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鄧稼先課文教案(模板17篇)

字號:

    編寫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保證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編寫教案前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一
    一、自學指導:說說《鄧稼先》的“奇”(15分鐘)
    有人說鄧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鄧稼先》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兩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再讀課文,做好圈點點評,說說這篇文章的“奇”。
    1、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標題的樣式。小標題簡潔凝練,提綱挈領,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蘊豐富。
    提問:跳讀課文,你能說說作者的寫作思路嗎?
    (全文六個部分緊密相連。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國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第三部分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凸現(xiàn)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第四部分再從側面寫鄧稼先的巨大貢獻和嚴謹?shù)木?,是對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以惡劣環(huán)境來突出鄧稼先超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總結全文,借書信、電報中的話總體評價鄧稼先。六個部分各有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yōu)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2、文章在介紹鄧稼先時,用了大量文字寫中國的近代史,這種寫法比較奇。
    提問:誰能說說作者為好友立傳,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呢?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而且開篇即用鄧稼先的“巨大貢獻”與“鮮為人知”進行對比,既設置了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用真實的筆觸,突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人格,開啟了下文。)
    3、文章介紹鄧稼先卻用美國的奧本海默來對比,這種寫法也比較奇。
    思考:為什么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有烘托作用。奧本海默出類拔萃,是美國一流核物理專家,在世界早有聲望。此處對比,不僅說明鄧稼先的貢獻與奧齊名,還比他多了好多優(yōu)秀品質。旨在更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堅毅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笆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
    4、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jié)奏感鮮明,增強的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找到最能打動你心靈的句子,有感情地出聲朗讀,然后說說你的閱讀感受。
    誼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裝雖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國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吊古戰(zhàn)場文》……”“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顫抖?”這些語句中,采用疑問推測的語氣,充滿了對好友鄧稼先的一片深情。)
    5、“奇”在作者的大手筆。
    二、自學指導二:妙筆生花虔誠贊稼先(7分鐘)
    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常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學習《感動中國》為獲獎者寫頒獎詞的形式,也為鄧稼先寫段贊詞。
    例1:任長霞:霞蔚長空警魂不朽
    “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個女英雄(起句議論,給人物高度評價)。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貧,她柔腸百轉(概述其事跡)。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運用描寫側面烘托其人格,并隱含深情懷念);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里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議論抒情揭示其精神實質)。
    例2: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二
    1、理解寫人的文章中事件與人物形象的關系。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
    3、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明白曉暢,幾乎沒有難理解的語句,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時應在朗讀的基礎上積極討論,理清文章內容,品味感情,領會主旨。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講的是中國原子彈主要的理論設計者,被稱為中國的奧本·海默的物理學家鄧稼先。朗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結構。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從事科學研究的,講述了有關他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本文時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質疑:文章是由哪些內容組成?
    解惑:文章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組成。引子,從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jīng)歷?!耙乓粋€‘大炮仗’”是第一部分?!捌D苦創(chuàng)業(yè)的年月”是第二部分?!斑@里就是戰(zhàn)場”是第三部分。
    質疑:鄧稼先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huán)境: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30幾度的嚴寒、蘇聯(lián)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huán)境到政治環(huán)境,都是異常的艱苦困難。
    質疑:如何理解“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
    解惑:鄧稼先“親臨第一線”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1、“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這是鄧稼先把調動工作的事告訴妻子時所說的話。質樸的語言,非常真實地表現(xiàn)了他當時的心情。平靜中透露著無限的喜悅。
    2、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已經(jīng)是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了!有人見他實在太疲倦了,勸他說:“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說:“不,這里就是戰(zhàn)場,我不能走!”
