飯菜在食用前要先檢查有無異味,確認無任何異味后,應加熱20分鐘后方可食用。
已經買來的食品也應盡快給寶寶食用,不要長期放在冰箱里,時間長了也有可能會超過保質期。還要認清食品的貯藏條件,有的食品要求冷藏,有的要求冷凍,不能只看時間,食品在冷藏條件下存放10天與冷凍條件下存放10天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以為食品只超過保質期兩三天問題不大,因為有些食品上標明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本身就有可能不完全與實際情況相符。打開包裝后,要注意觀察食品有無變色、變味,已有哈喇味的食物就千萬不要給寶寶吃了,否則,吃了這樣的食品就有可能使寶寶食物中毒。
,如各種肉罐頭食品、各種肉腸、袋裝燒雞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劑和色素,容易變質,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而且有些此類食品的生產者未經許可,加工條件很差,需要格外小心。如果選用此類食品應選擇在較正規(guī)的國營超市購買。食用前必須經高溫加熱消毒后方可。
。比如:扁豆中含有對人體有毒的物質,必須炒熟燜透才能食用,否則易引起中毒;豆?jié){營養(yǎng)豐富,但是生豆?jié){中含有難以消化吸收的有毒物質,必須加熱到90度以上時才能被分解,因此豆?jié){必須煮透才能喝;發(fā)了芽的土豆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使人中毒,不能給寶寶食用。
。例如:不能用鐵鍋煮山楂、海棠等果酸含量高的食品,那樣會產生低鐵化合物,致使寶寶中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二
1、學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變質的食物,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往往伴隨著頭暈、發(fā)燒。吐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脫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樣預防。
1、教育學生認識什么是食物中毒,謹防食物中毒。
2、使學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時讓他們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20xx年4月10日下午第2節(jié)
七(1)班教室
一、故事導入黃: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預防食物中毒”。先請大家聆聽一個故事《“瘦肉精”害人精 上海毒倒三百人》。2006年9月,上海市發(fā)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醫(yī)院或醫(yī)務室就診,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單位食堂就餐時吃過豬肉引起中毒的。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動物內臟和肉,會引發(fā)中毒,其臨床表現為心跳過速,面頸、四肢肌肉顫抖,頭暈、頭疼、惡心、嘔吐等?;加懈哐獕旱牟∪?,可能會加重病情而導致意外。
二、學會預防 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們要了解一下怎樣預防。
(1)慎購買。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新鮮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
(2)小心吃。陌生植物不亂吃,變味(異)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凈吃。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長在野外的磨菇、鮮黃花或其他不認識的植物;此外,發(fā)芽的土豆、發(fā)霉的花生、長黑斑的紅薯、霉變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春季宜于磨菇等菌類的生長,在我國農村山區(qū),尤其應當心磨菇中毒事件的發(fā)生。
(3)分開放。生食、熟食要分開存放;用于處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開,避免污染。
(4)加熱透。儲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須再次徹底加熱;腌臘罐頭食品,食用前應煮沸6分鐘~10分鐘。
(5)不過期。不要食用超過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保持廚具和廚房的清潔,抹布經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間歇后應將手洗凈。
(7)避鼠蟲。妥善保管食物,避免與鼠類、昆蟲和貓、狗等動物接觸。
(8)嚴保管。剩余食品要妥善保存,存放農藥、鼠藥和其他化學物品的瓶子或包裝物應有明顯標志,而且應放在兒童不易接觸的地方。不要用飲料瓶、油瓶等儲存化學物品,以免誤食。
萬一發(fā)生了,怎樣應急呢?
三、食物中毒怎樣應急:
使食物吐出來,并趕快去醫(yī)院。
四、總結:
讓我們遠離食物中毒,學會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三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無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從概念范疇來看,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念A防食物中毒的知識,歡迎閱讀。
1.什么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無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從概念范疇來看,食源性疾病包含食物中毒。
2.常見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細菌性食物中毒: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等。
有毒動植物中毒: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份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四季豆中毒、發(fā)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發(fā)病突然,發(fā)病人數多且較集中,少則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大多數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但根據進食有毒物質的多少及中毒者的體質強弱,癥狀的輕重會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無傳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進食了同一種有毒食品而發(fā)病,未進食者不發(fā)病。
1.豆?jié){中毒
中毒原因:豆?jié){未經徹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質未被徹底破壞。
主要癥狀:在食用后30 分鐘至1 小時內,出現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無力等中毒癥狀。
預防方法:生豆?jié){燒煮時將上涌泡沫除凈,煮沸后再以又火維持沸騰5 分鐘左右。
特別提示:豆?jié){燒煮到80℃ 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浮,這是“假沸”現象,應繼續(xù)加熱至泡沫消失,待沸騰后,再持續(xù)加熱數分鐘。
2.發(fā)芽馬鈴薯中毒
中毒原因:馬鈴薯中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稱為“龍葵素”的生物堿。平時馬鈴薯中含量極微,但發(fā)芽馬鈴薯的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含量很高。人吃了大量的發(fā)芽馬鈴薯后,會出現龍葵素中毒癥狀。主要癥狀:輕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現象,再重者還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預防方法:如發(fā)芽不嚴重,可將芽眼徹底挖除干凈,并削去發(fā)綠部分,然后放在冷水里浸泡1 小時左右,龍葵素便會溶解在水中。炒馬鈴薯時再加點醋,燒熟煮爛也可除去毒素。
3.河豚魚中毒
中毒原因:河豚毒素中毒。該毒素對熱穩(wěn)定,煮沸、鹽腌、日曬均不被破壞,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臟中也存有較多的毒素。
