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匯總20篇)

字號:

    演講稿常用的語言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反問等,以增強表達效果。在撰寫演講稿之前,可以進行一些資料搜集和研究,以獲取更多的有關主題的信息和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優(yōu)秀演講稿范文,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一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jié)終于到來了!我終于可以回老家看望我十分想念的爺爺了!
    一大早,我就早早地起床,收拾好書包,準備出門。高速路上的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雖然回家的心很急切,但是大家都有序的排隊通行,所以我們很順利地只花了2個小時就回到了我的老家——諸暨市璜山鎮(zhèn)五灶村。
    車還沒有停穩(wěn),我就看到了我親愛的爺爺在停車的院壩等我,啊,親愛的爺爺,我真想你??!
    接下來的兩天,我上午寫字,學英語,完成數(shù)學實踐作業(yè),下午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做麻花,和爺爺一起下象棋,在村里散步,玩的可開心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我就要回杭州了,我依依不舍地和爺爺告別,一遍一遍地說再見,心里非常難過,我盼望著暑假快點到來,我就可以又回來看我的爺爺了。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
    記得去年端午節(jié),爸爸講了關于端午節(jié)的好多故事,端午節(jié)這天如果爬到山去趟露水。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知道了這個傳說的秘密,我便要著去爬山,學者傳說中的方法,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過后好像真亮了許多。
    到山上,爸爸還說,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再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里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農(nóng)歷五月五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明年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guī)卓谌俗谝黄鸪贼兆?,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只要過端午節(jié)時候,我都會想起屈原這個人,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想起這個故事,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三
    由于過年時的走親戚這個義務還沒有完成,所以我們明天又要去串親戚了。
    我們明天一共去了六家。一共是三個老姑家和三個老姨家。半夜我們到和我新家在一個小區(qū)的晨晨哥哥去吃飯。一到他那里,上次還是冷落清的家,如今一下子就變得繁華了。他們家一共有七八團體,有人在寫作業(yè),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做飯。但是晨晨哥哥在哪里呀?原來他在睡覺。阿姨通知我,由于他昨天打游戲睡得太晚了,所以明天還不曉得要睡到什么時分呢。我很焦急,由于只要晨晨哥哥能陪我玩,于是我就用力的在床上跳呀跳,直到把晨晨哥哥弄醒為止,然后我就出去了。半夜我吃過一些飯后,哥哥才從衛(wèi)生間里出來。他說他要和冤家一同玩游戲就吃胡亂吃了點飯就跑到他的房間里去了。我也離開他的房間,果真發(fā)現(xiàn)他和他的冤家在玩。我就開端打攪他。我問了晨晨哥哥好多成績,哥哥一邊答復,一邊玩游戲,我想了一個好方法就對哥哥說,你媽媽讓你出去一下哥哥立馬取下耳機向門外走去,我在旁邊笑著。
    工夫就像梭子一樣,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們就得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得分開了晨晨哥哥家。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四
    “端午節(jié),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永記牢?!币荒暌欢鹊亩宋绻?jié)又到來,我掛著五彩絲線,戴著紅色香包,過了一個快快樂樂地端午節(jié)。
    中午,我們帶著水果來到姥姥家,姥姥給我們包了香噴噴的餃子,大姨姨還買了糖羔和菜角,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了團圓飯。
    下午,我和幾位同學來到圖書館,參加詩詞大會有獎問答。第一部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九宮格連字成句。第二部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給出詩的上句連下句,或者給出詩的下句說出上句。這些詩大部分我們都背過,也都比較簡單,就是有些題一時想不起來,還要看我們的反應能力。每次我都高高地把手舉起來,可是主持人老是不叫我,我恨不得站在桌子上舉手,終于有一次,主持人點到了,讓我回答問題,我流利地說出了答案,并得到了一個獎品,是一個漂亮的筆記本,我真開心呀!
