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根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和改進。教案應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注意教學步驟的邏輯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可以從中借鑒一些好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通過學習這些范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編寫原則和技巧,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相信一定會對我們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一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20xx年5月28日第十五周星期三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26.魯班和櫓板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朗讀課文。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4,練習口述《魯班和櫓板》的故事。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三
有一天,魯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撐到對岸,老艄公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
魯班上岸后,兩眼盯著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們駕駛起來感到省力呢?
這時,一群鴨子“嘎嘎”叫著,“撲通普通”跳下水。只見它們用腳蹼往身后撥水,身子輕快地向前滑行。
魯班出神地看著,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搖,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來,人們就把這種搖船的工具叫做“櫓板”。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撐 吃力。
盯想鴨子 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 櫓板扁形省力快。
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朗讀課文。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袄萧构萌グ苍诖病?,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教程:。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六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第二冊的課文,講述了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發(fā)明了櫓板的故事。如何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一、自主發(fā)問,自定目標。
針對低年級兒童愛提問題這個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教學伊始,教師由板書“魯”和“櫓”這兩個生字人手,導人新課。先讓學生認識并比較這兩個字的異同,分別組詞“魯班”和“櫓板”引出課題;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課題對課文內容進行自由猜測,自主發(fā)問。對于同學們的種種提問,教師先不回答,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小問號去自由初讀課文。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情況下,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讀情況進行簡單的自我小結,分兩步進行:先自由交流自己的初讀成果,可以從字詞的掌握,問題的解決,讀課文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交流;再提出自己無法解決或感到有疑問的問題,教師對此做適當的梳理,將與課文緊密聯系、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魯班是怎樣發(fā)明櫓板的?”等作為下一步學習的目標。
二、自找學法,自主交流。
圍繞學生初讀后提出的重點問題“魯班是怎樣發(fā)明櫓板的?”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在此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自找學法,自主感悟。
1.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一次全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輕聲讀,大聲讀,默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你認為是重點段落的,還可以自己多讀幾次。
2.選出重點段落3、4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一步學懂,讀好??梢允亲约邯毩⑺伎迹氉x;也可以由同桌或小小組共同討論學習。方法不限:可以邊讀邊看圖,借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演示制作過程(如:繪圖、剪紙、捏橡皮泥等);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
3.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及讀書情況??梢苑中〗M、全班兩步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點撥,尤其是對學生隱含學法的發(fā)言要及時點出及肯定,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積累。
三、自我展示。自主拓展。
學生自我展示與自我賞識也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及時地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尤其是讀完全文以后,更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如聘請小老師帶大家復習生字,開展讀書競賽,夸夸我的學習成果等,在引導學生自我展示的同時,對課文的字、詞、句、段也進行一個全面復習與回顧。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可設計以下練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多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啟示發(fā)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啟示而制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發(fā)展。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七
新授。
課時。
2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第四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小黑板、掛圖、生字生詞卡片、錄音。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3、學習第3自然段。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2)鞏固識字。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1)自由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三、指導書寫。
(3)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5)鞏固識字。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1、自學生字的寫法。
4、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23.魯班和櫓板。
看竹篙撐 吃力。
盯想鴨子 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 櫓板扁形省力快。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難點
背誦課文,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資源
小黑板
相關練習
學程預設導學策略、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本課生字,默寫并訂正。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課文。
三、把搜集到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遷移練習。
1、自由完成。
2、參與討論。訂正。一、復習本課生字,默寫并訂正。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課文。
三、把搜集到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完成相關練習。(小黑板出示)
1、擴詞。
板往前
2、仿造例子,用加點的詞說一句話。
例:媽媽已經下班了。
已經
例:魯班出神地看著,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
忽然
3、把句子補充完整。
(1)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
(2)架子上的葡萄,像一顆顆。
你為什么?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九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
在學習魯班究竟是如何發(fā)明出櫓板時,我要求學生仔細閱讀第3、4自然段,然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發(fā)現好詞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通過讓學生做動作,發(fā)揮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美好品質。然后再讓學生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動手畫一畫魯班發(fā)明的魯板,深刻體會這種既省力又輕巧的魯板給老艄公帶來的方便和實惠。從而使學生明白只有勤思好學,動手實踐,才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獲。
自評:
這是一個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教例。教師緊緊圍繞重點環(huán)節(jié)——魯板發(fā)明魯板的過程,讓學生反復品讀,在好詞好句的賞析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而學生合作學習畫出魯板的學習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同時,求知欲也使他們在探索知識,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保持長久的興趣。
轉載自。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第四自然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作業(yè)安排和設計:
課內: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課外: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第三課時。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袄萧构萌グ苍诖病?,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教程: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
