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通用16篇)

字號:

    教案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符合教學要求的教案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目標。其次,我們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然后,我們應該詳細規(guī)劃教學步驟和時間安排,確保教學過程有條不紊、緊湊高效。最后,我們還應該合理設計教學評價方式,及時檢查和總結教學效果,為后續(xù)教學工作提供有益的反饋和指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廬、瀑”等9個生字,會寫“吳、含”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做到有感情地背誦。
    3.能從詩句中體會詩人情感,大致領悟詩意,有主動誦讀我國古代優(yōu)秀詩篇的興趣。
    4.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5.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點:
    1.想象《望廬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詩意。
    教學難點:
    1.想象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卡、圖、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資料。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兩首古詩,領悟詩意,做到感情朗誦、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誰能把自己喜歡的詩歌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新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讀詩,遇到難讀的字可問老師、同學。
    2.同桌互讀生字、詩歌,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學生自愿上臺認讀生字,并當小老師教讀。
    4、開火車讀生字。
    5、你們發(fā)現(xiàn)這四個生字有什么特點?
    (廬和爐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戶字,偏旁不同。瀑與水有關,是三點水,右邊是暴字。)。
    6.抽生讀詩,其他生評議。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7、齊讀詩,想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句詩體會到的?
    8、借助圖畫和自己的想象,小組內(nèi)交流讀懂的詞、詩句的意思。師隨機指導。
    (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边h望香爐峰,在陽光照耀下,峰頂煙霧裊繞升騰;瀑布飛流而下,像條大河在山前高掛。生紫煙的“生”字,給人以動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應,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笔菍懫俨紡纳巾旓w流而下的景象。詩人想象它好像是銀河從高高的天空飛落下來,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9、小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詩句意思。
    10、質疑,提出沒理解的詞。釋疑。
    如:生——升騰、升起。
    川——河流。
    紫煙——紫色的云霧。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詩意后,你有何感受?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2、抽生讀,評議。比賽讀。齊讀。
    13、練習背誦。
    三、學習《絕句》。
    1、自讀詩,把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師教讀。
    (注意:嶺是邊音、后鼻韻、三聲。)。
    3、開火車讀。
    4、同桌檢測讀。
    5、抽生讀詩。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6、齊讀。
    7、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詩。(可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學情況。
    (我通過讀,知道了第一、二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春光明媚,一對黃鸝歡唱于濃濃翠綠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鷺展翅飛翔于藍藍的天空。詩中寫了兩種鳥、兩個背景,據(jù)說,這種鳥能給家園帶來喜慶、祥和的氣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睂懺娙藦拇翱谕ィ魃骄d亙,白雪皚皚。而在門前不遠的江岸邊,??恐却h航東吳的大船。這兩句,一寫千年雪之山鑲嵌在窗口,一寫行萬里之航船停泊在門前江中。)。
    (我通過畫明白了《絕句》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明麗的田野風光,表達了詩人安適愉快的心情。)。
    9、抽生讀、唱、說、畫,評議誰學得最好?
    10、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首詩。(配樂)。
    11、齊朗誦。
    12、練習背誦。
    四、拓展訓練。
    1.背兩首古詩。
    2.回家搜集古詩,背一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古詩。
    2、向同學推薦自己搜集的古詩。
    二、寫字教學。
    1、認讀要寫的字。
    注意:窗、嶺、鳴、銀、泊的讀音。
    2、說說你記住了哪個生字?怎么記的?
    3、擴詞練習。(吳字除外)。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發(fā)現(xiàn)寫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寫成令字;而嶺字右邊是令字,不是今字。銀字右邊頂上不要多寫一點。泊字的白要寫得瘦長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記寫右邊的一點。柳字不要忘寫中間的一撇。)。
    6、你們覺得自己哪個字寫得漂亮,就到黑板上來寫一寫,并說說怎樣寫好的?
