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遵循教材的內容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和管理,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教案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期望您通過教案的使用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一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1課時。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xiàn)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4)“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表現(xiàn)是什么?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保窟@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墒斓娜司鸵馕吨皇且蕾嚫赣H、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叵胱约撼砷L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相關資料。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達到這目標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復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里避免使用專業(yè)詞匯,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別的資料。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里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里重復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里看到我在上兩本書里已經(jīng)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里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現(xiàn)在都圍繞著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じチ_姆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y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二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3、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三、情感目標。
1、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無私、博大與精深,體會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艱辛與偉大。
2、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教學難點】:品味父愛、母愛的區(qū)別,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探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20xx年我的世界中多了一個小天使,自此我的生命變得更加生動、有意義。每晚她最喜歡的就是和我一起看這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里面講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該睡覺了,可它緊緊的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不放,說“猜猜我有多愛你”......
這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感性、溫情,充滿濃濃的愛意。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將這份愛上升到了一種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弗羅姆,走進這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理性審視這份愛!
二、作家與作品簡介。
弗羅姆(1900—1980)。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
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自主預習檢測。
(一)疏通字詞。
1、給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剎那咄咄逼人惶恐。
休戚相關歸根結蒂。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愛情:(狹義)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廣義)人與人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
節(jié)外生枝: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歸根結蒂:蒂,花或瓜果連接枝莖的部分。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fā)展迅速,給人壓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提示:抓住文章關鍵句,如:段落總結句,過渡句等)。
段落內容。
第一部分(1——3)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第二部分(4——8)愛的對象發(fā)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愛。
四、理性認識愛——小組合作。
1、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愛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各階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關段落1-3段,篩選文中信息——勾畫要點——提煉觀點)。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
(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
(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
(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
(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成熟時期。
(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
總結規(guī)律: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種能力。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
五、分析愛——探究學習。
明確:母愛父愛。
2、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同愛的能力緊密相關的“母愛”和“父愛”是如何具體發(fā)展的,小組合作探究。
(提示:閱讀5-7段篩選關鍵信息)。
父愛與母愛的特點及其積極面、消極面。
類型特點積極面消極面。
母愛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是有條件的??赏ㄟ^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明確:學生闡明明自己觀點舉例說明。
母愛:溫柔(給孩子一種安全感)理智讓孩子獨立。
父愛:嚴厲(給孩子權威和指引)寬容、耐心讓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認為怎樣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齊讀(9——10段選讀部分)。
明確:樹立二個形象——母親的良知+父親的良知。
5、區(qū)分愛的二種原則——連線題:幼稚的愛?成熟的愛?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恒愛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熟的愛。
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了。
明確:幼稚的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先獲得愛才給予愛。
成熟的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先給予愛再收獲愛。
六、本課收獲(小結):
1、文本信息篩選方法;定位—篩選——整合——提煉。
2、關于“愛”——愛的途徑——努力,奮斗。
愛的內涵——愛他人,愛自己。
愛的升華——珍惜情感,學會感恩。
七、傾訴愛——拓展延伸。
1、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以換成“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明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給與愛!這樣孩子才會趨向成熟!
2、寫一小段詩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們的父親母親表達我們的愛。
明確:學生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小詩或文字——老師適合點評。
八、總結語——是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趁著時光正好,我們不老,珍惜現(xiàn)在和未來的日子,愛就大聲說出來,愛就從行動開始,畢竟所謂父母與子女的緣分,有且僅有這一輩子了,,,,讓我們在這首《時間都去哪了》中結束今天關于愛的探討,探討暫時結束了但愛在一直延續(xù)......
推薦閱讀:龍應臺《目送》。
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推薦電影:《美麗心靈》。
《海洋天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三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xiàn)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4)“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
表現(xiàn)是什么?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這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墒斓娜司鸵馕吨皇且蕾嚫赣H、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四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一、激趣導入。
二、了解“愛的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三、感悟母愛。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四、研品父愛。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五、探討成熟之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六、小結:得到愛,學會愛,好好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五
活動目的:
讓學生感受爸爸媽媽無私的愛。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學會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形式:
游戲唱歌情景表演朗誦繪畫等。
活動準備:。
ppt課件。(包括歌曲、文字)彩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課。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先來做一個“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好不好?(選老鷹、雞媽媽、小雞們)。
2、學生快樂游戲。
3、師:雞媽媽為什么要張開翅膀?雞媽媽就不怕被老鷹吃掉嗎?
4、小結:雞媽媽多么愛自己的孩子?。∧銈兊陌职謰寢尭鼝勰銈冄?你們愛爸爸媽媽嗎?(愛)大聲說你的愛:(出示課題)我愛爸爸媽媽。
二、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聽歌《我有一個家》。正像歌里唱的那樣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呢?(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2、媽媽多么關心你,媽媽多么愛你呀!世上誰最好啊?我們一齊來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5、媽媽愛你,爸爸愛你,你幸福地成長。一起高興的讀:“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課大樹,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之間飛來飛去?!?BR> 三、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愛你,你又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呢?(情景劇表演)星期天,媽媽正在洗衣服,晴晴走過來說:“媽媽,你累嗎?我給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對嗎?
引導學生說愛爸爸愛媽媽的事,師及時點撥點評總結。
四、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1、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說到做到,去愛你的爸爸媽媽。為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們一起朗誦詩歌《獻給爸爸媽媽的歌》。
2、課前,老師發(fā)給你一張彩紙。你可以折愛心、折千紙鶴、畫一幅畫、寫幾句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
五、總結。
爸爸媽媽為了你們快樂成長甘愿辛苦地工作,為了你們健康成長時刻把你放在心上?;氐郊依?,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六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2.深層次地體會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認識兩種愛的原則。
3.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重點:深層次地理解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認識兩種愛的原則。
1課時20分鐘。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本文屬于議論文,課文主要闡述了怎樣的觀點?談談自己閱讀的感受以及對文章的初步理解。
明確:闡述父愛和母愛的本質,并比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父愛和母愛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1.《愛的藝術》一書告訴讀者:“愛是與人的成熟程度有關的”,那么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對愛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大家能不能通過課文快速地找出來。
明確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開始呼喚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通過以上歸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愛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梢姡瑦奂炔皇桥c生俱來的,也不是隨著人的生理年齡的增加就會逐漸成熟的。愛是一種能力。
2.了解了孩子的愛的發(fā)展過程,在作者看來,父母的愛有什么特點,他們各自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呢?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母愛的特點:母愛是無條件的。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取。
父愛的特點:父愛是有條件的。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在我們成長的磕磕絆絆中,總有無數(shù)的愛包圍著我們,不光有來自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說聲:“謝謝!”
寫下你想對父母說的話并告訴他們。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七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從 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母愛 父愛
無私 成熟 責任
寬容 付出
善良 理智
孩子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八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論述類文章,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
二、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jié)選出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從而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這篇文章是第四模塊第三單元的精讀文章。這一單元的六篇文章是隨筆、雜文,屬于論述類文章。具有思想深度,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時,作為學習主導者的教師,要努力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陡改概c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倫理學方面的隨筆。父愛與母愛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愛與母愛的籠罩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經(jīng)驗等。
學習這篇文章,首先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看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體味關鍵語句、難點語句的含義。還可以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評價。對于作者的觀點,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三、學生分析。
記敘能力、說明能力和議論能力是中學生重要的語文基本能力。初中生形象思維發(fā)達、邏輯思維相對較弱,而高中生在初中基礎上邏輯思維逐步增強。初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記敘能力、說明能力,而高中在培養(yǎng)學生記敘能力、說明能力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記敘、說明、議論能力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而在整套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中,議論文只有兩個單元(文言文除外)。這個單元作為首先出現(xiàn)的議論文,意義非比尋常。針對學情,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作這樣的設計。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
能力、方法目標:初步掌握閱讀論述類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讀方法。1先粗讀一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即可2、再想一遍,想文章的旨意、結構層次。3、細讀全文,直到文章的哪些地方應當特別注意,應該深入揣摩。4、再細讀一遍,咀嚼、消化。要深入體會含蓄蘊藉的意思,要透徹理解精微細致的情境,要領略議論臧否的分寸。
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理解、探究和評價作者對父愛與母愛及人理想人格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初步激發(fā)學生培養(yǎng)健康而成熟心靈的激情。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
難點: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理解及部分關鍵語句的理解。
六、教學策略。
點撥法、問題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七、教學用具。
ppt課件。
課堂系統(tǒng)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
1.課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動因:盡管這是一篇說理性散文,但文章飽含感情,語言精粹洗練,學生在大聲朗讀中可以更好地領會文章內涵、品味語言。)。
2.利用網(wǎng)絡、圖書等資料了解作者弗羅姆。
3.思考以下問題:
同學們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你越來越體會到父母對你的愛的不同。請具體評述。
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句,以及理解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九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讀寫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愛我們的祖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
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
課件、課文錄音帶、歌曲碟。
一、抓住字眼談話導入。
導入新課:
師板書“愛”字,提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媽媽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同學之間的友愛、愛勞動、愛祖國?)教師小結:在這么多的愛中,有一種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就是媽媽的愛。今天,讓我們走進愛的話題,學習第二單元第一課《媽媽的愛》,補充板書,并齊讀課題。
(評價:學生在導入時融情入境,談到愛的話題,無人不感到心里溫暖。增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理解課文培養(yǎng)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發(fā)情感。
1.播放課文配樂錄音,激發(fā)情感,讓學生初步體會書中從哪幾件事描寫了媽媽的愛。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和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3.劃出課文中的生字,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識字。
(評價: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得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記字、認字,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促進學生間的合作。)。
(二)檢查學情及時反饋。
1.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帶讀。
2.自由讀全文,分小組討論:課文把媽媽的愛比作什么?
