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模板16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案應當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以便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里是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教案樣本,希望可以為你的教學活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一
    例1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后,呈現了兩個有聯系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二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fā)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fā)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zhàn)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yǎng)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fā)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yǎng)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三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四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五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訣和會運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然后讓學生收集圖畫中的數學信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再引導學生提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經歷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六
    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后鏈。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七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2、出示學習目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組討論:
    (1)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
    三、展研結合,師生互動。
    1、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_人。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_人。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八
    1、選擇題:用“七九六十三”這句口訣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請大家完成書上49頁做一做的習題。
    (學生匯報)。
    師:通過這一組習題,你們又發(fā)現了什么呢?
    生:我發(fā)現,乘法算式里的積,在除法里做被除數。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數在除法里做除數和商。
    生:這3個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計算。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發(fā)現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繼續(xù)學習。
    3、鞏固練習。
    (1)練習:小猴摘桃子(課件9)。
    (2)練習:小豬吹泡泡。
    出示課件10:小豬吹泡泡的情境。
    師:小猴的問題解決了,小豬被同學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了,它特別吹了一些泡泡來送給大家,如果你們把提算對了泡泡會飛的又高又遠。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九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fā)現特點。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并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fā)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臺,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臺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fā)現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F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
    么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里(指了指側面)。
    師:哦??吹搅藘蓚€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臺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臺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fā)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的觀察講臺圖。
    2.說一說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個面?
    3.想一想,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面?
    生:我先說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臺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么?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2.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著上、側、正面,讓學生說說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著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著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的面稱側面,最后讓學。
    生自己說說,只要意思說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上、側、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著說說它們上、側、正面在哪里?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的面稱為側面。
    五、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說一說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連一連,說一說。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說說他們的上、側、正面各是什么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yè)。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說出你看到的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一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盎厥諒U電池”這節(jié)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內容多,又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一課時完成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數的加法”部分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xù)進位加法”。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借助乘法的意義編制乘法口訣。
    3.培養(yǎng)社會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歸納方法。
    教學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
    教具:
    掛圖、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教學新課。
    1.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根據同學口述:每堆有5個松果,在表格中板書。
    堆數1松果的個數5那么兩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們能繼續(xù)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匯報,填表。
    從這張表格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你能把松果的個數用乘法算式計算出來嗎?
    板書:1個5是5,1×5=5或5×1=5。
    2個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著往下寫,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齊讀所寫的算式。
    有誰知道10×4的積是多少?獨立計算,小組交流。
    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你還能算哪些乘法題?
    大家所說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說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試著說下去嗎?小組說一說并分組把它寫出來。
    強調幾個編寫要注意的問題。
    齊讀5的乘法口訣。
    給3分鐘記憶口訣。
    你是怎樣記口訣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尋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系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你還能編出其它的兒歌嗎?
    三、鞏固練習。
    請你用今天所學的口訣,解決問題。
    1.5的乘法口訣口算題。
    2.填一填:p11第3題。
    3.p11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讀、背有關5的乘法口訣。
    板書設計:
    數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教學反思: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三
    教學目的:
    1.鞏固復習學過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準確地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一背學過的2、3、5的乘法口訣.(先指名背誦,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運用一句乘法口訣說出兩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說乘法口訣另一人說出這句口訣相對應的兩個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請同學匯報.)。
    二、新課教學。
    出示教材上18頁的主體圖,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生:愿意.
    教師把書放在實物投影上,指著左圖說:這是小青蛙帶來的第一個問題,誰能說說圖意.
    生:一個小男孩把撈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媽媽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我們可以用連線的方法幫小蝌蚪找到媽媽.
    師:那就請同學們用直尺在書上自己先連一連,然后四人一組交流,交流時重點說說每個算式的意義,用的哪句乘法口訣.
    師趁學生交流時把寫有“6、12、18”的青蛙貼到黑板上,集體交流時把寫有乘法算式的蝌蚪發(fā)給同學,請這些同學幫蝌蚪找到媽媽,把蝌蚪貼到媽媽的身邊,并說說每個算式的意義,用的哪句乘法口訣.
    師:小青蛙給我們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兩只青蛙媽媽在河邊開展了有趣的過河比賽.請同學們看右圖,誰能說說這次比賽的規(guī)則.
    生:這是兩座數學橋,小青蛙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倆誰先到對岸得到紅旗,誰就贏.
    師:小青蛙做數學題可慢了,我們幫幫它們吧.在比賽之前我們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請同學們把這些數學題的得數寫在書上.師這時把數字橋貼到黑板上,請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賽,其他同學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對的一組,師每人獎給一面紅旗.)。
    師:小青蛙給我們帶來的第三題是什么?誰能給大家讀讀.(請同學們把這道題獨立寫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指名匯報)。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書上19頁第1題.
    你能1分鐘做對書上這9道題?師記時生做題.開火車形式匯報.
    2、每層大樓約高3米,這座樓大約高多少米?5×3=15(米)。
    先請學生說說圖意、題意,然后請學生獨立完成,最后集體交流.
    3、這輛汽車多少錢?
    5×3=15(元)15+10=25(元)。
    先請學生說說圖意、題意,然后請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交流.
    4、開放題: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先請學生說說圖意、題意,然后請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交流.
    如:(1)餅干每包5元,買4包需要幾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買3瓶需幾元?
    2×3=6(元)。
    (3)點心每塊3元,買7塊需幾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買5瓶需幾元?
    4×5=20(元)。
    四、課上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指名回答)。
    小知識: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每日捕蟲120只左右,年吃掉1萬至1.5萬只小蟲,小蝌蚪長大后就變成青蛙.
    板書設計:
    (1)餅干每包5元,買4包需要幾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買3瓶需幾元?2×3=6(元)。
    (3)點心每塊3元,買7塊需幾元?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買5瓶需幾元?4×5=20(元)。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四
    師: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過生日)。
    1、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呢?(生猜測)。
    教師貼春,夏,秋,冬。
    3、學生欣賞四季景-片。
    同桌記一記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4、每位同學選代表自己生日的紙卡。小組內相互檢查每人是否拿對了。
    5、老師想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調查呢?(生匯報)。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站排的方法來統計。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
    2、合作調查。
    3、匯報交流。
    三、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打開書90頁。涂一涂。注意每個小格代表一人。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自由說。
    四、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要轉來一名新同學,你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呢?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應用。
    小明看到同學們都表現這么棒,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會,可不知該買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組用喜歡的方法調查,分組統計,完成統計圖。
    六、游戲。
    同學們經常玩剪刀石頭布,今天我們每人玩10次,看自己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平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學生每人1張白紙,用來記錄)。
    七、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
    師: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自由說)。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五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54。
    教學目標:
    1、熟練3、6、9的乘法口訣。
    2、通過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填表。
    2.復習2、4、8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板書: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4的倍數。
    3.猜測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出示課題)。
    預設: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兩兩之間的關系。
    1.3與6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拼一拼,驗證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結論: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2.3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驗證猜想。
    板書: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結論:9的倍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9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3.6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1)拼一拼,驗證猜想。
    板書: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結論:9的雙數倍一定是6的倍數。
    (三)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1.數射線。
    共同的積:18、36猜想下一個共同的積。
    2.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驗證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預設: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結論:9的雙數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3)第三次出示。
    驗證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三、練習鞏固。
    1.書本第54頁的練一練。
    30=630=()3。
    隱藏積,出示算式。
    ()6=()3。
    2.媒體出示。
    ()3=()9。
    ()6=()9。
    四、總結。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參考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結合本班同學的生日在什么季節(jié)進行統計,激發(fā)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yǎng)他們的統計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