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后,對其中的內容、思想、情感等進行反思并表達出來的一種活動。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容,提升閱讀的效果和收獲。寫讀后感時,可以通過引用書中的片段和對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理解。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在寫讀后感時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和啟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一
恰恰相反,
而是描寫的太到位,
令人情不自禁的開始憤怒起來,
在看到松子被她學校的校長設局,
企圖強暴她的時候,
真的是太令我痛苦了。
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來說,
作為當時還是初入職場的她來說,
這樣的遭遇和她以后的受到的。痛苦來說,
我覺得是最痛苦不過的。
因為這是犯罪,
不是她自己想要的。
在她認為她所在意的父親根本不愛她,
所以她根本也沒有想過要向父母求助,
當她遭遇到學校里一連串的打擊時,
唯有逃出那個小小的地方,
重新開始才能緩解壓在心頭的大山。
我覺得松子對自己是很自信的,
但是可能因為從小缺乏愛,
她對于別人反而沒有信心,
對男人的要求很低,
只要愛她就好,
其他都可以忍受,
哪怕遭受家暴,
等等。
真的是痛苦的一生,
聽說有電影,
但是看完書之后,
不想再看電影了,
不想再承受一次。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二
是否善良,是否愛的熱烈,我不予置評。我只想說,我看到了一個在懸崖邊掙扎的孤獨的靈魂,作繭自縛,把自己死死地圈在懸崖邊上,最終不可避免地墜落。理發(fā)店店長對她做過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她的手很巧,而且她本來就是個聰明的孩子,不過總是會在自己'四周筑墻',感覺她在拼命逞強?!彼米约旱挠^念在周圍筑了一道透明的玻璃墻,透過這玻璃,她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她在這被扭曲的世界里拼命地掙扎,掙扎,可是掙扎了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要掙脫的到到底是什么。束縛她的,是她“認為自己沒有被愛”的錯誤觀念,是她對“愛”的膚淺理解,是她對“被需要的感覺”的虛幻的追求。為此,她不惜把自己碾到塵埃里。
松子的一生可以寫成一部渣男年鑒,甚至可以說她的人生可以簡化成“遇到男人再被拋棄”的單曲循環(huán)。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無論是面對辱罵,家暴還是被逼去做妓女,她都能夠毫不動搖,一心一意對對方好。我最開始覺得她是一種討好型的人,一直在試圖取悅別人,這源于她幼年對與妹妹與父親之間關系的畸形認知。她誤以為父親更愛妹妹久美,于是一直在努力爭奪父親的愛,拼命學習想得到父親的認可,“我從小就拼命讀書,只要我在學校考取好成績,就可以博取父親的歡心,獲得父親的稱贊,贏得父親的認同,這是我最大的動力。因為我覺得,只有努力成為父親眼中理想的女兒,才能從久美身邊把父親搶回來”;甚至最后被學校辭退她想的是“辭去教職根本無所謂,但我無法忍受讓父親知道這件事”。
可是當故事發(fā)展到后來,當她最在乎的父親已經不再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仍在討好么?可她需要討好誰呢?似乎她低聲下氣地都是那些男人們,而對其他不相干的人,她并沒有表現得多么卑微。也許曾經她確實是在討好父親的,可是當偷錢事件爆發(fā),隨后離家,她的討好心理畸變到了另一個階段。對父親的討好讓她喪失對自己正確的認知,喪失了自我驅動的能力,她逐漸形成一種強烈地“被需要”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來自外界的驅動,她把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拱手相讓。
我發(fā)現,她所“愛”的男人無一例外地都是依賴型的人。例如能力匹配不上自己野心,面對困難精神上極度無能的徹也和龍洋一;還有經濟上無能只能靠松子出賣肉體賺錢的小野寺;又或者擁有變態(tài)攀比欲的岡野。相比之下,島津賢治算是比較正常的人了,他只是因喪偶而孤獨。這些男人們對松子的依賴強烈地滿足了松子內心深處被需要的渴望。在她的心里,她的價值只有通過這些男人的依賴才能體現出來。然而面對真正出于欣賞的內斂的愛,例如赤木,松子則不會有所回應,因為她感受不到那種強烈的“被需要”的興奮。我最開始以為松子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的,可是后來我覺得不是。她當妓女的時候并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她,坐牢出來也并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的眼光自始至終追隨著那些聲稱愛她的男人們,她在乎自己有沒有把自己的價值壓榨干凈然后雙手捧那些人。即便是在牢里學習理發(fā),都只是想向島津賢治證明些什么,這種信念強大到近十年如一日,刻進骨髓,以致于松子后期感嘆不知道自己堅持做理發(fā)是為了什么。她以一種近乎飛蛾撲火的態(tài)度生活,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被愛被需要的執(zhí)念。我不禁懷疑,她真的是“愛”這些人么?她愛的可能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記得有一個情節(jié),澤村惠勸說松子不要為了龍洋一放棄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為什么要跟龍洋一一起‘下地獄’”。松子卻說“他答應過我,要永遠和我在一起。他說他愛我的。我還需要猶豫嗎?即使被殺也可以,我相信他,我要跟著他。我已經沒有除此之外的生存之道了。”一份足夠謀生的手藝不是她的生存之道,一個真心相勸的朋友不是她的生存之道,她的生存之道是跟著一個時不時家暴的人過著東躲西藏刀頭舔血的日子。這不是因為她有多么愛龍洋一,也不是她多么高尚可以置生死于度外,而是一旦離開龍洋一,一旦沒有一個軟弱的男人填滿她渴望“被需要”的心,她就失去了寄托,這才是她的地獄。正如小說的最后,當龍洋一最終離松子而去,當松子最終心灰意冷,決定不再讓男人進入自己生活的時候,松子也徹底地失去了生活。
有一點我一直很困惑,既然是渴望“被需要”,那為什么一定是男人?也可以需要朋友呀?也許是因為“友情”說到底還是更加獨立一些,雙方無法做到像“愛情”那樣深入對方的生活,無論心理還是生理。這可能也是為什么當阿惠展現出面對生活頑強拼搏的驚人斗志時,松子萌生的念頭是“我沒有辦法再跟阿惠做朋友了”。
松子唯一一次反抗男人是殺死小野寺?;蛟S是綾乃的死給了她一瞬間的頓悟和勇氣,然而只是一瞬間而已。過后,松子還是曾經那個松子。
“很漂亮。不光是男生,就連女生也都很喜歡她。有一個女生剛好住在松子家附近,每天一起到學校。她還為此向其他同學炫耀呢?!?BR> “我曾經喜歡老師,好喜歡,喜歡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當時松子那莊嚴的美讓人覺得不像屬于這個世界上的。
“你不要露出這么可怕的表情,當我知道像你這么高高在上的女人,結果和我們一樣會偷雞摸狗,真的松了一口氣。”
別人的眼中,她是被暗戀的對象,是高高在上的女人,擁有這個世俗世界無法遮蔽的莊嚴的美;無論是做收銀員,做妓女,還是做理發(fā)師,她都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一個。墻外的世界燦爛無比,可松子至死都把自己鎖在被扭曲的墻里,掙扎然后死亡。她或許從來也不曾知道,自己有多美;她或許從來也不曾知道自己曾經堅信的“玫瑰色的未來”其實一直都在,與她只有一墻之隔,她需要做的只是努努力打破這堵觀念里的無形的墻。
小說是以自述和他述的方式交替進行的。這是我最感慨作者驚才絕艷的地方。真實的世界和松子眼中的世界從最開始的巨大反差到最后的逐漸趨同,讓我看到一個人的觀念可以多大程度地扭曲一個人的人生。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證預言,意思是我們總會在不經意之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一開始我覺得莫不是玄幻?要不就是扯淡?仔細想想,人的觀念會或多或少左右行為,而這行為最終會影響現實。你腦海中的觀念最終都會通過行為投射到這真實的世界里。松子美麗,優(yōu)秀,做事有韌性,但這些都擋不住在這病態(tài)無自我的觀念的驅使下,走向自我毀滅。當她下意識地將自己擺在了卑微的位置上,認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種“被需要”的病態(tài)心理的時候,什么努力,積極,向上都是虛幻,她的“生存之道”變成了跟一群巨嬰廝守,于是這個世界就真的讓她變得卑微了,最后被一群不良少年打死在塵土里。她從一個受人喜愛的松子逐漸變成被嫌棄的松子,墻外的玫瑰色也逐漸變成了灰色。當偶爾被人提起曾經玫瑰色的人生,也只有一句無足輕重的感慨“是哦,惹人厭的松子這么受歡迎嗎?”。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終將成為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認知,細思恐極。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三
看到很多人在書評中寫上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可我卻并不覺得松子不想作為人而繼續(xù)活下去,反而在度過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悲慘的一生時,她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重燃起對生活的新希望。她是有著難以彌補的性格缺陷,但她也是無比堅強的。
