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優(yōu)質13篇)

字號:

    教案應當根據(jù)學科性質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課程進度。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齲齒》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1、使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知道堅持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3、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利用課件引出主題
    二、找齲齒
    1、用小鏡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齒有沒有變黑或壞掉的?
    2、觀察長有齲齒的幼兒的牙齒
    3、變黑壞掉的牙齒叫“齲齒”。
    三、利用實驗探索齲齒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那?(請幼兒討論)
    出示幼兒的'漱口水,請幼兒觀察里面有沉淀物質,請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酸的、臭的)
    這種酸的、臭的物質會對牙齒產生怎樣的影響哪?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每人從碟子里拿一塊沒有用醋泡過的雞蛋殼,和泡過的雞蛋殼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們可能發(fā)表多種意見,對的加以肯定,不恰當?shù)募右砸龑?。?BR>    醋里浸過的蛋殼為什么會變黑、變軟?
    那我們就請個小朋友帶我們到小小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础段覟槭裁磿馈氛n件)
    小結:食物殘渣在細菌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成為齲齒。
    四、討論如何保護牙齒,預防齲齒
    那我們既然知道了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哪?(請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總結保護牙齒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利用詩文:漱口及刷牙)
    有一首歌就是告訴小朋友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的,我們來一邊聽著這首刷牙歌一邊把我們的牙刷刷干凈把!隨音樂《刷牙歌》做律動出教室 .
    教師教育孩子不想得齲齒,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早晚正確刷牙;健康飲食少吃糖;飯后漱口不可少;牙齒定期去檢查。這樣你一定會有一口健康美麗的牙齒。幫助孩子樹立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知道牙齒健康的重要性。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二
    1、在愉悅的游戲中練習躲閃、甩等動作技能。
    2、初步嘗試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完善游戲的玩法與規(guī)則。
    長繩若干條。
    1、出示長繩,請幼兒說說:長繩象什么?可以怎么玩?
    說起長繩的玩法,幼兒肯定首選跳繩、拔河等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玩法。在引導幼兒將長繩的特征與客觀事物相聯(lián)系時,較為鮮明地指向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蛇",也自然地引發(fā)了幼兒"學蛇"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甩"的動作。
    (1)提問:"蛇是怎樣爬行的?在什么狀態(tài)下長繩會象一條爬{虧的蛇?"并請幼兒嘗試將長繩動起來,看看誰的長繩最象蛇。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甩法,突顯"甩"的動作及其要領。
    (3)幼兒再次練習"甩"長繩。
    "將長繩甩動起來"是整個"捕蛇"游戲的核心。此重點也是難點的前置,將為游戲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堅實的保障。而且,幼幾的自由探索、分享、交流也有利于他們將"甩"的動作要領內化成自身的動作行為。
    3、介紹游戲的名稱及最基本的玩法"今天,我們就用長繩玩'捕蛇'的游戲:一個小朋友尾長繩當蛇,其余的小朋友要爭取踩住繩子"捕"到"蛇",要是被繩子碰著了就算是被"蛇"咬了。小朋友在游戲當中看看會遇到哪些問題,待會兒我們一起來解決它。"游戲的玩法簡單明了,這給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留下了寬廣的空間。我想,讓幼兒借助親身體驗在游戲中感受規(guī)則、形成規(guī)則遠比我們單純的羅列、強調更為具體、鮮明、直接。
    4、幼兒游戲。
    (1)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游戲的實際情況,提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2)引導幼兒小組協(xié)商、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3)引導幼兒通過實踐檢驗方法的可行性;
    (4)引導幼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改進的方法。
    預計幼兒在游戲中會遇到以下問題:多少人游戲合適?大家四處走動總是捕不到"蛇"怎么辦?什么時候開始第二輪的游戲?……這其中已涵蓋了游戲人數(shù)、場地設置、游戲規(guī)則、游戲后續(xù)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5、組織幼兒交流:你們在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解決了嗎?是怎么解決的?
