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模板14篇)

字號:

    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追求夢想的過程。寫作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增加思考深度。通過閱讀這些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了解不同人的總結(jié)方式和表達風格,從而拓寬自己的思路。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一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中的對比襯托法,讀懂張飛和劉備的對話。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張飛等人物形象,劉備的誠心誠意,能根據(jù)文本內(nèi)涵大膽想象,寫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標: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第 二 教 時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接觸了《三國》中極為膾炙人口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三顧茅廬》,知道課文就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安排的?,F(xiàn)在,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寫——,第二自然段主要寫——。課文詳寫的是“三訪孔明”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讀三顧內(nèi)容,要求:1、長話短說,能否用一句話說說主要寫了什么?學生交流
    師:老師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劉備誠心的語句劃下來,學生默讀課文。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BR>    重點點撥“半里多地”,“下馬步行”
    師:老師不明白了,劉備他們?yōu)楹尾豢祚R加鞭,揚起一路灰塵打馬到草堂前呢?學生交流(怕馬蹄聲驚擾了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對特別有地位的人有這樣的要求,叫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表示極大的尊敬。板書——下馬步行)
    哦!原來如此,你們可真懂劉備的心哪。指導朗讀,讀指名——(點撥:真會讀書,在“半里多地,下馬步行”這幾個詞上加強了語氣,感覺劉備的心意更誠了,來,我們學著讀讀這句話?!R讀。
    2、出示句子:“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3、第5自然段
    (1)從語言中可見身份、地位不同。
    (2)“趕緊”板書——下拜謁見
    4、、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你不用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BR>    (3)張飛人稱莽張飛,他性格急燥,想法簡單,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訪諸葛亮的心意呢?不過老師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聰明人,劉備的心思肯定已經(jīng)被你猜著了八、九分,能說說嗎?(…… )指導朗讀男讀張飛、女同學讀劉備,師讀其他部分。
    師小結(jié):同學們,你們懂劉備的心思,但張飛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到后來的“捆”,甚至是“燒”,而他的言談舉止又恰恰反襯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看來,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質(zhì)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
    師:那么,諸葛亮值得劉備為他如此誠心相邀嗎?請讀最后一段話,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勝仗?屏幕顯示:
    (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三氣周瑜,智降姜維,空城計,草船借箭……)
    師:你們的知識真豐富!諸葛亮幫助劉備打了很多很多勝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漢王朝。順勢理解“輔佐”你想,到那時,張飛、劉備、諸葛亮回憶當年三顧茅廬時的情景,心里又會怎么想呢?請你寫在書本上。
    想起當年三顧茅廬的情景,(張飛、劉備、諸葛亮不禁感慨萬千,他想:( )
    學生交流,隨機補充《出世表》
    2、師:是啊,所以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弊鹬厝瞬庞煤萌瞬?,方能成就大業(yè)。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jīng)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尤為突出了,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代名詞了。
    完成板書——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
    斥 責 張 飛
    誠 下 馬 步 行 禮賢下士 階 下 恭 候 求賢若渴
    下 拜 謁 見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二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與片頭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意境,再現(xiàn)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紅筆板書:誠心誠意)
    提示: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guān)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在邊上寫寫你的感受,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1)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師: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guān)系?
    師:劉備為什么要責備張飛?(劉備責備張飛是因為怕張飛的魯莽誤了他的大事)
    師:劉備和張飛是結(jié)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師:該怎樣讀好這兩個人的對話呢?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生氣、討厭、怎么搞的,又要去請?)
