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4篇)

字號:

    編寫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入思考和準備,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編寫教案要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密銜接,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通過仔細研讀這些教案范例,可以了解到教案的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配合和呼應的。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一
    1.根據(jù)生日的年月日比較年齡的大小,按出生日期排序。
    2.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生日,了解自己與同伴的`年齡差異。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1.幼兒人手一張自制生日卡,上面貼著幼兒的照片,記錄著生日的年月日。
    2.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一頁《生日卡》。
    一、大一歲了。
    1.過新年,大家都大一歲了。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今年幾歲了。
    2.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是七歲,有的是六歲呢?
    3.要想知道班里哪位小朋友的年齡最大,哪位最小,有什么辦法?
    4.幼兒交流自己出生的年月日。
    二、給生日卡分類。
    1.請不同年齡的兩位幼兒介紹自己的生日卡:我是何年何月何日生的。
    2.幫助幼兒了解前一年出生的就大一歲。
    三、為生日卡排序。
    1.根據(jù)出生月份的分類結果,數(shù)一數(shù)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多,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少。
    2.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依據(jù)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二
    (都住在紅色的房子里)。
    (紅色小朋友住紅房子,黃色小朋友住黃房子)。
    5.噢,那我們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這樣選擇房子的呢?
    (ppt播放紅色圖形寶寶回家,回紅房子)。
    6.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黃色圖形寶寶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黃寶寶也回到了自己的黃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紅色房子里的寶寶有幾個?(4個)家住在黃房子里的有幾個寶寶?(4個)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圖形寶寶回家睡了個美美的覺,它們現(xiàn)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們的好朋友有兩個房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
    10.哎呀,這可怎么辦呢?這么多的寶寶該去哪個房子玩呢?小朋友幫他們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連門都進不去呢?。ㄒ黄鹑ゴ蠓孔樱?。
    12.一起去大房子,8個兄弟姐妹擠在一個房間里,小弟弟說:“我的屁股都被擠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間,大的去大房間)。
    13.咦,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哦,我們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間呢?(ppt展示小圖形去小房間)。
    14.還剩下三個大哥哥大姐姐,它們舒舒服服地進了個大房間(ppt展示)。
    展示數(shù)字5.3.5個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間,3個大姐姐大哥哥住進了大房間,你們和他們都找對了房間。
    16.打開課本,指導完成課本上的圖形分類(做一道題發(fā)放一次幼兒用貼)。
    17.指導完成第3頁數(shù)糖果,并指導幼兒說出哪個動物分到的糖果比別人的少(小豬)它有幾顆?(4顆)小兔和小狗分到幾顆?(1顆)。
    18.在黑板上講解給花瓶涂色,四個花瓶,分別裝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兒數(shù)數(shù)后的到的結果)。
    19.師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顏色(師發(fā)蠟筆)。
    20.幼兒自己完成幼兒用書給花瓶涂色。
    21.作業(yè)安排:數(shù)學練習冊第3頁。
    22.結束教學。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三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zhàn)、激發(fā)幼兒喜歡探究數(shù)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xiàn)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xiàn)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fā)展。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xiàn)象的經(jīng)驗。
    2、在操作中培養(yǎng)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xiàn)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xiàn)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xiàn)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xiàn)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xiàn)象。
    (1)幼兒猜測。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xiàn)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xiàn)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xiàn)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xiàn)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ㄏ纫龑в變河^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zhàn)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ㄔ诓僮髦?,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3)幼兒相互交流。
    師:讓我們來相互交流一下!請觀看大圖片!說一說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成后面的'哪一個圖案?(在交流過程中,對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題,教師要引導幼兒講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斷。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幼兒交流第三道題、第四道題中的圖案遮擋現(xiàn)象。)。
    (4)幼兒檢查糾錯。
    師:孩子們!你們都做對了嗎?如果有做錯的,請再去仔細想一想,將正確的找出來。其實生活中這樣重疊和遮擋的現(xiàn)象很多,只要我們用小眼睛仔細去找一找,一定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三、變換重疊的方法,感知多變的重疊現(xiàn)象。
    1、師:老師還帶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再來挑戰(zhàn)一下!