    7、自己寫,每個生字寫兩個。師巡視。
    8、同學之間互相評議所寫的字。
    9、完成我會填的作業(yè)。讀一讀。
    三、作業(yè):
    1、每個生字各寫三個,各組兩個詞。
    2、能默寫本課詩的就默寫。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二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nèi)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 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1、 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 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切入舉偶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 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 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 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 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 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 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 匯報交流詩意。
    5、 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 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 學生自由練讀。
    3、 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 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 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 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對話平臺
    復習
    1、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 挑戰(zhàn)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 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 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 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 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 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 指名讀,讀后評價。
    3、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 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量。)
    誦讀
    1、 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 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 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 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寫字
    1、 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 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 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 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 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 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三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誦讀中啟發(fā)想象,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喜歡背誦古詩。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讀、挑戰(zhàn)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熟讀成誦。
    難點: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與學法。
    師:創(chuàng)設情境、示范朗讀、參與討論。
    生:自讀、討論、想象、誦讀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讀懂第一首詩,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畫面。
    3、朗讀背誦《贈劉景文》。
    一、導入第一首古詩。
    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又叫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奧,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板書試題:贈劉景文)。
    二、師配樂泛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自學古詩。
    1、自由讀,讀準每個字的音。
    2、指名朗讀。
    3、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指名朗讀。
    劉菊殘君橙橘。
    4、小組討論,理解詞義。
    荷盡:荷花凋謝。擎雨蓋:指荷葉。(課件展現(xiàn)畫面)猶:還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風中。(課件展現(xiàn)畫面)。
    四、再讀感悟,啟發(fā)想象。
    1.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并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的菊花的花枝還傲霜斗寒冷。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深秋時節(jié)。
    2、師再次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3、說說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關秋景圖,學生欣賞。
    五、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讀出來嗎?
    自由練讀--挑戰(zhàn)讀--齊讀。
    2、熟讀成誦。
    六、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邊認讀邊觀察。
    2、說說識記方法。
    3、重點指導書寫“首”字。
    筆順:。
    4、學生書寫,師巡回指導。
    七、課堂總結。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
    八、課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讀懂《山行》這首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詩。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齊背。
    3、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釋題并簡介作者。
    二、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1、圖上畫了什么景物。
    2、師范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1、小組合作學習,讀準讀通古詩,相互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討論。
    2、每組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3、討論點撥。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白云深處:山中白云飄起的地方。
    坐:因為晚:指深秋霜葉:指楓葉。
    四、再讀感悟詩意。
    1、生邊看圖邊朗讀,從圖中感悟詩意。
    2、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師描述詩意,生邊聽邊想象。
    抬頭遠望,有一條石頭小路盤旋而上,順著這條路再一直向上看去,還能看見一縷縷白云后面隱隱約約住著幾戶人家。因為喜愛這深秋楓葉的黃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車來,仔細的欣賞。啊,經(jīng)過霜打的楓葉樹葉,紅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兒還要鮮艷呀。
    4、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讀、吟誦。
    5、一齊背誦這首詩。
    五、知道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楓、于,讓學生認讀。
    2、講講識記方法。
    3、師范寫,生臨寫。
    六、拓展活動。
    請分別背誦一首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
    板書設計(略)。
    七、課時作業(yè)。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四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兩課時
    切入舉偶: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五
    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并且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突出“遠、近、高、低、橫、側”幾個字的展示的畫面。
    通過“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nóng)家的純普熱情、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薄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廬山的掛圖。
    【教學時間】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指導學習第二組課文的單元導讀,單元主題是:在觀察中學會思考。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的觀察先鋒隊,在宋代詩人蘇軾的帶領下,來到江西省的廬山參觀。
    認識蘇軾,擅長寫祖國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學詩文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蘇軾最愛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蘇軾游覽了廬山,他很認真的觀察了廬山,發(fā)現(xiàn)廬山險峻和柔麗,它的雄奇秀險令蘇軾感觸很深。于是就寫下了這首《題西林壁》。
    (解詩題)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請個別同學朗讀詩歌。自有朗讀,理解詩句中的字詞。
    學生對字詞質疑,學習小伙伴互相解決,或者由老師解決。
    (抓字眼)
    出示廬山圖。請觀察廬山,你看到的廬山是什么樣子的?
