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大全(20篇)

字號:

    讀后感是通過分析和解讀書籍內(nèi)容來展示自己閱讀能力和思考水平的一種方式。在寫讀后感時,可以結合個人經(jīng)歷和感悟,使作品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相聯(lián)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可以給大家?guī)韱l(fā)和思考,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家寫出有質量和獨特性的讀后感作品。讀后感是一種充滿個人思考和情感的寫作形式,通過讀后感的寫作,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同時也是鍛煉和提高我們語文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一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jīng)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業(yè)已聞名于世,但也有讀者尚感陌生。一旦你去熟知他那無私奉獻自己的人生,領略他在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方面的卓著成就,你便會對他的為人品格、超群出眾的教育生涯產(chǎn)生一種敬慕之情;一旦你去讀他那些用心血寫就的蜚聲國內(nèi)外的著作之后,你便會對他產(chǎn)生一種崇敬之感。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真正的人,可以說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的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家。
    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蘇霍姆林斯基不止在一條建議中提到教師時間分配的問題,他舉了兩個例子。第一是她自己做了一個有趣的數(shù)字統(tǒng)計。他對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學的教師做調查,詢問他們:你們的孩子進的什么學校?在那個系?結果只有14個人回答是“師范學院”或是“培養(yǎng)教師的綜合大學”。而480名教師是這樣回答的:“因為教師的工作太辛苦,連一分鐘空閑的時間都沒有。”是的,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yè)、輔導、談話、寫各種各樣的總結,時常感覺時間不夠用的。這里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被迫著去做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全部活動是怎么安排的”。他舉了這么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蘇聯(lián)青年的道德理想》,區(qū)培訓班的學員和區(qū)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上記一些記錄,一邊課后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的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么的令人驚嘆??!課后又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甭犕赀@位老師的話,我想所有的人都應該感到很意外吧,這種境界對一名教師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是值得我們深深學習的。
    對于這本書,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書中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二
    1、我們所要造就的人,不僅能勞動,能操縱機器,而且還應該是一個聰明的、能深刻思考問題、情感細膩的勞動創(chuàng)造者。體力勞動的創(chuàng)造,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將被認為是人的最崇高的精神財富。生氣勃勃的活躍的智慧在建設事業(yè),在情趣盎然的、充滿理智的體力勞動中起著主導作用。(第一卷314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2、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nèi)缤窨碳业褡链罄硎菢釉谒茉烊?。……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BR>    3、我們身為教師,要特別審慎地對待學生心靈深處萌發(fā)的愛情問題。男女青年萌發(fā)出這種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們充滿著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時教師的使命是把它引入進一步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品德的軌道。(單行本《給女兒的信》183頁)。
    4、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他們的個人素質、意向和能力。
    5、我們認為,最細致的教育任務之一,是要使青年能嚴肅地、心地純貞地對待一個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們就像等待幸福的節(jié)日一樣等待一個新人的誕生;要讓每一個孩子的頭腦里產(chǎn)生的第一個想法是:我能給父母帶來快樂,沒有我,他們都不能生活,他們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給了我幸福,我應當永遠感激他們。愛――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產(chǎn)生性要求之前,盡早考慮這枝花的潔美,要培養(yǎng)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卷318頁《帕夫雷什中學》)。
    6、我們認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預防不良習慣,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第四卷28頁《帕夫雷什中學》)。
    7、我們認為,人對各種思想的態(tài)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他的思想言行是否一致,他是否參加社會活動,是否守紀律,是否懂得自己對社會、對人民、對集體應負的責任,――這一切都取決于他有什么樣的思想,取決于他在個人生活中受到鼓舞的思想動機是什么。思想動機是一個人的堅強信念的支柱。(第一卷553——554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8、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個人的素質、意向和才能。(第四卷5頁《帕夫雷什中學》)。
    9、我們努力使每個男女學生不僅成為堅強、勇敢的人,而且還要成為溫情、親切、富有同情心和溫柔的人。一個孩子越堅強,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細膩、善良和溫柔的人就越發(fā)重要?!挥谐鲇谏屏贾亩找嬖鰪娖饋淼木窳α浚拍苁谷水a(chǎn)生那種創(chuàng)造美的高尚情操。(第一卷700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10、我們努力把學習同教育結合起來,促使每個少年都去堅持和證實科學唯物主義真理的正確性。把科學真理化為活生生的熱情、驚慌、激動、爭論――這就是形成世界觀和作出個人自我肯定的基礎。我們認為,教育的力量就在于使每一個少年都成為為爭取科學真理的勝利而斗爭的戰(zhàn)士。為科學真理的勝利而作的精神上的斗爭構成了少年時代教育的實質。(第三卷553頁《公民的誕生》)。
    11、我們竭力使我們的每個學生從幼年起就能以精心愛護和細心關懷的態(tài)度等待每棵樹、每叢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鳥――一句話,一切有生命和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讓這種關懷愛護之心變?yōu)榱晳T。(第四卷550頁《帕夫雷什中學》)。
    12、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13、我們的職責是:全面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現(xiàn)他的稟賦,形成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種多方面的完滿的精神生活。
    14、我們的職業(yè)的精神和哲學的原理,我們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顆知識的火星,教師應當從整個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營養(yǎng)。
    15、我們的學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與祖國同甘共苦,懷著與人民的命運休戚與共的思想,一遍遍地閱讀人民英雄史的每一頁。歷史,是塑造公民的一股強大的、永遠充滿生機的力量。我們的教育理想,是使我們每個學生的才智和心靈,都投入關于祖國的每一本書上,投入到字里行間去。(第二卷346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6、我堅信小學教育時期,則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人需要受教育的一個界線,包括對人需要形成期的那個界線。正是在這個時期,應當去培養(yǎng)為他人幸福的那種慷慨胸懷……(第二卷190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7、我堅定地相信,兒童在認識周圍世界的同時,應當認識自己,應當充滿一種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的最強大的源泉之一。當你走上教育工作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崗位時,請記住:你必須教會兒童進行腦力勞動,教會他們思考、觀察、理解,從腦力勞動的成果中感覺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18、我堅定地認為,在童年、少年時期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第五卷359頁《人民教師》)。
    19、我堅定不移的是,高尚的愛情種子需要在年輕人產(chǎn)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時候,即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播在他們的心田里。(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3頁)。
    20、我極力使這一生意盎然的源泉――祖國語言的財富――從孩子們學校生活一開始就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遗κ顾麄兏惺苷Z言的美,小心謹慎地使用語言,并注意語言的純潔性。(第三卷27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1、我懂得了: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22、我的學生學習時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游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chuàng)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我希望孩子們能成為這個世界中的旅行者、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觀察、思索、談論、感受勞動的歡樂,并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自豪;為人們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中獲得幸福;贊賞大自然、音樂和藝術的美,并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歡樂放在心上,像對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樣對待他人的遭遇――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第三卷13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3、我把揭示人類精神的全部偉大意義和美看做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如果一個人充滿了為人民、為祖國和為人類的理想而奮斗的崇高思想,這樣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第三卷808頁《公民的誕生》)。
    24、為每一個人培養(yǎng)起善良、誠摯、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對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關切之情等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碼目標。學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第四卷247頁《帕夫雷什中學》)。
    25、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jīng)常保持和諧,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
    26、為了使集體受到教師的和諧一致的理想、信念、興趣、趣昧、好惡等崇高精神的鼓舞,需要些什么呢?首先需要教師具有高深的學問。用列寧的話說,要具有真正的學問。我們的教師必須深刻而又嚴肅地認識到我們是在用思想和知識教育人的這一真理。
    27、為創(chuàng)造美而進行勞動,能使年幼的心靈高尚起來,能事先防止冷漠情緒。孩子們在創(chuàng)造大地上的美的過程中,自己也就變得更美好、更純潔和更可愛。(第三卷304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8、童年和少年時期,當惡習還沒有成性而莠草剛剛生根之際,就要對它們進行譴責。只有在譴責之后出現(xiàn)自責——良心感到痛苦之時,譴責才會有成效。(第二卷399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9、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
    30、所謂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們每一個行動的最原始的出發(fā)點、原因和動力。
    31、所謂公正,就是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在學校生活中,沒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著教師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關心每一個兒童。用一個模式、毫無區(qū)別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有的兒童,那是漠不關心,不公正的最壞的表現(xiàn)。如果兒童感到別人眼里沒有他,不想去知道他個人的小小的不幸,把他丟在一邊不管,那么他會認為這是一種痛苦的屈辱和極大的不公正。
    32、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
    33、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和班主任,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以其真摯的、復雜的關系——即思維的相互關系把一個個終生連接在一起。
    34、書,這是一種重要的、永放光輝的明燈,是學校集體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閱讀,這是一個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借以通向兒童心靈的門徑。
    35、受到刺激的孩子不會失去對公正和教師的信任。他期待教師說出真心話,他希望教師公正地對待他。
    36、世界上有千百種職業(yè)、行當和工作:有的修建鐵路;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耕種土地;有的救死扶傷;有的縫制服裝……但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工作那就是塑造人。(第五卷599頁《父母教育學》)。
    38、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39、世界上沒有比當醫(y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主義色彩的職業(yè)了。醫(yī)生直到病人最后一分鐘還要為挽救他的生命而拼搏,絕不會讓患者感到自己病情嚴重,甚至毫無希望。這是起碼的醫(yī)德。我們教師應該在自己的集體中發(fā)展、深化我們的教育道德,應該確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開頭正是每個教師素養(yǎng)中最重要之點。
    40、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
    41、使師生發(fā)生精神聯(lián)系的兒十條、幾百條通道,就是通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小徑,它們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友誼和同志感的最重要的條件。我們要使師生保持精神上的共同點,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不會意識到教師是領導人和指揮員。
    42、使集體受到崇高精神鼓舞的最重要活動是經(jīng)常關心人。幫助人、關心人并不是一件乍看起來很容易的事。要激起孩子們把自己的精力用于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的愿望。這種關懷是很難以某種勞動定額來衡量的。只有當體力上付出的努力是精神力量的一種表現(xiàn)時,才能使給人以歡樂的愿望變得高尚起來。(第一卷706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43、實踐表明,要想發(fā)展學生在智力方面的愛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天才和能力,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就是讓學校里所有的學生(從一年級到畢業(yè)年級)都參加到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去,形成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氣氛。(第五卷116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44、十分重要的是,關于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于一再重復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靈的熱情激蕩之中,存在于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于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xié)的精神之中。
    45、生活在書的世界之中,意味著領略思維的美,享受文化財富,使自身變得更加高尚。
    46、生活漸漸地作出了結論:只要整個學校、全體教師和全體學生作出努力,首先是教師努力教育,沒有也不會有一個學生不能成為誠實正直、熱愛勞動、堅強勇敢、無限忠于祖國和勞動人民的人。
    47、社會的重要責任,首先是家庭和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高尚的愛的美好情感。這種情感能使人變得高尚,幫助人養(yǎng)成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許多重要品質。(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頁)。
    48、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49、如何對待人類美麗的花冠——婦女,孩子用自己的心靈從那些細膩、微妙、不易察覺的小事中可以體會得到。
    40、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家始終行動得象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教育的利劍和長矛往往為之交鋒和折斷的許多問題就會非常容易地得到解決。
    41、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力興趣的世界僅僅局限于準備功課,如果除了必修課的知識以外別的什么東西都沒有,如果智力生話只局限在學習的圈子里面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那么,學校對一個人來說就會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事。只有在學校里充滿生氣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話的情況下,掌握知識才能變成一種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這種事情就是到了學生畢業(yè)參加勞動以后也還能夠繼續(xù)下去。(第一卷100頁《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
    42、如果一個男孩子在女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的只是她外表的變化,如果他看到的只是一些次要的性的特征的話,那么這就是一種縫隙,通過它犬儒主義的毒素會侵入空虛的靈魂。因此,男孩子應該首先在女孩子身上看到和感覺到她的智慧、精神需要與興趣,而最主要的是她對人的高度嚴格的要求、自尊、自豪和不可侵犯的感情。在男孩子把女孩子作為一個女人來愛之前,他就應該把她作為一個人來愛并懷有一種敬佩、自豪和充滿高度人類快樂的崇高精神的感情――一種人與人之間在智力與美感方面的交流的快樂。(第三卷501頁《公民的誕生》)。
    43、如果學生們只是單純地勞動,付出體力,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那么,這種勞動的教育作用是不明顯的。勞動所達到的技能水平,應該與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相符。只有這樣,它才能夠真正成為勞動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因素。(第五卷114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44、如果我們說,教師的工作就是傳授知識,那么,在我看來,這項復雜而尚未研究透徹的工作的實質,就是使人親眼看到知識使他得以升華,激發(fā)了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激勵他為正義思想的勝利而奮斗。(第五卷615頁《特殊的使命》)。
    45、如果我們說,愛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靈敏、最精確的天平,這絕非言過其實。因為人之愛人,是表明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態(tài)度,愛的情感所激起的思想和感受越深,越強烈,也就越向周圍的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人以對自己和對心愛的人的態(tài)度仿佛向人們高聲宣布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頁)。
    46、如果我們不去認真地進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們的心靈中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第四卷758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47、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48、如果缺乏生氣勃勃的感情生活,少先隊組織就會變得軟弱無能、消極懶散。只有當一種思想表現(xiàn)為奮發(fā)的精神,表現(xiàn)在斗爭中,表現(xiàn)在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的時候,它才能成為激勵少先隊集體奮發(fā)向上的因素。(第三卷688頁《公民的誕生》)。
    49、如果您想培養(yǎng)真正的人,那您就應竭力使您的學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把興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孩子的一種生活幸福就是渴望知識。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想知道。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使每個孩子都能對有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人——奶奶和爺爺有敬慕之情。這遠不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而是修養(yǎng)方面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第二卷20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50、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圖用某些斷然的、閃電式的、異乎尋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結成的冰塊融化掉。離開自我教育,心靈的完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誰想闖進兒童的心靈,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惡,誰就會遭到兒童的反抗?!嬲慕逃驮谟冢尯⒆有睦锏谋鶋K逐漸融化,讓孩子的心自己發(fā)出熱來。(第四卷781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51、如果美――人的心靈的美、道德高尚的美和忠于偉大理想的美,如果一個人忠誠的美已經(jīng)成為他的個人財富,那么,這種財富就會使姑娘成為一個在道德上不可動搖的、明哲的和目光遠大的人。(第三卷504頁《公民的誕生》)。