    剛才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種圖案,那我們還可以怎樣重疊變出什么新圖案?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吧!比比誰發(fā)現(xiàn)的最多!請將你變出的圖案在這張紙上(圖6)找出來。
    2、幼兒操作。
    3、相互交流。
    師:孩子們!你們發(fā)現(xiàn)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能變出多少種圖案?(先請幼兒說,然后請幼兒演示個別圖案的重疊方法。)。
    師:看來不斷地旋轉這兩張透明的圖形,讓它們完全重疊后會變成不同的新圖案。還沒發(fā)現(xiàn)這么多圖案的小朋友再去試一試。
    評析:在幼兒獲得了兩張透明圖形完全水平重疊后會產(chǎn)生一種新圖案的經(jīng)驗后,教師設計本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使幼兒的經(jīng)驗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們"太神奇了……"的驚嘆聲中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延伸。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四
    1、讓幼兒感知數(shù)字的組成和分解,了解數(shù)與數(shù)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
    2、能學會1~5的多種分法。
    3、培養(yǎng)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并能從其中得到快樂。
    能通過觀察、分析一個數(shù)多種分法,掌握1~5的組成。
    2的分解和組成。
    師:小朋友們,喜歡笑臉嗎?看看老師手中有好多笑臉,咱們一塊用笑臉玩?zhèn)€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首先,老師先拿出2個來,我找一個小朋友把這兩個笑臉分別放到兩個碟子上。
    學生放笑臉。
    師:瞧,這位小朋友把笑臉分開了,分成了兩份,每一份有一個笑臉,也就是說,2分成了1和1,(幻燈片演示)。
    師:我再找一個同學將這兩個碟子里的'笑臉放到一塊兒。
    學生放笑臉。
    師:他把紅色碟子里的一個笑臉和藍色碟子的一個笑臉放在一塊,就變成了2個笑臉,也就是說,1和1組成了2(幻燈片演示)。
    學生動手寫一寫,練一練。
    3的分解和組成。
    做游戲,老師手里拿著三個笑臉(兩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臉讓小朋友們去猜。從中體會3的分解。老師再將自己兩手中的笑臉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導小朋友們去理解3的組成。(幻燈片演示)。
    學生動手寫一寫,練一練。
    4的分解與組成。
    師:2和3會分解了,小朋友們會不會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將4個笑臉放到2個碟子里面。(連續(xù)找三個小朋友)。
    學生嘗試的放,老師對每一種方法進行解釋?;脽羝故?。
    再讓三個小朋友將分好的笑臉分別放在一起,幻燈片展示。
    學生動手練一練。
    5的分解與組成。
    師:接下來,我們要將老師手中的五個笑臉分發(fā)到兩個盤子里面,那個小朋友自告奮勇,主動來發(fā)一發(fā)。
    學生發(fā)(四種方法)。
    老師如上強調5的分解與組成。
    小結:數(shù)與數(shù)之間都是有邏輯關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數(shù)組成。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五
    1-10的數(shù)數(shù)、大小長短的比較、1-5的認識與書寫。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眼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通過學生之間合作游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數(shù)一數(shù):
    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分別找出圖片中的有關1到10的物體。
    學生觀察圖片,找物體,數(shù)數(shù)。
    師:說數(shù)字歌,找數(shù)字。(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笛笛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道。9像勺子,來盛菜;10像燈籠,掛得高。)。
    師:讓學生練習,手口一致的`數(shù)數(shù)。
    學生看著圖片,數(shù)數(shù)。
    比一比:
    比多少。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數(shù)一數(shù),圖片中蘋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蘋果多,還是梨多。
    學生比較,回答。
    師:數(shù)一數(shù)自己鉛筆盒里的鉛筆有多少?與同桌比一比,看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
    學生數(shù)鉛筆、比較。
    比長短。
    師:老師手中有兩根繩子,比一比,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比較。
    師:展示圖片,讓學生比一比,圖片中哪根鉛筆長,哪根鉛筆短。
    學生比較。
    比高矮。
    師:展示圖片,比較長頸鹿和小白兔的個子,誰高誰矮。
    學生比較。
    做游戲,同桌之間比較個高個矮,聽老師指令,個高的坐下來,(反復)。
    比遠近。
    師:展示圖片,幫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學生找路。
    師:找到距離我最遠的同學,最近的同學。
    1~5的認識:
    出示卡片,1~5,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
    帶著學生寫一遍,學生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1~10的數(shù)數(shù),學會了比較多少,比較長短,比較高矮,比較遠近。(分別再舉例子復習)。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六
