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專業(yè)18篇)

字號:

    總結(jié)是沉淀思考,提升自我,開啟新征程的必經(jīng)之路。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適合我們的寫作工具,如電腦、筆和紙等。下面是一些總結(jié)的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一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小小的船》梁莊九年制學校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
    3.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4.詞、語、句——學習“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6.口語交際——“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7.學法和習慣——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培養(yǎng)自檢,互檢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難點: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方法手段:講授、談話、演示、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等。
    教具準備:幻燈片,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時候,人們就想飛到月亮上去,我國民間就有一個神話故事叫,說的是人間有一個叫嫦娥的姑娘聽說月亮上很美,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飛到了月亮上。當然這只是個神話?,F(xiàn)在我們?nèi)祟惒坏呀?jīng)登上了月球,而且還能乘宇宙飛船再回到地球上來呢!
    [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見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了 ?
    [說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指導看圖
    1.示圖: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機貼詞卡在圖的相應位置: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原來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丁丁嗎?
    [說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發(fā)。]
    三、讀文
    1.板題,理解課題的寓意。
    2.反復練習,讀熟課文:
    (1)自己練讀,畫出不會讀的字。(2)教師帶讀,學生留意自己不會讀的字。
    (3)學生再讀課文,若還有不會讀的字問一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4)指名讀文,眾生評議。(5)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后標出停頓。(6)齊讀課文。
    四、認字
    1.示詞組卡,全班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板疊詞卡,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示“彎彎的月兒”,比較“彎的月兒”彎?還是“彎彎的月兒”彎?教師范讀,生練讀,同法練讀“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的空間,在發(fā)現(xiàn)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3.感情朗讀課文:
    丁丁說小朋友讀的真好,把月兒讀得彎彎的,把船兒讀得小小的,把星星讀得閃閃的,把天讀得藍藍的,他還想聽小朋友讀一次課文,你們愿意嗎?一邊讀一邊想象可愛的星星、月亮、天空。
    [說明:充滿童趣和美感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現(xiàn)欲,以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
    五、認單字
    1.示貼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誰來了?
    2.“誰來當當小老師?”會讀哪些字就拿下字寶寶,領(lǐng)大家讀一次。
    組詞重點:里、月多音字:只
    3. 小組合作識記一類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識字:月數(shù)筆畫:在、見
    編兒歌:只、尖猜謎語:月
    [說明:溝通課堂內(nèi)外,努力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5.同座互檢生字掌握情況。
    [說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6.游戲:猜猜他是誰?
    [說明:游戲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組合進行拼句游戲:摘果子,做拼盤。
    [說明: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進行變句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做動作。
    2.配樂朗誦,練習背誦。
    3.丁丁說彎彎的月兒像小船,你覺得月亮還像什么?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4.大家想象丁丁那樣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嗎?閉眼,聽音樂,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說明:教學的結(jié)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jié)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七、寫字
    1.觀察書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
    [說明:由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突破難點。]
    2.多媒體演示“里”,“在”的筆順,生書空。
    3.余下的字,指名說筆順,多媒體演示,一生領(lǐng)書空。
    4.觀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5.指名二人在燈片上寫字,眾生觀察,對比,評議。
    6.學生練寫生字。
    [說明:基本書寫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
    7.口語交際訓練: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聽課老師評點所寫的字。
    [說明:充分利用具體真實的交際情境,提高學生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八、課外作業(yè)
    觀察月亮的形狀,看看月亮變成什么形狀的時候,丁丁就該結(jié)束他的旅行回來了。
    [說明:教學的結(jié)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jié)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教學改進
    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fā),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設計富于童趣,安排音樂欣賞及水果拼盤游戲。課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自己練讀課文,當小老師認單字,自主識字寫字,互檢認字情況,自由組合做拼句游戲等多項生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活動。同時教師彈性地處理教材,如將“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等容有機地安排在本課的教學中。
    本課例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設計了欣賞音樂,做律動等活動,與藝術(shù)課交叉滲透整合,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本課例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定位在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對星星、月亮、天空,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教學中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自然情境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還學生以情,還語文教學以情。
    本課例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方面,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運用,如拼句的練習,各種方式的閱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體驗等,還注重訓練基本技能,如讀的具體指導,引導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及寫姿指導。在此基礎(chǔ)上,再注重對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如想象月亮的形狀,問在夜空還看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課例對雙基落實與能力培養(yǎng)的度還未把握得體,如能充分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效果會更好一些。
    2012年7月4日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二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jié)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jié)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jié)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jié)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jié)構(gòu),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絕、釣”兩個字讓學生自己說說應注意的問題。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