    在幼兒的分享、交流、探討中,老師借助圖示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形成完整的認識。
    6、幼兒再次游戲有了問題的解決為鋪墊,這次幼兒的游戲應該是有序的、完整的、愉悅的,真正感受到游戲的樂趣。
    幼兒園應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發(fā)展幼兒動作技能的同時,更應重視幼兒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及運動過程中愉悅情感的激發(fā)。根據(jù)大班幼兒身體協(xié)調性強,競爭意識濃,渴求交往。通過活動開發(fā)幼兒潛能,獲得有關身體、情感、知識和社會性的發(fā)展。讓孩子們在參與、體驗、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技能,感受快樂。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三
    1、喜歡閱讀,會根據(jù)部分情節(jié)預期故事的發(fā)展。
    2、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容。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1、教具:教學大書一本。
    2、學具:人手一本讀本。
    一、閱讀封面。
    1、展示遮蔽書名的封面: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讀本有什么不一樣?
    2、展示書名——《錢鼠來了》。
    3、討論:為什么把老鼠叫成錢鼠了?
    二、師幼共同閱讀讀本p1—p9。
    1、師朗讀故事p1—p9。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老公公、老婆婆看到他們家的老鼠阿灰被摔倒了表情是怎么樣的?
    3、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發(fā)展:你們覺得老公公、老婆婆會怎么辦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讀本p10—p33,
    1、幼兒閱讀,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容。
    2、共同交流討論,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說說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
    四、師生共同閱讀p10—p33。
    1、共同閱讀讀本。
    2、討論:為什么老公公把阿灰阿強叫做錢鼠呢?
    五、展開討論。
    你喜歡讀本里的誰?為什么?自由結束活動。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
    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fā)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四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的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加強,隨著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幼兒會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進行與同伴教師的互動。由于在生活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生活知識,他們喜歡用數(shù)字相互留下電話號碼,喜歡用很多常見的字來相互留下地址,加強相互間的交往。這時,對數(shù)字概念的理解都還都處于零碎狀態(tài)的幼兒,那些知識碎片就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擾和疑問,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們倆不是住在同一個家里了么?”。
    為了解決幼兒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我們以門牌號碼為切入口,將幼兒的知識儲備進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設計了《樓房與號碼》這一數(shù)學活動,揭示數(shù)字和住址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幼兒主動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幼兒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數(shù)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趣味性,正是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的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操作中嘗試發(fā)現(xiàn)門牌號碼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規(guī)律。
    2、在主動學習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
    3、能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準備:
    材料:紙盒做的樓房材料人手一份,門牌插卡(用不同顏色區(qū)別層與間的數(shù)字)人手一份,多媒體課件,寫有具體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圖像若干,彩色膠帶卷(用于標示樓房位置)。
    環(huán)境:多媒體、幼兒操作學習的場地、桌椅、地墊人手一塊。
    幼兒: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學過程:
    1、(師幼交流)徐老師第一次來東陽,發(fā)現(xiàn)我們東陽真是個美麗的地方,馬路又寬又干凈,不僅大街上都是高樓大廈,而且住宅小區(qū)建設得特別漂亮。請你告訴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嗎?(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
    2、這是**住宅小區(qū),我們一起去參觀。(播放多媒體,直觀感受小區(qū)一棟一棟的住宅)。