    52、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意識到兒童不理解你,就會使你生氣,教師生起這種氣來,就往往無法擺脫。親愛的同行,相信我,侵蝕學校生氣勃勃的肌體,毒害學生集體生活的沖突,多半正是這種互不理解引起的。
    53、如果教師的聰明才智“深化”到培養(yǎng)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上來,如果教師所講的話善于激勵學生投入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的競賽,那末,學校里將不會有一個平庸的學生,理所當然地,生活中也將不會有一個不幸的人。
    54、如果兒童的每一次淘氣都引起你的苦惱和心悸,如果你認為他們已經(jīng)鬧到了極點,應當采取一些特別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該再三斟酌是否當一名教師。如果你和兒童會發(fā)生無休止的沖突,那就當不成教師。要有能力熄滅沖突,首先要懂得,你是在和兒童打交道。這種能力來自滋養(yǎng)教育才能的一條深根,即理解和感覺到,兒童是一個經(jīng)常在變化著的人。(第二卷538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55、如果不去加強并發(fā)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56、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好的東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勞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第四卷692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57、人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快樂和幸福如果得到的越容易,那么他在成年的生活中就越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58、人在青年早期,感情尚不成熟,蓓蕾初綻,愛情迸發(fā),這給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帶來了許多與其道德修養(yǎng)不相適應的感受,也使學校的生活變得復雜了。我們教師有責任培育年輕一代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對愛的對象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單行本《愛情的教育》8頁)。
    59、人有什么樣的幸福觀,他就是什么樣的人。(第五卷575頁《我的教育信念》)。
    60、人要有一種精神。在這一真諦之中,我看到整個道德教育的一條紅線。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樹立人的自豪感,即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斗爭的戰(zhàn)士那種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創(chuàng)造者、思想家的那種精神。(第二卷19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61、人是要教育的,為此必須懂得用什么去進行教育和怎樣進行教育。(第四卷753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62、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愛撫、溫柔、關懷、關注、善意去撫慰的,就是遭到毀損和傷害的孩子的心。
    63、人生的意義在于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為崇高的理想服務;忠于祖國,在為祖國的強大而作的斗爭中勇氣百倍,毫不動搖,這是最高的忘我精神,一個真正的人為此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第五卷766頁《遵循列寧思想辦學》)。
    64、人們心靈中最強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財富(愛情)就象音樂,象醉人心靈的迷人美麗一樣在影響著孩子。這種財富永遠撥弄著孩子敏銳的心弦,如對言語、對善良的心愿,對敏于感受愛撫和親熱的情感。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那他就會互相創(chuàng)造幸福,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對他們善良的心意、對他們的勸導和贈言、對他們的溫存和警告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65、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qū)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66、人類愛是教育的強大力量。誰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類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誰能進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67、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68、人不僅創(chuàng)造財富,還要為人處事,而且在為真、善、美的服務之中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意義。需要教人們學習的正是這些東西。
    69、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時最重要的動因。培養(yǎng)這種愿望的工作,是跟學校的全部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緊密聯(lián)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的。
    70、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71、讓自己學生的頭腦和心靈迷戀上有關祖國的每一行字、每一本書――一位真正的教師一向把這認作自己的教育理想。(第五卷759頁《遵循列寧思想辦學》)。
    72、讓我們的女學生早在少年時期,特別是在青年初期就作好思想準備,以便在同男人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審美關系中表現(xiàn)出意志堅定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4頁)。
    73、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數(shù)學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證。
    74、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
    75、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76、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y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yǎng)未來的工程師或醫(yī)生。(第二卷294——295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77、情感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教育姑娘們對自己的美充滿自豪感,對與男人的道德審美關系的純潔性提出嚴格要求。(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4頁)。
    78、情感教育,一般來說,是培養(yǎng)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中的最艱巨任務之一。(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頁)。
    79、青年朋友!要提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停頓現(xiàn)象,要避免道德上的僵化。不可使一個人對糾正自己的某種缺點長期喪失信心。(第二卷742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80、其實,每個兒童都有把最珍貴的東西給父親和母親的意愿。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小孩子,你就會相信這一點。十分遺憾的是,許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產(chǎn)生了愛的萌芽,而扼殺了孩子們心中這種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絕孩子們準備為他們做的好事。(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58——59頁)。
    81、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這樣一種情況,即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谶@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就是道德。
    82、培養(yǎng)情感,這是個性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極其復雜、細膩的問題。在這方面,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和智力領域同情感和意志領域的相互聯(lián)系,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單行本《愛情的教育》43頁)。
    83、培養(yǎng)科學唯物主義世界觀就是教師要深入體察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他的工作就是從培養(yǎng)世界觀開始的。(第三卷548頁《公民的誕生》)。
    84、農(nóng)村的發(fā)展始于學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農(nóng)村文化的發(fā)展始于農(nóng)村教師素質的加強,農(nóng)村學校教育的功效取決于任教者的精神、知識、博學和視野。(第五卷614頁《特殊的使命》)。
    85、你作為一個人生了下來,就要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種精神——人的精神。這種人的精神會在信念與情感、意志與追求之中,會在對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態(tài)度上,會在分明的愛與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為之而奮斗方面表現(xiàn)出來。(第二卷196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86、你們生下了孩子,一定要記住,從孩子能用自己的眼睛看見五彩繽紛的花朵或玩具時,能聽到樹葉沙沙作響、蜜蜂嗡嗡叫時,就應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智慧。在這個期間,人有多少心力投入到孩子的意識中去,那么他將來就帶著相應程度的智慧、聰明進入學校。
    87、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88、你的知識、你的求知渴望和閱讀愛好,就是你個性教育力量的強大源泉。你自己要善于看待這個源泉,并引導學生前去這個源泉。
    89、能力、志向、才干的培養(yǎng)問題,沒有教師的個性對學生個性的直接影響,是不可能實際解決的。能力只能由能力來培養(yǎng),志向只能由志向來培養(yǎng),才干也只能由才干來培養(yǎng)。
    90、男生的高尚情操能使女生受到影響。集體影響的魅力就在于此。因為要對男生施加影響,使他具有道德美,就必須通過女生。如果一個集體中女生的榮譽感和尊嚴感沒有得到發(fā)揚,而男生的道德無知卻在滋長,那么這個集體就根本談不上是個真正的集體。(第一卷744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91、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女孩子、女人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青年、男子、未來的父親的教育者。她應該成為賢惠的家長。只有當女孩子具備了人類足以自豪的精神財富的時候,才能在她心中確立起自豪感。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自豪、賢惠和嚴肅的人,她必須具有一個人值得自豪的東西:個人尊嚴、崇高的生活目的、創(chuàng)造能力、愛好與志向。(第三卷502頁《公民的誕生》)。
    92、母親只生下你的身體,祖國卻產(chǎn)生你作為人的公民的靈魂。沒有什么比祖國更寶貴的了。為了祖國的幸福、偉大和獨立,一個真正的人要毫不動搖地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祖國幸福、偉大、獨立的生活,不僅是痛苦的,而且是可恥的。(第二卷503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93、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們的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
    94、美教給人識別惡,并與之進行斗爭。我想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鏡子,你在這面鏡子里可以照見你自己,從而對自己采取這樣或那樣的態(tài)度。
    95、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誠摯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嘆賞和驚異,猶如一條應當通往兒童心靈的小徑。
    96、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
    97、每一個成人都應該記住,只有當他們自己的行為正直而高尚的時候,他所堅持的道德觀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并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沒有實際行動就談不到道德。為兒童樹立榜樣首先意味著鼓勵孩子去做好事。(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40頁)。
    98、每一個成人都應該記住,只有當他們的行為正直而高尚的時候,他所堅持的道德觀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并支配孩于的思想和感情。沒有實際行動就談不到道德。為兒童樹立榜樣首先意味著激勵孩子去作好事。
    99、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都可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日后,一些人將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另—些人將成為工程師、技師、醫(yī)生、教師,又有一些人將成為鉗工、車工、農(nóng)業(yè)機械師,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會使他們很相似,這就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在勞動中起主導作用。
    100、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個人怎樣“影響”集體,集體又怎樣“影響”個人,對此我們是無權視而不見的。讓學生感到孤獨,感到對他的痛苦和歡樂無人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道德所不容的。
    101、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102、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103、沒有對個人生活的熱情關懷,沒有對學生精神生活深思熟慮、細致入微和知輕知重的洞察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第五卷387頁《幸福·理想·宗教》)。
    104、勞動要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是必須成為我們的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能給他們帶來團結友愛的快樂;能促使鉆研精神和求知欲的發(fā)展;能在克服困難之后,產(chǎn)生激動人心的歡樂;能在周圍世界里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美好事物;能喚起初步的公民義務感――人類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質財富和創(chuàng)造者的感情。勞動的樂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在童年時代深深體驗這種崇高的情感。(第三卷331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105、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我們深信,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
    106、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于,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xiàn)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yè)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給同志的志愿。
    107、科學的發(fā)展,國民道德的進步以及新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關系的建立,都取決于學校,取決于教育過程的文明以及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五卷本)第一卷89頁《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
    108、盡量提高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以便使孩子看到你在播種這顆種子使你生命的崇高意義;這顆種子正萌發(fā)為茁壯的幼芽。
    109、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110、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三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2、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始于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能認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審視自己是一個什么人和應當成為一個什么人。
    3、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4、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
    5、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6、人是要教育的,為此必須懂得用什么去進行教育和怎樣進行教育。(第四卷753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7、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8、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yǎng)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感。
    9、生活在書的世界之中,意味著領略思維的美,享受文化財富,使自身變得更加高尚。
    10、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qū)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11、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
    12、先進的進步的思想和觀念是個人優(yōu)秀品質的源泉。
    13、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14、家長學校的任務是不斷的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yǎng)水平。
    15、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BR>    16、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只有當你給你的朋友以某種幫助時,你的精神才能變得豐富起來。
    17、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nèi)缤窨碳业褡链罄硎菢釉谒茉烊??!挥邢嘈湃说娜?,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BR>    18、教育不是長輩的斷然命令和晚輩的恭順服從,而是長輩和晚輩參與其中的緊張和復雜的共同精神活動。
    19、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yǎng)出好的品質??墒侵挥性诩w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yōu)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chǎn)生上進心。
    20、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21、道德經(jīng)驗是個人的精神財富。
    22、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23、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于,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xiàn)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yè)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給同志的志愿。
    24、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樣一個信念在我們的教師集體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
    25、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
    26、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對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于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tài)度。
    27、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
    28、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29、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藝術手段。”我愛音樂,幼兒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他們在唱唱跳跳中發(fā)現(xiàn)美,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
    30、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chǎn)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shù)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
    31、學校的首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人。
    33、實踐表明,要想發(fā)展學生在智力方面的愛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天才和能力,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就是讓學校里所有的學生(從一年級到畢業(yè)年級)都參加到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去,形成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氣氛。(第五卷116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34、有人說青春就是批判的年華,這種說法并不夸張。這種批判的特點是很高的積極性和很強的原則性。
    35、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
    36、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
    37、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38、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39、道德教育是一項專門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40、在家長學校的各組里,我們都要專門講到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影響上保持一致的問題。這種教育影響的方向就是培養(yǎng)關心人、體貼人、待人誠懇、對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抱善良的態(tài)度這些品質。如果兒童不在家庭里從事實際活動來加深和發(fā)展這些道德品質,我們學校是很難取得什么顯著效果的。
    41、如果我們不去認真地進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們的心靈中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第四卷758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42、沒有書籍、沒有一些藏書的家庭,往好處說,不能對學校教育有任何幫助,而往壞處說,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會使兒童變得頭腦遲鈍,會限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而學校不得不花費巨大的努力去補償家庭智力興趣的這種缺陷。
