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開展教學活動而編制的詳細的教學計劃,它對于教學的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內(nèi)容。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步驟,力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編寫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相信大家對于編寫教案并不陌生,但是如何編寫一份高質(zhì)量的教案卻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和積累經(jīng)驗的藝術。要編寫一份較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和具體的規(guī)劃。以下是一份經(jīng)過實際教學檢驗的教案,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一
師:剛才這堂課因為詩歌的情感比較沉重,杜甫的詩的最大特點,有人說是沉郁頓挫,是不是?杜甫他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同學們剛才學得也比較凝重,學得非常沉重。下面幾首詩我們要比較活潑一點。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板書:送別)他們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補充板書:送別組詩)今天這堂課呢,孫老師要帶大家學習第一組詩,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師生齊讀)送別組詩。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先學第一首(屏幕出現(xiàn)《贈汪倫》并配樂),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齊答)李白。
師: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你說。
生:汪倫是個鄉(xiāng)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歡寫詩,可是他自己不會寫。
生:(齊聲大聲答)李白。
生:他是寫了一封信給李白,上面寫著他那邊有十里桃花,還有萬家酒店,李白很喜歡喝酒,所有就來了。
生:(齊答)沒有。
師:他就欣然住在汪倫家里,和汪倫飲酒談詩,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的,詩的意思你們會解釋嗎?
生:(齊答)會。
師:誰來說說看?這首詩比較好懂的,我請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試一試。
生:李白乘舟將要離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不過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超。
師:馮超同學基本解釋的準確,90%,老師不講能夠理解90%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張大一點,聲音響亮一點,自信一點,就更棒了!我們掌聲給他好不好?相信馮超下面的發(fā)言會更精彩,請坐。
生:(齊答)好!(掌聲響起)。
師:誰再來解釋一下《贈汪倫》?你來。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一陣陣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趙婷婷。
師:趙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經(jīng)達到98%了,我們掌聲獻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生小組討論。)。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給我的情意?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離開汪倫,他為什么要離開汪倫呢?
生:我的問題是汪倫把李白騙過去,為什么他們還能成為好朋友?
生: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生:(齊答)不會。
師:你肯定在家里就要這樣送了,是不是。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幾個人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教師在其中一組學生中小聲提出問題。)。
生:因為這里有汪倫和李白的美好回憶。
師:什么回憶?為什么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為他們在這里相遇。
生:馮松。
師:這是馮家的觀點,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給李白留下難忘的印象。馮家的觀點。
生:有可能是李白沒有告訴汪倫,而后來汪倫知道就急匆匆地趕到桃花潭送他。
師:說明李白是不辭而別,汪倫知道這個情況后匆忙來送。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暢。
師:徐暢,這是徐家的觀點。不同的,我就喜歡聽到不同,看你們的小腦袋瓜聰明不聰明。你說。
生:我的觀點是:我們一般送親人是在家里送,汪倫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別安排走的時候送,這樣給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讓他記住汪倫這個朋友。
師: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濤杰。
師:殷濤杰,殷家的觀點是什么觀點。你們聽聽看,故意在家不送,讓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趕來還要踏歌相送,給李白終身難忘的印象,給李白一個驚喜。
師:殷濤杰,真是大腦袋,大腦發(fā)達,這個想象超出一般。你說說看。
生:可能是因為李白喜歡喝酒,而汪倫又是釀酒的,他在家里特地為李白釀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釀好,急急忙忙地給李白送了過去。
生:張。
師:張,這是張家的觀點,又是一種奇特的觀點。你說。
生:我認為是他們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倫給他準備了一桌宴席給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時候,就在那個里面給他送行了。
師:已經(jīng)在酒店送過行了?
生:對,然后就在那邊拍打唱歌。
生:莜玲瑩。
師:莜玲瑩,給莜玲瑩掌聲,(掌聲響起)莜家人就是聰明。還有不同的觀點?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來,這個天下第一的人再說一個。
生: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李白的名氣很大,所以汪倫想組織一個很大活動來告別李白。
生:(齊聲答)坐不住。
生:(齊聲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誦。)。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一下。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師:我只看到一個搖頭晃腦的晃起來了,你們太拘謹一點,還可以放開一點嗎?看我這里,能不能背下來。不看屏幕上的,看著我這,《贈汪倫》你們可以動起來,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誦。)。
師:請坐,這首詩是誰送誰呀?
生:(大聲答)汪倫送李白。
師: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生:(齊聲答)踏歌相送。
師: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板書:以歌相送)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生:(齊聲答)詩人。
生:(齊聲答)孟浩然。
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笔裁匆馑??解釋,你來。
生:(一女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斷斷續(xù)續(xù)答)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在春天的時候要去揚州。
師:在什么時候?在煙花三月,在繁花似錦的時候,在這么好的季節(jié)要乘船到揚州去。請坐?!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笔裁匆馑迹磕銇?。
生:朋友的小舟離我越來越遠,我只看見那長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邊流去。
師: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駛越遠,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邊,它流去的水嗎?還流去了什么?帶去了我對孟浩然的思念,帶去了朋友的友情,這種思念啊,就像滾滾的長江水一樣永不停息。你說李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著詩人孟浩然離去,看了多長時間?你說說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來。
師:你說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要根據(jù)詩來想象,不能離開詩。你說。
生:我根據(jù)“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句話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沒有了影子之后才離開的。
生:可能接近半個鐘頭。
師:半個鐘頭,有不同的嗎?你說。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
師:看了半天,你認為呢?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多。
師:半天多,那個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過頭就走了呢?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還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見長江天際流?!彼€在那里看那長江水滾滾流向天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指名)你這樣送過客人嗎?實話實說。
生:我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我也沒有??纯蠢畎缀兔虾迫坏母星樯畹绞裁闯潭攘??讀。
(生齊聲朗讀。)。
師:非常整齊,非常響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誰來像李白那樣吟誦一下?莜同學,剛才發(fā)言最漂亮的莜同學。
(莜同學高聲地朗讀)。
師:掌聲給莜同學。(掌聲響起)你的嗓音非常好聽,讀得也非常響亮,如果你能讀得適當再含蓄一點,(教師示范前兩句)我相信你能讀好,我們掌聲給她。(掌聲又響起)。
(莜同學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示意語速減慢。)。
師:進步了,掌聲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師:(教師范讀最后兩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點?你來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誦一下。
(生紛紛坐在座位上搖頭晃腦地吟誦。)。
師:(指名)你的頭搖得最好,我們給掌聲他。(掌聲響起)但是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話筒就跟不上了。(全體學生笑起來)。
生:(搖頭晃腦地)有感情地朗讀。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生:是用目送。
師: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這場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第三首《別董大》(屏幕出現(xiàn)《別董大》)。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想不想讀?
生:(齊聲答)想。
師:大聲讀,齊讀。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高適是唐朝著名的什么詩人?知道嗎?邊塞詩人。他一個好朋友著名的琴師叫什么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適,朋友聚會終有一別,那一天,董大要離開高適了,是在什么樣的天氣呢?“千里黃云白日曛”
烏云滾滾遮天閉日大雪紛飛?!氨憋L吹雁雪紛紛”
生:心里感到沉悶。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難過。
生:傷心。
生:(齊聲答)不會。
師:作為好朋友能這樣讓他走嗎?
生:(齊聲答)不能。
師:于是好朋友說了句什么話?讀。
(生齊讀三、四句)。
師:什么意思?
