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也是保障課堂教學有效進行的必備工具。教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要玩一個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把黑板上的這些數(shù)字分為三個組,依據(jù)自己定,一會兒我抽同學交流。”老師笑瞇瞇的說。這有什么難的?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我又回來一想:不對呀,不可能這么簡單,老師不是叫我們動腦筋嘛。于是我又開始想,可是我左想右想,絞盡腦汁地想,也沒想到些什么來。我只好看同學們,他們有的在和小組人員熱火朝天的議論,有的在埋頭冥思苦想,有的還在拿筆唰唰唰地寫著。時間到了,老師抽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俊逸和范浩宇的分類方法,吳俊逸是按諧音分類的,他把“138”用英語說成了“萬歲吧”,把“740”說成了“氣死你”,把“745”說成了“氣死我”,引的同學們哈哈大笑。范浩宇是按形狀分類的,他把圓的“689”歸為一類,把有彎的“325”歸為一類,把“直來直去”的“147”歸為一類,這些把我看的目瞪口呆,我一邊稱贊他們,一邊自責自己,同學們的那些想法,我一個都沒想到。
現(xiàn)在我們把游戲玩的帶勁了,個個都玩的神采奕奕,老師問我們愿不愿意挑戰(zhàn)增加難度的數(shù)字游戲,我們都一口同聲的回答:“愿意!”接著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上了三組數(shù)字:“1378、246、59。”我看了題目腦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來,無論是用語文,還是用數(shù)學都不行,我?guī)缀踹M入絕望,同學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突然,一個聲音傳到我耳朵里“4、3、2、”原來是范浩宇說的,老師提醒他大聲點,他大聲的說出了規(guī)律,“4、3、2”理由就是:“下面第一組數(shù)字是4個數(shù)字,第二組是3個數(shù)字,第三組是2個數(shù)字?!蔽一腥淮笪颍蠋焻s說:“恭喜你,進入幼兒園?!边@句話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又說:“那里面的數(shù)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又開始思考。突然我前面的人舉起手,她說:“第一個是一聲,第二個是四聲,第三個是三聲。”“你也可以進入幼兒園了?!庇质且魂嚧笮β?。
其實啊,兩道題是北京的一所幼兒園的面試題本來就很簡單,可是,我們往往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我們要由簡入繁,由繁入簡,讓思維轉個彎。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ǔ鍪菊n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1、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中描寫燕子過海時非常辛苦、艱難的句子。
同學們,你們見過燕子嗎?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燕子,好嗎?
(燕子是益鳥。燕子是候鳥。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們說得真不錯,誰能告訴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學生用手比劃)那么,誰見過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確實比不出,這么小的燕子,要過天連水,水連天,一望無際的大??烧媪瞬黄穑∧銈兛匆娺^燕子過海嗎?有一艘軍艦上的海軍戰(zhàn)士看見了過海的燕子,于是他們給我們寫下了這篇文章《燕子過?!贰?BR> 教師范讀。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呢?
(燕子為什么要過海?為什么它要不分晝夜地飛?為什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
燕子為什么要過海?課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話已經回答了,請你找出來。(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
這句話中有三組反義詞,你能圈下來嗎?(溫暖——寒冷、南方——北方、晝——夜)。
你們看看下面這句話是一樣的嗎?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個“太”字,說明已經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學生感情朗讀。
像雨點一樣落下來是寫燕子的疲倦。燕子為什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全班討論)。
還有寫燕子疲倦的句子嗎?那我們該怎么讀?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展翅起飛的燕子的堅強。
摘錄文中描寫燕子過海艱難、辛苦的句子。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長度單位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3、角的初步認識4、表內乘法(一)5、觀察物體(一)6、表內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認識時間8、數(shù)學廣角——搭配(一)9、總復習。
(二)、單元分析。
1、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4、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shù)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觀察物體(一):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6、表內乘法(二):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認識時間: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shù)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并已經掌握了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表》之后的又一節(jié)課,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數(shù)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并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xiàn)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jù)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略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激發(fā)對小兵一樣的喜愛、敬佩之情。
2、學習質疑,學習自主閱讀發(fā)現(xiàn)。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認識雙線格中的10個字,學會田字格內的11個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部分段落。
教學難點: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小草,向前走》??戳祟}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1、自由試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2、同桌互讀,教師檢查指導。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標出自然段。
4、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從課文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在小組中、班級中交流閱讀新的。
1、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會來欣賞、贊美小草:你想對小草說點什么?
2、結合課文,動手畫出插圖。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小草,向前走》這篇課文,感受了小草的可親可敬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要有小草向前走的勁頭,那么,我們的心中一定會充滿陽光和快樂的!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1.培養(yǎng)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讓學生經歷策劃、準備、實施、展示、交流的全過程,再次感受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師:人們都說黑板報是一個班級的窗口。我們班的黑板報太老了,班委會決定辦一期反映祖國美麗風景的黑板報。也好讓大家能透過這個窗子來了解祖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這期黑板報我們怎么辦??茨莻€小組想的全面,介紹的具體。
出示題目要求。(書上的五條)。
二、各小組準備。
1、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動手先在紙上創(chuàng)作。
3、選一名中心發(fā)言人匯報本小組的成果。
1、各組派代表邊說邊演示。其他學生可以適時提問,小組成員也可以補充。
2、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小組、最佳表達小組。
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適時引導學生用普通話交流,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語言完整,能準確表達自己或小組的意思。同時滲透本單元的文化主題,達到課程資源的整合。以自己班為切入點,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全面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競爭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調動。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數(shù)學課,是一門很優(yōu)惠的課,什么滿四十分鐘送十分鐘,滿兩節(jié)送一節(jié),周末狂歡送三節(jié)晚自習,促銷策略簡直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促銷手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數(shù)學老師去開網店,一定會累死送貨大叔的。
其實數(shù)學課挺好玩,只要有足夠的想象力,過人的膽識。當然,還要有無視數(shù)學成績的勇氣。如果你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體驗一下數(shù)學課也無妨。每次上數(shù)學課,我都仿佛看到了披堅執(zhí)銳的大將軍(哦不,是數(shù)學老師),左手握著虎符(哦不,是黑板刷),右手揮舞著三尺寶劍(哦不,是木制教鞭),帶領我們殺向敵國軍隊(哦不,是三角函數(shù)),左沖右殺,血流成河(哦不,是粉筆灰飄揚),最后以一道華麗麗的數(shù)學公式斬敵方將領于馬下(哦不,是筆下),只剩下我們一群小兵目瞪口呆滿臉茫然,然后看著數(shù)學老師(哦不,是大將軍),奔向下一個題目(哦不,是敵酋)。
總之,數(shù)學知識的艱深、數(shù)學題目的難做以及數(shù)學成績的低迷,讓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是來自其他星球的。每次的數(shù)學課對我來說,是三角函數(shù)滾滾而來又滾滾而去,怎么解我依然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智商下限又一次被刷新了。所謂的狂想只能是瘋狂地想啊,否則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話,而周圍的一大群人都齊聲應道“嗯,明白了”時,你會有且只有一種感覺:自己是不是昨天沒有來上課而是被外星人抓走洗了腦啊!