    43、世界上沒有比當醫(y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主義色彩的職業(yè)了。醫(yī)生直到病人最后一分鐘還要為挽救他的生命而拼搏,絕不會讓患者感到自己病情嚴重,甚至毫無希望。這是起碼的醫(yī)德。我們教師應該在自己的集體中發(fā)展、深化我們的教育道德,應該確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開頭正是每個教師素養(yǎng)中最重要之點。
    44、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和班主任,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以其真摯的、復雜的關系――即思信的相互關系把一個個的學生連接在一起。
    45、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fā)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愿望,實質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
    46、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于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guī)勸就會充耳不聞。
    47、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與升華。
    48、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BR>    49、我們力求讓兒童從小就量力而行地為家庭的年長的成員創(chuàng)造物質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在這種創(chuàng)造中找到快樂。
    50、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人的情感:我們要教會學生懂得人的情感,這里有歡樂、痛苦、委屈、困惑、驚慌、羞愧和許多別的情感,它們表現(xiàn)在人們的眼睛里,在不冷不熱的談吐里,在一個人或仔細觀察、或視而不見、或侃侃而談、或默不作聲、或行走站立、或喜怒哀樂的一舉一動里。
    51、其實,每個兒童都有把最珍貴的東西給父親和母親的意愿。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小孩子,你就會相信這一點。十分遺憾的是,許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產(chǎn)生了愛的萌芽,而扼殺了孩子們心中這種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絕孩子們準備為他們做的好事。(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58——59頁)。
    52、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兒子或女兒首先是向他們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5、如果兒童只顧享受別人創(chuàng)造的福利,那么他長大了就會蠻橫地對待別人——首先是對待自己,而他自己也會淪落為不幸的人。
    53、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54、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55、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
    56、世界上有千百種職業(yè)、行當和工作:有的修建鐵路;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耕種土地;有的救死扶傷;有的縫制服裝……但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工作那就是塑造人。(第五卷599頁《父母教育學》)。
    57、不要扼殺兒童心中想把最珍貴的東西給親人的意愿:其實,每個兒童都有把最珍貴的東西給父親和母親的意愿。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小孩子,你就會相信這一點。十分遺憾的是,許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產(chǎn)生了愛的萌芽,而扼殺了孩子們心中這種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絕孩子們準備為他們做的好事。
    58、你的知識、你的求知渴望和閱讀愛好,就是你個性教育力量的強大源泉。你自己要善于看待這個源泉,并引導學生前去這個源泉。
    59、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
    60、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好的東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勞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61、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由于實施這一原則,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們逐步地發(fā)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上,他們就能在哪怕一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
    62、我們努力使每個男女學生不僅成為堅強、勇敢的人,而且還要成為溫情、親切、富有同情心和溫柔的人。一個孩子越堅強,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細膩、善良和溫柔的人就越發(fā)重要?!挥谐鲇谏屏贾亩找嬖鰪娖饋淼木窳α?,才能使人產(chǎn)生那種創(chuàng)造美的高尚情操。(第一卷700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63、培養(yǎng)美好情感和品質是學校教育的起碼目標。
    64、沒有“活水”,素質就枯竭、衰退。
    65、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發(fā)起學生要當一個好人的愿望,實質上是從自豪感、自尊心、勞動的尊嚴感開始的,而缺少了這一點,學校、學生集體都是不可思議的事。
    66、對父母和同志,對集體和社會,對人民和祖國的義務感,要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也談不上集體。
    67、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
    68、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69、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個人怎樣“影響”集體,集體又怎樣“影響”個人,對此我們是無權視而不見的。讓學生感到孤獨,感到對他的痛苦和歡樂無人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道德所不容的。
    70、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71、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BR>    72、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BR>    73、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fā)現(xiàn)每個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發(fā)展他們,不去用學校的條件限制他們,鼓勵他們?nèi)?chuàng)造?!?BR>    74、我們建議家長們,對于孩子們提出的跟他們對家庭收入和社會生產(chǎn)的勞動貢獻“不相稱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兒童單純消費,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與勞動無關地得到滿足,那么他就會逐漸地變成好吃懶做的人。我們指出,由于家長不懂教育和教育無力,造成這種后果是必然的現(xiàn)象,并且進一步使家長們認識到:他們的子女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75、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個人的素質、意向和才能。(第四卷5頁《帕夫雷什中學》)。
    76、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77、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
    78、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fā)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
    79、人要有一種精神是道德教育的紅線。
    80、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81、我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yè),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yè)。
    82、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83、教育少年困難重重。
    84、保持和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取決于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
    85、育人先育心。
    86、十分重要的是,關于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于一再重復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靈的熱情激蕩之中,存在于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于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xié)的精神之中。
    87、學校不能培養(yǎng)沒有確定自己志向的人。
    88、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家始終行動得象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教育的利劍和長矛往往為之交鋒和折斷的許多問題就會非常容易地得到解決。
    89、如果您想培養(yǎng)真正的人,那您就應竭力使您的學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把興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孩子的一種生活幸福就是渴望知識。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想知道。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使每個孩子都能對有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人——奶奶和爺爺有敬慕之情。這遠不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而是修養(yǎng)方面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第二卷20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90、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91、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92、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蘇霍姆林斯基15、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一座金色的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家長會則是連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紐帶。
    93、學校的理想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在智力方面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入生活。愚蠢的人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不管他們受過哪一級的教育。
    94、使師生發(fā)生精神聯(lián)系的兒十條、幾百條通道,就是通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小徑,它們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友誼和同志感的最重要的條件。我們要使師生保持精神上的共同點,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不會意識到教師是領導人和指揮員。
    95、如果兒童的每一次淘氣都引起你的苦惱和心悸,如果你認為他們已經(jīng)鬧到了極點,應當采取一些特別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該再三斟酌是否當一名教師。如果你和兒童會發(fā)生無休止的沖突,那就當不成教師。要有能力熄滅沖突,首先要懂得,你是在和兒童打交道。這種能力來自滋養(yǎng)教育才能的一條深根,即理解和感覺到,兒童是一個經(jīng)常在變化著的人。(第二卷538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96、如果不去加強并發(fā)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97、道德教育過程的兩個組成部分應同步進行。
    98、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jīng)驗。
    99、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
    100、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101、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102、所謂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們每一個行動的最原始的出發(fā)點、原因和動力。
    103、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
    104、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105、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wèi)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106、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107、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
    108、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yǎng),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復雜的教育過程產(chǎn)生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109、要讓孩子看到、珍惜、愛護人的心靈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111、教師的個性在如何塑造著學生的個性。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學生的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
    112、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四
    ?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
    ?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qū)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十分重要的是,關于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于一再重復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靈的熱情激蕩之中,存在于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于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xié)的精神之中。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教育的實質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動物本能和發(fā)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對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于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tài)度。
    ?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jīng)驗。
    ?教師真正的教養(yǎng)性表現(xiàn)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于信念,對邪念不妥協(xié)的人。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
    ?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yǎng)出好的品質??墒侵挥性诮處熓紫瓤吹絻和瘍?yōu)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chǎn)生上進心。
    ?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
    ?教師常常忘記,品德首先是在人們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偉大的義務感,只有當它能在生活實踐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動體現(xiàn)時,才能成為人的行為準則。在培養(yǎng)未來的一代人時,我們應當首先在個人領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驅使而產(chǎn)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關系領域里,培養(yǎng)最純潔,最富有人道主義的情感。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
    ?勞動和人,人和勞動,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親。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經(jīng)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將成長為粗壯的大樹。不熱愛勞動,不進行自我教育,志向這棵幼苗也會連根枯死。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yè),這是幸福的源泉。
    ?用勞動來創(chuàng)造美的時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為高尚。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樣一個信念在我們的教師集體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
    ?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chuàng)造幸福。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點燃信仰的火花。
    ?保持和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取決于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
    ?讀和寫是學生最必要的兩種學習方法,也是通向周圍世界的兩扇窗口。
    ?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末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會是學業(yè)成績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熱戀中的人要彼此敞開心扉,如通常所說,互表衷腸,吐露自己的全部思想。在這里的隱諱不坦率的行為,是自私的一種表現(xiàn)。
    ?要記住,現(xiàn)在對人來說,如同需要空氣一樣,需要細膩的感情,而思想的細膩,智力的豐富,是它的源泉。
    ?要想自己成為幸福的人,就應當對別人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赤誠相見。
    ?友誼是培養(yǎng)人的感情的學校。
    ?友誼是培養(yǎng)人的感情的學校。我們所以需要友誼,并不是想用它打發(fā)時間,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養(yǎng)美德。
    ?“明天”,是勤勞的最危險的敵人。
    ?要使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和領會到:他的每一步、每一個行動都會在他身邊的人——同志、父母、教師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響。只有當他不給別人帶來災難,不欺負和擾亂別人時,才能成為一個生活得平靜而又幸福的人。
    ?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
    ?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wèi)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chǎn)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shù)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
    ?如果不去加強并發(fā)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
    ?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從什么地方和什么時候開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戰(zhàn)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勝利”。
    ?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幸福只會給予不怕勞動的人,多年忘我勞動的人。
    ?人在自己的勞動中創(chuàng)造自己并理解勞動的美。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五
    1、你的周圍有一個書籍的海洋。應該嚴格地挑選閱讀的書籍和雜志。
    2、能自覺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大都成為真正的人。
    3、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最重要的動力。
    4、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5、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
    6、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無比相信書的教育力量。
    7、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8、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人生無價的財富。
    9、友誼是培養(yǎng)人的情感的學校。
    10、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11、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
    12、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
    13、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
    14、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則尤其不可容忍。
    15、沒有家長學校,我們就不能設想會有完滿的家庭、學校教育。
    16、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修養(yǎng)乃是教師勞動修養(yǎng)的一面鏡子。
    17、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
    18、人是自己志向的創(chuàng)造者。
    19、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
    20、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21、書籍和個人藏書,對人民教師來說有如空氣般重要。
    22、一本智慧豐富的、有鼓舞力的書,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23、美蘊藏著強大的教育力量。
    24、謙虛,被人們稱為一切美德的桂冠。
    25、教師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礎知識所屬的那門科學,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
    26、你作為一個人生了下來,但要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27、任何時候也不要滿足于一般成績,要更上一層樓,精益求精。
