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支教趣味教案(匯總18篇)

字號:

    教案有助于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確保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教案的執(zhí)行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保持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教案需要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和認知能力發(fā)展。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一
    (1)提問:同學們,大家都知道中國地域之廣、面積之大,所以分成了很多的省份。中國有23個省,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5個自治區(qū)。
    (2)那么誰知道它們都叫哪些名稱呢?
    (4)提問:既然同學們都已經了解了那么多的省份和省會,那么我現(xiàn)在就出些有關省份和省會的謎語給大家猜猜。
    (1)碧波萬頃(打一省名)————————(青海?。?)船出長江口(打一省市名)(上海市)(3)雙喜臨門(打一省市名)——————(重慶市)(4)東方有戰(zhàn)事(打一省市名)———————(西安市)(5)圓規(guī)畫蛋(打一省市名)——————(太原市)(6)長江、珠江、黃河、淮河(打一省名)————————(四川?。?)兩個胖子(打一省會)————————(合肥市)(8)夏天穿棉襖(打一省會)———————(武漢市)(捂汗的諧音)(9)總是大吵大鬧((打一省會)——————(南寧市)(難得安寧)。
    (10)久雨初晴(打一省會)———————(貴陽市)(11)一碗稀飯一百塊錢(打一省份)———————(貴州)(貴“粥”的諧音)(12)四季開花(打一省會)——————(長春市)。
    517、晉a30。
    215、津d560。
    21、桂f602。
    54、川d50。
    314、滬o35785等。一點需要給學生講明,教材中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簡稱是內蒙古,但在實際生活中,車牌上只有一個字“蒙”;同時有兩個簡稱的五個省,在車牌上也只有一個簡稱,如四川簡稱“川”和“蜀”,但一般的四川車都用“川”,也有用“蜀”的。)。
    (6)提問:為了讓大家方便記憶這些省級行政區(qū)全稱,我特意。
    總結。
    了一個順口溜:兩湖兩廣兩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貴川蒙青藏新,陜甘兩寧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臺歸之日盼團圓(愛國主義教育)。其中可能有幾個詞的含義比較難理解,我解釋一下吧:如“四市”是指四個直轄市,“四江”是指江蘇省、江西省、黑龍江省和浙江省,“兩寧”是指遼寧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6)。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中國之最吧: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最大的湖泊(鹽水胡)——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臺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臺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鄱陽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7、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7)。
    下面是幾則地理趣味小故事:
    1.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后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恒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恒星和幾個星座)。
    2.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獸落水后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梢娎媳呐袛嗍钦_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二
    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抽象概括(即符號化)的過程。
    一、兒歌導入
    【課件出示】
    1只青蛙1張嘴
    2只青蛙2張嘴
    3只青蛙3張嘴
    4只青蛙4張嘴
    …………
    師:相信大家還能說下去。但老師現(xiàn)在想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列數有什么特點?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數和后面的數一樣的。
    師:前面的數表示什么?(青蛙的只數)
    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數等于嘴的數量。
    師:那n只青蛙有多少張嘴?
    【課件出示】n只青蛙n張嘴
    生:因為嘴的張數和青蛙的只數是相等的。
    師:在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數,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看來用字母表示數真的很方便。這里我們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數量和嘴的數量是相等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板書:用字母表示數】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擺小棒
    師: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3根)可以這樣列式:13
    如果你想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樣列式?如果這樣擺3個呢?4個呢?
    生:擺2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為23
    擺3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為33
    擺4個三角形用小棒根數為43
    【板書】三角形的個數小棒根數
    113
    223
    333 …………
    師:仔細觀察,再思考,若擺a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呢?【板書:a】
    生1:三角形的個數3就是小棒的根數
    生2:擺a個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為a3【板書:a3】
    師:在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數?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師:這些數我們叫做自然數,剛才的13,23,33,……,這么多的算式,只用a3就把剛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來字母用字母表示數真的變簡單了,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把復雜的問題變簡單。
    師:觀察,能簡便的是哪種運算符號?