    2.合理想象,體會貧苦人民的生活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具準備:朗讀帶、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先一起來欣賞一幅畫,誰能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學生各抒已見)剛才大家都不說得不錯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唐低詩人劉長卿是怎么說的(播放古詩朗誦帶)大家認為他說得好不好(好)那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他寫的這首(出示小黑板)。
    2、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是現(xiàn)在的河北河間人,劉長卿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詩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這首詩是劉長卿被人們傳送的名作。
    4.學習生字:這一課當中總共有6個生字,誰來說一說你要怎樣記住他們,分別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筆要寫成長點;芙:讀fu第三聲不讀fu第二聲;蓉的音與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寫成目;貧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邊是犬表示狗叫一點不要忘記寫)大家都說得好,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現(xiàn)在請你們把這首古詩多讀幾遍。(學生自讀古詩)。
    5.自學古詩,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
    相信大家讀了古詩后對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請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給同學們說說,現(xiàn)在前后桌四個人一組,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寫出每一句詩的意思。最后選一位代表起來回答。
    6。匯報自學成果(每一小組選出一位代表來講述)。
    日暮蒼山遠:太陽快要落山了,遠處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貧:在寒冷的.風雪中,從眼前那簡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貧窮。
    柴門聞犬吠:忽然從柴門外聽到了狗叫聲。
    風雪夜歸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風雪夜回來了吧。
    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
    7.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相信根據(jù)剛才的解釋,大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來再發(fā)揮你們的合作精神解決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點?(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感到行程怎樣(艱難))詩人看到哪些景物?聽到什么聲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貧窮對他非常同情)。
    (2)詩人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芙蓉山主人貧窮的?(簡陋的房屋,貧字、柴門)請想象一下他貧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生活畫面.(可以從主人的穿著、飲食、家具陳設等考慮。)。
    (3)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什么人歸來了?出去做什么了?詩人對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債,借債,為生活奔波勞作了吧!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主人的同情,在當時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貧窮呢,其實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能坐在這寬敞的教室里上課,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每一分錢都是你父母辛苦而來的所以我們不應該亂花錢浪費糧食,像上星期六年級的一位同學饅頭不吃就把它扔掉這樣可以嗎?)。
    8.匯報討論結(jié)果。
    9.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0、講堂作業(yè)(當堂背誦古詩看誰先背完)剛才你們都讀得不錯,那能不能在這節(jié)課之內(nèi)就把它給背下來呢?剩下的時間你們試著把它背下來,看誰背得最快.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三
    1、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板書:孟郊)他是哪個朝代的人?(唐朝)。
    3、師小結(jié):他就是想記住母親的恩情,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請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生共同板書師提示學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小組內(nèi)交流最感動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服。從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到了母親很關(guān)心很愛他,縫得很仔細,指名2-3人讀中體會問:她在縫衣服時還會想些什么?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生1說舍不得兒子走;生2說她想兒子早點回來)。
    第二節(jié)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深?指名說并讀。(師點評你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不舍)生2讀(師點評你讀出了依依不舍)生齊讀。這時孟郊看到母親頭上怎樣?他心里又會怎樣想?生1她昨夜肯定沒睡好,為我操心生2母親昨晚睡遲起早生3:母親為兒子操心把頭發(fā)都弄白了。師:濕潤是什么意思?(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轉(zhuǎn)沒流下來)。
    師小結(jié):母親的恩情一方面體現(xiàn)在行動上,一方面體現(xiàn)在語言上。板書。
    四、讓我們輕輕地讀這首詩,找出文中和詩句相對應的句子,仔細聽。
    師: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ㄉ海?BR>    師:有一天,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給他縫補衣服。
    師: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生;臨行密密縫。
    師讓學生說意恐遲遲歸的.意思。
    生1幫母親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務。生3:洗腳。
    師:希望你能說到做到,落實到行動上今晚給母親洗腳。
    板書:行動上。
    母親的恩情太陽的光暉。
    銘記語言上。
    孟郊。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四
    1.通過朗讀、默讀,品位課文,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富有同情心”、“熱心幫助人類”、“面對懲罰,毫不屈服”,對普羅米修斯這位人類偉大的朋友、偉大的英雄產(chǎn)生贊美和欽佩之情。
    2.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默讀,品位課文,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富有同情心”、“熱心幫助人類”、“面對懲罰,毫不屈服”,對普羅米修斯這位人類偉大的朋友、偉大的英雄產(chǎn)生贊美和欽佩之情。
    1.中國有個成語“巧舌如簧”,說的是舌頭靈巧,很能說。咱們來一個“巧舌如簧”的游戲,老師這邊有幾個挺煩瑣的詞語,你能把它讀得又快又準嗎?看來有些同學找到金鑰匙了。
    (齊讀課后“金鑰匙”,學生試讀。)。
    普羅米修斯宙斯赫利俄斯海格立斯高加索。
    2.揭題導入。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請求賜火、竊火幫人、因火受罰、獲得自由)。
    1.學習第一部分。
    師: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來回答“普羅米修斯為什么為人類取火”?
    (1)指名回答。
    (2)請同學們聯(lián)想,人類無火時生活是什么樣?用“沒有……只好……”這個句式來說。
    (5)指導朗讀,體會“人類必須有火”的執(zhí)著信念。
    2.學習第二部分。
    師:人類必須有火,那普羅米修斯是怎樣取火的,課文哪一句直接描寫他取火,請同學們把句子畫下來。
    (1)尋找朗讀提示語“揣”并理解意思,談體會。(換成“拿”可以嗎?為什么?)。
    (2)火種來到了人間,人們有火了,想象:人們的表現(xiàn)怎樣?(男人們_______;女人們______;孩子們_______。)。
    3.學習第三部分。
    過度:人類得到了溫暖和幸福,而我們偉大的朋友卻因違背主神宙斯的旨意被抓起來了。他受到什么的待遇,在文中找一找。
    (1)指名讀。
    (2)出示插圖。
    (3)當?shù)玫交鸱N的人類,看到這幅景象時,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是怎樣的?
    (4)可我們的偉大的朋友,在面對這百般的'折磨時,他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畫出相關(guān)句子。談體會。(堅決不屈服)。
    4.略讀第四部分。
    過度:愛是有回應的,被普羅米修斯所震撼的天神和人類也要做他真正的朋友。
    (1)指讀第21自然段。
    (2)被解救的普羅米修斯內(nèi)心有在想著什么呢?在書邊寫下他的內(nèi)心獨白。(幸福、自豪感、感動……)。
    詩歌朗誦《普羅米修斯的故事》。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五
    (1).積累文言詞匯.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投影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zhuǎn)久絕(通“囀”聲音轉(zhuǎn)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zhuǎn)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zhì)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爭取背誦。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三峽奇景。1、師: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shù)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三峽》.
