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有助于提前預(yù)設(shè)教學結(jié)果和評價標準,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教案中的教學資源應(yīng)該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體等。下面是一些教案的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思路。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一
教學學科小學語文第四冊。
教學內(nèi)容23、三個兒子。
教學時間2課時。
難點理解老爺爺?shù)脑挕?BR> 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從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孩子應(yīng)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1、體會出孩子應(yīng)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2、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3、寫好剩下的生字。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3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2.板書課題。
讀課題。
二、指導(dǎo)自學。
教師隨機檢查。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1沉甸(di6n)胳膊(bo)。
2、理解“特別”。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理解詞語。查字典。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四、指導(dǎo)閱讀第一至六自然段。
導(dǎo)入:三個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呢?
(1)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BR> (2)又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BR> (3)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BR> (4)指導(dǎo)讀三個媽媽說的話,體會語氣。
采取分組練讀、集體賽讀的形式。
1.默讀第一至六自然段。
2.從書中畫出三個媽媽說的話,出聲讀一讀。
3.分組討論:她們的話分別是什么意思?媽媽說著這些話時,心里會想起哪些事?
她們各自用怎樣的語氣說?為什么。
(從“誰也比不過他”,看出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最聰明、最有力氣;從“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看出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歌聲最好聽。兩位媽媽用夸獎,甚至夸耀的語氣說。從“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看出第三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和其他的兒子是-一樣的,沒有超出一般的。這位媽媽用平常的語氣。)。
寫字:聰、胳膊用什么方法記住“聰”
重點指導(dǎo)寫“胳膊”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3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檢查復(fù)習:
1.三個媽媽在打水時,怎么說自己的兒子?
2.她的兒子真的沒有特別的地方嗎?
學著媽媽的語氣說: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庇忠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绷硪粋€媽媽說:“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BR> 二、指導(dǎo)閱讀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輕聲讀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講什么?
2.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他們各自有什么表現(xiàn)呢?
(1)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句子。
a.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zhuǎn),真好看!
b.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c.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a.找動詞。(跑到、接過、提著走。)。
b.最后一個孩子是怎么想的?
(覺得媽媽特別辛苦?!案觳捕纪戳?,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來幫助媽媽提水吧!)。
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說。
1、(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個媽媽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從填上的詞語中體會到什么?(水桶里的水很滿,三個媽媽提著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著這么重的水桶,此時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來幫忙……)。
2、抓動詞,體會最后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3、看到這個孩子的做法,他的媽媽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邊的老爺爺心里在想什么?
3.理解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的意思。。(他的媽媽在想:我的兒子真是長大了。雖然比不上第一個孩子翻跟頭,比不上第二個孩子歌聲動聽,但是他知道關(guān)心媽媽,知道幫助媽媽分擔。老爺爺心里在想:只有這個兒子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吃力地拎著水桶,主動地接過水桶。他真是一個關(guān)心父母、體貼父母的好兒子。)。
三、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
四、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1.分組練習。
2.指名匯報。
3.集體評議。
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二
目標:
1、通過自主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樂意共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活動材料準備:
音樂區(qū):鋼琴、鈴鼓、響板動手區(qū):編制板、細紙條認知區(qū):小動物圖片若干實踐區(qū):火腿腸,小刀游戲區(qū):娃娃家所需材料計算區(qū):數(shù)字卡片、計算題板、水筆探索區(qū):雞蛋若干生活區(qū):筷子、小碗、菜、鞋帶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主題。
1、談話活動:你們喜歡玩區(qū)角活動嗎?(在上次的活動中袁嘉怡學會了系鞋帶的本領(lǐng),還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許多秘密)。
2、要求活動時保持安靜,專心操作、探索,不影響別人。遇到困難,不怕失敗,不輕易放棄。
二、幼兒自主活動;
1、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入活動區(qū)活動。
2、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對個別新材料,個別幼兒作適時的指導(dǎo)。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及時捕捉幼兒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給予肯定。
3、發(fā)現(xiàn)幼兒遇到困難想放棄時,給予適時指導(dǎo),爭取取得成功。
4、活動記錄:
今天在探索區(qū)放置了蛋寶寶,并要求幼兒利用教室里的各種材料讓蛋寶寶站起來,活動剛開始時,一起玩的幾個幼兒都徒手想讓蛋寶寶站起來,試了好些時間也不行,于是黃天成想起了去拿一塊長方形,中間有鏤空的積木,結(jié)果蛋寶寶站起來了,經(jīng)他的提醒,旁邊幾個幼兒也想到了用積木讓蛋寶寶站起來,后來,他們又找到了杯子、瓶蓋、瓶子等各類材料,都能讓蛋寶寶站起來。
三、師生交流共享:
1、教師在電視機上展示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照片,與幼兒一起討論那些習慣好哪些習慣不好。
2、讓幼兒展示、介紹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欄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體驗并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并引導(dǎo)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及成果。
3、請幼兒講講活動中有沒有遇到困難,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勵大家遇到困難不要放棄,想辦法克服,就會學到更大的本領(lǐng)。
3、共同收拾各類教玩具。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6、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
認識課文中的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感。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于助人。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于助人。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6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出示雷鋒照片及毛澤東題詞2、交流資料。
3、說感受。
4、出示課題。
1、制定學生向同學們介紹雷鋒事跡。
2、說說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雷鋒叔叔的故事?
3、談?wù)剬卒h叔叔有什么印象?
4、集體朗讀課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
2、出示生詞、句子認讀。
3、朗讀課文。
1、邊讀邊想象文章寫了關(guān)于雷鋒叔叔的哪些事?畫出本課的生字。
2、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曾路過這里泥濘腳窩年邁荊棘花瓣晶瑩四處尋覓需要)。
3、用所認生字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
2、學習反饋。
3、觀察字形。
4、范寫,指導(dǎo)邁、迷、跡:
5、范寫,指導(dǎo)雷、需:
6、展示,交流評價。
1、請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怎樣用,比一比誰的記法最巧。
2、分組學習--全班交流。
3、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讀讀邁、迷、跡這些字,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異同?總結(jié)(1)筆順:先寫走之內(nèi)的部分,再寫走之。(2)走之的左下的撇捺交叉處要相連,不是交叉。
5、(1)第一筆橫要短;(2)禿寶蓋要寬,橫鉤不能寫成橫折鉤;(3)四點分布要均勻。
6、展示、交流。
四、作業(yè):
1、默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6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導(dǎo)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六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2、復(fù)習字詞。
3、談?wù)J識。
1、朗讀課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2、朗讀上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和生字。
3、談一談通過昨天回家熟讀課文,你對雷鋒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讀議課文悟情:
1、朗讀課文。
2、朗讀交流。
3、找一找。
4、比賽讀。
5、談?wù)J識,讀課文。
6讀讀最后一節(jié):
1、把對雷鋒叔叔的感情滲入到課文朗讀中,用讀體現(xiàn)出來。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補充朗讀。
4、分組讀,比一比哪一組問得好,哪一組答得好。
5、說說通過朗讀和學習,對雷鋒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受?能通過讀表達出來嗎?
6、說說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三、指導(dǎo)背誦。
1、觀察詩歌。
2、練習背誦。
1、仔細觀察詩歌規(guī)律,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能夠背誦的同學試著合上書背誦課文。
四、總結(jié)。
1、趙身邊的雷鋒。
2、思考。
3、倡儀書。
1、找一找身邊的雷鋒吧。說一說身邊的好人好事。
2、說說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組發(fā)出倡議,寫倡議書。例如:
倡議全校學生向雷鋒叔叔學習,幫助有困難的人。
五、作業(yè):
1、調(diào)查一下在同學中以及你的親戚中都有哪些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的人。
2、把你做的好事寫在日記里。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四
(一)導(dǎo)入新課。
1.放《劉三姐》選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談話: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嗎?
(學生根據(jù)自己查到的資料談)。
對,這是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唱的一支歌,它傳唱了近半個世紀,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jù)壯族民間故事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課文《劉三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讀準生字表中的會認字,并記住它們。
2.思考: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重點部分寫了劉三姐的哪幾件事?
