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范文(15篇)

字號:

    讀后感是對書中人物、故事情節(jié)及思想內(nèi)涵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引用其他相關(guān)的文獻(xiàn)和書籍,對書中觀點進行更深入的印證和對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看看這些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靈感和借鑒。開始寫讀后感吧,期待你的精彩作品。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一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的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合上書本許久,我仿佛才從哈羅德的世界里走出來。退休后的哈羅德,工作上,他沒有取得多么令人矚目的成就。生活里,和妻子近二十多年雖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如同兩個世界。他的一個人的朝圣之行看似來自于一封意外的來信,其實不如說是他內(nèi)心對自己這么多年來任歲月蹉跎,一成不變生活的不滿。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彈指一揮間,或許恍然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步入了老年,時間飛一樣的流逝已經(jīng)讓人感到害怕,而更加讓我們誠惶誠恐的或許就是這些逝去的歲月里一直過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卻不自知。
    讀完這本書,不禁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兩個主人公都是毫無征兆的離家出走,一個是為了自己對畫畫藝術(shù)的瘋狂熱愛,一個是受加油站女孩啟發(fā)相信自己可改變一些事情。不管是因為什么,他們都是不想讓自己有生之年后悔。所以,我很慶幸,趁我還未老就有幸能讀到這么好的作品,同時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我自己的朝圣方式。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我們生活著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名利場,漸漸地,由于追求物質(zhì)我們隨波逐流,或許已經(jīng)忘了我們的初衷。而朝圣,我覺得并不是讓我們一味的為了月亮而放棄六便士,六便士當(dāng)然很重要,希望我們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時別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一次這樣的心靈之旅,不一定是非要是哈羅德一樣煎熬般的徒步,你可以是一場輕松的旅行,也可以是面朝大海的靜坐,或者是在家里幾分鐘的冥想,甚至可以是一個人逛公園,讓我們暫時遠(yuǎn)離喧囂的社會,自己給自己的心靈一次深度的對話。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理性大于感性,在生活里,我們要充滿愛的去過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傊?,希望我們都能找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二
    我的事,是我的事。
    一個意外的觸動,決定去做一件事。上路。剛開始忐忑,緊張,別人會不會嘲笑?但總有人會理解你,于是獲得力量,堅定信念。一段路之后,覺得當(dāng)初的信念不夠用了,再次向外尋找力量。終于,自己有堅定的信念,裝備更加專業(yè),信心倍增,于是追隨者眾。但是眾多的追隨者,太多的責(zé)任,終究會累,方向也會被帶偏,于是在習(xí)慣了追隨者之后,再次做出主動或被動的決定,回歸一個人的狀態(tài),再次朝著原來的方向出發(fā)、前進??斓搅?,心怯,可不可以放棄?不可以呀,你會遺憾的。他人對你說,于是別扭著繼續(xù)。終于,終于到了目的地,看到了風(fēng)景。
    嗯,目的地不過如此啊,沒有原來設(shè)想的激動、興奮,感覺貌似不過如此。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那些在路上遇到的人,看到的風(fēng)景,聽到的故事,做出的思考,都變成了氣質(zhì)和靈魂的一部分。它們或許微不足道,但足以改變你的人生。是的,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看不懂嗎,看不懂就對了。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三
    風(fēng)繼續(xù)吹,不忍遠(yuǎn)離,心里渴望繼續(xù)陪著你。
    過去的快樂記憶,與你一起繼續(xù)追。
    在一個溫暖清涼晴朗的南國冬日,一邊改著學(xué)生的期中考試作文,一邊聽著張國榮的這首歌,讓我不禁想到上周讀過的《一個人的朝圣》。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退休老人哈羅德,輕裝徒步去看望身患癌癥的老朋友,從英國最南邊走到最北邊,行程1000公里左右,87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這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展示了社會上的生活百態(tài)和英國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就像一部公路電影。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被作者蕾秋·喬伊斯寫得回環(huán)曲折,甚至蕩氣回腸。人物的心理描寫,甚至景物描寫都讓我覺得恰如其分,在徒步的不同階段,經(jīng)過的不同地方的自然風(fēng)光,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沒有刻意的煽情,敘述冷靜。卻讓我感覺到哈羅德的一腔孤勇。
    一開始,我特別不理解,為什么哈羅德與妻子莫琳分房二十年,兩人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并不關(guān)心彼此的精神需要。他的兒子戴維在文中也是時隱時現(xiàn),讓我懷疑,戴維到底怎么了。莫琳跟戴維通電話的感覺,也是奇奇怪怪。直到看到后面,哈羅德寫給加油站小妹的信里,我才明白,為什么之前的感覺這么奇怪。原來,戴維自殺了,二十年前。多么可惜,多么痛心!這才是這對夫妻分房疏離的原因。
    從書中,拼湊出戴維的成長輪廓,在父母的愛中誕生,從小聰明,好學(xué),考入了劍橋大學(xué)。后來酗酒、藥物上癮,畢業(yè)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抑郁,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此之前,還是小孩子的戴維也曾想在海邊結(jié)束生命,幸好被救生員救回來。這意味,戴維可能從小就心理不健康,有抑郁傾向。
    看看書里的人,沒有一個人擁有一帆風(fēng)順的一生,更不用說完美的人生。果然,歲月不曾饒過任何人!