    3、這棟樓我們來數(shù)數(shù)有幾層?(鏡頭到一個單元)讓我們來看看這第一單元。這是一樓,(鏡頭到一個門牌)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對面一間門牌號是多少嗎?(在幼兒有答案后出現(xiàn)對面的門牌號)它樓上呢?(同法)。
    1、造樓房。
    2、編門牌。
    樓房都有門牌。請你把造好的樓房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編上門牌。
    1)、幼兒嘗試自主編號。
    2)、請你說說是怎么編號的。
    3)、討論:門牌號上各個數(shù)字代表的意義。
    教師小結:我們把最底下的層叫做第一層,把最左邊的間叫做第一間,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編門牌的方法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層,最后一個數(shù)字表示間,中間用0隔開,樓房的門牌號就是101、102、201、202等,4)、請小朋友檢查一下自己的門牌編對了嗎?沒有編對的調整過來。
    (幸福小區(qū))小區(qū)落成了,大家為小區(qū)的落成放個三響炮表示慶祝吧?!芭?!”(集體擊掌三下)。
    1、探究樓號。**小區(qū)里有幾棟樓房?請小朋友來編號。
    2、探究單元號。觀察第一棟樓房和第二棟樓房有什么不一樣?(第一棟短,第二棟長……)第一棟樓房有三個單元,第二棟樓房有1、2、3,4、5五個單元。讓我們從左往右數(shù)一數(shù)。教師逐一指各棟樓房,說說各棟樓房都有幾個單元。
    4、鞏固認知。如果請你也來這個新小區(qū)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請在新家的陽臺上插一枝花,并告訴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幾棟第幾單元幾零幾?(請幼兒指出具體住處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說“我的新家在**小區(qū)*棟*單元*室,歡迎大家到我的新家來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選擇分別板書。
    這個小區(qū)太漂亮了,徐老師也想把家搬到**小區(qū)來,我喜歡這套房子,你能說說徐老師新家的詳細地址嗎?(**小區(qū)第4棟第二單元501。)。
    搬新家:小區(qū)建好了,很多住戶要搬進來了。請你幫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嗎?請你根據(jù)他給的地址幫助他們搬進新家。
    請一幼兒講解他準備把新住戶搬進哪里?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表示第*棟,中間的*表示*單元,后面的*表示*房間。(同伴間可相互交流)。
    延伸活動:小朋友互相交換家庭住址。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五
    1、熟悉故事的內容,喜歡扮演角色表演,初步運用動作和表情表現(xiàn)故事中的角色。
    2、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感受,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3、在表演中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1、蛇、雞、鴨、鵝、烏龜?shù)膱D片及頭飾、服飾,窩及蛋,場景等。
    2、表演錄像‘蛇偷吃了我的蛋’.
    一、回憶故事內容。
    1、出示蛇、雞、鴨等動物的圖片,激發(fā)幼兒說出故事的名稱并回憶主要內容,加深故事情節(jié)的印象。
    提問:
    (1)這是誰?我們在哪個故事里見過它們?故事里還有誰?
    (2)故事里說了一件什么事?
    2、提問:
    (1)最后,蛇偷吃了誰的蛋?
    (2)雞媽媽是一位什么樣的媽媽?
    3、引導幼兒在回憶故事內容時,自主扮演角色,練習動物間的對話。
    二、欣賞故事表演‘蛇偷吃了我的蛋’。
    1、請大班幼兒表演故事,幼兒欣賞。
    “這個有趣的故事還有一個好看的表演呢,我們一邊欣賞哥哥姐姐的表演,一邊跟隨他們小聲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和表情。
    好看嗎?他們表演時的動作和表情你們能來學一學嗎?
    三、幼兒表演故事。
    1、邀請個別幼兒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其余幼兒欣賞并練習對話和表情。
    2、由個別幼兒帶領,幼兒分組表演故事。
    四、出示大書封底,幼兒觀察猜測,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討論:“蛇又變成什么樣子了?這一次它又吃了誰的蛋?”
    繪本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以“我的蛋被蛇偷吃了”為核心,闡述了大大咧咧又咋咋呼呼的雞媽媽幫助鴨媽媽、鵝媽媽、烏龜媽媽找蛋,最終卻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蛋被蛇偷吃掉的過程。
    故事情節(jié)簡單,內容卻緊張而生動有趣。故事中反復的使用了重復句型,讓“報說丟蛋—數(shù)蛋—發(fā)現(xiàn)沒丟—找另外一位媽媽報信”的相似情節(jié)一再重復上演,可以讓孩子們熟悉和練習對話語句,方便他們進行表演活動。在活動一開始,我運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梳理整個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對故事內容理解得較好。接下來,我采用了集體、分組、個別等形式來請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并模仿角色的外形特點進行嘗試表演。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參與到故事的表演中。
    我嘗試運用了夸張的動作、表情、語調來幫助幼兒理解人物形象和特點,并鼓勵他們學學做做。在孩子們欣賞完哥哥姐姐的表演后,我又鼓勵他們分組嘗試表演,并積極引導幼兒完整學說故事里的對話并嘗試表現(xiàn)出角色特點。對于孩子的精彩表現(xiàn)我也能及時給予表揚。在活動中幼兒大膽表現(xiàn),激發(fā)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案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的安排、設計的一種教學文書,如下是精心為你挑選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和反思,歡迎大家踴躍閱讀!
