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寓言二則課外范文(13篇)

字號: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從錯誤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需要我們從多個維度去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參考。
    寓言二則課外篇一
    甲和乙總愛在一起爭論,為了一點小事情他們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加上這兩個人都喜歡擺一點小聰明死鉆午角尖,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天,甲問乙:“用銅鑄成鐘,用木頭做成棒捶來敲打銅鐘,鐘就會發(fā)出洪亮的聲音。你說這聲響是由木頭引起的呢,還是由銅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由銅引起的。”
    甲說:“何以見得是銅引起的呢?”
    乙說:“如果用木棰去敲打墻壁,就不會有這鏗鏘的聲響。敲打銅鐘就發(fā)出這洪亮的聲響,可見這聲響是由銅發(fā)出的?!?BR>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說:“我看不是銅引起的聲響?!?BR>    乙問道:“那你又憑什么說不是銅引起的呢?”
    甲說:“你看,如果用這木棰去敲堆積著的銅錢,就聽不到什么聲響。這銅錢不也是銅嗎?它怎么就不發(fā)出聲響呢?”
    乙反駁說:“那些銅錢堆積在一起,是實心的,當然沒有聲響。鐘是空的,這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fā)出的?!?BR>    甲又不同意乙的說法,甲說:“如果用泥或木頭做成鐘,就不會發(fā)出聲音來。你還能說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fā)出來的嗎?”
    ……
    甲和乙就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個不休,到底聲音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他們終究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看了課外兩分鐘的寓言故事精選的還看了:
    1.課外的寓言故事精選
    2.課外讀過的寓言故事精選
    3.兩分鐘寓言故事
    4.2分鐘的寓言故事大全
    5.簡短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寓言二則課外篇二
    1、資助學習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
    生字卡、硬紙這成的小船、寶劍和線
    1課時
    一、談話揭題
    2、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呢?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個寓言,看看他們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些同學看過或聽過《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個大家聽。
    2、范讀課文。
    3、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師述: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的《刻舟求劍》這片文言文僅53個字,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讀課文。
    5、指明讀,正音。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根據(jù)譯文自己試著理解課文意思。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點播理解以下詞語: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
    3、教師用簡筆畫劃出“江面”,然后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線”教具演示故事。邊演示邊講故事。
    四、總結(jié)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說出“刻舟求劍”的意思。(照船上的記號去尋找航行中失去的寶劍。)
    2、討論:
    (1)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馬?為什么?(寶劍是從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課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劍的。根據(jù)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2)想一想這個人錯在那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須根據(jù)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化了,處理事情的辦法也跟著變化。根據(jù)情況變化去處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舉出根據(jù)情況變化處理事情獲得成功的例子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
    2、討論交流。
    3、給“糊涂”找反義詞,并說一句話。
    七、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寓言二則課外篇三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shù)》。
    教學重點: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寓意的揭示對小學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只要說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應肯定。
    1課時
    一、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二、理解關(guān)鍵詞語,讀懂“南轅北轍”的內(nèi)容。
    三、找出寫人物言行的.語句,概括人物的特點。
    1、朋友是在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2、坐車人為什么不聽勸告?
    3、結(jié)果怎樣?
    四、朗讀課文,想想寓意。
    1、跟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討論:坐車人錯在哪里?你從哪些詞里看出來?
