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優(yōu)秀2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教學計劃,它指導著課堂教學的開展。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學時長的控制。教案是教師為指導教學活動而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有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教案可以提供給學生和其他教師作為備課和參考的依據,促使教師深入思考,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編寫教案時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應該符合教材的教學要求和學科的教學標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一
    3.進一步感悟“轉化”的思想。
    把有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統(tǒng)一為加法運算。
    省略負數前面的加號的有理數加法,運用運算律交換加數位置時,符號不變。
    根據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有理數的加減速混合運算可以統(tǒng)一為加法運算。
    1、完成下列計算:
    (1)3+7-12;(2)(-8)-(-10)+(-6)-(+4)。
    歸納:根據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可以統(tǒng)一為運算;
    省略負數前面的加號和()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運算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
    2、將下列有理數加法運算中,加號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3、將下列運算先統(tǒng)一成加法,再省略加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計算:
    盤點收獲。
    個案補充。
    1.計算:
    本p39習題2。5第6題(1)、(3)、(5),第7題。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及運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
    四、教學難點。
    五、教學用具。
    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計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簡下列各式符號: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6=20;(2)20+______=17;。
    (3)______+(-2)=-20;(4)(-20)+______=-6.
    在第3題中,已知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在小學里就是減法運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樣算出來的?這就是有理數的減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二)、師生共同研究有理數減法法則。
    問題1(1)(+10)-(+3)=______;。
    (2)(+10)+(-3)=______.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式的結果相同,(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即(+10)-(+3)=(+10)+(-3).
    (2)(+10)+(+3)=______.
    (2)的結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教師強調運用此法則時注意“兩變”:一是減法變?yōu)榧臃?;二是減數變?yōu)槠湎喾磾怠p數變號(減法============加法)。
    (三)、運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
    (1)(-3)-(-5);(2)0-7.
    例2計算:
    (1)18-(-3);(2)(-3)-18;(3)(-18)-(-3);(4)(-3)-(-18).
    通過計算上面一組有理數減法算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在小學里學習的減法,差總是小于被減數,在有理數減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減數了,只要減去一個負數,其差就大于被減數。
    閱讀課本63頁例3。
    (四)、小結。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強調指出:
    由于把減數變?yōu)樗南喾磾?,從而減法轉化為加法。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當引進負數后就可以統(tǒng)一用加法來解決。
    2.不論減數是正數、負數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數減法法則。在使用法則時,注意被減數是永不變的。
    (五)、課堂練習。
    1.計算:
    (1)-8-8;(2)(-8)-(-8);(3)8-(-8);(4)8-8;。
    2.計算:
    3.計算:
    (1)1.6-(-2.5);(2)0.4-1;(3)(-3.8)-7;。
    (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利用有理數減法解下列問題。
    八、布置課后作業(yè):
    課本習題2.6知識技能的2、3、4和問題解決1。
    九、板書設計。
    2.5有理數的減法。
    (一)知識回顧(三)例題解析(五)課堂小結。
    例1、例2、例3。
    (二)觀察發(fā)現(xiàn)(四)課堂練習練習設計。
    十、課后反思。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三
    2.內容解析。
    有理數的乘法是繼有理數的加減法之后的又一種基本運算.有理數乘法既是有理數運算的深入,又是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除法、乘方的基礎,對后續(xù)代數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與有理數加法法則類似,有理數乘法法則也是一種規(guī)定,給出這種規(guī)定要遵循的原則是“使原有的運算律保持不變”.本節(jié)課要在小學已掌握的乘法運算的基礎上,通過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數乘正數(或0)的規(guī)律在正數乘負數、負數乘負數時仍然成立,那么運算結果應該是什么”的結論,從而使學生體會乘法法則的合理性.與加法法則一樣,正數乘負數、負數乘負數的法則,也要從符號和絕對值來分析.由于絕對值相乘就是非負數相乘,因此,這里關鍵是要規(guī)定好含有負數的兩數相乘之積的符號,這是有理數乘法的本質特征,也是乘法法則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兩個有理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
    (1)理解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有理數乘法法則計算兩個數的乘法.