    生:乘號。
    情境二:媽媽的年齡
    (1)師:上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jié),我們的朋友淘氣出了一個與媽媽有關的問題給大家。
    課件出示:
    淘氣說:媽媽比我大26歲。那么當我1歲時,媽媽幾歲?2歲時,媽媽幾歲?3歲時?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三
    類別:造型、表現(xiàn)。
    類的朋友,從而做到保護有益動物。
    3、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設計能力。
    了解鳥的結構,設計表現(xiàn)一只美麗的鳥。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各種鳥的形象。
    本課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的。讓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各種表現(xiàn)形式設計表現(xiàn)美麗的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搜集資料、分組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范畫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多媒體課件、范畫。
    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各種材料。
    (如:圖畫紙、彩筆、橡皮泥、彩紙、膠水等)。教學過程設計:
    1、講故事《美麗的孔雀》。
    2、小鳥們很想像孔雀那樣變成一只漂亮的鳥,你能幫他們實現(xiàn)愿望嗎?
    3、導入課題:同學們這么喜歡小鳥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一起畫小。
    鳥好嗎?看看誰畫的小鳥最美。
    1、把你搜集到的鳥的資料介紹給小組的同學,看看誰知道的多。
    2、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鳥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1)這些鳥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課件分析鳥的花紋、抓子、嘴的.特點。
    (3)放大一只鳥的圖片,說說這只鳥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3、學生根據鳥的結構特點擺拼圖。
    4、看各種鳥的姿態(tài)擺圖形。
    5、欣賞和鳥有關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鑒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用你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設計一只美麗的鳥。還可以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讓它到鳥林里來做客。
    1、鳥林里來了這么多小伙伴,誰愿意把自己帶來的鳥介紹給大家?
    2、誰是最美麗的鳥?誰的樣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鳥是人類的朋友嗎?你想對小鳥說什么?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四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yǎng)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養(yǎng)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lián)系。
    一、談話引入。
    生:......(教師補充,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師:"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小王=月亮紅=白天黑=夜晚。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估算黃豆粒數》。
    學會估算方法。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黃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購物中的數學》。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fā)現(xiàn)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xiàn)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趣味題一》。
    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時間。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fā)。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五
    《早餐的學問》(3課時)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類,知道科學營養(yǎng)早餐有利于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學會配置一些科學、合理、有營養(yǎng)的早餐菜譜,做一名“小營養(yǎng)師”。
    二、活動準備
    1.調查一下自己家或學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車
    2.跟家長買一次早餐
    3.教師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選題與確立主題
    (一)制定活動方案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確定研究課題。
    1、師生交流。
    2、分析柱形統(tǒng)計圖(早餐內容)。
    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師生觀察,師可以相機指導學生看圖。
    師: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預設:(生1)都是我們平常早上會吃的東西。
    (生2)早上吃雞蛋的人最多。
    (生3)吃雞蛋餅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guī)缀醵己扰D袒蛘叨節(jié){,喝粥的人比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東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jié){吃雞蛋餅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加面包,像麥片粥啊、面條啊、蛋炒飯、糕點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早上幾乎沒有人吃炒菜。
    關于這個發(fā)現(xiàn),師應相機鼓勵,并適當引出“炒菜一般來說會是什么?”也就是說,早上一般沒有人會吃蔬菜和肉。
    ……
    師小結:大家的觀察能力真強。我們平時的早餐內容是怎么樣的?(交流)有這張圖里沒有出現(xiàn)的嗎?(交流:沒有或很少)這說明,我們的早餐內容,豐盛嗎?(不)對,很單一。(課件強調:單一)
