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魚讀后感(模板13篇)

字號:

    讀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個啟發(fā)思考的過程,讀后感記錄了這個過程中的點滴。寫一篇令人稱道的讀后感需要注意哪些營造共鳴的手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我覺得第三個兒子很孝順自己的父母,我以后也會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放學(xué)后,我一回家就開始做作業(yè),做完作業(yè),我看見媽媽給我做飯這么累,就拿了一張紙,走到媽媽面前,給媽媽擦了擦汗,說:"媽媽您給我做飯這么辛苦,您休息一下吧。""恩"媽媽笑著跟我說。過了一會,飯煮好了,我吃完飯,就去給爸爸捶背,我把雙手捏成石頭一樣,然后右手捶下去,左手拿上來,這樣一上一下的,我覺得很開心,很有趣。捶完背,爸爸和藹可親地摸了摸我的頭,說:"謝謝兒子。""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事情,我要幫您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說完,我就開開心心地進(jìn)屋睡覺去了。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二
    我想到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所以他才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不像那兩個兒子,只玩自己的,對媽媽手中的水桶不在乎,像我以前,也跟那兩個兒子一樣,媽媽帶我買東西,我就邊走邊看,買完東西,我也不幫媽媽提,就在媽媽跟前跑來跑去,真是跟第三個兒子沒法比。
    所以從今往后只要媽媽買東西,我就幫她提。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三
    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給孩子一本書,就等于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門。
    記得我們在讀《小豬唏哩呼?!返臅r候,我們分工明確,每人讀一章節(jié)。兒子讀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讀,故事雖然精彩好笑,可從兒子的嘴里讀出來卻無比生硬,讓我一點也笑不起來。于是,輪到我讀的時候,就故意繪聲繪色,手舞足蹈,以至于逗得兒子哈哈大笑。久而久之,兒子學(xué)會了帶感情地讀書,并且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書中人物感情的變化。這也讓我認(rèn)識到,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能使母子關(guān)系更加融洽,而且更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并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朗誦水平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有許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子女溝通,其實,親子共讀就是最好的一種辦法。陪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可以讓書中的主人公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在孩子的認(rèn)同過程中獲得更深刻的學(xué)習(xí)。而且親子共讀不僅有助于孩子的語文能力、認(rèn)知能力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過共讀、討論書中內(nèi)容的過程,讓家人之間的情感更加親密。
    書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所謂開卷有益,讓我們和孩子一同閱讀,一同學(xué)習(xí),一同快樂,一同成長,一同享受親情!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四
    你讀過《三個兒子》這篇文章嗎?這篇文章很短,卻耐人尋味。
    有一天,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個老爺爺在一旁休息。第一個媽媽向大家夸耀自己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第二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唱歌好聽,第三個媽媽卻說自己的兒子沒什么特別之處。三個媽媽打好水,提著水桶往家里走,累得氣喘吁吁。三個兒子跑來了,第一個兒子翻著跟頭像車輪轉(zhuǎn);第二個兒子唱著歌,歌聲非常動聽;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就往家里走。一旁的老爺爺說:“我只看見一個兒子。”
    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呢?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百善孝為先,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都應(yīng)該先孝敬父母。
    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時間讀過的《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綠山墻農(nóng)場的馬修和瑪利亞兄妹收養(yǎng)了孤兒安妮,安妮漸漸長大,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神R修因為銀行倒閉,心臟病發(fā)作去世了;瑪利亞瞞著安妮要賣掉農(nóng)場還債,供安妮上學(xué)。安妮得知這一切后便退學(xué)回家,幫助瑪利亞經(jīng)營農(nóng)場,并把瑪利亞當(dāng)作親生母親贍養(yǎng)。安妮是多么孝敬她的養(yǎng)母啊,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卻與安妮相反,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不聞不問,甚至虐待父母。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從小就不尊敬長輩,長大了絕對不會孝敬父母,更做不成其他的事。
    “百善孝為先”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我們更是要把這句話付諸行動。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五
    最近讀了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3課的課文《三個兒子》,講的是三個媽媽在井邊提水,兩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聰明,唱歌好,只有一個媽媽沒有夸。當(dāng)他們往回走時,前兩個兒子只顧自己唱歌玩耍,只有沒有被夸的兒子趕忙過來幫媽媽提水。
    這個沒被夸的兒子想到了要幫媽媽提水,說明他愛媽媽,有孝心。實際上他才是真正應(yīng)該被夸獎的'好兒子。
    聯(lián)想到我們學(xué)過的《沉香救母》、《木蘭從軍》和《陳毅探母》課文,他們都對父母充滿了深深的愛,都是好兒女。前些日子在德善書院讀過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讀物都是中華文明美德的精品,要教育我們從小養(yǎng)成有愛心的孩子。學(xué)校開展的"百孝節(jié)"活動正是我們的舞臺,好好表演自己,做一個"孝子賢孫".
