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 教學反思(4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愛蓮說 教學反思篇一
    講完《愛蓮說》,聽課老師認為我的講課流程比較順暢,板塊清晰,重點突出,過渡比較自然。同時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合作,展示成果,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這些都是課堂上比較不錯的地方。下面我先說下我的教學思路。
    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1、讓學生通過看有關蓮花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對蓮花有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首先介紹作者和文體“說”的相關知識,然后疏通文意,讓學生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語句。緊接著讓學生結(jié)合描寫蓮花的語句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君子的品質(zhì)。
    3、最后讓學生討論思考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以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經(jīng)過多次細讀文本,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獲,都有意外的驚喜,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只能將一些內(nèi)容忍痛割愛,或?qū)⑵浞湃氲阶詈蟮奈淖殖尸F(xiàn)中,或束之高閣了,這也是教授本篇課文的遺憾之處。
    從本篇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效果來看,跟預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據(jù)此,我將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粗淺的反思。
    1、課堂話語權(quán)的爭奪和教學經(jīng)驗的匱乏;
    上完這一節(jié)公開課,雖然整體上問題不大,但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不多,沒有更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很多情況下,我完全可以讓學生來展示成果,但是我卻選擇了自己去總結(jié),去出示結(jié)論,這就造成了跟學生搶話語權(quán)的現(xiàn)象。而這一問題是當下“新課堂”最忌諱的現(xiàn)象,這提醒我不得不多學習當下新課堂的相關模式,給自己充電,讓學生動起來,逐漸喜歡我的語文課堂。此外,就是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在過渡銜接時,需要更加的自然。這都需要我在今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2、教師的自身條件限制,教態(tài)不夠大方,感情投入不夠;
    我平時上課聲音相對來說比較小,缺少抑揚頓挫。上《愛蓮說》這一課,需要教師的情感投入,用教師本人的情感和語言把學生帶入一個優(yōu)美的文章當中去。而我在這一方面做的很不到位,沒有足夠的感染力,這也是本課乃至我今后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此外還有教態(tài)不夠大方,給人的感覺不夠大氣,氣場不足,站在講臺上不夠自信。這些都將不斷提醒我這些“硬傷”對于語文老師而言,是必須改正克服的。所以,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更加注意自己的語音面貌的改善和課堂教態(tài)的改進,爭取課堂上灑脫自如。
    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以及我自身的不足,我將會從以下方面來提高完善自己。
    1、熟能生巧——平時多看名師教學實錄和教學視頻;
    為了爭取每一堂課,都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教師在課下認真?zhèn)湔n,把課文文本吃透。因此,平時需要多專研課本,吃透課本,多揣摩名師的課堂實錄,思考名師是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課堂的。只有把所講課文所需要的資料了然于胸,信手拈來,才能帶著情感投入課堂,才能使每一堂課讓學生有所收獲,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2、勤能補拙——平時多充實自己和鍛煉個人講課技能;
    對當下“新課堂”教學模式認識的不足,導致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跟學生搶話語權(quán)的現(xiàn)象,這些都是我對“新課堂”學習不夠造成的。因此我需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平時多看相關的書籍,多學習“新課堂”的相關知識。同時我也應該多提高自己個人的相關技能,注意課堂上情感的投入,注意課堂語音的抑揚頓挫,注意儀態(tài)方面的學習。
    通過對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的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自己“漏洞”所在,并針對這些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可謂對癥下藥。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我能夠逐步改正這些問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使自己的課堂能夠更加完善。