第一件:莫懷仁的管家仗勢要搶阿牛射中的野兔,劉三姐路見不平,用歌聲大滅了管家的'威風。
第二件事:是劉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懷仁想霸占茶山的陰謀,莫懷仁惱羞成怒想用“提親”的鬼主意陷害劉三姐,劉三姐提出要想結(jié)親就對歌擺擂臺。
第三件事:寫“對歌”的情景。這部分重點描寫了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在對歌中擊敗了財主和秀才們。
3.以上兩項內(nèi)容在小組或全班交流。
(三)抓住關(guān)鍵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1、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劉三姐的機智勇敢和莫懷仁一伙兒的蠻橫和愚蠢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劉三姐:敢于揭露財主及其走狗的伎倆,敢于仗義執(zhí)言,敢于用智慧來諷刺和斥罵財主及其走狗。莫懷仁一伙兒:想霸占別人的勞動果實,想霸占茶山,誣陷劉三姐的哥哥欠債,想要強娶劉三姐。
2、結(jié)合具體的歌詞,想一想劉三姐的機智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你是怎么理解劉三姐山歌內(nèi)容的。
重點引導(dǎo)學生體會山歌中所說明的道理,引導(dǎo)學生體會山歌中所運用的夸張、比喻、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運用語言斥罵和諷刺莫懷仁一伙兒的巧妙之處。不必向?qū)W生講述修辭知識,只需要引導(dǎo)學生明白這些修辭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和取得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即可。
(四)整體感悟課文。
2.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唱的山歌中你喜歡哪些?可以給同學們讀一讀,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3.讀了課文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五)鞏固練習。
按下面要求從課文中找出成語。
描寫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的:(疾惡如仇、仗義執(zhí)言、揚眉吐氣)。
描寫土豪劣紳和秀才的:(惱羞成怒、氣急敗壞、狼狽不堪、如坐針氈、喪魂落魄、幸災(zāi)樂禍)。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五
教學內(nèi)容5、泉水。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
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規(guī)范、美觀的寫字。
品析詞句,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1、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2、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5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提問,指定學生回答。
2、板書課題。
1、說說見過泉水嗎?你見到的泉水是什么樣的?知道泉水是從哪來的嗎?
2、集體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范讀課文:
2、自由讀:
3、出示生詞。
4、認讀句子。
5、再讀課文。
1、邊聽邊想泉水從哪來?最后又到哪去了?
2、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并把它畫下來。
3、指名認讀生字詞語,并隨機進行糾正。
4、自由朗讀,指明朗讀,開火車朗讀詞語和句子。(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保?。
5、比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
2、指導(dǎo)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范寫,重點指導(dǎo):
4、指導(dǎo)學生練習。
5、展示。
1、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怎樣用,比一比誰的記法最巧。分組學習--全班交流。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讀讀骨、鵑、股、脆這些字,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異同?(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
4、學生練習,把字寫規(guī)范、美觀。
5、交流評價。
四、作業(yè):
1、字詞作業(yè)。
2、朗讀作業(yè)。
1、默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5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復(fù)習生字詞。
2、課文朗讀復(fù)習。
1、用各種方法朗讀課文中的生字以及詞語。
2、當小老師,分配朗讀課文。
二、讀議課文1-4自然段。
1、快速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dǎo)朗讀第一自然段。
3、學習分析。
4、交流。
5、朗讀我們來做個小游戲。
6、想象:(泉水流到,它看見了,泉水說:。)。
1、先說說,如果讓你讀這一段,你會怎么讀呢?
(讀出泉水清脆的歡快的聲音。)。
2、自由練習--指名讀,評議--齊讀。
3、說說泉水都流過哪些地方,遇見了誰,說了什么?輕聲讀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畫在書上。
4、讀懂了什么?泉水流過了哪,遇見了誰,說了什么?
5、從這四個自然段中選一個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
6、歡快的泉水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
三、學習六、七自然段。
自由讀六、七自然段,練習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們互相問候:()。他們互相約定()。
四、總結(jié):
1、結(jié)合生活談感受。
2、背誦課文。
1、讀完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像泉水學習呢,說說你打算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
2、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試著背下來,把喜歡的段落讀或背給你得好朋友聽。
五、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說、寫。
1、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歡快的泉水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寫一寫。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1、在故事中學會8個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0為什么沒有白栽。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字,養(yǎng)成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黃鶯和微風的話,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在故事中學會8個生字。
2、認真讀帖、描紅、臨帖,寫好12個生字,注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
2、充分感悟黃鶯和微風的話,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4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1、實物導(dǎo)入。教師手拿一束玫瑰花,讓學生看看、聞聞:“喜歡這份禮物嗎?”(指導(dǎo)“瑰”的讀法,并書寫“玫瑰”)關(guān)于玫瑰花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板書課題)。
2、梳理疑問。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物體,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1、學生看看、聞聞,說說喜歡這份禮物嗎。
2、學生齊讀課題,根據(jù)題目質(zhì)疑玫瑰花和小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用符號畫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指導(dǎo)學生學習生字。
2、教師巡視。
3、教師正音,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指名讀課文,組織評價。
1、自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
2、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讀法。
3、再讀課文。
4、認為能夠把課文讀流利的同學可以讀給其他同學或老師聽。
三、拓展識字。
1、讓學生觀察:“寫這幾個字應(yīng)該注意什么?”
2、教師范寫指導(dǎo)。
“微”字中間有一短橫,下面的“幾”字要變彎鉤為提;“骨”字上面中間時橫折,下面的“月”字變撇為豎?!皾u”字的“車”下面變橫為提,筆順是先豎后提。
3、作業(yè)展示,師生評議。
1、學生交流,自己讀帖,想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臨帖,仔細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微”字的短橫;“骨”字下面的“月”字的變化;“漸”字下面“車”的寫法。
3、小組同學互評互學,各自擦掉寫得不好的字,重新寫。
四、教學效果測評。
及時糾正讀音。
“開火車”認讀生字、生詞。讀準字音,在口頭上為生字組新詞,比比誰的詞組得多。
五、拓展性學習。
教師準備展板。
學生把自己寫的字貼在展板上。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4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鞏固識字,引入課文。
1、及時表揚、糾正。
2、個別指導(dǎo)。
3、參與同桌學習,及時點評。
1、“開火車”認讀生詞、生字。
2、自由讀課文。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讀通課文。
二、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重點交流:鹿弟弟為什么說玫瑰花白栽了?
(1)讀課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種花的句子,引導(dǎo)學生想象:小鹿栽花時會想些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dǎo)。
(3)此時鹿弟弟又會怎么想?
2、重點交流:鹿弟弟為什么又說玫瑰花沒有白栽?
(1)指名讀黃鶯和微風的話。
3、教師小結(jié):小鹿自己雖然沒有看到玫瑰花開,但玫瑰花已經(jīng)開在別人的心田里,別人感到快樂,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
4、教師指導(dǎo)學生朗讀。
1、學生交流自己的認識。
(1)學生讀課文、想象。
想象;小鹿栽花時會想些什么?
(2)邊讀邊和周圍的小朋友討論。當小鹿跌傷了腳,沒能看到玫瑰花開,又會想些什么?
(3)體會它“惋惜”的心情。
2、學生交流:鹿弟弟為什么又說玫瑰花沒有白栽?
(1)練習讀,分角色讀,挑戰(zhàn)讀。
3、說一說你對小鹿栽玫瑰花的認識。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效果測評。
1、2、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1、同桌玩“識字撲克”游戲,看誰認得又準又快。不會的字,相互教一教。
2、同桌相互聽寫。
四、拓展性學習。
幫助班級中有困難的孩子進行寫話。
學生結(jié)合課文情境進行寫話訓練:
1、花骨朵漸漸地長大了。
2、小鹿靜靜地躺在床上養(yǎng)病。
3、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七
教學內(nèi)容32、阿德的夢。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激發(fā)學生了解現(xiàn)代科技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幻想意識。
能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本課中的“德、段”等13個字,會寫“德、段、屏、嘍”等幾個字。
2、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幻想意識。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載人飛船、移居”等新詞。
3、激發(fā)學生了解現(xiàn)代科技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幻想意識。1、會寫“德、段、婆”等12個生字。
2、能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32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談話引入。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都有哪些夢想。
2、說說你了解別人有哪些夢想。
1、用簡短的語句說出自己的夢想,初步感受夢想帶給自己的喜悅。
2、把自己了解的他人的夢想說出來,體味他人的快樂夢想。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播放我國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登上太空的精彩片段,啟發(fā)學生談感想。
2、與學生一道體會畫面激情。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1、認真看錄像片、想象太空的美麗,說說自己看后的感受。
2、學生談看畫面時的心情。
三、默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默讀全文,教師提問:從課文哪個自然段看出這是阿德的一場夢?
