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來了教案(專業(yè)12篇)

字號:

    在教學中,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jù)。教案要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案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咕咚來了教案篇一
    1、會寫7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窘虒W重點】。
    會寫7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具準備】課件。
    一、談話導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為什么害怕“咕咚”,“我們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講了哪幾個小動物?
    3、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三、學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2、交流識字方法。
    3、熟讀詞語。
    四、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窘虒W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窘虒W具準備】課件。
    一、再讀課文,完成問題。
    1、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數(shù)數(shù),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導朗讀。
    1、閱讀課文第。
    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體會小兔子害怕的心理。(3)練一練:用“邊跑邊叫”“可怕極了”練習說話。
    2、閱讀課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導學生接著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貍、山羊、小鹿也跟著跑起來了。)(2)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的動作和語言,體會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跟著跑?他們又會怎么說呢?
    4、閱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引導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師生齊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4)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會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講故事,復述課文。板書設計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咕咚來了教案篇二
    1、學會安靜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簡單學習故事對話“你跑什么呀?”“咕咚來了!”
    2、發(fā)揮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對經(jīng)典兒童文學的欣賞。
    多媒體課件、小兔、狐貍、小貓、老虎圖片。
    1、觀察小兔驚奇的圖片,幼兒猜猜小兔怎么了?
    2、小兔為什么會驚奇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吧!
    1、觀看課件第一部分。
    師:小兔驚奇是因為遇到了咕咚,小朋友認為咕咚會是什么呢?
    2、觀看課件第二部分。
    (1)它碰到了誰?他們是怎么對話的?
    (2)小兔又碰到了誰?他們是怎么說的?
    (3)幼兒邊聽故事,邊學習故事對話!
    3、觀看課件第三部分。
    (1)小兔子又碰到了誰?小朋友猜猜看,它會怎么做呢?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繼續(xù)來聽故事吧。
    4、觀看課件第四部分教師總結:原來“咕咚”只是一個木瓜掉到了河里,可是小動物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了起來,老虎勇敢地去找到了答案,我們給老虎拍拍手。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角色扮演,復習故事里動物們的對話。
    小朋友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們聽到響聲時會怎么做呢?比如“雷聲”。
    哇,聽了咕咚的故事,小朋友都學習了老虎,變得真勇敢,讓我們一起來跳個舞鼓勵一下自己吧!
    咕咚來了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的:
    ?2、??。
    ?3、??學生在閱讀中應學會尊重事實,遇事多動腦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目的隨從別人的意見。
    ?二、?教學重點:
    ?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課文中角色的語氣,在朗讀中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小豬最終把小花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畫、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二、?出示課題:19、小豬畫畫(齊讀課題)。
    ?學生認識課題中的“豬”字,并讀準翹舌音。
    ?三、?聽故事,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
    ?師:小朋友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聽嗎?