    以后,我肯定要做個好兒子,關(guān)心父母的艱辛,減少父母的勞累,讓他們少為我操勞、操心。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做人,好好學(xué)習(xí)知識,不辜負(fù)他們的期望。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們學(xué)了二年級下冊的課文《三個兒子》。
    我覺得三個兒子中,那個被媽媽稱贊為“既聰明又有力”的`兒子,只知道翻跟頭來好玩;另一個被媽媽媽稱贊為“唱歌很好聽,誰都沒有他那樣好嗓子”的兒子,只知道唱歌。他們的媽媽提著水桶,腰酸了,胳膊也痛了??蛇@兩個兒子對此卻視而不見,毫不在乎,而那個“什么特點也沒有的兒子”卻很懂得孝敬父母,就立刻過來接過水桶提著走了。從這里可以看出,那兩個兒子有才卻無德,這個小兒子才拙卻德厚。
    現(xiàn)在,有一些人都不孝敬老人,有的甚至還打罵老人。孝敬老人這種美德難道快要消失了嗎!我相信,如果人人從我做起,孝敬老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好。
    云南西雙版納允景洪小學(xué)二年級:可心榴。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七
    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的故事》,從中學(xué)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很開心。
    故事的內(nèi)容是: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他讓兒子們?nèi)ネ獾芈眯?,三個月后,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事告訴他。三個月到了,兒子們都回來了。他們開始向父親訴說旅途中最得意的事。
    大兒子說,別人把一個裝滿寶石的袋子給了他,然而那人并不知道袋子里有多少顆寶石,他就算拿走幾顆,那個人也不知道,但大兒子原封不動地還給了那個人。二兒子說,他看到有人落水,跑去把人救了上來,這個人的家人給二兒子厚禮,二兒子沒有接受。三兒子說,他在懸崖邊救了他的仇敵,并把他送回了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兒子雖然沒有拿別人的寶石,但是如果他拿了就是小偷了。所以,不屬于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哪怕別人并不知道,但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二兒子救了落入水里的小孩,他也沒有接受厚禮。當(dāng)然,他如果見死不救,心里一定也過不去。所以,我們要幫助別人,不圖回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兒子幫助了自己的仇敵,這是以德報怨,這才是非常難得的。
    我以后也要努力學(xué)會不記別人的仇,反而幫助他。學(xué)會寬容,讓愛灑滿世間。善待恩怨,學(xué)會尊重自己不喜歡的人。那樣就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就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和尊重,這也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八
    今天聽了同事的課《我不是個好兒子》。也許是第三次聽別人講授此文了,也是第三次黯然神傷,潸然淚下了。
    今晚看了博友的文《我不是個好父親,我不是個好丈夫》。這是第一次看此文,感同身受,我曾在《享受幸?!分袑懙剑骸拔也皇且粋€好媽媽,但我愿意追求,并實踐。我不是一個好妻子,但我愿意追求,并實踐?!?BR>    大千世界,凡夫俗子無數(shù),但每每談及自己的家人,言及自己的雙親,又能有幾人不心懷愧疚。
    曾經(jīng)有人問“人為什么活著?”曾經(jīng)有人答“為了下一代?!?BR>    父母為了我們,我們?yōu)榱宋覀兊暮⒆???墒俏沂悄欠N“父母為了我們,為了我們的孩子”的那一類?!拔摇痹诨钪膷徫簧稀叭蔽弧绷?。
    父母為我操勞了半輩子,又為我的兒子操勞了六年。我不敢說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我只能一點一點的彌補,一點一點的做。母親是那種顯年輕的人,過了五十皮膚還很光滑,很少皺紋。照顧我兒子六年,母親再也經(jīng)不住歲月的“洗禮”了,生了半頭的百發(fā),還有眼角、嘴角、耳后的皺紋。我怕了!父親本就屬于"少覺"的那種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照顧外孫子的習(xí)慣中睡的更少了,老人斑也因為休息的不足悄悄的爬上了父親的雙鬢。
    最近一兩年,我也懼怕睡覺了。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的夢做的'蹊蹺,不是我日的思,更不是我夜的想,而是我心中的怕。父母年紀(jì)越來越大了,對他們的牽掛越來越頻了。我曾說過半個月不回娘家一次我會六神無主的?,F(xiàn)在一兩天不聯(lián)系,我會做噩夢的。
    人,終有老去的一天,可是,我卻是多么多么的希望我的雙親健康,長壽,不老!我不是個好女兒,因為我們的工作,我沒有照顧好父母;因為我們的工作,我沒能照顧自己的兒子,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母在默默的承受。