    2、學生結(jié)合注釋1了解《水經(jīng)注》.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6、學生相互質(zhì)疑。
    7、教師范讀。
    8、學生齊讀。
    9、教師指示節(jié)奏。
    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
    11、教師布置作業(yè)。
    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jié)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
    小結(jié):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節(jié)表現(xiàn)三峽的美景。
    (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
    (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jié)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洹?BR>    3、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cè)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五)根據(jù)圖片,描繪美景。
    (六)提示性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與《早發(fā)白帝城》詩文對讀。
    (八)總結(jié)全文。
    1、學生可讀可背課文。
    2、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板書。
    3、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
    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贊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
    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
    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
    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
    4、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
    5、據(jù)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
    教師先作示范,學生寫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師根據(jù)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
    7、教師布置作業(yè)。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六
    1、試看平面示意圖,運用已有的數(shù)經(jīng)驗,尋找相應的座位。
    2、體驗“模擬小課堂”的樂趣,樂意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顒訙蕚渥槐韕pt、有數(shù)字的胸飾、題卡等。
    1、小朋友,我們都去參觀過小學,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說說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
    2、小學生會上哪些課呢?
    3、小結(jié):小學的生活和幼兒園很不一樣,小學有不同的課,不同的課堂。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號,這是式題的答案,找到貼有相應式題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檢驗:幼兒一個個開火車念算式及答案,教師驗證。
    4、提問:這種彎彎月亮型的座位,小學生也坐嗎?可能在上什么課?(音樂課)。
    5、誰愿意來當音樂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唱一首好聽的歌?(請一幼兒)。
    三、看圖示找座位。
    (一)圖示一導語:音樂課上完,要上數(shù)學課了,數(shù)學課怎么坐呢?一起來看看這張座位表。
    1、出示座位表: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個人)用你胸前的座位號找一找,想想,你會坐在哪一排的哪一個座位上?(請一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找到這個座位的)。
    2、交代任務:根據(jù)座位表,先計算相應的式題,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應的位置。
    3、師:好了,都坐好了,可以開始上課了,誰想來當數(shù)學老師的,出幾道加減運算題考考大家。
    4、小結(jié):在小學里,不同的課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剛才我們坐成了四列隊,除了要算對題,還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確找到座位。
    (二)圖示二。
    1、提問:
    (1)這里還有一張座位表,和前一張座位表有什么不同?這樣分成小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課?(討論課、繪畫課、手工課等等)。
    2、找座位:看著這張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3、共享交流:提問: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結(jié):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題要算對,方向也不能搞錯。要成為一名小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七
    《精打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數(shù)除法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除法之后,學習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除法。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又是進一步學習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教學課,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數(shù)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shù)對齊,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除法及其意義的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針對本班的學生對于整數(shù)除法計算知識掌握比較好,基礎(chǔ)知識扎實,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需要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下,來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shù)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正確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能力目標:利用生活經(jīng)驗和己有知識,經(jīng)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方。
    法的過程,發(fā)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與交流的情感品質(zhì)。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板書課題。為了使學生體會到小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按照教材呈現(xiàn)的一個“精打細算”的情景,讓學生判斷哪個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辦法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通過思考會想到:可以先分別求出兩個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在學生列出算式后,把問題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究尋覓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先獨立嘗試計算,然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思維也是有差異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算法,在匯報時讓學生對幾種算法進行展示,交流,辨析,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里大膽質(zhì)疑,引導學生弄清楚商的.小數(shù)點為什么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通過幾種算法的總結(jié)比較,引導學生重點掌握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從而使學生對算法進行了合理的優(yōu)化。幫助學生建立了怎樣計算“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數(shù)學模型。接著我出示了兩道相似題目的練習,對于接受快的學生有提高熟練程度的作用,對于接受慢的學生有逐步熟練的作用。
    1、試一試。
    7.42÷7=8.2÷5=15.9÷15。
    第一題是商的中間有0的小數(shù)除法;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整數(shù)部分為0,除的時候還需要補0再除的小數(shù)除法,可以先放手給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再讓學生講明計算方法。充分相信學生在整數(shù)除法的基礎(chǔ)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shù)除法。如果學生對于練習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估計每題的商,然后再進行計算。
    2小診所:題目沒有定,想從學生那里找些資源。以學生的錯例為練習,讓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鞏固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3、開放題:(根據(jù)時間靈活練習)。
    小明在獻愛心活動中,準備把72.72元零花錢捐給災區(qū)的小朋友,你認為小明會捐給()位小朋友,每個災區(qū)小朋友()元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本節(jié)課進行多方面的反思與回顧,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注重學生生活實踐,并且鼓勵學生分工合作完成,體現(xiàn)課改精神。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八
