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研究姓氏心得體會(匯總19篇)

字號:

    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將事情的經(jīng)驗和教訓銘記于心,避免重蹈覆轍。寫心得體會時,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改進。%20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從而做到以優(yōu)勢為主導,彌補劣勢。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段:介紹姓氏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姓氏是人們社會身份的重要標識,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姓氏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傳承。近年來,姓氏研究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各種姓氏數(shù)據(jù)庫和姓氏研究機構相繼建立。為了更好地了解姓氏的起源和變遷,我對姓氏研究進行了一番探索,并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個人研究的意義和方法(250字)
    個人研究姓氏的意義在于追溯個人家族的歷史和與之相關的文化傳承。在研究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文獻研究和親屬調查的方法。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我了解到姓氏的起源和分布情況。同時,我也積極探訪親屬并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姓氏的認識和傳承情況。
    第三段:姓氏研究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300字)
    在姓氏研究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首先,姓氏的起源多種多樣,有些與地理環(huán)境、氏族文化相關,有些與人物特征、官職稱號有關。其次,姓氏的傳承和變遷是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個人姓氏的起源和演變往往與歷史事件和家族關系息息相關。此外,我還發(fā)現(xiàn)了姓氏的地域分布規(guī)律,一些姓氏在某些地區(qū)集中分布,反映了地方特色和歷史發(fā)展。
    在姓氏研究中,我不僅僅是追溯家族歷史,還與親戚們產生了更深厚的情感。通過調查和交流,我了解到了不同親屬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深了對家族的認同感。同時,姓氏研究也讓我更加尊重和珍視自己的身份和家族傳統(tǒng),這對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段:姓氏研究的意義和影響(250字)
    姓氏研究不僅對個人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對社會和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姓氏研究可以幫助建立完善的姓氏數(shù)據(jù)庫,為人們提供更準確的身份認定和文化遺產保護。其次,姓氏研究可以促進不同家族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社會的凝聚力和穩(wěn)定性。最后,姓氏研究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屬的文化和歷史淵源,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第五段:總結姓氏研究的成果和展望(200字)
    通過姓氏研究,我深刻地認識到姓氏是社會和文化的獨特符號,它承載著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姓氏研究既是一種歷史追溯,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自我認同的表達。未來,我希望能夠將姓氏研究進行得更深入、更系統(tǒng)化,為個人家族和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做出更多貢獻。
    總結:姓氏研究是一項既有挑戰(zhàn)性又有意義的研究領域。通過對姓氏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更多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知識,并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屬的家族和文化的重要性。姓氏研究不僅對個人的文化認同和自我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也對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參與并重視姓氏研究,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二
    關姓的由來一直很神秘,但是百家姓中有“關”這個姓氏。我自己也姓關,所以特別想知道關姓的由來以及姓關的名人。這樣我對關心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調查。
    使用手機查找資料。
    關氏分為滿族關氏和漢族關氏。滿族關氏,原來是清朝的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在八旗中屬于鑲黃旗。而漢族的關氏則是夏朝大臣關龍逢的后代。漢族的關姓普遍比滿族關姓較多。
    關氏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比如夏朝的大臣關龍逢,也是漢族關姓的祖先。比如三國武將關羽,以及天罡星的大刀關勝。還有元末的關漢卿。關漢卿號己齋,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作家,是元朝前期的劇,文壇領袖是元雜劇的主要契機人。關漢卿的《竇娥冤》和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為元代四大悲劇。關漢卿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1、關氏分為漢族關姓和滿族關姓,漢族關姓是關龍逢的后代,滿族關姓是由清朝瓜爾佳氏演變過來的。
    2、關氏也有很多名人比如武將關羽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還有身為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這些人都被中國的建設以及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截止到xx年關氏一共150萬余人。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三