    ?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把課文中的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五、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由結果探究原因。
    ?師:誰能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教師出示“結果”(一張大怪物的畫)隨機認識詞語“結果”、“一張”板書:大怪物。
    &n。
    [1][2][3]下一頁。
    咕咚來了教案篇四
    1.憑借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2.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1.讀懂課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4幅插圖。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設疑。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咕咚,這是一篇閱讀課。隨后板書課題。咕咚是什么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二、指導朗讀課文,可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
    (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導讀課文。可帶著課后問題讀,讀后再回答。
    1.指名讀第1~2段。
    (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2)師問:木瓜掉進湖里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的。
    (3)師問:兔子為什么跑?(課后第1題)。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jīng)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2.指名讀3~4段。
    (1)師問: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他還說了什么?(課后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著跑起來。他說: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著跑起來?(課后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么?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話讀一讀,并說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最后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4)指導看插圖(二)。說出圖意。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著跑起來,它們?nèi)珡堉旌敖?,面帶驚慌的表情。
    3.指名讀第5段。
    (1)師問:大象跑沒跑?他是怎樣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著跑起來。他是看見其他的動物跑,他也跟著跑起來。
    (2)師問:野牛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后第4題)。
    生答:因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沒有跑。
    野牛攔住大象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說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里。
    (3)指導看插圖(三),并說說圖意。
    舉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著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4.指導朗讀6~7段。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么?聽到什么?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后大伙兒為什么都笑了?(課后第5題。)生答:因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3)指導看插圖(四),并說說圖意。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驚慌;老山羊一邊聽野牛講話,一邊思考;狐貍、小猴子和小鹿已經(jīng)感到可笑了。
    (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并回答問題。
    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板書設計:
    咕咚來了教案篇五
    一、教學目的:
    1、能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生在閱讀中應學會尊重事實,遇事多動腦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目的隨從別人的意見,語文教案-咕咚。
    二、教學重點: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三、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課文中角色的語氣,在朗讀中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小豬最終把小花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畫、詞語卡片第一課時。
    二、出示課題:
    19、小豬畫畫(齊讀課題)學生認識課題中的“豬”字,并讀準翹舌音。
    三、聽故事,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師:小朋友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聽嗎?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把課文中的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五、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由結果探究原因師:誰能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指導學生把話說簡要地完整(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的話,把一只可愛的小松鼠畫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兒教案《語文教案-咕咚》)板書:可愛教師出示“結果”(一張大怪物的畫)隨機認識詞語“結果”、“一張”板書:大怪物師問:小豬為什么會畫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為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鵝的建議)。
    2、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討論一下課文怎樣讀,小山羊的話對嗎?為什么?出示課件,檢查學習效果:推薦朗讀小能手讀小山羊的話。師:你為什么把多神氣讀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確很神氣,它在夸耀自己的長處,挺驕傲的。所以語氣在自己的長處上要重一些。隨機認識詞語“神氣”“一對角”師:小山羊的話對不對?為什么?生回答師:小豬想過小山羊的話嗎?你從哪個詞知道?學生找了出“連忙”一詞。師:這個詞和前面所學的哪個詞意思相近?學生練習用“連忙”說句話。
    4、學生自學。
    5、學生通過連忙、馬上、立刻幫助小豬分析畫成大怪物的原因。
    6、請學生把自己的意見說給小豬聽。
    7、給動畫片配音分角色朗讀。語文教案-咕咚。
    咕咚來了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簡單學習故事對話“你跑什么呀?”“咕咚來了!”
    2、發(fā)揮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對經(jīng)典兒童文學的欣賞。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小兔、狐貍、小貓、老虎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兔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觀察小兔驚奇的圖片,幼兒猜猜小兔怎么了?
    2、小兔為什么會驚奇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吧!
    二、分段欣賞課件,理解故事內(nèi)容。
    1、觀看課件第一部分。
    師:小兔驚奇是因為遇到了咕咚,小朋友認為咕咚會是什么呢?
    2、觀看課件第二部分。
    (1)它碰到了誰?他們是怎么對話的?
    (2)小兔又碰到了誰?他們是怎么說的?
    (3)幼兒邊聽故事,邊學習故事對話!
    3、觀看課件第三部分。
    (1)小兔子又碰到了誰?小朋友猜猜看,它會怎么做呢?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繼續(xù)來聽故事吧。
    4、觀看課件第四部分教師總結:原來“咕咚”只是一個木瓜掉到了河里,可是小動物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了起來,老虎勇敢地去找到了答案,我們給老虎拍拍手。
    三、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角色表演。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角色扮演,復習故事里動物們的對話。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們聽到響聲時會怎么做呢?比如“雷聲”。
    哇,聽了咕咚的故事,小朋友都學習了老虎,變得真勇敢,讓我們一起來跳個舞鼓勵一下自己吧!