    傍晚,我們又來到了奶奶家,姑姑和姐姐也來了,帶來了香噴噴的粽子,姑姑包的粽子吃了,有豆沙的,蜜棗的,還有五谷花生的。吃過飯以后,我拿出筆墨紙硯,準備寫一張關于端午祝福的毛筆字,我寫得是“粽情飄香,端午安康”八個字。這八個字可不好寫,尤其是粽和情兩個字,看似簡單,寫起來卻不好把握,我寫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在第五六遍的時候,寫出了這八個字,也祝老師和同學們端午安康!
    這個端午節(jié)可真快樂!同學們,你們都是怎么過端午節(jié)的呢?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五
    作文。
    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jié)的兒歌。今天我們來說說端午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每逢五月初五,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米飯投進江中,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不光是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區(qū)的人們也過端午節(jié),也非常敬佩愛國詩人——屈原。
    早晨,滿屋飄溢著一服濃濃的清香,我趕緊起床,外婆正在煮粽子,奶奶看到我起床了,問:“你想吃什么粽子呀!”“蛋黃肉粽!”我很快說。外婆又說:“長方形是蛋黃肉粽或者是純?nèi)怍?,三角形的是白粽或者是紅豆粽,你自己挑,挑錯了可不要怪我啊!”我挑了一個長方形的粽子,暗暗祈禱,這個是蛋黃肉粽。解開繩子,長長的粽米粒煮得泛黃,透著粽葉和肉的香味。我吃了一大口,嘴里充滿了米香,“耶!果然是我要選的。”我望著缺了一角的蛋黃和肉,很高興。
    席間,媽媽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有個人給一位外國人送了一個粽子,第二天,那個外國人對他說,你們中國的東西真好吃,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不過吃完還有牙簽?!蔽覀兟犕昱醴笮?。我想,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端午節(jié)有更深的了解,就再也不會鬧這個笑話了。
    這次端午節(jié)我們?nèi)胰マr(nóng)家樂玩了一天,這一天可過的真有意思呀。
    星期四我快快的把作業(yè)寫完了,晚上興奮的像吃了興奮劑似的睡不著覺。第二天中午,吃完了,就匆匆忙忙的出發(fā)了。啊!路可真漫長呀,我們做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才到呢!
    呀!這里可真美呀,金黃色的麥子在田野里打著浪,一棵棵果樹上掛滿了杏兒。極目望去,一座座巍峨的山環(huán)繞在四周,這可真算的上“人間天堂”呀!
    一進院子里,可真是和原來的農(nóng)村大不相同了,一臺臺電腦,一部部空調(diào),幾乎是每一個房間都有。
    到了晚上,人們都搬出小椅子,坐在院子里,圍了一個大大的圓。我剛開始還是“二丈和尚摸不到頭”呢,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個人的才藝表演呀,怪不得,下午的時候有位阿姨問我喜歡表演什么呢,可是本人臉皮薄,沒仔細想,就溜之大吉了。
    這個晚上,各家各院都是燈火通明,抬頭一看,天上的星星一顆一顆的在眨著眼睛,可真美呀!