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二
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后怎樣想的?最后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么要馬上去做?”劉靜玲: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張晨:“老師我知道他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BR>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三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
處理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指導讀好。這里我應該設計一個想像訓練:想像老艄公滿頭大汗是怎樣的情景?從而來體會魯班對艄公的同情。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同時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表示“看”的意思?然后出示了一個相關的練習:用“看、望、盯、瞧”填空。這個設計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就把學生從課文中拉了出來,等到練習完成了,還要再把學生拉進來,就比較麻煩??梢园堰@個練習放到課堂結束的時候,這樣會更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
第四自然段重點是抓住“出神”和“眼睛一亮”來體會魯班思考的認真。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同時如果能抓住前文中的“盯”來理解,進行比較,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一些。
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人們?yōu)榱思o念魯班發(fā)明了這樣一個省力的工具,所以起名叫“櫓板”。
總結這節(jié)課,我應該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上。課文是由詞語和句子組成的,光理解詞語還不行,還要把詞語放到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四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后,我問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么要發(fā)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里。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后怎樣想的?最后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為什么?盯是眼睛不眨地看著,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里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么畫得這么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也明白了鴨子為什么會在水里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詞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么要馬上去做?”“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老師我知道他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笔茄剑瑢W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人們?yōu)榱藭r刻想著發(fā)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fā)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嗎?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yè),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回想這節(jié)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了知識。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五
在本次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后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后,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后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fā)出贊嘆: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了解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zhí)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于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于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并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后,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贊美與熱愛。在此后的景點學習中,我采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于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把說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yǎng)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六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不僅可以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當學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沖動時,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么游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孩子們拿著筆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班和櫓......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七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
處理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指導讀好。這里我應該設計一個想像訓練:想像老艄公滿頭大汗是怎樣的情景?從而來體會魯班對艄公的同情。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同時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表示“看”的意思?然后出示了一個相關的練習:用“看、望、盯、瞧”填空。這個設計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就把學生從課文中拉了出來,等到練習完成了,還要再把學生拉進來,就比較麻煩??梢园堰@個練習放到課堂結束的時候,這樣會更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
第四自然段重點是抓住“出神”和“眼睛一亮”來體會魯班思考的認真。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同時如果能抓住前文中的“盯”來理解,進行比較,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一些。
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人們?yōu)榱思o念魯班發(fā)明了這樣一個省力的工具,所以起名叫“櫓板”。
總結這節(jié)課,我應該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上。課文是由詞語和句子組成的,光理解詞語還不行,還要把詞語放到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課內: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課外:朗讀課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力岸已經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第二課時。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第三課時。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抄寫生字。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第四自然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二十
《魯班和櫓板》一課主要寫的是魯班怎樣從鴨子的腳蹼受到啟發(fā)而發(fā)明櫓板的。
用了三課時的時間終于把這篇課文講完了,總的上下來感覺就是不輕松,可能這篇課文的內容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不那么熟悉,和孩子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他們對課文中的多處地方都不了解,以致有些地方上下來都是我在說,他們在聽,孩子和老師互動的地方很少,孩子們也沒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因此,之后我又對這篇課文不如意的地方進行了一些補充、調整,當孩子們再次和我面對面交流時,我覺得好了很多。首先,從故事出發(fā),想想為什么魯班要發(fā)明櫓板?學生很快便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找到了答案,說搖船的人很吃力,抓住“滿頭大汗”這一詞來體會搖船人的辛苦。接著,我又問,“那魯班是怎么發(fā)明櫓板的呢?”顯然孩子們對這個問題有些難度,不能一下子回答出來,但是有了前面的鼓勵與評價,引起了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我的引導下,能找到課文中的關鍵處。并且在理解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抓住一些重點詞句,“盯”、“輕快”“出神”和“眼睛一亮”等詞語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畫畫,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魯班做櫓板的過程,邊讀邊畫,邊讀邊做,適時的進行分析,這樣學生看的仔細,聽得明白。由抽象為形象,學生很快便理解了課文內容,教學效果也為此好了很多。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一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20xx年5月28日第十五周星期三第二節(jié)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26.魯班和櫓板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朗讀課文。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4,練習口述《魯班和櫓板》的故事。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三
有一天,魯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撐到對岸,老艄公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
魯班上岸后,兩眼盯著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們駕駛起來感到省力呢?
