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記錄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創(chuàng)新,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薦的教案,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一
2.學生分組實驗與教師演示實驗相結合,突顯化學學科學習的特點---科學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積極討論、客觀分析、認真歸納、注重反思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2.引導學生感悟化學科學的魅力,感悟化學源于生活的真諦
3.引導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已有分組實驗的基礎,本節(jié)教學可進一步加強實驗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酸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堿相對陌生,應從生活中常見物質(zhì)入手導入新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層次差異,應分別對待。
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這兩種酸堿指示劑鑒別酸和堿及其變色規(guī)律
一、師生互致問候
二、課題導入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進入初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單元----第十單元《酸和堿》的學習之旅,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科學探究中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收獲更多的快樂。好,下面我們一起開啟全新的學習: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板書課題)
三、概述(第一階段)
“酸”對同學們來講一定不陌生。大家還記得在前面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學習中也接觸到了叫酸名的兩種物質(zhì),是什么呢 (稀鹽酸、稀硫酸)(板書稀鹽酸、稀硫酸)對,它們也是酸。“堿”對大家來說可能沒有酸那么熟悉,其實你也遇到過。在我們以前的化學學習也接觸了堿,例如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質(zhì)氫氧化鈣(板書氫氧化鈣),還有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氫氧化鈉(板書氫氧化鈉),它們也都是堿。同學們又有誰知道“堿”(板書堿)“酸”和“堿”這兩個詞是怎么來的嗎 ()(閱讀一下)
四、重要知識講授-----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第二階段)
其實,在我們?nèi)粘I罴肮まr(nóng)業(yè)生產(chǎn)、教學科研方面都會經(jīng)常接觸并使用各種酸和堿的,那我們怎么區(qū)別它們嗎 原來很簡單,只要用一種叫酸堿指示劑的物質(zhì)就能區(qū)別開來。板書:酸、堿與指示劑作用,那么酸堿指示劑又是誰發(fā)現(xiàn)的呢 先讓我們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個不經(jīng)意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播放視頻)觀看后,你從波義耳身上學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學生回答。做一個生活中有心人,細心人,你就會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來,讓我們沿著前輩科學家們的足跡,繼續(xù)更有趣的化學科學探究-------再現(xiàn)波義耳當年的科學實驗吧。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再講解,然后并指導填表。
五、知識深化歸納(第三階段)
老師演示實驗并作結。
六、練習題鞏固(第四階段)
七、布置課外探究活動----自制酸堿指示劑第五階段)
八、化學歌曲欣賞
九、課后反思(第六階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我們努力學好化學,奠定良好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長大以后報效祖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二
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zhì),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zhì)。本課將根據(jù)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zhì)是酸性還是堿性?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認識酸堿指示劑,探討在生活中檢驗酸堿的方法,學習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其檢驗生活中物質(zhì)的酸堿性。從而使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BR>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三
1.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掌握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熟練的進行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
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
情感態(tài)度: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整理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教學難點:熟練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法學法:自主復習法、討論法、練習法、合作復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1.出示課本中的信息,讓學生自由閱讀這些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質(zhì)量單位?哪些是時間單位?哪些是人民幣單位?(或者讓學生把這些量進行分類)。
3.對于這些單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常見的量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整理。
(1)說說常見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大小。
(3)說說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
(1)說說常見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說說這些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3.復習常見的人民幣單位。
(1)說說常見的人民幣單位有哪些?
(2)說說常見的人民幣的進率是多少?
4.讓學生根據(jù)回答,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系統(tǒng)整理。
5.交流整理的結果。形成下面的知識網(wǎng)絡。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平年與閏年的判斷方法)(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轉(zhuǎn)化方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常用的量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一部分知識,有部分學生只是死記了一些進率,并沒有真正理解感受每個單位的大小,在復習中要讓學生用身邊具體的東西來表示每個單位的大小,加強理解。
你覺得這部分內(nèi)容哪點比較難掌握?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一點?
1.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課本48頁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要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要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課本48頁第2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找出圖中每一個鐘面上的時間。
先算出小明上午在校的時間,在算出小明下午在校的時間,最后算出小明一天的在校時間。
(3)課本48頁第3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填寫表格,集體交流時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2.整體延伸,拓展深化。
課本48頁實踐活動。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2.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3.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本課有以下特點: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加深對知識的鞏固。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量的意義的理解,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注重讓學生親自體驗這些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理清各種量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和它們之間的特殊關系。三在練習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四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
(2)了解幾種常見的酸及酸的通性。
(3)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濃硫酸的腐蝕性。
3.酸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
1.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2.酸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白醋、蘋果汁、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試管(若干)、牽牛花、萬壽菊、蝴蝶蘭花、玫瑰、月季、紫甘藍、硫酸、玻璃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說過、接觸過酸和堿嗎?
【交流回答】。
接觸過的酸有:碳酸、醋酸、鹽酸、硫酸;堿有:氨水、石灰水、燒堿。
【提出問題】。
用什么較簡單的方法區(qū)分酸和堿呢?
【展示交流】。
請同學們做教材p50實驗10-1,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閱讀回答】。
石蕊試液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
【提出問題】。
請同學討論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這4種物質(zhì)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氫氧化鈉是堿溶液。
【歸納總結】。
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紅色,則說明該溶液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藍色,則說明該溶液為堿性溶液。
【過渡】。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不只是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通過后面的活動體驗一下。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51“探究”進行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展示交流】。
實驗完成后請各組同學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
【提出問題】。
通過上述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劑,如牽牛花、蝴蝶蘭花、玫瑰、紫甘藍。
【過渡】。
上面我們學習了酸堿指示劑,并熟悉了幾種酸和堿,下面我們重點探討幾種常見酸的性質(zhì)和用途。
【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2鹽酸與硫酸的用途,并熟記它們的主要用途。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完成p53實驗10-3并作好實驗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即脫水性),因此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膚和衣服上;其次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堿性氣體的干燥劑。
【活動與探究3】。
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p53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nèi)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教師再按圖10-6演示實驗,強調(diào)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時導致的危害。學生作好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燒杯外壁發(fā)燙,另外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浮在濃硫酸表面,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向四周飛濺。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對于嚴重者應盡快送到醫(yī)院治療。
特別提醒:在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酸堿指示劑,熟悉了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堿溶液中的變色規(guī)律,并能利用這一點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另外了解了幾種常見酸的性質(zhì)與用途。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五
1、知識技能: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掌握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能熟練的進行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
3、情感態(tài)度: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整理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熟練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自主復習法、討論法、練習法、合作復習法。
多媒體課件。
1、出示課本中的信息,讓學生自由閱讀這些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質(zhì)量單位?哪些是時間單位?哪些是人民幣單位?(或者讓學生把這些量進行分類)。
3、對于這些單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常見的量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整理。
(1)說說常見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大小。
(3)說說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
(1)說說常見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說說這些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1)說說常見的人民幣單位有哪些?
(2)說說常見的人民幣的進率是多少?
4、讓學生根據(jù)回答,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系統(tǒng)整理。
5、交流整理的結果。形成下面的知識網(wǎng)絡。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k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六
3.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重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難點:通過一些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導入】圖片展示,食醋、檸檬、山楂、葡萄。
【提問】圖片中的這些食物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總結】像以上這些有酸味的物質(zhì)中通常都含有一類特殊的化合物——酸。對于酸這種物質(zhì)我們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學實驗中我們遇到了稀鹽酸、稀硫酸等化學藥品。無論是食物中含有的酸還是實驗室中常見的酸,都屬于一類物質(zhì)——酸。
【問題】圖片展示,洗頭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這些日用品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總結】這些物質(zhì)都有一種滑滑的感覺。它們中都含有一種堿性的物質(zhì)。生活中的這些物質(zhì)中常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zhì),在實驗室中我們也會用到這些化學藥品。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都是常見的堿。
【總結】可以用聞氣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還可以用手觸摸的方法……
【總結】不能,因為腐蝕性強所以不能再用手觸摸;通入二氧化碳時反應現(xiàn)象不明顯。
【過渡】在實驗室中,人們常用酸堿指示劑來區(qū)分酸和堿的溶液。
【舊知回顧】
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學反應,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
實驗二:探究分子運動現(xiàn)象的實驗,氨分子擴散進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這兩個實驗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兩種酸堿指示劑。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吧。
【實驗探究1】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色,變紅色,變藍色,變藍色。
結論: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堿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實驗探究2】另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無色的酚酞溶液,不變色,不變色,變紅色,變紅色。
結論:酸溶液不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色,堿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因此說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來區(qū)分、判斷酸和堿這兩類溶液。
【問題】根據(jù)這兩個實驗,你能總結出什么結論嗎?