    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九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兒子的魚》,聯(lián)想到自己,使我感受頗深。
    文中講了兒子和父親在釣魚,兒子逮到了一條個頭很大的王鮭時,鮭魚幾番掙扎,使男孩一次又一次陷入絕境。但父親并沒有幫助,反而“袖手旁觀”。文后才知道父親是在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jī)會,培養(yǎng)兒子的自主能力。文章意義深刻,發(fā)人深思,把緊張的情節(jié)描寫得淋漓盡致。
    是呀,多給孩子磨練的機(jī)會,就是多給他們一些勇敢和堅強。在大人眼中,孩子永遠(yuǎn)太小,啥事都不放心,甚至替孩子辦,孩子在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中嬌得像朵溫室里的花兒,一碰就碎,所以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生活中的孩子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都不磨練一下自己,烏塔獨自游歐洲的事恐怕也已成為了神話。俗話說得好:“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不多多歷練自己,哪知道世事的艱辛?正如此,只有多多實踐,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世界的新一代接班人。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吧!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十
    今天我讀了加拿大作者柏金斯寫得《兒子的魚》,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文章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有一對父子在河邊釣魚。突然,兒子的魚竿猛地一沉,一條個頭很大的魚上鉤了。男孩冷靜地和魚拼搏著,但是強大的水流再加上大魚有力的掙扎,男孩漸漸地被拉到深水區(qū),幾乎只有半個身子摟在河水上方了。而男孩的父親雖然在一旁,卻一言不發(fā),只是站在原地看著兒子的一舉一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男孩每次在水中試著收線,大魚就更加奮力地把男孩拉向水更深的地方。突然,孩子不見了!幾秒鐘后,孩子的頭又露出了水面,他那凍得發(fā)紫的雙手竟然還緊抓住魚竿不妨。大魚改變了方向,向?qū)Π兜墓嗄緟仓熊f去。說時遲那時快,孩子往前一撲,也緊跟著大魚鉆入了灌木叢。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孩子的父親也有些急的向?qū)Π稄埻_@時,孩子抱著被他成功捉到的大魚,小心地又游回了岸上。兒子抱著大魚一臉興奮地走向父親。父親看著兒子,也欣慰地笑了。
    當(dāng)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我感覺文中的父親太冷漠了,他看見兒子在那么艱苦的情況下捉魚時,卻一言不發(fā)地站在一邊不去幫忙。后來當(dāng)我再去讀和理解時,我才感悟到,當(dāng)兒子在打拼時,父親雖然沒有什么言語,可他的心其實一直懸著,一直在為兒子擔(dān)心。
    當(dāng)我們平時在家做錯了什么事情時,父母一定會說我們。我們聽了以后,心里可能會有些不滿,可大家千萬別忘了,這都是家長對我們恨鐵不成鋼呀。
    這篇文章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溫室中長大的花朵,時無法抵抗暴風(fēng)雨的襲擊的。在嚴(yán)父的心中,只有在艱難環(huán)境中磨練意志,孩子才能獨立頑強地成長起來,踩有資格享有屬于自己的勝利果實。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十一
    一接觸到《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我就被深深感動了,捧著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心兒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寫的是一位兒子即將出國,在登機(jī)前一天的晚上去打籃球。當(dāng)時的父母都生氣、埋怨,都不理解,學(xué)成歸來時,才知道,兒子這樣做是因為心里虛,想通過打籃球找回自信與勇氣,而且成功了。
    其實,在養(yǎng)育兒女這件事情上,許多家長都犯著同樣的毛勃—往往只看到孩子表面行為的不當(dāng),便不加思索的加以譴責(zé),然而,對于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卻愚蠢地漠視而又懵然地忽視。有時我的爸爸媽媽就誤解我的行為,沒弄清楚就批評我。但是有些母愛卻是溫馨的。孟母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不惜搬了三次家,終于使兒子得以出人頭地。岳飛的母親,因為希望兒子能牢記國家,在岳飛的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醒目的大字……愿大家都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設(shè)想,理解萬歲么!