    3、信息分享。
    師:這兒還有一則官方消息:(課件出示)中山醫(yī)科大學營養(yǎng)系曾對兩所小學10歲左右的學生做了早餐的一個對比試驗。第一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組吃的早餐則是中國營養(yǎng)家協(xié)會推薦的營養(yǎng)早餐。一周之后對兩組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大家會看到,在數學運算、創(chuàng)造力和耐力的對比,第二組明顯好于第一組。
    4、現(xiàn)場統(tǒng)計饑餓時間。
    師:說到現(xiàn)在吃的,你餓嗎?(交流)這么早就餓了呀?現(xiàn)在是第三節(jié)課,已經有這么多同學感覺到餓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說他第二節(jié)課就已經餓了。
    5、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早餐的重要性。
    這則消息,對比那張統(tǒng)計圖,再加上我們剛剛交流的內容,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生交流:(預設)
    (生1)早上吃不好早飯,很快就會餓。
    (生2)我們的早餐幾乎總是那幾樣,內容很單一。
    (生3)吃有營養(yǎng)的早餐很重要,對我們頭腦的發(fā)育有好處。
    師相機評價:大家不僅觀察能力強,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很棒哦。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4)我們不僅要吃飽早餐,還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時一直以為,早上時間特別緊張,隨便吃點兒什么,只要吃飽就行了,沒想到,吃個小小的早飯,還挺有學問的呢。
    師抓住時機引導:嗯,說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頓早飯,居然也大有學問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學問,那么,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早餐的學問,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確立主題:早餐的學問。
    師:那好!我們就以“早餐的學問”為主題進行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確定研究內容,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1、交流研究內容。
    師:關于早餐的學問,你們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內容展示到“小問號收集站”上來吧。
    (事先讓學生準備卡紙,在卡紙背面貼雙面膠,用大大的字寫下來,便于粘貼)
    預設:早餐吃什么、幾點吃、吃多長時間、怎么樣等等。
    2、確立研究小課題,組建活動小組。
    師:同學們的思維可真開闊,一下子,我們的小問號收集站就收集了這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全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好像太繁雜和瑣碎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歸納一下呢?(能)關于歸納問題的方法,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實踐過了,只需要?(生:把類似的問題圈在一起,再簡煉結合一下。)
    學生歸納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歸納出了幾個問題?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國吃早餐的講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合作研究。
    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子課題。
    (擬寫活動計劃)師:確定好了研究課題,我們可以制定一份活動計劃。
    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個共享欄,一個是一份現(xiàn)成寫好的方案可參照,一個是白紙可自己設計,一個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開展活動時也可以進行方案的修改。
    (學生自由選擇設計方案。)
    學生針對自己的想法提問,教師給予回答,補充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簡單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網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詢問專業(yè)人士等。
    學生在指導后繼續(xù)完成自己的活動方案。
    (預設情況二)師:設計完成,交流一下所設計好的活動計劃。
    學生評價:你認為他們小組這個活動計劃,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適合于實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結
    教師總結,研究的問題要小一點,要多方面獲得問題的答案,比較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第三課時:調查整理
    1、各小組根據各自的研究課題,在一星期內在社區(qū)、家庭、學校進行調查訪問。
    2、分組整理調查結果。
    學生根據自己一星期對早餐用餐情況的調查,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制成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
    例如:
    a.調查早餐價格定位問題。
    《學生早餐價格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b.調查早餐營養(yǎng)問題。
    《學生早餐營養(yǎng)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c.調查早餐用餐時間問題。
    《學生早餐用餐時間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d.調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銷售情況。
    《“放心早餐”銷售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有可能可制成條形或扇形統(tǒng)計圖)
    (三)討論思考
    1、分組討論統(tǒng)計結果。
    例如:早餐時間一般起床后半小時吃比較科學,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門口吃不衛(wèi)生。
    早餐營養(yǎng)方面d類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較少,營養(yǎng)搭配上不合理科學,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發(fā)展。
    2、分組提出科學合理意見。
