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從個人角度出發(fā),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喜歡和不喜歡之處。在寫讀后感時,要注意語言的簡潔、準確和生動,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觀點和感受。下面是一些觸動心靈的讀后感,或許能讓你對書籍有更深的體會和領悟。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一
《吹號者》,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最有感觸的一篇文章。
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從艾青的詩中:
“吹號者從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濕的泥地上。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他看著那些發(fā)出困乏的鼾聲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
看出他們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濡著血跡的銅號吹響帶著新希望的黎明。
他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神圣的事。他看著山,呼吸新鮮空氣,便吹響了銅號,可是誰又能知道在這響亮的號聲背后卻是吹號者的痛苦。
“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fā)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為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斗著,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剛開始我覺得有些夸張,可在后面的閱讀中慢慢認為這是對于他們而言在正常不過了。他們在那些蜷臥在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著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群里,最先驚醒。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著的人群里,在緊密的連續(xù)的爆炸聲里,他吹著最熱烈的號聲,激勵著熱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在最后的一顆子彈穿過他的胸膛時,他緩緩的躺下了,卻沒有人發(fā)現(xiàn)。
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jīng)喚醒了一個民族并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也展現(xiàn)了艾青的愛國情懷。
艾青的詩歌讓人蕩氣回腸。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二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3、(4分)這首詩的作者和《我愛這土地》是同一個人,他是著名詩人___,原名___,號___,曾自稱“___”。
14、(3分)詩人運用了___的修辭手法,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征之意”。詩中的'“礁石”這個意象象征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三
現(xiàn)實聞名詩人艾青的詩作《礁石》,把礁石堅韌頑強,不擇不饒的精神刻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你看,面對不休止的海浪兇猛的撲過來,都被礁石踩在腳下,打成碎末、散開……盡管礁石傷痕累累,象刀砍過一樣的痛,它還在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艾青這種樸素感人的描寫,引發(fā)的群眾對礁石精神的崇敬,頓使我想起了毛澤東同志的一句名言:“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精、氣、神。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認為應該具有那樣的精、氣、神:一是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我們在上班和日常中,經(jīng)常會碰到某些困難和異常,在這種狀況下,首先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氣。沒有不勝的信心和十足的勇氣,就不可能戰(zhàn)勝困難、解決異常;二是要有不擇不饒、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人生一世,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我們都要無誤地、勇敢地去面對。非凡是在逆境和挫折面前,更需要有泰山壓頂不彎腰,不擇不饒的精神,樂于迎接挑戰(zhàn),勇于走出困境,轉(zhuǎn)危為安,笑迎勝利;三是要有靈敏的思維和無誤的措施和方法。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僅需要有信心勇氣和不擇不饒的精神,還要具有靈敏的'思維,善于無誤地了解判定和把握所面臨的形勢,運籌帷幄,采取無誤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化險為夷。
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國內(nèi)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歷史進程中,各種挑戰(zhàn)不斷,困難異常重重,非凡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所置成的較重危害,我們每一位同志,每一位黨員干部,更要持于清楚的頭腦,發(fā)揚上述三個要素的精神,迎難而上,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心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在市局的無誤領導下,團結一致,開拓創(chuàng)新,認真履職,科學定位,為建設“五個重慶”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四