    爸爸常說,姓氏是一種文化,里面的傳統(tǒng)氣息博大精深,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于是,我對自己的姓進行了一次調查。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報刊,上網(wǎng)瀏覽,了解黃姓的來源和關于黃氏的傳說。
    2、通過多種方法,了解黃姓人口分布的情況。
    3、詢問爸爸黃姓歷史名人。
    略
    1、在我國,黃姓源遠流長,傳說伯益的后裔就有14支。春秋時期,南方楚國稱霸,只有黃、隨國敢於抗衡。公元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就是黃姓。
    2、黃姓是今中國大陸第七大姓氏,臺灣島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黃姓人口在廣東省最多,占全國黃姓人口的19%。
    3、在歷史的長河中,黃姓人才輩出,數(shù)不勝數(shù):黃興、黃飛虎、黃生、黃金榮……姓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四
    第一段:引言(大約200字)
    姓氏是每個人獨特的標志,承載著家族血脈的傳承與歷史的沉淀。研究姓氏是追尋人類歷史與文化變遷的好方法,也是了解自己家族淵源的一種途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對研究姓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研究姓氏的重要性(大約200字)
    研究姓氏意味著著眼于更廣闊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演變。通過研究姓氏,我們可以了解到姓氏的起源、含義以及相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屬家族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進而增強家族凝聚力和歸屬感。另外,研究姓氏還有助于保護家族遺產與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第三段:姓氏研究的方法與途徑(大約300字)
    研究姓氏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不同方法可以帶來不同的收獲。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家族族譜、家譜等相關文獻資料來了解姓氏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家族的歷史變遷。其次,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使用姓氏查詢網(wǎng)站、在線族譜等工具進行研究。此外,還可以參考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如姓氏研究專著、學術論文等。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屬姓氏的來龍去脈。
    第四段:研究姓氏的收獲與意義(大約300字)
    通過研究姓氏,我有幸了解到了家族的歷史悠久,祖先的智慧和付出。我發(fā)現(xiàn)家族中有不少杰出的人物和偉大的成就,這為我立下了榜樣,激勵我勇往直前。同時,我也了解到家族在歷史檔案和族譜中的記載,這使我更加自豪和有歸屬感。此外,姓氏研究還使我與更多追求同一個姓氏的人相聯(lián)系,互相交流經(jīng)驗并增進了理解。通過交流與合作,我們可以共同推進姓氏研究與傳承。
    第五段:姓氏研究的啟示與展望(大約200字)
    通過對姓氏的研究,我深切體會到了家族的傳統(tǒng)與文化的重要性。這使我更加珍惜與父輩的交流與時光,更加關注家族的傳承與發(fā)展。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xù)深入研究家族姓氏,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各種途徑向家族成員和社會大眾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參與姓氏研究相關的學術活動,與其他研究者合作,共同推進姓氏研究的發(fā)展。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淵源,還能夠為傳承、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結(大約100字)
    通過對姓氏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屬家族的傳統(tǒng)、價值觀以及家族的歷史變遷。這有助于增強家族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并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做出貢獻。盡管研究姓氏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但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心得與體會,意義重大。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五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fā)現(xiàn)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著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wǎng)查找瀏覽,了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搜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
    黃姓人口數(shù)量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2%爺爺?shù)闹v述
    黃姓族譜
    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王姓的.來源
    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瑯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六
    姓氏是人類社會傳承和記憶的重要符號,它承載著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姓氏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文明進程和社會變遷,深入探索姓氏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在我進行姓氏研究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姓氏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以下是我對姓氏研究的心得體會。
    首先,姓氏研究使我認識到自己來自于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家族網(wǎng)絡。通過研究姓氏的起源和演變,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姓氏其實是許多家族的后裔。姓氏的起源可能與祖先的職業(yè)、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等有關。通過了解姓氏的歷史背景和分布情況,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家族樹,并與更多的親屬建立聯(lián)系。這不僅為我提供了一種歸屬感,也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在家族中扮演的角色。