5.指名說一說,引出并板書媽媽的愛是:
清涼的風滴落的淚遮雨的傘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二)你們從小長這么大,你覺得那件事使你親身感受到媽媽的愛。指名回答,學生選哪一節(jié),就從哪一節(jié)開始學,重點指導讀好一節(jié)。
指名讀,學生評讀。再自讀自悟后四人小組討論:讀了這一節(jié)還有沒有不懂的詞、句。指名回答后再討論:每一句詩應怎樣讀才能充分表達出感(教師先范讀、然后學生試著體會讀,再指名讀,評一評。
(評價:通過朗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懂得媽媽的愛是無私的。)。
1.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第一節(jié)。想一想:在這一節(jié)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清涼的風)。
(2)提問:媽媽拿著扇子,汗水怎么會濕透了她的衣裳?(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是媽媽坐在床邊為孩子扇扇子,盡管天氣炎熱,她不顧自己,一心想著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裳。)。
理解“濕透”、“衣衫”的意思。
(3)告訴學生: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這是孩子親身感受到的清涼的風就是媽媽的愛。
讀時讓學生體會出享受媽媽的愛的這種幸福溫馨的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2.采取以上學習方式,讀好另外幾節(jié)。
(1)指名讀。想一想:在這一節(jié)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遮雨的傘,媽媽的愛指的是滴落的淚)。
(3)理解“遮雨”“很燙”“額頭”的意思。
(4)要求學生讀出一定的語氣,感受媽媽的愛是那樣真摯。讀第三節(jié)的最后一句要讀得慢些,教師范讀。
男生讀第二節(jié),女生讀第三節(jié)。
師: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夏天媽媽給我扇風,雨天媽媽為我遮傘,生病了,媽媽為我著急。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師問:你能再說說生活中媽媽對你的愛嗎?(四人小組討論,相互說說)體會媽媽的愛在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無私,多么的偉大。
3.學習第四節(jié)略。
4.學習第五小節(jié)。
(1)小組討論學習:體會媽媽教育我們都是祖國的孩子,我們要從小愛我們的祖國。
(2)小組間進行朗讀比賽。
三、總結全文激發(fā)情感。
同學們想的、說的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愛里成長起來的,夏天,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雨天,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我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當我們做錯事了,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愛更是親切的教誨。媽媽給了我們許多許多的愛,我們也要用愛回報媽媽,我們永遠永遠地愛我們的媽媽。
四、深化朗讀熏陶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課文,并利用寫小詩、寫親情日記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五、齊唱歌曲表達情感。
(播放歌碟)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六、作業(yè)。
1.寫一篇親情日記,思考:怎樣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2.利用這次教育機會,召開家長親情會,并請孩子在家長會上把自己寫的小詩讀給媽媽聽。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即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1、準備班會相關資料,搜集相關的文章、笛子獨奏、小品、歌曲、制作感恩卡,自制課件,主持人準備串聯(lián)詞。
2、學生利用雙休日觀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開展“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封信”活動。
4、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班長開場講話:同學們,我們班今天很榮幸能坐在這里參加“烏鎮(zhèn)鎮(zhèn)的感恩教育啟動儀式”,你們知道再過兩天是什么日子了嗎?(母親節(jié))對,母親節(jié)快到了,作為一班之長的我,和我們的班主任沈老師還有班干部們一起策劃了今天這節(jié)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隊課,大家掌聲歡迎主持人:高晨、梅逸……上場。(掌聲響起,主持人上場)。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
甲: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配動作)。
乙: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配動作)。
甲:這個人就是娘呀!
乙:這個人就是媽。
甲:這個人給予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乙: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甲: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私的愛!
乙: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雙親。
合:我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感受親恩,體會親情。
(1)真實故事《地震中的母親》。
甲:在生活中,父親永遠給我們擋風雨,
乙:母親永遠牽著我們的手;
合:父母的愛是危急時刻撐起我們生命的一片晴空!
甲: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齊答:記得)那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指名一生回答。
乙:是呀,那年春天感人的事比比皆是,今天沈以睿同學也給大家?guī)硪粋€發(fā)生在當時的真實故事。我們掌聲有請沈以睿。
(講故事、聽故事)。
(2)聽后隨感,暢所欲言。
甲: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哪些感受呢?(指名2學生回答)。
乙:同學們,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圣潔、最勇敢的母愛,我們面對這樣偉大而又無私的愛,內心當中充滿了對這位母親的敬佩。
甲:那么就讓我們用隊禮表達我們對這位母親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禮畢!坐下!
b:深入感知,感悟親情。
(1)笛子獨奏,觸動情感。
甲:唉,梅逸,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親一樣的父母。
乙:是呀,高晨。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過許多事,為我們付出很多。大家說是嗎?(齊說:是)。
乙:讓我們的思緒隨孔鴻暄的笛聲盡情飛舞,請聽孔鴻暄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2)聯(lián)系自我談體會。
甲: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喚起你的美好回憶,請把你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事說給同學聽聽,與同學分享,好嗎?(好)。
乙:剛才同學們談論得很激烈,看來父母給我們的感動很多很多。那誰能談談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嗎?請4名學生上來講述。
(三)辨別是非,自我反思。
乙: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他們做事讓父母很無奈、很傷心。
甲:請看屏幕,看一看以下同學的做法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應該怎樣做?
(共4幅圖,每幅圖請一至二位學生說說)。
乙:大家很有辨別能力,我想以后這些事再也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了。
(四)親子互動,體會親恩。
甲: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親子游戲,測測我有多愛你!誰愿意帶著你的父母上來?(屏幕顯示問題)請一生一家長上來。
甲:阿姨(叔叔)請您回答關于孩子的問題,xx同學,請你回答關于父母的問題,好嗎?(先請阿姨(叔叔)回答,及時反饋,了解回答是否正確)。
甲:看:這是愛的天平,請同學們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愛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每人發(fā)一張紙,讓學生在紙上寫一寫,同時播放《愛的奉獻》)。
乙:看看,結果怎么樣?我請幾位同學上了介紹一下自己的愛的天平。點幾位學生上來介紹。
甲:看來同學們的天平基本上都呈現(xiàn)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指投影)看來我們對父母的關心真是太少了,我們還等什么,如果你的父母今天在現(xiàn)場,那就給你一個機會,現(xiàn)在就請你來到父母的面前,拉起父母的手,向他說聲:“謝謝您,我愛您!”
乙:同學們是否有同感呢?(是)。
甲:同學們,父母的這雙手就是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中漸漸粗糙漸漸蒼老的。額上的皺紋和耳鬢的絲絲白發(fā)也是為我們操心所留下的印記。
乙:同學們:請讓我們一起對在身邊的或不在身邊的父母齊聲高呼:“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生:齊呼)。
甲:請記住這兩個日子吧?。ㄖ鞒秩艘允种甘酒聊坏娘@示)。
(五)學會感恩,及時回報。
乙:前面班長也提醒我們再過兩天就要是母親節(jié)了,那天我們送給母親什么禮物呢?請學生說一說:(賀卡、買小東西、吃的……)。
乙:同學們,看完小品能告訴大家以后你會怎么做呢?
甲:同學們真的懂事了,那么我想此時此刻,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也有話想對我們說,請家長發(fā)言。(家長代表發(fā)言2名)。
甲: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讓所有的家長在此一一傾訴了。
乙:同學們,父母親說出了內心最真摯的話語,我們還等什么,把你要說的話寫在這張感恩卡上,寫完后,走到爸爸、媽媽面前,敬上你的卡片,給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
甲:道上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
乙:如果你爸媽今天不在現(xiàn)場,就請你把要對他們說的話寫在感恩卡上,寫好后掛在這棵感恩樹上,等會回去送給他們。
(六)情感升華,感恩一切。
甲: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一張張卡片寄托著我們一片片真摯的感恩之情。
乙:同學們,在生活中除了父母還有許許多多關心我們的人。
甲:老師、同學、朋友等等,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乙:無論是父母的養(yǎng)育,師長的教誨,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讓我們感謝一切使你成長的人吧?。R讀感謝)。
甲:是呀,我們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乙: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感謝的太多太多,讓我們將千言萬語匯成一段美妙的旋律——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隨著歌聲,放飛我們的感激之情!用手語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感謝吧!齊唱(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在陣陣的感恩聲中,我們的班會也接近了尾聲?,F(xiàn)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班主任沈老師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得非常成功!老師欣喜地看到,感恩的種子已經(jīng)在你們心中扎根、發(fā)芽了。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使我們成長的一切!