這時,一群鴨子“嘎嘎”叫著,“撲通普通”跳下水。只見它們用腳蹼往身后撥水,身子輕快地向前滑行。
魯班出神地看著,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搖,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來,人們就把這種搖船的工具叫做“櫓板”。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撐 吃力。
盯想鴨子 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 櫓板扁形省力快。
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朗讀課文。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袄萧构萌グ苍诖病?,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教程:。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六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第二冊的課文,講述了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發(fā)明了櫓板的故事。如何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一、自主發(fā)問,自定目標。
針對低年級兒童愛提問題這個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教學伊始,教師由板書“魯”和“櫓”這兩個生字人手,導人新課。先讓學生認識并比較這兩個字的異同,分別組詞“魯班”和“櫓板”引出課題;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課題對課文內容進行自由猜測,自主發(fā)問。對于同學們的種種提問,教師先不回答,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小問號去自由初讀課文。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情況下,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讀情況進行簡單的自我小結,分兩步進行:先自由交流自己的初讀成果,可以從字詞的掌握,問題的解決,讀課文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交流;再提出自己無法解決或感到有疑問的問題,教師對此做適當的梳理,將與課文緊密聯系、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魯班是怎樣發(fā)明櫓板的?”等作為下一步學習的目標。
二、自找學法,自主交流。
圍繞學生初讀后提出的重點問題“魯班是怎樣發(fā)明櫓板的?”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在此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自找學法,自主感悟。
1.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一次全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輕聲讀,大聲讀,默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你認為是重點段落的,還可以自己多讀幾次。
2.選出重點段落3、4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一步學懂,讀好??梢允亲约邯毩⑺伎迹氉x;也可以由同桌或小小組共同討論學習。方法不限:可以邊讀邊看圖,借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演示制作過程(如:繪圖、剪紙、捏橡皮泥等);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
3.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及讀書情況??梢苑中〗M、全班兩步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點撥,尤其是對學生隱含學法的發(fā)言要及時點出及肯定,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積累。
三、自我展示。自主拓展。
學生自我展示與自我賞識也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及時地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尤其是讀完全文以后,更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如聘請小老師帶大家復習生字,開展讀書競賽,夸夸我的學習成果等,在引導學生自我展示的同時,對課文的字、詞、句、段也進行一個全面復習與回顧。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可設計以下練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多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啟示發(fā)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啟示而制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發(fā)展。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七
新授。
課時。
2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第四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小黑板、掛圖、生字生詞卡片、錄音。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3、學習第3自然段。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2)鞏固識字。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1)自由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三、指導書寫。
(3)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5)鞏固識字。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1、自學生字的寫法。
4、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23.魯班和櫓板。
看竹篙撐 吃力。
盯想鴨子 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 櫓板扁形省力快。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難點
背誦課文,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資源
小黑板
相關練習
學程預設導學策略、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本課生字,默寫并訂正。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課文。
三、把搜集到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遷移練習。
1、自由完成。
2、參與討論。訂正。一、復習本課生字,默寫并訂正。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課文。
三、把搜集到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完成相關練習。(小黑板出示)
1、擴詞。
板往前
2、仿造例子,用加點的詞說一句話。
例:媽媽已經下班了。
已經
例:魯班出神地看著,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
忽然
3、把句子補充完整。
(1)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
(2)架子上的葡萄,像一顆顆。
你為什么?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九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
在學習魯班究竟是如何發(fā)明出櫓板時,我要求學生仔細閱讀第3、4自然段,然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發(fā)現好詞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通過讓學生做動作,發(fā)揮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美好品質。然后再讓學生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動手畫一畫魯班發(fā)明的魯板,深刻體會這種既省力又輕巧的魯板給老艄公帶來的方便和實惠。從而使學生明白只有勤思好學,動手實踐,才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獲。
自評:
這是一個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教例。教師緊緊圍繞重點環(huán)節(jié)——魯板發(fā)明魯板的過程,讓學生反復品讀,在好詞好句的賞析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而學生合作學習畫出魯板的學習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同時,求知欲也使他們在探索知識,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保持長久的興趣。
轉載自。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第四自然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作業(yè)安排和設計:
課內: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課外: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第三課時。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袄萧构萌グ苍诖病?,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
(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教程:
一、揭示課題。
1、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認讀生字:魯、板。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認讀文中18個生字。
3、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4、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三、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2、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3、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四、布置作業(yè):
五、小結。
六、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繼續(xù)讀文、鞏固識字。
1、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2、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說說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的寫法。
2、交流并質疑。
3、示范、指導。
4、描紅、臨寫。
四、小結。
五、教學后記:
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二
