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讀后感是對所閱讀內(nèi)容的個人體驗和感悟的總結(jié)。寫讀后感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展示自己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能力。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的示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寫作。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一
孔子的好學還體現(xiàn)在他的“實事求是”,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老人家盡管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并沒有覺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向孔子學習,不要不懂裝懂,要及時地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給自己解惑。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耽誤所有。
孔子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印象最深的就是“損之又損之道”。他告訴我們,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務求填滿,做加法;實際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一個完滿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么?一個人有了錢就幸福嗎?有了權就幸福嗎?這些東西有了未必就幸福。如果除去我們內(nèi)心的“浮躁、焦慮、貪欲、嗔怪,蠅頭小利”,我們的內(nèi)心達到一種平靜,那就是真幸福。因此,接下來的日子,我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再那么沖動、浮躁。要想改變這一點,唯有讀書。讀書,使人歸于寧靜和淡泊,體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所以我要堅持讀書。
這個假期我過得很快樂,也很充實,那是因為讀了《孔子傳》這本書。如果不是讀它,我怎能從這本書當中重新認識了孔子,了解了孔子,并讀懂了孔子。如果不是讀書,我怎能知道是孔子給我們傳下來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他對學生能耐心誘導,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確實收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善于引導我們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并積極培養(yǎng),才能樹立學習的自覺性,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以至學而不厭。如果不是讀這本書,我怎么能知道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孜孜以求,不恥下問。讀書給我?guī)碇R的同時也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享受著這份快樂。雖然讀書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但我覺得只要肯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愛上閱讀的,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二
關于《孔子》,之前在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有過了解,但是并沒有去看。因為在得知孔子的扮演者為周潤發(fā)的時候,我直覺認為發(fā)哥飾演的孔子無法達到我的期盼值,所以當初我沒有去關注這部電影。
這次,因為老師的作業(yè)要求,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觀看后的第一感想是,發(fā)哥果然演不出我心中的孔子,但是,他已經(jīng)演得很好了??鬃樱鳛閷笫烙绊懮钸h、廣泛的歷史人物,他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他的著作,更是他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這樣的一個對于我們來說神一般的人物,發(fā)哥將他飾演的貼近我們凡人,已經(jīng)足見他的演技了得?!犊鬃印愤@部電影主要從孔子年輕時期受到魯公重視擔任大司寇講起。正在孔子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之時,受魯國“三桓”排擠驅(qū)逐,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xiàn)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曾數(shù)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終于晚年返鄉(xiāng)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鬃釉谑б庵惺攀?,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歿后,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后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圣先師"?!犊鬃印分校钊擞∠笊羁痰钠斡泻芏?,例如齊魯會盟時,孔子勢單力薄與齊大夫黎鉏談判;以少勝多平息公山狃叛亂;“子見南子”,孔子以一句“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而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成為了我在整部電影里面記得最清楚的臺詞;等等。
其中,讓我記得最深刻的片段是顏回舍身跳入冰水中撈書,最終死于非命。在書籍泛濫的.21世紀,我們或許不能理解顏回的舉動,但在春秋時期,書籍是一種很稀少很珍貴的財富,落入冰湖中的書籍,更是孔子當時窮困潦倒的現(xiàn)狀中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為什么顏回會拼了命去挽救書籍。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孔子待他更甚親生兒子,視他為最終的衣缽傳承人,但最后卻是英年早逝。當看到孔子在湖上痛哭著讓顏回上岸,孔子抱著他的遺體四個時辰不動時,心里也有一種沉甸甸的哀傷。
《孔子》這部電影不能說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的后半部分故事情節(jié)平緩,人物光彩盡失,節(jié)奏相對拖沓,視聽語言相對混亂,觀眾很難清楚電影最后到底講的是什么。不過至少完整地表達了中心思想——孔子思想:禮儀之道、為人處事之策、為官之德,為師之道,正是當今中國社會所缺失的。在一定程度上,傳承儒家思想,引發(fā)觀眾的反思。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三
大家好,我是6號張文怡,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讀《孔子的故事》有感,《孔子的故事》講述的是孔子的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紀。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會見。這里面講的是:孔子是個虛心好學、非常上進的人。他非常崇拜老子,經(jīng)常向老子請教學習。老子教了孔子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等等等等??鬃右彩前蠢献诱f的那樣做的。從這里,我也感受到了孔子的虛心好學。
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很多??鬃酉壬r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去問老師,為何我們不能做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樣,好學上進,不懂就要問!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四
《孔子如來》這本書,闡發(fā)了孔子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傳遞了文化的涵養(yǎng)和力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孔子如來》這本書。在這本書眾多文章中,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逆向而行”這篇文章了。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懂得放松,不和別人比但求超越自己的曾點和目標遠大的子路、踏實苦干的冉求、小心翼翼的公西華,都表明自己的觀點后,曾點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還記得我剛升初中的時候,生活過的又忙又亂,每天吃飯,上樓梯都需要看著表。覺得每天除了作業(yè)還是作業(yè),枯燥極了。每天只要一提起作業(yè),心情就會變得沉重起來。但是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懂得了逆向而行,漸漸地學會了放松,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片刻美好,不必把自己繃得太緊。
人就像一根琴弦,如果繃的'太緊,遲早會斷開的。我們要學會適當?shù)姆潘?,有時你放輕松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全世界都在對你微笑。
我們要像撿拾金幣一樣把來到眼前手邊的喜悅收集起來。照亮并且溫暖自己,哪怕只有短短的幾秒的快樂,也是灑進心里的陽光,可遇而不可求,給人生算小賬的時候,總是算負分,永遠不記得像花草一樣開在路邊的喜悅,永遠不記得日子里像清水一樣的安好。不記得流轉(zhuǎn)于身邊的溫暖情誼。
就這樣,我學會了自我調(diào)節(jié),放松自己,讓自己每天都能有一個好心情,做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BR> 希望大家在負擔很重的時候,懂得淡定、放松、超脫。其實放松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有的時候逆向而行,淡定,從容,你就會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
《孔子如來》讀后感五有一天,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廟里面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傾斜地放著??鬃泳蛦柟軓R的人:“這是什么東西啊?”管廟的人告訴孔子:“這是宥坐器?!?BR> 何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國君座位右邊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處呢?我們聽聽孔子怎么說:
“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里面沒有水的時候,是傾斜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是端正的;裝滿的時候,它就傾覆了?!?BR> 說完,孔子轉(zhuǎn)身對他的弟子們說:“現(xiàn)在我們就試驗一下?!睂嶒灥慕Y(jié)果果然如孔子所說,當水滿了,這個東西一下就倒了,水全潑灑出來。
孔子對弟子們說:“小心啊,萬物都是這樣:自滿一定傾覆,驕傲一定倒臺。”
子路懵懂,問孔子:“老師,我們?nèi)绾尾拍茏屓松隄M而又不傾覆呢?”
