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案例20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考慮。編寫教案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需要。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規(guī)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一
    1.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從文體上看各具特包?!饵S鸝》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義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學論文.也可看作是一篇雜文::;寬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強的哲理性:《我和地壇》是篇飽含感情的回憶性散文。文體的選擇是與其內容及寫作目的密切相關的。
    2.本單元的課文無論內容、形式還是語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細體會和分析評價的地方。
    3.本單元的課文記敘、抒情、議論手法完美結合,抒情性語言感情真誠質樸,議論性文字論證充分深刻,很值得學習借鑒。
    4.本單元的課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現(xiàn)實意義。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本單元教學重點目標是對作品做客觀分析評價,并學習借鑒吸收。
    2.體會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文體.不同文體各自的特點。
    3.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4.學習語言的簡明、得體、生動,并做簡要分析。
    5.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方面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三、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本單元教學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評價,而對課文進行準確的分析評價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應在閱讀訓練的同時進行思維訓練。
    2.本單元教學重點之二,是引導學生在對譚文進行分析浮價的基礎上去借鑒吸收。從而養(yǎng)成一定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3.本單元教學難點是學生個人學識和經(jīng)歷方面的限制會影響學生的認識能力,而一個人的認識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對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響對作品的評價、借鑒.因而要從文章的深度和廣度上細心揣摩。
    4.每課教學難點:《黃鸝》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來說理。身蓄生動,值得借鑒;《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學論文,怎樣使用浯言才算恰當、得體,要從思想情感上把握。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二
    1、以不同的閱讀方式,讀懂課文內容,學習阿玲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助人為樂的美好心靈。
    2、邊讀邊想,合作探究,在閱讀中與文中人物溝通交流,和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并深入領會人景情交融的美。
    3、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自讀自悟,領悟曼谷人景情交融的美。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大象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流信息,導言揭題。
    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大象的信息后,放教師收集的大象活動情況錄像(課件1)入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有音節(jié)的字多讀幾遍,課文讀通順。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自己認為印象深刻的內容做上記號。
    4、交流學生印象深刻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悟情明意。
    1、小象拉車,洗車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象是怎樣拉車洗車的呢?(課件3和課件4)課文做了怎樣的描述呢?找出相關段落。
    2、自由讀6。7段中小象拉車洗車內容,把小象動作的詞打上圓點。
    3、評價讀,男女生挑戰(zhàn)讀。
    4、小象這么乖巧聰明都是水誰的功勞啊?哦,阿玲指揮小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相關內容(第5自然段),邊做動作邊讀,并把阿玲指揮小象的動作做上記號。
    5、齊讀5段。
    6、如果把阿玲的動作變成對小象說的話,可能是幾句什么話,小組討論,交流。
    7、美麗的曼谷有美麗的阿玲和小象,美麗的景色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認為景美的句子找出來讀給你的同桌聽。
    8、你喜歡阿玲和小象嗎?為什么?
    四、賞讀課文,升華情感。
    1、課件5,學生閉目聽錄音,感受情景交融的美。
    2、課件6,感受小象和阿玲助人為樂后的愉悅心情。
    3、學生再次帶著美好愉悅的心情自由賞讀課文。
    4、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抄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三
    1、說謎語:它生活在水中,不屬于魚類,它有兩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條長尾巴。(邊寫邊板書:鱷)
    2、你知道鱷魚嗎?(學生說老師更正其中的錯誤。)
    3、過渡:有位生物學家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給我們介紹一些有關鱷魚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質疑:(學生根據(jù)題目提問)
    6、通過預習了解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文中是誰與誰爭斗?
    7、指導讀好“賓”與“檳”區(qū)別?!扒帧钡淖x音是前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它們怎么爭斗的內容。劃出鱷魚之間爭斗的規(guī)矩。
    2、指導讀“矩”,輕聲的讀法。
    3、學生匯報兩句話。找出“興風作浪”、“點到為止”兩個詞。
    三、精講“興風作浪”
    (一)理解“興風作浪”這個詞語的意思
    1、板書“興風作浪”,先讀準音。開火車讀。
    2、文中有個句子直接寫出了興風作浪的意思,出示“羅賓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風浪?!闭页觥芭d風作浪”的意思(掀起風浪)
    3、出示字典中“興”的義項。選擇義項。
    4、出示“興風作浪”的比喻義,挑選意思。
    (二)學習文中有關“興風作浪”的文字。
    1、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入侵者如何“興風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讀句子,你感覺如何?(囂張,驕傲,挑釁)像這樣就是囂張的意思。指導識記“囂”與“器”區(qū)別。在書中描紅“囂”。
    3、通過指導朗讀,將這種感受讀出來。練讀,指名讀,從語氣,從表情指導,再指名讀。
    4、它會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羅賓怎么“興風作浪”嗎?仿照書中描寫入侵者的句子,說一說。再想一想羅賓會說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領?
    四、精講“點到為止”
    1、指名讀第三小節(jié),劃出羅賓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組交流。
    2、補白設計:羅賓好像在說什么?指名交流;持續(xù)五分鐘,好像在說什么;挪開好像在說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讀第三小節(jié)最后的句子。
    4、理解“點到為止”?!爸埂钡囊馑?,選義項。再說詞義。
    五、總結“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1、習慣上這樣,就叫“約定俗成”。板書:約定俗成
    2、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
    3、本文想告訴我們:留意生活,觀察生活,你會有所發(fā)現(xiàn)和收獲。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四
    1.口語交際:“教你學一招”,和同學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領,交流時做到自然、大方,表達流利,通過介紹、演示、學習,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2.習作練習:寫自己學會的一樣本領,把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自主發(fā)現(xiàn):能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同時積累詞語。
    4.日積月累:在填空練習中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讀讀背背12個詞語,在運用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
    5.拓展延伸:通過閱讀圖畫,“看圖說成語”,培養(yǎng)觀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第 1 課時)
    口語交際
    1.激趣導入
    2.示范交際
    抽一個準備充分的同學,進行演示,老師扮演記者,進行采訪,其余學生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引導學生對示范交際進行評議。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教的人要說清楚自己準備教別人哪一招,應該怎么做,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練成的。學本領的同學有什么疑難問題,可以馬上提出來。
    學生自由組合,互教互學,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礎上,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評出班上的絕招得主。
    5.小結延伸
    教學過程(第 2 課時)
    習作指導
    2.學生自由交流:你都會哪些本領?
    3.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習作提示:這些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在學習本領的過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體會,寫的時候要把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4.學生構思后自主習作,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輔導。
    5.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6.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7.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8.再次修改,大聲讀讀。
    9.謄寫作文,字跡工整。
    教 學 過 程 (第 3 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詞語中的帶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同桌交流: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fā)現(xiàn)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4.教師引導、小結:這些詞語中,每組兩個詞語中帶點的字讀音完全相同,左邊那個字是右邊那個字的聲旁,左邊那個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邊那個字。
    5.齊讀詞語,積累詞語。
    6.拓展練習:你能找出也具有這種規(guī)律的詞語嗎?