    教給學生理解寓言內(nèi)容和寓意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
    3、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自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
    五、復述《南轅北轍》
    寓言二則課外篇四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2、難點: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1、出示“寓言兩則”,查字典解釋詞意。
    二、教學《揠苗助長》
    (一)、解題引入:同學們,你們聽過寓言故事嗎?(學生交流)。教師介紹:寓言和童話、記敘文一樣,是一種文章體裁,它往往借一個虛構(gòu)的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霸ⅰ奔耐邪囊馑?,寓言就是說話包含著某種意思。“則”在這里是一個量詞,表示條數(shù)?!岸t”就是二條。
    (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發(fā)學生的交流討論。自然引出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介紹寓言的常識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認識,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二)、學習《揠苗助長》
    1、初讀
    (1).讀題思考: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相機教學“揠”字的讀音和意思,“長”在這里讀“zhang"。
    (2).出示課件或錄像資料,變“話”為“畫”,引導學生觀看,細致了解故事內(nèi)容。
    (由題引入,變文字為畫面,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為學文奠定基礎(chǔ)。)
    (3)、自讀課文。輕聲朗讀課文,找出并讀準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桌互相討論。
    (4)、全班交流生字詞語的識記。
    2、朗讀
    (1)、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朗讀體會:你為什么這樣讀?結(jié)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教師相機啟發(f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如: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在學生交流體驗的基礎(chǔ)上,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種田人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的?理解“終于,筋疲力盡”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3)、引導學生從農(nóng)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jié)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xiàn)。在感情朗讀的基礎(chǔ)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jié)果為什么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3、討論
    思考: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情嗎?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引發(fā)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抽象出寓意。
    4、拓展
    1、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讓你給這個農(nóng)夫起個名字,你認為他應該叫什么?說出自己的理由。
    2、如果要你把這個寓言講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聽,你會怎么講?講寓言比賽。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焦、費、望、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結(jié)構(gòu)和筆畫上的特征,交流觀察的收獲,教師適當強調(diào)。如:“焦”的上面,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住”;“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百M”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寫“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筆有變化。
    2、教師范寫。
    3、練寫,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回顧。
    2、啟發(fā)交流:從《揠苗助長》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收獲?。
    二、教學《守株待兔》
    1、初讀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啟發(fā)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研讀
    (2).結(jié)組學習。引導學生圍繞著梳理出的問題研讀課文。教師巡視,適當提示,比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等。
    (3).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讀書匯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和蘊含道理的感悟和體驗。如:
    抓住“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币龑W生體會?!鞍住弊帧V笇Ю首x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撿了便宜心滿意足的語氣;撿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結(jié)果怎樣?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等。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學生交流:這個人做得對嗎?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拓展
    (1).討論:讀了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像課文中的種田人一樣的人和事嗎?
    (3)、思考:種田人正坐著等待兔子,假如你經(jīng)過看見了,你會怎么樣來勸說他?
    4、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守、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范書寫。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詞語解釋:
    揠苗助長: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靈活變通。也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經(jīng)過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板書設計:
    寓言二則課外篇五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投影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guān)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jié):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2)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3)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lián)系,試背。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jié)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guān)句子。
    7、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寓言二則課外篇六
    理解掌握《狐假虎威》的.寓意。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通過注釋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內(nèi)容,理解其中道理。
    理解寓言內(nèi)容。
    理解其中道理。
    1、默讀根據(jù)注釋理解古文。
    2、小組交流。提出不懂問題
    3、看課件幫助理解內(nèi)容
    4、指名試說意思。同桌互相說一說
    5、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則寓言講聽嗎?
    6、從這則語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7、生活中你看過狐假虎威的事例嗎?
    8、試背寓言
    9、想象故事的發(fā)展情況,續(xù)寫。
    寓言二則課外篇七
    一條狗看見一頭豬在吃豬食,便跑過去與豬爭吃起來。狗吃飽后,感到肚子疼痛難受極了。不久,狗就將所吃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
    豬對狗說道:“現(xiàn)在你可明白了,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你應該擁有的,你卻強行來爭搶。你高興地吃了下去,現(xiàn)在還不是痛苦地吐了出來;你快樂地得到了,還不是痛苦地喪失了?!?BR>    不屬于你的東西,吃下去也會吐出來,得到擁有了也會可悲地喪失丟掉。
    有一次,驢子遇到駱駝,它向駱駝訴苦道:“人們?yōu)楹伪梢曃叶鹁茨隳???BR>    駱駝反問道:“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呢?”