    師:“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呀!劉備怎么說的?(齊讀)
    師:讓我們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男生讀張飛,女生讀劉備)
    (二)到隆中,耐心等候。
    分析:
    生: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生: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師:劉備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這說明他——(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生:“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生:“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BR>    師: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生: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師: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
    師: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這樣才能體現(xiàn)對人的虔誠和恭敬。
    師: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lǐng),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BR>    生:還有這里也能體現(xiàn)出劉備的誠心誠意?!皠湔驹谂_階下等候?!狈饨ㄉ鐣欠值燃壍?。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lǐng),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生齊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BR>    轉(zhuǎn)折
    生:劉備想見諸葛亮。
    生: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奮,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師:誰能用一個成語形容他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
    (三)見面后,茅塞頓開。
    師:噢,劉備真是求賢若渴,那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劉備這樣“誠心誠意”地去請呢?讀讀最后兩節(jié)。
    生:讀最后兩節(jié)。
    師:劉備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諸葛亮,想要聽他的高見,諸葛亮有何高見?(生回答)
    之后播放ppt
    師:(出示圖片)當時曹操在北,孫權(quán)在南,諸葛亮要劉備先拿下荊州為家,再奪取西川建立基業(yè),和曹操、孫權(quán)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最后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隆中決策”。
    師:劉備沒見到諸葛亮前,他對天下形勢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現(xiàn)在呢?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師: “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師: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這就叫(板書:拔云見日)
    生齊讀這句話。
    師:作者這樣描寫劉備當時的心理,對表現(xiàn)諸葛亮起到了什么作用?(板書:雄才大略)
    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為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生: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么成語?(如魚得水)
    師:噢,我劉備是條再大的魚,沒有水又有何用?。?BR>    師: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著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劍的成功;巧設(shè)空城計等故事都證實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學生接一些成語)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夸諸葛亮)
    諸葛亮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目標,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死疆場,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對劉備有多么重要,再讀讀這句話。
    生:待人誠懇,謙虛
    生:不要擺架子
    生:對人要尊重……
    師: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板書:尊重人才 禮賢下士)
    師:課文有一處秀麗的環(huán)境描寫,你找到了嗎?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師小結(jié):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guān)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
    師:隆中美不美?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師小結(jié):山岡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這些景象與隱居其中的諸葛亮的品格多么協(xié)調(diào)??!因為諸葛亮為人剛毅,執(zhí)法嚴明,敢于抗爭,從不茍且,正直無私,正好與山岡、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將山岡的蜿蜒起伏比喻為宛如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又和“臥龍先生”扣合,暗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略。這在寫作上叫——(環(huán)境烘托)讓我們美美地再讀這一段文字。
    生讀,讀出美感。(配上畫面)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生:學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點: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學生習作。
    歸納: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為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來贊美這則歷史故事,齊讀: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創(chuàng)大業(yè)
    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國演義》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書課題,指導寫好“顧”、“茅”,齊讀課題。
    二、質(zhì)疑導讀,理解詞意。
    1、自由讀文,文與題對照,思考用一句話解釋課題的意思。
    5、(1)指名讀第三節(jié)中描寫臥龍山崗景色的部分,體會第一句話的描寫所采用的手法。通過偏旁,引導學生理解“蜿蜒起伏”詞意;通過文中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秀麗宜人”意思。
    6、學生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北扔魇址ǖ倪\用。
    7、齊讀最后一節(jié),引導體會“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三、賞讀回歸整體。
    1、自由朗讀全文,再次感受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虔誠態(tài)度。
    2、總結(jié)延伸:《三顧茅廬》的故事從遙遠的三國走來,走過了千年,多少風流人物已經(jīng)淹沒在歷史中了,但在這個時代它給我們又留下了什么呢?從而歸納到“尊重人才”這一主題上,最后老師做簡短發(fā)言:同學們,要想贏得尊重,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首先努力做一個人才吧!
    四、作業(yè)布置:
    1、把本課生字認真描紅后再每字臨寫兩遍;
    2、練習感情讀文,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有改動。課后請把原著找來讀一讀,比較課文與原著的異同,體會原著的語言風格以及編者用意。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四
    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一、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根據(jù)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自學感悟
    劉備前兩次去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成功了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請同學們看學案25頁鞏固練習“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有關(guān)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出簡單的批注。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
    三、討論交流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內(nèi)交流展示。
    四、點撥引導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2、劉備和張飛是結(jié)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3、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己的兄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5、同桌互讀劉備、張飛的對話部分,進一步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7、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2)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2)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3)想一想,誰對誰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8、在隆重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說說策略的內(nèi)容。
    9、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BR>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10、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保?BR>    11、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梢娭T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雄才大略)
    (3)諸葛亮出山后,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說說你知道哪些勝仗?
    (4)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5)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六、布置作業(yè)。
    寫話: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板書設(shè)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五
    1、速讀課文,以題目為切入點,訓練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
    2、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
    1、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點)
    2、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難點)
    一、懸念導入,激興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為我們造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三國演義》,他以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jié),宏偉的結(jié)構(gòu),為我們展現(xiàn)了時代條件下的各種紛爭、矛盾,敘述了三國時期群英聚集,風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抓住文眼,構(gòu)情節(jié)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么?