    28、我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
    29、保留自由活動的時間是學生智力生活豐富的首要條件。
    30、要教育學生不僅要讀書,而且對某些書要反復地讀。
    31、大自然是一本書,是思維的搖籃。
    32、學校應當像一塊磁石,以自己有趣而豐富的生活吸引學生。
    33、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里。
    34、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祖國,也就失去了個人的一切。
    35、每個教師不管他教哪門課,都應當是一個語文教師。
    36、要記住,你給人們帶來快樂就是你最大的快樂。
    37、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
    38、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讀書時思考,在思考時讀書。
    39、如果你想使你的學生也寫出這樣的文章來,那么首先就要引導教師熱愛書籍和語言。
    40、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41、教師上好一堂課要做畢生的準備。
    42、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43、我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就在于使讀書成為每個孩子最強烈、精神上不可壓抑的欲望。
    44、低年級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教會兒童學習。
    45、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46、上課,這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
    47、對一個有經(jīng)驗的校長來說,他的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就是課。經(jīng)驗證明,聽課和分析課是校長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48、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非必修的閱讀的。
    49、人在為他人的幸福著想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快樂。
    50、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fā)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
    51、課堂是一個人感到追求成為思想家的第一個發(fā)源地的動力。
    52、他(指校長)應當既是一個熟悉業(yè)務、經(jīng)驗豐富的教育學家,又是一個心理學家。
    53、教育?這首先是人學。
    54、我要建議青年校長和教導主任設一個本子,把教學中的點滴收獲、成功的做法和微小的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
    55、學習吧,因為學習是一種福利和幸福。
    56、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這是我校集體生活的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已成為傳統(tǒng)。
    57、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
    58、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jù)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
    59、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60、課,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課,就是創(chuàng)造活動的源頭,就是教育信念的萌發(fā)園地。
    61、提高每位教師和整個集體的教育素養(yǎng),這是領導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62、圖書是知識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的源泉。
    63、一個好校長,首先應當是一個好組織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師。
    64、關心兒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65、每個教師應當成為自己學科的出色專家。
    66、人生的意義在于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為崇高的理想服務。
    67、人是世界上一切財富中最巨大的財富。
    68、祖國,是慈祥而又嚴格的母親。
    69、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經(jīng)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將成為粗壯的大樹。
    70、育人先育心。
    71、如果沒有童話,兒童的完滿的智力發(fā)展是不可思議的。
    72、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
    73、科學的發(fā)展,國民道德的進步以及新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關系的建立,都取決于學校。
    74、你要養(yǎng)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
    75、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76、孩子們整個夏天赤腳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樣。
    77、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不得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
    78、人最大的勝利就是能戰(zhàn)勝自己。
    79、課堂是一個人感到追求成為思想家的第一個搖籃。
    80、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
    81、考察孩子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特別是他們的思維,這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82、手能夠教會頭腦準確地、清晰地思考。
    83、真正的教育是從教育者的素質開始的。
    84、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
    85、必須讓少年去經(jīng)常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在大自然中生活。
    86、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
    87、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88、我們通常把勞動稱為偉大的導師。
    89、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90、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91、那種連續(xù)記錄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92、只有當每個少年從教育者那兒得到活水,他們的才干才能發(fā)揮出來。
    93、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94、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95、勞動,只有勞動,才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
    96、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jié)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
    97、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
    98、孩子,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
    99、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愛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六
    這個學期,我有幸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范,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經(jīng)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jīng)驗。而這本書就是編者在全面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礎上,精心地從他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yōu)中之優(yōu)、重中之重,并對此生發(fā)一些感言后所編寫而成的。讀了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蘇霍姆林斯基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由于書中論述較多的是教師、學生、閱讀及家庭教育問題,因此我把它們作為關鍵詞提出來。
    一、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首先是指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同時,讀書,讀書,再讀書?!處煹慕逃仞B(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
    教育素養(yǎng)還有一個方面,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問題。在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師德水平。他告誡我們,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的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蘇老在一個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學生和聽課者歡迎的歷史教師說道:“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其中的奧秘告訴我們,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大海.由此可見,一些教育大家也好,從我校走出去的竇貴梅和曉梅校長的成長也好,都源自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及大量的積累。
    二、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談到:“在小學里學習的年代,是兒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體的、審美的發(fā)展中整整的一個發(fā)展時期,”“我希望孩子們成為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們?nèi)ビ^察、思考和推論,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而感到自豪,為別人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賞自然界、音樂和藝術的美,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關心別人的痛苦和歡樂,像關心自己的事情一樣關心別人的命運。”其實,他所講的是與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方針是一致的,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一年多的教育教學生涯也正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我們帶領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閱讀。
    書中指出:“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審美發(fā)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閱讀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是因為人在贊賞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時候,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為人。閱讀和面對書籍思考,應成為學生的智力需要。這一點對于培養(yǎng)思維素養(yǎng)也是極其重要的,沒有思維素養(yǎng),也就不可能有對學習的渴求和不斷掌握新知識的愿望?!?BR>    記得林語堂曾有一句妙語:“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來?!闭樟羵€體人心的閱讀必須是個性的、非強迫性的。這意味著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就十分重要。閱讀興趣從何而來?來自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06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由此不難看出,差距之懸殊,問題之嚴重。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七
    1、在學校里,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首先是活躍和熾熱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當教師具有活生生的個性時,只有當他把自己某種深思熟慮的東西注入普遍的東西時,最優(yōu)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發(fā)揮作用。(第五卷415頁《惟有依靠你們》)。
    2、只有在人類最有價值的智力財富成為學生的財富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智育。
    3、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當完善地掌握規(guī)范語言的各種表達方式。言語中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師應當使自己的語言、思想、信念和教誨進入兒童的心靈。
    4、只有當我們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國的兒女,并用為祖國服務這一最高標準衡量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勞動、自己的活動時,莊嚴和美才會成為學生易于了解的東西。(第五卷588頁《寄語后來人》)。
    5、掌握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工作中最細致的而且研究得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應當深刻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多年的學校工作經(jīng)驗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這樣一種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確立并且要使兒童保持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要做到兒童精緒高漲和智力振奮,這些都是由于產(chǎn)生駕馭真理的感覺和思想上有一種自豪感。
    6、正因為教育者能夠使用明智的、真摯感人的語言,正因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為的一致,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愛國主義者。
    7、由于我們很少教育年輕人要像珍愛無價之寶那樣珍惜愛情財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識中竟把許多丑陋卑污的東西同晶瑩、純潔的思想和情感混雜在一起。曇花一現(xiàn)、瞬間即逝的迷戀,常在年輕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情似乎是不夠體面的。(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2——13頁)。
    8、智育對于人之必不可少,不僅是為了勞動,而且是為了精神生活的充實?!绻腔壑皇潜挥柧毴氖陋M窄的職業(yè)勞動,那么生活就會變得貧乏、沉悶、遠離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
    9、只有日益深入地鉆研教學和教育過程的微妙細節(jié),只有不斷地開辟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成為教師的教師,才能為別人所信賴和尊重。
    10、在形成學生道德面貌時期所培養(yǎng)的情感,不應局限于認識周圍世界。感情應是積極的。學校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鮮明的是非觀、要愛憎分明,感情豐富。一個人到了成年時期,他的情感、愛情是否高尚,取決于他在青少年時期愛什么,恨什么,同情什么。
    11、一個有學識的、善于思考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他并不花很長的時間去準備明天的課,他直接花在備課上的時間是很少的?!_實一生都在為上好一節(jié)課而準備著。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他永遠不會說: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夠用一輩子了。知識是活的東西,它永遠在更新。知識也在陳舊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樣。教師要成為學生的知識的源泉,就要永遠處在一種豐富的、有意義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12、一個人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從而獲得了最高的樂趣――進行創(chuàng)造的樂趣,勞動的道德意義就在于此。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教育。如果少年們不是從童年起就習慣于勞動,那么對他們來說,就談不上什么勞動的樂趣。(第三卷633頁《公民的誕生》)。
    13、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chǎn)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光輝榜樣,一切關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沒有父母的榜樣,沒有父母在相互關心和尊敬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的光和熱,兒童的自我教育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14、只有在一個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祖國的命運之中的時候,他才會真正地展示出個人的才華,才會真正地珍惜自己的榮譽、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嚴。(第二卷243——24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5、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chǎn)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shù)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
    16、在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化的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那么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并由此而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17、真正的教育,不是從高處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巔。是登上,而不是降下來。不要過分遷就兒童,不要適應兒童興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個聰明的導師。(第二卷826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18、一個人在童年能進行精神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鍛煉、善于要求自己、指導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卷21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9、在學齡初朋,教師對兒童來說,是打開事物和現(xiàn)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時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的世界的人。
    20、真正的教育大師很少去同個別偷懶的學生進行斗爭,他們同作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懶惰進行斗爭。(第三卷23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1、再教育工作中,要使公開的和隱蔽的、社會的和私人的各種教育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人類幸福的諧音就產(chǎn)生于這種結合之中。
    22、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牢記著亞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23、一個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時期同大自然和人們打交道的那種條件下使他的心靈不平靜、憂慮、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溫柔、富于同情感,他才會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第二卷18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4、在充滿著體貼和關心的家庭中,永遠不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發(fā)生爭執(zhí),傷感情。
    25、在道德上讓孩子們做好體驗愛的偉大情感的準備,這就意味著在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要在集體成員的各種相互關系中經(jīng)常提出道德審美因素。(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9頁)。
    26、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27、這類不可救藥的話,那么這個學校的學生集體的精神生活就具有無與倫比的樂觀主義色彩。(第一卷796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28、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29、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們隨時準備立即采取某項行動。要知道,兒童的心靈才剛剛開始為他人的憂而憂,為他人的樂而樂,因此不讓他們心中這股熾熱的感情冷卻,而讓它流入人們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我以為一個教育者的職責就在于使孩子們在道德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感情日益加深并永遠保持下去。(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43頁)。
    30、整個數(shù)育過程都貫穿著一條道德義務感的紅線。義務感并不是束縛人的枷鎖,它能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恪守義務可以使人變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務,就在于使義務感成為自覺紀律這個極其重要品質的核心,缺少了這種品質,學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31、在對少年進行性教育工作中,我們特別注意做女孩子的工作。應該把它稱為培養(yǎng)母性自豪感的教育。(第三卷501頁《公民的誕生》)。
    32、在關于人的美的觀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對惡的毫不妥協(xié)的精神。我們通過鮮明生動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講述精神美的人物,讓人類在過去和我們今天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道德財富進入學生的意識和心靈。這些故事使學生思想激動,迫使他們思考自己的行為。(第一卷《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245頁)。
    33、在小孩子的意識中,我極力灌輸一種信念:忘恩負義是最惡劣的行為。人應該知恩圖報,因為他是人。對忘恩負義的蔑視,是一種從幼年起就應當培養(yǎng)的高尚情操。忘恩負義――不僅是心靈上的無知,而且本身就是一種惡行。(單行本《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yǎng)》49頁)。
    34、一刻也不能忘記,學生的使命是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愛好勞動的、忠于祖國的公民,也就是培養(yǎng)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準備把自己的道德傳給自己的子孫,使后代人的精神世界更為完善。(第一卷729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35、在學校的學習不應當是終結性的,而是人們在整個一生中全面教育的開始,智與美日臻完善的開始。(第五卷584頁《我的教育信念》)。
