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實用15篇)

字號:

    報告是一種以文字或者圖表形式展示和說明某項工作或研究成果的書面材料。編寫報告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太多的專業(yè)術語和行業(yè)名詞,以方便讀者的理解。特別要注意,這些報告是根據不同目標群體和寫作目的編寫的,你可以從中借鑒并靈活應用于自己的報告中。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一
    在工作過程中對施工組織設計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施工組織設計在工程實際運用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通過對施工組織設計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進一步高效利用施工組織設計。結合過往工程實際經驗,針對具體工程實際情況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能有效發(fā)揮施工企業(yè)、建筑行業(yè)經濟效益,服務于國家,造福于人民。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二
    一、選題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對自身健康開始更加關注,相應的對醫(yī)療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設計選題南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擬建于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用地位于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qū),總用地面積1.44ha,地勢平坦,建筑高度將控制在50m以下。第七人民醫(y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為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布置在地下。另醫(y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置專用停車場。南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的建成,將會完善該城區(qū)的建設,并改善當地居民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醫(yī)院建筑功能復雜,流線較多,潔、污流線必須嚴格分開,從總平面布局到單體設計都有一系列的功能問題需要解決。通過本次設計了解醫(yī)院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和造型構成方式,熟悉醫(yī)療建筑的防火設計、結構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同時,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與調研分析、相關資料的檢索與利用,以及隨著方案的不斷深化,我們將接觸到有關醫(yī)療建筑設計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不但可以運用和發(fā)揮所學理論,而且將會大大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提高設計能力、表現技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另外通過該課題的綜合性訓練也將為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狀況:
    (1)《建筑設計資料集》(七)對醫(yī)院各科室的診療程序、相應的家具器械設備、平面空間組合布置、流線分析、出入口的布置要求等設計要點進行了講解,并有相關設計示例、器械布置圖片、室內透視等資料。
    (2)《現代醫(yī)院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宏觀地論述了醫(yī)院的發(fā)生、發(fā)展;功能結構和建筑形態(tài);區(qū)域衛(wèi)生規(guī)劃與總體布局,并對醫(yī)院建筑的“變”與“應變”規(guī)律作了系統(tǒng)的分析評述。另外,還分別對醫(yī)院的門診、醫(yī)技、住院、后勤供應等部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述和分析,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內涵,并有案例插圖,例證分布涉及我國港臺地區(qū)及亞歐、南北美洲的國家,基本上反映了當今世界醫(yī)院建設的最新成果和發(fā)展動向。
    (3)加強醫(yī)院綠化。中醫(yī)院熬藥間的大量藥渣和廚房肥料可制作有機混合土肥,可用于屋頂花木或藥苗養(yǎng)植,如北京同仁醫(yī)院;巴西坎多納利大學醫(yī)院將臺階式的屋面綠化與地面綠化組成富于起伏變化的有機整體,擴大了樓層病人的戶外活動空間和自然景觀界面。
    (4)高低層結合的雙向發(fā)展模式。這種模式有兩種類型:
    a、為底層部分全封閉連續(xù)板塊上的高層塔樓,如丹麥哥本哈根的赫利夫醫(yī)院,該方案還將護理單元的醫(yī)、護值班室與住院醫(yī)生宿舍合一,既方便就近護理,有免去空間的重復設置。
    b、底層部分開若干光井,或留出一條條槽口,強調自然采光通風,底層部分大體同層,條帶之間根據需要,長度自由,布置瀟灑。如瑞典桑茲伏爾醫(yī)院。
    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內容:
    1、規(guī)劃要求。
    (1)用地的東、南兩面建筑控制線由用地紅線后退10m,(如圖中紅線所示)。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線。道路交叉口黃線標示區(qū)域不得開出入口。
    (2)建筑層數不限,建筑高度控制在50m以下。
    (3)第七人民醫(y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為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布置在地下。另醫(y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置專用停車場。
    2、設計要點。
    (1)本次規(guī)劃用地位于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地段位于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qū),總用地面積(不包括職工生活區(qū))為1.42公頃,醫(yī)院總建筑面積控制在12000m2以內。
    面積分配門診部:醫(yī)技部:住院部=1:0.8:1.8。
    (2)總平面綜合解決分區(qū)、出入口、殘疾人坡道、停車場、綠化、道路、日照、消防等問題。平面設計由公共部分、內科、外科、皮膚科、婦產科、五官科、兒科、理療科、急診科、辦公區(qū)等組成,要求功能分區(qū)明確,科室布置合理人流避免往返交叉。(3)綜合考慮醫(yī)院建筑在安全和衛(wèi)生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主要建筑功能空間。
    (2)內科:診察室、治療室、注射室(包括針灸)。
    (3)皮膚科:診察室、治療室。
    (4)兒科:預診室、掛號及取藥室、候診室、診察室、治療室、專用廁所。
    (5)功能檢查:心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
    (6)理療科:光療室、電療室、激光室。
    (7)放射科:x光室、暗室、登記存片室、讀片室、機修室、值班室。
    (8)外科:診察室、治療室、門診手術室、換藥室、準備及消毒。
    (9)婦產科:產科門診、婦科門診、婦科治療、專用廁所、婦產手術室。
    (10)五官科:眼科診室、眼科暗室、耳鼻喉科診室、口腔檢查室、鑲牙補牙、技工室。
    (11)傳染病:肛道門診、肝炎門診。
    (12)急診部:診察室、治療室、值班室、觀察室、搶救室、專用廁所。
    (13)行政辦公:宿舍或辦公、會議室。
    (14)住院部:病房及附屬套用房。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結合自己所學和相關資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進行比較學習,并得出結論,進一步修改完善本次設計:
    (1)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研、調查和訪談了解當地地理氣候、民俗文脈、經濟政策和場地內外部環(huán)境。