但是如果你覺得數(shù)學課只是這種程度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有一次有個很“奇葩”的同學,擦黑板的時候擦出了一個“奇葩”的骷髏頭,滿臉猙獰痛苦怒視前方就差對月狼嚎了。偏偏那節(jié)課最難的題目寫在了它的腦門上,然后,老師揚鞭東指,不怒自威,一遍一遍地敲著骷髏的腦門提醒我們注意那個題目。那節(jié)課我忍笑忍到了內傷,什么都沒聽,而是幻想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數(shù)學老師大戰(zhàn)骷髏王,結果就是回家之后對著作業(yè)苦思冥想了半天,怎么看那題目怎么像賤笑的骷髏王……可惜我不是勇士,最后只能被虐得遍體鱗傷。
我還是默默地掉頭回去吧,地球果然不適合我。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1、品詞析句,感受課文描繪的自然美,語言美。
2、學會課文中的10個生字,理解“柳葉、蜻蜓、消息、洗澡、乘涼、散步、鏡子”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有人……有人……”寫一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寫雷雨后的幾段課文。
學會生字新詞,通過朗讀,欣賞雨后的美麗景色。
體會雷雨給“柳葉、小花、小魚及人們帶來的歡樂。
教學準備 投影片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是按“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順序寫的。
2、學會課文中的7個生字,理解“蜻蜓、乘涼、散步、鏡子“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了解雷雨前的景色。
一、談話揭題: (5)
1、小朋友,在你印象中,夏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
2、夏天經常下雷雨,你知道雷雨是怎么樣的嗎?請你簡單地介紹一下。
3、課文是怎么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2)
1、聽課文錄音,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想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再自己讀讀課文,想想每節(jié)課文的主要意思。四人小組討論: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
3、反饋: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評議正音。
2)說說每節(jié)課文寫的景色相同嗎?。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景象。
4、再讀課文,比較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 、學習第1、2自然段 (15)
1、看圖說話
出示太陽圖:請學生主說說夏天的太陽是怎么樣的?比比誰說得好。
2、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課文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試讀,齊讀。
4、想象說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在太陽底下暴曬的動物和會怎么樣呢?請你舉例說一說。
5、我們一起看課文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你的感想。
6、學生交流:
1)指名說,結合學習生字:柳、卷、烤,注意柳右半部分的寫法。
柳葉 打卷
小花 低頭
湖水 烤熱
小魚 煮熟
2)這些動物、植物會說些什么呢?
3)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你有什么問題嗎?
7、太陽烤得萬物無精打采,怎么辦呢?
讀一讀蜻蜓低飛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好消息”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說一說誰聽了會怎么樣?學習生字“蜻、蜓 、圈”
8、指導朗讀,就要下雨了要讀出歡快、高興的語氣。
9、齊讀課文第1、2兩節(jié)。
四、指導生字書寫 (8)
1、 說說書寫時的注意
2、教師范寫“柳、蜓 ”等字
3、學生每個生字寫三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兩段,感受課文描繪的自然美和語言美。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5)
1、讀一、二自然段 說說課文寫了哪些景物,寫了它們怎么樣?
3、是呀!它們多么渴望雷雨早點到來啊!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5)
1、談話:雷雨果然來了,看課件。
2、書上是怎么寫的呢?請你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想你能讀懂什么?
3、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雨很大?大雨快活地下是什么意思?這樣寫好在什么地方?
4、誰能讀出雨大的感覺。
自由試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5)
1、下過雷雨過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請你自由讀課文第四、五段課文。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雷雨后的景色是怎么樣的?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我班學生整體智力水平偏低,學習刻苦。根據(jù)這一學情特點,我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教學分為了兩課時,本節(jié)課主要講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數(shù)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果,并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余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余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余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余。板書:剩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shù)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用省略號表示剩余。剩余的個數(shù)叫余數(shù)。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shù)。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jù)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果。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而學好語言的關鍵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針對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結構非常相似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分別抓住貓頭鷹、袋鼠、猴子對動物們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動物們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另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是一個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態(tài)過程,而表演不失為一種優(yōu)化的選擇,在實現(xiàn)學生主體與文本客體的對話過程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
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話故事。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苦不堪言,而猴子卻讓動物們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擁戴。課文蘊含著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
讀著《從現(xiàn)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相互尊重,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本課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以人為本,應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準則。這一準則,應該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
學情簡析:
1.孩子們年齡小,在家里受到的關注多,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考慮尊重別人,為別人的感受著想。在學校里,有的孩子當了小干部,神氣有余,而理解關心尊重小朋友不夠。
孩子們對字的細微部分的觀察還不夠仔細,所以會出現(xiàn)寫錯個別筆畫的現(xiàn)象。如現(xiàn)的最后一筆寫成點,直字少寫一橫等。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點:會認。
9個字,會寫10個字。在閱讀課文時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難點:分析容易錯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課前準備:cai。
課件、字詞卡片、投影儀、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查找的資料找到了嗎?誰愿意把自己的知識與大家分享?指名學生匯報有關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它們的有趣的童話故事。
1.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2.看到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學生質疑,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
二、示范朗讀。
1.提出聽的要求:課文講從現(xiàn)在開始怎樣呢?仔細聽,聽聽課文講了什么事?聽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聽的過程中能認識幾個字?自己不認識的字記下來。
2.教師范讀。
3.指名學生交流:你聽懂了課文主要講什么?
