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范文(20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后,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觸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閱讀內(nèi)容,也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我覺得我們應該寫一篇讀后感了吧。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可以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和評價。這里有一些讀者分享的獨特讀后感,或許能夠給你在寫作過程中帶來新的思考和觀點。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一
    早就過煩了孤單的自己。
    感謝上蒼讓我在那個秋天認識了你。
    也許你也是孤單了吧。
    當你悄悄的走近我的世界里,
    直到我的耳邊時常聽見你的聲音。
    直到有一天說喜歡,說愛!
    轉(zhuǎn)眼之間三年就像流水一去不復返。
    原來我們的諾言相守就像窗紙輕易被打破。
    直到鬧到哭了,累了,恨了。
    難道距離產(chǎn)生了美,又注定這美好不會長久嗎?
    也許哭了吧。
    也許累了吧。
    也許恨了吧。
    算了吧,既然你早不再在乎。
    如今已經(jīng)過了學生時代的我。
    卻在心里時常想起了你。
    絕望了多少次,告訴自己你沒有背叛。
    夢里還是要相見。
    為什么,這世界分開還要有記憶?
    為什么,眼淚洗不干昨天的一切。
    也許真的愛了。
    腦海里還有你校園紅色宿舍,還有綠色足球場,還有餐廳對面的你。
    這樣子就是青春。
    獻給曾經(jīng)異地戀的你,我,他我們不容易。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二
    青春,不是瑰麗的臉龐、紅潤的嘴唇、敏捷的雙腿,而是豐富的想象力、堅韌的意志和無窮的激情。青春歲月,我們載著想象、意志和激情去追尋理想的生活,而那些生活的沉浮搖曳在風里,帶著我們尋找一席天地,安放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在那狹窄的一席之地,或許,人生的價值會淺淺地浮現(xiàn)出來。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這部電視劇上映幾年了,我最近才在看。前期的幸福和后期的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讓人禁不住開始思考,關于愛情、關于親情、關于友情、關于生活。電視劇情很平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俊男連女的加盟,沒有煽情的情景,更沒有貧嘴的臺詞,卻總能那么引人入勝,讓幸福的感覺洋溢心間,讓心痛的感覺緩緩蔓延。我們隨著人物的遭遇,情節(jié)的發(fā)展?jié)u漸融入,感受一種藝術的真實,這種真實是比生活的真實更能讓人獲得審美享受。
    可以說,用純真一詞來形容劇中女主角周蒙并不過分。起初,她給人的印象是那樣單純而不諳世事。沐浴在溫暖的父愛下,她無憂無慮的成長。后來,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李然,心靈的碰撞擦出了火花,他們墜入愛河,在彼此溫暖的氣息中沉醉,溫柔的眼神中體會愛情的美妙。后來,命運在頃刻間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李然結(jié)婚了,新娘不是她。而此時,爸爸在手術臺上永遠地離開……對于肩膀上沒有任何力量的周蒙來說,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突然間,世界上最愛她的兩個人都離開了,她難以名狀的幸福瞬間淪落成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單。坐在鋼琴前,流著淚彈著屬于自己的悲歌。對她來說,心靈的電臺已經(jīng)倒下,她沒有希望、沒有激情、沒有勇氣,她再也接收不到來自外界的訊息。她的心里,只裝的下爸爸的諄諄教導、苦口婆心的叮囑和對李然又愛又恨的矛盾。
    生活的沉浮可以改變一個人。它可以讓人冷靜下來,站在新的起點上靜靜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當周蒙無意中走進貧窮而落后的小山村時,她并沒有因為當?shù)氐呢毧喽x開,而是深深地喜歡那里。顯然,對于她而言,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遠離傷心之地的天堂。和孩子們的相處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我們可以說,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生活的起伏讓他長大了,青春的那些萌動也不再是懵懂,原以為無處安放的青春也得到安息。
    對于李然,從羅慧到劉漪,再到周蒙和杜曉彬,她們都那么優(yōu)秀,卻都那么死心塌地地愛著他。他的身邊從來不缺少女性,可是,他并沒有被寵壞。當羅慧終成無可挽回的遺憾的時候,他一心一意地愛著他的蒙蒙,深深地愛著,不能自拔。當他和蒙蒙在彼此的愛意中的沐浴時,杜曉彬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他們?nèi)齻€人的命運。在西藏那個離天最近的地方,相依為命的依賴感和孤獨讓李然屈服于一顆自認為非常堅定的意志。杜曉彬懷孕,責任感和愛情產(chǎn)生了尖銳的沖突,李然崩潰了。雖然故事的最后,李然背棄了他和蒙蒙的海誓山盟,但是他還是值得人心疼的角色,因為他懂得什么是責任,懂得作為一個男子漢的使命。他和蒙蒙是值得人同情的一對,是讓人感到遺憾的一對。他們都沒錯,錯的是他們有緣無分的命運。
    劇情的最后,他們相遇,蒙蒙長大了,李然成熟了。沒有催人淚下的綿綿情話,卻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簡簡單單的一個擁抱,好像揭開了一切記憶,也解開了心結(jié)。彼時的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方向。他們都在努力去適應,如何在沒有彼此的日子里過得更好。