    (2)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優(yōu)秀案例中符合我國國情和本地經濟、技術、地理氣候、文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本設計中的實際問題,并盡可能推陳出新,提出建設性方案。
    (3)將各科分散的知識點結合成一張知識網,系統(tǒng)地看待和解決問題。該設計涉及多個學科,如結構、構造、施工、美學、心理學等,研究問題時應盡可能客觀全面、并抓住主要矛盾,從總體著手,層層深入,有計劃的、目標明確的完成每一個步驟。
    2、借助我?,F有實驗室、研究設備、圖書館相關資料及下載各種相關軟件對結構、構造、經濟技術指標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進度安排:
    1、實地調研(第1-2周)。
    熟悉設計課題的內容與要求,查閱資料,對基地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的構思方案。
    2、資料收集與整理(第3-6周)。
    3、撰寫。
    調研報告。
    (第7-10周)。
    形成文字說明+圖標+基本分析圖+圖片的綜合。
    調研報告。
    主要是加強對環(huán)境體量、功能的設計分析,用手繪的形式勾勒出小區(qū)總平面圖。
    在一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并加強細部設計內容。
    7、成果出圖撰寫。
    畢業(yè)論文。
    出圖,撰寫不少于5000字左右的。
    畢業(yè)論文。
    并以此基礎制作ppt講稿。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三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樓層的發(fā)展越來越高,對基礎的發(fā)展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樁基礎的應用越來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東景國際名苑的地下部分進行基礎工程設計。樁基技術極為復雜,發(fā)展空間相當廣闊,成為地基基礎領域中一個非常活躍的、具有很強生命力分支領域,50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樁型、新的工藝、新的設計理論和新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有力支柱。
    本課題首先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巖土力學指標建議值和上部結構形式及上部結構重量,選取了樁基礎形式——混凝土預制樁。在對天然地基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了成樁分析。根據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缺點,結合場地地層條件,初步選取樁徑,試算出樁長,并進行樁的設計計算:單樁承載力和樁的沉降計算,最后從抗剪、沖切和抗彎等三方面對承臺進行了設計驗算。同時對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點、性能、樁基礎施工過程、注意事項也做了論述。
    二、樁基礎研究綜述:
    樁基礎(簡稱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形式。它的力學原理正確,通過樁的形式可以充分發(fā)。
    揮深部土層的承載能力,同時它又具有施工簡便的特點,因此樁基不僅延續(xù)至今,而且結合現代的施工技術還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成為當前基礎工程中一種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礎形式。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的高速發(fā)展,高層建筑、海港碼頭、橋梁、重型工業(yè)廠房和糧倉等都廣泛使用樁基,目前我國每年的用樁量達100萬根以上。如何設計好樁基,使之既滿足樁承載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對我國工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樁基的類型、施工工藝和設備、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樁基深埋于地下,是個隱蔽工程。雖然樁基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巖土性質的多變性和現場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樁承載力的設計值與樁的實際承載能力有時還有較大的差別,在施工時樁身中也會出現各種缺陷。因此,為了保障樁基的質量,進行樁基檢測就十分必要了。長期以來,樁基檢測采用的是靜荷載試驗方法。由于它是破壞性檢測,成本高,檢測周期長,因此被檢測的樁數目較少,難以滿足基礎工程的廣泛需要。隨著工程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種無損檢測技術一一樁基應力波檢測應運而生,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和廣泛的應用,現已成為基礎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畢業(yè)設計(論文)所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錘擊沉樁;。
    2.靜力壓樁法沉樁;。
    3.樁的接樁方法用焊接、法蘭接及硫磺膠泥錨接;。
    4.沉樁施工組織計劃;。
    d制圖。
    四、主要參考文獻。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四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fā)。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xx,該規(guī)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guī)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guī)范全面總結了原規(guī)范發(fā)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jié)能節(jié)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yè)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fā)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五
    主要通過對施工組織設計在現實工程中應用的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典型設計步驟,進而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來進一步發(fā)揮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作用。主要針對的問題:如何結合實際項目進行施工組織設計。本施工組織設計對如何在施工過程中發(fā)揮施工組織設計的作用,我擬采用的是文獻結合工程實際的方法。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六
    選題依據:
    1.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tài)。
    施工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是施工技術與施工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范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體化。施工企業(yè)要建立施工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現階段國內外施工組織學科的發(fā)展特點是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項目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業(yè)應大力發(fā)展與運用信息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tǒng)的編制方法,使信息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信息自動化、施工作業(yè)機器化、施工技術模塊化和系統(tǒng)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yè)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2.理論及實際意義。