    二、日積月累
    我會填:
    光彩奪目的(春天)(寶石)(焰火)
    清澈見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彎彎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遠方)
    和顏悅色地(說)(點點頭)(看著我)
    鮮花開得(很美)(正艷)(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織錦)
    時間過得(真快)(太慢了)(像閃電一樣)
    三、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讀詞語,要求讀準確。
    2.用自己熟悉的詞語練習說話。
    3.哪些詞語是你不懂的,提出質疑。
    4.你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是說什么的?
    5.讀讀背背這些詞語,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四、看圖說成語
    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圖上畫了些什么,再根據(jù)畫面以及自己的成語積累,猜出謎底:開門見山、大材小用、一舉兩得、三長兩短、小題大做、百發(fā)百中。
    再收集一些畫迷來互問互猜。
    根據(jù)成語,畫出圖畫。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五
    教學目標:
    1、結合句子,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獨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
    4、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結合句子,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
    2、教學難點: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進入學習情境
    1、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齊讀課題?!缎『ā?BR>    2、同學們讀過課文了,回憶一下小蝴蝶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
    過渡語:小蝴蝶花給你留下這么深的印象,想不想感受一下小蝴蝶花的內心世界?
    二、角色轉化,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小蝴蝶花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畫出有關句子。寫批注。同桌交流(出示課件)
    過渡語:小蝴蝶花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誰愿意把你的學習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驕傲的自餒的心情舒暢的(板書)
    2、你。從哪看出小蝴蝶花是驕傲的?讀讀你畫的句子?
    你從哪看出她很驕傲?
    抓住重點詞語:“最了不起、可惜、被埋沒、什么時候、出頭之日”結合句子讓學生說說這些詞的意思。除了體現(xiàn)出它的驕傲還體現(xiàn)出了什么?(怨恨,對現(xiàn)狀的不滿)(板書:最了不起)
    假如你就是這朵小蝴蝶花,能讀出來她的這些情感嗎?自己練練。
    展示讀——評讀
    3、小蝴蝶花為什么這么驕傲?先讀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
    小蝴蝶花生長在草叢里,從紫色的花瓣里不時飄散出一絲淡淡的清香,都因這蝴蝶從遠處飛來。她多么高興啊!
    小蝴蝶花左瞧右看,旁邊不過是些平平常常的小草,有的不開花,有的開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惹人注目,更沒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很驕傲。
    (板書:草叢里)
    抓住重點詞句:“不過”什么意思?把“有的不開花,有的開出一朵半朵小花”去掉行不行?為什么?體會草叢中我是最漂亮的,而且還能散發(fā)出淡淡清香。誰也不如我。
    小結:與周圍小草相比你覺得很驕傲。為自己被埋沒在草叢中,感到沮喪惋惜。
    4、驕傲的小蝴蝶花,后來你為什么又自餒了?請自讀第3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體會花園里百花爭艷的景色。
    a、體會百花的美。學生讀讀句子。初到這里,她有些頭昏目眩。她看看那漢白玉欄桿里的()的牡丹,開得多么();那正在()的碧桃,開得比朝霞還要()……數(shù)不盡的()在(),說不清的花香在空氣中。
    你從哪些詞體會到牡丹、碧桃的美與香?結合句子說說意思
    過渡語:小蝴蝶花看見了牡丹、碧桃,還可能看見什么花了?學生交流。
    讓我們走進花園欣賞這些名花奇葩。分別出示牡丹、碧桃,百花爭艷的圖片,學生邊看圖邊品讀相應的句子。(指名讀句子)
    師: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什么花,開得怎么樣?”說一說其她的花嗎?指名說(注意給學生評價)
    b、花園里的花這么美,這么香,自己讀讀,讀出感受。分別指名讀花美、花香的句子。
    出示課件:小蝴蝶花
    5、此時你什么心情?指名說,讀出來。
    小蝴蝶花一下子變得自餒了。她想:“看來我是百花中最寒磣的花了,誰也不會理睬我?!?BR>    6、在草叢中,你很驕傲,而在花園里,你一下子變得自餒了!變化這么大,能讀出來嗎?自己練一練。
    (1)展示讀2、3段。
    (2)討論:在情感的變化中,小蝴蝶花為什么找不到自我了?
    (3)交流:驕傲的時候他用自己的長處與小草的短處比,自餒的時候他用自己的短處與百花的長處比,所以小蝴蝶花找不到自我了。
    小蝴蝶花的情感變化受誰的影響?
    (4)在生活、學習中同學們有沒有找不到自我的時候?
    7、正當你自餒的時候,花園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你心情舒暢指讀后三段。
    這時候,一群孩子來到花園賞花。她聽見一個孩子大聲說:“大家快來看,這是什么花?”
    “她叫小蝴蝶花。”另一個孩子回答。
    “多么好看的小蝴蝶花呀!”孩子們都蹲在校蝴蝶花的跟前,仔細欣賞起這不起眼的花兒。聽了孩子們的話,小蝴蝶花揚起了頭,心情舒暢極了。
    (1)交流:(板書:欣賞)
    (2)孩子們會說些什么呢?
    (3)聽了孩子們的贊賞,小蝴蝶花,你感受到什么了?
    (4)小蝴蝶花還是不是最寒磣的花?為什么?
    8、快看,現(xiàn)在的小蝴蝶花多自信啊!變得更加美麗了!讀讀這段話,讀出你的感受。
    四、延伸體驗:
    1、自由朗讀全文體會小蝴蝶花的情感變化。
    2、小蝴蝶花經(jīng)歷了這樣的情感變化,你想對她說點什么?
    總結
    :希望大家都能像美麗的小蝴蝶花一樣,正確地看待自己,不因自己的長處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短處而自餒,那樣我們才會在不懈的努力下,不斷進步,永遠快樂!