生:不要擔心路上沒有知音,因為天下很多人都認識你。
師:(指名問)你說說看這句話什么意思?“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不要擔心前面的路程里,沒有一個知己,天下人都認識你。
生:他的心情從黑暗一下子轉(zhuǎn)到喜悅。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點放松。
師:放松,你說。
生:他的心情可能變得開朗起來了。
師:變得開朗起來了。對呀,這樣的千里黃云、這樣的白雪皚皚,對于董大來說都變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歡快地、喜悅地、開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長程。高適是用什么來送別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嗎?是歌送嗎?是用什么來送他的?你說。
生:語言。
師:是用暖人的話語來送別朋友的。(板書:話)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話語,人聽了之后就像一陣熱浪涌上心頭。讀《別董大》。
(生齊讀)。
師:好!拿起第四首詩,發(fā)給你們的講義《渭城曲》,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放開聲讀。
(生自由地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讀一讀,你來。
生:大聲地朗讀。
師:你把這首詩的解釋再讀一讀。
生:(看著講義)大聲地朗讀解釋。
師:請坐,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渭城曲》齊。
(生齊讀)。
師:這首詩中王維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
生:(低聲)酒。
師:大聲說。
生:(大聲)酒。
生:真情。
生:(齊聲大聲說)喜歡。
師:請你選擇一首讀給我聽,或者背給我聽,自己選一首。
(生自由的朗誦)。
師:誰來?勇敢的孩子?(面帶微笑地說)誰沒有發(fā)過言的,把手舉高一點,把手搖一搖。告訴我你沒有發(fā)過言,好多人都發(fā)過言的,你還再搖嘛?。ㄖ该f)你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背一首。
師:好,誰還要來吟誦一首。(指名說)你來吟誦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誦《渭城曲》。
師:好。我們這樣來連誦一下,把書放下,我誦上句,你們誦下句,你們說好不好?
生:(齊大聲地說)好!
(師生互動,吟誦了《渭城曲》和《贈汪倫》這兩首詩)。
(生竊竊私語)。
師:誰來送送我?你用什么方式來送我?(向一位男同學走去)(舉起大拇指,笑著說)重情意,夠朋友。你來。
生:孫老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們會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見面的。
師:相信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握個手,(師生握手)請坐。
師:(指名問)你怎么送別我?又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孫老師,你不僅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知己,我們會永遠記著你。
師:謝謝,謝謝,稱我是他的知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坐。朋友,握個手。(師生握手)。
師:(指名問)你準備怎樣送別孫老師。
生:孫老師,緊緊地握一下手,(師生握手)。
師:用握手的方式來送別。握了又握,握了又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體學生大笑。)。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二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lián)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黃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北風吹雁雪紛紛??蜕崆嗲嗔?。
孤帆遠影碧空盡,莫愁前路無知己,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天下誰人不識君!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jié):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三
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時,結(jié)識了汪倫并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前來送行,不但沒有傷感的情緒,反而是歡歡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為,李白把汪倫看作最好的朋友,寫下了此詩,以表達兩人之間的友情。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二年級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更多教學設計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意。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課件、學生課前搜集送別詩
古詩《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時,結(jié)識了汪倫并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前來送行,不但沒有傷感的情緒,反而是歡歡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為,李白把汪倫看作最好的朋友,寫下了此詩,以表達兩人之間的友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 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板書課題。(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讀課題。認讀“贈”,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
6、談對題目的理解。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出示四個生字,學生指名認讀。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價字音。齊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邊讀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
2、同組的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
前兩行:
a、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c、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e、指名讀前兩行。
后兩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嗎?(夸張,說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從中你感覺到些什么?
c、自由讀后兩句,讀出兩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4、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5、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6、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同學們也找了許多。交流送別詩。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四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教材簡介】。
《贈汪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六組課文中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這首詩主要敘述李白離開桃花潭時,他的好友汪倫來送別的情景,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zhì)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
學習本課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感受友情的珍貴,懂得珍惜友情之外,還想通過其他幾首送別詩的展示讓學生再次領略這種詩體的風格,希望做到精讀一首《贈汪倫》,拓展延伸一組送別詩,豐富學生文化底蘊。
【教學理念】。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詩詞的教學要求“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我的教學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為主導思想,所以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主,初讀古詩,感知友情;再讀課文,感受告別之情;三讀詩文,體驗深情厚意。
【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活潑好動,注意的持久性較差,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占優(yōu)勢,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響比較大。
2、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閱讀資料進行簡單分析,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3、學生對送別詩的認識還不多,對深刻的朋友體驗不深,希望通過層層引導激發(fā)對友情的深入感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贈、汪、舟、欲、踏、潭”等六個生字,會寫“舟、乘、汪”三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初步感知送別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對詩的感悟也層層遞進,真正讀懂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友情的珍貴,懂得珍惜友情。
【教學重點】。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三個字。
2、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懂得友情的珍貴。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懂得友情的珍貴。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環(huán)境。
資源準備: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理解詩題。
1、學生齊朗讀。
2、簡單介紹李白。
3、解題。
二、初讀古詩,感知友情。
1、提讀書要求,學生自由讀詩。
2、請個別同學朗讀。
3、齊讀。
4、認識生字。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五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創(chuàng)作。
創(chuàng)造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學生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學生開始作業(yè)。
教學總結(jié):
古詩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怎么教都要在學生理解原詩的基礎上進行。古詩先要誦讀,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古詩情感,編寫故事。還可以吟唱古詩,打著節(jié)拍唱誦古詩,詩配畫,詩配樂這些學習古詩的形式都可以讓我們很好的學習古詩,讓孩子們喜歡古詩。我在講這一課時就想;要讓學生更加走近古詩,古詩跟我們并不遙遠,不是那么艱澀難懂,遙不可及的。就像這首古詩意思簡潔容易理解,表現(xiàn)詩人和好朋友汪倫的深情厚誼,如果按部就班的朗讀,講解,背誦。學生沒有那么大的興趣,但是加入了古詩新編的內(nèi)容,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要學會編新詩必須先掌握古詩的結(jié)構(gòu),意思。所以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古詩詩意,相信孩子們一定理解了詩意,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做古詩。教無定法,只要學生接受,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只要孩子們能夠?qū)W完之后有所收獲,這就是一節(jié)好課。我現(xiàn)在也終于知道古詩怎么講了,一般要經(jīng)歷四個步驟:導入、初步感知古詩意思、細讀古詩,想像意境、拓展延伸。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教學《贈汪倫》理解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解釋有關詞語和詩句,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過程:
1、揭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詩,了解了不少詩人,誰能說說你知道的著名詩人(陸游,李白等)。
師: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唐代)板書:
我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指名和集體背誦,師略加敘述詩表現(xiàn)的意境。
師: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又一首詩《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了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師:看課題,誰贈什么給誰?(李白贈詩給汪倫)。
師:什么叫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是一種舊詩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
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這首詩——生齊讀《贈汪倫》。
二、解詩。
教師范讀,指名學生試讀,齊讀。
逐詞逐句解釋。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這句詩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剛剛要走。
生:忽——忽然;聞——聽到;踏歌——用腳步打節(jié)拍,邊走邊唱。
師:什么叫“踏歌”,歌唱時從腳踏地作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倫當時踏歌是怎樣的節(jié)拍與聲調(diào),等會作討論。
生:這句詩的意思—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合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是汪倫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誼,感情。
連詞解句意整句詩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自己說說詩的意思,指名說。
三、了解詩的意思。
師:汪倫對李白情誼僅僅表現(xiàn)在“送別”上嗎?
生:表現(xiàn)在汪倫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可以想象,當時李白聽到汪倫帶領男女老少踏歌前來送別時,心情何等激動,因而當即賦詩贈送,那么汪倫“踏歌”時是什么樣的節(jié)拍?又是什么樣的歌聲?我們來討論一下。
生:汪倫可能用一種較緩慢的腳步,較凄涼的聲音。因為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別了,
生:……急促……高亢……,因為約定的時間快到了。
生:……較快……宏亮……,雖是送別,還會有相逢機會。
師:我傾向于用較快的節(jié)拍,宏亮的聲音。這種推想,因為李白的贈詩中沒有傷感的情緒,而且插圖上李白的表情也沒有傷感的表現(xiàn),可以證明這種推想是正確的,本詩雖寫的是與友人分別,卻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詩特有的風格。
齊讀本詩。
生:用上“哪怕……也”解釋,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用上“就算……也”解釋:就算……也……。
生:用上“縱使……也”解釋:縱使……也……。
生:感嘆句解釋: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用反問句……那里比得上……呢?