    驢子說道:“我從來就瞧不起那些愚蠢的人們,我無視他們、鄙視他們?!?BR>    駱駝說道:“我與你恰恰相反,我尊敬所有的人,遇到每個人都對其笑容滿面?,F(xiàn)在你應該明白了:你瞧不起人們,人們就會瞧不起你;你覺得人們愚蠢,人們也會覺得你愚蠢,你鄙視人們,人們也會鄙視你?!?BR>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你抬舉別人,別人也會抬舉你;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寓言二則課外篇八
    與凌云版主和三備的許多老師一同研備,對寓言的教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突然產(chǎn)生了成都大學的陳大偉教授所說想上課的愿望,想嘗試一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到底效果如何。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了解我們的學生,到底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就在這樣的忐忑與期待中開始了我的寓言嘗試課。
    要突破的難點:
    因為第一課時只是側(cè)重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基本了解兩則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就是寫字,這樣,我的第二課時任務還是比較重的,既要精讀感悟,又要理解寓意,還要拓展延伸,對于一項比較慢節(jié)奏的我,是一個挑戰(zhàn)。要在40分鐘之內(nèi),盡可能地完成預定目標。
    最大的收獲:
    呵呵,這個大家可能意想不到,就是第一次獨立地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制作課件。因為我們學校的電腦老師是半路出家,又忙于教學,我們的教室也沒有多媒體,所以,這方面我們接觸的少,上公開課基本就是從網(wǎng)上下課件,然后改一改。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做一些課件,這樣,就開始了基礎(chǔ)的嘗試。雖然只是一些文字處理,但是還是頗感驕傲的,從文章的呈現(xiàn),揭示的寓意,到來自寓言的成語的出示,補充閱讀,用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感覺美美的。
    目標達成情況:
    預設三個目標,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各一個。
    目標:
    1.關(guān)于寓意的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領(lǐng)悟故事蘊含的寓言。2.了解了寓言的基本特點。3.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結(jié)合生活實際領(lǐng)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
    難點: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與兩則語言類似的事例。
    應該說,三個目標完成的還不錯,對于教學難點的把握,感覺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夠結(jié)合生活講一講,其中,有的孩子舉例說,小偷只顧著在人群中偷東西,卻沒有料到身后正有便衣警察等著他。受這個孩子的影響,又有一個男孩子說兩個小偷因為分贓問題展開爭論,正好被警察抓個正著。
    大家更多的是針對第二個故事舉的例子。之所以這樣,我想是由于我的原因。因為在學習完《鷸蚌相爭》之后,我給孩子出示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讓孩子總結(jié)了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然后就接著出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并用電子白板出示了這個故事,讓學生感悟只顧眼前利益,往往會讓他人得利,所以,學生舉的例子也是跟這個有關(guān)。
    但我提示生活中有沒有跟宋國的農(nóng)夫一樣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例子時,孩子們都感到為難。于是,我給孩子舉了兩個例子,比如,急于完成作業(yè),書寫潦草,然后被撕掉重寫;炒菜時嫌火慢,把煤氣開得很大,結(jié)果把菜炒糊了。在我的提醒下,有的孩子舉了類似的例子,這讓我覺得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
    我想,如果教學完第一個寓言之后就讓學生舉例,當時學生大腦正處于興奮狀態(tài),思維可能更開闊一些。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學習最投入的時候,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效果可能更好些。
    高潮部分:
    1.在品讀《揠苗助長》表現(xiàn)農(nóng)夫急性子的語句時,學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讀得非常有味道。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孩子能夠把句子讀得有感情,讀出語文味,這個過程,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學們表現(xiàn)非常好。
    2.關(guān)于“一棵一棵”的爭論。這是我預先沒有想到的,當我問到為什么“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有的孩子說他有耐心,我就追問了一句:“同學們剛剛說他是急性子,這會兒他怎么又這么有耐心了?”有的孩子說,他既性急,又有耐心。
    (顯然沒有理解)有的孩子理解就特別好:“他想讓禾苗快點長高,所以一棵一棵往上拔,覺得雖然累,但也值得!”這樣一辯,孩子對農(nóng)夫急于求成的心理感受更深了。不過,覺得我少說了一句話,應該點一下,這里的耐心是反襯他的心急的。因為覺得學生有些糾纏不清,想急于往下進行,當時表述可能也不是十分清晰,估計有的學生還是會有些糊涂的,自己也犯了急于求成的錯誤。
    3.關(guān)于寓意的揭示。雖然孩子們沒有總結(jié)的那么準確,但是意思完全表達出來了,比如:莊稼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太心急;禾苗有它生長的方式,不能破壞它;提到了“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等等。再如第二則寓言,我們談到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痹谶@樣的交流碰撞中,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理解了,記憶也更深刻了。
    4.當出示《狐貍和葡萄》、《蒼蠅與蜜》兩則寓言,讓學生比較寓言的特點時,學生說出了三點:
    1)寓言都包含一個深刻的道理;
    2)寓言里的人和動物都有點笨(傻);
    3)寓言的內(nèi)容都比較簡短。
    對寓言的特點把握還是非常準確的。
    遺憾:
    1.沒講透的部分:
    在學習完《鷸蚌相爭》之后,出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讓孩子們分別說了一下螳螂、蟬、黃雀、吳國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禍患,但是卻忘記讓孩子比較一下,這兩個故事也是略有不同的,鷸蚌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各不相讓,讓他人得利;而螳螂、蟬、黃雀、吳王是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不存在不相讓的問題。如果教學時稍微點一點,學生對這兩則寓言理解更深刻一些,從孩子舉的事例看,側(cè)重于只顧眼前利益,而不是各自退讓一步。這是考慮不周的地方。
    2.本來打算讓孩子講講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因為時間關(guān)系,沒有講,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刪掉,放到練習八的成語故事里一起講。
    3.時間分配不太均勻,《揠苗助長》用時略多,《鷸蚌相爭》相對較弱。老毛病不能一下子改掉,已經(jīng)好了很多,如果一節(jié)課容量特別大的話,是要有所取舍的。
    這兩則寓言上完了,但是對寓言的研究剛剛開始,這個嘗試也讓我明白了:教學一組文章時,一定要取其精華,棄其枝末,延伸有度。一堂好課不應該只是四十分鐘就結(jié)束,應該給孩子留下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孩子繼續(xù)研究,學習,讓四十分鐘的學習無限延展。
    寓言二則課外篇九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4個會認字,學寫6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能夠熟練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并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
    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在朗讀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生字卡
    1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寓言二則,板書課題,認識“寓”。
    2.你聽過寓言故事嗎?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誰來給大家說說。
    3.聽了這么多的寓言故事,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嗎?(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一個道理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的兩則寓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學生回答后,師述: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情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2.在看課文之前,你是否聽過、看過這兩則文言文?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對照譯文慢一點讀;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意思。
    4.指名學生說讀的過程,需要幫助的地方。
    5.分別指名學生讀一、二則寓言。
    6.老師范讀,聽的時候自己不會讀的生字注音,不會斷氣的`做好標記。
    三、深入理解第一則寓言。
    1.自由地讀一讀第一則寓言,對照譯文把不理解的詞語標出來,把知道的字、詞的意思用筆寫上。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3.小組合作讀、齊讀。讀的時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譯文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
    4.挑戰(zhàn)自己:不看譯文,老師讀一句,學生說一句意思。
    5.指名上臺講述這個故事。
    四、總結(jié)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揠:拔。助:幫助。
    (2)用自己的話說出“揠苗助長”的意思(拔高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2.討論:
    (1)這個人幫禾苗長高了嗎?為什么?
    (2)想一想這人錯在哪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舉出例子來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寓、憫、趨。
    2.討論交流。
    3.指導寫字:“寓”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不能寫錯。
    憫: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趨:半包圍結(jié)構(gòu)
    七、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寓言二則課外篇十
    寓言故事
    有著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包含著深刻的
    哲理
    ,需要學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領(lǐng)悟其真正的內(nèi)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課外寓言故事閱讀。
    清清的池塘長滿了水草,水草叢中,小蝌蚪們追逐戲耍,玩得可開心呢。有一天,一只小蝌蚪不知不覺中長出了四條腿。沒長腿的小蝌蚪?jīng)]見過世面,好奇地圍上來問長問短,連連贊嘆:“哇!了不起,真是奇跡啊!”
    終于等到青蛙們舉行音樂會的日子,“咕咕咕,咕咕咕”的聲浪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剛長腿的小蝌蚪便使勁爬上岸來,趁著青蛙們聚集在一起盡情歡歌之時,他一蹦一跳沿著田塍招搖過市。本來,他完全可以跳得更高更遠,可惜被那條尾巴拖累,跳躍的姿勢并不怎么瀟灑和優(yōu)美。不過,每跳一步他沒忘了晃動一下尾巴。他使出全身力氣把尾巴翹一翹,搖一搖,好讓大家都能看清楚。他以為這樣肯定會引來驚羨的目光和贊美的呼聲,可怎么也沒想到,他每次翹起尾巴搖晃的時候,總是招來一陣哄笑:“哈哈,什么玩意兒,他竟當作寶貝呢!”