    36、一個人一生命運的復雜性,有時也是悲劇性就在于:雖然“草稿”里蘊藏著成為一個獨特的個人的各種素質——卓越的才能、稟賦、傾向性、天才——但是負責對這一“草稿”進行加工,以便使其變得更為美好的人,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用自己那雙笨拙而又漫不經(jīng)心的手把草圖中美好的東西弄得丑陋不堪。
    37、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財富外化而來的和諧的交響曲中,最微妙、最溫柔的旋律當屬于人的心靈。(第五卷499頁《沒有懲罰的教育》)。
    38、只有能以敏感的心靈去覺察學生最細微的內(nèi)心活動的人,才配稱為善良的人,才有權力當學生的導師。善良的最主要的、決定性的細微含義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堅強的意志,對精神空虛、虛情假意的任何表現(xiàn)采取決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第四卷710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39、應當教育孩子們,特別是少年們能主宰自己的良心,能夠管束住它,那么它就會成為一個人一生行為舉止的聰慧的、卓越的衛(wèi)士。(第二卷36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40、應該從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少年的思想成長,最主要的是應該看到,少年在確立公民的尊嚴感與自尊心。(第三卷459頁《公民的誕生》)。
    41、真正的愛情,這意味著不僅是欣賞美,而且要培植美,創(chuàng)造美。(單行本《愛情的教育》7頁)。
    42、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wèi)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43、在我們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體質的健全發(fā)展應當合而為一。教育者的本領和藝術,在于他每時每刻都能夠清醒地把握住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實質。一個共產(chǎn)主義新人,并非所有良好特點和品質的機械堆積,而是他們和諧結合的統(tǒng)一體。
    44、有些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的權力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禁止,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假若對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話,就等于給他加上了鐐銬,會使他變得畏縮、消極、無進取心。父母的要求不應只表現(xiàn)在禁止做這,禁止做那上,而最主要的是表現(xiàn)在提醒孩子去從事某些有益的活動。
    45、忠實于崇高的理想,是個人道德發(fā)展的頂峰。這種高尚的情感,是從對人的忠誠開始的,也是從愛戴與忠實于為使我們社會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誕生、幸福、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那些人開始的。(第二卷301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46、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始于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能認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審視自己是一個什么人和應當成為一個什么人。(第五卷589頁《寄語后來人》)。
    47、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48、這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這個品質所要求的。要讀書,要如饑似渴地讀書,把讀書作為精神的第一需要。對書本要有濃厚的興趣,要樂于博覽群書,要善于鉆研書本,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49、真正的愛情,這首先是崇尚真理、誠實、正直、原則性,對偽善和欺騙行為持不調和態(tài)度,為維護真理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單行本《愛情的教育》40頁)。
    50、真正的教育者向來都是情感豐富的人。他對歡樂,對憂愁,對令人擔心的事,都有著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如果兒童覺察出自己教師的感情是真誠的,他們就會信任他。
    51、在跟孩子們談論構成良心、羞恥、義務、責任的意義的一切真理時,應當說得細致一點,親切一點,而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啟迪孩子們的良心,召喚他們用良心去從事某種活動。啟迪良心,這意味著相信、信賴。(第二卷359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52、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應該接受愛、善心、熱忱等品德的教育。培養(yǎng)善心,像識字一樣需要有人教導,生活本身即環(huán)境是進行這種教學的課堂。一個人的善心是由人培養(yǎng)起來的,人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善心。每當一個新人誕生時,就要培養(yǎng)他的善心。(第一卷688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53、一個人能在一生中對唯一心愛的人忠貞不渝,始終保持高尚、純真的愛情,這不是因為事情的一帆風順或偶然巧合,而是因為在對異性產(chǎn)生愛戀之情以前早已在一個人身上培養(yǎng)起高尚的道德品質。我們做教師的有責任同學生們的家長一道,通過施加教育影響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來有明確目的地培養(yǎng)這種品質。關心培養(yǎng)這種品質,也就是關心未來一代的幸福。(單行本《愛情的教育》6頁)。
    54、在集體精神生活中特別重要的是,要女生用女子的親切而嚴格的目光去喚醒男生,使他們渴望具有丈夫氣概、堅強意志和無畏精神。換句話說,要男孩和男青年力求像真正的男子那樣去行動,不在女生面前丟臉。男青年對姑娘的意見和評價特別敏感,雖然男青年往往竭力不流露出這種感情,其實它是培養(yǎng)真正男子的一種強大力量。(第一卷753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55、一向使教育者感到不安的是:大多數(shù)棘手的、困難的問題都同教育少年有關。少年時期被稱為是“困難的”年齡時期,這并不是偶然的。它難在少年往往把獨立性、主動性看做是自己道德尊嚴的表現(xiàn),然而他主觀的力量和可能還不允許他在各個方面不依賴外力。成人旨在對少年進行教育所做的努力被少年看做是對自己獨立性的限制。(第一卷376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八
    1、要想自己成為幸福的人,就應當對別人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赤誠相見。
    2、友誼是培養(yǎng)人的感情的學校。
    3、友誼是培養(yǎng)人的感情的學校。我們所以需要友誼,并不是想用它打發(fā)時間,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養(yǎng)美德。
    4、“明天”,是勤勞的最危險的敵人。
    5、他的每一步、每一個行動都會在他身邊的人——同志、父母、教師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響。只有當他不給別人帶來災難,不欺負和擾亂別人時,才能成為一個生活得平靜而又幸福的人。
    6、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7、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8、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
    9、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10、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11、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2、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wèi)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九
    4.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jīng)常保持和諧,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
    5.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K霍姆林斯基。
    6.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
    8.人生在世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和美妙動人的?!K霍姆林斯基。
    9.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K霍姆林斯基。
    11.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蘇霍姆林斯基。
    12.珍視思想的人,必然珍視自己的尊嚴?!K霍姆林斯基。
    13.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K霍姆林斯基。
    15.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K霍姆林斯基。
    16.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女孩子、女人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青年、男子、未來的父親的教育者。她應該成為賢惠的家長。只有當女孩子具備了人類足以自豪的精神財富的時候,才能在她心中確立起自豪感。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自豪、賢惠和嚴肅的人,她必須具有一個人值得自豪的東西:個人尊嚴、崇高的生活目的、創(chuàng)造能力、愛好與志向。(第三卷502頁《公民的誕生》)。
    17.學校,只有當它成為孩子過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并努力求取知識和鉆研科學的園地時,才能成為教育基地。(第四卷41頁《帕夫雷什中學》)。
    19.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20.我認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幫助自己的學生贊賞道德美并被這種美所鼓舞,使他堅定地相信,美和真理總是會勝利的。
    22.在學齡初朋,教師對兒童來說,是打開事物和現(xiàn)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時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的世界的人。
    25.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K霍姆林斯基。
    26.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27.如果學生們只是單純地勞動,付出體力,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那么,這種勞動的教育作用是不明顯的。勞動所達到的技能水平,應該與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相符。只有這樣,它才能夠真正成為勞動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因素。
    29.推崇真理的能力是點燃信仰的火花?!K霍姆林斯基。
    30.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
    31.我堅定地認為,在童年、少年時期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第五卷359頁《人民教師》)。
    34.由于我們很少教育年輕人要像珍愛無價之寶那樣珍惜愛情財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識中竟把許多丑陋卑污的東西同晶瑩、純潔的思想和情感混雜在一起。曇花一現(xiàn)、瞬間即逝的迷戀,常在年輕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情似乎是不夠體面的。(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2,13頁)。
    35.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少年人的愛情――這樣一種對人的利己主義――這是作為教育者的成年人和作為被教育者的少年在精神領域協(xié)調一致的極其重要的前提。這種尊重和理解主要應當體現(xiàn)在哪里呢?據(jù)我看來,在學校里不應當不知分寸、毫無必要地談論學生之間的戀愛。應當只字不提誰愛上誰這樣的問題。(第三卷686頁《公民的誕生》)。
    37.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
    40.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應該接受愛、善心、熱忱等品德的教育。培養(yǎng)善心,像識字一樣需要有人教導,生活本身即環(huán)境是進行這種教學的課堂。一個人的善心是由人培養(yǎng)起來的,人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善心。每當一個新人誕生時,就要培養(yǎng)他的善心。(第一卷688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41.人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快樂和幸福如果得到的越容易,那么他在成年的生活中就越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45.成為母親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fā)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46.只有當你給你的朋友以某種幫助時,你的精神才能變得豐富起來?!K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
    3、我認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幫助自己的學生贊賞道德美并被這種美所鼓舞,使他堅定地相信,美和真理總是會勝利的。
    6、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獲得未來,快樂的前景的道路?!R卡連柯。
    7、在學齡初朋,教師對兒童來說,是打開事物和現(xiàn)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時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的世界的人。
    12、學校的理想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在智力方面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入生活。愚蠢的人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不管他們受過哪一級的教育。
    13、只有當每個少年從教育者那兒得到“活水”,他們的才干才能發(fā)揮出來。
    14、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15、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6、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
    17、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18、只有當每個少年從教育者那兒得到“活水”,他們的才干才能發(fā)揮出來。
    20、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21、我們認為,人對各種思想的態(tài)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他的思想言行是否一致,他是否參加社會活動,是否守紀律,是否懂得自己對社會對人民對集體應負的責任,――這一切都取決于他有什么樣的思想,取決于他在個人生活中受到鼓舞的思想動機是什么。思想動機是一個人的堅強信念的支柱。(第一卷——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24、沒有家長學校,我們就不能設想會有完滿的家庭學校教育。
    26、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涿兰~斯。
    27、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第斯多惠。
    28、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他們的個人素質意向和能力。
    29、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30、“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
    31、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32、每個教師應當成為自己學科的出色專家。
    33、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nèi)缤窨碳业褡链罄硎菢釉谒茉烊??!挥邢嘈湃说娜耍拍艹蔀檎嬲慕逃苁帧?BR>    34、低年級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教會兒童學習。
    35、●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點就是愛人。他對共同事業(yè)的忠誠來源于這種對人的熱愛。我們認為培養(yǎng)熱愛人的感情和關心人的強烈意向是蘇維埃學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務之一。
    36、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蘇霍姆林斯基。
    37、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38、我們所要造就的人,不僅能勞動,能操縱機器,而且還應該是一個聰明的能深刻思考問題情感細膩的勞動創(chuàng)造者。體力勞動的創(chuàng)造,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將被認為是人的最崇高的精神財富。生氣勃勃的活躍的智慧在建設事業(yè),在情趣盎然的充滿理智的體力勞動中起著主導作用。(第一卷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39、我們身為教師,要特別審慎地對待學生心靈深處萌發(fā)的愛情問題。男女青年萌發(fā)出這種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們充滿著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時教師的使命是把它引入進一步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品德的軌道。
    4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
    45、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46、財富只有當他為人的幸福服務時,他才算作財富。蘇霍姆林斯基。
    47、“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BR>    48、我們認為,最細致的教育任務之一,是要使青年能嚴肅地心地純貞地對待一個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們就像等待幸福的節(jié)日一樣等待一個新人的誕生;要讓每一個孩子的頭腦里產(chǎn)生的第一個想法是:我能給父母帶來快樂,沒有我,他們都不能生活,他們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給了我幸福,我應當永遠感激他們。愛――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產(chǎn)生性要求之前,盡早考慮這枝花的潔美,要培養(yǎng)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卷頁《帕夫雷什中學》)。
    49、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50、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jīng)驗?!K霍姆林斯基。
    51、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后,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愛因斯坦。
    52、“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53、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54、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
    56、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
    58、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與關于應該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guī)勸就會充耳不聞。
    59、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60、只有當每個少年從教育者那兒得到“活水”,他們的才干才能發(fā)揮出來。
    61、作為一個教師、一個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類許多世紀以來所創(chuàng)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貴品德――對祖國和自由的熱愛、對人壓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現(xiàn)象的不妥協(xié)精神、為人們的幸福和自由這些崇高理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靈中去。(第三卷305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64、“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65、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66、兒童集體里的輿論力量,完全是一種物質的實際可以感觸到的教育力量。馬卡連柯。
    67、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
    68、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讀書時思考,在思考時讀書。
    69、書籍和個人藏書,對人民教師來說有如空氣般重要。
    71、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72、忠實于崇高的理想,是個人道德發(fā)展的頂峰。這種高尚的情感,是從對人的忠誠開始的,也是從愛戴與忠實于為使我們社會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誕生、幸福、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那些人開始的。(第二卷301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75、教育的最高目標不是知識而是行動。赫斯賓塞。
    78、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80、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一
    4、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jīng)常保持和諧,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
    5、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K霍姆林斯基
    6、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
    8、人生在世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和美妙動人的?!K霍姆林斯基
    9、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K霍姆林斯基
    11、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K霍姆林斯基
    12、珍視思想的人,必然珍視自己的尊嚴?!K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二
    1、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2、比自己生命更為可貴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無所畏懼。
    3、用勞動來創(chuàng)造美的時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為高尚。
    4、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5、人在自己的勞動中創(chuàng)造自己并理解勞動的美。
    6、幸福只會給予不怕勞動的人,多年忘我勞動的人。
    7、人們將永遠賴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嚴。
    8、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
