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摘果果教案小班(模板18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確保教學過程合理、有序。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是一份優(yōu)秀的音樂教案,從不同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一
    皮亞杰認為“智慧自動作發(fā)端”,兒童是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順應,實現認知的發(fā)展。因此,作為幼兒教師來說,在組織教學活動中,不要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幼兒,而應創(chuàng)設豐富刺激的環(huán)境,提供可操作性、挑戰(zhàn)性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從幼兒實際出發(fā),設計了小猴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來自主探索4的.形成。
    2、玩中學。把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從“游戲動作”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數學的知識和經驗。
    3、做中學。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相互作用主動獲取知識。
    4、循序漸進。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應用新知識,層層遞進,逐步提升幼兒能力。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樂。
    小猴手偶4個、課件(餐桌)、果盤人手一個、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感知4的形成。
    1、隨音樂《玩具進行曲》入活動室。
    2、游戲《抱一抱》復習3以內的數,為學習4的形成做好知識鋪墊。
    3、以小猴子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禮儀。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導幼兒點數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怎樣招待客人。
    師:“小猴子一家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該怎樣招待他們呢?”
    4、(出示餐桌課件)準備餐具,強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師:“餐桌上有些餐具準備的不夠,寶寶們幫老師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導幼兒把不夠4個的餐具添1變成4個)。
    5、操作游戲分水果,進一步感知4的多種形成。
    (1)盤子里的水果有1個的、2個的、3個的,要求幼兒把每個盤子里的水果都變成4個。(幼兒分組操作)。
    (2)師檢查是否每個盤子都是4個。
    (3)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水果變成4個的。
    6、游戲《貓捉老鼠》鞏固提升幼兒對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戲:準備4個洞,每個洞里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趕緊到洞里躲起來。大花貓打破一個洞,洞內的小老鼠馬上分散到另外3個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兒集體出洞,每人取4個沙包,把大花貓打跑。
    7、結束。
    歡送小猴子一家。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二
    活動前期思考: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都知道3月8日是媽媽、阿姨、奶奶、外婆等婦女們的節(jié)日,也會送上一朵花、一句祝福的話算表達自己的心意,但這似乎過于簡單,也僅僅只是流于一種形式。小班的幼兒在數方面已初步掌握了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能力;有一定的分類意識;對錢幣有了初淺的認識。且小班幼兒也有了一定獨立協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基于以上的特點,讓小班的幼兒去超市為媽媽、奶奶們選購她們心儀的禮物,表達自己的愛和感激。同時,在這一購物活動中增強了幼兒對錢幣的認知運用能力,又讓每一個幼兒主動學習,積極地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自己的發(fā)現,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其智力、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樂意為媽媽、奶奶選購禮物,表達對媽媽、奶奶的祝賀。
    2、會合理安排錢幣,嘗試10以內的連加計算。
    3、懂得遵守超市中的一些社會性規(guī)則。
    重點:會合理地為媽媽、奶奶選購她們心儀的`禮物。
    難點:會合理安排和使用錢幣,嘗試10以內的連加計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相關知識的了解、豐富。
    2、物質準備:媽媽、奶奶最需要的物品調查表、10元人民幣、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購物前準備。
    1、明天就是誰的節(jié)日?你準備買什么禮物送媽媽或奶奶?
    2、幼兒相互交流“媽媽、奶奶最需要的物品調查表”。
    3、去超市購物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二、幼兒選購禮物。
    1、確定自己要購買的禮物。
    2、尋找禮物位置:可自己結伴尋找或咨詢營業(yè)員。
    3、注意事項:
    (1)購買10元人民幣以內的禮物。
    (2)可以購買多樣禮物,但需事先計算一下總價不超過10元。
    4、付款:拿好自己挑選好的禮物,到柜臺處付款,并將禮物放入自己所帶的購物袋中。
    三、交流討論。
    1、剛剛你在超市購買了什么禮物給媽媽?買了幾樣禮物?花了多少錢?
    2、還剩多少錢?你打算怎么辦?
    3、送禮物給媽媽的時候,你想向媽媽說什么?