……怎么比得上……呢?
生:還可用設問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四、了解本詩的寫作方法。
師:桃花水有千尺深嗎?(沒有)。
師:這是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張。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整句又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七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古詩《贈汪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認識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乘”“舟”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的背誦詩句。
3、體會詩人和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懂得珍惜友情。
3、簡介汪倫。汪倫是人名誰來叫一叫。知道汪倫嗎?汪倫是唐朝荊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安徽涇縣人,他是個釀酒師,也是個有名的歌手,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
4、簡介李白。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對李白了解多少?(李白詩寫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傳到宮里面去寫詩給皇帝看,用現(xiàn)在的話說,李白是唐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5、理解詩題?,F(xiàn)在知道詩題的意思了嗎?齊讀詩題。
李白為什么要寫詩送給汪倫呢?這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想聽嗎?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覽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jié)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你喜歡游覽嗎?我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歡喝酒嗎?我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滓豢?,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墒堑搅四抢?,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連忙解釋說:“十里桃花指十里外的桃花潭,萬家酒店指一個姓萬的人開的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會不會生氣,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和風趣逗得哈哈大笑,兩人一見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樣。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他們一起飲酒做詩,短短幾天里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當李白將要出發(fā)時,汪倫帶了全村人用踏歌聲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做了一首詩——《贈汪倫》。
1、想讀讀李白寫的這首詩嗎?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書本翻到116頁,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通順。
2、學生自讀詩句,
3、通過不同形式地朗讀,熟讀成誦。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小朋友,讀著讀著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1、學習“踏歌”讀一讀這個詞語,你在什么時候聽到過這個“踏”它跟腳有關,難怪它是足字旁。在這里“踏歌“就是一邊用腳打著拍子,一邊唱歌的意思。邊舞邊唱的意思你要離開這兒了,你的好朋友帶著全村人用這么獨特而又隆重的方式為你送行,你有什么感受呢?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詩句。
2、多元理解“忽聞””忽聞”是什么意思
李白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第一句。(驚喜)
3、學習“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李白的心情除了驚喜還有什么?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對這句詩包含了李白對汪倫的濃濃情意,李老師把它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上,請小朋友把117頁認認真真地補充完整。
為什么說“千尺桃花水”不及“汪倫送我情”?
是呀!千尺深的桃花水怎么能比得上汪倫前來送行的情意呢?李白聽到踏歌聲,對著邊舞邊唱的好友,心中不禁涌起兩句——生朗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面對著好友,李白想起了昨日種種,想起了汪倫的'盛情款待,想起了兩人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于是,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脫口而出這樣的兩句——生深情朗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此時的李白,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千言萬語凝聚成這樣的兩句——生再次用心吟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同學們,我感受到你們是用心讀的,看來,最美的朗讀就是帶著自己真情實感的朗讀。人間最美是真情,人間最深是感情哪!輕輕地起立,讓我們和李白一起把這首詩送給汪倫。師生一起朗誦整首古詩。
聽著你們的朗讀,李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一讀,師范讀。指名讀
背誦詩句。
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
古代呀,送別詩特別多,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也很多,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泛起《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齊讀古詩。
“舟”的筆順是怎樣的?認真書寫。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八
1.培養(yǎng)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讓學生經(jīng)歷策劃、準備、實施、展示、交流的全過程,再次感受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師:人們都說黑板報是一個班級的窗口。我們班的黑板報太老了,班委會決定辦一期反映祖國美麗風景的黑板報。也好讓大家能透過這個窗子來了解祖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這期黑板報我們怎么辦。看那個小組想的全面,介紹的具體。
出示題目要求。(書上的五條)。
二、各小組準備。
1、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動手先在紙上創(chuàng)作。
3、選一名中心發(fā)言人匯報本小組的成果。
1、各組派代表邊說邊演示。其他學生可以適時提問,小組成員也可以補充。
2、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小組、最佳表達小組。
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適時引導學生用普通話交流,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語言完整,能準確表達自己或小組的意思。同時滲透本單元的文化主題,達到課程資源的整合。以自己班為切入點,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全面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競爭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調(diào)動。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九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nèi)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nèi)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nèi)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
這部分內(nèi)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nèi)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nèi)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jié)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jié)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ǔ鍪菊n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nèi)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jié):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jīng)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jié)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
出示太陽圖:請學生主說說夏天的太陽是怎么樣的?比比誰說得好。
2、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課文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3、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試讀,齊讀。
4、想象說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在太陽底下暴曬的動物和會怎么樣呢?請你舉例說一說。
5、我們一起看課文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你的感想。
6、學生交流:
1)指名說,結(jié)合學習生字:柳、卷、烤,注意柳右半部分的寫法。
柳葉打卷。
小花低頭。
湖水烤熱。
小魚煮熟。
2)這些動物、植物會說些什么呢?
3)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你有什么問題嗎?
7、太陽烤得萬物無精打采,怎么辦呢?
讀一讀蜻蜓低飛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好消息”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說一說誰聽了會怎么樣?學習生字“蜻、蜓、圈”
8、指導朗讀,就要下雨了要讀出歡快、高興的語氣。
9、齊讀課文第1、2兩節(jié)。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調(diào)查,收集和整理過程,并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四季的劃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節(jié)。
教學重點:
1、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用方塊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結(jié)果。
3、采用不同的調(diào)查方法。
4、比較、分析、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1、采用不同的調(diào)查方法。
2、能對調(diào)查的時間做出合理的推斷。
教具準備:
1、在小黑板上寫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備掛在黑板上使用。
2、日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今天是幾月幾日?有今天過生日的同學嗎?
3、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誰來說說?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學生日在什么季節(jié)?該怎么辦呢?
二、玩中學。
1、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你知道是什么季節(jié)嗎?
2、分一分。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匯報討論結(jié)果。
(3、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四季的劃分?
3、調(diào)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調(diào)查同學們的出生季節(jié)。
(2)小組交流:怎樣收集和整理調(diào)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
4、涂一涂。
在統(tǒng)計表格中涂色,整理數(shù)據(jù)。
5、說一說。
(1)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2)夏季和冬季過生日的同學有幾名?
(3)如果你們班某個同學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
(4)從圖中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三、全課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統(tǒng)計的作用可大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用統(tǒng)計呢?
四、布置作業(yè)。
1、調(diào)查一下你們村里,有多少學生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2、一個季度有多少個月?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二
(二)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內(nèi)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三
我班學生整體智力水平偏低,學習刻苦。根據(jù)這一學情特點,我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教學分為了兩課時,本節(jié)課主要講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數(shù)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yún)⒓舆@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jié)果,并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余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余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余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余。板書:剩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nèi)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shù)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nèi)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diào)用省略號表示剩余。剩余的個數(shù)叫余數(shù)。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diào)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shù)。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jù)圈的結(jié)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jié)果。
四、課堂小結(jié)。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四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nèi)容。
2.能正確回答課后習題。
能力目標。
反復練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和自學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知道春雨對植物的生長有哪些益處,教育學生積極參加種樹種花,綠化、美化祖國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通過自由練讀、游戲朗讀、聽老師范讀等方式使學生讀通順課文,并讀出感情。
教學準備。
幻燈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
1.你們見過春天下雨嗎?
它和夏天的雷陣雨有什么不同?