中毒表現:輕度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嘔吐。中度有上述麻木感進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運動麻痹,重度者全身運動麻痹,骨骼肌松弛無力,言語不清,咽下困難,紫紺,血壓下降,意識尚清楚。極重度者意識不清,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河脈魚中毒發(fā)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一般食后10分鐘到3小時即發(fā)病,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者在10~30分鐘死亡。一旦發(fā)生河脈魚中毒必須迅速進行搶救,以催吐、洗胃與下瀉為主,配合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預防措施:預防河豚中毒應從魚業(yè)產銷上嚴格控制,餐飲服務單位不得經營河豚。
(一)保持廚房環(huán)境和餐用具的清潔衛(wèi)生。
(二)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三)肉及家禽在冷凍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調前充分解凍。
(四)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豆?jié){等應燒熟煮透。
(五)烹調后的食品應在2小時內食用。
(六)妥善貯存食品。食品貯存密封容器內,冰箱內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
(七)避免昆蟲、鼠類或其他動物接觸食品。
(八)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飲用水。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四
通過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和一些臨床表現,知道如何預防和處理生活中的食物中毒情況。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預防和食物中毒的方法
一、生活實例引入
今天早上起床時,我從冰箱里拿了一袋面包出來當早餐。可是,后來我卻沒有吃。你能猜到是什么原因嗎?請幾位同學上來仔細看看,你發(fā)現問題了嗎?(面包過期了)
吃過期的面包會怎樣?會有哪些癥狀?(惡心、嘔吐、腹瀉、暈眩)
飲食安全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生命健康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談談“預防食物中毒”這個話題。
(板書課題:預防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危害、含義及分類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調查食物中毒的案例,分別以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全班展示。
(課件展示教師搜集的食物中毒資料)
(二)理解食物中毒的含義
1、揭示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細菌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疾病的總稱。
2、補充食物中毒的資料
小小廣播站
xxxx年我部通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tǒng)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
學生食物中毒主要發(fā)生在學校食堂、學校周邊的餐館飯店和食品攤販等場所,發(fā)生原因以食物污染或變質以及菜豆加熱溫度不夠為主。
讀了以上的小資料,你有什么感想?
(三)了解食物中毒的分類
剛才,我們了解了食物中毒的含義,你能按照不同的致病病原再給它們分類嗎?請自學課本第29頁內容。
生:按病源的不同,食物中毒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即細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土豆、菌類、螃蟹),化學性食物中毒(亞硝酸鹽)等等。
誰能具體說一說這些食物中毒的后果是什么?
生逐一說明。
三、警惕食物中毒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途徑
師:要防止食物中毒,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什么樣的食物吃了容易引起中毒,先說說你了解的吧。
補充:造成食物中毒的途徑資料
天天提醒:
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對腐爛變質嚴重的一切葷腥食品和蔬菜水果,未作消毒處理;
3、生、熟食品混放,使食品上的細菌、殘留的農藥、毒物污染了熟食;
4、洗滌不干凈;
5、喜歡煙、熏、炸、烤的食品,含有有毒物質,會誘發(fā)癌癥;
6、食品添加劑在許多飲料、食品中使用;
7、忽視錢幣、飯菜票等的污染;
8、忽視了病從口入,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小結:以上這些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輕則引起消化道不適,重則可引起急性腸胃炎,誘發(fā)癌癥甚至殃及生命,所以我們一定要講究食品衛(wèi)生。
(二)食物中毒的方法
補充:食物中毒的救治方法資料
小結:食物中毒作為整個社會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單靠我們個人提高警惕時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共同來應對。我們國家已針對食品的安全、衛(wèi)生問題出臺了相關的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其中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三)營養(yǎng)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七)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九)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十)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四、全課總結
總之,對于飲食安全,我們前往不可掉以輕心。食品安全關系著每個人,我們應當了解相關的常識,用科學知識指導我們講課地生活。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就到圖書館或者網上去瀏覽吧!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五
本課題通過對食物中毒及預防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使學生對食物中毒及預防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使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生的終身健康與發(fā)展奠基。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引起食物中毒發(fā)生的原因,及食物中毒的分類。
2、知道食物中毒的常見癥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達到鑒別常見食物中毒的目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知認同“食物中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關注自身和他人的“食物中毒”方面的安全預防。
3、培養(yǎng)自己注意食品安全及關愛他人身體健康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食物中毒的分類
教學難點:常見食物中毒的預防
1、注重與實際生活貼近,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動手合作交流,實現互動教學。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知識更形象、直觀。
4、練習反饋,鞏固知識,加強認知。
1、導入
1、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小黃帽他怎么了?
2、概念
食物中毒的概念:是指因為食用了含有毒物質的食物引起的身體不良反應。
3、癥狀
1、食物中毒常見癥狀:頭暈頭疼、嘔吐、腹脹腹痛。
2、其他癥狀:有時還伴隨發(fā)燒、上吐下瀉,嚴重的可以發(fā)生脫水、產生幻覺、抽搐、休克、昏迷。
4、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霉素食物中毒;3植物性食物中毒;4動物性食物中毒;5化學性食物中毒。
5、預防
接下來請大家觀看視頻,看看視頻是怎樣講解預防食物中毒的。
一、填空題
填空題:
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毒是因為進食了_______物質而引起的___________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題哪位小組能自告奮勇站起來回答一下。教師延生食物中毒的其他癥狀?
