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范文(12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能力,同時要不斷積累和更新教學經(jīng)驗。教案的編寫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接下來是幾篇關于教案的經(jīng)典范文,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十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樟樹的可貴之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卡片、掛圖、錄音、多媒體課件。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幫助學生正音:a讀生字新詞,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其余學生認真聽好,聽他們讀得怎樣?c評價、糾正。
    3、默讀課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它們分別講了什么,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4、交流:板書:兩棵樟樹,外形、特點、高貴之處。
    5、根據(jù)這三個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內(nèi)容。(1—3)宋慶齡故居的庭院里有兩棵樟樹。(4—5)樟樹的外形,生長特點及它永久保持拒蟲香氣的高貴之處。
    6、人們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
    7、師總結(jié)初步感知的課文內(nèi)容。
    (二)寫字指導。
    1、“搬、榴、繁、瞻、衍”筆畫較多且容易寫錯,進行筆順和間架的具體指導,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2、“樟、稠、拒”左窄右寬。
    3、“勸”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紅(書上)。
    (三)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2指導歸納段意第一段寫了周總理,還寫了宋慶齡,主要寫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學生歸納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宋慶齡不肯搬家,是因為她舍不得兩棵樟樹。3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和眷戀的語氣“這是兩棵樟樹”中的“樟樹”要重讀)。
    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x第4自然段a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b默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段從哪幾個方面寫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的?并畫出有關的詞語。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榮旺盛。c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現(xiàn)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樹葉:稠密,綠得發(fā)亮,四季常青??磮D理解有關句子。(板書:四季常青)d指導用“稠密”造句e指導朗讀,表現(xiàn)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f指導背誦要求學生先理解清敘述順序,弄清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再練x背誦。
    (2)學x第5自然段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2學x第1—3句a指名讀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學x第4—8句a自由讀課文。b理解“可貴、仍然、木質(zhì)、高貴”等詞。c理解句子。課件出示:而樟樹卻不招蟲,因為樟樹本身有一種拒蟲的香氣。更可貴的是,這種拒蟲的香氣能永久保持。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能表示樟樹和別的樹不一樣。
    4、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征意義。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么地方。b結(jié)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已第5自然段的體會。
    5、指導朗讀在讀中品味樟樹的高貴,讀出對樟樹的贊美之情。
    6、指導背誦a師引讀課文別的樹怎樣?而樟樹怎樣?更可貴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它的香氣能永久保持?因為樟樹香氣能永久保持,所以說—b男女生分層讀課文。c練x背誦。
    7、指導歸納段意。第4自然段寫樟樹的樣子第5自然段寫樟樹的高貴之處把兩句合為一句話就是第二段的段意。指名用自已的話說說第二段的意思。
    (四)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人們?yōu)槭裁磹墼谒螒c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yōu)榱吮磉_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二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豐富見聞。
    德育目標: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qū)У脑挘w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自由朗讀,自主預習。通過本文的教學,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般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guī)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BR>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qū)А卑缪菡撸耗阏f“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jié),完成練習。
    四、自主讀課文,遍數(shù)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飛翔、權(quán)利、繽紛、花繁葉茂、磕磕絆絆、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課前準備。
    1.提前閱讀整組課文,初步感知本組課文內(nèi)容,自學生字。
    2、師生共同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圖片及影像資料。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分享信息。
    二、激情導入,感知課文。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觸摸”一詞,談談自己讀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讀文,識寫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3.自學生字,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4.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瞬”字的書寫。
    五、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2.默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伙伴幫助解疑。
    六、合作研讀,領悟語句。
    2.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語句,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感悟)。
    3.指導學生反復品讀這些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四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jié)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
    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jù)學生交流。
    板書: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
    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wěn)、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德育目標: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課件。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暢談生命,激發(fā)情感。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這些生命現(xiàn)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簡介作者: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全身關節(jié)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zhuǎn)。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為止。
    2.小組合作學習: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yōu)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共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讀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把自己的感悟?qū)懺谂赃叀?BR>    2.小組交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zhì)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并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請學生先讀一讀自己選擇的段落,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悟。教師抓住每一部分中含義較深的語句提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之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自主品讀:輕聲吟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復誦讀。