    “咦,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啊?你們自己長不出尾巴,卻要妒嫉別人,譏笑別人,你們不感到羞恥嗎?有本事,你們也長出尾巴來讓我瞧瞧!”剛長腿的小蝌蚪終于惱羞成怒了。這時候,田塍邊的一只小青蛙好心地挨近他,悄悄提醒道:“喂,朋友,您太幼稚了,您以為尾巴是您特有的風采嗎?您錯了,這尾巴僅僅是沒有成熟的一個標志,您拿它來炫耀自己,當作什么了不起的奇跡,那怎么不會讓人笑破肚皮呢?”
    剛長腿的小蝌蚪一聽,終于明白底細。他羞得一頭鉆進草叢里,再也不敢露臉了。那只好心的小青蛙又慢慢挨過去,坦誠地說:“其實,尾巴并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 東西,也不是您的過錯。從蝌蚪演變到青蛙,都有這么一個過程。不瞞您說,我的尾巴也是昨天才擺脫干凈的呢!您不要難過,當您開始成熟的時候,當您不再翹尾 巴炫耀自己的時候,那么您的尾巴也會自然消失的。那時候,您將擁有翠綠色的泳裝,還將擁有渾厚脆亮的歌喉,到那時,您也有資格參加青蛙們的大合唱了——您 聽聽,青蛙們現(xiàn)在唱些什么?他們是不是在炫耀自己成熟的奇跡呢?”
    剛長腿的小蝌蚪靜下心來,仔細聽了一會,終于聽懂了青蛙們大合唱的主題:原來,他們并沒有夸耀自己的偉大,而是在頌揚大自然無私的恩賜、贊嘆大家庭真誠的情義。小蝌蚪被這新的綠色的春天旋律深深陶醉了,他企盼討厭的尾巴早一天消失,他向往真正成熟的時刻早些到來!
    山羊丟了一罐奶,兔子丟了一袋黃豆。他倆決心追查到底。
    偷了這兩樣東西的老鼠非??只拧K壑樽右晦D(zhuǎn),想出了一個鬼主意,跑到山羊和兔子跟前來裝蒜:
    “您兩位丟了東西,我也怪心疼的。我從人類那里得到一本關(guān)于破獲各類盜竊案的書。根據(jù)書上提供的經(jīng)驗,什么復雜的案子都是可以破獲的。您兩位不想讀讀這本書嗎?”
    山羊說:“這可太好了。我是最相信書上的話了?!?BR>    兔子說:“書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彀褧灸脕砦铱?”
    老鼠回到洞里,經(jīng)過一番精心安排,拿出兩疊經(jīng)他嗑過的字紙;一疊給了山羊,一疊給了兔子。
    山羊把字紙擺開來一看,這一行字是:
    “兔子偷了山羊的奶。”
    兔子把字紙擺開來一看,這一行字是:
    “黃豆是山羊竊去的?!?BR>    山羊和兔子都認為自己捉住了盜竊犯,扭住對方,在地上滾打起來。打完了,他們才明白:被老鼠咀嚼過的文字,是相信不得的。
    黃牛邀請?zhí)橐黄鹜獬雎糜巍?BR>    黃牛說:“聽說桂林山水很優(yōu)美,咱倆一起去玩一玩,你有興趣嗎?”
    跳蚤說:“去一趟可以。但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了,可不知那里長不長青草?”
    黃牛說:“那有什么關(guān)系?咱們?nèi)タ达L景,又不是去割草?!?BR>    跑蚤說:“你真夠笨的!如果沒有草,你難道要到那里去吃‘山水’嗎?沒有東西吃,風景有什么用呢?”
    黃牛覺得跳蚤說得對,想了一想,又建議道:
    “那我們就先到草原上去,觀光花草樹木,看看羚羊駱駝,順便再積攢些草料,然后再南下桂林?!?BR>    跳蚤說:“好主意。不過,到那兒以后,你先不要忙于攢什么草料,最黿要的是先把自己養(yǎng)得膘肥體壯……”
    黃牛感謝跳蚤的好意,便一起出發(fā)了。
    走著走著,黃牛感到身上發(fā)癢,原來是被跳蚤叮了一口。
    黃牛問:“跳蚤,你,這是干什么?”
    跳蚤說:“我想化驗一下你血液里的營養(yǎng)成分,看看吃點什么草才對你的育肥有利?!?黃牛說:“為什么你事先不征求我的同意呢?”