快放學了,我無意中翻到了《浪花和礁石》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文章主要寫了:礁石嘲笑浪花不自量力,而浪花卻不懼怕礁石,日日夜夜地碰撞著礁石,最終把礁石表面尖利的棱角一點一點的磨平了,這讓礁石十分驚訝。
而生活中的我,有時候做事總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最終總是失敗。就那我寫字來說吧,我寫字的時候,只是追求速度,而不追求質(zhì)量,接過寫得很不端正。媽媽和老師也一直對我說寫字要慢一點,寫端正一點。于是,我便下決心從這個學期開始,我要每天堅持練一練字,想辦法把字練得又快又好。為此,我還特地買了一本《習字冊》??墒?,才練了7、8天,我就開始不耐煩了,覺得每天練又練不出什么東西,還不如不練呢。最終我沒有堅持下去,那本《習字冊》也被我扔在一邊積灰塵了。
我都已經(jīng)上五年級了,只練一些字就得向它們投降,而浪花那么弱小,卻能靠堅持和毅力把礁石磨平。和他相比我,真是太慚愧了。
也許,你像浪花一樣很弱小,但只要有志向,有目標,在通過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你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五
最近,我讀了《浪花與礁石》這篇文章,對我有很大的感觸。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岸邊有一塊大礁石,小小的浪花不停地沖擊著。有一天,礁石暴跳如雷,要和浪花比試比試。一年、兩年、幾十年、幾百年過去了,礁石表面的棱角,被浪花一點一點地侵蝕,漸漸變小了,變平了。最后,礁石有氣無力地說:“沒想到,我,我,竟然會敗在你的手里?!?BR> 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很明確:堅持不懈的小浪花,自高自傲的礁石。然而,一看到故事中自高自傲的礁石,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
上個星期的數(shù)學第三單元測試,因為知識都掌握了,做起來特別輕松,不一會兒就把卷子完成了。我把卷子從第一題開始,每一題都認真地檢查。當我看到“把相等的小數(shù)連起來”這一題時,不屑一顧地想:這么簡單的題目怎么會錯,不用檢查啦!于是,繼續(xù)向后檢查。下課了,我信心滿滿地把圈子交了上去。恰恰相反,卷子上偏偏就錯了連線題。我望著那紅紅大大的“98”,心里充滿了后悔與懊惱。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六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我讀了一篇文章后的感想,這篇文章叫《浪花和礁石》,它主要描述了一朵小浪花沖擊礁石,最后磨平了驕傲、堅硬的礁石。為什么小浪花能磨平堅硬的礁石呢?因為小浪花堅持、努力、不退縮,所以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古今中外,有許多偉人都像小浪花一樣,遇到“堅硬無比的礁石”不退縮,勇往直前,寫下了輝煌的人生“篇章”。
比如說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是多么地艱難,有一次他因為趕路,錯過了客棧,到了晚上,他和徒弟三人找不到地方住,只能住在寺廟里,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翻越千山萬水,一路走來是多么得不容易啊!可以說,《本草綱目》是一本凝聚了他的汗水和辛酸的書。
在生活中,我也要像小浪花一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記得一次體育課,老師讓我們跑步,同學們都跑在了前面,只有我一個人落在了后面。同學笑我是“小烏龜”、是“尾巴”,還說我是“蝸?!?那時我的心情難以言表,可是我并不氣餒,每天放學后都在操場上跑兩圈,一天、兩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我終于不再落后了,同學們都對我刮目相看。
還有一次,我在寫作業(yè),寫著寫著,一道題像“攔路虎”一樣擋在了我的面前,可我沒有放棄,經(jīng)過反復思考,這只“攔路虎”總算被我打敗了!那種成功的感覺真好。
不怕失敗,堅持不懈,才會擁有成功!我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小浪花,是我的老師!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七
八月中旬與好友虹步行小梅沙棧道,見棧道一側布滿是侏羅紀時期的巨大礁石,呈褐色,上面布滿深深褶皺和斑痕,浪花沖擊處卷起千堆雪,非常壯觀!棧道邊立著資料牌顯示,這些礁石距今六至七點五億年。于是感慨記之。
——題記
小梅沙棧道海岸
礁石嶙峋成座座石山
如同男人一般
陽剛、偉岸!
浪花嬉笑成純潔少女
爭先恐后
追逐著
一次次將礁石席卷
帶著深深依戀
一團一團
一遍一遍
一次次向前
又一次次后退
不知疲倦
礁石
卻紋絲不動
礁石說:
你來了,我歡迎
你走了,我不送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八
交往了億萬年!
浪花無數(shù)次的撫摸
無數(shù)次的擁吻
礁石身上
留下斑駁色彩
條條吻痕
甚至深深淺淺的洞穴、皺紋
億萬年啊
小梅沙的礁石!
你是侏羅紀時期的'遺跡
層巒疊嶂在海岸矗立!
你看似無情
無動于衷
可在偏僻的地方
你悄悄探身入水
讓浪花蓄滿你身上的溝壑、皺紋
你與浪花就以這樣的方式親近
億萬年光陰風霜雨雪
電閃雷鳴
將你這種姿勢定格
成為雕塑、成為永恒!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九
當我看到《礁石》這首詩的題目,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想看看平時一向不被稱道的“絆船石”在我喜歡的艾青筆下會是怎樣的形象。當我口中誦讀完最后一行,心潮卻被完全激蕩起來了!短短八行詩句,其中卻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這使我想起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革命者,他們面對敵人的狡詐、陰險,從容不迫,理智應對,粉碎了一次又一次進攻,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又讓我追憶起那些生活在苦難年代,雖歷盡艱辛,傷痕累累,卻始終以一種昂揚和蔑視,泰山壓頂巋然不動的姿態(tài),抵御和化解著困境與壓迫的人們,他們用無聲的抵抗詮釋著堅忍的內(nèi)涵,這正是他們堪稱“強者”的見證!
同學,當你只是在生活、學習中遇到了一點點麻煩或苦惱時,應該怎樣去面對?在細細品味過《礁石》這首詩后,相信你一定會像我一樣找到答案的!