    隨著基礎(chǔ)教育新課程改革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根據(jù)市、縣教育局的有關(guān)文件精神,曾經(jīng)承擔了縣總課題中的子課題《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很多教師仍舊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教師在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拼體力,拼時間,形成了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話,落實目標“少、慢、差”;少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從而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變成了學困生,給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由于種種原因,也出現(xiàn)了新的傾向,如噱頭多,課件多,語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00后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科技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處在教育改革風口浪尖中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研究與改革,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改變“鳩占鵲巢”現(xiàn)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chǔ),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在此背景下,有縣教體局教研室領(lǐng)導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成果作為基礎(chǔ),我學區(qū)全體語文教師愿意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1、課題概念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lǐng)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會探索新知,愿意與他人合作并分享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2、理論依據(jù)。
    (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盀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fā)展”。它意味著三層含義。第一,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關(guān)注的實質(zhì)是尊重、關(guān)心、牽掛。第二,關(guān)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guān)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學的相關(guān)理論。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xiàn)了“兩個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zhuǎn)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guān)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xiàn)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xiàn)。
    e、從傳統(tǒng)到高效的教學比喻:傳統(tǒng)課堂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通過本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意義: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優(yōu)化小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變我?,F(xiàn)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解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總結(jié)出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意義: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zhuǎn)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終身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意義:通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進而優(yōu)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收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教育內(nèi)容,構(gòu)建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
    2、探索有關(guān)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規(guī)律,構(gòu)建指導小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學習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實驗教師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和專業(yè)成長;豐富我校的文化內(nèi)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形成我校的辦學特色。
    4、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么區(qū)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設備。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xiàn)形式。其二,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教學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研究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zhì)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4、研究教法。一是通過問卷調(diào)查、現(xiàn)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diào)查研究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對當前國內(nèi)有影響的名師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科學取舍,學習優(yōu)點,為我所用。三是立足于自己課堂的學情和教材,研究運用什么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四是開展上課、觀課、議課等活動,以先進理論為指導,不斷總結(jié)實踐經(jīng)驗,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適合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和有效教學模式,在學區(qū)內(nèi)加以推廣。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九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謠》,感受歌曲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
    3、通過簡單的律動,體味朝鮮族舞蹈的內(nèi)在韻律,即以內(nèi)在的呼吸帶動外在的動作,并以此進一步感受朝鮮音樂的特征。
    1、學唱歌曲時,注意學生較容易唱錯的幾小節(jié)。
    2、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節(jié)奏。
    一、聽音樂做律動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老師做幾個動作,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師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鮮舞動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視頻,教師介紹“朝鮮舞”,學生試著跳一跳。
    3、你覺得剛才這首歌曲怎樣?學生談感受——是三拍子還是二拍子——學生試拍。
    4、揭題:《桔梗謠》聽錄音,學生打三拍子。
    出示圖片,教師介紹,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出示卡片1前4小節(jié),教師范唱。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邊唱邊拍節(jié)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節(jié),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邊,唱好前八小節(jié)——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組長抽簽,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lǐng)下自學——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輔導抽到卡片5的一組)
    要求:聲音輕,不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教師指揮,各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齊唱——用豎笛吹一吹。
    (2)學唱歌詞。
    放錄音,學生輕唱——提醒同學們應注意的樂句——重點練唱:第二句的符點、第四句的連線、符點、第五句襯詞、最后一句的連線。
    (3)談談:你覺得應怎樣唱?(用歡快的情緒唱一唱,表現(xiàn)人們喜慶豐收)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學生齊唱——分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體表演展示。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朝鮮族音樂及朝鮮族的舞蹈,希望小朋友們在課下能夠多了解朝鮮族文化。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
    《蝸牛與黃鸝鳥》mp3、flash形式的mtv、曲譜、電子琴。
    蝸牛與黃鸝鳥角色特點及品質(zhì)的分析與演唱的有機結(jié)合。
    隨《蝸牛與黃鸝鳥》進入教室座好,隨老師做動作,用身體動作來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一、熟悉旋律
    1、“老師給你帶來了兩個小動物,一個是蝸牛,一個是黃鸝鳥。請你聽一聽老師彈得是哪一個?請用你的動作告訴老師,如果是蝸牛就請你學蝸牛爬,如果是黃鸝鳥就請你學小鳥飛?!?BR>    師用銅管在低音區(qū)慢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著旋律學著蝸牛緩慢的爬行。
    師用木琴在高音區(qū)快速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隨著旋律學著黃鸝鳥靈活的飛舞。
    2、“同學們聽得非常好,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
    師不斷地變換高低音區(qū)彈奏《蝸牛與黃鸝鳥》,生不斷地變換角色表演。
    二、初聽歌曲
    1、“請同學聽完、看完后告訴老師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蝸牛與黃鸝鳥》flash形式的mtv。(將歌詞擋住,讓生只通過聽歌曲、看畫面來回答問題。)
    2、“下面讓我們看著歌詞聽兩遍歌曲?!痹诼牭倪^程中師用教鞭指著歌詞,提示學生歌曲的反復路線,防止溜號現(xiàn)象。
    三、學唱歌曲
    “我們來試唱一下”師慢速彈琴,生跟唱。個別唱不好的地方采用聽唱法學習。如:第二段開頭或是結(jié)尾處的換氣……,根據(jù)學唱情況而定。個別處糾正完之后,再完整復唱一遍。
    四、處理歌曲
    1、蝸牛:
    a、“蝸牛從大樹剛剛發(fā)嫩芽的時候就開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蝸牛從什么季節(jié)爬到什么季節(jié)么?”生答。
    c、“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呢?比如有的同學學習鋼琴,剛開始既枯燥又難聽太累了,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彈出好聽的曲子來,還是算了吧?!鄙?。“如果有請你想一想蝸牛你就不會放棄了,如果沒有請你引以為戒,當以后你遇到困難或是問題想要放棄時請你唱唱這首歌想一想蝸牛你就有信心和動力了!”
    2、大樹:
    “我們來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蝸牛以外還唱了誰”生唱回答?!罢埬銈円贿叧贿呌媚愕纳眢w表現(xiàn)剛發(fā)嫩芽的大樹,注意我們的大樹長的是不一樣的,而且還會隨著音樂動一動?!钡谝欢温暻椴⒚倪叧呑觥?BR>    3、黃鸝鳥:
    a、“我們來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誰?”生唱回答。
    b、“黃鸝鳥對蝸牛的這一做法是什么態(tài)度呢?”