    五、作業(yè):
    自選角色,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六
    (一)簡介李時珍。
    教師談話簡介李時珍。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讀過八百多種醫(y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考察訪問,采集標本,行程一萬余里。他編寫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
    (二)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體會出“嚴寒酷暑”在本課中的意思為李時珍無論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還是非常炎熱的夏天,都在趕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藥。
    (三)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崇高精神。
    疑難病癥——疑: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病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世代行醫(yī)——行:實際地做。祖祖輩輩當醫(yī)生為人治病。
    本草綱目——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全書共52卷,記載藥物1892種,藥方11096個,藥物形態(tài)圖1160幅。先后被譯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種文字,流傳全世界。
    病情所收的錢。
    (四)作業(yè)。
    1、書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會寫的字5個,會認的字2個。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種族歧視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在世界上除我們黃種人,你還了解到了什么人種?(指名回答)
    3、齊讀課題(美讀)、質疑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課件3)
    音(指名讀、齊讀)、形(學生提示)、義(質疑)
    2、指名5位學生讀課文(應注意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分組讀課文(一二節(jié)男同學,三四節(jié)女同學,第五節(jié)齊讀)
    4、現(xiàn)在誰來說說“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詩文,體會感情
    1、請大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先有感情地朗讀,再說一說你從中知道或讀懂了什么?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2、生自由讀,小組交流,師巡視參與指導。
    3、指名匯報,師生評價,師相機點撥歸納。
    (應注意朗讀的指導、評價,“花、花冠、花束、花園“等的含義)
    4。課文中的你、我、他指誰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出示課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據(jù)課文意思說話,體會主題思想。(出示課件5)(師相機評價、鼓勵)
    (1)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
    2)_______和______一樣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結:同學們,你們的發(fā)言,讓我深深地感動,的確,不管膚色如何,不管是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板書: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學生談今后同學間、朋友間、鄰居間應如何相處。
    五、質疑問難
    六、推薦作業(yè)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了解小蘿卜頭雖身陷困境,但是對自由生活有著無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蘿卜頭對小蟲子“一捉一放”的心理變化。
    3、由“驕傲”(例中學)“若有所思”(實踐悟)兩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由“驕傲”、“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一、復習回顧,情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吃著霉米飯長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兒的小朋友,他就是我們的同齡人——小蘿卜頭。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關注小蘿卜頭,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誰來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以情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回顧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思路。
    二、品讀文章,例中學
    1、找學生讀學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學生默讀,師巡視并提出默讀要求。
    設計意圖;默讀是三年級學生的起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默讀習慣。
    3、匯報展示:
    預設:
    (1)小蟲子外形的描寫讀中悟,指導朗讀。
    (2)小蘿卜頭兩手輕輕捧著那只小蟲子,唯恐傷害了它。(小蘿卜頭動作的描寫,體會小心翼翼。)
    (3)入春以來,這種蟲子很多,常常撞進鐵窗,陪伴著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氣的人們。
    (失去了自由的人們看到飛來的小蟲很親切,小蟲們似乎也很懂事,知道來陪伴這些禁錮已久的人們。)
    (4)又飛來一只,他們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驕傲地爬著。
    抓“驕傲”“并排在一起”兩個詞,體會小蟲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蟲可能在想:我有(),你沒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師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支架填補課文空白,降低了難度,多樣選擇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三、填補空白,實踐悟
    1、小蘿卜頭這么喜歡小蟲,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預設:
    他正要關上盒子的時候,突然瞥見那只蟲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動。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蘿卜頭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學生也可用自己的話說)
    2、“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3、學生練寫
    4、展現(xiàn)學生作品
    5、師小結
    設計意圖:體驗情感,由動嘴說到動筆寫,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這是一個知識遷移的過程。
    四、布置作業(yè),遷移用
    “小蘿卜頭大概剛下課,他把每天讀的書放在樓欄桿旁,雙手抓住比他還高半頭的樓欄桿,踮起腳,看白公館墻外的群山?!?BR>    小蘿卜頭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動筆寫一寫。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九
    1、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健壯”、“漫山遍野”等詞義。
    2、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具體寫出山里孩子的特點的。
    3、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對山里孩子的喜愛之情。
    1、找出總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和行文脈絡。
    課文朗讀錄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你們到山村里去過嗎?了解山里的孩子們嗎?說說你們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課文錄音
    (三)學課文,
    1、自讀要求:
    (1)把課文讀通順。
    (2)說山里孩子是怎么樣的?
    2、反饋。
    3、生字新詞的學習
    (1)正音:甸盈歇躍充
    (2)形:形近字組詞
    鍵()蹬()歇()盈()
    ?。ǎ┑牵ǎ┛剩ǎ┡瑁ǎ?BR>    (四)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你發(fā)現(xiàn)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寫的?
    2、回顧怎樣讀懂總分段式。
    3、按步驟自學總理解中心詞“健壯”
    4、細讀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會長得這么結實、健壯呢?
    讀中體會,讀中交流。
    5、理解“滿山遍野”:讀課文,從課文中句子來理解。
    想象說話:他們在山岡(),他們在竹林()……
    他們到過這么多地方,趕過這么多事情,怪不得長得這么結實、健壯。用歡快的語調讀好第4句。
    6、感情朗讀、
    7、試背誦。
    (五)作業(yè)
    1、擴詞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和表示怎么樣的詞
    一()野花()一()涼茶()
    一()鳥叫()一()客人()
    一()動物園()一()翠竹林()
    五、教后記
    今天這堂課,我覺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別是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是,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滿山遍野”,在讀中來悟“結實、健壯”,覺得特別好,很大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點寫具體的。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山鄉(xiāng)、熱愛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鞏固復習字詞,理解“向導、熱情好課、充滿”等詞的詞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1、復習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顧學習方法
    2、學習課文第2段
    (1)用這樣的方法,自學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是按()寫的。總起句是(),中心詞是(),分述部分是第()句,從()、()、()三方面具體來寫。
    (2)讀后反饋校正。
    (3)讀中感悟,句子比較,體會山里孩子的熱情。
    他們迎接進山的客人。
    他們笑瞇瞇地歡迎進山地每一位客人,為客人當向導。
    渴了,他們遞上一碗茶。
    渴了,他們遞上一碗清涼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窩里。
    比一比,哪句話更能體現(xiàn)山里孩子的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學,然后小組討論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他們充滿幻想。找到有關句子進行充分朗讀。
    小組內先讀在推薦同學讀。
    重點評價朗讀:表現(xiàn)山里孩子滿懷希望、蠻有信心的樣子。
    (3)連起來讀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課文哪個詞說明這一點?
    (5)啟發(fā)想象:他們還會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這些幻想都能實現(xiàn)的.話,山村肯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4、分組齊讀課文這三個小結。
    5、討論:山里的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性格呢?
    教師充滿激情小結:是大山養(yǎng)育了他們,他們呼吸大山里新鮮空氣,喝大山里的水長大,是大山培養(yǎng)了他們那樣的胸懷,那樣的氣魄。
    齊讀最后一句話。
    6、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獲?