第二題舉手回答,其實這道題就是食物中毒的概念,我們又復習了一次,可別忘記哦!
第三題舉手回答,看來同學們對食物中毒的癥狀、概念、分類都有了較好的掌握,接下來我們請看判斷題。
二、判斷題
1、發(fā)霉的花生中含有沙門氏菌。()
2、常吃油炸的食物和方便面。()
3、不能食用發(fā)芽土豆。()
4、切過生菜的刀再切熟食。()
5、購買路邊小攤小販的食物。()
6、食用生豆?jié){。()
三、單項選擇題
1、霉變甘蔗中的毒素3—硝基丙酸,
主要危害()
a、腸胃b、呼吸系統(tǒng)
c、肝臟d、神經中樞
2、下列哪項屬于細菌性食物中毒()
a、發(fā)芽的土豆b、死鱔魚
c、病死豬肉d、生豆?jié){
1、各小組為單位,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結合平時生活實踐,為班級制作一份關于食物中毒與預防的宣傳海報。
2、活動結束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宣傳海報。
通過今天對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對食物中毒及預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癥狀、食物中毒的分類、都有了很好的掌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提高食品安全意識,能健康的生活和學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六
做好學校衛(wèi)生安全工作,減少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fā)生,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維護社會穩(wěn)定,切實承擔起教育、管理和保護學生的'職責。學校本著為師生的身體健康目的出發(fā),在加強學校常規(guī)管理的同時,加強對食堂食品衛(wèi)生工作管理,即適應對學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標本,以備檢驗;
3、組織校醫(yī)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4、及時將病人送醫(yī)院進行治療,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腸)、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
5、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6、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由上級領導親臨指導善后工作。
1、及時逐級報告
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學生應及時向校領導或老師報告,學校及時向人民醫(yī)院、區(qū)教育局報告。報告資料有:發(fā)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用心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帶給可靠的狀況。
3、如實反映狀況
學校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老師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狀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fā)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狀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狀況之前對可疑食物應立即停止食用。在衛(wèi)生部門查明狀況,確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對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時進行清除。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用具,并進行清洗消毒;
3、對化學性食物中毒,要用熱堿水徹底清潔接觸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觸過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對剩余的可疑食物徹底清理,杜絕中毒隱患。
1、食物中毒報告
學校的食堂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衛(wèi)生部食品衛(wèi)生以及關于《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的精神,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2、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的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狀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學傳普及有關的衛(wèi)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yè)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衛(wèi)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fā)生。
3、前期工作
(1)、食品原料進貨關。學校采購人員要嚴格把關,定點采購,確保所采購的原料貼合有關的規(guī)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wèi)生關。
(2)、嚴把食堂倉庫關。學校食堂倉庫的鑰匙由專人保管,職責落實到人,庫房門口有明顯標記,規(guī)定非食堂工作人員不的進入食堂庫房。定期對庫房里的原料進行檢查,發(fā)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guī)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wèi)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故。
(4)、對每餐的飯菜要做好留樣,取每餐的飯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內保存48小時。
a、食堂應對食品加強衛(wèi)生管理,個性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污染。食堂人員要重視個人衛(wèi)生,定期按規(guī)定進行身體檢查,發(fā)現有不適宜從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帶病者及時調換工作。
b、控制細菌污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wèi)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c、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各餐的熟食品和剩飯,在銷售或使用前務必充分加熱。
1、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時發(fā)現食品感官性狀可疑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后,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2、在全校范圍內樹立食品衛(wèi)生安全意識,時時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fā)生,班主任發(fā)現可疑病情后(食用某一食品后,兩人以上出現同一疑似食物中毒癥狀),及時報告救治,由初步檢查確定,采取以下措施:
(1)觀察病情,對癥處理。
(2)如確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對患病的師生進行初步診斷、治療、護理。
b立即報告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救措施。
c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者與醫(yī)院聯系,救治患病師生。
d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e收集相關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協助衛(wèi)生部門進行事件調查、處理。
3、學校主管領導指揮搶救工作,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搶救,向教育局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匯報,指揮以下部門工作:
(1)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由校長辦立即向上級衛(wèi)生部門報告,報告時間距離發(fā)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破壞現場,等候衛(wèi)生執(zhí)法部門處理。
(4)班主任負責協助護理患病學生,如發(fā)現人數較多,治療護理在班級進行。中毒師生病情較重、人數較多時,應立即送雙林人民醫(yī)院搶救或向120求援。
(5)德育處做好師生思想工作,穩(wěn)定學生情緒;負責家長的疏導工作;學校落實專人理解新聞部門采訪、應對社會質詢;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6)年段要深入各班級配合衛(wèi)生行政部門。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并預測發(fā)展趨勢。
(7)總務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搶救機動車、藥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搶救中心務必品的供應。
(8)食堂負責人要協助衛(wèi)生部門作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衛(wèi)生部門的要求如實帶給有關材料和樣品。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級領導和衛(wèi)生部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fā)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的職責人、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其職責。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扣發(fā)工資、辭退或進行行政處分的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等有全面的了解;