    這就是我所過的最有趣的農(nóng)家樂了!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六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習俗,也是最精彩的,每當我們包完粽子都會和家人一起去沅江邊看賽龍舟,一到沅江邊,那里已經(jīng)人山人海。我和家人好不容易才找到幾個位置坐下,等待比賽的開始,只聽見一陣哨聲,比賽開始了,當裁判揮旗的那一刻,每一條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彈了出去,那加油聲真是地動山搖震耳欲聾,參賽隊員們也奮力地劃動船槳,從遠處看像幾條大魚在水里飛速游動,現(xiàn)在比賽已經(jīng)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幾艘龍舟互不相讓,我追上你,你追上我,他們的實力不分上下,觀眾的加油聲更加響亮了。比賽進行幾分鐘之后,參賽者們的體力開始慢慢下降,每組之間的距離也慢慢拉開了。最后,紅色龍舟贏得勝利,大家在一起歡呼慶祝。
    比賽結束了,我和家人在回家的路上還談論著今天的龍舟比賽,似乎大家都意猶未盡。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七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喜洋洋”,這句話和一個節(jié)日有關,你們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jié)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
    關于這個節(jié)日,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協(xié)助楚王使楚國繁榮昌盛,不料,楚王聽信*臣謠言,把屈原發(fā)配到邊疆做苦力,不久,楚國被別的國家占領,楚國百姓苦不堪言,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后,憤怒寫下《離騷》便抱著一塊石頭投汨羅河自盡。百姓們聽到后十分傷心,便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一尸一體,此后,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用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要跟著媽媽一起學包粽子,媽媽先在粽葉上裝滿糯米,里面再加入蜜棗花生,然后包成三角形狀,用繩子綁緊,放入鍋中,煮上半個小時,不一會兒,一股濃郁的粽香撲鼻而來,煮熟的粽子吃到嘴里黏黏的,香甜可口。
    這個端午節(jié)過得真是充實而有意義,端午節(jié)是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我們中華兒女都要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八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提起端午,人們不由想起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想起趣味橫生的龍舟。而我則不同,一首流傳千古的《離騷》;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钡暮姥詨阎?,已使我無暇可想。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先生懷著一顆赤膽忠心,踏上了一條為國為民的不歸路,他以自己淵博的學問,博得了楚懷王的贊賞,受封之時僅二十多歲。初出茅廬的屈原,已對當時政治局勢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倡導舉賢受能,富國強兵,指點江山,力主聯(lián)齊抗秦。他以機制雄辯的說服力,聯(lián)合各國,建立六國聯(lián)盟,消除秦國威脅,挽救祖國危亡,革除弊政,消除人民疾苦。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那些擔心屈原的改革計劃會使他們失去權勢的高官奸臣們,倚仗楚王寵妃的勢力,加害屈原,致使意志薄弱的楚王罷免了屈原的官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先生只好通過寫詩來表述他的希望,記述他的悲痛與不滿。幾部膾炙人口、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相繼而出,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你直臣冤。
    古往今來,秋風依舊,汨羅江水泠泠,屈原先生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詩歌和懷念嗎?當然不是,留給我們的是一顆堅定的愛國之心,一種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精神。愿這種精神,可以永駐人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jù)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
    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wǎng)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chǎn),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如火的石榴點綴著初夏的陽光,淡霧彌漫成朦朧的溫暖。順著時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們觸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節(jié)。
    古老的節(jié)日傳載了千年,前人將端午遞送到我們的手中。它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面貌,被歷史沖淡的哀傷凝固成堅定的曲調(diào)。
    提及端午,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的,是這樣一個佇立在浩蕩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山川,緩合上雙眼,像滄涼的人世告別,寫盡了離騷的屈原,以這樣絕望的方式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冷艷的句號。
    伴隨著屈原投江的悲壯,端午節(jié)來到了華夏兒女的生活。后人為端午節(jié)的凄涼漸漸注入了愉快的氣息,仿佛想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著,惜憐著屈原短暫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軀落入汨羅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靈魂,帶著對祖國的赤誠、對百姓的責任,在中華國土上空熠熠生輝。
    愛國、責任、忠誠、堅貞——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質(zhì)的精神,因端午節(jié)的代代傳承,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今天,端午的氣息正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屈原的靈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佇,向我們宣讀著的誓言,抬起頭,望向天,對著他堅定地眼神,讓我們也大聲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讓我們敬佩,我們的人生,是你指明了方向。
    愛國、責任,我們并不陌生。
    __地震,所有的中國人民的在行動,慷慨捐獻自己的心血,向災區(qū)的人民寄去溫馨的牽掛,滿目瘡痍的土地,因為我們的心手相連而風貌重現(xiàn)。