    跳蚤說:“我千這種事情的時候,是從來也不征求誰的意見的?!?BR>    黃牛說!“哼!原來你關(guān)心的是喝血!”
    跳蚤說:“不,我也關(guān)心你的身板。鮮美的血液和肥膘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BR>    黃牛向發(fā)癢的地方伸出了帶刺的舌頭??磥砟俏晃穆冒榇蟾徘樾尾幻睢?BR>    寓言二則課外篇十一
    1.激發(fā)學習了解古代文化的興趣。
    2.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所選的兩篇文言學生并不陌生?!多嵢速I履》在小學人教版十二冊原文出現(xiàn)過,《刻舟求劍》在第六冊以白話文的方式出現(xiàn)?,F(xiàn)在又出現(xiàn)在初中第一冊教材中,雖然有重復之嫌,但也為小學與初中學習過渡降低了難度。在教學時,重點應在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作為初中文言教學的起始課,進度不宜太快,一課時可能比較緊張,故安排兩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講講小學學過的寓言故事。
    2.介紹《韓非子》,導入新課。
    二、熟讀課文,整體把握。
    1.齊讀課文。
    2.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要求學生認真讀,注意聽與自己不一樣的讀音,判斷正誤)
    3.學生自讀。
    4.同桌互讀。
    三、教給方法,歸納整理。
    1.在活頁紙畫制表格
    2.教師檢查指導格式是否正確,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請同學對照注釋,給加點字注音,解釋,翻譯句子。
    四、布置作業(yè)。
    課上沒有完成的,課后繼續(xù)完成。
    寓言二則課外篇十二
    2、學習的課文:《他發(fā)明了什么》《寓言二則》
    二. 學習目標:
    《他發(fā)明了什么》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養(yǎng)成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惠特尼發(fā)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xiàn)代化大工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
    3. 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過程和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捕捉相關(guān)信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惠特尼發(fā)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xiàn)代化大工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
    2. 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
    《寓言二則》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 能讀準文言文。
    2. 能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 能背誦兩則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4. 能明白寓言的寓意。
    過程和方法: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表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1. 能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 能背誦兩則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3. 能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跟老師一起學]
    《他發(fā)明了什么》
    1. 生字
    注意“械”字的讀音,字形第二筆為撇不要丟掉。
    3. 初讀課文,爭取將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fā)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
    4. 惠特尼的發(fā)明和其他人的發(fā)明有什么不同?
    5. 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發(fā)明了什么嗎?這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fā)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萏啬岬陌l(fā)明就和它有關(guān)??墒恰皹尣皇撬l(fā)明的,造槍的技術(shù)不是他發(fā)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fā)明。”他究竟發(fā)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6. 你知道惠特尼發(fā)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fā)明的,造槍的技術(shù)不是他發(fā)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fā)明?;萏啬岚l(fā)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
    看表:
    原來制作方法 標準化做法
    制造 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 零件制造簡便
    生產(chǎn) 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chǎn) 批量生產(chǎn)、組裝簡便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8. 出示: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出示: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chǎn),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9. 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是并列關(guān)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練習運用分號)
    10. 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
    “成批生產(chǎn)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tǒng)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chǎn)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chǎn)了?!?BR>    11. 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
    12. 標準化的意義:
    只有標準化的產(chǎn)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chǎn),廣泛使用。
    13. 惠特尼的發(fā)明和其他人的發(fā)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惠特尼的發(fā)明多奇妙呀!它啟發(fā)我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只表現(xiàn)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xiàn)在科學的“方法”上。
    《寓言二則》
    一、《刻舟求劍》
    1. 讀通課文,注意字音,斷句。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 借助譯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點詞語。
    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詞,這兒?
    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3. 理解課文:
    1)什么是寓言?
    (“寓”寄物,“言”講道理,寓言是一種具有深厚群眾基礎(chǔ)和悠久歷史的文學樣式,它通常是通過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風趣的動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寄寓一種思想、哲理或經(jīng)驗教訓,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給人美的享受的同時發(fā)揮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長人們的智慧和才干。)
    2)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1)龜兔賽跑:烏龜跟兔子賽跑,結(jié)果兔子失敗。
    (2)守株待兔:種田人放棄勞作,想不勞而獲。
    3)求劍的楚人為什么求不到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4)這個寓言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呢?