    1、學習4的加減法,體驗減法運算的樂趣。
    2、能熟練地完成4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蘑菇小卡片、數(shù)字卡、小動物圖片、食物算式卡。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請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戲,每個籃子只裝4只蘑菇。
    2、給小動物分蘑菇。
    (1)師:有一只小兔子過來了,請你把一只蘑菇給小兔子,你還有幾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請幼兒說出4、1、3的含義。
    (3)繼續(xù)給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讓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
    3、游戲“給動物喂食”,復習4以內的減法運算。
    玩法:根據(jù)動物要吃的`食物,給動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題,只要把算式題算出來,就可以需喂給小動物了。
    1、數(shù)學區(qū)提供看圖列減法算式活動。啟發(fā)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的變化,講述圖畫的含義,并把算式填寫完整。
    2、閱讀幼兒園書p21“數(shù)云彩”任務。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七
    2.讓孩子能掌算數(shù)的基本能力。
    師;喔噢,小朋友真聰明,想不想跟我進羊村看看啊?幼;想。
    幼;哈嘍嘍嘍嘍(圖片翻開給他們看)。
    師;好了,小寶貝們看看圖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師;寶貝們知道這些都是誰的房子嗎幼;不知道。
    師;它們分別是喜洋洋,懶洋洋,美羊羊的家,它們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師;那我們來看看數(shù)字和數(shù)字之間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們來看看1的鄰居是誰啊?(舉手回答老師哦)(答對了就給一個神秘禮物)。
    幼;二。
    師;這么難的都沒有難到你們,哼,鄧老師太不甘心啦,老師這次要考你們一個難的。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學會了。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八
    1、根據(jù)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2、用數(shù)字與標記記錄分類的`結果。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附不干膠(一)黑板畫紅色圓形和黃色方形,四盆花教學ppt4頁蠟筆36支。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枚嘈』锇?,其中有兩個有顏色的寶寶,你們找到它了么?(紅圓圓,黃方方)。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九
    愛兒坊幼兒園學前班數(shù)學教材第18頁《開火車》。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shù),學會比較數(shù)的大小。
    2.通過游戲的過程使幼兒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歸納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認讀50以內的數(shù),感知數(shù)的大小,理解數(shù)的順序。在活動的過程中感知學習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1.卡通數(shù)字卡片、獎勵小星星、紅旗一面、
    2.《春天在哪里》音樂
    一、準備春游坐火車――認知50以內數(shù)。
    1.:數(shù)數(shù)游戲
    (拍手唱歌曲《開火車》,傳紅旗,嗚……聲唱出停,紅旗在誰手中誰來點數(shù),其他小朋友小聲跟數(shù)。學生跟著拍手唱。)
    師:如果每節(jié)車廂坐10個人,需要幾節(jié)車廂?如果5個人呢?(教師引導幼兒10個10個數(shù),5個5個數(shù),分別說出需要的車廂數(shù)。)
    (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2.認讀數(shù)字寶寶。
    教師任意出示數(shù)字卡請幼兒認讀,誰讀對就把卡片給誰,每人一張。
    3.數(shù)字寶寶坐火車。
    幼兒先聽清老師的要求,邊唱歌邊走坐到指定車廂。
    6節(jié)車廂分別坐含有2、3、5、1、4、的數(shù)字。
    師:把你們每節(jié)車廂的`數(shù)字寶寶放上來看看自己表現(xiàn)怎么樣?看看每節(jié)車廂坐了幾個人?
    (幼兒說出每組的人數(shù),說說單雙數(shù))
    (獎勵秩序好、表現(xiàn)好的幼兒)
    二、開火車春游――比較數(shù)字寶寶的的大小
    師:我們春游的小火車就要開了,請數(shù)字寶寶們扶好坐好我們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師生共唱歌曲《小火車》邊做動作,請表現(xiàn)好的的數(shù)字寶寶先下車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請四人下車)
    1.比較第一組數(shù)的大小
    師: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這四個數(shù)字寶寶都是誰呀?你知道他們誰最大誰最小嗎?
    (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獎勵。)
    2.比較第二組數(shù)的大小
    (師生共唱歌曲請第二組數(shù)字寶寶下車。)
    師:這四個數(shù)字寶寶又是誰呀?誰最大?誰最小?。
    幼兒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
    3.數(shù)字寶寶排排隊。
    (請還沒有參與活動的幼兒下車四人或六人一組。)
    (1)第一組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2)第二組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師:你是怎么比較這些數(shù)的大小的?