    __奧運,從曲折的火炬?zhèn)鬟f到精美絕倫的開幕表演,從國家領導到人民群眾的全員參與,積極配合,為__奧運空前絕后的精彩,鋪墊了一條奪目的階梯。
    這是愛國、是責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具備的精神。
    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凝結在一起,引領著中國走向強大。而責任,則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光彩。責任存在于生活的點滴,不僅有對同學、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對于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對老師、父母殷切希望的答復。
    會考即將來臨,絢爛的未來正等待我們觸及,二十幾天的艱辛,汗水將會換來成功的喜悅。在端午節(jié)燦爛的陽光下,伸出雙手,展開雙臂,深呼吸,向天空呼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憑借對父母老師和自己的責任,邁出夢想的第一步。
    端午,是屬于我們的節(jié)日,讓千古傳承的信念,在我們的花樣年華中永不淡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農(nóng)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jié)稱之為五月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__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和紀念曹娥說;據(jù)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椋撼贼兆?,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jié)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chǎn)的肉粽子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著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從20__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tǒng),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jié)假日。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第一,端午節(jié)是紀念詩人的節(jié)日,是愛國的節(jié)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fā)、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后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jié)的人文內(nèi)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jié)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jié)是衛(wèi)生節(jié)。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fā)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fā)生,古人在端午節(jié)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凈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這樣來看,端午節(jié)是中國最早的“衛(wèi)生防疫節(jié)”。
    第三,端午節(jié)是體育節(jié),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F(xiàn)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jié)是美食節(jié),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五彩繽紛,文化內(nèi)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tǒng)的習慣已經(jīng)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fā)新的風采!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九
    今天上午,我們班進行了一次“包粽子”實踐活動,有好多老師和同學都參加了,十分有趣。
    第三節(jié)一上課,我們的“包粽子”活動就開始了。李老師讓我們把桌子拉開,四人為一個小組。接著一個個老師來到了我們的教室。有數(shù)學老師、音樂老師還有其它班的老師,我數(shù)了數(shù),一共來了八個老師呢。
    沒想到我們班這次活動引來了這么多老師參加,看來這個活動很受歡迎,把老師們吸引來了。我們?nèi)嗤瑢W也做好了準備,躍躍欲試。
    老師讓我們把江米、花生、蜜棗、粽子葉準備好,又讓我們洗了手。大家立刻動手“包粽子”。
    哈哈,有趣的事發(fā)生了。沒想到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會,包出來的不是漏米,就是包的扁扁的,一點兒都不像“粽子”。老師只好一個個手把手的教。
    結果,大家包出來的粽子有的像“三角”,有的`“元寶”,還有的像“蝴蝶結”。有趣極了!
    我們組的四個人,只有我一個會包。幸好我昨天就請教了奶奶,學會了包粽子。要不是今天我也不會呢。張博遠給我?guī)兔Γㄎ业谋gS),我負責包,他負責系繩子。
    我一句話也沒說,堅持包了11個。我看著包出來的粽子很像粽子,但更像“蝴蝶結”。都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今天的“包粽子”活動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下午就能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說起端午節(jié),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jié)、詩人節(jié)、女兒節(jié)等。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yōu)榱思o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里,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那天,我問媽媽粽子是怎么做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里面,既好吃又甜,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jié)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jié)真好!
    一個人的端午節(jié),也可以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是不是?
    今天我?guī)蛬寢尠兆印?BR>    上午,媽媽買回了米、粽中、蜜棗,說要包粽子,我看見媽媽準備好了各種材料,我也來包粽子了。我包啊包,快包半個小時了,還沒包成一個,媽媽呢,已經(jīng)包了幾十個了。這時我只好向媽媽討教,我按媽媽說的包了起來。第一步把粽葉彎成漏斗狀;第二步放入少許米;第三步放入一個蜜棗;第四步再放入一些米;然后用手給米整平;最后一步非常難,就是用粽葉把上面蓋上,然后用線把粽子捆好。要注意包成四個角的,我包了好多次,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包好了!我又照這樣包了幾個,最后一個你猜一猜是什么形態(tài)的?答案是“三角炮”!