甲:學會感恩,就要學會尊重他人。
乙:學會感恩,就要有奉獻精神。
甲:學會感恩,就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感恩于心,
乙:讓我們感動于行。
合:感謝今天到場的所有領導和來賓,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到此結束!同學們,我們下周再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一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弗羅姆。
母愛父愛。
無私成熟責任。
寬容付出。
善良理智。
孩子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二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ppt課件。
一、導入新課。
每年的高考,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么一群在考場外翹首以待的家長們,他們毫無怨言地等候在考場外,只希望在第一時間能見到他們的孩子并平安地接回家。其實,何止是這一幕,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這些我想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吧,今天我們要站另外一個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二、簡介弗羅姆及《愛的藝術》。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速讀課文,篩選信息,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
明確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四、深入探究。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五、疑難探究。
1、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1)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2)優(yōu)缺點:
母愛:
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
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
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2、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4、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可由剛入學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拢瑢W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BR> 七、作業(yè)。
就本文的主要內容,寫一篇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三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ppt課件。
每年的高考,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么一群在考場外翹首以待的家長們,他們毫無怨言地等候在考場外,只希望在第一時間能見到他們的孩子并平安地接回家。其實,何止是這一幕,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這些我想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吧,今天我們要站另外一個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明確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1、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1)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2)優(yōu)缺點:
母愛:
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
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
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2、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卑凑兆髡叩挠^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4、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捎蓜側雽W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學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BR> 就本文的主要內容,寫一篇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過程:
分析課文:
理性認識父母之愛。
首先思考預習題一:在作者的筆下,父母之愛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積極面和消極面?
(幻燈片)展示:
母愛的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的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好,大家的預習效果很不錯。
幻燈片展示:關于作者提出的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你認同嗎?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有下列幾點可供參考:
1、母愛也是有一定條件的。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帶來了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下意識的。母親并不一定明確意識到這一條件性,但是沒有明確意識到并不等于客觀上不存在。無論多么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
3、母愛比較細膩,父愛比較粗獷;母愛比較著眼于眼前,父愛比較著重于未來:母愛以情感來感染和引導孩子,父愛以理智和行動來教育孩子。
父愛和母愛比起來,總來得深沉一些。在座各位,對父愛有深切感受的請舉手。
我注意到有些同學沒有舉手,其實我像你們這么大時,對父愛也沒有什么感受。他那么嚴厲,對不對就高聲大嗓,有什么愛可言呢?我還記得,有一次,跟著哥哥到外面玩,經(jīng)過一戶人家時,被一條瘋狗給咬傷了,我又痛又怕,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從家里匆匆趕來的父親一上來就是幾巴掌,然后就抱著我狂奔到診所。我當時感到很委屈,我已經(jīng)夠可憐了,你不安慰我倒也罷了,為什么還要打我呢?當我做了媽媽后,我明白了,那幾巴掌里,包含著父親多少的擔心與著急啊!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父親,是童年時代高高揚起的巴掌;父親,是年少輕狂永未退讓的斥責;父親,是灰心失落時無言的支撐;父親,是兒女遠行時散落一地的煙頭;父親,是電話那端不肯掛斷的沉默;父親永遠是纏綿的情歌之外被遺忘的字眼;父親卻一直是驚濤駭浪里義無反顧的犧牲!正是因為父愛,才讓我們站在了離溫暖最近的地方。
如果說父親是我們身上穿的盔甲,在保護我們的同時,偶爾也會傷害我們,那么母親就象棉質衣服,總是那么的貼心舒適。有人說,“上帝不能親自到每個人家里,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媽媽?!闭f得多好啊!
這里,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用心地體會父母的愛吧。
是的,父母用汗水、用愛,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大家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呢?也許有同學從來就沒有想過,不過不要緊,在今天,在此時,就從認真上好這堂課開始吧。
好,一起來看預習題第二題。閱讀1—3段,填寫下列表格。
出示幻燈片: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剛出生階段無愛的意識。
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tǒng)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恒愛之成熟的愛。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剛才我們從感性上把握了這兩個愛的原則,下面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原則區(qū)別到底在哪里呢?(討論)(預習題三)。
明確:——前一種愛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愛,以自己為中心,強調先獲得再付出。因為得到了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強調先付出再獲得,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梢?,幼稚的愛是單向的、簡單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成熟的愛是雙向的、相互的、更加復雜的,也更加美好的。
大家更認可哪一種愛呢?(后一種,成熟的愛)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中間現(xiàn)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像10歲以下的孩子一樣,因為被父母愛,因為需要父母給他提供衣食住行,才去愛父母;甚至是連自己正在被愛的感覺都沒有,對父母的愛無動于衷,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放圖片。
6月12日,16歲的王某因為父母限制其上網(wǎng),舉刀殺死母親,砍傷父親。據(jù)王某交代,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時沒有任何的害怕,連恐懼都沒有,而且自己對于殺死的媽媽沒有絲毫的痛心感覺。
討論:這兩個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嗎?造成這種不理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這兩個孩子都不能正確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父母打工,是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的條件。我們作兒女的,應該用心體會父母的愛。
另一方面,我們的父母在愛我們的同時,也許會采取一些不當?shù)姆绞?。孩子離家出走、通宵上網(wǎng)甚至傷害父母,我想,父母也應該有一定責任。父母愛我們,他們遵循的是哪一種愛的原則?(成熟的愛的原則),由此可見,有了愛的理論,還不會愛,也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那么,什么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呢?請大家齊自由朗讀8--10段。
好,我們先以父母為例,來探討一下成熟的愛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母愛應該給孩子安全感,應該希望孩子獨立;父愛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應該使孩子更加自信,成為自己的主人。
對于孩子,應該怎樣奠定自己靈魂健康且達到成熟的基礎呢?
明確:可能是這一句: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解釋一下。也就是說,人從對母親的依賴轉到對父親的依附,最終與他們分離,在自己心中擁有父親和母親這兩個世界,就奠定了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不再依賴父母,與父母分離,在他心中同時擁有父親和母親兩個世界。他獨立了,成為自己的父母。只有這樣,人才能擁有成熟的愛,才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的人。
明確:“母親的良知”和“父親的良知”是一個成熟的人應具備的做人的兩種素質,?!澳赣H的良知”就是“對人的仁愛之心”;“父親的良知”就是“對問題的理性的判斷力”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習、繼承父親和母親的優(yōu)點,并讓它們有所發(fā)展。
那是不是只要擁有了父愛與母愛的良知,就是一個成熟的人了呢?
明確:不是。只有把父愛和母愛的優(yōu)點相融合,并在綜合的過程中懂得這兩種情感各自發(fā)揮作用的領域,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作成熟的人,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
愛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而且也能夠學習這種能力。父母對我們的愛需要學習,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他的愛才會走向成熟;我們更需要學習怎樣去愛,不僅是愛父母,還要推廣到愛他人。只有當你有愛父母、愛他人的能力時,當你的心理年齡與你的生理年齡一致時,才可以說你是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
祝愿大家早日作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它不難,就從對父母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對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對同學熱心的幫助開始吧。下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五
二、讀懂爸爸媽的心;主題三、來自社會的愛?!凹胰说膼邸笔瞧渲械牡谝粋€主題,本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第一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感受、體會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愛,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長;第三是知道感激、回報家人的愛?!都胰说膼邸返木帉懀鋾r代感、生活性、針對性都很強,它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我愛我的家》教學內容是相聯(lián)系的。
[活動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父母長輩為自己健康成長付出的辛勞。
2、了解家人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家人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錄像、感恩孝心卡等。
學生:調查表、照片、親情故事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詩導入,揭示課題。
師: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朗誦一個小朋友寫給媽媽的詩,仔細聽:一句輕輕的問候,一聲暖暖的叮嚀,一頓可口的飯菜,一件溫暖的毛衣,一次嚴厲地批評,一個緊緊的擁抱,點點滴滴記心頭。聽出來了么?感受到什么?(伴著輕音樂)。
生:是關心、是愛??
師:是啊,心有靈犀一點通,你們都聽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體會《家人的愛》。板書課題齊讀。
誰來介紹介紹你都有哪些家人?