    青春是一生中最燦爛的歲月,可是青春歲月中的很多都是我們不能承受的,都將成為一生的回憶。那些回憶,開始的時候,需要流著淚來回味,后來就甜了。青春,終會安息。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三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而李大釗是中國青年的楷模。李大釗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不僅在青年時期就為中國的獨立和民主而獻身,更是在他22歲的年紀就開始寫論文,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的基礎。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十分敬佩李大釗的精神和理念。在讀完他的文集《李大釗文集》之后,我深深被他的思想所感動,并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示。
    第一段,引言:青年必須有自己的信仰和批判精神。
    “打趴下、站起來,又打趴下,一百年后革命還在?!边@是李大釗在《論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革命》這篇文章中的名言。作為一位青年時期的杰出人物,李大釗深知青年必須有自己的信仰和批判精神。他認為,青年時期是人生中最有創(chuàng)造力、最富有活力的時期,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期追求真理、追求自由,并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思想的人。
    第二段,青年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把自己的能力付諸于社會發(fā)展。
    李大釗的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他積極參與實踐,關注社會問題。年輕時期,他組織了自己的學生團體,投身于社會變革和反帝反封的斗爭。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當你看到社會的黑暗時,不要認為“你很渺小”,而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會。通過李大釗的事例,我們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并把自己的能力付諸于社會的發(fā)展。
    第三段,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自由思想才可以創(chuàng)新。
    李大釗的思想受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但是他把它們結(jié)合起來,并進一步深化和擴展,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做出了表率性的貢獻。這個過程中,他表現(xiàn)了他獨立思考、自由思想的態(tài)度,使他的思想獨樹一幟。我們應該像他一樣,不要輕信別人告訴我們的道理,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
    第四段,李大釗的悲慘人生經(jīng)歷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
    作為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李大釗的人生經(jīng)歷非常悲慘。他年輕時期即參加了革命,不遠千里到外國學習知識,回國后被關押、審查、迫害。最終在獄中被不明身份的人員所暴打而死。他的英年早逝,讓人惋惜不已。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利用時間,做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成為不枉此生的人。
    第五段,結(jié)尾:讀李大釗文集是一次學習和充電的體驗。
    讀青春李大釗,不僅讓我了解了這位革命家和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更讓我感到自己應該有一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熱情,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zhì),為國家和未來的事業(yè)做出貢獻。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必須有自己的信仰。讀李大釗文集是一次學習和充電的體驗,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李大釗,了解他的思想,為中國的未來揚帆起航。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四
    記得高中的某個時段,看過一文章《站在青春的尾巴上》。那時候,我就想,我怎么就看不懂呢。
    我的讀后感是,過去的事,我真想不起了,也不想去想,因為我發(fā)現(xiàn)過去的我一般和神經(jīng)質(zhì)以及悲催還有天真附帶單細胞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多么痛苦的事。所以,把過去斬得一干二凈,只剩下現(xiàn)在,只剩下以后。
    借你一句話,有你們足矣。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五
    我讀過不少傳世經(jīng)典,但讀完《青春李大釗》卻給我?guī)砹巳徊煌母惺堋@畲筢撌俏覈F(xiàn)代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愛國者之一,他充滿理想、對社會充滿熱愛、積極推進民主改革,敢于說出真話,他的一生詮釋了青春的力量。通過閱讀這部書,我深刻認識到了青春要有理想,要有信仰,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份青春的力量。
    第二段:憂國憂民,深刻洞察社會。