請說說它的樣子。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出示課題。板書:春雨。
3.簡單提示課文內(nèi)容。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因為春雨使萬物復蘇,大地回春,因而人們喜愛春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能讓我們知道春雨對農(nóng)作物有什么好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兩類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讀音并加以輔導。
3.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思考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2.指名朗讀第一小節(jié)。(從開始到飄飄灑灑)。
小組討論。向班內(nèi)匯報。(沙沙介紹了春雨聲音,是那么輕柔、悅耳。不像夏天的暴雨嘩嘩嘩的。)。
(還介紹了春雨的`樣子,細細的密密的像牛毛一樣。用牛毛的細、多來比喻春天的春絲。
(春雨下降時非常好看,輕輕地在空中飄揚,慢慢落下來。)。
3.把春雨的聲音、樣子和怎樣飄落連起來說一說。
4.齊讀這一小節(jié)。
5.學習第二小節(jié)。(從飄在果林喚醒青蛙)。
6.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共四個分句。小組討論:春雨都落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了什么變化?向班內(nèi)匯報。
(春雨落在果林、樹梢、田野、池塘。變化:桃花紅了;柳芽綠了;莊稼生長了;青蛙睡醒不冬眠了。)。
教師講解:點紅的意思是春雨灑落到桃花上,一朵一朵粉紅的桃花開放了。染綠是春雨灑落到柳枝上,使柳枝長出嫩綠的小葉。滋潤是春雨落在田地里,莊稼喝足了水,茁壯生長。春雨落在池塘,把青蛙喚醒不再冬眠了。
7.指導學生說一說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說說這兩小節(jié)的意思。
2.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從淋濕末句)。
3.小組討論:淋濕,沾濕的意思。我她我們指的是誰?
在雨中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為了綠化祖國,他們不怕雨淋,抓住時機植樹。)。
蒙蒙,細小的雨點。
4.把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教師小結(jié):春雨是喜人的,它使萬物復蘇,勃勃生機,它的降臨使大地春回。
二、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指導朗讀。
詩的開頭與結(jié)尾都用春雨沙沙,讀時聲音要輕柔,想象春雨飄落的樣子。每小節(jié)之間要稍作停頓。讀時要讀出對春雨喜愛之情。
2.指導背誦。熟讀自然成誦,個人自讀自背。小組背誦、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重點認寫以下幾個字。
灑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三點水,右邊是東西的西。里面不可加橫,加橫念酒了。寫西字時要扁一些。
染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這樣記:染東西要用水,左邊氵,使物品上色要多次染,所以右上是九字。
醒字左半部是酒字的右半部酉,不要忘掉里面的小橫。
帽字左窄右寬。右半部的冒不要寫扁。
蒙字,冖下面有小橫,千萬別丟掉。
四、做詞語搭配的練習。
1.先讀詞匯??上茸x左邊,再讀右邊。
2.思考:哪些詞語可以互相搭配。輕聲讀讀。
3.用筆連線,再讀讀,看是否正確。
4.在班內(nèi)朗讀,進行訂正。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五
《特別的作業(yè)》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文章淺顯易懂,有很多對話描寫。課文通過學生們完成老師布置的特別的作業(yè)找春天,了解了小麗的作業(yè)——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另外,小麗的做法還啟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獨立思考。而小龍在小麗的啟發(fā)下,也明白了小蜜蜂也是有生命的,等展示完作業(yè)之后就放掉它。這是一篇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要與自然和睦相處,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的好教材。
二年級的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還較差,但他們想像力豐富。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并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通過說話、寫話的訓練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
4、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具準備】:花瓣式詞語卡片、笑臉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剛剛老師看到同學們做的作業(yè),做的很工整,誰來跟老師說說,你們回家都什么作業(yè)啊?(出示詞語:一項作業(yè)、布置)。
1、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板書課題:特別的作業(yè))。
2、誰能給特殊找個近義詞。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計:作業(yè)怎么會是特別的?特別的作業(yè)是什么?
4、師: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讀讀這一自然段。
b、(指名讀)誰愿意用響亮的`聲音來幫老師布置這項作業(yè)。
5、有什么特別的嗎?
4、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給他們排著隊伍出來了,我們一來讀讀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鉛筆盒里的蘭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裝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師生合作讀,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動詞也學著后面的句式一樣放在前面呢?該怎么改同座討論一下吧!
1、文章的那幾個自然段是關于小麗的作業(yè)呢?請同學翻開書自由讀讀課文。
2、哇!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發(fā)現(xiàn)剛才四種作業(yè)一個自然段就介紹完了,可現(xiàn)在小麗的一種作業(yè)就用了4個自然段來介紹,看來課文有的介紹的很簡單,有的介紹的詳細。
3、(分角色讀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嗎?為什么沒有摘而是畫,直接摘一朵玉蘭花多簡單呀!
1、我們再來看看小龍的作業(yè)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讀課文)。
2、這是你找到的春天嗎?
3、你覺得小龍是個怎樣的孩子?
4、你能把小麗和小龍的作業(yè)也學著上面的句式,送到隊伍當中去嗎?
5、自由讀句式,你覺得誰的作業(yè)做得最好,
6、是啊,那些紫丁香、楊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麗和小龍的作業(yè)不僅能代表春天,還表示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愛,難怪于老師說······(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7、(貼笑臉)老師笑了,今天小朋友們表現(xiàn)的這么棒,胡老師也笑了。
1、(出示配音樂的春天美景)春天到處生機勃勃,桃花開了········。
2、你們喜歡春天嗎?老師也很喜歡,有開在上坡的桃花(老師根據(jù)圖片示范句式)。
3、老師送給你們幾幅圖片,誰也來學著句式說說:有的。
2、師巡視指導。
3、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作業(yè),老師給予評價。
一朵花的圖片。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六
1.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fā)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例題的主題圖。
提問: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繼續(xù)教學例題。
(1)談話:求“買的民間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談話:個位上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辦?
(2)學生撥算珠計算。
可以自己計算,也可以與同學合作。
(3)聯(lián)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先在小組內(nèi)研究計算方法,再在班內(nèi)交流。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4)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讓學生一起驗算。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在班內(nèi)匯報,讓學生寫出計算的豎式,指著豎式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
3.小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時板書課題。
三、鞏固深化,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于已發(fā)現(xiàn)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談話:勤勞的啄木鳥,看到大家認真的計算每一道題,也想來和你們一起學習呢。(出示第一題)。
請你做一次醫(yī)生,幫他們治病。
你能幫啄木鳥指出題中錯誤在哪里嗎?先自由說。
其他樹的毛病出在哪兒?你能幫忙找出來嗎?
匯報核對。
再同桌交流:在減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1)請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獨立做題。
3)指名三人板演,每人做一道題。
全班訂正交流,比較每組兩題的不同點。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圖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圖你了解什么情況?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同桌互說,匯報。
四、總結(jié)評價,點撥學法。
談話:小朋友,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七
1、認識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插圖,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掌握7個字的音、形、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3、結(jié)合插圖,體會詩中的趣味,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們喜歡春天嗎?
2、誰能背出有關春天的詩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詠柳》。
板書課題:《詠柳》。
齊讀課題,師注意正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注意字音。
2、師逐句領讀古詩。
3、學生同桌之間讀古詩。
4、指名讀古詩。
(三)學習生字。
1、讀詩的題目,學習生字“詠柳”。注意“柳”的筆順。
2、同偏旁識字?!熬G”“絳”
3、區(qū)別字識字。
(四)反復誦讀,體味情感。
1、學生自己練習讀古詩。
2、指導學生借助插圖及注解理解詩句的意思。
3、指名讀古詩,引導學生根據(jù)古詩的意思,讀出古詩的韻味。
4、同桌互相評讀。
5、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誦讀。
6、指導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
2、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或指名讀詞語。
2、朗誦古詩。
二、仔細品味,指導朗讀。
1、指名讀。
2、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讀。
3、配樂朗讀。
三、學習《詠柳》。
1、出示柳樹的圖片,仔細觀察,說說它的樣子。
2、找一找詩中對柳樹整體形態(tài)描寫的句子。
3、把第一句不理解的畫下來。
4、討論解決。“絲”“絳”
5、試著說一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體會這是一個比喻句。
6、詩中有一個問句把它畫下來。
7、試著說一說第二句詩的意思。想象一下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8、整體感知詩歌。說一說詩中描繪的景象。
9、配樂朗讀詩歌,在頭腦中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10、根據(jù)你對古詩的理解為古詩配一幅畫。
11、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么畫?