教師相機貼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彩色頭像(貼圖)。
(設計意圖:以一首小詩為切入點導入,利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引導學生說出本次的課題和主旨,讓孩子細細品味這些日常所發(fā)生的簡單的小事,先對家人的愛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六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三單元主要是學習社會科學方面的雜文和隨筆。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倫理學方面的隨筆。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fā)展進行的剖析,也就是“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卑凑铡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此類論述性文章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審美與應用能力。學生能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
學生在這之前接觸到的關于父母之愛類的文章側重于感性方面的,而本文是社會科學論文,它把父愛、母愛上升到哲學高度來理性分析,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又加上是外國人寫的,他的西方思維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對學生來說十分陌生。所有這些都會造成閱讀文章時理解上的障礙。但是可以說學生對父母是最為熟悉,對父愛、母愛也體驗最深,所以如果學生聯(lián)系自己、同學乃至同齡人的實際閱讀這篇文章,應該能夠讀懂。
1、了解作者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二課時。
一、營造情境,導入新課。
預設:孟母三遷。
《游子吟》。
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歌曲《父親》。
賈政與賈寶玉。
周樸園與周萍。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二、簡介作者,背景探尋。(多媒體展示)。
弗羅姆,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弗羅姆的母親整天抑郁寡歡、情緒低落,父親性情暴躁、喜怒無常,是個只知賺錢的商人。弗羅姆說:“我之所以著手心理學的研究,恐怕是當時我變得越來越神經(jīng)質的緣故。那樣謹小慎微地在父母身邊,我沒有發(fā)瘋,這就要感謝上帝和歸功于其他方面對我的影響了。
《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這本專著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從而學到手的一門藝術。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藝術一樣,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課文導讀。
本文是《愛的藝術》中“愛的理論”的重要章節(jié),作者從心理角度闡述了自己的“愛”的理論。文章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揭示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的心理基礎。本文不是簡單的父愛與母愛的頌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fā)展進行的剖析。他在文章中將愛看成是維系社會的根本所在,“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同是也將愛看成自己付出的一種回報。全文分析鞭辟入里,說理有條不紊,深入淺出,把讀者領進了他所醉心營構的愛的藝術的理論大廈。
四、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文章旨在告訴我們“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權威,他成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闡述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找出關鍵語句;通過小組內部討論交流,能達成共識的小組內部解決,解決不了的,向老師請教。后教師予以點撥)。
明確如下:(多媒體展示)。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快速閱讀,明確文章的思路,為下一步質疑做準備)。
五、深入研讀,質疑探究。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多媒體顯示)。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通過以上的閱讀歸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
2、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引導學生尋找關鍵句)。
明確:特點與區(qū)別:
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優(yōu)缺點:
母愛:(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3、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卑凑兆髡叩挠^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5、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深入研讀課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6、找出文章中你理解有困難的詞句,請?zhí)岢鰜?,大家互相探究解決。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六、拓展延伸,體會表達。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題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并能從父母之愛延伸為他愛,由小愛向大愛升華。)。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捎蓜側雽W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隆獙W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風風雨雨,大家已走過了十六七載了,在這中間,總有許多的愛包圍著大家,有來自你們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大聲地說聲:“謝謝!”(《多媒體播放《感恩的心》)。
2、欣賞龍應臺《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或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以上任欣賞一篇,并寫下不少于300字的讀后感或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七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一、激趣導入
二、了解“愛的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三、感悟母愛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四、研品父愛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五、探討成熟之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六、小結:得到愛,學會愛,好好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八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3、區(qū)分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4、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2、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1、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
2、父母對自己世界的影響。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之愛的呵護下不斷長大,但我們是否研究過父愛、母愛呢?最起碼思考過?至少關于母愛的文章我們是寫過的!
美國有一位心理分析學家不僅思考過,而且深入研究過父愛、母愛。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有多少和我們的感受吻合?今天我們就隨弗洛姆先生見解去探討一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板書)。
二、作者簡介。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用人本主義調合二者,從而實現(xiàn)二者的“綜合”,這一研究不僅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本文節(jié)選自該書。
三、解讀文本。
(一)第一部分研討。
運用“中心突破法”,理清一、二兩部分之關系及基本行文特點。
1、平時我們常說,看書看皮,看文看題。文章題目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是文章從哪一段才開始正式寫到父母之愛的?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答案——閱讀時要抓住關鍵句,如段落的中心句,過渡句等。
2、那么此前幾段寫了什么內容?抓關鍵句加以概括。
明確:根據(jù)第四段首句,可以概括為“愛的能力發(fā)展”?!景鍟?。
3、“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請賞析這句話!
明確:以假設的方式開頭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開始的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后面的文字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4、《愛的藝術》一書要使讀者相信:“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情感”,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明。
5、“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痹噺倪@句話分析“母愛”的作用。
明確:正是母愛的潛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靈由索取趨向奉獻,由被熱愛到愛別人;母愛的無私使子女在獲得滿足與快樂的過程中意識到給予的重要性,愛他人不僅給人帶來幸福,也讓自己體會到幸福和快樂。這是母愛的真諦。
6、請嘗試解讀第三段加點字句子——與課文后的另一版本比較。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別人愛?!背墒斓膼鄣脑瓌t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辈怀墒斓?、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BR> 問: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還運用了什么手法?這兩種愛的原則區(qū)別在哪里?
明確:課文運用了因果倒裝句,意在突出“果”句的意思。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進一步表明作者的觀點,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后者才是成熟的愛,才是作者所提倡的愛。
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身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在它和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給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樂。愛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種愛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愛,受到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
7、那么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鋪墊。為下文引出父母之愛的區(qū)別打下伏筆。本文其實按兩條線行文,一條寫孩子的成長,一條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孩子的成長、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源于父母之愛。
教師過渡:我們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繼續(xù)了解文章的主體部分內容,把握母愛父愛的區(qū)別。
(二)第二部分研討。
1、默讀五、六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2、探討:母愛真是無條件么?你對母愛有哪些認識?
明確:母愛確實很少有需要報償?shù)拿黠@動機,但作者忽視了另一方面,即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以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但并不能否認它的存在。無論多么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于他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母愛比較細膩;母愛比較著眼于眼前;母愛有時不如父愛理智。
3、學生朗讀第七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教師對朗讀進行評點。(抓關鍵句)。
教師用不同語調朗讀第四行:
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BR> 讀后讓學生辨別哪一種讀法是最準確的。(讀體現(xiàn)的是對文章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根據(jù)文意對此處排比句的表達意圖做出正確判斷)。
4、探討:你怎么看父愛是有條件的?
明確:其實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生活中不少父愛也是無條件的。相對于母愛來說,父愛往往更理智。
教師引導學生猜讀后面內容。然后帶著問題了解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內容,以驗證自己的猜測。
(三)第三部分研討。
1、齊讀第8-10段,了解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第8段: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父愛、母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分條回答理想的父愛是怎樣的?
明確:能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會遇到的種種困難;應該寬容有耐心不要盛氣凌人甚至專橫;應該使孩子能對自身產生自信心成為自己的主人。
(2)結合文章,分條回答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綜合了同父母親的關系,并能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這樣寫就深化了文意。
(3)第9段那幾句話顯得論述辯證而嚴謹呢?
明確:如果一個人只發(fā)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fā)展。
明確:一個好家長應該希望孩子成長、獨立并最終脫離自己,他應該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緒;一個好父親在指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漸相信她最機并最終把握自己,這些都需要學習。
四、總結性研討。
1、請同學們最后整理一下文章結構,體會其行文特點。
明確:
第一部分(第1~3段):孩子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第二部分(第4~8段):母愛的性質,父愛的本質和原則,母愛和父愛的不同作用。
第三部分(第9~10段):總結全文,成熟的人應該同時擁有父母的良知。
一個人從需要父母之愛,到逐漸發(fā)展了愛的能力,理解了父母之愛,最終成為一個綜合了父母愛的特點成熟的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逐層深入的結構。
2、本文到底意在表現(xiàn)什么主旨呢?
明確:文章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本文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3、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文章論證方法。
學生研討后明確:
(1)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式。
首先運用比較的方法,去說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第5段作者主要講母愛的性質,而第7、8段則主要說明父愛的性質及其重要意義,這兩項進行比較使母愛和父愛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讀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用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道理,是本文的另一特色,這兩大特色都在這一段中得到體現(xiàn)?!澳赣H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與歌頌母親的詩歌里的句子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作者獨到的安排:喻體“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具有母愛的性質——無條件、不需要爭取就可取得。
文章還采用了總分的說明方式,使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如第8、9段都是采用先總說再分說的方法,即開頭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再加以詳細說明。
(2)視角新穎、富有哲理。
本文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上升到一個哲學高度,且辯證地闡述父愛與母愛的不同以及父愛與母愛在孩子心中的不同感受,極具哲理性。
五、作業(yè)拓展:
1、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聯(lián)系名人大家經(jīng)歷談感受。
2、結合生活中父愛母愛現(xiàn)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一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1課時。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xiàn)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4)“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表現(xiàn)是什么?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保窟@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墒斓娜司鸵馕吨皇且蕾嚫赣H、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叵胱约撼砷L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相關資料。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達到這目標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復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里避免使用專業(yè)詞匯,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別的資料。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里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里重復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里看到我在上兩本書里已經(jīng)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里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現(xiàn)在都圍繞著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じチ_姆一無所知的人什么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了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y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二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3、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三、情感目標。
1、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無私、博大與精深,體會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艱辛與偉大。
2、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教學難點】:品味父愛、母愛的區(qū)別,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探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20xx年我的世界中多了一個小天使,自此我的生命變得更加生動、有意義。每晚她最喜歡的就是和我一起看這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里面講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該睡覺了,可它緊緊的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不放,說“猜猜我有多愛你”......