    在此工程設計中,施工組織設計的意義體現在:它是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它是該工程開工前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它體現了施工企業(yè)管理水平,施工技術水平,機械設備裝備能力。
    畢業(yè)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及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1工程概況。
    2施工總體部署。
    2.1施工組織機構。
    2.2施工部署。
    2.3施工工藝流程。
    3施工準備及施工總平面布置。
    3.1施工準備。
    3.2施工總平面布置。
    4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
    4.1施工測量。
    4.2土方工程。
    4.3結構工程。
    4.4砌筑工程。
    4.5裝飾工程。
    4.6腳手架工程。
    5質量保證措施。
    6現場環(huán)境保護措施。
    7季節(jié)性施工措施。
    完成研究內容的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
    首先熟悉工程概況以及周圍的各種環(huán)境,然后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線合理布置場地的臨時設施和倉庫的位置,由著方便、安全的原則合理布置平面。根據施工隊伍以及人員配置和施工方案編制合適的施工進度,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動態(tài)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穩(wěn)定的實施。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樓層的發(fā)展越來越高,對基礎的發(fā)展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樁基礎的應用越來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東景國際名苑的地下部分進行基礎工程設計。樁基技術極為復雜,發(fā)展空間相當廣闊,成為地基基礎領域中一個非常活躍的、具有很強生命力分支領域,50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樁型、新的工藝、新的設計理論和新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有力支柱。
    本課題首先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巖土力學指標建議值和上部結構形式及上部結構重量,選取了樁基礎形式——混凝土預制樁。在對天然地基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了成樁分析。根據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缺點,結合場地地層條件,初步選取樁徑,試算出樁長,并進行樁的設計計算:單樁承載力和樁的沉降計算,最后從抗剪、沖切和抗彎等三方面對承臺進行了設計驗算。同時對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點、性能、樁基礎施工過程、注意事項也做了論述。
    二、樁基礎研究綜述:
    樁基礎(簡稱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形式.它的力學原理正確,通過樁的形式可以充分發(fā)。
    揮深部土層的承載能力,同時它又具有施工簡便的特點,因此樁基不僅延續(xù)至今,而且結合現代的施工技術還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成為當前基礎工程中一種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礎形式。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的高速發(fā)展,高層建筑、海港碼頭、橋梁、重型工業(yè)廠房和糧倉等都廣泛使用樁基,目前我國每年的用樁量達100萬根以上.如何設計好樁基,使之既滿足樁承載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對我國工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樁基的類型、施工工藝和設備、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樁基深埋于地下,是個隱蔽工程.雖然樁基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巖土性質的多變性和現場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樁承載力的設計值與樁的實際承載能力有時還有較大的差別,在施工時樁身中也會出現各種缺陷。因此,為了保障樁基的質量,進行樁基檢測就十分必要了.長期以來,樁基檢測采用的是靜荷載試驗方法。由于它是破壞性檢測,成本高,檢測周期長,因此被檢測的樁數目較少,難以滿足基礎工程的廣泛需要。隨著工程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種無損檢測技術一一樁基應力波檢測應運而生,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和廣泛的應用,現已成為基礎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畢業(yè)設計(論文)所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錘擊沉樁;。
    2.靜力壓樁法沉樁;。
    3.樁的接樁方法用焊接、法蘭接及硫磺膠泥錨接;。
    4.沉樁施工組織計劃;。
    5.autocad制圖。
    四、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獲得情況:
    [3]盧廷浩.土力學.河海大學出版社,2017。
    [5]段新勝.顧湘編著·樁基工程·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年。
    [7]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編著·樁基礎設計指南·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
    [8]陳仲頤·葉書麟編著·基礎工程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0年。
    [9]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李廣信編著·基礎工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
    [10]高大釗樁基礎的設計方法與施工技術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年。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七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資料是建設施工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工程質量監(jiān)督部門在竣工驗收時,施工資料更是重中之重,是工程建設及竣工驗收的必備條件,也是對工程進行檢查、維護、管理、使用、改建和擴建的原始依據。北京市建委于2003年1月27日發(fā)布、2003年2月1日實施了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dbj01-51-2003),對工程資料管理及驗收要求提供了指導性的要求,但規(guī)程發(fā)布到至今已五年時間,隨著建筑工程技術及規(guī)范的日益更新,原規(guī)程已不能滿足現階段工程資料管理要求。故希望對此課題的研究能對同行業(yè)工程資料管理員的工作起到推動和幫助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的條件。