2、阿德都夢見了什么?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說明是阿德的一場“夢”的自然段,再讀一讀。
2、小組交流、討論,阿德都夢見了什么?同桌相互說一說。
四、看圖。
課文共有幾幅圖,找出圖片對應(yīng)的段落,再讀一讀。
認真看圖,找出對應(yīng)的段落,談一談?wù)n文中說的事與現(xiàn)實中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五、兒歌鞏固、淺談印象。
1、教師出示兒歌: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機是新型。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預(yù)訂新畫無污染,動力來自太陽能。飛船嗚嗚長鳴聲,阿德落地未成行。原來未系安全帶,大叫一聲夢驚醒。
2、課文中哪些科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自讀兒歌(自讀--齊讀--個別讀)。
說說兒歌中的每一句分別說的是課文中的哪一段。
2、通過閱讀,概括說出讀后的印象,自由發(fā)揮,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補充。
六、教學效果測評。
1、抽學生讀課文,要求流暢。
2、引導(dǎo)學生讀第1、2、3、4句,讀得要平緩,第5、6、7、8句要讀得有激情,第10、11、12句要讀出一種遺憾的心情。
1、學生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語氣,不唱讀,不頓讀)。
2、齊讀兒歌。(注意語速,不要一字一頓)。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32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抽學生讀課文。
2、復(fù)習兒歌。
1、一人有感情地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聽,找出同學在朗讀中的優(yōu)缺點,及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全班齊讀兒歌,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二、指導(dǎo)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在學習小組里互相讀一讀。記一記。
2、激發(fā)學生又快又準地在文中畫出課后生字。
3、引導(dǎo)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以小組為單位,幫助不會認的同學認讀。
4、識字寫字,協(xié)助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
(1)發(fā)現(xiàn)特點。
(2)誰能說出自己難寫難記的字,請好心的同學有幫一幫。
1、學習小組中,認真讀生字卡片,并注意組內(nèi)點評正音。
2、小組內(nèi)合作,找生字,再讀一讀,對較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并掌握停頓方法。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幫助不會認的同學想辦法識字,讀音,并可進行組內(nèi)“開火車”識字。
4、識字寫字。
(1)觀察后歸納“德、段、污、銷、預(yù)、訂、鳴”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婆、嘍、型、系”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
(2)“屏、型、訂”是后鼻音,“污、鳴”兩字的讀音一樣,“鳴”和“嗚”是形近字。
三、教學效果測評。
1、抽學生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詞。
載人飛船、順便、移居、打發(fā)、時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銷售、預(yù)訂、長鳴。
1、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開火車”認讀詞語。
載人飛船、順便、移居、打發(fā)、時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銷售、預(yù)訂、長鳴。
四、拓展性學習。
1、教師介紹有關(guān)課外科幻知識。
2、激勵學生上臺講解有關(guān)科學知識。
1、傾聽教師介紹有關(guān)科幻小知識。
2、把自己所了解科幻故事及資料向同學展示介紹。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八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于一?!啊肽芤恢??’。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譯文。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見了我后)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tǒng)一天下?!?。
“‘誰能統(tǒng)一天下呢?’。
“我對他說:‘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tǒng)一天下。’。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fā)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xiàn)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
賞析。
清代劉熙載說:“孟子之文,至簡至易,如舟師執(zhí)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費力者不覺自屈。”(《藝概·文概》)我們讀《孟子見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證。這一章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見過梁襄王之后,向人轉(zhuǎn)述他與梁襄王對答的情況,表現(xiàn)了主張“仁政”“王道”的一貫思想。
孟子處于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時代,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因而社會矛盾更趨激烈,兼并戰(zhàn)爭日益頻繁?!盃幍匾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戰(zhàn)爭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階級對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時者也?!泵献拥教幮麚P“保民而王”“仁義為本”的思想,在當時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孟子首先到梁(今開封)謁見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說,在此并見到梁惠王的兒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與梁襄王的應(yīng)對,既鮮明地表明了他的觀點,又表現(xiàn)出他高超的談話藝術(shù)。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九
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字母表,分類鞏固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
2、區(qū)分形近字母,鞏固字母的音和形。
3、練習書寫音節(jié)教學重難點:觀察發(fā)現(xiàn)聲母韻母的外形和讀音的不同,區(qū)分字母讀音和書寫。
教學過程:
一、介紹樂園。
激發(fā)興趣語文樂園是大家學習的一個快樂站,在這個地方,它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和練習,幫助大家鞏固學過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探索新的有趣的奧秘。今天樂園里有許多的挑戰(zhàn)和游戲等著我們一展身手,來試試吧!
二、智力闖關(guān),鞏固拼音讀一讀,認一認。
1、要求你能把所學過的字母安全的送回家嗎?
2、點學生上來做游戲,送字母回家。將字母分別送到,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三個小房子里。
3、全班交流,最后我們整齊的讀一讀吧!
探究與發(fā)現(xiàn)。
要求:你能把長得相似的字母區(qū)別開嗎?
1、大家觀察,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小組交流。
2、誰來當小老師,把自己區(qū)別的方式告訴同學。
讀一讀,描一描。
要求:讀出小動物的名字,并能正確漂亮的寫在它的下方。
1、看音節(jié)詞說動物2、示范抄寫,提示要點。
3、學生找到相應(yīng)的音節(jié)詞練習書寫。
4、全班交流評析,寫得好的孩子發(fā)小蘋果。
玩游戲,找規(guī)律。
要求:看看樂樂在干什么?
1、動手動鬧:自己嘗試一下,看看你能用一根繩子擺出多少個字母,把你擺出來的字母記錄下來。
2、小組交流,看看還有那些字母能用一根繩子擺出來。
3、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拓展思考:擺其他的字母需要幾根繩子?你能不擺就知道嗎?
三、總結(jié)。
今天的語文之旅結(jié)束了,不過我們的探險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今后在學習中我們還會和樂樂一起接受更多的挑戰(zhàn),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后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我們在初中階段所學過的《故鄉(xiāng)》、《社戲》、《孔乙己》以及今后我們將要學到的《藥》、《阿q正傳》等都選自《吶喊》。《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寫的《祝?!贰ⅰ对诰茦巧稀?、《傷逝》、《離婚》等共11篇小說,反映了魯迅在代中期的思想苦悶,表現(xiàn)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祝?!肥俏覀冊谥袑W階段所學魯迅小說中唯一一篇選自《彷徨》的。
魯迅的小說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他學習西方小說結(jié)構(gòu)經(jīng)濟、靈便、多樣的優(yōu)點,打破中國傳統(tǒng)的章回小說單一的形式,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新形態(tài)。魯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學大家,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藝術(shù)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子君、孔乙己、四銘等。
小說集吶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而已集二心集。
墳熱風。
2、關(guān)于《祝?!贰?BR> 《祝?!穼懹?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19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并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所以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依然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權(quán)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來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繩索,而農(nóng)村的勞動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痛苦最大。她們不僅沒有地位,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婦,就更受人歧視,甚至連勞動和生活的權(quán)利也被剝奪了。
《祝?!吠ㄟ^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
魯迅通過祥林嫂的故事所顯示出的摧殘和殺害勞動人民的有形和無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屬于魯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國民性”,其實所謂“國民性”正是長期封建統(tǒng)治造成的。作者懷著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會制度和舊禮教的罪惡,以喚醒人們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魯迅全集》第一卷《燈下漫筆》)。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稱贊》是九年義務(wù)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yīng)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yīng)該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chǎn)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贊,得先學會稱贊別人。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guān)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設(shè)計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了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復(fù)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后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么是稱贊?誰對誰的稱贊?為什么要稱贊?
4、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課文內(nèi)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五、教學流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學生:什么是稱贊?
課文中誰稱贊誰?
因為什么而稱贊?
稱贊的結(jié)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nèi)自習生字,游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么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匯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稱贊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贊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贊誰的事?怎樣稱贊的呢?為什么呢?
4、學習小刺猬稱贊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贊的?
指導(dǎo)朗讀。
5、學習小獾稱贊小刺猬。
小組自學匯報。
6、你喜歡小刺猬和小獾嗎?為什么?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匯報表演。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中的第3課。教材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fā)霉的饅頭”作為探究材料,意在激發(fā)學生對霉的探究興趣,并以此作為探究課題,引導(dǎo)學生走進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為四個部分,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體現(xiàn)科學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生活。本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礎(chǔ)上,探究霉產(chǎn)生的條件,研究霉的產(chǎn)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關(guān)系。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性格活潑,課堂氣氛活躍,底子扎實,他們都很喜歡上科學課,尤其喜歡探索科學的奧妙。在這節(jié)課中,我想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發(fā)霉的`饅頭進行觀察,加深學習認識,加深印象,對以往的知識進行鞏固。他們習慣于多討論、多動手,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shè)計有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fā)霉的條件;
2、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霉菌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種真菌,是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種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3、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sh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能夠設(shè)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教學。”“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dǎo)”本教學,學生獨立走進文本自讀、自悟,產(chǎn)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閱讀體驗。
一上課,教師便出示一幅動畫:天空中飄著幾朵烏云,云層里陸陸續(xù)續(xù)向下飄落雨點。老師指著畫面說: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愛的小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了。它們落到哪兒去了?在那兒干什么?小朋友們想知道嗎?答案就在第2課《雨點》中,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齊聲回答:愿意!然后畫面推出整篇課文內(nèi)容,不等老師發(fā)令,學生都搶著去自由讀課文了。
學生初讀課文后,都找到了雨點落在哪兒,在那兒干什么的答案。但他們卻不明白:同樣是雨點,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這也正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便叫學生自己找答案。然后依次出現(xiàn)下列四幅動畫讓學生觀察。第一幅:美麗的田野間有個明鏡般的池塘,雨點兒落下來,水面蕩起一點兒漣漪,馬上又平靜如鏡了??蓯鄣男∮挈c安詳?shù)卦谒兴X。第二幅:一條小溪伴著柔和的音樂,在山間慢慢向前流淌。幾滴雨點兒落下來,隨著水流的速度緩緩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間一條寬闊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嘩嘩向東流去,雨點兒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沖擊下奔跑起來。第四幅: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雨點兒落下來,被波浪沖得一會兒飛上半空,一會兒跌入浪谷,一會兒又沖上浪尖。波濤的`聲音像驚雷滾動。通過聲、像的渲染,學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記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種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對課文內(nèi)容全都心神領(lǐng)會了。
課文內(nèi)容理解后,為了讓學生有感情地把課文讀好、背好,老師把上述四幅畫面連成一個整體,并在每幅畫面上方出示相應(yīng)的課文句子,讓學生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再自己試讀課文,并思考: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篇課文讀好。
在學生齊背課文時,教師又將黑板上詩歌中每句的后半句調(diào)換,變成:
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
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
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
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
生:老師,黑板上少了幾個字。
師:是啊,真少了幾個字,可能是趁我們背書的時候偷偷地溜出去玩了,沒關(guān)系,我們請小雨點來幫忙。
教師從掛圖上取下小雨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圖,教師貼圖,故意貼錯,變成:
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散步。
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奔跑。
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跳躍。
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睡覺。
生:老師,你貼錯了。
師:錯在哪里呢?