小詩《礁石》很短,因為它只有50多字;小詩《礁石》很長,因為詩中包含的意蘊值得永久珍藏!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
我要擁抱您,
您是金華人民的驕傲,
金華有了您的點綴
變得更美,
地球有了您的渲染
變得更蔚藍。
我要擁抱您,
您是文學的支柱,
文字有了您的裝點
變得更生動,
文學有了您的巨作
變得更弘大。
我要擁抱您,
您是我們的老師,
我們有了您
變得更努力,
祖國有了您
變得更強大。
我要擁抱您,
您是人民的英雄,
人民有了您
變得更有信心,
讓中國更強大。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一
意象是詩中包含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詩人總會創(chuàng)造出富有表現(xiàn)力的意象,傳達出獨特的情感。讀詩,要透過詩歌中的意象,理解詩歌的深層。
20世紀30年代,艾青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一時期,他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qū)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與火把”的歌手。以《太陽》為例:
從遠古的墓塋
從黑暗的年代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
震驚沉睡的山脈
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
太陽向我滾來……
它以難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
當它來時,我聽見
冬蟄的蟲蛹轉(zhuǎn)動于地下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城市從遠方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開
陳腐的靈魂
擱棄在河畔
我乃有對于人類再生之確信
無疑,太陽在這首詩中是一種象征。這首詩的現(xiàn)實主義的主題是從象征對象——太陽中引起感覺、發(fā)揮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結成形象,然后暗示出來的。這種象征的寫法有利于表現(xiàn)對生活不可思議的渴慕和憧憬。
同時,作為象征表現(xiàn),詩人把以太陽為核心的一串意象全用擬人手法有機地組接起來,太陽活了,人化了,竟然向詩人以及我們所依存的`世界滾輾而來。這世界包括高樹繁枝、河流、蟲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詩人的筆下活了,動了,人化了,熱烈地歡迎著太陽的到來;而詩人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陽的“火焰之手”撕開,換了一副靈魂,以此象征出“應該是這樣”的生活,寄托了詩人向往未來、追求光明的激情。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二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知道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八粏〉暮韲怠?,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jīng)唱不出優(yōu)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fā)出來聲音,抒發(fā)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xiàn)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qū),“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后一節(jié)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吧畛痢币辉~,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三
翻開《艾青詩選》,映入眼簾的是一篇篇精美的小詩,我被艾青那憂郁、感傷的詩風深深吸引了。
跟隨艾青的腳步,我曾聽到“吹號者”發(fā)出的遼遠的號聲,也曾傾慕“黎明”那無比的溫柔與豐美。我穿過暗赫色的“山城”,躍過平靜而清瀲的“青色池沼”,一切都是如此協(xié)調(diào)。
艾青的詩,意象獨特。吹號者“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與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來吹號角”呈現(xiàn)出一位戰(zhàn)斗的鼓吹者、勝利的召喚者。那些意象是樸素的、自然的,是從心靈里流出來的脈息。
艾青的詩,思想深刻。艾青禮贊太陽,謳歌光明,那個時候的人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太陽象征著自由和解脫。太陽從黑暗的時代滾來,它將永不泯滅。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中,他以筆伐戈,寫下一篇篇高昂、悲壯的詩。通過詩歌,詛咒摧殘土地的人,同時激勵著廣大人民,使土地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他的詩,深深植根于人民和時代的土壤里,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艾青的詩,與人民同悲同樂;艾青的詩,詩歌的生動、凝練,同時又自然樸素;艾青的詩,思想深刻,歌頌光明。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四
對于光,艾青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每個人的一生/不論聰明還是愚蠢/不論幸福還是不幸/只要他一離開母體/就睜著眼睛追求光明”。
人對于光的追求,是自打出生就開始的。所以光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指望。“光”象征著光明,光明與黑暗對峙,光明照亮大地,滋潤著萬物。在黑暗的年代,戰(zhàn)亂不止,狼煙四起,而人民對抗黑暗的動力就是為了贏得著光明!光,是民魂的支柱。
“光在召喚我們前進/光在鼓舞我們、激勵我們/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我們的人民從四面八方高歌猛進/讓信心和勇敢伴隨著我們/武裝我們的是最美好的理想/我們是和最先進的階級在一起/我們的心胸燃燒著希望/我們前進的道路鋪滿陽光”。
《光的贊歌》一詩創(chuàng)作于我國“”結束不久。使人仿佛從漫漫長夜中醒來,重新看到曙光和希望一樣,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激情和創(chuàng)作的沖動,拿起筆來,歌頌驅(qū)走陰霾、戰(zhàn)勝黑暗的光明,歌頌新的時代、新的生活。
回顧人類的歷史,曾有多少年代,沉浸在苦難的深淵,黑暗凝固得像花崗石??嚯y是最生動的課堂,苦難會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心,會讓我們更加向往光明。同時,經(jīng)歷苦難會讓我們學會珍惜。
讓我們從地球出發(fā),飛向太陽……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五
一提到艾青,我們都會不禁想到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卑嘧鳛椤巴恋氐母枵摺薄巴恋亍笔撬姼柚谐霈F(xiàn)最多的意象之一。
艾青的詩蘊含著真摯的愛國情懷,他對于土地的熱愛在詩歌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三四十年代時,在祖國被日寇侵略的那個年代。數(shù)不計的英雄為國捐軀,而艾青用他深情的詩歌來表現(xiàn)對祖國的愛。
他的第一首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給予大堰河一個勤勞、善良的形象,將中國農(nóng)民受盡蹂躪的痛苦展現(xiàn)在詩中。他心中聯(lián)系著農(nóng)民的命運,與他們共同反抗。在《九百個》中,以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看出人民的覺醒與反抗。
當然,艾青的詩還飽含著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之前,艾青在監(jiān)獄中,憧憬著光明與理想。他將這種情感,都賦予了“太陽”這個意象。太陽,光明的寓意。歌頌著抗日給民族帶來的新生。
時光流逝,但詩情不會逝去?!栋嘣娺x》里呈現(xiàn)著慷慨激昂的歷史,一樣會浸潤自己的心靈。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六
作者一開篇便點明主旨“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關于內(nèi)容詳情如下。
小詩《礁石》50字左右,很短很短,小詩《礁石》卻又很長很長,里面的道理可以一直傳下去,只要人類在發(fā)展,這道理也就存在。究竟是什么道理能與日月共存呢?說出來也并不復雜: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
把知識比作汪洋大海,這首小詩的作者不是第一個了。人類自從原始社會過渡到文明社會,就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了知識的浩淼,知識的無盡,知識的偉大……可是,古今中外不少人,都不約而同地用浩瀚的大海來比喻無窮無盡的知識。
然而,把孜孜不倦的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我相信本詩的作者還是第一個。古往今來,文人們不是把求學者喻成海邊的弄潮兒,就是比作泱泱大海中的一粟。把求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想象是何等新奇,比喻又是何等確切。
礁石每天都置身于大海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海水的洗禮;好學的人們每天都置身于知識的海洋中,貪婪地吸取著知識的滋養(yǎng)。我們也要做這種“海中的礁石”,每天都讓知識的海浪沖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思想在這撞擊中得到啟迪。
像那海中之礁,任憑斗轉(zhuǎn)星移,循環(huán)往復無窮,仍在海中頑強地讀著海之書。
是不是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呢?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七
我愛艾青的詩,不僅是因為詩美,字里行間藏不住愛國的憤慨!涌進我的心,我的腦海,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我愛艾青的詩,最愛的`是這一首《向太陽》。這首詩是在艾青從戰(zhàn)火紛飛的北方回到武漢,滿懷對戰(zhàn)爭勝利的希望與期盼而作的,“向太陽”的標題讓人聯(lián)想:昏暗的過去,新晉的希望,光明的未來!主題一目了然。
他起來,不僅是一個人在剛起時,看到遠方的太陽,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張做作的語言,卻是那么深刻,刻進我的內(nèi)心。
他來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諧,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擾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經(jīng)這一反襯,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讀者更加好奇,耐人尋味。
黎明終于到來!他含著熱淚描繪了城市的工業(yè),他心情激動!