    這些人物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偉大精神。
    我國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以外,還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尋找資料,與同學交流,并整理歸納。
    自主探究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明確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一、字音字義
    1、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元勛遠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驀地浩翰
    2、給下列形近的字組詞。
    密桓型氫驀
    蜜恒形氮幕
    二、語言積累
    1、解釋下列詞語。
    元勛:
    浩翰:
    嶄露頭角:
    銷聲匿跡:
    寥寥無幾:
    含辛茹苦:
    汗馬功勞:
    風塵仆仆:
    三、問題探究
    1、文章講述了有關鄧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跡,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jīng)歷。敘述了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chuàng)中國核武器設計事業(yè),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為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愿做無名英雄,獻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提示:突出了鄧稼先的的愛國主義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礎。)
    (提示:這并不僅是簡單的時間交代,更是強調了時間之短,可見他們工作的進度和成效,可以想見他們工作的投入。)
    四、欣賞評價
    1、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們,為了堅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難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學生學習的。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呢?跟同學們交流一下,然后寫一寫你的見解。
    2、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五、拓展閱讀
    細微之處的愛國精神
    外語課又開始了。簡短的開場白后,外籍教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畫中國地圖?!鞍ρ剑汕f別叫我,我肯定畫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圍的人,個個也都把頭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靜得連掉根針都聽得見。終于,一位“不幸”的同學被叫了上去。他磨蹭著走上講臺,拿著粉筆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筆就如同釘在那兒一樣。幸虧臺下的同學遞給他一本地圖冊,他才草草地完成了這幅“杰作”,走下講臺,仍不住地抹著一臉虛汗。
    我還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外籍教師向我們介紹自己,說到“usa”這個單詞時,興奮地揮動著手臂,幾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種異樣的光彩,這種激動之情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但真切地表現(xiàn)在她的臉上。
    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受著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們津津樂道于自己的愛國思想比人家的要強,所受的愛國主義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這些讓人感到無奈感到尷尬的事情又屢屢在我們周圍發(fā)生,我們能說什么呢?這就是一種區(qū)別,一種需要用心領悟,用心理解的區(qū)別。它使人明白細微之處見精神。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種異樣的光彩”這句話中的“異樣”表明什么?
    (提示:“異樣”是她發(fā)自內心熱愛之情的自然流露。)
    2、“畫地圖”一件小事說明了什么?
    (提示:“畫地圖”是熱愛自己祖國,了解自己祖國的一種體現(xiàn)。)
    3、聯(lián)系這篇文章,結合你自己的經(jīng)歷,談一談你學過文章后的體會。
    (提示:重在結合自己實際經(jīng)歷,談出實際感受,越具體越好。)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并理解“宰割、籌劃、彷徨、馬革裹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詞語,并學會運用。
    2.高快速閱讀的能力,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
    過程和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lián)的行文特征。
    2.會語言及句式特點,理清各部分的關系。
    3.探究作者寫人物傳記的獨特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鄧稼先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顯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云,鄧稼先畫像、楊振寧畫像。(針對三幅圖作適當?shù)慕榻B,突出鄧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為我國科學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笆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痹囮U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笔侵膏嚰谙扰c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優(yōu)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痹囌f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xiàn)……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fā)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fā)現(xiàn)“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xiàn)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fā)現(xià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上面的7篇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鄧稼先》課文原文、知識點及教案是由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第一課鄧稼先教案范文范本,感謝您的閱讀與參考。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四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五
    對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內心世界,深刻認識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乃是全文教學的重心和核心。這是一篇科學家寫科學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時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認識鄧稼先其人,不但要對比文中所提到的奧本海默,還可以聯(lián)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們所了解的其他科學家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演講辯論,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活潑的形式來認識人物,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影響和造就。
    一、熟讀全文
    二、聯(lián)讀《我的信念》《偉大的悲劇》《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等課文
    三、思考一個問題:科學有無國界?