    我從事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管理崗位多年,在資料管理工作中小有心得,并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充分利用同行業(yè)的有效資源,為本課題的研究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依據現實施的新工藝、新規(guī)范,結合以往工作實踐經驗,對現階段施工資料管理探索出一條清晰、有效的管理思路。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習新技術、新規(guī)范,從而促進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人員水平的全面提高;
    2、通過實踐研究,總結出工程資料管理的難點和重點;
    3、在施工資料管理中對資料管理員提出意見;全面提高資料管理員的素質及業(yè)務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目前工程資料管理的現狀。(2)工程資料管理常見問題及其分類。(3)工程資料管理常見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4)工程資料管理的重點及難點。(5)解決工程資料管理問題的措施。其中第(5)項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七、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2、計算機在工程資料管理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工程資料中需圖表并茂的資料,如何運用計算機高效、準確的完成圖表資料的繪制。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采用經驗總結法,根據個人以往的工作經驗,結合同行業(yè)工作者的實踐心得,研究解決工程資料管理問題的有效途徑及措施,總結出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1)查找現有文字資料。
    (2)對同行業(yè)的資料管理工作者進行調查,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并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8周:完成相關論文簡介、答辯提綱等;定稿打印。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擬完成成果形式:論文。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八
    選題的目的、意義。
    眾所周知,質量是永恒的主題。建筑產品是一次性產品,其體量大、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生產有求復雜、施工環(huán)節(jié)多,不便于綜合測試,一經建成便不能更換的特點。在工程最終完工前的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制品沒有成品,上道工序若發(fā)生質量問題,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蓋,從而導致重大質量事故的發(fā)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重視建筑工程質量。因此,必須要對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監(jiān)督和管理,確保工程萬無一失。
    從政府來講,要做好對工程質量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監(jiān)督企業(yè)把每個項目都圓滿完成。從建設單位來講,一定要把質量監(jiān)督工作做好,協(xié)同施工單位把好建筑產品的質量關。從施工單位來講,一定要保證施工時保證項目的質量合格,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從監(jiān)理單位來講,配合建設單位,結合相關的質量要求把建筑項目的監(jiān)理工作做好,特別是質量的監(jiān)理工作。無論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還是監(jiān)理單位等,都應該首先建立健全企業(yè)的質量保證體系,把質量與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從而落實層層質量責任制,加強企業(yè)自控能力,提高企業(yè)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1.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我國建設工程一貫堅持的方針,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國外現代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無論是在管理還是質量在其他的方面不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規(guī),而且在這個建筑業(yè)里已經建立了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而我國的工程建設和建筑業(yè)近年雖然有了較快發(fā)展,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工程質量問題所帶來影響最為嚴重,所以必須要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的管理與監(jiān)督工作。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由于我國目前的建筑施工企業(yè)基本上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挑剔的顧客,質量將成為占領市場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行中施工企業(yè)面對的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際市場,區(qū)域和國家對企業(yè)的保護也將逐步弱化,其產品和服務都必須接受統(tǒng)一的國際市場的評判。項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zhàn)略,科學管理,規(guī)范施工,以此推動企業(yè)拓寬謀求更大的發(fā)展。
    2.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論文準備結合課堂所學理論和實習過程中實例,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理論依據: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監(jiān)督于監(jiān)管,是建設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題。高質量的工程不僅給建設單位、社會帶來了潛在的效益,而且也將施工企業(yè)帶來良好的信譽,從而增強企業(yè)的競爭能力。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價值,是投資的需要,施工企業(yè)企業(yè)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要做好對建設項目的監(jiān)督工作,而施工企業(yè)要建立健全自身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工程質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2.結合課本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3.采訪老師,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
    4.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與信息,進行對比概括。
    研究內容:
    1.分析我國現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現狀。
    2.政府、建設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如何做好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jiān)督與管理。
    3.建設單位如何做好自身質量管理與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4.加強質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質量的一些具體措施。
    5.對本文的總結及預期成果展望。
    3.創(chuàng)新之處及預期研究成果。