    哈羅德,13歲,母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沒有學(xué)歷,做啤酒銷售。性格內(nèi)向,雖然高大但總是駝背,缺乏自信,沒有什么朋友。四十多歲,中年喪子,夫妻失和,酗酒。此后二十年,如行尸走肉般生活。
    莫琳,青年之前生活順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四十多歲,中年喪子,夫妻失和,神智恍惚,每天跟想象中的兒子對話,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書里出現(xiàn)的幫忙清理傷口留宿一晚的好心人,在國外是醫(yī)生,在英國只能做清潔工,被渣男傷害拋棄。徒步中遇到的自行車隊,那些女性,哪一個不是從生活的痛苦中,掙扎起來,振作起來。甚至半路上追隨的人,幾乎每個都是失意的人?!瓣P(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經(jīng)受苦難的人通過各自的方式,完成苦難給予的洗禮與重生。
    一個人活著,生命或長或短,誰也說不好。但是生命的質(zhì)量,是可以選擇的。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苦難。都需要一段時間調(diào)整狀態(tài),找到生命的意義。哈羅德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逃避,逃避對自己成長中受到的傷害,逃避自己作為父親對兒子教育的失職,逃避作為丈夫沒有對妻子足夠的安慰和關(guān)懷。
    在行進的路上,他的思緒不斷回到過去六十年的,他痛苦的童年少年,他快樂的戀愛新婚,他對兒子的不善言辭,他對兒子差點溺海時,自己還在解鞋帶的悔恨,封閉了二十多年的心開始有了裂縫,那些被遺忘的瞬間,山呼海嘯般涌來。
    作為丈夫,他應(yīng)該能做的更好。一路上,他越來越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是多么地愛自己的妻子,從最開始到現(xiàn)在,愛一直在,只是落滿了灰塵。人生若只如初見,古今中外皆然。
    讀到哈羅德和莫琳初次見面的場景,就像歐美電影里那些浪漫的一見鐘情的畫面。漫天的星光都不及你眼中的光,你嘴角的笑。一眼萬年,仿佛能看到,金發(fā)碧眼的高大英俊的哈羅德,穿越人潮,走向優(yōu)雅迷人的莫琳,跟她主動搭訕。
    美好的開始,庸俗的日常,狗血的插曲。幸好,二十多年的疏離冷漠,伴著哈羅德的腳步,一步一步解封。結(jié)尾,莫琳摘下了掛了二十年的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夫妻二人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對生命的朝圣,對自己的救贖。重拾初心,這對愛人再次被愛縈繞。
    風(fēng)繼續(xù)吹,不忍遠(yuǎn)離,心里渴望繼續(xù)陪著你。
    過去的快樂記憶,與你一起繼續(xù)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四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為了看望身患癌癥的昔日友人,橫跨整個英格蘭,徒步87天,行走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主人公哈羅德最終見到了好友奎尼,奎尼在安詳中離開人世。而哈羅德經(jīng)過長途跋涉,也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朝圣,不如說是主人公哈羅德的自我救贖。
    救贖,就是找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
    哈羅德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為兒子意外落水,他準(zhǔn)備先脫掉鞋子再跳下去施救。妻子因此對他耿耿于懷,接踵而來的是妻子的家庭冷暴力。開始遷怒于他,鬧別扭,分房睡,兩人幾乎不交流,日子過得死氣沉沉。直到收到原來同事奎尼的那封信,哈羅德鬼使神差地離開家,開始徒步去遙遠(yuǎn)的地方看望奎尼??嵘砘及┌Y,哈羅德告訴奎尼他要走路去看她。原以為哈羅德是為了愛情毅然決然地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不然,連他自己也不能完全說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二十年沒有見面的老同事身患絕癥的消息,只是給哈羅德的平乏無味的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扔來一塊石子,讓哈羅德沉寂很久的內(nèi)心泛起了波瀾。65歲的他想起了過去很多事情,再看看不堪的現(xiàn)實生活,他才邁開了一個人朝圣的步伐。
    加油站的女孩告訴他,只要有信仰,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哈羅德受到了鼓舞。哈羅德古怪異常的舉動,說是為了挽留奎尼的生命,其實是自己在逃避不堪的現(xiàn)實。而加油站女孩關(guān)于信仰的鼓勵正中下懷,一個理由而已。
    自我救贖的過程,就是一種修行。小時候看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故事,我曾想,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翻幾個跟頭不就取金回來了嗎,為什么還要那么折騰。后來才明白是如來佛一定要唐僧師徒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的修行,才能取到真金。哈羅德一個人的朝圣,是救贖,也是修行。在徒步的過程中,回憶了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和兒子,通過和自己的深入交流,開始思考過去。凡事向內(nèi)求,反求諸己。根源都來自于自我,自我的行為,亦或觀念,蒙蔽了雙眼。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地正視它,坦然地接受它,才有可能化解它。
    書中有句話印象深刻:“也許當(dāng)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腳開始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看到的唯一事物?!?BR>    一路上,哈羅德遇見了很多的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其中有離婚、流浪、失業(yè)、迷茫的各式各樣的不同的人,每個人都講述了自己的不同的困境和悲哀。哈羅德聽著他們的故事,和他們展開交流。自己也慢慢走出了封閉的圈子,暢開了心扉。路人的苦難和經(jīng)歷,都在影響著他。記得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呀,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苦,自己累,壓力很大。當(dāng)你走進別人的世界,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不容易,甚至有些人經(jīng)受的苦難遠(yuǎn)比自己的大很多。閱歷,不僅能開闊一個人的眼界,更能擴展一個人的格局。這些都是哈羅德徒步的意外收獲,也是他救贖、修行的一部分。
    最終的結(jié)果并不重要。跋涉千里,見到了奎尼,哈羅德已經(jīng)不知道應(yīng)該說什么了。他徒步的收獲不僅僅是見到了奎尼,挽留了奎尼幾十天的生命,更是自己看清了自己,和自己達(dá)成和解,心中的結(jié)解開了!