說說自己的感受。
把你所理解的內容告訴大家。
鼓勵每個孩子都爭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課文大意: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們十分難受,而猴子卻讓動物們按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擁戴。)。
三、指導自學。
1.自由讀書,提出要求:劃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識記字形,擴詞,劃出不懂的地方,小組討論不懂的地方。
2.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難讀的詞句和你喜歡的地方多讀幾次。
3.學生小組自學后在小組中匯報學習情況。
四、檢查自學。
1.我會讀:
課件出示讀句子識字,指名學生讀句子。
(1)你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輪、之、期)。
(2)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第、任)。
(3)每個動物都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慣、式)。
(4)獅子見了,笑瞇瞇地說:不用再往下輪了。我鄭重宣布,從現(xiàn)在開始,小猴子就是萬獸之王了!(瞇、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1、準備局部:同學成四列橫隊站立,師生問好,教師檢查服飾,宣布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然后由反義詞很自然地引到反口令小游戲做熱身運動和做模仿操。目的是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恬靜狀態(tài)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tài),提高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后面的鏡面示范奠下基礎。
2、基本局部:
a、教學廣播體操時,根據(jù)同學的具體情況正確的運用教學原則,我積極采用直觀性原則,通過(正面、鏡面、側面)教師準確優(yōu)美的完整示范首先給同學建立一個正確的動作表象和概念。輔以簡明、生動的語言向同學說明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學習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導同學進行有效的學習。同學的接受能力,協(xié)調能力個體差別很大,對差生要耐心的進行協(xié)助,和時給予鼓勵以達到統(tǒng)一的水平規(guī)范。難度大的動作要重點指導,把它簡單化,通過不時的分解和完整練習,使全體同學逐漸鞏固提高,最終達到動作規(guī)范、舒展大方這一要求。具體步驟是:師完整示范并講解——動作分解——師生齊練——動作展示——反饋糾錯——集體扮演。
b、你們喜歡這連綿不時的春雨嗎?(不喜歡)可“春雨貴如油”是怎么得來的?誰會喜歡它呢?讓人不得不想到農民伯伯是喜歡這場和時雨的,他們在忙著春種呢!由此而導出“春種秋收”這個游戲。給大家介紹了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方法后,各組小農民開始躍躍欲試。第一人持木塊跑向本隊目的地播種,把木塊放在指定的盆內徒手返回與第二人擊掌,第二人迅速跑向目的地收回勞動效果,撿回木塊交給第三人……以此類催,以先跑完的隊為勝。對獲勝隊獎給勞動的果實,讓他們體驗到豐收的喜悅。在教學中,我適當?shù)膮⑴c各組的練習,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使同學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
3、結束局部:同學與老師跳起輕松愉快、優(yōu)美歡快的集體舞《找朋友》進行放松活動,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從而達到恢復同學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的目的,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同學為主體的原則,使同學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同學在本節(jié)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進步。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內容寫請假條。
2、能看懂圖意,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教學過程:
一、根據(jù)內容寫請假條。
1、復習第九課的內容,怎樣寫請假條。
2、練習寫請假條。(總復習六第1題)。
3、教師講評,指出錯誤的地方。
4、再練習寫一張請假條。
3月25日,王洪生病了,感冒發(fā)燒,不能去上學,要向周老師請假一天。
二、看圖寫話。(總復習六第2題)。
1、看看圖,讀一讀提示,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圖編故事。
3、小組討論,看圖說話。
4、抽生說一說,集體評議。
5、寫下來,注意格式、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寫好后自己讀一讀。
6、批改訂正。
三、看圖寫話。(總復習六第3題)。
1、看看圖,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圖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3、寫下來。
4、交流評議。
5、看看由哪些寫得不夠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把看圖寫話寫得更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1、計算。
6噸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2毫米=()毫米。
1噸—700千克=()千克6噸-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噸200千克+1800千克=()噸。
2、在()里填上“=”、“”、“”。
2噸()960千克1000克()3千克45克()3千克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15噸()15千克5000千克()5噸。
3、生活多彩園。
(3)用4個邊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這個大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掌握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比較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0個十是(),10個百是()。
(2)讀數(shù),并說說數(shù)的組成。
1098002893301000。
(3)寫數(shù)。
999345870106。
(4)比較下面各數(shù)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出示p70圖。
小組討論:怎么比較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學生匯報。
小結:比較兩個三位數(shù)的大小時,從高位比起,百位上哪個數(shù)大,那個數(shù)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練習:(1)p70“做一做”
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題,同桌互相說說。
第三題,先說說你是概括什么來判斷的。
(1)每人請寫出3個比230大,比250小的數(shù)。然后四人小組中找出所寫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2)每人請寫出3個比970大的數(shù),匯報后全班找出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三、課堂練習:p724、5、6。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已步入了初三的大門,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中考與畢業(yè)。我回憶著從剛開始進入初中,進入這個班級時的美好時光,與老師,同學一起上課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仿佛永遠停留在了那段時光里。突然間,腦海里閃過一幕,是老師、同學的鼓勵和支持,是老師、同學們課堂上的快樂與和諧。