    粽子包好了,媽媽也開始煮了,我熬了好長時間,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粽子才煮好。令人期待的時刻終于來臨了,我一手提著我的“三角炮”,一手拿著盤子,來到桌前,大吃特吃起來。我吃著自己包得粽子比媽媽包的好吃多了!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我提前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包粽子、掛艾草都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早上起來看見我旁邊放著一些艾草,我覺得很奇怪,就跑去問母親:“母親我旁邊怎么有艾草呀?”母親說:“傻孩子,這些艾草是讓你幫忙掛到門上去了,我現(xiàn)在太忙沒辦法去掛艾草,何況我還要包粽子呢,所以讓你去掛艾草?!蹦赣H一說完,我就去掛艾草了。
    掛完了艾草,我就開始看電視了,看到一半,我們到了粽子的香味,母親說道:“粽子來了快來吃吧!”
    我嘗了一下,啊!真甜。果然還是母親的粽子最好吃。
    這一天我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jié),是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因為端午節(jié)可以吃到很多香噴噴的粽子。
    啊!端午節(jié),那又香又甜的粽子讓我不能不喜歡你。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轉眼間又到端午節(jié)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好時節(jié)。忘不了,那糯糯的,那飄著清香的粽子。今天的演講稿主題是端午節(jié)演講稿,一起來練練筆吧。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45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惫?jié)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為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里到處彌漫著粽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第一,端午節(jié)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fā)、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第二,端午節(jié)是衛(wèi)生節(jié)。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fā)時節(jié)。為了避免疾病的發(fā)生,古人在端午節(jié)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jié)是體育節(jié)。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nèi)涵豐厚,但有些傳統(tǒng)的習慣已經(jīng)淡化了不少,希望我們能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成為古老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
    端午節(jié),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jīng)端午節(jié)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這樣的節(jié)日,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fā)出端午節(jié)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jié)吃粽子,清明節(jié)吃青團,元宵節(jié)吃湯圓,中秋節(jié)吃月餅,農(nóng)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tǒng)節(jié)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tǒng)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jié)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jié)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jié)被稱為車輪節(jié),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chuàng)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tǒng)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xiàn)時的洋節(jié)興盛與傳統(tǒng)節(jié)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如今都面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的挑戰(zhàn)。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xiàn)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jié)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在我們的手中發(fā)揚光大。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jié)。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端午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tǒng),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__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jù)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chǎn)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jīng)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希望這幾篇關于端午節(jié)來歷的演講稿能夠幫助到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預祝同學們過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的來源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jīng)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二
    端午節(ji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jié)日,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煲荚嚵?,正好可以好好放松放松。
    這個端午節(jié)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圣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床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fā)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圣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著小車帶我們?nèi)ケ砻媚棠碳?。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三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tǒng)節(jié)日,尤其在它成為非遺項目之后備受關注。然而,對其關注的重點大部分集中于其產(chǎn)生源流或節(jié)俗活動。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
    作文。
    端午節(jié),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提到端午節(jié),就想起了跳進汨羅江自殺的屈原。愛戴他的人們?yōu)榱瞬蛔屒纳眢w被魚是吃掉,人們就向汨羅江投米,后來,每年五月初人們?yōu)榱思o念這個日子,就會在這一天包粽子,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jié)到了,吃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粽子,我心想: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跑去問姥姥,姥姥說:“做粽子首先要把糯米和粽葉放到水里泡兩天,每天換水。包粽子時把粽葉卷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兩個蜜棗,用泡好的馬蓮緊緊地捆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里用慢火煮三四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弊鲷兆拥倪^程還真復雜,不過還是挺想嘗試一下,我對媽媽說:“明年我們也自己包粽子吧?!眿寢尨饝?。我想:如果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會更香。
    我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還可以看到龍舟比賽,還有香噴噴的荷包……。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shù)鼐用褛s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jié)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jié)的由來吧!
    端午節(jié),又稱五五節(jié),因為端午節(jié)是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jié)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jié)和農(nóng)歷新年。
    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于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nèi)尋找屈原,并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并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然后,我再說說我怎么過的吧!