    啟發(fā)學生說出黃鸝鳥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
    “黃鸝鳥拿自己的長處和蝸牛的短處去比較,認為這么簡單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從現(xiàn)在就開始爬,所以譏笑蝸牛。那你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沒有象黃鸝鳥那樣用自己的長處去取笑別人的短處呢?”生答。
    “你也有短處,如果別人用他的長處來嘲笑你的短處,那你的心里一定不舒服。以后我們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檢討自己的短處,就不會犯黃鸝鳥的錯誤了?!?BR>    下面我們把嘲笑、蔑視、驕傲、瞧不起人的黃鸝鳥再唱一遍,這次請你一邊唱一邊用你的動作來表現(xiàn)傲氣的黃鸝鳥。
    4、蝸牛:
    “蝸牛在黃鸝鳥的嘲笑下不僅沒有退縮,還告訴黃鸝鳥一個什么道理呢?”生答。(啟發(fā)學生說出笨鳥先飛的道理)
    我們用堅定的語氣把結(jié)尾唱出來。
    5、聲情并茂地完整演唱全曲,并配上自己的動作。
    五、鞏固歌曲
    “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角色進行表演?!?BR>    放三遍歌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
    請1~2組上前表演,全體為他們演唱,師鋼琴伴奏。
    對于表演出色的給與掌聲鼓勵。
    六、拓展
    “蝸牛最后吃沒吃到葡萄呢?”生答。
    “這時當他再次遇到黃鸝鳥時,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請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編一首秋天的《蝸牛與黃鸝鳥》。”
    隨《蝸牛與黃鸝鳥》邊唱邊做動作走出教室。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一
    1、學習靜謐、遐想、喧響等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3、能說出詩人選取代表性季節(jié)和選取小生命(蟈蟈、蛐蛐)進行創(chuàng)作的意圖,理解詩人為什么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夜》中詩歌意象的逐層勾勒,體會詩人靜謐的感情。
    4、能說出兩首詩風格的不同,體會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動和靜謐祥和)。
    【教學重點】。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
    2、掌握詩人通過以靜寫動抒發(fā)感情,感慨大地的詩歌不會死亡的創(chuàng)作手法。
    【教學難點】。
    以靜寫動的手法及其前后兩幅畫面的疊印。
    【教學設想】。
    1、就詩歌的題材看,課文的兩首詩都是田園詩,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比閱讀兩首詩,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2、教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教師只須作適當?shù)狞c撥,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的體悟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y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斬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詩想象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把握朗讀節(jié)奏。
    2、學生自由朗讀。
    3、分組朗讀,開展朗讀比賽。
    四、新課講授。
    1、教師提示: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曰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2、教師點撥:
    這首詩歌很富有田園詩的情趣,意境優(yōu)美,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情調(diào)。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描寫展現(xiàn)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曰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蛔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xiàn)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在詩人的聯(lián)想中,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
    3、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4、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明確:詩人創(chuàng)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chuàng)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5、尾聲: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這是詩人的聯(lián)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6、如何理解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明確: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正是全詩主題的揭示。
    蟈蟈與蛐蛐。
    濟慈。
    (夏)蟈蟈的樂音。
    (冬)蛐蛐的歌兒。
    主題: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構(gòu)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氣。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詩歌,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
    三、新課講授。
    1、分析詩歌內(nèi)容,感受并形象描繪詩人筆下的夜景:
    明確:詩中的夜景靜謐、美麗。
    詩的第一節(jié)描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自然萬物都歸于沉寂:平靜的河水仿佛悄悄進入夢鄉(xiāng),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
    第二節(jié)寫在夜的寂靜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輕輕地歌唱,這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然后由聽覺轉(zhuǎn)入視覺,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寫夜的美麗:明月的銀輝靜靜地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節(jié)進一步描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
    第四節(jié)又回到夜的靜謐,并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這是以反復的吟詠造成詩的節(jié)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
    2、學生品讀詩歌:
    思考: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nèi)焕L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3、拓展延伸: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么異同?
    靜夜。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分析: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chǔ)上轉(zhuǎn)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夜
    葉賽寧。
    河水松林夜鶯秧雞。
    靜謐、美麗溪水月色(反復吟詠)。
    大河小溪青草(安適、寧靜的心境)。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五彩池》。我們學校許多教師都沒去過五彩池,我想請同學們?yōu)槔蠋熢O計幾條宣傳五彩池的廣告語,為了寫好廣告語,我們必須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同學們有興趣完成這個任務嗎?現(xiàn)在老師先帶領(lǐng)同學們?nèi)タ纯次宀食亍?BR>    1、播放五彩池錄像或課件(也可用掛圖、投影),出示精美的圖像,配上優(yōu)美抒情式的音樂,老師以課文第二、三兩段的內(nèi)容作解說。
    2、討論觀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五彩池美麗與神奇)。
    引言: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就得認真學習課文。我們先自學第二自然段。
    1、讀讀、畫畫重點詞句,了解五彩池的特點。
    (1)交流學習所得。
    從“各種不同顏色”“光輝”“寶石”“閃耀”等詞語體會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寫的美景。
    從“大的……”“小的……”,體會水池大小、深淺不一。
    從四個“有像”,體會五彩池形狀各異。
    (2)討論這段話中的省略號所省略的內(nèi)容,“水池還有像什么的?”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大膽想象。(可以配樂想象)。
    (3)小結(jié)。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我們一時也說不盡,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
    2.朗讀訓練。自愿試讀,齊讀,啟發(fā)學生讀出美感,讀出贊美之情。
    1、先自學,后討論。五彩池的水為什么會令人更驚奇?重點感悟水色變化的美麗與神奇。
    從第一句領(lǐng)會五彩池的美麗。水源相同,各個池水顏色卻不同。
    從第二句話中“上層、下層、右豐邊、右半邊”的不同顏色,體會五彩池池水的變化多端。
    從第三話句“水舀起來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個樣”,體會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來,水色豐富多變;舀起來,“什么顏色也沒有”。
    2、想想為什么課題叫《五彩池》?