損,就是減損??鬃邮窃诟嬖V我們,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務求填滿,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有了錢就幸福嗎?有了權就幸福嗎?還真的找不出一個東西,可以保障我們的幸福完滿。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了一些東西,我們還真的就會幸福。比如,浮躁、焦慮、貪欲、嗔怪,蠅頭小利的競爭之念,種種人生的得失之憂,這些東西沒有了,心靈平靜,那可能真是幸福。
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五
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鬃诱f: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wěn),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比硕加邢才返那榫w,當這些情緒未發(fā)泄時,人的情緒就處于心平氣靜,中庸平穩(wěn);但有時因發(fā)生了事故,我們會有上述情緒的發(fā)泄,只要是適當、有節(jié)制,不過度與激烈的發(fā)泄,就是溫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平和是獲得事物客觀規(guī)律、道德和行為標準的道路。追求實現(xiàn)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處于融洽的位置,陰陽能調(diào)和,天下萬物就能生育成長。
“隨遇而安”是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窮,行乎貧窮;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據(jù)他所處在的地位和環(huán)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額外的要求和行為。當你富貴時,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會,用諸于社會。當你貧窮時,也不能挺而走險,做非法害人的事。當你處在未開發(fā)的部落時,就要入鄉(xiāng)隨俗。當你處于患難的境地時,要泰然忍受患難。這樣的君子,沒有人會生活的不自我滿足和快樂。
孔夫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養(yǎng)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學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睂W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礎。好學的人是不講究吃和穿的??鬃拥牡靡忾T生顏回也是孔子樹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贊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彼€向魯哀公推舉顏回,說“不遷怒,不貳過”稱顏回是最好學之人。當然也是修養(yǎng)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幫別人出謀和做事都要盡心盡力,和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老師的傳授要時常溫習。這樣才能很好地修身養(yǎng)性。
孔子說的修身是以仁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為最高原則。孔子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論是皇帝還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為根本的要求??鬃诱f,“其本亂,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說,人都不修身,沒有教養(yǎng)、涵養(yǎng)。沒有做好社會德行教育,社會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會都重視道德教育,有教無類,以修身為教育之本來達到國家的治安和強盛。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六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最終成了萬世師表。一本《論語》,道出了哲理,他的思想,讓人們信仰,他成了后世之人開口閉口的“子曰”,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并不幸福,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更悲傷的是,孔子十七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去世了??鬃由倌陼r期的艱難困苦,磨練了他堅韌的品格。在少年時期的謀生過程中,他學會了“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而且在母親的引導下,孔子刻苦學習,儼然成為了“小六藝”方面的專家。然而孔子卻不以此謀生,因為他有更高的眼光。他認為,應該提倡“大學之道”和“君子儒”。什么是“大學”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孔子說的這段話,詮釋了“大學之道”:不為了就業(yè)和謀生而學習,這就是“君子儒”。而和“君子儒”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儒”,即學習某一專業(yè)并以此謀生,又叫“專業(yè)儒”?!按髮W之道”不為就業(yè),不為謀生,而是為了成人,成為君子,為老百姓謀幸福,為國家謀幸福,更為了天下謀幸福。
不知不覺中,孔子迎來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疤烀敝傅氖巧咸斓闹家?。是否真的有天命?可以認為有,也可以認為沒有。我個人認為,天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生在中國,在怎樣的家庭里成長,有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兄弟姐妹,這就是天命??鬃诱J為,我們應該做到知天命。知天命,包含著三層含義:認識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知天命,能給予我們百折不撓地向著遠方前進的精神力量。人就是天命。
孔子的三千學生,個個精明能干,其中之一的子夏所說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為了復旦的校訓??鬃拥闹鳌墩撜Z》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石。
用作者的一句話結(jié)尾:從此,孔子,不再僅僅屬于春秋時代,他屬于千秋萬代!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七
悄悄地,經(jīng)典誦讀之風刮遍校園。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我結(jié)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為我們呈現(xiàn)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fā)揮著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jīng)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shù)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后,一只“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霉呀!”一個聲音很為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斗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qū)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后,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茨氵@么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后,考試時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tài)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chuàng)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八
孔子說:“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BR> 從生物科學這個角度來解釋,中人以上:萬物之靈的人;中人:一般的動的人;中人以下:禽獸不如的人。
摳心自問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請自己多花時間認真檢討,改過自新。
放眼看社會禽獸不如的人越來越多什么原因?是人們價值觀念扭曲,市場導向錯誤等等,謀財害命比比皆是,人禍不斷。
總而言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全中國,全人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現(xiàn)在我才明白無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從前種種譬如今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今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出發(fā)點――對得起未來的自己。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九
昨晚攜全家去看了場電影《孔子》,離場時已經(jīng)23點了,看到還有很多年輕人在等候入場。在看電影之前,我問女兒,你知道孔子嗎?她說:知道,可又不知道??鬃釉诤芏鄧说男哪恐惺莻€圣人,但卻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xx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xiàn),一氣呵成,感謝曾執(zhí)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著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說教,孔子是個圣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圣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但在觀看電影之前最擔心的是電影流于說教,幸好導演的功力加上幾位大牌明星的表現(xiàn)也算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盡可能的'逾越了此類古裝片的“臺詞檻”,既未戲說,又輕松詼諧。
電影所選取的一些故事單元也比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進而代國相;夾谷會盟,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叛將陷都,鎮(zhèn)定自若,救大廈之將傾;墮三都,三桓掣肘,功虧一簣。比射藝奪兵符,守周禮以身作則,機智辯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彈得如癡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弟子顏回、子貢、子路、冉有性格各異……,影片中有東周諸侯爭霸的宏大戰(zhàn)爭場面,也有子見南子時說的“愛德如愛色”的觀眾笑聲,讓我們有幸對兩千年前的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國,或許也只有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對君夫人的離去心中不禁惋嘆,也客觀上調(diào)節(jié)了下半場故事的節(jié)奏。
孔子最初的形象是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批林批孔運動中鋪天蓋地的孔老二漫畫,小時候連環(huán)畫中的孔老二如“喪家之犬”到處周游列國。電影在下半場表現(xiàn)孔子十幾年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雖然狼狽,卻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始終不渝追求、堅持、宣揚信念的精神,這也是電影比較感人的地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看完影片后評論到:“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失敗者。這個世界不應該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不是說誰成功了,我們就去頌揚他,我們頌揚一個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人,我活著的時候沒有勝利我不要緊,我相信我的思想在以后會穿越宇宙會讓后人感動?!?BR> 孔子在70歲的時候才回到故鄉(xiāng)魯國。開始整理文獻,言傳身教,他一生培養(yǎng)了3000弟子,更深深地影響了20xx多年中華的思想和文化,從這點說孔子是個成功者。
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了解一點孔子的思想。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
這天晚上,我又坐在明亮的燈光下認真地讀起書來。讀到《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我深受啟發(fā)。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好學的事??鬃恿畾q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其他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埋頭苦念就是十天,明明已經(jīng)彈熟,卻還是不肯學新曲子。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并不是要把曲子練熟,而是要經(jīng)過曲子的旋律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者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面貌。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吹竭@些,我想想自己,感到慚愧萬分。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么也想不出該怎么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并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yè)發(fā)下來,我的了優(yōu)秀,老師表揚了我,夸我聰明、愛動腦筋??墒?,現(xiàn)在再翻開作業(yè)本,好像那優(yōu)秀多了一點,這個黑點仿佛在問我:你弄懂了嗎?老師的表揚你當之有愧嗎?我越想就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又讓我想起這件事,它時刻提醒我:作為班干部,在班里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成功。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一
快樂的寒假,我像飛出籠子里快樂的小鳥,坐在刺桐公園的石椅上,掏出吳祚來寫的《孔子學堂》,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
多么引人入勝的經(jīng)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靈跟著《論語》簡練深奧的文字,與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樸實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對話里得到蕩滌。
從《孔子講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從《朝聞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愛、智慧、勇敢是真正的伙伴;從《知之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恒地學習,才能收獲知識的果實。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上)》這篇論述。孔子告訴弟子:“君子無所事。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凡事不能與別人爭執(zhí)不下,即使在比賽中,也應該互相謙讓,這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修養(yǎng)??磥恚乙菜闶恰熬印?。
春節(jié)將至,購票大隊排成了頭不見尾,尾不見頭的長隊。我和爸爸從早上8點排到了下午2點,終于望見售票窗口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氣說:“爸爸,我到旁邊去運動一下。”剛剛走出幾步,我看見離我們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老爺爺,正顫悠悠地拄著拐杖,無精打采地排著隊。我想:這位老爺爺一定排很久的隊,開始體力不支!怎么辦呢?我跟爸爸小聲商量:“我們跟老爺爺換一換位置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真是一個懂得尊老、謙讓的好孩子?!蔽液桶职种匦抡镜疥犖楹竺媾抨?,但看到老爺爺買完票高興地樣子。我一點也不后悔。
“君子明白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語錄像是冬天的陽光,帶來無比的溫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帶來心靈的滋潤。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二