    (2)能說出有理數乘法的符號法則,能用例子說明法則的合理性.
    2.目標解析。
    達成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在進行兩個有理數乘法運算時,能按照乘法法則,先考慮兩乘數的符號,再考慮兩乘數的絕對值,并得出正確的結果.
    達成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通過具體例子說明有理數乘法的符號法則的歸納過程.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有理數的乘法與小學學習的乘法的區(qū)別在于負數參與了運算.本課要以正數、0之間的運算為基礎,構造一組有規(guī)律的算式,先讓學生從算式左右各數的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觀察這些算式的共同特點并得出規(guī)律,再以問題“要使這個規(guī)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那么應有……”為引導,讓學生思考在這樣的規(guī)律下,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兩個負數相乘各應有什么運算結果,并從積的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總結出規(guī)律,進而給出有理數乘法法則,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規(guī)定的合理性.上述過程中,學生對于為什么要討論這些問題、什么叫“觀察下面的乘法算式”、從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規(guī)律等,都會出現(xiàn)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教師應該在“如何觀察”上加強指導,并明確提出“從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看規(guī)律”的要求.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觀察給定的乘法算式;從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規(guī)律.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從有理數分類的角度考慮,區(qū)分出有理數乘法的情況有:正數乘正數、正數與0相乘、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負數乘負數.
    設計意圖:有理數分為正數、零、負數,由此引出兩個有理數相乘的幾種情況,既復習有關知識,為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又滲透了分類討論思想.
    問題2下面從我們熟悉的乘法運算開始.觀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3×3=9,
    3×2=6,
    3×1=3,
    3×0=0.
    追問1:你認為問題要我們“觀察”什么?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如果學生仍然有困難,教師給予提示:
    (1)四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左邊都有一個乘數3.
    (2)其他兩個數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隨著后一個乘數逐次遞減1,積逐次遞減3.
    設計意圖:構造這組有規(guī)律的算式,為通過合情推理,得到正數乘負數的法則做準備.通過追問、提示,使學生知道“如何觀察”“如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教師:要使這個規(guī)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那么,3×(-1)=-3,這是因為后一乘數從0遞減1就是-1,因此積應該從0遞減3而得-3.
    追問2:根據這個規(guī)律,下面的兩個積應該是什么?
    3×(-2)=,
    3×(-3)=.
    練習:請你模仿上面的過程,自己構造出一組算式,并說出它的變化規(guī)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構造算式,加深對運算規(guī)律的理解.
    先讓學生觀察、敘述、補充,教師再總結:都是正數乘負數,積都為負數,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
    設計意圖:先得到一類情況的結果,降低歸納概括的難度,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問題3觀察下列算式,類比上述過程,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3×3=9,
    2×3=6,
    1×3=3,
    0×3=0.
    鼓勵學生模仿正數乘負數的過程,自己獨立得出規(guī)律.
    設計意圖:為得到負數乘正數的結論做準備;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問1:要使這個規(guī)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你認為下面的空格應各填什么數?
    (-1)×3=,
    (-2)×3=,
    (-3)×3=.
    練習:請你模仿上面的過程,自己構造出一組算式,并說出它的變化規(guī)律.
    先讓學生觀察、敘述、補充,教師再總結:都是負數乘正數,積都為負數,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
    追問3: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兩種情況下的結論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模仿已有的討論過程,自己得出負數乘正數的結論,并進一步概括出“異號兩數相乘,積的符號為負,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既使學生感受法則的合理性,又培養(yǎng)他們的歸納思想和概括能力.
    問題4利用上面歸納的結論計算下面的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嗎?
    (-3)×3=,
    (-3)×2=,
    (-3)×1=,
    (-3)×0=.
    追問1:按照上述規(guī)律填空,并說說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
    (-3)×(-1)=,
    (-3)×(-2)=,
    (-3)×(-3)=.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負數乘負數的結論.因為有前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學生能獨立完成.