    9、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10、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11、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12、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煥發(fā)和孕育出真正的愛。
    13、如果一個人的頭上缺少一顆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將會是醉生夢死的。
    14、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15、真正的教育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巔。
    16、確定志向,就意味著要有所作為,有所創(chuàng)造。
    17、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18、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chuàng)造幸福。
    19、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識;就把為社會服務看作一個人最主要的美德。
    20、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21、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2、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yè),這是幸福的源泉。
    23、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
    24、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
    25、道德教育是一項專門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26、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27、高貴的精神是不會停步不前的,它經(jīng)常使人勇敢而無所畏懼。
    28、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識就把為社會服務看作一個人最主要的美德。
    29、保持和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取決于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
    30、當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時候,良心的聲音就會在心靈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三
    朱永新曾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沉浸書中,心隨文字游,如同邂逅一處處生命的美景,沿途的一枝一葉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中體驗到精彩的人生。再讀《追隨蘇霍姆林斯基》,心中的感受已非初讀時相比,從中汲取到的東西已然更多、更深,甚是豁然開朗。
    沿途撒下愛的種子,且行且惜。細細咀嚼這本書,耳邊響起了李鎮(zhèn)西先生和蘇霍姆林斯基語重心長的叮囑,它讓我懂得了教育的本質所在是人性,讓我明白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jīng)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讓我意識到身為人師的我們應該愛孩子。是呀,在教育百花園,且行且播下愛的種子,等到收獲時節(jié)一定是花紅柳綠、芬芳迷人。
    回首自己的教育經(jīng)歷,因為心中的愛讓自己與學生在這一旅途走得異常歡快。班上的一個孩子不幸失去了父親,這對于年幼的他來說是何其的痛苦,有時候望著他那陷入迷茫的眼睛,我心疼極了!還記得剛踏上三尺講臺時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懷揣著愛與他們同行,帶給他們所有想要的東西。憐憫和同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對他對了一份特別的關注,每當他遇到了難題我總是適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從事教育一路走來,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給予學生的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少不了的。因為我們對彼此的愛,把這一途徑點綴得香花彌漫。
    堅定心中的夢想,執(zhí)著追求。李鎮(zhèn)西先生是一個典型的“蘇霍姆林斯基迷”,在追星、取經(jīng)的路上他義無反顧,甚至于走進蘇霍姆林斯基故鄉(xiāng),走進帕夫雷什中學……他直言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他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他感慨我們應該向蘇霍姆林斯基一樣懷著一顆純凈樸素的心,從事純凈樸素的教育。書中的文字向我們訴說著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隱約間也在傳遞著一種精神,一種堅定尋夢的精神。
    夢想,大抵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而最具魅力的莫過于執(zhí)著追夢的人。我欣賞那些為了夢想在風雨中繼續(xù)奔跑的人,也告誡自己人因夢想而偉大。在我心中,一堂好課如同一杯佳釀,立竿見影,舉重若輕,為了這一堂課,我一直努力著、求索著、渴盼著。在這其中,像個懵懂的少年,跌跌撞撞,經(jīng)歷了不少挫折,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無謂了,追夢路上,哪能不受挫,只要堅持,前方就是天堂。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如果能夠沉下心來閱讀,這就是一件幸福的事。身為人師,讀書不僅僅是尋求精神的營養(yǎng),找尋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為了能夠帶給我們的孩子更多的東西。讓書香縈繞我們的生活,讓自己多一絲書卷氣,給別人帶來一些書香氣。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四
    121、我們所要造就的人,不僅能勞動,能操縱機器,而且還應該是一個聰明的、能深刻思考問題、情感細膩的勞動創(chuàng)造者。體力勞動的創(chuàng)造,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中將被認為是人的最崇高的精神財富。生氣勃勃的活躍的智慧在建設事業(yè),在情趣盎然的、充滿理智的體力勞動中起著主導作用。(第一卷314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122、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nèi)缤窨碳业褡链罄硎菢釉谒茉烊?。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BR>    123、我們身為教師,要特別審慎地對待學生心靈深處萌發(fā)的愛情問題。男女青年萌發(fā)出這種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們充滿著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時教師的使命是把它引入進一步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品德的軌道。(單行本《給女兒的信》183頁)。
    124、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他們的個人素質、意向和能力。
    125、我們認為,最細致的教育任務之一,是要使青年能嚴肅地、心地純貞地對待一個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們就像等待幸福的節(jié)日一樣等待一個新人的誕生;要讓每一個孩子的頭腦里產(chǎn)生的第一個想法是:我能給父母帶來快樂,沒有我,他們都不能生活,他們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給了我幸福,我應當永遠感激他們。愛――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產(chǎn)生性要求之前,盡早考慮這枝花的潔美,要培養(yǎng)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卷318頁《帕夫雷什中學》)。
    126、我們認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預防不良習慣,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第四卷28頁《帕夫雷什中學》)。
    127、我們認為,人對各種思想的態(tài)度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如何,他的思想言行是否一致,他是否參加社會活動,是否守紀律,是否懂得自己對社會、對人民、對集體應負的責任,――這一切都取決于他有什么樣的思想,取決于他在個人生活中受到鼓舞的思想動機是什么。思想動機是一個人的堅強信念的支柱。(第一卷553554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128、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fā)展個人的素質、意向和才能。(第四卷5頁《帕夫雷什中學》)。
    129、我們努力使每個男女學生不僅成為堅強、勇敢的人,而且還要成為溫情、親切、富有同情心和溫柔的人。一個孩子越堅強,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細膩、善良和溫柔的人就越發(fā)重要。只有出于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強起來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產(chǎn)生那種創(chuàng)造美的高尚情操。(第一卷700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130、我們努力把學習同教育結合起來,促使每個少年都去堅持和證實科學唯物主義真理的正確性。把科學真理化為活生生的熱情、驚慌、激動、爭論――這就是形成世界觀和作出個人自我肯定的基礎。我們認為,教育的力量就在于使每一個少年都成為為爭取科學真理的勝利而斗爭的戰(zhàn)士。為科學真理的勝利而作的精神上的斗爭構成了少年時代教育的實質。(第三卷553頁《公民的誕生》)。
    131、我們竭力使我們的每個學生從幼年起就能以精心愛護和細心關懷的態(tài)度等待每棵樹、每叢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鳥――一句話,一切有生命和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讓這種關懷愛護之心變?yōu)榱晳T。(第四卷550頁《帕夫雷什中學》)。
    132、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133、我們的職責是:全面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現(xiàn)他的稟賦,形成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種多方面的完滿的精神生活。
    134、我們的職業(yè)的精神和哲學的原理,我們的工作的要求就是如此;為了給學生一顆知識的火星,教師應當從整個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營養(yǎng)。
    135、我們的學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與祖國同甘共苦,懷著與人民的命運休戚與共的思想,一遍遍地閱讀人民英雄史的每一頁。歷史,是塑造公民的一股強大的、永遠充滿生機的力量。我們的教育理想,是使我們每個學生的才智和心靈,都投入關于祖國的每一本書上,投入到字里行間去。(第二卷346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36、我堅信小學教育時期,則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人需要受教育的一個界線,包括對人需要形成期的那個界線。正是在這個時期,應當去培養(yǎng)為他人幸福的那種慷慨胸懷(第二卷190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37、我堅定地相信,兒童在認識周圍世界的同時,應當認識自己,應當充滿一種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的最強大的源泉之一。當你走上教育工作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崗位時,請記?。耗惚仨毥虝和M行腦力勞動,教會他們思考、觀察、理解,從腦力勞動的成果中感覺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138、我堅定地認為,在童年、少年時期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第五卷359頁《人民教師》)。
    139、我堅定不移的是,高尚的愛情種子需要在年輕人產(chǎn)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時候,即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播在他們的心田里。(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3頁)。
    140、我極力使這一生意盎然的源泉――祖國語言的財富――從孩子們學校生活一開始就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我努力使他們感受語言的美,小心謹慎地使用語言,并注意語言的純潔性。(第三卷27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141、我懂得了: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142、我的學生學習時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游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chuàng)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我希望孩子們能成為這個世界中的旅行者、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觀察、思索、談論、感受勞動的歡樂,并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自豪;為人們創(chuàng)造美和歡樂,并在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中獲得幸福;贊賞大自然、音樂和藝術的美,并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歡樂放在心上,像對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樣對待他人的遭遇――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第三卷13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143、我把揭示人類精神的全部偉大意義和美看做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如果一個人充滿了為人民、為祖國和為人類的理想而奮斗的崇高思想,這樣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第三卷808頁《公民的誕生》)。
    144、為每一個人培養(yǎng)起善良、誠摯、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對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關切之情等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碼目標。學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第四卷247頁《帕夫雷什中學》)。
    145、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jīng)常保持和諧,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
    146、為了使集體受到教師的和諧一致的理想、信念、興趣、趣昧、好惡等崇高精神的鼓舞,需要些什么呢?首先需要教師具有高深的學問。用列寧的話說,要具有真正的學問。我們的教師必須深刻而又嚴肅地認識到我們是在用思想和知識教育人的這一真理。
    147、為創(chuàng)造美而進行勞動,能使年幼的心靈高尚起來,能事先防止冷漠情緒。孩子們在創(chuàng)造大地上的美的過程中,自己也就變得更美好、更純潔和更可愛。(第三卷304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148、童年和少年時期,當惡習還沒有成性而莠草剛剛生根之際,就要對它們進行譴責。只有在譴責之后出現(xiàn)自責良心感到痛苦之時,譴責才會有成效。(第二卷399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49、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是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來提高勞動的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yǎng)。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
    150、所謂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們每一個行動的最原始的出發(fā)點、原因和動力。
    151、所謂公正,就是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在學校生活中,沒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抽象的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著教師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關心每一個兒童。用一個模式、毫無區(qū)別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有的兒童,那是漠不關心,不公正的最壞的表現(xiàn)。如果兒童感到別人眼里沒有他,不想去知道他個人的小小的不幸,把他丟在一邊不管,那么他會認為這是一種痛苦的屈辱和極大的不公正。
    152、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
    153、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和班主任,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以其真摯的、復雜的關系即思維的相互關系把一個個終生連接在一起。
    154、書,這是一種重要的、永放光輝的明燈,是學校集體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閱讀,這是一個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借以通向兒童心靈的門徑。
    155、受到刺激的孩子不會失去對公正和教師的信任。他期待教師說出真心話,他希望教師公正地對待他。
    156、世界上有千百種職業(yè)、行當和工作:有的修建鐵路;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耕種土地;有的救死扶傷;有的縫制服裝但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工作那就是塑造人。(第五卷599頁《父母教育學》)。
    158、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159、世界上沒有比當醫(y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主義色彩的職業(yè)了。醫(yī)生直到病人最后一分鐘還要為挽救他的生命而拼搏,絕不會讓患者感到自己病情嚴重,甚至毫無希望。這是起碼的醫(yī)德。我們教師應該在自己的集體中發(fā)展、深化我們的教育道德,應該確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開頭正是每個教師素養(yǎng)中最重要之點。
    160、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
    161、使師生發(fā)生精神聯(lián)系的兒十條、幾百條通道,就是通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小徑,它們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友誼和同志感的最重要的條件。我們要使師生保持精神上的共同點,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不會意識到教師是領導人和指揮員。
    162、使集體受到崇高精神鼓舞的最重要活動是經(jīng)常關心人。幫助人、關心人并不是一件乍看起來很容易的事。要激起孩子們把自己的精力用于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的愿望。這種關懷是很難以某種勞動定額來衡量的。只有當體力上付出的努力是精神力量的一種表現(xiàn)時,才能使給人以歡樂的愿望變得高尚起來。(第一卷706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163、實踐表明,要想發(fā)展學生在智力方面的愛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天才和能力,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就是讓學校里所有的學生(從一年級到畢業(yè)年級)都參加到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去,形成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氣氛。(第五卷116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164、十分重要的是,關于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于一再重復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靈的熱情激蕩之中,存在于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于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xié)的精神之中。
    165、生活在書的世界之中,意味著領略思維的美,享受文化財富,使自身變得更加高尚。
    166、生活漸漸地作出了結論:只要整個學校、全體教師和全體學生作出努力,首先是教師努力教育,沒有也不會有一個學生不能成為誠實正直、熱愛勞動、堅強勇敢、無限忠于祖國和勞動人民的人。
    167、社會的重要責任,首先是家庭和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高尚的愛的美好情感。這種情感能使人變得高尚,幫助人養(yǎng)成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許多重要品質。(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頁)。
    168、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他參加婚禮,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169、如何對待人類美麗的花冠婦女,孩子用自己的心靈從那些細膩、微妙、不易察覺的小事中可以體會得到。
    170、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家始終行動得象一個組織得很好的交響樂隊一樣,那么,教育的利劍和長矛往往為之交鋒和折斷的許多問題就會非常容易地得到解決。
    171、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力興趣的世界僅僅局限于準備功課,如果除了必修課的知識以外別的什么東西都沒有,如果智力生話只局限在學習的圈子里面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那么,學校對一個人來說就會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事。只有在學校里充滿生氣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話的情況下,掌握知識才能變成一種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這種事情就是到了學生畢業(yè)參加勞動以后也還能夠繼續(xù)下去。(第一卷100頁《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
    172、如果一個男孩子在女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的只是她外表的變化,如果他看到的只是一些次要的性的特征的話,那么這就是一種縫隙,通過它犬儒主義的毒素會侵入空虛的靈魂。因此,男孩子應該首先在女孩子身上看到和感覺到她的智慧、精神需要與興趣,而最主要的是她對人的高度嚴格的要求、自尊、自豪和不可侵犯的感情。在男孩子把女孩子作為一個女人來愛之前,他就應該把她作為一個人來愛并懷有一種敬佩、自豪和充滿高度人類快樂的崇高精神的感情――一種人與人之間在智力與美感方面的交流的快樂。(第三卷501頁《公民的誕生》)。
    173、如果學生們只是單純地勞動,付出體力,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那么,這種勞動的教育作用是不明顯的。勞動所達到的技能水平,應該與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相符。只有這樣,它才能夠真正成為勞動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成為形成一代新人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因素。(第五卷114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174、如果我們說,教師的工作就是傳授知識,那么,在我看來,這項復雜而尚未研究透徹的工作的實質,就是使人親眼看到知識使他得以升華,激發(fā)了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激勵他為正義思想的勝利而奮斗。(第五卷615頁《特殊的使命》)。