    四、延伸活動。
    送禮物給媽媽表達對媽媽的愛。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三
    1、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平衡能力及四肢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通過練習雙腳跳、跨跳的能力,發(fā)展幼兒腿部的彈跳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3、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1、平整的寬敞的場地。
    2、尼龍袋、沙包、圓滾筒、兩人、三人板鞋、跨欄、梅花樁
    1、活動導入
    幼:不怕累!
    幼:能做到!
    2、幼兒活動教師觀察
    看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是否有危險行為及是否有違規(guī)現象。。
    提醒運動量大、出汗多的幼兒注意休息。
    3、整理玩具。
    4、結束階段:
    教師小結:表揚大膽勇敢、不怕困難、遵守規(guī)則的幼兒,肯定所有幼兒。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四
    活動目標:
    1、繼續(xù)學畫半圓。
    2、用添畫的形式或重復圖象的方法把畫面畫滿。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蠟筆、紙、課件。
    活動過程:
    1、介紹內容,引導觀察出示課件。提問:這是誰?
    小刺猬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它的身上有什么?有什么用?(刺可以用來刺食物,又可以用來抵擋敵人,保護自己)。
    2、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課件)小刺猬來到樹林,看到樹上有許多果子,可是它不會爬樹,正在這時,風姑娘幫助它把果子吹了下來。小刺猬想把果子被回家,就在地上打了一個滾,把鬼子插在刺上,然后就回家了。
    3、教師示范小刺猬背果子的時候,肚子直直的還是平平的?(平平的一條直線)彎彎的背在肚子的上面(畫一條彎彎的弧線)果子是怎么背上去的?(插在刺上)。
    4、請幼兒上來示范。
    5、創(chuàng)作要求小刺猬看見地上還有許多果子,請小朋友幫它多找一些刺猬一起來背果子,把所有的果子都送回家。
    6、講評。
    7、結束小刺猬請了這么多的朋友不停的背果子。把果子送回家,吃也吃不玩,準備明天請小朋友一起來吃。
    課后反思:
    此活動教師先讓幼兒觀察真實的刺猬,然后用簡筆畫的形式來畫刺猬,使幼兒知道復雜的事物可以用簡單的圖形表現出來。教師能運用課件,一個故事來引出繪畫主題畫刺猬。教師在活動中應注意語言的生動如:在進行涂色時可以說:給小刺猬穿衣服,背上背了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綠綠的……。請幼兒上來示范后,教師要做一些簡單的講評,說說哪些地方不好,讓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可以注意。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五
    1、會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4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2、認識數字4,知道它代表的實際意義。
    1、關于學習數字4的ppt。
    2、準備一個箱子,裝有4朵花,4只筆,4個小兔子玩偶,4個小球等等。
    1、導入: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阿拉伯數字“4”,
    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看黑板上這個數字4,你們覺得它長得像什么呢?”(幼兒:像紅旗、小船、企鵝……)。
    2、過程:
    (一)a.打開ppt,先放一張?zhí)O果的圖片,提問小朋友有幾個蘋果;再加一張?zhí)O果的圖片,再問幼兒;再加一張?zhí)O果的圖片,繼續(xù)問幼兒;最后再加一張?zhí)O果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總數(4個蘋果。)。
    b.(放香蕉的圖片)用同樣的方法手口一致點數4跟香蕉。
    c.(放草莓的圖片)用同樣的方法,請一位幼兒站起來數數,并說出總數。(說對了給予表揚,說錯了就耐心指正。)。
    d.(放西瓜的圖片)用同樣的方法,再請一位幼兒站起來回答。
    (二)a.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箱,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待會兒老師會說一個數字和一樣東西,請小朋友仔細聽好了,老師會請一個厲害的魔術師來變魔術啦!