    長子遠(yuǎn)渡重洋負(fù)笈美國的那一年,才16歲,有著比刺猬更叛逆的性格。
    離家前夕,母—子倆還有了一場小小的沖突。飛機(jī)是晚上11點起飛的,視他如珠如寶的祖母特地從怡保趕來為他送行。他年少,加上第一回獨自出遠(yuǎn)門,家人都十分不放心,成簍盈筐的話,成千上萬個囑咐,滿滿地塞在心中,想傾倒出來??墒牵麉s在黃昏薄薄的暮色里、在家人萬般不舍的離愁中,若無其事地從儲藏室里拿出了他心愛的籃球,邊拍、邊跑、邊說:“我出去打籃球了?!?BR>    正在房里為他的行李作最后審查工作的我,一聽這話,大吃一驚,沖出房來,喊道:“別出去了,已經(jīng)六點多了,快要吃飯了呀!”說這話時,婆母正在廚房里為他準(zhǔn)備他最喜歡的菜肴,五香炸雞香濃的味兒一團(tuán)一團(tuán)地飄送出來。沒想到他居然一意孤行地拉開了大門,頭也不回地說:“我走啦!”短短三個字,化成了三條螞蟥,死命往我肉里鉆。我像木雕般站立著,生氣地瞪著他瘦瘦的身影以猴子般的敏捷三下并兩下地跳走了。
    他時間觀念不強,會不會玩得忘形而耽誤了班機(jī)呢?我苦惱地在屋子里踱來踱去,越走越煩躁、愈想愈擔(dān)心。等了又等、等了再等。一直挨到八時許,他才臭汗淋漓地抱著那粒仿佛比他爹娘更親的籃球一蹦一跳地回家來。
    這時,離前往機(jī)場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個小時而已。我鐵青著臉,等他洗澡、看他囫圇吞棗地吃飯,想到他一去四年,不想、不忍對他苛責(zé),可是,胸中橫著的塊壘卻像個結(jié),讓我硬是溫柔不起來。倒是婆母,左手夾菜,右手添飯,恨不得把自己也裝進(jìn)行李里面,陪著去美國。
    這些年來,我一直不能理解兒子臨行前的這個舉措——平常幾乎每天都打籃球,出國在即,難道就不能少打一場嗎?家人等著他吃飯、等著與他敘別、等著送他去機(jī)場,他卻自顧自地打球作樂,置萬事于不顧,真是個感覺麻痹的孩子呀!
    是他學(xué)成歸來以后,我才知道真—相的。
    那一回,我們聊天,我舊事重提,他說:“啊媽媽,那天我其實心里虛得很,好像一粒氣球浮在半空中,老是著不了地。這樣的感覺,讓我很難過,一時無法可施,才想到去打籃球的。一球在手,我便忘掉了一切煩惱,尤其是籃球頻頻飛射入籃所帶來的那種信心滿滿的感覺,使我覺得自己有了過關(guān)斬將的勇氣。”
    我想起了當(dāng)年他進(jìn)閘門的樣子。瘦,可是肩和背都挺得直直的,宛若鋼打鐵鑄一樣。左手提著電腦,右手拎著隨身袋子,跨著大步向前走,一副大無畏的樣子。啊,正是他的這種堅定和自信的樣子,使我覺得踏實而又安心。然而,我沒有想到,真的沒有想到,是那粒小小的籃球在臨行一刻幫他摔掉他的不安、去除他的焦慮、化解他的緊張、消弭他的畏懼的!
    認(rèn)真說起來,在那一個關(guān)鍵性的晚上,我才真的是個感覺麻痹的媽媽呵!