    李大釗心系祖國,憂國憂民,他對當代青年的精神調(diào)適、歷史文化素質(zhì)、社會責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透過他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深刻的社會洞察力。他認為,青年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但是除了仕途、不求大進取的年輕人,大眾更多的是受迫害、被剝削、權利被剝奪的苦難生活。他的理念,是青年人應該緊握革命和進步的旗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索社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追捧和擁戴。
    第三段:道德精神養(yǎng)成,擁有共產(chǎn)主義情懷。
    “窮人子弟好學自強,開拓進取好學求知”,這是李大釗對青年的寄語。他認為,學問是人類的靈魂,人與科學最基本的聯(lián)系,勇往直前的人一定要有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決心,他們應當獲得科學思維、道德品質(zhì)、習慣方法,能夠掌握真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李大釗還號召青年擁有共產(chǎn)主義情懷,發(fā)揮“自己最大的靈魂興奮,從“我”的蛻變中尋求“我們”的自由和幸福。他提出的這種理念,也被我們今天廣泛推崇。
    第四段:理論實踐相輔相成,成就非凡的人生。
    李大釗一生經(jīng)歷坎坷,但他始終如一地實踐著自己的理念。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參與者,又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后來成為了中國的著名教育家,他卓越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幫助他獲得了博學多才和國內(nèi)外廣泛的聲譽。他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氣,終于在革命道路上獲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成為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第五段:我所珍愛的青春。
    讀完《青春李大釗》,我所珍愛的青春就像是一股力量,這股力量就是勇于實踐、追求真理、奮斗不息的力量。李大釗給我?guī)淼纳羁谈形?,讓我明白青春的意義,能夠勇敢地向前,探索未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貢獻社會。論文包含據(jù)此論證讀青春李大釗的體會、憂國憂民的洞察、道德精神、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最終的青春感悟五個方面,通過分段展開,使整篇論文S形漸進式,語言流暢、語感強,形象地傳達了主題思想,讓讀者感受到真實與感動,增強了表達力和可讀性。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六
    其實我也不想長大。
    越大一天越拼命的懷念,那其實也不怎么美好的童年,越發(fā)的懷念,那美好的幾年,雖然說現(xiàn)在也挺好,但是也不得不面對你需要面對的人與事。
    可能所有的人,都是還沒有準備好去迎接青春,去體味青春,青春就這樣沒了,我們也好多同學結(jié)婚生子,這樣早早的解決了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
    可能直到老的那一天,不在怎樣的時候,才能安靜的座在搖椅上,去回首那一段段過往去淺笑。
    ‘寫給青春’這篇日志是在提醒我們這個青春也要馬上不復存在的人,去珍惜,去真正做你想做的事情。
    慚慚的我們,都在很庸俗,不過幸好的是我,并沒有因為自己,或是你們變得庸俗,而很憤世。
    反而在這一天天平淡的生活中去珍惜,去幸福,去感謝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讓我們變得很庸俗。
    沿著過來人的路,走過來,活下去。
    生活待我們很好吧,應該回憶過往高興的事,會給自己留下一個明媚笑魘心酸的事,已經(jīng)不在心酸。
    應該還是孩子吧,好了傷,忘了痛,繼續(xù)在這個世界里義無反顧的橫沖直撞。
    青春已逝,我們的努力顯得這樣蒼白無力。
    在珍惜我可以的不想長大。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七
    不讀書,就像他們看不起那些不會化妝、不會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好學生。還罵那些好學生是書呆子,罵他們傻,只知道讀書,殊不知,兩三年后,好學生上一本,甚至上清華北大,而他們卻要考慮去三本,去高職高專甚至考慮要不要南下打工。
    而我又覺得吃苦是門必修課,人生經(jīng)歷難躲過。世上沒有人特別,只因吃苦顯本色。
    當你在學習中感覺精疲力盡、頭暈腦脹,覺得委屈的時候,請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窮孩子,他們飯吃不飽、衣穿不暖、凍著腳丫、啃著窩窩頭的情形,你還覺得苦覺得累嗎?認真地看看書,能算吃苦嗎?如果你為人生畫出了一條很淺的吃苦底線,就請不要妄圖跨越深邃的幸福極限。
    那你就錯過了人生最為難得的吃苦歷練,你錯過了人生最為難得的追求磨練,因此你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會變得淺顯,你將看不到生活精彩的華麗篇章。
    我覺得要么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八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于青春囈語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前陣子讀了一本好書,是關于青春的,叫《青春囈語》,看完目錄我不禁被吸引住了。
    “青春的顏色是多彩的,青春的線條是多樣的,青春的圖景是多面的?!笔前?青春的美麗在于它的獨特性。從青春說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許多的道理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能用到。青春歡樂,青春路上沒有痛苦;青春美妙,幾乎每一處都有生命奔流;青春迷人,令幼稚仰慕,令衰老嫉妒;青春是一種風度,更是一宗財富。我要珍惜青春年華,讓那些老人去后悔去妒忌吧!
