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追溯自己的成長軌跡,看到自己的進步。可以通過對過去經驗和現(xiàn)狀進行比較和分析,來提煉總結的核心觀點。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些范文中學到一些寫好總結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一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后該書后,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作者認為,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皟H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為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為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為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為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為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為主的區(qū)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qū)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fā)式機制的區(qū)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吹降氖沁@樣的現(xiàn)象:“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qū)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fā)現(xiàn)、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二
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語)。學生就像花木一樣,他們有著不同于其他個體的內在潛質和外在表現(xiàn),他們是天性的個體和渾然天成的群體,是“帶著問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育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個體特性以及群體的共性找到適合他們發(fā)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體現(xiàn)。
在教學中,我通過個別談話、階段目標達成檢測、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綜合評價,得出了所教學生已有生物學知識結構與能力等級,同時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做出合理的推斷,分別把學生“私下”分為目標組、邊緣組、特困組三個單元,在實施教學時,我把課時學習目標分成了“高、中、低”三個能力等級,潛移默化地把目標問題分別下放給三個單元,讓他們都能拿到適合自己(理想)的問題,然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引導他們進一步把問題擴大化,往他們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總結,最后,把三個單元研究的結果讓學生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這種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特質,也促進了學生技能與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充分體現(xiàn)自我能力(張揚天性)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釋放、學會欣賞、學會審美、學會歡樂、學會嘗試、學會成功,我也看到了學生久違的笑臉與開心,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許多。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三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們有著朝氣,有著向前沖的力量,唯一不足的就是教學經驗,而經驗獲得的最快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取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長處,讓自己有更大更快的進步,而《最牛的教師》這本書,就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好的見解與思路。
這里有身為校長而繼續(xù)不停研究學問的陳垣老師,他的學習精神與不斷的反思值得我們學習;也有講臺上的幽默大師林語堂老師,他的課,形象生動,詼諧有趣,給世人留下了許多雅致雋永的佳話;有能讓一個被眾多老師拒絕、家長放棄、自己墮落沉淪、成績全部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考上北京大學的“高考戰(zhàn)神”王金戰(zhàn)老師……有太多的教師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最后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
讀這本書,看看教育大師們的故事,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同時也讓我明白,教師,是一種極具魅力和境界的職業(yè)。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才會愿意多親近你,才會聆聽你的教誨。
這種魅力是自己所獨特的品格、修養(yǎng),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與在教學中的不斷發(fā)現(xiàn)所積累起來的。
教師的魅力源于境界,而教師的境界當是秉承光大文化之精神,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樂讀書、善讀書,以“書”之精華夯實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養(yǎng)浩然之氣,以廣博的知識從教,以寬厚的胸襟育人。不管是魅力與境界都離不開學習、發(fā)現(xiàn)、反思以及反思后的.實際行動,只要把這幾點中都不辭辛苦的做好,那么你就已經成為了一位極具魅力的教師。
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讀書,能使獨創(chuàng)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chuàng)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xiàn)教師的自己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四
真就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就是一種缺憾??鬃硬粌H僅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就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就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fā),真就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就是一種缺憾??鬃硬粌H僅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就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就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tài)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yǎng)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chuàng)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后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于現(xiàn)代教育的實踐中,這就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就是教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五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后該書后,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作者認為,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僅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為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為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為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為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為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為主的區(qū)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qū)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fā)式機制的區(qū)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吹降氖沁@樣的現(xiàn)象:“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qū)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fā)現(xiàn)、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時是讓學生高興地去“痛飲”)?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生本教育的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就是不僅認識到學生是教育對象,還要認識到學生更是教育資源。教師是在充當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鑿學生?還是在藝術地調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自我發(fā)展?這些都是兩種不同教育體系的理念在教學行為中的反映。
“生本教育”主張“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敖探o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笆拐麄€教學過程體現(xiàn)‘教少學多’”的原則。
“生本教育”主張“學科內部整合和整個課程整合”。例如語文,主張“教導學生認好字,寫好字;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進行自主的寫作實踐。其他環(huán)節(jié)則是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可以精簡的,要么是不必現(xiàn)在就教的”。“生本教育”要探索“在突出三大語言(詞匯語言,數(shù)學語言,藝術語言)的前提下整合整個課程”。