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這鋼筋煤油的氣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讀的《艾青詩選》,就是艾青精神與意志的集中,是再簡潔不過的語言,也是品味不盡的意味。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八
“群星已經(jīng)隱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著太陽上升。”
——題記
寂靜的黑夜張開了它血腥的大嘴,無盡地向邊緣撕裂開去。有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細讀《艾青詩選》,你不難發(fā)現(xiàn)里面最常見的詞匯便是“希望,青年”等等,還有就是“光”。
在抗日時期這樣黑暗的時代,艾青的詩便如人們的救世主一般,給人們帶來一線光明,一線希望,穿破黑暗,刺破黎明。
艾青在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的一個封建家庭,自幼便由一位貧苦農(nóng)婦養(yǎng)育。他從小就經(jīng)歷了封建社會,封建教育的壓迫,于是他便參加革命文藝活動,為的是用文字來喊醒沉睡的中國人民??墒菂s被逮捕了,但他沒有放棄,在獄中依然堅持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以寶石般不屈的精神鼓動著大家,終于,在1933年以“艾青”這個筆名正式發(fā)表了《大堰河——我的母親》這首詩,之后便一舉成名,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詩人。
是什么讓他轉(zhuǎn)變成為詩人?
艾青望著這個充滿了硝煙與腐敗氣息的世界,他想要改變這個社會,于是毅然決然地放下畫筆,拿起鋼筆,開始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他知道,想為中國開辟一條光明之路很難,這條路上必定充滿了阻礙與崎嶇,但他的信念絲毫沒有被撼動,反而更加堅定,于是,他揮毫潑墨,寫下了《向太陽》。
“初升的太陽,照在我們頭上,久久垂著,不曾抬起的頭上,我們仰起那沉重的頭顱,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們笑得像太陽!’”
艾青的詩就是冬日里的一股溫暖的陽光,照在中國的大陸上,照在老百姓的面龐上,他的詩雄壯激昂,直擊人心!他的詩對當時正處于迷茫的青年來說,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樂曲,是世界上最溫暖人心的詩。這縷陽光又像一把閃耀萬丈光芒的尖刀,直捅反動派和地主們的.心坎,刺破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艾青的詩更是來自普通人民發(fā)出的怒號!
他的詩中,有不屈男兒的血色,有處于水生火熱境界的老百姓的枯黃,有無盡彷徨的灰色,更有那富有生機的新綠。他筆下的一個個鮮活的形象都承載著他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就連那面普通的鏡子,也給人無限啟迪。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九
“春風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BR> ——題記
很早就聽說過艾青是有名的詩人,曾無數(shù)次幻想他的詩是什么樣的,是像毛澤東那樣豪放,還是像秦觀那樣浪漫,初讀艾青詩選,心中竟泛起陣陣漣漪。
艾青出生在一個封建家庭,一到三歲都被寄養(yǎng)在一位農(nóng)婦家中,他從小便感受到生活的貧苦,卻始終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希望。我很喜歡艾青的現(xiàn)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里永存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讀后感的優(yōu)先選擇也一定是它,可我卻獨獨鐘情于他的另一首詩:《愿春天早點來》。
這首詩是他前期的作品,風格深沉,表現(xiàn)對春天的無限向往。這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我站在屋檐下看著田野,門前有一條黃色的路,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池沼凝結著冰層,山上閃著殘雪的白光。天空暗沉,有些灰蒙蒙的。
他希望雪可以趕快下完,美好的春天可以早日到來。待萬物復蘇,暖陽到來之際,他便穿上芒鞋去尋覓溫暖。他從小就受了不少苦,便不愿度過冬天這樣的嚴寒季節(jié),所以他喜歡春天,喜歡太陽,喜歡溫暖。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希望,期待春天的生機勃勃,期待春天的溫暖美好。
春天終將到來,陽光變得柔和,伴著微風,夾雜著花香……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一
《吹號者》,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最有感觸的一篇文章。
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從艾青的詩中:
“吹號者從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濕的泥地上。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他看著那些發(fā)出困乏的鼾聲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
看出他們是被黎明最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濡著血跡的銅號吹響帶著新希望的黎明。
他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神圣的事。他看著山,呼吸新鮮空氣,便吹響了銅號,可是誰又能知道在這響亮的號聲背后卻是吹號者的痛苦。
“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fā)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為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斗著,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剛開始我覺得有些夸張,可在后面的閱讀中慢慢認為這是對于他們而言在正常不過了。他們在那些蜷臥在鋪散著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著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群里,最先驚醒。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著的人群里,在緊密的連續(xù)的爆炸聲里,他吹著最熱烈的號聲,激勵著熱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在最后的一顆子彈穿過他的胸膛時,他緩緩的躺下了,卻沒有人發(fā)現(xiàn)。
在這首詩里,他為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著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jīng)喚醒了一個民族并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也展現(xiàn)了艾青的愛國情懷。
艾青的詩歌讓人蕩氣回腸。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二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3、(4分)這首詩的作者和《我愛這土地》是同一個人,他是著名詩人___,原名___,號___,曾自稱“___”。
14、(3分)詩人運用了___的修辭手法,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征之意”。詩中的'“礁石”這個意象象征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三