    哈羅德的妻子莫琳也在自我救贖。失去兒子后,責(zé)怪丈夫,因此對丈夫?qū)嵤├浔┝?。家里裝上厚厚的窗簾,把自己困在狹小的世界里,不和鄰里往來,郁郁寡歡。當(dāng)那個她憎恨、討厭的男人哈羅德突然離家出走以后,妻子莫琳一開始是回避的態(tài)度,認(rèn)為哈羅德馬上就會放棄。其實,在你心目中不齒的那個男人,或許在別人眼里是個寶。很多時候,人們都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廝守并傷害著。得知這一切的確實實在在發(fā)生后,她開始恐慌,害怕失去丈夫,失去家庭。在哈羅德離家一個人徒步的.同時,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guān)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fā)了她對愛的全新領(lǐng)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rèn)識。
    奎尼暗戀著哈羅德,她一直沒有表白,只是哈羅德始終不知道而已??嵩趩挝皇苋伺艛D,但她喜歡兢兢業(yè)業(yè)且默默無聞的哈羅德。當(dāng)哈羅德打碎老板的東西時,奎尼替他背了黑鍋,自己卻因此被公司開除。在奎尼身患絕癥即將不久于人世的時候,奎尼想到了內(nèi)心曾經(jīng)暗戀的哈羅德,給他寫了信。見到哈羅德后,奎尼才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嵯矚g哈德羅,她知道哈羅德有家庭,她選擇了把對哈羅德的情感深藏在心底。在公司里,哈羅德對奎尼很友好,奎尼喜歡和哈羅德在一起??岵粓D什么。二十年沒有聯(lián)系,奎尼希望那個她曾經(jīng)喜歡的人知道她將不久于人世,在臨終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做一個告別,算是對內(nèi)心特殊情感一個交代,僅此而已。作者筆下的奎尼,是一個可憐的女人,一個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偉大的女人!
    故事結(jié)尾,哈羅德和妻子莫琳坐在海灘上,蔚藍(lán)的大海洶涌澎湃。一對老夫妻一起回憶曾經(jīng)美好,情不自禁地笑了又笑。此時妻子莫琳仿佛看到“多年前那個野性的、年輕的、像魔鬼一樣起舞的男人,那個向她的每一根血管注入瘋狂愛意的男人”,此刻的莫琳覺得哈羅德是對的,要一個人承受這一切,實在是太多了。
    “我愛你,哈羅德·弗萊,”莫琳輕聲地說,“那是你的功勞?!?BR>    哈羅德在童年時母親離家出走,受盡旁人的冷眼和嘲笑,父親自甘墮落,無數(shù)“阿姨”來到家里,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婚后自己的兒子抑郁自殺,從此和自己的妻子形同陌路,父親徹底瘋癲,母親則仿佛永遠(yuǎn)消失……這些痛苦的經(jīng)歷仿佛一場場噩夢,時刻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讓他痛苦不已、難以解脫。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fù)一日。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難”她繼續(xù)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BR>    走路,的確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是把一只腳不停地放在另一只腳前面。當(dāng)走出溫暖的家庭,風(fēng)餐露宿,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走路變得異常艱難。所幸的是,哈羅德通過艱辛的徒步完成了自我救贖。激發(fā)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rèn)知及對現(xiàn)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
    人內(nèi)心最深切的渴望是被愛。沒有愛的人生既沒有意義,也索然乏味。我們小的時候,家長愛孩子的方式大都是指教、數(shù)落,甚至打罵。這當(dāng)然是病態(tài)的,好在我們長大成人后,很快理解了父母的這種特殊的情感。如今在許多家庭里存在愛的誤區(qū)。妻子把沒完沒了的嘮叨當(dāng)成了對丈夫的愛,全然不知道那個被你稱為丈夫的男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男人誤將賺錢養(yǎng)家當(dāng)成愛的全部,不管不問那個稱為妻子的女人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F(xiàn)實中許多人習(xí)慣了用自己認(rèn)為的方式對待親人,完全不顧及親人的內(nèi)心感受。愛一條魚,就給它蚯蚓吃。把你自己喜歡的煙酒給了魚,魚是不接受的,無論你多么誠懇,多么辛苦。愛,首先是理解,是接受。再就是為對方做對方需要的事情,是付出。前幾年村子里有個媳婦照顧公婆口碑很好,而我見到的事實是,的確能照顧老人起居和吃飯,但在照料的同時伴隨著的無休止的數(shù)落和輕蔑。我知道人老了,也就卑微了,比起那些沒人料理生活起居的老人來說,這樣的兒媳婦在農(nóng)村算是好的。但是,老了假若如此,我相信很多人寧愿去死,因為他們把生命的尊嚴(yán)和質(zhì)量看得更重。人和人對愛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為了活著,可以無限度地卑微,茍活于世。有些人需要尊重,需要溫情地陪伴,守望相助。愛,如走路一樣,看似簡單,做起來真的很艱難。
    哈羅德徒步的事被媒體曝光以后,引來了很多人的參與。哈羅德一開始并不反感,同情這些形形色色的同行者,甚至處處遷就他們。最終哈羅德忍受不了他們,選擇了繼續(xù)一個人走。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罪自己受。人的一生很短暫,沒有必要把不相干的人請進來。生命就像行駛的列車,隨時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的人走近了你,嵌入你的生命,有的人與你擦肩而過,山水不相逢。緣聚緣散,人來人往,大概如此吧。然而,我們要明白,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歲月留不住虛幻的擁有。解鈴還須系鈴人。心中的結(jié),需要自我救贖。當(dāng)然,救贖不一定非要長途跋涉地徒步,但一定要深刻地思考和反省。
