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大全8篇)

字號:

    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一
    最近,有一本書經(jīng)常被提及,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開始我以為重點是霍亂這種疾病蔓延下的愛情故事,所以也買來一讀。
    誰知道不讀不要緊,一讀才知道上當了,哪里是說霍亂的事,這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情與婚姻”啊!果然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各種象征魔幻主義。
    故事以一場死亡拉開序幕,赫雷米亞·德圣阿莫爾在氰化金的煙霧中解脫了此生,正當我饒有興趣的準備一探此人背后的故事時,故事的男主角之一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又極具戲劇化的意外死亡!當我把注意力轉到女主角費爾明娜·達薩身上,以為要開始回憶兩人的故事時,另一個男主角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出現(xiàn)了,并更戲劇化的出現(xiàn)在醫(yī)生的靈堂,向費爾明娜·達薩當場表白!
    哦,這是怎樣一個開頭,我真的迫不及待的要讀下去!
    相守五十年的婚姻
    可是,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啊!
    ——“你要永遠記住,對于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wěn)定。”烏爾比諾醫(yī)生這句話便是為夫妻兩人帶來過無數(shù)幸福時光的月亮寶石。
    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并不愛費爾明娜·達薩。
    烏爾比諾醫(yī)生總是說他們的愛情是一次誤診的果實,——“他初識這位將與他共度一生的女人時,心里沒有絲毫波瀾?!薄跒橘M爾明娜·達薩檢查身體時,女人那美麗的身體在昏暗的房間中閃著耀眼的光芒,而醫(yī)生卻“沉著......沒有看她的眼睛,耳朵直接貼在她的胸部,背部皮膚上”,他壓根兒沒有注意到正值花樣年華的她所擁有的諸多美妙之處!
    以為是霍亂,結果并不是,以為是愛情,但只是一次誤診。
    但是當烏爾比諾醫(yī)生遇到林奇小姐時,又是什么樣的情景呢?——見到她的那一刻,他便知道一件無可挽回的事終于在自已的命運中發(fā)生了!
    他仍然要為林奇小姐診病,這樣做時,“......他竟然漸漸忘了自已的醫(yī)術,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天生尤物的內臟與她的外表一樣美麗。他完全沉浸在愉悅的撫摸中,已不再是加勒比沿岸最優(yōu)秀的醫(yī)生,而成了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個被本能折磨得神志混亂亂的可憐男人?!?BR>    從此后,他的生活便像一個病人,陷入了甜蜜和不斷地懊悔中,最終失去時,如針扎一般的刺痛讓他無法忍受,竟然對妻子傾訴了全部,否則情緒沒有出口可能會在身體內爆炸。
    費爾明娜·達薩也并不愛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yī)生。
    在她接受烏爾比諾醫(yī)生時,沒有任何有力的理由表示她喜歡他,而對他的了解則更少。對方的追求也從來不是用愛的語言來表達的,他向她提供的竟然僅限于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于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
    但費爾明娜·達薩并不堅信愛情當真就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
    烏爾比諾醫(yī)生死后,費爾明娜·達薩毫不手抖地燒掉了和丈夫相關的一切,直到這時,她才得以在這個家里暢快地呼吸,像她一直夢想的那樣:一個寬敞、自由、只屬于她的家。
    他們之間并沒有愛情,但在烏爾比諾醫(yī)生生命最后一刻,“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費爾明娜·達薩的心仿佛要爆裂一般。這個愛是什么?的確只有上帝知道。
    等待五十年的愛情
    年輕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同樣年輕的費爾明娜·達薩在窗前的偶然一瞥,開啟了一場持續(xù)五十多年的驚天動地的愛情。
    他開始寡言少語,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夜夜難眠;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昏厥;他脈搏微弱,呼吸沉重,像垂死之人一樣冒著虛汗,唯一確切的感覺就是迫切地希望自已死掉。
    老醫(yī)生再探詢了隱情后,向他再一次證實了,相思病具有和霍亂相同的癥狀。他開出診療方案,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愿望卻恰恰與之相反:他甘愿享受煎熬。
    這里作者清楚明了的告訴大家,書里的霍亂就是愛情,這場病讓人無法拒絕,無法選擇,并借特蘭西多·阿里薩的口,告訴大家: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么時侯都會遇到的。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穿著黑衣,坐在樹下假裝看書,看著費爾明娜·達薩上學經(jīng)過,一天四回的來來回回;午后,他徘徊在花園外看著她坐在杏樹下教姑媽讀書,她穿著像古希臘女子穿的袍子,頭上戴著新鮮的梔子花編成的花環(huán),看上去就像一位頭頂花冠的女神;晚上,他在花園拉上一曲為她專門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獨奏的小夜曲,曲名就叫:花冠女神;燈下,他寫著一封封書信,滿含愛的語言與火熱的心,一封比一封長,說不完的話語......