    端午節(jié)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卷了一個筒,然后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然后又包了幾十個。最后放在高壓鍋里煮40分鐘后,放出來后等四個小時入味后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jié)那天晚上,我們院里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別名端陽節(jié)、有重五節(jié)、菖節(jié)、蒲節(jié)、龍舟節(jié)、粽子節(jié)等二十多個別名,據(jù)說端午節(jié)的叫法在我國所有傳統(tǒng)日叫法中,排第一。
    各各地方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不一樣,比如南方,人們要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我們當?shù)匾渣S鱔、鴨蛋、黃酒、莧菜、烤鴨。
    另外,我們這里還有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比賽那天,莫愁湖公園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比賽。只見每一條龍船上有十幾個人分兩邊坐,每支隊伍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是紅黃藍綠,比賽開始了,一個人站在船頭敲鼓,其他的人就隨著節(jié)奏劃槳。他們爭先恐后地向前沖,一會這支領先,一會那支領先,最后好不容易有一支般隊以領先一個人的距離而獲勝。相傳,劃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古代大詩人屈原。
    這就是我知道的端午。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四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臘八節(jié)……但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早上,我還睡意朦朧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特有的味道,我立馬起床洗漱完畢就迫不及待地跑向餐廳,我看到了兩種食物:綠殼雞蛋和我最愛的迷你粽。我剛坐到椅子上就狼吞虎咽的開始吃起來,滿嘴的蛋黃香。
    吃完早餐我們?nèi)胰艘黄鸪霭l(fā)去南塘去看賽龍舟,這里熱鬧非凡,敲鑼打鼓,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只見選手們聽到鑼鼓聲就開始奮力向前劃,龍舟在水中飛快地游動,我都看呆了,不久第一名龍舟就到達了終點。
    看完了龍舟,我們走進了一家很有特色的小飯館吃飯,我看見一張紙粘在玻璃上,上面寫著: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楚王聽了奸臣的胡言亂語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得知楚國都城被占領老百姓遇難,悲痛欲絕,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縱身跳入泊羅江。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后。含著淚水來到了泊羅江。為了不讓屈原餓死,也為了不讓魚兒把粽子吃掉,他們就用若葉把粽子包起來,扔入泊羅江喂屈原。漸漸地,漸漸地人們的后代也學著前輩一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粽子。就慢慢形成了端午節(jié),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五
    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喜慶的春節(jié)、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jié)、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jié)……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于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墒?,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盡了。
    當?shù)氐某酥狼懒耍统舜陆瓕ふ仪氖w,還將食物扔進江里,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后,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jié),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咸肉餡的。我最喜歡咸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咸咸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咸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jié),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么能不喜歡呢?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六
    今天是端午節(jié)。
    一大早,我和奶奶做了一把“劍”。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做。奶奶叫我用蒼蒲當劍身,蒼蒲根當劍柄,再用艾草當劍穗。我學會后,做了很多劍,插在家里的門窗上,這樣蒼蠅蚊子就不會來了。
    奶奶從鄰居那里摘了很多花。我問奶奶是什么,奶奶說是桅頂花。母親插上這些花,放在房間里。整個房間都擺滿了鮮花。
    后來奶奶讓我一起買穿心蓮內(nèi)酯酒。我們在藥店買了一包穿心蓮內(nèi)酯。仔細觀察,原來穿心蓮內(nèi)酯是黃色粉末。我們又買了白酒?;氐郊?,奶奶把男磺酸鹽倒進碗里,然后倒了點白酒,做了真正的男磺酸鹽酒。我都等不及我媽把這種男性磺酸鹽涂在我頭上各個部位了。穿上之后我心想:“壞事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壞事不會跑來找我!”
    午飯后,我吃了三個粽子,里面裝滿了美味的肉。
    我認為今年的端午節(jié)比以前更有趣、更有趣、更有意義。
    今天是快樂的一天!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七
    奶奶一個星期前去杭州小住了幾天,今天終于回來了!奶奶這次回來給我?guī)Я瞬簧贃|西,其中有兩個香包。
    我可喜歡這兩個精美的.香包啦!有一個全身都是火紅火紅的,還用金色的線縫了兩個金色的平安,另一個也是火紅的,上面繡著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可是里面都有一股中草藥的味道。
    我問奶奶:“奶奶,奶奶!香包里為什么有藥味?。扛嬖V我吧!“奶奶說:“那不是藥,是艾草?!?BR>    我不知道艾草有什么用,去百度搜索了一下。一查,原來艾草是以前人們防蚊子的,端午節(jié)都要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我還順便查了一些以前端午節(jié)的習慣,比如端午節(jié)那天要給孩子用雄黃粉在肚臍眼、額頭上寫王字,據(jù)說這樣也可以防蚊子,還要喝雄黃酒呢!