    作者蕾秋·喬伊斯用無比細(xì)膩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很好的故事,跟著哈羅德的腳步,讀者可以一層一層地靠近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五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fā),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zhí)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知道家里擺設(shè)的每一個小細(xì)節(jié),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如何;他知道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了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dāng)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于是,一個看似借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里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zhǔn)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guī)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昂唵蔚?,只是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BR>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路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助,得到的無視和質(zhì)疑,突然成名之后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可以說,簡單得近乎執(zhí)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BR>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nèi)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后,歷經(jīng)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終于,終于,終于見到了他電話那頭,曾經(jīng)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布,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后的樣子——一再忍受著,當(dāng)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非常反感的玩笑?!?BR>    看到這里,故事將近結(jié)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著他可以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dá),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dāng)他到達(dá)的時候,才知道,許久之前因為手術(shù),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xiàn)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希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后,他終于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dāng)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秘密一紙告知。啊,他終于愿意面對那段關(guān)于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終于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并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重要的是,哈羅德終于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當(dāng)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云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fēng)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可以說什么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xué)畢業(yè),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里。說這話矯情了,可當(dāng)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里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BR>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fā)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fā),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jié)奏的成都,我路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dāng)初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fēng)生,那些我納入眼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終于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chuàng)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回,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zhuǎn)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卻有那么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nèi)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六