松子大概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最好詮釋,我在覺得她自作自受的同時,又沒辦法地覺得她可憐可敬。漂亮,智商高,學習能力強,毫無疑問這種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會作為絕對的閃光點而存在。但只有她看不起自己,無法賦予自己足夠的安全感,一直把自己生活下去的意義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被人贊賞、肯定、需要和愛。一旦有人給予了她想要的感覺,她就甘愿如飛蛾撲火般付出一切,自尊、肉體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一旦失去了她認為的依靠后,她就會立馬墜入無止境的墮落深淵。但與很多絕望的人不同的是,她終究還是會靠自己站起來。
松子太缺愛以致太需要愛,所以她犯的最大的錯大概就是,任何人和事都愛的太滿,巴不得把整個心都掏空,以依附的姿態(tài)繼續(xù)人生,卻始終忘記了愛自己多一點。
她的不幸不是來自于無法對抗的命運,而是由于一次次錯誤的選擇。失去自我,或者說一直執(zhí)拗地過度自我,都會讓人生墜入地獄吧??墒撬勺诱f,只要有人永遠愛我,就算是地獄,我也會去。她太孤獨了,或許離開這令她失望的人世間,她才能永遠被愛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四
想來想去,其實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這個世界也充滿著矛盾。渴望愛又得不到愛,拼命付出卻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追求的,即使得到了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喜歡的。人生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這就是人生,一個不完美的人生,但是我們還是要追尋人世間的美好。
松子一生是可悲的,為了得到父親的愛,拼命扮鬼臉兒逗父親笑,拼命學習取得令家人高興的成績,努力按照家人的要求做事。為了男友不惜犧牲一切,卻又被各種拋棄。愛上了只為發(fā)泄性欲,不務實的作家。愛上了以前背叛過自己,現在混社會的學生。
他為這些男人(父親,男友,學生)犧牲了太多,然而他又是那么的不幸,沒有一個得到了善果。這些不幸都是因為那些“無情”的男人或者是這個殘酷的世界嗎?不都是。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原因在里面,也有家庭的因素在里面。種種童年的故事、情緒,心理,在某種程度上也奠定了她之后的悲劇。
我想我們有必要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童年的心理,真正去學習下弗洛伊德關于家庭,愛,性方面的知識,如何才能避免像松子一樣?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愛和幸福?如何讓自己的付出,盡量不被辜負?這也是在看過這個電影深思和啟發(fā)。
下面呢,從我個人角度分析一下這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一個人的種種遭遇一定是是他的性格行為和環(huán)境的產物。
先說說人物的性格。她本人是一個樂觀向上,追求美好,熱愛世界的人,但因為小時候父親的偏愛,讓他有一種討好型的人格,讓他有一種為得到他人的愛而喪失自我的能力。用盡心機讓對方高興、希望能讓一切麻煩消失,更希望人們能主動將麻煩跳過,換取快樂的人生。她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所作所為。
因為依附心理造就了她遇事不經大腦的思考。
因為討好型的人格,使她毫無保留的愛每一個人。
因為盲目的生存,她會活下去,但一生卻過得比較悲慘。
我們渴望世間所有的美好,然而時間教曉我們的,是遺憾與困惑將會陪伴我們的一生,他人身上美好的機遇,星光閃耀的明星我們也許永遠不會遇到,這就是人生。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生而為人,已屬不易。
關于松子的愛情: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日本作家太宰治作品中的一些影子,但這畢竟是一部藝術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到自己一部分的影子,但又不全是。他的悲劇很難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會是凡夫俗子。求學工作,成家立業(yè),養(yǎng)兒育女。我們有家人,有工作,也終會有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不要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迷失了自己。不要只做一個討好性一味付出的人。懂一點心理學,認知理性,自我思考,我們依然可以過好這一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五
引以為戒,把握當下,愛自己。先看的電影。而后才繼續(xù)看的小說。從3號開始看到今天已經三周了。
當我看完電影后發(fā)現她一定是自作自受,作到死。都是自己的選擇導致了自己的結果。最大的感觸是勸誡:要及時愛自己。不要過于追逐他人的愛。及時止損。
小說中則更明確的描述了川尻松子經歷的始末。每次她的選擇,都是讓她進一步走向深淵。徹也,小野寺,崗野,龍洋一,父親。一生都在追逐愛,即使這種愛將她送向地獄也要追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畸形的情感呢?自己的世界里覺得是在二三十歲還可以接受這樣的瘋狂的追逐,等到四十歲已經不會再這樣沖動??赡苡行┤艘惠呑佣荚谧分饜矍椋行┤艘惠呑邮厣硪膊挥X得寂寞。
島津對待松子應該是一個正常人的處理方式吧。剛和松子接觸時,以為她是一個想要自殺的落魄女性,并且也很好看,所以覺得可以與之共度一生。應該是沒有想到是一個殺人犯吧。選擇無可厚非吧。
龍洋一出獄之后,竟然找了當時想要強暴松子的田所校長并將其殺害。但是真正讓讓松子生活陷入困境的不是龍洋一嗎?為什么將主要原因要推就到他人身上。松子已經等了四年,一出獄即殺人,況且那個時候他已經三十一歲,還會那么沖動嗎?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肯定也還有這樣的人,畢竟四十多歲殺人的人,還比比皆是。
紀夫太冷漠了,畢竟是親人。對松子的心理描述不太多。只把當時的情形描述了出來,對于松子對父親,對久美,都沒有表現出來,只是用一兩句話讓時間跨過十年。
引以為戒,一輩子都在愛,都愛而不得。哪怕愛對一個人都不至于這么結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六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再度與松子相遇,是在昨日。沒有睡意的午后,再次在電影里走近了松子的一生。
也曾是個活潑搞怪的少女,父親卻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為了博得關注并撫平父親內心的憂愁,松子多年來總是會以鬼臉的方式逗父親開心。長大后的松子成了一位溫柔善良的班主任,為了平息一次學生偷竊事件,她又下意識地把責任攬下來,結果愈發(fā)錯得離譜,導致被開除。
前半生都在為使父親滿意而活的松子,此時已完全失去了面對父親的勇氣。她不知所措地回家收拾東西,一心只想逃避。逃離家庭的松子完全脫離了之前循規(guī)蹈矩的人生軌道,做過不那么光彩的營生,愛過幾個不該愛的人,唯一不變的就是她始終把自己看得很卑微,以犧牲自己的代價,毫無底線地去滿足身邊人的需求。
松子的悲劇,根源是她的“討好型”人格?!坝懞眯腿烁瘛本褪且晃兜厝ビ虾陀懞脛e人,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松子的一生,都在努力討好身邊的人,父親、領導、愛人,卻忘了好好愛自己。
當然,她的一生,也曾有過被愛的時刻。自殺未遂,偶遇敦厚的理發(fā)師,那一個月的相處,是松子熬過八年牢獄生活的底氣??墒?,命運并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女人。出獄那天,她滿心歡喜,期待著與理發(fā)師的重逢,說出那句“我回來了”。然而,早已物是人非?!拔一貋砹恕?,這一句在想象中演練了無數遍的話,只能說給自己聽。
徹底壓垮松子的是她人生中最后一個愛人——龍洋一,也就是當年偷竊事件中的當事人。龍洋一深愛松子,不想再連累愛人,把苦苦等候總算盼來曙光的松子狠狠推開,同時徹底把松子推向了自甘墮落的深淵。愛而不得,松子已完全失去了好好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活得如一具行尸走肉,盡管還有舊時好友愿意幫扶,也無法把她拉出自我沉淪的封閉世界。
“討好型”人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我曾經就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寧愿委屈自己也要滿足他人的要求,歸根結底終究是太過在意外在的評價。無人訴說時,自行消化那些充滿卑微與不甘的壞情緒;有了親密愛人后,會把積壓已久的抱怨與不滿通通發(fā)泄。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能包容我的負面情緒且能引導我正確處理事情的愛人。一度不會拒絕的我,如今也能得體地拒絕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得愈發(fā)從容;最重要的是,不再患得患失,有恃無恐的被愛就是最大的底氣。