    175、如果我們說,愛的情感是衡量道德的最靈敏、最精確的天平,這絕非言過其實。因為人之愛人,是表明對自己和對別人的態(tài)度,愛的情感所激起的思想和感受越深,越強烈,也就越向周圍的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人以對自己和對心愛的人的態(tài)度仿佛向人們高聲宣布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頁)。
    176、如果我們不去認真地進行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在人們的心靈中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第四卷758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177、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yǎng)不出這種感情來。因為人的這種真摯的感情的形成,是與最初接觸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對祖國的語言最細膩之處的體驗和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78、如果缺乏生氣勃勃的感情生活,少先隊組織就會變得軟弱無能、消極懶散。只有當一種思想表現(xiàn)為奮發(fā)的精神,表現(xiàn)在斗爭中,表現(xiàn)在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的時候,它才能成為激勵少先隊集體奮發(fā)向上的因素。(第三卷688頁《公民的誕生》)。
    179、如果您想培養(yǎng)真正的人,那您就應竭力使您的學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把興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孩子的一種生活幸福就是渴望知識。他知道的越多,他就越想知道。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使每個孩子都能對有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人奶奶和爺爺有敬慕之情。這遠不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而是修養(yǎng)方面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第二卷20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80、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圖用某些斷然的、閃電式的、異乎尋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里結成的冰塊融化掉。離開自我教育,心靈的完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誰想闖進兒童的心靈,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惡,誰就會遭到兒童的反抗。真正的教育就在于,要讓孩子心里的冰塊逐漸融化,讓孩子的心自己發(fā)出熱來。(第四卷781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181、如果美――人的心靈的美、道德高尚的美和忠于偉大理想的美,如果一個人忠誠的美已經(jīng)成為他的個人財富,那么,這種財富就會使姑娘成為一個在道德上不可動搖的、明哲的和目光遠大的人。(第三卷504頁《公民的誕生》)。
    182、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兒童,兒童也不理解教師。意識到兒童不理解你,就會使你生氣,教師生起這種氣來,就往往無法擺脫。親愛的同行,相信我,侵蝕學校生氣勃勃的肌體,毒害學生集體生活的沖突,多半正是這種互不理解引起的。
    183、如果教師的聰明才智深化到培養(yǎng)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上來,如果教師所講的話善于激勵學生投入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的競賽,那末,學校里將不會有一個平庸的學生,理所當然地,生活中也將不會有一個不幸的人。
    184、如果兒童的每一次淘氣都引起你的苦惱和心悸,如果你認為他們已經(jīng)鬧到了極點,應當采取一些特別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該再三斟酌是否當一名教師。如果你和兒童會發(fā)生無休止的沖突,那就當不成教師。要有能力熄滅沖突,首先要懂得,你是在和兒童打交道。這種能力來自滋養(yǎng)教育才能的一條深根,即理解和感覺到,兒童是一個經(jīng)常在變化著的人。(第二卷538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185、如果不去加強并發(fā)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186、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好的東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勞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第四卷692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187、人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快樂和幸福如果得到的越容易,那么他在成年的生活中就越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188、人在青年早期,感情尚不成熟,蓓蕾初綻,愛情迸發(fā),這給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帶來了許多與其道德修養(yǎng)不相適應的感受,也使學校的生活變得復雜了。我們教師有責任培育年輕一代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對愛的對象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單行本《愛情的教育》8頁)。
    189、人有什么樣的幸福觀,他就是什么樣的人。(第五卷575頁《我的教育信念》)。
    190、人要有一種精神。在這一真諦之中,我看到整個道德教育的一條紅線。我竭力追求使教育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樹立人的自豪感,即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斗爭的戰(zhàn)士那種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創(chuàng)造者、思想家的那種精神。(第二卷19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91、人是要教育的,為此必須懂得用什么去進行教育和怎樣進行教育。(第四卷753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192、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愛撫、溫柔、關懷、關注、善意去撫慰的,就是遭到毀損和傷害的孩子的心。
    193、人生的意義在于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為崇高的理想服務;忠于祖國,在為祖國的強大而作的斗爭中勇氣百倍,毫不動搖,這是最高的忘我精神,一個真正的人為此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第五卷766頁《遵循列寧思想辦學》)。
    194、人們心靈中最強有力的、最有智慧的財富(愛情)就象音樂,象醉人心靈的迷人美麗一樣在影響著孩子。這種財富永遠撥弄著孩子敏銳的心弦,如對言語、對善良的心愿,對敏于感受愛撫和親熱的情感。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那他就會互相創(chuàng)造幸福,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對他們善良的心意、對他們的勸導和贈言、對他們的溫存和警告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195、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qū)別在于,我們在繁衍后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196、人類愛是教育的強大力量。誰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類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誰能進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197、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198、人不僅創(chuàng)造財富,還要為人處事,而且在為真、善、美的服務之中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意義。需要教人們學習的正是這些東西。
    199、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時最重要的動因。培養(yǎng)這種愿望的工作,是跟學校的全部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緊密聯(lián)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的。
    200、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201、讓自己學生的頭腦和心靈迷戀上有關祖國的每一行字、每一本書――一位真正的教師一向把這認作自己的教育理想。(第五卷759頁《遵循列寧思想辦學》)。
    202、讓我們的女學生早在少年時期,特別是在青年初期就作好思想準備,以便在同男人的精神心理和道德審美關系中表現(xiàn)出意志堅定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4頁)。
    203、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數(shù)學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證。
    204、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
    205、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206、請記?。哼h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y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yǎng)未來的工程師或醫(yī)生。(第二卷294295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07、情感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教育姑娘們對自己的美充滿自豪感,對與男人的道德審美關系的純潔性提出嚴格要求。(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4頁)。
    208、情感教育,一般來說,是培養(yǎng)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中的最艱巨任務之一。(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4頁)。
    209、青年朋友!要提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停頓現(xiàn)象,要避免道德上的僵化。不可使一個人對糾正自己的某種缺點長期喪失信心。(第二卷742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210、其實,每個兒童都有把最珍貴的東西給父親和母親的意愿。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小孩子,你就會相信這一點。十分遺憾的是,許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產(chǎn)生了愛的萌芽,而扼殺了孩子們心中這種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絕孩子們準備為他們做的好事。(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5859頁)。
    211、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這樣一種情況,即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就是道德。
    212、培養(yǎng)情感,這是個性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極其復雜、細膩的問題。在這方面,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和智力領域同情感和意志領域的相互聯(lián)系,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單行本《愛情的教育》43頁)。
    213、培養(yǎng)科學唯物主義世界觀就是教師要深入體察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他的工作就是從培養(yǎng)世界觀開始的。(第三卷548頁《公民的誕生》)。
    214、農(nóng)村的發(fā)展始于學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農(nóng)村文化的發(fā)展始于農(nóng)村教師素質的加強,農(nóng)村學校教育的功效取決于任教者的精神、知識、博學和視野。(第五卷614頁《特殊的使命》)。
    215、你作為一個人生了下來,就要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種精神人的精神。這種人的精神會在信念與情感、意志與追求之中,會在對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態(tài)度上,會在分明的愛與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為之而奮斗方面表現(xiàn)出來。(第二卷196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16、你們生下了孩子,一定要記住,從孩子能用自己的眼睛看見五彩繽紛的花朵或玩具時,能聽到樹葉沙沙作響、蜜蜂嗡嗡叫時,就應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智慧。在這個期間,人有多少心力投入到孩子的意識中去,那么他將來就帶著相應程度的智慧、聰明進入學校。
    217、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218、你的知識、你的求知渴望和閱讀愛好,就是你個性教育力量的強大源泉。你自己要善于看待這個源泉,并引導學生前去這個源泉。
    219、能力、志向、才干的培養(yǎng)問題,沒有教師的個性對學生個性的直接影響,是不可能實際解決的。能力只能由能力來培養(yǎng),志向只能由志向來培養(yǎng),才干也只能由才干來培養(yǎng)。
    220、男生的高尚情操能使女生受到影響。集體影響的魅力就在于此。因為要對男生施加影響,使他具有道德美,就必須通過女生。如果一個集體中女生的榮譽感和尊嚴感沒有得到發(fā)揚,而男生的道德無知卻在滋長,那么這個集體就根本談不上是個真正的集體。(第一卷744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221、母性自豪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女孩子、女人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青年、男子、未來的父親的教育者。她應該成為賢惠的家長。只有當女孩子具備了人類足以自豪的精神財富的時候,才能在她心中確立起自豪感。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自豪、賢惠和嚴肅的人,她必須具有一個人值得自豪的東西:個人尊嚴、崇高的生活目的、創(chuàng)造能力、愛好與志向。(第三卷502頁《公民的誕生》)。
    222、母親只生下你的身體,祖國卻產(chǎn)生你作為人的公民的靈魂。沒有什么比祖國更寶貴的了。為了祖國的幸福、偉大和獨立,一個真正的人要毫不動搖地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祖國幸福、偉大、獨立的生活,不僅是痛苦的,而且是可恥的。(第二卷503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23、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們的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
    224、美教給人識別惡,并與之進行斗爭。我想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鏡子,你在這面鏡子里可以照見你自己,從而對自己采取這樣或那樣的態(tài)度。
    225、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誠摯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嘆賞和驚異,猶如一條應當通往兒童心靈的小徑。
    226、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xiàn)為多方面的關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
    227、每一個成人都應該記住,只有當他們自己的行為正直而高尚的時候,他所堅持的道德觀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并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沒有實際行動就談不到道德。為兒童樹立榜樣首先意味著鼓勵孩子去做好事。(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40頁)。
    228、每一個成人都應該記住,只有當他們的行為正直而高尚的時候,他所堅持的道德觀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并支配孩于的思想和感情。沒有實際行動就談不到道德。為兒童樹立榜樣首先意味著激勵孩子去作好事。
    229、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都可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日后,一些人將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另些人將成為工程師、技師、醫(yī)生、教師,又有一些人將成為鉗工、車工、農(nóng)業(yè)機械師,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會使他們很相似,這就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在勞動中起主導作用。
    230、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感情和感受的世界。個人怎樣影響集體,集體又怎樣影響個人,對此我們是無權視而不見的。讓學生感到孤獨,感到對他的痛苦和歡樂無人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道德所不容的。
    231、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232、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
    233、沒有對個人生活的熱情關懷,沒有對學生精神生活深思熟慮、細致入微和知輕知重的洞察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第五卷387頁《幸福理想宗教》)。
    234、勞動要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就是必須成為我們的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能給他們帶來團結友愛的快樂;能促使鉆研精神和求知欲的發(fā)展;能在克服困難之后,產(chǎn)生激動人心的歡樂;能在周圍世界里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美好事物;能喚起初步的公民義務感――人類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質財富和創(chuàng)造者的感情。勞動的樂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在童年時代深深體驗這種崇高的情感。(第三卷331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35、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我們深信,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
    236、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于,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xiàn)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yè)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給同志的志愿。
    237、科學的發(fā)展,國民道德的進步以及新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關系的建立,都取決于學校,取決于教育過程的文明以及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五卷本)第一卷89頁《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培養(yǎng)問題》)。
    238、盡量提高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以便使孩子看到你在播種這顆種子使你生命的崇高意義;這顆種子正萌發(fā)為茁壯的幼芽。
    239、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240、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五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nèi)容很廣,既有德育p公民教育p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p情感教育p語言教育p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p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p家庭p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yǎng)共產(chǎn)主義建設者”、“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倍囵B(yǎng)這種人需要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xiàn)現(xiàn)個統(tǒng)一的完整的過程”。關于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并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學校的墻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于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guī)范去要求兒童,并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他們無限的創(chuàng)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于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斗精神;來自于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自于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fā)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jīng)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六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jīng)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nèi)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它的實現(xiàn)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nèi)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nèi)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七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yǎng)共產(chǎn)主義建設者”、“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倍囵B(yǎng)這種人需要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xiàn)現(xiàn)個統(tǒng)一的完整的過程”。關于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彼岢隽恕耙屆總€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并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學校的墻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于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guī)范去要求兒童,并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他們無限的創(chuàng)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于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斗精神;來自于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自于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fā)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jīng)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八