    朝圣這個詞,對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有點過于神秘。好在這只是記者口中的噱頭詞匯。
    真正的旅程還是很值得關(guān)注,只要跟著哈羅德,他的狀態(tài),他的回憶,他遇到的陌生人的故事,就是一段很有趣的故事。直到記者出現(xiàn),一切變了韻味,很想跳過那段,生活因為過度關(guān)注而打擾了本來的進度,那些跟隨者,那些試圖替代光環(huán)的偽朝圣者。很多很多,在我們的現(xiàn)實中都能找到對應(yīng)的角色。炒作和口號,過度的形式感,也有善意的人們,試圖阻止破壞,理解他人。看著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想想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被無形得影響過呢。
    喜歡獨處的人,非常理解他,在自己的行走過程中不斷想起往事,重新開始思考,很多以為已經(jīng)忘記了的生活點滴,浮現(xiàn)舊事的畫面,當(dāng)時沒有留意的想法和細(xì)節(jié)。所以獨處是真的很有意義,常常和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會有很多新的收獲。
    文章到后期,看著有點惶恐,對年老對時間流逝,沒有太多的概念,但在這里有一種老去被描述得很清晰,想到自己將來也會面對歲月匆匆,不免有些心驚。
    這本書雖然是講一個人的朝圣,但看完卻讓人更想要珍惜身邊人,陪伴,包容,相信,最重要真誠。推薦安靜得看完。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七
    這個夏天中國西南的雨水特別的多。我剛剛結(jié)束了在貴州安順一個星期較為涼爽的假期,此刻正坐在前往河南開封的火車上,去看我的`老婆和兒子。
    和哈羅德一起開始旅途的前幾天,我就一下子被你抓住了。就像很多讀者感謝你寫了他們的故事一樣。哈羅德就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我。一樣的受挫于工作,受挫于兒子、丈夫、父親的各種角色。
    可最后我發(fā)現(xiàn),你寫的這本書,對我是有療愈作用的。它的前半部分做了一次情景再現(xiàn),在讓我情緒宣泄的同時。順便幫我做了一次梳理。它的后半部分提醒我努力嘗試去溝通和改變現(xiàn)狀,和我前段時間做的事情一樣。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幸福。雖然并沒有對幸福的實質(zhì)是什么做更多的思考。
    為了幸福,我們其實一直都在路上。
    時而放縱,時而狂野。
    時而胃燒灼著,時而若有所思。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八
    《一個人的朝圣》講述的是一位在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年,沒有加薪,沒有升職,沒有朋友,直到安靜地退休的銷售代表,哈羅德·弗萊,他一個人徒步旅行的故事。
    哈羅德只是千千萬萬人之中很普通的一位老人。而“一個人的朝圣”重要意義便是,在臨近人生終點時,哈羅德做了一件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平凡的事兒,而這不平凡的經(jīng)歷,正好讓他重新梳理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重新理解處理親密關(guān)系。正如文章里所言:“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一段路接著一段路。”
    整部小說主線極其簡單,故事人物也不復(fù)雜,四個主要人物貫穿其中,哈羅德,妻子莫琳,兒子戴維,好友奎妮·軒尼斯,及路上遇到的過客。故事的發(fā)生源于四月中旬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星期二,在那個早晨收到的一封信,開篇“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引起了我們很大的好奇,但其實也不過是一封平常不過的告別信而已。一切都看似平常簡單。一開始哈羅德只是出門去郵寄一封回信,寫給患了癌癥住在貝里克郡療養(yǎng)院奎妮的回信,可走著走著,讓他回憶起了諸多往事,總想著下一個郵筒停下來,卻根本停不下來,直到遇到了加油站女孩,他們聊到了信仰,哈羅德至此下定決心徒步去看望奎妮。歷經(jīng)辛苦,他橫跨整個英格蘭,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共計627英里,耗時87天。哈羅德始終堅信,只要他一路走下去,好友奎妮一定會等著他的。
    借用小說中的一段話,作為這篇文章的一個結(jié)尾,“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jīng)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復(fù)以前的步伐?!敝挥挟?dāng)我們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處,才有可能真正開始一段旅程。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九
    我愛極了哈羅德弗萊。
    只以為是個不溫不火的勵志故事,帶著一份信念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直到最后,當(dāng)淚水打在書頁上,才發(fā)現(xiàn)早已被感動得一塌糊涂,一個人的旅程,給了眾人的光。
    喜歡哈羅德路上遇到的人,喜歡他們的故事,加油站女孩,火車上的英國男人,海蒂娜……給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敞開心扉,原來大家都是一樣。沒有誰比誰更偉大,沒有人比誰更慘,你我也不過是這匆匆忙忙的世間一粒罷了。羨慕他們,可以各自擁有那份信任,侃侃而談?!安灰o陌生人講話”的那份顧及在這里消失的無影無蹤,或許這就是我們愛上獨自遠(yuǎn)行的意義,一份吐露,一份坦然。