這是一節(jié)令我難忘的數(shù)學課。記得那天正好是家長日,有許多家長都來自己的孩子班里聽課,當然,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到了學校,生怕與媽媽一起來。收好本子后,我就馬上打開數(shù)學書,開始進行預習工作。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很快就迎來了第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家長們已陸續(xù)走進教室,等待著上課。很快,數(shù)學老師拿著幾本書進來了,她面帶微笑,比往常顯得更加溫和一些。她響亮有力地發(fā)出指令:“上課”。“起立”,班長說著,轉而我們都齊刷刷、直挺挺地站了起來?!巴瑢W們好?!蔽覀儺惪谕暋⒄R有序地回應:“老師好。”同時,深深地向老師鞠了一躬。
坐下后,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時不時地轉身瞄一瞄媽媽幾眼。老師在上面講解著大屏幕上的一道道問題,并在黑板上面羅列出了詳細的解答過程。一個個字都顯得蒼勁有力,同學們也都認認真真地記錄了下來。整個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見筆尖觸碰紙張“唰唰”的寫字聲。我也一筆一劃地寫著?!斑@個不對?!敝宦犚娎蠋熢谖疑砗?,拿掉我手中的筆,溫柔地對我說道:“這里繞了一個大圈子,可以更簡便一些,你看……”轉而,老師就用筆不斷在我的圖形上涂涂畫畫,頃刻我的筆記本上出現(xiàn)了一排排簡潔明了的方程式,不禁讓我恍然大悟。環(huán)繞四周,同學們都在互相討論題目,課堂氛圍十分和諧。
老師拍了拍我的肩膀,“下面一道題你上黑板去做一下吧?!蔽业男囊幌伦颖惶崃松蟻?,我慢慢走上前去,拿起粉筆后,寫了一個“解”字,轉而就停止不動了。下面仍然是一片寂靜,我緊張到了極點,老師走上前來,輕輕地說了一句,“別緊張,你能行”,老師微笑著,她的一句鼓勵消去了我的不安,我恢復到了冷靜、沉著的狀態(tài),再次仔細看了看題目,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我舉起粉筆,在黑板上“唰唰”地演算起來。干脆有力的聲音回蕩在教室周圍,我一邊回想著老師剛才教我的方法,一邊寫著。“你做得不錯,很簡潔?!崩蠋熚⑿χf,同學和媽媽都給了我一陣贊賞、慶賀的掌聲。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因為它帶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訣表,使學生知道利用表格來整理知識比較簡潔、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教學準備:
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訣。
1、回憶所學的乘法口訣。
提問:我們學了幾的乘法口訣?各有幾句?全部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怎樣知道的?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回憶、計算。然后請部分小組向全班同學匯報結果。
2、師生共同歸納學過的乘法口訣。
(2)、全部乘法口訣的句數(shù)是:1+2+3+4+5+6+7+8+9=45(利用湊整的方法計算或利用加法結合律把算式變形為同數(shù)相加的形式進行簡算。)。
3、整理所學的乘法口訣。
問:怎樣整理45句口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1)、小組合作給學具袋里的乘法口訣卡片分類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把口訣卡片擺成自己喜歡的口訣表。
3、匯報小組的分類方法即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回答。展示評價,表揚大家認為整理的好的小組。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學的乘法口訣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及體驗方法的多樣性,在分析、比較中找出比較簡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訣表的內在規(guī)律。
問:觀察這張乘法口訣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這張表,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或特征。
學生仍然以小組為單位,先在組里說然后在全班交流。學生能說多少算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對乘法口訣表的觀察發(fā)現(xiàn),找出乘法口訣表的特征,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交流等能力。
三、應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訣表進行計算。
1、回憶口訣的含義,任意說出一句口訣表示的意義。
2、游戲,比一比,賽一賽。
(1)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出示卡片,學生對口訣。(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已知積求兩個因數(shù)。)。
(2)想一想:89頁3題完成后總結做題的方法。
(3)、開放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乘法口訣的記憶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這一節(jié)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
2.能正確回答課后習題。
能力目標。
反復練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和自學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知道春雨對植物的生長有哪些益處,教育學生積極參加種樹種花,綠化、美化祖國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通過自由練讀、游戲朗讀、聽老師范讀等方式使學生讀通順課文,并讀出感情。
教學準備。
幻燈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
1.你們見過春天下雨嗎?
它和夏天的雷陣雨有什么不同?
請說說它的樣子。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出示課題。板書:春雨。
3.簡單提示課文內容。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因為春雨使萬物復蘇,大地回春,因而人們喜愛春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能讓我們知道春雨對農作物有什么好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兩類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讀音并加以輔導。
3.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思考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2.指名朗讀第一小節(jié)。(從開始到飄飄灑灑)。
小組討論。向班內匯報。(沙沙介紹了春雨聲音,是那么輕柔、悅耳。不像夏天的暴雨嘩嘩嘩的。)。
(還介紹了春雨的`樣子,細細的密密的像牛毛一樣。用牛毛的細、多來比喻春天的春絲。
(春雨下降時非常好看,輕輕地在空中飄揚,慢慢落下來。)。
3.把春雨的聲音、樣子和怎樣飄落連起來說一說。
4.齊讀這一小節(jié)。
5.學習第二小節(jié)。(從飄在果林喚醒青蛙)。
6.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共四個分句。小組討論:春雨都落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了什么變化?向班內匯報。
(春雨落在果林、樹梢、田野、池塘。變化:桃花紅了;柳芽綠了;莊稼生長了;青蛙睡醒不冬眠了。)。
教師講解:點紅的意思是春雨灑落到桃花上,一朵一朵粉紅的桃花開放了。染綠是春雨灑落到柳枝上,使柳枝長出嫩綠的小葉。滋潤是春雨落在田地里,莊稼喝足了水,茁壯生長。春雨落在池塘,把青蛙喚醒不再冬眠了。
7.指導學生說一說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說說這兩小節(jié)的意思。
2.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從淋濕末句)。
3.小組討論:淋濕,沾濕的意思。我她我們指的是誰?