    7、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冊
    教后記:
    第三課時
    目標:
    1、鞏固生字新詞
    2、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3、能仿照第三段,圍繞總起句寫一段話。
    一、聽寫詞語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進行:
    (1)先四人小組合作進行然后組內推薦一名
    (2)各組推薦比賽
    (3)評出優(yōu)勝
    2、背誦課文
    三、讀寫遷移
    教師啟發(fā):山里的孩子結實健壯、熱情好客、充滿幻想。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從小就有把自己的家鄉(xiāng)裝扮地更美的打算。我們城里的孩子也充滿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鄉(xiāng)建設地更加美麗。圍繞“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滿著幻想”這一總起句說話、寫話。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介、訂、糾、邁、壽、攻、噸、礦、妻、巖、臨”等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礦礦是怎樣查閱資料完成他關于“藍鯨”的研究的,了解礦礦寫的論文的大致內容。
    3、從閱讀“礦礦的研究”中,使自己生發(fā)感慨、感悟,甚至研究與創(chuàng)造的沖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從閱讀“礦礦的研究”中,使自己生發(fā)感慨、感悟,甚至研究與創(chuàng)造的沖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教師和學生提前準備黃全愈的。資料。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首先向孩子介紹黃全愈,而后過渡到他在國外上小學的孩子。
    黃全愈,美籍華裔教育的學者。20xx年出版《素質教育在美國》,成為當年國內非文藝類的第一暢銷書。20xx年,黃全愈又推出了“新書”《生存教育在美國》和《“高考”在美國》。其他的請學生介紹。
    2、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這些詞語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糾纏”;另外“邁阿密大學”可以看圖片或由教師介紹;
    (除了要求認的字、詞語外,學生還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師給予及時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3、我明白了礦礦要寫藍鯨的研究論文,得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爸爸對兒子的能力表示懷疑。
    4、礦礦在媽媽的陪同下借閱了許多關于藍鯨的書籍,在礦礦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爸爸也學到許多知識。
    5、講礦礦完成了他的藍鯨研究報告,這是爸爸看到的最簡短最感興趣的論文。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體會礦礦的認真和執(zhí)著,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教師可以補充礦礦在美國學習的一些常識。(見參考書)
    6、討論:讀了課文,你有過礦礦這樣類似的研究成果嗎?
    7、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8、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本課要求認識11個生字,要求掌握“介、訂、糾、邁、壽、攻、噸、礦、妻、巖、臨”等11個生字。教學中注意比較“介——分”是“人”字頭,不是“八”字頭。
    2、用形聲字比較字形的方法記憶“訂、攻、噸、礦”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把孩子領到圖書室,或者把孩子引導到豐富的生活,去問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鄰居,或者某些專業(yè)人士,讓孩子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也像礦礦一樣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一
    1、結合句子,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獨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
    4、寫出自己的感受。
    1、教學重點:結合句子,聯(lián)系課文內容,體會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
    2、教學難點: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
    多媒體課件
    一、揭題,進入學習情境
    1、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齊讀課題?!缎『ā?BR>    2、同學們讀過課文了,回憶一下小蝴蝶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
    過渡語:小蝴蝶花給你留下這么深的印象,想不想感受一下小蝴蝶花的內心世界?
    二、角色轉化,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小蝴蝶花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畫出有關句子。寫批注。同桌交流(出示課件)
    過渡語:小蝴蝶花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誰愿意把你的學習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驕傲的自餒的心情舒暢的(板書)
    2、你。從哪看出小蝴蝶花是驕傲的?讀讀你畫的句子?
    你從哪看出她很驕傲?
    抓住重點詞語:“最了不起、可惜、被埋沒、什么時候、出頭之日”結合句子讓學生說說這些詞的意思。除了體現(xiàn)出它的驕傲還體現(xiàn)出了什么?(怨恨,對現(xiàn)狀的不滿)(板書:最了不起)
    假如你就是這朵小蝴蝶花,能讀出來她的這些情感嗎?自己練練。
    展示讀——評讀
    3、小蝴蝶花為什么這么驕傲?先讀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
    小蝴蝶花生長在草叢里,從紫色的花瓣里不時飄散出一絲淡淡的清香,都因這蝴蝶從遠處飛來。她多么高興啊!
    小蝴蝶花左瞧右看,旁邊不過是些平平常常的小草,有的不開花,有的開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惹人注目,更沒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很驕傲。
    (板書:草叢里)
    抓住重點詞句:“不過”什么意思?把“有的不開花,有的開出一朵半朵小花”去掉行不行?為什么?體會草叢中我是最漂亮的,而且還能散發(fā)出淡淡清香。誰也不如我。
    小結:與周圍小草相比你覺得很驕傲。為自己被埋沒在草叢中,感到沮喪惋惜。
    4、驕傲的小蝴蝶花,后來你為什么又自餒了?請自讀第3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體會花園里百花爭艷的景色。
    a、體會百花的美。學生讀讀句子。初到這里,她有些頭昏目眩。她看看那漢白玉欄桿里的()的牡丹,開得多么();那正在()的碧桃,開得比朝霞還要()……數(shù)不盡的()在(),說不清的花香在空氣中。
    你從哪些詞體會到牡丹、碧桃的美與香?結合句子說說意思
    過渡語:小蝴蝶花看見了牡丹、碧桃,還可能看見什么花了?學生交流。
    讓我們走進花園欣賞這些名花奇葩。分別出示牡丹、碧桃,百花爭艷的圖片,學生邊看圖邊品讀相應的句子。(指名讀句子)
    師: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什么花,開得怎么樣?”說一說其她的花嗎?指名說(注意給學生評價)
    b、花園里的花這么美,這么香,自己讀讀,讀出感受。分別指名讀花美、花香的句子。
    出示課件:小蝴蝶花
    5、此時你什么心情?指名說,讀出來。
    小蝴蝶花一下子變得自餒了。她想:“看來我是百花中最寒磣的花了,誰也不會理睬我?!?BR>    6、在草叢中,你很驕傲,而在花園里,你一下子變得自餒了!變化這么大,能讀出來嗎?自己練一練。
    (1)展示讀2、3段。
    (2)討論:在情感的變化中,小蝴蝶花為什么找不到自我了?
    (3)交流:驕傲的時候他用自己的長處與小草的短處比,自餒的'時候他用自己的短處與百花的長處比,所以小蝴蝶花找不到自我了。
    小蝴蝶花的情感變化受誰的影響?
    (4)在生活、學習中同學們有沒有找不到自我的時候?
    7、正當你自餒的時候,花園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你心情舒暢指讀后三段。
    這時候,一群孩子來到花園賞花。她聽見一個孩子大聲說:“大家快來看,這是什么花?”
    “她叫小蝴蝶花。”另一個孩子回答。
    “多么好看的小蝴蝶花呀!”孩子們都蹲在校蝴蝶花的跟前,仔細欣賞起這不起眼的花兒。聽了孩子們的話,小蝴蝶花揚起了頭,心情舒暢極了。
    (1)交流:(板書:欣賞)
    (2)孩子們會說些什么呢?