    更為浪漫的是,在洛倫索·達薩的反對下,費爾明娜·達薩被迫遠行,以斷絕兩人的來往,但是作為電報員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不僅了解到他們的整個路線,還建立起一條長長的電報員兄弟陣線,得以一直了解到她的蹤跡。當費爾明娜·達薩在表姐那里收到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十一封言辭大膽的電報時,不可抗拒的,陷入了甜甜的愛情中,兩人甚至約定好了互相結為夫妻的誓言。
    正如愛情的到來沒有理由,費爾明娜·達薩從遠方回來的時候,毫無任何理由地拒絕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
    或許也并不是沒有理由,正如五十多年后,已經(jīng)成為寡婦的費爾明娜說道: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了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為我們太年輕;現(xiàn)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伎重施,因為我們太老了。”
    因為年輕,并不知道愛情意味著什么,世俗的一切都是他們的阻撓,他們沒有閱歷,看不清未來,有著不確定的恐慌;而當一切都已明了,又因為是年老,愛情似乎不該屬于在死亡門口徘徊的人。
    讓他們見鬼去吧!最終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后,出現(xiàn)在剛剛成為寡婦的費爾明娜面前,顫抖著再一次向她表達自已永恒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他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與女人們廝混,卻從未締結婚約,幾經(jīng)落魄,卻最終很好地繼承了船務公司;他一直留意著費爾明娜,卻再未主動上前有過交集......
    他們最終登上了船,開始一段共同的旅程??粗舜怂ダ系哪?,聞到老人特有的酸味,但清晨仍有白玫瑰放在床頭,那個花園外徘徊的年輕人,急切的等待著一封回信,那個在午后陽光下,紛紛揚揚的杏花中隱約的花冠女神......
    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
    愛無止境
    船到岸了,眼看著熟悉的不熟悉的一切又要重新回到身邊,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再也不想輕易的屈服投降。
    他們回到船上,升起了黃旗。
    這條船,永不靠岸。
    愛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到底應該為了愛情而不顧一切,還是理智的選擇幸福的婚姻?
    在沒有遇到愛情時,彼此對婚姻的相守的確會擁有幸福的時光,但只要遇到過愛情,這種沒有愛情的幸?;橐錾睿赡芫蜁兄酀模蛔杂傻年幱?。
    愛情是什么?
    愛情是人們經(jīng)常提到的,但卻可能一輩子也遇不到的東西。
    我們可能就是如此,年輕時錯過愛情,年老時,沒有一個弗洛倫蒂諾在等你。又或者,我們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誤以為這就是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二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什么樣的愛情會讓人銘記,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歡迎閱讀!
     最近借了朋友新買的書——《霍亂時期的愛情》來看,昨天剛剛看完,就想寫篇讀后感,不為別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時間長了便什么都忘了。
     讀著《霍亂時期的愛情》,盡管作者在其中以烏爾比諾、費爾米娜。
     達薩和阿里薩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給我們描述了很多種愛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里描述的不僅僅是愛情,還包括歷史和人在老年。
     關于愛情,從總體來看,書中描述的愛情包括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如此種種,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類型,而且每一種都描寫得透徹,描寫得一針見血。
     但只有主人公費爾米娜、達薩、烏爾比諾的愛情故事是主線,就如同一條河流,貫穿于小說的始終,如河流一樣涓涓而流。
     其他的愛情,有阿里薩像捕獵似的獲得的各種類型的愛情,也包括烏爾比諾與林奇的短暫愛情,這些就像河流中偶爾突出的一塊塊石頭,即使在河流中也會形成小小的漩渦,但是卻不能阻止河流繼續(xù)向前流淌。
     就如同我們的婚姻生活,也許中間會出現(xiàn)一些影響其順利進行的因素,比如現(xiàn)在最常見的所謂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雙方,愛依然存在,那么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樣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渦,終將會被河流丟在歷史中,而真愛永恒。
     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娜一樣,愛一直在,也終究陪伴他們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到“永生永世”。
     關于歷史,在所有愛情的描述過程中,作者也展現(xiàn)了哥倫比亞的歷史。
     內河的容顏的改變與阿里薩愛情心理的變化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關系。