    總結歸納:比大小,看數(shù)位,
    兩位要比一位大,
    都是兩位看高位,
    高位相同看個位。
    三、春游進行時――開火車游戲。(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1)幼兒以10人為一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成一隊,玩開火車找春天游戲。
    (2)幼兒和朋友交換數(shù)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隊進行游戲。(評價幼兒游戲活動,獎勵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
    四、活動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齡,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丁家中心幼兒園:田小燕
    《比大小》是愛兒坊學前班數(shù)學下冊主題三“數(shù)字的家”的一節(jié)活動課。
    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jīng)驗,制訂出本次活動課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shù),學會比較數(shù)的大小。
    2.通過游戲的過程使幼兒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歸納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數(shù)字概念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活動中結合周圍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特點,以幼兒為主體,以春游為主線,以游戲為主導。根據(jù)幼兒認知過程的直觀形象性,主要采取數(shù)、認、讀、比結合法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活動,以唱、玩、贊穿插 進行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進步的方法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活動中我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滿堂吼”的現(xiàn)象,注重幼兒秩序性的培養(yǎng)及探索能力的發(fā)展,設計了以下的過程:
    1.設計一條活動主線
    在本節(jié)活動課中我設計了春有這樣一個符合季節(jié)環(huán)境特點的情境主線。以開火車這樣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為主導,在“準備坐火車――開火車春游――春游進行時”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豐富對50以內數(shù)的認識;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有順序、有目的的關注來引導幼兒嘗試比較數(shù)的大小,說出自己的想法,發(fā)現(xiàn)真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體驗學習快樂,教師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身體、感官、思維的活動,使枯燥抽象的數(shù)字在游戲中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幼兒園保教活動以游戲為主的目的。
    2.培養(yǎng)一種快樂習慣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戶外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同樣的游戲也有玩膩的時候。通過開火車游戲的不同玩法,所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快樂感受和體驗。我希望孩子們能培養(yǎng)出一種探索意識,獲得一種探索的習慣。
    3.關注每一個幼兒發(fā)展
    每個孩子都有獲得表揚和贊許的權利,每一位老師也有表揚贊許孩子的義務。在每個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對表演贊許的渴望不亞于花兒對陽光的渴望。每一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活動能力和身體各方面發(fā)展不盡相同,所以在工作及這節(jié)課中我都一直去留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幼兒點滴的進步,并及時說出來。在活動中鼓勵那些不積極,不善于表達的幼兒參與活動,我發(fā)現(xiàn):“多給機會,多進步?!?BR>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齡,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鼓勵幼兒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十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shù)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體會由多到少,由有到無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喜歡數(shù)學的情感。
    小猴子和猴媽媽、桃子、香蕉及5以內得數(shù)是0的減法算式題pp圖
    1、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得數(shù)是0的減法?
    師:猴子媽媽買回來2顆桃子和3根香蕉,大大的桃子和香香的香蕉都很誘惑,小猴子饞得直流口水,它想了想,還是先吃桃子吧,它一會就把2顆桃子吃光了。
    (1)師:你們可以根據(jù)將小猴子吃桃子過程列一道算式嗎?(2-2=0?)
    師:為什么是0?你們?yōu)槭裁从脺p法計算?
    (2)師:小猴子吃完桃子就自己玩去了,玩累后回到家,看到那大大的,香香的3根香蕉,又把3根香蕉吃完了。
    (3)師:請你們再將小猴子吃香蕉的.過程列一道算式。(3-3=0)
    (4)總結規(guī)律?