《孔子家語》基本上是一部以孔子為中心的古代傳說匯集,與《禮記》中的某些材料相同,《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二十七卷”,顏師古表示懷疑,注云:“非今所有《家語》”。宋人葉適在《習學記言序目》中說:“《家語》四十四篇,雖孔安國撰次,按后序,實孔氏諸弟子舊所集錄,與《論語》《孝經(jīng)》并時,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曰《孔子家語》?!庇终f:“《家語》漢初已流布人間,又經(jīng)孔安國撰定?!?BR> 但后代學者對其真?zhèn)螀s產(chǎn)生了懷疑,認為是王肅的偽作。有的出版社就認定:該書系三國時王肅書目及《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大小戴禮記》等書資料集合而成。王肅偽造此書,意在為《圣證論》提供根據(jù)以攻擊鄭玄之學。如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云:“《家語》只是王肅編古錄雜記。其書雖多疵,卻非肅所作。”指出王肅有所依傍,并非憑空偽作。
到了清代中葉,孫志祖作《家語疏證》,范家相作《家語證偽》,逐篇逐章尋出作偽依據(jù),并指出其割裂改竄的痕跡,似乎《孔子家語》是偽書這一樁公案就此判定了。顧頡剛對清人王柏所言“今之《家語》……意王肅雜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之緒余,混亂精粗,割裂前后,織而成之,托以安國之名”十分贊同,認為“絕對正確”,并說:“故今之《家語》,大部分為編輯,小部分是創(chuàng)作?!庇终f:“《孔子家語》不但是一部偽書,而且是一部雜湊書?!睂嶋H的情況是,王肅獲得了一個早期的本子,然后為了迎合他與對手的論辯,加入了自己的闡釋。即便如此,《孔子家語》的編纂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傳統(tǒng)。
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1號漢墓出土竹簡6000余枚,內(nèi)容有《詩經(jīng)》、《蒼頡篇》等佚籍,都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本,同時出土的木牘文書中,許多語句在今本《孔子家語》中可以見到。李學勤據(jù)此認為:“早在漢初確已有《家語》的原型,《史記》世家、列傳很可能參考過此書。劉向編集《說苑》,也收錄了其中文字。王肅作解的今本《家語》,大約就是在簡本的基礎上經(jīng)過幾次擴充編纂形成的?!鄙哺鶕?jù)阜陽漢墓木牘和《說苑》簡的材料討論了《家語》的真?zhèn)渭俺蓵甏?,結(jié)論為:
(1)從漢初就流傳著一批記錄孔子及門弟子言行和諸國故事的簡書,這批簡書應當就是后來編纂《孔子家語》、《說苑》、《新序》等書的基本素材。
(2)從漢文帝時汝陰侯墓簡牘所見專記孔子言行的篇章,可以看到漢初孔子學說的發(fā)展與傳播。《家語》的編纂,正是儒術發(fā)達以及孔子受到重視的產(chǎn)物,舊說孔安國編纂《家語》并作序,應當是可信的。
(3)長期以來,今本《家語》被認為是王肅偽作,細審各家所舉“罪證”,按現(xiàn)在所知道的古籍編纂與整理的知識加以考察,證據(jù)并不充分。
關于《家語》在流傳過程中,有亡佚、改易、增益等各種情形,皆屬傳世古籍所遭遇的普遍問題,不能據(jù)此論定其為偽書。這樣就澄清了過去以為《孔子家語》是王肅作偽的說法,對于研究西漢初年的學術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阜陽雙古堆和定縣八角廊漢簡與今本比較,一簡一繁,說明今本在竹簡本的基礎上有所增廣補輯,這是古書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常有的現(xiàn)象。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增廣補輯部分將其視為偽作,也就是說,不能因其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否定《孔子家語》一書本身的價值。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買了一批戰(zhàn)國楚竹書,其中《孔子詩論》中有孔子對《詩·召南·甘棠》的解說,將之與《孔子家語》相比較,兩者基本接近,因此朱淵清確信:“《孔子詩論》是孔門弟子所記孔子《詩》說,《孔子家語》則很可能就是在《孔子詩論》之類原始本子的基礎上鈔撮編成?!?BR> 孔安國,西漢魯人,字子國,孔忠次子,孔子十一代孫。生卒年月不詳。西漢經(jīng)學家。安國少學《詩》于申培,受《尚書》于伏生,學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武帝時任博士,后為諫大夫,官至臨淮太守。據(jù)傳,漢魯恭王劉馀擴建宮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較今天《尚書》多16篇,安國將古文改寫為當時通行的隸書,并為之作“傳”,成為“尚書古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今傳《尚書孔氏傳》,一稱《孔安國尚書傳》,明清學者定為后人偽托?!妒酚洝纷髡咚抉R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也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
既然是“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曰《孔子家語》”,那么,為了追尋孔夫子的足跡,了解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體會他那萬世師表的言行舉止,感悟圣人情懷,哲人智慧,讀《論語》后,《孔子家語》以也應在必讀之列。
本人讀《孔子家語》已經(jīng)一月有余,只因文言文底子薄,知識儲備也有限,悟性又差,所以迄今仍未讀完。已經(jīng)讀過的章節(jié),也沒完全讀懂。只是邊讀邊記,有所感悟,信手涂鴉,連不成篇,自不是鉆研之法。我總想,我們作為一般的精神文化的傳承者,人類各種精神資源的利用者,只要能對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有所感悟,就達到讀書的目的了。
當然,這個感悟,是今天的,如果到了明天,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許就有了新的感悟。而且,感悟不是實證,與科學或許無緣。請各位批評者明鑒。這里所列的,是《孔子家語》的一部分,而非全書。就權當是讀書卡片吧,為了今后查找方便;也權當是求學作業(yè),恭請各位老師批改指點。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三
看完《孔子》,感觸頗多。
首先在封建社會,正直的知識分子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境地。他們深受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開始都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美好的人生道路并不都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走的。在政治斗爭的旋渦中,許多文人無法自保,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政治情結(jié)”是大眾化情結(jié),即民眾情結(jié)。文人出生的士人,更多的是考慮下層社會的利益,有著儒家“天下歸仁”的情懷,但他們卻不能找到或不能遵從于官場的定律,因此常常受到非議和排擠,在這種仕途不順的處境,這時候他們的人生選擇也就有所區(qū)別,但又無外乎三種,一種是歸隱田園山林。塵世太流俗、官場太黑暗,這是他們歸隱的原因或者借口。他們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們要堅守知識分子的原則和良心,他們要守候自己高貴的精神家園。于是,他們選擇了歸隱。他們的代表有安貧樂道、“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但是陶淵明等人固然值得羨慕,卻是難以追隨的。遠離政治,憎恨政治這便是與儒家哲學相反的隱士哲學。
另一種則是無論順境逆境,也無論在朝在野,都秉承著書生報國的基本信念。在他們看來,一個讀書人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就體現(xiàn)在家國天下之中。書生報國,是一種人生使命,一種社會責任,一種精神支撐。這里先看看儒家先賢孔子,一開始孔子在魯國為官,這也是孔子一生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與魯國政壇更善于權謀的季孫斯等權勢相比,孔子這個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天真了點兒,知其不可而為之,最終也是吃力不討好,只好背井離鄉(xiāng)在春秋列國之間流浪了14年,當時孔子還不是后世那樣的國際巨星級的圣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過程肯定狼狽不堪。但是過著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子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宣傳自己的理念,希望社會能夠恢復秩序(周禮),人們能夠各自安守本分,社會物質(zhì)比較豐富,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講究同情心互相愛護(仁愛),也即實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梢哉f像孔子這種知識分子并不少見,他們都想入世為官,身居要職,他們想為民請愿,為國出力,但他們幾乎都是政治文盲。他們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讓他們在政治紛爭中步履維艱,進退維谷,他們不懂得左右逢源,于是處處碰壁。
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它提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要求現(xiàn)實生活的人們面對生活的艱難和坎坷的時候,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蘇軾的豪邁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這種思想的最好表現(xiàn)。它包含了孔子和隱士們的積極人生觀,告訴我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是一種心態(tài),而且更是一種智慧,命運與機會常常青睞于那些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同時它又摒棄了那種自暴自棄和不知道“退一步則海闊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實這種思想才應該是古代知識分子的追求。擁有這種思想的知識分子心系國家,同時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使遠離朝野,退隱山林,仍然心系著天下黎民。
現(xiàn)在讓我們把問題拉回現(xiàn)實,時代在變遷,古代的知識分子先進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觀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可能不管用。那作為新一代大學生的我們,也可算是現(xiàn)代的知識分子了,那么我們讀書是為了什么呢?是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這個目標很可貴,但是太大了。讓我們說點更實際的吧,我們現(xiàn)在的努力學習是為了畢業(yè)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就僅僅是為了以后的工作嗎?這聽起來會很悲哀,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學的課程為什么還要那么多,我們直接學我們的專業(yè)課不久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學馬克思,在學近代史,在學??的原因。一門優(yōu)秀的課程,不止是在讓我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我們的人格。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yè),一個經(jīng)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qū)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你的專業(yè)是什么,只要你在這個領域確實學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成就一番事業(yè)。也許我們只是被調(diào)劑到這個專業(yè),但我們一樣可以在學習中了解、喜歡、熱愛這個專業(yè),一樣可以讓它成為你成功的橋梁!
所以我們要規(guī)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四年,一晃即過。記得有個師兄跟我說,他對大學生職業(yè)生涯大賽是很不屑的,他說現(xiàn)在突變因素很多,你現(xiàn)在所規(guī)劃好的人生道路可能跟你以后真正的人生相差很大。但是我想問的是,你現(xiàn)在都不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你又怎么去走好它呢?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選好自己的目標,然后向著這個目標前進,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四
有幸讀了《孔子傳記》,讓我對孔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由于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yè)上??鬃釉昔攪究?,后攜弟子周游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zhí)教??鬃哟蚱屏私逃龎艛?,開創(chuàng)了私學先驅(qū)??鬃拥茏佣噙_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中華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諧社會的象征。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業(yè)績是:創(chuàng)辦私學,有教無類,開創(chuàng)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嶄新格局;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脈;整理典籍,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存、傳播居功至偉。他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幾位對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產(chǎn)生深刻影響,持續(xù)兩千余年而不滅的偉大先哲之一。因此,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
孔子歷經(jīng)滄桑,飽嘗憂患,卻始終堅持對清平政治的追求,對苛政暴君的批判,對傳統(tǒng)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堅韌的人格、“仁者愛人”的胸懷、好學不倦的品質(zhì)、見賢思齊的襟抱、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言必信行必果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堪稱我們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時代,戰(zhàn)爭頻仍,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誠信受到挑戰(zhàn)。在這世事變幻無常,變革與創(chuàng)新并存的時代,有的人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卻以罕見的擔當精神,周游列國,廣收門徒,大力宣揚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則、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人際關系。盡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說,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渴望正義與公理,向往和諧社會的象征。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需要,為孔子加上一個又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把他抬到嚇人的高位;后世的一些理學家又不斷地附會甚至扭曲他的學說,把他神化為高高在上、面目嚴峻的儒家教主。但從《論語》等早期文獻中,我們看到的孔子,卻是一個寬厚仁愛的長者,一個雍容大度的君子,一個通情達理的老師,一個可親可敬的老先生。
——他是哲人,卻充滿了生活情趣,決非那種不食人間煙火,只知玄思默想的象牙塔中人。
——他是圣人,卻是來自民間,由長期實踐而博學多能,由平凡而超凡入圣,決非那種天生神圣、遠離塵世的怪異角色。
——他是偉人,卻是在教書育人、反思歷史、傳播文化的漫長經(jīng)歷中成就了空前的偉業(yè),決非那種平民大眾無法理解,只能頂禮膜拜的大人物。
這樣的孔子,洋溢著人間氣息,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他的廣博學識和偉大成就,后人固然難以企及,卻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可以產(chǎn)生“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他的言行舉止,已經(jīng)跨越千年歷史,還將繼續(xù)跨越時代,如春風化雨般滋潤人心,讓后人效法、學習,在點點滴滴的實踐中逐步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文明水平。
不管歷代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給他多少頭銜,我們記住的孔子,就是萬世師表!