    愛蓮說 教學反思篇二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shù)理智力兩種基本智力外,還有其他七種智力即視覺空間關系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九種基本智力,這九種智力代表了每個人不同的潛能,這些潛能只有在適當?shù)那榫持胁拍馨l(fā)揮出來?!懊恳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能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人類文化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因此要“重視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智能潛力,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diào)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忽視學生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多種智能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發(fā)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其智能優(yōu)勢難以充分展現(xiàn)。這不僅使這些學生較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而且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1、加德納的這一全新的智力理論對于我們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以讀、寫訓練為兩大體系,“語言智能”的培養(yǎng)強化到極至。其實,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養(yǎng)成,本身就包含“多元智能”的綜合活動。如口語訓練中,除語言智能外,還滲透著邏輯智能、運動能力(肢體語言)和交際能力等因素;又如閱讀訓練中,對詩文的領悟理解不僅需要語言智能,還要具備空間想像力、音樂智能、內(nèi)省能力等。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就不能只是圍繞語言文字做文章,還應“再辟新徑”,利用不同文體與不同背景材料,開發(fā)多種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多元智能,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肢體運動: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并選擇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本篇課文配樂朗誦;或編一首《采教師所教的內(nèi)容與學生想學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真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為多元智能而教”和“用多元智能來教”的思路嘗試。
    2、依據(jù)多元智能訓練的思路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情境,把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的引領與驅(qū)動下,扮演不同角色,發(fā)展自我智能強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為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也為個人參與團隊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樣,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又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智能訓練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徑、不同的實踐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對話、合作與借鑒,學會協(xié)同發(fā)現(xiàn)、分享成果、欣賞他人的創(chuàng)造,以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3、在開放的、有眾多學生參與的課堂情境中,教師的作用將變得更重要。教師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上及教學進程的導航與調(diào)控上。教師課堂的引導與調(diào)控水平關鍵體現(xiàn)在對學生思路、興趣、情感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因為,學生學習經(jīng)驗與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學目標與教學情境整合的乏力、分項分組合作的隨意與泛化、課程資源與知識儲備的缺失等等,都會降損學習質(zhì)量。
    4、新課程的理念和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應用如何在教師的設計水平上得以體現(xiàn),關鍵在于教師在設計中是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對教材顯性資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對教材隱性資源的再度開發(fā),提升教材內(nèi)涵,提高課的含金量。這樣,我們也許才能真正達到“下課鈴響了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jié)束,而應是學生新的學習內(nèi)容的開啟”的境界。通過這種開啟學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使學生的學習空間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打通了學科界限,從而使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很好地訓練和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5、值得一提的是,上面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全面采用了八種智能的表現(xiàn)方法來切入教學內(nèi)容,確實體現(xiàn)了“為多元智能而教”和“用多元智能來教”的策略與思路,也的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都能用上這么多的智能表現(xiàn)方法,也不是說所有的語文課都需要運用這么多的方法,更不是說上面的教學設計“放之四海而皆準”,所有的班級的學生都可以用來實施教學。例如,同是本單元的《愚公移山》、《陋室銘》就未必一定要用多元教學設計,而筆者所教的兩個平行班,其中一個班因活潑好動喜歡體育、歌舞、音樂與演出等活動,所以教學效果非常好,而另一個班則相對比較沉靜內(nèi)斂,因而教學效果就差一些。同樣,在分組分項活動中也存在著不同智能結(jié)構(gòu)的學生是否都在充分利用自己的智能強項來進行有效的學習,其智能弱項是否得到有效鍛煉等問題。因此,多元智能教學策略必須根據(jù)學科需要、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來決定。
    愛蓮說 教學反思篇三
    一篇小小的短文《愛蓮說》,竟然用了近兩個學時的時間來學習,我真不知道是自己授課能力降低了,還是學生的聽課效率下降,為何就進行不動呢?