【總結】通過實驗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會變成紅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藍色;無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紅色。
【概念講解】像石蕊、酚酞溶液這樣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試劑,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注意事項】
1.酸指酸性溶液,堿指堿性溶液;
2.酸堿指示劑與酸或堿的溶液作用時,變色的是酸堿指示劑,而不是酸或堿的溶液。
【過渡】你知道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xiàn)酸堿指示劑的嗎?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
【播放視頻】《波義耳與指示劑的發(fā)明》
【過渡】通過視頻,我們可以感覺到: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平時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細心觀察,我們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生活中,還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實(如牽?;?、月季花、紫甘藍等)也具有類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探究實驗】將采集幾種呈鮮艷顏色的花瓣或果實,在研缽中搗爛,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過濾,得到濾液,即制得指示劑。然后將制得的指示劑依次分別滴加到盛有白醋、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的4支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每組自制1~2中試劑即可。)
指示劑(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
【交流與總結】自制的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能顯示的不同顏色,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但不同的指示劑在酸和堿的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也是有區(qū)別的。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七
根據(j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兩種氣體性質(zhì)的不同進行鑒別,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1:取兩支潔凈的試管,里邊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將兩個貯氣瓶中的氣體分別通入兩個試管里,其中一個試管內(nèi)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另一個試管內(nèi)的石灰水不變,則該氣體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與ca(oh)2不反應。
如何鑒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三種無色氣體?
分別點燃三種氣體,在三個火焰的上方各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會看到有兩個燒杯的內(nèi)壁變得模糊并有水蒸氣凝結,則說明這兩種氣體中有一個是氫氣,另一個是甲烷。在燒杯內(nèi)壁沒有水蒸氣凝結的那種氣體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兩個燒杯內(nèi)分別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見有石灰水變渾的,則說明那種氣體為甲烷。石灰水不變渾的,說明那種氣體為氫氣。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八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探究實驗一:
展示家庭廚房中的兩種調(diào)味品:食鹽(nacl)和堿面(na2co3)。
學生討論,分析,產(chǎn)生探究興趣。
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提問:分別在家庭和實驗室兩種環(huán)境中,自行設計區(qū)分方案,動手操作并簡述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及得出結論。
分組演示實驗探究,多人合作,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將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自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自行解決問題。
引言: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展示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期待和注意。
【板書】§4━1常見的鹽。
一、氯化鈉(nacl)。
俗名:食鹽。
展示“鹽田”圖片,指導。
閱讀,完成氯化鈉提純圖表,板書物理性質(zhì)。
學生閱讀,記憶,思考并自行回答有關問題,交流觀點補充和完善填寫板書圖示。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增強閱讀反饋。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導出氯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探究實驗二:
展示兩瓶無色液體,分別是蒸餾水和食鹽水。
觀察、思考。
提問:請你利用已有知識加以鑒別。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實驗探究,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
板書:氯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展示圖片,
板書:氯化鈉的用途。
簡單介紹工業(yè)用鹽(nano2)及其毒性。
學生思考,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頭腦中已有的經(jīng)驗及閱讀資料等回答問題,交流結果,補充完善用途。
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二、碳酸鈉(na2co3)。
俗稱:純堿、蘇打。
展示樣品純堿,水堿(na2co3?10h2o),引導觀察樣品,
提問:兩者在物理性質(zhì)上有何區(qū)別。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觀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敏銳性,使學生掌握總結物理性質(zhì)的方法。
設計意圖。
展示久置于空氣中的水堿樣品,
提問:該樣品與前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導出風化概念。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提出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討,觀察,再分析,從而理解新概念。
調(diào)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從直觀認識問題,從本質(zhì)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
板書:碳酸鈉的物理性質(zhì)。
設疑:根據(jù)你學到的知識,碳酸鈉可以跟那些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體現(xiàn)了碳酸鈉的那些化學性質(zhì)。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個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實驗,其他學生觀察,總結答疑。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知識利用能力,橫向聯(lián)合,縱向拓展。
板書:化學性質(zhì)。
根據(jù)實驗的結果思考與討論:
1、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結果及現(xiàn)象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根據(jù)頭腦中存儲的`知識及經(jīng)驗確定反應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逐步發(fā)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訓練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能,初步理解碳酸鹽特性。
2、這些反應屬于什么反應?
嘗試探討體現(xiàn)碳酸鈉化學性質(zhì)的有關實驗,并進行交流,反饋。
3、利用這些碳酸鈉的這些性質(zhì)可以幫助我們作些什么?
板書: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碳酸鈉的用途。
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加深理解記憶,提供反饋。
設疑:何謂“洋火”,何謂“洋堿”?
指導閱讀聯(lián)合制堿法及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
簡介其人其事,評價貢獻。
學生閱讀,思考。
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共享資源,科學無國界的思想觀念。
展示美麗的“藍寶石”:硫酸銅晶體,指導自學計劃。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個性思維。
形成本課小結:氯化鈉和碳酸鈉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及其用途等。
由學生總結。
形成知識的有效反饋。
設計意圖。
探究活動三:
展示圖片建議調(diào)查研究,自家使用食鹽的情況是否合理?
具體問題略。
可登錄人教網(wǎng)中學化學論壇進行交流(網(wǎng)址:)。
學生活動課后完成,提交一份報告。
以調(diào)查研究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九
1、握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了解氫氧化鈉的用途。
2、掌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討法,加深學生對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的理解。
2、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操作實驗,使學生能主動的進行交流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使學生學習從個別到一般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增強學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非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黑板、小黑板、掛圖、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試劑,書本中的圖片。
實驗探討法。
【學生】堿就是指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oh-離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見的堿都有naoh.ca(oh)2ba(oh)2等等。
同學想過,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白紙上會出現(xiàn)寫有紅色字跡的naoh?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想每位同學都會知道老師是如何設計這個趣味實驗的。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一下今天的內(nèi)容—幾種常見堿中的氫氧化鈉。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zhì)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1.酸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一
第二,《常識》教材對觀察方法作了比較明確的指導,要求學生運用看、刻、滴幾種方法了解巖石的特征,而科學課上,學生可以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認識自己喜歡研究的巖石,還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對巖石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對巖石的探究也會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放大鏡、刻刀、盛水的燒杯、磁鐵等工具,要求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巖石,盡可能多的用各種方法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巖石特征作出記錄。學生觀察后的匯報真是精彩紛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這塊巖石是白色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
“我的巖石有花紋,里面的顆粒很細?!?BR> “我聞了聞,感覺有點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覺得很光滑?!?BR> “我舔了一下,感覺沒有味道?!?BR>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跡?!?BR> “我把它放在水里,沉下去了?!?BR> “我用放大鏡看,發(fā)現(xiàn)巖石里面的顆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發(fā)現(xiàn)我的這塊巖石有像玻璃一樣的光澤?!?BR> “我的巖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發(fā)現(xiàn)聲音很脆?!薄?。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二
本節(jié)微課傳染病常見題是人教版《生物學》初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傳染病及其預防》的內(nèi)容,對于本節(jié)微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傳染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傳染病及其預防的知識,是新課標確定的“健康地生活”這一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和預防措施等,這些內(nèi)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分值。
掌握病原體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激發(fā)學生關注健康,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健康。
本課教學總的設計思想是:主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提供來自于生活中的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名詞和概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是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身邊的事例和社會熱點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及預防的措施。
這是一道常見的傳染病綜合性題目,傳染病的內(nèi)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的分值。
而第二道題的第一個空也是經(jīng)常容易出錯的,把患病的禽類深埋這一措施看作是切斷傳播途徑。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判斷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一般來講傳染病患者和攜帶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jīng)過的途徑。
控制傳染源主要是對患者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對患病動物進行深埋、焚燒處理。保護易感人群方面做到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
圖中1對患病的禽類深埋屬于控制傳染源;禽流感病人也屬于傳染源,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yī)院應采取隔離治療的方法,屬于控制傳染源;圖中5、6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附題:
今年4月,我國出現(xiàn)h7n9禽流感疫情,請依據(jù)圖中疫病防控信息回答問題。(1)引起本次禽流感的病原體是,這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2)圖中1屬于預防傳染病的哪一措施?。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yī)院應采取的措施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有。(用圖中序號填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三
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內(nèi)容,與教材前后緊密聯(lián)系,初中化學將堿這部分內(nèi)容安排在常見的酸之后,常見的鹽之前。對前面學習酸的知識可以進行鞏固,對后面學習鹽的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有關堿的這部分內(nèi)容是中考命題的熱點。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一定要正確對待!學習好這部分內(nèi)容,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掌握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了解氫氧化鈉的用途。
2、 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討法,加深學生對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的理解。
2、 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操作實驗,使學生能主動的進行交流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 使學生學習從個別到一般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增強學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非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1、 引導回憶法:我將通過回憶舊知識來引出新的知識,進而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牢固掌握。
2、 演示法:我將通過演示法讓學生學習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zhì)及一些化學性質(zhì)。
3、 實驗法:我將指導學生分組動手做實驗來學習一些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的方法來記憶掌握。
2、 使學生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及動口能力。使學生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為統(tǒng)一整體。
1、 新課導入:我將通過聯(lián)系舊知識和演示實驗的方法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回憶堿的定義,一些常見的堿。然后給學生簡單的講解堿的電離方程式,最后用一個趣味小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課的興趣。用時5min.