這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感性、溫情,充滿濃濃的愛意。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將這份愛上升到了一種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弗羅姆,走進這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理性審視這份愛!
二、作家與作品簡介。
弗羅姆(1900—1980)。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
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自主預習檢測。
(一)疏通字詞。
1、給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剎那咄咄逼人惶恐。
休戚相關歸根結蒂。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愛情:(狹義)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廣義)人與人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
節(jié)外生枝: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歸根結蒂:蒂,花或瓜果連接枝莖的部分。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fā)展迅速,給人壓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提示:抓住文章關鍵句,如:段落總結句,過渡句等)。
段落內容。
第一部分(1——3)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第二部分(4——8)愛的對象發(fā)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愛。
四、理性認識愛——小組合作。
1、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愛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各階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關段落1-3段,篩選文中信息——勾畫要點——提煉觀點)。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
(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
(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
(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
(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成熟時期。
(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
總結規(guī)律: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種能力。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
五、分析愛——探究學習。
明確:母愛父愛。
2、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同愛的能力緊密相關的“母愛”和“父愛”是如何具體發(fā)展的,小組合作探究。
(提示:閱讀5-7段篩選關鍵信息)。
父愛與母愛的特點及其積極面、消極面。
類型特點積極面消極面。
母愛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是有條件的??赏ㄟ^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明確:學生闡明明自己觀點舉例說明。
母愛:溫柔(給孩子一種安全感)理智讓孩子獨立。
父愛:嚴厲(給孩子權威和指引)寬容、耐心讓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認為怎樣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齊讀(9——10段選讀部分)。
明確:樹立二個形象——母親的良知+父親的良知。
5、區(qū)分愛的二種原則——連線題:幼稚的愛?成熟的愛?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恒愛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熟的愛。
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了。
明確:幼稚的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先獲得愛才給予愛。
成熟的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先給予愛再收獲愛。
六、本課收獲(小結):
1、文本信息篩選方法;定位—篩選——整合——提煉。
2、關于“愛”——愛的途徑——努力,奮斗。
愛的內涵——愛他人,愛自己。
愛的升華——珍惜情感,學會感恩。
七、傾訴愛——拓展延伸。
1、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以換成“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明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給與愛!這樣孩子才會趨向成熟!
2、寫一小段詩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們的父親母親表達我們的愛。
明確:學生分享自己創(chuàng)作小詩或文字——老師適合點評。
八、總結語——是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趁著時光正好,我們不老,珍惜現(xiàn)在和未來的日子,愛就大聲說出來,愛就從行動開始,畢竟所謂父母與子女的緣分,有且僅有這一輩子了,,,,讓我們在這首《時間都去哪了》中結束今天關于愛的探討,探討暫時結束了但愛在一直延續(xù)......
推薦閱讀:龍應臺《目送》。
畢淑敏《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推薦電影:《美麗心靈》。
《海洋天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三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xiàn)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4)“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
表現(xiàn)是什么?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這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墒斓娜司鸵馕吨皇且蕾嚫赣H、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四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一、激趣導入。
二、了解“愛的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三、感悟母愛。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四、研品父愛。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五、探討成熟之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六、小結:得到愛,學會愛,好好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五
活動目的:
讓學生感受爸爸媽媽無私的愛。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學會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形式:
游戲唱歌情景表演朗誦繪畫等。
活動準備:。
ppt課件。(包括歌曲、文字)彩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課。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先來做一個“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好不好?(選老鷹、雞媽媽、小雞們)。
2、學生快樂游戲。
3、師:雞媽媽為什么要張開翅膀?雞媽媽就不怕被老鷹吃掉嗎?
4、小結:雞媽媽多么愛自己的孩子?。∧銈兊陌职謰寢尭鼝勰銈冄?你們愛爸爸媽媽嗎?(愛)大聲說你的愛:(出示課題)我愛爸爸媽媽。
二、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聽歌《我有一個家》。正像歌里唱的那樣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呢?(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2、媽媽多么關心你,媽媽多么愛你呀!世上誰最好啊?我們一齊來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5、媽媽愛你,爸爸愛你,你幸福地成長。一起高興的讀:“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課大樹,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之間飛來飛去?!?BR> 三、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愛你,你又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呢?(情景劇表演)星期天,媽媽正在洗衣服,晴晴走過來說:“媽媽,你累嗎?我給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對嗎?
引導學生說愛爸爸愛媽媽的事,師及時點撥點評總結。
四、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1、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說到做到,去愛你的爸爸媽媽。為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們一起朗誦詩歌《獻給爸爸媽媽的歌》。
2、課前,老師發(fā)給你一張彩紙。你可以折愛心、折千紙鶴、畫一幅畫、寫幾句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
五、總結。
爸爸媽媽為了你們快樂成長甘愿辛苦地工作,為了你們健康成長時刻把你放在心上?;氐郊依?,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六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2.深層次地體會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認識兩種愛的原則。
3.認識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教學重點:深層次地理解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認識兩種愛的原則。
1課時20分鐘。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本文屬于議論文,課文主要闡述了怎樣的觀點?談談自己閱讀的感受以及對文章的初步理解。
明確:闡述父愛和母愛的本質,并比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父愛和母愛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1.《愛的藝術》一書告訴讀者:“愛是與人的成熟程度有關的”,那么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對愛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大家能不能通過課文快速地找出來。
明確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開始呼喚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通過以上歸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愛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梢姡瑦奂炔皇桥c生俱來的,也不是隨著人的生理年齡的增加就會逐漸成熟的。愛是一種能力。
2.了解了孩子的愛的發(fā)展過程,在作者看來,父母的愛有什么特點,他們各自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呢?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分析。
母愛的特點:母愛是無條件的。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取。
父愛的特點:父愛是有條件的。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在我們成長的磕磕絆絆中,總有無數(shù)的愛包圍著我們,不光有來自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說聲:“謝謝!”
寫下你想對父母說的話并告訴他們。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七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從 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母愛 父愛
無私 成熟 責任
寬容 付出
善良 理智
孩子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八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論述類文章,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
二、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jié)選出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從而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這篇文章是第四模塊第三單元的精讀文章。這一單元的六篇文章是隨筆、雜文,屬于論述類文章。具有思想深度,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時,作為學習主導者的教師,要努力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陡改概c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倫理學方面的隨筆。父愛與母愛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愛與母愛的籠罩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經(jīng)驗等。
學習這篇文章,首先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看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體味關鍵語句、難點語句的含義。還可以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評價。對于作者的觀點,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三、學生分析。
記敘能力、說明能力和議論能力是中學生重要的語文基本能力。初中生形象思維發(fā)達、邏輯思維相對較弱,而高中生在初中基礎上邏輯思維逐步增強。初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記敘能力、說明能力,而高中在培養(yǎng)學生記敘能力、說明能力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記敘、說明、議論能力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而在整套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中,議論文只有兩個單元(文言文除外)。這個單元作為首先出現(xiàn)的議論文,意義非比尋常。針對學情,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作這樣的設計。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
能力、方法目標:初步掌握閱讀論述類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讀方法。1先粗讀一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即可2、再想一遍,想文章的旨意、結構層次。3、細讀全文,直到文章的哪些地方應當特別注意,應該深入揣摩。4、再細讀一遍,咀嚼、消化。要深入體會含蓄蘊藉的意思,要透徹理解精微細致的情境,要領略議論臧否的分寸。
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shù)膶懽魈攸c。理解、探究和評價作者對父愛與母愛及人理想人格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初步激發(fā)學生培養(yǎng)健康而成熟心靈的激情。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
難點: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理解及部分關鍵語句的理解。
六、教學策略。
點撥法、問題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七、教學用具。
ppt課件。
課堂系統(tǒng)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
1.課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動因:盡管這是一篇說理性散文,但文章飽含感情,語言精粹洗練,學生在大聲朗讀中可以更好地領會文章內涵、品味語言。)。
2.利用網(wǎng)絡、圖書等資料了解作者弗羅姆。
3.思考以下問題:
同學們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你越來越體會到父母對你的愛的不同。請具體評述。
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句,以及理解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九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讀寫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愛我們的祖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
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
課件、課文錄音帶、歌曲碟。
一、抓住字眼談話導入。
導入新課:
師板書“愛”字,提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媽媽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同學之間的友愛、愛勞動、愛祖國?)教師小結:在這么多的愛中,有一種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就是媽媽的愛。今天,讓我們走進愛的話題,學習第二單元第一課《媽媽的愛》,補充板書,并齊讀課題。
(評價:學生在導入時融情入境,談到愛的話題,無人不感到心里溫暖。增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理解課文培養(yǎng)情感。
(一)初步感知激發(fā)情感。
1.播放課文配樂錄音,激發(fā)情感,讓學生初步體會書中從哪幾件事描寫了媽媽的愛。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和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3.劃出課文中的生字,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識字。
(評價: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得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記字、認字,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促進學生間的合作。)。
(二)檢查學情及時反饋。
1.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帶讀。
2.自由讀全文,分小組討論:課文把媽媽的愛比作什么?