想想孔子的修己安民,為政者可以深長思之。
想想孔子的誨人不倦,為師者可以反躬自省。
想想孔子的見利思義,為商者可以捫心自問……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人間孔子”。他的形象,既是莊重祥和的,又是和善可親的。這樣的形象,既是歷史人物孔子精神氣質(zhì)的外化,又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代表。他將隨時激勵我們,伴隨我們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看完了孔子傳記,讓我覺得孔子是一個學者,一個教師,一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正直社會活動家。承認這些并不會讓孔子的思想趨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為他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學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統(tǒng)的整理了周朝以來朝廷與民間的禮制文化精華的學者,是中國歷史開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師作為一個偉大的職業(yè)區(qū)分于“神職”或者“官職”,這一點西方的耶穌等人皆沒有做到,因為他們不是學者,而是神職或者官職。他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正直”與“仁愛”這些文明社會構成的基礎思想系統(tǒng)化的人。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五
孔子周游列國,大概從55歲開始,68歲時結(jié)束游歷,共用了13年時間。然后,孔子回到故鄉(xiāng)魯國,致力于講學著書,7年后,即孔子73歲時,與世長辭。
那么,在孔子長期的游歷生涯中,有過開心的經(jīng)歷,也有過兇險的遭遇;有時被人歡迎,有時被人追殺,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可以說,孔子在游歷中失去過很多,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未變。這種堅持,最終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的代價。比如,明時的徐霞客,長年在外游歷時,也遇到過強盜,并與之發(fā)生過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為游歷途中會遇上壞人而停止游歷;假如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記》了。
所以,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并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出光明來,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壓力與煎熬。倘若你堅持住了,就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堅持不住,中途放棄了,或許對你來說,一時可以輕松下來,但你在年老時,必會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國時期的種種艱辛,我想,上天應該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與你承受的艱辛成正比。如果你連這些艱辛都不能夠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樣的輝煌交給你,又怎能放心交給你?一個人的財富,不僅僅是現(xiàn)有金錢數(shù)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視化的物質(zhì),而應該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別人承受不住,你能夠承受住,那么,你一定會出人頭地,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在這過程中,努力地在你的夢想征程上前仆后繼??鬃幽?,你也能,一定!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六
孔子是把活到老學到老完美實踐的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最后終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種名譽。從孔子學琴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而且更好鉆研,對于學問是孜孜不倦。
這故事歷經(jīng)幾千年能保存在現(xiàn)在,可見這個故事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人了,因為加入了咱們的團體才能夠有機會來深入挖掘這個故事,也能理解這個故事。要是以往這個故事看了也就看了不留下任何記憶,更別說反思了。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幾個方面:
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學一輩子也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都掌握,能真正的把自己所從事領域的內(nèi)容學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對于學習這塊一定要抱有一顆謙卑的心,不然不能夠找到你要學習的對象,只要是比你優(yōu)秀的人都要去學習不管他是什么人。
這是句古語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大家都知道,通過今天課程我反思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認識,學習也要運用好三大思維模式,學習的內(nèi)容不能一把抓,不然就是往大海里撒鹽。
學習是要帶著目的性的去學,一定是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問題,模棱兩可的,這個時候需要做深入的學習,對于有點基礎的內(nèi)容,只要運用好單點爆破,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定能學習很不錯。對于必須掌握,還很陌生的內(nèi)容就要真正的像孔子學琴一樣。
所學的內(nèi)容一定不能多,少就是多,只求學習一個掌握一個。
孔子學琴是把學習方法描述的淋漓盡致,對于所學的內(nèi)容,要通過目標細分把,把學習的終極目標劃分成每個小目標,每天就為一個個小小的目標而努力,精益求精,少就是都,不求太多的內(nèi)容,只追求學習的一個個小目標,學一個掌握一個。
紙上得來終覺淺啊,看在多的還是要落到實處,多實踐幾次,慢慢的鍛煉,早入成為孔子的知音。這樣就會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了。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七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涌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人民稱為孔圣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fā)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犊鬃拥墓适隆纷屛覂纱紊羁痰仡I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鬃釉?2歲時已帶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并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右院脤W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鬃硬粌H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懊舳脤W,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边@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jīng)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耙阉挥鹗┯谌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鬃诱媸且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八
《孔子》讀后感時間過得真夠快的,轉(zhuǎn)眼間三月份已過了一多半了,古人云: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李營營。
前者我感受過了,但琴藝書法我是半絲不會的,所以我用讀書充實這段時光。
在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孔子》這部書。
雖然只是粗度,但這已讓我受益不少,相信古人所說的開卷有益就是這個原因吧。
下面我簡略介紹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為儒釋道三家,而佛教的興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所以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中國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結(jié)晶,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靈魂。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
《孔子》這部書主要是闡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我們現(xiàn)代的人區(qū)分年齡階段,常用80后、90后等詞語。
其實這應該是年齡段的一種新說法,而比較正統(tǒng)的說法應該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或四十多歲等。
而這種說法的來源是什么呢?它又有怎樣的含義呢?孔子曾經(jīng)曰過: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也就是說,孔子的意思是不同的年齡段的人,會做不同的事情,擁有不同的心態(tài)。
當然我們應該變通的理解,這里的年齡并非時間節(jié)點的,而是指一段時期,讀后感《--李營營》。
而且從一個年齡段到另一個年齡段,人的思維方式,思想境界都會有所不同,所做的事情也在逐漸改變。
在這里,我可以看到,孔子是在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指出,人應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做著不同的調(diào)解與改變,以適應事物的`不斷發(fā)展。
我認為知道兩千年后的今天,這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時,孔子給出了不同年齡段大體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十五歲時人應該立志專注于學習;到三十歲時應該能夠在家庭事業(yè)等方面獨立,能在社會中有自己的定位;到四十歲時個人應該已經(jīng)定型,不會再有太大改變,不會在對未來感到傍徨;到五十歲時應該能從心底接受歷史的規(guī)律與歷史的無規(guī)律;到六十歲人們要達到一個接受天命,認識天命的最佳效果,此時,不會再怨天尤人,大千世界,眾說紛紜,都欣然接受了;到七十歲,人老了,死亡之期將近,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此時人的思想就漸漸趨于善了,能夠達到一個與世無爭,寵辱不驚,隨遇而安,物我兩忘,無意名利,心若止水,不計得失,慈悲為懷,飄然世外的境界。
《孔子》一書講到了仁的概念,孝的含義,禮的作用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與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
而我所說的僅僅是孔子對人在不同年齡段該做的不同事情與不同心態(tài)的劃分。
當然《孔子》一書博大精深,區(qū)區(qū)千字必是言之不盡,所以我只選擇了其中一部分述說。
由于本次閱讀略顯倉促,且文言文字言簡意深,我沒有很深刻的理解《孔子》一書,不過經(jīng)過多次閱讀,我相信我會更好的理解它的。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九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孔子讀書的名言。其實我很早就知道孔子這個人了,就是對他不夠了解,只是學習過程中,一直沒有學到這個人,眼看就要上六年級就要畢業(yè),我還以為我再也學不到孔子的文章了,出乎意料的是6b23課學到了孔子這個人。
我們學到孔子的文章是《孔子游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孔子帶弟子們支游賞泗水河畔迷人的景色,孔子借水談志向。其實這篇文章表面寫孔子和弟子游賞,實際是寫孔子借水和弟子們談怎樣做人。其中,孔子說的話令我映象最深的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民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這句話表達了四層意思。1、水仁厚無私;2、水溫文爾雅;3、水百折不撓;4、水求真求善求美。這句話并不是孔子在正直贊美水,而是孔子借水的品質(zhì)希望弟子們能做一個像水這樣的人,做一個真君子。
通過我學這篇課文,我了解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肖479)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從《兩個小兒辯日》我知道了孔子是位待人平等的人。
通過學習《孔子游春》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位富有智慧,善施教化的人,其中富有智慧我是從孔子帶弟子們游玩,教育弟子們看出來的,他把自己想教的東西通過實踐來表現(xiàn)出來,陸游有一首詩這樣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孔子也是這樣想的,他想要在特殊的情況下,弟子們才會記得更牢。