    1、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所的愿望。
    2、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許多事情,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方法。
    3、幼兒獲得有關數(shù)的概念。
    1、大手教具一個。螃蟹教具若干。
    2、豐富的手工操作材料:橡皮泥、剪刀、皮球、玩具等。
    1、做律動《捏攏放開》,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出“手”的主題。
    2、引導幼兒觀察小手并相互比一比,使幼兒知道:手的大小不同,每人都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都有手心手背和五個手指頭。
    3、出示大手教具,幫助幼兒了解手指名稱。
    1、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小手能做那些事情?
    2、組織幼兒進行穿鞋比賽,激發(fā)幼兒自我服務的愿望。
    3、引導幼兒玩夾夾子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動手的興趣。在夾的過程中初步獲得有關數(shù)的概念。
    4、利用豐富的手工活動材料,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小手還能做那些事情。
    小朋友的小手能干這么多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愛護自己的小手呢?(剪紙時怎樣用小剪刀?太熱的水小手能不能碰?指甲長了要勤剪指甲,但不能剪的太短;手臟了,要勤洗手;冬天天冷,外出時要帶手套等。)。
    總結性談話:小朋友要經(jīng)常動一動我們的小手,小手越用會越靈巧,我們的腦袋也會越來越聰明,我們不僅要用小手幫自己干好多事情,自己的小手還能幫別人干許多事情呢?(幫媽媽擺碗筷,小朋友摔到我扶起,幫助老師收拾玩具等)。我們的小手能幫助別人干好多事情,想一想,我們的小手不能去干那些事情?(不能打人,好看的花我不摘,不能撕書等)。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給幼兒提供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
    《能干的小手》是小班主題活動“快樂的'六個寶”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目標是:1、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2、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方法。3、幼兒獲得有關數(shù)的概念。三到四歲的幼兒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初步新成的時期,他們對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事和物越來越感興趣。在這個時期,幫助幼兒了解一些身體及其自我保護的常識,激發(fā)他們自我服務的愿望適宜的,也是必要的,而且手指與數(shù)數(shù)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將數(shù)學知識進行有機整合,讓人感到順理成章,也就容易被幼兒接受。
    在以上對教育目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將整個活動過程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小手,了解小手各部分的名稱。
    這一部分主要突出了新奇、直觀、有趣的特點,借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我設計了大手教具和手指寶寶的游戲,吸引幼兒在玩中學習,使枯燥的知識變的有趣,讓幼兒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事實上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孩子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很感興趣,活動積極性很高。
    第二部分: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手能做哪些事情,并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這一部分又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通過“穿鞋”比賽的游戲氛圍來激發(fā)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二是通過“沒有腿的螃蟹”游戲來激發(fā)幼兒點數(shù)的興趣,幫助幼兒獲得初步的數(shù)概念,也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宗旨;三是通過自主操作,讓幼兒通過親自體驗來建構經(jīng)驗。我覺得通過這三個層次都較好地呼應了教學目標。
    第三部分:教育幼兒愛護小手,并學習一些保護小手的方法。