    問題5總結上面所有的情況,你能試著自己給出有理數乘法法則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課堂交流,師生共同完成,得出結論后再讓學生看教科書.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難,可先讓學生看課本第29頁有理數乘法法則后面的一段文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歸納乘法法則,明確按法則計算的關鍵步驟.
    例1計算:
    (1)。
    ;(2)。
    ;(3)。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師說明:在(3)中,我們得到了。
    =1.與以前學習過的倒數概念一樣,我們說。
    與-2互為倒數.一般地,在有理數中仍然有: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追問:在(2)中,8和-8互為相反數.由此,你能說說如何得到一個數的相反數嗎?
    設計意圖:本例既作為鞏固乘法法則,又引出了倒數的概念(因為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時說明了求一個數的相反數與乘-1之間的關系(反過來有-8=8×(―1)).
    設計意圖:利用有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體現(xiàn)數學的應用價值.
    小結、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帶著下列問題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
    (2)用有理數乘法法則進行兩個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3)舉例說明如何從正數、0的乘法運算出發(fā),歸納出正數乘負數的法則.
    (4)你能舉例說明符號法則“負負得正”的合理性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知識內容和學習過程兩個方面進行小結.
    作業(yè):教科書第30頁,練習1,2,3;第37頁,習題1.4第1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判斷下列運算結果的符號:
    (1)5×(-3);。
    (2)(-3)×3;。
    (3)(-2)×(-7);。
    (4)(+0.5)×(+0.7).
    2計算:
    (1)6×(-9);(2)(-6)×0.25;(3)(-0.5)×(-8);。
    (4)。
    ;(5)0×(-6);(6)8×。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理解情況.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四
    1.1正數和負數(2)。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學準備:彩色粉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思考并討論.
    (數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是基準.
    二、講解新課。
    度,用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米。記賬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用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思考:教科書第4頁(學生先思考,教師再講解)。
    三、課堂練習課本p4練習1,2,3,4。
    四、課時小結。
    引入負數可以簡明的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對于相反意義的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時,把哪一種意義的量規(guī)定為正,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要特別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建立正負數概念后,當考慮一個數時,一定要考慮它的符號,這與以前學過的數有很大的區(qū)別.
    五、課外作業(yè)教科書p5:2、4。
    板書設計: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五
    學習目標:。
    1、理解有理數的運算法則;能根據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進行有理的簡單運算。
    2、經歷探索有理數乘法法則過程,發(fā)展觀察、歸納、猜想、驗證能力.
    3、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重點:有理數乘法。
    學習難點:法則推導。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歸納與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計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2(一2)×3。
    (一2)×4(一2)×5。
    二、探究新知。
    1、自學有理數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書中29~30頁的填空.
    2、觀察以上各式,結合對問題的研究,請同學們回答:
    (3)負數乘以正數積為__________數,(4)負數乘以負數積為__________數。
    提出問題:一個數和零相乘如何解釋呢?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六
    1.1正數和負數(2)。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學準備:彩色粉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思考并討論.
    (數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是基準.
    二、講解新課。
    度,用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米。記賬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用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思考:教科書第4頁(學生先思考,教師再講解)。
    三、課堂練習課本p4練習1,2,3,4。
    四、課時小結。
    引入負數可以簡明的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對于相反意義的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時,把哪一種意義的量規(guī)定為正,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要特別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建立正負數概念后,當考慮一個數時,一定要考慮它的符號,這與以前學過的數有很大的區(qū)別.
    五、課外作業(yè)教科書p5:2、4。
    板書設計: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七
    二、難點:正確進行有理數的乘除運算。
    預習導學。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乘除法,同學們歸納,總結一下有理數的乘法法則以及乘法運算律。
    二、精講點撥質疑問難。
    根據預習內容,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3)0與任何自然數相乘,得____。
    (1)乘法交換律:ab=_________。
    (2)乘法結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__________。
    比較有理數的乘法,除法法則,發(fā)現(xiàn)_________可能轉化為__________。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八
    理解有理數的概念,懂得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會判別一個有理數是整數還是分數,是正數、負數還是零。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有理數進行分類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分類討論的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有理數的學習,體會到數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在引入了負數后,本課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并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宜過多展開。
    教學準備。
    用電腦制作動畫體現(xiàn)有理數的分類過程。
    教學過程。
    四、課堂引入。
    2.舉例說明現(xiàn)實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義?