    (3)聽了孩子們的贊賞,小蝴蝶花,你感受到什么了?
    (4)小蝴蝶花還是不是最寒磣的花?為什么?
    8、快看,現(xiàn)在的小蝴蝶花多自信啊!變得更加美麗了!讀讀這段話,讀出你的感受。
    四、延伸體驗:
    1、自由朗讀全文體會小蝴蝶花的情感變化。
    2、小蝴蝶花經(jīng)歷了這樣的情感變化,你想對她說點什么?
    總結:希望大家都能像美麗的小蝴蝶花一樣,正確地看待自己,不因自己的長處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短處而自餒,那樣我們才會在不懈的努力下,不斷進步,永遠快樂!
    五、作業(yè):
    自選角色,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二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記敘文。作者具體記敘了他家解放前養(yǎng)蠶的過程,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著重表現(xiàn)了母親養(yǎng)蠶的辛勞,歌頌了母親為子女奉獻一切的美德。
    課文一共有9個自然段,按照兩條線索安排材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學習母親無私奉獻的美德。
    2、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意思,交流感受。
    3、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指定的字。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了解養(yǎng)春蠶的過程和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
    (1)課文朗讀錄音。
    (2)搜集有關蠶的資料。
    朗讀法自學法講讀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應該見過蠶了吧,你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養(yǎng)過蠶嗎?見別人養(yǎng)過蠶嗎?養(yǎng)蠶容易嗎?今天我們要學習老一代文學家巴金寫的《春蠶》,從中不僅能知道蠶的生長過程,更能體會母親養(yǎng)蠶的辛苦,體會到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
    1、生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努力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正音。
    3、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讓學生認讀,再次正音。
    4、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同時畫出不理解的詞,讀后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決。
    5、指名分段讀,思考本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6、集體交流:(1)本課中詞語的意思。(2)課文的主要內容。
    邊讀邊畫邊批,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寫出你的問題,你的理解。
    小組交流自己的問題,合作解決。
    集體交流,并把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寫到黑板上,以便下節(jié)有重點地去學習。
    1、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規(guī)范地抄寫本課中你認為好的詞及那些較難寫的字。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線索,弄清喂養(yǎng)春蠶的過程;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母親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填寫下表。
    蠶的生長過程母親干什么,怎么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摘桑葉擦干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換大匾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分匾打掃蠶室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一夜兩次添桑葉清理蠶沙。
    “上山”了捉蠶“上山”摘繭子。
    2.師巡回指導。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體交流。
    1、自讀課文,畫出表現(xiàn)母親辛苦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在旁邊寫出你的理解。
    2、讀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特別強調如下的詞“照例”“每到這時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總要”“常??匆姟薄翱偪匆姟?。
    1、師范讀,初步領悟。
    2、生自由練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試有感情地讀下來。
    3、讀后評議,再讀。
    4、各小組內比賽讀,選出讀得特別好的進行全班比賽。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了解母親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應該怎么做去回報母親,把它寫到日記上。
    春蠶。
    蠶的生長過程母親干什么,怎么做。
    蠶卵。
    極小極小的蠶兒摘桑葉擦干剪成細絲。
    半寸來長換大匾喂整片桑葉。
    越來越大分匾打掃蠶室深夜添桑葉。
    快“上山”了一夜兩次添桑葉清理蠶沙。
    “上山”了捉蠶“上山”摘繭子。
    辛苦無無私奉獻。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7個字。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感受齊白石畫中美好的世界。
    教學重點:了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理解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齊白石的畫反映出來的美麗世界,感受齊白石對生活的熱愛。
    課前準備:了解齊白石,收集齊白石的作品圖片,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略)。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學習課文1、2、3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4——7自然段內容,了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理解“生動親切”、“微不足道”、“深長的意義”等重點詞句的意思。
    2.學習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的方法。
    3.感受齊白石畫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4——7自然段內容,了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理解“生動親切”、“微不足道”、“深長的意義”等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齊白石畫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復習生詞:想看看齊白石畫了些什么么?讀出密碼就能看到。(cai出示生詞:、貧困、經(jīng)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微不足道、欣欣向榮。學生每讀準一個就出示一幅齊白石的畫作)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3.自由讀課文,回顧全文主要內容:用復習的生詞串起來介紹齊白石。(cai出示填空,自由讀書,同桌交流后指名答)。
    齊白石是我國()的畫家。他出生在一個()的鄉(xiāng)村。童年這一段(),豐富了他的農村生活經(jīng)驗,成為他(、)的繪畫源泉。他畫我們生活中()的事物,他的畫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4.明確本課學習要求:齊白石的畫與眾不同,今天咱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畫的特點。
    二、品讀課文4——6自然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給我們具體介紹了齊白石的的幾幅畫?指名讀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找一找介紹了哪幾幅畫?指名答。
    (1)你最喜歡哪一幅畫?喜歡它什么?小組交流后指名答。重點指導:
    a.感受小雞爭奪蚯蚓的樂趣,指導讀。
    b.想象蝌蚪嬉戲時的快樂,指導讀。
    c.欣賞蝗蟲美好、靈動,感受勞動氣息,指導讀。
    d.感悟小蝦的栩栩如生、齊白石繪畫技藝的高超,指導讀。
    (2)根據(jù)學生喜好分角色讀小雞、蝌蚪、蝗蟲、小蝦的句子。
    (3)引導理解:生動親切。
    c.在齊白石的眼里,畫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畫,難怪作者說——指導讀句子“如果沒有……生動親切的?!?BR>    (4)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感受齊白石畫中的美妙。(齊讀第4自然段)。
    2.在這個美麗的世界,齊白石還畫了哪些事物呢?默讀課文5、6自然段,勾畫。
    (1)指名答。(出示相關句子)。
    (2)齊白石畫的這些東西和什么有關?(引導說出與生活、勞動有關)。
    (3)那他怎么想到要畫這些呢?(體會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板書:熱愛生活)指導讀句子。
    (4)齊白石畫的這些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東西,不起眼的東西叫什么?(理解:微不足道。出示相關句子)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透過齊白石的筆卻有了深長的意義。這深長的意義正是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生接)熱愛。指導讀句子。
    (5)對比原有中國畫和齊白石的畫,體會“清雅孤高”和“民間的活潑精神”。
    b.用書上的哪個詞能概括這些名家畫作的特點?(清雅孤高)而齊白石的畫就顯得怎樣?(更具有民間的活潑精神)。
    c.難怪作者說——(出示句子,生齊讀)中國畫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經(jīng)過他這一改,就變得更具有民間的活潑精神了。(板書:民間活潑精神)。
    (6)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齊白石對生活的熱愛。教師引讀,生接讀5、6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讓我們走進齊白石畫中的美麗世界。(欣賞齊白石的畫作)把你們的評價送給齊白石吧!(齊讀第7自然段)。
    2.看板書小結本課所學知識:齊白石的畫確實與眾不同,他的畫不僅(生接答)生動親切,而且富有(生接答)民間活潑精神,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3.還想看看齊白石畫了哪些有趣的東西么?(出示畫作)請你選一幅你喜歡的畫,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用一兩句簡單的話來形容它們。
    4.出示課文最后一句話,引導齊讀。
    5.延伸課后:生活多么美好啊,只要我們像齊白石一樣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顆充滿愛的心靈,就會收獲無窮的快樂。請同學們課后把你們的收獲記錄下來吧!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四
    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悟、賞”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和思考的習慣,逐步養(yǎng)成用心閱讀、用心感悟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以及對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理解精彩詞句。
    教學難點:通過“讀、悟、賞”培養(yǎng)學生用心閱讀、用心感悟的習慣。
    教學方法:主動探求法
    1、同學們,當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到來的時候,你最想到什么地方游玩呢?