    因為中秋節(jié)緣故,學校統(tǒng)一安排了本周前三天的課程表:語文每天一節(jié)?!堵毅憽芬逊g完了課文,還得一節(jié)課,如果第二天復習一下的話,剩下近兩節(jié)課,學完《愛蓮說》應該還有二十分鐘說說作文,假期孩子們完成一篇作文。計劃已定,我便開始了征程。
    《愛蓮說》學習開始,首先由蓮文化導入,積累了學習過的寫蓮的名詩句,接著我們來反復閱讀課文,老師范讀,孩子們自由讀,大家齊讀等,各種形式地朗誦后,再由孩子們自主翻譯課文,交流不會地方,老師幫助解決不會的內(nèi)容,學生匯報翻譯情況。這些內(nèi)容竟然弄了近一節(jié)課??磥砦覀兣糜行┘殕?61@365《愛蓮說》教學記!
    《愛蓮說》第二節(jié)是我們的主要旅程,記錄如下:
    同學們,咱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翻譯內(nèi)容。找了第二層次學生進行翻譯,總體效果不錯,我只糾正了個別句子。接下來,由孩子們分組研究了三個問題:1.文章描寫蓮的句子是哪些?分別寫出了蓮花怎樣的品質(zhì)?
    2.文章題目是《愛蓮說》,為何寫牡丹與菊花呢?3.作者怎樣評價三種花的?為什么獨愛蓮?
    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討論研究三個問題。匯報交流。其中第一個問題說得很好。其中描寫蓮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蓮的高潔(有的說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質(zhì)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蓮的豁達正直,不攀附權(quán)勢;“香遠益清”寫它的香氣遠播(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的清高。真沒想到,孩子們表現(xiàn)得這么好,竟然把我想說的都通通說了出來,我個人認為,他們手中可能有資料,但不排除大家都能明白,只要他們曉得內(nèi)涵,能夠記得住即可。能將蓮外形上特征與內(nèi)在品質(zhì)聯(lián)系起來,在我授課以來還是第一次。不知孩子們是否真正理解了。
    接下來,我們依次看第二個問題“為何寫牡丹與菊花”,他們也能夠很輕松地說出用兩種花來襯托蓮,顯示其高潔品質(zhì),更顯示其不慕榮利特點,我只是進一步補充說明菊花雖高潔,但逃避現(xiàn)實,故作者不愛,而牡丹是權(quán)勢富貴的象征,更是作者所不齒,甚至鄙棄的,可見作者是個潔身自好之人,更是個不慕榮利之君子。
    用花為喻,借指人的品格,故為以花喻人手法。明確了這些,我們便練習鞏固,學生做得相當順利,基本能口述正確答案。但愿不是極個別同學爭強好勝的表現(xiàn)。
    為了扎實起見,還需要請孩子們寫一寫為妙。明天第一項任務,便是請大家寫出《愛蓮說》所學重點內(nèi)容,一是寫蓮的句子,二是每句所表現(xiàn)的蓮的品質(zhì),三是寫菊花與牡丹的作用,四是手法。如果這些內(nèi)容回答正確率達70%,說明掌握還是不錯的。
    回想《愛蓮說》一課的學習,應該說非常順利,雖然也有說不準確的地方,但幾乎沒有不會的地方。說明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是蠻強的。但愿這種狀態(tài)保持下去。
    本課不足的地方,賞析語言不夠,也是我課堂一貫的缺陷,不知從何處下手去賞析語言,更不知如何幫助學生深透地欣賞文章語言,這是我教學中最大的疑點。下一步學習中,一定找到突破口,爭取讓自己的課堂及學生的語言學習更上一層樓。
    如果再補充一個賞析語言的環(huán)節(jié)的話,我想應該如此設計:我從文中——地方(字、詞、句),品讀到蓮的——特點,體會到蓮的——品質(zhì)。如此反復進行四五次,相信孩子們更能把蓮花的形象特點與品質(zhì)結(jié)合起來,更能體會到蓮的高潔、正直。今后一定要在課堂上加入語言賞析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精妙。
    愛蓮說 教學反思篇四
    在這節(jié)課未上之前我也是好備了一番,但終究沒有在課堂上覺得很好。
    我依然在嘗試不先串翻譯,而是將問題設計精細,使各個問題的回答基本能將每個語句都包含在內(nèi),然后達到既理解全文又做到了翻譯的目的。
    之前,上的21課很不錯,本來是三個課時的教學安排,我用一節(jié)零十分鐘就全部搞定,效果也特別的理想。而在這里,就不是很順利了,究竟是什么問題,我想值得反思一下。