    4.舉兩個例子說明+5與-5的區(qū)別。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九
    1、知識目標:了解有理數乘法法則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數的乘法法則,熟練運用有理數的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2、能力目標:通過對問題的變式探索,培養(yǎng)自己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積極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的推導及熟練運用。
    難點:有理數乘法運算中積的符號的確定。
    1、在小學我們已經接觸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幾個的運算,叫乘法。
    一個數同0相乘,得0。
    2、請你列舉幾道小學學過的乘法算式。
    規(guī)定:向右為正,現(xiàn)在之后為正。
    3分鐘后蝸牛應在o點的()邊()cm處。
    可以列式為:(+2)(+3)=。
    問題2: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鐘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鐘后蝸牛在什么位置?
    規(guī)定:向右為正,現(xiàn)在之后為正。
    3分鐘后蝸牛應在o點的()邊()cm處。
    可以列式為:
    問題3: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鐘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鐘前蝸牛在什么位置?
    規(guī)定:向右為正,現(xiàn)在之后為正。
    3分鐘前蝸牛應在o點的()邊()cm處。
    可以表示為:
    問題4:如果蝸牛一直以每分鐘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鐘前蝸牛在什么位置?
    規(guī)定:向右為正,現(xiàn)在之后為正。
    3分鐘前蝸牛應在o點的()邊()cm處。
    可以表示為:
    2、觀察這四個式子:
    (+2)(+3)=+6(—2)(—3)=+6。
    (—2)(+3)=—6(+2)(—3)=—6。
    正數乘正數積為__數:負數乘負數積為__數:
    負數乘正數積為__數:正數乘負數積為__數:
    乘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_____。
    思考:當一個因數為0時,積是多少?
    兩數相乘,同號得,異號得,并把絕對值。
    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確定下列乘積的符號嗎?
    37積的符號為;(—3)7積的符號為;
    3(—7)積的`符號為;(—3)(—7)積的符號為。
    2先閱讀,再填空:
    (—5)x(—3)。同號兩數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絕對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計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請同學們仿照上述步驟計算(2)(3)(4)。
    (2)(—5)6==。
    (3)(—6)(—0.45)==。
    (4)(—7)0=。
    讓我們來總結求解步驟:
    兩個數相乘,應先確定積的,再確定積的。
    1、小組口算比賽,看誰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細計算。,注意積的符號和絕對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數同0相乘,仍得0。
    b、一個數同1相乘,仍得原數。
    c、如果兩個數的乘積等于1,那么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d、一個數同—1相乘,得原數的相反數。
    2、在—2,3,4,—5這四個數中,任意兩個數相乘,所得的積最大的是()。
    a、10b、12c、—20d、不是以上的答案。
    3、計算下列各題:
    (5)(—6)(—5)=;(6)(—5)(—6)=。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有理數加減法統(tǒng)一為加法運算,掌握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
    2、難點:省略括號和加號的加法算式的運算方法、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敘述有理數的加法、減法法則、
    2、計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們已學習了有理數加、減法的運算,今天我們來研究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六、鞏固練習。
    1、課本第24頁練習、
    (1)題是已寫成省略加號的代數和,可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題運用加減混合運算律,同號結合、
    原式=—2。4—4。6+3。5+3。5=—7+7=0。
    (3)題先把加減混合運算統(tǒng)一為加法運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號和加號)。
    =—16+10。
    =—6。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1、課本第25頁第26頁習題1、3第5、6、13題、
    九、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1、把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轉化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歸納:加減混合運算可以統(tǒng)一為加法運算、
    用式子表示為a+b—c=a+b+(—c)、
    2、隨堂練習。
    3、小結。
    4、課后作業(yè)。
    十、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過程教案法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過程教案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認為寫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寫作者的個人行為。它包括寫前階段,寫作階段和寫后修改編輯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是教練,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更正其錯誤,幫助學生完成寫作各階段任務。課堂是寫作車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彼此交流,提出反饋或修改意見,學生不斷進行寫作,修改和再寫作。在應用過程教案法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學生從沒有想法到有想法,從不會構思到會構思,從不會修改到會修改,這一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由于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幫助和指導,所以,即使是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從而提高了學生寫作興趣,增強了寫作的自信心。
    這個話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比較貼近生活,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將本單元情感目標融入其中,即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要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教授語法時,應注重通過例句的講解讓語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概念相當于一個簡單的定語從句,一個清晰的脈絡能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此教案設計為一個課時,主要將安妮的處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個簡要概括,下一個課時則對語法知識進行講解。
    在此教案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再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在“說”英語這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開口朗讀課文,所以復述課文便尚有難度,對于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還有待研究。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一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不動筆墨不讀書!請拿出你的筆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學學過的加法運算律有哪些?舉例說明運用運算律有何好處?