2、 講解氫氧化鈉的性質(zhì):首先我通過一個演示實驗為學生講解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兩幅圖片給學生說明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給學生強調(diào)在使用氫氧化鈉時要小心,最后運用一個小口訣讓學生記住前面所學習的氫氧化鈉的知識。用時8min.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給學生講解了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我通過一個演示實驗講解氫氧化鈉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學習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酸堿指示劑的反應。用時15min.
3、 講解氫氧化鈉的用途:我通過閱讀資料為學生講解氫氧化鈉的用途。用時3min.
4、 結課:我事先用小黑板寫幾道與今天所學習的知識有關的練習,為學生講解進行我的結課。用時5min.
5、 布置作業(yè):p.58 1題〈2〉 2題 p.64 1題〈1〉〈2〉。用時1min.
黑板、小黑板、掛圖、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試劑,書本中的圖片。
1、 本節(jié)課運用實驗的方法使教學更加有趣,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2、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活動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注重基礎,適當增加加教學內(nèi)容,又不增加學生太多的負擔,使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
3、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相統(tǒng)一。
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講的比較成功,教態(tài)大方,自然!為今后能夠成為一名好老師奠定基礎,導入很好后面又給學生解釋了導入時的實驗現(xiàn)象這一點做的很好。內(nèi)容安排恰當,時間把握的也很好,能與學生積極互動!所設計的習題很好講解的也很清楚!就是內(nèi)容上有些地方設計的不是很好,做實驗不是很規(guī)范,有些內(nèi)容銜接的不是很好。
通過此次講課,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對今后即將成為一名化學老師的信念更加堅定,從中我真正的感到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是非常好的。雖然在這次講課中自己講的不是很成功,也談不上精彩,但是給我的收獲卻是如此之大!從這次講課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在講課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比如在講課過程中不能慌,要給學生講明白所講的內(nèi)容,給學生說明白本結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在講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只教會只是就可以啦!這都是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在以后的講課過程中多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多看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講課視屏,多向老師及同學請教,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我相信我肯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的化學老師。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四
通過活動使幼兒認識不同的標志,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
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培養(yǎng)幼兒遵守社會秩序,講究文明,遵守公共道德。
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能結合實際生活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恐龍奇奇今天早上來鎮(zhèn)巴玩,但是一進城,它發(fā)現(xiàn)馬路上到處有著它不認識的標志,沒看見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1)出示紅十字標志,引導幼兒討論: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醫(yī)院里、救護車上。)。
(2)如果爸爸媽媽開車是遇到了救護車,小朋友要提醒爸爸媽媽主動讓路,讓病人能早一點送到醫(yī)院。
(1)醫(yī)院里的病人很多,我們要出示手勢:輕輕說話。這個標志小朋友見過嗎?
(2)出示標志“靜”,不能大吵大鬧,要保持安靜,因為病人要好好休息,身體才能好得更快。
(1)出示垃圾分類投放的圖片。
(2)垃圾桶上都可以看到這個標志。他提醒我們垃圾要分類放,這樣我們的環(huán)境就會更美好了。
(1)出示“出租車”的圖片,認識它的外形。
(2)認識“出租車”標志,頭上有頂燈,它能方便我們出行。
(1)飛機場是人們乘坐飛機場所。
(2)小朋友要注意安靜,不大聲吵鬧,不打擾別人。
(1)小朋友,這個標志誰見過?在哪里見過?(在公安局、警車、警察叔叔的帽子、衣服上都見過。)。
(2)這是中國人民公安的標志,小朋友在公共場所看到這個標志,就知道警察叔叔時刻在保護我們的安全。
玩“送信”的游戲,告訴幼兒郵政局是幫助人們把書信、物品、錢等寄到自己想要送去的地方。
(1)出示漂亮的旋轉(zhuǎn)燈圖片。
(2)理發(fā)店的門口都有這樣的一個燈,大家一看,這是剪頭發(fā)的地方。
教師事先將部分常見標志的卡片放入一個扮熊的盒子里,然讓幼兒從熊熊的身體里掏出寶物,快速認出是什么標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誰反應的快。
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標志,知道了每一種標志都有不一樣的意思。希望小朋友記住它們的名字。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五
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淡黃色固體:硫磺。
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黑色固體:
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白色固體:
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六
1、了解季節(jié)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1、教學掛圖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fā)了一張調(diào)查表,讓你們?nèi)フ{(diào)查有哪些傳染?。克鼈兪窃鯓觽鞑サ??都有哪些癥狀?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diào)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diào)查。
(4)除了你們做了調(diào)查,戎老師也做了調(diào)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diào)查到的第一個傳染?。菏肿憧诓〉诙€:水痘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教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體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傳染病一定要隔離、看醫(yī)生、定時吃藥,多喝水等。這次活動上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教學中的突發(fā)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吸取經(jīng)驗,不斷學習,讓我的教學機智更加靈活。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七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zhì)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1.酸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藍色紅色b.藍色紅色無色
c.藍色紅色紫色d.紅色藍色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八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知道它們的含義與作用。
2.自制課件、各種標志圖每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橫道、禁止煙火、當心觸電、禁止觸摸等)。
(一)觀看錄像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勵幼兒探索根據(jù)什么標志過馬路?
3.小結:交通標志給行人、車輛提供了指引,提醒人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
(二)拓展認識標志。
1.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請幼兒說一說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標志。
指導語:除了馬路上的交通標志,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標志呢?之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了哪些標志呢?(請幼兒說)。
小朋友真是愛觀察的孩子,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禁止煙火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標志上有什么圖案?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這是禁止煙火標志,它告訴我們附近有容易燃燒的物品,一般在加油站、圖書館、倉庫等地方會看到這個標志,禁止人們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災。
(2)出示當心觸電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當心觸電標志警告我們要遠離電廠、高壓電線桿、變壓器等有電的地方,在家也不要玩有電的物品,因為電是很危險的。
(3)依次出示“注意安全”
“當心滑跌“緊急通道”“當心中毒”“禁止吸煙”“禁止游泳”“禁止觸摸”等常見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3.請幼兒討論標志的用途。
提問: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標志?它們對我們有什么用?