在探索、形成“生本教育”的課程觀時,作者在多年實驗中“感悟”出的一些創(chuàng)見是極有價值的。如“整體領悟與知識生命”一節(jié)中論述的“兒童的思維是成胚胎式發(fā)展的”,作者用“輸贏球”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shù)加法”的例子,確實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在美麗的教育世界里,兩個生命——兒童的生命體和知識的生命體在嬉戲激蕩,構成了整體領悟的教育樂章”。
們進行順應兒童心理的作文,整體輸出,寫自己喜歡寫的、印象最深的語話,這就是作文的‘做’;而作文的‘學’,即總結作文的規(guī)律,等等,則完全可以待之來日”。貫徹了這些方法才能保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落實。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會“成為他們進行更廣泛的高級學習的重要動力”。他們的實驗已經用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生本體系”主張“無為而為”原則。主張老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而堅持“師本體系”就有可能給以他們“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評價?!吧倔w系”的課,“沒有把知識和行為變成一個一個細密的目標,對學生提出十分細密的要求”,沒有一步一步地牽著學生走,如果按照“師本體系”來評價,這樣的課恐怕就不會是好課。因為“師本體系”主張學生要跟著老師,一個一個知識點地學那些經過教師過度分析過的教材。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來自實踐,積極為實踐服務,有很強的生命力,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踐行生本觀,爭取有所變化。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六
首先,用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開啟我的讀書報告: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書能使人審視自己,好書能使人反思自己,好書能使人改進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無疑引起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思考。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有關生本教育,我有幾點想法。
學習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讓生命揚起風帆。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支持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述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經滿足不了科技、信息時代孩子們的好奇心,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準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認為,“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素質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躍的課外活動,也常常將以學生為主掛在嘴邊。而生本教育以一種更加切實可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郭思樂教授的書中給我們列舉了幾個實例,二年級的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詞匯量還多,看起來很成熟??赐旰笪蚁?,究竟怎樣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這本書中,關于兒童觀是這樣說的:我們老師許多時候在做什么事情?我們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猶如敘述說話的能力,其實是最貼近于本能的,然而,我們滿懷熱情的教,年復一年,花費了許多精力,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關于作文,明明是說話的本能,我們不應代替它,而是增強和重視這種本能,應該教會孩子寫出自己風格。我見一些老教師對于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處理很是細致,就是不敢撒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把寫話的內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滿滿一大黑板,讓孩子都抄下來,要求如果遇到類似的圖畫,就要這樣寫。老師抄的很辛苦,學生背的也很辛苦。畢竟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寫話的時候有一句想不起來,他的小作文就進行不下去了。并且一個班的孩子寫出來都一個樣,老師給抄寫的范文,一定不會跑題,但是新穎二字就無從談起了。從一開始寫作,孩子寫什么都要被老師規(guī)范的很細致,那么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漸漸的就會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梢钥催@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么詳細了,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可以”,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里,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學期,我們學校舉行了校級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8》。主要內容是講形聲字,教給孩子識字。
由于是第一次講校級優(yōu)質課,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我十分的緊張。備課就已經讓我很頭疼了,反復試課、改進。更加擔心的是新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fā)狀況的方面經驗還十分不足,我們有幾個喜歡說話的學生到時候會擾亂課堂紀律,我不知道會如何應對。二年級的孩子不會裝,即使是你課前囑咐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節(jié)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那幾個學生并沒亂說話,而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整堂課。這一個小細節(jié)給我的觸動很大,下了課,我就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思來想去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平時的課堂上孩子愛說話是因為我的課堂對他的吸引力不夠,他覺得沒事可干,他就有小差可開。而優(yōu)質課那節(jié),講課的方式有所改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分小組進行討論、匯報。孩子覺得新鮮、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性、主動性都被調動了起來也沒工夫亂說話了。現(xiàn)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當然是能自主學習、積極活躍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對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點反思。
在每一次備課時,我都要上網找材料,準備很多素材,好像不這么做就不是個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與學識的舞臺,我的潛能被激發(fā)了,而學生呢?連查個資料都要反復問老師:哪里有???能不能你幫我們做些現(xiàn)成的吧!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在教學生,不如說實在寵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慣常的做法就是講,反復講,練,大量練。這種形式訓練的結果是什么呢?學生聽煩了,練倦了。成績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獲得不是練,而是感悟、頓悟。從舉三反一,到以點見面。為何學生不懂感悟,因為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學生當做產品,以為由外而內的琢磨幾下就行了,卻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由內而外變化的。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讀書。書中有我們課堂上所不能講的知識,是課堂很好的補充。愛讀書的孩子不僅識的字多,懂的知識多,而且在說話、寫話等方面都表現(xiàn)的很不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有一單元的主題是寫人物的。其中有一課是《朱德的扁擔》,再讀完課題后我就問學生,是否知道朱德?絕大部分孩子都搖頭說不知道,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把手舉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說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為他會說朱德是領導,會打仗之類的。這個同志的回答讓我著實眼前一亮。我問他你知道xx?他說知道,xx是中國的第一任主席。我說你從哪里知道的?他清脆的聲音響起:從書上看的。真是語出驚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聽天書一樣看著他。那節(jié)課,我狠狠的表揚了那個同學,正好借此機會教育孩子們要多讀書。相信多讀書的優(yōu)勢會一點一點顯現(xiàn)出來,鼓勵孩子多讀書,在書中,去感悟,總結,最后學會運用,把知識成為他自己的部分。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來說,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的一生打下了一個怎樣的基礎,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點撥了我們,給我們指出了方向。教育應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質發(fā)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讓教育以生命為本,激揚出燦爛的火花。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七
1、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本能,不會因為知識的增加或年齡增長就消失。關鍵是要發(fā)展他的認識能力,以及提供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創(chuàng)造情景。我們的任務,是要保持兒童的這種追求的天性。
2、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設計不能僅僅依據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應當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八