    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可參閱有關的資料,寫成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
    (四)交流報告
    1、匯報成果。(可選)
    每組根據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在班上進行匯報。
    2、學生答辯。
    每組匯報后,全班學生對每組的研究課題,可進行提問,小組派代表進行答辯。
    (五)做一名“小小營養(yǎng)師”
    根據前面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經常不吃早餐對生長發(fā)育、學習工作、營養(yǎng)攝入、身體耐力有一定影響。另外還知道理想早餐的條件依次為營養(yǎng)均衡、口味口感好、衛(wèi)生和方便。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六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yǎng)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養(yǎng)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一、談話引入。
    生:......(教師補充,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師:"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小王=月亮紅=白天黑=夜晚。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fā)現(xiàn)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xiàn)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趣味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fā)。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七
    我國古代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在我國,締造毛筆的歷史已經有五六千年了,毛筆的筆頭一般都是獸毫做的。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書法家,例如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等。
    2、教你來握筆。
    大家普遍接受應用的是五字執(zhí)筆法,也叫“拔鐙法”(圖1)。五字執(zhí)筆法將執(zhí)筆的方法及五個指頭的職責作用概括為五個字,即:擫、押、鉤、格、抵。
    1、雙鉤臨摹。
    2、單鉤臨摹。
    1、讓同學預備好的雙鉤、單鉤書法空白紙,同學按字帖臨摹,老師巡察,并作講解指導。
    2、對同學就書寫要領進行指導,留意行筆,避開同學做粉刷匠。
    3、將同學作品貼到黑板上呈現(xiàn),同學之間相互評比。
    水墨畫。
    一、水墨畫你知多少。
    水墨畫墨分五色:濃、淡、干、濕、焦。我們畫畫時候行筆分為中鋒和側鋒。
    二、我們一起動手畫。
    1、畫蝦頭、胸、蝦槍(如圖1,2,3),再由前向后側鋒畫蝦槍兩側的平衡器。
    2、畫蝦腹(如圖4)。用筆頓出弧線,要前大后小,節(jié)節(jié)相連。最終拉下畫蝦尾,緊貼蝦尾兩側畫兩個尾翼,蝦腹六節(jié)可以簡化為五節(jié)。
    3、畫蝦腿和足、鉗(如圖6),在蝦腹下面畫五個后腿,在蝦胸底部從后向前快速畫三條步足。在頭部三分之一處,由里向外畫第一節(jié)蝦臂,由前向后畫其次節(jié),有鉗子的第三節(jié)略粗,鉗子略向里彎。
    1、同學自己作畫,老師巡察指導。
    2、將同學作品貼在黑板上,同學互評。
    簡筆畫。
    一、看看幾何圖。
    1、同學列舉常見幾何圖形。
    2、老師總結一般常見幾何圖形:圓、三角形、矩形等等。
    3、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幾何圖形。
    二、腦洞大開。
    1、讓同學猜想幾何圖形都能創(chuàng)作出什么畫。
    2、老師對幾何圖進行再創(chuàng)作。
    三、大家秀一秀。
    將同學的作品貼到黑板上,請同學回答自己寵愛哪個作品,其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老師作總結。
    折紙。
    一、熟識折紙藝術。
    1、背景小故事。
    西漢時期我國已有紙張的消逝,折紙藝術也開頭在民間流傳。折紙藝術起源于中國,后來傳入日本,并流行起來。
    2、折紙小技巧。
    基于環(huán)保的因素,我們主見廢紙重用??梢允请s志內頁或使用后的花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基于各種基本折紙形狀折成各式各樣的'動物等實物。
    二、我們一起動手折。
    1、老師讓同學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折出自己寵愛的作品。
    2、同學之間相互爭辯應當怎么折。
    3、將同學作品呈現(xiàn)到黑板上,同學相互評價。
    樹葉粘貼畫。
    一、什么是粘貼畫。
    我們利用不同顏色、形狀的樹葉拼貼出自己寵愛的圖案,利用身邊的東西來裝飾美化生活。
    2、粘貼小技巧。
    (1)勾畫出貼圖的草稿。
    (2)拿出樹葉看其形狀可以擺出什么部分。
    (3)發(fā)揮想象裁剪并粘貼樹葉。
    二、我們一起動手貼。
    1、勾邊。
    2、剪樹葉貼。
    3、平整貼畫。
    三、大家秀一秀。
    1、同學發(fā)揮想象自己想要完成的圖案并勾畫。
    2、同學剪出基本形狀并貼好,老師給以指導。
    3、同學作品相互呈現(xiàn),相互評比。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yǎng)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養(yǎng)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生:...... (教師補充,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內容:《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教學內容:《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fā)現(xiàn)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xiàn)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數學趣味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使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tǒng)計,對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fā)。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九
    感激撫養(yǎng)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
    感激幫助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度過難關。
    感激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