    主要通過討論交流來教給幼兒一些保護手的方法。由于這個環(huán)節(jié)不適合讓幼兒去體驗,我就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好象沒有太多的話要說,現(xiàn)在分析反思:一是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匱乏,二是許多孩子在大人的保護下,還沒有小手受傷的體驗。因此,如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示保護孩子小手的一個課件,給孩子展示一些真實、直觀的場面,可能效果會好一些。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七
    我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在與別人交往時不太會使用禮貌用語,根據(jù)小班幼兒喜歡在情景中學習、喜歡模仿等特點,我采用源于生活的情景表演,拍攝了一些發(fā)生在幼兒生活中的典型場景,積極引導幼兒體驗、感悟、辨析、評價,使幼兒產生學習使用禮貌用語的愿望。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應使用合適的禮貌用語。
    2、愿意學習并使用禮貌用語,體驗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的樂趣。
    3、知道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愿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4、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寶寶,與老師同伴禮貌交往。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1、排練情景表演“去兔媽媽家做客”(由配班教師和大班幼兒表演)。
    2、拍攝錄像片段,內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時,一幼兒不會拉拉鏈,向另一幼兒尋求幫助。
    片段二:媽媽下班回到家,幼兒遞上拖鞋。
    片段三:小區(qū)里,一幼兒在玩秋千,另一個幼兒也想玩,于是兩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車上,一阿姨給幼兒讓座,幼兒坐下后對阿姨說了一句話。
    3、活動室四周張貼幼兒進園、離園、和同伴游戲等場景的圖片。
    一、情景導入,學習禮貌用語。
    1、觀看情景表演。
    師:今天兔媽媽請了好多小動物來家里做客。請你們仔細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表現(xiàn)怎么樣。
    (表演內容:小花貓輕輕地敲門,兔媽媽問:“是誰呀?”小花貓說:“是我?!蓖脣寢岄_門:“請進!”小花貓說:“謝謝。”兔媽媽把小花貓引到桌子前說:“請坐。”小花貓說:“謝謝?!蓖脣寢屨f:“小花貓,我請你吃小魚?!毙』ㄘ埥舆^魚說:“謝謝!”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場,它們和小花貓一樣很有禮貌。中間穿插小狗把小花貓的魚碰翻了,互相說“對不起”“沒關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場:它重重地敲門,兔媽媽把門打開后,它不向兔媽媽問好就直接闖了進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媽媽說:“小老虎,我請你吃點心?!毙±匣⒔舆^兔媽媽給的點心也不說“謝謝”,吃完東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語地說:“我吃飽了?!比缓蟛缓痛蠹掖蛘泻艟妥吡恕#?。
    2、交流、體驗。
    師:有哪些小動物到兔媽媽家做客?
    師:你覺得哪些小動物有禮貌?
    師:兔媽媽說了哪些有禮貌的話?小花貓、小狗、小熊說了哪些有禮貌的'話?
    幼:兔媽媽說了“請進”“請坐”“請吃小魚(肉骨頭等)”。
    幼:小花貓(小狗/小熊)說了“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系”。
    師:小動物們聽到兔媽媽說的話心里感覺怎么樣?
    幼:小動物們覺得很舒服。
    幼:小動物們都覺得心里甜甜的。
    幼:小動物們覺得兔媽媽很熱情。
    幼:小動物們都很愿意到兔媽媽家玩。
    師:小動物們聽了兔媽媽的話為什么覺得很舒服?兔媽媽用了一個什么字?
    幼:兔媽媽的話里都用了“請”字。
    師:兔媽媽對小動物們這么熱情、有禮貌,小動物們也應該怎樣呢?
    幼:要對兔媽媽有禮貌。
    師:要是小動物們沒有禮貌,兔媽媽心里會怎么樣呢?
    幼:會很傷心/會不高興/會不喜歡小動物們。
    師:剛才你們看到小老虎出場時都笑了,為什么?
    幼:因為小老虎敲門的聲音很重。
    幼:兔媽媽給它東西吃時,它不說“謝謝”。
    幼:它走的時候不說“再見”。
    師:那么你們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
    幼:我們喜歡小花貓。
    幼:我們還喜歡小狗、小熊,因為它們有禮貌。
    幼:不喜歡小老虎,因為它很沒禮貌。
    二、聯(lián)系生活,運用禮貌用語。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電視,想一想電視中的小朋友在說些什么。
    (看錄像片段一,教師旁白。)。
    師:起床了,玲玲不會拉衣服拉鏈,她想讓旁邊的軒軒幫忙,她應該怎么說呢?(鏡頭定格在兩個幼兒說話的畫面。)。
    幼:軒軒,請你幫我拉一下拉鏈,好嗎?
