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和評估方式等內容。編寫教案時可以參考相關教材和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優(yōu)秀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內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
2、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分析上闋,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熟背上闋。
課前預習:1.熟讀詩歌。2.完成作業(yè)本的積累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二、解題: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梢月?lián)系以前學過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天凈沙.秋思》等進一步明確這一知識點。
三、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請學生談談初讀體會。
教師適時補充背景: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3、聽教師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呢?
上闋寫北國雪景,下闋評論英雄人物。
四、研讀賞析:
1、齊讀上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結合相關的字、詞或句說一說。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可適時進行以下提問)。
(1)哪些句子總寫北方的雪景?這些句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天雪地,廣袤無垠。
寫景時,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分別用了哪兩個字?
冰封、雪飄。
(2)作者望見了什么?
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3)齊讀“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你覺得那些詞用得最好?說說你的體會。(可結合修辭等進行賞析,特別是“山舞銀蛇……試比高”)。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有什么表達效果?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
表達效果結合修辭進行賞析。
(5)加上你的想象,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作業(yè)本第8題)。
2、詞的上闋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描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壯麗山河,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3、齊讀上闋。
4、當堂背誦上闋。
五、作業(yè):1、完成作業(yè)本的`4、7及同步練的積累運用。2、弄懂下闋的字面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能夠背誦下闋。
2、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3、體會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
一、復習引入:
1、抽背上闋(個別背、齊背)。
2、找一找,全詩中哪一句概括了上闋內容。(江山如此多嬌)。
二、賞讀下闋。
1、下闋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
2、什么叫“競折腰”?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
明確: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為之折腰。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作者在贊揚他們長于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的弱點。
4、作者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還可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5、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6、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8、背誦下闋。
三、課內延伸:
2、積累你所了解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抱負的詩句。
3、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投影)。
思考(1)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2)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提出的“問蒼茫大地,誰住沉???”,今天我們在《沁園春雪》中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四、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的剩余練習及同步練的5-14。
2、課外摘抄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詠梅》等。
3、準備好早自修的默寫。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三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四
一、知識目標:
理解擬人、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詞作中的恰當運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學習詩詞精煉、形象的語言,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掌握本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懂得動靜相襯、虛實結合寫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熟讀成誦,并從中更好地體味情感。
一、課文導入。
今天我們要見識的是一個獨特的中國文學類群——“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濫觴,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币约鞍酝蹴椨鹂窀瑁骸傲Π紊劫鈿馍w世……”、曹操《觀滄?!贰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宋太祖的詠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薄枪晌ㄎ要氉?、凌駕群倫的雄風和霸氣貫穿古今。他們幾乎都是離亂之世的帝王,所作詩詞格調高昂,氣勢雄渾。帝王詩歌中的意象闊大,全部意象可以說是帝王意志所統(tǒng)治、所“照耀”的萬物——從時間上看,往往是千年萬載;從空間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澤東詩詞是繼承創(chuàng)造中國古代帝王文學的一個最好的典范。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澤東對曹操詩歌的贊嘆不已:“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苯裉煳覀兙蛠韺W習《沁園春?雪》,來領略毛澤東的豪邁才情。
二、朗讀品味。
先合上書本,欣賞視頻朗讀。再請同學泛讀和齊讀。
三、把握詞意。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試著改變以前的上法,擯棄詩歌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解讀這首詞,好嗎?
1、是否還記得我們學宋詞時提到的,古體詞上下闋的一般分工?