    b.教師:“四只兔子!”(請一位幼兒上臺,去魔術箱里找四只兔子并拿出來,邊拿邊數,教師可以在一旁給予提示。幼兒拿對并且說對了的話老師獎勵一朵小紅花。)。
    c.教師繼續(xù):“四只筆!”(方法同以上)。
    d.教師再繼續(xù)說:“四朵花!”(方法同以上)。
    e.(教師觀察幼兒學習的成果,根據實際情況或幼兒的興趣來決定請幾位幼兒上臺嘗試。)。
    3、結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數字4,小朋友們都學習的非常好,也非常積極,所以老師要給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一朵小紅花。
    要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復習數字4和4以內的數數,第二天來幼兒園跟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六
    目測6以內的數,初步體驗數的守恒。
    老師演示講解,孩子動手體驗,實現對6的組合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訓6的組合情況,建立6的數字概念。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幾種時下有的水果。
    (3)水果圖片每人一份:18個水果寶寶(6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6個香蕉)。
    (4)一把水果刀。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水果們都在爭論著自己的數量多,瞧。
    二、集體活動。
    1。
    (1)教師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說:“桔子寶寶說我多,梨寶寶說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寶寶和梨寶寶一樣多嗎?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燈片圖1)。
    (2)請小朋友用目測的方法,1個1個,2個2個,3個3個…。。
    小結:通過數數才能知道多少,原來桔子寶寶和梨寶寶一樣多。
    2。
    (1)排除排列方式的不同干擾,感知數的`守恒。這時梨寶寶有了一個好主意,變了個隊形?提問:變成的隊形和原來一樣嗎?為什么?(如幻燈片2)。
    小結:雖然梨寶寶隊形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2)排除顏色的干擾,感知數的守恒。這時桔子寶寶也要變魔術了,提問:他們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如幻燈片3)。
    小結:剛才的桔子寶寶,顏色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小結:西瓜寶寶它們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過渡語)水果寶寶玩得可真熱鬧,咱們也一起加入吧!
    三、操作活動(放背景音樂并聽口令取物)。
    (1)幼兒每人拿出6個紅蘋果寶寶,用紅色蘋果寶寶任意擺放一個圖案。然后再取6個綠蘋果寶寶,用綠色蘋果寶寶任意擺放另一個圖案。說說兩者的一樣和不一樣。(數量、形狀一樣;顏色不一樣和擺成的圖案也不一樣)。
    (2)兩個小朋友一組,每人取6個香蕉寶寶,用香蕉寶寶隨意擺成圖案或擺放。(感知無論擺成什么造型,數量都是不變的)。
    (3)品嘗水果。老師把水果每個分成6份,分別分給6個孩子吃,進行相應教育。
    總結:剛才啊,小朋友表現各個棒極了,都用水果寶寶擺出了各種圖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但數量是一樣的東西,下面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找找吧。
    教學反思。
    1、開展本活動之前應該有一個情感鋪墊,調動起孩子們對水果的喜愛之情。
    2、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再多些。
    3、應該讓孩子們涂顏色數數,把美術知識更多地溶入數學課堂,對提高孩子的興趣更有利。
    4、做個“找朋友”游戲會更好。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七
    1、準備活動:做動物模仿操,活躍氣氛。
    “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來鍛煉身體吧1。
    2、學做游戲。
    (1)“寶寶們,看果園里的果子都熟了,媽媽帶你們到果園里摘果子去??墒侨ス麍@的路不好走,媽媽看哪個寶寶最勇敢?!?BR>    (2)教師講要求,并請一名幼兒作示范:走過橋、鉆山洞、在墊子上打個滾將果子貼在身上,到終點大家一起幫忙將身上的果子取下來,放在小筐里。
    (3)將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提醒幼兒取玩果子后,脫下坎肩交給下一個小朋友。
    (4)每次游戲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數一數筐里的果子,比比哪組最多為勝。
    本節(jié)戶外活動,我們以故事導入,孩子們都特別的感興趣,激起了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孩子們穿上象征刺猬的背心就特別的開心,然后老師講解如何讓果果粘到小刺猬的身上,孩子們都聽的特別認真,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也都特別喜歡這個游戲,但是在滾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有的孩子掌握的動作技巧不夠好,不知道如何才能讓果果背到身上,我又讓幾個孩子進行示范,接下來孩子們都順利的背到了果果,大家都特別的開心。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八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畫面內容,嘗試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初步懂得尊敬長輩,禮貌待人。
    活動準備:
    《分果果》ppt課件角色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紅頭飾,大、蘋果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屏幕圖片后提問:
    1、這幅圖中有些誰?
    2、他們在干什么?
    3、小紅給奶奶吃蘋果時會對奶奶說什么?(這個蘋果給您吃)。
    4、奶奶會對小紅說什么?小紅會說什么?