讀書筆記在前段時間我借閱了《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本書結合作者所開展的從加強知識發(fā)生過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實驗研究。對生本教育的意義、概念、產生背景、哲學思考、主要觀念和操作體系等進行了全面的闡述。作者郭思樂對生本教育體系與師本教育體系作了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深入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價值觀、倫理觀和行為觀,探討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并對生本教育的課程論、方法論、評價與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潑的學術專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九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fā)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fā)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荚囋u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yōu)槎酱俣u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jié)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jié)。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yōu)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tài)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
在課改從轟轟烈烈走向冷靜的今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讀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許多收獲。
此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钡默F(xiàn)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價值關、倫理觀和行動觀,探討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并對生本教育的課程論、方法論、評價與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
我體會最深的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當鞋合腳時?!眾W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蹦_被忘記了,也可以說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甚至,如果削足適屐,或纏小腳,我們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是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環(huán)顧田野,鳥在鳴轉,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慮自己該如何生長才是最美的,人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開,是因為它處在合適的周圍環(huán)境中,它根本不必關顧自己,它的能量沒有被別的目標所揮霍和渙散。其實,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狀態(tài)的自然、活力和喜樂,這就足夠了。他們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們認可,是否會被人說好話或壞話,我將得到多少分,我怎樣才能得到這個分數(shù),我處在何種位置等等。他們不必把情感與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將會全心沉浸于所面對的學習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級,走向純潔和透辟。在心理學上,這種“忘我”的狀態(tài)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時刻,兒童的能量就不會被其他的東西,包括大人們的說教、煩人的競爭所消耗,甚至出現(xiàn)投入的著迷的境界。
看了這本書,讓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長說的,不是讓孩子來適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樣的,在作文教學中,不是經常向孩子灌輸寫作技巧,而是讓孩子覺得寫作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想寫下來,和別人交流是一種快樂。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一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fā)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fā)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荚囋u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yōu)槎酱俣u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jié)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jié)。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yōu)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tài)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二
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和大家交流我的讀書體會。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很早我就聽到過生本教育的思想,而今能夠認真的拜讀并學習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感覺生本教育這個理念確實是非常的好,能解決我們當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難題,讓我們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個成功。
生本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從學生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知能力來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所談到的“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觀點,與我們現(xiàn)行的《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都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
生本教育就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學生來進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價值歸結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本體。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心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給我的啟示。
生本教育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真知,獲得最寶貴的知識和技能。生本教育的學生,認識需要多次或長期來復式提高才能完成。這就要建立起在這種格局下的錯誤觀。要相信學生的“大器晚成”,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试S學生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呢?你只要認同學生是可以自己發(fā)展的,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進行生本教育。就像郭思樂教授在書中提及到的,如果對蒸饅頭的過程實行開蓋主義,不斷開蓋窺視,饅頭反而蒸不熟。所以我們要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必將收獲一鍋熟透而美味的饅頭。
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是生本教育的追求。
生本教育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提升,并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孩子的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學習的效績也是顯著的。他們在這種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長迅速,所以,生本教育主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照教師提供的框架,盡可能為學生留足時空,讓學生活動。就像郭教授所說的那樣,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呢,則在不斷地尋找、發(fā)現(xiàn)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xiàn)。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
2、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是生本教育的宗旨。
由于生本教育的課堂給學生這種個體精神生命活動有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情感氛圍和信息資料的環(huán)境,因此,它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和實踐的愿望,并從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生本教育的每節(jié)課前,學生都已習慣了進行大量的自主的學習與研究,也習慣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共同分享和討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的知識、信息會不斷地生長,越用越多,越用越活,同時,又為他們的潛能的發(fā)揮和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四)生本教育思想對我的影響:
1、生本教育注重和強調以學生為根本,不同于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由此不難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為出發(fā)點。而我們現(xiàn)在的習慣的教學模式是重教不重學,重灌輸不重引導,教學對老師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樣學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例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老師考慮的是如何完成教學目標,設計得主要是教師的活動,希望課堂教學能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下去,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
2、生本教育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
生本教育認為人之初,性本學,也就是說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是創(chuàng)造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也就是說學生是樂于學習的,喜歡探究的。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或者說是教學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也會快樂地學習,沒有壓迫感,沒有抵觸情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有學習的興趣,因為疑問而學習,進而進行探究。
例如,我在講六年級的一篇自讀課文時,考慮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本課的知識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有趣,導入之后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把這篇文章當做一篇作文,如何進行這篇作文的評注,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開頭短短的十幾個字,作用與好處,學生分析的淋漓盡致,而且把本課的語言風格與寫作思路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整理,最后一起來進行情感的體會,通過這些,讓學生進行批注,進行學習。學生學得都很開心,同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試著用這種方法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作。在后來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學生都嘗試著這種寫作方法。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思路方面,我也是及時進行評價,對于一個問題,讓學生換一種思路進行表達,而且表達的效果非常好,這也就是實現(xiàn)了答題的規(guī)范性,避免單純的在閱讀中給學生強行灌輸知識點,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學習中去體會,想去記住,想去了解。
3、生本教育能讓教師的工作更加輕松、快樂。
生本教育并沒有給教師上許多緊錮咒,沒有強調讓教師如何拼命工作,沒有束縛住教師的手腳,對教師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種解放,可以讓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更好的成為一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數(shù)學教學為例,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開放,使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shù)學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實踐,以與教科書上的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例如,教學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先觀看生活中的實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抽象出圖形的特征,使單調枯燥的知識具體化、實在化。
(2)教學過程的開放,使學生觀察生活的眼光數(shù)學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獲取了算理、定理后,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觀察身邊的事和物,使他們受到數(shù)學的簡單應用的訓練。比方說,學生學習了有關圓的知識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學習了計量單位以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得出: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重量是一千克?哪些東西重一克?什么東西長一厘米?哪些物體的邊長是一米?有意識地將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育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堂練習形式的開放,使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識的實際應用與知識的理解及鞏固程度是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后,教師既要布置一些應用學過的知識去完成一些練習題,又要注意加強實踐操作。如,學完元角分的認識后,讓學生到商場超市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常用物品的價錢,進一步認識到元角分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完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后,除了計算書中所給圖形的面積之外,可以讓學生到室外去實地測量一下,將結果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應用知識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
以學定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育的戰(zhàn)線上,讓我們各盡其才,桃李滿天下!
謝謝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三
精彩引言:
1.克萊恩說:“一旦我們開始根據人類的天性做事,過去認為復雜的事也都變得簡單”。
2.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BR> 3.克來恩:“我們的教育……通過控制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打擊他們,使得他們失去力量?!?BR> 4.海墨特說:“教學是為了使人產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時間?!?BR> 5.克來恩:“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只有學習而沒有參與其中的和沒有史實際演練的對象,是無濟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許多教師仍堅持在黑板上寫上‘名詞’這個字,再解釋說:‘孩子們,名詞就是一個名字、一個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想法’”。他甚至認為,學校教育只是告訴人們該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訴人們如何去做,是侮辱他們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爾莫斯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BR>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兩種,一種是嗜氧的,一種是不嗜氧的。接著這個比喻,我想說,教學是嗜時間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時間的。
2.在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卻如同晴空之見云霓,會產生優(yōu)勢互補的效應。
3.環(huán)顧四野,鳥在鳴囀,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氣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該如何長進就是美麗的,人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記起自己就是美麗的,人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樣。
4.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當鞋不合腳時,腳就反對了,那種自然的、和諧的、躍動的和效率的美就蕩然無存了。
5.我們有時候如同某學校的廚工一樣,每頓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認為算了成本的鹽必須全用上。
6.一位企業(yè)家問我,什么是教學?我說:“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于5等于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說,3乘于5等于什么?這就有一點是教學了。如果你有膽量說:“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候,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學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們就用各種方法,來論證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個3是12,再加多一個3,是15;數(shù)一數(shù),5個3是15等等。”在這里,我們把“教”轉化為“導”,轉化為“學”了。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四
假期里,再一次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碑斠环N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反對它呢?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xiàn),使學生完全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變“師本”為“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引導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讓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獲一定是豐碩的。