    答:當今社會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在改革進程中,一定會碰到許多新的問題,但我們面對現(xiàn)實,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變通,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將改革不斷的推向深入,我們的事業(yè)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鄭人買履》
    1. 圈劃重點的文言詞(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寧、無、其、以)
    2. 借助譯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點詞語
    (1)操:持、取的意義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寧信度、無自信也
    3. 理解課文:
    1)《鄭人買履》中那個買鞋者為什么沒有買到鞋?
    《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執(zhí)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動詞,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tài),當別人問他“何不試之以足”時,他“寧信度,無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罷,遂不得履”一句諷刺了死板教條者徒勞無益的結(jié)局。
    2)寓意:諷刺那些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fā),教條主義的人。(處理實際問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3)現(xiàn)實意義:我們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現(xiàn)成的東西,而要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免出現(xiàn)不應該的失誤。
    4)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鄭人買履》。
    拓展資料
    1. 韓非和《韓非子》
    韓非(約前280——前233),出身韓國貴族,《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著有《孤憤》、《內(nèi)外儲說》、《說林》、《說難》。
    《韓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書屬于論辯文占絕大部分,文風犀利,有很強的說服力。
    2. 呂不韋和《呂氏春秋》
    呂不韋:戰(zhàn)國末年政治家,原為大商人,在趙國首都,遇見做人質(zhì)的秦公子異人(后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入秦為之游說,使之歸國繼位(即莊襄王)
    《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據(jù)《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使其門客各著所聞,集論成書,全書二十六卷,內(nèi)分十二記、八覽、六論,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把句子中的錯別字畫上橫線并改在后面的括號里
    (1)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導常興奮,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長偉大的事情。林子里凈急了。我在一顆樹下站好,裝眾地駕起小提琴,拉響了第一只曲子。(?????????????????????? )
    (2)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真珠鳥。放在一個檢易的竹條遍成的蘢子里,籠內(nèi)還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濕暖的巢。(???????????? )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寫出兩句你積累的詩句。
    1、帶有江河的:
    詩句:?????????????????????????? ,??????????????????????????? 。
    詩句:?????????????????????????? ,??????????????????????????? 。
    2、帶有數(shù)字的:
    詩句:?????????????????????????? ,??????????????????????????? 。
    詩句:?????????????????????????? ,??????????????????????????? 。
    三、積累這些短語:
    艱巨的任務 偉大的工程 畸形的孩子
    美好的祝愿 熟練的技巧 奔馳的駿馬
    嫵媚的山石 秀麗的山石 險峻的山勢
    嶙峋的怪石 陡峭的山峰 著名的山峰
    秀美的山石、山峰、石柱 幽深的峽谷
    幽深的樹林? 狹窄的江面 混濁的江水
    杰出的工程師? 惡劣的條件 合適的線路
    慈祥的眼睛 無法割舍的愛好 深深的潭水
    漫長的冬季 春日融融的日子 和諧的樂章
    難以置信的表情 有聲望的教授
    詩一般的語言 瞬間即逝的飛鳥 響亮的嗓門 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千姿百態(tài)的石塊? 震耳欲聾的響聲 雄偉壯觀的三峽
    著名的曲子 幽靜的小路 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 微弱的燭光
    清秀的臉 恬靜的臉 深切的感情? 秀麗的景色 迷人的景色
    清鮮的空氣 明朗的天空 柔美的線條
    奇麗的小詩 舒適的家 溫暖的家 茂盛的花草 生機勃勃的花草
    旺盛的花草 清脆的聲音
    響亮的聲音 悅耳的聲音 嬌嫩的鳴叫
    長長的絨毛 細嫩的絨毛 美好的境界
    崇高的境界 神秘的境界 洶涌的海浪(花)
    澎湃的海浪(花) 晶瑩的浪花 咆哮的海浪
    嫩綠的柳枝 翠綠的柳枝 柔軟的柳枝
    酸澀的感情 細膩的感情 深厚的感情
    巨大的影響 深遠的影響 廣泛的影響
    屈辱的歲月 光輝的歲月 難忘的歲月
    漫長的冬季 漫長的道路 漫長的旅途
    生命的力量 無窮的力量 強大的力量
    輕蔑地說 羞怯地低著頭 親切地招呼
    躡手躡腳地離開? 全力以赴地演奏
    深深地祝愿 熟練地操作 曲曲折折地前進
    深情地注視 冉冉地升起 稚嫩地鳴叫