    2、同學們都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向往著觀賞到美好的景物!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我們鄉(xiāng)村里象花一樣美的園子。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
    1、看到這個題目,你的腦海里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下面,讓我們一起看書上的彩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你能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出這豐富多彩的畫面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作家蕭紅筆下的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
    1、師:示范讀課文。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標清自然段,畫出生字詞,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記住它。
    3、出示生字詞認讀。
    螞蚱守則絨毛勇敢健康無限怎么謊花
    (1)在生活當中,你在哪見過這里面的生字詞?
    (2)你有好辦法記住哪個字?
    (3)猜詞游戲。
    (4)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1、指生讀課文。
    2、整體感知。
    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鼓勵質疑:通過讀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呢?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1-3自然段,用()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說一說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用概括性的詞語標注在書上)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練習讀——指生讀——品讀——賽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引入:大花園里美麗的花草、昆蟲,還有自然界的萬物,你知道他們的生長靠什么嗎?(萬物生長靠太陽。因為有了太陽,這個世界才有了光和熱,才有了我們賴以生活的家園)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幾個太陽嗎?(雖然只有一個太陽,但是他的光芒卻能照耀世界每一個角落)
    2、引讀:太陽的光芒照射在“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會出現(xiàn)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到第四自然段中尋找答案。(默讀第四自然段)
    3、感悟詞句:“是凡在太陽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闭埥Y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說說你的體會!(想一想“健康的”“漂亮的”景象是怎樣的畫面?)
    4、想象訓練:是凡在太陽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里有花有(),有()有(),有()有()……熱鬧非凡,充滿生機和活力!拍一拍()!聽一聽()!
    5、從作者的描繪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讀出來嗎?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主感悟:指生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個自然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匯報交流:體會“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4、表情朗讀:你能把你的感想讀出來嗎?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五
    知識與能力:讀懂詩歌內容,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讀中感悟,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領略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學生對大自然的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1、課件。
    2、查找有關“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脈”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觀察大自然,搜集有關“大自然語言”的資料。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四季美景。
    現(xiàn)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自然界的一切都顯示出無限的魅力,請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去欣賞幾個畫面。出示課件(四季)
    2、揭示課題。
    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麗多么神奇呀!它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每一處景物,每一種動物,每一種植物都是屬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們,別以為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呢,剛才你們說的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大自然的語言)
    3、質疑課題。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詩配畫朗讀課文。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大自然的語言,認真聽,仔細看,你聽懂了什么?(詩配畫范讀)
    2、全班交流。你聽懂了什么?
    3、自由輕聲地讀這首小詩,想辦法讀準字音。
    孩子們聽懂了這么多東西,很了不起!如果我們再去把這首小首多讀幾遍,你會讀懂更多的東西。
    4、試著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說一說自己讀懂的內容。
    5、誰愿來說給大家聽一聽?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師適機板書:簡筆畫(略)
    三、精讀課文,重點品評
    1、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孩子們讀懂的大自然的語言真多呀,在大自然這么多的語言中,你最喜歡哪一種語言呢?你最喜歡哪一種語言就去讀哪一小節(jié),邊讀邊想你為什么喜歡它。(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
    2、全班交流,重點品讀
    你喜歡大自然的哪一種語言呢?找出來讀給我們聽聽。
    以第四小節(jié)為例指導學生朗讀。
    (1)現(xiàn)在我們請出大自然的這種語言。
    (2)你來讀一讀。
    (3)你為什么喜歡?
    出示課件:反問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點”?!钡窃谶@里卻不這么說,而是用反問的語氣,我們一起來試著讀一下反問的語氣。
    (4)蝌蚪就像我們學過的逗號一樣,這多神奇呀!這么活潑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種大自然的語言,春天來到人間,又是多么讓人欣喜。自己悄悄練習讀一下,能不能把這些神奇,欣喜的感覺找到。誰想來試一試?全班讀。
    (5)誰愿意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大自然的語言,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3、領略大自然的語言,配樂朗讀詩歌。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豐富多彩!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語言吧!隨著美妙的音樂朗讀這些神奇的語言。
    四、拓展延伸、仿寫練筆
    1、全班交流自己還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
    2、欣賞畫面,感受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3、欣賞老師創(chuàng)作的小詩,指導仿寫。
    多美呀!多神奇呀!現(xiàn)在老師不禁詩興大發(fā),想寫一首小詩。可是我們應該怎么寫呢?孩子們先一起觀察一下課文,看看課文中是不是每一個小節(jié)的寫法都是一樣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觀察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有很多,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寫出來。
    下面老師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了一首小詩,你們想不想欣賞我寫的小詩?你們聽著。展示詩。
    4、拿出紙筆寫一寫大自然的語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師一樣也用你喜歡的方式寫一寫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語言。我們先用一小節(jié)寫出一種大自然的語言。大家拿出紙筆來,寫一寫吧。
    5、寫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自己寫的小詩。
    6、全班交流。
    7、現(xiàn)在請下面的孩子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中間的部份就請臺上的孩子按順序讀自己寫的小詩。配樂朗讀。你們聽聽,我們班的孩子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首小詩呢,孩子們都成小詩人了。
    五、總結課文、提出希望
    你們寫得多好呀!你們都是會觀察、愛學習、勤思考的孩子,才會懂得這么多大自然的語言。
    老師希望你們這樣堅持下去,和大自然對話,成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發(fā)現(xiàn)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六
    教學要點:
    模擬生活場景,學習辨別和選購常見瓜果,認識綜合運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感官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
    生、熟、新鮮、采摘時間較長的西瓜各一個。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買過水果嗎?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瓜果供應商和采購商,來展示一下我們選擇瓜果的本領吧!