    首先,21課是本冊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未上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將預習做得特別的充分,所以課堂上翻譯的、理解的都很順暢,沒有出現(xiàn)大問題。再次證實了預習對于課堂的重要性。
    在22課上邊,《陋室銘》是第一篇,還是預習的很扎實,而第二篇《愛蓮說》就沒有很到位。短短的幾句話翻譯起來我就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吃力,并且課下的時候我還提問了幾個學生,也不是很好。
    另外,自己的設計在上的時候總覺得也有些不順手,大致記錄如下:
    學習過程:
    1.出示學習目標三個
    1)識記說的文體及作者的文學常識(沒有用上幻燈片,沒有及時制作出來的原因,只是簡單說了一下“說”,“說”是古代的一種問題,發(fā)表作者的看法、評價,“愛蓮說”即是說一說我對蓮花的喜愛這個事兒。而有關作者的更沒有在出示任何背景的內(nèi)容,僅是課下的注釋里的東西而已)
    2)讀課文,會分析出三種花的象征意義及蓮的形象
    3)能概括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我讓同學們先讀了一遍課文,然后問:文中寫了三種花,其實寫了三種人,你能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嗎?
    這個問題我讓三名學生上臺演板寫出自己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基本一樣,只有一個把牡丹所對應的人寫的是——一般人,有同學站起來糾正說應當是富貴者,追求富貴的人。
    接著,我讓他們分別再找出有關三種花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再翻譯。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此設計很生硬。因為除了“蓮”相關的語句太少,只不過是包含了“菊” “牡丹”這些字而已,所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個問題太沒有思維的挑戰(zhàn)性,這于我以往設計的問題是很不相同的,故似乎有點懶于回答的味道,在發(fā)現(xiàn)之后,我就立即包辦領著大家急速的譯解完畢。
    這個處理我對自己很不滿意。
    接下來的問題是針對第二個目標的。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蓮花,你能說說蓮花身上都有哪些君子的品質(zhì)嗎?
    在自學后有同學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可是在這個問題上需要的詞語是學生一般想不到的,所以我告訴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盡管有幾位同學講的也不錯,但大多數(shù)同學成了聽眾,只是個別同學的一言堂,使我很苦惱。最后也是在我的不滿意中結(jié)束。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既然是寫蓮花,干嘛還要寫菊和牡丹呢?
    同學們很快答出是對比,并且講的也很好。比如說:陶淵明怕自己經(jīng)受不住塵世的污濁,就隱居了起來,而周敦頤為了匡扶天下,不至于使國家更加黑暗和墮落,堅決不退隱,是比陶淵明的境界更高的人。
    是啊,學生說的多好。此時,我就引出了正襯的說法。另外同時講到了與牡丹的反襯。
    這個地方我感覺說的很好,只是講的人太少了,是我應當想方設法再多調(diào)動的。
    不過,傾聽的同學不少了,比以往只知道發(fā)言不愿意傾聽好的太多了。盡管還有跑神的,后面有一位女生還在剪指甲,我到她旁邊提醒才停了下來。
    最后是寫出來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在他們寫完后讀了幾位同學的,能將剛剛分析的一些蓮的品質(zhì)帶入進去。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我讓大家講參考書第一次拿了出來,將里面總結(jié)好的摘抄上去,因為我沒有將參考書上的答案打出來供他們抄取,反正是要最后記下來,還是自己弄吧。并且也是因為我沒有準備好的緣故。
    總之,這節(jié)課備的不充分??磥恚胧棺约荷系某晒?,必須下一番功夫。任何機會都只會給有所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