    2、速讀課文,在總覽全文的基礎(chǔ)上,再次解析題目,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學法指導:什么人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產(chǎn)生了什么結(jié)果)
    小結(jié):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最終使其答應出山。
    三、抓住關(guān)鍵,析人物
    質(zhì)疑:
    劉備是如何做到讓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的呢?(誠心)
    文本探究
    (一)劉備之“誠”
    3、學生自主散讀思考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個性特點,小組互相補充交流。
    4、組內(nèi)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師生互評。
    明確:(1)拜訪次數(shù)?
    (2)充分信任
    (3)下馬步行
    (4)等候醒來
    (5)批評張飛
    劉備:有雄心壯志、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有威望,有號召力,氣度寬宏
    小結(jié):正是劉備集這些優(yōu)秀的特質(zhì)于一身,才能在誠心的拜訪后求得大賢。
    (二)諸葛亮之“賢”
    誰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劉備是這樣,諸葛亮也不例外。
    明確:雄才偉略、目光長遠、胸懷大志、淡泊名利
    四、總結(jié)歸納,談收獲
    從兩個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五、課后練筆,促提升
    請同學們以《理想與成功的距離》為題,寫一寫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板書設(shè)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賢
    雄心抱負
    漢室可興,大業(yè)可成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六
    教師板書課題《三顧茅廬》,生齊讀。
    生1:三次去一個地方拜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誠心誠意邀請。
    生2:三次拜訪茅房。{同學們有笑聲}
    生3:劉備三次去拜訪住在茅草屋里的諸葛亮。{評價是表揚話說得非常完整}
    師:看到題目后,你有什么問題?
    生4:劉備為什么要拜訪諸葛亮?
    師:大聲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可以查生字表。
    生6:讀文。
    生7:就是互相成為生死兄弟。
    生8: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簡單敘述。
    師:全班讀讀。課件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秀麗宜人?!?BR>    師:什么樣的山岡?蜿蜒是什么意思?
    生9:讀書中描寫的句子。
    生10:蜿蜒就是像蛇那樣彎彎曲曲的。
    生11:諸葛亮。
    師:諸葛亮稱自己是臥龍先生。竹林怎樣描寫的?“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12:翠綠的顏色馬上要滴落下來了。
    師:欲是將要的意思。
    師:“秀麗”可以換成哪一個詞?
    生13:美麗。
    師:再次齊讀這部分景色描寫的內(nèi)容。
    師:劉備怎樣拜訪的呢?指生讀第四段。
    生14:曹操、孫權(quán)。
    師:群雄紛紛爭斗,戰(zhàn)火紛飛,人民民不聊生,只有國家統(tǒng)一了,人們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呀。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指生讀下一段。
    師:為什么說…。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你能用哪個詞概括一下?
    生15:如魚得水。
    師: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師:群雄也許都來請過諸葛亮,那為什么劉備來請他,諸葛亮就決定出山了呢?
    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guān)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guān)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討論問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jié)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師:指學生復述課文。
    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順序?qū)懙模棵鑼戇@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5、評析學生的寫話。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七
    一、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歌曲影像資料,導入新課。
    (設(shè)計理念: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實際,大膽引進相關(guān)課程資源——《三國演義》電視劇片段導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語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走進情境中去。)。
    板書課題。講解“顧”“茅”“廬”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
    1、請你自由選擇讀書方式再認真地讀一遍課文。
    2、老師希望你們讀準這些詞語。(出示詞語)。
    檢查讀音(開火車)打亂順序讀比賽讀做《補充》第一題反饋。
    字形詞義。
    (設(shè)計理念: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自習能力,上課就跟進檢查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課文重點寫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情形,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第三次拜訪的經(jīng)過呢?課文可以分為三段,說說段意。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結(jié)合《評價》中的預導和課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課題擴展法,自然段段意疊加法。指名說。
    (設(shè)計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無聲地滲透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會概括歸納)。
    三、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誰能說說現(xiàn)在我們用“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多指什么?(僅僅指劉備請諸葛亮的事嗎?)。
    師板書:誠心誠意)。
    2、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我們一起再來默讀課文,把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畫出來,在關(guān)鍵的詞語下加上點,然后有感情的讀一讀所畫的句子,最后在組內(nèi)找個伙伴說說你對所畫句子的理解。(教師巡回,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3、在班級找個適合你的學習伙伴,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們認為最佳的方法來表達你們體會到的東西。好嗎?(生合作準備,無需回原位)。
    (設(shè)計理念:根據(jù)寫人文章的特點,著力引導學生畫出表現(xiàn)人物特點“誠心誠意”的詞語或語句;讓學生多范圍多形式地討論交流。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點)。
    過渡:哪對伙伴愿意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大家?(指名說)。
    交流,理解課文精髓: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對比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反襯。比較張飛和《水滸傳》中李逵的形象,引導有感情朗讀。
    b、劉備和張飛的關(guān)系,能說的具體一些嗎?相機出示原著介紹“桃園三結(jié)義”故事,或?qū)W生摘讀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學生讀劉備的話。)。
    d、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指導發(fā)散。