現(xiàn)實聞名詩人艾青的詩作《礁石》,把礁石堅韌頑強,不擇不饒的精神刻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你看,面對不休止的海浪兇猛的撲過來,都被礁石踩在腳下,打成碎末、散開……盡管礁石傷痕累累,象刀砍過一樣的痛,它還在巍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艾青這種樸素感人的描寫,引發(fā)的群眾對礁石精神的崇敬,頓使我想起了毛澤東同志的一句名言:“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精、氣、神。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認為應該具有那樣的精、氣、神:一是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我們在上班和日常中,經(jīng)常會碰到某些困難和異常,在這種狀況下,首先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氣。沒有不勝的信心和十足的勇氣,就不可能戰(zhàn)勝困難、解決異常;二是要有不擇不饒、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人生一世,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我們都要無誤地、勇敢地去面對。非凡是在逆境和挫折面前,更需要有泰山壓頂不彎腰,不擇不饒的精神,樂于迎接挑戰(zhàn),勇于走出困境,轉(zhuǎn)危為安,笑迎勝利;三是要有靈敏的思維和無誤的措施和方法。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僅需要有信心勇氣和不擇不饒的精神,還要具有靈敏的'思維,善于無誤地了解判定和把握所面臨的形勢,運籌帷幄,采取無誤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化險為夷。
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國內(nèi)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歷史進程中,各種挑戰(zhàn)不斷,困難異常重重,非凡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所置成的較重危害,我們每一位同志,每一位黨員干部,更要持于清楚的頭腦,發(fā)揚上述三個要素的精神,迎難而上,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心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在市局的無誤領導下,團結一致,開拓創(chuàng)新,認真履職,科學定位,為建設“五個重慶”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四
快放學了,我無意中翻到了《浪花和礁石》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文章主要寫了:礁石嘲笑浪花不自量力,而浪花卻不懼怕礁石,日日夜夜地碰撞著礁石,最終把礁石表面尖利的棱角一點一點的磨平了,這讓礁石十分驚訝。
而生活中的我,有時候做事總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最終總是失敗。就那我寫字來說吧,我寫字的時候,只是追求速度,而不追求質(zhì)量,接過寫得很不端正。媽媽和老師也一直對我說寫字要慢一點,寫端正一點。于是,我便下決心從這個學期開始,我要每天堅持練一練字,想辦法把字練得又快又好。為此,我還特地買了一本《習字冊》??墒?,才練了7、8天,我就開始不耐煩了,覺得每天練又練不出什么東西,還不如不練呢。最終我沒有堅持下去,那本《習字冊》也被我扔在一邊積灰塵了。
我都已經(jīng)上五年級了,只練一些字就得向它們投降,而浪花那么弱小,卻能靠堅持和毅力把礁石磨平。和他相比我,真是太慚愧了。
也許,你像浪花一樣很弱小,但只要有志向,有目標,在通過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你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五
最近,我讀了《浪花與礁石》這篇文章,對我有很大的感觸。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岸邊有一塊大礁石,小小的浪花不停地沖擊著。有一天,礁石暴跳如雷,要和浪花比試比試。一年、兩年、幾十年、幾百年過去了,礁石表面的棱角,被浪花一點一點地侵蝕,漸漸變小了,變平了。最后,礁石有氣無力地說:“沒想到,我,我,竟然會敗在你的手里?!?BR> 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很明確:堅持不懈的小浪花,自高自傲的礁石。然而,一看到故事中自高自傲的礁石,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
上個星期的數(shù)學第三單元測試,因為知識都掌握了,做起來特別輕松,不一會兒就把卷子完成了。我把卷子從第一題開始,每一題都認真地檢查。當我看到“把相等的小數(shù)連起來”這一題時,不屑一顧地想:這么簡單的題目怎么會錯,不用檢查啦!于是,繼續(xù)向后檢查。下課了,我信心滿滿地把圈子交了上去。恰恰相反,卷子上偏偏就錯了連線題。我望著那紅紅大大的“98”,心里充滿了后悔與懊惱。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六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我讀了一篇文章后的感想,這篇文章叫《浪花和礁石》,它主要描述了一朵小浪花沖擊礁石,最后磨平了驕傲、堅硬的礁石。為什么小浪花能磨平堅硬的礁石呢?因為小浪花堅持、努力、不退縮,所以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古今中外,有許多偉人都像小浪花一樣,遇到“堅硬無比的礁石”不退縮,勇往直前,寫下了輝煌的人生“篇章”。
比如說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是多么地艱難,有一次他因為趕路,錯過了客棧,到了晚上,他和徒弟三人找不到地方住,只能住在寺廟里,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翻越千山萬水,一路走來是多么得不容易啊!可以說,《本草綱目》是一本凝聚了他的汗水和辛酸的書。
在生活中,我也要像小浪花一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記得一次體育課,老師讓我們跑步,同學們都跑在了前面,只有我一個人落在了后面。同學笑我是“小烏龜”、是“尾巴”,還說我是“蝸?!?那時我的心情難以言表,可是我并不氣餒,每天放學后都在操場上跑兩圈,一天、兩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我終于不再落后了,同學們都對我刮目相看。
還有一次,我在寫作業(yè),寫著寫著,一道題像“攔路虎”一樣擋在了我的面前,可我沒有放棄,經(jīng)過反復思考,這只“攔路虎”總算被我打敗了!那種成功的感覺真好。
不怕失敗,堅持不懈,才會擁有成功!我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小浪花,是我的老師!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七
八月中旬與好友虹步行小梅沙棧道,見棧道一側布滿是侏羅紀時期的巨大礁石,呈褐色,上面布滿深深褶皺和斑痕,浪花沖擊處卷起千堆雪,非常壯觀!棧道邊立著資料牌顯示,這些礁石距今六至七點五億年。于是感慨記之。
——題記
小梅沙棧道海岸
礁石嶙峋成座座石山
如同男人一般
陽剛、偉岸!
浪花嬉笑成純潔少女
爭先恐后
追逐著
一次次將礁石席卷
帶著深深依戀
一團一團
一遍一遍
一次次向前
又一次次后退
不知疲倦
礁石
卻紋絲不動
礁石說:
你來了,我歡迎
你走了,我不送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八
交往了億萬年!
浪花無數(shù)次的撫摸
無數(shù)次的擁吻
礁石身上
留下斑駁色彩
條條吻痕
甚至深深淺淺的洞穴、皺紋
億萬年啊
小梅沙的礁石!
你是侏羅紀時期的'遺跡
層巒疊嶂在海岸矗立!
你看似無情
無動于衷
可在偏僻的地方
你悄悄探身入水
讓浪花蓄滿你身上的溝壑、皺紋
你與浪花就以這樣的方式親近
億萬年光陰風霜雨雪
電閃雷鳴
將你這種姿勢定格
成為雕塑、成為永恒!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九
當我看到《礁石》這首詩的題目,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想看看平時一向不被稱道的“絆船石”在我喜歡的艾青筆下會是怎樣的形象。當我口中誦讀完最后一行,心潮卻被完全激蕩起來了!短短八行詩句,其中卻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這使我想起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革命者,他們面對敵人的狡詐、陰險,從容不迫,理智應對,粉碎了一次又一次進攻,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又讓我追憶起那些生活在苦難年代,雖歷盡艱辛,傷痕累累,卻始終以一種昂揚和蔑視,泰山壓頂巋然不動的姿態(tài),抵御和化解著困境與壓迫的人們,他們用無聲的抵抗詮釋著堅忍的內(nèi)涵,這正是他們堪稱“強者”的見證!
同學,當你只是在生活、學習中遇到了一點點麻煩或苦惱時,應該怎樣去面對?在細細品味過《礁石》這首詩后,相信你一定會像我一樣找到答案的!