真不愧說孔子是“千古圣人,萬世師矣”呀!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二十
孔子,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一本書上,我終于“接觸”到了孔子。
有句話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只學習不思考,就會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學習,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這樣,在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反過來說,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識,總有一天,連思考的能力也會退化的。
雖說孔子年輕時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驕傲,非常謙虛。有一次,一位百姓問孔子:“你這么淵博,你會的玩意兒簡直讓我們叫不上名來!”孔子聽后,便有禮貌的說:“我會什么呀,我只不過會駕車罷了?!痹瓉懋敃r有六種本領: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些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在這六種本領里面,駕車是被認為最底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孔子小時候也很愛讀書,有一次,城里的人讓讀書人去給皇帝的兒子念書,孔子激動不已,馬上去報名,這些人冷漠的對孔子說:“你一個小毛孩兒,又不是什么名人,有不出名。跑來這兒干什么呀?快走快走!”這些話讓孔子很憤怒,同時也激發(fā)了孔子,他每天更加發(fā)奮讀書,吃飯、睡覺,不管什么時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終于,孔子快成年了的時候,漸漸有了名氣,也有人找他拜師了。
雖然孔子已經(jīng)死了幾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yún)s對我們產(chǎn)生了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我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在課堂上我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點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而應該學會謙虛,爺爺也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一
孔子的好學還體現(xiàn)在他的“實事求是”,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老人家盡管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并沒有覺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向孔子學習,不要不懂裝懂,要及時地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給自己解惑。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耽誤所有。
孔子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印象最深的就是“損之又損之道”。他告訴我們,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務求填滿,做加法;實際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一個完滿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么?一個人有了錢就幸福嗎?有了權就幸福嗎?這些東西有了未必就幸福。如果除去我們內(nèi)心的“浮躁、焦慮、貪欲、嗔怪,蠅頭小利”,我們的內(nèi)心達到一種平靜,那就是真幸福。因此,接下來的日子,我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再那么沖動、浮躁。要想改變這一點,唯有讀書。讀書,使人歸于寧靜和淡泊,體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所以我要堅持讀書。
這個假期我過得很快樂,也很充實,那是因為讀了《孔子傳》這本書。如果不是讀它,我怎能從這本書當中重新認識了孔子,了解了孔子,并讀懂了孔子。如果不是讀書,我怎能知道是孔子給我們傳下來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他對學生能耐心誘導,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確實收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善于引導我們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并積極培養(yǎng),才能樹立學習的自覺性,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以至學而不厭。如果不是讀這本書,我怎么能知道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孜孜以求,不恥下問。讀書給我?guī)碇R的同時也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享受著這份快樂。雖然讀書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但我覺得只要肯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愛上閱讀的,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二
關于《孔子》,之前在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有過了解,但是并沒有去看。因為在得知孔子的扮演者為周潤發(fā)的時候,我直覺認為發(fā)哥飾演的孔子無法達到我的期盼值,所以當初我沒有去關注這部電影。
這次,因為老師的作業(yè)要求,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觀看后的第一感想是,發(fā)哥果然演不出我心中的孔子,但是,他已經(jīng)演得很好了??鬃樱鳛閷笫烙绊懮钸h、廣泛的歷史人物,他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他的著作,更是他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這樣的一個對于我們來說神一般的人物,發(fā)哥將他飾演的貼近我們凡人,已經(jīng)足見他的演技了得?!犊鬃印愤@部電影主要從孔子年輕時期受到魯公重視擔任大司寇講起。正在孔子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之時,受魯國“三桓”排擠驅(qū)逐,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xiàn)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曾數(shù)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終于晚年返鄉(xiāng)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鬃釉谑б庵惺攀?,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歿后,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后世所認同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謚"大成至圣先師"?!犊鬃印分校钊擞∠笊羁痰钠斡泻芏?,例如齊魯會盟時,孔子勢單力薄與齊大夫黎鉏談判;以少勝多平息公山狃叛亂;“子見南子”,孔子以一句“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的人”決然斬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而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成為了我在整部電影里面記得最清楚的臺詞;等等。
其中,讓我記得最深刻的片段是顏回舍身跳入冰水中撈書,最終死于非命。在書籍泛濫的.21世紀,我們或許不能理解顏回的舉動,但在春秋時期,書籍是一種很稀少很珍貴的財富,落入冰湖中的書籍,更是孔子當時窮困潦倒的現(xiàn)狀中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為什么顏回會拼了命去挽救書籍。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孔子待他更甚親生兒子,視他為最終的衣缽傳承人,但最后卻是英年早逝。當看到孔子在湖上痛哭著讓顏回上岸,孔子抱著他的遺體四個時辰不動時,心里也有一種沉甸甸的哀傷。
《孔子》這部電影不能說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的后半部分故事情節(jié)平緩,人物光彩盡失,節(jié)奏相對拖沓,視聽語言相對混亂,觀眾很難清楚電影最后到底講的是什么。不過至少完整地表達了中心思想——孔子思想:禮儀之道、為人處事之策、為官之德,為師之道,正是當今中國社會所缺失的。在一定程度上,傳承儒家思想,引發(fā)觀眾的反思。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三
大家好,我是6號張文怡,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讀《孔子的故事》有感,《孔子的故事》講述的是孔子的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紀。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會見。這里面講的是:孔子是個虛心好學、非常上進的人。他非常崇拜老子,經(jīng)常向老子請教學習。老子教了孔子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等等等等??鬃右彩前蠢献诱f的那樣做的。從這里,我也感受到了孔子的虛心好學。
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很多??鬃酉壬r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去問老師,為何我們不能做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樣,好學上進,不懂就要問!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四
《孔子如來》這本書,闡發(fā)了孔子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傳遞了文化的涵養(yǎng)和力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孔子如來》這本書。在這本書眾多文章中,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逆向而行”這篇文章了。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懂得放松,不和別人比但求超越自己的曾點和目標遠大的子路、踏實苦干的冉求、小心翼翼的公西華,都表明自己的觀點后,曾點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還記得我剛升初中的時候,生活過的又忙又亂,每天吃飯,上樓梯都需要看著表。覺得每天除了作業(yè)還是作業(yè),枯燥極了。每天只要一提起作業(yè),心情就會變得沉重起來。但是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懂得了逆向而行,漸漸地學會了放松,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片刻美好,不必把自己繃得太緊。
人就像一根琴弦,如果繃的'太緊,遲早會斷開的。我們要學會適當?shù)姆潘?,有時你放輕松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全世界都在對你微笑。
我們要像撿拾金幣一樣把來到眼前手邊的喜悅收集起來。照亮并且溫暖自己,哪怕只有短短的幾秒的快樂,也是灑進心里的陽光,可遇而不可求,給人生算小賬的時候,總是算負分,永遠不記得像花草一樣開在路邊的喜悅,永遠不記得日子里像清水一樣的安好。不記得流轉(zhuǎn)于身邊的溫暖情誼。
就這樣,我學會了自我調(diào)節(jié),放松自己,讓自己每天都能有一個好心情,做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BR> 希望大家在負擔很重的時候,懂得淡定、放松、超脫。其實放松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有的時候逆向而行,淡定,從容,你就會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
《孔子如來》讀后感五有一天,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廟里面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傾斜地放著??鬃泳蛦柟軓R的人:“這是什么東西啊?”管廟的人告訴孔子:“這是宥坐器?!?BR> 何為“宥坐器”?就是安放在國君座位右邊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有什么用處呢?我們聽聽孔子怎么說:
“哦,既然是宥坐器,那我知道:它里面沒有水的時候,是傾斜的;水裝到一半的時候,是端正的;裝滿的時候,它就傾覆了?!?BR> 說完,孔子轉(zhuǎn)身對他的弟子們說:“現(xiàn)在我們就試驗一下?!睂嶒灥慕Y(jié)果果然如孔子所說,當水滿了,這個東西一下就倒了,水全潑灑出來。
孔子對弟子們說:“小心啊,萬物都是這樣:自滿一定傾覆,驕傲一定倒臺。”
子路懵懂,問孔子:“老師,我們?nèi)绾尾拍茏屓松隄M而又不傾覆呢?”