在雨中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為了綠化祖國,他們不怕雨淋,抓住時機植樹。)。
蒙蒙,細小的雨點。
4.把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教師小結:春雨是喜人的,它使萬物復蘇,勃勃生機,它的降臨使大地春回。
二、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指導朗讀。
詩的開頭與結尾都用春雨沙沙,讀時聲音要輕柔,想象春雨飄落的樣子。每小節(jié)之間要稍作停頓。讀時要讀出對春雨喜愛之情。
2.指導背誦。熟讀自然成誦,個人自讀自背。小組背誦、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重點認寫以下幾個字。
灑字是左右結構。左邊三點水,右邊是東西的西。里面不可加橫,加橫念酒了。寫西字時要扁一些。
染字是上下結構。上半部這樣記:染東西要用水,左邊氵,使物品上色要多次染,所以右上是九字。
醒字左半部是酒字的右半部酉,不要忘掉里面的小橫。
帽字左窄右寬。右半部的冒不要寫扁。
蒙字,冖下面有小橫,千萬別丟掉。
四、做詞語搭配的練習。
1.先讀詞匯。可先讀左邊,再讀右邊。
2.思考:哪些詞語可以互相搭配。輕聲讀讀。
3.用筆連線,再讀讀,看是否正確。
4.在班內朗讀,進行訂正。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要玩一個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把黑板上的這些數(shù)字分為三個組,依據(jù)自己定,一會兒我抽同學交流。”老師笑瞇瞇的說。這有什么難的?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我又回來一想:不對呀,不可能這么簡單,老師不是叫我們動腦筋嘛。于是我又開始想,可是我左想右想,絞盡腦汁地想,也沒想到些什么來。我只好看同學們,他們有的在和小組人員熱火朝天的議論,有的在埋頭冥思苦想,有的還在拿筆唰唰唰地寫著。時間到了,老師抽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俊逸和范浩宇的分類方法,吳俊逸是按諧音分類的,他把“138”用英語說成了“萬歲吧”,把“740”說成了“氣死你”,把“745”說成了“氣死我”,引的同學們哈哈大笑。范浩宇是按形狀分類的,他把圓的“689”歸為一類,把有彎的“325”歸為一類,把“直來直去”的“147”歸為一類,這些把我看的目瞪口呆,我一邊稱贊他們,一邊自責自己,同學們的那些想法,我一個都沒想到。
現(xiàn)在我們把游戲玩的帶勁了,個個都玩的神采奕奕,老師問我們愿不愿意挑戰(zhàn)增加難度的數(shù)字游戲,我們都一口同聲的回答:“愿意!”接著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上了三組數(shù)字:“1378、246、59。”我看了題目腦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來,無論是用語文,還是用數(shù)學都不行,我?guī)缀踹M入絕望,同學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突然,一個聲音傳到我耳朵里“4、3、2、”原來是范浩宇說的,老師提醒他大聲點,他大聲的說出了規(guī)律,“4、3、2”理由就是:“下面第一組數(shù)字是4個數(shù)字,第二組是3個數(shù)字,第三組是2個數(shù)字?!蔽一腥淮笪颍蠋焻s說:“恭喜你,進入幼兒園?!边@句話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又說:“那里面的數(shù)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又開始思考。突然我前面的人舉起手,她說:“第一個是一聲,第二個是四聲,第三個是三聲。”“你也可以進入幼兒園了?!庇质且魂嚧笮β?。
其實啊,兩道題是北京的一所幼兒園的面試題本來就很簡單,可是,我們往往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我們要由簡入繁,由繁入簡,讓思維轉個彎。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ǔ鍪菊n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1、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tài)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中描寫燕子過海時非常辛苦、艱難的句子。
同學們,你們見過燕子嗎?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燕子,好嗎?
(燕子是益鳥。燕子是候鳥。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們說得真不錯,誰能告訴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學生用手比劃)那么,誰見過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確實比不出,這么小的燕子,要過天連水,水連天,一望無際的大??烧媪瞬黄穑∧銈兛匆娺^燕子過海嗎?有一艘軍艦上的海軍戰(zhàn)士看見了過海的燕子,于是他們給我們寫下了這篇文章《燕子過?!贰?BR> 教師范讀。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呢?
(燕子為什么要過海?為什么它要不分晝夜地飛?為什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
燕子為什么要過海?課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話已經回答了,請你找出來。(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
這句話中有三組反義詞,你能圈下來嗎?(溫暖——寒冷、南方——北方、晝——夜)。
你們看看下面這句話是一樣的嗎?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晝夜地飛,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個“太”字,說明已經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學生感情朗讀。
像雨點一樣落下來是寫燕子的疲倦。燕子為什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全班討論)。
還有寫燕子疲倦的句子嗎?那我們該怎么讀?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展翅起飛的燕子的堅強。
摘錄文中描寫燕子過海艱難、辛苦的句子。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shù)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長度單位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3、角的初步認識4、表內乘法(一)5、觀察物體(一)6、表內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認識時間8、數(shù)學廣角——搭配(一)9、總復習。
(二)、單元分析。
1、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4、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shù)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觀察物體(一):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6、表內乘法(二):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認識時間: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shù)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并已經掌握了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表》之后的又一節(jié)課,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數(shù)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并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xiàn)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jù)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略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激發(fā)對小兵一樣的喜愛、敬佩之情。
2、學習質疑,學習自主閱讀發(fā)現(xiàn)。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認識雙線格中的10個字,學會田字格內的11個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部分段落。
教學難點: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小草,向前走》??戳祟}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1、自由試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2、同桌互讀,教師檢查指導。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標出自然段。
4、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從課文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在小組中、班級中交流閱讀新的。
1、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會來欣賞、贊美小草:你想對小草說點什么?
2、結合課文,動手畫出插圖。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小草,向前走》這篇課文,感受了小草的可親可敬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要有小草向前走的勁頭,那么,我們的心中一定會充滿陽光和快樂的!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1.培養(yǎng)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讓學生經歷策劃、準備、實施、展示、交流的全過程,再次感受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師:人們都說黑板報是一個班級的窗口。我們班的黑板報太老了,班委會決定辦一期反映祖國美麗風景的黑板報。也好讓大家能透過這個窗子來了解祖國。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這期黑板報我們怎么辦??茨莻€小組想的全面,介紹的具體。
出示題目要求。(書上的五條)。
二、各小組準備。
1、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動手先在紙上創(chuàng)作。
3、選一名中心發(fā)言人匯報本小組的成果。
1、各組派代表邊說邊演示。其他學生可以適時提問,小組成員也可以補充。
2、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小組、最佳表達小組。
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適時引導學生用普通話交流,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語言完整,能準確表達自己或小組的意思。同時滲透本單元的文化主題,達到課程資源的整合。以自己班為切入點,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全面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競爭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調動。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數(shù)學課,是一門很優(yōu)惠的課,什么滿四十分鐘送十分鐘,滿兩節(jié)送一節(jié),周末狂歡送三節(jié)晚自習,促銷策略簡直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促銷手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數(shù)學老師去開網店,一定會累死送貨大叔的。
其實數(shù)學課挺好玩,只要有足夠的想象力,過人的膽識。當然,還要有無視數(shù)學成績的勇氣。如果你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體驗一下數(shù)學課也無妨。每次上數(shù)學課,我都仿佛看到了披堅執(zhí)銳的大將軍(哦不,是數(shù)學老師),左手握著虎符(哦不,是黑板刷),右手揮舞著三尺寶劍(哦不,是木制教鞭),帶領我們殺向敵國軍隊(哦不,是三角函數(shù)),左沖右殺,血流成河(哦不,是粉筆灰飄揚),最后以一道華麗麗的數(shù)學公式斬敵方將領于馬下(哦不,是筆下),只剩下我們一群小兵目瞪口呆滿臉茫然,然后看著數(shù)學老師(哦不,是大將軍),奔向下一個題目(哦不,是敵酋)。
總之,數(shù)學知識的艱深、數(shù)學題目的難做以及數(shù)學成績的低迷,讓我深深地覺得自己是來自其他星球的。每次的數(shù)學課對我來說,是三角函數(shù)滾滾而來又滾滾而去,怎么解我依然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智商下限又一次被刷新了。所謂的狂想只能是瘋狂地想啊,否則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話,而周圍的一大群人都齊聲應道“嗯,明白了”時,你會有且只有一種感覺:自己是不是昨天沒有來上課而是被外星人抓走洗了腦啊!