    橫著看,廬山;
    側著看,廬山。
    我站在遠處看,廬山;
    我站在近處看,廬山;
    我站在高處看,廬山;
    我站在低處看,廬山。
    (怎么看都看不清廬山的真面)。
    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交流對這句詩句的看法。
    反復朗讀詩句。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快慢。
    三、回憶總結剛才學習古詩的步驟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悟詩情,多誦讀。
    四、作業(yè)
    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悟詩情,多誦讀。
    二、按步驟學習《游山西村》
    1、解詩題,知作者:
    作者當時罷官閑居,住在浙江的三山鄉(xiāng)。文中指的“山西村”指的就是三山鄉(xiāng)的村落,這里的風俗很有意思。
    2、抓字眼,明詩意:
    學生朗讀,注意節(jié)奏的處理。
    質疑,理解這首詩中的每一個字的意思。
    (莫:不要。臘酒:臘月釀的酒。豚:豬。疑:以為。)
    (酒、豬、雞)
    詩人和他的朋友,對這樣的招待,高興嗎?從哪里看出來?
    還想到了什么?(來的路上……)
    教師邊譯,屏幕右邊依次顯示“莫笑臘月里農(nóng)家的那一杯渾酒,豐年有足夠的雞和豬把客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無路可走;誰知花明柳暗又一個村莊在前頭。”
    3、悟詩情,多誦讀:
    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chǎn)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指導學生運用古詩名句,練習說話。
    (做作業(yè)、彈琴等)
    4、指導學生誦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六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敝x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jīng)走了?!迸笥驯闵鷼饬耍骸罢娌皇侨四?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痹秸f:“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庇讶烁械綉M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七
    共2課時第1課時課型:精讀。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明麗。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fā),極力表現(xiàn)草的頑強生命力?!端扌率行旃辍穭屿o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yōu)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總第2課時共2課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nèi)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自學識字合作交流。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3、指名認讀。
    三、品讀領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5、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五、鞏固延伸。
    1、背誦古詩。
    情境背誦:教師創(chuàng)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弊謾M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總第3課時共2課時第2課時課型精讀。
    一、復習回顧。
    指名背誦古詩〈草〉。(重點檢查學習較差的同學)。
    二、自主學習。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合作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nèi)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品讀領悟。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lián)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小組內(nèi)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語感?!?。
    5、背誦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五、鞏固延伸。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3、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4、書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jù)組內(nèi)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八
    1、學會7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記住意、寫美觀)。
    2、學習兩首古詩,熟讀成誦,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生字卡片、課外閱讀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介紹作者,詩名。
    《春雨》唐杜甫。
    《春曉》唐孟浩然。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認讀古詩以及生字詞;
    2、指名讀古詩,指導正音;
    3、齊讀生字詞,齊讀古詩。
    三、解讀詩文,讀通詩句。
    《春雨》。
    1、春雨的特點是什么?
    2、重點理解:
    好雨——。
    知時節(jié)——。
    乃——。
    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朗讀。
    《春曉》。
    1、重點理解:
    眠——。
    不覺曉——。
    啼鳥——。
    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人們對春天有怎樣的感情?