——上闋寫景,下闋言情。
2、哪位同學試著用對偶句來概括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如: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山河壯麗;下闕縱論歷代英雄發(fā)詩人抱負。
過渡:這樣就把寫景色、抒情和議論融為了一體。那我們不妨先來看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四、把握詞景。
1、有感情朗讀詞的上闋,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遠望的偉人。
2、全詞之景是由哪句話來總起的?——“北國風光”
3、一看到“北國風光”這四個字,我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五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3、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帶,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結合自己摘抄的描寫雪景的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體會意境。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詞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詞的意境和音律。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讓學生說出上闋中的動詞和它們所描繪的景物,學生回答后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飄、失”所描繪出的北國雪景,重點比較“望”與“看”字的區(qū)別,暗示詩人登高望遠的觀察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它動詞描繪的視覺景象。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紅色與白色交相輝映,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人又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確切,并提問學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總結詩詞寫景語言的凝練生動,引導學生通過近景和遠景的推移、實景和虛景的交錯,發(fā)現(xiàn)詩人思維的跳躍和連貫。
1、回答問題:有“封、飄、望、失、舞、馳、比、看”等,分別描繪了長城,黃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據(jù)教師示范的方法,分析詞語的用法?!笆А泵枥L出黃河結冰的壯觀景象,“舞”和“馳”運用擬物、比喻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蓋下一望無垠、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學問交流閱讀體會,補充答案。
3、通過教師講解,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凝練,并回答:“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擬物、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4、討論回答:“欲”字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感受詩歌形象的“詩化”特征,理解詩人借“試比高”抒發(fā)內心的豪邁之情。
5、通過概括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把握詩人的寫景脈絡,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組織活動。繪制“北國風雪圖”
1、組織學生分小組,根據(jù)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合圖畫,指導學生感受白雪與晴日的紅白色調撞擊,理解“妖嬈”的內涵。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和黃河并非真實地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的壯麗圖景。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上闋詞意境的理解,修改圖畫。
2、結合圖畫,選舉小組代表,口頭描繪詞中的景象,嘗試總結詩詞表現(xiàn)的意境美。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fā)現(xiàn)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容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的?
3、總結: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shù)英雄”是什么態(tài)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但是從文本出發(fā),即根據(jù)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4、經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tài)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tài)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fā)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qū)別:從意境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3、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六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朗誦、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lián)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了解詞的知識,提供文字,聲像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聽錄音,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誦課文,師生研讀詞的上闋。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查閱資料即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學資料剪貼、摘抄。
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了解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板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八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1、進入上闋“概括”界面,復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1、前兩句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用“贊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2、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后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1、全班朗讀下闋。
2、終止學生操作,開啟網(wǎng)絡廣播功能,電腦演示下闋朗讀欣賞。
3、背誦下闋。
電腦演示全詞的朗讀欣賞,同學們分為男女兩組跟著電腦演示進行朗讀。
終止網(wǎng)絡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在電腦網(wǎng)絡上完成本課的反饋練習,然后電腦自動計同各人的成績。
練習內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標志的,單擊它,電腦會播放該句子的朗讀,)。
用鍵盤輸入括號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讀準(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ù)(shu)風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讀節(jié)奏判斷正確的一項用鼠標拖到括號內(c)(5分)。
a、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b、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c)。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tǒng)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外”到“分外妖嬈”(b)。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a)。
3、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合(b)。
4、“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b)。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九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一首杰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跡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培養(yǎng)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fā)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教學意圖。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什么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yǎng)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lián)想到哪些內容?
2、作者對詞中杰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群眾。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一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
熟悉、感知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
聽介紹、作記錄。
了解詩歌常識。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整體把握文意。
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
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教
后
反
思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研究下列問題。
討論探究。
明確層次,理清文意。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3.哪幾句是虛景?
4.區(qū)分以動寫靜、以靜寫動的句子。
討論探究。
學習景物描寫。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體會作者情感。
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分析討論,總結歸納。
明確層次,理解主題。
二、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
思考、討論。
準確理解重點內容。
今朝”有何寓意?
三、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教
后
反
思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二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三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寫景句,由哪一個字總領?
2、“獨立寒秋”展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3、詞中有承上啟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再現(xiàn)了往昔怎樣的斗爭情景?