生1:雨點落進池塘里,不是在池塘里散步,應(yīng)該在池塘里睡覺。
生2:雨點落進小溪里,不是在小溪里奔跑,應(yīng)該在小溪里散步。
生3:雨點落進江河里,不是在江河里跳躍,應(yīng)該在江河里奔跑。
生4:雨點落進海洋里,不是在海洋里睡覺,應(yīng)該在海洋里跳躍。
(學生皺著眉頭,很是不解,并七嘴八舌地說著“這不可以”,“那不可以”。)
師:零點的不可以嗎,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的一篇有關(guān)大海的課文嗎?
生1:老師,我知道,是《大海睡了》。(學生不由自主地齊背這篇課文)。
生2:老師我知道了,小雨點能在海洋里睡覺。
師:小雨點什么時候在海洋里睡覺呢?
生2:當海邊一點風也沒有,海面上風平浪靜時,大海睡了,小雨點落在海洋里,也在海洋里睡覺。
(這個學生的發(fā)言,使其他學生很受啟發(fā),其他同學茅塞頓開,積極踴躍發(fā)言)
生3:當一陣微風吹到水面上時,小雨點就會在池塘里散步。
生4:一陣狂風吹來,江河里一浪高過一浪,后浪推前浪,小雨點會在江河里奔跑。
生5:小溪邊吹來一陣大風,落在小溪里的小雨點也會奔跑起來。
生6:老師,小雨點也可以在池塘里奔跑呢!
師:(作詫異狀)真的嗎?
生6:當池塘邊的風很大時,池塘的水流得很快,小雨點在池塘里快速奔跑起來。
……
(學生思維活躍,討論激烈而精彩,教師還及時地給予充滿激勵的表揚。)
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但是也有各種不同的情況。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個點,先說一說,再來寫一寫。
調(diào)皮的姜歡是這樣寫的:“雨點落在地上,越積越多,淹了我們的班級環(huán)境區(qū)(因為那兒較低)。雨點落在劉艷榮的頭上,把她的頭發(fā)濕透了,她今天可能要挨訓……”有位叫王葶的小女孩最讓我感動。請看她的《雨點》:
雨 點
雨點落在屋檐上,嘀嘀嗒嗒在唱歌。
雨點落在花傘上,在花傘上跳舞。
雨點落在樹葉上,在給樹葉洗澡。
雨點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玩滑滑梯。
當我聽完,有一種沖動,還有比這更好的課堂鞏固和練習的形式嗎?教者在學生已經(jīng)完全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打亂課文的編排順序,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dǎo)學生去思考可不可以這樣改,啟迪學生的多元思維。這樣的訓練,打破學生貫有的思維定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學生應(yīng)答出,圖上畫的是一只母雞,我認為這個字母讀j。)。
學生領(lǐng)讀。
集體學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特別是那些齒音強的學生易讀錯。)。
2.字母j與圖有什么關(guān)系?應(yīng)當怎樣記呢?
(學生應(yīng)答出,母雞和它頭上的小蝴蝶合起來很像字母j。)。
教兒歌:母雞捉蟲jjj。
3.看書上的拼音格,應(yīng)當怎樣來寫j呢?
(先說占哪個格,再說筆順。)。
教師板書:j。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的真實情感,懂得熱愛家鄉(xiāng)。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朗誦古詩。教學難點:深入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學過程:
以故事導(dǎo)入。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不過,在聽故事時,老師有個要求,請你邊聽邊在腦海中想像故事的情節(jié),看看你能想到哪些情景?在一個大雁南飛,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一位老人面容消瘦,兩鬢斑白,駕著老馬車走在了闊別已久的回鄉(xiāng)之路上,一路風塵,一路期盼,來了村邊,幾個孩童看見了,笑著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他望著那些孩子,想到自已離家的時候也就那么大,而現(xiàn)在卻已背景離鄉(xiāng)數(shù)十年了,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淚下。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請你說說你能想象到哪些情景?師:就在這萬分感慨之分,老人寫了一首詩,板書《回鄉(xiāng)偶書》那么這位老人是誰呢?生:賀知章。
(一)整體感悟:
1、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師讀古詩,然后讓學生評價一下老師的朗讀。
2、學生劃出輕重音,節(jié)奏。再讀古詩,師生互評。
(二)自學:自學古詩,看看從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自學三分鐘。
匯報自學情況。
學生a:我從“少小離家老大回”中感受到了詩人賀知章從小就離開了家,到了很老的時候才回來。師介紹古詩背景。是啊,在賀知章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他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求學,在外面吃了很多苦,有時會吃不上飯,有時會沒有地方住,但他很好學,后來,做了官,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才告老還鄉(xiāng)回到了離開整整七十多年的故鄉(xiāng),請你想想他回家的路上會想些什么呢?板書:回。請你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詩。
學生b:我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感受到了他的`家鄉(xiāng)口音沒有變,但兩鬢已經(jīng)白了。點撥:同學們,賀知章回到家鄉(xiāng)后,頭發(fā)都白了,模樣發(fā)生了變化,你從哪還能了解到。指導(dǎo)看圖??吹竭@樣的一位老人,你心情如何?把你的這種心情讀給大家聽。這個老人的形象我們可以用一個來概括:衰。指導(dǎo)書寫“衰”并與“衷、哀”進行區(qū)別。學生c:我從“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敝懈惺艿胶⒆觽円姷劫R知章卻不認識他,笑問他從哪里來的?點撥:看圖想像,孩子們和賀知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指導(dǎo)感情朗讀。
師小結(jié):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離千丈,葉落歸根?!痹娙松傩‰x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什么都可以改變,但沒有改的是他的一口鄉(xiāng)音,不能變的是他的那顆思鄉(xiāng)之心,那種思鄉(xiāng)之情。就讓我們大聲地把他的那種思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詩古詩。
五、板書: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六
1.識記a.關(guān)于《彷徨》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jù)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復(fù)習)。
〖教學設(shè)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強調(diào)預(yù)習,以免課堂上出現(xiàn)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lián)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5.三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yù)習。
1.查找相關(guān)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guān)于彷徨及祝福的創(chuàng)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運動1919。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jié)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guān)系的能力。
2.倒敘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zhèn)衛(wèi)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zhèn)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6.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xiàn)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nèi)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總結(jié):三次肖像描寫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tài)度與行為?從其態(tài)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xiàn)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文中關(guān)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shè)計。
情節(jié)內(nèi)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jié)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上節(jié)課的課后練習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b、小十歲的丈夫c、工錢。
旨在引導(dǎo)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guān)于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
2)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jié)。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guān)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shù)臅坑惺裁刺卣鳎瑢尤缙淙?,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總結(jié)。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盡管封建制度已s終正q)。
3.保守虛偽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jié)。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jié)尾。
這一結(jié)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guān)系。
點拔a、在結(jié)構(gòu)上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yīng),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
五.總結(jié)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jié)發(fā)展與之有關(guān),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六。
2.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七、作業(yè)反聵及校正。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七
1.誦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
2.理解“錯過”產(chǎn)生的原因,體會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關(guān)鍵、最美好的機會。
3.品味本文鮮明、生動、含蓄的語言,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獲取人生的體驗。
學習本文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
學生有“錯過”的經(jīng)歷,但缺乏對“錯過”的深刻體驗。
一課時。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一
教學學科小學語文第四冊。
教學內(nèi)容23、三個兒子。
教學時間2課時。
難點理解老爺爺?shù)脑挕?BR> 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從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孩子應(yīng)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1、體會出孩子應(yīng)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2、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3、寫好剩下的生字。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3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2.板書課題。
讀課題。
二、指導(dǎo)自學。
教師隨機檢查。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1沉甸(di6n)胳膊(bo)。
2、理解“特別”。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理解詞語。查字典。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四、指導(dǎo)閱讀第一至六自然段。
導(dǎo)入:三個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呢?