    本文運用先進的理論研究方法、科學的闡述方法,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實用的解決方法。
    通過本文的闡述和論證,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夠真正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監(jiān)督與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jiān)控,從而真正減少質量問題,提高工程的質量系數。
    4.工作準備情況及計劃進度安排。
    2017年1.20~2017年2.19論文選題。
    2017年2.19~2017年3.1。
    開題報告。
    2017年3.2~2017年3.25撰寫初稿。
    2017年3.26~2017年4.26論文修改。
    2017年4.27~2017年5.10論文定稿。
    2017年5.11~2017年5.22論文答辯。
    5.參考文獻。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九
    一、設計依據及研究意義:
    依據:
    圖集:建筑制圖標準,中南地區(qū)標準圖集等;。
    其他:多高層框架結構,高等學校建筑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導等。
    意義:對于框架結構,在結構建筑特點方面: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梁、柱、節(jié)點及基礎為主框,加上樓板、填充墻、屋蓋組成的結構形式,樓板和橫梁連在一起,橫梁和柱通過節(jié)點連為一體,形成承重結構,將荷載傳至基礎,力的傳遞路線比較明確。對于整個房屋全部采用這種結構形式的稱為框架結構或純(全)框架結構。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層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時因房屋布局和空間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層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墻體是填充墻,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結構的最大特點是承重構件與圍護構件有明確分工,建筑物的內外墻處理十分靈活,應用范圍很廣,因此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
    在結構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結構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結構屬于柔性結構,自振周期較長,地震反應較小,經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具有較好的延性性能。
    二、設計主要研究內容、預期目標、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主要研究內容:
    設計構思:在體系選擇方面。
    1、架結構的柱與梁宜上下左右貫通,不宜采用復式框架;以及磚混框—剪結構。
    2、填充墻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輕質材料,且應避免形成上、下層剛度變化過大;避免形成短柱;減少因抗側剛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轉。
    其次,在建筑設計方面:
    1、要先對建筑外觀、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層高和室內凈高進行設計;。
    2、然后對局部進行設計,如樓地面、頂棚、屋面、樓面、坡面及樓梯位置,消防要求等進行設計。各部分都要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設計。
    3、最后要明確框架結構的抗震級數,采用規(guī)則結構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統(tǒng)一”的原則,確定柱網尺寸,確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礎的選定。
    預期目標:
    三個月的工作時間,完成綜合教學樓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方案力求新穎,適用,美觀,結構設計力求概念清楚,計算方法和結果準確合理,最終形成設計計算書和建筑,結構施工圖等設計成果。
    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1———3周:完成開題報告,建筑設計,并繪制出建筑施工圖;。
    4———8周;完成結構設計,繪制結構施工圖以及結構計算過程;。
    9———10周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整理設計資料,打印計算書和圖紙,準備答辯。
    三、設計的研究重點及難點。
    設計重點為框架結構內力計算和框架梁,柱構件設計??蚣芙Y構內力計算方法為: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采用d值法。手算結果與電算結果的差別及原因分析。
    設計難點為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和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內力組合,框架梁,剪力墻,柱的設計計算等。選擇符合建筑設計原則(功能、美觀、經濟)的結構形式和構件布置,結構設計中的基本概念。
    三、設計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畢業(yè)實習調查。
    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
    建筑方案設計。
    結構選型。
    結構平面布置,繪制草圖。
    荷載統(tǒng)計。
    手工框架設計。
    電算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
    整理設計計算書,打印圖紙和計算書,指導老師審批簽字。
    四、進行設計所需要的條件:
    1、所學課程的熟練掌握。
    2、查閱圖書館的相關書籍與文獻。
    3、個人勤奮努力、不懂就問、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
    4、指導老師的諄諄教導。
    5、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
    6、舒適安靜的設計環(huán)境。
    指導教師意見: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樓層的發(fā)展越來越高,對基礎的發(fā)展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樁基礎的應用越來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東景國際名苑的地下部分進行基礎工程設計。樁基技術極為復雜,發(fā)展空間相當廣闊,成為地基基礎領域中一個非?;钴S的、具有很強生命力分支領域,50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樁型、新的工藝、新的設計理論和新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有力支柱。
    本課題首先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巖土力學指標建議值和上部結構形式及上部結構重量,選取了樁基礎形式——混凝土預制樁。在對天然地基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了成樁分析。根據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缺點,結合場地地層條件,初步選取樁徑,試算出樁長,并進行樁的設計計算:單樁承載力和樁的沉降計算,最后從抗剪、沖切和抗彎等三方面對承臺進行了設計驗算。同時對混凝土預制樁的優(yōu)點、性能、樁基礎施工過程、注意事項也做了論述。
    樁基礎(簡稱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形式。它的力學原理正確,通過樁的形式可以充分發(fā)。