5.指名說一說,引出并板書媽媽的愛是:
清涼的風滴落的淚遮雨的傘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二)你們從小長這么大,你覺得那件事使你親身感受到媽媽的愛。指名回答,學生選哪一節(jié),就從哪一節(jié)開始學,重點指導讀好一節(jié)。
指名讀,學生評讀。再自讀自悟后四人小組討論:讀了這一節(jié)還有沒有不懂的詞、句。指名回答后再討論:每一句詩應怎樣讀才能充分表達出感(教師先范讀、然后學生試著體會讀,再指名讀,評一評。
(評價:通過朗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懂得媽媽的愛是無私的。)。
1.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第一節(jié)。想一想:在這一節(jié)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清涼的風)。
(2)提問:媽媽拿著扇子,汗水怎么會濕透了她的衣裳?(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是媽媽坐在床邊為孩子扇扇子,盡管天氣炎熱,她不顧自己,一心想著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裳。)。
理解“濕透”、“衣衫”的意思。
(3)告訴學生: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這是孩子親身感受到的清涼的風就是媽媽的愛。
讀時讓學生體會出享受媽媽的愛的這種幸福溫馨的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2.采取以上學習方式,讀好另外幾節(jié)。
(1)指名讀。想一想:在這一節(jié)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遮雨的傘,媽媽的愛指的是滴落的淚)。
(3)理解“遮雨”“很燙”“額頭”的意思。
(4)要求學生讀出一定的語氣,感受媽媽的愛是那樣真摯。讀第三節(jié)的最后一句要讀得慢些,教師范讀。
男生讀第二節(jié),女生讀第三節(jié)。
師: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夏天媽媽給我扇風,雨天媽媽為我遮傘,生病了,媽媽為我著急。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師問:你能再說說生活中媽媽對你的愛嗎?(四人小組討論,相互說說)體會媽媽的愛在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無私,多么的偉大。
3.學習第四節(jié)略。
4.學習第五小節(jié)。
(1)小組討論學習:體會媽媽教育我們都是祖國的孩子,我們要從小愛我們的祖國。
(2)小組間進行朗讀比賽。
三、總結全文激發(fā)情感。
同學們想的、說的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愛里成長起來的,夏天,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雨天,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我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當我們做錯事了,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愛更是親切的教誨。媽媽給了我們許多許多的愛,我們也要用愛回報媽媽,我們永遠永遠地愛我們的媽媽。
四、深化朗讀熏陶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課文,并利用寫小詩、寫親情日記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五、齊唱歌曲表達情感。
(播放歌碟)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六、作業(yè)。
1.寫一篇親情日記,思考:怎樣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2.利用這次教育機會,召開家長親情會,并請孩子在家長會上把自己寫的小詩讀給媽媽聽。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即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1、準備班會相關資料,搜集相關的文章、笛子獨奏、小品、歌曲、制作感恩卡,自制課件,主持人準備串聯(lián)詞。
2、學生利用雙休日觀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開展“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封信”活動。
4、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班長開場講話:同學們,我們班今天很榮幸能坐在這里參加“烏鎮(zhèn)鎮(zhèn)的感恩教育啟動儀式”,你們知道再過兩天是什么日子了嗎?(母親節(jié))對,母親節(jié)快到了,作為一班之長的我,和我們的班主任沈老師還有班干部們一起策劃了今天這節(jié)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隊課,大家掌聲歡迎主持人:高晨、梅逸……上場。(掌聲響起,主持人上場)。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
甲: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配動作)。
乙: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配動作)。
甲:這個人就是娘呀!
乙:這個人就是媽。
甲:這個人給予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乙: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甲: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私的愛!
乙: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雙親。
合:我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感受親恩,體會親情。
(1)真實故事《地震中的母親》。
甲:在生活中,父親永遠給我們擋風雨,
乙:母親永遠牽著我們的手;
合:父母的愛是危急時刻撐起我們生命的一片晴空!
甲: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齊答:記得)那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指名一生回答。
乙:是呀,那年春天感人的事比比皆是,今天沈以睿同學也給大家?guī)硪粋€發(fā)生在當時的真實故事。我們掌聲有請沈以睿。
(講故事、聽故事)。
(2)聽后隨感,暢所欲言。
甲: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哪些感受呢?(指名2學生回答)。
乙:同學們,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圣潔、最勇敢的母愛,我們面對這樣偉大而又無私的愛,內心當中充滿了對這位母親的敬佩。
甲:那么就讓我們用隊禮表達我們對這位母親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禮畢!坐下!
b:深入感知,感悟親情。
(1)笛子獨奏,觸動情感。
甲:唉,梅逸,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親一樣的父母。
乙:是呀,高晨。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過許多事,為我們付出很多。大家說是嗎?(齊說:是)。
乙:讓我們的思緒隨孔鴻暄的笛聲盡情飛舞,請聽孔鴻暄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2)聯(lián)系自我談體會。
甲: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喚起你的美好回憶,請把你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事說給同學聽聽,與同學分享,好嗎?(好)。
乙:剛才同學們談論得很激烈,看來父母給我們的感動很多很多。那誰能談談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嗎?請4名學生上來講述。
(三)辨別是非,自我反思。
乙: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他們做事讓父母很無奈、很傷心。
甲:請看屏幕,看一看以下同學的做法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應該怎樣做?
(共4幅圖,每幅圖請一至二位學生說說)。
乙:大家很有辨別能力,我想以后這些事再也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了。
(四)親子互動,體會親恩。
甲: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親子游戲,測測我有多愛你!誰愿意帶著你的父母上來?(屏幕顯示問題)請一生一家長上來。
甲:阿姨(叔叔)請您回答關于孩子的問題,xx同學,請你回答關于父母的問題,好嗎?(先請阿姨(叔叔)回答,及時反饋,了解回答是否正確)。
甲:看:這是愛的天平,請同學們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愛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每人發(fā)一張紙,讓學生在紙上寫一寫,同時播放《愛的奉獻》)。
乙:看看,結果怎么樣?我請幾位同學上了介紹一下自己的愛的天平。點幾位學生上來介紹。
甲:看來同學們的天平基本上都呈現(xiàn)了這樣一種狀態(tài),(指投影)看來我們對父母的關心真是太少了,我們還等什么,如果你的父母今天在現(xiàn)場,那就給你一個機會,現(xiàn)在就請你來到父母的面前,拉起父母的手,向他說聲:“謝謝您,我愛您!”
乙:同學們是否有同感呢?(是)。
甲:同學們,父母的這雙手就是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中漸漸粗糙漸漸蒼老的。額上的皺紋和耳鬢的絲絲白發(fā)也是為我們操心所留下的印記。
乙:同學們:請讓我們一起對在身邊的或不在身邊的父母齊聲高呼:“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生:齊呼)。
甲:請記住這兩個日子吧?。ㄖ鞒秩艘允种甘酒聊坏娘@示)。
(五)學會感恩,及時回報。
乙:前面班長也提醒我們再過兩天就要是母親節(jié)了,那天我們送給母親什么禮物呢?請學生說一說:(賀卡、買小東西、吃的……)。
乙:同學們,看完小品能告訴大家以后你會怎么做呢?
甲:同學們真的懂事了,那么我想此時此刻,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也有話想對我們說,請家長發(fā)言。(家長代表發(fā)言2名)。
甲: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讓所有的家長在此一一傾訴了。
乙:同學們,父母親說出了內心最真摯的話語,我們還等什么,把你要說的話寫在這張感恩卡上,寫完后,走到爸爸、媽媽面前,敬上你的卡片,給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
甲:道上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
乙:如果你爸媽今天不在現(xiàn)場,就請你把要對他們說的話寫在感恩卡上,寫好后掛在這棵感恩樹上,等會回去送給他們。
(六)情感升華,感恩一切。
甲: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一張張卡片寄托著我們一片片真摯的感恩之情。
乙:同學們,在生活中除了父母還有許許多多關心我們的人。
甲:老師、同學、朋友等等,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乙:無論是父母的養(yǎng)育,師長的教誨,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讓我們感謝一切使你成長的人吧?。R讀感謝)。
甲:是呀,我們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乙: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感謝的太多太多,讓我們將千言萬語匯成一段美妙的旋律——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隨著歌聲,放飛我們的感激之情!用手語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感謝吧!齊唱(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在陣陣的感恩聲中,我們的班會也接近了尾聲?,F(xiàn)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班主任沈老師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得非常成功!老師欣喜地看到,感恩的種子已經(jīng)在你們心中扎根、發(fā)芽了。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使我們成長的一切!