    輕松地鳴叫聲 嘶力竭地鳴叫 忐忑不安地想
    惴惴不安地想 仔細地想 認真地想
    【試題答案】
    一、把句子中的錯別字畫上橫線并改在后面的括號里。
    (1)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導常興奮,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長偉大的事情。林子里凈急了。我在一顆樹下站好,裝眾地駕起小提琴,拉響了第一只曲子。
    (異? 仿? 常? 靜極? 棵? 莊重? 架? 支)
    (2)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真珠鳥。放在一個檢易的竹條遍成的蘢子里,籠內(nèi)還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濕暖的巢。(珍? 簡? 編? 籠? 卷)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寫出兩句你積累的詩句。
    1、帶有江河的:
    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帶有數(shù)字的:
    詩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句: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寓言二則課外篇十三
    《寓言二則》中包括《東施效顰》和《楚王好細腰》兩則寓言。
    《東施效顰》這則寓言選自《莊子》。它用簡潔精練的文言文展現(xiàn)了一個愛美女子東施為了追求美而盲目效仿西施,反而丑態(tài)百出的事。丑女東施看到西施皺眉蹙額捧心走路的樣子很美,便效仿西施的病態(tài)動作,結(jié)果更難看了,使富人見之,閉門不出;窮人見之,避而走之。東施刻意地模仿和鄰里的堅決逃避形成鮮明的反差,揭示了東施一類人的愚蠢、機械,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辦照抄,效果一定會適得其反。
    《楚王好細腰》選自《墨子》,它是一則諷刺性很強的寓言。文章用三句話簡練地描述了文武百官投楚靈王所好(喜歡臣子有纖細的腰身)而一日只吃一餐,以至于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百官皆面有黎黑之色的事。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通過達官顯貴們束腰以求寵信的丑陋之舉,諷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恥下場。同時,也告誡領(lǐng)導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正確的方法來修身養(yǎng)性。
    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結(jié)合譯文讀懂意思,體會古文的韻味;
    3、通過反復讀文,揣摩并理解寓言的寓意;
    4、背誦兩則寓言。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擴展所學寓言并活學活用。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東施效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2、學生交流。
    3、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東施效顰》。
    4、板書課題:東施效顰
    二、學習寓言
    1、老師講《東施效顰》的故事。
    2、請學生談聽完故事后的感受:你喜歡東施嗎?為什么?
    3、教師:一個愛美女子東施為了追求美而盲目效仿西施,反而丑態(tài)百出,讓我們看看課文中是如何刻畫這個人物的。
    4、教師范讀課文。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中國古代語言的魅力所在吧!
    5、學生練讀。要求:借助字典讀準字音,理解不懂的字義。
    6、指名學生讀,老師適當點評,鼓勵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7、學生自由讀文,并結(jié)合譯文理解古文的意思。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理解的重點詞義。
    8、學生交流學懂的內(nèi)容,老師給予指導和點評。
    9、全班先齊讀譯文,再讀古文。
    10、自己再讀古文,并嘗試背誦。
    12、學生討論:西施皺眉捧心的樣子為什么美?東施皺眉捧心的樣子為什么丑?
    13、請學生講一講你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施效顰”的故事?
    14、齊讀課文后,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從“東施效顰”這個故事中受到的啟發(fā)。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東施效顰》;
    2、寫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東施效顰”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楚王好細腰
    教學過程:
    一、揭示并板書課題:楚王好細腰
    1、提問:題目中的“好”是什么意思?
    2、誰來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
    3、教師:楚王喜歡細腰會引發(fā)出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學習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
    2、學生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指名學生讀古文,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4、全班齊讀古文。
    5、學生自讀譯文,并結(jié)合譯文理解古文的意思。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理解的重點詞義。
    6、學生交流學懂的內(nèi)容,老師給予指導和點評。
    8、學生交流批注筆記,老師給予點評。
    9、齊讀古文和譯文,并說一說“楚王好細腰”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發(fā)?
    三、布置作業(yè)
    擴寫“楚王好細腰”這個故事。要求:進行合理想象,把人物的語言、動作及神態(tài)寫具體,并對其中的人物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