    其次,姓氏研究為我揭示了家族歷史中的故事和傳承。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傳統(tǒng),而這些故事和傳統(tǒng)往往與姓氏緊密相連。通過研究姓氏的起源和含義,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家族的淵源和發(fā)展軌跡。我發(fā)現(xiàn),有些姓氏在歷史上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遷徙、災害等重大事件,而這些事件對家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故事讓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族,并且感受到了家族傳承的重要性。
    同時,姓氏研究也有助于我了解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演變。每個姓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含義和象征意義。通過研究姓氏的變化和演變,我可以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脈絡和文化的變革。比如,一些姓氏在古代是貴族的象征,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它們的地位和含義也發(fā)生了轉變。這樣的研究讓我對社會和文化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使我對歷史和人類文明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
    此外,姓氏研究還有助于我了解自身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姓氏是人們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家族、地域和文化背景。我發(fā)現(xiàn),通過深入研究姓氏的歷史和文化含義,我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自己的身份。我對自己的姓氏和家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認同,同時也更加關注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和弘揚。這樣的認同感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也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家族的故事和文化傳統(tǒng)。
    最后,姓氏研究讓我領悟到家族和社會的關系。一個人的姓氏不僅是個體的象征,也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通過姓氏研究,我了解到家族和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家族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而姓氏是連接個體和社會的橋梁。我明白了個體所扮演的角色和責任,并意識到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這種認識讓我更加關注社會福利和家族互助,并努力為家族和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總而言之,姓氏研究是一項有益而有意義的活動,它讓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自己和社會。通過研究姓氏的起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義,我對自己的家族和家族背后的文化傳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同。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家族與社會之間的緊密關系,以及個體在家族和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姓氏研究不僅讓我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獲得了樂趣,也讓我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文明進程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姓氏研究的行列,共同探索姓氏的意義和價值。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七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fā)現(xiàn)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著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wǎng)查找瀏覽,了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搜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上網(wǎng)
    黃姓人口數(shù)量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2%
    黃姓族譜
    浙江杭州·武林黃氏宗譜:清光緒間禮耕堂鈔本 一冊 藏地:美國 浙江余杭·黃氏宗譜四卷: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縣文化管理委員會。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八
    我們班的同學姓氏一樣的有很多,可姓“曾”的只有我一個。我不禁有點好奇:“曾”姓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姓“曾”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打算做一個關于“曾”姓的研究報告。
    1、查閱一些關于“曾”姓的書籍,并了解它的來歷。
    2、查一查相關資料,認識那些姓“曾”的歷史名人
    3、上網(wǎng)瀏覽,了解姓“曾”的人的人口數(shù)量。
    4、詢問家人,聽聽姓“曾”的祖祖輩輩的故事。
    1、我去查了關于“曾”姓的書籍,知道了“曾”姓的來歷:鄫國太子巫,出奔于鄰近的魯國為官,其后裔以原國名“鄫”為氏,后去掉偏旁,表示離開故城,稱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為了曾姓的始祖。
    2、歷史上“曾”姓的名人
    在知道了“曾”氏的來歷,我不禁有點好奇:你說我們這些姓“曾”的人,有多少是像那孔子一樣的歷史名人呢?于是我并且查看了資料。這一看,還發(fā)現(xiàn)了不少嘞!
    曾子、曾國藩、曾鞏、曾公亮、曾幾......