甲:學會感恩,就要學會尊重他人。
乙:學會感恩,就要有奉獻精神。
甲:學會感恩,就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感恩于心,
乙:讓我們感動于行。
合:感謝今天到場的所有領導和來賓,我宣布植材小學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到此結束!同學們,我們下周再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一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弗羅姆。
母愛父愛。
無私成熟責任。
寬容付出。
善良理智。
孩子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二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ppt課件。
一、導入新課。
每年的高考,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么一群在考場外翹首以待的家長們,他們毫無怨言地等候在考場外,只希望在第一時間能見到他們的孩子并平安地接回家。其實,何止是這一幕,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這些我想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吧,今天我們要站另外一個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二、簡介弗羅姆及《愛的藝術》。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速讀課文,篩選信息,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
明確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四、深入探究。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五、疑難探究。
1、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1)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2)優(yōu)缺點:
母愛:
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
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
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2、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4、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可由剛入學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拢瑢W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BR> 七、作業(yè)。
就本文的主要內容,寫一篇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三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ppt課件。
每年的高考,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么一群在考場外翹首以待的家長們,他們毫無怨言地等候在考場外,只希望在第一時間能見到他們的孩子并平安地接回家。其實,何止是這一幕,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這些我想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了吧,今天我們要站另外一個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明確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1、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1)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2)優(yōu)缺點:
母愛:
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
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
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2、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卑凑兆髡叩挠^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4、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
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捎蓜側雽W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學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BR> 就本文的主要內容,寫一篇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過程:
分析課文:
理性認識父母之愛。
首先思考預習題一:在作者的筆下,父母之愛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積極面和消極面?
(幻燈片)展示:
母愛的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的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好,大家的預習效果很不錯。
幻燈片展示:關于作者提出的父愛與母愛的區(qū)別,你認同嗎?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有下列幾點可供參考:
1、母愛也是有一定條件的。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帶來了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下意識的。母親并不一定明確意識到這一條件性,但是沒有明確意識到并不等于客觀上不存在。無論多么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
3、母愛比較細膩,父愛比較粗獷;母愛比較著眼于眼前,父愛比較著重于未來:母愛以情感來感染和引導孩子,父愛以理智和行動來教育孩子。
父愛和母愛比起來,總來得深沉一些。在座各位,對父愛有深切感受的請舉手。
我注意到有些同學沒有舉手,其實我像你們這么大時,對父愛也沒有什么感受。他那么嚴厲,對不對就高聲大嗓,有什么愛可言呢?我還記得,有一次,跟著哥哥到外面玩,經(jīng)過一戶人家時,被一條瘋狗給咬傷了,我又痛又怕,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從家里匆匆趕來的父親一上來就是幾巴掌,然后就抱著我狂奔到診所。我當時感到很委屈,我已經(jīng)夠可憐了,你不安慰我倒也罷了,為什么還要打我呢?當我做了媽媽后,我明白了,那幾巴掌里,包含著父親多少的擔心與著急啊!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父親,是童年時代高高揚起的巴掌;父親,是年少輕狂永未退讓的斥責;父親,是灰心失落時無言的支撐;父親,是兒女遠行時散落一地的煙頭;父親,是電話那端不肯掛斷的沉默;父親永遠是纏綿的情歌之外被遺忘的字眼;父親卻一直是驚濤駭浪里義無反顧的犧牲!正是因為父愛,才讓我們站在了離溫暖最近的地方。
如果說父親是我們身上穿的盔甲,在保護我們的同時,偶爾也會傷害我們,那么母親就象棉質衣服,總是那么的貼心舒適。有人說,“上帝不能親自到每個人家里,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媽媽?!闭f得多好啊!
這里,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用心地體會父母的愛吧。
是的,父母用汗水、用愛,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大家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呢?也許有同學從來就沒有想過,不過不要緊,在今天,在此時,就從認真上好這堂課開始吧。
好,一起來看預習題第二題。閱讀1—3段,填寫下列表格。
出示幻燈片:人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剛出生階段無愛的意識。
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tǒng)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會愛上你,因為我寂寞。
因為你有錢,所以我愛你幼稚的愛。
愛人者,人恒愛之成熟的愛。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剛才我們從感性上把握了這兩個愛的原則,下面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原則區(qū)別到底在哪里呢?(討論)(預習題三)。
明確:——前一種愛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愛,以自己為中心,強調先獲得再付出。因為得到了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強調先付出再獲得,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梢?,幼稚的愛是單向的、簡單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成熟的愛是雙向的、相互的、更加復雜的,也更加美好的。
大家更認可哪一種愛呢?(后一種,成熟的愛)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中間現(xiàn)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像10歲以下的孩子一樣,因為被父母愛,因為需要父母給他提供衣食住行,才去愛父母;甚至是連自己正在被愛的感覺都沒有,對父母的愛無動于衷,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放圖片。
6月12日,16歲的王某因為父母限制其上網(wǎng),舉刀殺死母親,砍傷父親。據(jù)王某交代,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時沒有任何的害怕,連恐懼都沒有,而且自己對于殺死的媽媽沒有絲毫的痛心感覺。
討論:這兩個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嗎?造成這種不理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這兩個孩子都不能正確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父母打工,是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的條件。我們作兒女的,應該用心體會父母的愛。
另一方面,我們的父母在愛我們的同時,也許會采取一些不當?shù)姆绞?。孩子離家出走、通宵上網(wǎng)甚至傷害父母,我想,父母也應該有一定責任。父母愛我們,他們遵循的是哪一種愛的原則?(成熟的愛的原則),由此可見,有了愛的理論,還不會愛,也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那么,什么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呢?請大家齊自由朗讀8--10段。
好,我們先以父母為例,來探討一下成熟的愛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母愛應該給孩子安全感,應該希望孩子獨立;父愛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應該使孩子更加自信,成為自己的主人。
對于孩子,應該怎樣奠定自己靈魂健康且達到成熟的基礎呢?
明確:可能是這一句: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解釋一下。也就是說,人從對母親的依賴轉到對父親的依附,最終與他們分離,在自己心中擁有父親和母親這兩個世界,就奠定了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不再依賴父母,與父母分離,在他心中同時擁有父親和母親兩個世界。他獨立了,成為自己的父母。只有這樣,人才能擁有成熟的愛,才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的人。
明確:“母親的良知”和“父親的良知”是一個成熟的人應具備的做人的兩種素質,?!澳赣H的良知”就是“對人的仁愛之心”;“父親的良知”就是“對問題的理性的判斷力”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習、繼承父親和母親的優(yōu)點,并讓它們有所發(fā)展。
那是不是只要擁有了父愛與母愛的良知,就是一個成熟的人了呢?
明確:不是。只有把父愛和母愛的優(yōu)點相融合,并在綜合的過程中懂得這兩種情感各自發(fā)揮作用的領域,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作成熟的人,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成熟的愛!
愛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而且也能夠學習這種能力。父母對我們的愛需要學習,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他的愛才會走向成熟;我們更需要學習怎樣去愛,不僅是愛父母,還要推廣到愛他人。只有當你有愛父母、愛他人的能力時,當你的心理年齡與你的生理年齡一致時,才可以說你是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
祝愿大家早日作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它不難,就從對父母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對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對同學熱心的幫助開始吧。下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五
二、讀懂爸爸媽的心;主題三、來自社會的愛?!凹胰说膼邸笔瞧渲械牡谝粋€主題,本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第一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感受、體會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愛,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長;第三是知道感激、回報家人的愛?!都胰说膼邸返木帉懀鋾r代感、生活性、針對性都很強,它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我愛我的家》教學內容是相聯(lián)系的。
[活動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父母長輩為自己健康成長付出的辛勞。
2、了解家人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家人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錄像、感恩孝心卡等。
學生:調查表、照片、親情故事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詩導入,揭示課題。
師: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朗誦一個小朋友寫給媽媽的詩,仔細聽:一句輕輕的問候,一聲暖暖的叮嚀,一頓可口的飯菜,一件溫暖的毛衣,一次嚴厲地批評,一個緊緊的擁抱,點點滴滴記心頭。聽出來了么?感受到什么?(伴著輕音樂)。
生:是關心、是愛??
師:是啊,心有靈犀一點通,你們都聽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體會《家人的愛》。板書課題齊讀。
誰來介紹介紹你都有哪些家人?