     在他年輕的時候,為了忘卻被費爾米娜拒絕的痛苦,他踏上了內河航行,當時的河岸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河里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噴發(fā)著勃勃生機,而那時的阿里薩卻是已經(jīng)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到阿拉薩老年以后,為了費爾米娜再次踏上內河航行時,河岸兩旁存留的只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于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可是這也沒有能讓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于能和費爾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薩的心情很是高興,在因霍亂而不能上岸時,他仍然沒有感到沮喪,而是告訴船長一直航行下去。
     關于老年,小說開頭就講了烏爾比諾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對老年的各種征兆的恐懼和不安,無法面對老年的各種不堪,以至于用死亡來拒絕這種不堪,維持所謂的一生的尊嚴。
     再到后面,烏爾比諾在年齡已經(jīng)很大的情況下還爬高捉鳥而不幸摔死;阿里薩其中一個情人說,我們都有一股禿鷲的味道,正如作者說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時候所發(fā)出的一種酸腐的味道;還有阿里薩自己因不想承認自己老了的事實,而在醫(yī)病的時候拒絕相信醫(yī)生的話,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很快就好了,絕對要不了醫(yī)生所說的三個月等等,都展現(xiàn)出了人對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絕。
     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了老年人熱愛生命、回歸青春的希望。
     在小說最后,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激活,且漸漸灼熱起來,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后終于走到了一起。
     在內河航行的日子里,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
     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zhàn)死亡、青春活力沖擊生命極限的神話。
     這讓我們感到老年并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堅持,老年依然可以有愛情,而且這種感情沒有期限,如果非要給它一個期限的話,那就是阿里薩“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準備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經(jīng)典讀物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
     說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觸。
     他想和我探討一番,于是讓我也閱讀一下。
     這是由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編著的。
     提到馬爾克斯,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那獲得諾貝爾大獎的。
     而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獲獎后,經(jīng)過嘔心瀝血的兩年創(chuàng)作,誕生的又一佳作!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的是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
     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jīng)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
     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類型的愛情,而透過各種愛情, 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小說表現(xiàn)的是哥倫比亞的歷史,是哥倫比亞人自己破壞哥倫比亞的歷史。
     有評論說,這是“我們時代的愛情大全”,“一部愛情專著,一部涉及當時政治觀點,穿插著愛情,霍亂和戰(zhàn)爭的故事”。
     于是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隨著作者的筆觸,進入到故事中。
     書中的阿里薩,是個為愛癡狂的男人。
     他在一次與費爾米納的意外邂逅后,愛上了她。
     在那棵開篇被意味幽怨與隱痛氣味的苦扁桃樹下,阿里薩終于把長達七十張紙的情書交給了費米爾納。
     費米爾納也接受了他熱烈而矜持的愛情,在那減去一半的情書中激切尋找那份想望的熱烈。
     白山茶花是他們的定情花,純潔美麗充滿青春氣息,之后阿里薩等待費米爾納回信時患上了類似霍亂的相思。
     阿里薩讀費米爾納第一封信是邊吃玫瑰花邊讀完的。
     他母親擔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會拉痢疾,減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亂。
     阿里薩寄費米爾納頭發(fā),費米爾納寄他成為標本的葉子,蝴蝶。
     阿里薩寫著自焚發(fā)燒的情詩,而費米爾納寫著清淡平常的家務。
     愛情爆發(fā)的不可收拾。
     曾經(jīng)也為愛瘋狂,這是霍亂時期愛情最閃亮見證。
     費米爾納離開那座埋葬她愛情的城市之前,給阿里薩信中夾著自己剪掉的頭發(fā)。
     旅途之中他們的愛情仍在狂熱繼續(xù),實在太藐視當時爆發(fā)的一種病癥:霍亂了。