    有夢才有遠方,因為有了夢,才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為理想而奮斗的人生歷程。夢想使我們知道努力,夢想使我們瘋狂,夢想使我們更加堅定信念。就像書中所說:”沒有淚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沒有夢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眽簦瑫樟聊瞧岷诘囊雇?;夢,還會填補那傷心的人的心靈。
    “讓哲人們孤獨吧,他們有他們深刻的思想。讓詩人們孤獨吧,他們有他們玄妙的靈感。青春,我們不要孤獨?!?BR>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九
    我想用一兩句話來發(fā)表一下感慨,可是搜腸刮肚終究沒找出哪一個詞語合適一點。曾經(jīng)我被人稱作是才華橫溢,但說出來的那些話只是我的酒后亂語。面對真情的時候我依然是感性的。
    此時此刻,不在乎能說出多么漂亮的讀后感,大凡安慰,只是不知所言,即使是一種希望,恐怕連自己也沒有多少底氣;大凡贊揚,也只是一種敷衍,就算它是一種鼓勵,也沒有多少實質(zhì)性的作用??磻T了世事,人便變得平靜,但是我始終認為:冬天總會過去,春天還是會來!可以心情低落,卻不容許浪費。生命不是彩排,青春沒有倒帶,就算是腐敗,也要足夠精彩。
    只可惜此時不能與君把酒邀月,臨風暢飲!不為寄托,不為感情,不為同活于世,不為過去將來,只因為我們是兄弟。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
    背景引入:
    李大釗是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烈士。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他給現(xiàn)代中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思想理論意義重大,尤其在當今時代依然值得我們?nèi)W習和思考。本文主要是對李大釗的著作《青年要自由》和《我的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青年要自由。
    李大釗的《青年要自由》提出了許多關于自由的深刻思考。他認為自由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是實現(xiàn)人類幸福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石。然而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人民還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尤其對于青年來說,種種體制和思想上的束縛更是限制了他們的發(fā)展。李大釗深刻反思了這一現(xiàn)狀,呼吁廣大青年要爭取自由,為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他的思想啟示我們要時刻保持追求自由的精神,也要認識到自由的重要性。
    第二段:我的馬克思主義。
    《我的馬克思主義》是李大釗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他在書中坦言自己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闡述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應用。他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的結(jié)合,是理論和實踐的相互支撐。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才能真正推進社會的進步。他的思想引導我們要弘揚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更要牢記馬克思主義原則,發(fā)揮和實踐他的思想。
    第三段:價值觀的反思。
    讀完這兩部著作,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于李大釗所經(jīng)歷的時代,但我們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困擾和問題。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應該關注自由的重要性,要時刻提醒自己追求它的重要性。同時,我們還應該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將其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為推進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段:學習方法的啟示。
    在學習這些著作時,我深刻認識到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閱讀李大釗的著作需要認真思考,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讀者需要閱讀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歷史文獻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拓展自己的思路。這些都是學習方法的重要啟示,對我今后的學習有著深遠的意義。
    第五段:結(jié)論。
    李大釗的思想和著作對我們當代青年人的啟示至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在學習他的思想時,不僅需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考,更要將其轉(zhuǎn)化為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行動。相信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會因為學習李大釗的思想而獲得更多的啟示和幫助。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一
    讀完《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腦中浮起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我深以為然,人生在世,若只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便于行尸走肉沒有差別。人生當用夢想去點亮、用拼搏去充實。
    夢想需要拼搏,古有三顧茅廬,只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夢想,今亦有高考狀元不畏重壓選冷門,只為心之所向。希望變成現(xiàn)實,不是“守株待兔”的守候,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的“一犁一鋤”的精耕細作;夢想變成現(xiàn)實,不是坐享其成的旁觀,而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追夢路上只有吃得苦中苦,永不放棄,才能心無旁騖,初心如一,在浮華的`世界里摒棄種種誘惑,排除他人的干擾,心有寄托,雖經(jīng)歷磨難亦甘之若飴。夢想的追逐需要渡過現(xiàn)實的苦海,以拼搏為身,才能沖破前方風雨。