    2.加法的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_______的位置,和不變.用式子表示:a+b=_______.
    3.加法的結合律: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的相反數是()。
    a.b.c.2d.
    2、在數軸上距離原點2個單位長度的點所表示的數是()。
    a.2b.c.2或d.1或。
    3、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a.b.c.d.
    4、絕對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數的積等于()。
    a.b.6c.36d.0。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正數b.如果兩個數不相等,那么這兩個數的絕對值也不相等。
    c.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不是負數d.只有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6、如果a與1互為相反數,則等于()。
    a.2b.2c.1d.-1。
    7、的值為()。
    a.0b.3.14--3.14d.0.14。
    列為()。
    a.-b-a。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有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9、的倒數是____________.
    10、絕對值等于2的數是___________.
    1015。
    1896。
    11、相反數等于本身的數是_____________.
    12、倒數等于本身的數是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14、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年表示,則李白出生于公元7表示為________。
    15、有一組按規(guī)律排列的數-1,2,-4,8,-16,,第個數是__________.
    16、已知=0,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三式,有一式給一分.)。
    18、一個大長方形被分成8個小長方形,其中有5個小長方形的面積如圖中的數字所。
    示,填上表中所缺的數,則這個大長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
    三、解答下列各題:(本大題共8題,共96分)。
    19、把下列各數填在相應的大括號里(8分)。
    32,,7.7,,,,0,,
    正數集合:;負數集合:;。
    整數集合:;負分數集合:。
    20、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及它們的相反相數,并根據數軸上點的位置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10分)。
    21、比較下列各數的大小(要寫出解題過程)(6分)。
    (1)與(2)與。
    22、計算下列各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23、體育課上,某中學對七年級男生進行了引體向上測試,以能做7個為標準多于標準的次數記為正數,不足的次數記為負數,其中8名男生的成績?yōu)?2,-1,+3,0,-2,-3,+1,0。
    (1)這8名男生中達到標準的占百分之幾?(2)他們共做了多少次引體向上?
    25、某出租車沿公路左右方向行駛,向左為正,向右為負,某天從a地出發(fā)后到收工回家所走路線如下:(單位:千米)+8,-9,+4,+7,-2,-10,+18,-3,+7,+5。
    (1)問收工時離出發(fā)點a多少千米?
    (2)若該出租車每千米耗油0.3升,問從a地出發(fā)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26、(8分)股民李明上星期六買進春蘭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為本周內每日該股票的漲跌情況(單位:元)(注:用正數記股價比前一日上升數,用負數記股價比前一日下降數)。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
    每股漲跌+4+4.5-1-2.5-6+2。
    (1)星期三收盤時,每股是多少元?
    (2)本周內最高價是每股多少元?最低價每股多少元?
    參考答案。
    1.b;2;c;3.d;4.d;5.c;6.c;7.c;8.c;9.3;10.2。
    11.0;12.13.-3.142;14.+701;15.;。
    16.-4;。
    10515。
    189276。
    18.
    面積比等于。
    19.
    正數集合:;負數集合:;。
    整數集合:;負分數集合:。
    20.