五、小結:從兩首詞中,我們看到了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的毛澤東,領略了他作為詩人的風采。同學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只要我們大家立下鴻鵠大志,為這個目標,這個理想,這個志向,為之拼搏著,奮斗著,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為真正的風流人物!讓我們再一次帶著這種豪邁的情感把詩詞背誦一遍。
六、作業(yè):
積累作者的詩詞名作并背誦。
(《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四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劃出節(jié)奏;初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豪邁、熱愛、贊美)。
2、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本文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板書上:寫景下:論史)文中哪一句話講將上下闋內容聯(lián)系起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1、過渡:“江山”的“嬌”體現(xiàn)在哪些具體的景物上?(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這些景物,為我們展現(xiàn)了許多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朗讀相關語句,借助聯(lián)想與想象,用所給的句式描繪出來。
“讀,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示例:
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
祖國北方,遼闊大地,堅冰封凍,雪花飛舞在萬里長空,是那樣的白,天地間純然一色,好一個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備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蒼松郁郁。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妍麗動人了!)。
2、過渡:通過想像和再現(xiàn)畫面,我們讀懂了詩人,讀出了自己。文中許多詞語形象,精辟,優(yōu)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詞語,品味其妙處。
老師覺得:
“山舞銀蛇”的“舞”用得妙,因為它富于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既寫出了大雪飄飛中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的動感,又寫出了詩人情感的躍動,使我們眼前展現(xiàn)出了一幅的生氣勃勃,奮發(fā)向上自然圖景。
3、縱觀上闋,作者筆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板書壯麗雄奇熱愛贊美)。
過渡: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讀把握詩情。
1、過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哪些英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隨機引導到歷史人物)。
2、在作者眼中他們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明確:“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齊讀。
3、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們看一段材料,請結合材料中有關寫作背景,同桌討論,說說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
背景鏈接——。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準備率領抗日先鋒隊開赴抗日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蒼茫大地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蕩、心潮起伏,滿懷戰(zhàn)勝敵人的堅定信念,詩人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4、交流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三句,讀出后來居上的偉大氣概,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
(理答并歸納板書:歌頌當代英雄必勝信念)。
5、小結:
正因為作者有這樣的偉大氣概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才會如此大氣磅礴、宏偉壯觀、雄奇壯麗。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結合板書講述:所以,本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齊讀全詞,體會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雄偉曠達的氣魄!
6、老師寄語。
是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同學們,讓我們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后搜集誦讀毛澤東詩詞,準備開一次朗誦會。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五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2課時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可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六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實———————虛。
總———————分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
2、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分析上闋,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熟背上闋。
課前預習:1.熟讀詩歌。2.完成作業(yè)本的積累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二、解題: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梢月?lián)系以前學過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天凈沙.秋思》等進一步明確這一知識點。
三、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請學生談談初讀體會。
教師適時補充背景: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3、聽教師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呢?
上闋寫北國雪景,下闋評論英雄人物。
四、研讀賞析:
1、齊讀上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結合相關的字、詞或句說一說。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可適時進行以下提問)。
(1)哪些句子總寫北方的雪景?這些句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天雪地,廣袤無垠。
寫景時,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分別用了哪兩個字?
冰封、雪飄。
(2)作者望見了什么?
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3)齊讀“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你覺得那些詞用得最好?說說你的體會。(可結合修辭等進行賞析,特別是“山舞銀蛇……試比高”)。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有什么表達效果?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
表達效果結合修辭進行賞析。
(5)加上你的想象,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作業(yè)本第8題)。
2、詞的上闋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描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壯麗山河,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3、齊讀上闋。
4、當堂背誦上闋。
五、作業(yè):1、完成作業(yè)本的`4、7及同步練的積累運用。2、弄懂下闋的字面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能夠背誦下闋。
2、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3、體會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
一、復習引入:
1、抽背上闋(個別背、齊背)。
2、找一找,全詩中哪一句概括了上闋內容。(江山如此多嬌)。
二、賞讀下闋。
1、下闋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
2、什么叫“競折腰”?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
明確: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為之折腰。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作者在贊揚他們長于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的弱點。
4、作者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還可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5、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6、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8、背誦下闋。
三、課內延伸:
2、積累你所了解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抱負的詩句。
3、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投影)。
思考(1)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2)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提出的“問蒼茫大地,誰住沉???”,今天我們在《沁園春雪》中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四、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的剩余練習及同步練的5-14。
2、課外摘抄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詠梅》等。
3、準備好早自修的默寫。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三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四
一、知識目標:
理解擬人、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詞作中的恰當運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學習詩詞精煉、形象的語言,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掌握本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懂得動靜相襯、虛實結合寫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熟讀成誦,并從中更好地體味情感。
一、課文導入。
今天我們要見識的是一個獨特的中國文學類群——“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濫觴,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币约鞍酝蹴椨鹂窀瑁骸傲Π紊劫鈿馍w世……”、曹操《觀滄?!贰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宋太祖的詠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薄枪晌ㄎ要氉?、凌駕群倫的雄風和霸氣貫穿古今。他們幾乎都是離亂之世的帝王,所作詩詞格調高昂,氣勢雄渾。帝王詩歌中的意象闊大,全部意象可以說是帝王意志所統(tǒng)治、所“照耀”的萬物——從時間上看,往往是千年萬載;從空間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澤東詩詞是繼承創(chuàng)造中國古代帝王文學的一個最好的典范。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澤東對曹操詩歌的贊嘆不已:“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苯裉煳覀兙蛠韺W習《沁園春?雪》,來領略毛澤東的豪邁才情。
二、朗讀品味。
先合上書本,欣賞視頻朗讀。再請同學泛讀和齊讀。
三、把握詞意。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試著改變以前的上法,擯棄詩歌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解讀這首詞,好嗎?