小結:標志通常出現(xiàn)在人口較密集的公共場所,它可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提醒大家遵守公共秩序。
4.引導幼兒從圖案、顏色、形狀、意義等方面加以比較,區(qū)別三種性質(zhì)的標志。
小結:一種標志代表一種意思,它的圖案簡單、易懂;標志通常分為三類,黃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是提醒或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標志”;藍色或綠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提示我們應該怎樣做,通常叫做“提示標志”;一般畫紅色斜杠的標志表示禁止我們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標志”。
5.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標志的認識,初步學會運用標志。
出示生活中的場景,請幼兒找出這些地方需要的標志。
指導語:小朋友認識了那么多的標志,老師來考考你們吧,一會請小朋友分成六組,每組六個相同的標志,每個小朋友選一個標志拿在手中,當大屏幕上出現(xiàn)畫面時,你認為應該出現(xiàn)什么標志,請拿這個標志的小朋友迅速到前面來,哪一組的小朋友反映最快,而且還答對了,就為你們組爭得一顆小星星。
小結:每種標志都有自己不同的意義,放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們的作用。
活動延伸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幼兒園教學樓內(nèi)走動觀察,請幼兒根據(jù)手中標志的意義尋找適當?shù)奈恢谜迟N。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九
2.知道熟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選擇題填空題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是兩種常見的堿,在中考中占5~10分。
重點:認識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知道熟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
難點: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物理性質(zhì)的探究。
知識點一:堿
1.定義:是指在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2]、氫氧化鉀(koh)、氨水(nh3?h2o)等。
【易錯提醒】在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例如cu2(oh)2co3,電離產(chǎn)生的陰離子有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所以cu2(oh)2co3不是堿,而是鹽。
知識點二:氫氧化鈉(naoh)
1.俗名:苛性鈉、火堿、燒堿,這是因為它有強腐蝕性。
2.物理性質(zhì):naoh是一種可溶性強堿,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氣中易潮解,可用作堿性氣體(如nh3)或中性氣體(如h2、o2、co等)的干燥劑。
【重要提示】naoh易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需密封保存;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該反應常用于實驗過程中吸收co2;naoh溶液可以腐蝕玻璃,盛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膠塞。
3.注意事項:由于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在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膚、衣服等被腐蝕。若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識點三:氫氧化鈣
1.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稱為石灰水;
2.物理性質(zhì):氫氧化鈣[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重要提示】ca(oh)2也有腐蝕作用;
ca(oh)2還能跟na2co3反應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應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知識點四:氫氧化鈉的意外處理
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膚上或灑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將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識點五:氫氧化鈣的生產(chǎn)過程
第一步:工業(yè)上通過高溫煅燒石灰石來生產(chǎn)氧化鈣:;
第二步: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o=ca(oh)2。
【常見的溶于水放熱的有:濃硫酸、生石灰、氫氧化鈉固體,常見吸熱的有:硝酸銨。
北京在修繕長城時,使用了大量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俗稱是()
a.火堿
b.燒堿
c.熟石灰
d.小蘇打
思路分析: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消石灰;氫氧化鈉俗稱是火堿、燒堿、苛性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
答案:c
例題1(山東濟寧中考)對下面一些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氫氣在空氣中點燃發(fā)出黃光、放出熱量
b.鐵絲在空氣中加熱劇烈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c.濃硫酸敞口放置溶液的顏色、質(zhì)量不變
d.燒堿固體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溫度升高
思路分析:a.氫氣在空氣中點燃,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b.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質(zhì)量增加;
d.燒堿固體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溫度升高,故選項說法正確。
答案:d
例題2下列藥品中,不需要密閉保存的是( )
a.濃硫酸b.濃鹽酸c.氯化鈉固體d.燒堿
思路分析:a.濃硫酸有較強的吸水性,需要密閉保存,故不合題意;
b.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需要密閉保存,故不合題意;
c.氯化鈉固體通常情況下,性質(zhì)相對穩(wěn)定,不易發(fā)生變化,無需密閉保存故合題意;
d.燒堿即氫氧化鈉易吸水發(fā)生潮解,需要密封保存,故不合題意。
答案:c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比較
俗名苛性鈉,火堿,燒堿熟石灰,消石灰
顏色、狀態(tài)白色,片狀固體白色,粉末狀固體
腐蝕性強烈較強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時放熱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
比較濃硫酸、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異同點
共同點:
1.溶于水(或與水反應)放熱,使環(huán)境溫度升高;
2.都可以作為氣體的干燥劑。
不同點:作為氣體的干燥劑,濃硫酸只能干燥酸性氣體和中性氣體,而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固體只能干燥中性氣體和堿性氣體。
在廣大農(nóng)村,豬舍、雞舍打掃后常撒一些熟石灰粉末來消毒。冬季公路兩邊樹木都刷上一米多高的石灰漿,來保護樹木,殺菌,防止春天樹木生病蟲。種植食用菌時,也需要用一定濃度的石灰水來給種植的土壤殺菌。
雞蛋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斷地進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當把鮮雞蛋放入石灰水中,雞蛋殼上出現(xiàn)許多小氣泡,是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時二氧化碳氣體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落下來堵塞雞蛋殼上的小孔,使氧氣不能再進入雞蛋內(nèi),雞蛋就不能再進行呼吸作用了,沒有了氧氣,雞蛋內(nèi)就不能進行緩慢氧化,它也就不容易變質(zhì)成壞蛋,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修建房屋時,要用到熟石灰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后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墻壁,墻壁上的石灰漿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堅硬的碳酸鈣,使墻壁變得潔白堅硬。
在皮蛋的制作過程中,可用熟石灰作配方,一般皮蛋制作配方中含有的物質(zhì)是:氫氧化鈉、食鹽、氫氧化鈣、茶葉、水等。
在土壤里,由于有機物分解會產(chǎn)生有機酸,礦物風化也可能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使用硫酸銨、氯化銨化肥,也會使土壤呈酸性。農(nóng)作物在土壤的生長環(huán)境是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如果土壤顯酸性太強時,作物一般就難于生長了,這時可撒熟石灰來降低土壤酸性,使土壤適合農(nóng)作物的生長,并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同時熟石灰中的鈣元素,還可作為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
在化工廠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水,有的水體呈酸性,就可用撒入熟石灰在處理池中中和酸性物質(zhì)。因為從經(jīng)濟利益出發(fā),熟石灰也較為便宜。
現(xiàn)在在公路修建中,我們??吹接谜惩?、沙石和熟石灰混合,攪拌均勻后,鋪建路基,這樣,可使路基牢固,然后在路基上鋪上瀝清和小青石的混合物,修建成平整的柏油馬路。
農(nóng)村在果樹除病蟲中,可用一定量的熟石灰和硫酸銅配成波爾多液來殺菌除蟲,波爾多液是一種天藍色的粘性液體,殺蟲效果好,而對農(nóng)作物的藥害較小。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二十
本課時的教學要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全面地復習,并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結合教材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集中、系統(tǒng)地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列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對所學的.時間單位有感性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網(wǎng)絡圖。
整理復習。
1.回顧學過的時間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學習了哪些時間單位?