    21.(1)∵,
    (2)∵,
    6
    22.(1)-2;(2)9;(3)2;(4)4;(5);。
    (6)-35;(7)-12;(8)0;。
    (9)。
    (10).
    24.略。
    25.解:(1+0.2)7+(1.5+0.4)3=13.1元,
    (1+0.2)6=7.2元。
    所以,1月份水費為13.1元,2月份水費為7.2元.
    26.解:(1)8-9+4+7-2-10+18-3+7+5=25,離a地25千米。
    (2)8+9+4+7+2+10+18+3+7+5=73,
    0.373=21.9升.
    27.(1)27+4+4.5-1=34.5元;。
    (2)最高35.5元,最低26元;。
    (3)。
    買入價為27元,
    賣出價為27+4+4.5-1-2.5-6+2=28元。
    買入手續(xù)費27x0.15%x1000=40.5元。
    賣出稅費28x(0.15%+0.1%)x1000=70元。
    扣除稅費40.5+70=110.5元。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三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應變成12+7-5,而不能變成12-7+5。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素質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計算的準確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四)美育滲透點。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四
    難點: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結果叫做冪,相同的因數叫做底數,相同因數的個數叫做指數?
    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數,n取正整數?
    應當注意,乘方是一種運算,冪是乘方運算的結果?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例1計算:
    (1)2,2,2,24;(2)-2,2,3,(-2)4;。
    (3)0,02,03,04?
    教師指出:2就是21,指數1通常不寫?讓三個學生在黑板上計算?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這三組計算題中,底數、指數和冪之間有什么關系?
    (1)模向觀察。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偶次冪是正數;零的任何次冪都是零?
    (2)縱向觀察。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奇次冪仍互為相反數,偶次冪相等?
    (3)任何一個數的偶次冪都是什么數?
    任何一個數的偶次冪都是非負數?
    你能把上述的結論用數學符號語言表示嗎?
    當a0時,an0(n是正整數);
    當a。
    當a=0時,an=0(n是正整數)?
    (以上為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
    a2n=(-a)2n(n是正整數);
    =-(-a)2n-1(n是正整數);
    a2n0(a是有理數,n是正整數)?
    例2計算:
    (1)(-3)2,(-3)3,[-(-3)]5;。
    (2)-32,-33,-(-3)5;。
    (3),?
    讓三個學生在黑板上計算?
    課堂練習。
    計算:
    (1),,,-,;
    (2)(-1)20xx,322,-42(-4)2,-23(-2)3;。
    (3)(-1)n-1?
    讓學生回憶,做出小結:
    1?乘方的有關概念?2?乘方的符號法則?3?括號的作用?
    1?計算下列各式:
    (-3)2;(-2)3;(-4)4;;-0.12;。
    -(-3)3;3(-2)3;-6(-3)3;-(-4)2(-1)5?
    2?填表:
    3?a=-3,b=-5,c=4時,求下列各代數式的值:
    4?當a是負數時,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a2=(-a)2;(2)a3=(-a)3;(3)a2=;(4)a3=。
    5*?平方得9的數有幾個?是什么?有沒有平方得-9的有理數?為什么?
    6*?若(a+1)2+|b-2|=0,求a20xxb3的值?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五
    從簡單的轉盤游戲開始,使學生在生活經驗和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能用實驗對數學猜想做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解決問題
    在轉盤游戲過程中,經歷猜測結果,實驗驗證,分析試驗結果等數學活動,增加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體驗小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數學知識,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提高個人認識。
    在實驗中,體會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皇姑總€學生都能積極認真參與課堂設計中的實驗,真正在實驗中獲得知識上的認識。
    創(chuàng)設情境,切入標題
    請同學們猜測,當我自由轉動轉盤時,指針會落在什么顏域呢?