     相思病態(tài)類似霍亂,可能是馬爾克斯故設的意外。
     也給讀者造成不經(jīng)意的意外,霍亂之所以用于這場愛情的恍惚意義。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在揣測:費米爾納與阿里薩是真的相愛嗎?特別是在費米爾納旅行后,與他第一次相見后說“不必了,忘掉吧”。
     這就是兩年相愛的結果嗎?一句話把阿里薩打入了地獄。
     很多年以后,在費爾米納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輕的阿里薩躺在“那艘不該載他的被忘卻的輪船的甲板上”,發(fā)高燒,說胡話,那時他想起他的初戀情人,流了眼淚,也許是因為思念,或許是因為痛苦,也或許是兩者交集,絕望充滿著他的內心,復雜的心情隨著前去馬格達萊納河流域的船只漸行漸遠……當阿里薩把提琴放進盒子,頭也不回地沿著死一般寂靜的街道回去的時候,已經(jīng)覺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覺得仿佛在許多年前他就帶著決不回頭的決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氣忘掉過去,并且繼續(xù)生存了”。
     我原以為他可以忘了她,可對費爾米納的愛是那么深刻而強烈,他做不到。
     于是他開始了等待,漫長的等待。
     他等待著烏爾比諾--費爾米納的丈夫,離開人世的那一天。
     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的等待后,他終于有機會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跡,但又遭到了拒絕。
     阿里薩又耐心地用兩年時間與費爾米納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誠號”輪船,開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實在佩服阿里薩那磐石般堅定的耐心,他也等來了他要的結果:小說結尾,阿里薩和費爾米納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亂標志的黃色旗幟,再沒有什么人可以來打擾他們。
     船長詢問這樣漫無目的的航行還要繼續(xù)多久?這個愚蠢的家伙在費爾米納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閃光,在阿里薩的臉上看到勇敢無畏的愛,然后,阿里薩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個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這實在是難令人不動容。
     可我總覺得,費爾米納答應了阿里薩,是因為老年后的孤獨與寂寞。
     甚至她和烏爾比諾之間也沒有愛情,他倆的結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與傲氣;她要他的尊貴與顯赫。
     在之后的生活中,他們更多的是依賴。
     當發(fā)現(xiàn)丈夫有外遇時,她的憤怒曾使我以為是出于愛。
     可后來發(fā)現(xiàn),那是因為她的自尊遭到踐踏。
     或許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只是他們沒發(fā)現(xiàn),我也沒發(fā)現(xiàn)罷了……
     馬爾克斯在阿里薩與費爾米納這條主線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沒逃脫“愛”這個主旋律。
     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而隨著書中人物的遭遇,你也會跟著他們或喜,或悲,或無奈。
     我不禁贊嘆馬爾克斯那神奇的手筆,用細膩的情感描寫出那么生動的人物與情感。
     還有他通過人物,隱秘地表達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BR>     “軟弱者永遠愛情的王國,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嗇的,女人們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為的男子漢,正是這樣的男子漢能使她們得到她們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們能正視生活。
     “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潛在的愛情的變種。”
     “一個人最初和父親相象之日,也就是他開始衰老之時?!?BR>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于學會控制反感?!?BR>     “找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差別,對她來說殊非易事,但分析來分析去,她還是更喜歡兒童,因為兒童的觀念更真實?!?BR>     如果不是擔心通宵閱讀嚴重影響健康,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個晚上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與《百年孤獨》不同,這本書的寫法確乎是現(xiàn)實主義手法,題材又是愛情,加之作者超強的文字功底和翻譯者較高的翻譯水平,閱讀這本書確實毫不費勁,文字直接就從眼里鉆進腦子里,闖進心靈。
     概言之,這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書,也是工作以來可以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少數(shù)幾本書之一。
     不過讀完之后,卻異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心靈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難道這就是作者讓我們品嘗的其所謂的“一生一世”的愛情的況味?
     馬爾克斯曾經(jīng)低調地表示,這是一本關于愛情的小說。