    感激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蒙昧。
    感激鐘愛你的人,因為他們讓你體會愛情的寶貴。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凡事感激。
    學會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能力素質目標能力素質目標能力素質目標能力素質目標:增強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感激他人,回報社會的感恩意識,并把感恩之情化為學習中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勵志精神,全面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構建和諧校園。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fā)現(xiàn)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今后老師會繼續(xù)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xiàn)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一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數學教案——秋游。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及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掌握“改商”的方法。
    主題圖。
    情境教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某學校要秋游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啟發(fā)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fā)現(xiàn)什么技巧。(學生自由發(fā)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么時候商會?。浚?。
    5、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本課。
    五、布置作業(yè)。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二
    教學。
    目的:介紹語文知識上一些比較有趣的知識,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熱情。讓他們領悟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著關于語文的相關內容,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語文,培養(yǎng)獨特的情操。
    教學難點:讓學生準確理解語文的意義,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趣味語文。在課堂上配合老師,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
    教學注意點:
    1,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盡量把課文解釋得淺顯易懂。2,注意課堂氣氛的活躍,使課堂生動有趣,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學過程:
    1,自我介紹: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來自xx學院的哥哥姐姐,(四個人。
    特色的介紹自己)今天呢和你一起上這節(jié)課。同學們歡不歡迎呢?學生:歡迎!2,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好乖哦,老師講一個故事送給你們。好不好啊?學生:好!
    老師:你們知不知道年的來歷?。??年,就是我們過年的年。
    出示故事:
    過年的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xiāng)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
    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fā)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
    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fā)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里時,發(fā)現(xiàn)村里安然無恙。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fā)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
    人們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白發(fā)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會盡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可以適時加一些表情和動作,以便同學們能理解)。
    3,搶答: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可將全班分組搶答,哪個組織回答最積極,最多,最活躍,就加以加分,哪個組分數最多獎勵學習用品。(用時:10分鐘)老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猜謎語?。繉W生:喜歡。
    老師:那好,那現(xiàn)在呢,我們出幾個謎語給你們猜好不好啊?你們呢,要分組回答,哪個組最積極就可以得到我們的獎品。
    1)出示謎語:
    a.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局i底】:眼睛b.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嘗,幫你改錯字,紙上來回忙【謎底】:橡皮c.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其?!局i底】:手指d.什么東西只能加,不能減。【謎底】:年齡e.什么東西經常會來,但卻從沒真正來過?【謎底】:明天f.有一匹馬,它向南走5步,向北走3步,又向西跑了10步,請問最后它的尾巴朝什么地方【謎底】:朝地g)有時候,圓又圓,有時候,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打一自然現(xiàn)象)【謎底】月亮老師:好,同學們都回答得不錯哦,沒有回答的同學別灰心,下面還有幾道題目呢,看看你們誰積極啊,積極就有分加哦。
    2)根據下列題意,選填詞語。
    苦哭暗笑假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只能用一次)a、開懷縱情的笑()b、藏在心里不公開笑()c、捂住肚子開心地笑()d、不愉快而勉強的笑()e、故意做出的,不真實的笑()。
    4、出示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用時:10分鐘)老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啊?學生:想。
    老師:那你們在聽的過程中要留意故事究竟說了什么哦。學生:好。
    你知道自己屬什么嗎?