    師:2-2=0和3-3=0這兩道算式,你們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小結: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得0。
    2、擴展練習
    (1)森林里要舉行化妝舞會了,小猴子和猴媽媽高興地去參加。門票就是一道算式,答對了才能進去。
    (2)大象抽到的算式題是:5- =0;小猴子抽到的算式題是:-4=0.猴媽媽和小猴子都順利拿到了門票。
    4、小猴子和猴媽媽玩累了,猴媽媽說小猴子表現(xiàn)好,準備給它網(wǎng)購禮物。你們一起看看快遞公司的小羊在忙什么吧,一起幫它數(shù)數(shù)有多少快遞要郵寄的。(幼兒完成幼兒用書p13頁作業(yè))
    留意生活,看看生活中哪些可以用5以內的減法計算。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我們班的幼兒對圖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非常感興趣,于是,我設計了這節(jié)圖形游戲課。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圖形進行拼圖,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訓練。
    1、通過游戲,加深對圖形的認知。
    2、培養(yǎng)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通過游戲,加深對圖形的認知,培養(yǎng)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若干。
    一、認一認:
    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請幼兒分別說出圖形名稱。
    二、想一想:
    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請幼兒分別說說圖形像什么?(教師小結:當小朋友看到一個圖形時,就會想到很多物體。比如看到圓形,就會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陽、皮球等,我們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以后我們就會越來越聰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圖形拼搭。
    教師讓幼兒取出任一種圖形進行嘗試性的拼搭活動,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小結: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種圖形變成不同的圖形,例如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可以變成一個正方形等。)。
    2、不同圖形的拼搭。
    教師在引導幼兒拼圖時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圖樣給幼兒看,可以先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啟發(fā):比如拼帆船時,可以告訴幼兒用兩個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圖形拼成一艘船。
    建議:教師巡回時可給予個別指導,并將幼兒的有趣拼搭介紹給大家。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玩了圖形游戲,發(fā)現(xiàn)了很多個圖形可以組合成各種各樣有趣的圖樣。只要我們多動手多動腦,就會拼出越來越多的圖案。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征。
    2.能嘗試按圖紙制作立體紙盒。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制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征。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雌饋硐裰?,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并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xiàn)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后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并嘗試根據(jù)圖紙制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折痕。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體紙盒。
    3.根據(jù)圖形紙,自己制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制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并裝禮物。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眼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通過學生之間合作游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數(shù)一數(shù):
    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分別找出圖片中的有關1到10的物體。
    學生觀察圖片,找物體,數(shù)數(shù)。
    師:說數(shù)字歌,找數(shù)字。(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笛笛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道。9像勺子,來盛菜;10像燈籠,掛得高。)。
    師:讓學生練習,手口一致的數(shù)數(shù)。
    學生看著圖片,數(shù)數(shù)。
    比一比:
    比多少。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數(shù)一數(shù),圖片中蘋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蘋果多,還是梨多。
    學生比較,回答。
    師:數(shù)一數(shù)自己鉛筆盒里的鉛筆有多少?與同桌比一比,看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
    學生數(shù)鉛筆、比較。
    比長短。
    師:老師手中有兩根繩子,比一比,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比較。
    師:展示圖片,讓學生比一比,圖片中哪根鉛筆長,哪根鉛筆短。
    學生比較。
    比高矮。
    師:展示圖片,比較長頸鹿和小白兔的個子,誰高誰矮。
    學生比較。
    做游戲,同桌之間比較個高個矮,聽老師指令,個高的坐下來,(反復)。
    比遠近。
    師:展示圖片,幫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學生找路。
    師:找到距離我最遠的同學,最近的同學。
    1~5的認識:
    出示卡片,1~5,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
    帶著學生寫一遍,學生練習。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10的數(shù)數(shù),學會了比較多少,比較長短,比較高矮,比較遠近。(分別再舉例子復習)。
    幼小銜接思維數(shù)學教案篇十四
    1.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菱形、長方形、梯形幾種平面圖形的認識。
    2.通過觀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能夠正確的區(qū)分六種幾何圖形。
    3.發(fā)現(xiàn)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幾何圖形組成的花,動物圖片。
    2.給每位幼兒準備一盒七巧板。
    活動重點:
    能正確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幾種平面圖形的形狀。
    活動難點:
    1.正方形和菱形的區(qū)別。
    2.六種圖形的基本特征。
    1.手指游戲激趣導入本課。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2.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花開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幅美麗的花,小朋友們想看嗎?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長方形、圓組成的兩幅美麗的花。
    4.出示手工折的燕魚,讓幼兒觀察,指名說說燕魚身體的外形各是什么圖形?
    6.讓幼兒觀察我們活動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說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菱形和梯形。
    7.指導幼兒區(qū)別正方形和菱形的區(qū)別。
    小結;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條邊,正方形的四個角相等,菱形的兩個對角相等。
    8.拼圖游戲。(給每個幼兒發(fā)一副七巧板)。
    開展圖形拆分和拼搭活動,讓幼兒感知圖形的變化關系。