     的確他做到了,這本書如同烹飪大師精心制作的一道愛情大雜燴,讓我們品嘗各式各樣愛的況味,這種各式各樣的愛穿插于一段如馬拉松式的愛情長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來不及欣賞更談不上品味。
     好在雖歧路眾多卻始終不偏離主干道:初戀、失戀、單戀,漫長的等待最終迎來了黃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為了這最后端上來的主食而準備,旨在讓這所謂“一生一世”的愛戀能讓人產生心靈的震撼。
     只可惜等到這主食端上來,我的胃已經(jīng)被陸續(xù)填進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滿滿的,無論這主食是多么誘人,卻不得不無可奈何地硬著頭皮拿起筷子夾進口里細細咀嚼,只是因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閱讀的慣性,或許潛意識里還是不想掃作者的興。
     這本書讓我稍稍有些感動的還是醫(yī)生對妻子的愛,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種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導。
     或許是我的內心總是渴望一些燦爛光明的東西吧。
     其他的愛,尤其是糾纏一輩子的那種伺機而動的單戀,讓我感覺很壓抑,很陰郁,很變態(tài)。
     那不是愛,而是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和變態(tài)的自我滿足。
     阿里薩絕對不是一個愛情的守護神,而是一個愛情的野心家。
     他像一個影子一樣活在這個世界上,追逐著愛情的生香活態(tài)卻以他的自私與陰郁玷污了純碎的愛情。
     當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戀的失敗令人同情,單戀和暗戀的壓抑需要尋找發(fā)泄的突破口,這都可以讓人原諒,但是黃昏暮情中的情卻讓人懷疑,幸福的獲得不是靠情的動人而只是靠心思與技巧。
     打字機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讓人產生愛的想象,精心挑選的白玫瑰規(guī)避了愛的含義,這時候他對她的追求已經(jīng)沒有了熱烈和真摯的愛而只是費勁心思想得到而已,與其說他是追求者不如說是一個陰謀家,乘虛而入,費勁心思,最后,他終于成功了。
     他得到了她,相隔半個世紀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且兩人在行為上和心靈上似乎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這暮年晚情看起來溫馨而幸福。
     但即使是兩個老人看似溫馨的黃昏戀也無法感動我,看穿了,說白了,不過是一種彼此需求的滿足。
     更深層次地探討,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愛情”,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懷疑,作為一位主張“介入”,聲稱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為都是政治行為的作家,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會不會只是一個別有企圖的政治托詞。
     說實在的,這個精心虛構的三角戀故事,還不如真實發(fā)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間的感情讓人心靈震撼并得以凈化。
     黃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覺過于造作不夠自然,還不如我爺爺奶奶一輩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讓我覺得真摯而親切。
     “一生一世”幾個字作為此書的結束也讓我覺得有些倉促而草率。
     我不喜歡那種陰郁而壓抑的暗戀單戀和費盡心思歷盡曲折而最終獲得的愛。
     我認為:愛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瑣屑逐漸消磨至平淡隨著生命的日漸衰老最后變成彼此的相互依賴。
     因此,從內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夠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對初戀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絕,守寡至死。
     就如同看《紅樓夢》時希望賈寶玉在掀開蓋頭發(fā)覺新娘不是林黛玉時毅然決然地沖出家門去廟里做和尚一般。
     以后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我不想看到的。
     續(xù)作不過是狗尾續(xù)貂,繼續(xù)編故事感覺就有些勉強與牽強。
     雖然馬爾克斯自稱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fā)自內心的創(chuàng)作,雖然這部書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紐約時報》評價它光芒閃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覺得這是大師的成功之作,光怪陸離而非光芒閃耀,讀之讓人壓抑而不是令人心碎。
     雖然他的烹飪技巧讓我覺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愛情大餐,但是我卻覺得這道愛情大餐過于豐盛和龐雜,五味俱全卻又說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讓人難以消化,還不如淡而無味的白米粥和山間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讓人心曠神怡耳清目明繼而回味無窮。
     我想如果書中不出現(xiàn)三角戀而是以醫(yī)生和女主角的愛情婚姻故事展開情節(jié),或許更能打動我。