    有屬小白兔的,有屬大老虎的???有屬貓的嗎?沒有,怎么有屬老鼠的,沒有屬貓的呢?這里有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碧煜碌膭游镉卸嗌傺剑吭趺磦€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么辦呢?”老鼠說:“別著急,別著急,你盡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必埪犃撕芨吲d,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BR>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床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后,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F(xiàn)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么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里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還遠著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么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么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迸Uf:“行羅,行羅!”老鼠就沿著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著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好了,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十二生肖的來歷了嗎?都知道十二生肖為什么是老鼠第一了嗎?
    提問:十二生肖有哪些呢?(鞏固知識)。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5、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用時:10分鐘)老師:同學們,聽完了老師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說一下你們對語文的看法???語文也可以很趣味的啊。
    學生說出自己對趣味語文的看法及感受。我們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看著學生,給他鼓勵。
    備注:如果時間多出,就講小故事三則并與同學們交流。
    「你怎么知道?」。
    「她沒有罵人?!?。
    (注: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注:學會體諒他人并不困難,只要你愿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備注:我們會根據年級的高低來適當講學,年級低的學生我們會注意表達,益智小故事也會講得生動些。七.對突發(fā)情況的預計及解決:
    1,學生不遵守紀律大聲喧嘩時,要耐心教導。2,學生身體不舒服時要及時送去校醫(yī)室。
    3,若小朋友有什么不適或想去廁所,則有其中一個帶他離開課室。4,若課堂比較嘈,其中一人就去維持課堂紀律。
    5,學生弄傷:看弄傷的程度作出適當的處理。嚴重的要及時送到校醫(yī)處,另一個人流在班內穩(wěn)定班內其他同學的情緒,并通知帶隊人員。6,學生發(fā)生矛盾:及時理解矛盾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勸解。
    7,學生打架:盡快把對峙局面緩和,并對雙方做思想教育,并通知帶隊人員及其班主任。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三
    1.會寫8個生字。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知道“我”認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愛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并質疑)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表里面有沒有什么生物?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從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解決文字障礙。
    (1)讀通讀順課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其含義。
    (3)同桌交流認讀生字詞。
    2.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的話。)。
    3.梳理文章脈絡。
    課文是分兩部分寫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我”小時候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親的表里有個生物被關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寫父親打開表蓋讓“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訴“我”里面有個小蝎子,只許看,不許動。他的話證實了“我”的猜測。
    三、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
    二、再讀課文,體會人物個性。
    (課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時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論呢?讓我們從文中去尋找答案。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時候有一個怎樣的觀點?
    (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抓住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進行體會。(學生畫出相關句子,思考,朗讀)。
    (1)我想:表里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
    (因為父親不準“我”動手表,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據蟬叫和蟲鳴順理成章地推斷出表里有個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是那樣善觀察、勤思考,真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
    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說明了“我”對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來看一看,從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個對事物充滿探索精神的孩子。)。
    (3)沒有請求,父親就自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
    (“我”對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將得到滿足,自然心情激動。)。
    (因為“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測——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滿足,有一種自豪感。)。
    (5)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
    (作者自認為發(fā)現(xiàn)真理后高興地四處炫耀,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樣寫,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3.通過觀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我”對表里的聲音產生了強烈的,甚至認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別;后來被父親說的表內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話;弄清事情緣由后有一種極大的。
    三、總結全文。
    1.通過前面的學習,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你有過類似“我”小時候的這種經歷嗎?給同學們講講。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6.表里的生物。
    猜測——表里的生物。
    證實——自己的猜測——愉快。
    逢人便講——父親的話。
    天真可愛求知欲強。
    我主要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語言生動、想象豐富的寫作特點。我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體會文中的作者小時候是一個好奇心強、善于觀察和思考、對未知事物充滿探究精神的孩子。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不足之處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太過關注教學。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改正這一點。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四
    1、通過操作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萌發(fā)探索興趣。
    2、發(fā)揮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并能完整地表達。
    1、紙環(huán),繩子、夾子、紐扣、訂書機、紙張、固體膠、小棒等。
    一、感受連接。
    1、教師:小朋友,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吧!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們就去找朋友,
    音樂停止時,你們也停下來,老師看看誰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戲:找朋友。
    教師:嗯,老師看出來了xxx和xxx是好朋友,老師說的對嗎?