    (設(shè)計理念:引進課程資源《三國演義》原著、《水滸傳》,擺脫了“課本為中心”的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課本為重要憑借,落實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chǔ)上,適當引進相關(guān)課程資源,促進語文學習”的新課改思想。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b、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指導朗讀。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指導朗讀。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劉備叫童子不要驚醒先生,會怎么說?對張飛、關(guān)羽會怎么說?如果你們加上一些動作、表情就更好了!(引導學生適當?shù)难菅荩?BR>    a、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d、此情此景,讓你想到了哪個相類似的故事?(程門立雪)。
    (5)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表現(xiàn)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設(shè)計理念:學習課文時,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誠心誠意”,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自學課文、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的語句,在悟中讀,在讀中悟,讀出了“味”,使文中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帶上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這個部分。
    9、總結(jié):同學們,讀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被請出山?劉備有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后面呢?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
    四、推薦閱讀《三國演義》、易中天《品三國》。
    教后反思:
    《三顧茅廬》是根據(jù)名著改編的一篇歷史故事。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情節(jié)不難理解,因此,我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上,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討論、交流,演一演,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基本能找到這些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時都有自己的感悟。通過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八
    1、抓人物言行揣摩、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意。
    2、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3、通過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興趣,回顧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盡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著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二、自主研讀,感悟品質(zhì)
    1、自讀課文3-6小節(jié),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
    預設(shè)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 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shè)感悟點:抓住“輕輕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 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shè)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 禮節(jié) 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BR>    預設(shè)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于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1、總結(jié):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jié)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guān)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九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顧茅廬(引導學生讀課題)。
    二、實施活動過程。
    活動一:體會人物形象。
    (一)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體會人物形象特點。圈畫關(guān)鍵詞,在旁邊簡要作批注?!?BR>    2、學生讀書作批注。
    3、小組交流。
    4、展示匯報:
    (1)對話、神態(tài)中體會誠心誠意(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相機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劉備的誠意的,很好!—(看學生把感悟點落在哪里)。
    (2)指導“嚷”
    (3)指導“捆”
    師:張飛把諸葛亮當作了東西,用“捆”字可看出對諸葛亮的無禮。
    (3)引導:劉備怎么說?
    a你們知道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guān)系嗎?(學生介紹“桃園三結(jié)義”故事,教師評:你了解的真多?。?BR>    b誰來用斥責的口氣讀讀這句話,體會體會劉備當時的心情。
    (指名一學生讀)——你們注意到這句話后面的標點了嗎?劉備不要張飛去,他是要————親自去(學生接話),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學生接話)。
    誰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再指名一學生讀)。
    c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2)繼續(xù)交流,你們還畫出哪些描寫人物形象的詞語、句子。
    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保ㄒ龑约赫f體會)。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BR>    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擾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BR>    (指導生扣住關(guān)鍵詞說體會,動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體會虔誠)。
    “不要驚醒”: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輕輕”:生怕驚擾諸葛亮休息。
    (小結(jié):看來,劉備用對待“長輩”的禮貌,對待“賓客”的熱情對待諸葛亮,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
    (學生想象的語言會很豐富,模仿的口氣也很像。有的說:“二弟三弟,你們且在門外等候,我先進去。”有的說:“三弟,你性情急躁,現(xiàn)在門外等候,莫要驚擾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BR>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長時間?“3個小時”
    師: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R讀這部分。
    小結(jié):我們從行動中體會到了劉備的誠意,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感受這些地方,
    真的睡著了不知道的到來嗎?不想見他,是想考驗他。
    相機板書:見不見。
    小結(jié):故事中的矛盾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機板書:情節(jié)。
    活動二:品讀環(huán)境描寫。
    1、出示:(生讀)“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2、讀到這有疑問嗎?引導提問:這是一篇人物故事,為什么要寫這兒的環(huán)境呢?