    3、朗讀。
    四。理解詩情,讀好詩句,熟讀成誦。
    1、欣賞感受。聽老師介紹和古詩有關的課外資料,進一步理解詩情,練習朗讀;
    2、指名誦讀,品評指導。
    3、齊讀(配樂)。
    4、背誦。
    五、課后作業(yè)設計。
    1、收集2-3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2、朗讀背誦《春雨》、《春曉》;
    3、預習生字。
    第二課時。
    六、朗誦古詩,鞏固復習。
    七、拓展體會。
    1、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老師評點。
    八、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九、課后作業(yè)設計。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九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
    1、學會“莫、臘、渾、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體會詩人的心境。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第一課時
    (學習《題西林壁》)
    復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題
    1、導語:一年級時,我們已經(jīng)學了《望廬山瀑布》,大家一起來背誦。今天,我們學習另一首寫廬山的古詩,詩人蘇軾所寫的《題西林壁》。板書課題,讀詩題。
    2、理解詩題。
    自讀課文中1、2兩條注解,讀讀詩題的意思(蘇軾游廬山時在西林寺墻壁上寫的一首詩)
    吟讀詩句,理解詩意
    1、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吟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人的心情。
    2、自由吟詩,讀準字音,把握吟詩的節(jié)奏。
    3、學生試說自己已經(jīng)讀懂的詩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兩句。
    找出詩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詞(“橫”、“側”、“遠”、“近”、“高”、“低”)。再出示“嶺”和“峰”。給它們組成不同的詞語:山嶺、峻嶺、高峰、奇峰、山峰……讀讀前兩句詩,告訴我們什么?試看說一說。
    讀后兩句詩,告訴我們什么?試著說一說。
    師歸納:上學期,我們學過《畫楊桃》這篇課文,你還記得其中老師說的話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同。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廬山是那么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卻不一樣;橫著看,連綿不斷的峻嶺;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近處看,從高處看、低處看……看到山的形狀、姿態(tài)卻不一樣。
    有感情地齊讀前兩句。
    5、理解后兩句。
    讀一讀,比一比,前兩句與后兩句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兩句寫看到的景象,后兩句寫自己的感受)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小結:廬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覺得沒有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身在廬山中。只看到廬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熟讀背誦
    請你把自己當作詩人,有感情地讀一讀。
    練習背誦,同桌之間互背。
    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游山西村》)
    整體感知
    1、讀讀詩題,參看注解,說說詩題的大概意思。教師補充小結。
    2、自由吟讀。
    3、指名試讀。教師點評并范讀,體會詩句的節(jié)奏。
    試講詩意
    1、邊讀邊參閱課文中的注解,試著串講。教師巡回傾聽,發(fā)現(xiàn)難點。
    2、指名試講。(要求把每句詩的大致意思說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深入體會
    1、讀前兩句,想象意境。詩人會在什么地方?他當時有什么感受?(想象詩人在農(nóng)家做客,受到農(nóng)家熱情款待)
    2、讀后兩句,體會意境。
    這時詩人是在哪里?他當時遇到了什么景象?
    詩人可能正走在山間小道上,眼見前面被大山擋住了,懷疑無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見柳蔭深深,鮮花簇簇,驚喜地發(fā)現(xiàn)又是一個村莊。
    品味對偶的表現(xiàn)手法
    1、有節(jié)奏地朗讀后兩個詩句。
    2、引導發(fā)現(xiàn)兩行詩句中相對應的詞,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
    3、美讀,讀出節(jié)奏、音律美。
    體會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學生閱讀。
    1、我們走到山前,頓覺山路已盡。忽然間,山路一轉,前面又出現(xiàn)了一個鮮花盛開的村莊。這時,我們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钡脑娋?。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實驗,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實驗進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來在一位教授的幫助下,他豁然開朗,很快攻克了難關,實驗獲得了成功。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R>    3、老師在指導我們作文時,常常用宋朝詩人蘇軾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教我們寫作時不要說人家常說的話,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要寫出自己的個性。
    讀后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習作中能恰當?shù)匾眠@些語句,使自己的作文變得更精彩。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0個。
    2、能正確朗讀兒歌二首。
    3、了解螢火蟲的特點。
    4、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
    教學重點:
    了解螢火蟲的特點。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
    教學難點:
    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并知道自己以及爸爸媽媽的生肖。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兒歌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兒歌?
    2、補充課題:兒歌兩首。
    3、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兒歌。
    1、猜謎:一位小姑娘,電燈裝身上,夜里出門去玩耍,燈光一閃又一亮。
    2、猜謎:生在天地玄黃,身穿珠寶夜光,不怕云騰致雨,只怕露結為霜。
    4、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首兒歌是葉圣陶老爺爺寫的一首兒童詩。
    5、簡介葉圣陶:教育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曾經(jīng)寫過許多兒童喜愛的作品如:《快樂王子》、《稻草人》。
    6、出示第一首兒歌。
    7、指名讀一讀。
    8、學習“裁縫”
    9、自由讀兒歌,齊讀兒歌。
    10、晚上,螢火蟲飛行的時候像什么?交流評議。
    1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首兒歌。
    12、試著背一背。
    三、學習第二首兒歌。
    1、你知道十二生肖嗎?下面我們學習十二生肖兒歌。
    2、出示兒歌內(nèi)容。
    3、自由讀兒歌,自學生字。
    4、學習生字。
    5、齊讀兒歌。
    6、指名讀兒歌。
    7、你能為十二生肖排隊嗎?(出示生肖卡片,讓學生按順序排一排)。
    8、了解傳說。
    (1)為什么沒有貓這一生肖?