小詩《礁石》很短,因為它只有50多字;小詩《礁石》很長,因為詩中包含的意蘊值得永久珍藏!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
我要擁抱您,
您是金華人民的驕傲,
金華有了您的點綴
變得更美,
地球有了您的渲染
變得更蔚藍。
我要擁抱您,
您是文學的支柱,
文字有了您的裝點
變得更生動,
文學有了您的巨作
變得更弘大。
我要擁抱您,
您是我們的老師,
我們有了您
變得更努力,
祖國有了您
變得更強大。
我要擁抱您,
您是人民的英雄,
人民有了您
變得更有信心,
讓中國更強大。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一
意象是詩中包含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詩人總會創(chuàng)造出富有表現(xiàn)力的意象,傳達出獨特的情感。讀詩,要透過詩歌中的意象,理解詩歌的深層。
20世紀30年代,艾青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高峰。這一時期,他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qū)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與火把”的歌手。以《太陽》為例:
從遠古的墓塋
從黑暗的年代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
震驚沉睡的山脈
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
太陽向我滾來……
它以難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
當它來時,我聽見
冬蟄的蟲蛹轉(zhuǎn)動于地下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城市從遠方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開
陳腐的靈魂
擱棄在河畔
我乃有對于人類再生之確信
無疑,太陽在這首詩中是一種象征。這首詩的現(xiàn)實主義的主題是從象征對象——太陽中引起感覺、發(fā)揮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結成形象,然后暗示出來的。這種象征的寫法有利于表現(xiàn)對生活不可思議的渴慕和憧憬。
同時,作為象征表現(xiàn),詩人把以太陽為核心的一串意象全用擬人手法有機地組接起來,太陽活了,人化了,竟然向詩人以及我們所依存的`世界滾輾而來。這世界包括高樹繁枝、河流、蟲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詩人的筆下活了,動了,人化了,熱烈地歡迎著太陽的到來;而詩人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陽的“火焰之手”撕開,換了一副靈魂,以此象征出“應該是這樣”的生活,寄托了詩人向往未來、追求光明的激情。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二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知道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八粏〉暮韲怠?,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jīng)唱不出優(yōu)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fā)出來聲音,抒發(fā)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xiàn)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qū),“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后一節(jié)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吧畛痢币辉~,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三
翻開《艾青詩選》,映入眼簾的是一篇篇精美的小詩,我被艾青那憂郁、感傷的詩風深深吸引了。
跟隨艾青的腳步,我曾聽到“吹號者”發(fā)出的遼遠的號聲,也曾傾慕“黎明”那無比的溫柔與豐美。我穿過暗赫色的“山城”,躍過平靜而清瀲的“青色池沼”,一切都是如此協(xié)調(diào)。
艾青的詩,意象獨特。吹號者“以原野給他的清新的呼吸與夾帶著纖細的血絲來吹號角”呈現(xiàn)出一位戰(zhàn)斗的鼓吹者、勝利的召喚者。那些意象是樸素的、自然的,是從心靈里流出來的脈息。
艾青的詩,思想深刻。艾青禮贊太陽,謳歌光明,那個時候的人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太陽象征著自由和解脫。太陽從黑暗的時代滾來,它將永不泯滅。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中,他以筆伐戈,寫下一篇篇高昂、悲壯的詩。通過詩歌,詛咒摧殘土地的人,同時激勵著廣大人民,使土地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他的詩,深深植根于人民和時代的土壤里,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艾青的詩,與人民同悲同樂;艾青的詩,詩歌的生動、凝練,同時又自然樸素;艾青的詩,思想深刻,歌頌光明。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四
對于光,艾青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每個人的一生/不論聰明還是愚蠢/不論幸福還是不幸/只要他一離開母體/就睜著眼睛追求光明”。