    揮深部土層的承載能力,同時它又具有施工簡便的特點,因此樁基不僅延續(xù)至今,而且結合現代的施工技術還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成為當前基礎工程中一種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礎形式。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的高速發(fā)展,高層建筑、海港碼頭、橋梁、重型工業(yè)廠房和糧倉等都廣泛使用樁基,目前我國每年的用樁量達100萬根以上。如何設計好樁基,使之既滿足樁承載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對我國工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樁基的類型、施工工藝和設備、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樁基深埋于地下,是個隱蔽工程。雖然樁基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巖土性質的多變性和現場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樁承載力的設計值與樁的實際承載能力有時還有較大的差別,在施工時樁身中也會出現各種缺陷。因此,為了保障樁基的質量,進行樁基檢測就十分必要了。長期以來,樁基檢測采用的是靜荷載試驗方法。由于它是破壞性檢測,成本高,檢測周期長,因此被檢測的樁數目較少,難以滿足基礎工程的廣泛需要。隨著工程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種無損檢測技術一一樁基應力波檢測應運而生,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和廣泛的應用,現已成為基礎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錘擊沉樁;
    2.靜力壓樁法沉樁;
    3.樁的接樁方法用焊接、法蘭接及硫磺膠泥錨接;
    4.沉樁施工組織計劃;
    d制圖。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一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xx,該規(guī)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guī)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guī)范全面總結了原規(guī)范發(fā)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jié)能節(jié)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yè)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fā)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guī)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yè)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辦公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它的設計有很強的時代性、技術性,它與現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發(fā)展有著密切聯系。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此時框架的辦公樓為人們提高了足夠的工作空間。同時框架結構不僅承載力大、自重輕和抗震性能好,而且其造價低、材料來源廣、耐火性好、構剛度大但是現在社會的的工作壓力的增加,在以后的不管是辦公建筑還是辦公環(huán)境都必須充滿人性化。本工程的體型采用單一體型中的矩形,其特特點是具有明顯的主從關系和組合關系,造型統(tǒng)一,簡潔,輪廓分明。我選擇這一課題由有助于把大學四年中所學到的知識做一個系統(tǒng)的復習和總結,并加得以應用,提高我獨立動手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的能力,還能更好的掌握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繪制方法,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建筑業(yè)的發(fā)展,目前多層和高層建筑逐漸增多,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其主要形式,雖說它的鋼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較大,造價也比混合結構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墻體只起分隔和圍護的作用,房間布置比較靈活,門窗開置的大小、形狀都較為自由的特點。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間,滿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結構房屋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青睞。
    框架結構是由梁和柱組成承重體系的結構。主梁、柱和基礎構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聯系梁連接起來而形成框架體系??蚣芙Y構的最大特點是承重構件與圍護構件有明確分工,建筑的內外墻處理十分靈活,應用范圍很廣。這種結構形式雖然出現較早,但直到鋼和鋼筋混凝土出現后才得以迅速發(fā)展。根據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體系可分為橫向布置、縱向布置及縱橫雙向布置三種。橫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橫向布置,樓板和連系梁沿縱向布置,具有結構橫向剛度好的優(yōu)點,實際采用較多。縱向布置同橫向布置相反,橫向剛度較差,應用較少??v橫雙向布置是建筑的縱橫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體剛度好,是地震設防區(qū)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整個畢業(yè)設計分為建筑設計,結構設計以及施工組織設計。
    結構設計:結構設計包括結構設計和繪制結構圖兩方面。結構計算要求完成基礎設計,平面框架結構設計,樓蓋設計,樓梯陽臺雨棚等結構的設計。本次設計中采用手算和電算兩種方法,要求手算一榀框架,采用d值法和分層分析法來完成,電算采用pkpm結構計算軟件。施工組織設計: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組織提高生產率,保證工程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圖。
    1、建筑設計:
    4)畫主立面圖一個:應顯著反映建筑物各部分尤其是門、窗的相對關系,必要的附注;
    6)其它必要的大樣圖:平面圖或剖面圖中交代的局部大樣圖,天溝造型、樓梯或陽臺欄桿等大樣。
    2、結構設計(用“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制圖):
    3)計算各屋面及樓面的面荷載:
    4)一根連梁、一根單梁的設計:
    按鋼筋混凝土原理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估算梁高h,(按常用截面高寬比定)。
    梁或墻上線荷載(含恒載、活載)計算:
    連梁、單梁的內力計算:按結構力學的方法計算連續(xù)梁、或單梁的內力:彎矩m、剪力v、扭矩t(有的時候存在)、梁端反力ri。
    按鋼筋混凝土設計原理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設計梁的截面:尺寸校驗,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的確定,梁截面的配筋,其它構造措施的確定。
    的截面、配筋、構造,表示不了的構造措施可寫在結構設計說明或本圖的附注中。
    6)一榀鋼筋混凝土框架的設計:
    按教材《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分層法計算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
    按教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確定建筑物抗震抗震設防烈。
    度,框架抗震等級,并按此確定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及抗震構造措施;
    按教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綜合考慮以上各款,具體確定框架的構造措施,彌補計算的欠缺,加強框架易損、易壞部位的構造。