教師相機貼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彩色頭像(貼圖)。
(設計意圖:以一首小詩為切入點導入,利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引導學生說出本次的課題和主旨,讓孩子細細品味這些日常所發(fā)生的簡單的小事,先對家人的愛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六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三單元主要是學習社會科學方面的雜文和隨筆。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倫理學方面的隨筆。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fā)展進行的剖析,也就是“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fā)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卑凑铡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此類論述性文章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審美與應用能力。學生能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
學生在這之前接觸到的關于父母之愛類的文章側重于感性方面的,而本文是社會科學論文,它把父愛、母愛上升到哲學高度來理性分析,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又加上是外國人寫的,他的西方思維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對學生來說十分陌生。所有這些都會造成閱讀文章時理解上的障礙。但是可以說學生對父母是最為熟悉,對父愛、母愛也體驗最深,所以如果學生聯(lián)系自己、同學乃至同齡人的實際閱讀這篇文章,應該能夠讀懂。
1、了解作者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1、通過篩選信息,區(qū)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
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
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lián)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
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多媒體課件。
二課時。
一、營造情境,導入新課。
預設:孟母三遷。
《游子吟》。
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歌曲《父親》。
賈政與賈寶玉。
周樸園與周萍。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二、簡介作者,背景探尋。(多媒體展示)。
弗羅姆,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中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人。弗羅姆的母親整天抑郁寡歡、情緒低落,父親性情暴躁、喜怒無常,是個只知賺錢的商人。弗羅姆說:“我之所以著手心理學的研究,恐怕是當時我變得越來越神經(jīng)質的緣故。那樣謹小慎微地在父母身邊,我沒有發(fā)瘋,這就要感謝上帝和歸功于其他方面對我的影響了。
《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這本專著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從而學到手的一門藝術。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藝術一樣,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三、課文導讀。
本文是《愛的藝術》中“愛的理論”的重要章節(jié),作者從心理角度闡述了自己的“愛”的理論。文章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揭示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的心理基礎。本文不是簡單的父愛與母愛的頌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fā)展進行的剖析。他在文章中將愛看成是維系社會的根本所在,“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同是也將愛看成自己付出的一種回報。全文分析鞭辟入里,說理有條不紊,深入淺出,把讀者領進了他所醉心營構的愛的藝術的理論大廈。
四、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文章旨在告訴我們“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權威,他成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闡述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找出關鍵語句;通過小組內部討論交流,能達成共識的小組內部解決,解決不了的,向老師請教。后教師予以點撥)。
明確如下:(多媒體展示)。
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fā)展。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母親父親)。
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快速閱讀,明確文章的思路,為下一步質疑做準備)。
五、深入研讀,質疑探究。
1、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多媒體顯示)。
年齡段特征。
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通過以上的閱讀歸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chuàng)造愛。
2、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qū)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引導學生尋找關鍵句)。
明確:特點與區(qū)別:
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
優(yōu)缺點:
母愛:(優(yōu)點:)偉大,為人所渴求。(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
父愛:(優(yōu)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
3、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情經(jīng)歷。
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八说囊笸约旱囊笸戎匾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卑凑兆髡叩挠^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xiàn)。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
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
5、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深入研讀課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6、找出文章中你理解有困難的詞句,請?zhí)岢鰜?,大家互相探究解決。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六、拓展延伸,體會表達。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題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并能從父母之愛延伸為他愛,由小愛向大愛升華。)。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談感受??捎蓜側雽W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這是一種幼稚的愛,因為需要父母(聯(lián)系課文)——這篇文章學過之后,有什么啟發(fā),今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jié)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yōu)楦改杆龅氖隆獙W會愛他人,學會珍惜?!敖o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風風雨雨,大家已走過了十六七載了,在這中間,總有許多的愛包圍著大家,有來自你們父母的,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我相信: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大聲地說聲:“謝謝!”(《多媒體播放《感恩的心》)。
2、欣賞龍應臺《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或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以上任欣賞一篇,并寫下不少于300字的讀后感或觀后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七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
2、理解父母之愛
3、引導學生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4、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給予愛,愛別人,更好地熱愛生活
品味父愛、母愛
理解愛,真正成為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人”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一課時
完成表格,整體感知文章
一、激趣導入
二、了解“愛的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三、感悟母愛
在16段中,找出表現(xiàn)母愛特點的句子,感悟母愛的'特點
四、研品父愛
從67段中,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父愛與母愛在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2、父愛有哪些消極面和積極面?
學生活動:1.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如何理解父愛的消極面?
2、從父愛的積極面來思考,你對父愛的“嚴厲”有什么新的認識?
(機動:此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作業(yè),“升華愛”)
五、探討成熟之愛
1、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的成長、成熟、成功?
六、小結:得到愛,學會愛,好好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設計篇十八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3、區(qū)分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4、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2、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1、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
2、父母對自己世界的影響。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之愛的呵護下不斷長大,但我們是否研究過父愛、母愛呢?最起碼思考過?至少關于母愛的文章我們是寫過的!
美國有一位心理分析學家不僅思考過,而且深入研究過父愛、母愛。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有多少和我們的感受吻合?今天我們就隨弗洛姆先生見解去探討一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板書)。
二、作者簡介。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用人本主義調合二者,從而實現(xiàn)二者的“綜合”,這一研究不僅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本文節(jié)選自該書。
三、解讀文本。
(一)第一部分研討。
運用“中心突破法”,理清一、二兩部分之關系及基本行文特點。
1、平時我們常說,看書看皮,看文看題。文章題目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是文章從哪一段才開始正式寫到父母之愛的?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答案——閱讀時要抓住關鍵句,如段落的中心句,過渡句等。
2、那么此前幾段寫了什么內容?抓關鍵句加以概括。
明確:根據(jù)第四段首句,可以概括為“愛的能力發(fā)展”?!景鍟?。
3、“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請賞析這句話!
明確:以假設的方式開頭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開始的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后面的文字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4、《愛的藝術》一書要使讀者相信:“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情感”,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明。
5、“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痹噺倪@句話分析“母愛”的作用。
明確:正是母愛的潛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靈由索取趨向奉獻,由被熱愛到愛別人;母愛的無私使子女在獲得滿足與快樂的過程中意識到給予的重要性,愛他人不僅給人帶來幸福,也讓自己體會到幸福和快樂。這是母愛的真諦。
6、請嘗試解讀第三段加點字句子——與課文后的另一版本比較。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別人愛?!背墒斓膼鄣脑瓌t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辈怀墒斓?、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BR> 問: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還運用了什么手法?這兩種愛的原則區(qū)別在哪里?
明確:課文運用了因果倒裝句,意在突出“果”句的意思。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進一步表明作者的觀點,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后者才是成熟的愛,才是作者所提倡的愛。
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身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在它和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給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樂。愛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種愛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愛,受到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
7、那么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鋪墊。為下文引出父母之愛的區(qū)別打下伏筆。本文其實按兩條線行文,一條寫孩子的成長,一條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孩子的成長、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源于父母之愛。
教師過渡:我們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繼續(xù)了解文章的主體部分內容,把握母愛父愛的區(qū)別。
(二)第二部分研討。
1、默讀五、六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2、探討:母愛真是無條件么?你對母愛有哪些認識?
明確:母愛確實很少有需要報償?shù)拿黠@動機,但作者忽視了另一方面,即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以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但并不能否認它的存在。無論多么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于他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母愛比較細膩;母愛比較著眼于眼前;母愛有時不如父愛理智。
3、學生朗讀第七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教師對朗讀進行評點。(抓關鍵句)。
教師用不同語調朗讀第四行:
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BR> 讀后讓學生辨別哪一種讀法是最準確的。(讀體現(xiàn)的是對文章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根據(jù)文意對此處排比句的表達意圖做出正確判斷)。
4、探討:你怎么看父愛是有條件的?
明確:其實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生活中不少父愛也是無條件的。相對于母愛來說,父愛往往更理智。
教師引導學生猜讀后面內容。然后帶著問題了解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內容,以驗證自己的猜測。
(三)第三部分研討。
1、齊讀第8-10段,了解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第8段: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父愛、母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分條回答理想的父愛是怎樣的?
明確:能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會遇到的種種困難;應該寬容有耐心不要盛氣凌人甚至專橫;應該使孩子能對自身產生自信心成為自己的主人。
(2)結合文章,分條回答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綜合了同父母親的關系,并能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這樣寫就深化了文意。
(3)第9段那幾句話顯得論述辯證而嚴謹呢?
明確:如果一個人只發(fā)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fā)展。
明確:一個好家長應該希望孩子成長、獨立并最終脫離自己,他應該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緒;一個好父親在指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漸相信她最機并最終把握自己,這些都需要學習。
四、總結性研討。
1、請同學們最后整理一下文章結構,體會其行文特點。
明確:
第一部分(第1~3段):孩子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第二部分(第4~8段):母愛的性質,父愛的本質和原則,母愛和父愛的不同作用。
第三部分(第9~10段):總結全文,成熟的人應該同時擁有父母的良知。
一個人從需要父母之愛,到逐漸發(fā)展了愛的能力,理解了父母之愛,最終成為一個綜合了父母愛的特點成熟的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逐層深入的結構。
2、本文到底意在表現(xiàn)什么主旨呢?
明確:文章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本文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3、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文章論證方法。
學生研討后明確:
(1)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式。
首先運用比較的方法,去說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第5段作者主要講母愛的性質,而第7、8段則主要說明父愛的性質及其重要意義,這兩項進行比較使母愛和父愛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讀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用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道理,是本文的另一特色,這兩大特色都在這一段中得到體現(xiàn)?!澳赣H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與歌頌母親的詩歌里的句子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作者獨到的安排:喻體“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具有母愛的性質——無條件、不需要爭取就可取得。
文章還采用了總分的說明方式,使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如第8、9段都是采用先總說再分說的方法,即開頭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再加以詳細說明。
(2)視角新穎、富有哲理。
本文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上升到一個哲學高度,且辯證地闡述父愛與母愛的不同以及父愛與母愛在孩子心中的不同感受,極具哲理性。
五、作業(yè)拓展:
1、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聯(lián)系名人大家經(jīng)歷談感受。
2、結合生活中父愛母愛現(xiàn)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