    因為色彩五顏六色,變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讀訓練??煞蹲x,自己練讀,自愿報名讀,配樂聽讀,齊讀。尤其要讀好轉(zhuǎn)折語氣“卻”“可是”。要指導學生讀出驚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覺。
    1、學生質(zhì)疑。
    2、小組討論。
    3、啟發(fā)匯報(老師報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畫演示。)。
    4、看著板畫,介紹池水呈現(xiàn)不同顏色的原因。
    (1)同桌介紹。
    (2)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當導游員,給大家介紹。
    5、小結(jié):欣賞了五彩池美麗、神奇的景色,又聽了導游員的介紹,我們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師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五、回應開頭,寫廣告詞。
    引言:學習到這兒,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點,現(xiàn)在能寫出吸引游客的廣告語嗎?
    1、學生動筆寫廣告語。
    2、匯報交流廣告語,師生評價。
    [要求:簡練、明確、鮮明、易記、準確]。
    1.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薦閱讀《中國名勝經(jīng)典》等介紹祖國山河的課外讀物,了解祖國還有許多像五彩池這樣美麗、神奇的地方。
    附:板書設計。
    數(shù)量眾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
    五彩池。
    (美麗、神奇)。
    顏色多樣變化多端。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三
    教學札記: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fā)愛國思鄉(xiāng)情懷的外國詩歌。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fā)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nóng)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
    《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xiàn)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中,要結(jié)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shù)闹x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shù)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形式特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生平著述。
    2、認真體會兩首詩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感受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3、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范朗誦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投影演示萊蒙托夫和休斯畫像)(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萊蒙托夫簡介、生平。
    2、休斯簡介。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guān)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tǒng)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lǐng)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nèi)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yè)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diào)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xiàn)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學生歸結(jié)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zhèn)?,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5、合作研討: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學生熟讀全詩。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jié)構(gòu)相似,下半句發(fā)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jié)構(gòu)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jié)奏上的宮商之聲。
    2、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jié)詩歌內(nèi)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xiàn),形成結(jié)構(gòu)上的前后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fā)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老馬選段閱讀訓練。
    六、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回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痹肝覀兡軖旆珴#V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什么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抒懷短文。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四
    二、課題背景。
    隨著基礎(chǔ)教育新課程改革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根據(jù)市、縣教育局的有關(guān)文件精神,曾經(jīng)承擔了縣總課題中的子課題《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很多教師仍舊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教師在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拼體力,拼時間,形成了高消耗、重負擔、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話,落實目標“少、慢、差”;少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從而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變成了學困生,給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由于種種原因,也出現(xiàn)了新的傾向,如噱頭多,課件多,語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00后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科技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處在教育改革風口浪尖中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研究與改革,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改變“鳩占鵲巢”現(xiàn)象,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chǔ),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在此背景下,有縣教體局教研室領(lǐng)導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學各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成果作為基礎(chǔ),我學區(qū)全體語文教師愿意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三、課題界定與理論支撐。
    1、課題概念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lǐng)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讓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會探索新知,愿意與他人合作并分享學習成果,教學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2、理論依據(jù)。
    (1)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它意味著三層含義。第一,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關(guān)注的實質(zhì)是尊重、關(guān)心、牽掛。第二,關(guān)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guān)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學的相關(guān)理論。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
    a、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xiàn)了“兩個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zhuǎn)變。
    b、圍繞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詮釋的是“師”與“生”的關(guān)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實現(xiàn)師生相長。
    d、教書育人的完美體現(xiàn)。
    e、從傳統(tǒng)到高效的教學比喻:傳統(tǒng)課堂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四、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本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義:
    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意義: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優(yōu)化小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變我?,F(xiàn)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解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實際問題,總結(jié)出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意義: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zhuǎn)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終身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意義:通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進而優(yōu)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nèi)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收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教育內(nèi)容,構(gòu)建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學習模式。