    這個端午節(jié)禮物真棒!我喜歡!
    四年級:千黛千尋。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八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來到了,超市里、大街上到處飄著粽子的香味。但這樣的粽香永遠也比不上童年時吃的粽子,不為別的,只為缺少勞動的快樂。
    那時,每年到了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包粽子的葉子是從大山里采摘回來的一種寬大的竹葉,有種特殊的香味。包粽子的原料是上好的糯米,也是自家所產(chǎn)。端午節(jié)前兩天,各家各戶就忙碌起來了。先把稻草燒成灰,用水溶解灰里所含的堿性物質(zhì),將堿水過濾澄清,再將糯米放入堿水中浸泡二十四個小時。第二天,用竹葉包扎浸泡過的糯米,可包成各種形狀,有錐形的,有枕頭形的......
    那時,媽媽長輩們邊包粽子邊拉家常,而我坐在盛著糯米的瓦缸旁,也煞有介事地照著包粽子。但不管怎么包,糯米總是從中漏出來。這時候,媽媽總是滿足一下我的愿望,幫我整理一下我包的粽子,還稱贊說這是她能干兒子包的,我聽著開心極了。受到夸張,我還會為家庭成員每人包一個粽子。一般來說,我包的粽子要比我漂亮。
    吃粽子是一種莫名的享受。粽子里放了很多好吃的餡,有紅棗,有臘肉塊等。小個的粽子,是一個人單獨吃的:剝開粽葉,露出泛黃的粽肉,哇嗚哇嗚,好好的口感,美美的吃了下去;枕頭粽子是大家分著吃的:用粽子的扎絲勒開一塊一塊月餅狀粽肉,沾著沙糖,哇嗚哇嗚,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很久都沒有吃著那樣美味的粽子了,那種感覺只能保留在童年的記憶中了......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十九
    端午節(jié)在農(nóng)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等20多個。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據(jù)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shù)匕傩罩来讼⒑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后來,漸漸發(fā)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節(jié)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nèi)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因為相傳端午節(jié)是惡日。所以,端午節(jié)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后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注啊!
    四年級端午節(jié)演講稿篇二十
    今天我來到外婆家,聞到一股香味,“這好像粽子味道”爸爸說。
    “一年一度端午節(jié)快到了”。媽媽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端午節(jié)里我們包粽子吃、掛艾葉、還有賽龍舟呢!”
    媽媽這么一說,我想起了去年端午節(jié)。外婆提著濕漉漉米、綠色竹葉、長長繩子、肉和花生到我家。我驚奇地問:“外婆這是干什么用?”媽媽說:“這些是用來包粽子用,端午節(jié)快到了?!?BR>    外婆把那長長繩子綁在桌腳上,用竹葉把肉和米包起來,媽媽用花生和米包起來,我在一旁當小助手,一會兒幫著搬來小凳子,一會兒幫著拿竹葉。媽媽就對我講起了有關粽子一個傳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不一會兒外婆與媽媽把粽子包好了,媽媽把粽子放在高壓鍋里煮。過了一會兒,鍋里飄來香味,這時爸爸在門上掛上綠色植物,媽媽說:“這是艾葉,可以驅趕蟲子?!薄岸宋绻?jié)我們這邊還有賽龍舟。”爸爸一邊掛一邊說?!熬褪俏覀冊谖骱珗@看到那龍舟嗎?”我大聲叫起來。爸爸和媽媽笑著點點頭。
    香噴噴粽子熟了,我嘗了一個肉餡,味道好極了。
    多么難忘端午節(jié),香噴噴粽子、福州西湖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