2、提高學生們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預防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顒訙蕚洌?BR> 1、關于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圖片?;顒訒r間:20
11、
11、4班會課活動地點:七年級四班教室活動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些關于傳染病、食物中毒和地方病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
二、內容呈現
(一)傳染病傳染病主要分類:
1、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氣傳播);
2、消化道傳染?。夯紫x病,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水,飲食傳播);
3、血液傳染?。阂倚透窝?,瘧疾,流行性乙腦肝炎,絲蟲病等(生物媒介等傳播);
4、體表傳染?。貉x病,沙眼,狂犬病,破傷風,淋病等。傳染途徑
1、空氣傳染
2、飛沫傳染
3、糞口傳染
4、接觸傳染
5、垂直傳染
6、血液傳染
(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中毒
3、動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學性食物中毒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補充液體,尤其是涼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
2、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劑;
4、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后再向醫(yī)生咨詢;
5、毋須催吐;
6、飲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三)地方病
病癥分類
1、自然疫源性
病因為微生物和寄生蟲,是一類傳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魯鼠疫、布魯氏菌病、乙型腦炎、森林腦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黑熱病、肺吸蟲病、包蟲病等。
2、化學元素性
因為當地水或土壤中某種(些)元素或化合物過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過食物和飲水作用于人體所產生的疾病。
包括:元素缺乏性和元素中毒性。重點地方病
中國國家重點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節(jié)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魯氏菌病7種。
地方病防治:
(一)化學元素性地方病
1、補充有機體缺乏的元素;
2、限制環(huán)境中過多的元素進入機體。
(二)生物源性地方病
1、殺滅宿主使宿主長期大面積下降是消滅自然疫源地的根本控制;
2、殺滅媒介昆蟲防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重要措施;
3、消毒;
4、通過生物制品接種,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
三、組織討論
通過前面的講解,讓學生們討論對傳染病、食物中毒、地方病的初步認識和預防。
教師總結:預防以上這些其實并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BR> 1、頭發(fā):頭發(fā)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fā)。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6、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7、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8、桌面:整潔無雜物。
四、預防傳染病知識競賽
劃分兩個小組,有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類,分別給兩個小組計分
1、了解春季的常見傳染病
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
2、如何預防?
f、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qū);
四、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情況和效果評價。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八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金日制中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據國家教委制定的《義務教育申小學健康教育大綱》,為確保在校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食物中毒的有效預防,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認真組織廣大師生學習《健康教育》及其他有關的健康知識,提高認識,增強自防意識,使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申,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每學期開展2-3次健康教育理論講座,專項了解常見病、傳染病、食物中毒的有關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預防措施,切斷傳染源,了解常見瘸的癥狀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定期為學生查體,結合鄉(xiāng)衛(wèi)生院學生科的有關人員定期為學生體檢,及時與學生家長交流。做到有病早治,力爭將疾病控制在萌芽時期。
四、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做到心中有數。有目的、有目標,對個別學生重點檢查,以防傳染病在校內的大面積傳播。
五、定期為學生打預防針,以防為主。
六、去除學校周圍的小攤點、小賣部,嚴防不衛(wèi)生的食品流入學校教育學生不吃零食,不喝不衛(wèi)生的飲料,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傳播途徑。
七、定期召開家長會,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及病史,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萬善鄉(xiāng)中心小學
2011年3月
1.要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盡量不生食動物源性食品;不食用野外揀拾的`水產品、蘑菇和野菜;不食用病死的畜禽和腐-敗變質的食品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2.不購買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慎用無標簽和小攤販的未經檢疫食品,應買經工商監(jiān)管檢驗合格的食品;買回的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復清洗后烹調食用。
3.食品要充分加熱煮透滅菌,尤其是動物性食品最易被微生物污染,要徹底殺滅病原菌毒后再食用;出鍋鹵制品應盡快食用或冷藏,以免細菌污染、繁殖;冷藏、隔夜食物、以及豆類食品(如四季豆等)須蒸熟煮透食用。
4.食物現吃現做,嬰幼兒食品更應如此;夏秋季,不要吃在室溫下存放超過4小時的食品。
5.剩余食品應妥善存放,但也不能讓食品在冰箱內無限期保存,因在低溫下有些微生物也能緩慢繁殖;存放的熟食在食前必須重新加熱滅菌。
6.保持廚房或食品加工場所衛(wèi)生,制作和貯存食物要生熟分開;制作涼菜原料應新鮮、衛(wèi)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燙干凈,做好就吃;廚房應有通風、冷藏、洗滌、消毒和污水排放等條件,設備、容器、抹布等廚房和餐飲用品要經常清洗和消毒。
7.食品加工者須保持個人衛(wèi)生,加工食品前和每次操作間隙都須洗手,處理生魚、肉、禽和上廁所后必須洗手才能處理其它食品;患有腸道及其它傳染病和皮膚化濃性感染者,禁止從事食品加工、銷售與餐飲服務。
8.消費者應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集體進餐要實行分菜制或用公筷;夏、秋季節(jié)和外出用餐時,吃海鮮和冷鮮食品,最好同時食用醋、蒜。
9.米面、干菜、水果等食品要妥善保存,嚴防發(fā)霉、腐爛變質和老鼠、蒼蠅、蟑螂等叮咬污染。
10.要注意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如消毒劑、滅鼠藥等須遠離食品存放處,防止誤用誤食。
如果有人在進食一天內突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發(fā)燒等癥,或短期內在同一食堂進餐的多名人員發(fā)生相同癥狀,就應懷疑為食物中毒,趕緊采取護理急救措施,同時向有關負責人報告,并對病人的進食、嘔吐物、大小便、血進行有關檢毒化驗,以便查明原因,對癥治療或善后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九
盡管食物中毒有多種類型,但其病狀表現卻大多相似,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乏力等。食物中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如細菌性食物中毒,南方以5~10月多發(fā),而北方則以6~8月份發(fā)病最多。
健康提示
1、“扁豆中毒”不可忽視
不可忽視的“扁豆中毒”吃了扁豆類的菜肴后,如發(fā)現有頭痛、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在烹調扁豆類菜肴時,一定要加熱足夠時間。切勿吃貯存過久、霉爛的扁豆角。
2、小心食用鮮黃花菜中毒
鮮黃花菜中毒常發(fā)生在每年的七八月黃花菜生長成熟季節(jié),應當引起廣大市民的注意。加工新鮮黃花菜要焯洗后充分浸泡、加熱煮熟后食用。
3、野生蘑菇吃不得
當前正是毒蘑菇中毒多發(fā)季節(jié),出游切莫在野外及景區(qū)采摘、食用野蘑菇。對于市場上賣的野蘑菇,尤其是自己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不要輕易食用。烹調加工野蘑菇經洗凈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鐘,棄湯后再炒熟煮透。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應急預案
1、及時逐級報告。報告職責人:...