    你知道老師是怎么知道的你們兩個是好朋友嗎?
    因為你們兩個拉起手來了,連接在一起了。
    二、嘗試連接。
    (1)出示兩個紙環(huán)。
    教師:誰能想辦法把這兩個紙環(huán)連接在一起呢?
    (啟發(fā)幼兒積極動腦筋,想出多種辦法連接。)。
    (2)出示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東西。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都叫什么名字?
    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能幫它們連一連嗎?
    (3)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所給材料,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三、經驗交流。
    (1)你是選用哪兩樣東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
    (讓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的連接方法。)。
    (2)連接的方法很多,可以粘貼,串,釘,套,夾,掛等等。
    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接方法。
    四、探索操作。
    1、請幼兒發(fā)揮想像,再次將物品連接起來。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提示和幫助。
    五、展示作品。
    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五
    探究過程和方法:
    能仔細觀察并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點;
    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型特征進行比較,并作合理解釋;
    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會查閱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如頭發(fā)、雙眼皮、膚色等;
    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遺傳的;
    了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什么是遺傳現(xiàn)象。
    難點: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效果。
    一、導入。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動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板書課題)。
    2.我們先來看看書上p42,大家?guī)瓦@三位同學找找他們的父母是誰。
    3.學生討論后回答。
    4.為什么他們是他的父母呢?你從哪知道的?(讓學生找找這幾位父母與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學習新課。
    1.人類的遺傳現(xiàn)象。
    (1)剛才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母之間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xiàn)象科學上稱為“遺傳”。
    (2)你有沒有被媽媽或者爸爸的同事說過很像你媽媽或者爸爸?
    (3)我這里在課前請幾位同學帶來了他們的全家福,我們就來找找他們的父母。
    (4)不少同學也帶來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組間混合一下,看能不能為同學找到他的家人。
    2.動物間的遺傳現(xiàn)象。
    (1)觀察p43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3.植物間的遺傳現(xiàn)象。
    (1)觀察p44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4.總結。
    不僅人類每代間有遺傳現(xiàn)象,動植物也存在同樣的遺傳現(xiàn)象。
    你還知道哪些描述遺傳現(xiàn)象的諺語嗎?
    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三、遺傳現(xiàn)象的推測。
    1.觀察圖片中每只小貓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2.小組討論后匯報。
    四、拓展作業(yè)。
    板書設計。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膚色、眼睛、臉形、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多或少的花紋、手指形狀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六
    1、通過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fā)展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1、教具:一張大的"排"、"座";1~4排的"排"標記。
    2、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寫有"____排____座"的紙、筆。
    一、自制座位票。
    1、認識排,幼兒自做"排"號。
    師:"看!這里的椅子已經排成了一排排,請小朋友找個小椅子坐下來,請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來,請第二排的小朋友揮揮手,請第三排的幼兒點點頭,請第四排的小朋友舉雙手。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幾排?"。
    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排)?這個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排,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2、認識"座",幼兒制作"座"位號。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數一數每排座位都有幾張椅子?請問你是坐在幾號座位的?請所有5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4號座的小朋友點點頭,清所有3號座的小朋友揮揮手,請所有2號座的小朋友站起來,請所有1號座的小朋友舉雙手。"。
    幼兒做出相應動作。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字(號)?這個號字的前面多了什么?這一橫線表示寫幾號,請小朋友拿筆記在紙上,你是第幾排的。"。
    3、認讀座位票。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椅子下面的紙打開,這就是座位票,請小朋友讀一讀你的座位票。"。
    幼兒:"三排四號。"。
    二、交換座位票,學習看票找座位。
    師:"請小朋友把筆放下,拿好座位票上來找個好朋友和他交換座位票讀一讀,大聲地讀出來,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結:我們看座位票找座位時,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你們學了看座位票找座位這個本領開心嗎?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見過座位票。"。
    幼兒:"電影院。"。
    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們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煩爸爸媽媽了。下次我們再來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戲好嗎?"。
    幼兒:"好!"。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兒對數字已經有了初步經驗,怎樣讓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并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帶著這個問題我選擇了《找座位》這個大班數學活動。
    小百科:座位,包括廂座,香港所指的卡位,及餐廳、交通工具、戲院等一種對坐的座位。座位有些是按票子對號入坐,有些是排隊先到先得,不設留位,通常有不準霸位的規(guī)定。座位,有時錯寫為坐位。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七
    1、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多媒體課件。
    1、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1、教學例1。
    出示例1: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2)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并在線段圖上標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教師邊說邊畫出下圖。
    (3)分析數量關系,啟發(fā)解題思路。
    a.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并認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個數量的?