預設。
生:時、分、秒、年、月、日。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本學期學習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2.課件出示教材92頁8題,組織學生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識。
師:關于年、月、日,你學過哪些知識?整理一下,與同伴說一說。
學生獨立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后小組交流。
(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
預設。
生1:我是列表格整理的。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月。
31天。
小月:4,6,9,11月。
30天。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
29天(閏年)。
生2:我再補充一下,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我們還可以用“左拳”和“歌訣”來記憶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生3:我還有補充,一日有24時,我們的生活中通常有兩種記時法,分別是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一
2.學生分組實驗與教師演示實驗相結合,突顯化學學科學習的特點---科學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積極討論、客觀分析、認真歸納、注重反思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2.引導學生感悟化學科學的魅力,感悟化學源于生活的真諦
3.引導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已有分組實驗的基礎,本節(jié)教學可進一步加強實驗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酸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堿相對陌生,應從生活中常見物質(zhì)入手導入新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層次差異,應分別對待。
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這兩種酸堿指示劑鑒別酸和堿及其變色規(guī)律
一、師生互致問候
二、課題導入
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進入初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單元----第十單元《酸和堿》的學習之旅,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科學探究中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收獲更多的快樂。好,下面我們一起開啟全新的學習: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板書課題)
三、概述(第一階段)
“酸”對同學們來講一定不陌生。大家還記得在前面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學習中也接觸到了叫酸名的兩種物質(zhì),是什么呢 (稀鹽酸、稀硫酸)(板書稀鹽酸、稀硫酸)對,它們也是酸。“堿”對大家來說可能沒有酸那么熟悉,其實你也遇到過。在我們以前的化學學習也接觸了堿,例如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質(zhì)氫氧化鈣(板書氫氧化鈣),還有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氫氧化鈉(板書氫氧化鈉),它們也都是堿。同學們又有誰知道“堿”(板書堿)“酸”和“堿”這兩個詞是怎么來的嗎 ()(閱讀一下)
四、重要知識講授-----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第二階段)
其實,在我們?nèi)粘I罴肮まr(nóng)業(yè)生產(chǎn)、教學科研方面都會經(jīng)常接觸并使用各種酸和堿的,那我們怎么區(qū)別它們嗎 原來很簡單,只要用一種叫酸堿指示劑的物質(zhì)就能區(qū)別開來。板書:酸、堿與指示劑作用,那么酸堿指示劑又是誰發(fā)現(xiàn)的呢 先讓我們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個不經(jīng)意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播放視頻)觀看后,你從波義耳身上學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學生回答。做一個生活中有心人,細心人,你就會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來,讓我們沿著前輩科學家們的足跡,繼續(xù)更有趣的化學科學探究-------再現(xiàn)波義耳當年的科學實驗吧。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再講解,然后并指導填表。
五、知識深化歸納(第三階段)
老師演示實驗并作結。
六、練習題鞏固(第四階段)
七、布置課外探究活動----自制酸堿指示劑第五階段)
八、化學歌曲欣賞
九、課后反思(第六階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我們努力學好化學,奠定良好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長大以后報效祖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二
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zhì),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zhì)。本課將根據(jù)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zhì)是酸性還是堿性?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認識酸堿指示劑,探討在生活中檢驗酸堿的方法,學習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其檢驗生活中物質(zhì)的酸堿性。從而使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BR>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三
1.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掌握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熟練的進行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
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
情感態(tài)度: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整理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教學難點:熟練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法學法:自主復習法、討論法、練習法、合作復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1.出示課本中的信息,讓學生自由閱讀這些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質(zhì)量單位?哪些是時間單位?哪些是人民幣單位?(或者讓學生把這些量進行分類)。
3.對于這些單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常見的量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整理。
(1)說說常見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大小。
(3)說說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
(1)說說常見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說說這些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3.復習常見的人民幣單位。
(1)說說常見的人民幣單位有哪些?
(2)說說常見的人民幣的進率是多少?
4.讓學生根據(jù)回答,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系統(tǒng)整理。
5.交流整理的結果。形成下面的知識網(wǎng)絡。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平年與閏年的判斷方法)(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轉(zhuǎn)化方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常用的量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一部分知識,有部分學生只是死記了一些進率,并沒有真正理解感受每個單位的大小,在復習中要讓學生用身邊具體的東西來表示每個單位的大小,加強理解。
你覺得這部分內(nèi)容哪點比較難掌握?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一點?
1.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課本48頁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要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要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課本48頁第2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找出圖中每一個鐘面上的時間。
先算出小明上午在校的時間,在算出小明下午在校的時間,最后算出小明一天的在校時間。
(3)課本48頁第3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填寫表格,集體交流時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2.整體延伸,拓展深化。
課本48頁實踐活動。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2.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3.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本課有以下特點: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加深對知識的鞏固。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量的意義的理解,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注重讓學生親自體驗這些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理清各種量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和它們之間的特殊關系。三在練習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四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常見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情況。
(2)了解幾種常見的酸及酸的通性。
(3)認識濃硫酸的腐蝕性。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濃硫酸的腐蝕性。
3.酸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
1.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2.酸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白醋、蘋果汁、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試管(若干)、牽牛花、萬壽菊、蝴蝶蘭花、玫瑰、月季、紫甘藍、硫酸、玻璃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說過、接觸過酸和堿嗎?
【交流回答】。
接觸過的酸有:碳酸、醋酸、鹽酸、硫酸;堿有:氨水、石灰水、燒堿。
【提出問題】。
用什么較簡單的方法區(qū)分酸和堿呢?
【展示交流】。
請同學們做教材p50實驗10-1,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閱讀回答】。
石蕊試液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
【提出問題】。
請同學討論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這4種物質(zhì)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堿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鹽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氫氧化鈉是堿溶液。
【歸納總結】。
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紅色,則說明該溶液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藍色,則說明該溶液為堿性溶液。
【過渡】。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不只是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通過后面的活動體驗一下。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51“探究”進行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展示交流】。
實驗完成后請各組同學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
【提出問題】。
通過上述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劑,如牽牛花、蝴蝶蘭花、玫瑰、紫甘藍。
【過渡】。
上面我們學習了酸堿指示劑,并熟悉了幾種酸和堿,下面我們重點探討幾種常見酸的性質(zhì)和用途。
【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實驗結果。
【閱讀記憶】。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52鹽酸與硫酸的用途,并熟記它們的主要用途。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完成p53實驗10-3并作好實驗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有強烈腐蝕性(即脫水性),因此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膚和衣服上;其次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非堿性氣體的干燥劑。
【活動與探究3】。
教師先分步演示,要求學生觀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師先演示p53實驗10-4,第一步:向小燒杯中傾倒20毫升水,再沿燒杯內(nèi)壁注入10毫升濃硫酸,此時不攪拌;第二步:學生近距離觀看無色液體分為兩層,分析討論原因,第三步,邊攪拌混合液邊讓同學們摸燒杯的外壁。教師再按圖10-6演示實驗,強調(diào)稀釋濃硫酸方法不當時導致的危害。學生作好記錄。
【歸納總結】。
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燒杯外壁發(fā)燙,另外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浮在濃硫酸表面,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向四周飛濺。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后的正確處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對于嚴重者應盡快送到醫(yī)院治療。
特別提醒:在濃硫酸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濃硫酸具有腐蝕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脫水性。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酸堿指示劑,熟悉了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堿溶液中的變色規(guī)律,并能利用這一點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另外了解了幾種常見酸的性質(zhì)與用途。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五
1、知識技能: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掌握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能熟練的進行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
3、情感態(tài)度:通過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整理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熟練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自主復習法、討論法、練習法、合作復習法。
多媒體課件。
1、出示課本中的信息,讓學生自由閱讀這些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質(zhì)量單位?哪些是時間單位?哪些是人民幣單位?(或者讓學生把這些量進行分類)。
3、對于這些單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常見的量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整理。
(1)說說常見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1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大小。
(3)說說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
(1)說說常見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說說這些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1)說說常見的人民幣單位有哪些?
(2)說說常見的人民幣的進率是多少?