“討好型”人格的成因,一方面來自于文化背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孝順”,“順即“順從”,主張“聽話是美德”;美國弗洛姆也描述過一種“接受取向”的性格類型,“他們感到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另一方面,與原生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息息相關。正如松子的父親,把自己的全部關愛都給了多病的小女兒,而對大女兒松子視而不見。此外,若是孩子違背父母的意愿或表達不同的觀點,往往被冠以“不聽話”的“罪名”。一味強調順從、聽話,大概就是“討好型”人格的成因所在。
在我從教的第一年,遇到過一個令我匪夷所思的男孩。每個課間,他都會義務跑腿,幫班里幾個大個子男生買水買食物。那幾個大個男生放學之后的衛(wèi)生值日工作,也基本是這個男孩承包。當我得知這個情況后,第一時間制止了大個男生們的不當行為,在我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恃強凌弱。
可是,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在我處理后的第二天,這個在我眼中被欺負的男孩主動找到我,向我請求不要再管他的事,他幫那幾個男生買東西、打掃都是他自愿的。本是出于一番好心的我一頭霧水,還有這種樂意替別人跑腿、干活并樂在其中的孩子。轉念一想,我又何嘗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呢?在別人的世界里,委屈著自己,只為努力刷點存在感。
長期處于“討好型”人格影響下,獨立性和能動性都會逐漸削弱,最終失去自我,依托別人才能找到生存的價值。因而,盼了多年終于出獄的龍一洋,那一決絕的推就把松子推向了絕望。松子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是人生的必然。
若你患得患失,請堅信,生而為人,值得被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七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感縈繞在心頭,時常感嘆松子竟然倉皇而又悲涼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從小機靈聰明,成績優(yōu)異的松子,因父愛被生病的妹妹奪走,一生缺愛而盲目愛,重復經歷一波三折的坎坷生活,松子人生軌跡的悲劇結局,或許早已經注定。
聽從父親意愿考上師范學校而在中學當老師的松子,因為長相漂亮,擁有百靈鳥一樣的嗓音,在唱歌的時候散發(fā)出的迷人光彩,連學生看了都會覺得心動不已。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她會和學校里中意的老師戀愛結婚,擁有幸福安穩(wěn)的人生,可是一切的美好想象卻被一個學生所打破,也可以說因為她錯誤的處理方式而開啟了她從此以后的迷失人生。
因為被學校辭退羞愧,憤而離家出走的她,以為脫離了家庭就能逃避自己所犯的愚蠢的錯誤。沒有得到過父愛的松子,或許一個男人一丁點兒的溫暖就足以溫暖她整個世界,所以她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回報維持那份溫暖。先是與一位作家同居,企圖從作家那里得到想要的愛與呵護,作家是很愛她,可是也會在醉酒之后對她施加暴力,在一次的愛恨糾纏之后,作家自殺了,她又成了孤單的那只鳥兒,無處可棲。
視愛情如食糧的她,很快的在所謂愛情里迷失自我,當了別人的小三,還曾天真的挑釁別人的老婆,結果可想而知,那個男人并是真的不愛她,只是想占有作家的女人,松子再一次在男人面前栽了跟頭,只是卻還要在原地摔倒才罷休。
她是相信愛情的,可是在現實面前,人性是自私的,所以在她和所謂情人兼合伙人撕破臉之后,松子殺了他,這一次把她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想要自殺,卻因過分追求儀式感,而中途放棄。
在看到一個男人對她的主動搭訕與關懷,松子以為又遇到了愛情,這次她想和這個男人生活一輩子,可是法網恢恢,殺人總是要進牢獄。警察找到了她,松子必須服刑,當別的犯人都懷著滿腔的希望在生活,而松子卻像行尸走肉般,每天重復使用著自己的身體,在她的意識里,好像沒有可以為之活下去的理由。為了安慰自己活下去,只好把那個曾經一起生活了兩個月的男人當作生命延續(xù)的寄托,為了那個男人,在監(jiān)獄中自律學習,把做一名美發(fā)師當做未來人生的目標,從而度過一個又一個難捱的日夜。
然而,當她刑滿出獄的時候,松子卻看到那個男人已經和別的女人結婚生子,她再次覺得自己是個被拋棄的人。即使去美容店當美發(fā)師,也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讓早已把她忘到腦后的男人,看到自己的努力,連努力工作的初衷都已經偏離了方向,可想而知,松子接下來的人生,一定不會平凡順遂。
松子總是很輕易的愛上一個人,因為從小愛的缺失,讓她很容易放大男人的一絲絲善意,進而沉浸其中,把那一點點愛與善意當作活下去的希望,曾經的學生龍洋一的告白,讓她再次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便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新的看似充滿幸福的生活當中。殊不知,這又是一個走向絕望處境的深淵。
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好像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脆弱,激發(fā)出自己藏在身體里的母性。然后,為了心中的愛,她就可以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充滿戰(zhàn)無不勝的勇氣,還真是神奇。連松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為這個人的出現,自己的整個世界都變得色彩明快起來。
不管是多徹骨的疼痛,好像輕易就可以諒解別人,最后心心念念的,只剩下美好,哪怕那些美好,更多的是自以為是,自欺欺人。這樣的人,都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那么簡單了。
總是說好的愛情會讓人更加優(yōu)秀,壞的愛情則會讓人愈加墮落,松子和龍洋一的愛情從一開始便注定不是一段良緣,龍洋一也不是所謂的良人。在遇到龍洋一之前的那段時間,松子是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美發(fā)師,當內心極度缺愛的的松子墜入愛河時,人生的方向再一次偏離。
龍洋一因犯事被人追殺,而后進監(jiān)獄保命,在獄中他發(fā)誓不再見松子,即使松子在苦苦等候著他。出獄之后的龍洋一,抑郁低迷,性情暴躁,在街頭把人打死,而再次進監(jiān)獄,而此時的松子,感受撕心裂肺的痛心和失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消失了,她活下去的希望也漸漸熄滅,從此開始自暴自棄,放棄自己剩下的本該還是很美好的人生。
抑郁與神經是對她十年如一日生活的最好形容,不化妝不工作不出門,每天孤獨的等死,最后真的死了,但卻是悲哀的死去。
其實反觀松子的人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除了情感之外,在工作上都能做到比別人優(yōu)秀,在當老師的那段時間里,長相漂亮,學生緣好,即使被學校開除離家出走之后,在超市做收銀員,在風俗店做土耳其浴女郎,在美容店做美發(fā)師,她都是其佼佼者,這樣的松子原本可以幸福安穩(wěn),自由自在的活著。
但原生家庭里親情的缺失,直接扭曲了她朝著健康快樂成長的方向,一次次錯誤男人的選擇,一次次缺乏情商的抉擇,讓她在此后的人生中,越來越偏離軌道,貧瘠之地再也無法開出艷麗的花朵。
其實在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一生戀愛不斷,卻始終無法尋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或許也和松子一樣,因為原生家庭親情的缺失,而不斷在男人身上尋找寄托,對方散發(fā)一點溫暖的光便覺得人生只要有他就光亮了起來,殊不知那短暫的善意和溫暖只是曇花一現。
長久的愛情不是簡單的付出和索取,幸福是靠自己去贏得,只有越來越美好的人,才能生活得越來越美好,愛情不能當做主食,只是飯后甜品而已。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八
近期央視熱播的《朗讀者》節(jié)目,令我印象頗深,。主持人董卿曾經說過:“你在任何時候讀過的書,都會在某時一刻給予你回報?!痹谥車说膸酉?,我翻開了日本作家山田宗樹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開始了一場神奇的精神旅行。
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這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松子的一生都在追求愛與被愛,愛使她積極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難題,也使她在遭遇每一次傷害時,有勇氣面對新的生活,。愛也使她變得懦弱,從小時候開始渴望被愛,到長大后主動去追求愛,在這個過程中,可是愛卻讓她變得自負軟弱,。在遭受家暴時,因為太害怕失去愛,而選擇默默承受這種沒有底線的毆打。經歷了第一任男朋友徹也的自殺,第二任岡野的欺騙,第三任小野寺的背叛,第四任龍洋一的拋棄后,松子徹底自暴自棄了,最后被一群在公園玩耍的少男少女殺死。
我們在嫌棄松子的自負,不懂得反省的同時,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從小到大成績優(yōu)異、外貌出眾的松子到底為什么變成今天這樣了呢?一切都在源頭,源頭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總是會有許多問題。松子從小就希望能博得父親的認同,被父親認可??墒潜M管她積極上進,努力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最后考上了國立的大學,甚至聽從父親的意見放棄了理科,選擇文科,畢業(yè)后到距離家不遠的地方教書,。盡管如此,父親還是依舊只疼愛久病在床的久美,對松子總是很冷漠、不茍言笑。也許就是這種從小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松子一輩子的“”人格,對待任何事情總是喜歡犧牲自我,息事寧人,不懂得理性對待不同的人和事,造成了悲劇的人生。