    真正愛上哈羅德是在他開始用睡袋之后,他仿佛領(lǐng)悟了什么,就像一個真正的朝圣者,頭上還頂了個光圈。他把東西寄回了家,一切從簡,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容易累,容易感到痛苦。他的心一下開闊了起來,接受別人的施舍,講述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就是他路上最開心的一段時光,與天地為伴,與日月同輝。人生就是在放下后才會覺得快樂,當(dāng)一切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心也快樂了,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哈羅德也沒有啊,一個個的問題來了,媒體,追隨者……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啊,并不是真空的啊,他有人,有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活著,內(nèi)心都有著自己的小九九。我們不能指責(zé)追隨者錯了,他們當(dāng)然不能理解哈羅德的心吶,他們沒有經(jīng)歷,他們只是突然的崇拜,心想“哇,這個人好酷啊,我要跟著他一起這樣!”他們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真正的覺悟,就無法真正邁開那一步。就像我們也不能指望別人能理解我們的心,理解我們內(nèi)心的真正渴望,他們畢竟有著他們的生活。當(dāng)我們被拋棄了,也沒有資格埋怨,因為,我們有著我們自己的路,有著自己的絕望,有著自己的信念,無法讓別人插足,無法讓別人陪你走完。就像哈羅德的妻子,讓我感動的是他的那份鼓勵,但路卻依然獨自走完直至終結(jié),才是一個生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yuǎn)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一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一
    《一個人的朝圣》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主要記敘了主人公哈羅德步行去看望得了絕癥的朋友奎尼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哈羅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也回憶和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最終醒悟了很多事情,從而自身得到救贖。讀完此書,浮想聯(lián)翩,略記如下: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缺陷。哈羅德從小就缺少父愛和母愛,而最大的不幸則是二十年前兒子自殺,導(dǎo)致二十年來夫妻不和,郁郁寡歡。而在步行途中,哈羅德發(fā)現(xiàn)別人都各有各的不幸,自己并不是最不幸的那個?,F(xiàn)實生活中確是如此,我們得不到所愛是不幸,得到所愛又失去是不幸。最不幸的是,這世界上沒有永恒,所有東西都將失去,包括我們的生命。
    二、對于自己的不幸,我們需要反思。對于兒子自殺,二十年來哈羅德一直都在自責(zé),直到在步行途中才反思到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如果,他能在兒子小時能反思到,并改進自己對兒子的.態(tài)度行為,也許兒子能活得很幸福。如果他能在兒子試圖投海后反思到,并改進自己,也許就他兒子就不會自殺。在兒子自殺二十年后,他反思到了,也仍然不晚,至少他知道該如何面對妻子莫琳和即將離世的朋友奎尼。
    三、不要沉浸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幸和必然發(fā)生的不幸之中。哈羅德由于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打壞了老板的心愛之物,傷害了老板,又間接傷害了朋友奎尼。莫琳沉浸在失去兒子的不幸中,同時傷害了哈羅德與奎尼,也讓自己得了心理疾病,并二十年來更加不幸的生活。沉浸在不幸之中會打破自己現(xiàn)有的幸福,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幸。奎尼得了絕癥,她的去世是即將發(fā)生不可避免的不幸,哈羅德本來堅信自己的步行看望會讓她好起來,如果她好不起來,對哈羅德的打擊將是很沉重的。幸運的是哈羅德在步行途中領(lǐng)悟到如何面對不幸,接受了奎尼好不起來這一不幸的現(xiàn)實。
    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關(guān)注和珍惜。幸福很簡單,簡單到就在“你好!”“當(dāng)然”的對話中。如果我們關(guān)注和珍惜,幸福就會很多,如果過我們過于關(guān)注不幸,就會把幸福破壞,變得不幸。幸福很脆弱,也許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破壞。哈羅德跟風(fēng)別人嘲笑自己的兒子,就破壞了父子之間的幸福。所以幸福需要珍惜和維系。
    我們需要追求和創(chuàng)造幸福。世界上沒有永恒,幸福也必將逝去,在我們擁有幸福時,要珍惜要維護。如果我們擁有的幸福不可避免的失去,我們也不必執(zhí)著,以免破壞仍舊擁有的幸福。既然幸福必將逝去,我們的幸福豈不是越來越少了,然而我們是有靈性的,我們可以不斷的創(chuàng)造新的幸福。我們從不幸中反思,而不執(zhí)著于不幸,我們通過反思改進自己,追求更多的幸福,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二
    “過去那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diào)背后,與這片土地上一切細(xì)節(jié)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fù)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庇袝r候我們走得太遠(yuǎn),以至于忘了從哪里出發(fā)。激情注定無法長久,玫瑰色的光環(huán)一旦隱去,生活開始?xì)w于平淡,我們幾乎都渴望對方的拯救。但往事如煙,心懷的熱切,在現(xiàn)實中慢慢冷卻。
    我們以為是生活辜負(fù)了我們,其實是我們錯過了生活。小說中“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忘了的回憶。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許很快,我就會又把它們弄丟,這一次永遠(yuǎn)都找不回來了?!?BR>    六十歲的哈羅德菲萊,默默無聞地在釀酒廠干銷售四十年,沒有升遷沒有朋友。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情感疏離,生活平靜過了一日又一日。但這種日子的打破是因為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珍妮的一封來信。珍妮因患癌癥來寫信告別,哈羅德情緒復(fù)雜噴薄而出,寫了封簡短的回信。寄信途中,他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yuǎn)。后來因為一句話他決心橫跨英格蘭,就這樣走著去見珍妮,哈羅德心中有這么一個信念:只要他堅持走下去,珍妮就會活下來!