    3、曾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中是第三十八位、臺灣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約650萬人。
    最后,我又在奶奶膝下聽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奶奶竟告訴我我是曾國藩的后代,我半信半疑,最后我不禁為我的先輩感到自豪,更為我的姓氏自豪!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九
    我看過課本上關于李姓的調查報告以后,對姓氏感了興趣,想知道“張”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xiàn)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于是,我決定對張氏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一次調查。
    1、上網(wǎng)瀏覽。
    2、詢問家長。
    3、查閱書籍。
    張姓來源
    1、出自黃帝之后揮。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庇纱丝芍?,曾經(jīng)是重要武器弓的發(fā)明者揮,其后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據(jù)《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后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改姓張氏的。
    歷史名人:
    張騫:西漢外交家,陜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fā)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仲景:東漢醫(yī)學家,河南鎮(zhèn)平人。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后人尊為醫(yī)圣。
    張飛: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zhàn)長坂名震于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于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后世所傳誦。
    張擇端北宋畫家,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大千:著名畫家。
    現(xiàn)狀: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1、在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漢初大臣張良、唐朝名相張九齡、晉代文學家張翰、現(xiàn)代國畫家張大千、清代詞畫家張子祥、宋代詩人張耒、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
    2、張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了啟發(fā),發(fā)明了弓。于是黃帝封揮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BR>    3、張姓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據(jù)統(tǒng)計,張姓人口數(shù)量已接近一億。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
    我們五(7)班有5個姓盧,在班里占了九分之一,聽說姓氏是一種文化,于是,我就作了一次盧姓調查。
    1、盧姓的來源。
    2、盧姓的歷史名人。
    資料來源: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wǎng)閱覽,了解盧姓的來源和盧姓的歷史名人。
    “盧姓”源于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采于盧邑,其后人以盧為氏。其先世出于神農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齊,嗣子秤兇悠呷耍第三子食邑于盧,子孫為盧氏。
    盧姓主要發(fā)源于山東,后逐漸向西、向南播遷。先秦時期,盧姓活動地區(qū)主要在山東、湖北、河北地區(qū)。秦漢時期,盧姓在北方地區(qū)繁衍。魏晉南北朝之際,盧姓開始大舉南遷。唐末盧姓入閩,宋時入粵。元明清之際,盧姓遍及中國大部分地區(qū)。
    當代,盧姓人口約有650萬,約占中國漢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廣西、廣東二省區(qū),兩省區(qū)約占總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肅,六省盧姓約占總人口29%。盧姓人口分布示意圖表明:在桂粵海、貴湘大部、贛閩臺南部、云南東部、浙江東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內蒙古西部,盧姓在當?shù)厝丝诒壤酁?。48%以上,上述地區(qū)居住了大約56%的盧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云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其他地區(qū),盧姓在當?shù)厝丝诒壤酁?。24%一0。56%之間,上述地區(qū)居住了大約40%的盧姓人群。中國大陸形成了以兩廣為中心向四周散發(fā)的盧姓聚集地區(qū)。
    1、盧姓源于姜姓,因春秋齊文公之子立下了功,所以得到盧姓,并作為封邑。
    2、自古以來,有盧芳、盧綸、盧植、盧摯等名人。
    3、現(xiàn)在姓盧的人已經(jīng)達到六百五十萬人。
    4、盧的姓氏至今排名在四十二位。
    5、三門姓盧的絕大多數(shù)來之亭旁鎮(zhèn)。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一
    關于自己的姓氏我有許多問題,因為爸爸說我們其實姓劉。我不相信,好好的金姓怎么會和劉姓扯上關系呢?所以我決定對金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個調查。
    我上網(wǎng)一查,發(fā)現(xiàn)竟然真的如此。金姓的來源有三。
    第一、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時期的少昊帝。黃帝之子少昊死后被尊為西方大帝。五行中西方是金,所以少昊有金天氏之稱。他的后代就用金作為姓氏。
    第二、相傳古代有一個金國。該國居民以金作為姓氏。
    第三、劉邦后裔中的一支改劉姓為金姓。
    那么金姓在我國諸多的姓氏中地位如何呢?查閱了《百家姓》后,我得知金姓排名第29位?,F(xiàn)在,金姓也是擁有400萬人口的大姓。人口數(shù)量在全國姓氏中列第69位。
    從古至今,金姓英才輩出。其中金涓為金姓始祖,字德源,號青村,義烏人。元末明初知名學者和詩人。
    除金涓外,金姓名人還有現(xiàn)代的鐵路運輸專家,鐵路運輸教育家,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首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原北方交通大學副校長,國家一級教授金士宣和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主任金正昆。
    沒想到我的姓竟然這么了不起,出了那么多名人!這著實讓我倍感自豪!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二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fā)現(xiàn)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著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wǎng)查找瀏覽,了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搜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上網(wǎng)
    黃姓人口數(shù)量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2%爺爺?shù)闹v述
    黃姓族譜
    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王姓的來源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三