    咕咚來了教案篇七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咕咚》一文,誰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動物們聽到“咕咚”都是什么反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1.出示第三幅插圖,學習第5自然段。
    (1)小動物們知道“咕咚”來了,全都嚇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沒有跑,他把大伙兒攔住了,我們看看野牛是怎么說的。自己讀讀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出來。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3)自由讀第5自然段,把小動物們的對話讀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聽了野牛的話,兔子領著大家來到了湖邊。他們看到了什么呢?我們趕快讀讀第6自然段。
    (2)讀了第6自然段,誰來說說大家看到了什么?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嗎?
    (3)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動物,在親眼見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明白這個“笑”既是虛驚一場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結:通過這件事,動物們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1.回顧課文,思考有哪些收獲。
    2.分角色進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問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張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畫較多,梳理筆順。
    家:,10筆。
    象:,11筆。
    “都”字左寬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錯位。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書寫練習。
    3.教師巡堂指導。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學習,聽了別人說的話也要動腦筋思考,別人說得對還是錯。回去以后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吧。
    咕咚來了教案篇八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9.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木瓜。
    害怕、逃跑笑了。
    咕咚來了教案篇九
    1.學會8個生字,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
    2.會讀指定的詞語,能用“熱鬧”寫一句話。
    3.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4.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旁聽旁信。
    識字,朗讀課文。
    指導講故事,明白文中道理。
    3課時。
    識字。
    學會生字,培養(yǎng)預習的習慣。
    初讀課文,識字。
    1.請你用打手勢的方式告訴老師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這篇課文你喜歡嗎?
    3.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是否正確。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并組一個詞
    嚇 跑 逃 跟 熱鬧 說 哈
    2.讀本課詞語。
    木瓜 水花 嚇壞 熱鬧
    正巧 大伙兒 哈哈笑
    3.指導記字
    (1)熟字來記:逃嚇跑跟鬧哈
    (思考―同桌說―小組說―指名說)
    (2)數(shù)筆畫記字。
    熱說
    4.指導寫字。
    觀察-教師范寫-仿寫-練習寫。
    5.寫在生字本上。
    1.讀生字卡片上的詞。
    2.聽寫。
    3.熟讀課文。
    學習課文內(nèi)容。
    1.朗讀課文。
    2.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并知道不能旁聽旁信。
    舉例子講一些人不假思索偏聽偏信,有一群小動物也犯了這樣一個毛病,你們
    想聽嗎?
    老師講故事,學生閉眼聽。
    板書課題問:“咕咚”是什么?指名說。
    1.指讀第1和第4自然段。
    學生讀出“一個木瓜熟了……水花”
    “大家悄悄來到湖邊……水花”
    問:這棵木瓜樹長在哪里?課文第一自然段不寫可以嗎?
    師:正因為樹上結滿木瓜,才會有一次次的木瓜落水發(fā)出的“咕咚”聲。
    再讀第1和第4自然段
    2.第一次兔子只聽見咕咚聲,沒看見是什么就嚇壞了,拔腿就跑后來怎樣呢?指名讀
    第二段
    問:其他小動物聽到兔子的喊聲是怎樣做的?
    師:森林中有那么多的小動物,你想當誰,學一學。
    師生共同表演這一段,體會森林中的熱鬧與騷亂。
    3.大象走出來了,是怎么做的?在書上畫出大象說的話,讀一讀。
    大家明白真相后是怎樣做的?