    一個人的朝圣,這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哈羅德回憶起人生中的很多失意,包括酒鬼無能的父親,離家出走的母親,疏離他的兒子戴維,被他辜負(fù)的妻子莫林,二十年前不辭而別的好友珍妮……哈羅德曾經(jīng)對幸福的希冀,曾想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然而因為他童年的經(jīng)歷無法讓他給出“愛的表達(dá)”,和妻子兒子疏離錯過。
    面對痛苦,才會超越。傷口只有重新剖開,才能有愈合的可能?!八梢栽徸约旱母改覆幌胍约?,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怎么表達(dá)愛,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他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比命運更慘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自我只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的毀滅。只有踏上回歸心靈的朝圣之路,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
    “為了堅持到底,他一定要誠實坦然地面對最初推動自己邁出步子的感覺。別人選擇的方法不同并沒有關(guān)系,這是無法避免的?!薄拔覀冇帽M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遠(yuǎn)不可能到達(dá)的,然而就算永遠(yuǎn)也無法到達(dá),我們?nèi)匀贿x擇往前走,這就是生命?!敝挥猩狭寺罚呕氐牧思?。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三
    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平庸的,退休剛半年的老頭,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是前同事奎妮寫來的,信中說她得了癌癥,命不久矣,特寫信來告別。
    哈羅德一開始只是想寫封簡短的回信給她,然而在他走出家門去寄這封信的過程中,有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他要徒步走路去看望她,給她一個信念,那么她就會一直等著他的到來,那么她就暫時不會死。
    然后他就什么準(zhǔn)備都沒做,直接非常倉促地上路了,而且就這樣一路走了過去,從英國最西南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1009公里)。
    奎妮確實也撐到了哈羅德到達(dá)的那一天,當(dāng)然最后還是死了。
    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故事脈絡(luò),寫了整整一本書。當(dāng)然,主線只是一個殼子,很多相干不相干的事情可以往里裝,比如他在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形形色色的人,他過去的生活,他的各種回憶,他思想的變化等等。
    想說幾點:
    1、前半部分非常強調(diào)信念的重要性,但后面又很刻意地給破除了;
    2、一直到四分之三處,我都以為哈羅德和奎妮以前一定有過羅曼史,結(jié)果是并沒有;
    3、最后二人病房相見,我認(rèn)為會是重頭戲,作者一定會在這里大費筆墨,哪怕二人牽牽手,或者眼神交流什么的,結(jié)果卻是啥也沒有,奎妮已經(jīng)病入膏肓,躺在那里,跟活死人似的。
    瞧瞧,我和大師的差距有多大。
    最后摘錄幾句佳句:
    1、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
    2、“我承認(rèn)貝里克很遠(yuǎn),我沒有合適的裝備,也沒經(jīng)過什么訓(xùn)練,但或許有一天你也會做一件毫無邏輯可言的事。人們會說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那時你可能就會想起我,然后堅持下去?!?BR>    3、我覺得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yuǎn),但也離終點越來越遠(yuǎn)。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四
    在看這本書之前,看過《追風(fēng)箏的人》、《擺渡人》、《偷影子的人》,很奇怪,這幾本書的書名中都有“人”這個字,其中《擺渡人》感覺與這本《一個人的朝圣》有些類似,都是在路上。一個是尸體在路上,一個是靈魂在路上。一個在路上尋找自己的過去,一個在路上尋找現(xiàn)有的意義。兩本書的主人公最終都找回了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講的是男主人公哈羅德退休之后,家庭已名存實亡,唯一的兒子自盡離世,和妻子相看兩厭,無話可說。假如他沒有收到舊友的來信,他應(yīng)該會在余生繼續(xù)與妻子終日無言相坐,最后留有一堆遺憾離開人間。
    轉(zhuǎn)折來自于那封信,從表面看是他想去拯救奎妮,但是其實是這封信拯救了他。這封信將他從一個不善與人交往的銷售員(話說,銷售員不是應(yīng)該都是能說會道的嗎?),變成了一個可以在路途中認(rèn)真傾聽陌生人故事的人;將他從一個不敢面對自己兒子死亡的人,變成了一個敢于直面自己一無是處的親子關(guān)系的人;將他從一個退休后無所適從,無法與妻子相處的人,變成一個在旅途中回憶與妻子相識、共處的美好時光,從而將思念表達(dá)出來的人;這封信也將他從童年的陰影中帶出來了;同樣也使他敢于正視他當(dāng)時犯下的錯誤,卻害得奎妮被辭職。
    他原本是身體不能承受這樣的旅程,精神上也從未跨越自己所劃定的圈子。但是當(dāng)他給療養(yǎng)院打了電話,跨出了旅程的第一步之后,他已經(jīng)走出去了,哪怕他無力支撐,摔倒在地;哪怕中途他幾次想退回或換一種交通方式。更多的時候,他的個人旅途是一種自我救贖。同時,他的這種救贖在陌生人的故事中被得到強化,也感染了一些需要救贖的陌生人。新聞式的喧鬧不太適合這種救贖,所以那樣的鬧劇只有一次,而且無法善始善終。