    在我們的學校里,很少有人姓“曹”,在媽媽的單位里也很少有姓“曹”的同事,“曹”姓是最多的嗎?“曹”姓的名人有哪些?“曹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曹”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曹”姓是不是最多。曹姓,中華姓氏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國姓,主要源自上古時期火正祝融支系和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xx年排名第三十五。宋代曹姓在川甘地區(qū)和中原比較興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肅四省,占全國人口0。58%,總人口約730余萬?,F(xiàn)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這證明了“曹”姓不是最多的。
    我從書上知道了姓“曹”的曹雪芹。我還查了一下百度。知道了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1],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1、我國“曹”姓歷史悠久,“曹”氏家譜原書在宋代。因為宋代家譜已經(jīng)走向成熟,加上國家對私家譜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譜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還一直保留到今天。
    3、據(jù)20xx年,曹姓大約占全國的0。59%,全國排第二十七位。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四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fā)現(xiàn)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著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wǎng)查找瀏覽,了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搜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黃霸黃蓋黃巢黃庭堅黃道婆黃宗羲黃遵憲宋代狀元黃定上網(wǎng)。
    黃姓人口數(shù)量。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2%爺爺?shù)闹v述。
    黃姓族譜。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五
    我們學校有一些同學姓屈,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現(xiàn)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屈”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屈姓的來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于以先祖名為氏。屈驁,亦稱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領,建有屈驁城。屈驁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啟討伐所滅。屈驁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孫時代稱屈氏。
    姓屈的歷史名人有: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的楚國詩人屈原等。
    姓屈的現(xiàn)狀:到xx年一月為止,屈姓在中國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約76萬,3000余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48%左右。
    1、傳說,屈姓來源于上古時代的黃帝后裔,夏周時期少量姓氏改為屈姓,這可能為后來屈姓人口的增長制定了基礎。
    2、歷史上,徐姓名人輩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光芒。
    3、xx年一月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六
     你好奇你的姓氏是怎么來的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姓氏的研究報告,大家快來看看吧。
     研究報告的計劃:
    
     我們班同姓的同學不少.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閱《百家姓》發(fā)現(xiàn)許多有關姓氏的故事.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了這次姓氏之旅.
    
     1.查閱《百家姓》等記載著古人姓氏的書籍,閱讀有關報刊,上網(wǎng)查找瀏覽,了解本小組成員的姓氏來源和歷史上的`名人.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本小組成員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況.
     3.通過便捷的途徑,搜集本小組成員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黃姓的來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于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關于黃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黃姓名人
     黃歇 黃霸 黃蓋黃巢 黃庭堅 黃道婆 黃宗羲 黃遵憲 宋代狀元黃定
     上網(wǎng)
     黃姓人口數(shù)量
     黃姓的人口約為2876萬,為全國第八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2%
     爺爺?shù)闹v述
     黃姓族譜
     關于王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王姓的來源
     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瑯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王姓名人
     上網(wǎng)
     王姓人口數(shù)量
     根據(jù)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tǒng)計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國的第一姓,有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25%.也就是說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王,這相當于四川省的總人口,比德國的總人口還高1000萬人.
     爺爺?shù)闹v述
     王姓族譜
     關于劉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劉姓的來源
     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后.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來祁氏被封于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陜西劉氏.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劉姓名人
     劉禹錫 劉邦 劉秀 劉備 劉裕 劉晏 劉禹錫 xx
     上網(wǎng)
     劉姓人口數(shù)量
     劉姓是現(xiàn)代中國人口比較多的姓氏,當代中國大陸地區(qū)劉姓有約645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4%.
     爺爺?shù)闹v述
     劉姓族譜
     唐代的劉姓譜牒,見于文獻記載的有5種:劉知幾的《劉氏家乘》(一作《劉氏家史》)15卷,《劉氏譜考》3卷,《劉晏家譜》1卷,《劉沆家譜》,《劉輿家譜》1卷,都見載于《新唐書·藝文志》.