     真正的愛情其實不需要引起強烈的心靈震撼,而是如春風化雨,沁人心田。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三
    “我有622的情人,但我就是愛你?!?BR>    愛情是最困難的事,因為他(她)面對著的是一個企業(yè)無法進行完全可以掌握的個體。愛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學生只是三五年,有的經(jīng)濟持續(xù)了幾十載,而有的是在另一方工作逐漸發(fā)展走向世界盡頭時才對耳邊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議,我對于我們愛你這件事竟堅持了一輩子?!?BR>    太多的愛是一個悲劇。必須在死亡中解讀。費爾米納和阿里扎第一次見面,就成了一輩子的感情。沒有一種幸福可以和你我一起看夕陽沉沒,歲月去比擬。
    公平地說,馬爾克斯的工作并不是這樣開始的。相反,他選擇了陳詞濫調的”愛情”這個自古以來就有的詞,來觀看日落,講述碼頭工人的小調。
    “我等了你五十一年四個月零八天?!鳖^發(fā)花白,弓腰駝背的男主人弗洛倫蒂諾站在風光正好的客廳里,顫巍巍地開口。面對著眼前這位寡婦的男子,心思敏感而細膩,在五十一年前宿命般的一眼是他苦痛的開端。菲爾明娜,那個長著一雙杏核眼,有著一頭亞麻色長發(fā),走路像一只小母鹿的迷人少女,就此在他心底抽出芽,生出刺,長開花,成了這場“半世紀后仍未結束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
    費爾明娜結婚、懷孕、生子、兒孫繞膝都是跟另一個就是男人可以完成的;她的欣喜、悲切、嬌嗔、惱怒都為我們另一個一個男人一樣綻放,與阿里薩毫無相關干系。最令他快樂的事莫過于企業(yè)借著這個小鎮(zhèn)通過舉辦一些活動發(fā)展之際,在人頭攢動的時候已經(jīng)遠遠地,默然地,肆無忌憚地欣賞她嬌艷的容顏,最多使用最多,在擦身而過的時候,脫下禮帽問候學生一句:“晚上好,烏爾比諾太太?!边@是在半個世紀的守望里,他唯一標準還有一種勇氣說出的話。
    如果人生是一個不倦的迷宮,那么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就是一曲樂音,一聲細語。
    “在某一個或者傍晚我遇上了你,我試圖通過走近你,用我所有的黑暗、困惑、苦悶去打動你,從此開始頹廢的生命里遭遇了忐忑心理不安的際遇,還在一個荒涼的愛情里偏偏開出了女性妖嬈痛楚的花朵。
    不過這個瞬息,阿里薩便為費爾明娜傾心;不過一個瞬息,費爾明娜便從自己學習生活里抹去了我們那個地方名為阿里薩的幻影;不過發(fā)展瞬息,烏爾比諾先生就可以俘獲了費爾明娜的芳心;不過對于瞬息,阿里薩就對費爾明娜傾訴了自己數(shù)十載的衷意。五十一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不過市場瞬息。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四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是我在五月的最后一天看完的,本來想趁熱打鐵,在剛看完心里廢話最多的那會寫讀后感,但又再次因為懶惰我遲遲未寫。恰巧昨兒玩了一會的真心話大冒險,免不得回答了一些關于愛情的問題,思考問題時突然感到我的腦瓜殼被敲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個讀后感還未完成,并且覺得心里確實有些想法,就算再懶也得把它們一吐為快為好。
    關于這本書的書評在網(wǎng)上一搜就是一籮筐,我既不懂馬爾克斯,又不懂文學鑒賞,也就不班門弄斧寫那種文縐縐的、拿腔拿調的書評,只是就銜取一小部分的內容、再結合自身經(jīng)歷稍稍寫寫雜亂的感想——而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花冠女神”費爾明娜對茄子態(tài)度的變化。
    費爾明娜從對茄子的“深惡痛絕”,再到后期恨不得天天吃“茄子大餐”,這是費爾明娜對烏爾比諾醫(yī)生的讓步,是在他們長期相處下所做的妥協(xié),是為他們的愛情所做的改變,而悶在我肚子里就快發(fā)霉了的,就是一個人是否要因為愛而做出改變這個問題。
    好巧不巧,本人最近剛剛開始接觸《中庸》。雖然我自身的思想沒什么深度,根本讀不懂《中庸》,但是《中庸》中的某些思想?yún)s深深在我愚蠢的腦袋里留下烙印:中庸,是堅定、是勇毅,是多元協(xié)調、獨立不倚。昨兒個有位朋友抽到的真心話問題是:你會為喜歡的人做出什么樣的改變?那位朋友的回答是:在不觸碰原則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出改變。
    雖然這不是對我的提問,但是我也不由自主并且自以為是地自己在心里回答了一遍這個問題:首先,我為我這位朋友敢于為愛獻身的精神感到感動,并且我大體上同意并且支持他的想法,畢竟相愛的雙發(fā)相互磨合相互鼓勵相互促進,沒人會說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并不對其百分百地贊同,因為我并不想對所愛之人做出太大的改變,并且我也不希望對方因為我而做出太大的犧牲。雖然不知道“中庸”放在“愛情”這種語境下合不合適,但我還是希望相愛的雙方在互愛中能做到“堅定勇毅”,不論對方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依然能夠堅持自我的獨立。
    我在這又想提到舒婷的《致橡樹》。在我心里,完滿的愛情就是“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是“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是“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性情相投三觀一致;是獨立卻深情。這樣的愛情對我來說才是最輕松自在的——首先,再這樣的愛情本身就是以平等作為前提的,而平等這一前提的存在可以避免日后某一方被另一方pua;其次,因為人的特殊性,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會產生矛盾,而在矛盾之后,有的人會選擇讓步,甚至選擇為愛改變人格;有的人會選擇大干一架用拳腳解決問題——后者的解決措施絕絕對不可取,前者選擇讓步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但我絕不支持為愛甚至犧牲到改變自我——畢竟二者是平等的,個體的獨特性是生而為人最令我驕傲的的部分,我沒必要為了你而去犧牲自我的獨立。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五