(1)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BR> (2)又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BR> (3)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BR> (4)指導(dǎo)讀三個媽媽說的話,體會語氣。
采取分組練讀、集體賽讀的形式。
1.默讀第一至六自然段。
2.從書中畫出三個媽媽說的話,出聲讀一讀。
3.分組討論:她們的話分別是什么意思?媽媽說著這些話時,心里會想起哪些事?
她們各自用怎樣的語氣說?為什么。
(從“誰也比不過他”,看出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最聰明、最有力氣;從“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看出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歌聲最好聽。兩位媽媽用夸獎,甚至夸耀的語氣說。從“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看出第三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和其他的兒子是-一樣的,沒有超出一般的。這位媽媽用平常的語氣。)。
寫字:聰、胳膊用什么方法記住“聰”
重點指導(dǎo)寫“胳膊”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3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檢查復(fù)習:
1.三個媽媽在打水時,怎么說自己的兒子?
2.她的兒子真的沒有特別的地方嗎?
學著媽媽的語氣說: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庇忠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绷硪粋€媽媽說:“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BR> 二、指導(dǎo)閱讀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輕聲讀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講什么?
2.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他們各自有什么表現(xiàn)呢?
(1)邊讀邊畫出有關(guān)句子。
a.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zhuǎn),真好看!
b.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c.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a.找動詞。(跑到、接過、提著走。)。
b.最后一個孩子是怎么想的?
(覺得媽媽特別辛苦?!案觳捕纪戳?,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來幫助媽媽提水吧!)。
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說。
1、(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個媽媽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從填上的詞語中體會到什么?(水桶里的水很滿,三個媽媽提著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著這么重的水桶,此時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來幫忙……)。
2、抓動詞,體會最后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3、看到這個孩子的做法,他的媽媽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邊的老爺爺心里在想什么?
3.理解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的意思。。(他的媽媽在想:我的兒子真是長大了。雖然比不上第一個孩子翻跟頭,比不上第二個孩子歌聲動聽,但是他知道關(guān)心媽媽,知道幫助媽媽分擔。老爺爺心里在想:只有這個兒子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吃力地拎著水桶,主動地接過水桶。他真是一個關(guān)心父母、體貼父母的好兒子。)。
三、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
四、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1.分組練習。
2.指名匯報。
3.集體評議。
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二
目標:
1、通過自主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樂意共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活動材料準備:
音樂區(qū):鋼琴、鈴鼓、響板動手區(qū):編制板、細紙條認知區(qū):小動物圖片若干實踐區(qū):火腿腸,小刀游戲區(qū):娃娃家所需材料計算區(qū):數(shù)字卡片、計算題板、水筆探索區(qū):雞蛋若干生活區(qū):筷子、小碗、菜、鞋帶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主題。
1、談話活動:你們喜歡玩區(qū)角活動嗎?(在上次的活動中袁嘉怡學會了系鞋帶的本領(lǐng),還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許多秘密)。
2、要求活動時保持安靜,專心操作、探索,不影響別人。遇到困難,不怕失敗,不輕易放棄。
二、幼兒自主活動;
1、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入活動區(qū)活動。
2、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對個別新材料,個別幼兒作適時的指導(dǎo)。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及時捕捉幼兒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給予肯定。
3、發(fā)現(xiàn)幼兒遇到困難想放棄時,給予適時指導(dǎo),爭取取得成功。
4、活動記錄:
今天在探索區(qū)放置了蛋寶寶,并要求幼兒利用教室里的各種材料讓蛋寶寶站起來,活動剛開始時,一起玩的幾個幼兒都徒手想讓蛋寶寶站起來,試了好些時間也不行,于是黃天成想起了去拿一塊長方形,中間有鏤空的積木,結(jié)果蛋寶寶站起來了,經(jīng)他的提醒,旁邊幾個幼兒也想到了用積木讓蛋寶寶站起來,后來,他們又找到了杯子、瓶蓋、瓶子等各類材料,都能讓蛋寶寶站起來。
三、師生交流共享:
1、教師在電視機上展示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照片,與幼兒一起討論那些習慣好哪些習慣不好。
2、讓幼兒展示、介紹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欄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體驗并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并引導(dǎo)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及成果。
3、請幼兒講講活動中有沒有遇到困難,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勵大家遇到困難不要放棄,想辦法克服,就會學到更大的本領(lǐng)。
3、共同收拾各類教玩具。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6、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
認識課文中的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感。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于助人。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于助人。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6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出示雷鋒照片及毛澤東題詞2、交流資料。
3、說感受。
4、出示課題。
1、制定學生向同學們介紹雷鋒事跡。
2、說說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雷鋒叔叔的故事?
3、談?wù)剬卒h叔叔有什么印象?
4、集體朗讀課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
2、出示生詞、句子認讀。
3、朗讀課文。
1、邊讀邊想象文章寫了關(guān)于雷鋒叔叔的哪些事?畫出本課的生字。
2、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曾路過這里泥濘腳窩年邁荊棘花瓣晶瑩四處尋覓需要)。
3、用所認生字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
2、學習反饋。
3、觀察字形。
4、范寫,指導(dǎo)邁、迷、跡:
5、范寫,指導(dǎo)雷、需:
6、展示,交流評價。
1、請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怎樣用,比一比誰的記法最巧。
2、分組學習--全班交流。
3、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讀讀邁、迷、跡這些字,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異同?總結(jié)(1)筆順:先寫走之內(nèi)的部分,再寫走之。(2)走之的左下的撇捺交叉處要相連,不是交叉。
5、(1)第一筆橫要短;(2)禿寶蓋要寬,橫鉤不能寫成橫折鉤;(3)四點分布要均勻。
6、展示、交流。
四、作業(yè):
1、默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6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導(dǎo)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六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2、復(fù)習字詞。
3、談?wù)J識。
1、朗讀課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2、朗讀上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和生字。
3、談一談通過昨天回家熟讀課文,你對雷鋒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讀議課文悟情:
1、朗讀課文。
2、朗讀交流。
3、找一找。
4、比賽讀。
5、談?wù)J識,讀課文。
6讀讀最后一節(jié):
1、把對雷鋒叔叔的感情滲入到課文朗讀中,用讀體現(xiàn)出來。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補充朗讀。
4、分組讀,比一比哪一組問得好,哪一組答得好。
5、說說通過朗讀和學習,對雷鋒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感受?能通過讀表達出來嗎?
6、說說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三、指導(dǎo)背誦。
1、觀察詩歌。
2、練習背誦。
1、仔細觀察詩歌規(guī)律,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能夠背誦的同學試著合上書背誦課文。
四、總結(jié)。
1、趙身邊的雷鋒。
2、思考。
3、倡儀書。
1、找一找身邊的雷鋒吧。說一說身邊的好人好事。
2、說說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組發(fā)出倡議,寫倡議書。例如:
倡議全校學生向雷鋒叔叔學習,幫助有困難的人。
五、作業(yè):
1、調(diào)查一下在同學中以及你的親戚中都有哪些像雷鋒一樣樂于助人的人。
2、把你做的好事寫在日記里。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四
(一)導(dǎo)入新課。
1.放《劉三姐》選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談話: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嗎?
(學生根據(jù)自己查到的資料談)。
對,這是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唱的一支歌,它傳唱了近半個世紀,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jù)壯族民間故事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課文《劉三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讀準生字表中的會認字,并記住它們。
2.思考:課文是分幾部分寫的?重點部分寫了劉三姐的哪幾件事?
第一件:莫懷仁的管家仗勢要搶阿牛射中的野兔,劉三姐路見不平,用歌聲大滅了管家的'威風。
第二件事:是劉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懷仁想霸占茶山的陰謀,莫懷仁惱羞成怒想用“提親”的鬼主意陷害劉三姐,劉三姐提出要想結(jié)親就對歌擺擂臺。
第三件事:寫“對歌”的情景。這部分重點描寫了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在對歌中擊敗了財主和秀才們。
3.以上兩項內(nèi)容在小組或全班交流。
(三)抓住關(guān)鍵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1、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劉三姐的機智勇敢和莫懷仁一伙兒的蠻橫和愚蠢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劉三姐:敢于揭露財主及其走狗的伎倆,敢于仗義執(zhí)言,敢于用智慧來諷刺和斥罵財主及其走狗。莫懷仁一伙兒:想霸占別人的勞動果實,想霸占茶山,誣陷劉三姐的哥哥欠債,想要強娶劉三姐。
2、結(jié)合具體的歌詞,想一想劉三姐的機智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你是怎么理解劉三姐山歌內(nèi)容的。
重點引導(dǎo)學生體會山歌中所說明的道理,引導(dǎo)學生體會山歌中所運用的夸張、比喻、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運用語言斥罵和諷刺莫懷仁一伙兒的巧妙之處。不必向?qū)W生講述修辭知識,只需要引導(dǎo)學生明白這些修辭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和取得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即可。
(四)整體感悟課文。
2.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唱的山歌中你喜歡哪些?可以給同學們讀一讀,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3.讀了課文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五)鞏固練習。
按下面要求從課文中找出成語。
描寫劉三姐和鄉(xiāng)親們的:(疾惡如仇、仗義執(zhí)言、揚眉吐氣)。
描寫土豪劣紳和秀才的:(惱羞成怒、氣急敗壞、狼狽不堪、如坐針氈、喪魂落魄、幸災(zāi)樂禍)。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五
教學內(nèi)容5、泉水。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
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規(guī)范、美觀的寫字。
品析詞句,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1、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2、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5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導(dǎo)入:
1、提問,指定學生回答。
2、板書課題。
1、說說見過泉水嗎?你見到的泉水是什么樣的?知道泉水是從哪來的嗎?