    志有所向,行有所達,履險未已,又添寒劍。直下山河,期今朝搏。恰同學少年的我們,在追夢路上拼搏,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二
    世界有一個最著名的塔,這個塔就是金字塔。在金字塔上面有兩個動物,一個就是雄鷹,因為它靠著自己的翅膀就可以輕松地飛到山頂上。
    另外的一個就是蝸牛,雖然它沒有雄鷹那么強大,但是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慢慢攀登到山頂上的。
    在今年過年我閱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我特別喜歡這本書,因為在里面我可以學習到很多在課堂上面學習不到的知識。
    在書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千萬不要自卑,可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自卑的。她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別人,他們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如別人,他們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別人。但是要知道自卑是特別糟糕的,自卑有的時候比狂妄更加的糟糕,所以我們一定要改掉自己身上自卑的習慣。
    如果你覺得自己自卑的話,那么還不如把這種自卑化成為動力,讓自己好好的努力。這樣在最后自己還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只有自卑,而沒有好好努力的話,那么在最后你肯定會把自己給毀了的。
    作者在書中說了如果一個人想要成功的話,那么在他身上一定要具備幾個條件,分別是:謙虛,高尚,自強和自我的體現(xiàn),千萬不要忘記他人。只要在你的心中有夢想,并且為了自己夢想努力奮斗,那么終會有一天會成功的。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三
    在人生中,有段時光總令人懷念,而在這段時光中,會遇見不同的人和事?,F(xiàn)在是否記得那些曾經(jīng)與自己并肩邊一起走過的同學與朋友,還有當初言下的夢想和誓言,也許早就消失在記憶之中蕩然無存。
    《會消失的青春》中他講的是,一位普通女孩在學校遇上兩位女孩,結(jié)交為朋友,許諾下考同一所學校的愿望,最后又各自分散的故事。
    她們?nèi)齻€在我眼里看來是幸運的。性格不合都能結(jié)成好朋友,并且?guī)е粋€夢想前進。這何不讓人珍惜?但漸漸自己只是一味的在快樂中徘徊停轉(zhuǎn),享受著每一天的快樂。慢慢忘記時間在飛快流逝,一秒,一分,一時,一天……毫不關切。
    友情是需要千錘百煉的,就像一塊普通的石頭經(jīng)過不斷磨練,不斷敲打,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塊鉆石。而她們之間的.友情也正像這塊石頭?!坝亚??!彼皇莻€東西,也不是工具。他只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述說描述的感情,他很特殊,能給她們?nèi)齻€帶來喜怒哀樂也包括我自己。
    “青春如花一般綻放,有的花一般凋零。”生命也既是如此。花開有聲,花落無聲,生命本來就是花開花落的過程,正因為這個過程生命才會有意義,。人如花一樣,花猶如夢,應該懷著夢想去拼搏去奮斗,讓夢想開出不一樣的花。
    “她曾經(jīng)跟我說過:‘青春都如一場傾城盛宴,濃妝艷抹著登場,又奢華低調(diào)著落幕?!艺f:‘如果可以讓我悄無聲息的來,在全無悲威的謝落?!逼胀ǖ脑捑渲荒苁瞧胀?,平凡的故事只有平凡,一樣的字形都是一樣。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獨一無二的東西,只要自認為青春是精彩的,他一定就是精彩的。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四
    不知何時愛上了文學,不知何時遇見的青春,《忽然青春,一別經(jīng)年》。你曾懵懂如同未蘇醒的宇宙,青春是撥開混沌的燦爛花火,你生長巴結(jié),細微的快樂和痛苦也放大,如極晝的永夜。
    這是一本雙語書,有很多雙語詩詞,不但可以把優(yōu)美的語句用來借鑒,還可以增長你英語詞句的積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在這本書中有燃點有淚點有萌點,有嫌棄它是一本讓人心動的青春物語,從中你可以捕捉到最純粹的盛夏光年。
    書中共分五大章節(jié)與人格、體型、美食、朋友、成長有關的話題。從中你也會不斷地產(chǎn)生共鳴,并不會覺得那是在說教,而是把自己致身于一個純白的世界,你在純白的世界中尋找最純真的心靈,那便是你的青春,一個真正無怨無悔,真正奮斗的青春,就像書中所說是你笑中帶淚,解開枷鎖,而你自此盡享人生。
    這本書也專治你對青春過敏,會給你一些建議,是一本治愈系的讀物,同時也會發(fā)人深思:不安全感就像是裸露的傷口,只要碰了就會疼,有些人就為了通過使別人覺得自己渺小,而獲得外界的某種認可,總是來戮我們的傷口。
    對于那些悅己的人,我很喜歡的一點就是他們不需要外界的認可,他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是內(nèi)在的是與生俱來的,不會被別人搶走,也不會為別人的看法而增加。這也的確值得讓人思考,我是否還是當初的自己,那個天真單純的自己。
    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青春,我們失去了一切都能得到補償,我們所有的痛苦都能得到安慰,可是夢境似的青春一旦消失,它帶走了我們心中的某種美好,從此一去不復返。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五
    時間在一抬頭一低頭的縫隙里消逝。窗外鉛灰色的天空,飄零的云朵,流逝的時間,還有沉沉的黑夜都已沉淀成或幽雅或凄涼的歷史。
    當我們還是一群稚嫩的孩童時,這些年的`時間,為實現(xiàn)這樣飽滿的人生,斷斷續(xù)續(xù)地做著一些代價高昂的夢,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些不是文字的故事,斷斷續(xù)續(xù)的被生活的遺憾所打岔,跌入低谷,并拒絕任何搭救,自己漫漫摸索著爬起來繼續(xù)走。
    當我們慢慢地長大,我們就會懂得這些,以前是不顧一切地去顧及一切,現(xiàn)在是決定了不顧一切地去顧及一切。
    未曾想到,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的出生年代,成為了一個字正腔圓的集體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詬病的代名詞,無論我們有著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態(tài)。
    如今試想,當我們白發(fā)蒼蒼時,給自己的家人講起“自傳”時,應如何講起。想必,都不愿回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吧!只當我們戀戀不舍的回首,一邊沾沾自喜地前瞻時,就惟獨冷漠地面對今日,這是怎樣的可悲!只許如今活在當下。雖然某些人今天以晦澀的口吻把“自傳”展示到紙上的時候,記錄早已變得蒼白無力。那些花朵一樣搖曳的過去,像時光一樣沒有辦法庫存。如今,只得珍惜!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六
    時間猶如河流,永遠不會應為某個人或某件事而停下來。比如,我多么想讓時間停留在那一刻,但最終還是留不住。我的青春,它只是在我毫無意識的一點一滴里悄然逝去。時間,多么的自私啊!