    請各小組分別派一名代表,看哪組能轉出紅色。
    結果,8小組有6組轉出了紅色。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
    因為,在這個轉盤中,紅域的面積大,白域的面積小,因此,當轉盤停上轉動時,指針落到紅域的可能性大。
    大家同意這種看法嗎?下面我們親自動手感受一下。
    學生按照題目要求進行實驗。
    請各組組長把你組的實驗數據匯報一下(教師把數據填寫在表格里) 實驗結果:六個小組每組實驗16次,全班共實驗96次,指針落在紅域的次數分別如下9,6,10,5,8,12。共計50次。
    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交流,談談你在試驗中有哪些心得。
    根據觀察,轉盤上紅域的面積為總面積的一半,指針落在紅域的可能性也應該是一半。通過對我們全班的實驗結果分析,指針落在紅域的比例是50∶96,結果接近百分之五十。
    在小組內實驗結果不明顯,實驗次數越多越能說明問題。
    通過實驗,我們確定感受到,轉盤游戲中各區(qū)域的面積的可能性大小與指針落在什么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關系。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轉盤游戲問題可要想想今天的實驗結論。
    下面我們利用轉盤做一下數學游戲(出示幻燈片),學生按教學設計中要求進行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每組每人游戲一次,全班共游戲48次。其游戲結果是,平均數增大1的,共35次,平均數減小1的,共13次。
    請同學們對下列問題進行交流(幻燈片出示教材206頁4個問題)。 這個轉盤轉到“平均數增大1”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從面積大小就可以看出。
    如果平均數增大1,我是在卡片上增加一個數,這個數等于卡片上數字的個數加1,如果是平均數減小1,我就在每個數上都減去1。
    同學們說出很多種方法,不一一列舉。
    “平均數增大1”的次數占總次數的百分之七十三,“平均數減小1”占百分之二十七。
    如果將這個實驗繼續(xù)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數的平均數會增大。
    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課后能不能自己也利用轉盤設計一個新的游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與我交流。
    以下過程同教學設計,略去。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206頁習題。
    學生可從各個方面加以小結。 布置作業(yè)
    仿照課堂游戲,自編一個新的游戲。 能否利用撲克牌設計本節(jié)轉盤游戲。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六
    1.通過與溫度計的類比,了解數軸的概念,會畫數軸。
    2.知道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能說出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的點所表示的數,知道任何一個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
    過程方法。
    1.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2.通過數軸概念的學習,初步體會對應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3.會利用數軸解決有關問題。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對數軸的學習,體會到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進而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性。
    【教學重點】。
    1.數軸的概念。
    2.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
    【教學難點】。
    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的概念。
    【情景引入】。
    1.小明感冒了,醫(yī)生用體溫計測量了他的體溫,并說:“37.8度?!?BR>    提疑:醫(yī)生為什么通過體溫計就可以讀出任意一個人的體溫?
    (體溫計上的刻度)。
    2.我們再一起去看看12月時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和溫度情況(電腦分別顯示黑龍江、焦作、海南三個城市美麗的自然風光,溫度分別為-10°c,0°c,20°c)。
    提疑:那么要測量這種氣溫所需要的溫度計的刻度應該如何安排?需要用到哪些數?