    小結:小紅從盤子里拿來一個蘋果走到奶奶面前說:奶奶,這個蘋果給您好吃,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好孩子,小紅說:不客氣。
    5、看看還發(fā)現了什么?(星星、月亮)。
    6、有星星、月亮的時候是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小結:老師完整講述故事:一天晚上,小紅的爸爸在看報紙,奶奶在休息,小紅從盤子里拿來一個蘋果走到奶奶面前對奶奶說:奶奶,這個蘋果給您吃,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好孩子,小紅說:不客氣。
    二、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提問:
    1、小紅把第一個蘋果人了奶奶,然后她還會送給誰?(爸爸、媽媽)。
    2、給爸爸、媽媽吃蘋果時,她會說什么呢?爸爸、媽媽會說什么呢?小紅又會說什么?
    小結:我們平時在家里有好吃的時,一定要和家人分享,先送給老人、父母,就是先給長輩吃,先別人,后自己。要關心和尊重長輩。
    三、教師領著幼兒較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感受關心長輩的快樂。幼兒能完整地說出:這個蘋果給您吃,不客氣等短句。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九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因為剛剛進入幼兒園不會互相謙讓,通過李小多分果果的簡單情節(jié),來讓孩子知道謙讓,兒歌動作性強,富有表現力老師可以結合平時孩子分點心,和玩玩具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觀念,分享對于孩子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fā)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教育。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分果果要謙讓和學會分享。
    2、學習兒歌,模仿正確發(fā)音:剩,捧,李,張,自己。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小朋友學會謙讓,和分享。
    2、讓小朋友分清平舌和翹舌音。
    【活動準備】。
    1、蘋果圖片十個,(九個大的,一個小的)籃子一個。
    2、請兩名中班的小朋友扮李小多,張小弟,課前排練好兒歌表演。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節(jié)表演,介紹兒歌內容。
    1、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多的蘋果,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多少個,(十個)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有些什么不一樣呢?(有一個是小的)。
    2、這是中班的兩位小朋友:李小多,張小弟。
    3、現在我們請出八名小朋友到上面來,排成一排,張小弟坐在最后,李小多表演分果果。
    4、問:分到最后一個大一個小李小多是怎么做的(把小的蘋果留給自己的)。
    5、小朋友們想想他怎么會這么做呢?(讓孩子們自己討論)。
    6、請小朋友起來講講自己會怎樣做。
    7、教師:我們平時在玩玩具的時候也要學李小多一樣,要學會謙讓,讓著自己的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伙伴一起玩,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小伙伴和家人一起吃,大家要像李小多一樣做個懂禮貌,謙讓他人的好孩子。
    (二)老師示范兒歌小朋友學練兒歌。
    1、小朋友學練兒歌,模仿正確發(fā)音:剩,捧,李,張,自己。
    2、分組練習。
    3、請個別小朋友到上面來念。
    4、請小朋友做分果果的游戲,在游戲中體會到謙讓的好處,得到更多的快樂。
    (四)老師小結:
    李小多是一個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他會把大的蘋果讓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大家都喜歡他。
    4、大家一起聽《李小多分果果》的音樂結束。
    (五)活動的延伸。
    讓小朋友回家后也學習李小多一樣把自己的東西分給爸爸媽媽爺爺婆婆。
    【教學反思】。
    我在兒歌中教學活動中突出了表演,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好的興趣,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兒歌的內容,讓大家學會了謙讓。小朋友都喜歡上來表演,都感覺特別有趣。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于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也有小朋友會提出要是他,他會把大的留給自己,針對這一情況可能是小朋友都很小,也才上幼兒園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把好的東西都讓給了自己的寶貝,他才會認為大的蘋果應給是他自己留著,我就會給小朋友講我們要學會去關心別人,學會謙讓,這樣我們都會感到很開心。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時候選大的,什么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并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后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選擇。
    幼兒在不斷地成長,分享謙讓行為的表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需要借助教育,借助日常生活逐步滲透,采用行為鼓勵法、榜樣示范法等各種教育方法,避免單一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產生自發(fā)分享、自發(fā)謙讓的愿望。學會謙讓和分享是美德是快樂?。?!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xx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fā)幼兒產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制作好的想礦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一
    1、讓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大小的差異進行4以內數的排序。
    3、要求幼兒能聽清老師的指示語,并能按指示語活動。
    1、數字卡:1、2、3、4。
    2、貼絨卡片:四頭牛。
    3、黑板上提前貼好四朵花,四個蘋果等等卡片。
    1、教師出示數字卡,玩一個“看數拍手”的游戲。
    師:今天,老師想跟小朋友玩一個“看數字拍手”的游戲,好不好?