    只有初一的我讀《青春期》是多數(shù)看不懂的。應為我還是一個即將要進入青春期的懵懵懂懂的少年,看這樣一本成熟的書,看不懂是正常的。讀完《青春期》,我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有些話會讓我感覺到有一種刺骨的感覺,它是多么冰涼。
    《青春期》的第一章邂逅里寫道:“我總覺得,如果有上帝的話,那么他還是公平的。盡管每一個人從出身開始,所擁有的就不同,可是要承受的那種痛苦和悲傷,在重量上卻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造成痛或悲傷的原因。”這段話正如我所想的一樣,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話,那么他一定會是公平的,就好比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上帝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边@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我從小就受傷不斷,但每一次受傷過后都會有彩虹。
    “找不回的東西永遠是最珍貴的,應為失去。所以,它的價值,用財富兩個字來形容,無比的親切。”我失去的東西去哪了?我失去的東西只是因為太珍貴了,所以值得留戀,最終失去?難道那些只是曾經(jīng)擁有?不管友情還是親情,都只是太珍貴了而已,導致最終失去?;厥自?jīng)的美好時光,現(xiàn)在我只是孤身一人作戰(zhàn)而已。
    《青春期》講述的故事是極為險峻的,現(xiàn)在回想我讀它時候的跌宕起伏,現(xiàn)在還記得一清二楚,實在是太精彩了,如同電視劇一般映入眼簾。讓我們一起來讀《青春期》吧!相信你讀了以后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七
    z中是一所名校,進這所中學的人都是學霸,但朱珠例外。她家境良好,心地善良,但學習巨差。于是,父母花錢把她“買”進了這所學校,可是她仍然只能得到全班同學的不屑與漠視。后來,她一直仰慕的同學辰奕接納了她,給予了她友誼的溫暖和快樂。這種戲劇化的情節(jié),似乎只有在漫畫里才能出現(xiàn),可是不然,我身邊也有與“朱珠”相似的故事。
    我的同學,一位有點矮、有點胖、有點黑的女生,在我們這所也算是名校的學校里,她學習比我們略遜一籌,家境也差些。誰都不知道她的父母費了多大勁才把她送到這里來上學,希望能讓女兒鳳凰涅槃,可惜她一直都不能跟上大家的腳步。因此,她就像一只丑小鴨被大家所排斥。我卻看到了她的閃光點:熱情、單純、真誠……我接納了她,與她成為了好朋友,幫助她學習,給予她關心,教給她與同學相處的方法,還盡力讓全班同學不再嘲笑她。
    在一次參與班級集體游戲時,她輸了。按照規(guī)則,“失敗者”要進行一項才藝展示作為“懲罰”。她既不會唱歌、跳舞,也不會講故事、說笑話,眼看又要遭到同學的哄笑,我鼓勵她背一首熟悉的詩。她想了想,選擇了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闭坡曧懫饋恚铱吹剿难劭艏t紅的。
    這首詩是我教給她激勵她的,沒想到她記在了心里?!安灰丝浜妙伾?,只留清氣滿乾坤。”盡管她不漂亮不聰明,但是她也希望能做最好的自己,擁有燦爛的青春年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所有的青春都燦爛!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八
    直到我讀了《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這篇文章,才知道珍惜時間有多重要。
    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把許多時間耗費在了被窩里,等到醒悟的時候,已經(jīng)來不及了,許多美好的時光都已經(jīng)過去了。所以,作者從醒悟的那一刻起,開始抓緊時間,爭取每一分每一秒。
    曾經(jīng)的我,只要是周末不上課,每天早上9點醒,醒了之后還要在床上躺好久,享受溫暖而又舒適的被窩,可是多少青春荒廢在此了呢?是啊,把時間浪費在被窩里,簡直就是虛度光陰,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拿在被窩里的時間可以干多少有用的事情呢?看看課外書,可以增長知識;復習功課,爭取獲得好成績,哪怕是站在窗臺上眺望遠方,放松眼睛,也比在被窩里值得許多。
    人們對于珍惜時間的人,是贊嘆;對浪費時間的,是瞧不起。
    正如書中說的,“無數(shù)個晨曦微露的清晨,愛學習的同學已在凜冽的風里站成一道驚嘆的風景。他們拿書的手比躲在被窩里的更有力更有勁,他們迎風的臉比蓋在被窩下的更黝黑更健康,他們跳動的心比葬在被窩下的更激昂更活躍……”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逼鋵?,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只是我們通常視而不見,最后就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可是,時間不等人,待我們醒悟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很多都已經(jīng)來不及了,開始后悔、抱怨……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朱自清的《匆匆》中說道:“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通過《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我想到了許多文章、格言,也想起了曾經(jīng)自己虛度光陰的日子,我也經(jīng)常感嘆回憶的美妙,可是,我們不要讓以后的回憶,成為無聲的哭泣。