    四、查閱資料,小組討論
    五、分正反兩方展開辯論
    六、教師作結
    此次辯論不求“標準答案”,只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客觀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態(tài)度,在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同時,促進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課文背景資料
    關于作者與鄧稼先的友情楊先生與鄧稼先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們兩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兩家人又住隔壁。鄧父鄧以蜇和楊父楊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時代的鄧稼先與少年楊振寧總在一起打墻球,彈玻璃球,甚至還比賽爬樹。上中學時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學,楊振寧比鄧稼先高兩級,后來他們兩人又是西南聯(lián)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鄧稼先和楊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鄧稼先就與他們分開了,不過他們的友情卻一直保持著。
    課文擴讀材料
    使用建議:和鄧稼先一樣,徐悲鴻不僅有著卓越的成就,還有著高尚的品格。他們同樣的平和謙遜,同樣的無私純正,同樣的執(zhí)著忘我,同樣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對祖國同樣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誠。這兩位偉人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事業(yè)領域,卻在做人與做事方面為我們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學時,可將此文提供給學生進行聯(lián)讀,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方向。
    以上內容就是為您提供的7篇《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鄧稼先》課文原文、知識點及教案》,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六
    鄧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了小學和中學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yè)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
    這以后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鄧稼先繼續(xù)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七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國原子彈試爆以后,美國報章上就已經(jīng)再三提到稼先是這項事業(yè)的重要領導人。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寒春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只說“在外地工作”。但我曾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后告訴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jīng)巴黎回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證實了,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lián)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蕩。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八
    1、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兩課時
    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看書查資料的方式,查找有關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準備在上課時交流
    一、導入.(放一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錄相,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學生通過看書、上網(wǎng)查資料,在班上交流關于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
    三、速讀訓練: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容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播放相關視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如:第二部分的9、10節(jié),第五部分的52節(jié)
    一、思考:
    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三、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五、為什么作者說,如果拍《鄧稼先傳》,建議采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
    六、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含義深刻的特點。
    七、個性化備課
    八、教學反思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九
    教與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與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放一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況
    提示: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棧髞硌葑?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關于鄧稼先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關于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長篇傳記要寫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周圍環(huán)境等。當然,重點是寫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況。短小的傳記(小傳),只需寫人物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甚至可以選寫人物生平的幾件典型事情。
    2.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當之無愧:當?shù)闷鹉撤N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學法指導:小組長交換檢查,教師抽查
    (二)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容
    1、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
    3、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思考: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三、課堂小結:(掌握這篇文章的主旨)
    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深情,對有著50年友誼的老朋友的深情,請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并作簡要分析。
    教師指導:如第二部分的9、10節(jié),第五部分的52節(jié)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jīng)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jié),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jié),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yōu)閲夜Τ?,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小結:
    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贊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
    十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
    3.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課前準備。
    閱讀課文,預習生字、生詞。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這篇文章,我們無不為我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為祖國默默奉獻的感人品質所感染。甘愿為國為民而獻身,是我國歷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tǒng)。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寫我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我們在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聽讀的學生思考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內容。
    2.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一分鐘,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xiàn)的不同特點,熱情贊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品味探究。
    1.聞一多一心救國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討論交流。估計不止提到老師預期的兩件事。
    b.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一階段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苦讀寫作《唐詩雜論》,在李公樸被害后大無畏地參加群眾大會。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齊讀三、四小節(jié)。
    b.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鉆研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贊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無暇”“惜”,表現(xiàn)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柏潯保憩F(xiàn)他治學如饑似渴的欲望?!靶量唷薄澳伞?,表現(xiàn)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齊讀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b.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抓住關鍵語句,說一說他們表達中心內容的作用。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回答,也可由老師回答。課后練習二提出的問題,如果課堂討論未涉及,學生又未質疑,可提問學生,予以解決。
    五.鞏固拓展。
    請你列舉一首聞一多的詩,說明他作為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六.評議總結。
    1.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2.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結束教學過程。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一
    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兩課時。
    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征。
    2.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后講解:兩彈指原子彈和氫彈。原子障是利用鈾、钚等原子核分裂所產生的原子能進行殺傷和破壞的一種高效能炸彈;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元勛,立大功的人。鄧稼先,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主要理論設計者。
    2.介紹鄧稼先的主要事跡:鄧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yè),隱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艱苦創(chuàng)業(yè),先后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為兩彈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鄧稼先。
    (二)閱讀要求
    1.講明本文屬人物通訊,在閱讀中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了解本文利用小標題的形式和三個小標題以過程為序的特點。
    3.用紅筆在文中畫出生詞和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并理解詞義。
    (二)、詞的落實
    (三)析文章的結構
    本文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個部分組成。
    1.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從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研制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jīng)歷。
    2.第一部分:要放一個大炮仗。寫鄧稼先先接受使命,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從此銷聲匿跡。
    3.第二部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年月。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事跡。
    4.第三部分:這里就是戰(zhàn)場。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事跡。
    回答: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的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
    提問:能不能具體說說
    回答:本文先寫鄧稼先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的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的研制。
    回答:不是僅僅寫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
    老師點撥:人物通訊多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如果僅僅敘述故事的情節(jié)、過程而忽略了寫人,就與人物通訊手要求相悖,因此,這三個部分中,在敘寫過程的同時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來寫,人物就鮮活起來了。
    提問: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側重表現(xiàn)鄧稼先的什么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崇高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感情。主要寫他接受任務時的復雜心情,和妻子徹夜長談的情景。
    回答:嚴守國家機密,即便是親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則性強。
    提問:鄧稼先與妻子的談話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出了他當時的心情和他獻身祖國的品質
    回答: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提問: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側重表現(xiàn)鄧稼先的什么品質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主要寫他克服困難,一切從頭干起,終于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提問:在原子彈的研制過程中,他們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回答:物質條件極差,前蘇聯(lián)的背信棄義,國外資料的嚴密封鎖。
    提問:作者寫這些目的是什么
    回答:突出當時條件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為更好地刻畫人物服務。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作者把重點放在表現(xiàn)鄧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廢寢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畫原子彈理論計算的輪廓,認真計算種種數(shù)據(jù),自1959年秋接受任務僅用了一年時間,就高效高質完成了理論研究工作,終于迎來了原子彈一聲爆響!