    2、探索有關(guān)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規(guī)律,構(gòu)建指導小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學習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實驗教師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和專業(yè)成長;豐富我校的文化內(nèi)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形成我校的辦學特色。
    4、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提升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么區(qū)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設備。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載體。研究對教材把握、處理的度和呈現(xiàn)形式。其二,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教學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研究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異質(zhì)疑、交流展示等學習方式的組織和引導要點。
    4、研究教法。一是通過問卷調(diào)查、現(xiàn)場聽評課、教師訪談、學生座談等途徑,調(diào)查研究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通過對當前國內(nèi)有影響的名師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研究他們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課堂評價、要求和管理等,科學取舍,學習優(yōu)點,為我所用。三是立足于自己課堂的學情和教材,研究運用什么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高效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四是開展上課、觀課、議課等活動,以先進理論為指導,不斷總結(jié)實踐經(jīng)驗,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適合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和有效教學模式,在學區(qū)內(nèi)加以推廣。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五
    外國詩兩首。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fā)愛國思鄉(xiāng)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fā)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nóng)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xiàn)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中,要結(jié)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shù)闹x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shù)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形式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jīng)歷及其創(chuàng)作。
    2.領(lǐng)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范朗誦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了解詩人簡歷及寫作背景,誦讀、研討、理解詩歌內(nèi)容。
    [教學步驟]。
    (投影演示萊蒙托夫和休斯畫像)。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于反抗專制統(tǒng)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后死于預謀的決斗,年僅二十七歲。
    [4]。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習和嘗試染紙的技術(shù)和方法;
    2、在完成染紙的過程中體會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進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識;
    3、喜歡染紙的過程,并能用染紙作品裝飾美化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學生學習和嘗試染紙的技術(shù)和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初步體會染出的畫面效果與紙的折疊方法及用色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教具學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紙作品裝飾的賀卡、染紙作品、電腦課件、染紙的工具材料。
    本課的基本脈絡: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欣賞感受、開闊視野――觀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裝飾、培養(yǎng)設計應用意識――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欣賞感受。
    1、教師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導欣賞。
    (1)教師簡單介紹扎染的特點和方法。
    (2)學生交流發(fā)表自己的欣賞感受。
    (3)板書課題――美麗的染紙。
    2、欣賞扎染、蠟染、染紙作品,開闊視野、激發(fā)探究欲望。(1)教師演示課件,簡單介紹,引導欣賞。
    (2)學生討論交流欣賞感受。
    (3)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觀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觀看制作方法視頻。
    (1)教師播放制作方法視頻課件。
    (3)學生觀看視頻。
    (4)討論、發(fā)言。
    (5)教師小結(jié)。
    2、探究發(fā)現(xiàn)折疊方法。
    (1)教師出示染紙作品展板,提。
    示紙張的基本折疊方法和形狀變化。(2)分組探究折疊方法。
    (3)學生代表到前面演示發(fā)現(xiàn)的多種折疊方法。
    3、嘗試染紙過程。
    4、欣賞撕染、剪染作品,啟發(fā)創(chuàng)新。
    (1)欣賞課本里的撕染作品,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學生談自己的設計打算。
    三、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
    1、學生染紙實踐,教師提醒注意事項。
    (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四、美化裝飾,設計應用。
    1、教師展示染紙畫裝飾的賀卡作品,引導欣賞,啟發(fā)思維。
    2、學生討論發(fā)言。
    五、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學生展示自己的染紙作品。
    2、相互交流評價。
    3.啟發(fā)學生制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并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盡情享受創(chuàng)作成功后的樂趣。
    六、作業(yè)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點染時膽子要大,心要細,每染完一張,要總結(jié)經(jīng)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3.折紙、剪紙可以自己設計花樣。
    七、板書設計:
    美術(shù)的染紙。
    制作過程:折、夾、擠、染、展開。
    種染法:浸染、點染、沖染、濃破淡。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七
    1、繼續(xù)唱好a、i等韻母,逐步做到音色統(tǒng)一。
    2、在換氣記號處換氣,吸氣時不出聲、不聳肩。
    3、以統(tǒng)一的音色,獲得較自然而優(yōu)美、明亮而圓潤的童聲。
    4、練習連音和非連音的唱法。
    5、唱好帶復韻母的字,做到正確清晰。
    1、讀譜知識:認識五線譜、線、間、加線、加間。逐步認識a———e在五線譜上的位置。認識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知道它們各休止幾拍。
    2、視唱部分:聽唱歌曲(增加da(a)da,dadada,dadadada等節(jié)奏)在教師幫助下視唱4~8小節(jié)的歌曲或練習曲(包括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純四度、純五度旋律音程)。
    3、練耳部分:聽辯同一音組內(nèi)的兩個音、三個音的高低(包含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純四、純五度旋律音程),要求唱出各音的唱名(不要求說出音程名稱)。聽辯有附點與無附點節(jié)奏差別;聽辯有休止符與無休止符的區(qū)別。
    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悅耳,產(chǎn)生愉快的感覺。逐步體會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區(qū)、音色等表現(xiàn)手段在音樂中的作用。能辨別音樂作品中輕快、熱烈、活潑、優(yōu)美、雄壯、莊嚴、詼諧等情緒。能感受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征。
    本學期主要接觸學習樂理知識。學習do~do(高音)幾個音的音名和唱名,及它們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抓住這個知識點,為學生設計此方面的練習唱曲譜打下基礎(chǔ)。
    第二,本學期所學的歌曲大多數(shù)是二拍子的,強弱分明、節(jié)奏感強,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一個預備期。所以,在這學期要多方面為這一點打基礎(chǔ),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強弱的規(guī)律。
    另外,每首歌都有律動和舞蹈。所以,本學期著重讓孩子鍛煉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聽聲能力。能自行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來做動作。另一方面,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tǒng)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愿學。
    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yǎng)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yǎng),重點發(fā)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重點發(fā)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節(jié)奏感。
    1、認真?zhèn)湔n,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jié)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八
    寓教于樂,讓孩子輕松學習
    1、通過理論闡述與實例分析,使家長了解什么是寓教于樂,認識到寓教于樂與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學習成績的密切關(guān)系。
    2、通過指出我校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只是嚴格要求學生去學習與高考有關(guān)的科目,造成學生過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放下負擔輕松學習的現(xiàn)狀。