4、讓學生根據(jù)回答,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系統(tǒng)整理。
5、交流整理的結果。形成下面的知識網(wǎng)絡。
(1)常用質(zhì)量單位:噸(t)千克(k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六
3.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重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難點:通過一些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導入】圖片展示,食醋、檸檬、山楂、葡萄。
【提問】圖片中的這些食物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總結】像以上這些有酸味的物質(zhì)中通常都含有一類特殊的化合物——酸。對于酸這種物質(zhì)我們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學實驗中我們遇到了稀鹽酸、稀硫酸等化學藥品。無論是食物中含有的酸還是實驗室中常見的酸,都屬于一類物質(zhì)——酸。
【問題】圖片展示,洗頭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這些日用品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總結】這些物質(zhì)都有一種滑滑的感覺。它們中都含有一種堿性的物質(zhì)。生活中的這些物質(zhì)中常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zhì),在實驗室中我們也會用到這些化學藥品。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都是常見的堿。
【總結】可以用聞氣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還可以用手觸摸的方法……
【總結】不能,因為腐蝕性強所以不能再用手觸摸;通入二氧化碳時反應現(xiàn)象不明顯。
【過渡】在實驗室中,人們常用酸堿指示劑來區(qū)分酸和堿的溶液。
【舊知回顧】
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學反應,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
實驗二:探究分子運動現(xiàn)象的實驗,氨分子擴散進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這兩個實驗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兩種酸堿指示劑。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吧。
【實驗探究1】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色,變紅色,變藍色,變藍色。
結論: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堿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實驗探究2】另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無色的酚酞溶液,不變色,不變色,變紅色,變紅色。
結論:酸溶液不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色,堿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因此說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來區(qū)分、判斷酸和堿這兩類溶液。
【問題】根據(jù)這兩個實驗,你能總結出什么結論嗎?
【總結】通過實驗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會變成紅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藍色;無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紅色。
【概念講解】像石蕊、酚酞溶液這樣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試劑,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注意事項】
1.酸指酸性溶液,堿指堿性溶液;
2.酸堿指示劑與酸或堿的溶液作用時,變色的是酸堿指示劑,而不是酸或堿的溶液。
【過渡】你知道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xiàn)酸堿指示劑的嗎?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
【播放視頻】《波義耳與指示劑的發(fā)明》
【過渡】通過視頻,我們可以感覺到: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平時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細心觀察,我們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生活中,還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實(如牽?;?、月季花、紫甘藍等)也具有類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探究實驗】將采集幾種呈鮮艷顏色的花瓣或果實,在研缽中搗爛,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過濾,得到濾液,即制得指示劑。然后將制得的指示劑依次分別滴加到盛有白醋、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的4支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每組自制1~2中試劑即可。)
指示劑(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
【交流與總結】自制的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能顯示的不同顏色,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但不同的指示劑在酸和堿的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也是有區(qū)別的。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七
根據(j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兩種氣體性質(zhì)的不同進行鑒別,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1:取兩支潔凈的試管,里邊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將兩個貯氣瓶中的氣體分別通入兩個試管里,其中一個試管內(nèi)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另一個試管內(nèi)的石灰水不變,則該氣體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與ca(oh)2不反應。
如何鑒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三種無色氣體?
分別點燃三種氣體,在三個火焰的上方各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會看到有兩個燒杯的內(nèi)壁變得模糊并有水蒸氣凝結,則說明這兩種氣體中有一個是氫氣,另一個是甲烷。在燒杯內(nèi)壁沒有水蒸氣凝結的那種氣體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兩個燒杯內(nèi)分別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見有石灰水變渾的,則說明那種氣體為甲烷。石灰水不變渾的,說明那種氣體為氫氣。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八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探究實驗一:
展示家庭廚房中的兩種調(diào)味品:食鹽(nacl)和堿面(na2co3)。
學生討論,分析,產(chǎn)生探究興趣。
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提問:分別在家庭和實驗室兩種環(huán)境中,自行設計區(qū)分方案,動手操作并簡述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及得出結論。
分組演示實驗探究,多人合作,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將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自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自行解決問題。
引言: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展示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期待和注意。
【板書】§4━1常見的鹽。
一、氯化鈉(nacl)。
俗名:食鹽。
展示“鹽田”圖片,指導。
閱讀,完成氯化鈉提純圖表,板書物理性質(zhì)。
學生閱讀,記憶,思考并自行回答有關問題,交流觀點補充和完善填寫板書圖示。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增強閱讀反饋。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導出氯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探究實驗二:
展示兩瓶無色液體,分別是蒸餾水和食鹽水。
觀察、思考。
提問:請你利用已有知識加以鑒別。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實驗探究,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
板書:氯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展示圖片,
板書:氯化鈉的用途。
簡單介紹工業(yè)用鹽(nano2)及其毒性。
學生思考,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頭腦中已有的經(jīng)驗及閱讀資料等回答問題,交流結果,補充完善用途。
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二、碳酸鈉(na2co3)。
俗稱:純堿、蘇打。
展示樣品純堿,水堿(na2co3?10h2o),引導觀察樣品,
提問:兩者在物理性質(zhì)上有何區(qū)別。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觀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敏銳性,使學生掌握總結物理性質(zhì)的方法。
設計意圖。
展示久置于空氣中的水堿樣品,
提問:該樣品與前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導出風化概念。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提出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討,觀察,再分析,從而理解新概念。
調(diào)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從直觀認識問題,從本質(zhì)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
板書:碳酸鈉的物理性質(zhì)。
設疑:根據(jù)你學到的知識,碳酸鈉可以跟那些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體現(xiàn)了碳酸鈉的那些化學性質(zhì)。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個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實驗,其他學生觀察,總結答疑。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知識利用能力,橫向聯(lián)合,縱向拓展。
板書:化學性質(zhì)。
根據(jù)實驗的結果思考與討論:
1、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結果及現(xiàn)象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根據(jù)頭腦中存儲的`知識及經(jīng)驗確定反應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逐步發(fā)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訓練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能,初步理解碳酸鹽特性。
2、這些反應屬于什么反應?
嘗試探討體現(xiàn)碳酸鈉化學性質(zhì)的有關實驗,并進行交流,反饋。
3、利用這些碳酸鈉的這些性質(zhì)可以幫助我們作些什么?
板書: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碳酸鈉的用途。
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加深理解記憶,提供反饋。
設疑:何謂“洋火”,何謂“洋堿”?
指導閱讀聯(lián)合制堿法及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
簡介其人其事,評價貢獻。
學生閱讀,思考。
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共享資源,科學無國界的思想觀念。
展示美麗的“藍寶石”:硫酸銅晶體,指導自學計劃。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個性思維。
形成本課小結:氯化鈉和碳酸鈉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及其用途等。
由學生總結。
形成知識的有效反饋。
設計意圖。
探究活動三:
展示圖片建議調(diào)查研究,自家使用食鹽的情況是否合理?