    在結構平面圖中,用平法標注框架的截面配筋、構造,表示不了的構造措施可寫在結構設計說明中。
    7)二層樓面的樓板配筋設計:
    計算二層樓面各板配筋,根據樓面結構的具體條件,確定構造做法;
    將板的配筋標注于圖中,標注樓面的結構標高,標注板厚,在圖中寫必要的附注;
    8)一個樓梯間(含梯段板)的設計:
    選型,根據結構的具體條件,選擇樓梯形式:當梯段進深不大(3m左右)時,可選做板式樓梯;當梯段進深較大(3.9m)時,宜選做梁式樓梯。
    畫樓梯間的結構平面布置圖,畫樓梯梁、梯段板、平臺梁、平臺板等構件的施工圖,在圖中寫必要的附注。
    3、施工組織設計:
    根據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編制紅谷灘某辦公樓的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內容為:
    1)施工組織設計說明書。
    1、工程概況及主要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2、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如土方基礎、結構、構件安裝、磚、砌體工程、腳手架工程等。包括主要周轉材料機械設備的詳細計劃)。
    3、主導工程施工設計。
    4、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
    5、主要材料用量及倉庫、場地、臨時設施匯總。
    6、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
    7、單位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8、畫主導工程網絡圖。
    9、畫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表即橫道圖。
    10、畫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圖。
    設計研究目標是掌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的設計過程和如何編制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組織設計。
    其主要特點是柱網布置靈活,論文便于獲得較大的使用空間.延性較好。橫向側移剛度較小。因此適用需要大空間的、層數不宜太多、房屋的高度不宜太高的建筑,其建筑特點是結構牢固,建設時間短,建筑物的墻體不承受重力荷載,為非承重墻。
    設計進度要求:
    第3.5周至第5周半,參加工程實習,要求另祥。
    第1周周1上午布置設計任務書。
    第1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設計方案草稿;
    第2周周2上午9:00始,交建筑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初稿;
    第2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圖修改稿,建筑設計說明初稿;
    第3周周2上午9:00始,交建筑設計說明修改稿,建筑大樣初稿;
    第3周周5上午9:00始,交建筑大樣修改稿。
    第4周周2上午9:00始,交所有建筑設計的正稿,交開題報告。
    第6周周1上午9:00始,上課——結構設計課,布置設計任務及要求;
    第6周周2上午9:00始,交各層樓、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初稿;
    第9周周5上午9:00始,交結構構件計算書修改稿。結構設計說明初稿;
    第11周周5上午9:00始,交基礎設計修改稿及全部結構設計文件。
    第12至第15周,參加施工設計,要求另祥。第16周答辯。
    1、房屋建筑學及結構力學教材;
    2、“結構設計原理”及”地基基礎”教材;
    8、“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制圖;
    9、簡明建筑結構設計手冊或靜力結構計算手冊;
    10、建筑設計資料集及結構設計資料集。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三
    選題依據:
    施工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是施工技術與施工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范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體化。施工企業(yè)要建立施工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現階段國內外施工組織學科的發(fā)展特點是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項目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業(yè)應大力發(fā)展與運用信息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tǒng)的編制方法,使信息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信息自動化、施工作業(yè)機器化、施工技術模塊化和系統(tǒng)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yè)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在此工程設計中,施工組織設計的意義體現在:它是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它是該工程開工前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它體現了施工企業(yè)管理水平,施工技術水平,機械設備裝備能力。
    首先熟悉工程概況以及周圍的各種環(huán)境,然后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線合理布置場地的臨時設施和倉庫的位置,由著方便、安全的原則合理布置平面。根據施工隊伍以及人員配置和施工方案編制合適的施工進度,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動態(tài)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穩(wěn)定的實施。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四
    選題依據:
    1.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tài)。
    施工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是施工技術與施工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范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體化。施工企業(yè)要建立施工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現階段國內外施工組織學科的發(fā)展特點是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項目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業(yè)應大力發(fā)展與運用信息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tǒng)的編制方法,使信息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信息自動化、施工作業(yè)機器化、施工技術模塊化和系統(tǒng)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yè)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2.理論及實際意義。
    在此工程設計中,施工組織設計的意義體現在:它是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它是該工程開工前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它體現了施工企業(yè)管理水平,施工技術水平,機械設備裝備能力。
    3.完成研究內容的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