    書中有一段是他遇到了許多的人,聽了他們的話之后,他想到的:“有時他們需要付出簡直不為人道的努力來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裝,還要裝得稀松平常。那種不為人道的孤獨感?!边@句話仿佛在說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我們唯恐被當(dāng)成異類,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只敢說那個環(huán)境中的話。我們需要準(zhǔn)備許多的面具,不然感覺就沒法過下去了。哈羅德遇到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面前才敢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仿佛就是把心事交付一個樹洞。
    我們面對自己的親人何時才能無話不談,敞開心扉?有人說,找一個會聊天的人做伴侶是一件好事,當(dāng)兩人都老了,孩子也單獨生活,離開自己的身邊了,兩位老人可以在陽光下聊聊天,哪怕是下雨天一起聽聽雨,都不會覺得無聊,而且想想還挺溫馨的。
    書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比绱硕?,真正的交流應(yīng)該是建立在愛的基礎(chǔ)之上,有了愛,才會有要傾訴和傾聽的欲望。
    哈羅德其實不僅拯救了他自己,也拯救了他的妻子莫琳。這種拯救從莫琳搬到他們的主臥之后就能看出來,書中的描寫非常生動:“然后她將每件自己的衣服都和哈羅德的衣服配對掛起來。她把自己襯衫的袖子塞進他藍(lán)色套裝的口袋,裙子的褶邊在男裝褲腿繞一圈,另一條裙子塞到他藍(lán)色羊毛衫的懷里。仿佛有許多隱形的莫琳和哈羅德在她的衣柜里閑逛,只等著踏出來的機會。”。看到這里心中有一種悲傷,夫妻之間的肢體接觸沒有了,只能用衣服的接觸來體會。但看到這里卻也心生希望,因為這意味著莫琳對他們夫妻的相處之道有了想要改變的念頭。這種希望甚至于超過了最后兩人的放聲大笑。
    這也是對生活的真正救贖。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經(jīng)典篇十五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笨拙,木訥,內(nèi)向,無宗教信仰,交流障礙,甚至不明白如何表達(dá)對兒子的愛,穿著一雙帆船鞋,一件防水夾克。什么都沒有準(zhǔn)備,就憑著自我強烈的意念,走路87天,627公里,難以想象。我很欽佩哈羅德的勇氣和毅力。以前我一向覺得,沒有信仰就很難完成很多事,沒有偉大的夢想,就很難到達(dá)遠(yuǎn)方??赐赀@本書,原先沒有信仰也能夠走完一個人的朝圣之路,沒有偉大的夢想,依舊能夠依靠強大的信念到達(dá)你想抵達(dá)的地方,或許那不是成功的山頂,但那卻是你的精神故園。
    生活在21世紀(jì)。智能手機變成了生活的遙控器,交通工具成為了身體之外的雙腿,電視電腦代替了自然生活,高樓大廈替代了樹木花草……當(dāng)我看到哈羅德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甚至沒有專業(yè)的徒步鞋時,我想到我們,這些日漸被高科技操縱的人,我們離不開手機,放不開自我的身心,每一天只是局限在城市的一隅。我忽然感到羞愧。我想到自我之所以想看著這本書是因為我手機摔壞了很無聊不然根本不會想起,于是更加羞愧。
    多久沒有好好看書,好好寫讀書筆記了?高中時每一天被語數(shù)外史地政淹沒,我就在想,等到了大學(xué),我必須要看很多很多書,把這幾年沒有看的、想看的書都看完。大一剛開學(xué)的班會上,我在心愿墻上寫下我要在這四年里看完600本書。但是這么久了,其實根本沒有好好看完幾本書。有時光的時候,都在看視頻、玩手機、聊天扯談??窗桑涎影Y就這樣浪費了近一年時光。
    哈羅德讓我明白,我們能夠做很多事。只要擁有自我的信念,那么就必須能夠看到路的方向。對,中途必須也會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話“當(dāng)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們身邊都存在的那些窮游者。他們有的搭車去柏林,有的騎行川藏線,有的徒步穿越亞歐。都是灰頭土臉,吃盡苦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挫折和磨難,體驗著難以想象的身體疼痛。他們的勇氣,來源于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信念的堅持。
    每個人都以前有過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的夢想,但是,大多數(shù)人的夢想都淹沒在生活的瑣事里,就像五月天的歌詞“期盼一場旅程精彩萬分你卻還在等等到荒廢青春用盡體溫才開始悔恨”。我期望有一天,我真的能有勇氣去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我能去做那些只敢想不敢做的事,我不再奢求所有人的理解而真正聽從我內(nèi)心的聲音。說偏了,下方說回去。
    在哈羅德的旅途中他遇到的一個女人對他說:“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彼^續(xù)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有些人吃起東西來可困難了。說的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能夠很難。”
    路途的最后,我們從妻子的眼里看到了這八十七天的朝圣之旅對哈羅德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我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最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BR>    有一個細(xì)節(jié)我覺得很好,書中,哈羅德不嫌負(fù)累,買了本《野生植物百科辭典》,帶在身邊。他從此明白了這土地上許多許多植物的名字,一一問名之后,這些閑花野草,在老頭眼前展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目,像直到此刻,它們才真正地具有了耀眼生命一般??此崎e閑帶過的一筆,給全書帶來了質(zhì)樸的詩意。來于塵土,行于路上,又歸于塵土,土地永遠(yuǎn)在那里,為人與萬物而備。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盼不一樣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一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