    1、在學校里,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首先是活躍和熾熱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當教師具有活生生的個性時,只有當他把自己某種深思熟慮的東西注入普遍的東西時,最優(yōu)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發(fā)揮作用。(第五卷415頁《惟有依靠你們》)
    2、只有在人類最有價值的智力財富成為學生的財富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智育。
    3、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當完善地掌握規(guī)范語言的各種表達方式。言語中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師應當使自己的語言、思想、信念和教誨進入兒童的心靈。
    4、只有當我們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國的兒女,并用為祖國服務這一最高標準衡量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勞動、自己的活動時,莊嚴和美才會成為學生易于了解的東西。(第五卷588頁《寄語后來人》)
    5、掌握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工作中最細致的而且研究得還很不充分的領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應當深刻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的年齡特點。多年的學校工作經(jīng)驗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這樣一種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確立并且要使兒童保持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要做到兒童精緒高漲和智力振奮,這些都是由于產(chǎn)生駕馭真理的感覺和思想上有一種自豪感。
    6、正因為教育者能夠使用明智的、真摯感人的語言,正因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為的一致,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愛國主義者。
    7、由于我們很少教育年輕人要像珍愛無價之寶那樣珍惜愛情財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識中竟把許多丑陋卑污的東西同晶瑩、純潔的思想和情感混雜在一起。曇花一現(xiàn)、瞬間即逝的迷戀,常在年輕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情似乎是不夠體面的。(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2——13頁)
    8、智育對于人之必不可少,不僅是為了勞動,而且是為了精神生活的充實?!绻腔壑皇潜挥柧毴氖陋M窄的職業(yè)勞動,那么生活就會變得貧乏、沉悶、遠離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
    9、只有日益深入地鉆研教學和教育過程的微妙細節(jié),只有不斷地開辟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成為教師的教師,才能為別人所信賴和尊重。
    10、在形成學生道德面貌時期所培養(yǎng)的情感,不應局限于認識周圍世界。感情應是積極的。學校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鮮明的是非觀、要愛憎分明,感情豐富。一個人到了成年時期,他的情感、愛情是否高尚,取決于他在青少年時期愛什么,恨什么,同情什么。
    11、一個有學識的、善于思考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他并不花很長的時間去準備明天的課,他直接花在備課上的時間是很少的。……但他確實一生都在為上好一節(jié)課而準備著。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他永遠不會說: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夠用一輩子了。知識是活的東西,它永遠在更新。知識也在陳舊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樣。教師要成為學生的知識的源泉,就要永遠處在一種豐富的、有意義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12、一個人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從而獲得了最高的樂趣――進行創(chuàng)造的樂趣,勞動的道德意義就在于此。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教育。如果少年們不是從童年起就習慣于勞動,那么對他們來說,就談不上什么勞動的樂趣。(第三卷633頁《公民的誕生》)
    13、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chǎn)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光輝榜樣,一切關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沒有父母的榜樣,沒有父母在相互關心和尊敬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的光和熱,兒童的自我教育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14、只有在一個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祖國的命運之中的時候,他才會真正地展示出個人的才華,才會真正地珍惜自己的榮譽、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嚴。(第二卷243——24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5、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chǎn)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shù)次發(fā)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yè)心。
    16、在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化的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于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那么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并由此而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17、真正的教育,不是從高處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巔。是登上,而不是降下來。不要過分遷就兒童,不要適應兒童興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個聰明的導師。(第二卷826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18、一個人在童年能進行精神上的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鍛煉、善于要求自己、指導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卷214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19、在學齡初朋,教師對兒童來說,是打開事物和現(xiàn)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時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的世界的人。
    20、真正的教育大師很少去同個別偷懶的學生進行斗爭,他們同作為智能冬眠的后果的懶惰進行斗爭。(第三卷23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21、再教育工作中,要使公開的和隱蔽的、社會的和私人的各種教育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人類幸福的諧音就產(chǎn)生于這種結合之中。
    22、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是牢記著亞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23、一個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時期同大自然和人們打交道的那種條件下使他的心靈不平靜、憂慮、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溫柔、富于同情感,他才會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第二卷187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24、在充滿著體貼和關心的家庭中,永遠不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發(fā)生爭執(zhí),傷感情。
    25、在道德上讓孩子們做好體驗愛的偉大情感的準備,這就意味著在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要在集體成員的各種相互關系中經(jīng)常提出道德審美因素。(單行本《愛情的教育》39頁)
    26、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27、這類不可救藥的話,那么這個學校的學生集體的精神生活就具有無與倫比的樂觀主義色彩。(第一卷796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28、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
    29、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們隨時準備立即采取某項行動。要知道,兒童的心靈才剛剛開始為他人的憂而憂,為他人的樂而樂,因此不讓他們心中這股熾熱的感情冷卻,而讓它流入人們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啊!我以為一個教育者的職責就在于使孩子們在道德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感情日益加深并永遠保持下去。(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43頁)
    30、整個數(shù)育過程都貫穿著一條道德義務感的紅線。義務感并不是束縛人的枷鎖,它能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恪守義務可以使人變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務,就在于使義務感成為自覺紀律這個極其重要品質的核心,缺少了這種品質,學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十九
    如果說平時繁忙瑣碎的工作令我們無法停下腳步靜心思考,那么假期就填補了此項空白。我們可以心無雜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書,獨享文字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與純凈。
    寒假前,王校長為了給每位教師補充精神食糧,每人發(fā)了兩本書,供大家閱讀。在此我很感謝校長給我閱讀的書籍,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在這兩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書中內(nèi)容豐富,語言平實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指明了方向。讀完后心中豁然開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也許被應試的棍棒追趕的只剩下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勞動、閱讀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并融入教育過程中的。書中提到,沒有勞動在教育中的參與,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喪失意義,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而且從本質上說,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謀本身就是勞動,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須以勞動為基石。
    其次,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總是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我們總是試圖把一切規(guī)定與限制灌輸給學生,并想讓學生做到。我們開班會,苦口婆心地說教,讓孩子背誦小學生守則,最終我們的教育效果又怎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不許摘校園里的花?!比绻堰@句話變成“每個人都應當在校園里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這兩種說法之后呈現(xiàn)給我們的將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效果,這就是教育的藝術。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往往少了一個思考教育藝術的環(huán)節(jié),給孩子更多的是一個消極、限制的言語,最終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還極度地生氣,現(xiàn)在看來,只能說明我們不夠聰明。
    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在這本書中,有幾個故事談到了老師,例如《讓美好的詞匯不在沉睡》、《孩子喜歡那些喜歡孩子的人》、《用一輩子備一節(jié)課》等。這些故事猶如一面鏡子,讓我一再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美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我并沒有過多的應用這把精美的鑰匙,輕輕開啟孩子們的感情和記憶。
    我們不停地讓孩子積累好詞佳句,但學生的語言大多數(shù)都是蒼白的,詞不達意,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匯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沒有創(chuàng)造,這些詞匯就像籠子里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干枯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這就需要我們在孩子面前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在孩子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孩子借助詞匯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xiàn)象和周圍世界。教師要用美的語言給孩子開啟一個無限美的世界,引導孩子不僅欣賞而且參與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
    愛是一個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核心體現(xiàn)。孩子喜歡哪些喜歡孩子的人。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喜歡孩子嗎?也許在平時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處理問題時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理解孩子,熱愛孩子的心。我們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也是一個孩子,我們就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說到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上課,而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讓我明白,要用一輩子備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其實是表現(xiàn)的一個教師的全部。這里包括他的知識儲備、閱讀視野、價值判斷、教育智慧、精神風貌、人格魅力……而這些決定了一個教師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甚至僅僅從一個教師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氣質。一節(jié)比較理想的.課,絕不僅僅是上這節(jié)課之前花費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就能實現(xiàn)的。
    課堂是反應教師修養(yǎng)的一面鏡子,教師只有一輩子不間斷地讀書,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每節(jié)課都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益。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讀后感篇二十
    幾乎所有從事一線的教師都在感嘆,現(xiàn)在教書越來越難了,我想這也確是實情。教學中,一些孩子的行為和表現(xiàn)常常令人困惑:為什么面對我們精心備出來的課無動于衷?為什么不能專心致志學習35分鐘?為什么老師的苦口婆心轉眼就忘得一干二凈?為什么連起碼的認真、規(guī)范書寫都做不到?……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常常讓我們老師迷茫困惑。當我與再一次與蘇霍姆林斯基超越時空相遇時,重新解開了我的不少迷茫,讓我仿佛又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讀書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無華,不是說教,而是談話,是作者與讀者的傾心交談。它說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歡樂、教訓和經(jīng)驗。它熱情洋溢,富有詩意,既有精辟的理論概括,又有生動具體、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還穿插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讀這些書的時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熱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動,也不斷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蘇霍姆林斯基和他領導的學校的座右銘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fā)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注定要落伍的。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當中發(fā)生的許多悲劇的根源正在于此:一個人如果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會產(chǎn)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別人和冷酷無情的現(xiàn)象。他說:“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復,各有特色”,決不能忽視孩子的個性。他時時想到自己也曾經(jīng)是一個孩子,他認為,一個只在上課時隔著講臺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作為一個教師,還應該懂得,決不能僅僅把孩子關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對于孩子們來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讓學生為分數(shù)而奮斗,而要讓他們由于獲得知識而感到愉快。決不能讓分數(shù)成為兒童的鐐銬。
    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認為師愛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fā)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chuàng)造的喜悅?!闭驗閻?,所以會有創(chuàng)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chuàng)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這種愛與創(chuàng)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循環(huán)。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如果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啟發(fā)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終他們也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中又寫到:正像醫(yī)生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情況,找出兒童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醫(yī)生首先是人道主義者。可是如果他竟對病人說:“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無希望?!蹦撬軌蛩闶且粋€真正的人道主義的醫(yī)生嗎?而在我們這些當教師的人當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讓兒童感覺到,甚至有時直接對他說,他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嗎?這是不能容許的。
    “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于,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樂趣——人生的樂趣、智力勞動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實踐,對兒童的腦力勞動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這些都使我深信: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如果別人都能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對于它的發(fā)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
    “我們當教師的應當記住:對于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它已經(jīng)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生活中站住腳。”
    “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一條生活道路,不僅有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獲得生活的歡樂,有自尊感?!?BR>    談到教師如何做學生思想工作時,他形象地指出:“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fā)出自己的音調,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能與我的話語相呼應,就得使我自己也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薄皩⒆拥淖罴毿暮蜕埔獾膸椭褪羌确謸耐纯?,又不去觸及他內(nèi)心的隱痛。”
    在談到教學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對一些片面追求智育發(fā)展的人不啻是一帖清醒劑:“教學,這只是稱作教育的這朵花朵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沒有主要與次要之分,如同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諸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對兒童多方面興趣的發(fā)展,或集體內(nèi)學生間的相互關系,都是主要的?!痹诰唧w教育教學技巧和藝術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坦誠告訴我們:“我總是盡力在孩子們對觀察對象進行的勞動興致還很高的時候結束學校活動。寧愿讓孩子們懷著急切的心情去期待明天,要讓明天預示著能給他們帶來新的歡樂……”。不應希冀在課堂上把自己所知道的關于所學事物的一切都講出來,潮水般的知識可能淹沒求知欲望和好學精神……”
    在談到師生關系,他認為師生之間需要“精神紐帶”,如果教師感受不到孩子“隱秘的內(nèi)心活動,不能同孩子們休戚與共,沒有竭力從思想上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地位”,那么,教學過程很可能會變成“一場殘酷的斗爭”。他認為,“刻意挑選一些尖刻的字眼”刺激學生,也是“缺乏最起碼的教育常識的表現(xiàn)”。他精辟地指出:“教師的話應該首先使少年平靜下來……想用呵斥來壓制少年的倔強,迫使他們處于一種顫巍巍的俯首貼耳的聽話狀態(tài),這就如同是擠壓彈簧,我們愈是用力擠壓它,危險就愈大,因為它會壓斷或是反彈起來擊中那個擠壓它的人?!?BR>    掩卷沉思確是靈魂洗滌之旅。閱讀他的著作,就似一位虔誠的教徒重踏禮佛之路。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忠誠與執(zhí)著,他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關懷著每一個成長的生命,他勤奮地分析研究著每一個看似細節(jié)的教育現(xiàn)象,32年如一日地寫著自己的“教育日記”……他是一位導師,他是一本教科書,他也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