    二、瓜果交易會。
    瓜果交易會的活動規(guī)則:
    1、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采購和推銷自己小組的瓜果。
    2、負責推銷的同學要設法向別的小組負責采購的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瓜果的優(yōu)點,爭取以更高的價格成交。
    3、負責采購的同學認真選購,爭取以合理的價格買進。
    4、當小組內認為購買的瓜果不滿意時,如時間允許,可以繼續(xù)賣出和買進,小組成員須協(xié)商進行。
    5、小組共同參與,必須賣出和新買進水果。
    6、及時填寫采購單,記錄交易時的觀察收獲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三、交流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七
    筆算乘法(教材第49頁例2及第50頁練習十一第1~2題)。
    1、讓學生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細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78×11=33×21=24×12=14×12=(組織學生獨立計算,并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師:上面這幾道計算題都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討較復雜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筆算乘法(進位)
    新課講授
    1、導入:仔細觀察圖片,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
    2、例2: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師:你從題目中獲得了什么信息?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式:48×37=
    3、各組討論:怎樣計算48×37。
    師: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4、組織交流。
    師: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__
    大約20__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給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師:先用個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個位對齊,計算中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結果的末位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xiàn)筆算過程。在此基礎上,夸贊學生:能用剛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并且,能正確解決乘的過程中的進位問題。你們真棒!
    6、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計算方法:
    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先用一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另一個乘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與乘數(shù)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去另一個乘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與乘數(shù)的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
    完成計算后,組織交流。說出筆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筆算過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第2題。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根據(jù)班上出現(xiàn)錯題的情況,和學生一起討論錯誤的原因,請學生訂正錯題。請學生注意:計算時要認真仔細。
    課堂小結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課后作業(yè)
    完成數(shù)學書第51頁練習十一第6—7—8—9題。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進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八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領悟故事深刻的思想內涵,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并啟發(fā)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幾次擦著火柴出現(xiàn)的幻象,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深入到字里行間以獲得情感的體驗。在品讀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見解,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全面發(fā)展。
    重點難點:
    1、了解本文作者及當時的寫作背景,理解課文的內容,領悟課文深刻的思想內涵,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難點。
    2、感受小女孩幾次擦著火柴出現(xiàn)的幻象,從而感悟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并啟發(fā)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激發(fā)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劃分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聯(lián)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本文的朗讀錄音,安徒生的資料簡介與寫作背景簡介錄音。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板書: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學們,你們喜歡世界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嗎?你們有誰知道安徒生是哪國人嗎?他都寫過什么作品?你們又聽過他的哪些故事呢?誰來說一說?(學生簡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筆下的這篇名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簡介與寫作背景簡介錄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貧困不堪,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因此,他童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窮苦人。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每逢圣誕節(jié),他總有一本新的童話集出版,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他的作品想象豐富,情節(jié)生動,語言樸素。他的童話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為世界各地的兒童和成人所喜愛。的作品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在這些童話里,他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達官貴人的虛榮、殘酷和腐敗作了無情的揭露,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向往和熱愛。
    童年。當安徒生的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橋下坐著。沒有鞋穿,她只好用雙手抱著雙腳取暖,安徒生就是懷著對母親深切的同情及對世道的不平,創(chuàng)作出了這篇童話故事。
    二、教學設計。
    1、播放本文的朗讀錄音。(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聽,真正地走進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在老師的引導下,標畫出相關詞句,回答相關問題,整體感知全文內容,初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樣描述小女孩賣火柴的情景的?說明了什么?(標畫出相關的詞句:“冷極了”“下著雪”“快黑了”“大年夜”“赤著腳”“又冷又餓”“哆哆嗦嗦”“蜷著”“縮成一團”)。
    學生甲:小女孩在這樣寒冷的大年夜里光著腳賣火柴,說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慘。
    老師小結:大年夜本應該是孩子與父母團圓歡聚、最幸福的時候,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此時流浪街頭,叫賣火柴。說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
    學生乙: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fā),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為饑餓與寒冷使小女孩顧不了自己的美麗,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師小結: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賣火柴,要為家里掙一點兒錢來維持生活。這是一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這段描寫流露出作者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幾次?
    學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學生?。阂驗椤八囊浑p小手幾乎凍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覺“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為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了。聯(lián)系上面的內容想象,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經(jīng)走了一天了。這時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爐。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體會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滿足與歡樂,同時又與殘酷的現(xiàn)實作了鮮明的對照。
    (5)小女孩后幾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饑餓食物……烤鵝寂寞歡樂……圣誕樹。
    孤獨慈愛……奶奶痛苦擺脫……飛走……。
    (6)在當時的社會,小女孩真的能到?jīng)]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嗎?
    學生戊:當然到不了,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種美好的幻覺。在那黑暗的社會中,小女孩只有饑餓與寒冷,沒有歡樂和溫暖,最后凍餓而死。這充分說明社會的不公平。
    老師小結:雖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了。她的眼前沒有火爐,只有寒冷;沒有烤鵝,只有饑餓;沒有圣誕樹,只有寂寞;沒有奶奶,只有孤獨;沒有得到擺脫,只有面臨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擺脫了寒冷,擺脫了饑餓,擺脫了痛苦!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7)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甲: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頭叫賣火柴,她又冷又餓,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種種美妙的幻境,最后凍死在街頭,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老師小結: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饑寒交迫而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作者通過用美妙的幻境與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作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控訴了當時的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
    (1)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學生甲: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敘述了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之后寫小女孩蜷縮在墻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境;最后寫小女孩捏著燒過的火柴梗凍死在街頭。
    (2)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幾段?
    學生乙:全文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講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小女孩痛苦、悲慘的生活現(xiàn)狀。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講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產生種種幻境。美麗的幻境與冷酷的現(xiàn)實對比,體現(xiàn)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講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
    4、體會作者想象的合理性。(讓學生聯(lián)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嗎?為什么?”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體會作者由現(xiàn)實生活展開想象的合理性。)。
    老師小結: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時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實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她是多么想念疼愛她的奶奶呀!可是這些都根本無法得到,只能在她臨死之前的幻覺中出現(xiàn)。在這強烈的對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
    5、結束語。
    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她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進小女孩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用心感受她內心的痛苦,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1、“讀”是語文課的基礎。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梢宰寣W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選擇,獨立體驗。
    2、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達能力、朗讀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讓學生談感悟、抓重點詞、表演讀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品讀課文內容,通過分析、理解重點詞句,進一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2、整體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點感悟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深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準備:
    《賣火柴的小女孩》錄像片段,本課重點句段及問題投影。
    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文題目)下面,我們一起觀看錄像,讓這個錄像片段把我們再次拉回到19世紀那個寒冷的夜晚……(播放錄像片段)。
    老師過渡:在一個又冷又黑的晚上,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賣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饑寒交迫,最終被凍餓而死。這是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下面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課文,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設計。
    1、標畫詞句。(引導學生細心讀課文,標畫出有深刻含義的詞句。)。
    2、分析詞句。(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分組討論,交流感受。弄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甲: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課文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老師小結: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與特定環(huán)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著別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在大年夜凍餓而死。大年夜的節(jié)日氛圍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更能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
    學生乙:說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來源,對小女孩來說,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貴。聯(lián)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沒有賣掉,內疚與怕挨爸爸打的恐懼使她更不敢浪費一根火柴,但是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挨打,終于抽出一根。
    (3)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學生丙: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于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4)你從小女孩看到的烤鵝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餓,饑寒交迫,“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她已經(jīng)一整天沒有吃東西了,而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這個饑餓難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
    (5)小女孩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
    學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興奮的時刻,可以圍著美麗的圣誕樹盡情地歡樂。又冷又餓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歡樂,渴望得到歡樂。這體現(xiàn)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6)小女孩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時看到了慈愛的奶奶?