一旦發(fā)生食物中毒及傳染病,應當及時向校長吉建榮報告,食品衛(wèi)生管-理-員趙首文立即向縣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和疾控中心報告。報告資料有:發(fā)生中毒的單位、地址、時光、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關部門進取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110)報告。
2、立即搶救中毒者
在第一時光組織人員,立即將中毒者送縣醫(yī)院(120)搶救。
3、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
要保留,供給留樣食物,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供給可靠的情景。
4、如實反映情景
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景。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fā)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光等情景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景之前對可疑食物應立即停止食用。疾控中心已查明情景,確定了食物中毒,即可對于引起中毒的食物及時進行處理。對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鐘后掩埋或焚燒。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1-2%堿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的來蘇兒溶液進行消毒。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一
為了嚴格執(zhí)行和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特制訂預防食物中毒制度如下:
一、嚴禁采購及加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敗變質、污穢不潔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二、嚴禁使用發(fā)芽馬鈴薯、野生蘑菇、葫蘆瓜、河豚魚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加工食品。
三、嚴禁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四、嚴禁采購及加工無商品名稱、廠址、廠名、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不符合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和來歷不明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五、為防止熟食被細菌污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開;做涼拌菜一定要洗凈消毒,不吃隔頓涼拌菜。
六、蔬菜烹調程序: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燒熟煮透所有食物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大塊食物的中心溫度不低于70℃;煮熟燜透四季豆,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和豆腥;豆?jié){要徹底煮透,煮沸后持續(xù)加熱5―10分鐘。
七、食品存放要冷藏,熟食品和剩余食品放涼后置于4℃以下冰
箱保存,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冰箱等冷藏設備要定期清潔,并保證冰箱的冷藏效果。
八、剩余食品在再次出售前要高溫徹底加熱。
九、搞好餐飲、食堂環(huán)境衛(wèi)生及設備、公用餐具、容器的清洗消毒衛(wèi)生。
十、嚴禁非餐飲、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餐飲、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原料存放間必須由專人負責。
十一、消滅蒼蠅、蟑螂、紅螞蟻等細菌的傳播媒介。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二
一、預案:
1、對全體餐飲人員進行衛(wèi)生培訓,使餐飲人員懂得怎樣操作符合衛(wèi)生要求,各廚房制定出衛(wèi)生規(guī)則,檢驗人員應定期到廚房宣傳衛(wèi)生知識,監(jiān)督、檢查餐飲人員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法》和各項規(guī)則的情況。定期向餐飲部報告一次,如發(fā)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
2、做到五不(不購買有毒、有害和變質不潔過期食品,不購買違反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的各類食品。)對新購進或無把握的食品,先進行化驗,合格后再使用。
3、廚房人員不得使用過期食品及不新鮮、腐敗食物。蔬菜粗加工間配有專門人員對蔬菜、水果和雞蛋進行認真清洗、消毒并倒筐,然后方可入庫或使用,生熟分開,冷葷間堅持做到“五?!薄8骼洳碎g安裝紫外線燈每天進行工作臺面及空氣消毒。食品檢驗室每周對食品進行化驗,并將結果報告餐飲部。
4、食品運輸使用專用封閉車,各容器加蓋。儲存食品要經常檢查有無變質、腐敗、是否過期,直接入口食品要與其它食品分開存放,開聽食品換容器后方可存放,各庫房和冷庫保持清潔,放置有序。冷葷間冷庫每周一次用消毒液擦洗。
6、從事餐飲工作的人員,工作時保持工作服、帽的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操作前洗手,不準留長指甲,從事直接入口食品檢驗人員不定期進行抽查。
7、廚房工作間應嚴禁其它部室無關人員穿行。
應急方案:
1、由發(fā)現人打電話通知酒店保安部、餐飲部,簡單講清發(fā)生地點及中毒情況。
2、保安部接到電話,一面派人立即趕至現場,一面打電話將上述情況通知總經理、值班經理。
保安部:
1、趕至現場后,劃定區(qū)域,保護現場,進行現場拍照,勸阻無關人員進入并疏散。
2、若是投毒,立即控制嫌疑人, 并及時開展調查,收集證據工作,控制消息的傳播。
3、如投毒后果嚴重,人員數量大,須向店級領導匯報后,向公安機關報案。
岷山拉薩大酒店餐飲部
2017-1-1
如何建立起針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監(jiān)管措施,探索有利于安全、衛(wèi)生的食堂經營體制,是學校正面臨的重點課題和緊迫工作。
一、落實責任,強化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1、明確重點,提高思想認識。
學校飲食衛(wèi)生管理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食堂、小賣部和集體飲用水源;重點時段是:夏秋季節(jié);重點途徑是:物資采購和食品加工;重點環(huán)節(jié)是:購物索證、開飯前檢查。只有明確了防患重點,認識才能提高,思想才能高度統(tǒng)一,工作才能到位。
2、強化領導,責任落實到人頭。
健全組織,落實責任,是做好飲食衛(wèi)生安全工作的保證。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安全工作的領導;制定安全工作計劃,把安全工作作為一項事業(yè)來抓;按月召開安全工作例會,通報情況,查找問題,限時整改。
鎮(zhèn)與校,校與各處室、教師、學生家長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v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盲點,分工具體,責任到人。
3、完善制度,規(guī)定細化到崗位。
為了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發(fā)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學校必須有切實可行的食品衛(wèi)生管理制度來作保證。用制度規(guī)范行為、用制度約束全體、用制度管理崗位?!吨贫取穬热莺芏啵F給大家介紹幾種必有的《崗位制度》。
《物資采購及索證制度》:(經銷店和食堂采購員)必須到持有衛(wèi)
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購物須供方提供食品的書面證明材料;不采購霉變、生蟲、不潔、有異物、感官異常、有毒有害食品以及未經檢驗的肉類制品。
《庫房管理制度》:(售貨員和食堂從業(yè)人員)食品貯存應分類上架、隔墻存放、定期檢查,及時處理變質或過期食品;食品貯存場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等。
《廚房衛(wèi)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員)廚房添置“四防一消”設施;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加工間、出售場所要獨立;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進人學校食堂,防止投毒事件的發(fā)生,確保學生用餐的衛(wèi)生與安全;廚房一天打掃三次以上,確保地面無積水和垃圾。