1、是否還記得我們學宋詞時提到的,古體詞上下闋的一般分工?
——上闋寫景,下闋言情。
2、哪位同學試著用對偶句來概括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如: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山河壯麗;下闕縱論歷代英雄發(fā)詩人抱負。
過渡:這樣就把寫景色、抒情和議論融為了一體。那我們不妨先來看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四、把握詞景。
1、有感情朗讀詞的上闋,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遠望的偉人。
2、全詞之景是由哪句話來總起的?——“北國風光”
3、一看到“北國風光”這四個字,我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五
1、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3、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帶,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結合自己摘抄的描寫雪景的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體會意境。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詞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詞的意境和音律。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讓學生說出上闋中的動詞和它們所描繪的景物,學生回答后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飄、失”所描繪出的北國雪景,重點比較“望”與“看”字的區(qū)別,暗示詩人登高望遠的觀察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它動詞描繪的視覺景象。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紅色與白色交相輝映,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人又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確切,并提問學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總結詩詞寫景語言的凝練生動,引導學生通過近景和遠景的推移、實景和虛景的交錯,發(fā)現(xiàn)詩人思維的跳躍和連貫。
1、回答問題:有“封、飄、望、失、舞、馳、比、看”等,分別描繪了長城,黃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據(jù)教師示范的方法,分析詞語的用法?!笆А泵枥L出黃河結冰的壯觀景象,“舞”和“馳”運用擬物、比喻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蓋下一望無垠、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學問交流閱讀體會,補充答案。
3、通過教師講解,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凝練,并回答:“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擬物、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4、討論回答:“欲”字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感受詩歌形象的“詩化”特征,理解詩人借“試比高”抒發(fā)內心的豪邁之情。
5、通過概括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把握詩人的寫景脈絡,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組織活動。繪制“北國風雪圖”
1、組織學生分小組,根據(jù)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合圖畫,指導學生感受白雪與晴日的紅白色調撞擊,理解“妖嬈”的內涵。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和黃河并非真實地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的壯麗圖景。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上闋詞意境的理解,修改圖畫。
2、結合圖畫,選舉小組代表,口頭描繪詞中的景象,嘗試總結詩詞表現(xiàn)的意境美。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fā)現(xiàn)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容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的?
3、總結: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shù)英雄”是什么態(tài)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但是從文本出發(fā),即根據(jù)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4、經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tài)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tài)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fā)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qū)別:從意境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3、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六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朗誦、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lián)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了解詞的知識,提供文字,聲像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聽錄音,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誦課文,師生研讀詞的上闋。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查閱資料即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學資料剪貼、摘抄。
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了解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板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八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1、進入上闋“概括”界面,復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1、前兩句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用“贊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2、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后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1、全班朗讀下闋。
2、終止學生操作,開啟網(wǎng)絡廣播功能,電腦演示下闋朗讀欣賞。
3、背誦下闋。
電腦演示全詞的朗讀欣賞,同學們分為男女兩組跟著電腦演示進行朗讀。
終止網(wǎng)絡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在電腦網(wǎng)絡上完成本課的反饋練習,然后電腦自動計同各人的成績。
練習內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標志的,單擊它,電腦會播放該句子的朗讀,)。
用鍵盤輸入括號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讀準(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ù)(shu)風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讀節(jié)奏判斷正確的一項用鼠標拖到括號內(c)(5分)。
a、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b、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c)。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tǒng)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外”到“分外妖嬈”(b)。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a)。
3、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合(b)。
4、“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b)。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九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一首杰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跡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培養(yǎng)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fā)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教學意圖。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什么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yǎng)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lián)想到哪些內容?