    2、介紹游戲玩法。
    老師出示數字卡片,幼兒先讀出數字,在根據卡片上的數字進行拍手,要求幼兒聽口令:預備—拍!幼兒才能拍。
    3、教師出示數字1、2、3,進行游戲。
    (教師可加快舉卡的速度,培養(yǎng)幼兒的敏捷性。)。
    1、學習4的形成。
    師:嗯,小朋友做游戲的時候表現真好!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一群牛。我們先來數一數,有幾頭牛呢?(3頭牛)。
    師:有三頭牛,這頭壯壯的牛是牛爸爸,這頭更小一點的是牛媽媽,還有他們的牛寶寶。他們正在草地上吃青草呢!
    師、幼:3頭牛再添上1一頭牛是四頭牛。
    2、認識數字4。
    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草地上來了四頭牛!那四頭牛,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教師出示數字卡片4。)。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個數字4長得像什么?
    (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像紅旗迎風飄。
    師:數字4可以表示4頭牛,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幼兒觀察教室或聯想,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小結:數字4可以表示所以數量是4的物體。
    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物品,然后提問;
    1、黑板上還有那些東西?分別數字幾來表示?
    2、幼兒數一數并說一說數字寄來表示。
    3、師生一起總結。
    師:小朋友們真棒!回家以后看一看你們家那些東西和數字4有關系?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二
    繪本《小老鼠分果果》是一則符合中班孩子真實心理特點的故事,講述了小老鼠在搬運大紅果的過程中得到了三位好朋友的無私幫助,而它也由一開始的不愿分享到猶豫到最后主動與朋友分享大紅果,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分享教育,我想這個故事一定是非常受孩子們喜愛的,所以我嘗試著組織了這個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是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的,主要是能看懂、理解畫面內容,能大膽的將畫面內容進行簡單的描述,從而體會小老鼠分享的快樂,初步懂得分享的喜悅。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為故事提供了一條清晰的主線)、小的提示圖片(提煉了三個小動物的幫助動作和想吃大紅果的心理)等策略,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大膽表述的氛圍。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猜猜、聽聽、看看、想象、說說的過程中體驗了閱讀和分享的快樂。
    在活動中,我設定了三大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繪本閱讀的導入活動。我開門見山出示繪本封面:“看,封面上有誰?”孩子們看著封面進行畫面描述,我隨后根據孩子們的回答簡明扼要的總結:“我們都看到了封面上小老鼠站在大蘋果上。
    這本書就是講小老鼠和大蘋果之間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有趣的書?!蔽液喢鞫笠恼Z言不僅總結了孩子們的回答,還為接下來的故事講述做好了鋪墊。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加上對“大”蘋果和“小”老鼠大小對比夸張的肢體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有了強烈的想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欲望,很快的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繪本中。
    第二環(huán)節(jié)也是本次閱讀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細品繪本,了解其情節(jié)發(fā)展,觀察并描述伙伴幫助小老鼠運蘋果的方式。故事里分別有青蛙、烏龜、鼴鼠在小老鼠的`大蘋果掉進水里、刺叢及撞上樹干時分別根據自己的特長給予了幫助。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投入到活動中,在每個小動物幫忙的故事情節(jié)講述時都采用了不同的辦法。
    而對于最后的畫面上的大樹干攔住了小老鼠推蘋果的去路這個情節(jié)時,我是以教師講述為主,讓孩子們來感受小鼴鼠會打地洞,兩個小伙伴合作將蘋果順著地道推回到地面,孩子們重點理解的是“推”與“拉”的愉快過程。
    在理解這三個畫面的過程中,孩子們對畫面的理解及講述都非常積極,思維非?;钴S,每一次成功的將大蘋果拿回來孩子們都表現出了特別高興的情緒。