    (畫面:軒軒幫玲玲拉好了拉鏈。)。
    師:軒軒幫助了玲玲,玲玲又該怎么說?
    幼:謝謝!
    (依次播放其他三個錄像片段,教師旁白,鏡頭定格在每個場景中人物交流的畫面,讓幼兒猜一猜、說一說,并讓個別幼兒分角色演一演。)。
    三、結伴表演,鞏固深化認識。
    師:我知道你們都很講禮貌,請你們看一看墻上的圖片,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演一演他們說的有禮貌的話。
    (幼兒結伴講述、表演,經(jīng)歷運用禮貌用語的過程,體驗運用禮貌用語交流的樂趣。)。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jù)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xiàn)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八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shù)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fā)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里》。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shù)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shù)字7),讓數(shù)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隊取得最后的勝利。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3、幼兒匯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于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數(shù)字7裁判評出優(yōu)勝獎,給予鼓勵。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shù)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匯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shù)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們學習了數(shù)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guī)律。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九
    1、愿意做個好寶寶,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學說禮貌用語:老師早、媽媽好!
    3、知道在幼兒園應該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布偶娃娃三個;。
    2、積木搭成的一個幼兒園,一個家。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寶寶們,今天我們小小班來了三位客人,讓我們一起跟他們問聲好。
    (教師出示三個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們好!(幼兒齊說)。
    (同時老師帶著布偶娃娃們向小朋友們問好)。
    (教師創(chuàng)設娃娃早晨入園、離園時問好和道別的情境)。
    提問:小朋友們,娃娃是怎樣向老師和同伴問好的啊?他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說,老師早!再見!
    幼2:娃娃鞠躬說老師早!老師再見!
    ……。
    師:恩,布偶娃娃們都很有禮貌,見到老師或同伴會鞠躬問早、問好,下午回家會向老師、同伴說再見,他們是有禮貌的好寶寶。
    二、學習兒歌《好寶寶,有禮貌》。
    師:今天老師和寶寶們一起學習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好寶寶,有禮貌》。
    (老師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好寶寶,有禮貌,好寶寶,有禮貌,
    看見老師問聲早,看見同伴問聲好,
    回家會把手兒招,回家會把手兒招,
    “老師,老師再見了?!薄癬,_再見了?!?BR>    師:老師讀一句,寶寶們跟著老師讀一句。
    (幼兒跟著老師朗讀兒歌兩遍)。
    師:剛才我們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師和同伴問好的啊?現(xiàn)在請寶寶們一邊跟老師讀兒歌,一邊做動作。
    (幼兒在朗讀的同時做握手、鞠躬、再見等動作)。
    三、場景游戲:打電話。
    設置場景,我首先示范打電話:“喂,你好,……再見。”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請幾個小朋友接電話。最后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讓幼兒在設置的場景中練習禮貌用語。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化。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jié)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盧新宇等一批性格內向的孩子現(xiàn)在不用家長“逼”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局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鍛煉交往能力,培養(yǎng)禮貌習慣。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十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毙∨笥褌冎鲃雍托∧九荚僖?。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游戲: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xiàn)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guī)酌憩F(xiàn)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绷硪幻蟀嘟處熐瞄T。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毙∨笥眩骸澳愫谩?BR>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BR>    3、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1、培養(yǎng)幼兒懂禮貌的良好習慣。
    2、使幼兒知道一些禮貌用語及其用語場合。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通過學習,讓幼兒懂禮貌的好習慣,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情操。
    難點:讓幼兒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兒們表演時要有表情。
    1、準備一些禮貌用語的圖片。
    2、室內活動,讓兩個幼兒扮演助教角色。
    一、談話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請兩個幼兒上臺進行情景表演,一個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腳,他立刻說:“對不起”,另一個小朋友回答:“沒關系”。
    三、師提問:“小朋友們,我們平時在那些地方會用禮貌用語?”(讓幼兒自由發(fā)言)。
    2、教師教課文中的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謝謝你!”