     關于吳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報刊
     吳姓的來源
     王壽夢的后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后裔獨立發(fā)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后,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書籍 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吳姓名人
     上網(wǎng)
     吳姓人口數(shù)量
     吳姓——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05%=約2460萬人
     爺爺?shù)闹v述
     吳姓族譜
     四.調查后的結論
     關于姓氏研究報告的結論
     1.從本次研究報告調查中我們知道了有關姓氏的故事等內容
     2.本次活動讓我們知道了了解了中華姓氏的偉大
     3.中華姓氏值得我們去調查研究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七
    姓氏的變化,很值得讓人研究?!皠ⅰ毙帐窃趺磥淼??歷有哪些名人姓“劉”。現(xiàn)在“劉”姓有多少人?帶著這些疑問,我對“劉”姓做了一次研究。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上網(wǎng),了解“劉”姓名人以及來源和人口。
    2。閱讀報刊,上網(wǎng)瀏覽,了解“劉”姓人口分布情況。
    3。詢問身邊的人。
    “劉”姓歷史名人,劉氏始祖劉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蜀漢照烈劉備、前趙光文帝劉淵、南朝宋武帝劉裕、唐代詩人劉禹錫等等。
    人口數(shù)量:據(jù)統(tǒng)計“劉”姓的'人數(shù)大概在幾千萬。是百家姓前幾名,僅次于“李”姓和“王”姓。
    1。我國“劉”姓歷史悠久。傳說大漢劉累其子孫以字命氏,稱他劉氏。
    2。我國“劉”姓人才輩出。有心胸廣大的劉備,大敗項羽的劉邦以及在位41年的劉禪。其中我最欣賞劉備,他重視人才、心胸廣大、慈善、沉著、冷靜。很有領導的風范。他麾下的大將:關羽、張飛、趙云也都是那個時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劉”姓以后會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希望沖擊中國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漢字的世界。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八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張,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張。“張”姓是怎么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xiàn)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張”的歷史和現(xiàn)狀做了一次研究。
    1、網(wǎng)上搜查
    2、查看書籍
    3、請教他人
    4、其他方法
    “張”字的來源: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國。
    歷史名人:
    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zhèn)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y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y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yī)的靈魂所在。
    3、張飛(165年-221年)字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勇武過人,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
    現(xiàn)狀: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近8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6.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qū)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qū)。
    1、“張”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黃帝之子揮,屬于以職官稱謂為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2、姓“張”的名人有:張儀、張良、張角、張衡、張飛、張自忠、張?zhí)煊印?BR>    3、20xx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排名第二的是“王”,排名第三的就是“張”了。
    研究姓氏心得體會篇十九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數(shù)量排位。
    1、查閱書籍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田姓的來源:媯姓,田姓出自媯姓,為媯滿之后。陳國滅亡后,陳胡宮后裔陳完逃到齊國,后以田為氏,得姓始祖為陳后完。
    田姓的歷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
    2、田單。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
    3、田齊桓公。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
    4、田橫。
    齊王田榮的弟弟,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zhàn)爭中,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愿稱臣于漢,全部自殺。
    5、田錫田。
    清代書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書學偶錄》。
    6、田文鏡。
    漢軍正黃旗人,清代大臣,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后又兼領山東,稱河東總督。
    7、田興恕。
    清代將領。行伍出身,因鎮(zhèn)壓太平軍、貴州苗民起義,而歷任青州鎮(zhèn)總兵、貴州提督、貴州巡撫、欽差大臣等職。
    田姓的現(xiàn)狀: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東、貴州四省,大約占田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陜西、山西、湖北,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為當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總人口的11%。
    全國形成了以河北、貴州為中心的中原冀豫魯、川湘兩個田姓高聚集區(qū)域。在600年期間,田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qū)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回遷的流動十分強勁,大于由北向南的遷移。
    田姓源頭眾多,歷史最久遠的當屬出自媯姓的一枝,媯姓相傳是舜的后裔,武王滅商后,媯姓中的媯滿被封為陳侯,稱陳胡公,后裔姓陳。春秋時,陳歷公之子陳完為避禍逃亡齊國,齊恒公封他于田,陳完以地為姓,改稱田氏,陳完成為田姓始祖。歷史上,外族因種種原因改姓為田也是田姓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