損,就是減損??鬃邮窃诟嬖V我們,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我們總是想著往我們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務求填滿,做加法;但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有了什么不一定幸福。有了錢就幸福嗎?有了權就幸福嗎?還真的找不出一個東西,可以保障我們的幸福完滿。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了一些東西,我們還真的就會幸福。比如,浮躁、焦慮、貪欲、嗔怪,蠅頭小利的競爭之念,種種人生的得失之憂,這些東西沒有了,心靈平靜,那可能真是幸福。
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五
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鬃诱f: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wěn),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孔子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比硕加邢才返那榫w,當這些情緒未發(fā)泄時,人的情緒就處于心平氣靜,中庸平穩(wěn);但有時因發(fā)生了事故,我們會有上述情緒的發(fā)泄,只要是適當、有節(jié)制,不過度與激烈的發(fā)泄,就是溫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平和是獲得事物客觀規(guī)律、道德和行為標準的道路。追求實現(xiàn)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處于融洽的位置,陰陽能調(diào)和,天下萬物就能生育成長。
“隨遇而安”是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窮,行乎貧窮;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據(jù)他所處在的地位和環(huán)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額外的要求和行為。當你富貴時,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會,用諸于社會。當你貧窮時,也不能挺而走險,做非法害人的事。當你處在未開發(fā)的部落時,就要入鄉(xiāng)隨俗。當你處于患難的境地時,要泰然忍受患難。這樣的君子,沒有人會生活的不自我滿足和快樂。
孔夫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養(yǎng)的文明人。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學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睂W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礎。好學的人是不講究吃和穿的??鬃拥牡靡忾T生顏回也是孔子樹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贊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彼€向魯哀公推舉顏回,說“不遷怒,不貳過”稱顏回是最好學之人。當然也是修養(yǎng)最好之人。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幫別人出謀和做事都要盡心盡力,和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老師的傳授要時常溫習。這樣才能很好地修身養(yǎng)性。
孔子說的修身是以仁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為最高原則。孔子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論是皇帝還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為根本的要求??鬃诱f,“其本亂,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說,人都不修身,沒有教養(yǎng)、涵養(yǎng)。沒有做好社會德行教育,社會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會都重視道德教育,有教無類,以修身為教育之本來達到國家的治安和強盛。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六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最終成了萬世師表。一本《論語》,道出了哲理,他的思想,讓人們信仰,他成了后世之人開口閉口的“子曰”,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童年并不幸福,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更悲傷的是,孔子十七歲時,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去世了??鬃由倌陼r期的艱難困苦,磨練了他堅韌的品格。在少年時期的謀生過程中,他學會了“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而且在母親的引導下,孔子刻苦學習,儼然成為了“小六藝”方面的專家。然而孔子卻不以此謀生,因為他有更高的眼光。他認為,應該提倡“大學之道”和“君子儒”。什么是“大學”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孔子說的這段話,詮釋了“大學之道”:不為了就業(yè)和謀生而學習,這就是“君子儒”。而和“君子儒”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儒”,即學習某一專業(yè)并以此謀生,又叫“專業(yè)儒”?!按髮W之道”不為就業(yè),不為謀生,而是為了成人,成為君子,為老百姓謀幸福,為國家謀幸福,更為了天下謀幸福。
不知不覺中,孔子迎來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疤烀敝傅氖巧咸斓闹家?。是否真的有天命?可以認為有,也可以認為沒有。我個人認為,天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生在中國,在怎樣的家庭里成長,有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兄弟姐妹,這就是天命??鬃诱J為,我們應該做到知天命。知天命,包含著三層含義:認識天命、敬畏天命、履行天命。知天命,能給予我們百折不撓地向著遠方前進的精神力量。人就是天命。
孔子的三千學生,個個精明能干,其中之一的子夏所說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成為了復旦的校訓??鬃拥闹鳌墩撜Z》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石。
用作者的一句話結(jié)尾:從此,孔子,不再僅僅屬于春秋時代,他屬于千秋萬代!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七
悄悄地,經(jīng)典誦讀之風刮遍校園。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我結(jié)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為我們呈現(xiàn)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fā)揮著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孔子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jīng)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shù)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后,一只“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于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里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霉呀!”一個聲音很為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斗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qū)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后,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茨氵@么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后,考試時我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tài)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chuàng)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八
孔子說:“人分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BR> 從生物科學這個角度來解釋,中人以上:萬物之靈的人;中人:一般的動的人;中人以下:禽獸不如的人。
摳心自問我是哪一等人?中人算不算的上?請自己多花時間認真檢討,改過自新。
放眼看社會禽獸不如的人越來越多什么原因?是人們價值觀念扭曲,市場導向錯誤等等,謀財害命比比皆是,人禍不斷。
總而言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全中國,全人類,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現(xiàn)在我才明白無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從前種種譬如今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今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出發(fā)點――對得起未來的自己。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九
昨晚攜全家去看了場電影《孔子》,離場時已經(jīng)23點了,看到還有很多年輕人在等候入場。在看電影之前,我問女兒,你知道孔子嗎?她說:知道,可又不知道??鬃釉诤芏鄧说男哪恐惺莻€圣人,但卻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xx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xiàn),一氣呵成,感謝曾執(zhí)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著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說教,孔子是個圣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圣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但在觀看電影之前最擔心的是電影流于說教,幸好導演的功力加上幾位大牌明星的表現(xiàn)也算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盡可能的'逾越了此類古裝片的“臺詞檻”,既未戲說,又輕松詼諧。
電影所選取的一些故事單元也比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進而代國相;夾谷會盟,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叛將陷都,鎮(zhèn)定自若,救大廈之將傾;墮三都,三桓掣肘,功虧一簣。比射藝奪兵符,守周禮以身作則,機智辯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彈得如癡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弟子顏回、子貢、子路、冉有性格各異……,影片中有東周諸侯爭霸的宏大戰(zhàn)爭場面,也有子見南子時說的“愛德如愛色”的觀眾笑聲,讓我們有幸對兩千年前的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國,或許也只有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對君夫人的離去心中不禁惋嘆,也客觀上調(diào)節(jié)了下半場故事的節(jié)奏。
孔子最初的形象是我小學一二年級時批林批孔運動中鋪天蓋地的孔老二漫畫,小時候連環(huán)畫中的孔老二如“喪家之犬”到處周游列國。電影在下半場表現(xiàn)孔子十幾年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雖然狼狽,卻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始終不渝追求、堅持、宣揚信念的精神,這也是電影比較感人的地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看完影片后評論到:“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失敗者。這個世界不應該是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不是說誰成功了,我們就去頌揚他,我們頌揚一個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人,我活著的時候沒有勝利我不要緊,我相信我的思想在以后會穿越宇宙會讓后人感動?!?BR> 孔子在70歲的時候才回到故鄉(xiāng)魯國。開始整理文獻,言傳身教,他一生培養(yǎng)了3000弟子,更深深地影響了20xx多年中華的思想和文化,從這點說孔子是個成功者。
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了解一點孔子的思想。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
這天晚上,我又坐在明亮的燈光下認真地讀起書來。讀到《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我深受啟發(fā)。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好學的事??鬃恿畾q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其他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埋頭苦念就是十天,明明已經(jīng)彈熟,卻還是不肯學新曲子。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并不是要把曲子練熟,而是要經(jīng)過曲子的旋律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者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面貌。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吹竭@些,我想想自己,感到慚愧萬分。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么也想不出該怎么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并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yè)發(fā)下來,我的了優(yōu)秀,老師表揚了我,夸我聰明、愛動腦筋??墒?,現(xiàn)在再翻開作業(yè)本,好像那優(yōu)秀多了一點,這個黑點仿佛在問我:你弄懂了嗎?老師的表揚你當之有愧嗎?我越想就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又讓我想起這件事,它時刻提醒我:作為班干部,在班里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成功。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一
快樂的寒假,我像飛出籠子里快樂的小鳥,坐在刺桐公園的石椅上,掏出吳祚來寫的《孔子學堂》,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
多么引人入勝的經(jīng)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靈跟著《論語》簡練深奧的文字,與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樸實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對話里得到蕩滌。
從《孔子講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從《朝聞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愛、智慧、勇敢是真正的伙伴;從《知之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恒地學習,才能收獲知識的果實。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上)》這篇論述。孔子告訴弟子:“君子無所事。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凡事不能與別人爭執(zhí)不下,即使在比賽中,也應該互相謙讓,這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修養(yǎng)??磥恚乙菜闶恰熬印?。
春節(jié)將至,購票大隊排成了頭不見尾,尾不見頭的長隊。我和爸爸從早上8點排到了下午2點,終于望見售票窗口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氣說:“爸爸,我到旁邊去運動一下。”剛剛走出幾步,我看見離我們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老爺爺,正顫悠悠地拄著拐杖,無精打采地排著隊。我想:這位老爺爺一定排很久的隊,開始體力不支!怎么辦呢?我跟爸爸小聲商量:“我們跟老爺爺換一換位置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真是一個懂得尊老、謙讓的好孩子?!蔽液桶职种匦抡镜疥犖楹竺媾抨?,但看到老爺爺買完票高興地樣子。我一點也不后悔。