四、背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1、寫詞語。
2、請你背一背《詠柳》。
3、請你利用周末到湖邊、池塘邊,觀察春天的景象然后記在日記上。
六、板書設計: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一
師:剛才這堂課因為詩歌的情感比較沉重,杜甫的詩的最大特點,有人說是沉郁頓挫,是不是?杜甫他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同學們剛才學得也比較凝重,學得非常沉重。下面幾首詩我們要比較活潑一點。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板書:送別)他們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補充板書:送別組詩)今天這堂課呢,孫老師要帶大家學習第一組詩,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師生齊讀)送別組詩。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先學第一首(屏幕出現(xiàn)《贈汪倫》并配樂),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齊答)李白。
師: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你說。
生:汪倫是個鄉(xiāng)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歡寫詩,可是他自己不會寫。
生:(齊聲大聲答)李白。
生:他是寫了一封信給李白,上面寫著他那邊有十里桃花,還有萬家酒店,李白很喜歡喝酒,所有就來了。
生:(齊答)沒有。
師:他就欣然住在汪倫家里,和汪倫飲酒談詩,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的,詩的意思你們會解釋嗎?
生:(齊答)會。
師:誰來說說看?這首詩比較好懂的,我請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試一試。
生:李白乘舟將要離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不過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超。
師:馮超同學基本解釋的準確,90%,老師不講能夠理解90%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張大一點,聲音響亮一點,自信一點,就更棒了!我們掌聲給他好不好?相信馮超下面的發(fā)言會更精彩,請坐。
生:(齊答)好!(掌聲響起)。
師:誰再來解釋一下《贈汪倫》?你來。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一陣陣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趙婷婷。
師:趙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經(jīng)達到98%了,我們掌聲獻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生小組討論。)。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給我的情意?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離開汪倫,他為什么要離開汪倫呢?
生:我的問題是汪倫把李白騙過去,為什么他們還能成為好朋友?
生: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生:(齊答)不會。
師:你肯定在家里就要這樣送了,是不是。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幾個人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教師在其中一組學生中小聲提出問題。)。
生:因為這里有汪倫和李白的美好回憶。
師:什么回憶?為什么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為他們在這里相遇。
生:馮松。
師:這是馮家的觀點,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給李白留下難忘的印象。馮家的觀點。
生:有可能是李白沒有告訴汪倫,而后來汪倫知道就急匆匆地趕到桃花潭送他。
師:說明李白是不辭而別,汪倫知道這個情況后匆忙來送。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暢。
師:徐暢,這是徐家的觀點。不同的,我就喜歡聽到不同,看你們的小腦袋瓜聰明不聰明。你說。
生:我的觀點是:我們一般送親人是在家里送,汪倫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別安排走的時候送,這樣給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讓他記住汪倫這個朋友。
師: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濤杰。
師:殷濤杰,殷家的觀點是什么觀點。你們聽聽看,故意在家不送,讓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趕來還要踏歌相送,給李白終身難忘的印象,給李白一個驚喜。
師:殷濤杰,真是大腦袋,大腦發(fā)達,這個想象超出一般。你說說看。
生:可能是因為李白喜歡喝酒,而汪倫又是釀酒的,他在家里特地為李白釀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釀好,急急忙忙地給李白送了過去。
生:張。
師:張,這是張家的觀點,又是一種奇特的觀點。你說。
生:我認為是他們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倫給他準備了一桌宴席給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時候,就在那個里面給他送行了。
師:已經(jīng)在酒店送過行了?
生:對,然后就在那邊拍打唱歌。
生:莜玲瑩。
師:莜玲瑩,給莜玲瑩掌聲,(掌聲響起)莜家人就是聰明。還有不同的觀點?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來,這個天下第一的人再說一個。
生: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李白的名氣很大,所以汪倫想組織一個很大活動來告別李白。
生:(齊聲答)坐不住。
生:(齊聲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誦。)。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一下。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師:我只看到一個搖頭晃腦的晃起來了,你們太拘謹一點,還可以放開一點嗎?看我這里,能不能背下來。不看屏幕上的,看著我這,《贈汪倫》你們可以動起來,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誦。)。
師:請坐,這首詩是誰送誰呀?
生:(大聲答)汪倫送李白。
師: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生:(齊聲答)踏歌相送。
師: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板書:以歌相送)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生:(齊聲答)詩人。
生:(齊聲答)孟浩然。
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笔裁匆馑??解釋,你來。
生:(一女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斷斷續(xù)續(xù)答)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在春天的時候要去揚州。
師:在什么時候?在煙花三月,在繁花似錦的時候,在這么好的季節(jié)要乘船到揚州去。請坐?!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笔裁匆馑迹磕銇?。
生:朋友的小舟離我越來越遠,我只看見那長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邊流去。
師: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駛越遠,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邊,它流去的水嗎?還流去了什么?帶去了我對孟浩然的思念,帶去了朋友的友情,這種思念啊,就像滾滾的長江水一樣永不停息。你說李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著詩人孟浩然離去,看了多長時間?你說說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來。
師:你說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要根據(jù)詩來想象,不能離開詩。你說。
生:我根據(jù)“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句話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沒有了影子之后才離開的。
生:可能接近半個鐘頭。
師:半個鐘頭,有不同的嗎?你說。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
師:看了半天,你認為呢?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多。
師:半天多,那個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過頭就走了呢?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還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見長江天際流?!彼€在那里看那長江水滾滾流向天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指名)你這樣送過客人嗎?實話實說。
生:我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我也沒有??纯蠢畎缀兔虾迫坏母星樯畹绞裁闯潭攘??讀。
(生齊聲朗讀。)。
師:非常整齊,非常響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誰來像李白那樣吟誦一下?莜同學,剛才發(fā)言最漂亮的莜同學。
(莜同學高聲地朗讀)。
師:掌聲給莜同學。(掌聲響起)你的嗓音非常好聽,讀得也非常響亮,如果你能讀得適當再含蓄一點,(教師示范前兩句)我相信你能讀好,我們掌聲給她。(掌聲又響起)。
(莜同學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示意語速減慢。)。
師:進步了,掌聲給她。
(掌聲再次響起)。
師:(教師范讀最后兩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點?你來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誦一下。
(生紛紛坐在座位上搖頭晃腦地吟誦。)。
師:(指名)你的頭搖得最好,我們給掌聲他。(掌聲響起)但是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話筒就跟不上了。(全體學生笑起來)。
生:(搖頭晃腦地)有感情地朗讀。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生:是用目送。
師: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這場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第三首《別董大》(屏幕出現(xiàn)《別董大》)。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想不想讀?
生:(齊聲答)想。
師:大聲讀,齊讀。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高適是唐朝著名的什么詩人?知道嗎?邊塞詩人。他一個好朋友著名的琴師叫什么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適,朋友聚會終有一別,那一天,董大要離開高適了,是在什么樣的天氣呢?“千里黃云白日曛”
烏云滾滾遮天閉日大雪紛飛?!氨憋L吹雁雪紛紛”
生:心里感到沉悶。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難過。
生:傷心。
生:(齊聲答)不會。
師:作為好朋友能這樣讓他走嗎?
生:(齊聲答)不能。
師:于是好朋友說了句什么話?讀。
(生齊讀三、四句)。
師:什么意思?