人對于光的追求,是自打出生就開始的。所以光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指望。“光”象征著光明,光明與黑暗對峙,光明照亮大地,滋潤著萬物。在黑暗的年代,戰(zhàn)亂不止,狼煙四起,而人民對抗黑暗的動力就是為了贏得著光明!光,是民魂的支柱。
“光在召喚我們前進/光在鼓舞我們、激勵我們/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我們的人民從四面八方高歌猛進/讓信心和勇敢伴隨著我們/武裝我們的是最美好的理想/我們是和最先進的階級在一起/我們的心胸燃燒著希望/我們前進的道路鋪滿陽光”。
《光的贊歌》一詩創(chuàng)作于我國“”結束不久。使人仿佛從漫漫長夜中醒來,重新看到曙光和希望一樣,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激情和創(chuàng)作的沖動,拿起筆來,歌頌驅(qū)走陰霾、戰(zhàn)勝黑暗的光明,歌頌新的時代、新的生活。
回顧人類的歷史,曾有多少年代,沉浸在苦難的深淵,黑暗凝固得像花崗石??嚯y是最生動的課堂,苦難會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心,會讓我們更加向往光明。同時,經(jīng)歷苦難會讓我們學會珍惜。
讓我們從地球出發(fā),飛向太陽……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五
一提到艾青,我們都會不禁想到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卑嘧鳛椤巴恋氐母枵摺薄巴恋亍笔撬姼柚谐霈F(xiàn)最多的意象之一。
艾青的詩蘊含著真摯的愛國情懷,他對于土地的熱愛在詩歌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三四十年代時,在祖國被日寇侵略的那個年代。數(shù)不計的英雄為國捐軀,而艾青用他深情的詩歌來表現(xiàn)對祖國的愛。
他的第一首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給予大堰河一個勤勞、善良的形象,將中國農(nóng)民受盡蹂躪的痛苦展現(xiàn)在詩中。他心中聯(lián)系著農(nóng)民的命運,與他們共同反抗。在《九百個》中,以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看出人民的覺醒與反抗。
當然,艾青的詩還飽含著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之前,艾青在監(jiān)獄中,憧憬著光明與理想。他將這種情感,都賦予了“太陽”這個意象。太陽,光明的寓意。歌頌著抗日給民族帶來的新生。
時光流逝,但詩情不會逝去?!栋嘣娺x》里呈現(xiàn)著慷慨激昂的歷史,一樣會浸潤自己的心靈。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六
作者一開篇便點明主旨“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關于內(nèi)容詳情如下。
小詩《礁石》50字左右,很短很短,小詩《礁石》卻又很長很長,里面的道理可以一直傳下去,只要人類在發(fā)展,這道理也就存在。究竟是什么道理能與日月共存呢?說出來也并不復雜: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
把知識比作汪洋大海,這首小詩的作者不是第一個了。人類自從原始社會過渡到文明社會,就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了知識的浩淼,知識的無盡,知識的偉大……可是,古今中外不少人,都不約而同地用浩瀚的大海來比喻無窮無盡的知識。
然而,把孜孜不倦的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我相信本詩的作者還是第一個。古往今來,文人們不是把求學者喻成海邊的弄潮兒,就是比作泱泱大海中的一粟。把求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想象是何等新奇,比喻又是何等確切。
礁石每天都置身于大海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海水的洗禮;好學的人們每天都置身于知識的海洋中,貪婪地吸取著知識的滋養(yǎng)。我們也要做這種“海中的礁石”,每天都讓知識的海浪沖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思想在這撞擊中得到啟迪。
像那海中之礁,任憑斗轉(zhuǎn)星移,循環(huán)往復無窮,仍在海中頑強地讀著海之書。
是不是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呢?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七
我愛艾青的詩,不僅是因為詩美,字里行間藏不住愛國的憤慨!涌進我的心,我的腦海,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我愛艾青的詩,最愛的`是這一首《向太陽》。這首詩是在艾青從戰(zhàn)火紛飛的北方回到武漢,滿懷對戰(zhàn)爭勝利的希望與期盼而作的,“向太陽”的標題讓人聯(lián)想:昏暗的過去,新晉的希望,光明的未來!主題一目了然。
他起來,不僅是一個人在剛起時,看到遠方的太陽,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剛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夸張做作的語言,卻是那么深刻,刻進我的內(nèi)心。
他來到了街上,街上是多么和諧,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擾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經(jīng)這一反襯,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讀者更加好奇,耐人尋味。
黎明終于到來!他含著熱淚描繪了城市的工業(yè),他心情激動!