    提問: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xiàn)的
    回答要點:寫他哪里最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的獻身精神,通過寫他組織參加并圓滿完成氫彈的設計工作來表現(xiàn)的。
    老師點撥: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事跡。重點寫他作為一名組織者和參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文章先概括敘述他與同伴的艱苦努力,詳寫在一次地下核試驗前,他與大家冒著刺骨寒風和零下三十多度嚴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開慶功會時因過度勞累而暈倒、搶救一夜蘇醒后問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崇高精神。
    (四)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顧邁南
    一結構與內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參加研制:重點寫激動心情。(愛國情懷,崇高使命)
    扎實敬業(yè),完成設計:重點寫敬業(yè)精神。(扎實嚴謹,艱苦創(chuàng)業(yè))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分析本文寫作特色。
    一、復習上節(jié)內容
    二、分析本文寫作特色(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1.過程為序,各有側重。
    本文以鄧稼先與兩彈研制工作的過程為序,從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研制,進而寫到氫彈研制。文章不僅僅寫了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敘述中表現(xiàn)人物精神。三個部分各有側重,這樣寫,既能使讀者了解整個過程,又有重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個局部各有側重,而全文整體上又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面貌。
    2.點突出,詳略得當。
    寫一個人物經(jīng)歷,尤其是時間跨度較大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就必須對生活素材有所選擇,有所取舍,突出重點。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點的概述,在詳略安排上,作者獨具匠心,把點與面兩者交融,既照顧全局,又突出重點。
    2.注重細節(jié),刻畫人物。
    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如在寫鄧稼先參與地下核試驗的研制這一事件時,寫得最為詳細,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有情節(jié),有具體場景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十分細膩動人。十分傳神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huán)境。作者寫環(huán)境的艱苦對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一課,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鄧稼先身上的濃濃的愛國情懷和無所畏懼的科學精神以及自己在面對生死的坦然。課文圍繞著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開始展開討論。學生們都比較投入,很快的就從課文中找出了關鍵的語句和關鍵的字詞。例如焦急、顫抖、難過、平靜、異常興奮、奔跑等詞語還結合著他們體會到的人物的心情來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jù)。
    好多孩子都被鄧稼先身上那看淡生死的坦然所折服。正在這時班里的石城旭又高高的舉起了他的手,迫不及待的想發(fā)表他的想法。老師,我認為鄧稼先不應該主動放棄國家給他治療的機會,我覺得他這樣做是不明智的!他的話還沒說完教室里就一片嘩然。為什么因為我覺得他是一位科學家,他為祖國做了那么大的貢獻國家給他治療是應該的。雖然他會花費國家的錢在治療但是他活著要比他死了更有價值,因為他可以再為國家進行研究這時好多孩子都舉起了手想來說服他他的病情很嚴重已經(jīng)不能再做更多的貢獻了,想想國防部長在得知他的病情后手都顫抖了鄧稼先已經(jīng)知道他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治療他的病所花費的金額完全可以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那樣會比鄧稼先余生做的貢獻更大他的病情嚴重,癌癥是很疼的,他已經(jīng)心有余而力不足啦!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的很熱烈。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學生搜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xiàn)……(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三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兩個古詩文小段。
    2、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3、學習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yè)的崇高情懷。
    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1、第一部分寫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比較的好處。
    《祖國》錄音帶、小黑板(寫六種方式、《祖國》歌詞)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一、導入: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學們給老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屆藝術節(jié)中,我班榮獲了第一名……這節(jié)課,希望同學們有好的表現(xiàn)。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中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大肆搶劫并燒毀了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對比、烘托等手法的應用,理解其表達效果。
    2?情感方面:感受鄧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現(xiàn)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獻精神,體會民族文化對人的滋養(yǎng)、孕育作用,激勵同學們要樹立個人追求的目標,樹立民族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研讀文本。
    1、重點研讀“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部分。
    強調對比手法,對比的要點,對比的用意,對比的結論等,學習以對比突出人物特點的手法。
    學會歸納總結,找關鍵句。
    2、重點研讀“我不能走”部分。
    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的用意是什么?