    體會環(huán)境描寫在這里的作用。(環(huán)境描寫巧妙了襯托了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3、聯(lián)系第4自然段體會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
    師:通過這一段談話,劉備就明白了當時的形勢和以后的打算??梢钥闯鲋T葛亮確實是謀略,確實值得劉備三次邀請。齊讀第四小節(jié)。
    4、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板書(如魚得水)誰是魚,誰是水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什么?你讀過《三國演義》嗎?諸葛亮幫劉打過哪些仗?(“火燒赤壁”、“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設(shè)空城計”……)。
    再讀讀最后一節(jié)。
    5、再來讀讀這兒的環(huán)境描寫。
    師小結(jié):俗話說“人杰地靈”,這里的環(huán)境襯托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檢測活動效果。
    模仿課文第3節(jié)描寫“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guān)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四、拓展活動時空。
    讀《三國演義》故事中“三顧茅廬”原著?體會原著的語言特點。
    板書設(shè)計:
    人物。
    請捆。
    情節(jié)矛盾。
    見不見。
    環(huán)境。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nèi)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zhì)?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边M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jié):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jīng)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一
    1、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nèi)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3課時。
    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guān)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于“三顧茅廬”這一情節(jié)的前后內(nèi)容,查閱關(guān)于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Ш脱a充。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才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jù)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說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diào)加點字字音。
    拜謁 嘔心 寰宇 荷鋤 篡逆 猝定 斡旋
    匡扶 朔風 邂逅 不省 慵懶 千仞不棲 熟諳
    薰沐 鄙悃 悒怏 荏苒 揲蓍 愧赧 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jié),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1、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guān)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于表現(xiàn)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jié)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特點?
    情節(jié)曲折,懸念迭起,結(jié)構(gòu)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nèi)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shù)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xiàn)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來小說的結(jié)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愿“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xiàn)了他為興蜀漢大業(yè)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jié)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一、
    1、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來的失?。?BR>    2、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guī)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師:同學們,看來你們都認真預習過課文了,因為我看到很多同學的課本上寫著“已經(jīng)讀課文三遍,×××”,“認真讀課文五遍,×××”。
    ok,我來檢查一下,已經(jīng)讀過課文三遍的同學請舉手。繼續(xù),有信心把課文讀得又對又通的請舉手。(有部分學生沒有舉手)
    師:我要開始讀了,我真的要開始讀了。
    生:明白了。
    師:那好,同學們各自大聲地讀吧!
    生:讀課文。
    師:能讀通了嗎?好,全部免檢通過。不過蔣教師還想請你們再讀課文。這次是默讀課文,默讀好??!默讀能使人真正讀懂課文,什么是讀懂課文,就是讀了之后,有話想說了,而且壓也壓不住了,希望同學們呆會兒有話想說。
    生:各自默讀課文。
    師:有話想說了嗎?
    生說師點評。
    生:我們想根據(jù)課文表演。
    生:我們想在小組中學習。
    生:我們想跟平常一樣來一次比賽。
    師:老師尊重你們的意愿,來一次比賽,而且比賽的內(nèi)容也保管你們喜歡。下面我們來分組(分3組),第一組誰愿意當組長?你喜歡三國中哪一個人物?(劉備)為什么?說得有理有據(jù),那你們就叫“劉備組”。依次確定“諸葛亮組”、“周瑜組”。
    師: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請迅速默讀《小組合作合作指南》。看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舉手示意。
    小組合作學習指南:
    每一個參賽大組在組長的指導下自動分成4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重點準備一項比賽內(nèi)容。
    合作監(jiān)督員蔣軍晶巡視,如果發(fā)現(xiàn)有小組出現(xiàn)“組長包干”或者“主題不集中”的現(xiàn)象,立即黃牌警告,連續(xù)兩次黃牌警告即取消參賽資格。
    尊重評委,希望不要過分計較“分數(shù)”。
    每位組長比賽前都要進行戰(zhàn)前動員。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二
    1、速讀課文,以題目為切入點,訓練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
    2、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
    【教學重難點】。
    1、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點)。
    2、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難點)。
    一、懸念導入,激興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為我們造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三國演義》,他以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jié),宏偉的結(jié)構(gòu),為我們展現(xiàn)了時代條件下的各種紛爭、矛盾,敘述了三國時期群英聚集,風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抓住文眼,構(gòu)情節(jié)。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么?
    2、速讀課文,在總覽全文的基礎(chǔ)上,再次解析題目,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學法指導:什么人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產(chǎn)生了什么結(jié)果)。
    小結(jié):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最終使其答應出山。
    三、抓住關(guān)鍵,析人物。
    質(zhì)疑:
    劉備是如何做到讓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的呢?(誠心)。
    文本探究。
    (一)劉備之“誠”
    3、學生自主散讀思考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個性特點,小組互相補充交流。
    4、組內(nèi)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師生互評。
    明確:(1)拜訪次數(shù)?