    (正數、零、負數)。
    3.請嘗試畫出你想像中的溫度計,并和其他同學交流,注意交流時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提問:請找出一支溫度計從外觀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總結出與數軸相對應的特點,如形狀是直的、0刻度、單位刻度。(電腦動態(tài)演示,將溫度計水平放置,抽象得出數軸圖形表示有理數-10,0,20的過程)從而引出課題------數軸。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七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扇绻钊脬@研教材,其實會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fā)現(xiàn)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回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即使有學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6”來闡述其原因,其實也與數軸相關。因為當絕對值越大時,表示離原點的距離越遠,那么在數軸上表示的點也就在原點左邊越遠,數也就越小。所以,抓住精髓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在此,我還補充了—3/7和—2/5比較大小的練習,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八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qū)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十九
    一、問題的引入: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guī)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并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敵軍對我軍進行小規(guī)模軍事偵察的問題,使學生處在一個指揮官的角色。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并且在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情況,作出實際的操作,使學生明白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我感覺在問題的引入上問題過于簡單,使學生思考的范圍過于局限。沒有出現(xiàn)比較熱烈的學習氣氛。所以問題的引入應加大深度,應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二、問題的探索:在問題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個小人在坐標軸上來回行走,產生一種動態(tài)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tài)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fā)現(xiàn),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法則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于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我給作出了解答,其實這里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對加法法則的理解進一步的加強。在講解完例題后,讓學生互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最后的習題配備上,讓學生對兩個加數及和之間的關系作出判斷,并且對各種情況作出討論,達到本節(jié)課的一個高潮。促使學生的思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二十
    本課(節(jié))課題3.1認識直棱柱第1課時/共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
    1、了解多面體、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2、會認直棱柱的側棱、側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側面是長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教學難點:本節(jié)的例題描述一個物體的形狀,把它看成怎樣的兩個幾何體的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簡明設計意圖二度備課(即時反思與糾正)。
    析: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師:(繼續(xù)補充)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美國的迪思尼樂園、德國的古堡風光,中國北京的西客站,它們也是由不同的立體圖形組成的;那么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廣泛的應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櫻桃、端午節(jié)的粽子等。
    1.多面體、棱、頂點概念:
    2.合作交流。
    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何體。
    學生活動:(讓學生從中閉眼摸出某些幾何體,邊摸邊用語言描。
    述其特征。)。
    師:同學們再討論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
    說明: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fā)現(xiàn)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師:請大家找出與長方體,立方體類似的物體或模型。
    析:舉出實例。(找出區(qū)別)。
    師:(總結)棱柱分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據其側棱與底面是否垂直)根據底面多邊形的邊數而分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直四棱柱。
    3.反饋鞏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題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鄰兩條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學以至用。
    出示例題。(先請學生單獨考慮,再作講解)。
    析:引導學生著重觀察首飾盒的側面是什么圖形,上底面是什么圖形,然后與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較。(使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
    最后完成例題中的“想一想”
    5.鞏固練習(學生練習)。
    完成“課內練習”
    師: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較難學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例題中的把首飾盒看成是由兩個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組合,或著是兩個直四棱柱的組合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一點比較難。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或設計作業(yè)本及課時特訓。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二十一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jié)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二十二
    1.1正數和負數(2)。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學準備:彩色粉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思考并討論.
    (數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是基準.
    二、講解新課。
    度,用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米。記賬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用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思考:教科書第4頁(學生先思考,教師再講解)。
    三、課堂練習課本p4練習1,2,3,4。
    四、課時小結。
    引入負數可以簡明的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對于相反意義的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時,把哪一種意義的量規(guī)定為正,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要特別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建立正負數概念后,當考慮一個數時,一定要考慮它的符號,這與以前學過的數有很大的區(qū)別.
    五、課外作業(yè)教科書p5:2、4。
    板書設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級數學有理數的減法教案篇二十三
    1、知識目標: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能力目標: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了解有關負數的歷史、體會負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有理數的意義。
    難點: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某班舉行知識競賽,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題加1分,答錯一題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個隊的基礎分均為0分。兩個隊答題情況見書上第23頁。
    二、分析探索、問題解決。
    分組討論扣的分怎樣表示?
    用前面學的數能表示嗎?
    數怎么不夠用了?
    引出課題。
    講授正數、負數、有理數的定義。
    用負數表示比“0”低的數,如:-10,讀作負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數。啟發(fā)學生再從生活中例舉出用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三、鞏固練習。
    1、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列各題中的數量:
    (2)球賽時,如果勝2局記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萬表示虧損4萬元,那么盈余3萬元記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應記作______.
    分析:用正、負數可分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定為用正數表示,則另一個方向用負數表示;如運進與運出,收入與支出,盈利與虧損,買進與賣出,勝與負等都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向東5米”與“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義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記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義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氣溫下降6℃記作-6℃,那么+8℃的意義就是零上8℃;。
    d.若將高1米設為標準0,高1.20米記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結回顧、納入體系。
    學生交流回顧、討論總結,教師補充如下:
    概念:正數、負數、有理數。
    分類:有理數的分類:兩種分法。
    應用:有理數可以用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