    從一開始,我就能感覺到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絕對是個對愛情忠貞無二的人。一輩子,他都用來愛。即使費爾明娜?達薩以那樣無厘頭的理由拒絕了他,他都沒有選擇恨,而是選擇了等待??此婆橙鯚o恥卻也是一種堅持。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漫長歲月,他不斷思念,不斷渴望。他找了各種女人企圖替代她的位置。但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生命中有些人無法替代。
    記得有一個女人對他說:“愛從腰部分為兩種。腰部以上是靈魂之愛,腰部以下是肉體之愛。”多年來,他嘗試多次,希望肉體之愛能填補靈魂之愛,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無力。從第一次在她家見到她的午后,他就賭上了一生的時間??墒菚r間總是輕易就改變了人的容顏。他從二十多歲的矯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態(tài)龍鐘。
    他終于等到了費爾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責罵仍堅持不氣餒。慢慢地,從只能遠遠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夠光明正大地與她坐在陽光下談天。費爾明娜曾評價他說:“只是一個可憐人?!笔堑模拇_可憐??蓱z到只因她在一面鏡子中出現(xiàn)過兩個小時,他不惜花巨資買下,可憐到為了不讓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憐的一面,他強忍疼痛,假裝若無其事地離開。
    年輕時,他為她創(chuàng)作華爾茲《花冠女王》,老來只求一次再為她演奏的機會。然而,世俗的偏見與子女的反對再次襲來。這一次,費爾明娜也終于懂得面對內心:“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為我們太年輕;現(xiàn)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計重施,因為我們太老了。”登上“新忠誠號”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號的杰克與羅斯,但少了年輕時的激情與情欲,更多是滲透在生活中超越愛情的安靜與飽經(jīng)人世的滄桑。
    故事的結局溫暖而感動。他愿用一切賭上余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將永遠在來回的海岸線上奔波,直到時間的盡頭。上個世紀她一念之間的錯,這個世紀他才在余生牽起她的手。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六
    在馬爾克斯的筆下,愛情是這所有的一切,也不是這一切。愛情總是帶著困惑,讓所有想要得到答案的人不知所措,而這份不知所措,可能就是關于愛情的所有答案。
    《霍亂時期的愛情》中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橫跨18-19世紀五十余年的傳奇愛情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電報員愛上了有錢人家的小姐,而小姐嫁給了貴族醫(yī)生并穩(wěn)定地在她的“人生巔峰”度過了五十余年。但電報員在精神上仍矢志不渝地愛著那位小姐,于此同時,他在肉體上又無比放縱,單是較長的戀情就多達二百多次,上至古稀老者,下至豆蔻兒童。這一切都像是為找尋那位小姐的影子,而愛時又滿懷真誠。
    換句話說,將靈魂的愛與肉體的愛分離,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那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愛情嗎?不是,也是的;是不忠嗎?是的,也不是。矛盾就是愛情的答案。因為愛情只是生活中的倒影,一晃而逝,只有孤獨愛你如生命,如影隨形。
    如果故事就這樣走向尾聲,那就徹底成了一個備胎備胎到死的狗血故事。而偉大如馬爾克斯者,又豈會落此俗套?所以當醫(yī)生去世后,二人在挫折中宿命式的舊情復燃。
    故事末當兩個年齡累計達150歲的老人站在掛著黃色“霍亂”旗的船頭,毅然決然地向著與故土相反的方向駛去。你很難用真摯、忠誠這樣的詞去揣測時間長河里延綿不絕的眷戀與欲望,很難斷定究竟是什么讓心火不熄,久久炙烈。
    這是一次充滿使命感的講述,也是一次充滿詩意的尋找,愛情在故事中成為拯救心靈、戰(zhàn)勝孤獨的一劑強心劑。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書表面上看是對愛情百態(tài)的天才敘寫,實際上表達的卻是生命的哲理,是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性叩問。
    這本書包含了關于愛情的所有答案,但你想要的能將你感動到痛哭流涕的愛情是沒有的,這里只有冷冰冰的生活和愛情若有似無的真相。閱讀這本書的好處是,它開始使人重新相信愛情;壞處是,讓人意識到即使相信,也無濟于事。
    羅曼·羅蘭怎么說來著?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在我看來,這句話作為這本名著的推薦詞就再好不過。
    最后,我不指望你嫁給愛情,惟愿你始終不屈身于孤獨。畢竟,有的人在婚姻里生活了一輩子卻從未有過愛情,就像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而有的人在一起時已垂垂老矣,卻愛意盈盈,就像阿里薩和費爾明娜。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七
    《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應該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受歡迎的兩本書了。但是對于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感覺這兩本書都被它們的名聲耽誤了。前者因其復雜的家庭關系,難記的人物,是出了名的難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后者的書名又會讓人聯(lián)想到是描寫特殊時期堅貞愛情的俗套故事,而失去翻開的興趣。但是沒有人能逃過“真香定律”,《百年孤獨》是我去年讀過的書中,最為推薦的一本;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截止到目前,今年讀到的最喜歡的一本。