有人說,松子的悲劇人生都源于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可是到了文末,松子回家時發(fā)現了父親的日記,在松子離家出走的那天起,父親每一頁日記的最后面都寫著:松子,沒有回家。也許父親在心底是愛松子的,松子是她的驕傲,??筛赣H更憐惜長年臥病在床的久美,久美顯得更加可憐,可松子卻渾然不知,。對于久美,松子認為她搶走了父親的愛,對久美惡語相言,??稍诿恳淮位丶液笤俅坞x開時,久美都會苦苦哀求姐姐不要走。其實,在久美心里,姐姐就是她最珍惜的人。松子有那么多人愛,但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有自己看不到的盲點,松子也一樣,總是忽略了周邊很多潛在的事物。
松子的悲劇人生,一部分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成長,另一部分也是怪罪于自己的懦弱自負。一個只想著把所有的愛都交給自己的另一半,把終身托付給自己的男人,而忘了留一部分愛給自己、給朋友的人,恐怕很難得到真正的愛。
我想,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在松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點執(zhí)著,一點自負,一些怯懦,一些卑微。但不論怎樣,松子只是一種可能,我們慶幸地看到了作者筆下的松子,我們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即使童年和她有相同的遭遇也可以從容地面對,避免這種悲劇的人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九
讀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本書以后,我甚至有些感覺到那些去指責他的人都是在吹毛求疵,都是一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不知道要怎么樣去感同身受,不知道怎么樣去關心別人的人,因為我認為那樣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熱愛生活又善良又熱情的人,根本就不應該不斷接受這樣的指責。即使是他犯下了過錯,即使是。他也有很沖動的一面,但是那些也并不是人們那樣指責他的原因。到頭來他也不過就是一個有一點軟弱,但是我非??释麗矍榈呐?。
我深深同情她的遭遇。我知道有很多人去批評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討好型人格,的確討好性人格的特點就是用盡方式去討別人開心,但是卻忘記了愛自己,這也不是一種很健康的心理模式,可是在面對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又不值得又不能去苛責太多,因為除了討好的那一面在他身上也還有非常寶貴的感情,為什么那些批評的人就沒有看到呢?不知?,F在又有了。不行如果說。性格有一定的自身因素,那么后天的經歷其實也會去改變人的性格。可是。風格不完全一樣。
她即使在很多次被別人傷害以后,還是去選擇相信別人,還保有一顆善良的赤子之心,這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沒有的,但是就是這樣的善良的好人得不到好報,才讓整個的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差,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去幫助他人。特別是他去幫助那個在外面迷路的小女孩的那一幕,真的讓人一瞬間都心里崩潰了。能多遇到一些善良的人,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切悲劇本來都可以不發(fā)生的。是哦,好呀。我的不可以多吃,會胖胖的,那低血糖的人連個漢堡都不讓我吃。我覺得你以前跟我生氣的理由都莫名其妙。
這本書讓人感慨而悲哀,愿世間多一些善良的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
讀書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可能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
生而為人,就不可避免的會被軀殼給局限,而讀書卻能讓人打破束縛,以一種超靈的形態(tài),感受那些不屬于自己人生的精彩。
誠然,看電視、看電影、寫作、演戲也都可以達到這種目的,但是愚笨如我,卻偏愛讀書。
言歸正傳,如本書書名所示,松子的一生是被人嫌棄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是可憐的一生,但我卻覺得也是不該被遺忘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壯闊的一生。
有人覺得松子之所以會被生活拋棄,是因為其性格軟弱,單純幼稚,極度缺愛,把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可命運偏偏又讓其遇到一個又一個未被神愛過的人,一致最后孤苦伶仃的一人慘死在出租屋內,全都因為她這種討好型人格的原因。
很久沒有這樣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感覺明明是過了一生,可實際只看了一個晚上而已。從書中出來的時候,好像靈魂又重了那么一點,雖然就那么一點,可壓得我一夜都沒睡好,耳邊老是想起“哐當”的聲音。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一
之前某人走的時候,我在想,人之一生活得這般辛苦且倉促,實在窩囊錐心了些。可縱觀松子一生,前端稍可,可后皆是歷劫,且無劫后余生,至歷劫致死。
田所,為什么你想非禮我,為什么你要把我趕出學校?
佐伯,為什么你不保護我?
徹也,為什么你不帶我走?
岡野,為什么你要玩弄我?
赤木,為什么你不直接對我求愛?
綾乃姐,為什么你不幸福?
小野寺,為什么你要背叛我?
島津,為什么你不等我?
阿惠,為什么你要放棄我?
阿洋,為什么你要丟下我離去?
爸媽,為什么你們不愛我?
紀夫,為什么你不原諒我?
久美,為什么你說死就死?
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們害的!
其中哪怕只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好的,松子的一生也不至于沒有光。只要還能呼吸,就是活著,就不會死,呵,為了證明自己活著,松子抓住際遇中可能的稻草,奮力向上,她不知道的是那些只是稻草而已。
神是愛。
神可以原諒一切,甚至惡貫滿盈的你。其實不過是放過自己而已。而,人之一生,若有什么要記住,若有什么要執(zhí)著,借著不放過別人的一點契機來讓自己感覺到真切活著又有何錯,何錯之有?所以,不,不要原諒,不要放下,只要還活著,該恨的還是得恨,該怨的也得怨。這樣,你至少會活下去,會因為要活下去不放棄自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二
書看到最后有點傷感。如果龍洋一在出獄后和松子在一起那可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吧。兩個相愛的人為了生活努力。
不覺得徹也,岡野,小野寺是愛她的。在我看來徹也更像是因為討厭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懦弱無能而自殺吧。岡野是嫉妒徹也所以才想把他的女朋友松子占為己有。小野寺只是想通過松子賺錢。
最無條件愛松子的只有龍洋一了吧。
但是結局卻很可悲。松子在龍洋一離開后,在電視上看到他殺了田所校長進監(jiān)獄后。松子自暴自棄的活著。孤獨地一個人活了十年。沒有朋友沒有愛人。最后在公園被一群人打死。出獄后的龍洋一知道松子被殺了。是多么的傷心,后悔。如果當初他承認是自己在旅館偷的錢,松子也不會被辭退。如果他當初沒有在刑滿結束后離開松子。一切都會不一樣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三
看到書評忽然又哭了,有很多書評寫的真的很好,也忽然發(fā)現自己之前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態(tài)度有些偏激。只能說心疼又憤怒吧,心疼松子的一生,憤怒她一步步作死把自己推向地獄還把原因放到別人身上。
開始覺得松子一直為了父親而耿耿于懷太過偏激(我家也有點重男輕女不過我還是在好好熱愛家人感謝朋友),她的討好型人格其實也有點像我自己吧,很多人說我性格很張揚,但是其實我會一直小心翼翼維護身邊的關系,害怕得罪人,其實有時候真的會很累。松子很純粹,像一個孩紙一樣天真,她無論被傷害多少次都能熱愛生活并且努力工作做到最好這一點很棒。
不過里面隨便的男女關系實在,只能說,愿所有人被世界善待。從葉藏到松子,忽然開始理解他們,當然,兩個人有很多地方仍然不敢茍同。葉藏一直覺得自己有罪我無法認同,而她的純粹與是非不分簡直到了極致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蠢。如果她能帶有鋒芒地活著會不會好一些。
看到有書友說看完人間失格要么抑郁要么治愈,我想說,那我應該是被治愈了吧,世界還很美好,生而為人已經很不容易了,生而為人我很感激,那,就好好熱愛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四
每個勇敢去愛的靈魂,都本該被世界溫柔對待。
這是一個渴望被愛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悲劇。作者用最美文字講述了一個最殘酷的現實。某天下午在東京大學生活的川尻笙,收到了30多年前失蹤的松子姑姑最近在東京被人殺害的消息,負責整理姑姑遺物的笙,在女友的話語下開始調查松子姑故的一生,從中學教師到風俗女郎,松子一生都在追尋名為愛之物,被家人驅趕,遭情人拋棄,被命運百般羞辱,卻始終對人心毫無戒備,對于愛她不懂的絕望只知道要勇敢的去追尋......