2、集體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范讀課文:
2、自由讀:
3、出示生詞。
4、認讀句子。
5、再讀課文。
1、邊聽邊想泉水從哪來?最后又到哪去了?
2、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并把它畫下來。
3、指名認讀生字詞語,并隨機進行糾正。
4、自由朗讀,指明朗讀,開火車朗讀詞語和句子。(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保?。
5、比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
2、指導(dǎo)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范寫,重點指導(dǎo):
4、指導(dǎo)學生練習。
5、展示。
1、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怎樣用,比一比誰的記法最巧。分組學習--全班交流。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讀讀骨、鵑、股、脆這些字,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異同?(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
4、學生練習,把字寫規(guī)范、美觀。
5、交流評價。
四、作業(yè):
1、字詞作業(yè)。
2、朗讀作業(yè)。
1、默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5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復(fù)習生字詞。
2、課文朗讀復(fù)習。
1、用各種方法朗讀課文中的生字以及詞語。
2、當小老師,分配朗讀課文。
二、讀議課文1-4自然段。
1、快速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dǎo)朗讀第一自然段。
3、學習分析。
4、交流。
5、朗讀我們來做個小游戲。
6、想象:(泉水流到,它看見了,泉水說:。)。
1、先說說,如果讓你讀這一段,你會怎么讀呢?
(讀出泉水清脆的歡快的聲音。)。
2、自由練習--指名讀,評議--齊讀。
3、說說泉水都流過哪些地方,遇見了誰,說了什么?輕聲讀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畫在書上。
4、讀懂了什么?泉水流過了哪,遇見了誰,說了什么?
5、從這四個自然段中選一個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
6、歡快的泉水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
三、學習六、七自然段。
自由讀六、七自然段,練習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們互相問候:()。他們互相約定()。
四、總結(jié):
1、結(jié)合生活談感受。
2、背誦課文。
1、讀完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像泉水學習呢,說說你打算為身邊的人做些什么。
2、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試著背下來,把喜歡的段落讀或背給你得好朋友聽。
五、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說、寫。
1、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歡快的泉水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jīng)過什么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寫一寫。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1、在故事中學會8個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0為什么沒有白栽。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字,養(yǎng)成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黃鶯和微風的話,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在故事中學會8個生字。
2、認真讀帖、描紅、臨帖,寫好12個生字,注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
2、充分感悟黃鶯和微風的話,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也能從中得到快樂。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4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1、實物導(dǎo)入。教師手拿一束玫瑰花,讓學生看看、聞聞:“喜歡這份禮物嗎?”(指導(dǎo)“瑰”的讀法,并書寫“玫瑰”)關(guān)于玫瑰花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板書課題)。
2、梳理疑問。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物體,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1、學生看看、聞聞,說說喜歡這份禮物嗎。
2、學生齊讀課題,根據(jù)題目質(zhì)疑玫瑰花和小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用符號畫出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指導(dǎo)學生學習生字。
2、教師巡視。
3、教師正音,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指名讀課文,組織評價。
1、自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
2、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讀法。
3、再讀課文。
4、認為能夠把課文讀流利的同學可以讀給其他同學或老師聽。
三、拓展識字。
1、讓學生觀察:“寫這幾個字應(yīng)該注意什么?”
2、教師范寫指導(dǎo)。
“微”字中間有一短橫,下面的“幾”字要變彎鉤為提;“骨”字上面中間時橫折,下面的“月”字變撇為豎?!皾u”字的“車”下面變橫為提,筆順是先豎后提。
3、作業(yè)展示,師生評議。
1、學生交流,自己讀帖,想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臨帖,仔細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微”字的短橫;“骨”字下面的“月”字的變化;“漸”字下面“車”的寫法。
3、小組同學互評互學,各自擦掉寫得不好的字,重新寫。
四、教學效果測評。
及時糾正讀音。
“開火車”認讀生字、生詞。讀準字音,在口頭上為生字組新詞,比比誰的詞組得多。
五、拓展性學習。
教師準備展板。
學生把自己寫的字貼在展板上。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4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鞏固識字,引入課文。
1、及時表揚、糾正。
2、個別指導(dǎo)。
3、參與同桌學習,及時點評。
1、“開火車”認讀生詞、生字。
2、自由讀課文。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讀通課文。
二、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重點交流:鹿弟弟為什么說玫瑰花白栽了?
(1)讀課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種花的句子,引導(dǎo)學生想象:小鹿栽花時會想些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dǎo)。
(3)此時鹿弟弟又會怎么想?
2、重點交流:鹿弟弟為什么又說玫瑰花沒有白栽?
(1)指名讀黃鶯和微風的話。
3、教師小結(jié):小鹿自己雖然沒有看到玫瑰花開,但玫瑰花已經(jīng)開在別人的心田里,別人感到快樂,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
4、教師指導(dǎo)學生朗讀。
1、學生交流自己的認識。
(1)學生讀課文、想象。
想象;小鹿栽花時會想些什么?
(2)邊讀邊和周圍的小朋友討論。當小鹿跌傷了腳,沒能看到玫瑰花開,又會想些什么?
(3)體會它“惋惜”的心情。
2、學生交流:鹿弟弟為什么又說玫瑰花沒有白栽?
(1)練習讀,分角色讀,挑戰(zhàn)讀。
3、說一說你對小鹿栽玫瑰花的認識。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效果測評。
1、2、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1、同桌玩“識字撲克”游戲,看誰認得又準又快。不會的字,相互教一教。
2、同桌相互聽寫。
四、拓展性學習。
幫助班級中有困難的孩子進行寫話。
學生結(jié)合課文情境進行寫話訓練:
1、花骨朵漸漸地長大了。
2、小鹿靜靜地躺在床上養(yǎng)病。
3、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七
教學內(nèi)容32、阿德的夢。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
重點。
難點激發(fā)學生了解現(xiàn)代科技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幻想意識。
能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總
課時。
目標1、會認本課中的“德、段”等13個字,會寫“德、段、屏、嘍”等幾個字。
2、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幻想意識。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載人飛船、移居”等新詞。
3、激發(fā)學生了解現(xiàn)代科技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幻想意識。1、會寫“德、段、婆”等12個生字。
2、能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32課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談話引入。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都有哪些夢想。
2、說說你了解別人有哪些夢想。
1、用簡短的語句說出自己的夢想,初步感受夢想帶給自己的喜悅。
2、把自己了解的他人的夢想說出來,體味他人的快樂夢想。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播放我國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登上太空的精彩片段,啟發(fā)學生談感想。
2、與學生一道體會畫面激情。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1、認真看錄像片、想象太空的美麗,說說自己看后的感受。
2、學生談看畫面時的心情。
三、默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默讀全文,教師提問:從課文哪個自然段看出這是阿德的一場夢?