    在養(yǎng)兒育女這一碼事上,許多家長都犯著同樣的毛勃—我們往往只看到孩子表面行為的不當(dāng),便不假思索地加以譴責(zé),然而,對于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卻愚蠢地漠視而又懵然地忽視!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十二
    早就聽說過《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個假期我有幸讀到了這本書。
    洛克菲勒,十九世紀(jì)美國的第一個億萬富翁,著名的慈善家、實業(yè)家,被稱為"石油大王"。這本書其實是洛克菲勒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兒子進(jìn)行的一場特殊"交談",充滿了父親對兒子深沉而炙熱的愛。
    書中的38封信中,前25封洛克菲勒寫于1897年到1906年,這些信中他主要寫的是:要節(jié)儉、看重自己、樂觀、自信、肯吃苦、勇敢堅強、獨立思考、寵辱不驚、積極行動等。目的是培養(yǎng)處于少年、青年時期的兒子的個人品行,避免了兒子走彎路,引導(dǎo)兒子健康成長。
    在隨后的20年,洛克菲勒寫了13封信。這些信中,他偏重于商業(yè)方面,目的是提醒兒子,既要做對社會有責(zé)任的人,也要學(xué)會良性的競爭。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佩服洛克菲勒創(chuàng)造的巨大的經(jīng)濟(jì)財富,更加佩服他嚴(yán)謹(jǐn)、獨特的家庭教育。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力不從心,有些不知所措,那么我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終認(rèn)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所有教育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
    在目前“雙減”的形勢下,孩子過重的學(xué)業(yè)負(fù)擔(dān)減輕了,會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家長的責(zé)任是不是也減輕了呢?這其實是對父母極大的考驗,如果孩子沒有更好的選擇,大概率會和電子游戲糾纏不清,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jié)果。如果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那么請你多讀讀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書吧。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們始終應(yīng)該是一名學(xué)習(xí)者。
    兒子的魚讀后感篇十三
    今天,媽媽推薦我讀《兒子,你必須獨立前行》,我捧著書頁仔仔細(xì)細(xì)地品讀著,走進(jìn)文中我為沙棗樹的不幸心生悲憫,為文中那偉大的母愛深深感染。文中的沙棗樹5歲時觸碰高壓線,被截去了雙肢。父母為了沙棗樹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獨立前行,忍痛割愛地鍛煉兒子。寒冷的'冬天,母親“殘忍”地將兒子那稚嫩的小腳放進(jìn)刺骨的冷水中,練習(xí)洗衣服;下冰雹的時候,母親讓沙棗樹在鋪天蓋臉地冰雹中艱難前行……在近似嚴(yán)酷的訓(xùn)練中,沙棗樹漸漸學(xué)會自理、自立,最后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時,沙棗樹才明白,母親當(dāng)年為何要鍛煉自己,讓自己獨立。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是母親創(chuàng)造的,母親逼兒子處處學(xué)會自立,樣子很冷漠,其實是無私的愛埋藏在心中??!
    讀完這個故事,我心潮澎湃。是呀,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俗話說:“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呢!
    想到這兒,我又不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汗顏!與沙棗樹相比,我四肢健全,但是心靈卻是更加“殘疾”,我整天在父母長輩的庇護(hù)下成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享受著不折不扣的“小王子”的待遇。做作業(yè)時,奶奶總會悄悄推門而入,輕輕遞上插著牙簽的水果,而我總是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dāng)然,連頭都不愿意抬一下;鉛筆寫禿了,媽媽總會坐在默默搖轉(zhuǎn)卷筆機(jī),把鉛筆削尖了,而我總不記得說聲謝謝;早晨,爸爸送我上學(xué),遇上堵車,我一臉怒氣,一路埋怨到學(xué)校,重重關(guān)上車門,甩下一句“再也不要你送了”就轉(zhuǎn)身離去……我不敢再往下想,只覺得自己臉發(fā)紅,耳根發(fā)燙,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長輩都把無私的愛深埋在心里,傾情付出,不求回報!而我們卻坐享其成,沒有一絲感恩。
    沙棗樹用“獨立前行”感恩父母的“嚴(yán)酷訓(xùn)練”,我想我也能做到,削鉛筆、洗水果、乘車上學(xu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還可以做得更多,父母下班了,我給他(她)遞上一杯熱茶,給他們捶捶背;媽媽生氣時,做一顆開心果,送上一份快樂。爸爸憂愁時,做一個解憂器,幫他分擔(dān)憂愁。
    心懷感恩,心生溫暖,在收獲時別忘了付出,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感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