生:不要擔心路上沒有知音,因為天下很多人都認識你。
師:(指名問)你說說看這句話什么意思?“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不要擔心前面的路程里,沒有一個知己,天下人都認識你。
生:他的心情從黑暗一下子轉(zhuǎn)到喜悅。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點放松。
師:放松,你說。
生:他的心情可能變得開朗起來了。
師:變得開朗起來了。對呀,這樣的千里黃云、這樣的白雪皚皚,對于董大來說都變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歡快地、喜悅地、開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長程。高適是用什么來送別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嗎?是歌送嗎?是用什么來送他的?你說。
生:語言。
師:是用暖人的話語來送別朋友的。(板書:話)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話語,人聽了之后就像一陣熱浪涌上心頭。讀《別董大》。
(生齊讀)。
師:好!拿起第四首詩,發(fā)給你們的講義《渭城曲》,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放開聲讀。
(生自由地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讀一讀,你來。
生:大聲地朗讀。
師:你把這首詩的解釋再讀一讀。
生:(看著講義)大聲地朗讀解釋。
師:請坐,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渭城曲》齊。
(生齊讀)。
師:這首詩中王維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
生:(低聲)酒。
師:大聲說。
生:(大聲)酒。
生:真情。
生:(齊聲大聲說)喜歡。
師:請你選擇一首讀給我聽,或者背給我聽,自己選一首。
(生自由的朗誦)。
師:誰來?勇敢的孩子?(面帶微笑地說)誰沒有發(fā)過言的,把手舉高一點,把手搖一搖。告訴我你沒有發(fā)過言,好多人都發(fā)過言的,你還再搖嘛?。ㄖ该f)你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背一首。
師:好,誰還要來吟誦一首。(指名說)你來吟誦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誦《渭城曲》。
師:好。我們這樣來連誦一下,把書放下,我誦上句,你們誦下句,你們說好不好?
生:(齊大聲地說)好!
(師生互動,吟誦了《渭城曲》和《贈汪倫》這兩首詩)。
(生竊竊私語)。
師:誰來送送我?你用什么方式來送我?(向一位男同學走去)(舉起大拇指,笑著說)重情意,夠朋友。你來。
生:孫老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們會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見面的。
師:相信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握個手,(師生握手)請坐。
師:(指名問)你怎么送別我?又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孫老師,你不僅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知己,我們會永遠記著你。
師:謝謝,謝謝,稱我是他的知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坐。朋友,握個手。(師生握手)。
師:(指名問)你準備怎樣送別孫老師。
生:孫老師,緊緊地握一下手,(師生握手)。
師:用握手的方式來送別。握了又握,握了又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體學生大笑。)。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二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lián)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黃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北風吹雁雪紛紛??蜕崆嗲嗔?。
孤帆遠影碧空盡,莫愁前路無知己,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天下誰人不識君!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jié):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三
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時,結(jié)識了汪倫并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前來送行,不但沒有傷感的情緒,反而是歡歡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為,李白把汪倫看作最好的朋友,寫下了此詩,以表達兩人之間的友情。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二年級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更多教學設計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意。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課件、學生課前搜集送別詩
古詩《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時,結(jié)識了汪倫并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前來送行,不但沒有傷感的情緒,反而是歡歡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為,李白把汪倫看作最好的朋友,寫下了此詩,以表達兩人之間的友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 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板書課題。(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讀課題。認讀“贈”,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
6、談對題目的理解。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出示四個生字,學生指名認讀。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價字音。齊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邊讀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
2、同組的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
前兩行:
a、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c、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e、指名讀前兩行。
后兩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嗎?(夸張,說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從中你感覺到些什么?
c、自由讀后兩句,讀出兩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4、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5、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6、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同學們也找了許多。交流送別詩。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四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教材簡介】。
《贈汪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六組課文中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這首詩主要敘述李白離開桃花潭時,他的好友汪倫來送別的情景,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zhì)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
學習本課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感受友情的珍貴,懂得珍惜友情之外,還想通過其他幾首送別詩的展示讓學生再次領略這種詩體的風格,希望做到精讀一首《贈汪倫》,拓展延伸一組送別詩,豐富學生文化底蘊。
【教學理念】。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詩詞的教學要求“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我的教學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為主導思想,所以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主,初讀古詩,感知友情;再讀課文,感受告別之情;三讀詩文,體驗深情厚意。
【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活潑好動,注意的持久性較差,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占優(yōu)勢,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響比較大。
2、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閱讀資料進行簡單分析,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3、學生對送別詩的認識還不多,對深刻的朋友體驗不深,希望通過層層引導激發(fā)對友情的深入感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贈、汪、舟、欲、踏、潭”等六個生字,會寫“舟、乘、汪”三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初步感知送別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對詩的感悟也層層遞進,真正讀懂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友情的珍貴,懂得珍惜友情。
【教學重點】。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三個字。
2、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懂得友情的珍貴。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懂得友情的珍貴。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環(huán)境。
資源準備:教學ppt。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理解詩題。
1、學生齊朗讀。
2、簡單介紹李白。
3、解題。
二、初讀古詩,感知友情。
1、提讀書要求,學生自由讀詩。
2、請個別同學朗讀。
3、齊讀。
4、認識生字。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五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創(chuàng)作。
創(chuàng)造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學生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學生開始作業(yè)。
教學總結(jié):
古詩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怎么教都要在學生理解原詩的基礎上進行。古詩先要誦讀,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古詩情感,編寫故事。還可以吟唱古詩,打著節(jié)拍唱誦古詩,詩配畫,詩配樂這些學習古詩的形式都可以讓我們很好的學習古詩,讓孩子們喜歡古詩。我在講這一課時就想;要讓學生更加走近古詩,古詩跟我們并不遙遠,不是那么艱澀難懂,遙不可及的。就像這首古詩意思簡潔容易理解,表現(xiàn)詩人和好朋友汪倫的深情厚誼,如果按部就班的朗讀,講解,背誦。學生沒有那么大的興趣,但是加入了古詩新編的內(nèi)容,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要學會編新詩必須先掌握古詩的結(jié)構(gòu),意思。所以不需要過多的講解古詩詩意,相信孩子們一定理解了詩意,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做古詩。教無定法,只要學生接受,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只要孩子們能夠?qū)W完之后有所收獲,這就是一節(jié)好課。我現(xiàn)在也終于知道古詩怎么講了,一般要經(jīng)歷四個步驟:導入、初步感知古詩意思、細讀古詩,想像意境、拓展延伸。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教學《贈汪倫》理解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解釋有關詞語和詩句,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過程:
1、揭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詩,了解了不少詩人,誰能說說你知道的著名詩人(陸游,李白等)。
師: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唐代)板書:
我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指名和集體背誦,師略加敘述詩表現(xiàn)的意境。
師: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又一首詩《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了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師:看課題,誰贈什么給誰?(李白贈詩給汪倫)。
師:什么叫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是一種舊詩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
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這首詩——生齊讀《贈汪倫》。
二、解詩。
教師范讀,指名學生試讀,齊讀。
逐詞逐句解釋。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這句詩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剛剛要走。
生:忽——忽然;聞——聽到;踏歌——用腳步打節(jié)拍,邊走邊唱。
師:什么叫“踏歌”,歌唱時從腳踏地作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倫當時踏歌是怎樣的節(jié)拍與聲調(diào),等會作討論。
生:這句詩的意思—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合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是汪倫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誼,感情。
連詞解句意整句詩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自己說說詩的意思,指名說。
三、了解詩的意思。
師:汪倫對李白情誼僅僅表現(xiàn)在“送別”上嗎?
生:表現(xiàn)在汪倫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可以想象,當時李白聽到汪倫帶領男女老少踏歌前來送別時,心情何等激動,因而當即賦詩贈送,那么汪倫“踏歌”時是什么樣的節(jié)拍?又是什么樣的歌聲?我們來討論一下。
生:汪倫可能用一種較緩慢的腳步,較凄涼的聲音。因為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別了,
生:……急促……高亢……,因為約定的時間快到了。
生:……較快……宏亮……,雖是送別,還會有相逢機會。
師:我傾向于用較快的節(jié)拍,宏亮的聲音。這種推想,因為李白的贈詩中沒有傷感的情緒,而且插圖上李白的表情也沒有傷感的表現(xiàn),可以證明這種推想是正確的,本詩雖寫的是與友人分別,卻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詩特有的風格。
齊讀本詩。
生:用上“哪怕……也”解釋,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用上“就算……也”解釋:就算……也……。
生:用上“縱使……也”解釋:縱使……也……。
生:感嘆句解釋: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用反問句……那里比得上……呢?
……怎么比得上……呢?