    (2)老鼠怎么排列12生肖之首?
    9、練習朗讀第二首兒歌。
    10、試著背一背。
    11、做動作表演。
    四、復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背誦二首兒歌。
    3、說說十二生肖順序五、拓展作業(yè)回家后,了解爸爸媽媽的生肖,以及他們有什么性格特點,明天課堂上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1、了解有關螢火蟲的知識。
    2、收集有關12生肖的傳說,講一講。
    板書設計:
    兒歌兩首。
    一位小姑娘,電燈裝身上,夜里出門去玩耍,燈光一閃又一亮。
    螢火蟲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BR>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BR>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tài))。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tài),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yè)。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借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chǎn)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4)多么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xiàn)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五、作業(yè)。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后,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古詩兩首》教案教學設計來自本站。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三
    這幾句。《送元二使安西》是代詩人。
    的作品,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詩句?如:。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四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五
    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就不乏“詩中有畫”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泵烤湟痪?,從而構成了一幅農(nóng)村春末特有的溫暖熱鬧、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案。
    【廣東省湛江市第八小學 黃土娣】。
    〖讀誦結合,引導學生體會意境〗。
    “好詩不厭百回讀”。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獨有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使古詩更是瑯瑯上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地朗誦,學生可以揣摩出詩句中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情境,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如教《春曉》時,教師先讓學生正確地、流利地讀上幾遍,然后由教師范讀,此時教師的語氣輕重、語調(diào)的升降、語速的快慢都務必做到標準化,再由學生模仿教師的讀法反復吟讀,最后達到處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覺與不自覺的反復誦背之中,學生就會進一步領悟詩的內(nèi)涵。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和盛小學?!£悺∪亍?。
    〖通過音樂感受詩歌意境〗。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聯(lián)系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學孟浩然的《春曉》時,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讓學生微微閉眼,凝神細聽,聯(lián)想春天和風、細雨、繁花,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境界中。實踐證明,運用音樂來感受詩中意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龍虬中心小學 李小雙】。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
    由于詩歌有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古詩對仗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顯現(xiàn)出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讀出古詩的音樂美來,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語言,貫穿其間的一般是“情感”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線索。
    教學《春曉》這首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詩畫欣賞”,這時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遠的畫,耳中聽到是曲調(diào)宛轉的古曲和充滿激qing的朗誦。此時,詩、書、畫、曲多種美的因素融為一體,既使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與感染,也使學生有了一種讀好古詩的強烈愿望。有了這種愿望,每位學生都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美,朗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廣東省新會師范附屬小學 黎長齊】。
    〖低年級古詩教學談·以圖導讀,啟發(fā)想象〗。
    新大綱對古詩教學要求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我體會到讀固然重要,但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限,讀熟了詩歌,也不一定讀懂了詩意。因此,我在古詩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助學生感悟詩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人們贊一個地方景色美,常會用上如詩如畫。一首詩是一幅畫,一幅畫也是一首詩。教材的編者給每首古詩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動、精美的畫,這更好地配合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詩句。《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高鼎居住農(nóng)村親眼看到的“樂春圖”?!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边@一句詩里有幾個詞語較難理解。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詩句讀流利后,我展示課文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點。學生能這樣描述:山坡上小草發(fā)芽了,嫩綠嫩綠的,小鳥在空中飛來飛去。河堤旁的柳條發(fā)芽了。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鳥一邊飛一邊干什么?有一學生答:“小鳥在唱歌。”另一位學生答:“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蔽以賳l(fā):春風微微地吹來,柳條怎樣呢?學生連忙加上手勢搶著說:“柳條輕輕地搖搖擺擺,好像陶醉在這美麗的春色里。”我引導學生把圖意連貫地說一說,理解的難點不攻而破。然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讀出韻味,體會詩意,便事半功倍。