生本教育,一種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理念,它也將成為我們今后不斷追求與努力的目標。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一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后該書后,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作者認為,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皟H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為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為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為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為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為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為主的區(qū)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qū)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fā)式機制的區(qū)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吹降氖沁@樣的現(xiàn)象:“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qū)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fā)現(xiàn)、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二
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語)。學生就像花木一樣,他們有著不同于其他個體的內在潛質和外在表現(xiàn),他們是天性的個體和渾然天成的群體,是“帶著問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育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個體特性以及群體的共性找到適合他們發(fā)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體現(xiàn)。
在教學中,我通過個別談話、階段目標達成檢測、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綜合評價,得出了所教學生已有生物學知識結構與能力等級,同時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做出合理的推斷,分別把學生“私下”分為目標組、邊緣組、特困組三個單元,在實施教學時,我把課時學習目標分成了“高、中、低”三個能力等級,潛移默化地把目標問題分別下放給三個單元,讓他們都能拿到適合自己(理想)的問題,然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引導他們進一步把問題擴大化,往他們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總結,最后,把三個單元研究的結果讓學生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這種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特質,也促進了學生技能與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了充分體現(xiàn)自我能力(張揚天性)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釋放、學會欣賞、學會審美、學會歡樂、學會嘗試、學會成功,我也看到了學生久違的笑臉與開心,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了許多。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三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們有著朝氣,有著向前沖的力量,唯一不足的就是教學經驗,而經驗獲得的最快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取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長處,讓自己有更大更快的進步,而《最牛的教師》這本書,就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好的見解與思路。
這里有身為校長而繼續(xù)不停研究學問的陳垣老師,他的學習精神與不斷的反思值得我們學習;也有講臺上的幽默大師林語堂老師,他的課,形象生動,詼諧有趣,給世人留下了許多雅致雋永的佳話;有能讓一個被眾多老師拒絕、家長放棄、自己墮落沉淪、成績全部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考上北京大學的“高考戰(zhàn)神”王金戰(zhàn)老師……有太多的教師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最后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
讀這本書,看看教育大師們的故事,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同時也讓我明白,教師,是一種極具魅力和境界的職業(yè)。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才會愿意多親近你,才會聆聽你的教誨。
這種魅力是自己所獨特的品格、修養(yǎng),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與在教學中的不斷發(fā)現(xiàn)所積累起來的。
教師的魅力源于境界,而教師的境界當是秉承光大文化之精神,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樂讀書、善讀書,以“書”之精華夯實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養(yǎng)浩然之氣,以廣博的知識從教,以寬厚的胸襟育人。不管是魅力與境界都離不開學習、發(fā)現(xiàn)、反思以及反思后的.實際行動,只要把這幾點中都不辭辛苦的做好,那么你就已經成為了一位極具魅力的教師。
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讀書,能使獨創(chuàng)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chuàng)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xiàn)教師的自己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四
真就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就是一種缺憾??鬃硬粌H僅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就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就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fā),真就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就是一種缺憾??鬃硬粌H僅就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就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就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tài)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yǎng)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chuàng)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后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于現(xiàn)代教育的實踐中,這就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就是教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五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后該書后,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作者認為,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僅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為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為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為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為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為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為主的區(qū)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qū)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fā)式機制的區(qū)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吹降氖沁@樣的現(xiàn)象:“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qū)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fā)現(xiàn)、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時是讓學生高興地去“痛飲”)?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生本教育的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全面依靠學生”就是不僅認識到學生是教育對象,還要認識到學生更是教育資源。教師是在充當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鑿學生?還是在藝術地調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自我發(fā)展?這些都是兩種不同教育體系的理念在教學行為中的反映。
“生本教育”主張“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敖探o學生的基礎知識要盡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笆拐麄€教學過程體現(xiàn)‘教少學多’”的原則。
“生本教育”主張“學科內部整合和整個課程整合”。例如語文,主張“教導學生認好字,寫好字;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進行自主的寫作實踐。其他環(huán)節(jié)則是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可以精簡的,要么是不必現(xiàn)在就教的”。“生本教育”要探索“在突出三大語言(詞匯語言,數(shù)學語言,藝術語言)的前提下整合整個課程”。
在探索、形成“生本教育”的課程觀時,作者在多年實驗中“感悟”出的一些創(chuàng)見是極有價值的。如“整體領悟與知識生命”一節(jié)中論述的“兒童的思維是成胚胎式發(fā)展的”,作者用“輸贏球”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shù)加法”的例子,確實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在美麗的教育世界里,兩個生命——兒童的生命體和知識的生命體在嬉戲激蕩,構成了整體領悟的教育樂章”。