但是如果你覺得數(shù)學課只是這種程度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有一次有個很“奇葩”的同學,擦黑板的時候擦出了一個“奇葩”的骷髏頭,滿臉猙獰痛苦怒視前方就差對月狼嚎了。偏偏那節(jié)課最難的題目寫在了它的腦門上,然后,老師揚鞭東指,不怒自威,一遍一遍地敲著骷髏的腦門提醒我們注意那個題目。那節(jié)課我忍笑忍到了內傷,什么都沒聽,而是幻想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數(shù)學老師大戰(zhàn)骷髏王,結果就是回家之后對著作業(yè)苦思冥想了半天,怎么看那題目怎么像賤笑的骷髏王……可惜我不是勇士,最后只能被虐得遍體鱗傷。
我還是默默地掉頭回去吧,地球果然不適合我。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1、品詞析句,感受課文描繪的自然美,語言美。
2、學會課文中的10個生字,理解“柳葉、蜻蜓、消息、洗澡、乘涼、散步、鏡子”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有人……有人……”寫一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寫雷雨后的幾段課文。
學會生字新詞,通過朗讀,欣賞雨后的美麗景色。
體會雷雨給“柳葉、小花、小魚及人們帶來的歡樂。
教學準備 投影片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是按“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順序寫的。
2、學會課文中的7個生字,理解“蜻蜓、乘涼、散步、鏡子“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了解雷雨前的景色。
一、談話揭題: (5)
1、小朋友,在你印象中,夏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
2、夏天經常下雷雨,你知道雷雨是怎么樣的嗎?請你簡單地介紹一下。
3、課文是怎么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2)
1、聽課文錄音,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想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再自己讀讀課文,想想每節(jié)課文的主要意思。四人小組討論: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
3、反饋: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評議正音。
2)說說每節(jié)課文寫的景色相同嗎?。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景象。
4、再讀課文,比較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 、學習第1、2自然段 (15)
1、看圖說話
出示太陽圖:請學生主說說夏天的太陽是怎么樣的?比比誰說得好。
2、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課文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試讀,齊讀。
4、想象說話: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大地,在太陽底下暴曬的動物和會怎么樣呢?請你舉例說一說。
5、我們一起看課文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你的感想。
6、學生交流:
1)指名說,結合學習生字:柳、卷、烤,注意柳右半部分的寫法。
柳葉 打卷
小花 低頭
湖水 烤熱
小魚 煮熟
2)這些動物、植物會說些什么呢?
3)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你有什么問題嗎?
7、太陽烤得萬物無精打采,怎么辦呢?
讀一讀蜻蜓低飛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好消息”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說一說誰聽了會怎么樣?學習生字“蜻、蜓 、圈”
8、指導朗讀,就要下雨了要讀出歡快、高興的語氣。
9、齊讀課文第1、2兩節(jié)。
四、指導生字書寫 (8)
1、 說說書寫時的注意
2、教師范寫“柳、蜓 ”等字
3、學生每個生字寫三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兩段,感受課文描繪的自然美和語言美。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5)
1、讀一、二自然段 說說課文寫了哪些景物,寫了它們怎么樣?
3、是呀!它們多么渴望雷雨早點到來啊!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5)
1、談話:雷雨果然來了,看課件。
2、書上是怎么寫的呢?請你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想你能讀懂什么?
3、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雨很大?大雨快活地下是什么意思?這樣寫好在什么地方?
4、誰能讀出雨大的感覺。
自由試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5)
1、下過雷雨過后,景色會有什么變化?請你自由讀課文第四、五段課文。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雷雨后的景色是怎么樣的?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我班學生整體智力水平偏低,學習刻苦。根據(jù)這一學情特點,我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教學分為了兩課時,本節(jié)課主要講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數(shù)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果,并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余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余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余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余。板書:剩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shù)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用省略號表示剩余。剩余的個數(shù)叫余數(shù)。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shù)。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jù)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果。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而學好語言的關鍵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針對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結構非常相似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分別抓住貓頭鷹、袋鼠、猴子對動物們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動物們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另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是一個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態(tài)過程,而表演不失為一種優(yōu)化的選擇,在實現(xiàn)學生主體與文本客體的對話過程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
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話故事。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苦不堪言,而猴子卻讓動物們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擁戴。課文蘊含著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
讀著《從現(xiàn)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相互尊重,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本課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以人為本,應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準則。這一準則,應該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
學情簡析:
1.孩子們年齡小,在家里受到的關注多,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考慮尊重別人,為別人的感受著想。在學校里,有的孩子當了小干部,神氣有余,而理解關心尊重小朋友不夠。
孩子們對字的細微部分的觀察還不夠仔細,所以會出現(xiàn)寫錯個別筆畫的現(xiàn)象。如現(xiàn)的最后一筆寫成點,直字少寫一橫等。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點:會認。
9個字,會寫10個字。在閱讀課文時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難點:分析容易錯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課前準備:cai。
課件、字詞卡片、投影儀、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查找的資料找到了嗎?誰愿意把自己的知識與大家分享?指名學生匯報有關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它們的有趣的童話故事。
1.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2.看到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學生質疑,交流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
二、示范朗讀。
1.提出聽的要求:課文講從現(xiàn)在開始怎樣呢?仔細聽,聽聽課文講了什么事?聽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在聽的過程中能認識幾個字?自己不認識的字記下來。
2.教師范讀。
3.指名學生交流:你聽懂了課文主要講什么?