    “不客氣!”、“老奶奶,您請坐!”、“再見!”、“再見!”)。
    四、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并提問:。
    1、當警察叔叔把你送過馬路時,你會怎么做?面對別人的好意幫助時,你應該怎么做?
    2、你在公共汽車上,遇見一位老奶奶上車了沒有座位坐,你應該怎么做?
    3、當你在街上遇見了過去的鄰居阿姨,你應該怎樣說?當遇到熟人時你該怎么做(讓幼兒自己說,教師鼓勵、啟發(fā))。
    五、讓幼兒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要求幼兒表演時有表情。
    六、教師總結:禮貌是在日常生活的行為體現(xiàn),任何方面都應注意禮貌。如:家里來了客人要請坐,端茶。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做錯事要說:“對不起!?!?BR>    在備課過程中,我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提問、對話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幼兒在活動中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并知道用語場合。教育活動時,我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內容簡單,能學易懂的自由學習空間。在教師與幼兒互動時,我盡量用鼓勵的語言來激發(fā)幼兒、評價幼兒,用熱情的態(tài)度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人人主動參與禮貌用語的情境表演。這樣大大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yǎng)幼兒懂禮貌的好習慣。但是,由于本人經(jīng)驗不足,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良現(xiàn)象,希望專家們多多指導。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熟悉旋律,了解歌詞。
    2.初步學唱《禮貌歌》,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唱準弱起節(jié)奏和附點音符。
    3.知道相互寬容會給大家?guī)砜鞓贰?BR>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1.平時經(jīng)常使用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
    (一)在音樂《好孩子有禮貌》的伴奏下,幼兒隨音樂按節(jié)拍進入活動室。說一說,平時常用的禮貌用語。
    1.幼兒傾聽教師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從開頭至“你只是瞇著眼睛望著我”),了解歌詞內容。
    2.教師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點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只是瞇著眼睛望著我”這句之前的部分歌詞內容。
    4.教師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教師幫助理解音樂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
    (4)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邊表演邊唱歌。
    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里是不是也是這樣說的。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遷移記憶策略。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記憶的策略,記憶歌詞。
    3.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記憶歌詞的經(jīng)驗。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記憶歌詞的方法?
    上次我們學歌曲時,老師出示了一張圖,我們用的是看圖學歌的方法;還有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根據(jù)每句歌詞的內容編了許多動作,然后在動作的幫助下記住了一首歌詞很長的歌,那么我們這次學《禮貌歌》可以選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兒原有經(jīng)驗中沒有記憶策略,建議教師可以選用動作記憶法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編動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導幼兒反思:是什么方法幫助我們很快記住了這首較長的歌曲呢?)4.幫助幼兒明確在此活動中,可以重點運用“動作記憶法”來熟悉理解歌詞。
    5.教師和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6.教師嘗試逐步減少對幼兒的幫助,不帶唱,或只唱幼兒有困難的部分內容,讓幼兒盡快學會這首歌曲。
    (四)幼兒結伴表演,感受相互寬容帶來的快樂。
    1.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兩個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此時大家心情愉悅的原因,體驗寬容帶來的樂趣。
    教師:剛才我們還因為被人將水潑到鞋上這件事不高興,為什么現(xiàn)在你很開心呢?