    4.總結:遇到事情要了解是怎么回事,動腦筋想一想,不要只聽別人的話。
    同桌先試試,然后在小組里試試。指名講。
    1.回家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2.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鞏固課文內(nèi)容。
    1.鞏固本課字詞。
    2.用“熱鬧”寫話。
    3.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用“熱鬧”寫話,背誦課文。
    1.指名讀。
    2.指名講故事。
    1.讀書中例句結合上下文說說怎樣熱鬧。
    2.說說自己見到哪熱鬧:自由市場、商場、車站、會場、賽場等。
    3.指名說后,寫下來。
    咕咚來了
    兔子
    咕咚猴子嚇壞――――木瓜
    大家
    咕咚來了教案篇十
    1、通過猜測、觀察、動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感受故事中動物的情緒并學說對話:“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3、對周圍的聲音產(chǎn)生興趣,能積極地參與想象、猜測活動。
    人手一本繪本、錄有“咕咚”音效的磁帶、繪本ppt、動物角色圖片
    一、通過“咕咚”聲導入活動。
    師:(播放“咕咚”音效),你們聽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聽到了這個聲音害怕極了,它很害怕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快逃!咕咚來了!”
    二、幼兒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1、認識書的封面、封底,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書,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本書,這是書的封面,封面上有這本書的名字,咕咚,請小朋友們跟著我一起讀。反過來這是書的封底,現(xiàn)在請你們將書封面向上,一頁一頁的看到有別針的那一頁就為止。
    2、幼兒自己翻閱繪本,教師走進幼兒觀察它們的閱讀情況并指導。
    三、討論并理解繪本內(nèi)容
    1、引發(fā)討論,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在閱讀中的發(fā)現(xiàn)。
    師:好,現(xiàn)在將書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間。小老鼠嚇壞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誰?你覺得他們會說什么?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的表情和語言:“快逃!快逃!咕咚來了!”。
    2、引發(fā)幼兒對后半部分的興趣,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后面的內(nèi)容。
    師:有誰發(fā)現(xiàn)了這群小動物?他會怎么做?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會讓我們害怕,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會害怕了。
    四、回顧故事內(nèi)容,幼兒選擇相應的角色按順序表演故事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再把這個故事從頭看一看,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的第一頁。(教師一邊講一邊將動物的出場順序列出來)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選擇你喜歡的動物,按照順序去表演這個故事好不好?
    五、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群有趣的新朋友,你們喜歡它們么?這些朋友啊今天有點累了,要休息了,我們跟它們說再見吧!下次再跟它們一起玩!
    咕咚來了教案篇十一
    1、 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3、 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故事《咕咚來了》動畫視頻 ,小白兔 、狐貍 、猴子 、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nèi)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1、講完故事后,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故事內(nèi)容。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三、幼兒觀看故事視頻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2、提問:
    (1)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 小結: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三、討論
    2、教師總結: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fā)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角色表演
    )2、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走進膽小國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jīng)歷,在幼兒身上表現(xiàn)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jīng)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nèi)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yǎng)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
    咕咚來了教案篇十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咕咚》一文,誰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動物們聽到“咕咚”都是什么反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二、借助插圖,學習第5~7自然段。
    1.出示第三幅插圖,學習第5自然段。
    (1)小動物們知道“咕咚”來了,全都嚇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沒有跑,他把大伙兒攔住了,我們看看野牛是怎么說的。自己讀讀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出來。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3)自由讀第5自然段,把小動物們的對話讀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聽了野牛的話,兔子領著大家來到了湖邊。他們看到了什么呢?我們趕快讀讀第6自然段。
    (2)讀了第6自然段,誰來說說大家看到了什么?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嗎?
    (3)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動物,在親眼見到什么是“咕咚”后,你心里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明白這個“笑”既是虛驚一場的笑,也是不好意思地笑)。
    3.小結:通過這件事,動物們懂得了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的道理。
    三、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1.回顧課文,思考有哪些收獲。
    2.分角色進行模仿表演。
    3.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先問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四、復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家”“羊”“象”“都”四張生字卡片。
    “家”和“象”撇畫較多,梳理筆順。
    家:,10筆。
    象:,11筆。
    “都”字左寬右窄,左高右低,相互錯位。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書寫練習。
    3.教師巡堂指導。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學習,聽了別人說的話也要動腦筋思考,別人說得對還是錯?;厝ヒ院笪覀儼堰@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