    (2)充分信任。
    (3)下馬步行。
    (4)等候醒來。
    (5)批評張飛。
    劉備:有雄心壯志、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有威望,有號召力,氣度寬宏。
    小結(jié):正是劉備集這些優(yōu)秀的特質(zhì)于一身,才能在誠心的拜訪后求得大賢。
    (二)諸葛亮之“賢”
    誰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劉備是這樣,諸葛亮也不例外。
    明確:雄才偉略、目光長遠、胸懷大志、淡泊名利。
    四、總結(jié)歸納,談收獲。
    從兩個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五、課后練筆,促提升。
    請同學們以《理想與成功的距離》為題,寫一寫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板書設(shè)計:
    劉備諸葛亮。
    誠賢。
    雄心抱負。
    漢室可興,大業(yè)可成。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guān)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小黑板;字詞卡片
    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么,他怎么會成為劉備的軍事的,他為什么會終于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guān)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
    (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jīng)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lǐng)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為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為的是什么?三顧茅廬的經(jīng)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劉備為什么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么?(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tài)度)
    3、指導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
    劉備為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jīng)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五、作業(yè)
    1、、抄詞
    (1)、齊讀生詞
    (2)、指導書寫:茅、諸、葛、捆、尊
    (3)、完成描紅
    一、復習檢查
    1、上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1節(jié)。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具體經(jīng)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出發(fā)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fā)了!可這次關(guān)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為?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劉備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從這里看出劉備怎么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zhuǎn)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寫?(聯(lián)系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著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么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里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jié)過渡:經(jīng)過長長的等待,終于見面了!俗話說:“人杰地靈”,隆中這么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學習第四節(jié)。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云霧見了青天。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理解。
    (3)、指導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4)、過渡: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當當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guān)系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說說理解!
    四、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兩次拜見、沒見著
    上路前
    第三次拜見、見面前
    見面后
    親密友情
    三顧茅廬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四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三顧茅廬》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同學們還記得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指名說)。
    (板書:劉備諸葛亮)。
    二、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1、師:劉備帶著兩個義弟去邀請諸葛亮,輔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但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吧。
    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最能體現(xiàn)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態(tài)度的詞語。(板書:誠心誠意)。
    3、師: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現(xiàn)在就讓我們再次(用心讀一讀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guān)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隨機交流。
    表現(xiàn)一:斥責張飛語言。
    引導交流,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交流:出示: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嚷”體會張飛的魯莽與沖動,還能從“嚷”體會到什么?(心情很煩躁)誰能當一回猛張飛呢?指名讀。
    (2)師過渡: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蛷堬w不懂這個道理,可劉備知道。教師引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劉備和張飛是結(jié)拜兄弟,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責備張飛,這說明什么?(他的赤誠之心)。
    (3)師總結(jié):張飛和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這一鮮明的對比,從側(cè)面更突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讀,再次感悟。
    男生讀張飛的話,女生讀劉備的話,師讀旁白。指導學生讀出各自的神態(tài)和語氣。
    師:剛才同學們找的這兩句話都是對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寫?(板書:語言、神態(tài))。
    劉備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繼續(xù)交流:你還你從哪些行動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板書:動作)。
    表現(xiàn)二:到達前,下馬步行。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諸葛亮的家呢?(他怕馬蹄聲驚擾了諸葛亮)。
    表現(xiàn)三:到達后,耐心等候。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談談你的體會。
    讀讀這個句子,“輕輕”動作輕一點,有禮貌點,千萬別驚醒了諸葛亮哦。(師加點)。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對誰“恭恭敬敬”過?
    (3)而劉備是誰?劉備乃堂堂漢景帝的后代,人稱“劉皇叔”,是統(tǒng)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而諸葛亮呢,此時只是一介鄉(xiāng)野書生。劉備當時已經(jīng)47歲了,而諸葛亮呢?只有27歲,只不過是一個未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地位的懸殊,年齡的懸殊,劉備全然不顧,就這樣“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4)劉備這樣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長時間?相機了解“半晌工夫”與“一個時辰”,半天左右再加上兩小時。如果你平時等人等了這么長的時間,你會怎樣?聯(lián)系學生等人經(jīng)驗來體會。進而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明眼人都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