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臨床格言

字號:

    1、肝膽之癥,以下為主。
    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
    3、惡熱非熱明是虛癥。
    4、痢無補法。
    5、法不過仲景,理不過內(nèi)經(jīng)。
    6、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
    7、陽虛則外寒,陰盛則內(nèi)寒。
    8、世無難治之病,有不善治之醫(y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9、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10、初病在經(jīng),久病在絡。
    11、風為百病之長,頭為諸陽之會。
    12、苔黃膩熱在肝膽,苔黃燥熱在脾胃。
    13、培之以黃芪,燥之以白術,補氣健脾何患不除。
    14、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
    15、養(yǎng)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16、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17、扎針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8、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
    19、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20、無水舟停,增水行舟。
    21、在衛(wèi)汗之可也,到氣方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zhuǎn)氣。
    22、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23、血之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難,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24、濕熱毒火,首見肝經(jīng)。
    25、足太陰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眩虛風內(nèi)作非。
    26、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27、巔頂之上,唯風可到。
    28、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diào)之。
    29、火動風生熱,筋攣脈急,風煽火熾,而熾亂神迷,外。
    30、肝陽上亢,水不涵木。
    31、熱淫于內(nèi),治宜咸寒。
    32、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33、膏粱之變,足生大丁。
    34、陽絡傷則吐血,陰絡傷則便血。
    35、肺主氣屬衛(wèi),心主血屬營。
    36、傷于風者上先受之,傷于濕者下先受之。
    37、晝則安靜,夜則發(fā)熱、煩躁,是陽氣下陷于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
    38、竄經(jīng)脈則成痙。
    39、欲求南風,先開北窗。
    40、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
    41、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血自旺于陰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