生:還可用設問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四、了解本詩的寫作方法。
師:桃花水有千尺深嗎?(沒有)。
師:這是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張。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整句又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七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古詩《贈汪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認識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乘”“舟”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的背誦詩句。
3、體會詩人和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懂得珍惜友情。
3、簡介汪倫。汪倫是人名誰來叫一叫。知道汪倫嗎?汪倫是唐朝荊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安徽涇縣人,他是個釀酒師,也是個有名的歌手,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
4、簡介李白。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對李白了解多少?(李白詩寫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傳到宮里面去寫詩給皇帝看,用現(xiàn)在的話說,李白是唐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5、理解詩題?,F(xiàn)在知道詩題的意思了嗎?齊讀詩題。
李白為什么要寫詩送給汪倫呢?這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想聽嗎?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覽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jié)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你喜歡游覽嗎?我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歡喝酒嗎?我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滓豢?,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墒堑搅四抢?,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連忙解釋說:“十里桃花指十里外的桃花潭,萬家酒店指一個姓萬的人開的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會不會生氣,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和風趣逗得哈哈大笑,兩人一見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樣。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shù)氐拿絼倬?。他們一起飲酒做詩,短短幾天里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當李白將要出發(fā)時,汪倫帶了全村人用踏歌聲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做了一首詩——《贈汪倫》。
1、想讀讀李白寫的這首詩嗎?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書本翻到116頁,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通順。
2、學生自讀詩句,
3、通過不同形式地朗讀,熟讀成誦。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小朋友,讀著讀著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1、學習“踏歌”讀一讀這個詞語,你在什么時候聽到過這個“踏”它跟腳有關,難怪它是足字旁。在這里“踏歌“就是一邊用腳打著拍子,一邊唱歌的意思。邊舞邊唱的意思你要離開這兒了,你的好朋友帶著全村人用這么獨特而又隆重的方式為你送行,你有什么感受呢?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詩句。
2、多元理解“忽聞””忽聞”是什么意思
李白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第一句。(驚喜)
3、學習“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李白的心情除了驚喜還有什么?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對這句詩包含了李白對汪倫的濃濃情意,李老師把它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上,請小朋友把117頁認認真真地補充完整。
為什么說“千尺桃花水”不及“汪倫送我情”?
是呀!千尺深的桃花水怎么能比得上汪倫前來送行的情意呢?李白聽到踏歌聲,對著邊舞邊唱的好友,心中不禁涌起兩句——生朗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面對著好友,李白想起了昨日種種,想起了汪倫的'盛情款待,想起了兩人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于是,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脫口而出這樣的兩句——生深情朗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此時的李白,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千言萬語凝聚成這樣的兩句——生再次用心吟誦——“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同學們,我感受到你們是用心讀的,看來,最美的朗讀就是帶著自己真情實感的朗讀。人間最美是真情,人間最深是感情哪!輕輕地起立,讓我們和李白一起把這首詩送給汪倫。師生一起朗誦整首古詩。
聽著你們的朗讀,李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一讀,師范讀。指名讀
背誦詩句。
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
古代呀,送別詩特別多,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也很多,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泛起《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齊讀古詩。
“舟”的筆順是怎樣的?認真書寫。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八
1.培養(yǎng)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讓學生經(jīng)歷策劃、準備、實施、展示、交流的全過程,再次感受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師:人們都說黑板報是一個班級的窗口。我們班的黑板報太老了,班委會決定辦一期反映祖國美麗風景的黑板報。也好讓大家能透過這個窗子來了解祖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這期黑板報我們怎么辦。看那個小組想的全面,介紹的具體。
出示題目要求。(書上的五條)。
二、各小組準備。
1、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動手先在紙上創(chuàng)作。
3、選一名中心發(fā)言人匯報本小組的成果。
1、各組派代表邊說邊演示。其他學生可以適時提問,小組成員也可以補充。
2、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小組、最佳表達小組。
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適時引導學生用普通話交流,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語言完整,能準確表達自己或小組的意思。同時滲透本單元的文化主題,達到課程資源的整合。以自己班為切入點,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全面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競爭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調(diào)動。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九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nèi)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nèi)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nèi)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
這部分內(nèi)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nèi)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nèi)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jié)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jié)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ǔ鍪菊n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nèi)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jié):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jīng)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jié)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
出示太陽圖:請學生主說說夏天的太陽是怎么樣的?比比誰說得好。
2、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課文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3、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試讀,齊讀。
4、想象說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在太陽底下暴曬的動物和會怎么樣呢?請你舉例說一說。
5、我們一起看課文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你的感想。
6、學生交流:
1)指名說,結(jié)合學習生字:柳、卷、烤,注意柳右半部分的寫法。
柳葉打卷。
小花低頭。
湖水烤熱。
小魚煮熟。
2)這些動物、植物會說些什么呢?
3)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你有什么問題嗎?
7、太陽烤得萬物無精打采,怎么辦呢?
讀一讀蜻蜓低飛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好消息”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說一說誰聽了會怎么樣?學習生字“蜻、蜓、圈”
8、指導朗讀,就要下雨了要讀出歡快、高興的語氣。
9、齊讀課文第1、2兩節(jié)。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調(diào)查,收集和整理過程,并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四季的劃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節(jié)。
教學重點:
1、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用方塊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結(jié)果。
3、采用不同的調(diào)查方法。
4、比較、分析、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1、采用不同的調(diào)查方法。
2、能對調(diào)查的時間做出合理的推斷。
教具準備:
1、在小黑板上寫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備掛在黑板上使用。
2、日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今天是幾月幾日?有今天過生日的同學嗎?
3、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誰來說說?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學生日在什么季節(jié)?該怎么辦呢?
二、玩中學。
1、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你知道是什么季節(jié)嗎?
2、分一分。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匯報討論結(jié)果。
(3、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四季的劃分?
3、調(diào)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調(diào)查同學們的出生季節(jié)。
(2)小組交流:怎樣收集和整理調(diào)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
4、涂一涂。
在統(tǒng)計表格中涂色,整理數(shù)據(jù)。
5、說一說。
(1)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2)夏季和冬季過生日的同學有幾名?
(3)如果你們班某個同學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
(4)從圖中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三、全課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統(tǒng)計的作用可大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用統(tǒng)計呢?
四、布置作業(yè)。
1、調(diào)查一下你們村里,有多少學生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2、一個季度有多少個月?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二
(二)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內(nèi)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三
我班學生整體智力水平偏低,學習刻苦。根據(jù)這一學情特點,我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教學分為了兩課時,本節(jié)課主要講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數(shù)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yún)⒓舆@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jié)果,并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余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余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余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余。板書:剩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nèi)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shù)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nèi)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diào)用省略號表示剩余。剩余的個數(shù)叫余數(shù)。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diào)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shù)。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jù)圈的結(jié)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jié)果。
四、課堂小結(jié)。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四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nèi)容。
2.能正確回答課后習題。
能力目標。
反復練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和自學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知道春雨對植物的生長有哪些益處,教育學生積極參加種樹種花,綠化、美化祖國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通過自由練讀、游戲朗讀、聽老師范讀等方式使學生讀通順課文,并讀出感情。
教學準備。
幻燈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
1.你們見過春天下雨嗎?
它和夏天的雷陣雨有什么不同?