    3、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使家長了解如何寓教于樂,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并能自覺執(zhí)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熊文濤,2007年畢業(yè)于長沙南雅中學。熊文濤在美國sat(scholasticassesssmentttest,即學術(shù)能力評估測試)考試中取得了最高分——數(shù)理化三科滿分2400分的成績。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終他選擇了威廉姆斯學院,并獲得將近160萬人民幣的獎學金。熊文濤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職工,但他們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歡在寓教于樂中讓孩子學習,讓孩子在“樂”中學。
    熊文濤的父母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他的父母回憶說,熊文濤并沒有參加過什么音樂、繪畫等學習班,也沒有專門為了提高學習成績?nèi)フ埣医?、上培訓班之類;相反,我們在他的所有的課余時間,盡情陪他玩,讓他的學習、生活充滿歡樂。并且從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從而引導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鼓勵孩子,讓孩子擁有最好的自信心,從而也讓孩子在學習上能夠?qū)θ魏慰颇康膶W習充滿信心,不會產(chǎn)生畏懼感。
    結(jié)論: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樂,成就了熊文濤的成功。
    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在《論語》里,就有記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認為,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習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有人對中學生的憂慮情況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方面最大的憂慮是“學習負擔過重,精神上得不到滿足而感到空虛、孤獨”和“考試”兩項,占被試人數(shù)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師認為是好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也隱匿著對過分緊張的學習氣氛的不滿和厭倦。某中學一優(yōu)等生在周記中寫道:“我實在是厭了,我生來就是一架讀書機器??”。厭學的結(jié)果,反過來又會影響學生智能潛力的發(fā)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發(fā)揮。這是極為可怕的事實。
    (一)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關(guān)心。子女從父母那里獲取最溫柔、最純潔無私的母愛和既嚴格又起著榜樣示范作用的父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從而產(chǎn)生穩(wěn)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獨立、樂觀、自信的個性;子女對父母關(guān)愛的體驗促使他們心身健康成長,孩子純潔的'心靈中也會逐漸滋生愛的幼苗,從小愛父母、愛家庭,在學校中愛伙伴、愛集體,將來愛人民、愛祖國,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的青年。父母應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對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二)滿足孩子的需要
    我們知道人有各種需要,客觀事物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決定其情緒積極性的關(guān)鍵:滿足需要,產(chǎn)生正情緒;需要得不到滿足,則產(chǎn)生負情緒。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滿足孩子的有關(guān)需要,才能使孩子產(chǎn)生快樂情緒,達成“樂學”。
    1、滿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以知識本身吸引孩子學習?!边@都表明,在生活中對孩子發(fā)生影響的最重要的東西,莫過于知識內(nèi)容本身。
    2、滿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彼越處熞M可能為孩子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a、多表揚、鼓勵
    古語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充分肯定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化批評、指責為鼓勵、表揚。這對自信心不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習困難生來說尤為重要。
    b、創(chuàng)設競爭機制
    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超過別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對手更好的沖動,這在小時候幾乎成為每個人的癖性。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在競爭中的工作都比沒有競爭時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边@就是“好勝心”。
    3、滿足孩子的創(chuàng)新需要
    心理學家指出,雖然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質(zhì)量、數(shù)量上都無法與科學家相比,但在本質(zhì)上是相似的。古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
    4、滿足孩子的活動需要
    要參加各種活動是人的天性,活潑好動的青少年更有這方面的強烈需要?;顒又绣憻捄⒆拥膶嵺`能力,讓孩子的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從而有助于學習。為使孩子快樂學習,父母要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但決不意味著“遷就”孩子所有需要。對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導。這才是寓教于樂的精髓所在。
    (三)讓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國的學者菲爾丁說過:“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強烈地銘刻在人們的心里?!焙⒆觽兌加心7碌奶煨裕改笐撟駨倪@一天性,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模仿對象,讓他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熊文濤的父母經(jīng)常給他讀一些人物的傳記,然后選擇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讓文濤在表演中加強認識。另外家長的人格、品德、學識、情感,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完善自身人格,對子女的教育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父母應做到樂觀進取、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熱愛生活、情趣高尚(如看書、旅游、幫助他人),營造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讓孩子在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美國總統(tǒng)里根小時候踢足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他的父親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的道理,不惜讓他打了半年的工,將賠給鄰居的玻璃錢如數(shù)還給父親。在中國的家長看來,里根父親的做法似乎對孩子太殘酷了。但是后來里根回憶說,正是父親這種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責任。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表現(xiàn)出沒有責任感,這是正常的,因為他許多時候的確不太清楚這樣會對他有什么不好的影響。所以,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懂得具備責任心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五)在玩中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一個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習來說,具有良好專注力的學生的成績絕對是很好的,因為他專注學習,就能很好地把所學的知識消化,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一個轉(zhuǎn)化的過程。熊文濤的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夠時,通過和孩子去釣魚,以和孩子比賽的方式,來提高和鍛煉孩子的專注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
    (六)、從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的問題時往往有無從下手之感,特別是對于正在上學的孩子。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孩子的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個階段會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就可以預期他有哪種行為和反應,在面對問題時就能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高一階段的孩子都還是處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對孩子現(xiàn)在熱愛做的事情強制制止,那么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應該找到適合的機會跟孩子進行促膝長談,爭取在道理上說服他,讓他心悅誠服。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勵是讓孩子飛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經(jīng)說過:“數(shù)字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鼓勵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養(yǎng)育植物需要每天給它澆水一樣,孩子也需要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
    面對幾代人寵愛的獨生子女,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zhì)也是家長應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門一再重申,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層原因的?,F(xiàn)實中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自殺案件不能不為我們敲響警鐘。家長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評,正確面對挫折,于失敗面前百折不撓。要幫孩子分析挫折,與他一起笑對挫折,戰(zhàn)勝挫折,還可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適當?shù)拇煺矍榫?,讓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鍛煉挫折容忍力,使他們在逆境中?jīng)受意志品質(zhì)的磨煉。可以讓孩子隔幾天過點“苦日子”,吃幾餐粗糧咸菜,對孩子買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求他們進行某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在比賽中有意識安排與強手交鋒,利用寒暑假送他們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