這落后的人民崛起了,這鋼筋煤油的氣息比什么都香。
我所讀的《艾青詩選》,就是艾青精神與意志的集中,是再簡潔不過的語言,也是品味不盡的意味。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八
“群星已經(jīng)隱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著太陽上升。”
——題記
寂靜的黑夜張開了它血腥的大嘴,無盡地向邊緣撕裂開去。有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細讀《艾青詩選》,你不難發(fā)現(xiàn)里面最常見的詞匯便是“希望,青年”等等,還有就是“光”。
在抗日時期這樣黑暗的時代,艾青的詩便如人們的救世主一般,給人們帶來一線光明,一線希望,穿破黑暗,刺破黎明。
艾青在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華的一個封建家庭,自幼便由一位貧苦農(nóng)婦養(yǎng)育。他從小就經(jīng)歷了封建社會,封建教育的壓迫,于是他便參加革命文藝活動,為的是用文字來喊醒沉睡的中國人民??墒菂s被逮捕了,但他沒有放棄,在獄中依然堅持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以寶石般不屈的精神鼓動著大家,終于,在1933年以“艾青”這個筆名正式發(fā)表了《大堰河——我的母親》這首詩,之后便一舉成名,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詩人。
是什么讓他轉(zhuǎn)變成為詩人?
艾青望著這個充滿了硝煙與腐敗氣息的世界,他想要改變這個社會,于是毅然決然地放下畫筆,拿起鋼筆,開始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他知道,想為中國開辟一條光明之路很難,這條路上必定充滿了阻礙與崎嶇,但他的信念絲毫沒有被撼動,反而更加堅定,于是,他揮毫潑墨,寫下了《向太陽》。
“初升的太陽,照在我們頭上,久久垂著,不曾抬起的頭上,我們仰起那沉重的頭顱,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們笑得像太陽!’”
艾青的詩就是冬日里的一股溫暖的陽光,照在中國的大陸上,照在老百姓的面龐上,他的詩雄壯激昂,直擊人心!他的詩對當時正處于迷茫的青年來說,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樂曲,是世界上最溫暖人心的詩。這縷陽光又像一把閃耀萬丈光芒的尖刀,直捅反動派和地主們的.心坎,刺破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艾青的詩更是來自普通人民發(fā)出的怒號!
他的詩中,有不屈男兒的血色,有處于水生火熱境界的老百姓的枯黃,有無盡彷徨的灰色,更有那富有生機的新綠。他筆下的一個個鮮活的形象都承載著他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就連那面普通的鏡子,也給人無限啟迪。
礁石艾青讀后感篇十九
“春風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BR> ——題記
很早就聽說過艾青是有名的詩人,曾無數(shù)次幻想他的詩是什么樣的,是像毛澤東那樣豪放,還是像秦觀那樣浪漫,初讀艾青詩選,心中竟泛起陣陣漣漪。
艾青出生在一個封建家庭,一到三歲都被寄養(yǎng)在一位農(nóng)婦家中,他從小便感受到生活的貧苦,卻始終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希望。我很喜歡艾青的現(xiàn)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里永存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讀后感的優(yōu)先選擇也一定是它,可我卻獨獨鐘情于他的另一首詩:《愿春天早點來》。
這首詩是他前期的作品,風格深沉,表現(xiàn)對春天的無限向往。這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我站在屋檐下看著田野,門前有一條黃色的路,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池沼凝結著冰層,山上閃著殘雪的白光。天空暗沉,有些灰蒙蒙的。
他希望雪可以趕快下完,美好的春天可以早日到來。待萬物復蘇,暖陽到來之際,他便穿上芒鞋去尋覓溫暖。他從小就受了不少苦,便不愿度過冬天這樣的嚴寒季節(jié),所以他喜歡春天,喜歡太陽,喜歡溫暖。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希望,期待春天的生機勃勃,期待春天的溫暖美好。
春天終將到來,陽光變得柔和,伴著微風,夾雜著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