有人說松子的一生是完全的悲劇,但我看來松子的一生是比任何人都要絢麗的,面對命運的百般刁難,她仍然不放棄希望,去勇敢的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的我們如果真遭受如此磨難,恐怕早已自暴自棄,放棄生活下去的希望了。所以我無比的佩服松子,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精神。
雖然我敬佩松子的堅強,同時我也很痛恨松子對愛的過分依賴。松子把她的所有的希望都依托那虛無縹緲的愛情。無論是因事業(yè)不如意,對她拳打腳踢的落魄作家,為報復作家而欺騙松子感情的渣男,還是與她情投意合卻和別人結了婚的理發(fā)師,對利用她感情的那位以前的學生,她都選擇了原諒與隱忍,只因為他們是松子的愛情,真是悲哀。
畢淑敏曾說過:"我從不相信手上的紋路能給我?guī)硎裁矗抑幌嘈攀负掀鹑^的力量"。生而為人,我們應該不屈服于命運,多多為自己而活。我們身體,生命都是屬于自己的,不屬于其他人,我們最不應該想的就是為別人而活,過分依附于他人。如果松子還在,我一定會緊緊的抓住她瘦弱的肩膀,對她說:“生而為人,請多為自己而活?!?BR>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一
恰恰相反,
而是描寫的太到位,
令人情不自禁的開始憤怒起來,
在看到松子被她學校的校長設局,
企圖強暴她的時候,
真的是太令我痛苦了。
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來說,
作為當時還是初入職場的她來說,
這樣的遭遇和她以后的受到的。痛苦來說,
我覺得是最痛苦不過的。
因為這是犯罪,
不是她自己想要的。
在她認為她所在意的父親根本不愛她,
所以她根本也沒有想過要向父母求助,
當她遭遇到學校里一連串的打擊時,
唯有逃出那個小小的地方,
重新開始才能緩解壓在心頭的大山。
我覺得松子對自己是很自信的,
但是可能因為從小缺乏愛,
她對于別人反而沒有信心,
對男人的要求很低,
只要愛她就好,
其他都可以忍受,
哪怕遭受家暴,
等等。
真的是痛苦的一生,
聽說有電影,
但是看完書之后,
不想再看電影了,
不想再承受一次。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二
是否善良,是否愛的熱烈,我不予置評。我只想說,我看到了一個在懸崖邊掙扎的孤獨的靈魂,作繭自縛,把自己死死地圈在懸崖邊上,最終不可避免地墜落。理發(fā)店店長對她做過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她的手很巧,而且她本來就是個聰明的孩子,不過總是會在自己'四周筑墻',感覺她在拼命逞強?!彼米约旱挠^念在周圍筑了一道透明的玻璃墻,透過這玻璃,她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她在這被扭曲的世界里拼命地掙扎,掙扎,可是掙扎了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要掙脫的到到底是什么。束縛她的,是她“認為自己沒有被愛”的錯誤觀念,是她對“愛”的膚淺理解,是她對“被需要的感覺”的虛幻的追求。為此,她不惜把自己碾到塵埃里。
松子的一生可以寫成一部渣男年鑒,甚至可以說她的人生可以簡化成“遇到男人再被拋棄”的單曲循環(huán)。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無論是面對辱罵,家暴還是被逼去做妓女,她都能夠毫不動搖,一心一意對對方好。我最開始覺得她是一種討好型的人,一直在試圖取悅別人,這源于她幼年對與妹妹與父親之間關系的畸形認知。她誤以為父親更愛妹妹久美,于是一直在努力爭奪父親的愛,拼命學習想得到父親的認可,“我從小就拼命讀書,只要我在學校考取好成績,就可以博取父親的歡心,獲得父親的稱贊,贏得父親的認同,這是我最大的動力。因為我覺得,只有努力成為父親眼中理想的女兒,才能從久美身邊把父親搶回來”;甚至最后被學校辭退她想的是“辭去教職根本無所謂,但我無法忍受讓父親知道這件事”。
可是當故事發(fā)展到后來,當她最在乎的父親已經不再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仍在討好么?可她需要討好誰呢?似乎她低聲下氣地都是那些男人們,而對其他不相干的人,她并沒有表現得多么卑微。也許曾經她確實是在討好父親的,可是當偷錢事件爆發(fā),隨后離家,她的討好心理畸變到了另一個階段。對父親的討好讓她喪失對自己正確的認知,喪失了自我驅動的能力,她逐漸形成一種強烈地“被需要”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來自外界的驅動,她把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拱手相讓。
我發(fā)現,她所“愛”的男人無一例外地都是依賴型的人。例如能力匹配不上自己野心,面對困難精神上極度無能的徹也和龍洋一;還有經濟上無能只能靠松子出賣肉體賺錢的小野寺;又或者擁有變態(tài)攀比欲的岡野。相比之下,島津賢治算是比較正常的人了,他只是因喪偶而孤獨。這些男人們對松子的依賴強烈地滿足了松子內心深處被需要的渴望。在她的心里,她的價值只有通過這些男人的依賴才能體現出來。然而面對真正出于欣賞的內斂的愛,例如赤木,松子則不會有所回應,因為她感受不到那種強烈的“被需要”的興奮。我最開始以為松子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的,可是后來我覺得不是。她當妓女的時候并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她,坐牢出來也并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的眼光自始至終追隨著那些聲稱愛她的男人們,她在乎自己有沒有把自己的價值壓榨干凈然后雙手捧那些人。即便是在牢里學習理發(fā),都只是想向島津賢治證明些什么,這種信念強大到近十年如一日,刻進骨髓,以致于松子后期感嘆不知道自己堅持做理發(fā)是為了什么。她以一種近乎飛蛾撲火的態(tài)度生活,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被愛被需要的執(zhí)念。我不禁懷疑,她真的是“愛”這些人么?她愛的可能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記得有一個情節(jié),澤村惠勸說松子不要為了龍洋一放棄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為什么要跟龍洋一一起‘下地獄’”。松子卻說“他答應過我,要永遠和我在一起。他說他愛我的。我還需要猶豫嗎?即使被殺也可以,我相信他,我要跟著他。我已經沒有除此之外的生存之道了。”一份足夠謀生的手藝不是她的生存之道,一個真心相勸的朋友不是她的生存之道,她的生存之道是跟著一個時不時家暴的人過著東躲西藏刀頭舔血的日子。這不是因為她有多么愛龍洋一,也不是她多么高尚可以置生死于度外,而是一旦離開龍洋一,一旦沒有一個軟弱的男人填滿她渴望“被需要”的心,她就失去了寄托,這才是她的地獄。正如小說的最后,當龍洋一最終離松子而去,當松子最終心灰意冷,決定不再讓男人進入自己生活的時候,松子也徹底地失去了生活。
有一點我一直很困惑,既然是渴望“被需要”,那為什么一定是男人?也可以需要朋友呀?也許是因為“友情”說到底還是更加獨立一些,雙方無法做到像“愛情”那樣深入對方的生活,無論心理還是生理。這可能也是為什么當阿惠展現出面對生活頑強拼搏的驚人斗志時,松子萌生的念頭是“我沒有辦法再跟阿惠做朋友了”。
松子唯一一次反抗男人是殺死小野寺?;蛟S是綾乃的死給了她一瞬間的頓悟和勇氣,然而只是一瞬間而已。過后,松子還是曾經那個松子。
“很漂亮。不光是男生,就連女生也都很喜歡她。有一個女生剛好住在松子家附近,每天一起到學校。她還為此向其他同學炫耀呢?!?BR> “我曾經喜歡老師,好喜歡,喜歡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當時松子那莊嚴的美讓人覺得不像屬于這個世界上的。
“你不要露出這么可怕的表情,當我知道像你這么高高在上的女人,結果和我們一樣會偷雞摸狗,真的松了一口氣。”
別人的眼中,她是被暗戀的對象,是高高在上的女人,擁有這個世俗世界無法遮蔽的莊嚴的美;無論是做收銀員,做妓女,還是做理發(fā)師,她都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一個。墻外的世界燦爛無比,可松子至死都把自己鎖在被扭曲的墻里,掙扎然后死亡。她或許從來也不曾知道,自己有多美;她或許從來也不曾知道自己曾經堅信的“玫瑰色的未來”其實一直都在,與她只有一墻之隔,她需要做的只是努努力打破這堵觀念里的無形的墻。
小說是以自述和他述的方式交替進行的。這是我最感慨作者驚才絕艷的地方。真實的世界和松子眼中的世界從最開始的巨大反差到最后的逐漸趨同,讓我看到一個人的觀念可以多大程度地扭曲一個人的人生。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證預言,意思是我們總會在不經意之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一開始我覺得莫不是玄幻?要不就是扯淡?仔細想想,人的觀念會或多或少左右行為,而這行為最終會影響現實。你腦海中的觀念最終都會通過行為投射到這真實的世界里。松子美麗,優(yōu)秀,做事有韌性,但這些都擋不住在這病態(tài)無自我的觀念的驅使下,走向自我毀滅。當她下意識地將自己擺在了卑微的位置上,認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種“被需要”的病態(tài)心理的時候,什么努力,積極,向上都是虛幻,她的“生存之道”變成了跟一群巨嬰廝守,于是這個世界就真的讓她變得卑微了,最后被一群不良少年打死在塵土里。她從一個受人喜愛的松子逐漸變成被嫌棄的松子,墻外的玫瑰色也逐漸變成了灰色。當偶爾被人提起曾經玫瑰色的人生,也只有一句無足輕重的感慨“是哦,惹人厭的松子這么受歡迎嗎?”。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終將成為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認知,細思恐極。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三
看到很多人在書評中寫上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可我卻并不覺得松子不想作為人而繼續(xù)活下去,反而在度過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悲慘的一生時,她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重燃起對生活的新希望。她是有著難以彌補的性格缺陷,但她也是無比堅強的。