    2.小組交流: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學生自由交流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獲。
    1.回讀全文,自我總結(jié)學習收獲。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讀背說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并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秘訣。
    2.練習背誦: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b.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布置作業(yè):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于生命的感悟。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六
    這篇短文選自《新序》一書,講述了戰(zhàn)國時代楚國孫叔敖小時候的故事。
    全文共5句話,分2部分,第1句話為第1部分,講述了孫叔敖在外游玩時把一條有兩個頭的怪蛇殺死了。第2-5句話為第2部分,講述了孫叔敖回家后哭了,母親問他為什么,他把事情告訴了母親。第2部分主要寫了孫叔敖和母親之間的對話,從他的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語境指代不同內(nèi)容或?qū)ο蟆?BR>    3、通過閱讀,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1、能借助注釋讀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通過讀文,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孩子。
    教學難點。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語境中指代內(nèi)容或?qū)ο笫遣煌摹?BR>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1、老師:相應的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瀏覽注釋,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板書:孫叔敖。
    師: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名字。
    書空“敖”的左邊部分(注意“豎”和“撇”是兩筆)。
    師:有誰了解他呢?
    組織交流。
    師補充:孫叔敖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楚國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quán)的大官。
    師:今天我讀的這篇古文是講述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2、齊讀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師: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組織交流。
    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還產(chǎn)生了哪些疑惑呢?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七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nèi)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zhuǎn)一轉(zhuǎn)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過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shù),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shù),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xiàn)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xiàn)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并記錄下來。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jié)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數(shù)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平角=()直角。
    1周角=()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jié)。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1、2、3題。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八
    本單元教材以動物為專題,編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學作品和“語文園地”。既有同一作家寫不同動物,又有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全組共編排了《白鵝》《貓》兩篇精讀課文,《白公鵝》《母雞》兩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體會每一種動物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特點,初步體會幾位作家語言的不同風格。配合本組專題語文園地也相應作了安排——“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愛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深發(fā)現(xiàn)作家的語言特點,體會作家表達喜愛之情的特別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這一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1、學認生字35個,學寫35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45個;學習摘錄筆記,結(jié)合單元主題理解和積累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進行感悟,提高閱讀的能力;通過讀書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可敬;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寫動物,觀察角度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進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特點的。
    引導學生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貓》貓是常見的家養(yǎng)小動物,絕大多數(shù)學生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yǎng)過貓,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學本文時,要注意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品味詞句,將讀、說、悟、寫融為一體,將學生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松鼠》學習第一部分,啟發(fā)學生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到松鼠的美麗、討人喜歡?然后,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朗讀課文,感受松鼠的美麗,同時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白鵝》教學時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讀的主旋律是鵝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厭,而是引人發(fā)笑、饒有風趣,因此,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是趣味性,要讀的妙趣橫生才好。
    《白公鵝》要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特點,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著讀《白公鵝》和《白鵝》這兩篇課文中內(nèi)容相似的部分,讓學生領略同一個意思用不同方式表達的奇妙。
    語文園地中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按排。將“我的發(fā)現(xiàn)”——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穿插在課文的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尋找規(guī)律?!叭辗e月累”中的內(nèi)容重在誦讀,不必過于在理解上下功夫。
    《白鵝》2課時《白公鵝》1課時《貓》1課時《母雞》1課時《語文園地》3課時。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九
    學期初首先制定詳細的教學研究計劃,確定每周的主備課人,并提出具體的要求,為集體備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二、確定任務,搜集材料。
    集體備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由主備課人選定課題,主備課人的任務是首先熟悉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nèi)容,書寫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準備發(fā)表全面觀點。同時預先通知各個成員,每個參加者本著積極參與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信息,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發(fā)言作好充分準備。
    三、強化參與,明確關系。
    極參與討論。因此集體備課“中心發(fā)言”和“集體討論”體現(xiàn)互補性和協(xié)調(diào)性,他既能發(fā)揮個人的專長,又發(fā)揮了集體的智慧,是教師彼此之間個體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價值,讓集體備課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四、共同探討,各抒己見。