    【遼寧省沈陽市杏壇小學 李 萍】。
    〖話談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在教學中強調(diào)文本的意義來識記〗。
    心理學家曾研究證明:孩子對有意義的記憶效果要比機械記憶要好。當出示要求背誦的文本時。我先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去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再反復熟讀成誦。
    在教學一年級的高鼎的古詩《村居》中,對于一年級學生最難以弄懂詩中的:“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意思,在背誦中也背不到這半句。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春光明媚的鄉(xiāng)村二月美景,當畫面至楊柳隨風飄蕩在拂堤上時,我問學生:“看到這些,這時令人覺得怎么樣?”“是呀,楊柳也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有了此入情入境的感悟,學生對這句也就不難記憶了。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附小 曾秀蘭】。
    〖語文教學情趣化·用激疑性語言設置情景〗。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根據(jù)學生實際,設置一些探究式問題,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從而觸發(fā)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師生在課堂上的交往,最常見的方式是提問。提問是啟動思維的主要形式。提問的設計應以能夠引起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的沖動,回答的愿望為基本要求,使學生從外部到內(nèi)部都動起來,從而進入思維狀態(tài)的最高境界。
    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可以采用激趣問,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或思考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比如,我在教古詩的《村居》時正值春天,課剛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記住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請背給大家聽聽?!睂W生立刻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舉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轉移話題:“讓我們看看今天這首古詩是怎樣描寫春天的吧!”學生帶著激qing和熱望進入了對古詩《村居》的學習,教學效果十分好。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王 莉】。
    〖利用多媒體,點撥渲染,激發(fā)學生情感〗。
    “詩言志”,古詩感情深沉而內(nèi)涵,古詩教學只要抓住情感這條無形的紐帶,就能縮短時空的界限,縮短學生和詩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多媒體教學具有充分的優(yōu)勢,能渲染點撥,造就一種特定的氛圍,使內(nèi)涵之情外露為可以感知的內(nèi)容。學生不僅被審美對象吸引,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而且與審美對象發(fā)生強烈的感情交流,引起他們感情上的沖動和共鳴。
    如:《春曉》描寫了詩人孟浩然昨夜聽到的各種聲音,表達了對春天風光的喜愛和對春天在不知不覺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讀了之后感覺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讓學生能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受到陶冶呢?我采用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的聽聲教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曉的風聲、雨聲、鳥鳴聲?!疤幪幝勌澍B”是聽覺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學生頓時浮想聯(lián)翩,感覺仿佛置身于生機勃勃的春天,歡快的春天里,到處是百鳥歡騰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愛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聲正如永不停歇的鐘聲,不僅回響在學生的耳邊,也敲打在學生的心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產(chǎn)生時間不等人的感受?!盎渲嗌佟?,雖然未聞花落之聲,但借聲示形,滋生視覺形象,學生由風雨聯(lián)想到落花紛紛的場景,體會到了詩人惜春之情。這種如夢如幻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潛在的想象力的馳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浙江省臺州玉環(huán)縣陳嶼中心小學 盧君秋】。
    〖畫一畫,激發(fā)興趣〗。
    研究表明: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顏色不僅能夠構成生活的絢麗畫面,而且能夠影響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調(diào)節(jié)人的情緒。如果巧妙地利用,不僅能夠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如古詩《春曉》的教學,為了使學生能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領略到春天的無限美好。我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先在頭腦中勾勒出古詩所描繪的圖畫,然后再動手把它畫下來。通過畫畫使本來抽象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那么具體,使學生與古詩反映的生活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仿佛自己也融進那春光之中。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去體會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qū)稅鋼小學 孫興華】。
    〖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生多讀古今優(yōu)秀詩文名篇,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思維,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分,文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聯(lián)想和想象,發(fā)展想象力,進而誘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偉人對詩歌都表現(xiàn)出相當大的熱情,據(jù)說,拿破侖出征時,騎在馬上還在讀歌德的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都愛讀中國古典詩歌,他們多數(shù)人還能寫作精彩優(yōu)美的詩詞。這些偉人的思想境界又如天馬行空,富有創(chuàng)造性,跟他們深厚的古詩詞素養(yǎng)具有密切的關系。形象思維則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而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比如高鼎的《村居》描寫的是在明媚的春天,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放風箏的歡樂情景。在學習這首古詩時,可以開拓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讓他們邊背邊想象詩的意境,并且用手中的彩色畫筆畫出詩中描寫的自然美。畫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一條小河的兩邊楊柳隨風飄揚,綠草茵茵,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在草地上放起了“大蝴蝶”,“小金魚”,“小燕子”,“小蝌蚪”等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的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可使學生在動手畫畫的過程中感受文學形象,開創(chuà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