2、阿德都夢見了什么?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說明是阿德的一場“夢”的自然段,再讀一讀。
2、小組交流、討論,阿德都夢見了什么?同桌相互說一說。
四、看圖。
課文共有幾幅圖,找出圖片對應(yīng)的段落,再讀一讀。
認真看圖,找出對應(yīng)的段落,談一談?wù)n文中說的事與現(xiàn)實中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五、兒歌鞏固、淺談印象。
1、教師出示兒歌: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機是新型。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預(yù)訂新畫無污染,動力來自太陽能。飛船嗚嗚長鳴聲,阿德落地未成行。原來未系安全帶,大叫一聲夢驚醒。
2、課文中哪些科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自讀兒歌(自讀--齊讀--個別讀)。
說說兒歌中的每一句分別說的是課文中的哪一段。
2、通過閱讀,概括說出讀后的印象,自由發(fā)揮,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補充。
六、教學效果測評。
1、抽學生讀課文,要求流暢。
2、引導(dǎo)學生讀第1、2、3、4句,讀得要平緩,第5、6、7、8句要讀得有激情,第10、11、12句要讀出一種遺憾的心情。
1、學生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語氣,不唱讀,不頓讀)。
2、齊讀兒歌。(注意語速,不要一字一頓)。
小學語文第四冊第32課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抽學生讀課文。
2、復(fù)習兒歌。
1、一人有感情地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聽,找出同學在朗讀中的優(yōu)缺點,及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全班齊讀兒歌,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二、指導(dǎo)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在學習小組里互相讀一讀。記一記。
2、激發(fā)學生又快又準地在文中畫出課后生字。
3、引導(dǎo)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以小組為單位,幫助不會認的同學認讀。
4、識字寫字,協(xié)助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
(1)發(fā)現(xiàn)特點。
(2)誰能說出自己難寫難記的字,請好心的同學有幫一幫。
1、學習小組中,認真讀生字卡片,并注意組內(nèi)點評正音。
2、小組內(nèi)合作,找生字,再讀一讀,對較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并掌握停頓方法。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幫助不會認的同學想辦法識字,讀音,并可進行組內(nèi)“開火車”識字。
4、識字寫字。
(1)觀察后歸納“德、段、污、銷、預(yù)、訂、鳴”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婆、嘍、型、系”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
(2)“屏、型、訂”是后鼻音,“污、鳴”兩字的讀音一樣,“鳴”和“嗚”是形近字。
三、教學效果測評。
1、抽學生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詞。
載人飛船、順便、移居、打發(fā)、時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銷售、預(yù)訂、長鳴。
1、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好。
2、“開火車”認讀詞語。
載人飛船、順便、移居、打發(fā)、時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銷售、預(yù)訂、長鳴。
四、拓展性學習。
1、教師介紹有關(guān)課外科幻知識。
2、激勵學生上臺講解有關(guān)科學知識。
1、傾聽教師介紹有關(guān)科幻小知識。
2、把自己所了解科幻故事及資料向同學展示介紹。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八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于一?!啊肽芤恢??’。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譯文。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見了我后)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tǒng)一天下?!?。
“‘誰能統(tǒng)一天下呢?’。
“我對他說:‘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統(tǒng)一天下。’。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fā)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xiàn)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
賞析。
清代劉熙載說:“孟子之文,至簡至易,如舟師執(zhí)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費力者不覺自屈。”(《藝概·文概》)我們讀《孟子見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證。這一章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見過梁襄王之后,向人轉(zhuǎn)述他與梁襄王對答的情況,表現(xiàn)了主張“仁政”“王道”的一貫思想。
孟子處于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時代,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因而社會矛盾更趨激烈,兼并戰(zhàn)爭日益頻繁?!盃幍匾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戰(zhàn)爭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階級對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時者也?!泵献拥教幮麚P“保民而王”“仁義為本”的思想,在當時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孟子首先到梁(今開封)謁見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說,在此并見到梁惠王的兒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與梁襄王的應(yīng)對,既鮮明地表明了他的觀點,又表現(xiàn)出他高超的談話藝術(shù)。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九
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字母表,分類鞏固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
2、區(qū)分形近字母,鞏固字母的音和形。
3、練習書寫音節(jié)教學重難點:觀察發(fā)現(xiàn)聲母韻母的外形和讀音的不同,區(qū)分字母讀音和書寫。
教學過程:
一、介紹樂園。
激發(fā)興趣語文樂園是大家學習的一個快樂站,在這個地方,它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和練習,幫助大家鞏固學過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探索新的有趣的奧秘。今天樂園里有許多的挑戰(zhàn)和游戲等著我們一展身手,來試試吧!
二、智力闖關(guān),鞏固拼音讀一讀,認一認。
1、要求你能把所學過的字母安全的送回家嗎?
2、點學生上來做游戲,送字母回家。將字母分別送到,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三個小房子里。
3、全班交流,最后我們整齊的讀一讀吧!
探究與發(fā)現(xiàn)。
要求:你能把長得相似的字母區(qū)別開嗎?
1、大家觀察,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小組交流。
2、誰來當小老師,把自己區(qū)別的方式告訴同學。
讀一讀,描一描。
要求:讀出小動物的名字,并能正確漂亮的寫在它的下方。
1、看音節(jié)詞說動物2、示范抄寫,提示要點。
3、學生找到相應(yīng)的音節(jié)詞練習書寫。
4、全班交流評析,寫得好的孩子發(fā)小蘋果。
玩游戲,找規(guī)律。
要求:看看樂樂在干什么?
1、動手動鬧:自己嘗試一下,看看你能用一根繩子擺出多少個字母,把你擺出來的字母記錄下來。
2、小組交流,看看還有那些字母能用一根繩子擺出來。
3、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拓展思考:擺其他的字母需要幾根繩子?你能不擺就知道嗎?
三、總結(jié)。
今天的語文之旅結(jié)束了,不過我們的探險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今后在學習中我們還會和樂樂一起接受更多的挑戰(zhàn),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后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我們在初中階段所學過的《故鄉(xiāng)》、《社戲》、《孔乙己》以及今后我們將要學到的《藥》、《阿q正傳》等都選自《吶喊》。《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寫的《祝?!贰ⅰ对诰茦巧稀?、《傷逝》、《離婚》等共11篇小說,反映了魯迅在代中期的思想苦悶,表現(xiàn)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祝?!肥俏覀冊谥袑W階段所學魯迅小說中唯一一篇選自《彷徨》的。
魯迅的小說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他學習西方小說結(jié)構(gòu)經(jīng)濟、靈便、多樣的優(yōu)點,打破中國傳統(tǒng)的章回小說單一的形式,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新形態(tài)。魯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學大家,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藝術(shù)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子君、孔乙己、四銘等。
小說集吶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而已集二心集。
墳熱風。
2、關(guān)于《祝?!贰?BR> 《祝?!穼懹?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19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并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所以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依然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權(quán)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來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繩索,而農(nóng)村的勞動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痛苦最大。她們不僅沒有地位,而且沒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婦,就更受人歧視,甚至連勞動和生活的權(quán)利也被剝奪了。
《祝?!吠ㄟ^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
魯迅通過祥林嫂的故事所顯示出的摧殘和殺害勞動人民的有形和無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屬于魯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國民性”,其實所謂“國民性”正是長期封建統(tǒng)治造成的。作者懷著對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會制度和舊禮教的罪惡,以喚醒人們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魯迅全集》第一卷《燈下漫筆》)。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稱贊》是九年義務(wù)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yīng)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yīng)該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chǎn)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贊,得先學會稱贊別人。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guān)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設(shè)計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六幅插圖,初步了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復(fù)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后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圍繞角色間的對話來學習。理解什么是稱贊?誰對誰的稱贊?為什么要稱贊?
4、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課文內(nèi)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五、教學流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學生:什么是稱贊?
課文中誰稱贊誰?
因為什么而稱贊?
稱贊的結(jié)果怎樣?
2、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讓我們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
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標出自然段。
3、小組內(nèi)自習生字,游戲你指我讀。
4、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讀的怎么樣?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匯報。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5、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課文。
同學思考:聽了這個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稱贊了嗎?
2、如果你得到別人的稱贊心情會怎樣呢?
3、課文中是誰稱贊誰的事?怎樣稱贊的呢?為什么呢?
4、學習小刺猬稱贊小獾。
指名朗讀課文,
回答:他們是怎樣稱贊的?
指導(dǎo)朗讀。
5、學習小獾稱贊小刺猬。
小組自學匯報。
6、你喜歡小刺猬和小獾嗎?為什么?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四)分角色表演讀。
小組練習,指名匯報表演。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中的第3課。教材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fā)霉的饅頭”作為探究材料,意在激發(fā)學生對霉的探究興趣,并以此作為探究課題,引導(dǎo)學生走進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為四個部分,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體現(xiàn)科學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生活。本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礎(chǔ)上,探究霉產(chǎn)生的條件,研究霉的產(chǎn)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關(guān)系。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性格活潑,課堂氣氛活躍,底子扎實,他們都很喜歡上科學課,尤其喜歡探索科學的奧妙。在這節(jié)課中,我想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發(fā)霉的`饅頭進行觀察,加深學習認識,加深印象,對以往的知識進行鞏固。他們習慣于多討論、多動手,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shè)計有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fā)霉的條件;
2、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霉菌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種真菌,是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種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3、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上的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sh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能夠設(shè)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教學。”“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dǎo)”本教學,學生獨立走進文本自讀、自悟,產(chǎn)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閱讀體驗。
一上課,教師便出示一幅動畫:天空中飄著幾朵烏云,云層里陸陸續(xù)續(xù)向下飄落雨點。老師指著畫面說: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愛的小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了。它們落到哪兒去了?在那兒干什么?小朋友們想知道嗎?答案就在第2課《雨點》中,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去找?小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齊聲回答:愿意!然后畫面推出整篇課文內(nèi)容,不等老師發(fā)令,學生都搶著去自由讀課文了。
學生初讀課文后,都找到了雨點落在哪兒,在那兒干什么的答案。但他們卻不明白:同樣是雨點,為什么落到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這也正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便叫學生自己找答案。然后依次出現(xiàn)下列四幅動畫讓學生觀察。第一幅:美麗的田野間有個明鏡般的池塘,雨點兒落下來,水面蕩起一點兒漣漪,馬上又平靜如鏡了??蓯鄣男∮挈c安詳?shù)卦谒兴X。第二幅:一條小溪伴著柔和的音樂,在山間慢慢向前流淌。幾滴雨點兒落下來,隨著水流的速度緩緩地向前散步。第三幅:山間一條寬闊的大河,大河里的水正嘩嘩向東流去,雨點兒一落到河里,就在水流沖擊下奔跑起來。第四幅: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雨點兒落下來,被波浪沖得一會兒飛上半空,一會兒跌入浪谷,一會兒又沖上浪尖。波濤的`聲音像驚雷滾動。通過聲、像的渲染,學生人人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形象深刻地記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種自然事物的不同特征,對課文內(nèi)容全都心神領(lǐng)會了。
課文內(nèi)容理解后,為了讓學生有感情地把課文讀好、背好,老師把上述四幅畫面連成一個整體,并在每幅畫面上方出示相應(yīng)的課文句子,讓學生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再自己試讀課文,并思考: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篇課文讀好。
在學生齊背課文時,教師又將黑板上詩歌中每句的后半句調(diào)換,變成:
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
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
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
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
生:老師,黑板上少了幾個字。
師:是啊,真少了幾個字,可能是趁我們背書的時候偷偷地溜出去玩了,沒關(guān)系,我們請小雨點來幫忙。
教師從掛圖上取下小雨點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圖,教師貼圖,故意貼錯,變成:
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散步。
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奔跑。
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跳躍。
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睡覺。
生:老師,你貼錯了。
師:錯在哪里呢?