    1.這首歌曲旋律富有濃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兒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與音樂性質更加和諧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動作,唱歌邊表演,從而更好的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為,然后教師和幼兒共同設計,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標記,粘貼在活動室的適當?shù)胤?,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向家長宣傳“寬容與理解”的積極意義,以便在今后幼兒遇到問題時,成人能夠以“寬容與理解”的心態(tài),鼓勵、支持幼兒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4.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日??吹竭^的文明禮貌行為,用紙、筆來進行表現(xiàn)。
    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型較為復雜、變化較多,特別是弱起節(jié)拍,幼兒難得接觸,不容易掌握。我一開始以“我昨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談話導入,一下子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范唱歌曲請幼兒回答歌曲中相應的內容來熟悉歌詞,根據(jù)幼兒回答我及時畫出簡圖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有了簡圖,幼兒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詞,但幼兒在掌握附點音符時還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從你門前過”的最后一個字“過”和后面這句中的“你正提著水桶往外潑”中的“你”總銜接不上。
    在學習第二段歌詞時,我讓幼兒說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兒想出的辦法不是太多,我還是采用了簡圖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間一句對不起的話的內容掌握的不好,可能與我在之前提問的時候有關。我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失敗,可能在我讓孩子熟悉這里的歌詞的時候只問了互相生氣了應該怎樣再和好?沒有深入引導。
    于是我換了種教學方法,讓幼兒思考:道歉的時候說了一句什么話?后來幼兒對這句歌詞的掌握比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這個歌詞,總是唱得很響。為了讓孩子能盡快學會歌曲,我在活動當中加插了節(jié)奏型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帶領幼兒學打歌曲中出現(xiàn)的節(jié)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詞,一邊打節(jié)奏一邊唱。這樣,孩子們既能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又能熟悉歌詞,真是一舉兩得。
    幼兒園大班禮貌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游戲目標:
    1、通過夾豆豆的動作,鍛煉手部力量和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2、通過夾豆豆比賽,引發(fā)幼兒使用筷子夾豆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活動中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愉快地游戲。
    4、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游戲準備:
    1、大盤子8只,筷子、小碗人手一套。
    2、大豆若干,記錄表4張(土豆組、蘿卜組、青菜組、茄子組各一張)。
    3、《手指歌》等音樂磁帶。
    游戲過程:
    一、組織游戲,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幼一起表演手指游戲《講衛(wèi)生》、《手指歌》,讓幼兒靈活手指,激發(fā)興趣。
    (一)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筷子。
    1、引導觀察豆子顏色、形狀。(豆豆真漂亮,圓圓的,光光的,亮亮的……)。
    2、出示筷子,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教師示范夾豆子,邊夾邊念兒歌:“金豆豆、銀豆豆,黃豆豆、黑豆豆,一顆一粒不能丟,揀到我的碗里頭。”
    (二)介紹游戲規(guī)則:
    游戲分成四組(土豆組、蘿卜組、青菜組、茄子組)。每位小朋友一雙筷子和一只小碗,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夾豆豆的過程。夾完以后,小朋友再和家長一起數(shù)一數(shù),并找出相應的數(shù)卡,貼在記錄紙上??凑l夾的豆豆最多,為勝。最后四個小組各選出一名獲勝者進行決賽,最終評選出本次活動的前四名。
    (三)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安靜有序地進行活動。
    重點觀察幼兒正確使用筷子的情況。注意:用右手使用筷子。
    四、游戲評價,結束活動。
    1、表揚優(yōu)勝者以及游戲中表現(xiàn)較好的幼兒,指出游戲活動中幼兒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
    2、教育幼兒物歸原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反思:
    本特征。孩子們能把自己和好朋友大致的外部輪廓畫出來,但是有部分幼兒忘了把耳朵、頭發(fā)等小特征畫上去,經(jīng)過老師提醒,孩子們能獨立完成作品,并且還添畫上了太陽、小鳥、小草等。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在集體面前對孩子們的`作品作出詳細的評價,只是在收圖畫紙時給予孩子們簡單的表揚,我想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那么應該讓孩子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具有愉快的心情。
    2、今天的戶外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比平時更加活躍。在介紹了游戲規(guī)則后,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加入金豆豆或銀豆豆的小組,因此,孩子們能迅速的記住自己的組別。但是由于老師沒有說清楚進入糧倉后要迅速拉成圓圈,所以造成金豆豆一組的幼兒聽見老師的指令到達了糧倉后并未手拉手成圓圈,只是蹲在了糧倉的線上。因此在第二次游戲前,我補充了游戲規(guī)則,孩子們就能正確的進行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