松子大概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最好詮釋,我在覺得她自作自受的同時,又沒辦法地覺得她可憐可敬。漂亮,智商高,學習能力強,毫無疑問這種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會作為絕對的閃光點而存在。但只有她看不起自己,無法賦予自己足夠的安全感,一直把自己生活下去的意義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被人贊賞、肯定、需要和愛。一旦有人給予了她想要的感覺,她就甘愿如飛蛾撲火般付出一切,自尊、肉體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一旦失去了她認為的依靠后,她就會立馬墜入無止境的墮落深淵。但與很多絕望的人不同的是,她終究還是會靠自己站起來。
松子太缺愛以致太需要愛,所以她犯的最大的錯大概就是,任何人和事都愛的太滿,巴不得把整個心都掏空,以依附的姿態(tài)繼續(xù)人生,卻始終忘記了愛自己多一點。
她的不幸不是來自于無法對抗的命運,而是由于一次次錯誤的選擇。失去自我,或者說一直執(zhí)拗地過度自我,都會讓人生墜入地獄吧??墒撬勺诱f,只要有人永遠愛我,就算是地獄,我也會去。她太孤獨了,或許離開這令她失望的人世間,她才能永遠被愛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四
想來想去,其實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這個世界也充滿著矛盾。渴望愛又得不到愛,拼命付出卻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追求的,即使得到了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喜歡的。人生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這就是人生,一個不完美的人生,但是我們還是要追尋人世間的美好。
松子一生是可悲的,為了得到父親的愛,拼命扮鬼臉兒逗父親笑,拼命學習取得令家人高興的成績,努力按照家人的要求做事。為了男友不惜犧牲一切,卻又被各種拋棄。愛上了只為發(fā)泄性欲,不務實的作家。愛上了以前背叛過自己,現在混社會的學生。
他為這些男人(父親,男友,學生)犧牲了太多,然而他又是那么的不幸,沒有一個得到了善果。這些不幸都是因為那些“無情”的男人或者是這個殘酷的世界嗎?不都是。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原因在里面,也有家庭的因素在里面。種種童年的故事、情緒,心理,在某種程度上也奠定了她之后的悲劇。
我想我們有必要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童年的心理,真正去學習下弗洛伊德關于家庭,愛,性方面的知識,如何才能避免像松子一樣?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愛和幸福?如何讓自己的付出,盡量不被辜負?這也是在看過這個電影深思和啟發(fā)。
下面呢,從我個人角度分析一下這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一個人的種種遭遇一定是是他的性格行為和環(huán)境的產物。
先說說人物的性格。她本人是一個樂觀向上,追求美好,熱愛世界的人,但因為小時候父親的偏愛,讓他有一種討好型的人格,讓他有一種為得到他人的愛而喪失自我的能力。用盡心機讓對方高興、希望能讓一切麻煩消失,更希望人們能主動將麻煩跳過,換取快樂的人生。她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所作所為。
因為依附心理造就了她遇事不經大腦的思考。
因為討好型的人格,使她毫無保留的愛每一個人。
因為盲目的生存,她會活下去,但一生卻過得比較悲慘。
我們渴望世間所有的美好,然而時間教曉我們的,是遺憾與困惑將會陪伴我們的一生,他人身上美好的機遇,星光閃耀的明星我們也許永遠不會遇到,這就是人生。
生而為人,我很慚愧。
生而為人,已屬不易。
關于松子的愛情: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日本作家太宰治作品中的一些影子,但這畢竟是一部藝術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到自己一部分的影子,但又不全是。他的悲劇很難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會是凡夫俗子。求學工作,成家立業(yè),養(yǎng)兒育女。我們有家人,有工作,也終會有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不要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迷失了自己。不要只做一個討好性一味付出的人。懂一點心理學,認知理性,自我思考,我們依然可以過好這一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五
引以為戒,把握當下,愛自己。先看的電影。而后才繼續(xù)看的小說。從3號開始看到今天已經三周了。
當我看完電影后發(fā)現她一定是自作自受,作到死。都是自己的選擇導致了自己的結果。最大的感觸是勸誡:要及時愛自己。不要過于追逐他人的愛。及時止損。
小說中則更明確的描述了川尻松子經歷的始末。每次她的選擇,都是讓她進一步走向深淵。徹也,小野寺,崗野,龍洋一,父親。一生都在追逐愛,即使這種愛將她送向地獄也要追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畸形的情感呢?自己的世界里覺得是在二三十歲還可以接受這樣的瘋狂的追逐,等到四十歲已經不會再這樣沖動??赡苡行┤艘惠呑佣荚谧分饜矍椋行┤艘惠呑邮厣硪膊挥X得寂寞。
島津對待松子應該是一個正常人的處理方式吧。剛和松子接觸時,以為她是一個想要自殺的落魄女性,并且也很好看,所以覺得可以與之共度一生。應該是沒有想到是一個殺人犯吧。選擇無可厚非吧。
龍洋一出獄之后,竟然找了當時想要強暴松子的田所校長并將其殺害。但是真正讓讓松子生活陷入困境的不是龍洋一嗎?為什么將主要原因要推就到他人身上。松子已經等了四年,一出獄即殺人,況且那個時候他已經三十一歲,還會那么沖動嗎?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肯定也還有這樣的人,畢竟四十多歲殺人的人,還比比皆是。
紀夫太冷漠了,畢竟是親人。對松子的心理描述不太多。只把當時的情形描述了出來,對于松子對父親,對久美,都沒有表現出來,只是用一兩句話讓時間跨過十年。
引以為戒,一輩子都在愛,都愛而不得。哪怕愛對一個人都不至于這么結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六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再度與松子相遇,是在昨日。沒有睡意的午后,再次在電影里走近了松子的一生。
也曾是個活潑搞怪的少女,父親卻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體弱多病的妹妹。為了博得關注并撫平父親內心的憂愁,松子多年來總是會以鬼臉的方式逗父親開心。長大后的松子成了一位溫柔善良的班主任,為了平息一次學生偷竊事件,她又下意識地把責任攬下來,結果愈發(fā)錯得離譜,導致被開除。
前半生都在為使父親滿意而活的松子,此時已完全失去了面對父親的勇氣。她不知所措地回家收拾東西,一心只想逃避。逃離家庭的松子完全脫離了之前循規(guī)蹈矩的人生軌道,做過不那么光彩的營生,愛過幾個不該愛的人,唯一不變的就是她始終把自己看得很卑微,以犧牲自己的代價,毫無底線地去滿足身邊人的需求。
松子的悲劇,根源是她的“討好型”人格?!坝懞眯腿烁瘛本褪且晃兜厝ビ虾陀懞脛e人,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松子的一生,都在努力討好身邊的人,父親、領導、愛人,卻忘了好好愛自己。
當然,她的一生,也曾有過被愛的時刻。自殺未遂,偶遇敦厚的理發(fā)師,那一個月的相處,是松子熬過八年牢獄生活的底氣??墒?,命運并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女人。出獄那天,她滿心歡喜,期待著與理發(fā)師的重逢,說出那句“我回來了”。然而,早已物是人非?!拔一貋砹恕?,這一句在想象中演練了無數遍的話,只能說給自己聽。
徹底壓垮松子的是她人生中最后一個愛人——龍洋一,也就是當年偷竊事件中的當事人。龍洋一深愛松子,不想再連累愛人,把苦苦等候總算盼來曙光的松子狠狠推開,同時徹底把松子推向了自甘墮落的深淵。愛而不得,松子已完全失去了好好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活得如一具行尸走肉,盡管還有舊時好友愿意幫扶,也無法把她拉出自我沉淪的封閉世界。
“討好型”人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我曾經就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寧愿委屈自己也要滿足他人的要求,歸根結底終究是太過在意外在的評價。無人訴說時,自行消化那些充滿卑微與不甘的壞情緒;有了親密愛人后,會把積壓已久的抱怨與不滿通通發(fā)泄。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能包容我的負面情緒且能引導我正確處理事情的愛人。一度不會拒絕的我,如今也能得體地拒絕某些不合理的要求;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得愈發(fā)從容;最重要的是,不再患得患失,有恃無恐的被愛就是最大的底氣。
“討好型”人格的成因,一方面來自于文化背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孝順”,“順即“順從”,主張“聽話是美德”;美國弗洛姆也描述過一種“接受取向”的性格類型,“他們感到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另一方面,與原生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息息相關。正如松子的父親,把自己的全部關愛都給了多病的小女兒,而對大女兒松子視而不見。此外,若是孩子違背父母的意愿或表達不同的觀點,往往被冠以“不聽話”的“罪名”。一味強調順從、聽話,大概就是“討好型”人格的成因所在。