    首先熟悉工程概況以及周圍的各種環(huán)境,然后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線合理布置場地的臨時設施和倉庫的位置,由著方便、安全的原則合理布置平面。根據施工隊伍以及人員配置和施工方案編制合適的施工進度,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動態(tài)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穩(wěn)定的實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篇十五
    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不斷加快,建筑行業(yè)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F場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中的大問題。國家一直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方針,畢竟建筑業(yè)的危險性僅此于采礦業(yè),可見建筑行業(yè)的危險性還是比較大的。但隨著建筑市場數量不斷地增加,工地上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次數越來越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容樂觀,這些安全事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財產損失,因此應該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安全生產關系到效益的最大化。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各種各樣,主要就是工人的施工過程中安全意識較低和安全監(jiān)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過程中缺乏防護措施。如何采取措施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一直是業(yè)內人士研究的問題,本文也結合實際案例談了一些安全生產的措施。
    通過很多國內外學者對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認為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系統(tǒng)。相比之下,中國的管理系統(tǒng)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具有復雜性、露天高處作業(yè)多、勞動密集等特點,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危險的工作。而我國建筑安全事故時常發(fā)生,傷亡的人數也是很多,并沒有減少。反而每年呈現上升的趨勢,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財產損失。而相比一些發(fā)達國家,隨著這些國家建筑施工技術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這些國家建筑安全事故也越來越少。根本是國家對待安全事故的態(tài)度不一樣,重視程度和理念不同。我國貫徹的就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而國外普遍采用的“安全零容忍”理念。我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投入平均水平也遠低于國外,中國在安全教育、勞動保護、文明施工和現場安全設施這幾個方面的投入也是遠低于國外的平均水平的。因此,在未來隨著我國的法規(guī)不斷的完善,每個企業(yè)不斷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技術來大大降低我國安全死亡事故率。讓我們國家經濟穩(wěn)步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為了將來我們能運用更好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去安全施工,降低安全事故。
    率。減少事故對國家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財產損失。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標,論文的研究內容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論文的第一章,也就是論文的緒論部分,主要涉及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究方法以及國內外文獻綜述和我國目前施工的現狀等等。
    第二部分是論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闡述案例中的基本情況,和該項目已經采取的安全措施,提出該項目還存在的安全隱患,最后提出解決方案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論文的結論部分,總結全文研究成果,并提出進一步的研究展望。
    第一章.緒論。
    1)研究背景和意義。
    2)國內外發(fā)展狀況。
    3)現場安全管理的一般措施、制度。
    第二章.繡川新城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安全措施。
    1)對案例的概況進行概述和分析。
    2)案例施工過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的現狀和效果。
    第三章.工程現場施工還存在的問題。
    1)結合實際例子,指出存在問題。
    2)分析現場施工產存在問題原因。
    第四章如何減少和避免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次數。
    1)如何減少我國的現場施工事故發(fā)生。
    2)采取措施需要的注意事項。
    3)對存在安全隱患還未發(fā)生事故的提出建議。
    第五章.總結和結論。
    1.經驗總結法,總結實踐工作中的施工安全生產管理。
    2.文獻研究法,通過大量檢索閱讀國內相關文獻,把握目前現場施工出現問題,找出研究空白,保證論文創(chuàng)新性。
    3.案例分析法,通過引用實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提出現場施工存在問題,分析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及其影響,最后提出其解決方法。
    1.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以作參考。
    2.總結工地實踐的經驗教訓,總結建筑裝飾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
    3.積極與業(yè)內人士溝通,吸收應用。
    3月1日-3月10日,擬定論文題目,上交開題報告;。
    3月11日-3月24日,收集完善資料,開始寫作初稿;。
    3月25日-4月8日,完成并上交初稿;。
    4月9日-4月30日,修改初稿,完成終稿;。
    現有研究基礎及應用現狀分析:于工地上有一段實習時間,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已有一定的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實際經驗;已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對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有了一定了解。
    課題研究的關鍵問題可否解決:實踐經驗及文獻資料查閱可以解決。
    得出:方案可行。
    [1]王民選,田廣平淺談施工現場塔機和施工升降機的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xx(20)。
    [2]高淑榮,趙興芳談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0)。
    [3]宋凱,馮雪蓮論施工現場的規(guī)范化管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xx(09)。
    [4]何世武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應用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安徽建筑20xx(2)。
    [7]冼輝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學之友.20xx(6)。
    [8]劉雄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xx(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