們進行順應兒童心理的作文,整體輸出,寫自己喜歡寫的、印象最深的語話,這就是作文的‘做’;而作文的‘學’,即總結作文的規(guī)律,等等,則完全可以待之來日”。貫徹了這些方法才能保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的落實。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會“成為他們進行更廣泛的高級學習的重要動力”。他們的實驗已經用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生本體系”主張“無為而為”原則。主張老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而堅持“師本體系”就有可能給以他們“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評價?!吧倔w系”的課,“沒有把知識和行為變成一個一個細密的目標,對學生提出十分細密的要求”,沒有一步一步地牽著學生走,如果按照“師本體系”來評價,這樣的課恐怕就不會是好課。因為“師本體系”主張學生要跟著老師,一個一個知識點地學那些經過教師過度分析過的教材。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來自實踐,積極為實踐服務,有很強的生命力,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踐行生本觀,爭取有所變化。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六
首先,用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開啟我的讀書報告: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書能使人審視自己,好書能使人反思自己,好書能使人改進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無疑引起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思考。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有關生本教育,我有幾點想法。
學習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對這個陌生的詞語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揚生命,教要以學為皈依,讓生命自己行動,讓生命揚起風帆。所謂教學,應該是教師支持下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用個詞來描述就是“師本教育”,而更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經滿足不了科技、信息時代孩子們的好奇心,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意識到了,開始邁出了課改的步伐。
我相信,剛接觸生本教育的老師肯定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要說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在我還沒接觸“生本教育”之前,我對“素質教育”這個詞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讓我說出“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我還真說不準確,但是讀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認為,“生本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通的,而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素質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躍的課外活動,也常常將以學生為主掛在嘴邊。而生本教育以一種更加切實可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郭思樂教授的書中給我們列舉了幾個實例,二年級的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詞匯量還多,看起來很成熟??赐旰笪蚁?,究竟怎樣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老師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學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這本書中,關于兒童觀是這樣說的:我們老師許多時候在做什么事情?我們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猶如敘述說話的能力,其實是最貼近于本能的,然而,我們滿懷熱情的教,年復一年,花費了許多精力,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關于作文,明明是說話的本能,我們不應代替它,而是增強和重視這種本能,應該教會孩子寫出自己風格。我見一些老教師對于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處理很是細致,就是不敢撒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把寫話的內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滿滿一大黑板,讓孩子都抄下來,要求如果遇到類似的圖畫,就要這樣寫。老師抄的很辛苦,學生背的也很辛苦。畢竟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寫話的時候有一句想不起來,他的小作文就進行不下去了。并且一個班的孩子寫出來都一個樣,老師給抄寫的范文,一定不會跑題,但是新穎二字就無從談起了。從一開始寫作,孩子寫什么都要被老師規(guī)范的很細致,那么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漸漸的就會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梢钥催@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么詳細了,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可以”,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里,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這學期,我們學校舉行了校級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我參加了這次活動,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8》。主要內容是講形聲字,教給孩子識字。
由于是第一次講校級優(yōu)質課,全校的語文老師都來聽課,我十分的緊張。備課就已經讓我很頭疼了,反復試課、改進。更加擔心的是新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fā)狀況的方面經驗還十分不足,我們有幾個喜歡說話的學生到時候會擾亂課堂紀律,我不知道會如何應對。二年級的孩子不會裝,即使是你課前囑咐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節(jié)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那幾個學生并沒亂說話,而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整堂課。這一個小細節(jié)給我的觸動很大,下了課,我就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思來想去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平時的課堂上孩子愛說話是因為我的課堂對他的吸引力不夠,他覺得沒事可干,他就有小差可開。而優(yōu)質課那節(jié),講課的方式有所改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分小組進行討論、匯報。孩子覺得新鮮、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性、主動性都被調動了起來也沒工夫亂說話了。現(xiàn)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當然是能自主學習、積極活躍的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是對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點反思。
在每一次備課時,我都要上網找材料,準備很多素材,好像不這么做就不是個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與學識的舞臺,我的潛能被激發(fā)了,而學生呢?連查個資料都要反復問老師:哪里有???能不能你幫我們做些現(xiàn)成的吧!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在教學生,不如說實在寵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慣常的做法就是講,反復講,練,大量練。這種形式訓練的結果是什么呢?學生聽煩了,練倦了。成績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獲得不是練,而是感悟、頓悟。從舉三反一,到以點見面。為何學生不懂感悟,因為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學生當做產品,以為由外而內的琢磨幾下就行了,卻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由內而外變化的。
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讀書。書中有我們課堂上所不能講的知識,是課堂很好的補充。愛讀書的孩子不僅識的字多,懂的知識多,而且在說話、寫話等方面都表現(xiàn)的很不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有一單元的主題是寫人物的。其中有一課是《朱德的扁擔》,再讀完課題后我就問學生,是否知道朱德?絕大部分孩子都搖頭說不知道,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把手舉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說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為他會說朱德是領導,會打仗之類的。這個同志的回答讓我著實眼前一亮。我問他你知道xx?他說知道,xx是中國的第一任主席。我說你從哪里知道的?他清脆的聲音響起:從書上看的。真是語出驚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聽天書一樣看著他。那節(jié)課,我狠狠的表揚了那個同學,正好借此機會教育孩子們要多讀書。相信多讀書的優(yōu)勢會一點一點顯現(xiàn)出來,鼓勵孩子多讀書,在書中,去感悟,總結,最后學會運用,把知識成為他自己的部分。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來說,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么,你為學生的一生打下了一個怎樣的基礎,你為學生今后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點撥了我們,給我們指出了方向。教育應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質發(fā)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讓教育以生命為本,激揚出燦爛的火花。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七
1、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本能,不會因為知識的增加或年齡增長就消失。關鍵是要發(fā)展他的認識能力,以及提供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創(chuàng)造情景。我們的任務,是要保持兒童的這種追求的天性。