    朋友們,時間不等人,快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吧。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十九
    《致青春》中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話,又突然間蹦起鄭微失戀后的一句“一個林靜倒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林靜站起來”。這種架勢可比現(xiàn)在失戀后的小主們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好看多了。林靜曾對著鄭微論述著自己眼中的愛情,“愛情就像一條河,我們都是瞎子,誰都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是啊,在愛情面前,多少癡兒蒙蔽了雙眼,形容成瞎子著實也不為過。電影最后鄭微所說“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一句,把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一語道破天意!
    在電影的`排版上,導演很有神韻地安排了插敘、倒敘這些手法,在影片中林靜的手被砸下的玻璃所留下的疤成為了我看劇時心中的疑惑。將問題埋在心底,帶著疑惑看到劇終,大概導演的別有用心就在于此吧。當我繼續(xù)深看時,傷疤下的故事拉開了,隨之而來的是一段愛情故事。施潔在青春籠罩下的愛總不被林靜所看好,正如劇末鄭微說的,在愛情面前,施潔會選擇死亡,她的愛情終究是最寶貴的。又記起阮菀多次收到的滿天星,好奇著哪位人士的風流,又是在劇末,不被人注意的張開浮出水面。鄭微感嘆道“阮菀,只有你的青春是永垂不朽的”。知道謎底過后,暗自垂胸導演你把謎底瞞得我好苦哇。
    在影院中最吃香的莫過于喜劇,可《致青春》卻放棄了逗觀眾笑,轉(zhuǎn)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nèi)心,林靜以努力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這些是非功過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在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著點滴幸福。
    李大釗文以青春讀后感篇二十
    4月28日是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在軍閥的絞刑架下英勇就義的紀念日。九十多年前,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一批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
    戰(zhàn)亂動蕩的年代,艱辛備嘗的生活,使李大釗從小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wěn)堅強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愛國志士。“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jīng)濟學教授,積極投身于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盛世如你所愿”是我們對先烈最好的告慰。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締造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他在38歲那年,為信仰慷慨赴難。一百多年前,在黑暗的時刻,李大釗堅信屬于中國的青春即將來臨。在《青春》一文中,他寄語中國青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敝档酶嫖康氖牵倌曛?,在李大釗當年執(zhí)教的北京大學,青年學生們沒有忘記他們的大釗先生。李大釗當年播撒下的種子,正在青春中華的大地上和中國青年的心里生長、開花、結(jié)果。
    清明節(jié)前夕,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正在排演一部名為《大釗先生》的音樂劇。這部劇將在今年4月28日李大釗先生英勇就義91周年那天正式公演。
    “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這是李大釗先生在1916年發(fā)表于《新青年》雜志第二期的《青春》一文節(jié)選。