具體問題略。
可登錄人教網(wǎng)中學化學論壇進行交流(網(wǎng)址:)。
學生活動課后完成,提交一份報告。
以調(diào)查研究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九
1、握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了解氫氧化鈉的用途。
2、掌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討法,加深學生對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的理解。
2、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操作實驗,使學生能主動的進行交流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使學生學習從個別到一般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增強學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非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黑板、小黑板、掛圖、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試劑,書本中的圖片。
實驗探討法。
【學生】堿就是指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oh-離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見的堿都有naoh.ca(oh)2ba(oh)2等等。
同學想過,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白紙上會出現(xiàn)寫有紅色字跡的naoh?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想每位同學都會知道老師是如何設計這個趣味實驗的。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一下今天的內(nèi)容—幾種常見堿中的氫氧化鈉。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zhì)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1.酸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一
第二,《常識》教材對觀察方法作了比較明確的指導,要求學生運用看、刻、滴幾種方法了解巖石的特征,而科學課上,學生可以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認識自己喜歡研究的巖石,還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對巖石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對巖石的探究也會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放大鏡、刻刀、盛水的燒杯、磁鐵等工具,要求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巖石,盡可能多的用各種方法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巖石特征作出記錄。學生觀察后的匯報真是精彩紛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這塊巖石是白色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
“我的巖石有花紋,里面的顆粒很細?!?BR> “我聞了聞,感覺有點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覺得很光滑?!?BR> “我舔了一下,感覺沒有味道?!?BR>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跡?!?BR> “我把它放在水里,沉下去了?!?BR> “我用放大鏡看,發(fā)現(xiàn)巖石里面的顆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發(fā)現(xiàn)我的這塊巖石有像玻璃一樣的光澤?!?BR> “我的巖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發(fā)現(xiàn)聲音很脆?!薄?。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二
本節(jié)微課傳染病常見題是人教版《生物學》初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傳染病及其預防》的內(nèi)容,對于本節(jié)微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傳染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傳染病及其預防的知識,是新課標確定的“健康地生活”這一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和預防措施等,這些內(nèi)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分值。
掌握病原體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激發(fā)學生關注健康,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健康。
本課教學總的設計思想是:主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提供來自于生活中的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名詞和概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是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身邊的事例和社會熱點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及預防的措施。
這是一道常見的傳染病綜合性題目,傳染病的內(nèi)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的分值。
而第二道題的第一個空也是經(jīng)常容易出錯的,把患病的禽類深埋這一措施看作是切斷傳播途徑。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判斷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一般來講傳染病患者和攜帶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jīng)過的途徑。
控制傳染源主要是對患者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對患病動物進行深埋、焚燒處理。保護易感人群方面做到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
圖中1對患病的禽類深埋屬于控制傳染源;禽流感病人也屬于傳染源,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yī)院應采取隔離治療的方法,屬于控制傳染源;圖中5、6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附題:
今年4月,我國出現(xiàn)h7n9禽流感疫情,請依據(jù)圖中疫病防控信息回答問題。(1)引起本次禽流感的病原體是,這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2)圖中1屬于預防傳染病的哪一措施?。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yī)院應采取的措施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有。(用圖中序號填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三
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內(nèi)容,與教材前后緊密聯(lián)系,初中化學將堿這部分內(nèi)容安排在常見的酸之后,常見的鹽之前。對前面學習酸的知識可以進行鞏固,對后面學習鹽的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有關堿的這部分內(nèi)容是中考命題的熱點。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一定要正確對待!學習好這部分內(nèi)容,為中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掌握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了解氫氧化鈉的用途。
2、 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討法,加深學生對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zhì)的理解。
2、 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操作實驗,使學生能主動的進行交流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 使學生學習從個別到一般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增強學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非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1、 引導回憶法:我將通過回憶舊知識來引出新的知識,進而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牢固掌握。
2、 演示法:我將通過演示法讓學生學習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zhì)及一些化學性質(zhì)。
3、 實驗法:我將指導學生分組動手做實驗來學習一些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的方法來記憶掌握。
2、 使學生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及動口能力。使學生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為統(tǒng)一整體。
1、 新課導入:我將通過聯(lián)系舊知識和演示實驗的方法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回憶堿的定義,一些常見的堿。然后給學生簡單的講解堿的電離方程式,最后用一個趣味小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課的興趣。用時5min.
2、 講解氫氧化鈉的性質(zhì):首先我通過一個演示實驗為學生講解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兩幅圖片給學生說明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給學生強調(diào)在使用氫氧化鈉時要小心,最后運用一個小口訣讓學生記住前面所學習的氫氧化鈉的知識。用時8min.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給學生講解了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我通過一個演示實驗講解氫氧化鈉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學習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酸堿指示劑的反應。用時15min.
3、 講解氫氧化鈉的用途:我通過閱讀資料為學生講解氫氧化鈉的用途。用時3min.
4、 結課:我事先用小黑板寫幾道與今天所學習的知識有關的練習,為學生講解進行我的結課。用時5min.
5、 布置作業(yè):p.58 1題〈2〉 2題 p.64 1題〈1〉〈2〉。用時1min.
黑板、小黑板、掛圖、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試劑,書本中的圖片。
1、 本節(jié)課運用實驗的方法使教學更加有趣,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2、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活動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注重基礎,適當增加加教學內(nèi)容,又不增加學生太多的負擔,使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
3、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相統(tǒng)一。
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講的比較成功,教態(tài)大方,自然!為今后能夠成為一名好老師奠定基礎,導入很好后面又給學生解釋了導入時的實驗現(xiàn)象這一點做的很好。內(nèi)容安排恰當,時間把握的也很好,能與學生積極互動!所設計的習題很好講解的也很清楚!就是內(nèi)容上有些地方設計的不是很好,做實驗不是很規(guī)范,有些內(nèi)容銜接的不是很好。
通過此次講課,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對今后即將成為一名化學老師的信念更加堅定,從中我真正的感到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是非常好的。雖然在這次講課中自己講的不是很成功,也談不上精彩,但是給我的收獲卻是如此之大!從這次講課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在講課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比如在講課過程中不能慌,要給學生講明白所講的內(nèi)容,給學生說明白本結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在講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只教會只是就可以啦!這都是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在以后的講課過程中多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多看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講課視屏,多向老師及同學請教,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我相信我肯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的化學老師。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四
通過活動使幼兒認識不同的標志,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
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培養(yǎng)幼兒遵守社會秩序,講究文明,遵守公共道德。
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能結合實際生活了解這些標志的具體含義。
恐龍奇奇今天早上來鎮(zhèn)巴玩,但是一進城,它發(fā)現(xiàn)馬路上到處有著它不認識的標志,沒看見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1)出示紅十字標志,引導幼兒討論: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醫(yī)院里、救護車上。)。
(2)如果爸爸媽媽開車是遇到了救護車,小朋友要提醒爸爸媽媽主動讓路,讓病人能早一點送到醫(yī)院。
(1)醫(yī)院里的病人很多,我們要出示手勢:輕輕說話。這個標志小朋友見過嗎?
(2)出示標志“靜”,不能大吵大鬧,要保持安靜,因為病人要好好休息,身體才能好得更快。
(1)出示垃圾分類投放的圖片。
(2)垃圾桶上都可以看到這個標志。他提醒我們垃圾要分類放,這樣我們的環(huán)境就會更美好了。
(1)出示“出租車”的圖片,認識它的外形。
(2)認識“出租車”標志,頭上有頂燈,它能方便我們出行。
(1)飛機場是人們乘坐飛機場所。
(2)小朋友要注意安靜,不大聲吵鬧,不打擾別人。
(1)小朋友,這個標志誰見過?在哪里見過?(在公安局、警車、警察叔叔的帽子、衣服上都見過。)。
(2)這是中國人民公安的標志,小朋友在公共場所看到這個標志,就知道警察叔叔時刻在保護我們的安全。
玩“送信”的游戲,告訴幼兒郵政局是幫助人們把書信、物品、錢等寄到自己想要送去的地方。
(1)出示漂亮的旋轉(zhuǎn)燈圖片。
(2)理發(fā)店的門口都有這樣的一個燈,大家一看,這是剪頭發(fā)的地方。
教師事先將部分常見標志的卡片放入一個扮熊的盒子里,然讓幼兒從熊熊的身體里掏出寶物,快速認出是什么標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誰反應的快。
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標志,知道了每一種標志都有不一樣的意思。希望小朋友記住它們的名字。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五
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淡黃色固體:硫磺。
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黑色固體:
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白色固體:
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六
1、了解季節(jié)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1、教學掛圖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fā)了一張調(diào)查表,讓你們?nèi)フ{(diào)查有哪些傳染?。克鼈兪窃鯓觽鞑サ??都有哪些癥狀?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diào)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diào)查。
(4)除了你們做了調(diào)查,戎老師也做了調(diào)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diào)查到的第一個傳染?。菏肿憧诓〉诙€:水痘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教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體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傳染病一定要隔離、看醫(yī)生、定時吃藥,多喝水等。這次活動上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教學中的突發(fā)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吸取經(jīng)驗,不斷學習,讓我的教學機智更加靈活。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七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zhì)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1.酸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藍色紅色b.藍色紅色無色
c.藍色紅色紫色d.紅色藍色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八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知道它們的含義與作用。
2.自制課件、各種標志圖每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橫道、禁止煙火、當心觸電、禁止觸摸等)。
(一)觀看錄像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勵幼兒探索根據(jù)什么標志過馬路?
3.小結:交通標志給行人、車輛提供了指引,提醒人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
(二)拓展認識標志。
1.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請幼兒說一說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標志。
指導語:除了馬路上的交通標志,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標志呢?之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了哪些標志呢?(請幼兒說)。
小朋友真是愛觀察的孩子,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禁止煙火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標志上有什么圖案?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這是禁止煙火標志,它告訴我們附近有容易燃燒的物品,一般在加油站、圖書館、倉庫等地方會看到這個標志,禁止人們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災。
(2)出示當心觸電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當心觸電標志警告我們要遠離電廠、高壓電線桿、變壓器等有電的地方,在家也不要玩有電的物品,因為電是很危險的。
(3)依次出示“注意安全”
“當心滑跌“緊急通道”“當心中毒”“禁止吸煙”“禁止游泳”“禁止觸摸”等常見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3.請幼兒討論標志的用途。
提問: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標志?它們對我們有什么用?