    這本書還有很多很多的秘密,我們下一次再閱讀。同時,將在下一次的閱讀過程中,不光是對畫面的理解,更會對各個小動物幫助小老鼠找回蘋果后的表情進行描述,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大蘋果是那么的美味誘人,進而使得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小老鼠從一開始的“一個人吃”不肯分給好朋友吃到最后躺在草地上與大家一起美美的分享的快樂。
    在今后的閱讀過程中,我會更注意孩子們表達的需求,只有熱烈的氣氛,孩子們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三
    1、有動手操作的興趣。
    2、感受秋天水果多。
    3、會按顏色、形狀分類并能說出分類結果。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分類的快樂。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會按顏色、形狀分類并能說出分類結果。
    每人發(fā)一套水果圖片(紅蘋果、黃香蕉、黃梨子、橙黃橘子、廣柑、綠色葡萄)。
    一、開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禮物的形式引出活動,激發(fā)興趣。
    二、基本部分:1、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套水果圖片,集體復習認識水果。
    2、按照教師的指令按顏色分類。
    3、讓幼兒說出分類結果。
    三、結束部分:教師檢查幼兒的分類結果表揚幼兒。
    四、延伸部分:告訴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水果市場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在按形狀分類時有部分幼兒不夠正確教師要引導幼兒分類。
    2、在分類過程中要幼兒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節(jié)。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四
    1、能大膽地運用豎線畫出小刺猬身上的刺。
    幼兒認識刺猬,有一些畫畫得經驗。
    能使用從下往上的方法畫出小刺猬身上的刺。
    能在小刺猬的背上畫出直直的、尖尖的線條表現小刺猬身上的刺。
    【教學課時】:一課時。
    小班幼兒由于剛開始接觸美術,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對富有情景的`美術活動非常感興趣,有趣的故事情景和豐富的色彩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并結合孩子喜歡動物的特點,我設計了《小刺猬背果子》的美術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幫小刺猬畫刺,從而激發(fā)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t:小朋友們看看,這是誰呀?(出示圖片小刺猬)。
    t:咦,你們知道小刺猬有什么本領呢?小刺猬用什么背得呀?
    師:哦,原來啊,小刺猬的背上長著直直的、尖尖的刺,所以才能背許許多多的果子。昨天,小刺猬去松鼠家理發(fā),小松鼠把小刺猬身上的刺都剪去了,這可怎么辦呀?我們快點幫他變出直直的、尖尖的刺吧。(引出刺猬身上有刺,知道小刺猬用刺可以背果子。)。
    二、教師講解示范,一起來給小刺猬畫刺:
    t:小刺猬的刺是從哪里開始變出來的呢?(從小刺猬的背上)看好了要變了哦!師邊演示畫刺邊說:小刺猬,要長刺,從下往上變出來。變出來嘍!這次你們和我一起變,好嗎?(請幼兒一起念兒歌變一變)。
    t:誰也想來變一變呢?(請2、3個幼兒來嘗試)。
    三、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幼兒是否能從下往上畫出豎線。
    2、觀察幼兒是否能畫出直直的、尖尖的刺。
    3、提醒幼兒使用好工具后放回原來的地方擺放好。
    4、個別有困難的幼兒給予適當幫助。
    四、分享交流。
    引導語:小刺猬背了好多的果子,現在一起去大草原郊游去咯?
    五、延伸活動:請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給小刺猬的身上黏貼許多的果子。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五
    1.仔細觀察畫面,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動物們幫助小老鼠的過程。
    2.大膽想象并講述動物們幫助小老鼠的方法,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體驗同伴間相互幫助和相互分享的快樂情感。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ppt,推蘋果的聲音,蘋果掉進池塘,蘋果滾進刺叢,蘋果撞在木頭上,這四種聲音。
    一、導入。
    師:這么誘人的一個蘋果誰會撿到它呢?
    小結:今天運氣真不錯,出門就撿到了一個大蘋果,我要把他運回家吃。
    (圖3)推蘋果,老師動作夸張,帶著幼兒一起推。
    (圖4)推到山頂,滾下來的聲音,帶著孩子一起轉到位置上。
    2.過程。
    二、第一環(huán)節(jié):小老鼠和小烏龜。
    1.(圖5)(出現滾進草叢里的聲音)師:呀,蘋果到哪里去啦?