    (4)列式計算。
    a.學生完整敘述解題思路。
    b.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板書:(千克)。
    c.寫出答話,教師板書:答:吃了80千克。
    (5)總結思路。
    根據以上分析,讓學生討論一下解題順序:吃了?吃了誰的?誰是多少(已知)?誰的是多少乘法。
    (6)反饋練習。(14頁)1-3題,做完后訂正。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閱讀課本:把書中的想的過程和線段圖認真看一下,不懂提問。
    1、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作單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練習四1、2題,完成在練習本上,然后訂正。
    3、操作:畫出“體育小組的人數是美術小組的倍”的線段圖自己補充條件和問題并解答。
    小學支教趣味教案篇十八
    1.讓學生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1.計算下面各題。
    2.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回憶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會更簡便。(讓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加以引導與整理。)。
    3.教師導語: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乘法的有關知識。
    (一)閱讀理解。
    1.出示呈現(xiàn)例5情境圖(數學信息),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選擇問題板書。)。
    (1)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1.自主解答。
    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怎樣列式?你能計算出來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板書:,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請不同做法的學生板演。)。
    2.交流探討,體會不同算法。
    先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現(xiàn)的不同計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化成帶分數。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1相乘,結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這道分數乘小數的題目我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計算,既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這兩種方法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分數乘分數和小數乘小數的知識。
    1.自主解答。
    剛才例5第(1)題大家完成得很不錯,下面第(2)題有沒有信心做對呢?(出示課件,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1)可以把2.4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4相乘,結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學課本。
    (1)除了上面兩種計算方法,這道題還有另一種算法。同學們打開課本第8頁,看一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看書自學。)。
    (2)這種算法你看懂了嗎?引導學生說計算過程。(課件逐步出示第三種算法。)。
    小數2.4和分數的分母先約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結果是1.8。
    4.對比思考。
    為什么可以這樣約分?你覺得這樣約分計算簡便嗎?
    1.既然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這么簡便,為什么第(1)題沒用這種簡便方法計算呢?
    2.師小結:先約分再計算雖然簡便,但只在小數與分數分母有共同因數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小數與分數分母沒有共同的因數,就不能直接約分,只能采用把小數化成分數或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的方法。所以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算式中小數與分數分母的特征,明確小數與分數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數,然后再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
    (一)對比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計算時你更喜歡哪種算法?
    (二)基本練習。
    教材第8頁做一做。
    1.學生先觀察每一道題的特征,思考:每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做?哪種方法更簡便?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交流時提問:哪幾題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梢园逊謹祷尚涤嬎銌?
    (三)提高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饋計算過程,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并適時補充我國的水資源知識,進行節(jié)約用水教育。
    (四)拓展練習(多余條件)(機動)。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
    3.教師點撥:在解決含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時,要先弄清楚題意,看問題所需的條件是什么,選擇恰當的條件,找出多余條件,然后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最后檢驗結果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