    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各參加人集聚一堂,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nèi)容,并將本課在書中所處地位以及本課的大概內(nèi)容加以分析和介紹。然后由大家自由發(fā)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導入新課部分選出最新穎、獨特且能吸引學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輔助。教學重點部分,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他人分別發(fā)言,要求發(fā)言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相應的教法、學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總結(jié)出既能闡釋清楚課本觀點,又能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學法。教學難點部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集大家的智慧與一體,分析出一種既不脫離書本又使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學法。能力目標方面,通過討論,參與者普遍認可通過雙自主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對選材、教法、教學用具的分析與研究。選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優(yōu)。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無味的局限性,爭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相統(tǒng)一。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授課前的有力武器。只有注重在備課的深度、廣度方面進行深入鉆研、領悟,才能自覺地實現(xiàn)教材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過程,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避免單一化,達到一個新層次、新境界。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獲益匪淺。備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可以在課程、教法、學法等方面吸取營養(yǎng),充實自己。從這個意義上看,集體備課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
    新的學期,新的教學計劃,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我的新學期的小學教師教學計劃如下:
    個人教學計劃分為以下五點:
    一、思想政治。
    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政治學習,記錄政治筆記,提高覺悟和意識。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為人師表,嚴于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jié),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jié)協(xié)作的大家庭。
    二、個人業(yè)務。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還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業(yè)務技能。本學年我將注重開拓視野,訂閱專業(yè)雜志,瀏覽教學網(wǎng)頁,隨時記下可借鑒的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案例等材料,以備參考。不斷為自己充電,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扎實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為能隨時供給學生一杯水的自來水。
    三、后進生轉(zhuǎn)化方面。
    1、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后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zhuǎn)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
    2、對后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3、老師的輔導要及時,當然家庭的配合是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
    4、在考勤制度上要嚴格遵守,特別是嚴格落實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中小學教師行為規(guī)范,嚴格自己的行動,有事要請假,做學校教師的表率,做學生的表率。嚴格遵守各項針對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有關文件規(guī)定,爭取做到行動有法可依。
    5、關心和愛護學生,小學生在家長心目中是未來的希望,在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中是祖國的未來和希冀。加強師德建設和修養(yǎng)的提高,爭取讓師德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一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shù)據(jù)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shù)據(jù)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shù)據(jù)的實際意義。
    體會某些數(shù)據(jù)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shù)。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shù)的信息。
    一、體會數(shù)據(jù)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shù)據(jù)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shù)據(jù)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據(jù)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qū)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qū)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qū)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shù)。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shù)據(jù)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yè)。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shù)據(jù)。
    板書設計:
    大數(shù)的改寫:為了讀數(shù)、寫數(shù)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shù)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shù)。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二
    1.進一步鞏固畫圖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畫的線段圖和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2.進一步體會用畫圖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價值,懂得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培養(yǎng)運用這一策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強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讓學生體會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出問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們通過畫什么樣的圖來分析問題?
    (3)運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呢?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完成一些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同學們將再次感受畫圖這一策略的價值。(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線段圖。
    2.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10題。
    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將教材上的線段圖補充完整。
    這里比較困難的是弄清楚線段圖中,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張。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能把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給張寧,這樣兩條線段才會一樣長。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張。
    讓學生獨立解答,組織匯報。
    3.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1題。
    組織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補充線段圖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綜合練習。
    用畫示意圖的策略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8題。
    這道題畫示意圖時,引導學生可以用一個小圓點表示一個人,畫出下面這樣的示意圖: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計算出每個方陣需要兩種顏色的運動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準備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3題。
    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將長方形擴大成正方形。
    3.完成教材第52~54頁“練習八”其余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反思總結(jié)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