    2.(圖6)師:仔細看,小老鼠自己很努力的去撈蘋果,沒有撈到,反而被尖尖的.刺給刺到了,怎么辦?。浚ㄒ杏矚さ膭游?,不怕刺)(重點啟發(fā)幼兒想辦法)。
    3.(圖7)師:這次誰來幫忙了呢?師:原來是一只烏龜,小老鼠會對烏龜說什么?烏龜會對小老鼠說什么?(第二重點,啟發(fā)幼兒禮貌用語,對話的練習)。
    5.(圖9)師:他想不想吃呢?從哪里看出來呢?那小老鼠給他吃了嗎?
    6.(圖10)師:小老鼠只想到自己吃這個蘋果。
    小結:雖然小老鼠很不好意思,但是他還是沒有舍得個、分給小烏龜吃,又一個人推著蘋果上路了。(推的聲音)。
    三、第二環(huán)節(jié):小老鼠和小鼴鼠。
    1.(圖11)(出示撞在大樹上的聲音)又遇到什么麻煩啦?怎么辦呢?(重點想辦法)。
    小結:雖然,小老鼠覺得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但是他任然沒有分給小鼴鼠吃,自己一個人推著走了。
    四、第三環(huán)節(jié):小老鼠和小青蛙。
    1.(圖14)師:哇,蘋果滾到水里去了,這可怎么辦???(幼兒想辦法)。
    (講1,2個后,就出示掉在水里的蘋果,讓幼兒操作畫畫)。
    2.畫畫好后,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講述。
    3.(圖15)師:那究竟誰來幫助小老鼠呢?(小青蛙)(圖6)小老鼠會對小青蛙說什么呢?小青蛙會對小老鼠說什么呢?小青蛙會怎么幫呢?(圖7)。
    小結:雖然,,小老鼠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沒有舍得把蘋果分給他吃,又推著蘋果繼續(xù)往前走了。(推的聲音)。
    五、結束部分。
    (圖18)小老鼠一個人推著蘋果走在路上,覺得很寂寞,這時,他左看看,右看看一個好朋友也不在身邊,你覺得他會高興嗎?(不高興)對呀,剛才好朋友還幫助了他,他們想吃它的蘋果,他卻舍不得分給他們吃,你覺得他現在的心情怎么樣啊?(難過,后悔)那你們猜,如果小老鼠在遇到剛才的三位好朋友,還會請他們吃蘋果嗎?(會的)。
    (圖21)他們在一起分享了這個大大的蘋果,瞧,他們的肚子都吃得鼓鼓的呢!
    原來分享是一件這么快樂的事情,那小朋友之間有沒有分享過一樣東西呢?你來說說看呢?(幼兒自己講述)。
    小結:我們小朋友之間也和他們一樣,遇到困難了,要相互幫助,有好的東西,也要相互分享。這樣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六
    為了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能按顏色形狀分類故制定此活動計劃。
    1、認知目標:有動手操作的興趣。
    2、情感目標:感受秋天水果多。
    3、技能目標:會按顏色、形狀分類并能說出分類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會按顏色、形狀分類并能說出分類結果。
    每人發(fā)一套水果圖片(紅蘋果、黃香蕉、黃梨子、橙黃橘子、廣柑、綠色葡萄)。
    一、開始部分:以秋姑娘送禮物的'形式引出活動,激發(fā)興趣。
    二、基本部分:
    1、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套水果圖片,集體復習認識水果。
    2、按照教師的指令按顏色分類。
    3、讓幼兒說出分類結果。
    三、結束部分:
    教師檢查幼兒的分類結果表揚幼兒。
    四、延伸部分:
    告訴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水果市場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在按形狀分類時有部分幼兒不夠正確教師要引導幼兒分類。
    2、在分類過程中要幼兒感受到秋天是水果很多的季節(jié)。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七
    1.感受樂曲的歡快旋律,初步學會摘果果的動作和踵趾小跑步。
    2.感受和同伴一起舞蹈的樂趣。
    (一)律動《快樂的小鳥》入室。
    師:請小朋友和老師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學小鳥飛的動作進教室。(律動入室)。
    (二)播放音樂《閃爍的小星星》,引導幼兒復習轉手腕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學過了轉手腕的動作,老師播放音樂《閃爍的小星星》,我們隨音樂的節(jié)奏一起做轉手腕的動作。(師幼共同復習)。
    (三)談話引入,將轉手腕的動作遷移成摘果果的'動作,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幼兒自由表現摘果果的動作。
    (1)師:秋天到了,許多水果都豐收了,我們一起去摘果果吧。那小朋友們摘果果可以用什么方法摘呢?請小朋友們邊聽音樂《摘果果》邊勇敢的做出你的動作。(幼兒自由表現摘果果的動作)。
    (2)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上來做你摘果果的方法。(個別幼兒示范)。
    (3)師:小朋友們都用了這么多方法摘果果,老師這也想摘果果,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用什么動作摘的。(教師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示范)。
    (4)師:接下來請小朋友跟老師學摘果果的動作,我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動作最好看。