    “他的《青春》這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來自藝術學院的周映辰教授評論道,“那種對年輕人的寄望,充滿熱血的、充滿激勵的氣質(zhì),是跨越時空的。他是在以自己的生命為底色來解釋他對青春、對信仰的理解,然后壯烈地犧牲?!?BR>    “犧牲永是成功的代價……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边@是李大釗青春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實踐。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留學日本的李大釗寧可犧牲學業(yè),也要致電全體國民喚醒反抗的斗爭。為了防止思想上的滑坡與倒退,正在被軍閥追捕通緝的李大釗依然要公開發(fā)文,與胡適展開“問題與主義之爭”,并聲明:“我是喜歡談談布爾扎維主義的?!?BR>    李大釗的孫子李宏塔先生向我們展示了大釗先生對早期共產(chǎn)黨的熱切支持:“在咱們黨建黨初期,(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經(jīng)費怎么辦,我爺爺當場就宣布,拿出他的大學教授的薪金的三分之二,實際上就是八十塊大洋,那時候他的工資就是一百二十塊大洋,用于革命事業(yè)。而且他還經(jīng)常資助一些困難學生,所以我奶奶常常就為家里生活揭不開鍋而著急。蔡元培校長親自交代給會計那邊,說以后給李大釗教授發(fā)工資的時候,先拿出一塊來,直接交給趙紉蘭,交給我奶奶,以使他家里不再出現(xiàn)這樣的困境?!?BR>    李大釗生前在北大工作過十年,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和教授。在這里他參與領導了偉大的五四運動,寫下大量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組織成立了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創(chuàng)建者之一。大批懷抱救國理想的知識青年在李大釗的號召下來到工廠、礦山和廣大的北方農(nóng)村,與工農(nóng)相結(jié)合,開展反侵略、反壓迫運動,對中國革命事業(yè)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1927年4月,李大釗在北京被軍閥張作霖逮捕。22天后,一同被捕的二十幾位青年與他們的大釗先生一起慷慨就義。北大教育系的青年學生張挹蘭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犧牲那天,我祖父是第一個走上絞刑架的,然后張挹蘭是最后一個走上絞刑架的,”李大釗的孫子李亞中先生回憶道,“當時敵人在最后還對她進行過勸降,張挹蘭就說:‘能和李大釗先生一起去殉我們的事業(yè),是我無尚的光榮?!舶菏鬃呱辖g刑架了?!?BR>    在人生的絕筆《獄中自述》一文中,李大釗曾表示:“倘因此重獲罪戾……當負其全則。惟望當局對于此等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不事株連,則釗感且不盡矣!”對于個人的犧牲他無所畏懼,唯獨舍不得這些為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青年。李大釗尊重青年、信任青年、珍惜青年,認為再造中華的關鍵就在于青年。而北大的青年們也深深地崇敬、理解他們的大釗先生。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14級本科生歐陽妤璐有自己的看法:“可能李大釗先生所指的青春不僅局限于某一個時間段吧,不是說比方說18歲就是正當青春,而是一種精神,一種英勇的、無畏的、敢想敢做的、以民族國家為己任的、拼搏奮斗的精神。”
    91年過去了,中華大地正煥發(fā)出蓬勃青春。而以民族和國家為己任,把個人的追求和奮斗融入到鑄就“中國夢”的共同奮斗過程中,從獻身科研到獻身軍旅,從堅持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的社會實踐活動到助學西部貧困地區(qū)、播撒北大精神火種的青年支教活動,已經(jīng)成為當代北大青年的自覺選擇。
    國際關系學院的14級本科生唐青在讀大三那年,實現(xiàn)了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成為雷鋒團的一名士兵。當被問及為什么會有當兵的心愿時,唐青回答道:“就是對軍營的一種向往和對軍人的一種崇拜吧。我覺得(軍人)是國之棟梁,是咱們國家發(fā)生危險的時候沖在最前面的那個人,要撤退的時候走在最后面的那個人,我覺得這種人是最帥最帥的,是民族的脊梁?!比胛椴坏揭荒?,唐青就被發(fā)展為預備黨員。在部隊兩年間,他先后被連隊評為“優(yōu)秀義務兵”,被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評為“百名強軍先鋒人物”,記集團軍三等功一次。退伍回北大后,唐青又繼續(xù)在校園播撒士兵精神和雷鋒精神。
    與唐青的軍營夢相比,在考上研究生以后,先去西部支教一年,為那里的孩子帶去北大的精神火種,點燃他們的青春夢想,是更多北大青年學生的人生選擇。
    曾經(jīng)接觸過不少這類學生,而國際關系學院的研究生邵子劍就是其中之一。莫屈回憶道:“邵子劍他在新疆支教的時候,當時支教的(學校)是新疆(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其實是一所大學,在接受他支教的同學里面后來也有好幾位同學受到他的這種感召,畢業(yè)了之后又回到當?shù)氐慕逃聵I(yè)里面去,擔任輔導員,繼續(xù)做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