請說說它的樣子。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出示課題。板書:春雨。
3.簡單提示課文內(nèi)容。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因為春雨使萬物復蘇,大地回春,因而人們喜愛春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能讓我們知道春雨對農(nóng)作物有什么好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兩類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讀音并加以輔導。
3.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思考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2.指名朗讀第一小節(jié)。(從開始到飄飄灑灑)。
小組討論。向班內(nèi)匯報。(沙沙介紹了春雨聲音,是那么輕柔、悅耳。不像夏天的暴雨嘩嘩嘩的。)。
(還介紹了春雨的`樣子,細細的密密的像牛毛一樣。用牛毛的細、多來比喻春天的春絲。
(春雨下降時非常好看,輕輕地在空中飄揚,慢慢落下來。)。
3.把春雨的聲音、樣子和怎樣飄落連起來說一說。
4.齊讀這一小節(jié)。
5.學習第二小節(jié)。(從飄在果林喚醒青蛙)。
6.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共四個分句。小組討論:春雨都落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了什么變化?向班內(nèi)匯報。
(春雨落在果林、樹梢、田野、池塘。變化:桃花紅了;柳芽綠了;莊稼生長了;青蛙睡醒不冬眠了。)。
教師講解:點紅的意思是春雨灑落到桃花上,一朵一朵粉紅的桃花開放了。染綠是春雨灑落到柳枝上,使柳枝長出嫩綠的小葉。滋潤是春雨落在田地里,莊稼喝足了水,茁壯生長。春雨落在池塘,把青蛙喚醒不再冬眠了。
7.指導學生說一說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說說這兩小節(jié)的意思。
2.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從淋濕末句)。
3.小組討論:淋濕,沾濕的意思。我她我們指的是誰?
在雨中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為了綠化祖國,他們不怕雨淋,抓住時機植樹。)。
蒙蒙,細小的雨點。
4.把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教師小結(jié):春雨是喜人的,它使萬物復蘇,勃勃生機,它的降臨使大地春回。
二、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指導朗讀。
詩的開頭與結(jié)尾都用春雨沙沙,讀時聲音要輕柔,想象春雨飄落的樣子。每小節(jié)之間要稍作停頓。讀時要讀出對春雨喜愛之情。
2.指導背誦。熟讀自然成誦,個人自讀自背。小組背誦、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重點認寫以下幾個字。
灑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三點水,右邊是東西的西。里面不可加橫,加橫念酒了。寫西字時要扁一些。
染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這樣記:染東西要用水,左邊氵,使物品上色要多次染,所以右上是九字。
醒字左半部是酒字的右半部酉,不要忘掉里面的小橫。
帽字左窄右寬。右半部的冒不要寫扁。
蒙字,冖下面有小橫,千萬別丟掉。
四、做詞語搭配的練習。
1.先讀詞匯??上茸x左邊,再讀右邊。
2.思考:哪些詞語可以互相搭配。輕聲讀讀。
3.用筆連線,再讀讀,看是否正確。
4.在班內(nèi)朗讀,進行訂正。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五
《特別的作業(yè)》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文章淺顯易懂,有很多對話描寫。課文通過學生們完成老師布置的特別的作業(yè)找春天,了解了小麗的作業(yè)——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另外,小麗的做法還啟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獨立思考。而小龍在小麗的啟發(fā)下,也明白了小蜜蜂也是有生命的,等展示完作業(yè)之后就放掉它。這是一篇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要與自然和睦相處,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的好教材。
二年級的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還較差,但他們想像力豐富。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并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通過說話、寫話的訓練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
4、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具準備】:花瓣式詞語卡片、笑臉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剛剛老師看到同學們做的作業(yè),做的很工整,誰來跟老師說說,你們回家都什么作業(yè)啊?(出示詞語:一項作業(yè)、布置)。
1、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板書課題:特別的作業(yè))。
2、誰能給特殊找個近義詞。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計:作業(yè)怎么會是特別的?特別的作業(yè)是什么?
4、師: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讀讀這一自然段。
b、(指名讀)誰愿意用響亮的`聲音來幫老師布置這項作業(yè)。
5、有什么特別的嗎?
4、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給他們排著隊伍出來了,我們一來讀讀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鉛筆盒里的蘭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裝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師生合作讀,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動詞也學著后面的句式一樣放在前面呢?該怎么改同座討論一下吧!
1、文章的那幾個自然段是關于小麗的作業(yè)呢?請同學翻開書自由讀讀課文。
2、哇!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發(fā)現(xiàn)剛才四種作業(yè)一個自然段就介紹完了,可現(xiàn)在小麗的一種作業(yè)就用了4個自然段來介紹,看來課文有的介紹的很簡單,有的介紹的詳細。
3、(分角色讀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嗎?為什么沒有摘而是畫,直接摘一朵玉蘭花多簡單呀!
1、我們再來看看小龍的作業(yè)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讀課文)。
2、這是你找到的春天嗎?
3、你覺得小龍是個怎樣的孩子?
4、你能把小麗和小龍的作業(yè)也學著上面的句式,送到隊伍當中去嗎?
5、自由讀句式,你覺得誰的作業(yè)做得最好,
6、是啊,那些紫丁香、楊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麗和小龍的作業(yè)不僅能代表春天,還表示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愛,難怪于老師說······(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7、(貼笑臉)老師笑了,今天小朋友們表現(xiàn)的這么棒,胡老師也笑了。
1、(出示配音樂的春天美景)春天到處生機勃勃,桃花開了········。
2、你們喜歡春天嗎?老師也很喜歡,有開在上坡的桃花(老師根據(jù)圖片示范句式)。
3、老師送給你們幾幅圖片,誰也來學著句式說說:有的。
2、師巡視指導。
3、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作業(yè),老師給予評價。
一朵花的圖片。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六
1.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fā)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例題的主題圖。
提問: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繼續(xù)教學例題。
(1)談話:求“買的民間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談話:個位上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辦?
(2)學生撥算珠計算。
可以自己計算,也可以與同學合作。
(3)聯(lián)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先在小組內(nèi)研究計算方法,再在班內(nèi)交流。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4)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讓學生一起驗算。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在班內(nèi)匯報,讓學生寫出計算的豎式,指著豎式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
3.小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時板書課題。
三、鞏固深化,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于已發(fā)現(xiàn)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談話:勤勞的啄木鳥,看到大家認真的計算每一道題,也想來和你們一起學習呢。(出示第一題)。
請你做一次醫(yī)生,幫他們治病。
你能幫啄木鳥指出題中錯誤在哪里嗎?先自由說。
其他樹的毛病出在哪兒?你能幫忙找出來嗎?
匯報核對。
再同桌交流:在減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1)請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獨立做題。
3)指名三人板演,每人做一道題。
全班訂正交流,比較每組兩題的不同點。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圖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圖你了解什么情況?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同桌互說,匯報。
四、總結(jié)評價,點撥學法。
談話:小朋友,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二年級贈汪倫教案設計篇十七
1、認識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插圖,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掌握7個字的音、形、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
3、結(jié)合插圖,體會詩中的趣味,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們喜歡春天嗎?
2、誰能背出有關春天的詩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詠柳》。
板書課題:《詠柳》。
齊讀課題,師注意正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注意字音。
2、師逐句領讀古詩。
3、學生同桌之間讀古詩。
4、指名讀古詩。
(三)學習生字。
1、讀詩的題目,學習生字“詠柳”。注意“柳”的筆順。
2、同偏旁識字?!熬G”“絳”
3、區(qū)別字識字。
(四)反復誦讀,體味情感。
1、學生自己練習讀古詩。
2、指導學生借助插圖及注解理解詩句的意思。
3、指名讀古詩,引導學生根據(jù)古詩的意思,讀出古詩的韻味。
4、同桌互相評讀。
5、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誦讀。
6、指導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
2、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或指名讀詞語。
2、朗誦古詩。
二、仔細品味,指導朗讀。
1、指名讀。
2、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讀。
3、配樂朗讀。
三、學習《詠柳》。
1、出示柳樹的圖片,仔細觀察,說說它的樣子。
2、找一找詩中對柳樹整體形態(tài)描寫的句子。
3、把第一句不理解的畫下來。
4、討論解決。“絲”“絳”
5、試著說一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體會這是一個比喻句。
6、詩中有一個問句把它畫下來。
7、試著說一說第二句詩的意思。想象一下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8、整體感知詩歌。說一說詩中描繪的景象。
9、配樂朗讀詩歌,在頭腦中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10、根據(jù)你對古詩的理解為古詩配一幅畫。
11、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么畫?
四、背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1、寫詞語。
2、請你背一背《詠柳》。
3、請你利用周末到湖邊、池塘邊,觀察春天的景象然后記在日記上。
六、板書設計: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