    學生己:從“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來分析,小女孩孤苦可憐,家里只有奶奶最疼愛她。在小女孩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覺中看到了奶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為什么?
    學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xiàn)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的奶奶就會不見了。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老師小結:這里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聯(lián)系上文,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滅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這世界上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擲,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小女孩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3、整體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點感悟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深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出示語句及問題)。
    (1)“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BR>    出示問題:小女孩既然是被凍死的,為什么還“嘴上帶著微笑”?
    學生甲: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嘴上帶著微笑”。
    老師小結:幻想與現(xiàn)實、死亡與微笑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發(fā)人們對她的無限同情。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BR>    出示問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結尾,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乙: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在幻境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和慈愛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再也“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又是凍死在街頭。如此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學生丙:“她曾經(jīng)多么幸?!笔侵杆?jīng)有過的幸福,是指她擦著火柴時出現(xiàn)的種種美好的幻想。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是沒有幸??裳缘??!白呦蛐履甑男腋V腥ァ?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這里的“幸福”實際是反語,真正的意思是死亡。因為她用死亡擺脫了寒冷、饑餓與痛苦的生活。透過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
    老師小結:課文沒有寫小女孩最終幻想的破滅,而是讓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飛走了,這是因為作者實在不忍心讓這個有著悲慘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地失望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來滿足自己對幸福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痛苦的現(xiàn)實生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悲涼,越體現(xiàn)出這個黑暗社會的冷漠無情。最后,作者讓小女孩用死亡來擺脫冷、餓、苦、痛,用死亡來擺脫這個悲慘的世界。還有比死更能說明悲慘的嗎?這表現(xiàn)出作者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對當時社會黑暗的無情揭露與控訴。
    4、賞析全文。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把一個赤著腳叫賣的小女孩置于一個又冷又黑、下著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環(huán)境里,這就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之后作者用實與虛的對比,交替描寫美妙的幻境與殘酷的現(xiàn)實,流露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緊緊牽動著讀者的心,并繼續(xù)關注小女孩的命運;直至最后寫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飛走了,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覺中“幸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這樣的痛苦,小女孩的幻想是這樣的美好,小女孩的結局又是這樣的悲慘!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壓抑在心頭的辛酸與悲憤,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寄予的深切同情。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十九
    1、學會12個字,會認12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動物遠游的本領,激發(fā)學生了解動物,探究自然的興趣。
    1、通過讀文,知道動物具有的超越人類的本領,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2、引導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學習動物驚人的耐性,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言揭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
    1、給漢字注音。
    2、畫出生字新詞。
    3、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詞。
    4、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生字詞。
    2、點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4、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研,合作學習。
    1、默讀2~6自然段,邊讀邊畫,看看課文給我們介紹哪幾種動物遠游的本領?
    2、蜜蜂遠游的本領是怎樣的?誰來讀?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蜜蜂遠游的特點是什么?
    指名回答。
    3、課件播放蜜蜂認路的畫面。
    4、教師對蜜蜂遠游的本領進行小結。其他動物的本領又是怎樣呢?
    合作學習3~6自然段。
    5、學生匯報。
    (1)一個小組以一種動物為例介紹,其他補充。
    要求:抓住關鍵詞語,把最能體現(xiàn)動物遠游特點的句子說一說。
    (2)抓住重點句引導朗讀。
    (3)課件播放動物遠游的短片。
    6、小結。
    二、角色體驗,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動物遠游的本領?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三、小結本課學法,布置課外作業(yè)。
    查閱有關動物的知識,辦動物小報。
    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次備課篇二十
    1、與文字對話。
    《伙伴》一文,主要講述了發(fā)生在獵人馬哈多和他的伙伴——獵狗和烏鴉之間的故事。要讓學生在學文過程中,感受到作為伙伴。他們的互相關心,和對彼此的牽掛。本課應從兩方面來把握故事,一是獵人馬哈多和獵狗一起救助了一只受傷的烏鴉。(體會伙伴們在一起生活的快樂)二是烏鴉幫獵人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獵狗。(體會伙伴之間的關心,互助和牽掛)?!盎锇椤笔抢斫庹n文最關鍵的一個詞。讓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到伙伴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處。
    2、與編者對話。
    《伙伴》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以“感受真情”為主題?!袄斫馀c關愛”貫穿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秲A斜的傘》一文,讓我們感受到我與外公那種愛的傳遞與延續(xù);是《伙伴》讓遇險的獵狗最終獲得搭救;《信任》一文中,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用心;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園》盛開美麗的花朵……學習本單元,要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
    二、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文中5個生字,會寫11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中講了關于“伙伴”的哪些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勾畫重點語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談出自己的體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伙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伙伴之間的情意,與伙伴友好相處。
    課前準備:預習本課,了解大意,解決生字詞,師準備生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激起引入。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好伙伴,那你們覺得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的伙伴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文中的生字、新詞。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
    3、師生共同理解“巡邏”,“焦急不安”等詞語。
    4、了解學生讀文情況。(指名讀)。
    5、說一說,文中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動?畫出有關語句說一說。
    a、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談談感想。(課后練習三的三句話)。
    b、如:第4段,抓住重點詞語,“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得了大病”等,體會馬哈多對獵狗的關心和牽掛。
    3、出示課后練習四的兩句話。
    獵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烏鴉叼著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個究竟。讀讀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之后,說一說兩個“究竟”的不同含義。
    4、情感朗讀。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本課之后,同學們應該更了解“伙伴”的含義了吧,那你覺得伙伴之間應該如何相處。你又是怎樣做的?說一說,并寫下來。
    五、指導書寫。
    1、“抹”右邊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后一筆是提。
    3、“獵”可以和“借、錯”等字對比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