在我從教的第一年,遇到過一個令我匪夷所思的男孩。每個課間,他都會義務跑腿,幫班里幾個大個子男生買水買食物。那幾個大個男生放學之后的衛(wèi)生值日工作,也基本是這個男孩承包。當我得知這個情況后,第一時間制止了大個男生們的不當行為,在我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恃強凌弱。
可是,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在我處理后的第二天,這個在我眼中被欺負的男孩主動找到我,向我請求不要再管他的事,他幫那幾個男生買東西、打掃都是他自愿的。本是出于一番好心的我一頭霧水,還有這種樂意替別人跑腿、干活并樂在其中的孩子。轉念一想,我又何嘗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呢?在別人的世界里,委屈著自己,只為努力刷點存在感。
長期處于“討好型”人格影響下,獨立性和能動性都會逐漸削弱,最終失去自我,依托別人才能找到生存的價值。因而,盼了多年終于出獄的龍一洋,那一決絕的推就把松子推向了絕望。松子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是人生的必然。
若你患得患失,請堅信,生而為人,值得被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七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感縈繞在心頭,時常感嘆松子竟然倉皇而又悲涼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從小機靈聰明,成績優(yōu)異的松子,因父愛被生病的妹妹奪走,一生缺愛而盲目愛,重復經歷一波三折的坎坷生活,松子人生軌跡的悲劇結局,或許早已經注定。
聽從父親意愿考上師范學校而在中學當老師的松子,因為長相漂亮,擁有百靈鳥一樣的嗓音,在唱歌的時候散發(fā)出的迷人光彩,連學生看了都會覺得心動不已。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她會和學校里中意的老師戀愛結婚,擁有幸福安穩(wěn)的人生,可是一切的美好想象卻被一個學生所打破,也可以說因為她錯誤的處理方式而開啟了她從此以后的迷失人生。
因為被學校辭退羞愧,憤而離家出走的她,以為脫離了家庭就能逃避自己所犯的愚蠢的錯誤。沒有得到過父愛的松子,或許一個男人一丁點兒的溫暖就足以溫暖她整個世界,所以她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回報維持那份溫暖。先是與一位作家同居,企圖從作家那里得到想要的愛與呵護,作家是很愛她,可是也會在醉酒之后對她施加暴力,在一次的愛恨糾纏之后,作家自殺了,她又成了孤單的那只鳥兒,無處可棲。
視愛情如食糧的她,很快的在所謂愛情里迷失自我,當了別人的小三,還曾天真的挑釁別人的老婆,結果可想而知,那個男人并是真的不愛她,只是想占有作家的女人,松子再一次在男人面前栽了跟頭,只是卻還要在原地摔倒才罷休。
她是相信愛情的,可是在現實面前,人性是自私的,所以在她和所謂情人兼合伙人撕破臉之后,松子殺了他,這一次把她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想要自殺,卻因過分追求儀式感,而中途放棄。
在看到一個男人對她的主動搭訕與關懷,松子以為又遇到了愛情,這次她想和這個男人生活一輩子,可是法網恢恢,殺人總是要進牢獄。警察找到了她,松子必須服刑,當別的犯人都懷著滿腔的希望在生活,而松子卻像行尸走肉般,每天重復使用著自己的身體,在她的意識里,好像沒有可以為之活下去的理由。為了安慰自己活下去,只好把那個曾經一起生活了兩個月的男人當作生命延續(xù)的寄托,為了那個男人,在監(jiān)獄中自律學習,把做一名美發(fā)師當做未來人生的目標,從而度過一個又一個難捱的日夜。
然而,當她刑滿出獄的時候,松子卻看到那個男人已經和別的女人結婚生子,她再次覺得自己是個被拋棄的人。即使去美容店當美發(fā)師,也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讓早已把她忘到腦后的男人,看到自己的努力,連努力工作的初衷都已經偏離了方向,可想而知,松子接下來的人生,一定不會平凡順遂。
松子總是很輕易的愛上一個人,因為從小愛的缺失,讓她很容易放大男人的一絲絲善意,進而沉浸其中,把那一點點愛與善意當作活下去的希望,曾經的學生龍洋一的告白,讓她再次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便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新的看似充滿幸福的生活當中。殊不知,這又是一個走向絕望處境的深淵。
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好像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脆弱,激發(fā)出自己藏在身體里的母性。然后,為了心中的愛,她就可以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充滿戰(zhàn)無不勝的勇氣,還真是神奇。連松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為這個人的出現,自己的整個世界都變得色彩明快起來。
不管是多徹骨的疼痛,好像輕易就可以諒解別人,最后心心念念的,只剩下美好,哪怕那些美好,更多的是自以為是,自欺欺人。這樣的人,都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那么簡單了。
總是說好的愛情會讓人更加優(yōu)秀,壞的愛情則會讓人愈加墮落,松子和龍洋一的愛情從一開始便注定不是一段良緣,龍洋一也不是所謂的良人。在遇到龍洋一之前的那段時間,松子是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美發(fā)師,當內心極度缺愛的的松子墜入愛河時,人生的方向再一次偏離。
龍洋一因犯事被人追殺,而后進監(jiān)獄保命,在獄中他發(fā)誓不再見松子,即使松子在苦苦等候著他。出獄之后的龍洋一,抑郁低迷,性情暴躁,在街頭把人打死,而再次進監(jiān)獄,而此時的松子,感受撕心裂肺的痛心和失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消失了,她活下去的希望也漸漸熄滅,從此開始自暴自棄,放棄自己剩下的本該還是很美好的人生。
抑郁與神經是對她十年如一日生活的最好形容,不化妝不工作不出門,每天孤獨的等死,最后真的死了,但卻是悲哀的死去。
其實反觀松子的人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除了情感之外,在工作上都能做到比別人優(yōu)秀,在當老師的那段時間里,長相漂亮,學生緣好,即使被學校開除離家出走之后,在超市做收銀員,在風俗店做土耳其浴女郎,在美容店做美發(fā)師,她都是其佼佼者,這樣的松子原本可以幸福安穩(wěn),自由自在的活著。
但原生家庭里親情的缺失,直接扭曲了她朝著健康快樂成長的方向,一次次錯誤男人的選擇,一次次缺乏情商的抉擇,讓她在此后的人生中,越來越偏離軌道,貧瘠之地再也無法開出艷麗的花朵。
其實在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一生戀愛不斷,卻始終無法尋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或許也和松子一樣,因為原生家庭親情的缺失,而不斷在男人身上尋找寄托,對方散發(fā)一點溫暖的光便覺得人生只要有他就光亮了起來,殊不知那短暫的善意和溫暖只是曇花一現。
長久的愛情不是簡單的付出和索取,幸福是靠自己去贏得,只有越來越美好的人,才能生活得越來越美好,愛情不能當做主食,只是飯后甜品而已。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八
近期央視熱播的《朗讀者》節(jié)目,令我印象頗深,。主持人董卿曾經說過:“你在任何時候讀過的書,都會在某時一刻給予你回報?!痹谥車说膸酉?,我翻開了日本作家山田宗樹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開始了一場神奇的精神旅行。
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這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松子的一生都在追求愛與被愛,愛使她積極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難題,也使她在遭遇每一次傷害時,有勇氣面對新的生活,。愛也使她變得懦弱,從小時候開始渴望被愛,到長大后主動去追求愛,在這個過程中,可是愛卻讓她變得自負軟弱,。在遭受家暴時,因為太害怕失去愛,而選擇默默承受這種沒有底線的毆打。經歷了第一任男朋友徹也的自殺,第二任岡野的欺騙,第三任小野寺的背叛,第四任龍洋一的拋棄后,松子徹底自暴自棄了,最后被一群在公園玩耍的少男少女殺死。
我們在嫌棄松子的自負,不懂得反省的同時,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從小到大成績優(yōu)異、外貌出眾的松子到底為什么變成今天這樣了呢?一切都在源頭,源頭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總是會有許多問題。松子從小就希望能博得父親的認同,被父親認可??墒潜M管她積極上進,努力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最后考上了國立的大學,甚至聽從父親的意見放棄了理科,選擇文科,畢業(yè)后到距離家不遠的地方教書,。盡管如此,父親還是依舊只疼愛久病在床的久美,對松子總是很冷漠、不茍言笑。也許就是這種從小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松子一輩子的“”人格,對待任何事情總是喜歡犧牲自我,息事寧人,不懂得理性對待不同的人和事,造成了悲劇的人生。
有人說,松子的悲劇人生都源于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可是到了文末,松子回家時發(fā)現了父親的日記,在松子離家出走的那天起,父親每一頁日記的最后面都寫著:松子,沒有回家。也許父親在心底是愛松子的,松子是她的驕傲,??筛赣H更憐惜長年臥病在床的久美,久美顯得更加可憐,可松子卻渾然不知,。對于久美,松子認為她搶走了父親的愛,對久美惡語相言,??稍诿恳淮位丶液笤俅坞x開時,久美都會苦苦哀求姐姐不要走。其實,在久美心里,姐姐就是她最珍惜的人。松子有那么多人愛,但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有自己看不到的盲點,松子也一樣,總是忽略了周邊很多潛在的事物。