    就像《百年孤獨》感覺并不是在講“孤獨”,而是在說與孤獨正好相反的東西,似乎是人類旺盛的生命力。雖然結局是整個家族的傾覆,曾經(jīng)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塵土,消失殆盡。但是我卻沒能感受到本應該感受到的凄涼,仿佛家族的世世代代依然活在某個平行宇宙中,生生不息。
    是呀,每當有一位讀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書中的人物都會因為他或她再活一次,宛若新生,可能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
    禪宗說人生又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句話恰好描述了我看這本書的心路歷程。讀書之前,雖然沒有什么成功的經(jīng)驗,但是并未懷疑過自己是否知道愛情是什么。但是看得過程中,我迷惑了,不再那么確定,產生了深深的疑問,到底什么是愛情。讀過之后,感覺這本書其實是在講愛情,又不是在講愛情,講的是愛,講的是人生、衰老、死亡。
    這讓我想起了語言,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通過學習語言我們漸漸了解這個世界,這是山、那是水、天是藍的、云是白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更深,更透徹,而是變得越來越迷茫,與此同時,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了語言的局限性,有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或者讓人更好的理解我們。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同時看一本書,每個人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對愛情下的定義各不相同,我們又如何說得明白,這本書到底是不是在寫愛情呢?(事實是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竟然對“出軌”的定義也起了沖突)也就是說,如果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愛情那就更難了,如果真的存在的話。
    “學會把愛情想成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而非達到任何目的的途徑,愛情自有其本身的起點和終點?!?BR>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篇八
    小說以來自安的列斯群島的流亡者赫雷米亞的自殺開篇,從而引出主人公之一的胡維納爾醫(yī)生,他和赫雷米亞是棋友。值得一提的是,赫雷米亞的自殺并非為愛而死,起碼在胡維納爾醫(yī)生記憶中的自殺事件里,第一例不是為愛而死的。他是想通過死亡來逃避衰老。
    胡維納爾醫(yī)生按照赫雷米亞遺書上的地址,找到了他生前的情人,她早已身穿喪服,十分平靜。她很愛赫雷米亞,但她也尊重他對生命的理解方式,盡管這方式有些荒誕,并且她的余生將繼續(xù)住在“這座窮人等死的墓穴中,無怨無悔?!?BR>    這份愛情是隱秘的,也是純粹的,理性的。
    接著是胡維納爾醫(yī)生和她的妻子費爾明娜。胡維納爾一輩子作為主流婚姻觀的守護者,經(jīng)過赫雷米亞的死亡,受到了赫雷米亞自由開放愛情的沖擊。轉過頭來,他自己和費爾明娜的愛情已經(jīng)是被幾十年生活的`瑣碎充填。
    他信奉著“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穩(wěn)定,而非幸?!?。在他年輕時曾有過一個情人,但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妻子的察覺,他果斷地結束了這段關系并且和妻子坦白??梢哉f,他在世俗中保持順從,保住了和費爾明娜令人艷羨的愛情。
    而他的死亡也令人唏噓,盡管文中多次描寫他的年邁,暗示他生命的消逝,但最終是因為上樹抓鸚鵡而摔死,他用最后的力氣向費爾明娜告白說:“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這份愛情很現(xiàn)實,有歡樂,有碰撞,都是來源于柴米油鹽的黏膩。
    然后是費爾明娜和阿里薩,她們是另外的兩位主人公。在胡維納爾去世之后,阿里薩終于可以向費爾明娜表明自己五十多年的心意。他們在年輕時,便已經(jīng)相識,彼此還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盡管遭到費爾明娜父親的反對,但最終還是費爾明娜自己放棄了。當時費爾明娜居然只是因為阿里薩的外貌不是那么光鮮,不符合他信件中費爾明娜所想象出的樣子,就結束了這段情誼,而嫁給了名利地位雙豐收的胡維納爾。
    如今丈夫已經(jīng)去世,她也重新認識并欣賞阿里薩,面對子女的阻撓時,這一次她選擇抗爭。所以,費爾明娜在世俗中先是順從,后又反抗。而阿里薩則一直是自我感動式地等待著費爾明娜,這期間他有數(shù)不清的情人,但也是孤獨的,孤獨地等待著費爾明娜,孤獨地與世俗斗爭。他的一生隨時都可以為愛而死。“向我開槍吧,沒有什么比為愛而死更光榮了”是他的宣言。
    阿里薩和費爾明娜最終重新相愛,兩個孤獨的老人一起航行,打著霍亂的黃色旗幟,來來回回,無法靠岸,船下的世界無法接受他們,他們也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
    這本書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因為它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愛情??墒遣徽撃囊环N都籠罩著一點悲劇色彩,引發(fā)出我們對愛與孤獨,衰老、生命與死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