說說自己的感受。
把你所理解的內容告訴大家。
鼓勵每個孩子都爭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課文大意: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們十分難受,而猴子卻讓動物們按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擁戴。)。
三、指導自學。
1.自由讀書,提出要求:劃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識記字形,擴詞,劃出不懂的地方,小組討論不懂的地方。
2.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難讀的詞句和你喜歡的地方多讀幾次。
3.學生小組自學后在小組中匯報學習情況。
四、檢查自學。
1.我會讀:
課件出示讀句子識字,指名學生讀句子。
(1)你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輪、之、期)。
(2)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第、任)。
(3)每個動物都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慣、式)。
(4)獅子見了,笑瞇瞇地說:不用再往下輪了。我鄭重宣布,從現(xiàn)在開始,小猴子就是萬獸之王了!(瞇、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1、準備局部:同學成四列橫隊站立,師生問好,教師檢查服飾,宣布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然后由反義詞很自然地引到反口令小游戲做熱身運動和做模仿操。目的是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恬靜狀態(tài)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tài),提高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后面的鏡面示范奠下基礎。
2、基本局部:
a、教學廣播體操時,根據(jù)同學的具體情況正確的運用教學原則,我積極采用直觀性原則,通過(正面、鏡面、側面)教師準確優(yōu)美的完整示范首先給同學建立一個正確的動作表象和概念。輔以簡明、生動的語言向同學說明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學習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導同學進行有效的學習。同學的接受能力,協(xié)調能力個體差別很大,對差生要耐心的進行協(xié)助,和時給予鼓勵以達到統(tǒng)一的水平規(guī)范。難度大的動作要重點指導,把它簡單化,通過不時的分解和完整練習,使全體同學逐漸鞏固提高,最終達到動作規(guī)范、舒展大方這一要求。具體步驟是:師完整示范并講解——動作分解——師生齊練——動作展示——反饋糾錯——集體扮演。
b、你們喜歡這連綿不時的春雨嗎?(不喜歡)可“春雨貴如油”是怎么得來的?誰會喜歡它呢?讓人不得不想到農民伯伯是喜歡這場和時雨的,他們在忙著春種呢!由此而導出“春種秋收”這個游戲。給大家介紹了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方法后,各組小農民開始躍躍欲試。第一人持木塊跑向本隊目的地播種,把木塊放在指定的盆內徒手返回與第二人擊掌,第二人迅速跑向目的地收回勞動效果,撿回木塊交給第三人……以此類催,以先跑完的隊為勝。對獲勝隊獎給勞動的果實,讓他們體驗到豐收的喜悅。在教學中,我適當?shù)膮⑴c各組的練習,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使同學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
3、結束局部:同學與老師跳起輕松愉快、優(yōu)美歡快的集體舞《找朋友》進行放松活動,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從而達到恢復同學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的目的,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同學為主體的原則,使同學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同學在本節(jié)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進步。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內容寫請假條。
2、能看懂圖意,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教學過程:
一、根據(jù)內容寫請假條。
1、復習第九課的內容,怎樣寫請假條。
2、練習寫請假條。(總復習六第1題)。
3、教師講評,指出錯誤的地方。
4、再練習寫一張請假條。
3月25日,王洪生病了,感冒發(fā)燒,不能去上學,要向周老師請假一天。
二、看圖寫話。(總復習六第2題)。
1、看看圖,讀一讀提示,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圖編故事。
3、小組討論,看圖說話。
4、抽生說一說,集體評議。
5、寫下來,注意格式、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寫好后自己讀一讀。
6、批改訂正。
三、看圖寫話。(總復習六第3題)。
1、看看圖,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圖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3、寫下來。
4、交流評議。
5、看看由哪些寫得不夠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把看圖寫話寫得更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1、計算。
6噸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2毫米=()毫米。
1噸—700千克=()千克6噸-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噸200千克+1800千克=()噸。
2、在()里填上“=”、“”、“”。
2噸()960千克1000克()3千克45克()3千克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15噸()15千克5000千克()5噸。
3、生活多彩園。
(3)用4個邊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這個大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掌握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比較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0個十是(),10個百是()。
(2)讀數(shù),并說說數(shù)的組成。
1098002893301000。
(3)寫數(shù)。
999345870106。
(4)比較下面各數(shù)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出示p70圖。
小組討論:怎么比較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學生匯報。
小結:比較兩個三位數(shù)的大小時,從高位比起,百位上哪個數(shù)大,那個數(shù)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練習:(1)p70“做一做”
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題,同桌互相說說。
第三題,先說說你是概括什么來判斷的。
(1)每人請寫出3個比230大,比250小的數(shù)。然后四人小組中找出所寫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2)每人請寫出3個比970大的數(shù),匯報后全班找出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三、課堂練習:p724、5、6。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已步入了初三的大門,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中考與畢業(yè)。我回憶著從剛開始進入初中,進入這個班級時的美好時光,與老師,同學一起上課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仿佛永遠停留在了那段時光里。突然間,腦海里閃過一幕,是老師、同學的鼓勵和支持,是老師、同學們課堂上的快樂與和諧。
這是一節(jié)令我難忘的數(shù)學課。記得那天正好是家長日,有許多家長都來自己的孩子班里聽課,當然,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到了學校,生怕與媽媽一起來。收好本子后,我就馬上打開數(shù)學書,開始進行預習工作。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很快就迎來了第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家長們已陸續(xù)走進教室,等待著上課。很快,數(shù)學老師拿著幾本書進來了,她面帶微笑,比往常顯得更加溫和一些。她響亮有力地發(fā)出指令:“上課”。“起立”,班長說著,轉而我們都齊刷刷、直挺挺地站了起來?!巴瑢W們好?!蔽覀儺惪谕暋⒄R有序地回應:“老師好。”同時,深深地向老師鞠了一躬。