松子的悲劇人生,一部分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成長,另一部分也是怪罪于自己的懦弱自負。一個只想著把所有的愛都交給自己的另一半,把終身托付給自己的男人,而忘了留一部分愛給自己、給朋友的人,恐怕很難得到真正的愛。
我想,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在松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點執(zhí)著,一點自負,一些怯懦,一些卑微。但不論怎樣,松子只是一種可能,我們慶幸地看到了作者筆下的松子,我們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即使童年和她有相同的遭遇也可以從容地面對,避免這種悲劇的人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九
讀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本書以后,我甚至有些感覺到那些去指責他的人都是在吹毛求疵,都是一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不知道要怎么樣去感同身受,不知道怎么樣去關心別人的人,因為我認為那樣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熱愛生活又善良又熱情的人,根本就不應該不斷接受這樣的指責。即使是他犯下了過錯,即使是。他也有很沖動的一面,但是那些也并不是人們那樣指責他的原因。到頭來他也不過就是一個有一點軟弱,但是我非??释麗矍榈呐?。
我深深同情她的遭遇。我知道有很多人去批評這個故事的主角是討好型人格,的確討好性人格的特點就是用盡方式去討別人開心,但是卻忘記了愛自己,這也不是一種很健康的心理模式,可是在面對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又不值得又不能去苛責太多,因為除了討好的那一面在他身上也還有非常寶貴的感情,為什么那些批評的人就沒有看到呢?不知?,F在又有了。不行如果說。性格有一定的自身因素,那么后天的經歷其實也會去改變人的性格。可是。風格不完全一樣。
她即使在很多次被別人傷害以后,還是去選擇相信別人,還保有一顆善良的赤子之心,這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沒有的,但是就是這樣的善良的好人得不到好報,才讓整個的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差,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去幫助他人。特別是他去幫助那個在外面迷路的小女孩的那一幕,真的讓人一瞬間都心里崩潰了。能多遇到一些善良的人,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切悲劇本來都可以不發(fā)生的。是哦,好呀。我的不可以多吃,會胖胖的,那低血糖的人連個漢堡都不讓我吃。我覺得你以前跟我生氣的理由都莫名其妙。
這本書讓人感慨而悲哀,愿世間多一些善良的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
讀書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可能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
生而為人,就不可避免的會被軀殼給局限,而讀書卻能讓人打破束縛,以一種超靈的形態(tài),感受那些不屬于自己人生的精彩。
誠然,看電視、看電影、寫作、演戲也都可以達到這種目的,但是愚笨如我,卻偏愛讀書。
言歸正傳,如本書書名所示,松子的一生是被人嫌棄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是可憐的一生,但我卻覺得也是不該被遺忘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壯闊的一生。
有人覺得松子之所以會被生活拋棄,是因為其性格軟弱,單純幼稚,極度缺愛,把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可命運偏偏又讓其遇到一個又一個未被神愛過的人,一致最后孤苦伶仃的一人慘死在出租屋內,全都因為她這種討好型人格的原因。
很久沒有這樣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感覺明明是過了一生,可實際只看了一個晚上而已。從書中出來的時候,好像靈魂又重了那么一點,雖然就那么一點,可壓得我一夜都沒睡好,耳邊老是想起“哐當”的聲音。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一
之前某人走的時候,我在想,人之一生活得這般辛苦且倉促,實在窩囊錐心了些。可縱觀松子一生,前端稍可,可后皆是歷劫,且無劫后余生,至歷劫致死。
田所,為什么你想非禮我,為什么你要把我趕出學校?
佐伯,為什么你不保護我?
徹也,為什么你不帶我走?
岡野,為什么你要玩弄我?
赤木,為什么你不直接對我求愛?
綾乃姐,為什么你不幸福?
小野寺,為什么你要背叛我?
島津,為什么你不等我?
阿惠,為什么你要放棄我?
阿洋,為什么你要丟下我離去?
爸媽,為什么你們不愛我?
紀夫,為什么你不原諒我?
久美,為什么你說死就死?
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們害的!
其中哪怕只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好的,松子的一生也不至于沒有光。只要還能呼吸,就是活著,就不會死,呵,為了證明自己活著,松子抓住際遇中可能的稻草,奮力向上,她不知道的是那些只是稻草而已。
神是愛。
神可以原諒一切,甚至惡貫滿盈的你。其實不過是放過自己而已。而,人之一生,若有什么要記住,若有什么要執(zhí)著,借著不放過別人的一點契機來讓自己感覺到真切活著又有何錯,何錯之有?所以,不,不要原諒,不要放下,只要還活著,該恨的還是得恨,該怨的也得怨。這樣,你至少會活下去,會因為要活下去不放棄自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二
書看到最后有點傷感。如果龍洋一在出獄后和松子在一起那可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吧。兩個相愛的人為了生活努力。
不覺得徹也,岡野,小野寺是愛她的。在我看來徹也更像是因為討厭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懦弱無能而自殺吧。岡野是嫉妒徹也所以才想把他的女朋友松子占為己有。小野寺只是想通過松子賺錢。
最無條件愛松子的只有龍洋一了吧。
但是結局卻很可悲。松子在龍洋一離開后,在電視上看到他殺了田所校長進監(jiān)獄后。松子自暴自棄的活著。孤獨地一個人活了十年。沒有朋友沒有愛人。最后在公園被一群人打死。出獄后的龍洋一知道松子被殺了。是多么的傷心,后悔。如果當初他承認是自己在旅館偷的錢,松子也不會被辭退。如果他當初沒有在刑滿結束后離開松子。一切都會不一樣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三
看到書評忽然又哭了,有很多書評寫的真的很好,也忽然發(fā)現自己之前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態(tài)度有些偏激。只能說心疼又憤怒吧,心疼松子的一生,憤怒她一步步作死把自己推向地獄還把原因放到別人身上。
開始覺得松子一直為了父親而耿耿于懷太過偏激(我家也有點重男輕女不過我還是在好好熱愛家人感謝朋友),她的討好型人格其實也有點像我自己吧,很多人說我性格很張揚,但是其實我會一直小心翼翼維護身邊的關系,害怕得罪人,其實有時候真的會很累。松子很純粹,像一個孩紙一樣天真,她無論被傷害多少次都能熱愛生活并且努力工作做到最好這一點很棒。
不過里面隨便的男女關系實在,只能說,愿所有人被世界善待。從葉藏到松子,忽然開始理解他們,當然,兩個人有很多地方仍然不敢茍同。葉藏一直覺得自己有罪我無法認同,而她的純粹與是非不分簡直到了極致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蠢。如果她能帶有鋒芒地活著會不會好一些。
看到有書友說看完人間失格要么抑郁要么治愈,我想說,那我應該是被治愈了吧,世界還很美好,生而為人已經很不容易了,生而為人我很感激,那,就好好熱愛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讀后感篇十四
每個勇敢去愛的靈魂,都本該被世界溫柔對待。
這是一個渴望被愛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悲劇。作者用最美文字講述了一個最殘酷的現實。某天下午在東京大學生活的川尻笙,收到了30多年前失蹤的松子姑姑最近在東京被人殺害的消息,負責整理姑姑遺物的笙,在女友的話語下開始調查松子姑故的一生,從中學教師到風俗女郎,松子一生都在追尋名為愛之物,被家人驅趕,遭情人拋棄,被命運百般羞辱,卻始終對人心毫無戒備,對于愛她不懂的絕望只知道要勇敢的去追尋......
有人說松子的一生是完全的悲劇,但我看來松子的一生是比任何人都要絢麗的,面對命運的百般刁難,她仍然不放棄希望,去勇敢的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的我們如果真遭受如此磨難,恐怕早已自暴自棄,放棄生活下去的希望了。所以我無比的佩服松子,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精神。
雖然我敬佩松子的堅強,同時我也很痛恨松子對愛的過分依賴。松子把她的所有的希望都依托那虛無縹緲的愛情。無論是因事業(yè)不如意,對她拳打腳踢的落魄作家,為報復作家而欺騙松子感情的渣男,還是與她情投意合卻和別人結了婚的理發(fā)師,對利用她感情的那位以前的學生,她都選擇了原諒與隱忍,只因為他們是松子的愛情,真是悲哀。
畢淑敏曾說過:"我從不相信手上的紋路能給我?guī)硎裁矗抑幌嘈攀负掀鹑^的力量"。生而為人,我們應該不屈服于命運,多多為自己而活。我們身體,生命都是屬于自己的,不屬于其他人,我們最不應該想的就是為別人而活,過分依附于他人。如果松子還在,我一定會緊緊的抓住她瘦弱的肩膀,對她說:“生而為人,請多為自己而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