    【廣東省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鄒武林】。
    要寫的生字共6個,其中5個是在第一首《春曉》中的。因為此詩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大部分學生能背誦,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識字寫字上面。
    課題教學之后即先教課題出現(xiàn)的3個生字“古 詩 首”。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鎮(zhèn)中心小學 湯恒寶】。
    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關注的是滿足學生知識、技能、品德、情感體驗、價值觀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師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fā)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diào)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時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個種啟迪,如同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如同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如在教學《古詩兩首》時,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我不是每一首都從頭到尾分別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春曉》的方法,利用學到的方法再去學習第二首《村居》,這樣很容易地掌握了這首詩。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課古詩兩首教案篇十六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誦讀中啟發(fā)想象,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喜歡背誦古詩。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讀、挑戰(zhàn)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熟讀成誦。
    難點: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與學法。
    師:創(chuàng)設情境、示范朗讀、參與討論。
    生:自讀、討論、想象、誦讀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讀懂第一首詩,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畫面。
    3、朗讀背誦《贈劉景文》。
    一、導入第一首古詩。
    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又叫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奧,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板書試題:贈劉景文)。
    二、師配樂泛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自學古詩。
    1、自由讀,讀準每個字的音。
    2、指名朗讀。
    3、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指名朗讀。
    劉菊殘君橙橘。
    4、小組討論,理解詞義。
    荷盡:荷花凋謝。擎雨蓋:指荷葉。(課件展現(xiàn)畫面)猶:還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風中。(課件展現(xiàn)畫面)。
    四、再讀感悟,啟發(fā)想象。
    1.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并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的菊花的花枝還傲霜斗寒冷。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深秋時節(jié)。
    2、師再次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3、說說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關秋景圖,學生欣賞。
    五、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讀出來嗎?
    自由練讀--挑戰(zhàn)讀--齊讀。
    2、熟讀成誦。
    六、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邊認讀邊觀察。
    2、說說識記方法。
    3、重點指導書寫“首”字。
    筆順:。
    4、學生書寫,師巡回指導。
    七、課堂總結。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
    八、課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讀懂《山行》這首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詩。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齊背。
    3、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釋題并簡介作者。
    二、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1、圖上畫了什么景物。
    2、師范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1、小組合作學習,讀準讀通古詩,相互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討論。
    2、每組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3、討論點撥。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白云深處:山中白云飄起的地方。
    坐:因為晚:指深秋霜葉:指楓葉。
    四、再讀感悟詩意。
    1、生邊看圖邊朗讀,從圖中感悟詩意。
    2、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師描述詩意,生邊聽邊想象。
    抬頭遠望,有一條石頭小路盤旋而上,順著這條路再一直向上看去,還能看見一縷縷白云后面隱隱約約住著幾戶人家。因為喜愛這深秋楓葉的黃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車來,仔細的欣賞。啊,經(jīng)過霜打的楓葉樹葉,紅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兒還要鮮艷呀。
    4、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讀、吟誦。
    5、一齊背誦這首詩。
    五、知道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楓、于,讓學生認讀。
    2、講講識記方法。
    3、師范寫,生臨寫。
    六、拓展活動。
    請分別背誦一首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
    板書設計(略)。
    七、課時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