坐下后,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時不時地轉身瞄一瞄媽媽幾眼。老師在上面講解著大屏幕上的一道道問題,并在黑板上面羅列出了詳細的解答過程。一個個字都顯得蒼勁有力,同學們也都認認真真地記錄了下來。整個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見筆尖觸碰紙張“唰唰”的寫字聲。我也一筆一劃地寫著?!斑@個不對?!敝宦犚娎蠋熢谖疑砗?,拿掉我手中的筆,溫柔地對我說道:“這里繞了一個大圈子,可以更簡便一些,你看……”轉而,老師就用筆不斷在我的圖形上涂涂畫畫,頃刻我的筆記本上出現(xiàn)了一排排簡潔明了的方程式,不禁讓我恍然大悟。環(huán)繞四周,同學們都在互相討論題目,課堂氛圍十分和諧。
老師拍了拍我的肩膀,“下面一道題你上黑板去做一下吧?!蔽业男囊幌伦颖惶崃松蟻?,我慢慢走上前去,拿起粉筆后,寫了一個“解”字,轉而就停止不動了。下面仍然是一片寂靜,我緊張到了極點,老師走上前來,輕輕地說了一句,“別緊張,你能行”,老師微笑著,她的一句鼓勵消去了我的不安,我恢復到了冷靜、沉著的狀態(tài),再次仔細看了看題目,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我舉起粉筆,在黑板上“唰唰”地演算起來。干脆有力的聲音回蕩在教室周圍,我一邊回想著老師剛才教我的方法,一邊寫著。“你做得不錯,很簡潔?!崩蠋熚⑿χf,同學和媽媽都給了我一陣贊賞、慶賀的掌聲。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因為它帶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訣表,使學生知道利用表格來整理知識比較簡潔、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教學準備:
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訣。
1、回憶所學的乘法口訣。
提問:我們學了幾的乘法口訣?各有幾句?全部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怎樣知道的?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回憶、計算。然后請部分小組向全班同學匯報結果。
2、師生共同歸納學過的乘法口訣。
(2)、全部乘法口訣的句數(shù)是:1+2+3+4+5+6+7+8+9=45(利用湊整的方法計算或利用加法結合律把算式變形為同數(shù)相加的形式進行簡算。)。
3、整理所學的乘法口訣。
問:怎樣整理45句口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1)、小組合作給學具袋里的乘法口訣卡片分類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把口訣卡片擺成自己喜歡的口訣表。
3、匯報小組的分類方法即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回答。展示評價,表揚大家認為整理的好的小組。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學的乘法口訣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及體驗方法的多樣性,在分析、比較中找出比較簡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訣表的內在規(guī)律。
問:觀察這張乘法口訣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這張表,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或特征。
學生仍然以小組為單位,先在組里說然后在全班交流。學生能說多少算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對乘法口訣表的觀察發(fā)現(xiàn),找出乘法口訣表的特征,加深對乘法口訣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交流等能力。
三、應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訣表進行計算。
1、回憶口訣的含義,任意說出一句口訣表示的意義。
2、游戲,比一比,賽一賽。
(1)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出示卡片,學生對口訣。(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已知積求兩個因數(shù)。)。
(2)想一想:89頁3題完成后總結做題的方法。
(3)、開放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乘法口訣的記憶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這一節(jié)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
2.能正確回答課后習題。
能力目標。
反復練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和自學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知道春雨對植物的生長有哪些益處,教育學生積極參加種樹種花,綠化、美化祖國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通過自由練讀、游戲朗讀、聽老師范讀等方式使學生讀通順課文,并讀出感情。
教學準備。
幻燈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
1.你們見過春天下雨嗎?
它和夏天的雷陣雨有什么不同?
請說說它的樣子。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出示課題。板書:春雨。
3.簡單提示課文內容。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因為春雨使萬物復蘇,大地回春,因而人們喜愛春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能讓我們知道春雨對農作物有什么好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兩類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讀音并加以輔導。
3.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思考每小節(jié)講了什么。
2.指名朗讀第一小節(jié)。(從開始到飄飄灑灑)。
小組討論。向班內匯報。(沙沙介紹了春雨聲音,是那么輕柔、悅耳。不像夏天的暴雨嘩嘩嘩的。)。
(還介紹了春雨的`樣子,細細的密密的像牛毛一樣。用牛毛的細、多來比喻春天的春絲。
(春雨下降時非常好看,輕輕地在空中飄揚,慢慢落下來。)。
3.把春雨的聲音、樣子和怎樣飄落連起來說一說。
4.齊讀這一小節(jié)。
5.學習第二小節(jié)。(從飄在果林喚醒青蛙)。
6.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共四個分句。小組討論:春雨都落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了什么變化?向班內匯報。
(春雨落在果林、樹梢、田野、池塘。變化:桃花紅了;柳芽綠了;莊稼生長了;青蛙睡醒不冬眠了。)。
教師講解:點紅的意思是春雨灑落到桃花上,一朵一朵粉紅的桃花開放了。染綠是春雨灑落到柳枝上,使柳枝長出嫩綠的小葉。滋潤是春雨落在田地里,莊稼喝足了水,茁壯生長。春雨落在池塘,把青蛙喚醒不再冬眠了。
7.指導學生說一說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說說這兩小節(jié)的意思。
2.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從淋濕末句)。
3.小組討論:淋濕,沾濕的意思。我她我們指的是誰?
在雨中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為了綠化祖國,他們不怕雨淋,抓住時機植樹。)。
蒙蒙,細小的雨點。
4.把這一小節(ji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教師小結:春雨是喜人的,它使萬物復蘇,勃勃生機,它的降臨使大地春回。
二、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指導朗讀。
詩的開頭與結尾都用春雨沙沙,讀時聲音要輕柔,想象春雨飄落的樣子。每小節(jié)之間要稍作停頓。讀時要讀出對春雨喜愛之情。
2.指導背誦。熟讀自然成誦,個人自讀自背。小組背誦、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重點認寫以下幾個字。
灑字是左右結構。左邊三點水,右邊是東西的西。里面不可加橫,加橫念酒了。寫西字時要扁一些。
染字是上下結構。上半部這樣記:染東西要用水,左邊氵,使物品上色要多次染,所以右上是九字。
醒字左半部是酒字的右半部酉,不要忘掉里面的小橫。
帽字左窄右寬。右半部的冒不要寫扁。
蒙字,冖下面有小橫,千萬別丟掉。
四、做詞語搭配的練習。
1.先讀詞匯。可先讀左邊,再讀右邊。
2.思考:哪些詞語可以互相搭配。輕聲讀讀。
3.用筆連線,再讀讀,看是否正確。
4.在班內朗讀,進行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