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后怎樣想的?最后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么要馬上去做?”劉靜玲: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張晨:“老師我知道他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BR>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三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
處理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指導讀好。這里我應該設計一個想像訓練:想像老艄公滿頭大汗是怎樣的情景?從而來體會魯班對艄公的同情。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同時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表示“看”的意思?然后出示了一個相關的練習:用“看、望、盯、瞧”填空。這個設計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就把學生從課文中拉了出來,等到練習完成了,還要再把學生拉進來,就比較麻煩??梢园堰@個練習放到課堂結束的時候,這樣會更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
第四自然段重點是抓住“出神”和“眼睛一亮”來體會魯班思考的認真。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同時如果能抓住前文中的“盯”來理解,進行比較,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一些。
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人們?yōu)榱思o念魯班發(fā)明了這樣一個省力的工具,所以起名叫“櫓板”。
總結這節(jié)課,我應該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上。課文是由詞語和句子組成的,光理解詞語還不行,還要把詞語放到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四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后,我問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么要發(fā)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里。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后怎樣想的?最后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為什么?盯是眼睛不眨地看著,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里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么畫得這么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也明白了鴨子為什么會在水里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詞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么要馬上去做?”“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老師我知道他為什么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笔茄剑瑢W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人們?yōu)榱藭r刻想著發(fā)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fā)明的。太好了,教室里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嗎?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yè),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回想這節(jié)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了知識。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五
在本次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后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后,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后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fā)出贊嘆: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了解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zhí)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于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于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并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后,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贊美與熱愛。在此后的景點學習中,我采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于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把說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yǎng)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六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不僅可以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的火花,而且可以讓孩子揮灑想象和才情,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當學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沖動時,讓學生讀讀演演文中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領悟草地給兄弟倆帶來的快樂。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么游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孩子們拿著筆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班和櫓......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七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
處理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指導讀好。這里我應該設計一個想像訓練:想像老艄公滿頭大汗是怎樣的情景?從而來體會魯班對艄公的同情。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同時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表示“看”的意思?然后出示了一個相關的練習:用“看、望、盯、瞧”填空。這個設計是好的,可是這樣一來,就把學生從課文中拉了出來,等到練習完成了,還要再把學生拉進來,就比較麻煩??梢园堰@個練習放到課堂結束的時候,這樣會更好一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松。
第四自然段重點是抓住“出神”和“眼睛一亮”來體會魯班思考的認真。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么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么呢?同時如果能抓住前文中的“盯”來理解,進行比較,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一些。
最后,為什么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人們?yōu)榱思o念魯班發(fā)明了這樣一個省力的工具,所以起名叫“櫓板”。
總結這節(jié)課,我應該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上。課文是由詞語和句子組成的,光理解詞語還不行,還要把詞語放到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課內: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課外:朗讀課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xù)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力岸已經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第二課時。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第三課時。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1.魯班怎么發(fā)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fā)明的》。
抄寫生字。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第四自然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魯班和櫓板教案篇二十
《魯班和櫓板》一課主要寫的是魯班怎樣從鴨子的腳蹼受到啟發(fā)而發(fā)明櫓板的。
用了三課時的時間終于把這篇課文講完了,總的上下來感覺就是不輕松,可能這篇課文的內容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不那么熟悉,和孩子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他們對課文中的多處地方都不了解,以致有些地方上下來都是我在說,他們在聽,孩子和老師互動的地方很少,孩子們也沒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因此,之后我又對這篇課文不如意的地方進行了一些補充、調整,當孩子們再次和我面對面交流時,我覺得好了很多。首先,從故事出發(fā),想想為什么魯班要發(fā)明櫓板?學生很快便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找到了答案,說搖船的人很吃力,抓住“滿頭大汗”這一詞來體會搖船人的辛苦。接著,我又問,“那魯班是怎么發(fā)明櫓板的呢?”顯然孩子們對這個問題有些難度,不能一下子回答出來,但是有了前面的鼓勵與評價,引起了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我的引導下,能找到課文中的關鍵處。并且在理解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抓住一些重點詞句,“盯”、“輕快”“出神”和“眼睛一亮”等詞語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畫畫,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魯班做櫓板的過程,邊讀邊畫,邊讀邊做,適時的進行分析,這樣學生看的仔細,聽得明白。由抽象為形象,學生很快便理解了課文內容,教學效果也為此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