2、作者對詞中杰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缺乏文學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群眾。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一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
熟悉、感知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
聽介紹、作記錄。
了解詩歌常識。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整體把握文意。
疏通文意,感知內容。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
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教
后
反
思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研究下列問題。
討論探究。
明確層次,理清文意。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3.哪幾句是虛景?
4.區(qū)分以動寫靜、以靜寫動的句子。
討論探究。
學習景物描寫。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體會作者情感。
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分析討論,總結歸納。
明確層次,理解主題。
二、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
思考、討論。
準確理解重點內容。
今朝”有何寓意?
三、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教
后
反
思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二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三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25年。
1、上片中的寫景句,由哪一個字總領?
2、“獨立寒秋”展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3、詞中有承上啟下作用的的句子是什么?
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再現(xiàn)了往昔怎樣的斗爭情景?
五、小結:從兩首詞中,我們看到了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的毛澤東,領略了他作為詩人的風采。同學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只要我們大家立下鴻鵠大志,為這個目標,這個理想,這個志向,為之拼搏著,奮斗著,相信我們一定能成為真正的風流人物!讓我們再一次帶著這種豪邁的情感把詩詞背誦一遍。
六、作業(yè):
積累作者的詩詞名作并背誦。
(《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四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劃出節(jié)奏;初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豪邁、熱愛、贊美)。
2、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思考:本文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板書上:寫景下:論史)文中哪一句話講將上下闋內容聯(lián)系起來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1、過渡:“江山”的“嬌”體現(xiàn)在哪些具體的景物上?(長城、大河、群山、高原)。
這些景物,為我們展現(xiàn)了許多畫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朗讀相關語句,借助聯(lián)想與想象,用所給的句式描繪出來。
“讀,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示例:
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
祖國北方,遼闊大地,堅冰封凍,雪花飛舞在萬里長空,是那樣的白,天地間純然一色,好一個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備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蒼松郁郁。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妍麗動人了!)。
2、過渡:通過想像和再現(xiàn)畫面,我們讀懂了詩人,讀出了自己。文中許多詞語形象,精辟,優(yōu)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詞語,品味其妙處。
老師覺得:
“山舞銀蛇”的“舞”用得妙,因為它富于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既寫出了大雪飄飛中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的動感,又寫出了詩人情感的躍動,使我們眼前展現(xiàn)出了一幅的生氣勃勃,奮發(fā)向上自然圖景。
3、縱觀上闋,作者筆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板書壯麗雄奇熱愛贊美)。
過渡: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讀把握詩情。
1、過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哪些英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隨機引導到歷史人物)。
2、在作者眼中他們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誰?明確:“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齊讀。
3、如何理解這句話?下面我們看一段材料,請結合材料中有關寫作背景,同桌討論,說說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
背景鏈接——。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紅軍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準備率領抗日先鋒隊開赴抗日最前線,渡河前適逢大雪,毛澤東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觀察地形,面對蒼茫大地和祖國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蕩、心潮起伏,滿懷戰(zhàn)勝敵人的堅定信念,詩人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詞。
4、交流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三句,讀出后來居上的偉大氣概,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信念。
(理答并歸納板書:歌頌當代英雄必勝信念)。
5、小結:
正因為作者有這樣的偉大氣概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才會如此大氣磅礴、宏偉壯觀、雄奇壯麗。正如王國維所論: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結合板書講述:所以,本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齊讀全詞,體會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雄偉曠達的氣魄!
6、老師寄語。
是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
國家者,我們的國家;。
社會者,我們的社會;。
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同學們,讓我們莊嚴地向世界宣告——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后搜集誦讀毛澤東詩詞,準備開一次朗誦會。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五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2課時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可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教案篇十六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實———————虛。
總———————分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