“君子明白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語錄像是冬天的陽光,帶來無比的溫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帶來心靈的滋潤。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二
《孔子家語》基本上是一部以孔子為中心的古代傳說匯集,與《禮記》中的某些材料相同,《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二十七卷”,顏師古表示懷疑,注云:“非今所有《家語》”。宋人葉適在《習學記言序目》中說:“《家語》四十四篇,雖孔安國撰次,按后序,實孔氏諸弟子舊所集錄,與《論語》《孝經(jīng)》并時,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曰《孔子家語》?!庇终f:“《家語》漢初已流布人間,又經(jīng)孔安國撰定?!?BR> 但后代學者對其真?zhèn)螀s產(chǎn)生了懷疑,認為是王肅的偽作。有的出版社就認定:該書系三國時王肅書目及《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大小戴禮記》等書資料集合而成。王肅偽造此書,意在為《圣證論》提供根據(jù)以攻擊鄭玄之學。如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云:“《家語》只是王肅編古錄雜記。其書雖多疵,卻非肅所作。”指出王肅有所依傍,并非憑空偽作。
到了清代中葉,孫志祖作《家語疏證》,范家相作《家語證偽》,逐篇逐章尋出作偽依據(jù),并指出其割裂改竄的痕跡,似乎《孔子家語》是偽書這一樁公案就此判定了。顧頡剛對清人王柏所言“今之《家語》……意王肅雜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之緒余,混亂精粗,割裂前后,織而成之,托以安國之名”十分贊同,認為“絕對正確”,并說:“故今之《家語》,大部分為編輯,小部分是創(chuàng)作?!庇终f:“《孔子家語》不但是一部偽書,而且是一部雜湊書?!睂嶋H的情況是,王肅獲得了一個早期的本子,然后為了迎合他與對手的論辯,加入了自己的闡釋。即便如此,《孔子家語》的編纂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傳統(tǒng)。
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1號漢墓出土竹簡6000余枚,內(nèi)容有《詩經(jīng)》、《蒼頡篇》等佚籍,都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本,同時出土的木牘文書中,許多語句在今本《孔子家語》中可以見到。李學勤據(jù)此認為:“早在漢初確已有《家語》的原型,《史記》世家、列傳很可能參考過此書。劉向編集《說苑》,也收錄了其中文字。王肅作解的今本《家語》,大約就是在簡本的基礎上經(jīng)過幾次擴充編纂形成的?!鄙哺鶕?jù)阜陽漢墓木牘和《說苑》簡的材料討論了《家語》的真?zhèn)渭俺蓵甏?,結(jié)論為:
(1)從漢初就流傳著一批記錄孔子及門弟子言行和諸國故事的簡書,這批簡書應當就是后來編纂《孔子家語》、《說苑》、《新序》等書的基本素材。
(2)從漢文帝時汝陰侯墓簡牘所見專記孔子言行的篇章,可以看到漢初孔子學說的發(fā)展與傳播。《家語》的編纂,正是儒術發(fā)達以及孔子受到重視的產(chǎn)物,舊說孔安國編纂《家語》并作序,應當是可信的。
(3)長期以來,今本《家語》被認為是王肅偽作,細審各家所舉“罪證”,按現(xiàn)在所知道的古籍編纂與整理的知識加以考察,證據(jù)并不充分。
關于《家語》在流傳過程中,有亡佚、改易、增益等各種情形,皆屬傳世古籍所遭遇的普遍問題,不能據(jù)此論定其為偽書。這樣就澄清了過去以為《孔子家語》是王肅作偽的說法,對于研究西漢初年的學術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阜陽雙古堆和定縣八角廊漢簡與今本比較,一簡一繁,說明今本在竹簡本的基礎上有所增廣補輯,這是古書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常有的現(xiàn)象。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增廣補輯部分將其視為偽作,也就是說,不能因其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否定《孔子家語》一書本身的價值。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購買了一批戰(zhàn)國楚竹書,其中《孔子詩論》中有孔子對《詩·召南·甘棠》的解說,將之與《孔子家語》相比較,兩者基本接近,因此朱淵清確信:“《孔子詩論》是孔門弟子所記孔子《詩》說,《孔子家語》則很可能就是在《孔子詩論》之類原始本子的基礎上鈔撮編成?!?BR> 孔安國,西漢魯人,字子國,孔忠次子,孔子十一代孫。生卒年月不詳。西漢經(jīng)學家。安國少學《詩》于申培,受《尚書》于伏生,學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武帝時任博士,后為諫大夫,官至臨淮太守。據(jù)傳,漢魯恭王劉馀擴建宮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較今天《尚書》多16篇,安國將古文改寫為當時通行的隸書,并為之作“傳”,成為“尚書古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今傳《尚書孔氏傳》,一稱《孔安國尚書傳》,明清學者定為后人偽托?!妒酚洝纷髡咚抉R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也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
既然是“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曰《孔子家語》”,那么,為了追尋孔夫子的足跡,了解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體會他那萬世師表的言行舉止,感悟圣人情懷,哲人智慧,讀《論語》后,《孔子家語》以也應在必讀之列。
本人讀《孔子家語》已經(jīng)一月有余,只因文言文底子薄,知識儲備也有限,悟性又差,所以迄今仍未讀完。已經(jīng)讀過的章節(jié),也沒完全讀懂。只是邊讀邊記,有所感悟,信手涂鴉,連不成篇,自不是鉆研之法。我總想,我們作為一般的精神文化的傳承者,人類各種精神資源的利用者,只要能對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有所感悟,就達到讀書的目的了。
當然,這個感悟,是今天的,如果到了明天,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許就有了新的感悟。而且,感悟不是實證,與科學或許無緣。請各位批評者明鑒。這里所列的,是《孔子家語》的一部分,而非全書。就權當是讀書卡片吧,為了今后查找方便;也權當是求學作業(yè),恭請各位老師批改指點。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三
看完《孔子》,感觸頗多。
首先在封建社會,正直的知識分子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境地。他們深受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開始都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美好的人生道路并不都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走的。在政治斗爭的旋渦中,許多文人無法自保,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政治情結(jié)”是大眾化情結(jié),即民眾情結(jié)。文人出生的士人,更多的是考慮下層社會的利益,有著儒家“天下歸仁”的情懷,但他們卻不能找到或不能遵從于官場的定律,因此常常受到非議和排擠,在這種仕途不順的處境,這時候他們的人生選擇也就有所區(qū)別,但又無外乎三種,一種是歸隱田園山林。塵世太流俗、官場太黑暗,這是他們歸隱的原因或者借口。他們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們要堅守知識分子的原則和良心,他們要守候自己高貴的精神家園。于是,他們選擇了歸隱。他們的代表有安貧樂道、“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但是陶淵明等人固然值得羨慕,卻是難以追隨的。遠離政治,憎恨政治這便是與儒家哲學相反的隱士哲學。
另一種則是無論順境逆境,也無論在朝在野,都秉承著書生報國的基本信念。在他們看來,一個讀書人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就體現(xiàn)在家國天下之中。書生報國,是一種人生使命,一種社會責任,一種精神支撐。這里先看看儒家先賢孔子,一開始孔子在魯國為官,這也是孔子一生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與魯國政壇更善于權謀的季孫斯等權勢相比,孔子這個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天真了點兒,知其不可而為之,最終也是吃力不討好,只好背井離鄉(xiāng)在春秋列國之間流浪了14年,當時孔子還不是后世那樣的國際巨星級的圣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過程肯定狼狽不堪。但是過著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孔子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宣傳自己的理念,希望社會能夠恢復秩序(周禮),人們能夠各自安守本分,社會物質(zhì)比較豐富,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講究同情心互相愛護(仁愛),也即實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梢哉f像孔子這種知識分子并不少見,他們都想入世為官,身居要職,他們想為民請愿,為國出力,但他們幾乎都是政治文盲。他們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讓他們在政治紛爭中步履維艱,進退維谷,他們不懂得左右逢源,于是處處碰壁。
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它提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要求現(xiàn)實生活的人們面對生活的艱難和坎坷的時候,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蘇軾的豪邁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這種思想的最好表現(xiàn)。它包含了孔子和隱士們的積極人生觀,告訴我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是一種心態(tài),而且更是一種智慧,命運與機會常常青睞于那些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同時它又摒棄了那種自暴自棄和不知道“退一步則海闊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實這種思想才應該是古代知識分子的追求。擁有這種思想的知識分子心系國家,同時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使遠離朝野,退隱山林,仍然心系著天下黎民。
現(xiàn)在讓我們把問題拉回現(xiàn)實,時代在變遷,古代的知識分子先進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觀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可能不管用。那作為新一代大學生的我們,也可算是現(xiàn)代的知識分子了,那么我們讀書是為了什么呢?是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這個目標很可貴,但是太大了。讓我們說點更實際的吧,我們現(xiàn)在的努力學習是為了畢業(yè)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就僅僅是為了以后的工作嗎?這聽起來會很悲哀,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大學的課程為什么還要那么多,我們直接學我們的專業(yè)課不久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學馬克思,在學近代史,在學??的原因。一門優(yōu)秀的課程,不止是在讓我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我們的人格。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yè),一個經(jīng)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qū)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你的專業(yè)是什么,只要你在這個領域確實學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成就一番事業(yè)。也許我們只是被調(diào)劑到這個專業(yè),但我們一樣可以在學習中了解、喜歡、熱愛這個專業(yè),一樣可以讓它成為你成功的橋梁!
所以我們要規(guī)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四年,一晃即過。記得有個師兄跟我說,他對大學生職業(yè)生涯大賽是很不屑的,他說現(xiàn)在突變因素很多,你現(xiàn)在所規(guī)劃好的人生道路可能跟你以后真正的人生相差很大。但是我想問的是,你現(xiàn)在都不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你又怎么去走好它呢?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選好自己的目標,然后向著這個目標前進,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四
有幸讀了《孔子傳記》,讓我對孔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由于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yè)上??鬃釉昔攪究?,后攜弟子周游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zhí)教??鬃哟蚱屏私逃龎艛?,開創(chuàng)了私學先驅(qū)??鬃拥茏佣噙_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中華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諧社會的象征。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業(yè)績是:創(chuàng)辦私學,有教無類,開創(chuàng)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嶄新格局;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脈;整理典籍,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存、傳播居功至偉。他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幾位對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產(chǎn)生深刻影響,持續(xù)兩千余年而不滅的偉大先哲之一。因此,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
孔子歷經(jīng)滄桑,飽嘗憂患,卻始終堅持對清平政治的追求,對苛政暴君的批判,對傳統(tǒng)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堅韌的人格、“仁者愛人”的胸懷、好學不倦的品質(zhì)、見賢思齊的襟抱、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言必信行必果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堪稱我們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時代,戰(zhàn)爭頻仍,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誠信受到挑戰(zhàn)。在這世事變幻無常,變革與創(chuàng)新并存的時代,有的人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卻以罕見的擔當精神,周游列國,廣收門徒,大力宣揚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則、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人際關系。盡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說,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渴望正義與公理,向往和諧社會的象征。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需要,為孔子加上一個又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把他抬到嚇人的高位;后世的一些理學家又不斷地附會甚至扭曲他的學說,把他神化為高高在上、面目嚴峻的儒家教主。但從《論語》等早期文獻中,我們看到的孔子,卻是一個寬厚仁愛的長者,一個雍容大度的君子,一個通情達理的老師,一個可親可敬的老先生。
——他是哲人,卻充滿了生活情趣,決非那種不食人間煙火,只知玄思默想的象牙塔中人。
——他是圣人,卻是來自民間,由長期實踐而博學多能,由平凡而超凡入圣,決非那種天生神圣、遠離塵世的怪異角色。
——他是偉人,卻是在教書育人、反思歷史、傳播文化的漫長經(jīng)歷中成就了空前的偉業(yè),決非那種平民大眾無法理解,只能頂禮膜拜的大人物。
這樣的孔子,洋溢著人間氣息,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他的廣博學識和偉大成就,后人固然難以企及,卻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可以產(chǎn)生“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他的言行舉止,已經(jīng)跨越千年歷史,還將繼續(xù)跨越時代,如春風化雨般滋潤人心,讓后人效法、學習,在點點滴滴的實踐中逐步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文明水平。
不管歷代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給他多少頭銜,我們記住的孔子,就是萬世師表!