    結合文本,談談你是怎樣理解“我不能走”這句話的。
    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以及在文中的內涵。
    三、回顧導語。
    在中國人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的歷史大背景中,在大西北蓬斷草枯的自熱背景中,在與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性格對比中,中國兩彈元勛的崇高形象凸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四、整體感悟。
    2、作者為何用如此多的篇幅凸現(xiàn)鄧稼先的個性品質?(結合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一文)。
    五、作業(yè)。
    1、寫讀后感,說說我們得到的啟示。
    2、課外閱讀楊振寧的《父親和我》。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閱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 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jīng)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皟蓮椩獎住编嚰谙染褪沁@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 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 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jié),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jié),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yōu)閲夜Τ?,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贊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
    十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學目標
    1. 通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 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
    3. 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生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課前準備
    閱讀課文,預習生字、生詞。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這篇文章,我們無不為我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為祖國默默奉獻的感人品質所感染。甘愿為國為民而獻身,是我國歷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tǒng)。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寫我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我們在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 整體感悟
    1. 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聽讀的學生思考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內容。
    2. 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一分鐘,然后全班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xiàn)的不同特點,熱情贊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 品味探究
    1. 聞一多一心救國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討論交流。估計不止提到老師預期的兩件事。
    b.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一 階段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苦讀寫作《唐詩雜論》,在李公樸被害后大無畏地參加群眾大會。
    2. 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 齊讀三、四小節(jié)。
    b. 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鉆研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贊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無暇”“惜”,表現(xiàn)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柏潯保憩F(xiàn)他治學如饑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現(xiàn)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 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齊讀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b. 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抓住關鍵語句,說一說他們表達中心內容的作用。
    四. 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回答,也可由老師回答。課后練習二提出的問題,如果課堂討論未涉及,學生又未質疑,可提問學生,予以解決。
    五. 鞏固拓展
    請你列舉一首聞一多的詩,說明他作為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六. 評議總結
    1.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2. 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結束教學過程 。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六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
    新授課。
    朗讀、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xiàn)……(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fā)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fā)現(xiàn)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jīng)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fā)現(xiàn)的樂趣,培養(yǎng)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偨Y。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偨Y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鄧稼先課文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感知、了解本文運用具體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并向課文學習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技巧。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鄧稼先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點:閱讀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個可敬的人,讀懂故事中表現(xiàn)的人物的精神。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觀看一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的視頻錄像。
    二、簡介鄧稼先、作者以及文體知識。
    2、介紹文體知識。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多媒體投影)。
    2.根據(jù)意思寫成語(多媒體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內容。
    文章主要介紹了鄧稼先從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彈、氫彈的一段經(jīng)歷。
    2.找出最能概述鄧稼先一生的句子。
    ——這就是鄧稼先!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課文寫了哪些事情,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3、放聲朗讀,加深體會。
    六、小結歸納:
    1、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的“兩彈元勛”。他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所從事的事業(yè),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
    2、總結人物通訊的特點:
    人物通訊與一般的記敘文相比,要求所舉事例絕對真實,不僅敘述故事情節(jié),還應著重刻畫人,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
    七、拓展延伸。
    在中國歷,除了像鄧稼先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簡要說說他們的事例或成就。
    八、總結,提出希望。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以鄧稼先為榜樣,樹立堅定的生活目標,培養(yǎng)無私奉獻、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個對祖國、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業(yè)。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位科學家,為他(她)寫一篇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