《餐具消毒制度》:(后勤管理和食堂工作人員)餐飲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未經消毒的餐飲具不使用;消毒后的餐飲具必須貯存專用保潔柜內;洗滌、消毒劑必須符合衛(wèi)生標準;用于原料和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它容器必須標志明顯,做到分開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凈,保持清潔。
《餐廳衛(wèi)生管理制度》:(炊事人員)餐廳每天必須打掃三次,確保地面無垃圾和積水;每周用“84”消毒液消毒二次;學生都用自己的餐具。
《食物中毒預防控制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三
引導語: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以下是百分網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預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識大全,歡迎閱讀!
1.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2.常見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動植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份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高組胺魚類中毒、四季豆中毒、豆?jié){中毒、發(fā)芽馬鈴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發(fā)病突然,發(fā)病人數多且較集中,少則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
潛伏期根據中毒種類的不同可從數分鐘到數十小時,大多數食物中毒的病人在進食后經2-24小時內發(fā)病,通?;瘜W性食物中毒潛伏期較短,細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較長。
病人的癥狀表現類似。大多數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但根據進食有毒物質的多少及中毒者的體質強弱,癥狀的輕重會有所不同。
人與人之間無傳染性。
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進食了同一種有毒食品而發(fā)病,未進食者不發(fā)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季節(jié)性較明顯,5~10月份氣溫較高,適宜細菌生長繁殖,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fā)時期。大部分的化學性食物中毒和動植物性食物中毒季節(jié)性不明顯。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最為常見的食物中毒,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對于控制食物中毒的發(fā)生、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1.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會發(fā)生的?
(1)生熟交叉污染
生的肉、水產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帶有各種各樣致病菌,在加工處理過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會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經過加熱,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極易引發(fā)食物中毒。
(2)患病操作人員帶菌污染
一旦操作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化膿,或患有感冒、腹瀉等疾病,會攜帶大量致病菌。如果患病的操作人員仍在繼續(xù)接觸食品,極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從而引發(fā)食物中毒。
(3)食物未燒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帶有致病菌,通過徹底的加熱烹調,也能殺滅絕大多數的細菌,確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調前未徹底解凍、一鍋燒煮量太大或燒制時間不足等,使食品未燒熟煮透,就會導致致病菌未被殺滅,從而引發(fā)食物中毒。
(4)食品貯存溫度、時間控制不當
細菌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引起食物中毒,而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時間,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溫度條件下,每過15~30分鐘就能分裂一次,即細菌數量翻一番。如熟食上原有l(wèi)00個致病菌,存放在室溫條件下,經過4小時,就會超過100萬個,足以引起食用者發(fā)生食物中毒。而細菌在低于5℃的溫度下?;就V沽松L繁殖;在高于65℃的溫度下,也基本無法存活。
(5)餐具清洗消毒不徹底
盛放熟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徹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過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2.如何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針對上述常見的發(fā)生原因,應從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殺滅病原菌。具體的措施包括:
一是防止食品受到細菌污染
(1)保持清潔
保持與食品接觸的砧板、刀具、操作臺等表面清潔。
保持廚房地面、墻壁、天花板等食品加工環(huán)境的清潔。
保持手的清潔,不僅在操作前及受到污染后要洗手,在加工食物期間也要經常洗手。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動物進入庫房、廚房,并接近食物。
特別提示:熟食操作區(qū)域以及接觸熟食品的所有工用具、容器、餐具等除應清洗外,還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
(2)生熟分開
處理涼菜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和砧板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嚴格分開擺放和使用。
從事粗加工或接觸生食品后,應洗手消毒后才能從事涼菜切配。
特別提示:生熟食品工用具、容器分開十分重要,熟食品工用具、容器應經嚴格消毒,存放場所與生食品應分開。
(3)使用潔凈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處理要使用潔凈的水。選擇來源正規(guī)、優(yōu)質新鮮的食品原料。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徹底清洗。
特殊提示:操作過程復雜的改刀熟食、涼拌或生拌菜、預制色拉、生食海產品等都是高風險食品,要嚴格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操作,并盡量縮短加工后至食用前的存放時間。
二是控制細菌生長繁殖
(4)控制溫度
菜肴烹飪后至食用前的時間預計超過2小時的,應使其在5℃以下或60℃以上條件下存放。
鮮類、禽類、魚類和乳品冷藏溫度應低于5℃。
冷凍食品不宜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化凍,保證安全的做法是在5℃以下溫度解凍,或在21 ℃以下的流動水中解凍。
特別提示:快速冷卻能使食品盡快通過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溫度范圍。冰箱內的環(huán)境溫度至少應比食品要達到的中心溫度低1℃。食品不應用冰箱進行冷卻,有效的冷卻方法是將食品分成小塊并使用冰浴。
(5)控制時間
不要過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最好控制在2小時以內。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四
植物性食物中毒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早餐的豆?jié){,還有平日里四季豆、馬鈴薯、蘑菇等等一些食物,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了,這些食物引起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將它們避免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如何預防植物性食物中毒的知識,歡迎閱讀。
中毒原因:
因為加工方法不當(多因翻炒不均或炒熟時間短),使面豆、東北油豆、菜豆、蕓豆、刀豆、扁豆等四季豆類本身含有的毒素(皂甙和紅血球凝集素)沒有被完全破壞。冬春季高發(fā),多見于集體食堂。
中毒癥狀:
一般在食后1~5小時,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出冷汗等癥狀,愈后良好。
預防方法:
就是要將四季豆煮熟悶透。烹調時先將四季豆放入開水中燙煮10分鐘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觀失去原有的主綠色。吃起來沒有豆腥味。
中毒原因:
未將豆?jié){煮熟煮透。有的人誤以為豆?jié){引起泡沫即為熟透,從而停止煮沸,其實此時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還未徹底破壞。
中毒癥狀:
一般為食后30分鐘至1小時,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愈后良好。
預防方法:
生豆?jié){加熱至80℃時,會有許多泡沫上浮,燒熟時將上涌泡沫除凈,煮沸后再煮沸5分鐘左右。
中毒原因:
常因誤食引起。由于毒蘑菇的外觀與食用菇多沒有明顯的區(qū)別,難以鑒別,誤食者中多數人均自稱有經驗。
中毒癥狀:
進食后10多分鐘即可發(fā)病,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重者會精神興奮、幻覺等癥狀,嚴重的可導致肝、腎、心及精神系統(tǒng)等器官嚴重損傷,由于沒有特效解毒藥,死亡率極高。
預防辦法:
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蘑菇。
中毒原因:
馬鈴薯又稱土豆或者洋山芋,一般含有極微量的有害成分(龍葵素),當土豆發(fā)芽后,其芽眼和潰爛處的龍葵素的含量大增,人大量食用后,導致中毒。
中毒癥狀:
食后口舌發(fā)麻,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預防辦法:
不吃發(fā)芽較多或皮肉大部分變成黑綠色的馬鈴薯。如發(fā)現有輕微發(fā)芽時,應挖去芽眼,削去綠皮,然后再冷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后,在烹飪中加醋,并注意煮熟熟透。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五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經常發(fā)生的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發(fā)育階段,因此,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種類。食物中毒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中毒。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貝類及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還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離棉酚等中毒。
(三)化學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屬、亞硝酸鹽及農藥中毒等。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類污染的海產貝類等。
(四)。在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下能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發(fā)芽的馬鈴薯;霉變的甘蔗;未加熱煮透的豆?jié){、蕓豆角、杏仁、木薯、鮮黃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多見。另外,菜豆中毒、豆?jié){中毒和因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也時有發(fā)生。
食物中毒的特點
1、中毒者在相近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發(fā)生中毒,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fā)病很快停止。
2、潛伏期較短,發(fā)病急劇,病程亦較短。
3、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4、所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一般表現為急性胃腸炎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那么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
針對年齡特點,同學們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fā)細菌性食物中毒。從而引起腹瀉。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號)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jié){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點),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wèi)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最好是喝白開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5、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蕓豆角、豆?jié){等應燒熟煮透。
10、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點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飲食店。
11、在商店購買食品、飲料,要特別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食飲過期食品飲料。
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wèi)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wèi)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從而預防食物中毒,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食物中毒的處理
1、立即停止供應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壓咽部等緊急催吐辦法盡快排出毒物。
3、盡快將病人送附近醫(yī)院救治。
4、馬上向所在地的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注意保護好中毒現場,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轉移、銷毀。
5、配合衛(wèi)生部門調查,落實衛(wèi)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各項措施。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六
食物中毒的特征
1、潛伏期短(1-48小時),發(fā)病突然;病人有類似的臨床表現,病情1-7天;
2、發(fā)病者必定食用了某種有毒的食物,未吃者不發(fā)?。?BR> 4、一般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食物中毒的類別
食物中毒分為四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攝入細菌性中毒食品(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容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為動物性食品、如魚、肉、奶、蛋及其制品(罐頭、熏烤制品),也有些植物性食品易引起中毒,如剩飯、涼粉、豆制品、面食類發(fā)酵食品等。
2、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發(fā)病季節(jié)和地區(qū)均不明顯,發(fā)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較高,如有機磷農藥中毒、毒鼠強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砷中毒等等。
3、動植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四季豆中毒、苦杏仁中毒、發(fā)芽的馬鈴薯中毒等。動物性食物中毒中常見有河豚魚中毒、魚類組胺中毒、麻痹性貝類中毒等。
4、真菌性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毒蘑菇(也稱毒蕈)中毒。霉變食物中毒,如霉變的糧食、甘蔗等中毒。
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
1、過早的烹調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溫條件下(25℃-40℃)超過2小時;
2、熟食或剩余食物重新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不夠,未能殺死病菌;
3、使用了烹調前已被病原菌污染的熟食品;
4、冷凍肉及家禽在烹調前沒有充分解凍;
5、冷藏前食物冷卻太緩慢;
6、由于人員操作或存放不當等原因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誤用了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