想想孔子的修己安民,為政者可以深長思之。
想想孔子的誨人不倦,為師者可以反躬自省。
想想孔子的見利思義,為商者可以捫心自問……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人間孔子”。他的形象,既是莊重祥和的,又是和善可親的。這樣的形象,既是歷史人物孔子精神氣質(zhì)的外化,又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代表。他將隨時激勵我們,伴隨我們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看完了孔子傳記,讓我覺得孔子是一個學者,一個教師,一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正直社會活動家。承認這些并不會讓孔子的思想趨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為他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學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統(tǒng)的整理了周朝以來朝廷與民間的禮制文化精華的學者,是中國歷史開拓性的人物。第一次把教師作為一個偉大的職業(yè)區(qū)分于“神職”或者“官職”,這一點西方的耶穌等人皆沒有做到,因為他們不是學者,而是神職或者官職。他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正直”與“仁愛”這些文明社會構成的基礎思想系統(tǒng)化的人。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五
孔子周游列國,大概從55歲開始,68歲時結(jié)束游歷,共用了13年時間。然后,孔子回到故鄉(xiāng)魯國,致力于講學著書,7年后,即孔子73歲時,與世長辭。
那么,在孔子長期的游歷生涯中,有過開心的經(jīng)歷,也有過兇險的遭遇;有時被人歡迎,有時被人追殺,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可以說,孔子在游歷中失去過很多,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未變。這種堅持,最終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的代價。比如,明時的徐霞客,長年在外游歷時,也遇到過強盜,并與之發(fā)生過殊死搏斗。但徐霞客并未因為游歷途中會遇上壞人而停止游歷;假如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徐霞客游記》了。
所以,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并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出光明來,就注定要承受未知的壓力與煎熬。倘若你堅持住了,就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堅持不住,中途放棄了,或許對你來說,一時可以輕松下來,但你在年老時,必會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游列國時期的種種艱辛,我想,上天應該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與你承受的艱辛成正比。如果你連這些艱辛都不能夠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樣的輝煌交給你,又怎能放心交給你?一個人的財富,不僅僅是現(xiàn)有金錢數(shù)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視化的物質(zhì),而應該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別人承受不住,你能夠承受住,那么,你一定會出人頭地,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在這過程中,努力地在你的夢想征程上前仆后繼??鬃幽?,你也能,一定!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六
孔子是把活到老學到老完美實踐的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最后終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種名譽。從孔子學琴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而且更好鉆研,對于學問是孜孜不倦。
這故事歷經(jīng)幾千年能保存在現(xiàn)在,可見這個故事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人了,因為加入了咱們的團體才能夠有機會來深入挖掘這個故事,也能理解這個故事。要是以往這個故事看了也就看了不留下任何記憶,更別說反思了。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幾個方面:
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學一輩子也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都掌握,能真正的把自己所從事領域的內(nèi)容學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對于學習這塊一定要抱有一顆謙卑的心,不然不能夠找到你要學習的對象,只要是比你優(yōu)秀的人都要去學習不管他是什么人。
這是句古語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大家都知道,通過今天課程我反思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認識,學習也要運用好三大思維模式,學習的內(nèi)容不能一把抓,不然就是往大海里撒鹽。
學習是要帶著目的性的去學,一定是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問題,模棱兩可的,這個時候需要做深入的學習,對于有點基礎的內(nèi)容,只要運用好單點爆破,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定能學習很不錯。對于必須掌握,還很陌生的內(nèi)容就要真正的像孔子學琴一樣。
所學的內(nèi)容一定不能多,少就是多,只求學習一個掌握一個。
孔子學琴是把學習方法描述的淋漓盡致,對于所學的內(nèi)容,要通過目標細分把,把學習的終極目標劃分成每個小目標,每天就為一個個小小的目標而努力,精益求精,少就是都,不求太多的內(nèi)容,只追求學習的一個個小目標,學一個掌握一個。
紙上得來終覺淺啊,看在多的還是要落到實處,多實踐幾次,慢慢的鍛煉,早入成為孔子的知音。這樣就會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了。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七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涌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人民稱為孔圣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fā)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犊鬃拥墓适隆纷屛覂纱紊羁痰仡I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鬃釉?2歲時已帶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并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右院脤W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鬃硬粌H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懊舳脤W,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边@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jīng)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耙阉挥鹗┯谌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鬃诱媸且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八
《孔子》讀后感時間過得真夠快的,轉(zhuǎn)眼間三月份已過了一多半了,古人云: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李營營。
前者我感受過了,但琴藝書法我是半絲不會的,所以我用讀書充實這段時光。
在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孔子》這部書。
雖然只是粗度,但這已讓我受益不少,相信古人所說的開卷有益就是這個原因吧。
下面我簡略介紹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為儒釋道三家,而佛教的興起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所以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中國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結(jié)晶,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靈魂。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
《孔子》這部書主要是闡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我們現(xiàn)代的人區(qū)分年齡階段,常用80后、90后等詞語。
其實這應該是年齡段的一種新說法,而比較正統(tǒng)的說法應該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或四十多歲等。
而這種說法的來源是什么呢?它又有怎樣的含義呢?孔子曾經(jīng)曰過: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也就是說,孔子的意思是不同的年齡段的人,會做不同的事情,擁有不同的心態(tài)。
當然我們應該變通的理解,這里的年齡并非時間節(jié)點的,而是指一段時期,讀后感《--李營營》。
而且從一個年齡段到另一個年齡段,人的思維方式,思想境界都會有所不同,所做的事情也在逐漸改變。
在這里,我可以看到,孔子是在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指出,人應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做著不同的調(diào)解與改變,以適應事物的`不斷發(fā)展。
我認為知道兩千年后的今天,這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時,孔子給出了不同年齡段大體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十五歲時人應該立志專注于學習;到三十歲時應該能夠在家庭事業(yè)等方面獨立,能在社會中有自己的定位;到四十歲時個人應該已經(jīng)定型,不會再有太大改變,不會在對未來感到傍徨;到五十歲時應該能從心底接受歷史的規(guī)律與歷史的無規(guī)律;到六十歲人們要達到一個接受天命,認識天命的最佳效果,此時,不會再怨天尤人,大千世界,眾說紛紜,都欣然接受了;到七十歲,人老了,死亡之期將近,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此時人的思想就漸漸趨于善了,能夠達到一個與世無爭,寵辱不驚,隨遇而安,物我兩忘,無意名利,心若止水,不計得失,慈悲為懷,飄然世外的境界。
《孔子》一書講到了仁的概念,孝的含義,禮的作用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與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
而我所說的僅僅是孔子對人在不同年齡段該做的不同事情與不同心態(tài)的劃分。
當然《孔子》一書博大精深,區(qū)區(qū)千字必是言之不盡,所以我只選擇了其中一部分述說。
由于本次閱讀略顯倉促,且文言文字言簡意深,我沒有很深刻的理解《孔子》一書,不過經(jīng)過多次閱讀,我相信我會更好的理解它的。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十九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孔子讀書的名言。其實我很早就知道孔子這個人了,就是對他不夠了解,只是學習過程中,一直沒有學到這個人,眼看就要上六年級就要畢業(yè),我還以為我再也學不到孔子的文章了,出乎意料的是6b23課學到了孔子這個人。
我們學到孔子的文章是《孔子游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孔子帶弟子們支游賞泗水河畔迷人的景色,孔子借水談志向。其實這篇文章表面寫孔子和弟子游賞,實際是寫孔子借水和弟子們談怎樣做人。其中,孔子說的話令我映象最深的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民情義。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這句話表達了四層意思。1、水仁厚無私;2、水溫文爾雅;3、水百折不撓;4、水求真求善求美。這句話并不是孔子在正直贊美水,而是孔子借水的品質(zhì)希望弟子們能做一個像水這樣的人,做一個真君子。
通過我學這篇課文,我了解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肖479)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從《兩個小兒辯日》我知道了孔子是位待人平等的人。
通過學習《孔子游春》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位富有智慧,善施教化的人,其中富有智慧我是從孔子帶弟子們游玩,教育弟子們看出來的,他把自己想教的東西通過實踐來表現(xiàn)出來,陸游有一首詩這樣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孔子也是這樣想的,他想要在特殊的情況下,弟子們才會記得更牢。
真不愧說孔子是“千古圣人,萬世師矣”呀!
孔子論孝讀后感篇二十
孔子,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一本書上,我終于“接觸”到了孔子。
有句話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只學習不思考,就會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學習,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這樣,在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反過來說,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識,總有一天,連思考的能力也會退化的。
雖說孔子年輕時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驕傲,非常謙虛。有一次,一位百姓問孔子:“你這么淵博,你會的玩意兒簡直讓我們叫不上名來!”孔子聽后,便有禮貌的說:“我會什么呀,我只不過會駕車罷了?!痹瓉懋敃r有六種本領:禮節(jié)、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些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在這六種本領里面,駕車是被認為最底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孔子小時候也很愛讀書,有一次,城里的人讓讀書人去給皇帝的兒子念書,孔子激動不已,馬上去報名,這些人冷漠的對孔子說:“你一個小毛孩兒,又不是什么名人,有不出名。跑來這兒干什么呀?快走快走!”這些話讓孔子很憤怒,同時也激發(fā)了孔子,他每天更加發(fā)奮讀書,吃飯、睡覺,不管什么時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終于,孔子快成年了的時候,漸漸有了名氣,也有人找他拜師了。
雖然孔子已經(jīng)死了幾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yún)s對我們產(chǎn)生了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我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在課堂上我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點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而應該學會謙虛,爺爺也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