    2.再次播放音樂。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接下來老師播放音樂,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做摘果果的動作,摘果果的動作要同一個方向。
    (2)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做摘果果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學習踵趾小跑步。
    1.教師示范踵趾小跑步。
    (1)師:接下來老師要跳舞去摘果果,請小朋友們認真看老師是怎么跳舞去摘果果的。(教師示范)。
    (2)師:剛才老師是怎么跳舞去摘果果的?(幼兒回答)。
    (3)師:對了,伸出左腳,腳跟、腳尖、跑跑跑,這個動作叫踵趾小跑步。
    2.幼兒學習。
    (1)師: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習跳舞摘果果的動作。
    (2)師:小朋友都跳的很漂亮,但老師發(fā)現有些小朋友的腳錯了,要先腳跟,再腳尖。(教師根據幼兒情況)。
    (五)引導幼兒隨音樂集體表演“摘果果”。
    1.隨音樂練習踵趾小跑步。
    師:音樂的第一句、第二句做踵趾小跑步的動作,現在我們隨音樂節(jié)奏來做一遍踵趾小跑步的動作。
    2.隨音樂做轉手腕的動作。
    師:音樂《摘果果》的第三句、第四句是做轉手腕的動作來摘果果,現在我們隨音樂節(jié)奏來做一遍轉手腕的動作。
    3.完整表演。
    師:現在我們完整的跳一跳摘果果的舞蹈,小朋友們要聽音樂按節(jié)奏跳。
    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摘果果的舞蹈,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去果園摘果果嘍。
    摘果果教案小班篇十八
    皮亞杰認為"智慧自動作發(fā)端",兒童是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順應,實現認知的發(fā)展。因此,作為幼兒教師來說,在組織教學活動中,不要把知識強行灌輸給幼兒,而應創(chuàng)設豐富刺激的環(huán)境,提供可操作性、挑戰(zhàn)性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從幼兒實際出發(fā),設計了小猴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來自主探索4的形成。
    2、玩中學。把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從"游戲動作"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數學的知識和經驗。
    3、做中學。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相互作用主動獲取知識。
    4、循序漸進。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應用新知識,層層遞進,逐步提升幼兒能力。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樂。
    小猴手偶4個、課件(餐桌)、果盤人手一個、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感知4的形成。
    1、隨音樂《玩具進行曲》入活動室。
    2、游戲《抱一抱》復習3以內的數,為學習4的形成做好知識鋪墊。
    3、以小猴子一家來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導幼兒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禮儀。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導幼兒點數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2)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怎樣招待客人。
    師:"小猴子一家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該怎樣招待他們呢?"。
    4、(出示餐桌課件)準備餐具,強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師:"餐桌上有些餐具準備的不夠,寶寶們幫老師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導幼兒把不夠4個的餐具添1變成4個)。
    5、操作游戲分水果,進一步感知4的多種形成。
    (1)盤子里的水果有1個的、2個的、3個的,要求幼兒把每個盤子里的水果都變成4個。(幼兒分組操作)。
    (2)師檢查是否每個盤子都是4個。
    (3)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水果變成4個的。
    6、游戲《貓捉老鼠》鞏固提升幼兒對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戲:準備4個洞,每個洞里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趕緊到洞里躲起來。大花貓打破一個洞,洞內的小老鼠馬上分散到另外3個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兒集體出洞,每人取4個沙包,把大花貓打跑。
    7、結束歡送小猴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