2、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設計不能僅僅依據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應當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八
讀書筆記在前段時間我借閱了《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本書結合作者所開展的從加強知識發(fā)生過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實驗研究。對生本教育的意義、概念、產生背景、哲學思考、主要觀念和操作體系等進行了全面的闡述。作者郭思樂對生本教育體系與師本教育體系作了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深入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價值觀、倫理觀和行為觀,探討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并對生本教育的課程論、方法論、評價與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潑的學術專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九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fā)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fā)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荚囋u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yōu)槎酱俣u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jié)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jié)。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yōu)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tài)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
在課改從轟轟烈烈走向冷靜的今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讀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許多收獲。
此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钡默F(xiàn)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價值關、倫理觀和行動觀,探討了生本教育體系的哲學基礎,并對生本教育的課程論、方法論、評價與管理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了思考。
我體會最深的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當鞋合腳時?!眾W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蹦_被忘記了,也可以說腳處于“忘我”狀態(tài),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甚至,如果削足適屐,或纏小腳,我們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合適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是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環(huán)顧田野,鳥在鳴轉,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慮自己該如何生長才是最美的,人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開,是因為它處在合適的周圍環(huán)境中,它根本不必關顧自己,它的能量沒有被別的目標所揮霍和渙散。其實,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狀態(tài)的自然、活力和喜樂,這就足夠了。他們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們認可,是否會被人說好話或壞話,我將得到多少分,我怎樣才能得到這個分數(shù),我處在何種位置等等。他們不必把情感與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將會全心沉浸于所面對的學習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級,走向純潔和透辟。在心理學上,這種“忘我”的狀態(tài)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時刻,兒童的能量就不會被其他的東西,包括大人們的說教、煩人的競爭所消耗,甚至出現(xiàn)投入的著迷的境界。
看了這本書,讓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長說的,不是讓孩子來適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樣的,在作文教學中,不是經常向孩子灌輸寫作技巧,而是讓孩子覺得寫作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想寫下來,和別人交流是一種快樂。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一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fā)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fā)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荚囋u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yōu)槎酱俣u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jié)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jié)。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yōu)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tài)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二
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和大家交流我的讀書體會。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很早我就聽到過生本教育的思想,而今能夠認真的拜讀并學習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感覺生本教育這個理念確實是非常的好,能解決我們當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難題,讓我們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個成功。
生本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從學生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知能力來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所談到的“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觀點,與我們現(xiàn)行的《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都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
生本教育就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學生來進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價值歸結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本體。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心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給我的啟示。
生本教育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真知,獲得最寶貴的知識和技能。生本教育的學生,認識需要多次或長期來復式提高才能完成。這就要建立起在這種格局下的錯誤觀。要相信學生的“大器晚成”,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试S學生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呢?你只要認同學生是可以自己發(fā)展的,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進行生本教育。就像郭思樂教授在書中提及到的,如果對蒸饅頭的過程實行開蓋主義,不斷開蓋窺視,饅頭反而蒸不熟。所以我們要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必將收獲一鍋熟透而美味的饅頭。
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是生本教育的追求。
生本教育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提升,并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所以,孩子的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學習的效績也是顯著的。他們在這種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長迅速,所以,生本教育主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照教師提供的框架,盡可能為學生留足時空,讓學生活動。就像郭教授所說的那樣,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呢,則在不斷地尋找、發(fā)現(xiàn)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xiàn)。為每個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
2、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是生本教育的宗旨。
由于生本教育的課堂給學生這種個體精神生命活動有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情感氛圍和信息資料的環(huán)境,因此,它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和實踐的愿望,并從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生本教育的每節(jié)課前,學生都已習慣了進行大量的自主的學習與研究,也習慣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共同分享和討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的知識、信息會不斷地生長,越用越多,越用越活,同時,又為他們的潛能的發(fā)揮和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每位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四)生本教育思想對我的影響:
1、生本教育注重和強調以學生為根本,不同于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
由此不難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根本,為出發(fā)點。而我們現(xiàn)在的習慣的教學模式是重教不重學,重灌輸不重引導,教學對老師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樣學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例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老師考慮的是如何完成教學目標,設計得主要是教師的活動,希望課堂教學能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下去,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
2、生本教育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
生本教育認為人之初,性本學,也就是說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是創(chuàng)造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也就是說學生是樂于學習的,喜歡探究的。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或者說是教學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也會快樂地學習,沒有壓迫感,沒有抵觸情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有學習的興趣,因為疑問而學習,進而進行探究。
例如,我在講六年級的一篇自讀課文時,考慮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而且本課的知識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有趣,導入之后我就告訴大家,我們把這篇文章當做一篇作文,如何進行這篇作文的評注,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開頭短短的十幾個字,作用與好處,學生分析的淋漓盡致,而且把本課的語言風格與寫作思路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整理,最后一起來進行情感的體會,通過這些,讓學生進行批注,進行學習。學生學得都很開心,同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試著用這種方法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作。在后來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學生都嘗試著這種寫作方法。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思路方面,我也是及時進行評價,對于一個問題,讓學生換一種思路進行表達,而且表達的效果非常好,這也就是實現(xiàn)了答題的規(guī)范性,避免單純的在閱讀中給學生強行灌輸知識點,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學習中去體會,想去記住,想去了解。
3、生本教育能讓教師的工作更加輕松、快樂。
生本教育并沒有給教師上許多緊錮咒,沒有強調讓教師如何拼命工作,沒有束縛住教師的手腳,對教師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種解放,可以讓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更好的成為一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數(shù)學教學為例,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開放,使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shù)學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實踐,以與教科書上的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例如,教學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先觀看生活中的實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抽象出圖形的特征,使單調枯燥的知識具體化、實在化。
(2)教學過程的開放,使學生觀察生活的眼光數(shù)學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獲取了算理、定理后,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觀察身邊的事和物,使他們受到數(shù)學的簡單應用的訓練。比方說,學生學習了有關圓的知識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學習了計量單位以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得出: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重量是一千克?哪些東西重一克?什么東西長一厘米?哪些物體的邊長是一米?有意識地將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育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堂練習形式的開放,使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識的實際應用與知識的理解及鞏固程度是密切聯(lián)系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后,教師既要布置一些應用學過的知識去完成一些練習題,又要注意加強實踐操作。如,學完元角分的認識后,讓學生到商場超市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常用物品的價錢,進一步認識到元角分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完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后,除了計算書中所給圖形的面積之外,可以讓學生到室外去實地測量一下,將結果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應用知識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
以學定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育的戰(zhàn)線上,讓我們各盡其才,桃李滿天下!
謝謝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三
精彩引言:
1.克萊恩說:“一旦我們開始根據人類的天性做事,過去認為復雜的事也都變得簡單”。
2.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BR> 3.克來恩:“我們的教育……通過控制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打擊他們,使得他們失去力量?!?BR> 4.海墨特說:“教學是為了使人產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時間?!?BR> 5.克來恩:“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只有學習而沒有參與其中的和沒有史實際演練的對象,是無濟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許多教師仍堅持在黑板上寫上‘名詞’這個字,再解釋說:‘孩子們,名詞就是一個名字、一個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想法’”。他甚至認為,學校教育只是告訴人們該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訴人們如何去做,是侮辱他們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爾莫斯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BR>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兩種,一種是嗜氧的,一種是不嗜氧的。接著這個比喻,我想說,教學是嗜時間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時間的。
2.在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卻如同晴空之見云霓,會產生優(yōu)勢互補的效應。
3.環(huán)顧四野,鳥在鳴囀,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氣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該如何長進就是美麗的,人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記起自己就是美麗的,人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樣。
4.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當鞋不合腳時,腳就反對了,那種自然的、和諧的、躍動的和效率的美就蕩然無存了。
5.我們有時候如同某學校的廚工一樣,每頓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認為算了成本的鹽必須全用上。
6.一位企業(yè)家問我,什么是教學?我說:“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于5等于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說,3乘于5等于什么?這就有一點是教學了。如果你有膽量說:“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候,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學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們就用各種方法,來論證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個3是12,再加多一個3,是15;數(shù)一數(shù),5個3是15等等。”在這里,我們把“教”轉化為“導”,轉化為“學”了。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標題篇十四
假期里,再一次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碑斠环N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反對它呢?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xiàn),使學生完全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變“師本”為“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引導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讓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獲一定是豐碩的。
生本教育,一種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理念,它也將成為我們今后不斷追求與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