8、食品制作人員健康狀況和衛(wèi)生習慣差;
9、生吃水產品及其他可供被寄生蟲、細菌、病毒等污染的食品;
10、食物體積過大,烹調不徹底。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fā)細菌性食物中毒。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外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標識等。不能購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特別是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等,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等,其中的霉菌毒素(黃曲霉素、3—硝基丙酸等)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老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發(fā)生食物中毒的處理
1、迅速送醫(yī)院就醫(yī);
2、保留剩余食物及患者嘔吐或排泄物,并迅速通知衛(wèi)生單位。
3、萬一來不及就醫(yī),應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處理。
4、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其喉部,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余可疑食物以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七
為了保障全體師生健康地學習與生活,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學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和規(guī)范,防范飯?zhí)檬澄镏卸臼鹿实陌l(fā)生,切實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中毒事故所造成的危害與影響,結合我校實際情景和有關部門要求、法律法規(guī),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突發(fā)事件的范圍:
學校食堂發(fā)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應急小組成員:
學校成立應急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總務主任任副組長,成員由政教處、食堂管理人員和醫(yī)務室工作人員組成。
三、前期工作:
1、嚴把食品進貨關。學校食品采購要嚴格把關,確保所采購的食品貼合有關規(guī)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wèi)生安全關。
2、嚴把食堂關。對存放的原料進行檢查,發(fā)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嚴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guī)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wèi)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fā)的食物中毒事故。
四、突發(fā)性事件的處置:
1、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向領導報告,并進取協助醫(yī)務人員進行搶救工作和妥善安置中毒病人,同時,保護中毒現場,及時向當地衛(wèi)生防疫部門報告,配合衛(wèi)生防疫部門現場調查處理。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fā)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以便衛(wèi)生部門采樣檢驗,為食物中毒供給可靠的依據。對發(fā)現食物中毒癥狀的師生,做好登記工作,共同分析確定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根據中毒原因,作出現場消毒預防措施。
3、如實反映情景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學校領導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fā)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飲食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領導職責。根據調查結果,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
4、對中毒食物的處理
在查明情景之前對可疑食品立即停止食用。在衛(wèi)生部門已查明情景,確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對引起中毒的食物進行處理。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八
凡是健康人,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中毒癥狀為主的一類疾病,醫(yī)學上稱之為食物中毒。
常見食物中毒的分類:
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特點:
來勢兇猛,時間集中與食物有關癥狀相似無傳染性季節(jié)性明顯
食物中毒重在預防,預防措施如下:
?對食品生產人員要加強衛(wèi)生宣傳教育;
?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消毒;嚴禁食用病死畜禽;各種食物都不應放置過久;
?肉類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內生;剩余的食物在吃前應加熱或高壓處理;
?對不熟悉、不認識的動物不隨意采捕食用;
?海蜇等不產品宜用飽和食鹽水常浸泡保存,食用前應沖洗干凈。
食物中毒的預防教案篇十九
肉類食物平時如果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儲存,在夏季的時候很容易變質,里面會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如果被誤食,很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輕則出現嘔吐,拉肚子,肚子痛等等,嚴重的食物中毒甚至是威脅到生命安全,最好是能夠引起重視,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夏季如何有效預防肉類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季節(jié)性高發(fā)疾病,在夏秋季特別容易出現,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但是相對來說,多加注意,食物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疾病。
(1)不吃不新鮮和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被衛(wèi)生部門禁止上市的海產品。
(2)買回來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并多換幾次水,要洗干凈,以防農藥對身體危害。
(3)教育孩子不要到無證攤販處買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出廠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限等商標不符合規(guī)范的罐頭食品和其他包裝食品。
(4)生熟食品要分開,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開,做到專用。餐具要及時洗擦干凈,有消毒條件的要經常消毒。
(5)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魚。
(6)家中不宜放農藥等毒品,至少要使有毒物品遠離廚房和食品柜。
(7)服藥要遵醫(yī)囑,要按說明書服用。服藥前要仔細辨認,還要注意有關藥物的禁忌事項。
(8)餐具要衛(wèi)生,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專用餐具。飯后將餐具洗干凈存放在一個干凈的塑料袋內或紗布袋內。個人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外出不便洗手時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食物中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平時經常會發(fā)現很多的朋友由于各種的原因出現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最好是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盡量在早期的時候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進行自救,盡量減輕食物中毒對于病人身體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