生1:雨點落進池塘里,不是在池塘里散步,應(yīng)該在池塘里睡覺。
生2:雨點落進小溪里,不是在小溪里奔跑,應(yīng)該在小溪里散步。
生3:雨點落進江河里,不是在江河里跳躍,應(yīng)該在江河里奔跑。
生4:雨點落進海洋里,不是在海洋里睡覺,應(yīng)該在海洋里跳躍。
(學生皺著眉頭,很是不解,并七嘴八舌地說著“這不可以”,“那不可以”。)
師:零點的不可以嗎,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的一篇有關(guān)大海的課文嗎?
生1:老師,我知道,是《大海睡了》。(學生不由自主地齊背這篇課文)。
生2:老師我知道了,小雨點能在海洋里睡覺。
師:小雨點什么時候在海洋里睡覺呢?
生2:當海邊一點風也沒有,海面上風平浪靜時,大海睡了,小雨點落在海洋里,也在海洋里睡覺。
(這個學生的發(fā)言,使其他學生很受啟發(fā),其他同學茅塞頓開,積極踴躍發(fā)言)
生3:當一陣微風吹到水面上時,小雨點就會在池塘里散步。
生4:一陣狂風吹來,江河里一浪高過一浪,后浪推前浪,小雨點會在江河里奔跑。
生5:小溪邊吹來一陣大風,落在小溪里的小雨點也會奔跑起來。
生6:老師,小雨點也可以在池塘里奔跑呢!
師:(作詫異狀)真的嗎?
生6:當池塘邊的風很大時,池塘的水流得很快,小雨點在池塘里快速奔跑起來。
……
(學生思維活躍,討論激烈而精彩,教師還及時地給予充滿激勵的表揚。)
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但是也有各種不同的情況。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個點,先說一說,再來寫一寫。
調(diào)皮的姜歡是這樣寫的:“雨點落在地上,越積越多,淹了我們的班級環(huán)境區(qū)(因為那兒較低)。雨點落在劉艷榮的頭上,把她的頭發(fā)濕透了,她今天可能要挨訓……”有位叫王葶的小女孩最讓我感動。請看她的《雨點》:
雨 點
雨點落在屋檐上,嘀嘀嗒嗒在唱歌。
雨點落在花傘上,在花傘上跳舞。
雨點落在樹葉上,在給樹葉洗澡。
雨點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玩滑滑梯。
當我聽完,有一種沖動,還有比這更好的課堂鞏固和練習的形式嗎?教者在學生已經(jīng)完全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打亂課文的編排順序,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dǎo)學生去思考可不可以這樣改,啟迪學生的多元思維。這樣的訓練,打破學生貫有的思維定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學生應(yīng)答出,圖上畫的是一只母雞,我認為這個字母讀j。)。
學生領(lǐng)讀。
集體學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特別是那些齒音強的學生易讀錯。)。
2.字母j與圖有什么關(guān)系?應(yīng)當怎樣記呢?
(學生應(yīng)答出,母雞和它頭上的小蝴蝶合起來很像字母j。)。
教兒歌:母雞捉蟲jjj。
3.看書上的拼音格,應(yīng)當怎樣來寫j呢?
(先說占哪個格,再說筆順。)。
教師板書:j。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的真實情感,懂得熱愛家鄉(xiāng)。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朗誦古詩。教學難點:深入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學過程:
以故事導(dǎo)入。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不過,在聽故事時,老師有個要求,請你邊聽邊在腦海中想像故事的情節(jié),看看你能想到哪些情景?在一個大雁南飛,秋風蕭瑟的季節(jié),一位老人面容消瘦,兩鬢斑白,駕著老馬車走在了闊別已久的回鄉(xiāng)之路上,一路風塵,一路期盼,來了村邊,幾個孩童看見了,笑著問他是從哪里來的?他望著那些孩子,想到自已離家的時候也就那么大,而現(xiàn)在卻已背景離鄉(xiāng)數(shù)十年了,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淚下。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請你說說你能想象到哪些情景?師:就在這萬分感慨之分,老人寫了一首詩,板書《回鄉(xiāng)偶書》那么這位老人是誰呢?生:賀知章。
(一)整體感悟:
1、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師讀古詩,然后讓學生評價一下老師的朗讀。
2、學生劃出輕重音,節(jié)奏。再讀古詩,師生互評。
(二)自學:自學古詩,看看從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自學三分鐘。
匯報自學情況。
學生a:我從“少小離家老大回”中感受到了詩人賀知章從小就離開了家,到了很老的時候才回來。師介紹古詩背景。是啊,在賀知章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他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求學,在外面吃了很多苦,有時會吃不上飯,有時會沒有地方住,但他很好學,后來,做了官,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才告老還鄉(xiāng)回到了離開整整七十多年的故鄉(xiāng),請你想想他回家的路上會想些什么呢?板書:回。請你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詩。
學生b:我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感受到了他的`家鄉(xiāng)口音沒有變,但兩鬢已經(jīng)白了。點撥:同學們,賀知章回到家鄉(xiāng)后,頭發(fā)都白了,模樣發(fā)生了變化,你從哪還能了解到。指導(dǎo)看圖??吹竭@樣的一位老人,你心情如何?把你的這種心情讀給大家聽。這個老人的形象我們可以用一個來概括:衰。指導(dǎo)書寫“衰”并與“衷、哀”進行區(qū)別。學生c:我從“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敝懈惺艿胶⒆觽円姷劫R知章卻不認識他,笑問他從哪里來的?點撥:看圖想像,孩子們和賀知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指導(dǎo)感情朗讀。
師小結(jié):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離千丈,葉落歸根?!痹娙松傩‰x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什么都可以改變,但沒有改的是他的一口鄉(xiāng)音,不能變的是他的那顆思鄉(xiāng)之心,那種思鄉(xiāng)之情。就讓我們大聲地把他的那種思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詩古詩。
五、板書: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六
1.識記a.關(guān)于《彷徨》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jù)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復(fù)習)。
〖教學設(shè)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強調(diào)預(yù)習,以免課堂上出現(xiàn)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lián)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5.三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yù)習。
1.查找相關(guān)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guān)于彷徨及祝福的創(chuàng)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運動1919。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jié)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guān)系的能力。
2.倒敘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zhèn)衛(wèi)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zhèn)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6.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xiàn)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nèi)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總結(jié):三次肖像描寫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tài)度與行為?從其態(tài)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xiàn)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文中關(guān)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shè)計。
情節(jié)內(nèi)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jié)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上節(jié)課的課后練習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b、小十歲的丈夫c、工錢。
旨在引導(dǎo)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guān)于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
2)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jié)。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guān)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shù)臅坑惺裁刺卣鳎瑢尤缙淙?,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總結(jié)。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盡管封建制度已s終正q)。
3.保守虛偽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jié)。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jié)尾。
這一結(jié)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guān)系。
點拔a、在結(jié)構(gòu)上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yīng),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
五.總結(jié)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jié)發(fā)展與之有關(guān),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六。
2.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七、作業(yè)反聵及校正。
教學備課教案設(shè)計篇十七
1.誦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
2.理解“錯過”產(chǎn)生的原因,體會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關(guān)鍵、最美好的機會。
3.品味本文鮮明、生動、含蓄的語言,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獲取人生的體驗。
學習本文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
學生有“錯過”的經(jīng)歷,但缺乏對“錯過”的深刻體驗。
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