小結:標志通常出現(xiàn)在人口較密集的公共場所,它可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提醒大家遵守公共秩序。
4.引導幼兒從圖案、顏色、形狀、意義等方面加以比較,區(qū)別三種性質(zhì)的標志。
小結:一種標志代表一種意思,它的圖案簡單、易懂;標志通常分為三類,黃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是提醒或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標志”;藍色或綠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提示我們應該怎樣做,通常叫做“提示標志”;一般畫紅色斜杠的標志表示禁止我們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標志”。
5.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標志的認識,初步學會運用標志。
出示生活中的場景,請幼兒找出這些地方需要的標志。
指導語:小朋友認識了那么多的標志,老師來考考你們吧,一會請小朋友分成六組,每組六個相同的標志,每個小朋友選一個標志拿在手中,當大屏幕上出現(xiàn)畫面時,你認為應該出現(xiàn)什么標志,請拿這個標志的小朋友迅速到前面來,哪一組的小朋友反映最快,而且還答對了,就為你們組爭得一顆小星星。
小結:每種標志都有自己不同的意義,放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們的作用。
活動延伸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幼兒園教學樓內(nèi)走動觀察,請幼兒根據(jù)手中標志的意義尋找適當?shù)奈恢谜迟N。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十九
2.知道熟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選擇題填空題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是兩種常見的堿,在中考中占5~10分。
重點:認識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知道熟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
難點: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物理性質(zhì)的探究。
知識點一:堿
1.定義:是指在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2.常見的堿: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2]、氫氧化鉀(koh)、氨水(nh3?h2o)等。
【易錯提醒】在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例如cu2(oh)2co3,電離產(chǎn)生的陰離子有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所以cu2(oh)2co3不是堿,而是鹽。
知識點二:氫氧化鈉(naoh)
1.俗名:苛性鈉、火堿、燒堿,這是因為它有強腐蝕性。
2.物理性質(zhì):naoh是一種可溶性強堿,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氣中易潮解,可用作堿性氣體(如nh3)或中性氣體(如h2、o2、co等)的干燥劑。
【重要提示】naoh易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需密封保存;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該反應常用于實驗過程中吸收co2;naoh溶液可以腐蝕玻璃,盛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膠塞。
3.注意事項:由于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在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膚、衣服等被腐蝕。若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識點三:氫氧化鈣
1.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稱為石灰水;
2.物理性質(zhì):氫氧化鈣[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重要提示】ca(oh)2也有腐蝕作用;
ca(oh)2還能跟na2co3反應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應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知識點四:氫氧化鈉的意外處理
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膚上或灑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將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知識點五:氫氧化鈣的生產(chǎn)過程
第一步:工業(yè)上通過高溫煅燒石灰石來生產(chǎn)氧化鈣:;
第二步: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o=ca(oh)2。
【常見的溶于水放熱的有:濃硫酸、生石灰、氫氧化鈉固體,常見吸熱的有:硝酸銨。
北京在修繕長城時,使用了大量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俗稱是()
a.火堿
b.燒堿
c.熟石灰
d.小蘇打
思路分析: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消石灰;氫氧化鈉俗稱是火堿、燒堿、苛性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
答案:c
例題1(山東濟寧中考)對下面一些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氫氣在空氣中點燃發(fā)出黃光、放出熱量
b.鐵絲在空氣中加熱劇烈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c.濃硫酸敞口放置溶液的顏色、質(zhì)量不變
d.燒堿固體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溫度升高
思路分析:a.氫氣在空氣中點燃,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b.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質(zhì)量增加;
d.燒堿固體放入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溫度升高,故選項說法正確。
答案:d
例題2下列藥品中,不需要密閉保存的是( )
a.濃硫酸b.濃鹽酸c.氯化鈉固體d.燒堿
思路分析:a.濃硫酸有較強的吸水性,需要密閉保存,故不合題意;
b.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需要密閉保存,故不合題意;
c.氯化鈉固體通常情況下,性質(zhì)相對穩(wěn)定,不易發(fā)生變化,無需密閉保存故合題意;
d.燒堿即氫氧化鈉易吸水發(fā)生潮解,需要密封保存,故不合題意。
答案:c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比較
俗名苛性鈉,火堿,燒堿熟石灰,消石灰
顏色、狀態(tài)白色,片狀固體白色,粉末狀固體
腐蝕性強烈較強
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時放熱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
比較濃硫酸、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異同點
共同點:
1.溶于水(或與水反應)放熱,使環(huán)境溫度升高;
2.都可以作為氣體的干燥劑。
不同點:作為氣體的干燥劑,濃硫酸只能干燥酸性氣體和中性氣體,而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固體只能干燥中性氣體和堿性氣體。
在廣大農(nóng)村,豬舍、雞舍打掃后常撒一些熟石灰粉末來消毒。冬季公路兩邊樹木都刷上一米多高的石灰漿,來保護樹木,殺菌,防止春天樹木生病蟲。種植食用菌時,也需要用一定濃度的石灰水來給種植的土壤殺菌。
雞蛋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斷地進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當把鮮雞蛋放入石灰水中,雞蛋殼上出現(xiàn)許多小氣泡,是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這時二氧化碳氣體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落下來堵塞雞蛋殼上的小孔,使氧氣不能再進入雞蛋內(nèi),雞蛋就不能再進行呼吸作用了,沒有了氧氣,雞蛋內(nèi)就不能進行緩慢氧化,它也就不容易變質(zhì)成壞蛋,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修建房屋時,要用到熟石灰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后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墻壁,墻壁上的石灰漿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堅硬的碳酸鈣,使墻壁變得潔白堅硬。
在皮蛋的制作過程中,可用熟石灰作配方,一般皮蛋制作配方中含有的物質(zhì)是:氫氧化鈉、食鹽、氫氧化鈣、茶葉、水等。
在土壤里,由于有機物分解會產(chǎn)生有機酸,礦物風化也可能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使用硫酸銨、氯化銨化肥,也會使土壤呈酸性。農(nóng)作物在土壤的生長環(huán)境是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如果土壤顯酸性太強時,作物一般就難于生長了,這時可撒熟石灰來降低土壤酸性,使土壤適合農(nóng)作物的生長,并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同時熟石灰中的鈣元素,還可作為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
在化工廠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污水,有的水體呈酸性,就可用撒入熟石灰在處理池中中和酸性物質(zhì)。因為從經(jīng)濟利益出發(fā),熟石灰也較為便宜。
現(xiàn)在在公路修建中,我們??吹接谜惩?、沙石和熟石灰混合,攪拌均勻后,鋪建路基,這樣,可使路基牢固,然后在路基上鋪上瀝清和小青石的混合物,修建成平整的柏油馬路。
農(nóng)村在果樹除病蟲中,可用一定量的熟石灰和硫酸銅配成波爾多液來殺菌除蟲,波爾多液是一種天藍色的粘性液體,殺蟲效果好,而對農(nóng)作物的藥害較小。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篇二十
本課時的教學要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全面地復習,并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結合教材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集中、系統(tǒng)地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列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對所學的.時間單位有感性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網(wǎng)絡圖。
整理復習。
1.回顧學過的時間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學習了哪些時間單位?
預設。
生:時、分、秒、年、月、日。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本學期學習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2.課件出示教材92頁8題,組織學生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識。
師:關于年、月、日,你學過哪些知識?整理一下,與同伴說一說。
學生獨立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后小組交流。
(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
預設。
生1:我是列表格整理的。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月。
31天。
小月:4,6,9,11月。
30天。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
29天(閏年)。
生2:我再補充一下,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我們還可以用“左拳”和“歌訣”來記憶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生3:我還有補充,一日有24時,我們的生活中通常有兩種記時法,分別是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